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9 14:17:37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1)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还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果想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按要求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上做糖尿病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是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此外,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乙肝患者是否可以拔牙?如果可以,需要注意什么?

闫杰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副主任医师

只要肝功正常,乙肝患者可以进行包括拔牙在内的任何手术操作。但应注意以下两件事:一是应该告知医生您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以便医生做好防护工作,以免感染医护人员及其他病人。另一件事是需要在手术前评价有无肝硬化。因为肝硬化病人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如果手术前未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造成大出血。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来判断有无肝硬化。对于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来评估凝血功能。

宝宝70天,出生后爱偏左侧睡,导致后脑左右不对称,42天体检时医生排除斜颈。请问侧睡应在清醒时还是睡眠时?整个身体侧睡还是只是头部?还有可能纠正回正常吗?

崔玉涛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婴儿喜欢一侧睡造成脑后左右不对称的现象比较常见,对头型已不对称现象,首先排除斜颈,再进行睡眠姿势调整。由于婴儿才70天,可通过进行治疗。在大人看护下,可选择俯卧位。俯卧位可使孩子保持侧卧睡眠。侧卧睡眠可缓解平卧时对婴儿脑后的压力,通过婴儿大脑生长促使头型恢复正常。若2个月后头型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加重,应考虑头盔治疗。推荐3~18个月婴幼儿使用矫形头盔,其中4~6个月开始治疗,持续至少3个月。

老公的畸形率达到了99%,我们结婚6年了还是未能自然受孕。去医院看过,医生建议我们做二代试管婴儿。现在已经进入了试管婴儿的治疗周期,但老公从未进行过任何男科方面的检查和治疗。负责试管婴儿的大夫认为高畸形率没有治疗方法,因此无需治疗,请问真是如此吗?另外,头部畸形做二代试管婴儿会不会将不好的遗传基因传给婴儿?

王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医学博士

第一个问题:首先,正常人中都存在畸形,世界卫生组织第四版质量中规定,正常生育男性中正常形态比例应大于15%。而现今多参考第五版标准,即正常形态只要大于4%即可。其次,畸形症是男性不育症中比较难治的类型之一。在当今科技水平下,还没有特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只能尽量消除增加畸形率的因素,如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量放射线接触、避免高温作业等。西医通常采取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中医药在治疗高畸形率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尝试应用中医中药来治疗该病。至于第二个问题:对于高畸形率的患者做试管婴儿时要考虑男方总数及浓度,世界卫生组织对男性正常浓度规定为大于1500万,总数大于3900万即可。如果患者浓度及总量都正常的话,虽然有99%的畸形率,也能在显微镜下筛选出一个形态、活力均正常的与卵子结合。因此,只要选做试管的、卵子都正常,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最近朋友圈传得很火的巴斯刷牙法,能否简单介绍下?这种刷牙法适合所有人么?

韩永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主任医师

这种刷牙方法可以将牙齿刷得比较干净,同时还能减少牙刷对牙齿和牙龈组织的磨损与刺激。具体方法应该是这样:将牙刷的刷毛指向牙龈方向,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下压,前后移动2~4毫米(相当于半颗牙齿的宽度),反复移动6~8次,然后向牙尖的方向拂刷。为了保证每个牙面都有足够的拂刷时间,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一分钟。为了控制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与口气清新,至少每天早晚刷牙一次。这样的刷牙方法适宜所有人,只是较小的儿童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画圈的方法替代,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2)

医学院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医学院办公室、教育科、学生工作办公室、临床科室主任、教学秘书组成实习管理机构。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临床实习由专科主任负责,指定教学秘书负责日常实习安排和管理,根据各类临床教学计划,制定专科实习工作细则,对实习生的德、智、勤、能进行全面的管理。从2002年起,实施本科生临床导师制,聘任临床一线带教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导师,负责包干指导3-5名实习生,对实习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训练进行直接的指导工作。

    2实习要求和时间安排

临床实习是对前期理论学习的再巩固,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儿科的特点,临床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如下:①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②熟练掌握病史采集及运用中医四诊、辨证论治方法对儿科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治疗。熟悉儿科常用方药和临床技能,书写完整的中医病历;③熟悉儿科常见危急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④了解儿童保健的主要内容;⑤了解中医儿科病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儿科实习时间为6周,其中门诊2周、病房4周。在病房实习时应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分管6-8张病床,工作时间按住院医师对待,要求跟随带教老师值班,门诊实习固定诊室跟诊学习。

3临床带教的主要形式

(1)临床教学查房。主持临床教学查房的老师要求是已经取得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临床带教老师,每周进行1次教学查房,每次时间约45分钟左右。教学查房有别于医疗査房,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目的是规范临床带教过程。通过临床教学查房工作,要求学生掌握病史的询问和报告病情,熟练掌握儿科的体格检查规范,老师对实习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进行指导和示范,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病例展开讨论,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中西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以及中西医诊疗技能。

