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7 17:00:06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31-04

一、概述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拥有未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既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任,也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东北大学作为我国设立矿业工程学科最早的地矿类高校,在总结以往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技术性卓越工程人才这一问题,在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采矿学》教材建设与改革工作,努力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根据采矿工程学科专业培养情况,就《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与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采矿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主趋势从之前的以机械化和大型化为主,转向全面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与采矿直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地下铲运、凿岩等设备的自动导航和遥控操作、露天设备的无人驾驶和自动调度、全数字化优化设计等,已经在采矿实践中得到较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最新趋势,是高度重视采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降低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尽快恢复采矿损毁区域的生态功能。我国大型矿山实现了机械化开采,也实现了一定程度地信息化和自动化,如露天矿运输系统自动调度、选矿流程自动监测和控制、采矿方案的CAD设计等。

上述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采矿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相应教材的内容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矿专业课程的教材不仅需要涵盖基本采矿方法和工艺,而且需要涵盖现代采矿科技要求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矿山计算机建模理论和方法、开采方案和各种参数的优化理论和方法、矿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采矿对生态冲击的量化理论和方法以及生态恢复等。

采矿科学技术发展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矿专业人才应是具有系统性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人才。过去以采矿工艺过程划分的课程与教材体系结构,难以实现各工艺环节知识的系统贯通。例如:爆破只讲述爆破相关知识,没有把什么样的爆破参数设计应用于什么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环节进行有机联系;巷道支护只讲述支护方式及其在给定载荷下的设计计算,没有把不同支护方式与它们所适用的那些采矿方法的具体巷道工程进行有机地联系等等。因此,采矿工程的专业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必须把相关专业知识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融会贯通,实现高度地知识系统性。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的巨大需求,需要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外矿产资源。越来越多的矿业公司和采矿技术与管理人员走出国门,在国外从事矿产开采。而我国矿业在项目评价、设计、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上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采矿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够兼顾国内的实用性和与国际的接轨,以便我国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国外从事采矿时,能很快适应国际技术经济环境,促进国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采矿工程的专业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必须兼顾国内现实和与国际接轨。

东北大学《采矿学》教材针对上述需求并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多方反馈和大量调查研究编写而成,其内容体系在培养满足现代采矿科学技术要求的综合技术型和国际化专业人才中,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改革与建设目标

《采矿学》教材总体建设目标:以教材为载体,推动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不断提高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使之适应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

在内容上,《采矿学》融入了过去教材中没有的、在国内外采矿实践中应用较成熟并在高效采矿上(高经济效益、高生产率、低生态冲击)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和方法,如矿床数值模型的建立、边界品位的确定与优化、露天开采最终境界优化设计、生产计划整体优化、地下开采“三律”(矿岩移动规律、地压显现规律、岩体冒落规律)、露天矿GPS调度、技术经济评价、采矿生态压力和生态成本等。针对我国矿业公司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需要,在知识内容上兼顾国内应用和与国际的接轨。

在体系结构上,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地体系。例如:在论述某一地下采矿方法的结构、采准工程布置以及爆破、落矿、出矿等工艺中,有机融合相关工程的参数设计、爆破设计、支护方式和适用设备选型等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在论述露天开采工艺中,有机融合各工艺的参数设计、设备选型配置、自动化调度等,并讲述相关的优化理论、模型和算法。

针对采矿工程机构和开采过程的时空性强、靠平面三视图难以建立完整的时空概念这一教学难点,《采矿学》教材配发了一套采矿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有效解决时空概念的建立问题。针对采矿工程教学有很强地实践性的特点,《采矿学》教材配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及实例数据库,学生可以用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并可用于课程和毕业设计。

三、教材建设主要研究范围与实践内容

《采矿学》的编著者们长期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注重总结教学经验、收集反馈信息;注重掌握和跟踪国际、国内采矿领域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注重研究总结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难点和解决办法。

在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方面,系统收集了美国、欧洲和我国一些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所用教材,认真研究其知识体系结构设计。把所有课程依据内容归纳为几个知识板块,分析了这些学校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教材的特点、优点。与美国南伊利诺大学采矿系教授、工程学院院长合作完成了论文“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采矿工程课程设置演化的回顾与评述)”,在2011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22届世界采矿大会(22nd World Mining Congress)上发表,引起国际采矿界不小的反响。基于上述研究并针对我国采矿工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改革完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结构框架:采矿方法、工艺技术等“硬技术”与经济技术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并重;强化应用数学和力学基础;国内实用与轨迹接轨兼顾。这一体系适应了现时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生态化采矿技术的发展对具有系统性现代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

作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主导教材,《采矿学》在内容体系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上述指导思想和体系框架,做到采矿方法、工艺技术等“硬技术”与经济技术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并重。在硬技术方面系统全面地更新完善了典型采矿方法、工艺和技术、设备,充分体现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应用较成熟的最新研发成果。在软科学方面,系统论述了为高效采矿服务的经济技术评价与决策、数字建模、参数和方案优化等理论、方法、模型和算法。在具体的设计和计划程序与方法方面,既论述我国矿山设计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程序和方法,又介绍国际(主要是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与我国有明显区别的程序和方法。这样,使用该教材教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满足我国现时和将来一个时期采矿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满足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需要。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矿学》的编著者们经过深入研究总结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难点:

1.三维空间概念的建立。采矿中各种工程有很强的空间性,各种工程、巷道的布置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相关几何参数的设计计算,都要求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空间三维概念。过去只能借助平面三视图凭想象来形成空间结构,教学时费时且效果不佳。

2.时序概念的建立。采矿不同于一般工厂的生产,后者的作业场地是固定的,而采矿中作业场所和对象是随时间以一定的顺序移动的。这就需要学生掌握采矿过程的时空发展程序,靠静态图解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性强。课堂上讲采矿方法、工艺时,为了具有普遍性,用的大都是典型方案。而采矿的一大特点是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实践中的方案与典型方案有较大地差别。把学到的一般知识应用到实践能力必须通过亲自动手来培养,而这是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

针对头两个教学难点,《采矿学》的编著者们花费大量时间研发了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与《采矿学》教材一起发行。应用这些动画短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而且学生需要时在课余可以反复演放。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大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

针对第三个教学难点,《采矿学》的编著者们专门研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配以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和使用说明书,与《采矿学》教材一起发行。使用这一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对露天矿山进行优化设计,做出设计、计划方案,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自确定参数、方案的技术决策能力。这一软件还可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很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设计水平,锻炼设计能力。

