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础测绘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30 18:19:20

基础测绘论文

基础测绘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79-02

随着近年来建筑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学教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中国古代建筑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一种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古建筑测绘更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古建测绘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刻理解、巩固和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建筑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课程发展概况

1.1 课程设置背景

古建测绘作为一项结合教学和实践课程内容,对中国建筑学教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建筑学研究发展之初,梁思成和刘敦桢就带领营造学社成员在华北地区137个县市,调查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建筑206组,完成测绘图1898张。在中国建筑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山西应县木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都是在这一阶段发现并测绘的。正是通过对实例进行测绘、分析及研究,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及卢绳等才开始着手编写系统性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著作,同时,在《中国营造学社会刊》这一古建史研究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多篇测绘实录。相关研究论著将中国建筑史学纳入系统科学研究领域,以历史文献和实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建筑史的发展规律,总结中国古建筑发展的成就及不同时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使得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化的体系,同时,也为世界建筑史的研究拓展了学术范围。

正是由于受到古建测绘在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开端所奠定的学科研究的基本模式影响,50年代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分别主持北京和南京的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时,都将古建测绘课程带入建筑学的教学体系中,作为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实践内容。随着近年来高校建筑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全国设置建筑学专业点已经发展到252个,通过评估的专业点有48个,占总数的19%,而其中大多数建筑学专业均设置古建测绘课程,由此可知,古建测绘课程逐渐在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建构中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1.2 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前期简单为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将学生按4~6人分组,组织各组在现场分工进行草图绘制和测量,最后依据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绘制正式测绘图纸。这种教学模式沿袭营造学社发展初期的基本做法,曾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测绘对象的选择方面,古建筑测绘的工程目的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为古建筑提供详尽、系统的资料,作为重要的技术档案为日后的修复、重建提供可靠的资料。古建测绘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内容,目的在于巩固理论课程教学,同时,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部分基础研究资料。由此在进行古建测绘课程的安排时,要注意区分测绘类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的不同侧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有选择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测绘专业的学生仅能够从测绘学的角度真实客观地反映古建筑的原貌,而不会考虑建筑工程目的深层次意义,可能造成古建筑测绘背景知识的流失。而建筑类专业更多地是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要求测绘内容,测绘技术方法仅仅是古建筑测绘的工具和手段,所以面对规模较大或工程较复杂的测绘对象难以实施测绘工作。由此在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古建测绘对象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测绘能力和测绘水平,尽量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测绘对象,既能够让学生达到认识古建筑的目的,又利于进行实地测绘工作。当然,测绘对象的选择也与测绘工具的配备密切相关,测量工具如果不能跟不上实际的需要,会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相反精度准确能够有效提高测绘水平,从而扩大对测绘对象选择的范围。

其次是测绘时间的安排方面,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所以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很容易受到影响,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古建测绘课程是学生将建筑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对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古建测绘课程的时间安排应主要考虑建筑史学习的基本时间阶段,尽可能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的开展古建测绘课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认知的能力均在较合理的水平。

最后是测绘成果的提交方面,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但是对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在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深入对实践和学习的深入体会,所提交的测绘成果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仍需要反复修改,不能够直接作为基础的研究资料,从而影响古建测绘课程的实际工程目的的实现,使得古建测绘课程脱离生产需要而仅仅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2 教学实例说明

针对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古建测绘课程存在的问题,以本校2009级建筑学专业的古建测绘课为基点,进行了部分的教学改革实验,争取将古建测绘课程的教学工作纳入到建筑学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中,发挥出古建测绘课程的作用和影响。

2.1 准备工作

为明确古建测绘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进行建筑史理论教学时,对学生充分说明古建测绘课程是建筑史及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另外授课老师通过建筑史的理论学习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确定古建测绘的对象。根据2009级学生的基础学习的情况反馈,选择难度适中的近现代建筑作为古建测绘对象,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对古建测绘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在古建测绘开始前利用多年的测绘实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同时,申请并使用测量精度高的激光测距仪,保证古建测绘过程中的测量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2 现场布置

