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环保培训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4 10:49:51

环保培训教案

环保培训教案篇(1)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环保培训教案篇(2)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论文联盟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环保培训教案篇(3)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环保培训教案篇(4)

(一)培训工作统一部署,教学考核与培训管理分离。

(二)培训规范,内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二、培训目标

拓展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更新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监理工程师从业技能,今年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监理知识培训。培训工作分两个阶段组织:

(一)*为试点培训期,组织对部分甲乙级监理单位中已办理岗位登记且从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监理工程师进行培训;

(二)*-2009年为全面推行期,组织对全部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中已办理岗位登记的监理工程师进行轮流培训。

三、培训对象

(一)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中分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二)项目总监(代表)、高级驻地工程师;

(三)受聘于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并经岗位登记,现场从事安全、环保监理工作的监理工程师;

(四)其他自愿参加培训的人员。

四、培训教材、内容与学时

(一)培训教材。

1.《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3);

2.《水运施工环境保护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8);

3.《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监理》(人民交通出版社,*.4)。

(二)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知识;

3.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的基本概念、业务范围和法律职责;

4.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实施要点。

(三)培训学时。

1.安全生产监理:3天;

2.环境保护监理:3天。

五、培训组织分工

(一)部质监总站负责制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总体方案,指导协调有关工作;

(二)各省质监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具体组织培训的各项工作;为保证培训效果,每个培训班不得多于100人,每期不宜多于3个班;培训收费按培训管理实际成本核算,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三)监理协会具体负责教学安排与培训考试工作。协助部完成培训大纲、试题库的编制;统筹组派授课教师;具体负责命题与阅卷及学员学籍管理等,并定期向部报告情况;所需费用商省质监机构从培训费中提取。

六、培训考试

培训结束按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两个科目分别组织随堂考试,试卷结构以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为主,占70%,以改错、简答、分析题为辅,占30%,每科考试卷面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考试监考工作由各地参照监理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组织,答卷由各省质监机构密封后交监理协会。部将适时抽查各地培训考试情况。

七、培训成绩认可

对安全生产和(或)环境保护监理科目考试成绩合格者,由监理协会颁发安全生产和(或)环境保护监理培训考试合格证明(附成绩单),在监理协会网站上公布。

部质监总站将根据监理企业的申请,对成绩合格者,适时在其个人监理执业资格证书上背书“已接受安全生产和(或)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并考试合格”等字样,对其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予以确认。

八、*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4月)。

1.4月上旬,部质监总站《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工作的总体方案》。

2.4月中旬,监理协会编制培训教学大纲,测算培训学时,初步建立试题库框架。4月下旬,部质监总站组织对教学大纲、试题库框架和试卷格式的审定工作。

3.5月中旬前,监理协会筹备师资力量,建立教师资源库报部质监总站备案;制定案,组织师资培训。

4.5月中旬前,各省质监机构调查培训需求,制定今年本地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计划并送监理协会。

(二)启动试点阶段(5月-12月)。

1.5月下旬,监理协会*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总体安排;同时调配培训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2.5月下旬,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及考试试点工作。

3.6月下旬,监理协会完成试题库的建设任务,部组织审定。

4.7月-12月期间,根据培训总体安排,完成培训任务。

(三)年度总结阶段(*年1月)。

1.监理协会完成教学评估总结工作并报部质监总站;

2.各省质监机构组织培训效果测评,完成培训管理总结工作,将年度报告和*年培训计划报部质监总站。

3.监理协会进一步完善试题库。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突出重点。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理培训工作是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汇总分析、研究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

环保培训教案篇(5)

作者简介:杨百忍(1980-),男,安徽宿州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丁成(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工学院校级重点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1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0-02

环境工程人才的企业培养是通过整合国有、私营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优质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从而满足中国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要。

一、环境工程人才企业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水、空气、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环境工程专业不仅研究水、气、噪声和固废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及措施,而且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物资源化技术、区域环境的科学规划及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并在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实践实习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时刻把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向,培养合乎环保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关注的问题。[1]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培养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加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输送掌握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能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科研教学、检验分析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旨在培养环境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计划包括本科一年多在企业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项目,获得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能力和资格认定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卓越环保工程技术人才。[3]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根据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运营管理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在企业学习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素质和能力:[2,4]

1.职业素养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工程师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悉行业政策法规,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2.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环保工程设计,熟悉污染治理设施的施工、运营管理体系,拥有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能够开展项目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环境监测技能,能顺利开展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掌握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并能从事环保设备营销工作。

3.创新能力

在熟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前沿理论与技术,具备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优化,选用先进的工艺组合、施工方法、新型设备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污染治理方案选用、工程设计,能够解决污染治理工程运营过程的技术问题,具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4.沟通能力

