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降低成本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3 14:57:18

降低成本措施

降低成本措施篇(1)

根据现有的生产订单情况(每月订单量在100万片左右),配备的人员可以进行优化;由原来配置的21人(裁切19人、品质2人)精简到17人(裁切15人、品质2人)。最少可节约费用7440元。

二、生产辅材及耗材

生产前根据产品所需的辅料提前领料,并根据每个产品的标准用量(实际用量、损耗)来发放物料,严格控制损耗,并对辅料的使用进行管控,从而有效的达到成本的控制。

消耗品一般都是采取以旧换新原则,**车间消耗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就只有防静电手套和无尘布。防静电手套一般是把后端使用过状态良好的手套给前段机台人员使用。无尘布回收后用于擦拭机台和包裹治具,减少抹布的使用量。

三、设备及水电的节约

设备的成本节约主要来自设备损坏后,造成设备的维修和零部件的更换,对此,设备的保养就变的尤为重要。日常的设备保养、周保养、月保养都是对于设备成本节约的前提;严格按照设备保养制度进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性能,降低维修及零部件更换的费用。

水电节约遵循人走机停原则,减少机台空转频率,对于不使用的机台要及时关闭减少浪费。车间一切照明电源都必须在离开后关闭。倡导大家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良好习惯。

四、提升品质

质量也是成本的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SOP作业,减少废品的产生。对于生产质量优秀员工进行奖励。通过此举提高操作者的品质思想认识和积极性,使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减少质量问题,降低过程质量成本。

车间存在的浪费现象1、 不良品返修的浪费是指在工厂内发生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如:产品报废;材料损失;人工设备资源损失等。

2、 非满负荷生产的浪费,在很多企业有的称为“工时利用率”,订单量变动很大,当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主要原因是订单量缺少,造成车间流水线无法正常运作;时常因缺料而使人员,设备闲置现象。

3、 出货及时率的浪费。电池组,在生产完毕入库后,在十五日内如果不将其发货,会给车间造成重新检测的行为,以及人工、电费、设备折旧等相关的费用产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产量方面车间均未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状况,由于市场订单“不给力”造成车间无法发挥出最大的生产量,造成单组电池组加工成本过高,车间有富余产能,如车间工作量不是很饱和的情况下,管理员工同样造成管理成本浪费。

5、 对于车间“电老虎”空调的控制,PACK车间对于环境的温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在上班过程中如果不是很冷,就没有必要开启空调为车间升温。如要开启得得设置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车间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1、 提高劳动生产率

①、进行技术改造、改进,引进新型设备,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②、加强生产管理,优化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定制,合理使用劳动力,合理安排作业计划达到均衡生产,全面完成生产计划。

③、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主人翁”思想,搞好技术培训,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更好的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④、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调配人员,平衡生产能力,达到扩大产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2、降低材料消耗

产品成本中物料所占比重一般最大,原材料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对产品成本影响最大。因此:

①、健全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和动力等消耗用量定额,做好定额发料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加强对物料消耗的分析,实行物料和动力的节约奖励机

制。

②车间要积极配合设计部门进行产品设计改革,达到选材合理,产品功能与成本结构合理。

3、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

①车间要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严格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防止废品批量发生,减少报废损失。

②对废、次品的返修和回收进行有效的控制。

4、提高设备利用率

①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运转率,以增加产量,降低单组产品的折旧费用。

②制订设备维修保养计划,降低维修费用。

5、节约车间费用

①精减非生产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②加强车间费用计划,制订一般消耗的费用定额,严格控制支出。

三、加强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司的经营计划与经营目标,对生产中的主要因素既人、机、料、法、环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的组合。

现场管理的事项有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改进员工工作技能、提高质量、安全培训、降低成本等。

具体包括六项管理:

1、 人员管理 提升人员的团队精神,维持高昂的士气;

2、 生产管理 拟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执行良好的工作方法;

3、 质量管理 控制好工作质量,达到零缺点要求;

降低成本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单位分析成本的意义

施工成本是反映施工单位工程数量和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降低施工成本,意味着在施工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约,不断降低施工成本,是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国家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又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加强成本管理,经常进行成本分析,促进企业完成降低成本计划,对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基层施工单位降低成本的途径

2.1 进行各项费用的控制

2.1.1人工费的控制。

(1)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的素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主人翁思想,使职工成为有理想、守纪律的人。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组织和调配劳动力,制订先进的劳动定额,是降低人工费的重要基础。有正确的劳动定额,才能按各分部分项工程配备适量的劳动力,保证施工生产连续地、协调地、均衡地进行生产,完成生产任务。(2)生产劳动部门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面,尽可能地组织平行作业,扩大工作面,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降低工时消耗,节约人工费用。(3)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推广先进经验,提高生产水平。施工企业的领导和组织者,要运用行为科学管理方法,深入生产工人中,了解工人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设法帮助解决,排除后顾之忧,化消极为积极,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增加生产。(4)举办短训班,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在施工淡季举办短训班,由技术人员向工人讲授有关技术、机、电和操作、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那些技术熟练、手艺高超的工人既能做又懂得原理,对提高质量大有好处。由于当代的工人多数是有文化的,经过短训班能尽快培养他们成为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一批多能人才。当有些工种工人不足时,可以随时补充,这样可以培养一支素质水平高的工人队伍,在施工中可以避免事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随时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引进兄弟单位的先进技术并应用于本单位,如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等。

2.1.2 材料费的控制。

(1)材料费用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构成了工程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是降低成本潜力最大的项目。如何节约材料费的消耗,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要用价值工程原理改进设计,完善生产工艺,制定合理的组织设计措施,按施工图预算将工程预算所列各种类型、规格、数量的材料作为限额控制的依据,积极推进限额领料,完善领料制度,注意节约,避免浪费。(2)材料部门要相应建立必要的帐册,按分部分项工程核算材料消耗,严格执行限额用料发放,对超限额用料,由施工现场负责人申述详细原因,经施工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追加用料限额。材料部门按规定加强验收、领发、存放管理工作外,有责任会同现场施工负责人协同搞好用料的控制、监督及使用。(3)根据施工总平面的规划,材料部门在大、中材料采购时,认真做好标准,堆方规划,避免和减少二次材料搬运,否则既增加费用又影响施工进度。¼材料部门要认真做好废旧料的综合利用,变无用为有用,变废为宝,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回收清理,加工改制,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从而树立全员观念。材料费的节约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实现。