古建测绘课程的重点是测绘现场的实地测绘,在古建测绘现场,首先带领学生根据前期对测绘对象的调研工作进行古建观摩和工作分配,保证各组同学都对测绘对象和测绘工作的难易程度获得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再确定各组的工作内容和测绘重点,最后由各组负责人具体安排具体详细的测绘分工。测绘指导老师现场辅导各组测绘,保证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影响测绘工作的基本进度。

根据古建测绘的工程实际性特征,争取实习双导师负责制,使学生在校内接受主讲老师的课堂理论教学,解决在测绘实践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并有测绘老师指导实践技能和测绘技巧,以此促进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提高动手和操作能力,达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相互结合的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对促进专兼结合的教学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实践总结

古建测绘结束后,要求分组分班进行测绘成果的整理工作。为达到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目的,对提交的成果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各组除了绘制格式统一的测绘图纸之外,还要提交有针对性的测绘调研和分析报告及计算机数字模型。调研和分析报告能够检测学生对测绘对象的认识理解深度,计算机数字模型则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和团队精神,将各组绘制的不同图纸数据综合分析,以精准的数字模型直观的表达出来。古建测绘后的成果总结,学生提交的成果内容均符合要求,测绘图纸表达数据信息准确,分析报告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及深度,计算机数字模型能够充分反映测绘工作的细致和准确程度,达到古建测绘课程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标准和要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说过,测绘经典建筑就是向大师学习。古建测绘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学专业的古建测绘课的调整说明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古建测绘课程已经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但要把古建测绘课程融入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基础测绘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数字摄影测量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整个测绘领域已有逐渐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信息化测绘领域还存在一定理论和技术上的障碍,目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国务院批准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信息化测绘是数字化测绘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就数字摄影测量谈一下信息化测绘的相关问题。

一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1概念: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在DGPS/IMU组合导航技术和LIDAR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数字测量手段。

2相关技术

2.1航空数码相机: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通过不增加飞行成本而大幅度提高重叠度影像获取、匹配及三维重建的精度。

2.2无地面控制的卫星影像对地定位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几何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数码城市建模中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这一技术是利用低空飞行为传感载体,将安装到旋转平台上的数码相机拍到的航带城区影像进行整体处理,生成城市立体影像拼图。这样一来大大降低劳动量同时减少一些由于地理复杂带来的误差。

二 信息化测绘技术

1内涵:信息化测绘没有改变测绘的本质,数字化测绘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离开了数字化测绘就没有信息化测绘,二者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信息化测绘不是替代数字化测绘,而是数字化测绘的新一轮发展,是数字化测绘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2信息化测绘技术组成

2.1智能化移动测量技术

智能化移动测量技术是结合了空间同步、自动提取及传输移动实时信息等技术,作用在于整个测绘过程中对于热点数据的采集。由于采取多项技术结合,能够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实时化和大众化。

2.2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

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有及时更新时态增量、地物变化信息以及数据保存等作用。由于这项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信息搜索及时以及能处理庞大复杂数据等优势使得整个信息化测绘的效率大大提高。

2.3数字化地图技术

数字化地图技术实现了纸制地图的数字化处理,是将能满足条件的纸制地图利用数字化地图处理仪处理后将产生的相关信息数据输入电脑中,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这种地图具有保真、便捷等特性。

2.4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该技术为地面上GPS使用提供精确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及相关信息,该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运输导航、城市建设及航空航天等

2.5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影像匹配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大比例尺地形测量中,是信息化测量技术的基础。

3信息化测绘的核心

信息的集成和管理是信息化测绘的核心,在测绘领域,由于空间信息获取速度快、信息获取量大以及空间测绘产品多样,如各种比例尺的4D产品(DOM、DRG);还有各类更新信息乃至专题信息,如何将这些原始影像高度集中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4传统观念突破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关键

随着信息测绘的发展,数字真影测量技术的流程、组织奖发生深刻的变化,如数字摄影测量中影像的“控制点库”建立有一定的作用及意义,但随着真正的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到来,新影像与已有正射影像直接匹配,这样一来“控制点库”的作用就不太大啦,因此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理念上来考虑数字摄影测量问题。

