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6 17:42:44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1)

1.1基于经济分析的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

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制约分析是国外早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Bon等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绿色建筑实施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解决这一问题。Bartlett等在分析不同决策者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决策者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其决策的影响。Larsson等在分析绿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实施的挑战和可行性。Bordass以英国的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和价值。

1.2基于经济激励的政策和融资研究

Amstalden等在基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碳税等不同能源价格预期及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站在业主的角度对瑞士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经济分析,指出瑞士的经济激励政策能够使业主获利受益,进而促进业主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Grosskopf等提出了一个经济激励的框架,旨在激励房产商并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1.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和风险分析

Sorrell提出不同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分析框架,在考虑了影响改造费和服务费的各项因素基础之上,对不同的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出不同的评估方法[8]。Millsa等就节能项目中资金及项目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分析框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精确分析,并以建筑节能领域财务风险分析为例,就如何鉴定、量化以及管理风险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证分析。

1.4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评估体系研究

Lützkendorf等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评估任务,把“工作共享法”和设计工具相结合,建立了“建筑物整体绩效”的体系,并为未来评估工具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Papamichael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工具,并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从国外对建筑节能研究情况来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到合同能源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从建筑节能的施工过程到未来的研究方向,从项目的层面到企业的层面,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从研究阶段上来看,经历了从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到建筑节能运作的研究再到总结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供了研究基础。因此,上述研究对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现状

2.1研究进程

1982年原国家能源委员会委托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下达了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科研任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和空调调节研究所承担了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采暖住宅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实测与计算分析》《我国民用建筑金属外窗的能耗现状及其节能措施的研究》和《墙体保温性能的改进研究》四项研究课题。这是我国(建设部)开始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标志。但是,1997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自建筑节能实施以来,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认知和概念引入阶段(2005年以前)由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是舶来品,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人员着重介绍可持续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概念。对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定义、特点、技术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确定了中国可持续建筑的理论框架。Chen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可持续性的原理和概念的认知上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供了实施建筑节能的有利机会,并根据中国实施可持续建筑的实践情况,指出中国的政策方案仍处在愿景阶段。

(2)深化阶段(2005—2009年)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开展了大量的各项基础研究工作,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建筑节能”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供热体制改革、能效标识项目、外墙保温等强制性标准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背景。这一阶段的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从节能建筑实施的影响因素、节能建筑的经济评价,到节能建筑的实施运行管理、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各研究阶段数量

(3)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理论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建筑节能实施几十年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上,包括技术成熟度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节能运行管理研究综述等。周楠等对近几十年的建筑节能政策、能源价格、税收财政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这些节能政策对中国未来的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祥飞等对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建筑节能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建筑节能实施的阶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识别了建筑节能机制的缺点,并对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实施建筑节能提出了建议。李百战等总结了中国交付低碳建造环境的障碍,并识别了研究的机会,文章提出研究活动应强调各参与方的合作,使中国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要在知识前景领域在国际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郭汉丁等阐述了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在外部性、经济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等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培育机制的研究方向。

2.2研究内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政策法规、技术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

从历年来的研究内容上看也基本涵盖了这三方面的内容,但是技术在一定时期稳定的情况下,节能的实施和推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管理。

2.2.1基于政府行为的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

政府在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对整个建筑节能市场的运行起着监管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政府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推动建筑节能的运行。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促使建筑节能市场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地弥补由外部性带来的市场部分失灵,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刘贵文通过对经济激励政策和强制节能政策比较分析,得出经济激励政策更具效能的结论。张丽等论述了经济激励政策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推动作用,并借鉴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热力管网改造及围护结构和室内热能系统改造的激励建议。王洪波等以新建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力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激励政策体系的方案设计。钟韵等提出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是必要的,并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这一模型,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和节能效果进行激励,并以北方采暖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特别要以节能绩效为基础进行激励,以防止搭便车的现象。戴雪芝对中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对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为实现对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韩青苗等从建筑能源利用效用最大化、激励政策协调机制、公平性、效率和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2.2.2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研究