(2)临床小课。临床小课每周1次,应根据学生临床上遇到的不同病种,及时讲授相应的内容。对于初进入临床的实习生,他们对临床不熟悉,不了解专科的情况,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科室的全貌,让他们了解专科的特色,认识专科的病种及常用药物。其后,可以结合中医儿科学的教学特点,介绍中医儿科病历书写及常见问题,儿科常用药物、专科药物以及药物剂量计算,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随着实习的深入,针对临床上遇到的病种,重点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传变规律、辨证辨病方法,临床用药思路,最新诊疗进展和专题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床边讲解、专题讲座、播放影像等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重新认识和诊治进展的全面了解。

(3)教学病例讨论。教学病例讨论每2周1次,包括中医证型讨论以及病例分析两种形式。其中前者着重对中医证型的辨别与分析;后者则包括疾病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讨论。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病例讨论的对象主要围绕专科疑难重症、死亡病案以及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古籍、教材、专著、文献,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生理、病理、诊断和儿科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教学病例进行分析,拟出需要进行的一些辅助检查,作出初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归纳,使同学们对病例的诊治有全面的认识,学会根据临床实际,结合专科进展,完善病例的诊治过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路。在讨论中,注意围绕实习大纲的内容,兼顾大纲以外的常见病证;把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讨论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学方法上老师着重于引导、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例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推导的思维方式。

(4)实习考核。实习考核分为出科考核和毕业考试。出科考核时间安排在学生出科前一周内,毕业考试在毕业实习结束后集中进行。出科成绩分为专科实习成绩和出科考核成绩,实习成绩占60%,出科考核占40%。实习成绩的评定包括:①组织纪律(含医德医风、考勤、服务态度);②学习、工作态度(含交接班、查房情况,病程记录书写,晨间护理,参加学术活动等);③病历书写;④中医四诊操作能力;⑤专科体格检查操作能力。出科考试根据实习大纲专科要求内容考核,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进行,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理论成绩占60%,临床操作占40%。出科成绩不合格者,须于完成毕业实习后重新补该科的实习,取得学分后才能毕业。毕业考试实行综合笔试和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方法,实施多站点的考核模式。综合笔试成绩占60%,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占40%,得分超过60分为合格,毕业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4中医儿科学临床带教工作的思考

(1)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毕业实习轮科时间相对不足,造成了儿科临床学习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使学生难以达到在毕业轮科时间内系统、全面地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②教师与学生比例的矛盾:由于临床医学院的教师是医教研三位一体,同时承担着医疗、教学和科研等繁重的任务,带教老师不能专职带教,同时扩招以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了临床带教老师人数和投人精力相对不足,学生相对较多的情况,如果带教老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会严重影响临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应对措施

①强化管理,明确责任:实习生在儿科实习期间由科主任指定教学秘书负责实习生的实习安排,落实组织带教、转科考试和鉴定工作。教学秘书可以采取固定或定期轮换的方式,由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主治以上)医生负责。教学秘书要与带教老师一起经常检查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科室和医学院汇报。医学院通过制定科室目标责任制强化科室对带教的责任意识,发挥酬金方案的杠杆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本科生临床导师制,由本科生导师负责包干指导若干名实习生的培养,对实习生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训练进行直接的指导工作。

②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临床动手能力:实习生要明确职责,重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主动参与临床训练和实践,按临床一线医师要求,分管6—8张病床,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从病人入院开始后的每一项工作包括量体温、称体重、量血压、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开医嘱和静脉穿剌等。要创造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多看多做,避免学生成为旁观者或变成老师的劳动力,带教老师对学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忘教。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确保病人的安全。

③抓好儿科三基培训,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带教质量:要重视儿科三基训练,通过岗前培训,让学生重温课堂学习的有关内容。由于儿科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因此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遇到的病种相对有限。针对儿科病人的特点,我们尽量利用临床模拟实验室的条件,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通过影像等形式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与记忆,使之熟练掌握儿科三基能力,为进入临床打好基础。临床上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严格执行临床教学查房、临床小课、教学病例讨论三种临床主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规范临床操作技能。

病历书写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临床医生对诊疗工作的一份全面记录和总结。带教老师要强调病历书写的重要性,详细介绍病历书写方法、注意事项及医院对病历书写的要求,突出儿科病历的特点。通过讲解具体病例,展示优秀病历,使学生对儿科病历书写有全面的理解。对学生的病历书写要及时修改,指出存在问题并给予纠正。

注重医德医风和法律知识的教育,临床教师在带教中不但要传知识,带技术,而且要传医德,带作风,学习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让学生学法、守法,学会自我保护本领。

④健全儿科临床实习的评价体系:实习质量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建立一套同时兼顾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系有助于客观评价临床教学质量。针对学生的评估,我们建立起了一套具体的管理体系,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专科日常学习的要求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出科标准的最低要求和考核模式。建立了学生的实习鉴定评定与学生分离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纠正实习好坏与毕业无关的错误想法。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3)

2建立临床前培训体系

2.1引入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P)教学模式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2]在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儿童口腔科护师依据培训脚本模仿患儿家属,娃娃玩具模拟患儿,配合医学生训练医患沟通技能。主要包括:与患儿及监护人交流过程中沟通技巧(动作及语言)的运用、诊疗行为控制能力(问诊的逻辑思维)的训练、查体过程的爱伤观念(及操作手法)。而后再由指导老师与SP进行示范性的医患沟通演示,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性点评,锻炼学生关于“问与诊”的综合能力。