2.1.3 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

机械使用费在施工生产中占很大比重,特别目前购置的大型机械价格昂贵,定额台班使用费较高,因此必须加强计划管理,合理调度,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机械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核定各种类型班数,作为计划控制。认真选择和配备最佳技术组合,在生产任务饱满时,要均衡安排生产,充分利用机械作用,大幅度提高产值,同时还要避免小机大用、超负荷使用造成机损事故。(2)机械部门应配合施工现场,加强现场调度管理工作,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做好配套作业,防止失误造成机械浪费,提高工效,相对降低使用台班。(3)机械部门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确保机械的完好和正常运转,为施工作业提供可靠的保证。

2.2 进行经济核算、严格控制计划

2.2.1 开展经济核算的必要前提是:(1)要有比较完整的工程预算和施工计划,以便和预算指标比较,和计划指标比较。(2)人员和机械要保持相对的稳定。(3)原材料供应能得到必要的保证,供应情况相对稳定。(4)有一定的统计和财务工作基础和必要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各项原始记录应保持齐全。

2.2.2 开展经济核算的作法:通过大量的实际执行数据,整理出各项实际指标,完成工作量、完成定额、原材料消耗、人力和机械使用率、成本执行情况、劳动生产率等和工程大体相同的工程比和本单位的历史资料比,取得指标评价的客观标准。

2.2.3经济核算的基本手段:主要是从经济指标、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着手进行。统计核算是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核算出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它的特点是及时、全面、灵活。

会计核算是直接以货币形式很快反应出资金使用情况,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从而暴露矛盾,发现问题提醒有关部门注意。

业务核算是各有关方面对其所专门从事一些业务的活动情况,如重点材料、机械使用情况的核算。

2.2.4 进行经济活动的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是凡与生产活动、财务计划执行等有关的各项指标、趋势进行分析。将核算材料归类排队,各种核算数据是进行活动分析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注意搜集本单位的历史资料,有关的单项总结、计划文件、有关原始记录及有关兄弟单位的资料,有助于分析问题的非书面情况等。

进行对比,用对比法衡量各核算指标的水平,简单易行。通常是把核算出的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定额(如人工、机械、材料、费用等定额)进行对比,通过各种反复纵横的对比,即可得实际指标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核算工程成本,实际月结成本制度,即按月结算工作的盈亏,以便总结经验和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

2.3 施工组织管理

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要保证有计划的把公路、桥梁建造起来,正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于实现对公路、桥梁工程的实施做好安排,把施工期限、施工秩序、劳动力、材料和机具供应、工地交通运输、附属生产设备等都妥为研究布置,使在开工后能按有根据的计划开展工作,有步骤的将工期按期或提前完成,并可以合理的节省劳动力、材料和建筑费用,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4其他措施

除以上讲的几条途径外,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生产力的发展,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设计、施工、工艺等不断地改进,努力降低其他各项费用,成本才能相应降低。其次,加强施工单位其他方面的管理,控制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的增长,降低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施工前后认真编制施工图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编制成本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内部各环节都要按确定的目标成本和费用,努力去完成,整个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才能实现,所以成本计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成本计划的制定还要考虑到同行业的水平和本企业的实际能力,从长远考虑,远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从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

3 结语

总之,降低施工单位成本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按期进行检查控制,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降低成本措施篇(3)

一、 投标阶段

1、 人工费差价的调整。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人的工资上涨十分厉害,造成施工单位对人工费的支付压力十分严重,定额人工费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人工工日单价的价格,以便结算是调差,否则会造成人工费的直接亏损。

2、 材料差价的调整。施工单位必须和业主单位在合同内商定差价调整的范围,尽量减小差价调整比率。根据实践证明,很多材料的价格是上涨的,且差价率不会高于5%,因此不能把差价调整率定为高于5%是才能调价,否则施工单位损失很严重。

3、 措施费报价。施工单位在投标前对施工环境、作业条件等要认真勘察和了解,编制合理可行的措施,措施费取费切不可盲目套定额,可能造成某一项措施费严重不足。现场勘察和答疑一定要有认可的书面资料,切不可只听口头解说,否则对日后施工及结算造成极为不利的被动局面。

4、 利润和让利。现在大多数补充协议中往往有一个总价下浮,或者称之为对业主方的让利,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是一个建筑市场的弊端,按实际收入来说,与其总价让利多少,还不如利润定为低一点。一个工程,利润取7%,总价让利7%,(称为条件1)与利润取零,不让利,(称为条件2),哪一个实际收入多?现在按取成本(利润前税前)造价1000万元计算,条件1,收入为:(1000+1000*7%+(1000+1000*7%)*3.413%)*(1-7%)=1029.1万元;条件2,1000+1000*3.413%=1034.1万元。明显条件2的实际收入大于条件1。由此可见,宁可利润的点数低一点,也不能总价让利高一点。双方商定合同时,应尽量争取低利润低让利。

5、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接到投标图纸后,项目部要组织技术组、生产组等部位进行图纸的研读和会审,密切结合施工环境、投标文件、地质资料、答疑文件等资料,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措施,提出图纸上不明确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业主和施工方的工作范围和内容,防止发生日后“扯皮”,影响结算。

6、 签订合同时,要和业主明确商定三通一平费用、水电费用、邻舍费用、甲供材料及甲供材料保管费用、赶工费、大型机械进场费用等要明确规定。

二、 施工阶段

1、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培养技术人员的成本意识,深入优化施工方案,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多渠道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和设计人员沟通,改善施工工艺、技术、材料,达到降低保证质量、提高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