三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对信息化测绘的积极作用

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保障信息化测绘的科学实施

随着数字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测绘体系正朝着信息化测绘方向发展。发展的过程中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成全数字化与计算机结合,覆盖面积更广,应用范围更大得技术体系。在信息化测绘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大趋势下,完善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不断的有力的保障信息化测绘的科学实施。

2数字摄影测量理论的完善有利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立

科技不断进步使得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不断自我完善。数字摄影测量理论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基础,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基石,信息化测绘技术则是信息化测绘的核心内容,总之,数字摄影测量理论的完善将会为信息化测绘体系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理论平台,在对各种测绘技术中和整理后,信息测绘体系将会有建立起一个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符合了我国信息测绘的可持续发展。

3传感器进步为信息化测绘提供技术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传感器的不断进步已经突破数字摄影测量依靠控制点进行测量的传统模式,这样一来将大大的提高传感器捕捉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从而减少控制点的复杂性造成的误差和其他一些不利的影响,传感器不断进步下衍生出的各种传感技术将为信息化测绘技术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了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进程。

总结: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信息化测绘二者密不可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基石,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也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综上所述:信息化测绘解放整个测绘工作的劳动力,提高测绘效率应用前景广发,但是我国的测绘体系有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过程中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资源利用最大化,才能推动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测绘。

参考文献

[1] 张祖勋,张剑清,张力.数字摄影测量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25(1):7-11

基础测绘论文篇(3)

我国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学校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以及就业质量不高,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基本思路就是“参考国外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地方、明确定位,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成就学生、服务社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对接,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辽宁科技学院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学校结合教育部、辽宁省高校转型指导意见,制定了《辽宁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测绘工程专业列为进行工程认证的转型试点专业,学校将支持该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认证标准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为实现途径,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的的认证理念,与学校向应用技术型教育转型的思路一脉相承。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阈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对于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规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标准,为其进入工程专业领域提供了前瞻性的引导。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12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工程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保障体系。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具体化,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学校定位、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能够充分保证学生能力达成。

一、作测绘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分析

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相对老本科,资源配置不高。測绘工程专业是重点专业,多年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的专业特色,形成了专业教学理念和有效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效环节。学生通过在学校接近实际工程环境的实习训练,以及在生产单位的工程测量实践,培养的学生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在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虽然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工程测量、矿山测量人才培养的一些特色,但是,特色不明显,应考虑充分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立足行业、地方,兼顾原有冶金矿山的特色,错位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教学体系等方面发展自己的特色,提高专业的知名度。

(2)虽然在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课程体系还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上以教师教为主,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随着测绘学科的发展,各测绘企业越来越需要掌握一定新测绘技术的本科毕业生,但当前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

(4)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紧密度不够。课程设置过于松散,相关度不强,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基于能力达成构建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能力达成的课程体系

经过测绘行业发展分析、毕业生调研分析,虽然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广,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群为:各测绘公司、各行各业的工程局、各矿山公司、铁道部工程局、建筑公司和路桥公司等。结合学校定位、专业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信息化测绘的特点和要求,对接注册测绘师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方面构建了基于能力达成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学时分配表如表1所示。

(一)公共课

公共必修课(为人文社会类通识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政治类课程(其中课程实践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实习分级教学)、体育(实习体育俱乐部形式,不占用理论教学时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等。

公共选修课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和生态环境类等课程。

(二)基础课

基础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模块、工程基础类模块和专业基础类模块三个模块。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模块包括: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B(1)、大学物理B(2)、计算机应用I(A)、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地球科学概论等。

工程基础类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AutoCAD(3)、土木工程概论、采矿工程概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等。

专业基础类模块包括:测绘学概论、测绘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控制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绘数据处理及程序设计、GNSS原理与应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遥感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等。

(三)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工程测量1(工程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2(线路工程测量)、工程测量3(工程变形监测与预报)、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学、测绘专业外语、地籍与房产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高等测量平差、测绘技术规范、道路勘测设计、数字地球概论、测量仪器学、测绘案例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仪、土木工程计量与计价、不动产管理概论、精密工程测量、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与水体测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工程规划概论、工业测量原理与应用、低空飞行器摄影测量等。

