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4-04-12 15:35:49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

>> 冬春季节,谨防疱疹性口炎 冬春季节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发生冻害的可能性与频率研究 冬春季节,儿童过敏性鼻炎防与治 冬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体会 嘉祥县冬春季节气象性灾害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冬春季节防流感 冬春季节易得流脑 冬春季节话气胸 冬春季节防风疹 冬春季节防流脑 冬春季节话流感 小心疱疹性口炎 冬春季防治疱疹性口腔炎 冬春季节话说猫眼疮 冬春季节,宝宝严防“流脑” 冬春季节消防安全须知 冬春季节 当心“诺如”来袭 冬春季节幼儿需留意麻疹 冬春季节防治肺气肿(喘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冬春季节,谨防疱疹性口炎 冬春季节,谨防疱疹性口炎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红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说说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此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尤以季节更替时多发,比如临近的冬春换季时节。

这种疾病有传染性,一般通过口、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黏膜、眼角膜等部位感染,大多是因为接触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的分泌物(如唾沫、飞沫、疱疹液)或病损部位。孩子吮手指、咬玩具、在幼儿园共用器具等都增加了感染的概率。特别是在密集的环境中传染性更强,比如托儿所或幼儿园里有一个孩子得了这种疾病,那么其他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有的爸爸妈妈说,最近我家孩子没怎么出去,放假了也没有去幼儿园,怎么也会感染呢?这有可能是大人从外面携带回来的病毒,大人是病毒携带者,或者是衣物被病毒污染了。因为成年人抵抗力比孩子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有的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微不易察觉。但孩子抵抗力弱,感染病毒后不久,疾病就发出来了。 疱疹性口炎的识别

单纯疱疹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有一小段潜伏期,常在一周以内。一般初始是全身症状,比如发热等,然后,口腔出现症状。但因个体存在差异,有时是全身和口腔同时出现症状,有时是全身症状出现后2~3天,再出现口腔症状。因病毒在潜伏期时,孩子就会出现全身症状,但口腔内无明显病变,爸爸妈妈可能会误认为感冒。而当看到孩子的口腔里有成簇的小水疱时,爸爸妈妈会非常担心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下面,通过该疾病引起的全身和口腔症状变化以及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帮助识别。

1.症状变化。发热、牙龈红肿是刚开始最常见的症状,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牙龈渗血、淋巴结肿大。然后,口腔中会出现针尖大小的水疱,水疱一般发生在上腭、两颊、齿龈、舌面、舌腹、口底黏膜、口周皮肤(如嘴唇、口角)等部位。小水疱大多成簇聚集,少数散在的单个也有聚集迹象。水疱很容易破损,形成溃疡。

2.行为表现。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刚出现水疱时,还不是特别痛,因为表面有一层疱膜。等孩子哭闹或说疼时,说明水疱已经破了,形成一个个溃疡面,会非常痛。由于疼得口水、食物难以下咽,小婴儿会出现流口水、拒食、哭闹、晚上睡不好觉等行为,大一些的孩子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就会跟爸爸妈妈说嘴巴里疼,流口水的现象相对小婴儿好一些,但严重时也会流口水。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Tips 疱疹性口炎和手足口病的两大区别

感染的病毒不同。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而手足口病则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最多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

出现水疱的部位不同。疱疹性口炎的水疱出现在口腔及口周皮肤。而大多数手足口病

患儿手、足、口三个部位会同时长出米粒大小的水疱样红色皮疹,有的臀部、附近、膝盖等处也有出现。 居家护理的5个要点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发热、拒食、哭闹、说嘴里疼等情况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病毒引起其他并发症。若孩子高烧不退,需要内科和口腔科联合起来治疗。疱疹性口炎的病程一般为1~2周,除了及早发现和就医外,良好的居家护理能帮助孩子减少不适,早些恢复。

1.发热护理。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擦身,有助于孩子退热。但冬天气温较低,洗澡时需注意室温和减少时间,以免感冒。当孩子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热药,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2.口腔护理。多饮水,注意口腔清洁,大的孩子可以自己漱口,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帮他局部清洗。为缓解疼痛和消炎,漱口或局部清洗也可遵医嘱用专门的口腔护理喷剂。例如饭前给孩子口腔喷止痛的喷剂,吃饭时疼痛会减轻一些;饭后用有消炎效果的漱口水漱口,视水疱破溃的情况也可以喷促进溃疡愈合的喷剂。如果孩子口腔溃疡得较严重,为避免败血症等疾病并发,建议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护理。

3.饮食护理。孩子因为嘴里痛拒食容易引起水分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在患病期间,注意饮食清淡,以有营养易消化的软食为主,比如稀饭、鸡蛋羹、面条等,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也不要吃,如羊肉、牛肉。

4.环境消毒。若幼儿园里出现有感染的孩子,就要及时隔离和对环境消毒。在家里对孩子的玩具要定期清洗、晾晒或消毒,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多晒晒被子。疱疹性口炎有传染性,孩子在患病期间抵抗力更弱,避免或减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方面是保护孩子不被其他细菌、病毒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另一方面也是保护他人不被传染。

5.注意观察。父母需留意,孩子在家应多休息,同时,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发热,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带孩子复诊。 做好预防,远离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会让孩子非常难受,严重的还会引起相关并发症,且这种疾病发过一次之后不是终身免疫的,若再次遇到病毒,抵抗力不强的孩子还是会复发。尽管此病有点顽固,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