2、开工前,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详细考虑技术措施,如钢筋的连接方式、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方式、混凝土配比、地板砖排列等对材料数量均有影响。确定措施后,提出详尽的材料计划,编制材料使用计划表,对以后的材料成本发生做到前期控制。

3、编制材料计划应由施工班组和技术人员分别编制,相互交流,根据确定的具体施措施,确定合理的损耗数量,防止发生材料多提或少提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三大主材料节约的措施

(1)节约水泥的措施

a.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非常重要,不宜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否则会增加水泥用量,这不仅不经济而且会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增大;同时也不能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混凝土的耐久性。

b.级配相同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粒径大的骨料。因为同等质量的骨料粒径越小,其表面积越大,需要包裹其表面的水泥浆越多,势必增加水泥用量。另外,粒径大的石子比粒径小的石子价格低。所以,在施工中要重视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间距的大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大小及施工方法等因素,选择尽量大的骨料。骨料选择的合适,既可节约水泥的用量,又可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节约钢材的措施

a.钢材使用前,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制定合理的搭接措施,按照钢筋下料单,提出钢材计划,防止超计划。使用时集中断料,科学安排,使得边角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使钢材的损耗量达到最小。

b.钢筋加工成型时,应注意钢筋合理的焊接或绑扎的搭接长度。另外,要充分利用钢筋经过冷拉、冷拔后的延伸率,减少钢筋的用量。通过测算,机械连接优于搭接,节省费用。

(3)节约木材的措施

a.以钢代木。用组合式定型钢模板、大模板、滑模、爬模等代替木模。使用方便,周转次数可达几十次,是节约木材的重要措施。

b.长料不短用。木材长料锯成短料很容易,短料要接长料使用却很困难。因此,要特别注意科学、合理的有选择的使用木料。

参考文献:

降低成本措施篇(4)

控制成本控制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包括从策划、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等过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只是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一个阶段。做好施工阶段项目成本管理,有利于加强施工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笔者就自己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积累的经验,和大家讨论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些措施。

1 建立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项目部每个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职责,让每个管理人员牢记自己成本控制的责任,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项目管理员与项目经理签订成本控制责任书,并作为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管理出效益,只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才有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一个工程项目如不加强管理,项目成本将处于无控制状态。首先,在合理考虑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的前提下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按计划执行,但随时要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实际偏离计划,及时修订新的计划;其次,要合理的安排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否则,将造成人力、物力和机械的浪费,进而引起成本的增加。

2 项目经理提高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才能,提高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一个项目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项目经理的管理和领导才能息息相关。项目经理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执行能力,业务技术能力,协调能力。这是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其次,项目经理应采取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 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加强成本核算项目开工前,要根据投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结合当时当地的人工、材料及机械等费用,通过测算,制定项目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再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阶段和各分部工程的分项目标,狠抓分项目标,一步一步接近总体目标。每完成一个分项目标,加强成本核算,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 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成本与质量、安全管理的关系统一。

4.1 拟定几个技术上可能的施工方案,然后从经济上相互比较,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确保所采取的施工方案先进可行,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合同工期要求,为工程项目降低成本,实现成本目标奠定基础。

4.2 寻找最佳质量水平,从质量管理上要效益。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并不是质量水平越高越好,质量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反之,质量水平过低,也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促使质量故障减少,通过提高工程质量赢得企业信誉和提高竞争力,更要避免习惯于只强调工程质量而对质量成本不闻不问,甚至于超出设计水平和合同约定要求,形成质量过剩,导致成本增加。最佳质量成本最低,这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追寻的目标。

5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双方权利和义务执行的准则,从合同方面加强成本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 工程开工前,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合同条款,为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5.2 相对建设单位,施工方对不是自己原因造成费用和工期增加,应加强合同索赔,对有的工期延后,看似对成本无直接增加,但实际也会造成间接成本增加,比如管理费用的增加。故合同索赔对成本控制意义很大。

6 加强劳务公司和其它分包单位成本管理

6.1 建立成本控制奖惩机制,调动各分包单位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6.2 采取预防措施,严防各分包单位的合同索赔。

7 加强施工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在项目管理中细节决定成本效益。从施工细节管理,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7.1 施工质量要仔细,做到工序不返工,既节约了人工,又节约了材料和工期,自然成本也就节约了。更为严重的,有的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不是返工就能解决的,要么加固,要么拆除,其成本成倍增长,实在令人心疼。

7.2 加强工程废旧材料的重复利用,从而节约成本。比如浇混凝土用木模板,事先根据不同部位核尺配料,多次重复利用,只要管理得好,一般在楼层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本层利用后,下层不会再新增配料,周而复始,直至材料报废;在抹灰阶段,落地灰难以避免,甚至还不少,如果收拾加以重复利用,不但节约材料,还清洁了场地。诸如此类情况很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只要稍加管理就能节约很多成本。

7.3 项目管理人员多学习规范,特别是强制性规范,工程验收人员往往抓规范细节,如达不到强制性规范要求,往往要采取整改措施,成本增加。相反,工程技术人员在利用规范的同时,又能节约成本,增加工程利润。比如,外墙窗台高度,规范要求装修后应不小于900mm,如果我们控制在950mm左右,验收保证通过,又不影响使用功能,但在工程结算时窗面积按原设计洞口尺寸,别小看那50mm,笔都管理一个工程,就这50mm,利润增加二十多万,相当于几个管理人员一年的工资了。

8 降低材料成本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达70%左右,并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它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出现亏损时要由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节约材料成本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

8.1 节约采购成本。如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

8.2 认真计量验收。如遇数量不足、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要进行索赔。

8.3 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可通过限额领料落实。

降低成本措施篇(5)

参加人员:****

此次会议主要是针对探讨降低成本计划,制定系统的降低成本的综合措施和方案。其要点如下:

一、短期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1、减少第一线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2、从非第一线的雇员中裁掉的那些冗员的人。