(四)实践课

实践课包括:工程(专业)实践类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两个模块。

工程(专业)实践类模块包括:专项实习1-地形测量实习、专项实习2-数字测图实习、专项实习3-地形图编制实习、专项实习5-测绘数据处理应用实习、专项实习6-控制测量实习、专项实习7-GNSS测量实习、综合应用实习1-工程测量模拟实习、综合应用实习2-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仿真实习、综合应用实习3-不动产数据采集与数据库仿真实习、生产实习1-测绘地理信息类企业文化实习、生产实习2-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素质教育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思政实践模块A、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毕业教育、文献检索与利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数学模型竞赛、测绘技能大赛、测绘程序设计比赛和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等比赛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测绘各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获得各类等级证书,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注:各比例計算的分母皆为总学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占15%;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至少占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基于能力达成,按照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具体构建课程体系时,根据每个大模块内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任务目标的分析将其分解成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小模块;每个小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要素;能力要素封装后为成为一个个的教学模块。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分布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就业岗位群,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以跨学科的方式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整合课程体系,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首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大数据分析,以培养测绘工程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工程认证毕业生能力要求体系设置课程体系。

其次,基于能力达成为目标对已开设课程进行归类。由能力达成与所需支持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构建关联矩阵,确定课程所培养的能力。将培养相近能力的课程归类,明确教学内容与能力达成之间的关系。构建专业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对具有相近教学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做到课程内容规划不重复、不遗漏,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特点明显。

再次,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调整。根据测绘工程实际生产过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理念安排教学,遵守认知过程的自然规律,对教学安排进行合理调整,解决现在专业课内容与专业基础课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在课程安排上要遵循“先基础知识,后工程应用”的原则。

最后,新课程开发与创新。结合测绘学科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定义新能力指标,由企业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审查和评估及其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根据现代课程理论实现课程与课程体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努力求新、求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础测绘论文篇(4)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若干课程的集合,课程也是若干知识单元的集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下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学院改革传统的“书本型”和“技工型”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分析每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内部逻辑关系、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结构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院参照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确定测绘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与空间环境知识。加强课程之间的合并归类,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的联系和内容衔接,使课程之间具备连贯性、交叉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土建工程概论、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之,课程设置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3优化测绘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工程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实践要求,学院本着“增加比重,注重实效,提高能力,形成特色”的原则,每个课程层次和模块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环节,构建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3个实验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与测绘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建共享实验平台,建成多个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3个实验层次是指基础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基础技能型实验:主要开设二、四等水准测量、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仪器,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和专业基本理论素养。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三维建模、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等。并按照专业基础、专业组选方向设置综合性课堂实习,将数字测图、GPS测量、大地测量、GIS实习以及测绘数据处理这5门相互独立实习的课程组合为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实习。创新研究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和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开放专业实验室中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

基础测绘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4-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基础测绘论文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房产测绘改制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改制是改革开放后,真正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改变目前房产测量单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局面,这也是政府改革的目标、时展的必然;

2、改制是我国加入WTO,积极努力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有利于打破垄断,真正培育测绘市场主体;

3、改制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职工转变服务观念,更好的促进企业上一个新台阶;

4、改制也是建设部按照中央文件精神部署的需要。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房产测绘部门又将如何面对这次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机遇呢?那些原来只有房产测绘部门担纲负责的房产图又将如何保持较好的现势性和连续性呢?众所周知,房产测绘部门与权属登记部门责、权、利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理清。毕业论文,房产管理。而房产测量与管理这一块又是一项牵动到全局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它贯穿于房产管理工作的每一个过程,为房产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图纸和资料,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房产测量的作用

房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而房产测量所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联系的房产权属界址、房屋面积、房屋产别等等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载入房屋权属证书,所以房产测量所得的基础图是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依据,拥有权属(法律上)、财政(税收上)和城镇规划三大基本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管理方面

