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1 22:45:48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Let’sact部分通过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熟悉的对话情景来再现1-3单元中所学的会话,使学生能够更自然、更好地对Who’s...?He/Sheis...Whereareyoufrom?I’mfrom...Howmany...?等句型进行复习和巩固。对话中What’sinyourbox?Let’sshare.是没有学过的,教师可在实际的情景中让学生加以理解,单词chocolate,cookie是首次出现,教师可以用实物让学生学会说这两个单词。总之,在这节课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教法建议

教师可先通过演唱歌曲、师生对话、让学生小组操练和回答问题等方式复习1-3单元所学的会话并使其综合运用来呈现前四幅图的对话内容。在呈现后四幅图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出示一个空盒子,让一名学生往里面放东西,让其他学生去猜的这种游戏方式来导入对话内容:What’inyourbox?Gue!之后,教师再拿一个里面装有巧克力和曲奇饼干的盒子,让学生猜:What’sinmybox?导入单词chocolate和cookie和Howmany?这一句型。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Let’schant部分是通过歌谣呈现学生所学的单词:boy,girl及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使学生在说唱歌谣中,增强他们的语感,进一步巩固这些词汇。教师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加以表情和动作,使歌谣更加生动、有趣。

Let’splay部分要求学生听录音、边指数字和字母,并且大声朗读,教师还可把这一活动当成游戏来做。

二教法建议

教师可先复习Unit2/A和B部分的Let’schant.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把收集上来的学生的照片通过实物投影给全体看,复习句型:Who’sthatboy/girl/man/woman?He/Sheis...最后通过演唱歌?quot;Fatherandmother"导入新课。在呈现新课时,教师用一张全家福的照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来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词汇。教师手指着照片说:Thisisafamily.Let’sallbeafamily.教师指着照片中的妈妈说:Iplaymother.Iammother.教师分别指着照片中的爸爸、男孩和女孩问:Whoplaysfather?Whoplaysmother?Whoplaybrotherandsister.导出chant的内容。当学生学习了chant之后,可让学生借助道具分组到前面表演这首歌谣

在做Let’splay部分时,教师可先把字母卡和数字卡混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然后再听Let’splay部分的录音,边听,边指,边跟读。

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2)

目前,本地区共有所小学,其中完全小学所,不完全小学所。本地区共有小学生名。

目前,本地区小学已经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其基本进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起步较早。在当地党政的领导和重视下,本地区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起步较早。90年代末,首先在实验小学进行试点。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后,本地区虽然不是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但是,英语课程实验与国家课改实验区基本同步,于年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比大市其它县市要早得多。据了解,目前大市其他县、市只有市(县)城区少数有条件的实验小学开设英语课。

二是分步实施。按照教育厅文件要求,吸取省内外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经验,我们制定了英语课程开设方案。按照方案,本地区从年秋季开始,城区3所小学和乡镇所有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从年秋季开始,本地区所有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全面开设英语课。年年,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关心小学英语课程开设工作,本地区10所省级实验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年本地区所有小学的一、二年级,全面开设英语课程。按照计划,今年秋季,英语课程覆盖所有学校、所有年级。在教学内容上,为防止英语教学与汉语母语学习相互干扰,各学校一年级英语字母教学皆在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任务完成并得到充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步履稳健。专门召开了开设英语课程动员会。制定了《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实施方案》。每年安排师范英语毕业生选聘计划,陆续补充师资。不断由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英语师资转岗培训以及在职进修培训。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校本研修制度。

2.关于教材使用

1-6年级目前使用的教材为译林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牛津小学英语》。该教材词汇量较大,内容丰富。

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有关文件(苏教基〔2010〕6号)规定,3-6年级英语教材,属于义务教育免费教材,其费用由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补助经费统一承担并实行国库支付;1-2年级英语教材,属于地区教学实验教科书,其费用由本地区财政负担。

3.关于师资状况

本地区英语任课教师共360名,其中,英语专业130名,非英语专业256名。为保证英语课程的开设,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一是招考。每年新教师招考时,向小学英语倾斜。尽管每年所下达的新分配的聘用人数指标很紧,但对小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聘用人数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倾斜。年比上年度增加50%。

二是培训。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自年以来,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7期培训班和一期提高班。迄今为止,参加培训转岗英语教师有269名。

三是委培。从年年起,采取定向委培的办法,解决师资来源问题。年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3人,其中小学英语14人;2010年共委培小学师资29人,其中小学英语师资11人,2010年委培30人,其中小学英语8人。

4.关于课程设置

3-6年级,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每周安排3课时。

1-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每节课20分钟;由于国家课程计划中低年级没有英语课时,目前,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安排低年级英语课时。

二、存在问题

1.在教材方面,词汇量大、内容多,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同时,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够,备课的要求高,一些转岗改教的老师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要求很高。

2.在师资方面,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转岗培训从事英语教学的269名教师中,有些教师语音和听说能力等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负担较重,小学英语教师一般都跨年级上课,任课班级多,备课量大,教师工作负荷较重,无暇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三是职称评定有障碍,大多转岗培训的教师所拿文凭都不是英语专业,职称评定的时候所教科目与文凭对不上号,按照目前市职称评定的要求,似乎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称评定。

三、应对措施

1.招聘专业师资。今后,本地区小学事业将基本稳定在现有规模:学生35000-38000人,班级900个左右。从人数上看,现有英语教师规模,能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对照高标准要求,专业合格人数太少,很多是通过培训临时转岗的。现有222名专职英语教师中,有62名专业学历有待进一步对口;现有138名兼职英语教师中,有135名专业有待进一步对口。因此,请求今后陆续招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加快英语教师专业学历的合格化进程。

