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4 19:39:27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1)

新的时代已开启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时代已到来,新时代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新时代的好教师,是我思考的问题。在努力提高自身思想建设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这次,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山西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提升培训项目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的标签之一。清华园,令人向往。在线上学习的这几天,高水平教授们一场场内容丰富,详尽前沿的分析讲解,我的眼界随之打开。

树立不断学习意识,掌握最新理念

第一节课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老师的“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全新的互联网+的教育信息模式,非常新颖,曹老师所讲的学习的时代变迁一节内容,指出学习越来越呈现出实践性、参与性、情景化的特征,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位老师也要紧跟时代,尽可能的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满堂灌,靠时间磨成绩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于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冲突--解构--重新建构”“从虚假成功转向有效失败”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错误中生成。面向真实的项目式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特征。

崔成林老师的《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设计》课程中讲到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这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将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教学评价不再是形式,而是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在整个大单元备课中使学生懂得系统的学习理念和整体的语文素养提高。

李瑾瑜老师的《教师工作坊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创新》就“工作坊”这一概念的精彩讲解点明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建立学习团队、开发团队、团队研究、团队培训等具体的方法,如四个实践环节,诊断测评、实践反思、成果展示、总结提升。教学研修中“冰山”效应让我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层面以下的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

凌云志老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干活讲座让我了解了获取资源的方法以及制作编辑微课所能用上的软件及方法。非常开心,但这些内容如果不在实际中运用,可能也要一切归零。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42-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因此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一个人的成才十分重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有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总结许多人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自学、动手、应用、讨论、总结。

一、自学

对初学者来说,老师引进门很重要,但以后就要靠自学。自学能力对学习任何课程都是重要的,对于信息技术课尤其如此。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奇快,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信息技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

有人说,“自学,谈何容易!”别的学科自学可能较难,但信息技术却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自学的条件。许多信息技术知识,特别是一些操作的知识,你完全可以自己通过看书和动手操作就能学会。而且,信息技术越来越“平易近人”,让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人可用。能够让人动的东西就好学,比如几岁的娃娃就敢去开电视机并调台、能够去控制VCD机等,信息技术也是相同的道理。信息技术作为要学习的对象,理论知识和实践环境是统一的,自学当中有弄不懂的东西,大多可以通过上机来加以解决。并且很多的信息处理软件都是相通的,学会了一种信息加工软件,其它同类的信息加工软件也就能得心应手的使用了。因此,我说它易于自学,便于自学。

二、动手

信息技术这个学科实践性特强,不动手是学不会的。从诞生那天起,信息技术就被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未入门者眼里更显得玄而又玄,许多专著由于不是给常人写的,像是“天书”,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但是,你看,有些娃娃为什么能把信息技术用得这么好呢?窍门在哪呢?动手!一动手这层神秘的面纱就被你揭开了。并且,你会越学越感到轻松,越学越有兴趣。

边动手边动脑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模式。这样做,自然而然地废止了那种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传统的不科学的学习模式。“听而易忘,看而易记,做而易于理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信息技术,“做”是最重要的。动手“做”,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动手“做”,会得到真知灼见;动手“做”,会找到成功的感觉。让我们坚持下去,从不会到会,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最后你会高兴地说:信息技术并不神秘,入门不难,深入一定办得到!

三、应用

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应用中可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应用中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想到用,要把它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在用中加深理解,把信息技术变成了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人们常说“熟能生巧”,这是对学用一般工具而言,对学用信息技术这种智力工具,就不仅仅是“生巧”了,而是“益智”,有利于开发智力。比如我们学习了用字处理软件表达信息,就可以用它来进行板报的设计。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也省却了在黑板上擦擦写写的麻烦。信息技术中浓缩着人类智慧的结晶,电脑帮助人脑的过程,会使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而且我们也可以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文本信息加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我必须为我们班设计好一个板报这么一个任务来进行学习,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再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解决。这对于提高我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讨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没有一个人在学习上全知全能,也没有一个在学习上是一无是处,讨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是必要的。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有很多的模块都是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协助,共同讨论才能更好的完成的。比如文本信息表达中,需要我们同学自己确定主题后,进行分工、合作、讨论共同完成一个小报的设计。因为我们的上机时间有限,我们更需要分工、讨论、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3)