增强抵抗力。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给孩子吃的食物要煮熟、煮透。平时天气较好时,多带孩子锻炼身体。孩子体质增强了,也是预防其他疾病的关键。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要纠正孩子挖鼻子、吮手指、咬东西等坏习惯,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每天清洁口腔和脸部的习惯。特别是父母带孩子去过儿童乐园等公共场所,要及时给孩子洗手,最好更换外衣。同时,父母下班回家后也要洗手、更换外套后再抱孩子。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2)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5-02

由于天气变化冬春季节的气温差异比较大,多种病原菌都会滋生和繁殖,空气中有很高含量的粉尘,导致鼻粘膜受损和降低呼吸动的抵抗能力,同时我国冬春季的人流流动比较频繁,因此很容易发生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1]。本文对冬春季常见的疾病进行研究,为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制定了诊治和预防方案,现报道如下。

1 冬春季常见疾病

冬春季疾病比较常见的包括: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军团菌肺炎、肺结核、手足口病等。

2 常见疾病和诊疗方法

2.1 典型肺炎

典型肺炎是因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发为大叶性肺炎所致,临床给予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为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老年患者或住院患者常用药物为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B一内酰胺类等,也可以与氨基糖甙类或大环内酯类联合服用。重症肺炎主要是应用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治疗。

2.2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是因支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衣原体、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所致。临床症状为干性咳嗽、咯血,非典型肺炎在医学上的研究还缺乏准确的概念,所治疗方法尚待研究。

2.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或链球菌等引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临床症状主要是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临床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治疗、金刚烷胺和吗啉胍等,同时也需对症治疗,日常多饮水和注意休息,保持空气流通。

2.4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因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痛、发热、咳嗽、畏寒等,诊断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在配合血清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临床常用药物有金刚烷胺、异丙核苷、奥司他韦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发冷发热等。通过X线可判断病情变化,红霉素和四环素类等为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

2.6 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肺炎是因为嗜肺军团菌引发肺部感染所致,严重时可发展为肺炎,重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失眠健忘、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通过X线早期检查可发现肺部两侧出现斑点状阴影,后期检查可观察到胸腔积液,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是红霉素[2]。

2.7 肺结核

肺结核是分枝杆菌所诱发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方式是飞沫感染。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确诊肺结核的有效方法是结核菌检查,配合X线检查可发现渗出性或渗出增殖性病灶、干酪样病灶、干酪样肺炎、空洞等,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

2.8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进食甲型肝炎病毒的食物后导致,临床症状为不思饮食、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发现后应隔离治疗,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和使用含有适量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

2.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发疹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发导致,临床体征为手足无痛性皮疹和痛性口腔溃疡。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和飞沫途径传播,若发现应及时隔离,可涂1%龙胆紫或炉甘石洗剂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预防对策

3.1 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在社区内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冬春季节常见疾病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医院内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宣传讲座,内容包括介绍疾病的特征和与预防方法。必须保证食物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必须蒸熟后方可食用,水果、蔬菜必须洗净后方可食用,杜绝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和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等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豆类、瘦肉、鸡蛋、鱼类、牛奶、胡萝卜、菠菜等[3]。

3.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日常勤洗手、洗澡以及勤晒更换衣物和被褥,不要随地吐痰,保证工作或生活环境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家中备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定期对室内物品进行消毒清洗。

3.3 锻炼身体

早晨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郊游、踏青、登高等。劳逸结合,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鱼和活动,缓解工作的压力和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3.4 合理安排膳食

保证饮食清淡,不要食用辛辣、油腻、高糖、刺激的食物,可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禽蛋、瘦肉、大枣、新鲜蔬菜、蜂蜜、水果等。若天气温度转变应适量增减衣物,做到防寒保暖。

4 结语

掌握冬春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症,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人们的机体健康的整体水平,保障自身保健能力。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3)

中图分类号:R441文献标识码: A

猪气喘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或称霉形体)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喘气,大小猪都易感染,其中断奶仔猪易发病。感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这类猪的吸呼道及分泌物中。对猪气喘病有如此说法“平时不重视,病时很费事”。由此可见,猪气喘病的产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养殖户对该病的忽视。猪气喘病的性质还属于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养殖场内一旦有猪感染这种疾病,其后果将不可估量。

1.猪气喘病的产生的原因

任何阶段的猪都有可能引发猪气喘病,并且该病还能进行跨种传染。猪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引发此类疾病,但是在阴冷、气候多变、潮湿的冬春季节多有发生。由于冬春季节气温低下,猪舍空气不流通,猪圈的条件和卫生没得到很好地改善,同时冬春季节里各种细菌的活动周期也相应的变长,因此,冬春季节猪气喘病也就极容易产生。同时,猪气喘病的潜伏期较长,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

2.猪气喘病的症状

猪的气喘病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

急性型:见于新发猪群,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病猪剧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时发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有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食欲大减或废绝,日渐消瘦。病程约1周,病猪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长期咳嗽,清晨进食前后及剧烈运动时最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饲养条件和气候的改变,症状时而缓和。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个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但此类病最易发生继发性感染。

隐性型:不表现任何症状,或偶见个别猪咳嗽,生长发育一般正常,剖检时有肺炎病灶。隐性型猪气喘病在老疫区的病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其作为平行散毒和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是影响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3.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虽然猪气喘病在一年四季都极有可能发生,但是在冬春季节发生的概率极大,因此养殖户应当特别注意在冬春季节对猪气喘病这种疾病的防治,做到“早诊断、早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的原则,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的观察,从猪群中发现病猪,病情比较严重的猪要及时淘汰,减轻对群体的影响。