2.实施科研兴师。以科研兴教为抓手,以打造优质资源为契机,以编精练题、易错题,写教学案等为手段,通过磨题、研题,磨课、研课等过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3)

高校英语教学已有了很多相关研究。有学者提出构建小、中、大学外语教学“一条龙”体系的三个行动原则[1];学者还认为,师范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由三个模块构成,即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素养和教学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2];还有的学者提出构建教师技能培养的试验平台,优化试验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3]等。他们都在为促进高校英语师范教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或做法。我们知道,英语师范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服务于英语教学岗位,尤其是基础教育岗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教育实践能力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总核能,是一个有多项能力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主要涵盖教学、班级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三大基本领域”[4]。 为了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快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强化师范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实践的能力,推进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本文拟结合实际从提高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一、问题的概述

我们认为,高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顺应需求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办学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办学质量的问题。在此,我们侧重就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关于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我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问题:

1. 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定位?

2. 当今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怎样的?

3. 从专业培养方案到各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当今英语基础教学的要求?

4. 如何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考察培养方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步骤,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利于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提出研究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对目前高校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文献查阅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了深入了解。就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根据社会对师范英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化,特对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我们把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3年以前的培养目标和2014年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其目标定位有了不同的表述,2013年以前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培养“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教学的教师以及其他高级英语专门人才”[5]。但从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反馈以及社会对师范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表明,其毕业生基本上是以服务中学英语教学为主,因而2014年的培养目标定位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管理专门人才及其他高级英语人才”[6]。

2. 跟踪调查

我们通过对毕业生工作的学校就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进行了跟踪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在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巡查学生实习的同时,对毕业学生及在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学校共计省内18所中学,其中市区中学2所、县城中学8所及乡镇中学8所。我们从教学实习及毕业后的教学反馈跟踪调查发现,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同样存在英语基本技能的问题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就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英语基本技能不能够灵活运用或不够全面;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扎实;3)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出现各种技能或知识性的错误。在教学实践技能方面有如下问题:1)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掌握不够牢固或运用不够灵活;2)对于基本环节(如:组织教学、板书分配、师生互动等)运用不够自然、合理;3)对于提问表述功能和艺术掌握不够扎实等。

3.问卷调查

我们专门对经过一定阶段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培训并经历了一个学期乡镇中学的顶岗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从而对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1) 调查对象: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贵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参加顶岗的学生(2010级);(2)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在专业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情况;(3) 调查手段:调查问卷;(4) 调查时间:2013年9月至12月;(5) 调查人数:72人。本调查问卷共分16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此次调查实发问卷数72份,实收问卷数70份。现将问卷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从问卷中的16个问题的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学生最突出的选项体现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们认为最具突出的方面如下:第一、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但还需要强化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增强专业基本技能;第二、对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有充分的认识和需求;第三、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法的课程以及教学试讲、教学实习中获得;第四、缺乏教学科研的经历和能力培养;第五、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有较统一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按照上述调查的情况来看,要达到和适应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就此,我们总结了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逐步实施“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主要内容

实施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师范专业学生进校的四年学习中循序渐进对他们实施全程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所谓“全程覆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学期按计划安排教育技能训练,其内容本着循序渐进和从单一到综合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二是在一部分专业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口语、泛读等一些综合运用技能课程以及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法等一些高年级课程)中进行授课计划的修订,设立一定比例(8 : 2或者7 : 3)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块,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观点的陈述和交流。为了凸显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增设与教学实践技能相关的辅助课程,比如:教师三字一画(一年级)、教学提问艺术(二年级)、语言交际中的技巧与策略(二年级)、专业实践活动设计(二年级)、课堂教学设计(三年级)、教育科学前沿专题(三年级)、教学调研报告(三年级)、教学研究方法基础(三年级)等,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外活动,英语学习方法研究组(一年级)、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组(三年级)、教学环节研究组(三年级)、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研究组(三年级)等,从各个方面激活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谓“全程覆盖”,就是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课程实行课堂讲解与分组研讨结合,即实施先讲解后实践的授课模式。任课教师首先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然后将班级分解为小组,专项训练、讨论和总结。每个学生一学期在专业课堂上的实践机会不少于5次。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录像,随后采取回放、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了“综合英语”“口语”等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并将尝试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比如: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等),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的研讨。我们在上述课程中推行这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教师教育成绩过关

为实现“实践教学全程覆盖”,强化学生的教师素质提高,在四年的本科课程学习中,我们设定了英语师范专业的过关考核内容:

1)计划课程类:英语语音(一年级考核/16学时)、英语口语(二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三年级考核/36学时);

2)非计划课程类:英语试教(三年级考核)、普通话(毕业以前考核)。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考核,我们希望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有较大提高,逐步达到教师教育的培养要求。此外,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侧重教学实践能力以及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论文,鼓励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收集第一手数据进行相关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四、结论

通过对教师教育实践的调查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调研,我们对上述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首先,我们明确了师范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管理专门人才及其他高级英语人才;第二,当今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基本掌握专业技能,但还需要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第三,从专业培养方案到各课程的教学,我们极力推行和实施“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强化实践教学技能的提高,以适应当今英语基础教学的需求;第四,在各层次和各类型的教学中采用不同方式实施“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当然,针对培养方案的变化,其考核评价体系也应有相应的调整,而且,随着实践教学模式的更新,考核评价体系也需要适当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杨凡.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2]廉 洁. 师范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高教探索,1999(3):59-60.

