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7 08:03:05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c)-015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quirement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Guangzhou Medical Unviersity,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in the college. Methods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2,the training base was not constructed in our college as conventional group,from May 2012 to May 2015,the training base was constructed as innovation group,80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rrangement of nursing courses,it was necessary to make a reform on the teaching methods,introduce the new teachers 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the school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as putted forward.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before and after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the student′s basic operation ability for inno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P

[Key words]Training base;Practice;Effect

o理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属于招生较多的一类专业,此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完成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为社会及医院输出综合技能较好的高素质人才[1]。护理工作的实质不仅包括单纯疾病治疗,同时应实施护理手段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进行精神护理最终达到治疗与康复目的[2]。而实习生在学校接受专业实践训练,将来实习时可运用至临床[3]。由此可见,高等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贴合职业需要,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医院输出实践性人才为目的进行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因此,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工作已经刻不容缓[4-5]。本文研究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学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建设实训基地(对照组80例),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设置实训基地(干预组80例),对照组年龄19~22岁,干预组年龄20~24岁;纳入标准:均为我校在读护理专业学生。本次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取得所有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所有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

①对于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意义的研究,护理及临床专业在教学后期会有大量的实验及实践技能操作课程,且随着护理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临床医院实习需求性及护理岗位特殊要求、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临床患者需求及对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高及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的现状,此类因素均要求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院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度不够,必须结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情况,而上述种种局面,最后均要求学校建立护理专业配套的实践基地,学院通过每周进行固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6]。②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相关实验及实训,此类训练均需要有实践基地作为支撑。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将护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结合实践特点,加强学生对于基本操作动手及掌握能力,将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过程模拟,为实习做好准备[7-8]。③临床对护理人员最基本要求除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科室基础疾病知识、不同给药方式、各种注射方法、生命体征基础测量及并发症观察等知识,且应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临床疾病具体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应变能力[9]。④本院应定期安排老师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相关部门理论指导与协助,完成实践基地布局。实训基地格局分布应仿照医院病区设置,按照标准护理流程对学生进行护理训练,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准备用物至护理结束等一系列的护理操作,锻炼学生判断护理诊断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如何查看医嘱及正确执行、掌握一定医疗用语,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科目实践训练[10-11]。⑤学院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理论及具体临床需求,有选择性地针对重要技能重点培训,同时校内实践基地与教学区距离不宜过远,基地应引进医院现有各种中西医设备,聘请临床实践教学老师,并结合课本对学生进行逐步训练。同时基地建立时应做到资源共享,基地应同时满足医学院多个专业的实践需求,设立多个实验室,并根据学院实际学生数量及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基地格局[12-13]。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护理精神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临床人文护理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养成良好服务态度,在实验室墙面张贴护士宣言、名人名言,营造良好人文护理服务氛围。我院实训基地均配备专业教师,大多数均外聘,条件要求在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工作,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及护师以上职称,综合素质较高,且有一定临床带教经验,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本院应定期外派教师去兄弟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学习新技术及管理模式[14-15]。⑦每次实践课之前,教师均应为学生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应积极备课,为学生示范标准护理操作流程,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能力,因为这是所有护理操作基础,并于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随机抽检,观察学生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提问,对于不懂之处多讲解。将基础操作相关流程打印成册,并发放,指导其熟悉并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均应指导学生做好对患者解释、操作后的健康宣教等工作,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并监督,及时进行考核[1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建设实训基地后,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观察学生对于基地建设的总满意度,其中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z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实践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学生对于临床基础操作的掌握力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对于医学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改革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加强理论知识理解力,也可为临床实习做好准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基础技能加以训练,加深学生动手能力[17]。而对于学院而言,建设一个实训基地,其首要要求即要有良好实验环境,软硬件设施均齐全,装修时应尽量依据现有资源贴合临床要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好代入护士角色[18]。对院校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学期课程安排应均衡,同样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应更改传统教学思路,着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训,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且实训基地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采取情景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与临床相似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病例,让学生自主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要求其贯彻以疾病治疗为目的、以患者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以人文护理为核心思想的工作模式,尽可能按照临床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讲座,激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为了保证学院实践培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医学部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主动维护实验室环境及设备完好性。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统一着装,均需穿着护士服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告知护士服及护士帽的正确佩戴,打造良好护士形象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