四、教材改革建设创新与特色

1.教材改革建设创新。

(1)理论与内容创新。《采矿学》在内容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体现了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我国一直到上世纪末,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一直沿用以工艺技术为主导的模式,只注重把矿石采出来所需要的工艺技术知识。这一模式在计划经济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国家急需的采矿技术人才。当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后,矿山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按照给定产量把矿石采出来的问题,生产经营的几乎所有方面都需要企业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下自主决策。是否投资于一个矿山项目、应规划多大的开采规模、什么样的生产计划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等等,都需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具有经济、技术决策和优化的知识。而且,进入二十一世纪,矿山企业不但需要关注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同时需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矿学》在内容体系上实现了这一重要转变,创新了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更新完善了采矿方法和工艺技术等“硬技术”,而且把技术经济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与硬技术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

(2)结构创新。《采矿学》在上述知识体系的结构方面,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基础知识、技术和优化决策融会贯通。例如,在论述某一地下采矿方法的结构、采准工程布置以及爆破、落矿、出矿等工艺中,有机融合相关工程的结构参数设计、爆破设计、支护方式和适用设备选型等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在论述露天境界设计和采剥计划编制中,从传统的过程与方法逐步过渡到优化理论、模型和算法,在露天开采工序中有机融合各工序的参数设计与优化、设备选型配置、自动化调度等。这样,硬技术与软科学之间、仍然发挥作用的传统方法与应用较成熟的新成果之间、国内实用方法与国际的接轨之间,实现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体系结构。

(3)实践创新。《采矿学》注重教学实践的创新。针对前述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即,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难以建立、实践性强),《采矿学》的编著者们研发了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研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并配有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这些研发成果有效解决了采矿教学三大难点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改革建设特色。《采矿学》在促进采矿工程专业课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尤其是内容体系的改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新,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作为专业知识载体的教材,《采矿学》充分体现了采矿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采矿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的时代性要求。如今的矿山企业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矿学》在内容体系上体现了这些时代性需求,把技术经济评价、决策和优化、生态化开采等“软科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与硬技术相辅相成。

(2)系统性强,具有完整的体系特色。《采矿学》不是在过去教材的基础上加入新东西的简单堆砌,它是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就爆破技术而言,除具有共性的基础知识外,在每一采矿工序中都阐述了针对该工序具体需要的爆破参数的设计计算、器材选择等。巷道掘进技术、地压控制技术、落矿出矿、优化与决策方法等也类似编排。这样,学生学习每一项单体技术和方法模型时,就掌握了其在采矿中的应用位置;在学到每一工艺、工序时,就掌握了需要用到的合适技术和理论方法。这一体系上的特色,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色。《采矿学》十分注重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和工艺过程的三维动画短片,有效解决学生在建立三维空间和时序概念中的困难;开发了“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并建立了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些动画短片和软件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支撑。

五、教材改革建设综合水平与成效

1.教材综合水平。在知识结构体系上,《采矿学》不仅凝结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反馈意见,而且纳入了国内外采矿工程的专业课教材及相关课程的优点。在《采矿学》的形成过程中,系统收集了美国、欧洲和我国十多所在采矿专业领域典型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所用教材,认真研究其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和教材的特点、优点,博采众长,形成了改革完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采矿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抓住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生态化开采这一采矿科学技术的时展主旋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采矿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充分体现了采矿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实现了相关知识板块的融会贯通,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采矿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所承载的是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方向性的采矿工程专业科技的知识体系。《采矿学》的十几次的印刷、在全国的大量使用,本身就是这一教学成果水平的证明。

2.教材改革建设成效。

(1)与教材建设相对应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成效。《采矿学》教材及其承载的采矿课程内容体系,是在过去约15年中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的。《采矿学》第一版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得到学校的资助。2004年由该教材编著者主讲的采矿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学校的资助下经过四年的建设,2008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获得教育部和学校的资助,课程建设成果及其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于2009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述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撑下,针对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与反馈,对《采矿学》实施再版,并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于2011年4月完成改版工作,出版发行。

(2)教材应用及推广成效。作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主导教材,《采矿学》在内容结构体系上的时代性和系统系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这一教学成果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据冶金工业出版社不完全统计,使用《采矿学》教材的有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贵州、甘肃、福建、重庆、浙江等地的学校和企业。《采矿学》在方法和理念上注重与国际采矿实践接轨的特点,也适应了越来越多的矿业公司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需要,受到许多矿山企业管理者的青睐,把《采矿学》作为培训教材和参考书使用。

《采矿学》第一版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于2001年1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九次印刷,印数25000册,发行量之高在这一时期冶金类专业教材中是少见的。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来自各方的反馈意见,并针对该书出版以来采矿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05年着手再版工作和相关教学辅助手段的研发,《采矿学》第二版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于2011年4月出版发行。第二版的发行速度比第一版大大增加,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印刷了三次,总印数达12000册,已发行10430册,在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和2012年度出版的所有书籍中发行量排名第一。这充分证明了《采矿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

在实施效果上,《采矿学》首先是更新完善了在信息时代、矿业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需要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知识载体。其次,《采矿学》充分注意到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的难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一系列采矿工程结构、工艺环节的三维动画短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并大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使用“露天矿优化设计软件系统(教育版)”及其真实矿山的实际地质数据库,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优化设计,做出设计、计划方案,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自确定参数、方案的技术经济决策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是矿业大国,在多种矿产的产量和需求量上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尚不是矿业强国。走向矿业强国需要掌握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生态化矿产开发知识的大批专业人才。《采矿学》为适应这一需求而生,已经在全国范围的采矿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在走向矿业强国的道路上继续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成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青,史维祥.采矿学(第1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青,任凤玉,顾晓薇,等.采矿学(第2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魏德洲,王青,任凤玉,等.矿业类研究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

[4]魏德洲.关于地矿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

[5]魏德州,王青,顾晓薇,等.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

[6]王青,顾晓薇,任凤玉,等.采矿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7]古德生,吴超.采矿与岩土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4,(3).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2)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迅猛,煤矿开采技术人才紧缺。据调查,在我国近40个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国有煤矿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

我国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煤矿,高级技术人员平均仅占从业人员的3‰。企业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迫切要求,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在我国88%的煤矿企业缺少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通风、安全等专业人才也在紧缺之列。如:2004年,我国有21000个采矿岗位虚位以待,而当年全国高校采矿专业毕业生总数还不到700人。