为了使城市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都能稳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城镇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都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房产的权属、位置、数量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建设,更好的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有计划安排旧城区住宅的修建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另外,房产测量的成果,亦是开展城镇房地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二)经济管理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图纸资料,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变化、清理公私各占有的房产数量和面积,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管理的图形档案,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亦为开展房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房产测量还为城镇财政、税收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等级、制定税费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各项税费的及时征收。

(三)法律方面

房产图所表示的每户所有的房屋的权属范围,是经过逐幢房屋清理产权,并经过各户申请登记,经主管部门逐户审核确认的。房产图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它是加强房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属证书、保障房屋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原始的依托房产图建立的房产档案图卡为现在旧城改造中的房屋拆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原始凭据,并为相当多的房屋权属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毕业论文,房产管理。而当代的房产测量为城市的GIS建设提供了支撑点,没有这些通过测量人员到实地测绘或者利用已有图纸资料按数字化格式的要求采集的来的图形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无从建设。因而,测绘技术及基础测绘工作是地理信息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化是测绘发展的高级阶段,没有这些支撑,地理信息系统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通过以上房产测量作用的简述,不难发现,房产测量无论是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是对整个区域的房产管理来讲,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我国实行的房产登记制度是一种法律登记制度,是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积极主动的行政措施,保持房产测量的连续性也就成了房产管理的迫切需要,而房产测量中难之又难的房产图测绘的现势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房产图测绘与地籍图、地形图测绘的比较

房产图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房产测量规范》有这样的简述:“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

(一)房产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绘分丘图和分户图的基础资料,它反映房屋的位置关系、建筑图图形、行政境界、权利种类、房屋式样、房屋结构、产权性质、坐落、层次、街道门牌、河流地类等,并以产权宗地位置为单位编立丘号;分丘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是绘制房屋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它着重表示房屋权界线、界址点点号、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各项房地产要素;分户图是以一户产权人为单位,表示房屋权属范围的细部图,也是专供房地产登记机关发证发给产权人的一种权证附图,它详细标绘权利主体所在哪一层、哪一单位、哪一套,并用红线彩绘其权利范围。通过如上的分析,房产图的特点也就显而易见。1、房产图是平面图,只要求平面位置准确,不表示高程,不绘等高线;2、房产图对房屋及与房屋、房产有关的要素,要求比其他图形要详细的多,不单要表示结构、性质,还要表示出层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3、房产图对房屋及房屋的权界线和用地界线等要求特别认真,精度要求比较高,图上主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次要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4、房产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测量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利界线、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产别、结构、用途、用地分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房产编号以及各种名称和数字注记等;5、为了能清楚的表示出所需内容,房产图的比例尺均为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甚至更大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主要根据测区内房屋的稠密程度而定);6、房产图的变化较快,除了城镇新建筑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外,其间城区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房屋发生买卖、交换、继承、新建、拆除等,这些变更对房产图来讲就是变化,都要及时修改补测,以不断完善其使用价值;7、同时,与房地产管理有关的地形要素包括铁路、道路、桥梁和城墙等地物均应测绘,而亭、塔、烟囱、罐以及水井、停车场、球场、花圃、草地等根据需要表示。

(二)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二部分组成。毕业论文,房产管理。即以地籍要素为主,辅以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以便图面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其中,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必要地物和地理名称,一般地籍图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

(三)地形图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规范、符号系统等比例尺,测绘显示地物平面位置、地面高程和地表形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物和地貌两大类。地物指的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如森林、河流、街道、房屋、桥梁等;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如高山、丘陵、平面、洼地等。地形图的比例尺也一般采用1:500或更小的比例尺。