3.1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仔猪在5~7日龄用气喘苗首免,在15~2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尽管仔猪注苗后,也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也不能完全阻止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但是能减轻感染造成的肺部病变,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方面效果明显,意义也很大。

3.2药物预防

实践证明,采用药物预防对控制猪气喘病是可行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应选高效、低毒的药物。目前预防猪气喘病比较敏感的药物有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氟苯尼考、盐酸林可-硫酸壮观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等,联合用药的方式比单独使用某类药品效果明显。使用时最好配合能提高猪群免疫力的中草药,如免疫肽、黄芪多糖等效果更好。注:土霉素、泰乐菌素等耐药性严重,不宜采用。

预防重点应抓住母猪产前、产后7天,仔猪断奶前后7天,猪群转栏前后7天等几个关键时期,在天气变化、饲养管理条件改变等应激因素或周围有疫情的情况下应连续用药2周。

3.3坚决贯彻“自繁自育”的方针,严禁从外地输入猪。

猪气喘病在我国流行十分普遍,并且使用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效果,目前控制本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坚持自繁自养。

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流行。认为健康的猪,购入后应严格隔离检查3个月,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仔猪3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和气喘症状,确认无猪气喘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坚决执行“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是阻止病猪或带菌猪进入猪场(群)的首要环节,由此切断了传播途径,也是保护猪场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3.4 已经发生猪气喘病的猪场的治疗措施

3.4.1早诊断,早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观察,从猪群中发现病猪,病情相对比较严重的猪只要适时淘汰,减轻对群体的影响。

3.4.2有临床症状猪的治疗方案 :

3.4.2.1 用10%氟苯尼考400克+40%林可霉素200克/吨饮水或拌料;

3.4.2.2用80%泰妙菌素150克+强力霉素300ppm+70%阿莫西林300克。

3.4.2.3用蒽诺沙星,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肉注射,5天为1疗程。

3.5加强对猪圈的管理措施

冬春季节发生该病的猪,大都是因为猪舍环境管理的不到位以及猪饲料原料的不安全的原因造成的,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强对猪圈的管理[4]。首先,冬春季节温度低下,空气潮湿,为保证猪圈内的温度适宜,养殖户一般都很少对猪圈进行通风。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温度适宜,环境潮湿,不仅不利于猪的养殖,反而滋生细菌,让细菌繁殖的更加迅速。在对猪圈卫生进行处理之后,应当要对猪圈进行通风,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猪圈进行消毒,确保猪圈内处于零细菌、干燥的环境。其次,在改善猪圈的环境后,就需要确保猪饲料的安全性。一些疾病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猪进食的是一些不健康的猪饲料,这不仅会引发猪疾病,还会激活猪体内隐性的病原体。同时,在有的猪发生疾病时,应当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即使所发不是传染病,但是会在猪圈内产生一定的病菌,滋生其他疾病的产生。冬春季节是猪气喘病的高发期,若猪圈的环境适宜不仅可以减少该病的产生,还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3.6加强猪的专业管理措施

建立猪场,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完成的,为降低在养殖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对猪进行专业的管理是不可少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养殖户并没有专业的养殖知识,仅是跟风而饲养猪。这样的做法,不仅在经济上增加了自己的负担,同时也给猪带来一些危害。为更好地提高经效益,加强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特别是一些隐形病原体发现的不及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异常费时、费事。

4.总结

随着猪气喘病的病发频率逐渐升高,要想更好地养殖生猪,对该病的一些防治措施是不可少的。本文主要探析了在冬春季节如何对猪气喘病进行防治的一些措施,因为冬春季属于该病的高发期,且冬春季节的温度偏低,昼夜温差较大,部分养殖户在该阶段对猪养殖存在一定的错误做法。为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从而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孔德,曹志勇,王建华,等.冬春季节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0,1(1):38-39.

[2]辛勤,李永志.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种业,2010,6(35):103-104.

[3]郭和平,袁美芬,阿拉腾巴特尔,等.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11(34):99-100.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月季是商丘市的市花,广泛栽培于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广场游园、机关单位。在商丘市应天公园建有月季园。但近年来,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气候的异常变化,一些病害也随之发生,给月季栽培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本文着重对月季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 分布为害

月季锈病是一种多发,常发的生长期叶部病害,世界各地普遍发生。锈病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

2 受害症状

春季萌芽期,病芽初期呈淡黄色,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桔黄色粉状物,似朵小黄花。病芽不能生长,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d后枯死。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呈不规则黄色病斑状。后在叶背面生成桔黄色夏孢子堆,严重时叶面遍布斑点。秋季叶背面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秋季腋芽被病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植株受害部位常隆起或过度生长或呈畸形状,感病植株提早落叶,生长衰弱。

3 病原

月季锈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国外报道的有10个种,国内已知有3个种。其中短尖多孢锈菌(Phragmidium montivagum (Pers.)Schlecht.)为主要病原,属真菌担子菌亚门、多孢锈菌属。本菌为同主寄生锈菌,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锈孢子器在叶背堆聚成桔红色粉状物,周围有侧丝,裸生。锈孢子串生,夏孢子堆生,周围有棒状铡丝,冬孢子堆黑色,散生。