研究报道称[19],医学院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有效提高本院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临床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且大部分学生对于学院教学计划及安排感到满意。本文得出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前,大部分学生实践课只能在教室进行,由于场所及设备限制,实践教学质量较差,且学生对于学院安排满意度较低,但我院开始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后,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较好且满意度较高。两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以结合其他院校示范进行参考,与学院专业人数及课程安排作为参照,合理安排基地布局,丰富学院师资力量,多引进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定期来院授课。教师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总之,校内建立护理实践培训基地,应建立良好实践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护理服务精神、指导其树立正确临床服务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其更加适应临床需求,成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文,邹玉莲.加强高职院校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2):61-62.

[2]张书文.具有服务特征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82-83.

[3]张晓杰,杨立群,李强,等.护理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34-836.

[4]周玉琴,张梅英,朱青芝,等.加强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几点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5-86.

[5]熊杰平,周俊杰,朱庆欣,等.“七位一体”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41-844.

[6]郑小波.中职护理专业校内临床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86-87.

[7]李灿辉.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探讨――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5):12-15.

[8]孙海燕,潘红宁,肖佩华,等.院校合作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及运行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4,29(10):69-71.

[9]窦丽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1-73.

[10]钟丽强,王晓琴,赵丽,等.仿真模拟教学中护理病例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63-64.

[11]俞宝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护士执I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9):681-683.

[12]管慧.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维护理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123-125.

[13]张歆,陈群,许瑛,等.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55-156.

[14]胡泊.“导生制”下的护理实训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114-115.

[15]赵蓓.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951-953.

[16]万慎娴,李惠玲,孟红燕,等.护生在医护合作急救仿真实训中现场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1):70-73.

[17]向邱,徐素琴.护理实训基地预约培训管理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22-125.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2)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职称比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及2008年实行岗位等级设置后,护理人员高级职称的数量有了一定变化,2013年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总数已接近6%,高级职称的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结构

2006年起,医院使用派遣制护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护士人数及其占在编护理人员的比例依次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况

2006-2013年护理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3)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4)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5)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教育文员护士既然在军队疗养院工作,就要以军人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以疗养员为中心,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要求做到以下六点:热爱本职、勤奋进取、坚持原则、团结协作、严谨律己、勇于奉献。

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其他职业人员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作为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来抓。我们通过学习“国际护士伦理守则”、“21世纪中国护士伦理准则草案”、“护士职责”、“护患的权利与义务”等经典文献,让护士牢记:我们的工作服务于人生命的全过程,应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我们的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1],使护士感受到肩负的是神圣责任。

3强化疗养护理理念

疗养院的护理工作不同于医院的护理工作,在服务对象、工作程序、方式方法以及服务内涵上与医院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疗养护理是集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和护理质量在内的系统工作,目的是让疗养员身心健康和谐。

3.1重视理论知识更新疗养护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社会性,护理人员要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因此,疗养院护士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心理、社会等知识为疗养员进行系统的护理。

3.2狠抓科技练兵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我院根据疗养常规要求,制定相关培训计划:①创建护理示教室,添置相关教学仪器,保证疗养护理教学需要。②从各项技术操作中,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选出了输液、给氧、心肺复苏、外伤包扎四项作为训练项目。训练要求:岗位练兵和岗外练兵相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个人练兵和集体练兵相结合,平时检查和竞技比武相结合。

3.3树立疗养护理理念通过疗养专科知识的学习,要求文员护士在思想上坚定“以疗养员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理念;在为疗养员服务上结合疗养护理特点,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心理健康指导员、体能训练教练员、导游参观解说员和娱乐服务员。

我院通过以上的培训措施,使文员护士树立了正确的疗养护理观念,并在各科室起到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了全院护士工作积极性,现在护士们学习努力、工作勤奋、服务热情,有力地促进了我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6)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2结果