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实施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的监管手段是不够的,要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建筑节能。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以来,关于建筑节能的运行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性分析、信息非对称性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运行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建筑节能运行评价体系的分析。

(1)基于外部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的运行制约机制分析目前业内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建筑节能投资存在较强的外部性,这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者研究经济激励政策提出了要求。卢双全等分别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金占勇等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对节能改造的影响,并提出了分阶段、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激励方案。在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和建筑业主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基于这个前提,韩青苗等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与既有建筑业主之间的利益博弈,确定了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合约参数,并总结了提高经济激励合约效果的关键因素。续振艳等则分析了节能改造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解决不对称问题的经验分析,得出通过信号传递、信号甄别、建立能效标识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尽管王洪波等认为激励需求端的激励机制缺乏现实条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对供给端即开发商的激励可以有效的推动建筑节能的实施。而占松林等则通过分析建筑节能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认为购房者的行为选择是建筑节能市场的源动力,并从消费引导的角度提出扩大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宣传、建立能效标识等的建议。

(2)基于节能改造成本和收益的运行风险分析在建筑节能实施的初期进行的影响节能改造措施实施的原因调查中,认为初期投资太高的占到80%。由于节能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缺乏合理成本分担机制、金融市场支持机制以及市场失灵矫正机制,使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28]。针对以上问题,刘玉明等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孙金颖等则从建筑节能金融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投融资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5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模式,为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运行模式研究研究者们表明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瓶颈的问题,而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市场的主要运作机制。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对建立建筑节能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基于评估体系的建筑节能运行评价的研究要科学的发展节能建筑,进行能效测评和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必需的,它不仅能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或其“绿”的程度是多少,而且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学者们分别对不同的单体建筑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进行了能耗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能耗测评方法。秦佑国等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杨红霞等从能量、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节能的能量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杨玉兰等在描述了评价中国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其指标的建立为其他气候地区建立评价方法提供了思路。

3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2)

【Abstract】This text is from the 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building the material the management at the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f importance position and existence the problem set out and combine oneself at the municipal servic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within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discuss push forward 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 building material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of method and valid practice, hope have to the 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 certain help.

【Key words】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Building material;Management;Practice

材料成本是构成市政工程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其质量、数量、工艺标准等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市政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项目整体设计寿命来讲,也直接影响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市政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材料使用的控制与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市政建材的使用入手,探讨市政企业建材管理与控制。

1.建筑材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一般以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在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机械成本占到30左右;加上材料的运杂费等间接费用,构成了市政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特殊的工程材料如沥青料等受运输环节温度、湿度与摊铺机性能质量的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首要地位;加强材料管理就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材料的全员管理的重要性。

2.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2.1 大部分材料运输至郊外,运距长且受到道路限制。市政工程多在郊外施工,集中在市中心区的工程施工,往往受到城市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大部分的材料需运输且二次堆放;闹市区的工程送料受限,多为夜间作业,因此材料运输环节的成本较大,运距一般较长,企业灵活性受限。

2.2 过多关注供应环节,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市政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因此企业对于材料供应环节把关较严,从而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比如一个工程中标后,做出了材料清单的汇总分析,但对于如何灵活的与市场接轨,以及统筹安排计划方面不强,轻管理,看重供应,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一旦延误生产,材料部门要负责任。因此,施工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宁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3 区域性材料容易形成壁垒,导致地材价格偏高。市政工程施工多在城效野外,明明较近的地材价格应偏低,但区域性容易形成壁垒,外部材料基本无法入围市场,因此价格与社会整体价格的下浮关联度不大,导致价格偏高。

2.4 国内大中专院校没有专门的材料专业,专业性人才不足。国内大部分大中专建筑类院校,多以施工管理为主,次以造价,没有专门独立的材料管理与供应专业,因此很多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材料管理岗位,专业人才不足;另外在工地现场中,材料员仅仅担负着收料记帐的工作,薪资待遇明显偏低;在市政企业中,没有针对材料专业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2.5 企业对材料管理人员与管理手段普遍关注度低。由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由于对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野外施工期间,无法接入网络等先天条件限制,现阶段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提升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

3.1 推进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2 建立材料供应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3.3 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3.3.1 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3.3.2 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3.3 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市政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部门要加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3.4 强化内部管理。

3.4.1 科学定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采购成本,节省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3.4.2 科学管理。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市政企业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目标上创新。

3.4.3 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5 构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监控体系。

3.5.1 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作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3.5.2 全员参与监督。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4.结束语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实体工程质量,对企业的信誉、产品满意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必须改变材料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3)

【abstract】this text is from the 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building the material the management at the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f importance position and existence the problem set out and combine oneself at the municipal servic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within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discuss push forward 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 building material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of method and valid practice, hope have to the 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 certain help.