[3]单新梅. 高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程度师范学院学报,2013(7):33-36.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4)

我们认为,高校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顺应需求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办学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办学质量的问题。在此,我们侧重就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关于师范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我们拟定了如下研究问题:

1. 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定位?

2. 当今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怎样的?

3. 从专业培养方案到各课程的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当今英语基础教学的要求?

4. 如何实施“实践能力培养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考察培养方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步骤,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利于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二、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提出研究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对目前高校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生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文献查阅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了深入了解。就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为更好地培养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根据社会对师范英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化,特对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我们把贵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3年以前的培养目标和2014年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其目标定位有了不同的表述,2013年以前的目标定位主要是培养“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教学的教师以及其他高级英语专门人才”[5]。但从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反馈以及社会对师范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表明,其毕业生基本上是以服务中学英语教学为主,因而2014年的培养目标定位调整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学管理专门人才及其他高级英语人才”[6]。

2. 跟踪调查

我们通过对毕业生工作的学校就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进行了跟踪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在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巡查学生实习的同时,对毕业学生及在岗实习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学校共计省内18所中学,其中市区中学2所、县城中学8所及乡镇中学8所。我们从教学实习及毕业后的教学反馈跟踪调查发现,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同样存在英语基本技能的问题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就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英语基本技能不能够灵活运用或不够全面;2)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扎实;3)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出现各种技能或知识性的错误。在教学实践技能方面有如下问题:1)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掌握不够牢固或运用不够灵活;2)对于基本环节(如:组织教学、板书分配、师生互动等)运用不够自然、合理;3)对于提问表述功能和艺术掌握不够扎实等。

3.问卷调查

我们专门对经过一定阶段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培训并经历了一个学期乡镇中学的顶岗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师范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从而对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1) 调查对象: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贵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参加顶岗的学生(2010级);(2)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在专业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情况;(3) 调查手段:调查问卷;(4) 调查时间:2013年9月至12月;(5) 调查人数:72人。本调查问卷共分16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此次调查实发问卷数72份,实收问卷数70份。现将问卷调查结果陈述如下:

从问卷中的16个问题的调查情况来看,被调查学生最突出的选项体现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们认为最具突出的方面如下:第一、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专业技能,但还需要强化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增强专业基本技能;第二、对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有充分的认识和需求;第三、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法的课程以及教学试讲、教学实习中获得;第四、缺乏教学科研的经历和能力培养;第五、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有较统一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按照上述调查的情况来看,要达到和适应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就此,我们总结了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逐步实施“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主要内容

实施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师范专业学生进校的四年学习中循序渐进对他们实施全程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所谓“全程覆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学期按计划安排教育技能训练,其内容本着循序渐进和从单一到综合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二是在一部分专业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口语、泛读等一些综合运用技能课程以及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法等一些高年级课程)中进行授课计划的修订,设立一定比例(8 : 2或者7 : 3)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块,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实践能力培养,比如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观点的陈述和交流。为了凸显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增设与教学实践技能相关的辅助课程,比如:教师三字一画(一年级)、教学提问艺术(二年级)、语言交际中的技巧与策略(二年级)、专业实践活动设计(二年级)、课堂教学设计(三年级)、教育科学前沿专题(三年级)、教学调研报告(三年级)、教学研究方法基础(三年级)等,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外活动,英语学习方法研究组(一年级)、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组(二年级)、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组(三年级)、教学环节研究组(三年级)、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研究组(三年级)等,从各个方面激活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实践教学全程覆盖”的教学模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谓“全程覆盖”,就是从新生入学开始,专业课程实行课堂讲解与分组研讨结合,即实施先讲解后实践的授课模式。任课教师首先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然后将班级分解为小组,专项训练、讨论和总结。每个学生一学期在专业课堂上的实践机会不少于5次。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录像,随后采取回放、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了“综合英语”“口语”等一些基本技能课程,并将尝试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比如:语言学基础、英美文学等),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的研讨。我们在上述课程中推行这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强化教师教育成绩过关

为实现“实践教学全程覆盖”,强化学生的教师素质提高,在四年的本科课程学习中,我们设定了英语师范专业的过关考核内容:

1)计划课程类:英语语音(一年级考核/16学时)、英语口语(二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考核/36学时)、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三年级考核/36学时);

2)非计划课程类:英语试教(三年级考核)、普通话(毕业以前考核)。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5)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前途的工程,教育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学能力既包括对任教学科知识的掌握,又包括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在中小学开设的教学科目中,英语学科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它传统的教学模式却饱受争议。突破传统离不开具备较强教学能力的英语教师,而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英语专业师范生开始,因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师范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本研究对某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加以研究,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提出建设性构想,以期有益于日后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能力”的定义

研究教学能力,首先要明确教学能力的含义。通过总结《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和近几年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双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五个维度[1]。

作为一项语言教学,双语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师要能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熟练地运用英汉双语。语言能力分为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指令、解释、分析、提示和反馈中。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在认知教材和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和预期教学效果之后,才会形成一份教案,教案设计中的内容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映。课堂实施能力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从课程导入到教材讲授,从提问到反馈,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到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着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也是英语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既指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指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反思教学,还指为了促进英语学科的改革而判断课程内容的价值。在现代社会,教学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要对教材适当扩展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教学方法,要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向学生讲授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新教学思维,要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以上的五个维度或许没有包含教学能力的所有要素,但是基本反映了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这也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应该培养的能力。虽然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提高教学能力的程度是有限的,他们在成为教师后,教学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大学期间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二、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