2.1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历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护理专业作为中专教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护理专业远远落后于国外,临床护理只是执行医嘱,从而使得护理硕士的培养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作用。”第二是医护职责划分不清,Y6:“我国的专科护士定位不明,专硕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导致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停滞不前。”第三是观念错误问题,觉得治病主要是依靠医生。社会上多数人认为临床护士只需要大专学历,最多本科就足够了。Y3:“实际上医学这块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如果做得好,对患者的好处更大。”第四是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医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击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积极性。Y9:“医院应该给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只有当专硕研究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因为岗位的激励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2.2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2.2.1临床实践环节作为新生事物的专硕培养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期间要加强专科培训,鼓励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环节为18~30个月,并要求实习生定期进行汇报,从而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专门人才;也有少数人认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时间比例应为1∶1。Z2:“若延长临床实践的时间,可以考虑设置临床副导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由自身导师负责科研辅导。”2.2.2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综合各方观点后形成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临床技能考核,以病例为基础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②实践考核,加强分级考核和上岗。如规定完成30例患者的专科护理;③考核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科研设计,包括文章的发表和对临床实践的感悟;④组织多个科室资深护士或者团队对学生临床实践进行评价,除了考核和自我鉴定外,还包括其在各个科室实习期间护理患者、临床实践的能力。Z8:“临床能力考核不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元化、综合考核。”2.2.3学位论文要求目前多数护理院校规定专硕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更侧重临床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应以解决临床或社区具体问题为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强调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学位论文不一定要做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可以是系统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报告、质性研究,但是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但也有少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没必要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不用过多限制。”

2.3毕业后的岗位职责

岗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岗、教学科研岗、护理管理和专科护士。其中大部分医院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岗。D3:“一般刚进医院都会先去临床,提供的岗位也主要是临床护理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明确规范的护理专家岗位;护理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培训岗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研岗位准确评价和反思目前临床实践的不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Y5:“专硕研究生可以带领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实行循证护理实践,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2.4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

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进行衔接。Y13:“护士作为一种技能型的职业,其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型硕士教育,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其次目前临床护理实践时间通常在18~24个月,为了让实习达到效果,切实为其发展考虑,也非常有必要与专科护士的培养衔接。也有少数被访谈者认为现阶段还很难衔接,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D1:“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是两个任务,两个使命同时进行可能会有冲突。”湖南省乃至全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体系;另外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生,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经验的要求。Y11:“先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再衔接可能更好,其毕业后不可以直接成为专科护士,必须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后才可成为专科护士。”

2.5对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议

从学院培养角度而言,学院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方向应该注重与现实需求结合,这样才可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Y8:“护理专硕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切实与临床护理有关,真正做护理相关的研究,能切实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从专硕研究生的角度而言,毕业后要立足临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同时在学术方面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X1:“专硕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敢于去临床,在现阶段我国临床护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不要气馁,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并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3讨论

3.1加强护理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专硕的课程正在经历整合阶段,在创新和发展上还有一定差距[6],课程设置应以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内容应与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刘东玲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在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权重值最高,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虽然沟通和决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国内尚缺乏对伦理、决策、人文方面的重视[8]。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是临床实践整体的规划,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的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居第一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床实践[9],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让更多的专硕研究生进入临床、服务临床。蒋小平等[11]指出护理专业分科应该细化,轮转科室数量不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实践科室及时间长短更为重要。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倾向临床综合考试,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需建立护理专硕研究生临床出科考试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其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轮转科室的理论、专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基础,注重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以临床实践为主的目标相符。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7)

2国外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现状

从1960年开始,美国的护理院校开始推出人文社科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此类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其平均学时迅速超过生物医学课程,对护理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4]。国外护理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师资力量主要为人文、哲学、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及专职牧师,其课程内容主要以护理伦理学、护理法学、疾病叙事的文学作品、历史、艺术等能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贴近现实社会的课题。例如,英国莱斯特大学华维克医学院开设的《医学与文学艺术》课程,其内容包括培养医护人员的形象、参观牛津艺术博物馆、分析及体会死亡和濒死的感觉、参加戏剧讲习班等[5]。

3进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的对策

3.1 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传统课堂讲授式的人文课程教学形式较为抵触,对此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差[6]。在开展人文领域的教学工作时,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放弃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欲望,尝试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题讲座、话题讨论、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在进行护理伦理学授课时应采用叙事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并促使学生在课下精读相关病例故事、写反思日记,最后指导其讨论相关故事的伦理学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3.2 实现人文课程的微型化

今后,进行人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开展微型课程。开展微型课程可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发挥教育者的特长和潜能,弥补课程内容滞后于临床的缺点,开拓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微型课程是1960年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开发使用的[7]。它不是根据护理学科原有的课程框架、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而是根据护理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教师的能力、社会的需要来修订的。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医学课程是整个护理教育体系中大块的钢筋水泥结构,可用来建造高楼的框架结构和主体部分,那么微型课程就是建造高楼的小砖块。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整个护理教育体系变得更灵活、更丰富。