2.2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CBL)建立临床诊疗思维[3]在学习过程中,以症状入手,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让学生以症状和疾病的关系进行讨论,发掘具有相同症状的各种相关疾病中隐含、潜在的差异,在对疾病进行充分鉴别诊断的前提下,提出相关治疗问题,并对疾病的预后和预防提出前瞻性的意见。例如:以儿童“地包天”症状为出发点,引出乳牙反牙合的诊断,明确病因(不良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遗传因素);采集诊断依据(头影测量分析),进而诊断反牙合的类型(牙性、功能性、骨性);并深入探讨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不良习惯(咬唇、吮指、舌习惯、偏侧咀嚼等),可以引起反牙合症状的口腔遗传病(唇腭裂、各类综合征等);对因和对症的治疗方法(哺乳喂养姿势宣教、功能矫治器纠正不良习惯、牵引器或颏兜辅助活动矫治器纠正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提出防止反牙合复发的措施和建议。学生通过相应训练后,逐步建立“以症状为中心、确定临床表现、鉴别而诊断、选择对因与对症治疗方案、术后医嘱及预后评估”的临床诊疗思维。

3完善本科生实习的临床培训模式

3.1临床规范化操作培训儿童口腔科临床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包括:了解科室诊疗环境,熟悉了解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和治疗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临床操作流程;树立医护人员形象,养成标准规范的操作姿势和,掌握与患儿交流语言艺术等。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定期开设临床教学讲座,对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强化学生掌握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规范化操作习惯,传承我院“无痛、无交叉感染、无远期碍害”的治疗理念,并指出种种非规范化诊疗行为的弊端和后果,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

3.2增强临床思维的训练我们把实习生定位为初级医生,让他们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开展临床工作,并且利用我院就诊患儿多、病种多、挂号难的问题,让实习生参加门诊挂号导医,使之熟悉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和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此外有意识加强学员对临床问题的独立思考,改变学生传统的“临床见到一种疾病就增加一点知识”的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理念,加强对疾病之间的横向比较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强调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加强学员综合诊疗能力、应变能力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门诊结束后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临床问题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小班学习,汇报典型病例或接诊情况,示范或重申重要环节或操作步骤,共享特殊病例,及时纠正接诊中存在的缺陷及不当操作,强化临床基本技能;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科室的科研活动、业务学习、研究生开题及答辩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腔临床各领域间的关系,学习临床科研方法,掌握全面的临床思维方法和锻炼临床科研能力。实习生出科前,进行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作为毕业考试的一项成绩。

3.3通过开放式办学拓展学生的临床视野每年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儿童口腔医学教授等来院为本科实习生进行临床指导和理论授课,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美国儿童牙科学会以及国际牙齿外伤协会的诊疗规范,掌握国际最新的儿童口腔医学诊疗理念和发展趋势。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科举办的全国儿童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同时,开拓视野,接触适应临床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诊疗技术。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4)

1培养方式

1.1学历学制

入学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入学、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甄选入学。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路线,一类是学术型教育体系,一类是技职教育体系,分别需参加不同类型高考入学。学术体系分为3个阶段,大学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职教育体系包括科技大学和科技学院,其中科技大学为本科教育,学制4年,科技学院包括五专和二专,五专招收国中毕业生,即内地所指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二专是指职业中学学生考入科技学院后再学习2年获得专科毕业证。

1.2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的复健医学专业分科比大陆要细,通常主要分为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有些高校还设置言语治疗和呼吸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物理治疗导论、物理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公共卫生、肌动学、发展学、物理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骨科物理治疗、心肺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神经物理治疗;大学四年级,临床实习。职能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职能治疗导论、职能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职能治疗活动学、肌动学、发展学、职能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职能治疗评估学、职能治疗技术学、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小儿职能治疗、感觉统合、日常生活机能再教育、职业复健、社区职能治疗等;大学四年级即进行临床实习。

1.3教学实践

①完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训练习统一在实训室进行。尽管大陆很多院校康复专业目前也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但与其相比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台湾地区在教授复健专业时,实训室屋顶上装有摄像监控传输设备,可将记录教师示范动作并转发到大屏幕上,以使学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装有两个屏幕,一个转录老师现场操作,另一个播放同步PPT课件,这样可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更好地结合,值得借鉴。②学生课后练习的管理制度。晚间及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供学生自行练习操作。实训课程全程无授课教师参加,全部聘请临床康复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学室值班,这样既可以管理自学室,又可以指导学生操作。自主练习室旁设置一间小教室,学生可以在练习前,通过观看教室电脑里老师的规范操作教学视频,以纠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试制度。操作考试形式和大陆院校基本相同,均为自主抽题、角色模拟等。角色模拟为一位同学扮演康复治疗师,另一位模拟患者,老师在监考的同时提出若干与本操作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情况。这种考试更加人性化的地方体现在,学生需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定分数。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学实训设备。学校实训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由学生制作的简单的自助具陈列在柜橱里,其中包括康复专业中帮助残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长、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这些自助具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节约了实训设备资金的开支。⑤合理安排学生见习时间。学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由临床老师带教讲解,见习内容基本与本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同步。⑥复健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物理治疗和职能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实习单位主要为在台湾地区具有带教资质的各大医院。临床实习目标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目标包括专业技巧、专业特质、行政管理等。专业目标包括能熟悉复健治疗相关的基本临床医学知识;能对相关的临床检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独立执行并完成常见复健治疗病患之治疗评估;能整合评估结果,列出病患的问题;过程中应具备与相关专业人员、病患及病患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制定长、短程治疗目标与计划;并能评估疗效;能执行各项治疗技术,操作基本仪器与设备;依据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协助拟定有关的后续照护计划。