3、减少加班时间,降低单位工时成本。

4、合同中未曾明确确定的加薪,一律延缓进行。

5、削减预防性的设备检修预算。

6、停止一些车间的非必要的社交活动(多数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安排)。

7、提高生产指标。

8、减少库存。

9、寻找一些降低成本的其他方法。

但是这是急救型的降低成本计划,一般只能在短时期内有效,很少能长期获得成功。

长期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和短期的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所采用的具体行动和方法有什么不同,而在于对降低的态度和承担的责任不同。

上面提及的许多为降低成本而采取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是必要的。例如:如果销售量下降而必须减产的话,临时裁减一线生产工人可能就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如果发现加班太多,当然应该把它降到必要的水准。如果生产指标太松的话,就应该提高一些。管理部门绝不能因为节省一些费用而自满,问题出在管理部门常常只依靠一些孤立的措施来降低成本,一旦成本超出一定限度才开始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处理。而当收支平衡表上表明该问题已得到充分解决后,就把它置之不理了。

二、长期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长期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

1、成本核算 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财务部必须建立比准成本制度,每月进行料、工、费的差异分析,也就是对实际成本脱离预算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2、盈亏平衡分析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并可以为在何种业务量下将出现赢利,在何种业务量下将出现亏损。

3、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

3、制定操作流程图

4、价值分析、统计分析以及设计工程和自动化等一些技术性很强的方法。

三、降低成本活动小组

建立降低成本活动小组是另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一些半自主权的降低成本活动小组,经由管理上的协作体系和计划周密的激励措施,经由用传统的科学方法和创造性的方法对小组成员进行训练,以便对成本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解决。许多企业都采用这种方法。降低成本小组是长期有效的解决成本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降低成本小组把科学方法严谨的结算和那些革新创造的技术结合起来,它鼓励职工关心成本问题,并互通信息。

因此,降低成本小组既能充分利用那些行之有效的降低成本方法,又能充分考虑组织中人的因素。

四、强化成本意识

经理和管理人员自然应建立高度的成本意识,的确有些经理和管理人员是这样想的。然而相当多的经理和管理人员,还没有把建立高度成本意识看作是计划管理和工作活动的正常部分。

一方面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建立高度的成本意识,一方面有些管理人员又对成本问题漠不关心,这种现象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不然。经由下述四个成本定律,有助于理解这种现象。成本四个定律:

①成本的增加与在降低成本上付出的努力刚好成反比例。

②企业经济状况好时,降低成本工作取得的效益要比经济状况差时取得的效益为大。

③对降低成本工作而言,企业的经济状况差时,会付出较大的努力。当企业的经济状况好时,努力程度会减少。

④企业的经济状况好时,公司的业务活动趋于激增,并且不对称地增加成本。

四个定律所叙述的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其原因之一是许多企业没有明确降低成本的责任。赵总号召降低成本,号召把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上层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降低成本的责任制,或者未把降低成本的活动作为经理、管理人员和其它职工工作考核的组成部分。

每一职工对降低成本负有责任。

降低成本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保准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降低炼铁成本,采购是第一关。钢铁企业应形成比较完善的原料采购机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原材料采购时,原材料运输尽可能一步到位,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增加公司内部物流、加工成本,并造成原材料的损失,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应重视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整理,全面地、即时地掌握采购信息,慎重选择供应商,并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原材料。对于那些长期合作或者提供大量原材料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将质量监督工作向前延伸,技术人员可直接指导供应商配料,以减少质量波动,提供与企业现有工艺相适应、对降低冶炼成本有利的原材料。

二、优化高炉炉料结构

在炼铁总成本中,原燃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大,为了实现优质、高产、低耗、低成本的冶炼目标,钢铁企业必须对高炉炉料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研究。随着高炉原燃料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其冶金性能的变化,炼铁厂应根据各高炉生产指标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炉料结构方案,经过精确的计算和对结果的分析比较,选择出满足高炉炼铁要求的最低成本炉料结构。炼铁的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合理调整配煤结构、烧结匀矿配比和烧结矿碱度,高炉配加不同种类的球团矿和块矿,实现低成本下的精料方针,保持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实现炼铁的低成本运行。

1.优化焦炭配煤结构。焦煤和肥煤属强黏结性煤,资源量有限,质优价高;1/3焦煤和瘦煤价格则相对便宜。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配煤成本,应在焦炭配煤结构中,增加瘦煤和1/3焦煤的比例,降低主焦煤、肥煤的配入比例,使焦化配煤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优化烧结矿配料结构。技术人员利用烧结杯试验,检验配矿方案的准确性。根据试验得到不同配矿方案的烧结生产率和成品矿强度,加以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实现优化配矿的目标。在保证烧结矿质量满足高炉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烧结配料中增加价格相对较低的进口粉矿的比例,降低价格较高的精矿比例,有效地降低烧结成本。

3.优化高炉炉料结构。高炉对精料的要求概括为“高、热、净、匀、小、稳”,即提高矿石品位,增加热料率,加强原料稳定性,改善焦炭质量,加强整粒工作等。炼铁要优化炉料结构,应在确保入炉原料冶金性能的同时,实行低成本下的精料方针,降低入炉原料成本。技术人员对各种炉料结构进行熔滴性能试验,数据显示,增加烧结矿比例能有效降低生铁成本。同时,在保证炉料结构能满足高炉稳定顺行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烧结矿碱度,也可用低价格的块矿替代高价格的球团矿,都可以降低炉料结构成本。

三、加强高炉炼铁工序的技术进步和优化操作

1.合理选择燃料和设计工艺。炼铁的烧结工序,可以提高烧结矿的品位和质量,为高炉冶炼提供优质服务。在操作上应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波动,稳定水和炭的控制,提高烧结质量。在烧结过程中,切勿盲目追求烧结矿产量,推行低温厚料层烧结,严格控制高机速,低料层。炼铁工序要有效地降低焦比,提高炉料的透气性,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通过对筛型及筛网等进行系统改造,不同的炉料采用不同的筛型、筛网,提高筛分整粒的能力,加强对原燃料的筛分工作。