我们通过对上述三种图的内容及特点的比较得知,房产图是为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征收税费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测量数据和资料,它与地形图、地籍图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即包括控制点测量、细部测绘等等,但由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内容和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房产图、地籍图和地形图是基于同一类基础图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在同一幅底图上各自增加不同的属性项,而这,对于现今办公自动化以及机助制图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微机中添加属性数据以及再分类、再处理已经是一项极其日常的普通工作。并且,在《房产测量规范》载明了“房产图根据需要可利用已有地形图和地籍图进行编绘。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四、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房产测绘单位改制中绝大部分单位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掌握房屋勘丈技术的人员较多,而懂得大地地形和控制测量的人员少之又少,技术力量薄弱直接导致搞大型的房产测量难上加难;2、会运用一般测绘技术的人员多,但能进行程序开发与创新的人员少,这样也就直接导致改制后的测绘单位很难有发展后劲,也就很难与市场上的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竞争;3、作业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监督机制的匮乏,那些以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处的成果很难与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和格式融合起来;4、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测绘单位改制缺乏相当的动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本位”思想使相当多的测绘职工下不了“下海”的决心,这就使得所改制的企业成了一具空壳。毕业论文,房产管理。

当然,面临房产测绘单位的改制,我们不应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更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更好的发挥房产测绘在房产管理中的作用。本人认为房产测量中的重点房产基础图的测绘不应游离于整个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之外,更应积极参与,从上面第三大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的基础测绘应该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设等部门共同担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样既能有效的避免政府重复的资金投入、重复的基础测绘,又能保证信息的共享,也能保证基础测绘中的统一性(即统一的作业要求、统一的测量精度、统一的成图质量、统一的成果管理)和唯一性(成果的唯一性)。基于这一基础图的房产测绘也就减少了相当大的运行时间以及测绘费用。这一办法对于以前基础测绘就相对薄弱的房产测量单位而言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以前基础较好的单位,应该通过改制这一契机,广招贤才,苦练内功,重点投入到城市基础图的测绘中去,更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2、《测绘内参》,中国测绘报社,2002年全年;

3、《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吕永江主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编制说明[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基础测绘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很多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而城市基础信息管理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和有效载体.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基础数据库是城市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一、城市规划测绘

1、城市规划测绘的定义

城市规划测绘是大地测量、房产测量、工程测量和基础地形测绘相结合的规划类专业测绘。通过使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网络技术和3s技术来协助城市规划审批管理的基础性测绘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含:规划用地界桩定位、规划设计专用地形图、建筑定位放样、验线、竣工测量验收等。一般而言,城市规划主城区内各项建设需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制度.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用地红线、详细方案审查到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测绘都辅助于规划审批管理

2城市规划测绘的管理

1)完善城市规划测绘的更新测量制度

(1)现状测量成果更新。基础地形测量和现状测量可以获取城市要素现状特征,完成规划测绘后,将现状测量成果实时更新数据库,保证了基础数据库数据的高现势性。

(2)建筑放线更新。城市的变化监测中建筑物尤为重要,通过建筑放线验线.获取城市发展变化的最新地形数据.对基础数据库的更新非常重要。

(3)竣工测量验收更新。道路竣工测量、建筑物竣工测量、管线竣工测量、房产测绘等规划竣工测量业务可以为城市的动态监测提供第一手的变更数据.为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提供最快捷可靠的数据库。

2)加强城市规划测绘制度执行

加强规划行政审批的科学管理.强化城市规划测绘管理办法的执行.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基础数据的更新测量问题和数据采集入库且相关测量费用一般由建设单位支付.只需完善规划测绘制度的有序执行.政府可以免费解决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难题.实现城市基础地形数据库的信息共享

3)加强城市规划测绘的自身建设

在保证城市规划测绘成果资料入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加强城市规划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规划审批测绘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服务城市规划测绘部门要不断的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测绘的保障和行业测绘资质管理体系,从规范技术标准、提高人员素质、引进高等人才和高新技术设备等方面不断加强.为建设数字城市创造条件.以适应现代数字化城市的发展要求。

二、城市规划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作用

1、基础性作用

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可以提供城市中各个行业在进行与地理空间有关的信息,从而使他们有了一个能够参照的标准和应用环境。从某种角度上讲,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是所有行业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关性作用。因该平台不仅具备数字城市空间地理参照体系,而且还具有与之相关联的基础数据信息,为此,建立在该基础上的各种应用系统,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所获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并且也比较公正和客观,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也会随之有所提高。