在教学能力的五个维度中,师范高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最常涉及双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较少涉及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因此,本研究以自评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某师范大学2012、2013和2014级英语专业师范生437人,目的是了解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做得怎样,以及他们参与师范生活动的相关情况,通过这两个方面了解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自评问卷虽然难以准确评估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但它却能定性地了解这一问题的现状。

(一)专业学习。

本研究将专业学习分为双语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学习三个部分,其中双语学习包括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专业知识学习分为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教学实践学习主要指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在面向2012和2013级的调查问卷中,这一题被设计成一道满分为10分的自评表,从数据统计的结果来看,除了教育知识,2012级的自评平均分均高于2013级,其中教学实践学习的分差最大(见图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年级在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相比2013级,2012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查阅某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知,第六学期开设的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课旨在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这给英语专业师范生提供了教学能力的训练平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2]。

本研究还向两个年级的师范生了解了他们主动提高专业学习各方面行为的频率,并得出了两个结论。首先,2013级英语专业师范生“经常”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和44.58%,这两项没有明显的年级差异。其次,2013级英语专业师范生忽略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只有14.46%的学生“经常”主动提高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而2012级英语专业师范生“经常”提高教案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比例明显增加,所占比例分别为35%和45%(见图2)。这说明大二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学习的重点还在专业知识上,而到大三他们学习的重心已经转向课堂教学实践。

总而言之,2013级英语专业师范生处于萌发期,由于没有接受过教学能力的训练,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2级英语专业师范生处于成长期,主观上,他们已经意识到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客观上,课程的设置使他们有机会提高教学能力。尽管如此,从自评的平均分来看,他们还需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教育实习和工作应聘。

(二)师范生比赛。

某师范大学重视开展师范生活动,“师范生技能竞技周”是该校最重要的以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为主的活动之一。2014年的比赛项目有普通话演讲比赛、课件制作大赛、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和粉笔字书写大赛。此外,该校还有“名师讲坛”讲座、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竞赛和“金牌求职者”等师范生活动。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2012、2013和2014级英语专业师范生,了解他们参与师范生活动的情况和对学校开展师范生活动的期待。

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学年内,大多数英语师范生都参加过至少一项活动,而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的师范生也有一定比例,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上升(见图3)。对于没有参加活动的师范生,他们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各年级都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不敢表现是他们没有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普通话演讲比赛和课堂教学能力大赛都需要现场表现,大多数师范生只能望而却步;第二,英语专业师范生感觉这些活动对师范生提高教学能力的帮助有限,活动本身也缺乏吸引力;第三,专业学习负担重,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英语专业师范生参加课外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2012级尤为明显。

另外,本研究收集了英语专业师范生希望能够开展的师范生活动,统计结果表明,三个年级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想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首先,“模拟面试或应聘”是三个年级共同希望开展的活动,有这一想法的受访者分别占50.99%(2014级)、63.86%(2013级)和42.5%(2012级),这说明工作应聘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而应聘的整个过程不仅能体现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还是一名准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次,2014级还比较期待英语口语和课件制作等活动,而2013、2012级共同选择说课、微课和教案设计为最有吸引力的活动。

通过以上的调查,本研究认为英语专业师范生缺少提高教学能力的动力和师范生活动不符合英语专业师范生的需求是导致活动参与度不高和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英语专业师范生来说,他们目前的教学能力还不够,也没有意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就学校来说,开展的活动难以充分体现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也没能有效地契合英语学科的专业特点。

三、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通过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逐年提高,但仍然有提高的空间,学校开展的师范生活动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限。为了更好地应对实习、应聘和工作对教学能力的要求,英语专业师范生提高教学能力刻不容缓,本研究从授课方式、培养模式与实践形式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一)改变授课方式,营造“师范氛围”。

长期以来,师范高校缺乏“师范氛围”,师范生还没有“职前教师”的观念。在部分专业课上,教师会让学生就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展示,从表面看,学生有机会走上讲台锻炼能力,但这只是一种单向输出,学生往往只顾把自己要展示的内容说完,忽略了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也不会给出评价,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课”。如果师范生在专业课学习时,学生有机会像老师上课一样将自己所要展示的内容与同学互动,并在课后得到教师的评价,明确优点与不足,从而有所收获。这样一来,学生有机会面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微课程,既锻炼了双语能力,又锻炼了课堂实施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展示,师范生会逐渐克服胆小害羞的心理。

(二)调整培养模式,锻炼教学能力。

详查某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知,第六学期才开设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并且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比例相对较低。由于教学实践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学生来不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这使实践活动大打折扣[3]。本研究建议把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开设学期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暑期开设教学实践课程,并相应增加课时比例,让学生尽早接触教学实践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目标。另外,提前开设教学实践课程有利于英语专业师范生准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不至于学生在面试的时候还不具备英语教学能力。

(三)优化实践形式,促进师范生成长。

除了培养模式的改变外,教育见习也可以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学实际、坚定从教信念和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对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对某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调查显示,非常希望去中小学见习的师范生比例随年级增加,可见他们已经意识到教育见习对教学能力的辅助作用(见图4)。师范高校在周边中小学都设立了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不能仅用于实习,也可以用于师范生教育见习的基地。教育见习可以作为师范生专业学习之外的一种实践形式,有了教育见习的经历,他们在实习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才能逐步实现由学生到教师工作的转变[4]。这需要师范高校建立实践创新机制,系统设计英语专业师范生的不同形式的教学能力实践,促进师范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57-02

一、引言

“英力克”即“English Acquired as a‘Native’Language in China”的缩略词“EANLIC”的音译,其主要特点是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在课内外创设英语交流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该习得模式自2004年开始在我校施行,至今已有十年。经过不懈地建设与改进,该模式已能有序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且取得了一系列教科研成果。本研究旨在调查“英力克”习得模式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认识和反馈,以便进行有效的改善与提高。