但与煤矿开采技术人才紧缺相矛盾的是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与我国对该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不相适应。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不能体现现代职业人的特征。

因此,探讨如何建立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高职教育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研究,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为此,笔者就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中如何实施模块化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一、构建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煤矿,掌握采煤技术、掘进技术、通风安全、地质测量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德、智、体、能全面发展,从事采煤、掘进、通风安全、地质测量等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职业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

以“需要为准,够用为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知识结构主要由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组成,以文化基础知识为前提,专业技术知识为重点,相关知识为辅翼,三位一体,有主有次。文化基础知识要宽厚扎实,专业技术知识要专精,相关知识要宽广。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设计能力、计算机及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管理综合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试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除具备公民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好的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素质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思路

专业课程模块化即按职业岗位群及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根据必须、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对有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模块化的课程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便于改革和创新,形成个性化课程。它可以根据社会对煤矿开采技术职业的要求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合理调整和重新组合,及时地重建新课程,进而为学生的自由选课提供多种目标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规格多样性和复合性的要求。此外,课程模块化也是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的重要手段。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优势,便于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也便于学生自主灵活地进行选修。因此专业课程模块化既是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性的要求,也是实现课程体积小型化的基本手段。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课程设置要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

(二)坚持课程设置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

必须以“双证书”制为框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同时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并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

在课程设置时不能局限于专业本身,应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通透融合、相互整合并转化为能力,进而形成多学科、多视角的创新方式和能力;要吸收教师参与变革的讨论与修订工作,扩大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与使用权。

(四)坚持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原则

要在确保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化方向(煤矿开采技术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实施课程内容的整合,以提高课程设置的效益。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以职业课程改造学术课程,是高职文化课程改革的方向。

(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四、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和各子模块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

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式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理论分解分配到各技能模块中,而把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删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因此,笔者根据模块化教学的性质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将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框架设计为:

首先,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分解成四个主要模块,即职业素质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实践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每个模块配置若干门相应课程;其次,将上述四个主要模块进一步分解为分模块或子模块,并制定各模块所要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最后,编写与之配套的教材体系,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的设计。

1.职业素质模块

对所有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取消部分课程;对保留课程进行内容选择和压缩,只讲最基础、最主要、最实用的内容;根据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自由地组合成各种课程群;强调理论的讲解要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最后落实到行业技能提高上来。

2.职业技术模块

职业技术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术模块。根据煤矿企业人才市场的变化情况,职业技术模块应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校内的实验实训课、校外实习课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煤矿专业特点和与之对应的煤炭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经过这一模块的训练和实践,真正提高就业能力。

3.职业实践模块

职业实践模块主要通过各种校外实习和主干专业课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4.职业拓展模块

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主要是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公共选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

(二)四类模块的课程设置

1.职业素质模块

该模块包括2个课程群: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法律与道德等课程为主的公共政治课课程群;二是以体育与健康、采矿英语、工程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写作实务等为主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群。

2.职业技术模块

(1)专业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工程制图、采矿CAD与矿图、机械基础、煤矿电工、矿山测量、煤矿安全法规等课程。

(2)专业技术子模块:主要包括煤矿地质、矿山压力观测技术、井巷工程、矿井通风、采掘运机械、煤矿开采方法、煤矿矿井设计、煤矿安全技术、矿山电气设备应用技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环境保护与矿井救护(其中带的为主干专业课)等课程。

3.职业实践模块

主要包括工程制图与CAD及实训、煤矿地质及煤矿认识实习、矿山测量实习、矿井风实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煤矿开采方法课程设计、煤矿矿井设计训练、职业资格证考试、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3)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磷资源大省,磷肥、磷化工强省,已形成磷矿采选、磷复肥和磷化工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磷矿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国近30%,高浓度磷肥产能65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45%,黄磷产能86万吨/年,占全国的43%。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7.86亿吨,云南拥有39.59亿吨,占全国的23.59%。贵州的磷矿属于易采易选矿种,湖北的磷矿种类不齐全,而云南是我国胶磷矿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磷矿主要类型为硅钙质混合型、硅酸盐型、碳酸盐型,矿物粒度细小、嵌镶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是公认的难选矿种。解决好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磷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难题。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核心,其转变之一是从主要依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促进发展;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2]。

本文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云南磷化集团就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被云南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内唯一从事磷矿采选技术研发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6人。目前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聚集了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化工、环境、安全和管理专业的各类人员121人。其中工程化研发水平较高的教授及高工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家津贴或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实验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原企业技术中心的熟练技工,完全能承担各项工程试验任务。

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人才队伍及客座教授主要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以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每年选拔1-2名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3-4名国内访问学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通过项目和经费开放的方式,吸纳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研发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意识强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队伍。

2、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65年始建矿山。经过4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磷矿采选、磷化工、多经商贸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部级磷复肥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和矿化结合企业。

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家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国家《绿色矿山公约》成员单位,首批部级“绿色矿山”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现有资产总计190亿元,在籍职工5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30%,下设4个直属矿山、16个子公司。年开采原矿1200万吨,选矿能力1670万吨,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和50万吨/年饲料磷酸钙盐。

云南磷化集团采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综合能耗一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磷矿回采率达到97.3%,而国内矿石回采率平均在70-78%;磷矿浮选产率66.6%、回收率86.3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小于0.42tce/万元,尾矿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采空区复垦植被率达到93%,综合效绩在全国大型化工企业中处于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试验和分析检测条件,拥有选矿小试、扩大连续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室;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科技项目36项;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与各级政府、同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近5年来,已建省部级工程中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共获得各级政府下达的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科技项目36项,研发经费6850万元。建立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蓝连海设计院,长沙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等技术来源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方式,建立了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磷化工企业,以及沙特、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磷化工技术辐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磷化工行业协会、磷化工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促进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

云南磷化集团是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磷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协调行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此外,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工程中心)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宜昌仁和矿业公司、富邦化工科技公司等成立了一系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近3年更是建设有“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层次行业平台,这些条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保证公司大量优秀的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良性循环发展与更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培养情况

所在单位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云磷集团创新团队,紧密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化工矿山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创新团队由选矿、地质和采矿专业的18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享受省级突出贡献政府津贴3人,省创新人才3人,二级教授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教授级高工4人,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人;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3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与选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承担部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企业委托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为推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年来为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亿元以上,潜在经济效益到达100亿元以上。以项目与平台带动高水平团队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团队建设,锻炼、培养、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单位现有建成与在建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项目带动、锻炼、培养团队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工程教育部,为本领域培养30名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引进15-20名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化研发人才。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试验验证、分析检测、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咨询服务。