2.合理控制各工序的动力消耗。炼铁厂的高炉炼铁过程中,特别是在炼铁的烧结工序上,电力消耗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应采取措施重点降低炼铁的工序中的电能消耗。通过一系列的工业设计,将电机的功用与高炉炼铁有机地结合起成一体,来解决电力浪费问题,科学、合理的解决现场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3.合理回收各工序余热余能。焦炭作为高炉原料的骨架,对炼铁工艺的顺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还直接影响着高炉喷煤降焦能力。为提高自产焦炭的质量,可以采用干熄焦方法,就是用惰性气体将焦炭的显热熄灭,同时能够将惰性气体加热,然后将惰性中的气体所存在的热量全部回收,可以用于蒸汽发电。这样不仅可以回收大量的热量,而且还可以节约用水,避免环境污染,改善焦炭的质量,满足炼铁工艺的需求。例如,炼铁厂烧结车间,对炼铁过程中的显热,通过在环冷机入口处,安装回收余热的锅炉设备,利用环冷热废气产生蒸汽,用于预热烧结混合料,提高料温;还可以利用回收热风炉的烟气余热,预热烧热风炉来助燃煤气和空气,不仅可以回收烟气中的热量,还可以弥补煤气热值低的缺陷,便于提高高炉的风温。

四、加强全面管理和做好质量监督

1.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加强对入厂原材料的质量监督,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从成份含量到粒度大小进行严格界定和控制,保证实物质量与合同要求、入厂验收检验结果相符,从源头上杜绝一切不合格产品入厂、入炉。

2.规范炉内操作。炼铁企业应根据每个炼铁高炉的炉型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炉内操作规范,严格实行标准化操作,高炉操作手实行分级负责,要求三班人员工作期间注意观察原燃料理化性能的变化,针对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减少工艺事故的发生。

3.加强设备管理。通过制定详细的设备点检措施,认真记录设备的运行和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定严格的定期检修计划并监督检修工作的实施,保证检修质量和效率,确保高炉生产得到最大程度的稳定顺行。

4.加强冷却制度的管理。各高炉根据冶炼强度,对冷却制度进行调整,也就是通过监测炉身中下部至炉腹部位冷却壁水温差及热电偶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水量和水压,这样可以使渣皮更加稳定,保护了冷却壁,延长高炉寿命。

5.炼铁企业应定期对各高炉工长和炉前操作工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整体提升高炉工人的冶炼作业水平。

五、总结

钢铁企业要降低高炉炼铁成本,高炉高产、优质、低耗的前提是顺行,应针对炼铁过程中所有的工序,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节能降耗的管理,将节能降耗工作与降本增效紧密结合起来,改善冶炼操作,提高高炉利用率,保持高炉冶炼稳定、顺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炜,薛正良,陈畏林,等.高炉精料与炼铁成本的关系研究[J].中国冶金,2006,16(05):41-43.

降低成本措施篇(7)

一、研究背景

1、钢铁企业利润下降带来的生存压力。近十年以来钢铁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钢铁行业已呈现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而国际国内市场对钢铁的消费能力也很有限,短期内不具备迅速消化钢铁产品库存的能力。同时,前期高额的铁矿石价格也进一步压缩了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07年至2011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7.26%、3.23%、2.46%、2.91%、2.42%,远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利润率。正是因为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自身产业周期的下滑趋势,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2、车间自身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基层车间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生产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形成了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因此,有效地控制车间的成本费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车间职工的绩效工资。职工收入增加,带来职工幸福感明显提升,也将促进企业、车间、职工的共同价值创造。

二、W公司原料车间的生产作业流程和成本构成

三、车间成本费用的ABC分析

根据车间成本的组成情况,由于工资成本的变化受到车间的影响较小,如不发生故障,皮带费用比较独立,其他几项作为成本分析的重点。

1、电费的吨单耗与产量的变化情况分析。电费在车间成本中占的比例最大,对电费的控制可以全面影响车间总体成本。

在2009至2011年间,原料车间的生产总量在2300万吨左右,变化幅度不是太大,吨单耗在0.35—0.56之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除个别月份与公司计划值接近外,每月都在计划值之下,为公司降低成本作出了贡献。在近三年中,车间吨电耗是逐渐降低的,由2008年的0.47降低到2010年的0.41。而每月的吨电耗情况有较大差异,也说明在降低电耗上,车间还是有潜力可挖。

四、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根据对车间成本分析的情况,认为加强车间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生产率、降低故障、对重点部位进行及时跟踪,确保车间成本有效降低。

1、加强协调,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作业效率。单位时间内,作业量提高能有效降低成本,特别是用电单耗,车间为提高生产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电厂、烧结的协调工作,一方面保证送料料流,另一方面尽量提高单批次送料量。第二,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对送料批次量、送料总量进行要求,完不成任务必须交待原因,由车间分析考核或寻找解决措施。第三,强化调度信息管理,如果皮带空转必须与调度室进行沟通,尽量减少皮带空转时间。第四,对原料料场进行适当延长,从而提高了料场的存储量,扩大了混匀矿的生产能力。

2、加强皮带管理,降低故障率,延长皮带使用周期。皮带费用在备件材料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皮带发生故障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为此,车间在皮带管理上十分重视,并采取各种方法来保证皮带的正常使用。第一,强化日常的点检作业,对出现隐患的皮带班组都进行重点跟踪,并及时联系硫化车间进行处理,尽量避免或减少皮带故障。第二,加强皮带机架的整改和调整工作,托辊由专门班组检查,对出现托辊缺失或破损应及时更换,对出现皮带跑偏等问题的岗位职工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皮带的正常运行。

3、对备件费用使用量大的托辊、滚筒进行重点分析,尽量减少使用量。从表2可知,在备件中托辊、滚筒的费用比例非常高,表明在备件费用中托辊、滚筒的更换量十分大,在车间备件管理中的地位很重要。为此,车间应采取四点有效措施:第一,做好托辊的安装和回收工作,并进行分析,根据产生的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第二,做好滚筒的更换台帐,查找使用时间较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强化关键设备的跟踪、及时维保,减少不必要的检修。第四,抓好材料的使用分析,减少材料浪费。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车间成本的组成,各项成本费用的比重,从而做到关键设备重点跟踪,费用大的备件重点管理,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为车间降低成本提供思路和方向,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基层车间职工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杨艳玲、张远利: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J].物流技术,2004(7).