具备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能力,参与生产、项目及管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四年不间断参与社会和企业的培养环节,使学生从认识社会和企业逐渐达到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企业。企业培养阶段时间一共为40周,在企业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环境保护调研实习、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水、气)、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和毕业设计。[5,6]企业实训开展的方式主要包括:观摩、讲解、现场踏勘、现场授课、工程实例方案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工程实例观摩、现场操作实践、项目或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企业实训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技术、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图纸、规划文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操作、技术方案、图纸、技能考核等,毕业设计考核要突出企业导师的作用,分企业指导教师评审(权重30%)、学校指导老师评审(权重30%)、答辩小组评审(40%),答辩小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40%。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工程实践,依托于与企业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方委派工程师共同担任。

四、“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方案

通过在“卓越计划”合作企业(盐城市部级环保产业园、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同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紫光吉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吉发电有限公司、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环保新技术研究中心、盐城宇新固废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实践锻炼,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环保设备设计与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专业技能,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周,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单位专家讲座、各处理单元参观、车间见习、总结、考查、座谈。

2.环保调研实习

进度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1周。主要是了解社会及专业发展现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环境工程工艺设计企业实训(水控、气控)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为期6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教学;收集处理工艺设计、方案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资料;各项设计准备工作;了解设计步骤、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准则、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工艺的选定及处理方案的确定;根据选定方案对各处理构筑物或设备进行设计计算;论证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估算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根据设计好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绘图;企业导师考核;实结、座谈。

4.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进度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为期5周。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包括:实训动员、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学习;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部分内容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现场调查;相关企业收集资料、采样、整理数据;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大纲的确立、规划的编制(包括现状、规划近远期目标、规划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案)、规划图件制作、规划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等章节的编写、工程分析章节、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章节的编写、风险评价、经济损益分析等章节的编写、完成环评所需相关图件的制作;总结、座谈。

5.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项目课程时间安排在第5、7学期进行,为期2周。具体实训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学习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置流程、主要处置工艺和设备;课程知识的课堂讲解与现场讲解相结合;了解固废收集流程;熟悉固废处理设施的运行;参与企业人员现场安装与设备调试。

6.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2周)和第7学期(3周)进行,共为期5周。以盐城市国级家环保产业园的几个大型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为主要实训企业。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包括:环保设备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现状、市场拓展;设备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设备设计流程;设备制作过程;训练设备制作操作技能;典型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典型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环保设备营销实训。

7.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实训实施方案

岗位实训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期6周,具体安排如下: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具备培训资质的公司为主要培训单位,盐城环保产业园内多家企业、盐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盐城各化工产业园区和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要实训地点。

主要实训教学内容分为污废水和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污废水处理与维护管理、物理化学法、生化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水处理机械设备、污废水监测及水处理实验、污水处理厂岗位实训;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燃煤及污染物、燃煤工业锅炉概述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除尘器及除尘器岗位实训、脱硫技术及脱硫系统岗位实训。

8.“企业培养方案”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总学时为18周,安排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及资料收集、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企业设计项目研究、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的比较与优化;三废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制作;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撰写、印装设计说明书,图纸绘制;企业设计项目总结、解决企业问题;答辩、资料整理归档。

五、结论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从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环节训练中的作用,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内容与方式等系列实践环节的改革,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7]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陈素娟,王小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93-194.

[4]皮科武,万端极,高林霞,等.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现状比较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80-83.

环保培训教案篇(6)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之一,是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适用于从事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和环境保护验收的单位,应配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水平的一种有效举措,它的实施将整体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特点

(一)培训对象复杂多样

培训对象具有多样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报名条件中的专业背景口径较宽,导致学员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背景差距很大,从而导致学员的培训基础不同。

二是学员环评工作经验差异较大,有的学员从来没有接触过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有的学员则有十几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

三是学员参加此类考试的次数多样化。有的培训学员是第一次报名参加培训,而有的学员则参加了几次考试失败后再接受培训,因此,对培训的需求有所不同。

(二)学员离开学校多年,对书本知识较陌生

以本科学历为例,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5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6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工作5~6年后再参加考试,当初所学知识早已更新换代或记忆模糊。而有的学员工作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再参加考试,理解能力较强,但记忆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在的考试方式。总之,大部分学员对书本知识较陌生,培训时易造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

(三)培训时间短,教学任务重

考前培训的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而培训的时间一般安排7天~8天,按正常讲课进度以及授课方式,教学工作很难正常完成。

(四)考试内容广泛,各种层次的内容都涉及

近几年,人事部和环境保护部为了控制一定的通过率,考试试题有一定的广度,考试内容广泛,各种层次的内容都涉及。以2008年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科目为例,掌握层次的内容考试分值占34%,熟悉层次的内容占37%,了解层次的内容占29%。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培训教学方法的运用

总体而言,考前培训的教学总体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讲授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常采用、最普及的教学方式,但真正地掌握好这种方法,却是一门艺术。如何达到讲授效果最大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培训教师首先应对考试大纲的内容认真备课。由于学员专业不一,培训时间短,要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教师必须作好案头工作,掌握考试内容的难点、重点。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够言简意赅,挥洒自如。

其次,教师还应对历年考试的内容进行备课。培训教师在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形式、归纳题目特点、总结答题技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学员讲解,只有这样,学员通过培训,才能相对轻松地通过考试。

