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7 20:23:09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1)

收获与耕耘——创建“三甲”的西南奇迹

“经过省级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的评审和省级医院评审委员会的认定,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贵州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当省卫生厅副厅长周惠明宣读完21位专家的一致意见之后,会场内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喜极而泣的二医人眼中噙着泪花,用掌声表达着激动之情。这一刻,所有的怀疑与悲观都烟消云散,通过930多个日夜的奋战,让二医人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在三甲医院工作。”一位还有几年退休的职工激动地说。喜悦与惊讶不仅来自于金阳医院内部,当时贵州省内的媒体曾这样叙述这一难能可贵的飞跃:“在奋进中崛起,市二医从都市‘乡村医院’的突围,到整体搬迁金阳新区的谋变,再到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飞跃,创造了一段医院发展的传奇。在我省医疗卫生战线取得历史性突破,也同时书写了一段精彩的贵州改革开放篇章。”

用“创建”二字来形容金阳医院拼搏三甲的历程,可谓恰如其分。要知道从二甲到三甲的过渡与蜕变,涉及到细节的方方面面。以向德芬为首的医院领导干部,以及几乎所有职能科室的中层干部和基层医务人员,开始了漫长的取经之路。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每一个兄弟医院单位,都留下了金阳医院远道而来的足迹。

在创建“三甲”的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类似的外出学习、取经,已成金阳医院从上而下的常态,为创建三甲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皆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以说,正是这种虚心的态度,让金阳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了取长补短。

“我记得当时我们准入指标未完成,对整个标准内涵的理解不到位,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学习、拼命的干。”医务科科长、三甲办副主任刘辉回忆。而在质控办主任高源看来,正是这种学习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才有了医院在管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制定本院的《病历书写规范》,高源参加了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的病历书写培训,观摩了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历展览”。

“总之,在创建‘三甲’时,我们在所有的方面,都向省内外的优秀医院学习。”高源说。在借鉴了多家优秀医院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金阳医院探索出一套符合自己院情的管理方式。医院以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每个月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职能科室都会到各科室进行督察,质控办将督查结果汇总、分析,并编辑成《医疗质控月报》,及时向院领导和科室反馈,以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如今,金阳医院在医疗文书书写、院科二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已经成为省内众多医院竞相学习的典范,曾多次获得省卫生厅的称赞。

全院干部职工的这种敢拼的热情深深的打动了许多医疗界知名人士,2011年6月22日,90岁高龄的王忠诚院士在接受贵州卫视采访时曾这样深情寄语金阳医院:“支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办脑科医院的初衷,就是为山区的百姓就医提供方便,你们不仅满足了这个要求,而且把贵阳脑科医院建成了在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衷心的祝福你们‘三甲’创建成功”。

如果说金阳医院全员动员争分夺秒地筹谋三甲的创立是拼搏路上的必要准备的话,那么如王忠诚院士一样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无疑是使金阳马到成功的添翼之码。步入三甲行列,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筹谋与抉择——三甲之梦的前世今生

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能在三甲医院工作是个至上的荣誉。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是国家特殊医院以外的最高等级的医院,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最高的一级。因此创建三甲医院的难度比之前变得更大,尤其是对于当时刚刚完成搬迁工作的一家二甲医院,“三甲”似乎还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2008年12月9日,在金阳医院第十次团员代表大会上,院长向德芬在做讲话时说到,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努力为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对于还处在“二甲”医院行列的金阳来说,有着“三甲”的长远奋斗目标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这个目标确定在即将在2011年即揭晓结果的是轮评选上,在外人看来堪称疯狂。

对这一短期目标的质疑也随之而起。很多医院的员工都开始心里打鼓:“我们凭什么创三甲”。悲观的情绪在医院的部分员工内部蔓延。如果说从三级医院到三甲医院还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建来实现的话,那么从二甲到三甲的跨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甲医院的严格配套指标,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以向德芬为首的二医人凭什么做到?

