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辩论基本流程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9 16:06:31

辩论基本流程

辩论基本流程篇(1)

关键词:

功能性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业务里程分析

1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用例分析用例分析

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最后的审核,并将最后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慧敏.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郑鸿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珊.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陈斌.基于JQuery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12.

[5]孙晓妍.基于UML的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10):189-190.

[6]陈振庆,罗兰花.基于动态描述逻辑的UML状态图形式化方法[J].2011,37(13):55-57.

辩论基本流程篇(2)

指导教师评语

余雨晴的论文《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基本完成了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论文介绍了设计思想、制作过程,并设计了基本的网站雏形。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开题报告有实施方案,并按要求完成外文翻译,设计基本合理,对网站建设提出了个人见解,作者基本掌握了网站建设的基础理论。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余雨晴的论文《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基本完成了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论文介绍了设计思想、制作过程,并设计了基本的网站雏形。网站设计基本上合理、科学,表明作者基本上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余雨晴的论文《高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基本上完成了网站的设计任务,设计基本上合理、科学。该生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答辩时能基本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及格。

2、杨婷

指导教师评语

杨婷同学的论文《PLL技术及其应用》,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在详细分析PLLIC电路的基础上,利用锁相集成电路设计了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运用LM音频锁相环芯片设计,同时结合定时器芯片和三端集成稳压器等组合而成,设计合理。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对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电科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杨婷同学的论文《PLL技术及其应用》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论文在详细分析PLLIC电路的基础上,利用锁相集成电路设计了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是运用了LM音频锁相环芯片设计,同时结合定时器芯片和三端集成稳压器等组合而成的电路。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电科专业相关的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杨婷同学的论文《PLL技术及其应用》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论文利用锁相集成电路设计了红外自动控制水龙头电路,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3、王锐

指导教师评语

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设计)任务。论文采用EDA技术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字密码锁进行了设计,描述了数字密码锁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流程、模块划分及总体和各模块的VHDL源程序,并且给出了数字密码锁设计的仿真结果。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主要工作包括用EDA技术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字密码锁进行了设计,描述了数字密码锁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流程、模块划分及总体和各模块的VHDL源程序,并且给出了数字密码锁设计的仿真结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没有具体实现。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为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基本流畅,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本文尚存在全篇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实现等缺陷。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4、周洋

指导教师评语

周洋同学的论文《纯音听力计的设计与实现》,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从听力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现状出发,基于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分析,论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和纯音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实现过程。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周洋同学的论文《纯音听力计的设计与实现》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从听力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现状出发,基于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分析,论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和纯音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实现过程,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周洋同学的论文《纯音听力计的设计与实现》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基本流畅,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本文尚存在全篇结构不够合理、设计没有完全实现等缺陷。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5、李思静

指导教师评语

李思静同学的论文《调频电路及其设计》,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采利用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发射接收技术及高性能的专用发射与接收集成电路,设计了一套基于BA和CXA的小型无线调频立体声系统。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较多的自选资料,较好地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开题报告实施方案,能出色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对研究的问题能较深刻分析,反映出作者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李思静同学的论文《调频电路及其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论文采利用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发射接收技术及高性能的专用发射与接收集成电路,设计了一套基于BA和CXA的小型无线调频立体声系统,表明作者很好的掌握了调频通信方面的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李思静同学的论文《调频电路及其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作者设计了一套基于BA和CXA的小型无线调频立体声系统,作者很好的掌握了调频通信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好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流畅,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优秀。

6、王莉

指导教师评语

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对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设计合理,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行文流畅,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7、赵霞

指导教师评语

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较好地完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及留言板模块和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赵霞同学负责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网站设计合理、科学,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设计合理、科学。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8、周星

指导教师评语

周星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较好地完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及留言板模块和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周星同学负责网站页面的设计和留言板系统的设计。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周星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网站页面的设计和留言板系统的设计。网站设计合理、科学,表明作者比较好的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周星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较好地完成了网站页面的设计和留言板系统的设计,设计合理、科学。该生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论文撰写符合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良好。

9、蔡凌云

指导教师评语

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0、张佳富

指导教师评语

张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基本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应用做了介绍,设计了基本合理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张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基本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以及应用做了介绍,设计了基本合理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佳富同学的论文《高频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1、李薇

指导教师评语

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论文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李薇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系统在DSP方面的设计基本合理。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基本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2、宋治桦

指导教师评语

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设计任务。论文通过图例和对比进行分析,阐述了射频功放的基本理论;在研究了射频功放的工作状态、负载和调谐等外部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选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本上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在研究了射频功放的工作状态、负载和调谐等外部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基本合理。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小组通过对宋治桦同学的论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作者具有一定的阅读参考资料的能力,认为完成了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内容,答辩时能较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

经答辩小组讨论,答辩成绩定为中等。

13、邹元杰

指导教师评语

邹元杰同学的论文《基于单片机STCCLED点阵显示》,很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系统以STC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温度测量,实时时钟芯片和数据存储技术并配合软件,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时间、数据掉电不丢失等功能,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规定任务。该生对研究的问题能较深刻分析,反映出作者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强,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同意该同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评阅教师评语

邹元杰同学的论文《基于单片机STCCLED点阵显示》,选题具有实际意义,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系统以STC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温度测量,实时时钟芯片和数据存储技术并配合软件,实现了温度的测量、时间、数据掉电不丢失等功能,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规定任务。毕业论文撰写符合规范要求,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辩论基本流程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87-02

说明:本课题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分别为GZYB2011035、438)的成果。

近年来,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其中,既有生源质量下滑、科研风气不正等影响,但流程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在流程方面规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近5年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基本流程

1.1 组队

每个人单独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

但下列情况可以组队,但人数不能超过4人。

(1)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2)同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同一公司实习、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在校期间共同组队参赛完成了文本成果的。

组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字数标准与单人完成的一样。

1.2 选题

指导思想:坚持“六业二位”的“八结合”—— 结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创业、岗位、职位。

选题机制:学生自选,但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不再给出选题范围,而是由学生自己确定后,与指导老师协商,由指导老师决定题目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应该如何修改,直到最终确定选题。

选题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与专业相关,与毕业顶岗实习相关。

(2)内容具体化,最好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或者结合深圳实际分析,或者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3)体现工学结合。

选题类型:以专题报告型、社会观察型、案例评述和创新实验型为主,杜绝纯理论型、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具体形式可以为:产业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企业(部门)调查报告、工作分析报告、岗位分析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产品分析报告、管理分析报告、业务分析报告、产品(服务)营销策划等;或是结合专业、课程、项目,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项目营销策划报告、项目融资方案等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有些实际价值、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文章。

选题难度:尽量选择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社会进步以及自己从事工作的性质等紧密结合的小课题、小问题,既便于掌控,也有利于写得深入。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1~2周与老师协商确定题目。题目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1.3 定大纲