【摘要】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科技人才;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磷资源大省,磷肥、磷化工强省,已形成磷矿采选、磷复肥和磷化工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磷矿年产量1700万吨,占全国近30%,高浓度磷肥产能65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45%,黄磷产能86万吨/年,占全国的43%。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7.86亿吨,云南拥有39.59亿吨,占全国的23.59%。贵州的磷矿属于易采易选矿种,湖北的磷矿种类不齐全,而云南是我国胶磷矿的主要产地,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磷矿主要类型为硅钙质混合型、硅酸盐型、碳酸盐型,矿物粒度细小、嵌镶关系复杂、单体解离困难,是公认的难选矿种。解决好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磷资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难题。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核心,其转变之一是从主要依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促进发展;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2]。

本文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近5年来的科技人才的发展过程为题材,详细探讨当前阶段我国矿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新思路、培养新方式。相关结论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矿山及类似条件的磷矿山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1、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云南磷化集团就建立了自己的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1998年被云南省经贸委批准为省内唯一从事磷矿采选技术研发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6人。目前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已聚集了包括地质、采矿、选矿、化工、环境、安全和管理专业的各类人员121人。其中工程化研发水平较高的教授及高工3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专家津贴或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实验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原企业技术中心的熟练技工,完全能承担各项工程试验任务。

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职人才队伍及客座教授主要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以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等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几年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每年选拔1-2名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3-4名国内访问学者进入科研院所工作;通过项目和经费开放的方式,吸纳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拨付专项资金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研发人员。实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聘任制,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和产业化意识强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专职队伍。

2、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云南磷化集团是云天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1965年始建矿山。经过4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矿山设计、磷矿采选、磷化工、多经商贸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国家重点化学矿山,部级磷复肥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和矿化结合企业。

云南磷化集团是国家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首批《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企业》,国家《绿色矿山公约》成员单位,首批部级“绿色矿山”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并进入公示程序。现有资产总计190亿元,在籍职工5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占30%,下设4个直属矿山、16个子公司。年开采原矿1200万吨,选矿能力1670万吨,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和50万吨/年饲料磷酸钙盐。

云南磷化集团采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综合能耗一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磷矿回采率达到97.3%,而国内矿石回采率平均在70-78%;磷矿浮选产率66.6%、回收率86.32%,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小于0.42tce/万元,尾矿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0%,采空区复垦植被率达到93%,综合效绩在全国大型化工企业中处于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工程试验和分析检测条件,拥有选矿小试、扩大连续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室;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和云南省支持的科技项目36项;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与各级政府、同行单位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

近5年来,已建省部级工程中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和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共获得各级政府下达的磷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科技项目36项,研发经费6850万元。建立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中蓝连海设计院,长沙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等技术来源单位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方式,建立了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湖南、安徽磷化工企业,以及沙特、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磷化工技术辐射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磷化工行业协会、磷化工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促进工程技术成果的转移与扩散。

云南磷化集团是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磷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具有协调行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工作的引领作用。此外,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工程中心)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宜昌仁和矿业公司、富邦化工科技公司等成立了一系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平台。近3年更是建设有“国家磷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云南磷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层次行业平台,这些条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保证公司大量优秀的矿山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良性循环发展与更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云南磷化集团人才队伍培养情况

所在单位的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利用云磷集团创新团队,紧密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化工矿山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创新团队由选矿、地质和采矿专业的18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44岁;其中享受省级突出贡献政府津贴3人,省创新人才3人,二级教授2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1人;教授级高工4人,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人;博士学历6人,研究生3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中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安全开采技术与选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承担部级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企业委托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团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为推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7年来为行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0亿元以上,潜在经济效益到达100亿元以上。以项目与平台带动高水平团队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团队建设,锻炼、培养、发展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论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资金、人才、设备、平台基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单位现有建成与在建的高水平工程研究与产业化研发平台,以项目带动、锻炼、培养团队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工程教育部,为本领域培养30名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引进15-20名相关领域方向的工程化研发人才。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试验验证、分析检测、开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0.

[2]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 [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1.

[3]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09.

[4]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09.

[5]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1.

[6]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2.

[7]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2.

[8]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与建设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2.

[9]北京中经企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调研组.中国磷矿及磷化工行业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中经企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0.

[10]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深部矿体开采项目组.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深部矿体开采初步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2010.

[11]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土地调研组.我国重要化工矿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需求分析研究[R].北京:中国化学矿业协会,2010.

基金项目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4)

伊犁地区有大小煤矿100多家,属于伊宁辖区的煤矿有10个(包括农四师2个),生产矿井10个。10个煤矿中有6个乡镇煤矿一托克拉克乡煤矿、界粱子牧场煤矿、哈尔墩乡煤矿、英也尔乡煤矿、巴彦岱镇干沟煤矿、英也尔乡干沟煤矿;1个个体煤矿一安心煤矿;1个股份制煤矿一伊北煤碳公司克乡煤矿;2个国有煤矿一农四师振兴总厂千沟煤矿和铁厂沟煤矿。伊宁市市属的8个矿井中,除了一个正在改扩建的英也尔乡干沟煤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外,其它7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均为3万吨,产量为30万吨。农四师所属振兴总厂干沟煤矿和铁厂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9万吨和15万吨,矿井总发证生产能力54万吨,单井平均设计生产能力5.4万吨,其中农四师两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约24万吨,产量24万吨。民用煤约占总产量的10%, 工业 煤占90%。2007年消费总量是54万吨。

二、煤田地质情况:

伊犁盆地北缘广泛分布着中生界地层,是在晚古生代断陷盆地内沉积而成,它是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出露的地层有:中一上三叠系小泉沟群、侏罗系地层(白垩系地层缺失)、老第三系、新第三系、第四系。各时代地层大致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从北向南依次呈近东西向展布。侏罗系是伊犁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下段为绿、黄绿色,细砂岩、中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含a组煤,上段为灰白色,砂岩。砾岩、牯土岩、页岩互层夹菱铁矿结核,含b组煤层,地层厚度约193-442m,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主要含c组煤层。

三 伊犁地区煤矿开采现状:

小煤矿大多都是以高额的利润为目的,以廉价的投入为资本。和其它地区的小煤矿一样,伊犁地区的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回采率很低,一般在25—30%之间。主要症结是:

1、煤矿开采方法落后,在这100多个生产矿井中,有60%以上的矿井采用仓储式和巷道式采煤方法,与安监总局等七部门制定的《关干加强小煤矿安垒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 科学 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的要求相差甚远。

2、采煤工作面作业环境极差,大部分矿井工作面粉尘严重超标,作业空间极其狭小,加之落煤方式采用手镐、铁锹等落后工具,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极大,对顶板的观察非常困难。

3、通风方式不完善,不可靠,由于采用仓储式和巷道式采煤方法,势必形成工作面串联通风和扩散通风,所以采煤工作面配风极其困难,容易形成无风或微风作业,从而发生瓦斯事故。

4、采煤工作面运输方式极为原始落后,现大部分生产矿井工作面运输方式人拉肩扛,工人劳动强度极大,工效低,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导致井下用人多,要达生产能力只有采用人海战术。

5、支护方式落后,在100多个煤矿中,有8 0%以上的矿井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木支架支护顶板,木支架支护强度低,容易腐朽,时间一长巷道也易发生严重变形,在维修巷道时易发生安全事故。井巷支护改革的 发展 方向是采用锚喷支护或金属支护。

由于以上的原因,伊犁地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必须改革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实现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216号)要求的目标。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要求“十五”末期淘汰关闭年产量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因此,伊犁地区的矿井都急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扩建,但是,由于伊犁地区煤价长期处于低位, 企业 利润微薄,尤其是工业煤除销售旺季外,其它时期甚至亏损经营,所以各小煤矿资金积累甚少,在矿井改扩建中严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四、伊犁地区煤矿工程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伊犁地区煤矿中具有煤矿专业学校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大多数矿井均无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现有的一些技术人员大多不是从煤矿专业院校毕业。由于缺乏工程技术人员,煤矿工人在井下蛮干现象时常发生,煤矿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也是煤矿采煤技术落后、安全状况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关于搞好伊犁地区煤矿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1、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煤矿生产需要经过专门系统培训的工程技术人员来组织、指导,煤矿 企业 十分缺乏技术人才这一情况得不到改善,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体责任将难以落到实处,煤矿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将难以实现;要督促煤矿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引进技术人才,保证每一个煤矿至少有一名中专以上学历的煤矿专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加大安垒生产投入,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垒生产主体责任。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5)

二〇二〇年十月

本人***,***年***月**日出生,***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枣庄工业学校矿山机电专业,***年***月进入*****工作至今。期间,***年***月进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进修一年。之后***年至****年,利用函授学习取得了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同时,****年****月被评为助理工程师。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矿井掘进队、采煤工区、生产技术科等部门工作,现为一名生。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是一次全新的锻炼,一次经验的积累。在这二十年中,通过学习摸索,并加以总结,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得到长足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工程项目,提高岗位技能

步入工作岗位后,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转变身份角色,我努力学习煤矿开采设计、煤矿充填开采技术、井巷工程等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工作中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严于律已、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取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强化安全责任,加强现场管理,推行区队、班组、职工风险预控三级联动。

任职采煤工区技术员以来,始终把强化全体干部职工法治教育及业务学习摆在首位,完善了监督考核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区队全员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制订并推行区队管理人员、班组长、施工人员现场评估汇报制度,切实增强区队全体干部职工对隐患的排查能力和处理能力,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管能力和履职自觉性。实现现场隐患层层筛查、层层把关、重点盯靠。确保了区队安全生产。

三、严标准、严要求,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自2019年以来,受社会整体经济形势影响,矿井整体安全生产稳定工作受波及严重。只有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简化生产环节,科学合理的进行组织施工设计,才能确保矿井健康发展。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实际情况,带领工作人员,细化环节,倒排工期,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组织。针对施工中可能影响生产的主体工程,想方案、定措施,通过反复论证,科学组织,有效改善了矿井接续紧张关系。确保矿井整体高效平稳发展。

参加工作以来,共发表了专业论文三篇。

以上是我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任职期间工作表现良好,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总结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和实施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扩宽了管理思路提高了管理水平,并能独立撰写技术、工程和业务报告。因此,本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工程师所应达到的各项要求和能力,符合申报的条件,特此申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辱使命!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6)

一、采矿专业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来,中国步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因此,矿产资源对于国家而言有战略性意义,就我国目前的资源储量来看,矿产资源的种类比较丰富,数量比较巨大,而且很多地方都比较容易开采,相关的技术工作者们必须要不断探索资源开采方式,从而优化工作效率。当今世界是人才的世界,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矿业工作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不仅仅是体现在人才数量上,更是体现在人才质量上。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采矿类型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很多煤电企业相继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用于新型技术的探索和开发,从而让采矿业获得了新的发展。采矿专业现有培训体系分析。在采矿培训教育中,采矿工程专业的设定需要经过详尽的讨论和设定,从而保障培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采矿技术培训中心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很多采矿技术培训中心结合当地的煤炭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让培训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这对于提升整个采矿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采矿专业培训体系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体系单一,专业面比较狭窄。这是一项比较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采矿专业的就业问题,很多毕业生不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有的地区已经不再开展采矿工作,而是投身于服务业。就现有的采矿专业教学培训看来,教学内容主要是面向煤矿地下开采方向,很多地区的煤矿都是大型化露天开采,因而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长此以往,教学就会陷入困境,从而限制了员工们的就业活动,采矿技术培训中心里走出的毕业生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地方的企业需求。(2)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特色学科。随着我国新培训改革的不断推进,采矿专业的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要求,必须要把员工们放置于教学课堂的主置,并且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性。在进行新培训改革之前,很多采矿技术培训中心都是沿用省内的同类型院校的员工培养方法,他们并没有探索出符合本采矿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学教育理念,因此总是导致员工们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与此同时,很多采矿技术培训中心往往沿用以往的老旧教材,里面的很多知识和内容都已经过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教材中的内容并没有突出采矿技术培训的应用性和地方性,这对于员工们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不能够适应当代采矿技术培训的理念。(3)实践教学比较薄弱。在采矿专业培训教育体系之中,实践是极为重要的,专家必须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从而让教学质量更加优秀。在传统的采矿专业培训之中,专家们往往给员工们灌输很多的传统理论,并且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员工们并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的采矿采矿技术培训中心日常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员工会进行校外实习,而且实习的岗位往往比较低端,除此之外,同一个实训地点所包含的员工数量非常之多,这给交通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采矿技术培训中心就把参观代替了培训,让员工们到工厂之中进行一日游,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十分片面的,参观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小,员工们不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因此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掌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够进行有机结合,最终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培训体系的优化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培养目标,专家们必须要从培训内容安排出发,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细节,必须要制定出更加详细的员工培养计划,并且对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保障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当我们把培训体系进行优化之后,就能够让教学实践变得更加具有效率,为了迅速实现目标,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实践教学,并且逐渐丰富专业的种类,这包括了电工、钳工、焊工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职业模块,因此,应当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完成整体方面的提升。首先是培训体系设置,体系是基础性方面的东西,培训体系的建立应当立足于专业的技术基础平台,必须要把集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交叉,并且努力用有效的办法来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从而让人才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专业基础平台是尤为重要的,这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钳工技术、煤矿地质等基础培训,这些学科交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专业岗位技能的提升,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应当立足于采矿技术培训中心的实际状况,采矿专业可以采用二加一的合作培养模式,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入校的前两年,员工们可以进行一体化学习,在第三年的阶段,采矿技术培训中心就可以安排员工们到企业之中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从而让他们真刀实枪地到一线来了解基础知识,并且学习专业素养,培养一种企业文化。最后,则是应当结合工作岗位开展选题,在专家和企业的双重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最后,应当坚持实践教学和考证相结合,在当今社会中,证书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员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员工进行考取相关的专业证书,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市场需求的认定。总而言之,采矿专业培训体系必须不断优化,为了员工未来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对采矿培训体系结构不断进行完善,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02).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7)