4 发病规律

月季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或发病部位越冬,或以冬孢子在枯枝病叶和落叶上越冬,主要以菌丝在月季病芽内越冬。该病菌为单主寄生锈菌,即生活史中的5个阶段都在同一寄主上发生。次春3月下旬,病芽萌发时即开始发病,产生夏孢子,并向叶面上传播侵染。病叶上的冬孢子也能越冬,次年春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侵染幼叶嫩梢形成初浸染,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叶又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可多次产生,在生长季节借风雨传播,由气孔侵入,可发生多次再浸染,从而扩大侵染,潜育期最短7d。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5月下旬~7月初、8月下旬~9月下旬为发病盛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7℃以上,病害不发展,28℃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9月下旬以后,仅腋芽发病。温度对该病流行起关键作用,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适合温度为18℃左右,在25℃下担孢子难以形成,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1℃。尽管大部分夏孢子在9~25℃下均可萌发,但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1℃。水分对锈孢子和夏孢子萌发也至关重要,一般孢子仅在有自由水的情况下才能萌发。因此,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和四季温暖的多雨雾地区有利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地区则发生较轻。

5 防治技术

5.1 抗病品种的应用

选择抗锈月季品种和无病母株,是防治月季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上要注意加以推广和应用,对防治月季病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5.2 园艺措施

在月季生产上,忌连作,要轮作,避免病菌随水流间传播。在进行盆栽时,要及时换土。选择高燥肥沃沙壤土种植,避免密植,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合理使用氮肥,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收集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在3月下旬~4月上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5.3 药剂防治

于早春修剪后,喷洒波美2°~5°石硫合剂,在4月上旬或8月下旬2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发病期喷50%代森锰锌5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波美0.2°~0.4°石硫合剂,10~15d喷1次,喷2~3次,或用2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每隔30d喷1次,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5)

为了保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组织保障,特成立由办事处主任姬冠华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且设有办公室长年抓这项工作,从而为除“四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为了更好的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今年我办印了3000多份宣传单,组织两辆宣传车进行宣传,并且我们召开了创卫动员大会,在会上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了重点强调。

三、加大力度清理卫生死角,消除“四害”孳生地

朱兰下辖六个社区、一个村,共有环卫工60多名,朱兰地广并且死角多,为了不漏掉一个地方,社区及环卫工进行了多次排查,朱兰办事处各站所包社区,环卫工进行集中整治,该用车的用车,车过不去的用人上。

四、认真开展春、冬两季灭鼠工作

年年我们都要开展两次春、冬两季灭鼠工作,为了能让朱兰的居民过上安居而卫生的生活,我们要认真开展好春、冬灭鼠工作。认真做好灭鼠工作记录,做好每天检查工作,按时投放鼠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认真开展灭蚊、灭蝇工作灭蚊

灭蝇工作是“四害”工作的重头戏,所以我办将在4-10月份深入开展灭蚊、灭蝇工作。首先清除死角垃圾,杜绝蚊蝇孳生地。其次社区、村认真排查水井、污水沟等蚊蝇易出现的地方,并且要及时根治。最后环卫工认真打扫所管范围的每个角落,各居民区要认真打扫楼道卫生,清除菜园、杂草等地方。

所以,为了今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办制订了合理的工作计划,以保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病媒生物防治的工作计划范文二20xx年,我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吴忠市教育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中对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要求,在校园内深入、持久地开展活动,不断降低病媒生物密度,使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控制和减少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保证师生身体健康,提高师生生活环境质量。

一、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对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

1、成立以校长马新生为组长、副校长路云为副组长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开展病媒生物防治、讲究卫生是预防各种传染疾病流行,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学校将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专题讲座,学生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宣传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全员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氛围。

二、根据季节的特点,认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1、春冬季重点是灭鼠

坚持做到每周一对教工住宅区、各部室、库房、绿化带,厕所垃圾台、排污道口等进行检查,发现鼠情,及时按操作规程投放灭鼠药或鼠夹。

2、夏秋季重点是灭蚊蝇

坚持每周一对绿化带、花园、垃圾台、厕所、水龙周围、排污道口、部室、教育等地喷施灭蚊蝇药。

三、综合整治、确保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成效。

1、坚持综合防治科学灭杀的方针,认真落实“清、疏、装、防、灭”五环节。经常性地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及时疏通排污沟渠,做到校园无污水存积。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6)

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函〔〕83号)转发给你们,为加强我市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麻疹控制工作的领导,把麻疹防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组织对本辖区的麻疹疫情和常规免疫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实,减少麻疹病例的发生,防止疫情暴发。

二、加强监测,做到“五早”。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贯彻,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报告麻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和送检。对发生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麻疹暴发的苗头,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同时实施相应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三、做好预检分诊和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就诊的具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可疑病人,合理分流,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要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工作,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接诊的医疗机构要保持空气流通,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首先给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戴上口罩,保障其他患者就医安全。

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各项保障工作。要加强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的工作,保证常规免疫服务次数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督促辖区学校、托幼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要求,严格督促落实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无预防接种证及未按规定完成接种的儿童,要及时督促其补证、补种。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7)

一、防“春潮”所害。在我国不少地区,春季雨量偏多,加之“地下湿气”易于向上蒸发,昕以住宅和工作场所潮气较大。在潮湿而气温日渐升高的条件下,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一些病原菌易于繁殖。人在受潮,受凉之后就易于发生链球菌感染,也就容易患扁桃腺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病症,并由此导致风湿性关节炎、风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严重的疾病。一旦患了风湿病或肾炎等病症之后,其健康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春季应把防止受潮、受凉等作为重点保健措施。已经有风湿病、肾炎的病人,在春季则更应注意防止受凉和受潮,不要随便脱衣,日常衣服和床上物品应常晒驱潮,室内应常通风驱潮。