1.4师资力量

①本专业教师讲授全部课程。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均是由康复专业老师讲授,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障碍。在欧美等康复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②情景教学模拟———实训室打造模拟医院。实训室设计成医院病区的格局,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1.5就业形势

①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是很高,全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师证书总人数的69%,治疗生的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生证书总人数的41%,有些学生即使取得证书,也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有些则是主动选择转行,还有部分则是因为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转行,所以台湾地区复健专业学生的目前就业情况也并不是特别乐观。②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证照考试情况。考试中心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呼吸治疗等各专业设置各自考试,证书亦不相同,通过率约40%。参考教材均为英文原版教材,无专门的统一考试用书。总共考6门科目,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次年成绩不能累计。每6年取得特定继续教育学分(30h/年),才得换照[4]。物理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物理治疗学概论、骨科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学、心肺康复治疗学。职能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职能治疗学概论、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小儿职能治疗学、职能治疗技术学。

2启示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院校应创造条件,参照这种模式安排学生同步见习,早期紧密联系临床。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为学校合格的师资投入不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各自教师分别教授,造成课程衔接困难,为此,学校应加大合格师资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实训室,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参照台湾地区的教学模式,发展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本专业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值得借鉴。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临场紧张而影响操作考试中的发挥,学生可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大陆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虑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陆目前的康复教育多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人才为主,而台湾地区的康复医学教育因其起步较早已发展成为分科较细的专业教学,随着大陆康复医学的逐步发展,临床康复医学科对于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科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增高,大陆院校培养的治疗师也会向台湾地区一样,逐步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未来将出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专业,而不是现在笼统的康复治疗专业。

3小结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导下,让医学教师走向海外、走向港澳台是开展学术交流,提升视野的有利方式。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康复专业教育,让我们找到了提升的空间,我们坚信在新医改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下、在卫生部对康复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一线康复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也会将中国大陆的康复医学教育打造成一朵绽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吴英黛,廖华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纪物理治疗教育之期许[J].医学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华,倪朝民,许业松,等.“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4):362-363.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5)

(一)教学内容

根据幼托或小学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特点,精选下列内容系统讲授:

1.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各阶段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儿童各年龄段分期及其特征、儿童常见疾病分类简介、儿童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常见病护理要点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

2.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比较详细归纳与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泻病;③过敏性疾病;④头面部疾病(结膜炎、中耳炎、鼻炎、龋齿等)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特征、隔离防护措施、就医前准备事项和住家治疗要点。

3.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急性外伤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心肺复苏规范方法步骤与转运前处置细则,应对灾害事件的科学自救措施等。

4.季节性传染病。在儿童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学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协助诊治技术,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细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学安排

1.教师队伍。教研室组成以儿内科为主,包括小儿外科学和骨科学的,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资格职称的多名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位教师的临床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2.授课对象。为探索经验,并尽早使幼教单位受益,首批学员选择具有一定儿科医疗保健知识的,所属地区所有幼托机构和小学的卫生老师。此外,由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生理和病理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幼托机构教师和小学教师分成两批,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针对幼托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和小学的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分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适合于幼托机构和小学老师学习与掌握的,儿内科与儿外科相关章节教材供参考学习与课后复习。

4.教学顺序。授课顺序为前述所列的:①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②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③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④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季节性传染病防治。以循序渐进,并前后呼应。

5.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包括:①理论教学:以理论大课形式,系统讲授各章节。②实践教学:采用我院模拟教学中心所备儿科学模具,开展各项急性损伤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③师生互动:以讨论的形式,解答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消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6.考核方式。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前举行笔试考核,问题内容涉及课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和临床操作要点。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员可参考讲义教材答题,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内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参考阅读效率。在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也能使我们及时发现与解决共性问题,以利不断提高今后办班的教学质量。

7.后续工作。经过上述系统教学与师生互动,使我院儿科与学员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随时解答学员在工作中所遇问题,也为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形式的医校联动创造条件。

(三)教学管理

1.组织工作。所属区教育局牵头,经我院教学管理处下达,由儿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区教育局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各幼托机构和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2.质量管理。①学习质量: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将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与是否合格,均纳入教师执业技术培训计划之中。②教学质量:儿科教研室根据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单位学员反馈信息、课堂师生互动和结业考试成绩,了解教学质量,酌情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③教学管理:由我院教学管理处督查教学过程,将教学质量纳入各位教师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