【key words】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building material;management;practice

材料成本是构成市政工程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其质量、数量、工艺标准等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市政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项目整体设计寿命来讲,也直接影响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市政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材料使用的控制与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市政建材的使用入手,探讨市政企业建材管理与控制。

1.建筑材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一般以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在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机械成本占到30左右;加上材料的运杂费等间接费用,构成了市政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特殊的工程材料如沥青料等受运输环节温度、湿度与摊铺机性能质量的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首要地位;加强材料管理就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材料的全员管理的重要性。

2.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2.1 大部分材料运输至郊外,运距长且受到道路限制。市政工程多在郊外施工,集中在市中心区的工程施工,往往受到城市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大部分的材料需运输且二次堆放;闹市区的工程送料受限,多为夜间作业,因此材料运输环节的成本较大,运距一般较长,企业灵活性受限。

2.2 过多关注供应环节,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市政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因此企业对于材料供应环节把关较严,从而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比如一个工程中标后,做出了材料清单的汇总分析,但对于如何灵活的与市场接轨,以及统筹安排计划方面不强,轻管理,看重供应,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一旦延误生产,材料部门要负责任。因此,施工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宁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3 区域性材料容易形成壁垒,导致地材价格偏高。市政工程施工多在城效野外,明明较近的地材价格应偏低,但区域性容易形成壁垒,外部材料基本无法入围市场,因此价格与社会整体价格的下浮关联度不大,导致价格偏高。

2.4 国内大中专院校没有专门的材料专业,专业性人才不足。国内大部分大中专建筑类院校,多以施工管理为主,次以造价,没有专门独立的材料管理与供应专业,因此很多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材料管理岗位,专业人才不足;另外在工地现场中,材料员仅仅担负着收料记帐的工作,薪资待遇明显偏低;在市政企业中,没有针对材料专业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2.5 企业对材料管理人员与管理手段普遍关注度低。由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由于对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野外施工期间,无法接入网络等先天条件限制,现阶段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提升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

3.1 推进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2 建立材料供应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3.3 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3.3.1 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3.3.2 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3.3 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市政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部门要加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3.4 强化内部管理。

3.4.1 科学定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采购成本,节省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3.4.2 科学管理。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市政企业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目标上创新。

3.4.3 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5 构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监控体系。

3.5.1 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作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3.5.2 全员参与监督。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4.结束语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实体工程质量,对企业的信誉、产品满意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必须改变材料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4)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科学发展信心

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建委系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探索符合建设工作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发展,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做大做强建筑业,促进了建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委上下团结协作,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