二、“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实践过程

在掌握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后,英语学习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实践过程,必须通过广泛的实践锻炼才有可能最终驾驭它。“英力克”英语习得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英语口语教学课内外的无缝连接,使学生在各个实践环节中逐步习惯在全英语语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及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1.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指导――实现英语口语能力及教学组织能力的双赢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习明纳(Seminar)这种教学方式引入英语口语课堂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登上讲台,进行自主教学和课后反思。具体实施过程被分为课前任务布置与准备、学生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评价及意见反馈几个过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学期初,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给各小组分配教学任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各教学小组根据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并安排相关教学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学习教案的书写并设计课件,在规定时间内交到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学习修改教案及课件的方法;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教师监督其全部教学过程;学生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及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如果任务完成情况较差,教师将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跟踪,要求其再次修改教案及课件,完善课堂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至少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绩:一是课堂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二是作为师范类高校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在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对整个教学过程也有了全面模拟的机会,实现了对其职业技能的双赢培养;三是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关注重心,把对准确性和复杂性的过度关注转向对流利性及情感的关注,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体验成就感;四是提供机会使学生逐步习惯在全英语语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及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全英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学生逐步摆脱母语控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英力克”之夜――未来英语教师综合能力的塑造和培养。“英力克”之夜是由该周承担课堂教学的学生组织、设计、安排的一场英语晚会。“英力克”之夜安排在每周四晚6∶00~7∶20。学生组织的活动形式多样,有话剧编演、热点问题辩论、即兴演讲、场景描述、名句欣赏及翻译、故事会、英语歌曲赏析等,为避免冷场,在活动中间往往还穿插各种短小的游戏。在“英力克”之夜,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他将和其他班级代表一起观察晚会中每一个组织者的英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一场“英力克”晚会优劣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度,是否能调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全班同学参与度越高,评价越高;语言使用,晚会中英语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越高,晚会评价越高;晚会活动的新颖性,活动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够推陈出新,能吸引同学,组织者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课余时间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思维模式的逐步养成。要求外语系学生及教师的日常交流必须用英语。对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主要依靠自评和互评实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促使其英语思维模式的养成。该模式在我校已经运行了十年,在十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先后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总体运行效果、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了跟踪调研。

三、实证研究

调研主要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 结构性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模式效果和模式建议两大模块,效果部分包括英语交际能力、英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三个次级指标,建议分为模式组织形式和监控手段两个次级指标,每个指标下设5小题,附加5道干扰题,共30题。效果部分的1~5级选项分别为“非常有好处”、“有好处”、“不清楚”、“没有好处”、“完全没有好处”。实施方案部分的1~5级分别代表“非常可行”、“可行”、“一般”、“不可行”、“完全不可行”。所有问题随机排序后生成问卷终稿。在结构性问卷后,附以半结构性访谈,以便进一步核证数据,探寻深层问题和原因。设定调查对象是我校外语系1~3年级学生和外语系英语口语教师。分别从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两个专业中随机抽取各年级30人,总共180人。教师被试共16人,其中教授英语教育专业各年级分别为4人,应用英语专业1~2年级分别为2人。被测试人员在非教学时间集中填写问卷,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问卷统计的基本数据表明:所有被测试人员对“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实施效果认可度较高。所有教师组的评价基本趋同,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间相差不大。但学生组对效果和方案的评价呈现专业和年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探寻各组被测试人员对效果和方案两方面的评价差异,分组分析讨论如下。

1.“英力克”习得模式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讨论。经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师生、年级两个因素均有主效应(P值分别为0.00、0.01),但专业和维度的效应不显著(P值为0.74、0.06)。另外,年级和专业两个因素在学生组内产生显著交互作用(P值为0.32),但在教师组内未达显著水平(P值为0.82)。对以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所有师生均认为“英力克”习得模式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②因为该模式已正常运行十年,在我系教师中已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共识,故在被测试教师组没有表现出专业和年级差异;③被测试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和校外实践程度不同,出现了年级组和专业主效应,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对“英力克”习得模式的认可出现偏差。总体上被测试者年级越高,倦怠情绪增加,认可度降低,但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后对效果的评价出现明显回升。通过调查,回升是由于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三年级后转入实习阶段,在实践锻炼中,被测试者对该模式的优越性了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2.“英力克”习得模式实施方案反馈结果分析与讨论。多因素方差结果表明,师生和专业三个因素均有主效应(P值分别为0.00、0.01、0.03),但维度和年级的效应不显著(P值为0.56、0.62),四个因素间均无交互作用。与效果分析类似,教师组中仍未发现专业和年级的显著差异,评价稳定趋同。学生组对实施方案的认同也比较稳定,没有年级效应。然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实施方案的认可度普遍要比应用英语的高。调研表明,出现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长,能更积极地参与“英力克”活动中,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参与热情。通过运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总体反映并结合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①总体而言,英语系教师在“英力克”习得模式对辅助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已达成一致共识。②“英力克”习得模式的效果显著,的确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③在具体实施方案方面仍需做出调整,尤其是一些反对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如午谈时间的确定、话题的选择和难度控制等。④必须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口语练习活动,更要激励学生参与监控过程,让学生从组织、实施与监控等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各项“英力克”活动,增强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

本文在简要介绍英语口语教学教研项目“英力克”习得模式的基础上,在我校师生中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方案可行性展开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证实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显示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该模式提供了借鉴与支持。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Oxford,1982.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7)