二、结果

1.显著教学质量

通过前述认真思考、计划落实和管理考核,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为期一年的幼教老师儿科学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培训课程,总计学员近300人。幼托机构和小学卫生老师分班教学(分别为48学时),均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①考核成绩:每次书面考核答题质量高,均能够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续效应:学员在此后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协助医院诊治工作,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或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我们计划的下一届培训,为学员单位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贡献。③科普宣传:部分老师课后邀请我科医生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科普宣传。④总结提高:根据结业书面考试和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学员建议,获得教学质量的客观信息反馈,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进与质量提高。

2.先进经验推广

通过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效应,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卫生局、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儿科学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项幼教老师的儿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继续开展,并可能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

3.促进医学教育

在本单位举办针对于校外学员的高质量医学教育项目,也为在校学生或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高质量讲授与培训课程,充分展示科室的医教研综合实力,了解儿科学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儿科。以往我校医学院毕业生罕有选择儿科作为专业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得以明显改观,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报考儿科学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选择儿科作为硕士或博士学位专科培养方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也有强烈的愿望继续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儿科临床医师行列。此外,通过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报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并总结经验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因此,成功举办高质量校外教育项目,也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4.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内容包括:①补缺:对于第一期未能出席培训者,举办第二期培训,以确保本区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全覆盖。②深化: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考虑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非卫生老师岗位的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适当儿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可行性与计划性。③提高:根据学员结业考试和学员对于教学过程与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④推广: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是我们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的临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报获批上海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常见血液病诊治技术推广》。在此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也已借鉴本项目的一些共性经验。同时,也可在适宜技术在周边区县医院儿科推广过程中,介绍我们对于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成果,为周边地区开展类似教学项目提供经验。⑤研究:在我们儿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医学教育研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此类幼教老师培训内容与成果纳入其中,并总结经验申报有关幼教老师儿科学技术培训专题的教学研究课题。

三、总结

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文件已有近20年历史,此后卫生部也先后多次《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然而尚未见有关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或教研室开展对各级学校教师举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进行儿科学进修培训的经验报道。从本文前述意义与实践成果可见,开展此类医校联合的学校老师医学知识培训项目存在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均设立必要的生理卫生课程,幼教机构卫生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疾病谱与社会需求将发生相应转变,常见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变化与新型有效药物的问世,也将导致疾病在流行、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特征发生改变。因此,不但在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教学医学教育,幼教机构老师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并且需要通过正规统一培训,以达到各级幼教机构教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统一。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6)

1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的儿童。围绕儿科学的教学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结合现代职教理念,从四个方面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小儿体格、智力、适应性、综合素质;其次,根据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技术,最大能力的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儿童疾病的治愈率;再次,普及教育做好儿科知识的宣传,例如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免疫接种、儿童膳食营养、儿科保健知识的普及等;最后,对小儿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尽最大可能帮助疾患小儿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乃至恢复健康。为此,本次课改主要进行以下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加、合并或删减。

(1)根据儿科学发展趋势和对疾病的临床研究,将“风湿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在授课计划和教学课件上进行整合,统一为“免疫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免疫缺陷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共六节内容。

(2)根据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增加了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与结核病、寄生虫病,三部分内容整合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结核病、寄生虫病,共六节内容。

(3)根据人们对健康儿童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这章内容的讲解进行拓展,增加课时量[2]。例如,增加儿童日常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部分内容;配方奶粉儿童每日摄入奶量的计算;婴儿抚触;婴儿主被动操等。

(4)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当今临床实际和应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将新生儿败血症的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整,增加败血症的诊断指标,使新生儿疾病的讲解更加完善。

(5)为适应基层助理医师的执业能力范畴及其实用性,删掉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儿童癫痫等内容的讲解。将节省出的课时添加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弱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人体整体化,以适应整体化医学的理念。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满足“三个需要”。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2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

分析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1)高职大专(理科)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条件;(2)高职大专(文科)生只具有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初步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距;(3)单招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学过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部分学生已具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学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教学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适应学情。

(1)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小儿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应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儿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

(2)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学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准医疗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儿不能自诉病史,年龄又偏小,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临床诊断时务必详细询问家长小儿病史,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课堂上学生科角色扮演为疾病防治的执行者、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儿童营养膳食的指导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3)CBS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CBS,Case-BasedStudying,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CBS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法。按照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教研室内进行轮流说课,统一每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节讲授完毕时,结合近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应附有相应的目标检测习题,包括A型、B型、C型单项选择题、X型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学期末时,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50%。

(2)CBS教学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本次课改的特色和核心。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由组长抽取教师之前准备好的相关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调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激烈讨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形成案例小结,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进行点评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每个案例10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30%。

(3)实践操作技能考核[4]。实验操作技能考评包括现场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两种形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考试范围及操作要求,同时在固定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试时教师将考题编号分组由学生自己抽签,学生根据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毕进行评委现场打分。对于复杂实验(例如新生儿心肺复苏),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