二、防“春眠”所伤。“春眠不觉晓”。尽管春季有利于人入睡,但不可把睡眠时间过分延长。因为睡眠时间太长是有损于健康的,尤其是老人睡眠太久可增加脑血栓形成发生的机会,一般人睡眠太久也会感到困倦、头昏。一般人,春天睡眠时间6~8小时便足够了,那些春季嗜睡的人,也应把每日睡眠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有的教学工作者说,春季昏昏入睡的学生,多数成绩较差。那些春季在办公室常打瞌睡的人,其工作和生活终日无精打采,比一般人显得倦怠、乏力,他们的神情与朝气蓬勃的春日气象极不协调。因此,在春天,应严格定时就寝和起床,一般以早睡早起为好。

三、防“”过度。春季是动物最适宜的时节。人类在这个季节也有和性能力增强的现象。但过度有损于健康,因此,应当有意识加以控制。

四、防“致敏物质”所伤。春天,各种花粉在空气中飘扬,各种肉眼难以见到的孢子、菌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液滴”、雾,还有各种含有蛋白质的粉尘等,都可能使一些机体敏感度强的人过敏。在春天,不少人皮肤过敏,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水疱、脱皮,甚至出现一些过敏性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因此,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当把防止过敏物质损害当作一种重要的保健措施。主要方法是搞好春季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清洁,对已知过敏的物质应坚决避免与之接触。有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哮喘的病人,到空气污染严重或有花粉传播、气味较难闻的场所,最好戴上口罩。

五、避免虫善所伤。春天,人如果被某些虫子叮咬,就容易起痒疹、水疱,如果被蜈蚣、蝎子、毒蛇咬伤,非但疼痛剧烈,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在春季,许多动物,如蜘蛛、蚂蚁、蜂、壁虎、蛇类以及森林动物等的毒性都增强了。有些动物增强了“攻击性”,有的无毒动物,在春季也有几分毒力。因此,在春季到野外活动或工作时,应作好防护准备,尽可能穿胶靴、鞋袜,并扎紧裤脚下口。对疑有虫兽栖息的处所,不妨来个“打草惊蛇”,先以棍棒驱走虫兽,然后再到那里活动。室内应彻底搞好春季卫生,对墙角、天花板、壁缝都应打扫干净,并用水泥混凝土或黄泥堵塞填平居室四周的小洞口或裂缝,使冬眠的虫兽不能外出“复苏”,并使不冬眠或冬眠苏醒的虫兽失去活动和栖息场所。

六、预防春季传染病。春天病原菌活跃起来,传染病较冬季明显增加,尤其是感冒、结核病、肝炎、角膜炎,疟疾以及一些小儿易感染的传染病,在春季易发病或复发。因此,春天到来之时,除了搞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之外,防疫部门安排的各种预防注射和预防服药都应按时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肝炎,结核病和疟疾患者在春天有复发的趋势。有些肝炎病人,一到春季,肝区就出现较重的胀痛,有的转氨酶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化验结果不正常。为了防止肝炎病患者春季肝功能变坏,在此时期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并注意摄取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同时酌情服用一些保护肝脏的药物,如肝太乐、多种维生素等。结核病,尤其是肺结核病患者,在春天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最好到树林、海边或河流、湖泊边,田野散步,进行阳光浴,同时作深呼吸运动。只是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不随地吐痰。结核病患者只要做到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并适当服用抗痨药物和增加营养,多数可保春季不再复发、加重,有的可望痊愈。

七、春季精神卫生。不少精神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等在春天易发病。一般人,在春天也可能情绪不稳多梦,思维活跃而难以集中。中、青年,尤其处于青春发动期的人,到春季常烦躁不安、多愁善感,不仅日间情思翻复,夜里梦幻也离奇怪异。因此,春季应注意两点精神卫生:一是尽量利用春天景色,如鸟语花香、绿柳碧波,来舒畅神志;二是减少或抑制“春情”活动,把精力和大部分精神活动集中到学习、工作中去,对黄色之品自觉地不闻不问不看。至于有精神疾病的人,尤其春季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患者,在春季到来之前和整个春天,都应坚持有效的治疗,防止精神病复发。

八、春季娱乐卫生。一般来说,人到春天时精力较充沛,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娱乐活动。然而,娱乐如果不注意春季特点,有时还会损害健康。例如,夏季和冬季,人们对夜间娱乐很感兴趣,夜间娱乐时间长一些也不感到疲乏,而春季则不然,春季夜间活动太久,第二天就可能困倦、乏力。因此,在春季最好早睡早起,从事早操、跑步等活动。在娱乐方面,以春游、郊游、远足、钓鱼、养花、体育运动、健美运动为好,至于夜间舞会、茶会或其他夜间娱乐,最好不要太久,切忌通宵达旦地进行。

九、适时从事健美活动。人到春天,皮肤将变得红润光滑,多数人的面色很好看,不象秋冬那样皱缩、千燥,也不象夏天那样汗水淋漓。不仅如此,人的头发、胡须、全身皮肤、肌肉以及女子的也有向健美转变的趋势。不过,有的人这种趋势很明显,有的人则不甚显著。因此,春天适时从事健美活动,可使形体更美。这是因为健美活动不仅可以直接美化形体,而且可以诱导人体春天自然美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春天的健美锻炼项目很多,草地上的翻滚、踢腿、绳技、柔软体操、器械操等,都是简便易行的活动,青少年人可多从事这些活动。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8)