3.3 实现人文课程的综合化

当前,我国护理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多为学科课程教育。我国护理院校各学科的知识较为系统化,其教学内容的中心各不相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不强,不能使理论很好地结合实践,也不能提高学生应对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果将人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入到相邻领域的学科中,形成一门综合化的学科,实现多学科的重组,就可减少教学科目,避免多学科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克服分科过细的弊病,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3.4 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考评体系中

在进行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将人文精神融入到考评体系中,如在国家规范化考试及用人单位的考试中加入伦理、法律、心理、沟通等需运用人文知识的考题,使学生高度重视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人文知识,变被动学习为自觉行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3.5 积极开展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伴随正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出现的一些随机课程,可广泛地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家庭、社会中[8]。护理专题的人文教育应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诵读中外经典名著、邀请社会知名专家进行人文学术讲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社团活。

3.6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施行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9]。目前,我国护理院校讲授人文课程的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情况。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则缺乏医学及护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为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如让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培训,由体育学院教师承担护理礼仪课的授课工作,由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承担社会学的授课工作等。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a)-0000-00

我国目前临床医护人员的质量与数量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卫生技术人员中医护人员比例仅为1:0.6左右,与国家卫生部要求的1:2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与发达国家的1:6更是相差甚远。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升高,护理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据统计,我国目前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总是将近三百万人,因此教育部以及卫生部将护理专业列为紧缺型人才专业。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以及行业要求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学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而且还要注重技能方面,从而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护理人才。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护理实训课程教学要符合社会要求,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内容上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

1高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的医学教授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这就导致由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疏忽了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的比例,导致技能型护理人员的要求不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由于学科自身特点,护理课程在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方面与临床进行护理实训方面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从而提升护理实训课程的效果。

1.1对实训教学的认知度不够

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对护理实训教学的认知度不够的原因一是就业压力。由于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单位招聘条件为研究生,致使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这就导致学生将会用大部分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实训课程的学习。二是观念落后。有些院校的管理者忽略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只注重管理工作,缺乏外界沟通交流,观念落后,导致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护理人才的培养跟不上临床护理的发展需求。

1.2实训课程的设置存在不足

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并没有打破传统,形成专业特色,仍然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训模式相似。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并没有的到很大的提升。此外,课程编写缺乏系统性与指定性。课程内容并没有根据岗位调研的结果进行选择,各个课程之间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就导致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完全符合适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3实训设备以及条件的不足

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设备的各类实训设备更新较快,因此在实训阶段,学生使用的医疗设备可能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使用设备存在差异。同时实训基地的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管理权责还不够明确,仍然不能满足连续性实训教学的需求。实训设备的不足以及实训条件的落后都阻碍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1.4实训的环节考核有待加强

目前实训环节的考核在实训教学的整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这就导致学生们对实训课程的内容重视度不高。此外,实训考试内容也存在不足,实训考核的内容不能依然采用理论知识考核的模式,应该进行过程性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职业能力,通过提升实训考核的方式来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2护理实训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护理实训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2.1对护理实训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改革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训课程安排,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性。同时应该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目前的实训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整,减少传统验证型的实训,增加医学发展的新技术。具体实践中减少床铺的整理,洗头等方面的实训时间,重点放在各种穿刺术以及内外科等护理操作技术的培养,心电监护、心肺脑复苏、输液泵、注射泵以及PICC置管术等实践操作上。这对保证护理实训教学的效果以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护理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设施,想要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训设备的建设力度,增加先进的教学仪器以及实践设备,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践机会。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医院的实际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场所,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的真实的工作环境。

2.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充分利用实践性或是引导性的方法。例如再是实训室进行现场演示,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插入,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练习。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并及时地纠正错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有临床见习法以及临床旁教法,主要是与医院进行合作,让学生到见习单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的成效。