“事情是人做的,这次我们一定要把三甲创下来。我们不能当二医的罪人。”对心有疑虑的属下,向德芬斩钉截铁地说,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还要多等五年。或许,正是这位巾帼带头人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让医院上下的千余名员工敢于并乐于迎接这个备受质疑的挑战。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2)

一、市中医院发展概况

市中医院始建于1983年,由原县人民医院部分中医药人员和原县卫校部分人员组建而成,成立之初,仅有员工18人,在原县人民医院搬迁后的旧址开展诊疗业务工作,至今近三十年。近三十年来,中医院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获得了不少的荣誉:1986年获贵州省文明医院称号;1998年在首家通过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评审;作为中医龙头医院和全市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工作者一起在市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努力,使我市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获科荣誉称号,我院的工作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直好评;、在全省及全国组织的中医管理年工作评审中成绩位居全遵义市各县区市前列,工作得到了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我院还先后成为遵义市片区交警大队驾驶员体检唯一指定医院和贵州省卫生厅职业病体检资质医院。建院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医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自搬迁入原宾馆新址后,医院办院规模、学科建设、诊疗能力、护理质量、就医环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中医药服务功能、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面迅速提高,达到了相应的规模和水平。现有员工近400人,编制床位25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了400张,开设有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6个,装配有十六排螺旋ct等一大批高档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其中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的部级重点中医专科,针灸科是省中医管理局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几代中医院人的心血,为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平台上开展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开展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的意义

我院近三十年的发展成绩值得骄傲,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却也不能忽视。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对医疗市场的不良影响和前些年国家对公立医院办院方向和办院目标的不明确,我院和很多公立医院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服务理念、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与目前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要求我们要缩小乃至消除这些差别,更加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立性质,如何进行改革,国家二级中医医院的各项标准和指标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任务指标,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工作便是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手段。第二,由于我院近年来发展较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加上历年来人员编制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困难,导致我院专业人才队伍极不稳定,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使医院的服务功能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未得到及时的提高,并成为影响医院核心竟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三,由于医院近年来发展较快,医院内部管理经验不足,经过不断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医院目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并成为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第四,随着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市人民医院的托管,贵阳科开医院在的修建,以及茅台酒厂职工医院与三医大西南医院联合医院在的修建,的医疗市场将会有一场激烈的竟争,这场竟争将是医疗技术的竟争、服务质量的(文秘站:)竟争、特色优势服务的竟争,明显处于竟争劣势的市中医院如何发挥自己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等核心竟争能力,在医疗市场站稳自己的一席之地,将可能是影响市中医院持续发展乃至决定市中医院生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市中医院要生存,更要发展,在生存和发展面前,面对上述问题,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就是给我们的一个最好的契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__版)从“中医药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两个大的方面给我们制订了明确的标准,如果我们能按标准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并达到标准要求,我院将会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药事管理和中药药事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和中医护理管理、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治未病”开展、医院基本规模及服务能力建设、医疗应急管理、教学科研、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院行政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我院的整体综合势力和核心竟争力。所以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的工作是我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院的主要工作和核心工作。全院职工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职工必须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以创建二甲工作为已任,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在涉及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出谋划策,汇大智、集大成,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和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降低损失,免走弯路,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安排

1、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临床医技科室科 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市中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暨“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办公室”,以全面领导、协调、组织、落实各项具体创建工作。

2、在主管局的指导下,我院制订了详细的《市中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拟定了《各科室各部门创等工作任务分配方案》,将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内容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和部门,要求各相关科室和部门必须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3、拟定了创建工作时间进度表:

1)、20__年7月31日前完成创建工作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召开“创等”工作动员大会;

2)、20__年8月1日至9月30日,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主要任务目标,完善应检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

3)、20__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__年版)二级甲等标准认真组织开展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做好查漏补缺,并作好评审验收的申报工作;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3)

一、全院动员,把握好机遇

众所周知,医院评审是世界各国对医院管理、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综合评价的国际惯例。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我国实行医院等级管理和等级评审制度。同时,等级评审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日常监督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的基本手段,是医院寻求自身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向社会公众证明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实践证明,通过医疗机构的评审,大大提高了各级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近几年来,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抓住机遇,搞发展、搞建设,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更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医院管理与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和绩效,都有了质的飞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人民医院决定在创三甲,既符合广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启动创三甲医院工作,是市人民医院主动检验自我能力、主动适应发展需要、主动强化内涵建设、主动改善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把握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大好机遇、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市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要把创三甲作为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大事,主动投入到创三甲工作中来。市人民医院要逐项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将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一级抓一级、件件有落实。