随着国外传染病高流行区归国人员日益增多,各种输入性病例也在增加。前不久,甘肃省武威市173名赴安哥拉务工归国人员中,报告疟疾病例23例,死亡1例。

为此,开封市卫生局要求各县区卫生和疾控部门要及时与商务、质检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开封市外派劳务的总体情况,特别是赴东南亚和非洲等传染病高流行区劳务人员的情况,主动沟通,对赴疟疾等传染病高发国家和地区旅游或务工归国的发热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报告并规范治疗病例,加强对网络报告病例的监测,做到输入性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9)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季节;原因;预防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可发生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系指婴幼儿期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支气管炎[1]。目前有学者认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实际是婴儿哮喘的一种表现[2],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带有喘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观察发现大多数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病程和较长,住院治疗时间也比其他支气管炎较长,保持水解质平衡,对症支持治疗往往不尽人意。据2000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为0.5%~3.4%[3]。为了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笔者对好发季节及原因着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于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1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诊断均符合1998年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方案》。其中男99例,女18例,年龄在4个月~3岁之间。排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时咳嗽为主伴喘息,咽充血,起病急,呼吸稍促,有些患儿可伴腹泻,杳体可见轻度三凹征,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痰鸣音,呼气相延长。按月份观察发病人数,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春、秋、冬季发病率明显增高,占93%,住院时间平均10天左右。

2 发病率高的原因分析

2.1 解剖特点婴幼儿的气管及支气管都比较为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气道更加狭窄,分泌物黏稠而不易咳出,从而产生喘鸣音。春、秋、冬季特别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引起感染,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

2.2 感染因素是喘息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较常见的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春、秋、冬季,因为天气转凉,刮风,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的原因及家长对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缺乏,保护措施不当而随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

2.3 过敏体质因素婴幼儿患病毒感染甚多,同一病毒在不同人体中所产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机体内在因素密切相关。患儿曾患湿疹,上呼吸道感染者易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春、秋、冬季因为风大,吸入各种病毒、细菌、各种动物手、灰尘、尘螨、花粉、各种化学物品及家庭装饰材料对过敏性体质婴幼儿来说都是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原因,并反复发作。

2.4 遗传因素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也有遗传因素,约占30%左右,父母及亲属当中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儿易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特别是春、秋、冬季受外环境的影响发病率增高。

3 预防措施

3.1 进入喘息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温18~20℃ ,湿度55%~65%。高发季节鼓励婴幼儿多喝凉开水,以减少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保持支气管黏膜湿润,同时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和过热,并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3.2 鼓励曾患过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体变化的适应能力,但避开风大,呼吸道疾病流行期,空气污染较大的场所及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3 尽量避开过敏原。如花粉、刺激性强的化学制剂,各种灰尘,避免在家养狗、猫等。鼓励婴幼儿家属经常到空气新鲜处吸入新鲜空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3.4 注意家属与患儿自身过敏史,血清IgE水平。特别是喘息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应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早给予哮喘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 S436.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14-02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北部,陵园面积大。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和陵园旅游景点及城、镇道路绿化步伐的加快,全县已栽植桧柏树23 hm2,共计8.25万株。2009―2012年新栽植桧柏树面积较大,其中烟霞镇和昭陵乡绿化新栽植桧柏树13万株。锈病,又称桧柏锈病、苹果锈病、赤星病、羊胡子病等。该病是一种转主寄生病害,除了危害桧柏树类的刺柏、龙柏、高塔柏、柱柏、翠柏、矮桧等以外,受害的转主寄主主要有苹果树,而杨树和松树也能受到轻度危害。2012年桧柏树锈病大面积暴发,其发生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重,是近3年来之最,全县桧柏树锈病发生约25万株,占总桧柏树的71.43%。为了有效减少锈病在桧柏树、苹果树、杨树和松树上的危害,笔者对大发生危害状况、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1 发生危害状况

1.1 危害桧柏树症状

在转重寄主桧柏上,有2种表现:一种是针叶、叶腋和小枝,首先出现淡黄色斑点,病部隆起,后稍肿大,翌年2―3月,逐渐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形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为胶块;另一种表现是,上年秋季锈病菌侵染桧柏树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球形或半圆形、直径3~5 cm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表面平坦。翌年春季,菌瘿瘤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后,影响正常生长,严重者造成许多小枝枯死。

1.2 危害苹果树症状

春季桧柏树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侵染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柄、新梢和幼果等幼嫩组织。开始在叶片正面产生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病斑,直径1~2 mm,之后可扩大到5~10 mm,病斑中部颜色较深。中央部分形成许多橙黄色小粒点(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从中分泌出淡黄色黏液。黏液干燥后,性孢子器渐渐变为黑色。此后,病斑正面凹陷,病部叶肉肥厚较硬,叶片病斑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的锈孢子器,内含大量锈孢子。后期病斑变黑。叶片病斑较多时,常引起早期落叶;叶柄、果柄、嫩枝发病,病部为橙色,隆起呈纺锤形,上面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嫩枝上后期病班处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多在萼洼附近发病,形成大小直径约1 cm的橙黄色圆斑,后期变褐,中央产生性孢子器,周围长出毛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又传播到桧柏上进行危害。桧柏上的担孢子危害苹果树,易引起落叶和落果[1-2]。

1.3 危害杨树和松树症状

锈病也能危害杨树和松树叶片、叶柄、嫩枝等。叶片受害后,叶子背后产生橘黄色粉末,严重时叶片畸形。对幼苗危害较大,常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在礼泉县境内,近年来锈病危害杨树和松树等程度一般很轻,时有时无。