除最后一学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学生拟订的提纲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完善提纲。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3周,完成提纲的草拟和修订。大纲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

提纲确定后,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1.4 指导

在1~5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由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

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教师对其指导的时间是1~15周。

指导途径: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组建QQ群集体指导、QQ或MSN交流指导、电子邮件交流指导)、电话指导。

指导内容:题目修改与确定;大纲修改与确定;文献检索与应用;论文调研;论文初稿的修改;定稿与排版;答辩PPT的制作;毕业实习与就业。

1.5 中期检查

就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6 评审

第16周周一,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整版。指导老师将学生论文汇总后提交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在指导教师回避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做出能否通过的结论,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

每个专业在专家评审小组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收集优秀毕业论文参评学校展示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1.7 评审意见反馈与修改

专业主任将汇总的评审意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1.8 答辩

答辩程序为如下。

(1)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时间5~8分钟。对于集体项目,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答辩。

①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加答辩,时间适当延长予以保证,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得到同样的答辩得分。

②现场指定或抽取项目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参加答辩,该答辩成绩为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答辩得分。

(2)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5~8分钟。

(3)答辩委员给答辩人打分(百分制)。

(4)答辩小组根据答辩委员的打分给出平均答辩成绩(百分制)。

答辩前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

1.9 答辩见反馈与修改

答辩小组秘书将专家答辩意见汇总,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1.10 展示

优秀毕业论文通过展示性答辩、论文进专门橱窗展览、学院网站和相关课程网站进行展示。

展示性答辩要制度性地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

2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流程简化

基本流程虽然规范,但较为烦琐。现实执行中,也可以有两种简化流程。

2.1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展示三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六步

(1)省略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既不切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又会增加大量组织、管理的工作量。

(2)省略掉答辩环节。

之所以省略掉答辩环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①根据我国学位相关规定,答辩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专科生不应该答辩。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提出毕业论文要求,只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提出了毕业论文要求。而且硕士学位获得者只需要论文答辩,不一定需要论文评审。

②从多年执行答辩的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差强人意。

高职的毕业论文答辩逐渐沦落为形式。在答辩现场,老师一般只能问最简单的诸如“在什么单位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等问题,一问到概念哪怕基本概念、论文思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这使教师陷入两难: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严,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毕业资格,而且还得安排时间辅导、答辩;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于宽松,学生当儿戏,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也等同于虚设。但遗憾的是,现实让教师们选择了后者。如近3年,深职院经管学院5000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一次答辩未通过的仅5人,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二次答辩未通过的为0,其把控论文质量的作用已经基本丧失。

(3)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

因为学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学生已经没有修改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答辩完毕就已经离校上班,再修改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所以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也完全可以。

(4)省略掉展示环节。

因为在现在的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结合后,一旦优秀的上公示出来,来年会出现大批抄袭者,而且学生反驳抄袭的理由还振振有词:“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上,干的工作当然是大同小异啦!”

2.2 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展示五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四步

(1)省略掉专家评审环节。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辫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硕士学位论文答辫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学士学位,也不以毕业论文成绩为前提,毕业设计、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都可以替代毕业论文的成绩;如果有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做,只要能够证明“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行;即使学士学位要毕业论文,也仅仅是要个成绩,评审、答辩都可以省略。硕士学位的获得者,才既需要专家评阅,又需要答辩。

(2)省略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

专家评审的环节已经去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3)加强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在最简化的流程中,只剩下“教师指导”这一质量监控环节。如何保证教师指导的质量?可以建立如下的质量监控机制。

①加强主题的把关。

一是选题来源的控制,从来源上要体现“工学结合”—— 来源于企业,来源于项目,来源于现实问题。

二是选题名称要体现出“工学结合”,如XX案例分析、深圳XX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或副标题体现“以深圳XX公司为例”。

②加强内容的把关

一是内容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现状、问题、对策三板块,体现出对区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国的泛泛研究,要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而非纯粹的文字描述,要至少创新地揭示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且问题、对策要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认同;

二是应用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问题、对策或建议能够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认可,能够提供给企业或行业参考或借鉴,或能够商业化运营或商业化出售,或直接使社区、社会受益。

③指导过程的把关。

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指导或分散指导,可以见面指导或通过网络、短信、电话指导,可以召集学生到办公室指导或上门指导,可以建立QQ群遥控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持续指导、进行关键点控制。

④质量保证的改革与创新。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督促教师保证学生论文质量的方法。

辩论基本流程篇(4)

1.教学目标设计

1.1学习需要分析

通过本节“基因治疗”的学习可以加深理解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需要进一步给学生渗透“STS”的教育理念,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基因工程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形成哲学中的“矛盾”思想,通过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辩论,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1.2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建立在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基础上的。基因工程这种现代的生物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本节内容是从基因工程的有利应用和可能的负面影响两个方面阐述。本节内容的安排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遗传学基础,对基因工程的概念初步了解,初步掌握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和一般过程。课前已经组织学生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收集基因工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等。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科技意识,对于“长期食用转基因豆油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一问题分为正反两方。先收集资料,课堂上再进行辩论,两方学生各选出辩手: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1.4教学目标编制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的危害;收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相关资料。

能力目标:形成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提高;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培养科技意识。

1.5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预测

本单元教学重点: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预测教学难点:学生形成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策略设计

2.1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辩手准备的辩论稿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2.2教学过程

2.2.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转基因鸡”耕地的图片,投影:恐龙鸡是利用一种“逆向基因工程”技术,复苏现代家鸡体内沉睡的“恐龙基因”,从而让鸡“退化”成一半像恐龙、一半像鸡的恐龙鸡。学生小组讨论:理论上如何创造出“恐龙鸡”,几个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讨论结果。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2.2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测评题,在学生做完题之后,公布答案,安排学生自主批改。教师在统计正误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误差予以矫正,巩固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引入本节所学新课:(1)举例说出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2)能举例说出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3)什么是基因诊断?什么是基因治疗?(4)基因治疗ADA基因缺陷症的过程包括哪些主要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如何治疗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投影学生讨论后的书面结果;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交流,通过师生点评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活动:阅读课本21、22、23页的图及相关文字,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明确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定义。阅读课本24页的图1至12及相关文字,说出ADA基因缺陷症基因治疗过程。学习小组内先“兵”教“兵”,各组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展示书面结果,组间同学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基因治疗过程的学习,加深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学生能模仿“基因治疗ADA基因缺陷症的过程”,说出治疗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过程,给学生渗透“STS”的教育理念,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2.2.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投影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组织辩论赛:长期食用转基因豆油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评委成员:四位高三生物教师和两位语文老师。正方:有利于身体健康。反方:不利于身体健康。组织学生依次进行立论阶段、驳立论阶段、质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八位辩论赛手进行比赛,其余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就座。辩手遇到太难问题时,可以求助赛手之外的同学。设计意图:学生养成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总结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组内协调、合作能力。小辩论赛结束后,生物教师和语文教师分别从生物学角度和辩论角度给予点评。