(2)参照作用。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是数字城市的空间参照体系,作为一个定位参考基准它可以供不同的用户添加与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信息。同时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统一且公开的系统,所以能够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提供所需要的公共信息,由此可见,它是实现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

(3)交换作用。在统一的空间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专业信息应用系统,因处于同一个平台当中,所以并不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这样一来它便可以为不同行业和专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从而成为城市信息交换的枢纽。

2、主导性作用

就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而言,其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空间位置的关联性,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分布的关系上,而地图是这种关系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城市规划测绘是一个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并专门从事城市地理信息收集和更新的工作。城市规划测绘作为实施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干产业其无疑是数字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充分发挥出它的主导性作用,有利于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

3、实用性作用

现阶段,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测绘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规划测绘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也已经基本建立完成,并在不断的应用中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将城市规划测绘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当中,并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力保障以及各类相关产业发展的依托。由于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故此,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先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地理空间数据信息平台,并制定出相应的空间数据基准和数据共享机制,借此来使各行各业都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共享。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构建出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框架,其能够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要求。由此可见,城市规划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具有较强强的实用性作用。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想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为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合理应用好城市规划测绘的成果,以此来推进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秦峰.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0).

基础测绘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前言

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社会和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学历型开始向技能型转变,更注重通过市场来检验人才的综合能力,由于社会用人理论的转变,也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素质,社会更需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当前职业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更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1测绘工程专业技能的内涵

1.1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主干学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理知识、外部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理论基础,对各种测量技术进行运用,对图形图像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根据图形图像信息来进行各类地图的编制,熟悉测绘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1.2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即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测绘仪器能够熟练进行操作,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对各项测绘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所以测绘工程实践技能需要通过日常课程安排来实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对测绘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发展、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及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测绘工程科研技能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能的实践

2.1抓好基础教学,着力培养理论技能

学生在测绘工程专业学习中,理论技能的掌握主要还需要依赖于理论教学来实现,测绘工程专业都会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选择国内最新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抓好基础教学工作,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测绘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展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银座的问题,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闭关需要通过课程教学这个重要的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也是构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支架,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测绘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实现对测绘知识的综合应用。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整合与精简是有必要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文本。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是突出作业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通过利用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针对测绘工程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准备。

(2)建立好实习基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为本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测绘仪器设备。条件有限时,可以和社会实践工程与企业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实现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

(3)严格教学管理。坚持实习跟踪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的项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内实习,有的在校外实习,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控、检查和指导。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跟踪检查,对学生的出勤率及表现等进行现场考核;当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操作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能随时随地的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也会因习惯而表现出自然,高度地重视规范行为,慢慢达到规范的要求。

(4)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时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来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找科研的灵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来促进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拟写项目的研究提纲、项目的开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全程指导科研。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技能的关健的一环。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懂得了如何查找文献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等。先从选题入手,选题一定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尽可能地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工程生产实际的任务项目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取不同内容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

3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测绘教育的工作者,更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已任,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基础测绘论文篇(9)

基础测绘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其公益服务性在于它是直接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及时、适用、可靠的测绘保障,为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其基础性在于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农林、水利、土地、矿产、城建等部门的规划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模拟地形图,基础测绘的应用又有了更加广泛的领域。基础测绘成果所反映的基础地理信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基础地理信息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基础测绘所需经费应当由政府投入。基础地理信息是构建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基础框架。

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即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多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

一、基础测绘成果就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为基础测绘的手段提供了更先进、更广泛的途径。现代测绘业就是地理信息产业。基础地理信息主要表征地球上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它主要有三类产品:一是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如数字地图,二是地理信息技术产品如GIS软硬件,三是地理信息工程。其集合构成了空间数据框架集,它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的基础

数字城市就是把城市搬进计算机,再现城市,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服务。

数字地球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一个广泛概念,发展和形成数字地球必须首先发展城市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没有城市信息高速公路和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也就不可能有数字城市。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空间数据框架集—包括空间定位控制数据、地形框架数据、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地籍测绘数据、航测与遥感影像数据以及交通、水系、行政境界等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基本自然人文信息,作为权威的数据是SDI建设的核心。