与其它各类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征,因此,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同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国外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起步较早,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较为滞后,并且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所以,对我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征分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淡化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本位”思想,强调它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另外,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结束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常规性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的限制,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突出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对大部分中学而言,信息技术在师资与设备方面都属于稀缺资源,导致班级容量较大,一个教师往往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学生,严重降低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而从学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学生在家庭环境、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使得传统的同步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课型的教学中,不少教师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着学操作”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教师手把手教操作,不习惯自己通过阅读教材或从其它途径(如软件的帮助系统或网络)来获取学习信息,以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课时分配与课程容量的冲突

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有限。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实性策略

根据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征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出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现实性策略:

1.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针对中学生信息技术初学阶段的特征,可以对学生采取“诱导式”、“启发式”和“激励式”的教学。如,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然后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此时惊讶之声必然不绝于耳。再如,为了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结果,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3.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学习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并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的机会,同时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也就是说,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四、结语

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希望本文的经验性成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利于同行之间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4)

二、微信移动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信移动学习方式,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使用微信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将微信移动学习运用在课前预习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使用微信移动学习前首先要申请一个教学微信公众号,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关注此公众号。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群发给全班学生,并备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再为学生提供几条预习提纲和相关自学资料。以此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添加具体详细的教学资源,以便学生通过关键词搜索学习内容,使学生具有足够的自主选择权,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和预习资源。例如,学生输入关键词“电子邮件”,将出现“接收电子邮件”“发送和回复邮件”“保存邮箱地址”等知识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选择。另外,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微信移动平台的各种功能,通过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访问记录、搜索过的关键词等,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学习难点有一个粗略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将微信移动平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将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提前发给了学生,所以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足了准备,并在预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有效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总结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练,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还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重难点,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运用技能。其次,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与补充,并将总结和补充的结果到微信公众平台,然后督促学生在课堂自行巩固和梳理。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章时,将字体格式化、段落设置、添加设置图标等知识点制作成一个3~5分钟的微课视频,通过精悍短小的视频方式让学生进行点击观看学习,以此来巩固学生的技能。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纳入学生的必学必考科目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计算机答题的技能,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使课堂教学失去有力的监督,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评测,使课程的讲授只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向前发展,因此建构一套完善、有力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十分迫切。

一、建立起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现行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上机考试来完成,主要的题型既为单项选择和上机操作题。单项选择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上机操作则主要考察学生的上机操作技能。较为单一的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的考察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意识、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入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完善评价能力的关键之处。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设计动画、创建网站、制作文档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又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想法和灵感,使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既能够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够测试学生的合作、协调、沟通能力。不同种类的总结性评价中,教师都要不断的加入新的测试元素,教师在评价体系中多使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评价过程中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测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中也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引入不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检测自身的教学成果,对教学成果做出较为公正、全面的评定,通过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制定出完善的总结性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学习是学生运用到作品创作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在测评过程中所要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之处,因此,对于此类学习的评价一定要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测评才能有一个公正的评价结果,同时,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技术运用等。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基本的评价标准有学生的整体规划意识和技术上的实现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评价体系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标准的增减。例如,对于动画作品的设计,教师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审美的表达以及创新能力这两项,学生在作品的设计中不仅要用到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更要加入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使作品更加完整。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更科学、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在整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所能够体现的智慧和潜能。一些学生可能在技术的应用上不太过关,教师就可以加强对于此类学生的技术指导,有的学生可能在规划意识上较为欠缺,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多多引导学生增强对于整个作品的规划意识。也有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不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提升创造力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水平的关键之处。

三、利用评价平台实施有效的评价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6)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xx”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⑴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⑵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7)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总结。现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把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总结如下:

1、形象教学法:由于大部分学生身在农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对计算机的接触很少,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于是我在教的时候,就尽量使用身边的事例来打比方等,把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简单的理解其步骤、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如何“复制、粘贴”时,学生容易把它的步骤混淆,前后顺序分不清,我就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做例子:上课时,我让学生选定要复制的内容,我先用复印机把相关内容先复印(即复制),再把复印的纸贴在需要的位置上。最后把复杂的步骤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了一个形象化的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整体感知,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成果展示法: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而开设的新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新鲜而又陌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我在上画图时,发现某些学生的潜质较好,画画的想象力很丰富,于是我就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然后,再把他们的作品一一通过教师控制软件展示出来,并从不同的方面分别给予肯定和赞扬,给学生这样一个认识:我的画是最好的、最棒的!从而调动了学生画画的积极性。同时利用身边的一些事例,比如班级的课程表的制作等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制作并展示学生们的成果来更加激发学生们上信息技术课的信心。