2.4改进实训考核方式,保证实训教学效果

通过完善考核制度,以此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率。考核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注重实践操作。例如护士的仪表、手术前的物品准备、护理技巧以及沟通能力。通过考核的加强,增加学生的护理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学机构,因此注重高技能护理人员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护理实训课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优化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以及实训设备的建设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易凌云.强化高职护理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的实际与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1,26(4).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 2005~ 2010 的重要策略和方向[2]。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 推动了中医护理的日益发展。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将给病人提供更加贴近需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有效地改善中医护理队伍的人才结构, 改变中医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3]。2011年9月1日至 2012年8月31日积极申报成立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讨、研究出了中医医院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并予以具体实施,培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1~40岁,护士61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培训对象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实施过程

2.1 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概括为两类: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前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要求申请者已取得学士学位; 后者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 [4],我院专科护士培训采取继续教育形式。

2.2 培训方案的论证

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专科护士的培训相关的资料,到区内综合医院(已成立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成功培训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参观学习,吸取实践经验,邀请我区各中医院护理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分调研与论证,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可行性。

2.3 成立培训管理机构

①成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专科护士培训有关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督等工作。②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专科护士培训大纲和具体要求的制定和提出,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培训基地的审核、检查,培训学员的业务考核等。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宁夏护理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参与此项工作。

2.4 设立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经过积极申请,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在我院。

2.5 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方法

2.5.1 培训内容:中医护理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 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沟通学、中医诊断、中药学、中医护理论文撰写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设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2.5.2 培训时间:实验组、对照组均培训3个月,实验组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

2.5.3 考核内容: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2.5.4 培训对象:我区18家中医医院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中医护理临床经验、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护理人员120名为培训对象。

2.5.5 培训方法:

实验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分期分批进行脱产培训3个月(1个月理论培训,2个月临床实践),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对照组:对符合培训对象的60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通过小讲课(每周1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中医三基考核(每月1次)进行培训,每期培训15人,共培训4期。

两组培训结束进行严格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

3 培训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考核合格人数及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具有显效意义。

4 资格认定、发证: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书》。

5 讨论

通过培训内容、时间、考核内容、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专科护士的系统管理, 现已研究出针对我区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较好方法。通过此方法的培训,我区中医医院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具备了一名合格中医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推动了我区中医护理队伍走向中医专业化。目前我区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仍处于试用阶段,需要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惠萍, 房彤, 王维利; 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安徽医药2008,12(1)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7-02

三校生是毕业于技工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或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期间注重学习专业技能,三校生和高中生的文凭是同等学历,三校生毕业以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报考普通高校中的专科院校,也可以参加三校生的单考单招考试,考取大专或高职院校。自2004年开始,我院护理专业招收的生源中,开始有“三校生”,生源来源于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2004年,招收“三校生”7名,因为人数少,没有独立设置班级,而是将三校生分散穿插在普高生班级。之后,2005年、2006年招收三校生也因为人数少,没有独立设置班级,做法同2004年。2007年开始,护理专业每年计划招收的三校生数量逐年递增,2007年计划招收50名,专门将三校生独立设置一个班级;200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各招收100名,分别设置两个三校生班级,2011年计划招收达到150名,设置三个三校生班级。护理专业“三校生”主要来自中等卫生学校不同专业,有护理、中医、药学、临床检验等毕业生;也有来自职业高中相关专业毕业生。她(他)们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选拔产生。“三校生”班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的侧重面不同。来自中等卫生学校的生源和来自职业高中的生源学习的医学知识相差很大,原因是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一般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学习的医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有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药理学;专业临床课:包括护理学基础、诊断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但是,据调查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系统学过医学知识,只是为了“三校生”招考需要,“有的放矢”地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医学基础课,也没有上过实验课,学生虽然理论考试成绩不错,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实践技能(结果见表1)。进入高职学院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大体是基础理论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基础、药物应用;临床课有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中职或职高学生要升入护理高职需要参加浙江省考试院统一命题选拔,考试的科目有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语文、数学、政治。因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学生参加升学必考科目,所以无论原先是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还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大家都比较重视上述三门课程,而且反复学习、巩固,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实践技能比较缺乏,尤其是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三校生”班级的学生普遍人体解剖学的理论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实践技能考核与普高班相比没有优势。然而,学生在上人体解剖学时感觉自己已经学得不错,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会厌学人体解剖学。