二、全面学习,借鉴好经验

(一)学习标准,弄清评审内容。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标准、掌握标准,认真学习省卫生厅4月制定下发《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将评审标准中的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服务、医疗安全、诊疗效果、技术水平、社会公益性、持续改进“评价体系”的评审内容弄懂搞明。

(二)理清思路,找准工作差距。严格对照评审标准,逐一明确医院目前已经能得分的、通过努力能够得分的和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得分的项目,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找准工作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

(三)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市人民在创三甲过程中,可以到乐山、雅安以及广西百色等地去考察,学习借鉴他们创三甲的先进成功经验,用来指导我们的创建工作,促使创建工作优质高效。

三、全力支持,发扬好作风

“创三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利于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全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要将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当作分内事,市卫生局的干部职工尤其要有大局意识,医政科、科教科、办公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不能只当指挥员,还要当战斗员。要发扬良好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市人民医院引进人才、争取项目、添置设备,协调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全力支持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

全市卫生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到不准设立小金库,不准开单提成,不准加价收费,不准隐、缓、谎报法定疫情,不准乱罚款、乱摊派,不准违规采购药品、设备;领导干部都要带头作出承诺,主动接受监督,以自身的干净、过硬,确保所领导的单位、所管理的人员在反腐倡廉建设和行风建设上不出问题;全体干部职工和医务人员要做到不准参与,不准收受红包、回扣,不准违规执法,不准违规执医,不准着制服进入公共消费场所消费,不准工作期间中午喝酒。

四、全力以赴,确保好效果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4)

第三条为使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医院开展“二甲”评审工作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被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按照医院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条医院将评审标准层层分解,逐条逐项落实到科室、个人,各科室和个人应认真对照所分配的任务,逐条加以落实,医院将把各科室创“二甲”工作进展情况纳入每月医院各项质量考核。

第五条在医院“二甲”创建工作中,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者,实行责任追究:

1、发生负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造成医院评审一票否决的。

2、对医院“二甲“创建工作不重视、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医院“二甲”创建工作方案和部署,落实“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指标的。

3、领导和安排本科室“二甲”创建工作不得力,对“二甲”评审工作任务敷衍塞责,没有按医院创建办公室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

4、在“二甲”创建工作中,拒不执行医院决定或不接受医院“二甲创建工作任务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诿需要协助有关工作的。

5、对“二甲”创建工作中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按内容和时间要求报送评审资料或报送的资料和数据出现较大错漏的。

6、医院组织评审自查式模拟评审后,不按医院评审要求及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整改任务的。

7、医院创建评审各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对医院“二甲”创建工作督查不力,指导不力,产生不良后果的。

8、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医院评审中,各类考试考核(如提问、技能操作等)出现不及格的,病历评分出现乙级病历的。

9、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医院评审中发现因主观原因、人为造成考评扣分,影响医院考评达标的。

10、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医院评审中有其它违纪违规行为的,按《医德医风奖惩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1、其它不按要求完成医院“二甲”创建工作任务的情形。

第六条责任追究处罚程序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5)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医院评审三甲医院的通知,着重规划建设和发展一批县、区级医院达到三甲医院水平。从此,三甲医院将不再是地级市医院的专利,这给该院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该院于1992年被评为国家二甲医院,12年来,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规模和技术上很多指标已经达到省级三甲医院的水平。为创“三甲”该院成立了创“三甲”领导小组,下设创“三甲”办公室,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动员开展创“三甲”活动,对照广东省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三级综合细则),按8大部分逐项逐条对照检查,查遗补缺,建章立制,修改补充制度,按高标准、严要求、精管理的原则,对照整改。广大党员、职工人人参与,自觉整改,为创“三甲”多作贡献,为医院争光,迅速掀起了创“三甲”高潮。心脏大楼加快步伐,即将投入使用;引进了64排螺旋CT;通过调整办公和医疗用房,心外科病床增加到900张,改变了过去“一床难求”的现状;建立和修改了多个医疗规章制度;扩大了医疗单项限价范围,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疗实现了安全、方便、优质、廉价,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