3、游戏教学法:孩子爱玩游戏,农村孩子也一样,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指法这一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打字教程》,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4、教师演示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演示法是不可少的,所以每节计算机课我都会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这一方法就更加重要了。教师通过演示所学内容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比如在学画曲线时,由于画曲线时,必须点两次鼠标方可把曲线画完。刚刚开始,学生总是问:“曲线画好了怎么还会变?”于是我就把画曲线的方法在电脑里演示一遍。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所演示地操作过程、步骤,对画曲线的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画得好多了。

5、学科整合法: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幻灯》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幻灯片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幻灯片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中的《海底世界》播放有关海底世界的文字、图片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另外,还应根据自己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1、讲解新知识应该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注意导言的趣味性、调动性。在讲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要把具体的操作步骤板书。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备课的力度,仔细研究教材,才能保证把课讲得游韧有余、恰到好外。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8)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一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三年级至六年级共14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及网络维护,还有学校复印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任务是繁重的,但作为已进入教师行业第二年的我,相对于上一年,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教学方面,本人严格按照区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趣、高效的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保证上课的质量,我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尽量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加多的选择。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这些准备工作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对于学生个体,本人加强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工作,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增强了后进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其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享受领会知识的快乐。为了提高打字录入的速度,本学期还结合校园网络开展了“快打精英”的挑战赛,这一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也对学生文字录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另外,利用我校网络资源搜索大量的科学知识给学生浏览,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更加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且责任比较重,但为了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知名度,提高我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广泛咨询有经验人事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了较高质量的学校校园互动式的主网站,这一网站的,将更加有利社会与我校,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我校在知名度,增大我校工作的透明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网站建站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在后期的工作,主要是对网站进行资料、素材的补充。同时,考虑到我校信息化资源存在着具大的优势,但分布得较散,不利于老师们使用这一问题,本人还建立了针对学校内部的校园内部网,内部网站对提高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学校设备管理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主要的电教设备从品牌、型号、序列号、配置、购进情况、负责人等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校日后向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化前进。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则进行了网络登记形式,这能更加方便、保险,对于设备有了更加好的保障。 在班级管理方面,作为副班主任,本人密切配合何炜怡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面貌有一新的、好的转变。使我们班在体育大课间比赛中有更加的表现,获得了三年级组的一等奖。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五、提升个人知识 整学期的工作任务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订阅《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新潮电子》等书籍,上网浏览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六、总结 总括这一年,本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不断进步,遵纪守法。展望下一学期,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向着学习型个体不断前进,努力为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

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责任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三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 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 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2004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并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我校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较快,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泉州市课改样板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等十几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信息技术浪潮的到来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我校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验收,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诸方面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以一个更高的标准向社会展示我校的风采。乘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东风,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现总结如下:

1、加强管理,确保信息技术健康发展

调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及时组织召开会议来给予解决。召开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从而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管理。年末对学生及老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考核。

2、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步伐。

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着"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每年都要规划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力争营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3、加快信息技术培训速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操做能力。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要求,按照省、市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条件,经常组织教师学校自行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速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开设的讲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怎样使用WPS编辑文件》、《怎样连接上网,怎样浏览网页》、《怎样实现校园局域网络共享》、《各教室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怎样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Authorware入门》、等十几个课题,共计50多课时,现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给予了有效师资保证。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坚持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从不挤占和挪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时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校代收的上机费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计算机教师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备课,刻苦研究,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5、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我们在发展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软件建设上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自制教学软件。随着各层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广泛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大胆制作教学软件,并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第二,充分利用市、县教育局的软件资源库,组织复制、刻录、录像等各种资源。第三,对教师的公开课、说课进行录像,教师自制课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较多的校本资源,并逐步扩充资源库。

6、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们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教学上有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观摩活动。

我们虽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传播和接收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远远不够。

一是能够做到整合的教师数量还比较少,二是还没有做到经常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领导和教师不但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不怕困难、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坚持应用信息技术带来一定困难,所以造成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应用还不够。

3、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和应用还存在死角。

教师坚持学习应用还不够,有的办公室计算机出现故障不能自行排除。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62-01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在教W中。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的大量的优点,使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不仅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数学知识的图片、视频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好一门知识,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进行学习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新兴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通过引导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心算的比赛视频。学生在视频中看到别的同学能够进行快速运算,并得出正确的答案,首先会表示非常惊讶,之后就想变成视频中的同学那样,从而对心算的方法产生兴趣,想要掌握这个本领。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数学知识讲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情况,变成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