1、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围绕市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双百”城市、实现由欠发达中等城市向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化作为加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途径,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采取搞活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发展后劲,拓宽投资渠道探索城镇建设新路,整合行政区域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等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达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人,城镇化率达33%,比20xx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3个百分点,已跨入世界公认的30%—70%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2、建筑业改革发展卓有成效,支柱产业作用日益突显。20xx年以来,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目前达到60多亿元,利税总额年均增长40%,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0%。全市36家国有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90%完成了由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非公经济改制和过渡。目前,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220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60%、16%、24%;建筑装修装饰企业65家,勘察设计企业23家,工程监理企业12家,招标企业13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5家;在本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4万人增加到11万人,有注册建筑师82人,注册勘察设计师50余人,注册造价师126人,注册建造师900多人,注册监理师100余人,工程造价员937人。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支柱产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筑劳务基地得到巩固,建筑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建筑劳务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全市年均外出施工企业80个(次),建筑劳务输出人员50余万人,其中,成建制建筑劳务20万人左右,年创经济效益18亿元以上,输出地遍布省内外各地,甚至走出国门。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系数达1:17,能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对破解“就业”、“三农”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建筑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关工作部署,先后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建设工程执法监察、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二法三条例”执法检查等活动,依法加强了建筑市场管理,加大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力度,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和对工程造价、标准定额、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等的管理,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建筑市场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全市先后建成9个有形建筑市场,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秩序,实现了工程交易从无形到有形,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的根本性转变,报建工程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都达到100%。20xx年以来,实施工程招标3000多项,造价近百亿元,开展工程质量监督3000项,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竣工工程合格率达100%,共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中州杯”奖60项、“中州平安杯”奖50项,创省级“文明工地”19个;评定市优质工程36项,市优质结构工程370项,市“文明 工地”392个,没有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4、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筑节能工作难中求效。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虽晚,真正全面展开是的今年初,但按照起步即规范原则,扎实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和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宣传,强化监管,在设计、审图、施工、监理、墙改基金征收与返退、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在建设全过程实施闭合式管理。今年11月6日,我市建筑节能年度目标通过了省检查验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实施率分别达100%和90%以上,达到节能1.21万吨标准煤的工作目标。二是“禁实”和发展新型墙材取得成果,市区和潢川、罗山、息县、光山、新县县城区已通过“禁实”验收,其余县已完成目标任务待验收。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新型墙材企业达70余家,新型墙材年产量20多亿标砖。全市关闭砖瓦窑厂462个,复垦土地2.3万亩,墙改节地近万亩,节能40万吨标煤,利废200余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统筹各项建设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取得进展,实施“千村百镇”建设,开展了“中州名镇”“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加强建制镇、省重点镇的建设目标监控,积极推进以“三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治理试点,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村镇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村镇面貌显著变化,村镇基础设施投入达6亿元。目前,全市共有部级重点镇7个,省级重点镇8个,省“中州名镇”40个,省“中州新村”8个,省“小康示范村”22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54个,“明星镇”20个,“示范村”17个。二是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组织开展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申报工作,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名胜区成功申报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光山县王母观、县净居寺、商城汤泉池、固始九华山、淮滨东西湖、新县将军故里、金兰山森林公园、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积极开展创建市级文明景区活动,配合南湾、鸡公山、灵山风景名胜区成功评为部级“4a”旅游区和省级“文明旅游区”。三是发挥了城建档案作用。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依据和查考凭证,是研究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好城建档案,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着力加强了城建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全市建成5家城建档案馆(室),专兼职档案管理技术人员30人,库房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档案4万多卷,提供利用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清欠工作。