创先争优活动与确保医疗安全结合起来

医疗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生存条件。该院认真抓好医疗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医疗,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三基”培训和考核,大力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该院新生儿科在今年7月同一时期内,实现六对低体重新生儿平安出院。该院烧伤科在今年7月治愈高州市荷花镇一对重度烧伤夫妻(丈夫烧伤面积Ⅱ度90%,妻子烧伤面积深Ⅲ度50%)。心外一科为出生仅6天的新生儿成功完成动脉大调转术。今年以来该院已完成心脏手术1900多例,成功率达983%。全院完成手术17353例,无一例医疗事故。医疗安全让患者安心、放心、舒心治病。

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起来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发展的根本。该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开展“做一个有良心的好医生”的活动,把病当作人,不把患者当作商品,要勇当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做吸患者血的白衣魔鬼。严格遵守“三不”承诺:不收红包礼物,不分贫富贵贱,不赴宴请娱乐。严禁“三滥”:滥检查,滥开大处方,滥收费,实现平价收费。心脏病限价手术,参加新农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每例仅收4000元,白内障每眼仅收500元。开展爱心行动,减费救助300例先心病患儿。提升星级服务水平,实现感动服务。完善回访患者制度,茂港区坡心镇排河村1名6岁孤儿于8年前患肾病综合征,在该院治愈后,未见回来复查,最近儿科护士长患者上门回访,接他回医院复查,送医送药,送衣送鞋,送红包,让患者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你比我的亲妈还要亲”。清远市1名患者患先天心脏病重度肺动脉狭窄,在该院治愈后,电话回访,患者讲不清康复情况,副院长驱车千里上门回访,令患者全家感动。她的丈夫在清远通往阳山、英德、连州、湖南的交界处,拉上大型横幅宣传高州人民医院心脏手术精湛,医德高尚,收费低廉。该院医患关系和谐、融洽,成为“患者之家、患者之亲、患者之友”。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6)

一、提高认识,坚定创建工作信心

(一)创建三甲医院,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创三甲,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多年的努力,广安已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目前正在加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从广安城市功能上看,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滞后,需要进一步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我们创建三甲医院,就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创建三甲医院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

二是创三甲,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市人民医院创三甲是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广安市人民医院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广安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目前在全省还处于落后水平,亟待市人民医院这只“领头羊”通过“三甲”医院创建工作,来推动和提高全市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创三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市人民医院于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成功创建“三乙”医院,10月吹响创三甲的号角,今天再次对创三甲进行再部署、再动员,作出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奋起三次创业,推动广安超常规跨越发展”和“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次创业,努力在一轴一区块发展热潮中领跑争先”的奋斗目标相吻合。所以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同时,通过“三甲”医院创建,可以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医院发展上水平,管理更规范,更好地为广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精力投入到创三甲上来。

(二)创建三甲医院,有基础有条件。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副省长陈文华等省委、省政府领导来广安视察市人民医院后,对市人民医院目前的发展形势予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提出“请广安市人民医院尽快成功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要求,主动表示届时将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市委王建军书记、市政府侯晓春市长也对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予以高度关注,将之写入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

二是创建基础较好。现在的市人民医院相对于以前在城北的老人民医院来说,基础要好很多。位于美丽的西溪河畔、紧邻广渝高速公路广安东出口,地理位置好;占地面积172亩、是老院的5倍,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是老院的2.5倍,规化设计好;传染病医院、住院大楼、门急诊、医技大楼、肿瘤放疗中心和行政后勤办公大楼全部使用中央空调,就医环境好;设置病床由原来的500张增加至800张,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个亿猛增到1.6个亿以上,发展势头好。据唐院长介绍,目前自查能得1000分,离创三甲标准只差300分。

三是组织保障有力。市政府将专门成立“广安市创建三甲医院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对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的组织领导,讨论审查工作整体计划,落实各项任务,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解决“创三甲”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市卫生局也要成立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领导小组,从人员、经费、项目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加之我们有特别能战斗的院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省卫生厅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坚信,创三甲这个全院职工的夙愿很快就会实现。

(三)创建三甲医院,人民群众殷殷期盼。

广安是全省6个还没有“三甲”医院的市州之一。广安作为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家乡,需要建设一所综合性医院、示范性医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460万广安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明显提高,也期待着我们充分利用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及医院自身的硬件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医院档次,在增强自己综合实力的同时,为服务老百姓作出更多贡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大投入,满足创建工作需要