以前教师只能用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用口头语言对数学知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描述,缺少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进行板书,以至于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足的情况,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少相关的教学工具。而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应的课件来进行教学,避免浪费课堂时间。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理解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重点或者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方便而过多运用信息技术,这样会让学生眼高手低,感觉已经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然而并不能在数学习题中加以运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合理运用,避免出现相反的效果。

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总结的时候很难体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每一单元的知识总结来进行,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难以形成。目前,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另外,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配上一些典型的数学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各单元或者试卷中典型的数学例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数学知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

四、结束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促进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光生,何克抗.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09(02).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10)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属性:

(1)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

(2)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即指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即指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整合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其次,没有必要给学校增设与计算机有关的新的目标,相反,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可加强已有的目标。第三,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对手。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信息技术的,把它当作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

(1)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沁园春・长沙》

构想: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主要通过投影片、书本和录音机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利用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做法:制作《沁园春・长沙》课件时,选用与相关的资源,从内容、形式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使学生对诗词的鉴赏方法进行全面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学流程见下图:

(2)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圆幂定理》

构想: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使得抽象的知识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掌握。

做法: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Flash将这四个命题的联系用动画演示,由点动到线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内在关系,即同一线段上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的积是一个定值,于是可以将这四个命题统一归纳成一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与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

导入 运用音、画情景或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 感受情境,对学习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讲授 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 观察和思考

学生

练习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做适当评议 学生练习、自检,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交流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 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开展协作学习

反馈

总结 归纳总结 自我测试、小结,达到知识综合提高

(3)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招贴设计》

构想: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利用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做法: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

教学流程如下:

程序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运用音、画情景或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 感受情境,对学习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自主学习 提供学习材料及简短的语言介绍 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学习和探讨

学生练习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做适当评议 学生练习、自检,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交流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 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开展协作学习

反馈总结 归纳总结 自我测试、自我小结,达到知识与技能综合提高

2、通过上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例,我们看到课程整合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个性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篇(11)

“3d学生自我评价”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对学生自身的诊断与激励功能。这不仅包括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反馈和指导功能。反馈、指导和改进课堂教学是评价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拓展评价的维度,引导师生全面审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

教师每节课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信息知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能力)、应具备的信息情感道德等信息素养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下面我通过具体解析每节课学生填写的自我评价表来进一步说明(如图2)。

“3d学生自我评价表”大致分为“基本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素养”“畅所欲言”四大板块。通过四大板块的设计,我们拓展了评价的维度,让评价与教学目标能够高度一致,总结起来包括以下三点:①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等。②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时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上。教师通过“3d学生自我评价表”,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记录自身的学习行为表现,有效激励、促进其全面发展。③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期通过评价使师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完善评价过程,注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全程化管理

根据“目标与教学一致性”的原则,每节课我们都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任务及评价标准,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及时进行自我评价。这种反思式自我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到学期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既包含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等信息知识方面的题目,还包括考查信息能力、综合信息素养等开放性题目,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总结评价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收获等,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对教学目标掌握的程度、具体知识点的遗漏和熟练程度、养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等,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并做出学习鉴定。

阶段性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积累的过程性评价资料与学生的阶段性测验成绩分别以不同的权重折合,然后计算出最终成绩,并以等级的形式反馈给学生。例如,过程性评价量化结果综合自我评价表、小组评价表中的日常考核以及典型作品的完成情况,分别以优秀(A:85~100分)、良好(B:70~84分)、合格(C:60~69分)、不合格(D:0~59分)四个等级呈现。最终评价结果=过程性评价量化结果×

40%+阶段性测验结果×60%。这样,日常动态的自我评价与期末的自我评价逐渐积累,共同组成了一份完整的电子评价档案和珍贵的学习记录,从而形成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轨迹。学期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装订成册的自我评价表及期末检测带回家,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这一学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存在哪些问题。这样能够大大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多地获得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解和认同。

制订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自我评价表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语言表述、文字记录、表格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各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语言表述随意性太强,且无法留存;文字记录对学生的写作、归纳总结能力有一定要求,容易导致自我评价良莠不齐;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表格记录,不仅直观清晰,而且方便易行。在评价有关信息知识、信息能力部分时,主要采用选择、填空等对号入座的形式;在评价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在内的信息素养部分时,则主要以简练的语言对学生提出建议;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一句话自我反思”环节能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学生每节课只需要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顺利完成自我评价。教师只需要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内容设计,对自我评价表各板块中的内容稍做修改就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