从20xx年年底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我市按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总的要求,由建设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等十多个部门参加,成立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联席会议,以政府投资项目清欠为重点,一手抓偿还旧欠,一手抓防范新欠,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发生新的拖欠。三年中,书面上报的总拖欠工程款29786.52万元,其中,政府类项目拖欠17070.37万元,拖欠工程款基本上都得到解决,清欠工作受到了省政府表彰。近年来,继续巩固几年来清欠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统筹协调,部门协作,重点解决了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旧拖欠案件,积极防范新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按期完成市委督查集中办理的实事案件100余件,共下发督办通知200余件,转办通知200余份,农民工工资督办单21份,涉及拖欠工程款近亿元,拖欠农民工工资近1000万元,拖欠的工程款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基本上全部得到解决,对维护我市社会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7、依法治建,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依法行政。近年来,我们对建委系统已有的各类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建设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了建设法制宣传力度,制定并实施建设系统普法规划,法制意识显著增强。加强建设系统执法正规建设,开展文明执法活动,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达标验收。查处了一大批城市建设违法违规案件,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的建设行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系统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市建委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及收收费项目全部进入审批中心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窗式”办理,窗口服务被命名为省优质服务示范窗口。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建设系统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反腐败抓源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促进了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市建委曾分别被省、市纪委和省建设厅评为先进单位。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制进一步深化,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肯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积极组织和参与了“争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热爱河南,增辉中原”、“迎茶节、创三优”、创文明景区、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以及学校、企业、铁路周边整治、城市建设“三件实事”等活动。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工地等活动。建设系统共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20多个,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9、紧抓中心工作,克难攻坚显成效,彰显风采塑形象。近年来,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承担了一系列的重点中心工作,建委党组统筹安排,全委上下一盘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又好又快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是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圆满完成对口援建活动板房任务。建委积极承担了对口援建四川安县灾区群众活动板房的材料供应、施工安装队伍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任务,迅速制定了援建工作方案,成立了强有力的援建工作领导机构,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共援建过渡安置房1406套,并一次性通过验收、移交。我市援建房因房屋单套面积最大、质量最好、建设速度最快受到了省援建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成为其他市参观学习示范点。建委获得了建设部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称号,河南省援建四川灾区活动板房先进单位称号,市质监站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有三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建委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踊跃捐赠抗震救灾款123.8万元,衣物500件,显示了极大的爱心。二是精心组织“百花之窗”建设,开创我市项目代建工作先河。“百花之窗”项目是20xx年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之一,是撤地建市十周年献礼工程,也是我市第一个实行代建制的建设工程项目,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0万元,市委、市政府交由建委代建监管。建委强化项目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20xx年12月26日奠基,20xx年2月10日桩基施工,4月21日主体工程施工,7月30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体封顶,创造了**速度。11月中旬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楼成功实施了“双庆”布展,元旦前审批大厅即可投入使用,城市信用社建筑也将主体封顶。三是严防死守搞联创,人行道路整修质量监管、建筑工地、民权路整治难中求突破。“六城联创”开展以来,为确保市区人行道改造工程施工质量,落实王铁书记确保中心城区42条道路改造施工质量的指示,积极行动,采取进驻砖厂抓路面砖质量源头、派驻道路质监员跟踪路面砖施工管理等切实有效措施,累计开展施工现场监督和质量巡查20xx余次,检测100余项(次),查处各类质量问题80余起,下达停工通知书7份,查处通知书19份,为保证人行道改造的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建委负责全市建筑工地“创卫”和民权路的牵头整治工作。自今年7月中旬起,建委组建了4个检查组、督导组,深入到市区全部170余个建筑工地现场不间断督促“创卫”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了工地“创卫”效果,为确保我市创卫通过省级验收作出了贡献。为做好建委牵头负责的民权路(含河南路)综治工作,及时成立机构,抽调骨干力量,全天候对沿路责任区域进行督导,共组织20xx余人次参加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进行改造,确保了该路在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卫通过省级验收工作中不丢分。四是推进北京路、工区路拆迁改造,积极走出城市建设新路子。20xx年10月以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六城联创”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建委承担北京路、工区路等拆迁改造任务。面对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建委积极探索走城市建设市场化路子,对沿道路区域统筹开发项目安排,将需要改造的地块做成项目进行招商,积极开展拆迁、整治和招商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北京路、工区路区域已成为中心城区的靓丽区域,达到了打造“样板路”、“示范路”目标。五是全面完成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基础装修及陈列布展任务。按市政府安排,20xx年初,市建委成立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基础装修及陈列布展工程领导小组,提出了“发扬红军精神建设革命纪念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信心、科学组织、交叉施工、加班加点、抢天夺时,在安全、质量、进度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在不到60天的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市委、市政府既定的4月28日竣工开馆这一目标,受到了一致肯定和好评。