2.2.4生物武器的危害。播放视频:2014年7月30日埃博拉疫情严峻已致死672人。(1)举例说出: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危害与控制。(2)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3)能否研制出针对特定种群(人)的生物武器,为什么?学生先组内成员互教,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代表评价。设计意图:关注时政,了解国际大事。增强人道主义教育,明确世卫组织救援的意义。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态度。

辩论基本流程篇(5)

在新刑诉法实施前,中国司法实践中有三种审判程序,即适用轻微刑事案件的简易程序,适用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以及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从新刑诉法第208条、209条就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规定来看,理论上讲,目前实践中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大部分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基于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后果的认知水平以及庭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有效率考量,新刑诉法实施后,应当对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普通程序”适用不同模式的简易程序。因控辩关系是诉讼制度和程序设计的核心,所以上述两类案件简易程序模式是否相同主要取决于控辩交流和对抗的内容与形式。

二、控辩交流模式的选择

(一)控辩交流维度和深度的把握

现行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控辩交流仅限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告知和犯罪嫌疑人对指控事实是否有异议的确认,即使有辩护律师的案件,鉴于案件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明晰,辩护律师庭审前除了会见和阅卷外,并无与控方交流其他内容的意愿性。新刑诉法实施后,现行轻微刑事案件的控辩交流范围和力度都要有所加大。首先,控方依法不仅应当确认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而且要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原因在于,根据新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是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控方对其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就必须向犯罪嫌疑人确认。而在新刑诉法实施前,根据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向犯罪嫌疑人确认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并不是检察机关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性和前提性要求。实践中,只要是犯罪嫌疑人认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无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检察机关就可以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当然,有些检察机关为了确保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在检察机关提讯中会向犯罪嫌疑人确认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但这并非其义务。其次,新刑诉法实施后,控方告知的内容有所拓宽,控方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有关法律规定。原因在于,既然要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是否有异议,就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否则就不能确定该确认结果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这将决定新刑诉法对犯罪嫌疑人程序选择权的立法设置是否能够得到司法实践的保障。

现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尽管犯罪嫌疑人也对犯罪事实无异议,但鉴于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在三年以上,为了获取相对从轻或减轻的量刑,犯罪嫌疑人本人或者其辩护律师会对犯罪事实的细节、犯罪情节及法律适用比较重视,因而会在庭审前积极提交有关证据线索、辩护意见等。新刑诉法实施后,该类案件即便归类为简易程序案件,其控辩交流维度和深度亦应当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原因在于:一是该类案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相对长,犯罪嫌疑人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谨慎度有所提高;二是该类案件即使适用简易程序,其在法院的审结期限也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部分犯罪嫌疑人想利用简易程序审判以尽量减少刑期内在看守所羁押时间的期待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三是该类案件证据数量、类型或者事实情节可能较多,简易程序所省略的庭审流程,可能影响犯罪嫌疑人对事实疑点的交锋机会,如果在庭审前不对其适用简易程序与否进行详尽的权利、义务告知,可能影响控方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庭审中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中途否定适用简易程序,从而影响司法成本。

因此,为了提高控方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成功率,减少庭审中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的概率,节约司法资源,控方必须根据适用简易程序的模式选择不同,制定不同的控辩交流内容。对现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其告知范围和内容除了上述轻微刑事案件的告知内容外,还应当将适用简易程序的庭审流程规定、适用普通程序的庭审流程规定以及两种程序对其庭审权利的影响进行告知。如果犯罪嫌疑人无辩护人,控方甚至应当将案件的证据形式和证明内容进行提前告知。同时,对“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控方应当尝试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意见的环节将案件定性等问题进行交换意见,以确认犯罪嫌疑人对部分定罪证据是否有质证的意愿,以决定控方是否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二)控辩交流形式的设置

控辩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将直接决定轻微刑事案件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控辩交流的形式。

轻微刑事案件和“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在控辩交流形式上可能存在根本性差异的点在于庭前会议程序。新刑诉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了庭前会议程序,但并未对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效力、参加主体等问题进行细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新刑诉法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予以详细规定。

目前,基于轻微刑事案件证据相对少而简单以及庭前会议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性考量,理论界的倾向性观点是庭前会议不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但庭前会议是否适用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现存在一定争议。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庭前会议是为了法庭审理能够集中精力对争议证据进行重点调查、质证以提高庭审效率,“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中的争议证据少,即使不举行庭前会议庭审效率也不会受影响,适用庭前会议是“画蛇添足”,提高了司法成本,有违立法本意;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根据法条规定,庭前会议是审判人员就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鉴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可能被判处的刑期在三年以上,且是合议庭审判制,为了法庭审理准确、有效、快速进行,审判人员可以决定是否适用庭前会议。从简易程序兼顾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角度考虑,“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是否适用庭前会议,要根据个案情况由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在综合评定商议后决定。由此,在庭前会议是否适用于“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尚无定论的前提下,两种简易程序实践模式的控辩交流形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退一步讲,即使“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不是必须适用庭前会议或者不适用庭前会议,其控辩交流形式依然要有别于轻微刑事案件。从上述已论证的 “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要告知的范围和内容来看,超出轻微刑事案件告知范围的庭审流程告知、证据内容告知以及定性意见交流,必须以特定平等交流形式进行。此形式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有无辩护人来确定,又要根据交流内容的不同而调整。如果“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无辩护人,控方对证据形式、内容和定性意见的交流可能是以讯问笔录的形式进行,而在有辩护人的情况下,基于辩护人对刑事法律知识谙熟的事实,控方可以省略对证据形式和证明内容的告知,可能只需以约谈辩护人签署制式文件的方式确认,以减少交流的时间成本。

三、控辩对抗模式的构造

新刑诉法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有关规定,使得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控辩对抗相较于以前更加合理、完备,而部分“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后其控辩对抗形式相对简化。

(一)轻微刑事案件控辩对抗形式的完善

新刑诉法实施前,对轻微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普遍不出庭公诉,简易程序的庭审并不具备控辩对抗的构造。对于被告人是否构成指控犯罪,法庭并不进行调查和辩论,而是尊重控辩双方已有的合意,直接作出有罪判断;对被告人的量刑,法庭无法听取公诉方完整的指控意见,通常也难以获得辩护人意见,而被告人鉴于法律知识所限也无法提出有意义的辩护意见,法庭只有单独依据案卷材料做出量刑裁决,因此,整个庭审的控方角色是由中立方担任裁断任务的审判员完成,其控辩对抗构建并未形成。

新刑诉法实施后,虽然轻微刑事案件依然是简易程序审理,但检察机关必须派员出庭,而且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从而使得控辩对抗形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首先,检察机关派员出庭使得控辩对抗形式成立;其次,赋予辩方与控方的辩论权,使得控辩对抗有了程序上的保障;再次,控方角色从担任裁断任务的审判员身上剥离后,才可能激发审判员为查清案件有关情节引导控辩双方进行对抗,同时辩方也无因担心得罪审判员而不敢辩护的顾虑,从根本上消除了控辩对抗的心理障碍。