4小结与展望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典型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临床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之上的,属于自然科学,但它的实践对象是人,人最大的特性是社会性,又属于社会科学,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载体,还是一组范畴构成的精神张力的生命感,它是科学与人文的交织与冲突。医学生的教育有着其特殊性,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之以往不断进行着改革。临床医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去优化临床教学方法,才能使临床教学不枯燥,一直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探索、发现、总结一种生动活泼、科学合理、浅显易懂的教学模式,从而赋予传统教学模式以新的内涵,典型案例教学法是这种探索、发现的总结,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儿科学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及实习后毕业的形式进行[1]。随着社会发展,在传统的 “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幻灯片制作,通过多媒体,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但其专业理论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极少,只能被动地、填鸭式地跟从教师的思路去理解,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现实中医生最为重要的技能恰恰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析病因,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随着儿童患者及其监护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实习期间个人或者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科学,典型案例教学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学校纷纷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和推广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选一些本专业的典型案例,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给予学生,并开出相关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典型案例,结合理论教学和相关的参考书目,重点解决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自我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不再完全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分析病例。最后对讨论案例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更为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消化书本知识。

儿科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先导。模拟现实场景,化无形为有形,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典型的临床案例充满探索趣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日后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配角转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扩展了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此,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通过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典型案例教学法对照试验。在学期末,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病案分析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2][3]。发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和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很有帮助,对于广大的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的教学中,应注意:①典型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案例选择中,应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同时,能准确地表达课程的理论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②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4]。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起到一种“导演”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病案复杂的材料中,运用儿科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对病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获得疾病的处理知识,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及掌握儿科学书本的理论知识。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8)

1.2儿科工作繁重,临床带教老师的时间少,因此,要注重培养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动手能力,使实习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将临床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儿科常见疾病为为主要内容,围绕病例提出问题,让实习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再根据个体的不同制定诊疗计划和处理原则,围绕具体病例展开讨论,让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及经验与患儿的需求相结合运用于诊疗实践过程中。同时也注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独立完成儿科常见操作,如腰椎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心肺复苏及心肺腹查体等操作。而带教老师努力给实习生提供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责任感,提高实习生与患者的交流能力。

2.坚持教学查房

每周进行1-2次的教学大查房,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高级职称人员对病区患者进行教学查房,同时各个带教小组长坚持日常教学查房。当遇见特殊及典型病例时随时进行教学查房,教学查房前向实习生布置讨论需要准备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起到了督促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教学查房,使学生了解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及内在联系,克服简单的思维方法阻碍学生在短期内不能全面认识常见病及多发病,通过鉴别诊断对各种疾病之间建立横向联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及发病季节对疾病的辩证的影响。进行教学查房时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对疾病的认识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通过教学查房,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让实习生了解国内外的新技术及新动向。

3.基本理论的学习

儿科病区对每一批毕业实习生开展每周一次的基本理论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设课目有儿科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规则、儿科常用药物特点、儿科液体疗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理、小儿惊厥的诊治、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及护理等。实习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要求书写大病历,儿科病历有其特殊性,体格查体因患儿缺乏配合,要灵活掌握,小儿查体需要耐心和技巧,因此实习生入科后应尽早进行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的培训。另外儿科用药需谨慎对待,特别是使用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的药物更应谨慎。小儿腹泻患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危及婴幼儿生命,所以掌握液体疗法是抢救腹泻脱水患儿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新生儿疾病病情变化快,仅靠理论学习远远是不够的,通过基本理论教学实践课能使学生提高对儿科的兴趣,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儿科知识。

4.出科考试

儿科病区对入科实习的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以实习阶段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合格者准予出科,不合格者进行补考,从而调动了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科实习生进入科室后要求每位学生认真记录查房时病人病情变化、医嘱执行及改医嘱理由、辅助检查情况、疑难病例讨论情况、参加教学查房的内容及体会,最后将其作为出科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将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在儿科实习结束的最后几天,给每位实习生各安排1名住患者,独立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要求监考老师按照评分要求打分,查体结束后书写一份大病历、下医嘱、作出临床初步诊断及制定治疗原则,最后进行儿科理论考试,同时进行评判总结。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9)

儿科学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对于儿科学考核不仅要经过严谨的理论考核,也必须将临床考核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2]。

1 研究背景

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本科专业自从开设并招生以来,学生毕业前一直采用理论加技能考核方式。通过对近5届学生成绩总结和分析,发现本科学生考试倾向于单纯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相对较为薄弱,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临床实践教学的成果,同时,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简单,毕业班学生因面临考研压力,对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我们从2013年起,从儿科学考核方式研究,对考核现状进行分析,以探求更加符合我院儿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模式。

2 当前儿科考核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2.1 临床考核意识淡薄,实践机会不足

学生在进入医学学习中依然采取被动的听课方法,没有很好地掌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缺乏临床实践的主动性。在结业考核期间,学生要迎接多个学科的毕业理论考试,紧张焦虑、心神不宁,部分同学还要复习,准备考研复试等,这些客观因素常常导致学生对临床实践考核的不重视不积极,再加上儿科临床实践中,因病儿年龄小,不会沟通,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痛,对实习医生不配合、甚至拒绝,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缺乏锻炼,走过场的现象也更为严重。