2 大发生原因

2.1 转主寄主苹果树数量多

礼泉县是陕西省著名的苹果生产大县。目前,全县共有苹果面积33万hm2,多数桧柏树都被栽植的苹果树包围。苹果树是桧柏受侵染的主要寄主。因此,桧柏树受侵染的病源比较大[3]。

2.2 近年来气候较为适宜

有关资料表明,冬孢子发芽适温为16~22 ℃,锈孢子发芽适温为20 ℃,担孢子形成适温为24 ℃以下。2010―2012年,礼泉县4―5月温度都在17~20 ℃,8―10月温度都在16~19 ℃。同时,秋季雨水偏多,降雨多在40 mm以上。温度和湿度都有利于冬孢子和锈孢子萌发、侵染和危害。

2.3 不重视防治桧柏锈病

多数农民和护林员由于学习植保知识不够,对锈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锈病发生特点也能不掌握。因此,不重视防治桧柏病锈病,导致桧柏树锈病发病株率高。例如:叱干镇马铃村2009年栽植桧柏树2 100株,到2012年,用25%粉锈宁1 500倍液间隔15 d连续喷雾2次的,其发病株率仅为2%~6%,而没有喷药的发病株率高达100%。

3 防治对策

3.1 学习和掌握锈病发生基本规律

锈病菌属于担孢子菌亚门。锈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中越冬,还能以锈孢子在桧柏树体表越冬。锈病发生和传播有4个特点:一是在桧柏上形成的冬孢子产生的担孢子不会危害桧柏树,但会传播到苹果树上危害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新梢和幼果;苹果树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会危害苹果树,而能传播至桧柏树危害。在一个地区桧柏树和苹果树互为锈病转主寄主,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二是随风传播,风力越大,传播距离越远,一般传播距离为2.5~5.0 km,在礼泉县地区传播较严重的多在2 km以内。三是锈病没有夏孢子,所以当年不能再侵染,每年只能侵染1次;四是在礼泉地区,锈病孢子转主寄主侵染有2个明显时期:①4―5月桧柏树上冬孢子产生的担孢子侵染苹果树;②8―10月苹果树上形成的锈孢子侵染桧柏树。

3.2 要统一规划桧柏树和苹果树栽植区域

桧柏树是陵园和城镇及新农村绿化、美化的主要树种之一,苹果产业是礼泉县果农的骨干产业。为了促进礼泉苹果生产大县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尽量切断或减少转主寄主侵染菌源。县级果业局、林业局、园林站和林业站及园林绿化管理处等部门应齐心协力,对全县栽植桧柏树和苹果树的主要区域进行统一合理规划:一是以桧柏栽植已初具规模的唐太宗陵(山)和唐肃宗陵(凉马山)等陵园地和一些旅游景点为重点,多栽植桧柏树。二是在苹果优生区应当实施无公害苹果树保护区。在其周围2.5 km内尽量不要栽植桧柏树。三是将苹果示范园区内已栽植的零星桧柏树挖除。四是可适当调整园林绿化树种结构。可用高抗锈病的树种代替桧柏树。五是公路和新农村街道两旁可多栽植石榴树、柿树、紫丁香、龙爪槐和垂柳等。而在五凤山、五虎闹染山、方山和瓦庙山等,可因地制宜栽植比较耐冻耐瘠的红皮云杉等。

3.3 要加大锈病统防统治力度

县、镇(乡)、村3级都应加大桧柏和苹果树锈病的统防统治力度。县、镇(乡)可多设病虫测报点,给农民及时提供病虫信息,各村可以村为单位,组建统防统治植保队。统一要求,统一防治,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3.4 抓住关键时期喷药防治

一是每年3月上中旬应对桧柏树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以有效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二是每年9月至10月底,对桧柏树喷施25%烯唑醇4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 000倍液等,以消灭传播到桧柏树上的锈孢子。三是凡是苹果树、杨树和松树等转主寄主感染锈病担孢子后,在春末夏初4―6月必须及时喷施25%粉锈宁1 500倍液,或43%戊唑醇4 000倍液,喷施1~2次,间隔10~15 d,以便达到及时防治和减少秋季锈孢子传播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王玉凤.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1)

中图分类号 S88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64-01

桑园普遍发生的重点病害为桑树褐斑病,90%以上的桑园都能发现该病,严重影响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进入雨季后(5月20日)开始危害,8月后可见严重危害状,发病初期病斑少而小,病叶勉强能喂蚕,受病害的桑叶随病害的加重病斑多而大,最后连成片,使病叶枯萎,提早脱落或是整叶腐烂,影响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可导致无法养蚕。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桑叶,必须掌握此病的病症、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侵染循环步骤,从而提早预防,综合防治此病的发生,保证将桑园损失降到最低。

1 桑树褐斑病的发病症状

病斑呈现叶片的正反两面,最初为水渍状、淡褐色的小斑点,病斑周围叶色稍变黄,随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2~10 mm,病斑边缘色深呈暗褐色或茶褐色病斑,中央淡茶褐色或灰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后期变成黑褐色残留在病斑上,晚秋发病的病斑周缘常有紫褐色,叶脉被侵染变紫褐色,叶背更为明显,阴雨连绵时,病斑吸水膨胀,腐败穿孔,遇到干燥天气,病斑中部往往开裂,严重时许多病斑接成大病斑,叶片枯焦,形成焦斑、烂叶而脱落叶柄,新梢发病呈暗褐色、长形略凹陷的病斑[1]。