[2] 党晓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以Z制药厂第一发酵车间为例[J].会计之友,2009(6).

降低成本措施篇(8)

1、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重要性

1.1 降低建筑工程成本,能有效地节约能源中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能盲目将未来能源寄托在未来技术发展之上,节能是一种战略选择,而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降低建筑项目成本,对有效节约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以利润的实现为前提。利润的实现是企业扩大化再生产,增强企业实力、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低是中国建筑业的基本状况,要提高建筑企业利润,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有效竞争,就必须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1.3 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作业,生产效率低,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制定最佳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手段,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项目是创造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才会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

工程成本的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直接费部分,它是工程的直接成本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直接费的基础上计算的间接费、利润、税金等。工程的成本控制直接指向是直接费部分。

2.1 直接费部分成本组成及亏本因素分析

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它包括三个部分: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是注定亏本的因素,但也不是说就无文章可做,应该将人工亏本分为定额亏本因素和管理亏本因素两部分。因为国家定额的滞后,国家定额人工工资大大低于市场人工价,这部分就是定额亏本因素;而因为工效低,定额人工工日的亏本就是组织管理问题了。定额人工工日的亏本不仅要补偿定额单价部分,还要补偿与市场价差的部分,所以这部分的亏本是不可原谅的。

2.2间接费部分对成本影响的分析

建筑工程间接费用是指施工单位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施工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通常主要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是直接费,而间接费对成本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为间接费的构成原因,一般现场管理人员不大关心,而只关心眼前看得见的实物,而这部分软性的管理构成又大大的影响实物性管理。如:1)施工方案对成本的影响。选择一个效率低的方案是亏本之源,应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条件和工程的实际状况,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来选择最优的、最经济的施工方案。2)技术措施对成本的影响。在非正常施工条件下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费等,这些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预算中以独立费形式出现的,或者从建设单位申请开支。

3、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否则难以完成预期的成本目标,必然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3.2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在工作中往往制定一些工作指标来衡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或者以计划进度的完成情况来制定进度目标,从而作为奖罚的依据,但往往忽略了成本管理的责任,比如:一味的强调质量,将标号较低的水泥构件,擅自加大水泥用量,虽保证了质量指标,却增加了生产成本;用超大型的机械组合完成较小的单位工程,就是俗话讲的“大炮打蚊子”,进度保证了,成本消耗也不得了,最后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总之,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各参建人员应该在原有的责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使每一个人,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的干部职工,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为节约开支严格把关。所以,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在项目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4、在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的内容

4.1合同方面:以施工图、承包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及时申报。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增加工程利润,减少支出。

4.2技术方面:首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创造条件;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尽可能的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

4.3质量和安全方面: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小和消灭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4.4机械管理方面: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段落,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搞好市场调查摸底。

4.5材料方面:材料采购要遵循“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原则,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使用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材料的领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对于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场,这样有利于周转使用和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4.6行政管理方面:首先要精简管理机构,避免人浮于事,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性支出;控制业务费等各项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行政办公用的财产物资,一律登卡使用,防止损坏和流失。

4.7财务方面: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和配合项目经理部对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等手段,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

4.8偏差的统计与纠正: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通过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算成本偏差。偏差有三种:实际偏差=实际成本-承包成本;计划偏差=承包成本-计划成本;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应尽量减少目标偏差,目标偏差越小,说明成本的控制效果越好。目标偏差为计划偏差与实际偏差之和。如果偏差较大,应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

5、小结

总之,掌握科学、合理和实用的管理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全方位动态控制。在适用方面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不管怎样都是建筑企业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所以”降低工程成本”是每一个建筑企业追求利润的首要手段,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工程成本管理经验和成本控制的方法,以保证“降低工程成本”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彰美景;;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阶段建设投资控制[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降低成本措施篇(9)

一、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不仅仅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它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就有如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一,选择供应商的数量。供应商数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供应商份额的分担问题。从采购方来说,单一货源增加了项目资源供应的风险,也不利于对供应商进行压价,缺乏采购成本控制的力度。而从供应商来说,批量供货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可以给采购方以商业折扣,减少货款的支付和采购附加费用,有利于减少现金流出,降低采购成本。第二,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直接签订合同采购,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按其特点来说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我们认为,在项目采购中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低物资价格,帮助采购方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工程或货物;并且多种招标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也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三、采购环境的利用

项目的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能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存在及战争罢工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一个好的项目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项目整体带来利益。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力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否则,如果缺乏了对相关信息的熟悉,会造成采购工作的延误,采购预算的超支,失去成本控制的优势。

四、供应商的管理

降低成本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下面主要从增收的角度论述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2 认真会审图纸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但是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业主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设计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图,很少考虑为施工单位提供方便,有时还可能给施工单位出些难题。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满足业主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联系项目施工的主客观条件,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从方便施工,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争取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同。

3 加强合同预算管理

3.1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

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闭口)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补贴,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预算,然后通过工程款结算向甲方取得补偿。也就是:凡是政策允许的,要做到该收的点滴不漏,以保证项目的预算收入。

3.2把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按照设计图纸和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必须受预算定额的制约,很少有灵活伸缩的余地,而 “开口”项目的取费则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下面就有两个很好的例子:

(1)合同规定,待图纸出齐后,由甲乙双方共同制定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费用按实结算。按照这一规定,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联系该工程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经甲方签证后实施,这些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既能为施工提供方便,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又能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增加预算收入。

(2)合同规定,预算定额缺项的项目,可由乙方参照相近定额,经监理师复核后报甲方认可。这种情况,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是常见的,需要项目预算员参照相近定额进行换算。在定额换算的过程中,预算员就可根据设计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技能,提出合理的换算依据,以此来摆脱原有的定额偏低的约束。