最后,在紧扣考试大纲讲解的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可“满堂灌”。对于工作多年的学员,在课堂上听课的时间稍长点,就容易犯困,因此,穿插一些“幽默”也是可以的,但不能讲一些与考试内容无关的笑话,培训的“幽默”内容应更侧重于环评实际工作的案例,正面和反面的案例都可以,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相关知识。

(二)适当激励学员,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近几年,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较低,以2008年为例,全国参加考试17000人,通过率为5.78%。再加上工作年限较长,记忆力下降,学员学习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此,培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在培训期间给学员适当的“励志”,让学员打掉原来封闭性的自卑心态,点燃学员学习的冲动和热情。给学员“励志”的方法可以在正式培训前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几例典型考试成功的案例或培训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激励学员,通过激励故事,学员的听课热情会增加,培训效果将更好。

(三)讲课语言尽量通俗化、形象化

在讲课中,解释环评中的各种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点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对于口头解释相关概念,一方面最好用浅显、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尽量用列举的方式进行解释。比如,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中有一知识点:“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学员感到难以理解。讲授时,可通过以下例子说明:某拟建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将替代附近区域居民分散取暖的污染源,则需调查分散取暖的污染源情况(锅炉的数量、功率、用煤量等等)。通过这个列举,学生就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四)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率

1 练习巩固法。在教师的持续讲授中,学员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清楚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时设计一些典型的练习进行互动式讲解,一方面解决了学员听课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教师讲课的效果,同时也满足学员参加考试的要求。课中设计的练习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宜过多,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过多的练习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二是选择的内容具有典型性,与历年考试的难度相当,只有这样,学员才有积极性进行互动;三是设计的练习与实务环评相关,纯理论的练习不利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口诀教学法。在培训班中大部分学员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而有些基础知识又是必须要记住的,这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把相关知识编成的顺口溜,能普遍受到学员的欢迎。比如:对于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除了按一般的方法确定外,还应符合9条规定,笔者编写了5句口诀,学员则很容易记住9条内容,这5句口诀是“烟囱如多一,等级分别计;公铁不同段,等级分别算;改扩污染低,等级可低一,一路超高害,等级不低二;等级可适调,幅度不可高。”

3 动画、图形教学法。有些知识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晰,这时用小动画、图形、图像解释更为直观,胜过语言解释。比如对“大气最大地面浓度”的解释,利用一张典型烟囱的烟团扩散形态变化图,学

生一看就明白“最大地面浓度”的位置、需预测和分析的必要性。再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中,布袋除尘器、循环流化床等很多学员没有接触过这类设备,其原理也不清楚,单从文字描述,学员没有印象,这时,利用准备好的几个小动画,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解释,学员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4 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环评实例的描述,来引导、启发学员对这些特殊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教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案例需精选,且内容不宜过多。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员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案例,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环评案例的内容往往篇幅较多,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摘录一些进行讲解。

案例可以选择好的案例也可选择不好的案例,好的案例是榜样,不好的案例是镜子。有时选择不好的案例给学生展示,学员印象更为深刻,如“风向玫瑰图的应用”,笔者就选用了一个在环评技术评估中出现的错误案例,在讲授完风向玫瑰图的相关知识后,让学员指出所给案例的错误之处,通过错误的案例,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的案例,因涉及的行业较多,培训教师应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案例讲解,讲解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一是产业政策的解析和应用;二是该类别在实务中的共性有哪些;三是该类别的关注点在哪里;四是结合历年真题进行讲解。

三、结语

在一个单位培训时间内,上述方法的应用需每位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不断完善和充实,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的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通过率。

参考文献:

环保培训教案篇(7)

一、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意义

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是外警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档案管理规律,结合外警培训工作特点,科学地管理外警培训档案,对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强国际合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有助于规范教学管理

外警培训学员的学籍档案是外警培训档案的重要子集。学籍档案包括学员信息、考勤情况、考核成绩、心得体会等内容。做好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学员的培训表现全部记录在案,作为了解学员情况,约束学员行为,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过程,做好培训总结的重要原始依据。这对规范教学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2]。

(二)有助于编写培训教材

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可发挥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我国外警培训工作启动时间短,各公安院校在外警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针对不同国家进行的外警培训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外警培训档案,从国别、警种、培训效果、满意度、建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培训课程内容的不足,不断地修正已有的专业教材,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

通过总结、开发外警培训档案,采取多种编研开发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警培训档案的宣传作用。可以将编辑外警培训内容宣传小册子、重要领导来访、优秀学员风采、历届培训缩影等专题编研成果作为培训教材发放给新学员;或者开设本校外警培训历程专题展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制作培训成果MV、媒体报道汇集等,给学员放映,让学员对外警培训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有选择性地利用培训档案,提供给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公安院校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宣传作用。

(四)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

外警培训是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国内外警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3]。培训期间,国内外学员交流警务经验、技能、案例,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有利于提升全球警务服务水平。培训教育结束后,学校要形成学员通信录及信息跟踪档案,加强高校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维系学员与高校之间的感情纽带,有益于双方的边境警务合作,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安全[4]。同时,从归国学员中跟踪调查,了解掌握学习到的培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对培训学习的建议等,作为修正培训课程内容、确保课程教育更加符合实际工作和提升培训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参考。