为迎接新刑诉法的实施,部分检察机关已经开始实践简易程序派员出庭,其主要的庭审模式是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举行形式上的法庭调查不做法庭辩论,侧重量刑方面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但量刑方面的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过于简单,缺乏统一规范性。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重定罪轻量刑的控方一般只强调法定量刑情节和退赃情节的举证,未全面、深入考虑是否初犯、偶犯等其他酌定量刑情节,或者是忽略了对被告人有利情节的重视,而律师辩护率低的被告方更无法提出全面的量刑证据和辩护观点;二是量刑辩论缺乏针对性,控方在量刑辩论中一般只发表量刑时应予以适用的法律条款,或者是提出原则性意见,不提具体的刑种和幅度,基于此辩论基点,辩方便不可能提出更为具体的辩护意见,那么对于三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其量刑辩论的作用和意义则大大降低。因此,新刑诉法实施后,对轻微刑事案件的量刑调查和辩论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简易程序公诉方出庭价值的实现,否则其控辩对抗模式的构建仅是提高了司法成本,并无益于被告人权益的保障和公平、公正的实现。对此,公诉方在量刑时,要说明相对具体的事实和理由,而不是直接给出情节和结论;应当在法定量刑情节之外,全面、细致的出示有关酌定量刑情节;量刑建议的范围也应相对具体,例如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简易案件,量刑建议范围一年过于宽泛,建议可以缩短至半年以内。审判员在庭审中也应当引导辩方积极进行量刑辩论,在判决书中应当明确对控辩双方量刑意见的采纳与否。

(二)部分“普通程序”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后其控辩对抗形式的简化

辩论基本流程篇(6)

除最后一学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学生拟订的提纲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完善提纲。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应在顶岗实习的第3周,完成提纲的草拟和修订。大纲一经教师确认,中途不得以任何理由变更。提纲确定后,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指导

在1~5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由教师全程进行跟踪指导。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教师对其指导的时间是1~15周。指导途径:面对面集体指导、面对面个别指导、网络指导(组建QQ群集体指导、QQ或MSN交流指导、电子邮件交流指导)、电话指导。指导内容:题目修改与确定;大纲修改与确定;文献检索与应用;论文调研;论文初稿的修改;定稿与排版;答辩PPT的制作;毕业实习与就业。

中期检查

就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评审

第16周周一,学生应向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整版。指导老师将学生论文汇总后提交专业主任。专业主任在指导教师回避的前提下,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做出能否通过的结论,写出评阅意见并打分。每个专业在专家评审小组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收集优秀毕业论文参评学校展示性优秀毕业论文评比。

评审意见反馈与修改

专业主任将汇总的评审意见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答辩

答辩程序为如下。

(1)答辩人报告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时间5~8分钟。对于集体项目,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式进行答辩。①项目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加答辩,时间适当延长予以保证,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得到同样的答辩得分。②现场指定或抽取项目组的其中一个成员参加答辩,该答辩成绩为项目组每个成员的答辩得分。

(2)答辩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时间5~8分钟。

(3)答辩委员给答辩人打分(百分制)。

(4)答辩小组根据答辩委员的打分给出平均答辩成绩(百分制)。答辩前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或行业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参加。

答辩见反馈与修改

答辩小组秘书将专家答辩意见汇总,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修改。

展示

优秀毕业论文通过展示性答辩、论文进专门橱窗展览、学院网站和相关课程网站进行展示。展示性答辩要制度性地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流程简化

基本流程虽然规范,但较为烦琐。现实执行中,也可以有两种简化流程。

1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展示三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六步

(1)省略掉中期检查环节。

中期检查既不切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又会增加大量组织、管理的工作量。

(2)省略掉答辩环节。

之所以省略掉答辩环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①根据我国学位相关规定,答辩是针对研究生层次的,专科生不应该答辩。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提出毕业论文要求,只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提出了毕业论文要求。而且硕士学位获得者只需要论文答辩,不一定需要论文评审。

②从多年执行答辩的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差强人意。高职的毕业论文答辩逐渐沦落为形式。在答辩现场,老师一般只能问最简单的诸如“在什么单位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等问题,一问到概念哪怕基本概念、论文思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一头雾水。这使教师陷入两难: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严,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毕业资格,而且还得安排时间辅导、答辩;毕业答辩如果标准过于宽松,学生当儿戏,论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也等同于虚设。但遗憾的是,现实让教师们选择了后者。如近3年,深职院经管学院5000多毕业生中毕业论文一次答辩未通过的仅5人,比例不到千分之一,二次答辩未通过的为0,其把控论文质量的作用已经基本丧失。

(3)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因为学生毕业论文已经通过,学生已经没有修改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答辩完毕就已经离校上班,再修改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所以省略掉答辩见反馈与修改环节也完全可以。

(4)省略掉展示环节。因为在现在的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结合后,一旦优秀的上公示出来,来年会出现大批抄袭者,而且学生反驳抄袭的理由还振振有词“:我们在同一个岗位上,干的工作当然是大同小异啦!”

2省略掉中期检查、答辩、答辩见反馈与修改、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展示五步,简化为定成员、定选题、定大纲、教师指导四步

(1)省略掉专家评审环节。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1~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辫委员会由3~5人组成。成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硕士学位论文答辫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学士学位,也不以毕业论文成绩为前提,毕业设计、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都可以替代毕业论文的成绩;如果有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毕业论文也可以不做,只要能够证明“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就行;即使学士学位要毕业论文,也仅仅是要个成绩,评审、答辩都可以省略。硕士学位的获得者,才既需要专家评阅,又需要答辩。

(2)省略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

专家评审的环节已经去掉,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环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3)加强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在最简化的流程中,只剩下“教师指导”这一质量监控环节。如何保证教师指导的质量?可以建立如下的质量监控机制。

①加强主题的把关。

一是选题来源的控制,从来源上要体现“工学结合”——来源于企业,来源于项目,来源于现实问题。二是选题名称要体现出“工学结合”,如XX案例分析、深圳XX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或副标题体现“以深圳XX公司为例”。

②加强内容的把关。

一是内容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现状、问题、对策三板块,体现出对区域的聚焦研究而非全国的泛泛研究,要有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而非纯粹的文字描述,要至少创新地揭示三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且问题、对策要得到企业指导老师的认同;二是应用的“工学结合”,要体现出问题、对策或建议能够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认可,能够提供给企业或行业参考或借鉴,或能够商业化运营或商业化出售,或直接使社区、社会受益。

③指导过程的把关。

指导教师可以集中指导或分散指导,可以见面指导或通过网络、短信、电话指导,可以召集学生到办公室指导或上门指导,可以建立QQ群遥控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持续指导、进行关键点控制。