一、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 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为止,约有700万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每周平均3课时(梅德明,2004)。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通知下发后,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已成了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 年起,全国各地小学开始陆续开设英语课,但各个城市,乡村开设情况不同。总体来说,大城市比乡村小学开始的早,课时多,师资强,设备完善。

 

以北京为例,1993 年起,北京市在城区和远郊区县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开设了英语课。2001 年,北京市教委决定秋季开学后,崇文、石景山、大兴、顺义等区和燕山石化区的全部小学,东城、西城、朝阳、丰台、门头沟、怀柔等区、县的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先行试点开设英语课,其他部分小学是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2004 年 6 月,北京市教委又下发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全市所有区县小学一年级学生将从 2004 秋天新学期开始时,正式学习英语课程。《课程计划》指出,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外国语学校和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外语课必修总课时在教育部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

 

国家关于开设小学英语教学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四-六年级每周授课不可少于 120 分钟。香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语言环境,小学英语课每周 7-9 节,每课时 35 分钟,并且英语课和其他学科相容较好,孩子们在其他课上也能接触英语。我们也认为,有条件的地区,小学可增加英语课,课时太少不利于语言的学习。现在北京市小学基本上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每周 4 节课左右, 每课时45分钟,一些条件好的学校每周还设有外教课。但农村小学因师资紧张,没有英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英语开课年级很不统一,课时安排每周一两次。英语教学进度不能正常完成。教学资源较贫乏,教学设备设施简陋。同时,小学英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小学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是有关领导部门,组织专家和优秀教师编写,经审批后出版使用,例如,小学英语教科书《新标准英语》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英方专家 Printha Ellis 和编者 Naomi Simmons 以及英语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等共同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 2002 年审查通过而出版使用的。《新起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中外专家以及英语教研和特级教师等共同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另外还有清华大学专家负责主编的一条龙英语教材。教材的多样化带来了新的观念,那就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共同的特点是:教材由中外英语教育专家和了解小学的教研员及优秀教师共同探讨,编写,实用性较强。 2002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主持“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100% 教师认为教材有利于说的能力。90% 认为教材语言素材真实、贴近生活。80% 认为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82% 的小学生认为英语教材有趣(梅德明,2004)。Tomlinson (1998)提出好教材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即教材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发展孩子们的自信心,真实的语言,给孩子们发展语言的空间,考虑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情感因素,发展孩子的智力,美感,情感等挖掘孩子的语言潜能。以上调查证明,大多数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与 Tomlinson 好教材的标准是基本吻合的。并且,教材的版式设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教材有配套的教师手册,活动手册等,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 课堂教学

 

近两年,笔者走访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泉分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朝阳实验小学、万泉小学、育英小学、人大附小、北师大附小、清华附小和中关村一小等几所学校,观摩了他们的 10 几堂英语课。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小学的英语教师 50% 有本科学历,50% 大专学历。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有新的教学理念,有科研意识,这些学校每周或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这几所学校基本都有英语骨干教师,教师们常参加区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等活动。有的学校有小学英语科研项目;有的学校有国外参观,进修的机会。

 

笔者在观摩他们的十几堂英语课时发现,教师们注意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掌握语言。教师们发音比较标准,课堂用语较规范。万泉小学的一位年轻教师的语音语调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影响。清华附小的一位老师坚持课前口语练习,效果较好。教师们对教法有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采用综合式,情景法,任务性,全身反映法等。育新小学一位区级骨干教师,在低年级的英语课上全身反映法运用自如。教师们在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注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初步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些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教学条件较好。例如朝阳实验小学,普通的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位年轻教师的课件做得又漂亮又实用。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朝阳实验小学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各学科教师制作课件,而且校园网有制作课件的资源,用起来很方便。在十几堂课中笔者看到,教师们对学生的态度都很亲近,以鼓励为主,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人大附小一位老师把评价与语言点的学习结合起来。当学习内容是有关形状的单词时,教师用彩纸做了各种形状,并把它们奖励给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和形状,然后自己去拿。总之,笔者观摩的这 10 几节小学英语课从理念到教学方法都给人一种新的感觉。

 

二、问题与隐患

 

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师资水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外语课程的普遍开设使小学外语教师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师的总体的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质量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技能和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科研态度滞后。

 

笔者在培训职前和部分在职小学教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对理论知识和科研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有一些基本英语知识,技能,上课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就是好的英语教师。有些在校师范生和受培训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理解不深。例如,有些教师只片面注重学生的兴趣,忽视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的目的,结果大量的教具、音像图片、实物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英语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更多的人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观念,提倡任务性教学的教学模式。但有些教师忘了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任务体验中掌握语言,使任务性教学成了无意义的纯粹的活动。

 

与城市小学英语教师相比,农村,大城市的远郊区县的英语师资的质量问题更加严重。从英语能力来看,大部分英语老师达不到大专水平。从其他学科转行教英语的现象严重。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主持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英语教师中大专学历的有 61%。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松美对延庆、昌平、顺义等五个远郊区县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英语教师是从中文、数学等非英语专业转行而来;此调查另对 181 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笔试,结果显示,近九成的英语老师,口语和听力更差,课程理念也跟不上新课程改革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师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急需提高。

 

三、思考与建议

 

1. 加强多渠道在职培训,探索职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在职教师培训主要是由教育学院,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等承担,职前的教师培训主要是由师范大学,师范专科学校等承担。

 