二、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真实、准确、有利用价值,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归档原则

外警培训不同于一般学历教育,其中一个方面是学习时间上的不同。一般而言,外警培训大都以短期培训为主,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而且每次外警培训均有培训主题,例如,广西警察学院开办的越南高级执法官员研修班、越南出入境官员管理培训班、加纳高级警官研修班等。因此,可以把外警培训档案视为专门档案,如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等。这就决定了外警培训档案归档时间不必严格遵循一年一归档、在次年6月底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的规定,而应该在每期外警培训结束后,尽快及时整理归档。

(二)公开与保密原则

某种程度上,外警培训档案不仅仅是对外警学员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记录,其内容还可能涉及警务秘密、个人隐私等。所以,在外警培训档案信息化和公开利用时,必须注意相关内容的保密,只能公开法律或相关规定允许范围内的内容,对法律和相关规定不允许公开的内容,必须做到严格保密。查阅外警培训档案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或授予一定的查阅权限,在利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未经许可单位和人员的保密。

(三)学员参与原则

外警学员是外警培训的对象,也是外警培训档案的主要来源。他们在整个外警培训过程中形成的培训笔记、培训心得、培训总结,对公安院校教学和管理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对提高公安院校外警培训水平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外警培训学员参与建立培训档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外警培训档案建立之初和在整个建档过程中,积极参与立档工作,使外警培训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和有价值。

三、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

开展外警培训的公安院校应建立健全外警培训学员档案管理数据库和外警培训教学档案管理数据库。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必须要明确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建立的时间。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是从每一期外警培训列入计划并获得批准时开始,也就是要加强整个外警培训过程中对文件的前端控制及全程管理。二是明确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硬件要求。要按照“三铁九防”的原则,配齐配全外警培训档案的设施设备,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实体和信息安全。三是明确外警培训档案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立卷归档制度,确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此外,还包括档案保管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确保外警培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二)外警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外警学员所在培训部门的工作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由该学员的带班队长担任档案收集的直接责任人。在培训期结束时,带班队长把学校各部门对本次外警培训的教学、管理、评价意见等材料,以及该期外警培训的各种审批、汇报、总结等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在档案数据库中如实记录,必要时还可添加备注说明,之后由培训部门的工作负责人移交给学院档案管理部门。

(三)外警培训学员档案的移交

外警培训档案中的学员个人档案,是在外警培训学员自入学时建立起来的,在今后两国的公安业务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在保密前提下,根据需要,外警培训学员毕业时,个人培训档案也可移交给其国家警察机关或相关部门。

四、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使外警培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外警培训档案工作作为开展外警培训公安院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同其他档案工作一样,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统计、编辑和研究等八个环节。因此,在建立外警培训档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从这八个环节入手,建立一系列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制度化,从而保证其管理的规范化。

(二)提高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人员素质

提高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保障。外警培训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培训部门,因此,外警培训部门的档案管理业务人员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必须对所有涉及外警培训档案材料的经办人员进行相关的档案知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好、领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强调建立外警培训档案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保障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全面真实

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全面真实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灵魂。外警培训档案的内容,一方面是公安院校开展外警培训工作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通过对档案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提高公安院校外警培训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这就要求外警培训档案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真实可靠。全面真实,具体指外警培训档案反映的内容要全,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归档范围进行收集。归档材料应客观反映学校开展外警培训的真实情况,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档案中既包括学校在外警培训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好的一面,也要包括不足和存在问题、甚至出现错误的一面。

(四)科学利用是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落脚点

科学利用外警培训档案,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落脚点。科学利用档案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现代化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利用“互联网+”理念,建立外警培训档案数据管理网络,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使校内校外有对外警培训档案需求的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全面、真实地了解学校开展外警培训的情况,从而提高档案利用速度和效率。

五、外警培训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四化”的构建

外警培训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外警培训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一)外警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一类是把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以计算机作为存储介质存储档案信息;另一类是在档案建立时,制作电子文件,将文字、图表、声像录入计算机。档案数字化具有减轻档案库房压力、检索便捷、维护方便等优势,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每期外警培训,其档案在建立之初就应当重视数字化工作,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涉密内容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泄密问题。

(二)外警培训档案的网络化

档案网络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高对外警培训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安院校外警培训档案建设的网络化,目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信息共享网络,实现外警培训档案在特定范围内的动态性、即时性、开放性。一种是校内网络化: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子系统接入到校内档案管理大系统,形成校内统一的网络。另一种是公安院校之间的网络化:为了使公安院校能够快捷简便地了解到兄弟院校开展外警培训的情况和经验,可以尝试建立一定范围联网的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但必须对其中需要保密的内容设置访问权限,或分级设置访问权限。