表1 三校生入学前接触人体模型、标本情况调查表

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三校生”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医学基础课程的结构设置上没有把“三校生”和普高生区别开来。其次,使用同一个教学计划,没有注意到“三校生”和普高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差异,简单地采用同一个计划授课,必然导致“三校生”学得过于简单,而普高生则感觉较难,进度太快,自己跟不上,打击普高生学习信心。再次,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三校生因为有医学理论基础,所以往往会出现“三校生”理论成绩明显好于普高生。

目前,浙江省范围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招收三校生的院校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个别高职院校对“三校生”的课程体系做了适当调整,主要是减少了部分基础课的学时数,增加文化课程比例,拓宽学生文化基础。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减少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的课时数,将生物化学与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整合为一门课,解剖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不设置解剖学,笔者认为不太妥当,因为“三校生”组成比较复杂,尽管理论学得不错,但是解剖学实践部分却有很大差异。我院到目前为止,三校生班级与“普高生”班级基础医学安排没有区别。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的基础,是医学形态学的范畴,结构多且看得到摸得着,需要学生不仅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后续医学基础课及护理临床课打下良好的形态学基础。鉴于三校生班级经过统一选拔时考过人体解剖学,普遍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是实践技能薄弱,尤其是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原先几乎没有接触过解剖标本、解剖模型,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技能几乎为零。因此,对“三校生”的人体解剖学进行改革,课程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以对护理岗位工作要求的分析为基础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思维培养目标及态度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对临床常用解剖结构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解剖模型、人体标本甚至是活体进行综合实训,以提高学生对人体形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加强对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校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作如下改革与优化:①减少三类生班级人体解剖学总课时,由原来92学时减少为72学时。人体解剖学当中的组织学部分课时不减,因为这部分内容选拔考试是非考内容,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几乎没有学习过。②调整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的比例,由原来的64:28调整为32:40,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时数。像运动系统可以去掉理论课,直接结合骨、骨骼肌和关节标本或模型进行实践教学,其他章节缩减理论课,适当增加实践技能课。③增加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知识的结合,编写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围绕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医学知识,用案例分析教学加强人体解剖学与护理临床知识的融合。例如,讲到骨骼时,先引出骨折的病例、骨质增生的病例,然后让讨论,教师再进行正常骨骼的教学;讲到肾脏结构时,先引出肾结石病例,提出小结石会自行排出体外,然后引出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终尿)的排出途径,让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的同时了解临床知识,大大缩短了从基础知识过渡到临床知识的时限。

参考文献:

护理学院结业论文篇(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深入到护理职业教育中。护理专业作为我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重点专业,为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就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1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毕节市护理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分布、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素质、知识、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

国家、省、市护理人才现状及需求规划;岗位工作任务;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岗位对专业的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岗位拓展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调查单位及对象

市县卫生局、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的领导、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一线专业骨干进行调研。

4调查方式

个别面谈式、问卷式、座谈会讨论式,会谈中使用适当语言和不添加评判态度。

5调查结果

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09所,病床15124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1.81张,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且全省最末位。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注册护士3218人;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0.4人。同样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按贵州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毕节市“十二・五”期间应累计增加床位18916张,床位总量达34040张;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4人以上,注册护士总数11760人以上。

6分析

毕节市及周边地区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仅“十二・五”期间,毕节市护士需求量就比较大。临床护理与专科护理人才需求量均大。问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90%以上的人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很有必要,专业培养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人文关怀到位,临床一线最注重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临床一线急需理论及技能型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增加临床见习,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与操作并重;实训内容要实用,多开展见习实训;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等。

7结论与建议

岗位需求定位,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岗位需要,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整体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献身护理事业的理论+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文关怀到位、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系统化、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和专科护理人才。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急救护理技术操作、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临床护理评估,熟练应用临床各项护理措施,沟通能力较强,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专业、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导,使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实习相衔接,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衔接,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衔接。

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院校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二元三段式”、“1.7+1+0.3”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元”强调学校和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突出学校与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三段式”指学生临床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分三阶段:通过“校内实训(第一段)、基地见习(第二段)、基地顶岗实习(第三段)”,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三阶段学习。“三段式”人才培养中强调注重“三结合”:在校学习与临床见习相结合(第一结合),毕业实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第二结合),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考前辅导相结合(第三结合)。“三段式”教学安排前1.7学年(第四学期只上前6周课程)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护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得到加强与提高。1.7学年后到医院进行1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实现“零距离”对接。1年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0.3学年)的理论强化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为学生持证上岗、提高就业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