笔者认为在职培训不应仅依赖于培训单位的集中培训,还应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立足于校本研究, 定期组织教学科研活动,发挥组内备课、教研优势,鼓励各校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以有经验教师带新入职教师,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区市优秀教师跨校介绍经验,以骨干教师带全体教师。区和市英语调研员和大学英语教师共同研究,实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与小学英语有关的各个部门参与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例如,香港朗文出版社给教师提供了小学英语教材 New Welcome to English 的 website,教师在使用该教材时如遇到各类问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与编者进行对话,为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保证牵线搭桥,同时也建立了教师终身学习的Blog平台。

 

探索职前培养模式,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靠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院系。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从2001年起设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主要负责北京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为了我们在校的本科生新入职时期可以较快地进入教师角色和今后的继续发展,我们的培养方案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大学基础课,教师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以及教学见习和实习。毕业前一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一年。除了要加强校内的培养模式的探索,还应该加强与小学联系,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国情的骨干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

 

2. 严格教师资格鉴定

 

笔者认为保证小学英语师资的质量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前提;严格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核又是小学英语师资质量的保证。这种考核要对上岗的英语教师从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并要有一定合理的标准。比如海淀区就规定小学在职英语教师必须通过口语考试绿色通道6级以上,新入职英语教师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标准的考试,同时也要具有“绿色通道”六级或以上口语考试合格证书。这样的规定保证了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质量,也使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走在北京市英语教育的前列。笔者也访问过日本奈良和京都的六所公立小学,教师大部分是本科毕业,个别是研究生毕业。小学教师在大学期间需要经过教师资格考试,还得通过采用考试。国家公立小学教师的采用考试是由各省或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进行,一般有教育基础理论,教师专业知识,英语等三,四门笔试和实际教师技能考试。一般毕业后三,五年才能拿到国公立小学教师的采用资格证。

 

总之,对小学英语教师任职资格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3. 完善针对学生的教学评定手段

 

我国教育改革改变了很多英语教师的传统观念,认为对学生的评定不能以简单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标准,而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动态的评定。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喜欢使用形成性评定(formative assignment)和档案袋评定(portfolio assignment)。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老师简单地把各种小测验的成绩当成形成性评定、把各种小测验成绩,阶段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小组活动成绩和各种奖励放到学生的档案袋中,不加分析地加到一起,再算一个平均成绩,认为这就是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评定结果。实际上这是对形成性评定和档案袋评定的误解。

 

形成性评定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定,“直接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作用。”老师也能从中得到反馈,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便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档案袋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定,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历程,即成长变化的过程。教师在决定使用档案袋评定时一定要先确定档案袋评定目的,内容,评定的方法和规则。

 

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可以用终结性评定,比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低年级以口试和听力为主,并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做出描述性评价。高年级以口试、听力和笔试为主,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香港小学英语卷面百分制,通知家长的成绩是等级制。北京很多小学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合理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学期总成绩评定指标应参考学生的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学生课堂活动表现和合作能力的情况记载,学生口头,笔头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内容掌握情况记录等。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我们的评定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学英语,而不是紧紧根据测试成绩给一个结论。

 

四、结论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8)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已从词和句子的学习逐步转向句和语篇的学习。我们要充分挖掘语篇所包含的语言知识、结构及功能,为学生创造阅读、吸收和消化的空间,以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语篇的能力,达到整体输出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较好地实施语篇教学,本人以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前,指导预习,有备而学,激发阅读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很多内容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高年级语篇又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理解。会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

二、导入时,借助图文,难点突破,调动学生感官

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

【案例1】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14 School Lunch新授课。本模块主要是讲授食物的内容,笔者在教授Unit14 dialogue内容时,设计了“ Menu”让学生到“学校饭堂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Chinese cabbage soup, salad, rice, beef, pasta, juice, bread, milk, hamburger和句型 What do you want for starters?Can I have the salad, please?Sure. Here you 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阅读中开拓思维,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上,老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猜测词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案例2】广州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 Janet Feels Ill新授课。其中里面有一生词ill,我并未直接教授。我是让学生回答Where is Janet? Why Janet doesn’t get up?这两个问题后,告诉学生She’s not fine. She’s ill.让学生自己去体会ill的含义。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

2.问题引领,剖析主干。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从教育学普遍原则的观点出发,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按目标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

【案例3】广州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3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我通过问题的引领,一步步剖析主干,理清文章脉络。首先,在读前,提出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at was ..do yesterday?帮助学生找到该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并找出一些如寻求帮助的主干句型。让学生尝试归纳过去分词。这几个问题的提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文章的脉络清晰分明。

四、阅读后,读写结合,形式多样,巩固语言能力

广泛的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仅仅依靠语言的输入是不可能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

“以读导写”就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然后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促读”则是通过设计一些需要通过阅读来完成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的教学也是如此,好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背诵、实物教学、师生表演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好处地将它们运用到实际课文教学中,并发挥出最佳效应。只有让学生在语篇教学中感悟语篇,才能体现语篇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9)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证实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 研究主体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体为80名来自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一班是实验班,采用学案导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二班是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各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教了半年,学习状态稳定。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每周有八节英语课,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阅读水平几乎是一样的。以上条件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前测试、后测试、调查问卷、采访和统计软件。在实验前后,在试验班里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态度。前测试试卷和后测试试卷都是由四篇阅读理解组成,总分为40分,要求学生在35分钟之内完成。在实验开始前,前测试试卷分别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后测试试卷仅在实验班进行,用来测试学案导学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态度;二是关于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和策略;三是关于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2.数据收集

试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前调查问卷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80个学生均在30分钟之内完成,80名学生均完成调查问卷,所有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有效的,当实验结束的时候,两个班再次做同样的调查问卷。前测试和后测试分别在新学期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统计分数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