2、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即权威的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协调领导机构,从事空间数据获取和加工的骨干生产组织,专门从事空间数据维护更新和数据分发的单位,作为权威的管理是SDI建设的核心。

3、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包括有关信息共享机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标准,作为政府和各类专业系统权威的应用是SDI建设的关键。

4、空间数据交换网站,是指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相连接的一个广域的网络工作站,是SDI建设的中枢。

由此可见,基础测绘成果是数字城市的基础。

三、加速临沂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

1、测绘部门要加速对传统测绘技术和产业向数字化技术和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化生产和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担负起空间数据的及时获取、处理、加工和提供的重任。

2、实施临沂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必须将临沂市基础测绘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定基础测绘定期更新的周期,建立和完善控制网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构成完整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数据集。

3、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包括勘测院与市政府和有关委办局专业系统的网络以及勘测院内部局域网。

4、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的法规与标准。为强化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进一步确定基础测绘的法定地位即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和政府行为属性。确定法定测绘成果的法律地位,以及法定测绘的定期或动态更新原则,以及实施计划投入的原则。在信息标准化方面,要制定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技术标准。

5、建立权威的地理信息管理协调机构。明确在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谁是权威的管理、谁拥有权威的数据、谁控制和事实权威的应用。

四、加快基础测绘步伐,构建数字临沂空间数据基础框架

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为数字城市提供可靠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要作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力度,提高测绘保障能力,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单位和承担基础测绘生产任务单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基础测绘项目经费,并实行专项管理。

2、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市政测量、竣工测量、地籍测量以及遥感信息等各种手段,确保城市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标志的维护和有偿使用制度。

3、加强基础测绘部门的自身建设,切实做好基础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深加工,开拓基础测绘应用和服务的新领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程度,基础测绘单位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成基础测绘的保障和管理体系,从技术标准、人员素质、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尽快建立“数字临沂”并形成新兴的地理信息产业积极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基础测绘是数字城市框架和核心的基础系统工程,基础测绘为数字城市提供基础数据集,数字城市则是高效、全方位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数据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我们要以城市基础测绘纳入临沂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充分利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基础测绘论文篇(10)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基础测绘论文篇(11)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测绘工程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具备空间与地面测量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通过测绘专业知识的习得与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够在日后从业过程中适应职业需要。因此,在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测绘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夯实理论知识;注重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对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注重测绘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夯实理论知识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学习者对于理论知识的精准把握能够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得心应手,尤其是对于测绘工程这方面而言,更是需要十分坚固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测绘专业教师应当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得以夯实理论基础知识。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测绘工程专业都会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教学中,高等院校需要选择国内最新的教材,并且安排具备一定从业经验,同时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测绘理论知识与测绘实践技能的双重获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使学生激发兴趣,为此测绘专业教师在组织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讨论参与热情进行调动。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展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

2注重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目前,部分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影响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此,高等院校在进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当充分地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以便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的测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进行课程安排过程中,高等院校应当以现阶段社会对测绘类人才的遴选标准作为课程安排的重要参考标准,以便通过培养目标的明确,实现对学生测绘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培养,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测绘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具备最新测绘设备的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对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而言,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根据现代人才培养标准的角度来看,当前社会在人力资源诉求方面也释放出了明显的重视技能型人才的信号。考虑到此种情况,高等院校测绘专业应当在扎实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创设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进行细致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实施掌握专业的测绘实践技能,进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成为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现代专业技能型人才。具体而言,高等院校测绘专业在进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当注重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①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如此将确保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升;②高等院校测绘专业应当为积极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技能提升契机;③高等院校测绘专业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科学性问题,确保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匹配,以便使学生在日后从业时能够快速上手。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之后,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切实提升实践技能,掌握测绘的操作技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过渡。

4结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技能型人才,对人才的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不断调整才能够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尤其是测绘工程专业,其专业性与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提供更多的人才培养思路,从而切实有效地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守刚,厉东伟,王铭,张书毕.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J].测绘通报,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