4 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由于因设计、施工和甲方使用要求等种种原因,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工程变更,工程的变更必然会带来工程内容的增减和施工工序的改变,从而也必然会影响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项目承包方应就工程变更对既定施工方法、机械设备使用、材料供应、劳动力调配和工期目标等的影响程度以及为实施变更内容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估价,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并通过工程款结算从甲方取得补偿。

5 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的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制订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质量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以便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

6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以技术优势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一般情况下,开工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技术措施作为降低成本计划的内容列人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同时也可按照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月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为了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明确分工:由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措施,材料人员负责材料供应,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负责执行,项目核算员结算节约效果,最后由项目经理根据措施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在结算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时,除要按照定额数据等进行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7 降低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达70%左右,并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它成本项目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因此节约材料成本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节约材料费用的途径十分广阔,大体有:(1)节约采购成本,如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2)认真计量验收,如遇数量不足、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要进行索赔;(3)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可通过限额领料落实;(4)减少资金占用,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储备;(5)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减少仓储和摊基损耗。

8 开展机械租赁增强流通活力

机械设备租赁可以盘活资金、加强流通活力,为施工项目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①减少设备的投入和固定资产的占用。既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也解决了机械的闲置问题,极大地提高投资效益;②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租赁公司对机械实施集中管理,配备专人负责及时维修保养,机械的技术状况可得到保证,随着完好率的提高其利用率也将大大提高,极大地发挥了机械性能 。

9 用好用活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

降低成本措施篇(11)

1、引言

中国正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在政府各项环保投资方面,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占首位。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巨大,一座日处理能力十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约合50万人口当量)仅污水处理部分其投资就约达一亿五千万人民币,不仅如此,其建成后的年运行费用也将是数以千万计。因此,如何能节约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如何能节约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最终使得市民在保障水体质量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支付的费用最少,这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而且涉及立法,决策等多种层面,很显然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将其阐明。 本文从德国污水处理厂的立项、设计、招标、工艺技术以及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运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出发,阐述降低污水处理厂成本的因素与措施。

2、规划和设计的影响

2.1 概述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立项、基础数据收集、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施工建设、工程决算。随着项目的进展,对项目成本影响的可能性也就逐渐减少。 图1给出了各阶段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可能性及其总的发展趋势。项目的初期阶段的决策对污水处理厂成本的影响最大。在立项阶段需要决策的问题有: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有否旧污水处理厂可供扩建;是否可在原处进行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是要寻找新的厂址;是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等等。基础数据收集阶段对污水处理厂成本的影响也很大,它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如,确定采用的设计废水温度就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有直接影响。随着项目的深入,越到后期对建设成本的影响便越来越小。

在图1中明显地表示出在招标和发标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可能性有很大的增加。在该阶段为项目引入了新的公司-建设公司,该新公司的进入将带入新的意见和经验,并通过竞争能降低成本。

2.2 显著影响费用的因素

根据对德国约30座处理规模为6,000人口当量(约1,200立方米/天)至1,600,000人口当量(约32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厂建造成本分析发现下列因素对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

- 厂址的选择

- 服务规模

- 措施的范围

- 对出水水质的要求(监测值、设计温度)

- 废水成分

- 现有装置可利用的程度

- 设计指标

- 施工标准

- 经济发展快慢/市场行情

- 招标和合同形式

3、节约成本的可能性

3.1 基础数据的确定

在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最重要因素是设计基础数据的确定。在开始设计时必须非常认真地确定废水处理厂负荷数据。在德国的行标A-131中建议要尽量对较长时间的实测进水量和负荷量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而避免较多地使用文献中的数据。

有关含氮物质的波动系数,应当从至少两周的连续测定的变化曲线中获取。并通过与文献值进行比较后调整。

在已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今后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时应与有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以便使预测的值不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

例如:废水水温就是一个对污水处理厂规模影响很大的因素,也是基础数据收集时的一个重要方面。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特别是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很大,因此设计水温对生物处理段的建设投资影响明显。

图2给出了一大型废水处理厂(规模为80万人口当量)一年废水温度的发生天数。即使在相对寒冷的冬季,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天废水温度低于12oC,因此德国行标A131中推荐采用的设计水温为12 oC。另外,较低的水温也并不是连续出现。

为了保证设计基础数据的可靠、避免产生偏差,可通过同时考虑两个不利因素产生的影响。图3清楚地给出了达到设计负荷48000公斤/天时,但没有温度低于12oC的情况。在低温情况下只有低负荷情况。相反,高负荷与高水温相匹配,即在此时,生物段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

3.2 工艺技术及其设计

在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工艺流程和采取合理的设计技术来降低投资。在此必须对整个污水处理流程进行考虑,而不只是单独地考虑其中的各个阶段。比如人们应对初沉池、活性污泥池和二沉池的容积进行通盘考虑,因为它们的总容积决定了总的构筑费用。

在很多情况下采用调节池、工艺水的调配或(当管网具有足够的调蓄容量时)堵水回流至管网以缓冲进水负荷波动是较为经济的方法。采用工艺水的调配则几乎始终都是经济的。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工艺方法,虽然可以减小容积,但不一定就能够降低费用。例如:

-单独的工艺水的处理:特别是氨气吹脱法会导致较高的后继运行费用。

-高温厌氧二级污泥处理工艺的设备费用或运行费用较高。

-固定床和流动床技术所需的水池容积非常小,然而它们的单位容积费用却非常高。活性污泥池(包括机械装备在内)的净单位容积费用约为600~1200马克/m3;而固定床技术的单位费用高达25000~40000马克/m2左右,即约为 10000 DM/m3。

在脱氮工艺的各个设计步骤中所包含的(非)安全性必须已知和具透明性,以免各种不同的安全性相互重叠。因此,在使用诸如安全系数、波动系数、剩余污泥量、污染物负荷量和温度等来确定所需好氧泥龄的标准设计参数时,不必都同时加以考虑。有时为了获得更合适的池容积,也可以不用完全遵造常用的设计方法及其设计数据,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大、中型技术装置的)试验结果或根据对设施的动力学过程的模拟计算结果阐述改动设计过程的理由。 在二沉池的设计过程中已考虑到安全性,所以在选择污泥指数时毋需再考虑安全系数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根据德国行业标准A-131,在选择污泥指数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活性污泥池中的最大固体含量(见图3)。活性污泥池中的固体含量与水池容积成反比,因此对费用会产生很大影响。