(三)外警培训档案的标准化

外警培训档案的标准化是指档案管理方式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在不同公安院校之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是外警培训档案信息内容的标准化,即要求培训部门收集归档的外警教学信息、外警学员管理信息的内容、格式基本一致。其次,是档案的分类、保管方法等档案整理流程的标准化,即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等环节的统一标准。最后,档案信息传输方式的标准化,即公安院校之间可以尝试使用共同的信息传输标准,通过标准化处理,实现院校之间档案信息的共享。

环保培训教案篇(8)

(一)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1)项目管理部。①负责培训市场开发、业务联系和培训任务的下达;②负责组织项目部制定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③负责学员管理工作的考核及项目组管理工作量的认定;④负责培训教学设施设备和住宿、就餐、交通的协调和落实;⑤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2)教学管理部。①负责培训方案和任课教师的审批工作;②负责教学工作的督导、测评及教学工作量的审核; ③负责组织培训教师的培训、评优、竞赛和外聘教师的管理等工作;④负责组织培训项目方案设计和培训教材的编写、选购等工作;⑤负责各种培训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归档工作;⑥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3)综合管理部。①负责培训处行政事务办理和后勤保障工作;②负责协调培训费用的收缴和核销等工作;③负责安全管理和资产管理;④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4) 资源管理部。① 负责师资信息系统管理;② 负责教学资源管理(包括课程体系和课件资料库);③ 负责培训设备、培训环境的维护和管理;④ 负责培训学员食宿的管理;⑤ 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二、培训资源支持

(一)硬件支持。①教学设备。培训场地,教室,多媒体系统,教材,户外培训的器材、装备提供与维护等;要为学员提供舒适且满足学员要求的学习环境,保证安全前提下,还要保证多媒体设备、音响、照明,空调、供水等方面的良好运行,户外培训的,要保证户外场地和装备的完好安全;②食宿相关。培训公寓的住宿条件保障,培训餐厅的餐饮保障,课后娱乐设施保障、其它卫生保障等。

(二)软件支持。①培训师师资队伍。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和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建立起企业的各专业培训师资队伍。对于专职教师,在师资选配上,要注重考虑师德师风、知识面延伸、实际操作指导能力、生产实践经验、课堂驾驭能力等多个方面。此外,提倡和鼓励企业内部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有技术绝活的技师、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带头讲学作为特聘的兼职培训师。对于培训师师资队伍的管理,应采用电子化方式,依照专业和课程建立系统的专兼职的培训师信息库,与课程体系相对应,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管理。②培训管理队伍。在培训组织形式上,应实行项目负责制、可选聘组织能力强、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一支过硬的项目管理队伍,对培训实现全过程跟踪控制。③课程和教材。应分类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根据人才类别,按管理层次和岗位、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按照自主开发与外部选用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模块教材、案例教材和活页教材,以及资料包、多媒体课件等培训教材,做到形式多样,便于学习。

三、培训执行相关体系文件

(一)编写《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员工培训流程》、《员工培训档案管理办法》、《学员管理办法》、《兼职教师选拔,任用,培养,聘用实施细则》、《外聘教师任用办法》等,促进培训工作的职业化和规范化和标准化;(二)编写培训需求分析表;(三)编写培训计划表;(四)编写学员名单、培训通知等;(五)编写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六)编写培训评估报告;(七)编写学员手册;(八)编写讲师手册。

四、信息沟通和交流

在培训执行阶段,培训管理者有很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要逐一落实。

(一)培训前要准备的工作清单:打印学员名单;发放书面培训通知;通知具体培训时间地点;检查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等。(二)培训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贴好座位标签;与培训师见面,沟通确认培训大纲及内容;编制学员手册或外购教材、资料;印制签到表,调查表、考核试卷、结业证书等;成立委班会,选举学习、体育、文艺、生活委员等,组织临时党支部,鼓励学员进行自主管理。(三)培训上课前的管理工作包括:茶水准备;学员签到;发放培训资料;引导学员按座位标签入座;学员心态引导;宣布课堂纪律,包括考勤制度、请假办法;介绍培训课程;介绍讲师;介绍后勤安排和时间安排等。(四)上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包括:器材和设备的维护;观察讲师的表情和学员的课堂反应;做好培训记录;协助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及时与讲师和学员沟通;做好考勤记录、发放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等。(五)培训后期的管理包括:向讲师致谢;回收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颁发结业证书;清理检查设备;培训记录整理;培训效果评估等。

五、培训执行中的痕迹管理

(一)在培训前期,印制培训学员通讯录。(二)在培训期间,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设置便于交流的QQ群,既为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沟通搭建通道,也为培训工作质量追踪回访、调研提供很好的沟通平台。(三)在培训结束后,可以为每次培训项目建立档案。为了更好地提升培训管理水平,应该有一个科学高效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对每一位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本人所在的岗位工作要求,工作业绩,参加企业内外培训的经历等均详细记录,为员工建立培训档案库。对每一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教案、课件、教材、师资等培训信息予以保留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起开放的师资库、课程库、教材库等实现知识共享和传承。经过不断积累和整理、改善,这将成为企业自己特有的培训资源库。这样一个庞大的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有效的优化培训流程,提升培训质量,也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六、培训执行运行控制