辩论基本流程篇(7)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经过5批试点,招生单位由最初的16所院校,发展到2011年的57所学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也是最早设立的学科教学专业学位之一,攻读化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学员,除了需要系统地学习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理论、教育技术和外语基础知识以外,2~3年的学习期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学位论文的选题、论证、撰写、答辩。作者作为某高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多次参加了该校的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及论文答辩,每次参与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等相关活动,总有一些新的发现,并引发一些思考。现以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答辩情况为典型案例,发表一下作者的简单思考。

1 论文选题及答辩中的问题分析

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共有20位学员,另有上一届答辩未通过学员4位,24位学员分成A、B两组参加了论文集中答辩。每一答辩组设答辩主席1人、答辩委员4人,答辩专家主要由全国知名化学学科教学法教授、本校教师和中学化学教学及教研一线特级教师组成。24位学员的24篇论文涉及到中学化学教学与教研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及化学教学法研究3个方面,24位学员的论文选题及答辩结果见表1。

无论是学员论文的答辩过程,还是学员的论文选题及撰写,都还是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论文的答辩结果有直接的关联。现以“基本合格”和“不合格”2种等次的5篇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情况为例,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

《高一化学学困生的激励策略研究》是24篇学位论文中唯一的基本合格的论文,答辩主席宣布这篇论文基本合格,也就意味着这篇论文必须经过学员的补充、修改、完善,并再次通过专家答辩委员会审查,学员才能拿到学位证书。显然,从论文的选题可以看出,这篇论文需要在充分调研和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困成因进行分析梳理,根据有关理论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的具体办法。然而,这篇论文却缺少大量而真实的调查,大量地引用有关理论,更多地根据想象去设计方法与策略,直接导致了论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给人的感觉是基于想象中的学困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

《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等是被答辩专家定为不合格等次的4篇学位论文,这就意味着这4篇学位论文必须在选题、开题、撰写、送审、答辩等环节上,一切从零开始,并在下一年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上经过重新答辩获得合格以上等次,否则学员将不可能取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4篇不合格论文基本上都是在选题环节出现了问题。《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从论题的语法结构上就存在重大缺陷,从研究内容来看,该论文是运用诺贝尔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论题的关键词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却被挂上了诺贝尔科学精神和高中新课程的名头,同时,诺贝尔科学精神是什么?诺贝尔科学精神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从论题的结构上来看,《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显然是由多媒体的应用和化学生态课堂2个命题组合而成的,在论文的文本中,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到2个命题相互粘贴的痕迹,而且还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把“化学”替换为其他学科,并添加一些相关的学科元素,就可以成为各个学科都普适的论文。《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选题,很多人做过相关研究,在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中以“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5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不包括一些学位论文,所检索到文献大部分发表在20世纪90年代。由此可见选择这样一个论题来进行研究,没有独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是很难写出原创性学位论文来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选择安徽省高考的一类主观题型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论题,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高考的命题思路与特点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沉重及敏感的话题,更何况把一类题型作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的着眼点选择不当,而且撰写出的论文一点学术价值都没有。

同时,我们也看到3篇优秀论文之所以优秀的3个方面的共性:(1)选题新颖,3篇论文的选题都非常新,都是从独到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相关领域的问题。(2)论文质量高,3篇论文的质量都非常高,折射出3位作者的科学精神、研究态度,以及科研水平。(3)答辩流畅,3位学员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的流畅的语言、机智的应变能力、缜密的思维都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

综上可见,当前化学教育硕士在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已见的,如果不能有效而及时地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可能会影响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而且还可能会对以后的教育硕士的学风与研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要引起学位管理部门及教育硕士培养部门及攻读教育硕士的广大学员们的高度重视。

2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相关问题的思考

通过仔细研究24位学员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一是如何选题,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从最为原始的阶段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学术价值;二是如何加强对学员撰写论文过程的监管与指导,避免步入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导师指导模式;三是如何有准备地答辩,通过最为科学、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学员学位论文的全貌及研究成果。

2.1论文选题的取向问题

很多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或机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为普通化学硕士与化学教育硕士所提供的是同一份学位论文选题参考“菜单”,从而忽视了化学教育硕士身份特殊所决定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取向性问题,也即化学教育硕士是基于学科理论、文献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还是基于学科实践、行动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不同于一般普通化学硕士的化学教育硕士,因入学门槛相对较低、来自于教学一线、集中学习时间短、科研条件有限等特点,决定了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也应该有其特殊的一面,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取向于:(1)化学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及教学改革行动研究;(2)化学教学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应用模式及创新研究;(3)化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及困惑、对策研究等。作为学员的推送单位最期待的选题是基于学科问题解决模式及基于学科实践探索模式的研究,都希望学员带着平时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和所发现的问题入学,经过2~3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并以所在学校班级或学生为教学实践的实验样本,再带着通过以学位论文形式所呈现的问题解决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回到学校。当然,学员在选题时还要考虑到学员自身所占有的学科资源,以及所具有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及科研条件等。

2.2论文撰写的规范问题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书写规范问题。目前,我们在答辩过程中所发现的学位论文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论文格式不规范,如,有些学员不按培养单位关于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去撰写,而是自行其事。(2)文字表述不规范,如,论文中使用的图、表及量与单位符号不规范,英文摘要与写作不规范,存在语法错误。当然,也存在极个别学员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标点符号错用的问题。(3)文献采用或引用不规范。如,引用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科技文献格式要求,根据参考文献找不到论文引用的文章,个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在章、节标题上等。

2.3论文的开题论证问题

开题论证是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甚至比论文答辩过程还要重要。论文开题论证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选题的科学性、学员的撰写思路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如果忽视了开题论证这一环节,无论在论文送审时发现了问题,还是在论文答辩时发现了问题,都是难以补救的。因此,当学员选定论题及导师以后,一定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开题论证会议,汇报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预期的成果与突破,广泛听取导师及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培养单位,这个环节绝不能省,必须做实做到位,作为学员,这一关必须认真过,早发现问题,早补救!