对于化学除磷工艺,必须采用最大值(磷负荷量、b值)进行设计。而计算污泥增长量时采用平均值就足够了。

在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过程中也要检验:在不设置前置缓冲容积(如初级浓缩池)的情况下后继处理设施的负荷是否也能保持均衡。 对于生物除磷工艺来说一般情况下不设置附加的除磷容积。可以采用空余出来的容积(比如在部分负荷或污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生物除磷。当然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在设计各构筑物的布置时需注意:平行廊道越多则分配、测量及调控费用越高,因此应尽量避免。阶梯式布置(按流程设置各个水池)的额外投资费用也较高,但动力学有利。在此可设置一些能进行调节变化的区域,以能降低运行费用。

3.3 招标过程

为了在招标过程中获得较大的竞争结果,必须尽可能地公开招标情况。投标单位数量较少时,如竞争价格结构已知则会导致费用升高。 同时,工程目录的详细度必须保证不会对市场产生限制作用。这一点对于机械技术装备尤其重要(如格栅装置、清泥系统等)。

对污水处理厂总包招标,在很多情况下是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方法(含处理效果图)。

招标方法及合同形式的影响见图4,该图中以新建的、已投入运行的污水过滤装置为例。从图中可知,在其它边界条件(材料标准、施工标准、自由选择工艺等)相同的情况下,最重要的费用因素是过滤面积。过滤方法、招标形式(初步设计招标或详细设计招标)或总包形式(总承包公司)对单位费用都没有明显影响。

与此相反,在萨克森州有两个新建污水处理厂都以初步设计招标的方式分别发给了总承包公司,其建造费用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其原因首先是:总承包公司能根据以前项目的"投标价格"确定最低的价位;其次,总承包公司对内容广泛的技术性合同的各个环节都很熟悉,可制定出合理而经济的解决办法。

4、成本优化的限制

4.1 法律规定

根据德国相关法律(WHG、LWG、AbwAG)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至公共水体及其监测方法(质量随机样)的规定,污水处理厂必须保持高度的运行可靠性,其出水质量必须持续性地达到标准。 然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中始终存在有超过标准值的危险。这些危险会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或者根本就违反了有关的法律规定,且会受到处罚:

1) 未经准许而造成水体污染或因其它行为负面性地改变了水体性质的人,将受到 最长可达5年的剥夺自由处罚或金钱处罚。

2) 这种尝试也将受到处罚。

3) 如果行为人因过失造成水体污染或负面性地改变了水体性质,则将受到最长可 达2年的剥夺自由处罚或金钱处罚。

如果根据监测值确定已发生了超标现象,则表明已构成了要受到处罚的行为事实,对此要追究责任人的个人责任。此责任人可以是企业领导、政府行政领导、部门领导或市长。同时市政部门也应对相关人员提供法律保护。很多情况下,在案件中受到处罚的人正是那些在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或扩建工作中作出决策,对污水厂的费用产生巨大影响的人。要避免这种情况应尝试通过加大公共资金的投入而降低个人的风险。

4.2 风险评估及费用

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污水量、负荷量以及污染物浓度始终都在剧烈地波动之中。污水厂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要解决上述问题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于污水厂中的工作人员来说,通过培训或者解释往往很难让他们完全胜任工作。因此始终都存在有出水水质监测值超标的危险。人们可以采取构造措施或工艺技术措施降低这种风险,然而费用也将随之升高(见图5)。所以很有必要由企业管理者作为业主与设计工程师共同寻找一个平衡点,使风险程度和要投入的费用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比例。当然前提是管理者和设计者必须相互信任。

在此举一个风险评估的典型例子。人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要满足服务人口超过十万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低要求(在此主要是磷的出水标准值为1mg/l),是否必须后置一个过滤装置?可以肯定的是,当污水成份有利、二沉池效果良好及沉淀剂投放过程可调控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后置过滤装置也能达到出水值要求。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省费用,但另一方面,超标风险也毫无疑问地将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将这种风险以(可能受到追究的)法律责任的形式由地区负责人或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承担,那么,大部分情况下会促使人们选择高投入而低风险的工艺。

4.3 运行方面

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可靠性和运行人员的安全角度考虑,存在有一系列限制因素,限制过度节省费用:

-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可靠性要求高度的可运行性和必须设置备用装置(尤其是对一些重要设施,如污水流动干线中的泵站)。

- 防腐蚀措施是费用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污水中污染物的多样 性必须采取。

- 事故保护及工作场所规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中要求必须配备有一定的安全装置 ,这笔费用不得减免。

- 对一些易维护且运行费用较低的设施经常要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这些费用的 支出被证明是经济的。

- 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那些能方便运行的附加费用,如地板砖、交通便利、安装 /拆卸、清洁工作、库存备用机组和建造房屋以保障冬季运行等的费用。为此有一定的最低要求,具体费用应单独进行确定。

4.4 设计费支付办法的影响

负责设计的工程师的酬金根据设计费计算办法付给。对于重要的设计工程来说,项目的建造费用是确定酬金的最重要的参比参数。这是完全正确和合理的,因为污水处理厂越大、越复杂则建造费用越高,同时所要求的设计工作量及费用也越大。至今还没有发现有比建造费用更好的参比参数。

个别情况下根据以上设计费计算办法会陷入困境,也就是:当工程师深入寻找更经济的工艺方法时要相应地支出一部分附加费用,这同时也导致了他本人的酬金的减少。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德国在1996年对设计费计算办法进行了补充修改,增加了鼓励设计人员深入研究新的、更经济的处理工艺的条款,使酬金问题更加合理化。

4.5 结论及总结

- 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中存在有许多节省费用的可能。特别是在早期的设计阶段,能更多地降低费用。

- 为了充分利用价格竞争效果,应将竞争引入到设计阶段中。

- 应努力达到内容广泛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