创三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各尽 其责,群策群力,加大投入,切实加大创三甲的工作力度。

一是市政府将根据实际需要,整合相关资源,支持市人民医院抓好创建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我也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市财政更多更大的支持。

二是卫生局要积极与上级沟通与对接,争取项目、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市人民医院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想法设法筹集工作经费,为创三甲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对于创建工作中重大项目建设、重要指标要优先保障,确保关键环节不留缺陷。

三、苦练内功,严格执行创建标准

三甲医院是国内等级医院中的最高层次,它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不仅要求有优良的硬件装备(包括建筑和医疗设施、技术设备等),还要求有严谨科学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优良的安全保障,并能很好地担负起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功能。

一要细化方案。深刻领会《评审标准》的精神实质、目的要求,并按标准要求逐条对比,找出差距,制定措施,逐一落实,保证少丢分、不丢分。

二要强化管理。本着重质量、重安全、重管理的原则,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做为医院评审的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动员医护人员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体现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三要创新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相应科室,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执业,认真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

四要提高技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大搞岗位练兵和技能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五要健全队伍。建立人才引进及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职工进修深造,晋升晋级,尽快促使>:请记住我站域名/

六要突出特色。按三甲医院标准,在现有基础上,以华西医院帮扶联系为契机,在医疗、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加快学科建设;构建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支撑的医疗救治体系,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打造特色“中心”品牌,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增强周边辐射能力。

四、提高素质,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医疗队伍

在创三甲的过程中,尤其要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加强学习。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加强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要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医疗服务放在工作首位,认真落实方便就医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病患者的肯定。

三要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狠抓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吃回扣”、“返点子”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必须严肃处理一起,切实改善医德医风,尽力减少医疗卫生人员违纪违规行为。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7)

创新路径谋发展。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立足实际,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确立了“一年晋升三级医院,三年晋升三甲医院,五年建成区域领先三甲医院,十年建成部级一流综合三甲中医院”的战略目标,突出向改革创新要发展,上半年全院经济指标和医疗数据创建院以来最好水平,总收入4749.26万元,同比增长19.11%;门诊诊疗患者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3.74%,同比下降17.4%;药占比24.64%,同比下降2.27%;耗材比4.52%,同比下降0.58%。出院患者5042人,同比增长24.2%。5月份成功迈入三级医院行列。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8)

回首过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向记者道出一段往事:90年代初期,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赵启正询问巴斯夫、拜耳等刚刚落户浦东的外企高管:“你们来浦东投资有什么要求?”他们的回答只有一个­――能在20分钟内到达上海最好的医院。赵启正说:“我们当时的理想就是打造一个浦东的三甲医院,现在,理想变为现实。”而此时距上次三级医院评审已经停滞了有13年之久。

现今的东方医院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繁华商圈内,2010年的门急诊量近150万人次,其中外籍病人已超过4万人次,位居上海各大医院前列。东方医院在这两年成功完成了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美国总统布什和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奇、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等国外、国内领导人访沪期间的医疗保障任务。

谁也想不到,在一切都很“新”的浦东“新区”,东方医院在此扎根已有90年之久。90年前,有感于当时浦东卫生状况的恶劣,在“吾浦左人不为自谋,谁为吾谋哉”思想指导下,当时的上海社会名流陈桂春会同虞洽卿、王一亭等人发起募捐,在警局路(后改为东宁路)229号建起了浦东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西医院、浦东沿江地区首座医院――浦东医院,在初建时仅有医护人员6-7人,床位20张。虽然规模极小,设备简陋,在缺医少药的浦东地区,这却成为当时贫苦民众的福音。

90年代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政府制定了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相结合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重视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20年来,新区政府投入巨资,一方面让东方、市七、公利、浦南、新区人民医院等浦东本土综合性医院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引进仁济、儿童医学中心、华山、瑞金、曙光、龙华等浦西市级大医院及专科医院落户浦东建立分院,有效促进了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自1993年来,新区政府在浦东新区投入卫生经费达81亿多元,初步形成了功能职责清晰、梯度设置合理的医疗服务格局,极大地缩短了浦东与浦西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为建立健全惠及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浦东的医疗事业一直坚持把全球化医疗服务作为发展目标。不少境外投资人认为:只有医疗服务跟上了,城市设施配套齐全了,浦东才能具有更强的经济集聚功能,开展更多的财富创造活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浦东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先试先行。