在培训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一)对各培训相关部门的监控。主要根据培训要求和有关制度及时掌握各部门的工作状态、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保证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落实到位,任何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二)对培训执行的组织管理进行控制。控制培训计划的执行进度,指导培训组织管理部门按照培训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培训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对培训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最基本的学习,活动、住宿和餐饮环境。

七、培训中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为了防止培训过程中潜在的事故或者紧急情况发生,并在意外发生时及时作出响应,还需要有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一) 应急准备的内容。培训过程中的应急准备的内容包括师资配备、教材配备、教学场地调用、教学设备损坏、停水停电、暴雨、人身安全、火灾等。(二) 应急响应办法。师资配备、教材配备和教学场地调用、教学设备损坏的应急准备,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预案,每一个培训项目所涉及到的软硬件资源需有好备选保障,以便临时调整。人身安全、停水停电、暴雨、火灾等的应急准备要求提前落实各方面的安全措施,比如拓展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停水停电后的备用系统、教学场地的高空悬挂物,逃生通道等设置、发生火灾后的灭火疏散救护指挥等。

总之,为了更好地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服务,改进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培养的有效性,优化培训流程,尤其是培训执行中的各环节设计至关重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到使培训服务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玉根、李琰靖,PDCA在石化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实际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2)

[2]谢妙芳,基于PDCA循环法的人力资源培训[J],价值工程,2010,(19)

[3]汪姣,论PDCA循环在企业培训管理的实际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4]胡效青,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初探[J],石油教育双月刊,2011,(3)

[5]王万华,国有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6]王丽静,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

环保培训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57-03

保险模拟实训室是面向金融保险及其相关专业,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险模拟实训室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是服务于高职院校、保险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基地,是与保险企业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依据市场需求,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训教学是保险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实训教学平台深度分析保险业务流,以业务岗位需求为基础搭建教学平台,采用从单一业务流实训到单一岗位实训到项目实训到综合拓展实训递进式构建实训教学平台。从仿真业务环境建设到与实训软件相结合,从布局创新、专业优势展现两方面进行设计和突破,让学生进行保险业务实训,使其能全面了解保险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拓展。因此在整体建设上,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分为展业、承保、理赔模拟实训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一、保险展业模拟教学平台设计――岗位模拟

保险展业模拟教学平台提供互动式教学,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依据,实现无纸化教学需求,由呼叫中心以及互联网保险平台两大模块组成。同时设立保险客户接待和业务洽谈区。该平台培养保险营销人才,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较熟练的金融营销流程系统化操作和常用商务谈判的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客户营销的能力,具备深层次挖掘客户价值、客户管理能力。

(一)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以岗位匹配课程为准则,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保险营销课程是整个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许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之前没有对企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过度使用理论课程体系,忽视了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实践之间的差异性,无法使职业教育特色与课程设置、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对教材内容取舍不当而使整个课程内容庞杂,专业培养范围模糊,缺少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无法充分通过实践活动以及实训活动锻炼其职业能力。

保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要在符合院校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据行业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培养岗位能力的主要相关课程,形成专业能力的知识框架;加强课程间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同时注重精选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最新成果,把体现保险营销研究和应用的前沿知识反映到教学中。

(二)教学环境设计

保险展业模拟实训将仿真业务环境模拟与教学相结合,分小组设计,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真实场景化的教学,能让学生体验到保险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同时,采用隔间的座位划分形式,利于呼叫业务的开展以及学生呼叫技能的培养。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媒介实现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引导学生注重客户体验,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度。

(三)教学软件配置

教学软件资源配置上,根据学院现阶段对保险实务方面学科的培养需求,配备当前业界正在使用的保险综合业务模拟系统,以满足对保险公司财险、寿险业务模拟等方面的实战和教学工作的需求,同时配置保险行业研究数据库,便于师生对保险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四)实训项目设置

在实训软件配备的基础上,以案例形式对学生开展展业项目培训,在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分析、商务礼仪、客户管理、出具保险计划书、呼叫业务等方面选取不同的业务项进行综合项目实训,使其能更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展业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二、保险承保模拟教学平台设计――流程模拟

保险承保是保险人对愿意购买保险的单位或个人(即投保人)所提出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同意接受和如何接受决定的过程。其承保业务环节包括要约、承诺、核查、订费等签订保险合的过程可以说,进入承保环节,就进入了保险公司双方就保险条款进行实质性谈判的阶段。承保是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承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人经营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效益的高低。

在保险的承保环节中,核保人员具有重要地位。保险核保是保险公司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严把风险入口的第一道关,也是公司控制业务风险的最后关口,保险核保需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核保师或核赔人员除了要具有保险、法律、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需具有保险核保师资格证书。目前,全面接受过核保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不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