期:___________

2021年安监局安全生产总结

__年前半年生产处全体职工在公司领导下,在各矿和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紧紧围绕安全,效益的主题,以狠抓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基础,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排除重大隐患为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安全指令和安全文件精神.积极吸取事故教训,针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生产任务不断加大;采掘方法的多样性,采掘衔接紧张;搬家倒面次数频繁;顶板,运输,水害防治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等现状,以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积极深入现场查隐患,堵漏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__年前半年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为龙头,促进安全生产

年初根据集团公司安全一__文件精神,制定了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采煤,掘进,运输,地测,调度,综合管理专业的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并___了每季度一次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范本)检查,和安监局共同牵头___了一季度,二季度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静态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同时参加了省安监局___的安全大检查和省煤炭工业局___的生产许可证年检,并对生产许可证年检存在的问题处理进行了通报和上报.由于严格考核,措施得力,奖惩分明,全公司质量标准化均保持了部级标准,形成了一个各矿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公司的安全生产.

二,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1,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管理为重点,经常深入现场,除自己牵头___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和雨季三防等一系列检查外,配合公司有关业务处室对七个矿井的安全进行了评估,对所查问题均进行了三定限期整改.

2,为有章可循,严格考核,制定下发了__年掘进竞赛文件,安全技术措施评优___万文件,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边角煤小块段和仓房煤竞赛考核管理办法,__年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工作安排,__年地质预测工作安排,__年度高产高效矿井申报文件,__年生产系统劳动竞赛考核办法,晋煤集团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__年生产系统重点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第一,二册的编辑,校对,印刷工作等一系列管理文件.

3,狠抓分管专业隐患排查工作,每月对采,掘,运输,地测专业隐患工作及时进行了排查,总结,上报,并检查落实,提出整改意见.

4,对__年矿井灾害预防计划进行了___,并上报安监局.

5,对各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及时深入现场,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6,完成了集团公司顶板灾害防治所需的装备,仪器计划等.

7,按要求撰写了两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研讨论文.

8,给安监局上报了各矿井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9,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派出二名同志参加应对紧急___应急预案学习,新编制了五个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煤山滑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井下材料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0,___有关处室对各矿雨季三防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三,以技术管理为核心,指导生产,保证安全

1,为严格把关,保证综采面的设计和仓采安全技术措施更加合理,科学,积极开展了综采面设计___和仓采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前半年___有关处室共___有关处室审批工作面设计___份,巷道支护设计___份,成庄___库设计和凤矿二仙掌改造方案,地质说明书___份,并对王街煤矿越界进入寺河矿进行了多次现场办公协调,下发纪要,审批贯通措施,确保了安全贯通.

2,积极开展了综采面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等项评优活动,___生产,机电,通风,安监,地测等有关处室对各矿上报已实施结束的综采面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考评,有效地促进了工程技术人员搞技术,学技术的积极性.

3,为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第___届集团公司职工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月中,制定下发了生产系统16大工种技术比武实施方案,并___了各工种的理论考试命题,判卷,现场实际操作,日常能力评价的考评及比武汇总,总结工作.

4,为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化,更好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生产,在广泛征求各处室及各矿基层单位的基础上,又制定下发了___落实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加强支护管理的有关规定.

5,经常深入现场,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技术难题.针对各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积极深入现场,和矿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研究和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6,积极开展了技术交流,邀请焦作工学院张教授来公司进行瓦斯,地质专业技术交流,在听取成庄,寺河两矿地质人员有关瓦斯地质情况后系统地拿出了开展瓦斯地质工作的方案;邀请中科院地质所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就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仪,槽波地震勘探等作了讲座,并到凤矿,赵庄矿现场技术指导,对地质构造探测,防治水等提出建议;邀请___理工大学教授来公司针对煤矿地测数字成图系统作专题讲座,并与公司及各矿地测人员进行交流.三,加强公司重点工程的监督考核,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工.公司重点工程关系到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集团公司实现二次创业,十年百亿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根据集团公司领导的安排,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安排和明确责任,并制定了考核办法,每月在生产调度会议上协调落实,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确保了各项工程按部就班的进行.

四,加强生产指挥调度,确保生产任务按期完成

1,根据集团公司的方针目标,每月召开调度专业会议,将全年原煤生产计划指标,商品煤外运计划指标,安全奋斗目标等,及时贯彻到每个职工当中去,还针对工作在各个阶段的不利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具体分析和安排,使每个职工对集团公司全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执行___小时不间断调度的同时,注重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工作的调度指挥.

2,在安全方面除了抓好业务保安和现场的安全调度外,对矿井瓦斯,监测监控进行了重点调度,并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和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指令,指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

3,加强生产管理,及时掌握生产动态(范本),每月__日按时___召开生产专业例会,重点在生产任务,采掘衔接,重点工程,生产许可证管理,技术管理,质量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及时的___,协调和安排,确保了生产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顺利实现了全年目标,同时为总结经验,表扬好的作法,每月按时编写了《生产动态(范本)》.