躬逢其时,做该做的事

从浦东开发开放至今20年来,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发展体现了医疗行业的“浦东速度”,也是浦东开发结出的硕果之一。1993年,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的牵头下,上海市东方医院面向海内外公开招募院长,并进行了全面改扩建,这家当时仅有县级规模和水平的医院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机遇,开始致力于自身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1999年,东方医院成立了急诊创伤中心,引进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和创伤专科医师培养晋升制度,这一举措在当时的急诊医学界可谓首开先河。创新后的急救医学模式,集院前复苏、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于一体,在临床应用中使急诊内、外科医生相互配合,采用多学科、立体交叉专业技术抢救多发伤、复合伤,救治成功率提高至96.7%,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突发。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带领上海市第二批抗震医疗救援队队员,迅速深入地震重灾区――汶川“孤岛”草坡乡,连续作战12个日夜,顺利完成了对63名病人和100多名病人家属的转移工作。从此,“东方急救”的品牌在全上海打响了。多年来,APEC首脑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财富》国际论坛、2008奥运会上海赛区、2010上海世博会、国际房车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国际会议、赛事的医疗保障人员中总是少不了东方急救医护人员的身影,在各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东方医院表现出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治能力,为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2009年9月,东方医院独家进驻世博局进行医疗保障,到2010年11月中旬世博会结束后的拆馆保障,东方医院共承担了世博会开幕式、中国国家馆日、高峰论坛、世博闭幕式、世博园区常规运转等工作的医疗保障任务,区医疗站接诊23 054人,居各定点医院之首。东方医院为保障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所做出的努力可谓全程、全面、全力以赴,获得世博医疗卫生保障特别贡献奖。

2010年7月,浦东新区政府专项投资7 000万元,协助东方医院建立了上海乃至全国投资最大的医学转化平台。继2001年,东方医院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从此结束了仅作为临床医院的历史,医、教、研各项水平取得了快速协调发展。2010年8月4日,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平台正式成立,由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出任平台理事会理事长,转化医学平台的建立意味着东方医院的科研能力已迈入国内领先水平,作为全国首家地方政府投资的医学转化研究公共平台,将采用“区建、院管、面向全国”的运营方式,突出“共享、开放、专业”的特点,最终建成一个体现“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的国际转化医学研究平台,为东方医院科技腾飞、同济大学医科的再度崛起提供支撑,为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卫生科技需求提供优先服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创新提供示范效应。

2011年的第一天,对于东方医院来讲又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旧楼裙楼开拆,新区政府投资9亿元的24层新楼将在裙楼旧址上拔地而起,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相当于再造一个比现在的东方还要大的“新院”。与此同时,由东方医院托管的上海市浦东医院已经封顶,并将于今年10月开诊。浦东医院是由上海市卫生局批准、由浦东新区政府全额投资(人民币10亿元)的具有三级医院配置的现代化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核定床位800张,其服务半径将覆盖包括周家渡、上钢、杨思、北蔡等在内的80.11平方公里地区。作为浦东医院的承托院方,东方医院将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对浦东医院的支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浦东医院造福于民。

2011年1月30日下午,东方医院在浦东展览馆举行了隆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至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正式跻身沪上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行列。

1997年,东方医院高级职称仅2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没有博士和硕士生导师;2011年,全院高级职称225人,博士生91人、硕士生242人,博导28人、硕导62人。医院多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医学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医学“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及同济青年优秀人才基金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成长。 陈义汉,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东方转化医学平台“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第一个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发现者,在心律失常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就,现在东方医院担任副院长,主抓科研管理;赵旭东,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是90年代初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他领导的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获得了奥地利政府颁发的“弗洛伊德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心理学家;黄远亮,医学博士,师从全国口腔医学领域唯一院士邱蔚六,毕业后考取美国旧金山的加州大学牙学院博士后,曾先后在全国4家医院从事口腔颔面外科医、教、研工作;胡海,中国第一位自我创业的医学博士,在民间行医时主刀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3万余例,处国际领先地位,他还是国内第一位开展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医生……短短十几年,东方医院的发展书写了全国医疗行业的“浦东速度”,令人不得不佩服这一代医院领导的胆识与远见。