2.4论文的送审答辩问题

辩论基本流程篇(8)

一、活动背景

经历了六月高考的磨练,在秋天开始的时候,大学新生们带着一份期盼,一份新奇,些许的疑惑,踏入了郑州、踏上了阳光的土地。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对大学的生活是陌生而又憧憬的,大学生身为建设祖国的未来主力军,做到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是从最根本规范同学的行为,为了丰富新生的大一生活,以多样的形式,去宣传文明礼仪。传承工艺系的特色活动,我们举办一场辩论赛。

二、活动目的

重视同学的文明礼貌行为,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辩论赛的形式不仅可以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典故、哲理、大学生做人处事的理解与看法,辩论赛也可以增加新同学互相的熟悉感,增进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也能挖掘出一些优秀、表现突出的人才,为我系其他相关活动选出选手。邀请部分老师担当评委,PK淘汰制度,决出优胜班级。

三、活动主题

第六届风尚杯-“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提升自我”辩论赛

四、活动对象

工艺系全体同学、若干学生干部及老师

五、活动时间

第一轮 待定

第二轮 待定

决赛 待定

六、活动地点

教学楼(教室待定)

七、活动流程

(一)、辩论赛程序说明(主席完成)

1、 宣布辩题

2、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3、 介绍参赛队员 (队名以及口号)

4、 介绍到场评委

5、 宣布辩论比赛开始

6、 宣布评委评分及点评

7、 宣布比赛结果

8、 宣布本场辩论赛结束

(二)、辩论赛流程

1.立论阶段(共6分钟)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3分钟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 3分钟

2.驳立论阶段(共4分钟)

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 2分钟

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 2分钟

3.攻辩环节(共3分钟)

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4.攻辩总结(共3分钟)

正方三辩针对对方辩手回答进行攻辩1分30秒

反方三辩针对对方辩手回答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5.自由辩论(共4分钟)

自由辩论 4分钟

6.总结陈词(共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辩论基本流程篇(9)

第一,最早应用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完全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答辩会议来确定毕业设计成绩,导师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成绩。如果学生人数不多,毕业答辩会议的时间可以开得足够长,答辩委员会足够权威且规模足够大,那么这种的简单方法也完全能满足上述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基本原则。但是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例如,答辩委员人数太少,或是专业不懂,或是人均答辩时间太短,那么准确性原则就首先无法坚守。于是就有了导师打分和他人评阅打分并按比例算入总成绩的做法。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成绩综合评定问题:如何分配导师、评阅人和答辩组三方折算总成绩的权重?对此,已出现多种提案:3∶1∶6、3∶3∶4、4∶3∶3、4∶2∶4、3∶2∶5。尚且不论哪种提案最佳,仅就简行处理的流程而言,就有这样的可能:被导师或评阅人判定为不及格的论文,仍被允许参加答辩,并且若答辩组给出高分则得到总成绩合格的不合逻辑的结果。这种平行处理方法至少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第二,导师打分普遍偏高,而且是严师分低,庸师分高。若不再进行修正处理,则明显违背公平性原则。若为公平性而采用很复杂的评分计算处理方法,又违背了可操作性原则。例如,刘玉梅等人提出的集中意见排序法,需要对每篇论文按9个指标打分,再综合排序,处理工作量偏大;杨高尚等人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定法,模型复杂,打分量大,且实际操作困难;董非等人提出的多级可拓学处理方法,需要计算关联度函数,算法更复杂,不便实际实施;许天旱等人提出的调整系数法虽然粗糙,但易于操作;杨平等人提出的公平性算法更精细一些且易于执行。

第三,为防止导师打人情分和为学生拉票的不公正行为,已有多所院校实施交叉答辩模式。此法虽然可以杜绝导师本人的不公正行为,但也不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因为它违背了正向引导性原则。事实上,大多数导师是正派的君子,不是需要防范的小人。实施交叉答辩模式强化了负面诱导作用,将会降低导师的责任感,还容易产生答辩评价偏差从而引发导师间的矛盾。

第四,最后评定的毕业设计成绩分布,一般要符合正态分布统计规律的预期。如果不符合,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或者是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给定约束条件。诸如,规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比例为1∶4∶4∶1。或者是对已评定的总成绩进行人工调整。从环境相对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当人为地、有意识地控制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使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因为,不能参照历史上的最佳作品而把本届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评为0%,也不能参照同类最差学校的较低水准而使本届学生成绩的优良率达到100%。任何成绩的差异都应依据当届参评作品范围内的相对平均水平来确定。从早期的分成绩评定就开始向成绩评定人员提出约束要求,使得最后形成的总成绩分布大致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这种做法应当是可取的。但是也要杜绝那种机械照搬的极端做法,如将成绩评定结果严格修正为1∶4∶4∶1。特别是在小样本案例中硬套比例的做法尤显荒唐。针对上述种种不科学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很有必要设计一套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严密的流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计算方法。

大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流程设计

表1给出了有关成绩评定的一种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和一种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假定毕业设计工作周期为17周。由表1可以看出,新建议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相较于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设立了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和考虑了异常工作安排。

初步设计方案答辩环节的设立原因是目前长周期的毕业设计中间过程普遍失去了控制。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头两个月几乎不在毕业设计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原本设立的专业译文环节因没有对应的成绩考核而变成可马虎应付的工作,失去了强化培训专业外语能力的意义。郑佐桓等人指出毕业设计中过程性评价方法应用不够。渠琛玲等人则明确提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应按选题10%、开题15%、期中检查10%、论文评阅25%和答辩40%的比例进行。显然,对学生的选题、开题和期中检查的打分,虽然是过程性评价但其主观性成分偏多。而通过评阅和答辩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给出过程性评价分,则会更充分、更客观。以往关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研究文献中,都没有讨论出现诸如导师或评阅人判某学生的论文为不及格等异常情况时处理程序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异常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异常情况,若还继续走正常处理程序,显然是不合理的。例如,某学生的论文因严重抄袭被评阅人判为不及格,并不同意其参加答辩。但是,若没有异常处理程序,还得允许他答辩,不然就得不到总成绩。可是,前者不同意答辩,后者又允许答辩,自相矛盾又荒谬可笑。所以,很有必要缜密地设计出完备的处理程序,让每一种异常情况都有应对之策。图1给出了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处理流程。图2给出了毕业设计论文处理流程。

由图1可看出,学生至少有一次修改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的机会。如果学生不按时交报告,或者报告修改后也评阅不通过,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那么都被判为异常状态,改走由答辩委员会处理的异常流程。如果在异常流程中,学生又不按时交报告或者初设方案答辩不通过,则将进入中止毕业设计的审核环节。在异常流程中,即便是学生的初设方案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其成绩也要做降级处理。

辩论基本流程篇(10)

一、学生英语技能现状

虽然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作为接受性技能的“听”是学习者最先接触的,“读”也是摄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说”和“写”作为创造性技能却成了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吃力的两个方面。我们知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英语者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交际。也就是说,交际成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大目标(Chomsky 1986)。然而纵观英语教学的现状,哑巴英语现象依旧普遍,虽然专家们提倡了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策略,学生也较之以前的表现能够进行一定的英语表达,而传统的中式思维对英语表达的影响依旧深远。

中西方不同的言语观和对言语行为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的行为(贾玉新1997)。贾玉新(1997:285)指出,西方人比较“直截了当,喜欢争论、对抗,总有个水落必须争个石出的精神”;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不习惯用语言辩论,他们设法回避言辞角逐”。中式思维在表达方面较间接、迂回,这比较符合中国几千年历史和习俗对人的影响。此外,“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和“谦虚自律”、“含而不露”等民族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交流者自由表达异议的机会。长此以往,在英语说和写的技能方面,学生很容易形成盲目跟随某种观点的弊端。因此,为了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本文将分析辩论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的技能训练,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训练。