作为一名核保人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运用经验与学识从事保险核保工作。同时,还需考虑到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目前市场竞争环境,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业务政策要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对于常规业务、续保业务,侧重规模的扩大,核保手续简明快捷;对于高风险的业务或特殊的投保标的,科学合理地通过控制保险金额、制定免赔额、限制承保条件等核保技能来分散风险,最终达到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业务规模的发展。作为一名称职的核保员,不但要掌握承保技能,熟悉公司经营方针,洞察市场变化,而且要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把握好“质”与“量”的尺度,最大可能地促进销售。

三、保险理赔模拟教学平台设计――案例应用

理赔是保险服务的重要环节,保险的优越性及保险给予被保人的经济补偿是通过理赔工作实现的。专业保险理赔相关人员能保障保险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的权益,对于保险公司的信誉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课程设置

此平台的课程设置,考虑到理赔人员对各岗位的知识均需要涉猎,以岗位定位进行课程设计,涵盖保险营销、保险理论知识与实务、风险管理、保险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环境设计

保险理赔模拟实训室构造实际场景的工作气氛,搭建有利于教学的实践环境。基于理实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将理赔实训室做环形设计,提供便于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给学生进行角色演练,使其更好地理解、实践各种流程和技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工作后快速进入角色。

(三)教学软件配置

理赔实训模块教学,除了情景模拟及案例教学外,也需结合相关教学软件,便于教师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教学软件在理赔业务流程处理等方面给予学生课堂内外全面规范性的实训练习,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更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四)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开展。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学生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保险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繁杂性,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更容易地将保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其社会能力。

保险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内展开。将课件、仿真实训软件、实体教具车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情境,亲身体会犹如真实的事故场景,以通关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实操技能,达到学生熟能生巧的目的。

(五)实训项目设置

主要可分为查勘项目、定损项目和核赔项目。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保险理赔实训体系,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完全以真实任务的承担者角色来完成学习和训练,使专业技能得到加强,增强学生从事保险理赔工作的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总之,保险模拟实训室是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校内实训基地。保险模拟实训室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完全仿真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业务、保险承保业务、保险理赔业务等业务办理场景布置。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展业、承保、理赔等业务技能。打造具有保险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迪.保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浅析.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

[2] 宋晓青.关于高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经济视角(中旬),2011(12)

[3] 常兴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保险教学中的运用.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

[4] 左立艳,张东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中国城市经济,2010(6)

[5] 陈立辉,邵力,邢世.案例教学法在汽车金融服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6] 陈立辉.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7] 王叙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2009(4)

[8] 李晓翠.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营销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9] 王晓轩.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践教学情景设计.北方经贸,2015(2)

环保培训教案篇(10)

1.引言

STCW公约(全称《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0年6月25日在菲律宾召开的缔约国外交大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修正案的实施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建立了更为严格、统一的标准。该修正案的实施必将对当前在校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2.马尼拉修正案产生的背景

1978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简称IMO)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该公约的实施对促进包括我同在内的各缔约国海员素质的提高,在全球范围内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有效控制人为因素对海上事故的影响,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实施期间根据航海技术及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公约进行了多次修正。其中,1995年修正案对STCW公约的附则进行了全面修改,同时新制定了STCW规则,作为对STCW公约附则的补充。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IMO将“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确定为其追求的目标。但随着船舶大型化、快速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对海洋环境保护要求更为严格,对海员的培训与值班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海盗猖獗,海运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对海员的培训与值班标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该目标现在已变为“清洁海洋上安全、保安和高效的航运”。可以看出,国际海事组织已将“保安”与“安全”、“防污染”这两个传统主题并列,将“保安职责”全面纳入海员的培训内容。2007年STW分委会第38次会议确定了对STCW公约和规则全面回顾的8项原则。

(1)保留1995年修正案的结构与目标;

(2)不降低现有标准;

(3)不修改公约条款;

(4)解决不一致的问题、清理过时的要求及体现技术发展的需求;

(5)确保有效的信息交流;

(6)由于技术的创新,在履行培训、发证与值班要求方面提供一些灵活性;

(7)考虑短航线船舶与近海石油工业的特点与环境;

(8)考虑海上保安。

对STCW公约全面回顾的8项原则的前3项原则是马尼拉修正案的基础。马尼拉修正案保留了1995年修正案的结构与目标,不降低现有标准,不修改公约正文条款,仅对公约规则(Regulations)与STCW规则全面回顾与修正。

3.马尼拉修正案中有关航海技术专业职业素质变化的内容

通过对马尼拉修正案与现行STCW78/95公约比较,在航海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素质方面新增或者修订了一部分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马尼拉修正案对航海技术专业职业素质新增要求一览表

4.当前在校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与马尼拉修正案要求存在的不足

以江苏某高职航海类院校2011级航海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能力设定及对应课程安排见表2。

表2 专业能力与课程衔接一览表

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定,从表2的内容来看,目前在校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是按照STCW78/95公约要求设定专业课程体系的,对于马尼拉修正提及变化的内容涉及较少。根据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我们能够看到目前在校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适应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在以下4个主要方面存在不足。

(1)《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未进入专业必修课程,个别院校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中加入该课程,但在师资安排上缺少重视程度,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2)涉及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知识的课程安排较少甚至没有,学生对ECDIS知识了解达不到安全航行的要求。