然而,谈到医院的发展,院长刘中民说得却很实在:“是浦东开发令东方医院享有天时、地利,这是历史赋予东方的机遇。我们不过是躬逢其时,做了该做的事情。”确实,东方医院的每一次前进都倾注了浦东新区历任领导的心血,获得了同济大学的鼎力支持,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爱,特别是医院创建“三甲”之路,更是寄托着东方几代人的努力与拼搏,是一段充满艰辛、激情与梦想的光荣旅程。

以“三甲”为新起点,获得国际认可

三级甲等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规定而划分的医院等级之一,是中国最高等级的医院,代表了最高的医疗质量。“三甲”对于东方来说,是动力也是压力。东方医院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浦东精神,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打造浦东卫生事业人才高地,建设“三二一级医疗联合体”,加快学科梯队提升,进一步提高医院内涵和国际化服务能力,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让浦东的居民充分享受浦东改革开放的成果。

医院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得益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带动和打造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学术过硬的医疗队伍,进一步提高医院科技实力,任务艰巨,时不可待。医院大力引进国内领先的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引进拥有部级重大课题的科学家,作为科技带头人加速东方医院科技发展;引进有坚实的学术背景、有能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后备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培养。同时,全力营造爱才、惜才、留才的氛围,增强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大力吸引、选拔和举荐、培养35岁以内优秀青年人才,实现医院科技水平的可持续提高。

医疗实力体现在学科的实力和品牌。东方医院将从三级甲等医院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培育学科优势,加紧建设一批医院的专科专病品牌。医院将探讨实行学科整合、技术整合、人才整合、功能整合,合理配置现有医疗资源,形成专科专病特色。在心脏医学部的基础上,医院继而整合呼吸内科、胸外科成立了肺肿瘤专科;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成立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专科;同时,整形与医学美容的整合;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科的共建;中心ICU、心脏ICU和急诊ICU的业务协作和资源互补;消化内、外科的细化等使医院的软硬件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作为国家卫生部指定的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单位,东方医院根据卫生部要求,申报并通过了6个试点专业、35个试点病种,现有29个科室制订了近70个病种约80条路径,近期将完成全部路径文本的信息维护并正式实施,并计划在今年内遍及所有科室。在手术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了手术行为,对重大手术和高龄手术病人进行重点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高龄患者的手术安全。护理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改革了人员配备、护士待遇、弹性排班、绩效考核等基础制度,提出并落实了“健康保姆”、“有陪无护”、“陪而不护”等新的工作方法。作为医院的“一把手”工程,试点改革的所有成本均由东方医院独自承担。在对5个试点科室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病人表扬信数量翻了10倍,医院的付出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作为三甲医院,东方将继续以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为抓手,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病人需求的日益扩展,医院服务含义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医院要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决定了医院必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要对服务的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医院要把患者放在首位,进而强化各项建设,向患者宣传介绍医院、完善指示标识服务、锻造服务梯队、缩短服务流程、健全服务设施、规范服务价格、落实服务制度、净化服务环境,使患者获得应享有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使医院获得与“三甲”相对应的长足发展。

上海市医改规定三级医院要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疗单位形成“三二一医疗联合体”,与社区卫生中心和二级医院联合,实行双向转诊、对口支援等。东方医院将发挥“三甲”平台人才与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在年内尽快与区内医院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通过三、二、一级医院纵向整合,扩大服务辐射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

经历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东方医院将下一个目标定位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认证,JCI认证条款将有助于使医院的服务品质得到有效提高。通过JCI认证,医院的医疗系统得到改进,许多程序将被标准化,病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也更加完善,有望在更安全的系统里减少原本看起来无法避免的错误,前瞻性地发现和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9)

据悉,2009年4月,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亚市成为海南省唯一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而市人民医院则被选为首家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单位。同年11月,在心血管病研究上久负盛名的姚震出任人民医院院长,这位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调来的年轻领导,刚一上任便为人民医院的发展制定了一份详实规划,并于2010年得到了市政府的认可和肯定。随着姚震院长制定的《三亚市人民医院发展规划》的通过,市人民医院掀开了改革的新篇章。而2011年颁布的《三亚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也为市人民医院的改革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为了打赢这场三甲“攻坚战”,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引进专家、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充分带动了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据姚震院长介绍,目前,市人民医院拥有琼南地区最大的医疗专家团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95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百余人,博士15人,硕士30余人,引进专家27名,人才机构、技术能力均有了质的改变。与此同时,医院还邀请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林振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吕厚山教授等国内外医学权威定期来医院坐诊,医疗技术合作对象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常年派驻一批专家学者到呼吸内科、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和急诊医学科等科室坐诊或进行医疗指导。