二、辩论式思维的概念

辩论式思维指的是用辩论中的推理、质疑、分析、例证、反驳等手段和方式进行思考。由于辩论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具有较多种类和特点,辩论式思维也有其相应的特点。

首先,辩论式思维强调思考者的推理和质疑能力。从柏拉图的质疑态度、科学与宗教对于人类起源的辩论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动态变化的问题与话题,人类一直都在以不同的辩论形式刺激或激发出针对种种问题多样的应对方案。辩论式思维需要个体在看到一个现象、话题或问题时,能够对其进行定义、范围所指的划定、倾向性推断等,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唯一性或确定性表示怀疑并提出不同见解和依据。

其次,辩论式思维需要思考者从不同角度、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供足够的例证来支持观点。Chaffee(1991)指出,在讨论一个信息时,个体不应当简单接受,而是应该分析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分析信息中的各方因素,提出质疑,反驳不同观点,并提供例证来证明自己的分析。

辩论式思维不是辩论,而是通过一系列辩论式的推理、质疑、分析、反驳、例证等过程来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英语学习中培养辩论式思维有一定的意义。

三、英语学习中培养辩论式思维的原因

1.现实需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交流中,一些学生在真正接触了来自英语国家的人的时候会发现所学的英语和所使用的英语有着一定差别,中式的“不言之中”、“心领神会”等思维方式有时候在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的交涉和谈判中(Kay 2006)。贾玉新(1997:441)在探讨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时曾指出:“美国人的信条是:……声誉是在辩论过程中赢得的,如同信任是在争论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培养辩论式思维不仅能够使交流者更加清晰思维、训练语言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引下,交流者能够发挥辩论本身的多种益处,使交流更加高效、成功。

2.辩论的益处

辩论作为特殊的交流方式,本身存在很多益处。Kay (2006) 培养辩论式思维的过程中,原有的信息会得到加强,同时新的知识在辩论思维的刺激下诞生并通过辩论过程得到验证、修改、批判或是摒弃,学习者会通过此过程扩大对原有信息和新信息的理解,也会找到于自己的思想相似和相反的群体进行进一步交流,互相学习。此外,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导下,交流者通过与他人分享观点参与讨论和批判能够帮助对很多事情的理解,训练辩证性思维,培养对不同观点的鉴别和容忍和对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Kay 2006)。由于需要思考怎样措辞才能够将观点表达得最清楚,辩论式思维还能够使交流者学习语言的使用技巧。作为英语学习者,这一点非常重要。

3.理解语言运用规则

Kay(2006)指出,辩论式思维会指引交流者学习运用语言规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交流者需要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不同的思想如怎样表示同意、反对、质疑、澄清、说明、描述、打扰、提供意见、总结等。选词本身固然重要,但是交流者还要特别注意哪些语言是比较符合交流时的场景。这样,英语学习者不仅能够分析清楚哪些词句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分析和使用更符合语用规则、更恰当的措辞。除此之外,语言本身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辩论过程中,语言的听说技能能够直接得到训练,读写技能能够间接得到加强。

4.辩证地思考

语言的学习也包括文化和与语言相关领域的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辩论式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学习者更加辩证地看待问题。Chaffee(1991)认为,一个能够辩证对待问题的人就是能够倾听和考量其它观点和思想的人。同时,辩证地思考指的是积极地、有目的地、有条理地审视和考量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以便使自己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有深度(Chaffee 1991)。尤其是在遇到和母语文化有着一定差别的异国文化时,辩证式思维能够帮助学习者分析文化间的差异,并且审视适度地使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更有效的双向交流(Kay 2006)。

5.拓展思维

同上所述,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习得与实践,所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范围都会有一定的拓展,而这种拓展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引下会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在交流中更加成功。贾玉新(1997)曾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很多旧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辩论式的双向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认真审视自身的文化和英语文化,取长补短。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取长补短拓展了学习者原有的视野,不会只局限在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局面,而是会拓宽角度,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

6.与时俱进

辩论式思维训练需要大量信息的积累,要求学习者既能够引鉴过去,又能够与时俱进。当今世界可以说是复杂而又富于挑战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事件引起了各国的讨论,如战争、、疾病、天灾、犯罪、内幕交易、生物工程、人权、宗教、种族等等(Chaffee 1991)。所以除了了解历史上古今中外的基本知识外,学习者还要保持新鲜的头脑,了解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和社会变化,以便能够在交流中旁征博引,支持所阐述的观点。英语学习者通过这样不断的积累和训练,能够稳固迅速地增加词汇量和知识量,为说写技能积累素材。

四、怎样培养英语学习中的辩论式思维

为了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和考查问题并能够做出最科学的决策,辩论式思维模式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以下思考模式。此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交流情景决定哪些可以重点强调,哪些可以忽略不计。

1.准备阶段

Kay(2006)一再指出,辩论式思维的培养需要英语学习者平时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包括英语听读过程中的信息、知识、词汇、语言点等,也包括上文提到的各领域的相关信息的积累。

在辩论式思维培养的准备阶段,需要对问题采取多角度的观察。学习者可以在进入真正的辩论式思考前考虑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要采用这种方式解决而非那种方式?如果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可能会有怎样一些情况,又会引发哪些问题,两种方式比较之后哪一种更加切实可行?还有没有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问题不一定要在这个阶段找到答案,但是需要学习者先从多角度审视问题,然后进入辩论式思考阶段进行分析和求证。

2.思考阶段

当学习者进入辩论式思考过程中时,通常第一个需要的态度就是“质疑”。学习者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质疑问题是否是事实,分析问题的方向是否合理,解决方案是否可行等等。由于每个人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角度,学习者可以通过“质疑”来辨析事情的各方面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从问题的各方面入手,找出最合适的切入点,分析其根源、性质、具体内容、实施方案等。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便可以采取这样的质疑和分析过程,然后进入到反驳或例证阶段。学习者如果不能同意某些观点,需要根据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来劝服他人;学习者如果赞同某些观点,同样需要提供证据来加强其可信度,使他人更加信服。

3.反思阶段

在对问题进行了观察、质疑、分析、反驳、例证等过程后,学习者可能已经找出了一些问题的答案。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这时候,学习者需要总结以上各个阶段中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及他人的不足和优势,取长补短,为培养长期的辩证式思维方式提供经验。英语学习者则需要找出说、写这两个创造性技能中的薄弱环节和优势,以便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辩证地审视自己创造性技能的水平,将学习效率提升到最高。

五、英语学习中辩论式思维的两点注意事项

1.方式

在英语学习中,不论是说还是写,学习者都需要注意辩论式思维指引下的交流方式,也就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来让他人信服(Kay 2006)。辩论不总等同于竞赛(Kay 2006)。语言学习涉及文化领域的学习。因此,在日常英语交流中或正式谈判中,说话人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理解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反对不同观点时应避免冒犯对方的行为和言辞;肢体语言要尽量符合相应的文化氛围和语言情境;语言要清晰明确,条理清晰。在英语写作中也要选词合适,语气恰当,避免禁忌语的使用。总体上的方式要友好且有说服力。