2.2 部分教师考核和教学意识淡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医疗任务越来越繁重,医院已引入了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科室工作必定要与经济效益挂钩。一方面导致临床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重心和积极性必然转向如何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益上;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儿科临床医生,在科室里的工作已经是超负荷,用在指导教学上的时间必定就会减少。因此,原有计划给实习生讲课、组织病例讨论的时间和次数不得不压缩,更遑论顾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了,这样就逐渐淡化了临床教学工作。这样导致在毕业考核中,理论考试成为考核学生的绝对性手段。

3 改革儿科考核的措施

3.1 强化临床带教意识,提高教师带教积极性

把临床教学考核列入重要日程,明确教学任务,密切配合,选择责任心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组成带教小组,制定临床教学、管理、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针对青年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实践与经验不足的问题,定期集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基本知识、教学方法手段、临床教学技能,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临床实践示范教学,不断提高儿科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并将儿科教师的实习带教成绩纳入儿科医师平时考核内容,促进儿科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临床教学质量。

3.2 制定完善习带教计划,实习考核内容

制定儿科实行时间,儿科实习时间为 4~6周,普通儿科和新生儿各2~3周,门诊1周,要求实习生分管一定数量的床位。同时,设立专人带教,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实习生对所管病人从病史采集、查体、病历书写到各项操作都能够独立完成。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在教师查房前先独立查看病人,在带教查房时对新入院病儿及危重病人向带教老师汇报病史、病情变化及当日的诊疗计划,并在教师查房前完成分管病人的普通或常规医嘱,教师在查房后再对实习学生所写病人病历逐个进行审查并修改,以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参与性,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有的学生因所管病人疾病构成不全面等原因,缺乏某些操作机会,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机会弥补,以完成实习计划要求。保证了操作规范化。经过实习,将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列入毕业考核成绩。

3.3 改革毕业综合考核模式

在毕业考核中,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所占比例从以前的30%增加至50%,同时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挑选适合的病例制定毕业技能考核内容,利用现有的教学模拟设备制做考试标准化病人,严格把关,不但要对学生问诊查体、病历书写、无菌操作等临床基本功的进行考核,同时要增加儿科体检,儿童腰穿、骨穿、胸穿等儿科方面的考核。

总之,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只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技能基本功,首先重视临床实践教学过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对考核方法进行探索性的改革,目的是为多层面挖掘学生的潜力,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诚然,由于硬件设施条件不完善,工作经验不足,学生对临床技能考核的认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因素,该改革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形成更加符合儿科专业特点的考核模式,为培养专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姚泰.对新世纪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4):5.

〔2〕刘义海.论实践临床医学毕业考试模式的管理策略.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6,(3):5.

〔3〕万学红 .应用标准化病人改革诊断学问诊查体教学与主祭初探.医学教育,1993,(12):23-25.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057-02

目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院可供临床选用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也逐渐复杂,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起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作用,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1]。因此,合理应用药物在治疗疾病中也越来越受关注。为探讨儿科急诊药房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儿科处方的质量。该研究对该院儿科急诊2013年3月―2013年5月期间药房处方中的2 645张处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儿科急诊药房所开处方中的2 645张处方,这些处方包括了儿科急诊中的所有病历处方。根据不同药物的药品使用说明书、药房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新编药物学等著作中的临床药物常用剂量对药房处方的总量、处方的书写格式进行检查,统计和分析处方药物的用法用量、给药的途径以及合理用药的情况,考察药房处方的用药规范性和合理性。

1.2 方法

1.2.1 处方的书写方面 从处方的书写方面来看,检查的项目包括处方是否写全,处方的书写是否规范,处方的调剂是否正确,对于过敏性药物处方是否标明清楚,处方上是否写清患儿的年龄,处方上是否有医师的签名和日期等[2]。

1.2.2 皮试分析方面 医师在给患儿诊断后,在开处方时,主要的引发患儿过敏的药物是否注明进行皮试。没有进行皮试的患儿服用药物后会引发皮疹、荨麻疹、皮炎、哮喘以及过敏性休克等[3]。

1.2.3 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在儿科急诊处方中,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的患儿在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上都有区别[4]。因此需要检查处方上患儿的药物用法用量是否是药物说明书上的一致,是否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决定药物给药的途径和药物的用量等[5]。药物的过量会导致患儿在用药之后造成严重的影响,药物剂量的不足使得药物的药效无法完全有效的发挥,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6]。

1.2.4 药物的不当使用 现今,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比较泛滥,因此,主要检查处方上的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检查处方上是否有标明抗菌药物的不适宜情况等。同时在药物的配伍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注意处方上的药物配伍是否出现错误。另外,还要检查处方上是否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在进行处方的分析时,要仔细看清楚患儿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等,确定处方中的药物是否与患儿的疾病一致[7]。