2 发病特点

2.1 病原

此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粘格孢属真菌。病斑上的粉质块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开始形成于病叶表皮下,其后突破表皮面外露。分生孢子盘直径60~150 μm,分生孢子梗丛生于分生孢子盘的表面,圆筒形,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棍棒形,或是圆筒形,两端圆,顶部稍细,有3~5个隔膜,隔膜处不缢缩,大小为(30~50)μm×(3~4)μm。

2.2 侵染循环步骤

病菌以厚垣孢子形式的分生孢子和遗落地表未腐烂的病叶上的分生孢子盘越冬。翌年春季,厚垣孢子或越冬分生孢子盘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是昆虫传播到桑叶表面,经气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如夏伐后新梢先端受侵害。病菌也可能以菌体在梢部病疤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次侵染的菌源。落在叶面上的分生孢子如温湿适宜就能迅速萌发侵入,一般从病菌孢子附着新的叶片开始,隔10 d左右即产生新的病斑,再过4~5 d,新病斑上又能产生粉质块,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在整个桑树生长季节如条件适宜,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为害[2]。

2.3 发病规律

高温多湿利于褐斑病的发生,多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气温高、降雨频繁的年份发病多而重,栽植过密、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桑园发病重,阴雨连绵、多湿环境发病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以及肥培管理差、偏施氮肥的桑园易发病,桑树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如荷叶白早青桑、桐乡青、湖桑197号等品种抗病性较强,而火桑、小官桑、红皮大种、望海桑等品抗病力较差。褐斑病的发生与气象环境关系密切。例如浙江杭嘉湖区群众经验,可以根据降水量和当年4月中下旬平均每片叶上的小斑点来预测当年该病是否流行。一般春季发病较少,进入夏秋季发病到达高峰期,7—9月是发病的重要时期[3]。

3 发生流行原因

3.1 桑树栽培模式及管理不善引发

桑园为密植桑,光照不充足,空气流通性不好,桑园多湿,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不高,有利于褐斑病的发生及流行。经试验调查表明,夏伐桑园的发病率小于春伐桑园,套种桑园的发病率最高。冬季桑园管理不够重视,未及时进行伐条、清理,发病后没有对症及时防治。楚雄州对褐斑病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

3.2 桑树品种的选择不当

种间抗病性的差异也很大,桑园栽植了抗病力差的桑品种。如栽培火桑、小官桑、红皮大种、望海桑等品种的抗病力较差,如辽宁省则以朝鲜秋雨最易感病,其次是黄鲁桑。

3.3 大量病原菌存在

越冬病原菌存在并循环侵染。当年病菌以分生孢子盘越冬,遗落地表未腐烂的病叶、病枝、病枯叶,杂草等在冬季未进行彻底清理,第2年病菌借助风、雨、昆虫等传播途径到达桑叶表面,经气孔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亦可能以菌丝体在梢部病疤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次侵染的菌源,落在叶面上的分生孢子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迅速萌发侵入,产生新的病斑,新病斑上又产生粉质块,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3.4 施肥水平低

桑树缺肥缺水,施肥量不足或是单一,桑树生长不良,抗病率下降,病菌极易侵染而发病,如施肥不当或过量,养分不平衡。少施有机肥,偏施氮肥,桑树徒长,叶质差,枝叶组织软弱,细胞中可溶氮积累过多,降低桑树的抗病性,增加感病机会[4]。

3.5 桑园环境不良

桑园栽植位置的密度、地形、地势、风向、水土保持不合理,形成地下水位太高,土壤肥力薄,桑园通风换气难,不利水土保持,不透光,多湿不利于排水,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3.6 气候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引发病害及流行的主要原因,高温多湿、阴雨连绵的气候环境最利于桑树褐斑病的发生及迅速扩散[5]。

4 防治措施

引发褐斑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桑园土壤环境、栽植技术、管理技术、肥培技术、气候环境等,防治褐斑病应从消灭越冬病菌,改进栽培技术,不断提高桑树本身抗病力,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

4.1 消灭病原

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是第2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应在冬季落叶前和健全叶一并摘除,清理地面落叶,深翻桑园,把地面病残部分一律翻入深土,冬季修剪桑树时把弱小枝、枯枝、病枝、虫害枝彻底剪除集中烧毁[6]。

4.2 栽植抗病桑品种

桑树褐斑病多发地区可栽植抗褐斑病强的品种,如油桑、伦教40号、桐乡青及湖桑系的湖桑32号、湖桑7号、湖桑197号等。

4.3 加强肥培管理

改善桑园环境条件,避免栽植过密,低洼多湿桑园要及时开沟排水,使桑园通风透光良好[7]。

4.4 药剂防治

发现每株桑树有几片叶发病,每叶有4~5个褐色斑点时应立即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加0.05%的洗衣粉作着剂),以后隔10~15 d再喷洒1次;发病严重的桑园,在春季桑树发芽前普遍喷1次4~5 °Bé的石硫合剂,或在秋蚕结束后,可喷1~2次0.7%的波尔多液[8]。

5 参考文献

[1] 柯益富.桑树栽培及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3.

[2] 郑声镛.桑树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35-236.

[3] 周树萍.楚雄市东瓜镇桑树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12(S2):145-146.

[4] 胡思贵,胡之亮,傅荣,等.桑树褐斑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08(S2):18-20.

[5] 刘刚,佟万红,黄盖群,等.四川省桑树褐斑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J].蚕学通讯,2006,26(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