自2009年9月人民医院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以来,已成功完成近200例冠脉介入诊疗,其中包括35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填补了琼南地区急诊PCI的空白。同年12月25日,该科室独立完成了海南省首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姚震说:“目前,心内科已具备24小时急诊PCI的能力,并形成了完整、规范的诊疗路径,已成为市人民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重点科室。”

不仅如此,市人民医院还积极主动与国际、国内各相关机构频繁交流,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人才,大大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姚震表示,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许多国内外著名医学专家来到三亚度假,医院借助全面创建“三甲医院”的发展机会,主动邀请这些专家到三亚开展临床带教、病案分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医院医疗、学术水平。

其次,人民医院还对医院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据了解,三亚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48年,尔后升格为地级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2012年12月被批准为海南省南部区域医疗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被誉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目前,医院配备有美国GE宝石CT、1.5T核磁共振、C臂血管造影机、DR和全身四维彩超、美国阿克松全身彩超、超霸B超、美国欧美达麻醉呼吸机、德国西门子呼吸机、CCU和ICU西门子监护系统、德国蛇牌颅钻、MDI多媒体20万倍显微诊断仪、体外震波碎石机、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以及美国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数字化脑电地形图仪、纤维结肠镜等中型设备和动态血压仪、运动心电图仪、皮肤美容配置EX—MT微波治疗仪、奥林巴士显微镜、超高倍显微镜、基因诊断系统等先进设备,共设有20个职能科室、25个一级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和30个二级专业及ICU、CCU病房,门诊部设有12个专科诊室和7个专家诊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同时,医院神经康复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经海南省卫生厅专家组严格评审,被确定为海南省优势特色专科,而神经外科、心内科、骨外科、微创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则确立了琼南地区的专科优势。另据姚震介绍,医院目前还开设有肝病、肾病、哮喘、皮肤美容、性病、儿童营养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等7个特色专科,眼科中心引进了日本最新型的全自动验光仪、全自动非接触性眼压测量仪等先进设备,旨在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2010年,医院心血管科成功为一位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脉支架植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即冠心病杂交手术。该手术为海南省首例,填补了海南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对提高海南省心血管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年12月10日,市人民医院又成功完成了海南省首例连体女婴分离手术,创造了海南省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些成功案例大大提升了市人民医院的知名度,也为其创建三甲医院奠定了有力的技术基础。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10)

今天,能够在这里作表态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坐的有很多新同事,记得我刚来中医院参见工作的时候,用了三分钟就转遍了整个医院,找个空闲的地方放上张床就是医生、护士的值班室,门诊诊室文件柜都不敢放,没有下脚的地方,来个重的病号只能用担架、轮椅往病房抬;针灸科更是简易房,夏天热冬天冷;没有急诊科,需要从各科室抽调人员,安排夜班门诊。当时有多少人会想过我们整体搬入新家,而且标准、环境要比省级医院好的多。那时的我根本没有想过,也不敢想我们的新院区会是现在的模样,如此漂亮。但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这一夙愿,由“大门诊”转变成医院应有的样子,医院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迎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参观团。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篇(11)

今天,能够在这里作表态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坐的有很多新同事,记得我刚来中医院参见工作的时候,用了三分钟就转遍了整个医院,找个空闲的地方放上张床就是医生、护士的值班室,门诊诊室文件柜都不敢放,没有下脚的地方,来个重的病号只能用担架、轮椅往病房抬;针灸科更是简易房,夏天热冬天冷;没有急诊科,需要从各科室抽调人员,安排夜班门诊。当时有多少人会想过我们整体搬入新家,而且标准、环境要比省级医院好的多。那时的我根本没有想过,也不敢想我们的新院区会是现在的模样,如此漂亮。但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这一夙愿,由“大门诊”转变成医院应有的样子,医院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迎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参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