1.2.5 溶媒的不合理选用 在溶媒的选用方面,检查处方上是否写清楚,配伍是否合理。

1.3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这次抽取的2 645张处方的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月内不合理的急诊处方有114张,占总处方的0.43%。处方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没有皮试检验、用药的方法不当、用药重复、联合药物用药不当、溶媒的选用不合理、处方不规范等。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调查情况[n(%)]

3 讨论

药房处方的不合理对患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的5月份开始颁布和实施了《处方管理办法》,并对各个卫生部门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大处方的合理性审核力度,强化医师和药师之间的沟通与职责等[8]。不合理用药导致患儿机体受到损伤的因素比较多,应当扩大管理不合理用药范围[9]。如哺乳期妇女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甲砜霉素进行治疗,但治疗后药物掺入进入乳汁,待流进幼儿机体后,其造血系统的危害性较大[10]。

要提高儿科急诊药房处方的合理性,要求医院和儿科科室需要不断加大和加强处方的合理性审核,制定相关的处方书写规范制度,保证儿科急诊的处方书写规范,使用药物合理适当、药物的用法用量准确,从而有效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和质量[1]。根据本次研究统计说明,本院门诊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主要的问题是对于掌握药学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尤其在制剂类型以及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之间的作用关系掌握的不够明确[12]。所以,在医师开处方之前,必须对未曾使用的药品通过说明书全面了解,这样医师也可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了一些不良反应情况。

[参考文献]

[1] 杜晓春.医院急诊儿科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论文集.天津:天津市药监局和市药学会,2010:1-6.

[2] 吴喜英,陈君远,赖宝龙等.我院儿科门诊药房退药行为分析[J].中国药业,2008,17(12):68-69.

[3] 董艳,华丽霞,许应强,等.应通过加强药事管理减少患者退药行为[J].中国药业,2011,20(20):54-56.

[4] 钱梅芬.基层医院儿科药房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2):89.

[5] 秦宇芬.我院门诊药房422例退药原因分析及建议[J].中国药业,2012,21(12):65-66.

[6] 毛肖玲.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6):141-142,135.

[7] 钟旭红.2011年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11):258-260.

[8] 畅晓光,曹兴梅,陈书堂,等.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8):139-140.

[9] 郭喜寅,任志文.浅谈门诊药房合理配发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J].包头医学,2009,33(4):227-228.

[10] 阙敏,李智平.儿科药房窗口的用药指导[C].//第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08:344-346.

儿科主治医师考试总结篇(11)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1.2.2 培训方法

1.2.2.1 培训原则 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甄选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资料[5-9],制定培训教材,精选多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讲授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操作,采取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及穿刺操作考核,终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考核合格获取小儿静脉穿刺培训结业证,成绩优异者颁发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培训周期为6个月。

1.2.2.2 师资确定 理论培训由儿科总护士长担任理论授课,具有儿科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穿刺经验,主管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资格,有较高的临床指导和授课能力,并聘请血管外科专家为学员讲授小儿血管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反应。操作培训由儿科科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担任,具备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主管以上职称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2.2.3 教学方法 以临床操作实践带教为主,结合相关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理论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目的,精选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结合临床实际,列举相关穿刺病例和亲身经验进行讲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组织案例讨论,现场演练,每月1次,包括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模拟操作主要培训手法,实践操作主要培训手感。技能培训中,心理适应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之一,指导教师设置不同的穿刺环境,让学员逐步适应压力。

1.2.3 评价方法

1.2.3.1 学员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收获自我评价,包括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提高较小和无提高。

1.2.3.2 考核方式 (1)理论考试:培训最后进行总结性理论考试1次,强化小儿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2)操作考试:分阶段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每2个月1次。一律实行百分制,每次进行考核排名,增加培训学员的竞争意识。最后根据考核总评授予考核成绩前3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在的评价。32人中有25(78.13%)人认为提高很大,7人(21.88%)人认为提高较大,无一人认为提高较小或无提高。

2.2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P值 t值

理论成绩(分) 64.41±12.00 90.38±9.00

操作成绩(分) 62.81±3.65 88.16±7.50

3 讨论

3.1 培训要不断适应临床护理模式发展需要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反映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爱患儿,减轻患儿痛苦,操作中树立防护意识,是现代护理对每名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10]。只有树立为患者负责减轻痛苦护理理念,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才会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护士技能培训,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培训效果看,学员小儿静脉穿刺能力水平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专项技术培训结合效果明显,所以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特色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目前在许多科室,小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上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而护士往往未经过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小儿静脉穿刺水平相对滞后,给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开展对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与不足,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满足了患儿治疗护理的需要,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培训要有规范的教学和管理 针对培训班学员不同阅历、不同素质和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笔者严格甄选教材,按需补给,以求实效。还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指导老师与学员进行沟通,协调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学员经验交流会,检查学员学习笔记和临床实践体会,了解学员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引导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使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途径,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小儿的护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小儿静脉穿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提高了医院整体满意度,为和谐护患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竞.儿科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6):171-172.

[2] 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713-714.

[3] 寿宇雁,陆月岑.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53.

[4] 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6.

[5] 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1-42.

[6] 帅玲.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7] 阳康丽.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3-75.

[8] 李玉兰.浅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秘诀[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0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