(1)前测试结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具有相同的英语阅读能力。

(2)后测试结果分析

对比表1和表3可以发现,采用学案导学的实验班,在试验结束后,平均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比表2和表4可以发现,控制班的前测试结果和后测试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控制班的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三、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分析,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一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二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热情;三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阅读技巧;四是学案导学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希望将来有更多学者投身到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中来,共同探讨高效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雪峰.(2006). 通过学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2]范增民.(200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10)

初中英语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提倡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教案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了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与社会需求状况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工作。分层教学不仅能够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目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小班教学模式即为分层教学模式的一种。

为了解当前分层次教学的社会需要状况,我们首先从学生寒暑假的各种辅导班的开设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开始打出小班教学的旗帜。这种小班教学模式往往收费颇高,而其一个班的学生也往往仅为10个人左右。而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分层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目前,分层教学模式在社会上颇受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小班教学能够使教师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价格再高家长也认可。

回到学校教学方式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往往为四五十人,这样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所有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而渐渐被落在了正常课程进度之后。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就社会需求而言,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解析

(一)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模式中的层级划分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英语基础知识能力水平、课堂知识接受速度以及英语知识潜能等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级,因材施教,从而为学生提供最适宜其学习的方式和环境,有助学生成绩的提高。

比如,一个班原本有学生40人,那么在进行英语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能力将40人划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英语学习能力及课堂知识接受程度上都比较高的同学,英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和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这样,通过划分层级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授课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英语教师的分层备课模式探讨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备课,将直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英语的分层析备课模式:

1、“一大多小”教案

“一大多小”教案,即教师在备课时准备一个大方案的同时,准备几个小教案备用。这种方式适合多种分层教学模式并存时采用。

比如,在进行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 2 Different Looks备课时,教师撰写的大教案,应严格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掌握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型(yes/no句型)和特殊疑问句型(wh句型)的问句和回答方式等重点。但在准备小教案时,教师可适当的对内容加以延伸,临时性加一些娱乐性的表演游戏,寓教于乐。

例如,对英语学习能力不是非常强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yes/no句型的场景模拟练习:

A: Hello, Jean! Do you have short hair ?

B:Yes, I do. /No, I don't.

对英语能力还不错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其使用wh句型进行场景模拟:

A: Hi, Kangkang, what's this?

B:Oh, it is my pen.

A: What color is it ?

B: It's black

或者,

A: Which is your coat?

B:The red one .

同时,在这个单元学习身体部位的名称时,可以让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触摸身体部位的游戏,达到强化英语单词记忆的目的,同时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多元一体”教案

多元一体教案实际上是教案的不同变通方式。从形式上看只有一个教案,但事实上这一个教案中却包含了适应不同层级间学生使用的多个教案。这种教案由于其普遍适用性,因此更适合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使用。

例如,在学习祈使句时,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模式,对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很快掌握其结构模式,但要熟练运用这种句型结构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分层教学,在结束授课时,先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口头知识点掌握能力的测试,然后对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针对现场的情境进行祈使句的使用,如:在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 6 Topic 3 How can I get to the bookstore?时涉及到了祈使句的使用,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能通过看路标以祈使句说出其代表的意思,如:Turn left;Go straight 等。对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创设两个情境(一为交通规则的制订,一为班规的制订)引导其练习祈使句的使用。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篇(11)

一、前言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并逐渐提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尤其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同时对理解知识点、赏析短文和猜测词语等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任务量。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政策,同时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量。

二、基本概念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以下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英语阅读教学及其案例、对案例的研究这四点进行阐述。

1.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即是利用现代教学思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和详细的知识结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定制、实施评价和优化教学方案,最终获取最佳效果的理论教学方案和实践经验。

2.英语阅读教学。随着学业的加重,英语的难度在逐渐上升,尤其是阅读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应对英语阅读这一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就是以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为目的,在科学的理论引导下,按照规范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最后总结出适宜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3.英语阅读案例。本文中的英语阅读案例,实则是对实际英语阅读教学过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重现日常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从而对具体教学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概括。

4.对该案例进行研究的意义。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和书写英语的能力。通过对其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育方案和经验,并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

三、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1.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很多学校都为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英语环境。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原因是应用多媒体完成英语教学能够形象生动地将英语照片、视频、语音、文字等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活泼的沟通环境,帮助学生走出不敢说英语的困境。

具体来讲,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为班级创建一个邮箱,在每次授课后对课堂中涉及的英语阅读内容进行总和,然后整理到一个文件夹里,上传到班级邮箱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家里对当天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回顾,也可以下载到家里的电脑里,为以后长期的学习提供一笔丰富的资源。同样,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当天的学习感受反馈给老师,或者把自己认为好的英语阅读资源上传到群里,供大家欣赏和交流。这样一种互动的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得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更大的进步。

2.利用PPT的灵活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可以小学英语五、六年级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从“rain”类推到“snow”,讲述章节“The story of the snow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生动地向学生展示雪的形状和形成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sonw”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了“snow”、“cloud”、“cold”等词语,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为日常的英语阅读积累更多的词汇。由此可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课程外的知识相互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圣诞节那天,可以以“Merry Christmas”为主题,在班级邮箱里邀请学生参与“Merry Christmas”的讨论,并向邮箱里上传关于外国孩子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和活动照片,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圣诞节的精彩生活以日记的形式上传到邮箱。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方式,恰恰利用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能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玩乐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大家分享的有趣、有意义的帖子展示给大家,并适当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逐渐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研究上述案例的目标

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其目标可主要划分为三点:第一,通过研究上述案例,教师更易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学的特点,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第二,可大大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第三,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科学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