4,重点对古矿92302过逆断层,11306下过薄煤区,12309过薄煤区;王矿6305,92345面末采搬家;凤矿刨煤机工作面生产管理,末采方案研究;成庄矿掘锚队4214过断层及试验期间的进展情况;寺河矿2308面过断层,2302撤架通道维护和3302面掘进___试生产;以及各矿___,收尾搬家等进行了多次现场办公和调度协调。

总之,__前半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处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__年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8)

xx年的采矿工作主要是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深入井下各个采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每周下井4-5次,加强和采场工人的沟通,技术工作没有拖生产的后腿,处处走在生产的前面,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具体细节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采矿技术人员在以下方面还做了细心和大量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矿设计做了大量的调整,原来三十多个采场只有几个是进路回采,现仅剩1107东西尚未进行进路回采,预计很快就会实现,这不仅为项目部直接增加了效益还为采矿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采场的间柱和点柱分布更加合理,采矿高度平均降低1m,各个采场已经达到了最大回收矿石的极限,为项目部全面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475m中段东头的采场和-425m中段的采场几乎都打了通风、人行或者充填天井。采矿、地质和测量人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技术资料(material)不足,仪器落后(罗盘仪精度太低),采场作业环境恶劣等复杂的因素,二十多条天井均已平安,准确实施贯通。

3、加强了和矿方的交流和沟通工作,现双方技术人员关系良好,互相体谅,互相尊重,遇到重大技术问题,尽量做到意见统一,确保安全和生产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4、协调技术组内部的技术和人际事务,每每遇到采场充填结束后,采矿人员总是召集和协调地质技术人员和测量技术人员一起深入采场做实测和矿岩编录工作,认真而细致,采矿设计尽量征求生产管理人员和采场操作工的意见,针对地质技术人员和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出合理的安排。放点工作亦地、测、采三家同行,处处力求尽善尽美,安全可靠。业余时间技术人员交流频繁,关系融洽,喝酒、打牌、唱歌、跳舞,谈心聊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关怀和理解,同呼吸,共发展。采矿技术人员虽然没有明确技术组长的身份,但确是做到了一个技术组长要做好的工作,公司的荣辱时刻牵挂在我们技术组的每一个人的心上。

展望20xx年,技术工作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新的中段,新的采场,新的采矿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生产永远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安全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采矿技术年度工作总结【2】 尊敬的各位领导:即将走过20xx年,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这一年以来,我在两位部长和主管的帮助以及同事的配合下,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事项。作为一名采矿技术员,我1-10月份主要负责1368平硐、1343平硐、1380平硐、1337平硐、1362平硐的技术设计和日常现场管理工作,11月份至今协助主管工程师做副斜井的采矿技术设计与日常管理工作。在此之间我深入井下各个中段和采场,每周下井满勤,加强和采场工人的沟通,保证技术工作不拖生产的后腿,处处走在生产的前面,为安全生产出自己的微热。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今年从开始上班一直从事井下采矿一线生产工作。 一年以来,协助井口解决生产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配合月底测量验收人员对各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把好质量关。每个月18号编制所管辖井口的下月生产计划。配合其他专业相关技术工作。做好所管辖井口各个巷道的钻孔验收和矿岩编录工作。

1368平硐、1343平硐、1380平硐、1337平硐、1362平硐的开采中,在师傅与主管领导的帮助和培养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矿房采矿工艺与生产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很多采矿知识。对于 1368平硐、1343平硐、1380平硐、1362平硐矿体的开采,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的是空场采矿法中的房柱法与无底柱房柱法进行分采分运,此采矿法留规则矿柱,间距 4~6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采矿方法的要求进行施工,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回采,在先采矿体下盘围岩,在压矿体进行分采分运,降低矿石损失。自从事采矿工作五年以来,我认真遵守本岗位的职责,努力学习各种采矿方法的回采工艺及操作施工技能,不断提高技术素质,严格按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进行回采、支护、等工作,努力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搞好文明生产,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工,积极工作,为采矿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也存在好多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专业技术的自学能力还不够,与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还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思想懒惰,工作有时候骄傲自大、自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客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1、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诚实敬业,锤炼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2、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专业技能的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9)

去岁丰收今又续,辛辛苦苦又一年。xx年采矿技术工作在公司领导和项目部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地质,测量以及其他技术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成绩尚可,没有辜负公司对采矿工作以及采矿技术人员的信任,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在这里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的岁月,总结一下收获和不足,为明年的征程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一个全新的精神风貌和顽强的品质投入到20xx年的生产,技术,安全工作当中。

xx年的采矿工作主要是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深入井下各个采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管理,每周下井4-5次,加强和采场工人的沟通,技术工作没有拖生产的后腿,处处走在生产的前面,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具体细节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采矿技术人员在以下方面还做了细心和大量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矿设计做了大量的调整,原来三十多个采场只有几个是进路回采,现仅剩1107东西尚未进行进路回采,预计很快就会实现,这不仅为项目部直接增加了效益还为采矿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采场的间柱和点柱分布更加合理,采矿高度平均降低1m,各个采场已经达到了最大回收矿石的极限,为项目部全面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475m中段东头的采场和-425m中段的采场几乎都打了通风、人行或者充填天井。采矿、地质和测量人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技术资料(material)不足,仪器落后(罗盘仪精度太低),采场作业环境恶劣等复杂的因素,二十多条天井均已平安,准确实施贯通。

3、加强了和矿方的交流和沟通工作,现双方技术人员关系良好,互相体谅,互相尊重,遇到重大技术问题,尽量做到意见统一,确保安全和生产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4、协调技术组内部的技术和人际事务,每每遇到采场充填结束后,采矿人员总是召集和协调地质技术人员和测量技术人员一起深入采场做实测和矿岩编录工作,认真而细致,采矿设计尽量征求生产管理人员和采场操作工的意见,针对地质技术人员和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出合理的安排。放点工作亦地、测、采三家同行,处处力求尽善尽美,安全可靠。业余时间技术人员交流频繁,关系融洽,喝酒、打牌、唱歌、跳舞,谈心聊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关怀和理解,同呼吸,共发展。采矿技术人员虽然没有明确技术组长的身份,但确是做到了一个技术组长要做好的工作,公司的荣辱时刻牵挂在我们技术组的每一个人的心上。

展望20xx年,技术工作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新的中段,新的采场,新的采矿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生产永远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安全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采矿技术年度工作总结【2】