(3)缺少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知识的传授,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内容只是在基本安全培训和《船舶管理》课程中稍有涉及,知识量和要求程度达不到马尼拉公约的要求。

(4)保安培训知识没有在课程体系中体现,缺少保安意识培养和训练,未能达到适任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

5.当前在校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适应马尼拉修正案需求应采取的措施

5.1加强学习,提高适任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职业素养。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应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必须适应公约的要求。2011年1月1日,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实施,对当前在校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抓住在校时间自觉缩短自身职业素养与马尼拉修正案要求的差距至关重要。利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知识和领导力及团队工作技能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形成良好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责任意识,具备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能力,达到马尼拉修正案新增职业素养的要求。

5.2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新增的各类职业资格合格证书。

马尼拉修正案中新增了部分实践操作技能强制性培训的要求,而海员各项基本技能训练是在经过培训机构培训后,并参加由主管机构认可的技能考核,合格后颁发统一合格证书。目前,现行的STCW78/95公约中,对ECDIS、保安员的培训是非强制性的要求,采取自愿参加的形式进行培训。对于目前在校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应把自愿参加转变为自身的强迫参与,利用在校学习契机,多参与一些对将来就业及适任新公约变化的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5.3服从半军事化管理,提高服务服从意识。

良好的服务服从意识是职业队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服从意识,几乎所有的航海类院校都采用半军事化甚至准军事化的管理制度。随着“90后”学生步入高校,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对严格管理的逆反情绪,从内心抵触现行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这种管理方法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但是,他们往往忽略将来从事职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服从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环境熏陶来塑造的,而学院执行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正好为服务服从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为此,我们应该从选择职业的特殊性出发,自觉服从学院采取的管理制度,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和服务服从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6.结语

马尼拉修正案的实施,对当前在校的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及早地满足马尼拉修正案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应用水平,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航海教育研究,2011,(1).

[2]白军,于佳佳,徐新.STCW公约修订与航海教育的应对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11,(1).

环保培训教案篇(11)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22-01

引言:档案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反映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工作记载了本单位在一段时期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可以作为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本单位领导掌握本阶段工作开展的情况,适时转换发展思路;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该单位一段时期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有助于上级部门给予一定的指导。而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所以,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教育,造就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是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充分认识档案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在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基层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是一种基础性资源,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为现实服务,为未来着想。针对长期以来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激励不足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创新精神不足、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潜能得不到完全发挥的问题,各单位除了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充分认识加强培训工作是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完善和优化其知识结构的需要,要把培训工作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抓好档案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会对档案工作乃至整个档案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大力宣传档案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通过培训教育帮助档案人员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接受培训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都是身兼数职,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仅凭自己的日常经验和口口相传的工作方式就从容上岗,极易导致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不够准确,不能够按时归档或整理不规范,甚至有文件丢失现象。

(二)因工作需要频繁变换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或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同,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随意应付了事的思想。

(三)档案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思路影响,不能与档案现代化管理联系起来,开发利用与需要脱节。部分档案工作者对于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或者满足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在接受新的技能后不懂得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或者缺乏应用的动力,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整合提高新的技能,工作仍停留在简单、被动地整理、存档等管理层次上,在信息采集、加工、开发、传递与提供利用方面涉足很少,使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脱节。

(四)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未能正确认识到档案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培训教育纳入培训计划,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不规范,基层单位之间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管理现代化水平。从目前看,我国的基层档案管理大多数基础比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更加要求我们,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教育。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教育的措施建议

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主动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成为信息社会和档案学科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解决办法和得力措施要及早谋划,全面推进。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时紧时松,临时抱佛脚。要做到慢功出细活,细活出精品;要做强主业,不断创新;在创新上找窍门,出经验,赶进度,促落实。要组织安排档案业务培训、在培训上加大力度做好文章。

(一)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八项工作,通常称为档案工作的八个业务环节,这每个环节的要求、标准都不一样,在培训时必须针对各环节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同时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适度培养,了解档案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提高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对档案人员进行档案工作的基本法律宣传,使他们遵守法律、法律和方针政策,认识到单位档案潜在的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自觉参与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二)要在培训方式上下功夫。继续坚持以会代训、专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大效果、提高质量,不但要培训好业务骨干,更要培训一批档案管理人员,注重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单位领导应重视档案工作员的素质培养,为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力开展档案学术活动以及有关社会活动,邀请档案专家来单位授课、指导。或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工作体会,积极派档案人员参加培训,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管理经验,以不断充实档案管理水平。

(三)要在培训创新上下功夫。?创新培训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网络化时代的大势,应用最先进的培训手段,努力提升培训水平。比如应用网络教学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要认真学习掌握档案工作新动态,着力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档案工作认识水平,做到在思想上认同,工作中主动;另一方面,理清档案工作责任,细化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奖惩,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档案是一种“活资源”,对于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坚持档案“贵在利用”,努力用好、用活档案资源,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基础工作,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以及避免出现档案丢失或者档案标题不明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这样才能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