2.方法

根据Kay(2006)所述,“方法”指的是在表达过程中使用的策略。陈列出所有的事实和例证并不能够直接制造成功的交流,必要的策略能够帮助说话人和写作者多角度分析问题,找出症结,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具体地说,注意表达的方法包括:认真审视问题,找出从哪些方面可以入手分析问题,必要的时候需要和他人讨论或合作以找出解决问题最好的切入点,提供例证支持自己的观点,组织表达的语言,怎样反驳不同观点,注意时间安排等(Kay 2006)。为了让一个话题发展下去和组织语篇结构,也需要一些方法,如引入话题、衔接结构、旧话重提、话题再生再现或改变话题等(贾玉新 1997)。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接受性技能,辩论式思维通过推理、质疑、分析、例证、反驳等方式使学习者辩证地看待问题,拓展了思维,增强了对英语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对英语语言创造性技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也需要学习者平时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总结辩论式思维的经验,培养长期习惯,既能够训练思维,也能够在辩论式思维的指引下训练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辩论基本流程篇(11)

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辩论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室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体现和实现新课标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资源库、主题资源网站、Internet、电子光盘等信息载体自主搜集并建构有关的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资料,利用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创设生生、师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在民主氛围中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营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良好氛围,塑造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点,实现通力合作,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探究和获取知识。

建构基础分析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其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辩论式课堂就承担了意义建构的载体,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辅助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主动探究、理解并接受课本的某些知识或观点。

辩论具有竞赛性质,要取胜,辩手必须在准备阶段有很好的交流,才能配合默契,获得成功。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今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不仅在讨论问题时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能够对他人的思想、观点加以评论。心理学的研究还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年龄相同、地位平等的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更容易批判地吸收、接受彼此的观点及意见,更好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现今,在知识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具有独立见解、创新与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辩论式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场所。

教学程序

1.选择辩题

如何巧妙地设计与选取辩题,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兴趣,是辩论式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辩题的选择一般应坚持这样几条原则。

(1)选择教学重点或难点为辩题。

把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一般效果之外,还利于课堂结构的最佳组合以及课文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一节课的高峰期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2)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较关注的内容为辩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或较关注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辩论”起来。

(3)选择中性的内容为辩题。

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赛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要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让学生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轰轰烈烈、精彩纷呈。

(4)选择难度适宜的内容为辩题。

辩题的难度要把握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若是辩题的难度太高,学生不仅无法就题目产生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搜集到完整的资料,在阅读时也会有理解上的困难。

在坚持这几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辩题的选择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也可以发动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来,由师生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与辩论的基础。自主学习即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问题进入计算机网络,去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和图片,收集课外书籍、报刊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去建立和论证其观点。教师在这一环节有两项主要任务。

(1)根据辩题内容制作教学主题资源网站。

主题资源网站包括辩论话题、教材学习、交互学习、辩论博客、拓展知识、在线帮助和Internet资源等几个部分。学生可以在“教材学习区”了解辩题基本知识及链接的相关内容;通过交互教学区或辩论博客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可针对教师的提问和别人的看法进行讨论;通过在线帮助功能向同学和教师在线求助;还可到提供的Internet站点上查找探索。

(2)布置学生个人学习任务并指导完成任务。

任务的布置应该是由简单、具体的选题,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选题。一定要指导学生了解主题资源网站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辩论任务的布置可以提前一至两周,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找、收集和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其他地方进入教学资源库、主题资源网站及相关的网站或资料,将感兴趣或与辩题相关的内容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里备用。

3.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辩论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小组学习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学习一般可自由组合或持“同类观点”者组合,这样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融洽地交流。

(2)各小组的任务要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要分明。

(3)小组需推选负责人,该学生不但责任心强,而且善于收集有效信息和归纳整理材料,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他应该是小组的主要发言人。

(4)一般各小组人数宜在5~8人,人数太多反而不利于组内交流。

(5)教师要及时根据各小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予以个别化辅导。

4.班级辩论

班级辩论是辩论式课堂教学的主场戏。一般可由教师或科代表主持,也可另选他人。首先是各小组代言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己方同学可补充发言;然后是自由辩论,每位同学都有权利对他方的观点予以质疑,也有权利为己方进行答辩;最后由主持人进行小结。班级辩论中的主持人必须公平、公正,避免坚持某种观点不放并处于支配地位;辩论开始的气氛要热烈,议程不宜太呆板;学生个人发言应控制在2~3分钟以内;辩论的主要发言人应有发言提纲;在可能情况下要注意调整座位,尽可能让多数人看见发言人;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提示与诱导,以避免“冷场”;对“离题太远”和“攻击性语气”应及时制止,并要注意保护少数人的意见;对那些性格腼腆不善辞令的学生,在发言时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5.总结陈词

总结陈词是课堂辩论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课堂辩论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论赛应有所不同,它除了由辩论小组各自进行小结外,主要的是教师进行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某一小组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辩论、点评辩论,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总结。因此,它在课堂辩论中起着导向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节辩论课“收”得怎样,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总结陈词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充分辩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的基础上这样总结陈词:“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辩论非常激烈,也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从大家的辩论中感到希望重建圆明园的同学是多么热爱这座美丽的园林;我还感受到不希望重建圆明园的同学是多么憎恨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让我们为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同时也不能忘了这段使中国人民感到耻辱的历史。”这样的总结陈词,既尊重了学生辩论的结果,又达成了教学目标,还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感和民族责任感,可谓一举三得。

6.归纳成文

归纳成文,是课堂辩论得以深化的重要环节。辩论之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此时,应及时布置学生将自己的看法或将辩论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写成文章。通过写,能使思想更臻完善,论证更趋严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也就更深化了。而且,在写的过程中,还会发展更新更深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再度向纵深方面思考和挖掘,在辩论的基础上再度提高。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会学生认真甄别网络资源

网络是开放的信息集散平台,其信息容量上的庞杂、内容上的鱼目混珠与良莠不齐都是学生难以正确把握的,学生往往看到一段新奇材料就急忙下载下来构建或证明自己的观点,经常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引起不良的课堂效果。为此,必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教会学生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养成认真辨别真伪、细心选用素材的习惯。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网络教室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但由于网络资源十分丰富,观点各异,当学生对某一有违事实的新观点感兴趣时,老师不能横加指责,要善于引导,用辩证的方法和胜于雄辩的事实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观点的正误。

3.辩论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辩论式教学,不应视为辩论与教学简单的叠加。作为每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各有其鲜明的教学目标,辩论应该是服务于教学,促成教学目标完美实现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的辩论不同于比赛性质的辩论,课堂中的辩论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4.“倾听”与“指导”的有机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