尊敬的各位领导:即将走过20xx年,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这一年以来,我在两位部长和主管的帮助以及同事的配合下,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事项。作为一名采矿技术员,我1-10月份主要负责1368平硐、1343平硐、1380平硐、1337平硐、1362平硐的技术设计和日常现场管理工作,11月份至今协助主管工程师做副斜井的采矿技术设计与日常管理工作。在此之间我深入井下各个中段和采场,每周下井满勤,加强和采场工人的沟通,保证技术工作不拖生产的后腿,处处走在生产的前面,为安全生产出自己的微热。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今年从开始上班一直从事井下采矿一线生产工作。 一年以来,协助井口解决生产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配合月底测量验收人员对各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把好质量关。每个月18号编制所管辖井口的下月生产计划。配合其他专业相关技术工作。做好所管辖井口各个巷道的钻孔验收和矿岩编录工作。

1368平硐、1343平硐、1380平硐、1337平硐、1362平硐的开采中,在师傅与主管领导的帮助和培养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矿房采矿工艺与生产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很多采矿知识。对于 1368平硐、1343平硐、1380平硐、1362平硐矿体的开采,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的是空场采矿法中的房柱法与无底柱房柱法进行分采分运,此采矿法留规则矿柱,间距 4~6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采矿方法的要求进行施工,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回采,在先采矿体下盘围岩,在压矿体进行分采分运,降低矿石损失。自从事采矿工作五年以来,我认真遵守本岗位的职责,努力学习各种采矿方法的回采工艺及操作施工技能,不断提高技术素质,严格按设计要求及工艺要求进行回采、支护、等工作,努力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搞好文明生产,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工,积极工作,为采矿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也存在好多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专业技术的自学能力还不够,与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还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思想懒惰,工作有时候骄傲自大、自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客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1、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诚实敬业,锤炼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2、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专业技能的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33-02

为有效遏制煤矿事故,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建设、生产及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我国许多数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矿井建设的安全高效方针与技术,而有力贯彻于执行这一方针与技术就需培养大量的煤矿安全技术人才。煤矿安全技术人员是煤矿正常、安全、高效建设和生产的护卫军,煤矿安全课程又是从业人员掌舵安全的技术基础。煤矿安全教材建设是学好安全技术的基石。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学术水平和课程先进性的标志之一[1]。高质量的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这不但能够使他们快速的进入职业角色,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人才保障,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2]。

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材问题

(1)知识未更新。虽然国家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等行业规范在不断修改,但学生所使用的煤矿安全教材却未及时更新。某些禁用的专业术语仍在教材中屡屡出现,已淘汰的方法、技术、工艺及设备仍现于教材中,这些显性问题将导致学生对教材的权威及对知识的尊重,时常让学生陷于难以抉择与判定的困境。

(2)结构欠合理。煤矿安全教材内容涉及《煤矿地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采掘机械》《采矿学》《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法律法规》《矿井通风》和《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3-4],内容庞杂,知识面广。在课堂讲授中可将同类问题归纳总结一并讲解,但学生在研读教材时会感到前后内容的“断层”或“重复”。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3)图文稍繁杂。煤矿安全教材中设备设施与仪器仪表等图较为复杂,对图的解说相对简略,学生难以理解图中含义,造成对这些图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感觉。工科教材虽不能像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图文并茂,诗情画意”,但也可以将图文书写的详略得当,利于理解。

2 煤矿安全教材的设计

2.1 设计理念

煤矿五大灾害均发生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地下采煤为煤矿安全的重点之所在,为体现地下采煤方向的煤矿安全课程特点,本着求精务专的理念来梳理煤矿安全课程的构架与内容,以期达到精益求精的知识体系。

2.2 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材设计理念,煤矿安全课程教材内容分6章共27小节,学时设计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训和提问总结三大部分。第一章,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讲授20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3.5学时。第二章,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技术,讲授17.5学时,实验实训2.5学时,提问总结4学时。第三章,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技术,讲授8学时,实验实训2学时,提问总结2学时。第四章,煤矿火灾防治技术,讲授17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3.5学时。第五章,煤矿粉尘防治技术,讲授10.5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2学时。第六章,煤矿救护技术,讲授2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1.5学时。共计110个学时。

3 教学模式的改进

3.1 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基于传统教育理论而建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遵循三中心原则,即教师中心、教学中心和课堂中心,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系统接受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5]。这种被动式的灌输性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而只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诸多困扰。

3.2 “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活化课堂,降低教师的主动讲授、刺激学生的主动思考,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求学为主动求知,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提出了“提问-讲授-研答-解析-总结”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见图1。

4 结语

经过近三年来的课堂实践,以“求精务专”的设计理念改革了教材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合理布局、精简图文后,编成内容设计合理、结构完整、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的讲义,并以“提问-讲授-研答-解析-总结”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与修缮,两者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被动求知转为主动求学,活化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新编讲义配合“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于鹏,樊玉梅,等.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涵-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之四[J].解剖科学进展2010(4):382-383.

[2] 于威,张学武.高校煤炭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J].煤,2012(3):75-76.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篇(11)

二、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1,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以顶板,运输,防治水,生产衔接管理为重点,经常深入现场,除自己牵头组织的质量标准化检查和"雨季三防"等一系列检查外,配合公司有关业务处室对七个矿井的安全进行了评估,,对所查问题均进行了三定限期整改. 2,为有章可循,严格考核,制定下发了2005年掘进竞赛文件,安全技术措施评优50万文件,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边角煤小块段和仓房煤竞赛考核管理办法,2005年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工作安排,2005年地质预测工作安排,2004年度高产高效矿井申报文件,2005年生产系统劳动竞赛考核办法,晋煤集团土地复垦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生产系统重点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第一,二册的编辑,校对,印刷工作等一系列管理文件. 3,狠抓分管专业隐患排查工作,每月对采,掘,运输,地测专业隐患工作及时进行了排查,总结,上报,并检查落实,提出整改意见. 4,对2005年矿井灾害预防计划进行了审查,并上报安监局. 5,对各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及时深入现场,帮助基层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6,完成了集团公司顶板灾害防治所需的装备,仪器计划等. 7,按要求撰写了两篇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研讨论文. 8,给安监局上报了各矿井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9,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派出二名同志参加"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习,新编制了五个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重特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煤山滑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晋煤集团井下材料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0,组织有关处室对各矿"雨季三防"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