二、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科学发展方向。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在市委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集中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认真查找了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地征求了群众意见。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本着对委党组和委领导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加快**建设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良好愿望出发,提出了很多好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提高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建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四对照、四检查”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和深刻剖析。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

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持理解的还不透,对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本质、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把握得不够准,致使我们在指导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创新意识差,习惯于走老路,新招没有,陈招不断。特别是联系建设系统的实际,如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等都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没有取得较大进展。二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缺乏工作的超前意识,没能经常向市委、市政府提供超前的、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城乡建设改革措施。

2、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发展指导协调不力、不具体。

政府赋予市建委负责综合管理全市“三建”工作职能,即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职能。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市建设口职能部门多达六个,职能分割严重,客观上市建委“三建”职能受到部分弱化。多年来,市建委工作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筑,轻城乡建设,重点加强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一是受职能弱化的影响,认为城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用事业发展、工程建设等诸多方面,市建委只负责其中很少一部分职能,故此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工作,研究城乡建设工作,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思路与对策。二是对村镇建设工作指导少,且不具体。借口市里城建口职能部门多,每个口都有对县区负有工作指导职责,到县区进行工作调研与指导,会成为县区对口部门的工作负担,对村镇建设工作只停留在发发文件,收集情况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解决村镇建设发展问题少。三是依法治建,加强对开发区、管理区及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上力度不够。多看来,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及村镇公共建筑工程没有纳入统一管理,游离于全市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之外,给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隐患,也给建设领域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行业管理不到位,促进科学发展水平不高。

一是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存在围标、串标、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勘察设计与建设监理市场存在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市主体素质良莠不齐、严重扰乱了本市市场。

二是建筑业企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首先是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建筑业已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容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工作力度不够,没能引起市政府对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视,一些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没有提到建筑业发展问题。其次对企业发展的服务、扶持不够。我市一级建筑企业少,特级建筑企业为空白,专业人才培训、培养力度不够,发展状大受到局限,企业资质难以升级。其三,建筑业企业发展环境不宽松。建设行政执法上存在多头执法现象,执法中以罚代管,以罚代纠问题普遍,且执法相对人错位,本来是工程许可手续不齐,是建设单位的问题,往往罚款对象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的收费项目多,科目不合理,垃圾处理费、噪音污染费、散装水泥费等费用,有些不应由企业负担而强行向企业收取,有些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应该取消的收费现仍照样收取,有些为重复征收,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其四,产生的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03年以来,国务院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但至今已过去5年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问题,也未出台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前清后欠、政府拖欠、开发商拖欠仍是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形成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企业拖欠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的几级拖欠现象,不但阻碍企业发展,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每年年底,大批农民工集体上访讨要工资,作为市政府清欠办,发生农民工上访,首先要求建筑企业先垫付,而对建设单位没有强有力的制裁措施促其还建筑企业的欠款,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压力,企业无法完成的资本积累,阻碍发展壮大。

三是建筑节能任务繁重、困难多、压力大。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较全省其他市晚起步二年,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自今年该项工作开展以来,虽本着起步就规范的原则强力推进,完成了省定工作目标,少走了弯路,但还仍然存在着节能水平不高,开发区、管理区多数建设工程节能施工没有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对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尚待开展,“禁实”成果需要巩固,“免烧砖厂”需要进一步整治,新型材料质量需要提高,加强监管与检测,大力发展建筑节能专项企业,提高节能施工水平,确保节能工程质量等任务。

四是在行业管理中,规范性规章制度不健全,贯彻上级文件规定不彻底,管理措施不严,在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专家评委人员构成上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建设单位评标委员比例过大,有的工程评标结果有失公正。在工程管理上缺乏硬手腕,对不服管理的单位束手无策。

4、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公仆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问题。

多年来,委党组在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方面是重视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曾经多次进行过思想作风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意识不强,在对某些业务工作的指导上,主动上门服务少,满足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呆在上面的多,下去调查研究的少。不少时候是坐等基层和企业到机关反映、解决问题,工作被动、效率低。二是在管理上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导致一些下属单位和人员工作服务质量不高,方法简单粗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和违章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以人为本,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反映不敏锐,预测不够,所属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不稳定因素多,有些不稳定苗头未能及时发现,工作措施不够有力,以致造成企业干部、企业中小学教师、下岗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多次参与上访,围堵市委、市政府首脑机关大门,堵塞交通要道等,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四是干部的使用管理方面,轻教育、重使用,对干部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多年来对干部压任务多,以致造成干部队伍断层,活力不够,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深挖根源,剖析原因。

针对建委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深入调研、多层次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根源,深刻解剖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

1、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好。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更好地成功,也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政治才能坚定。一个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辨别大是大非。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没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致使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认识新情况、谋划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2、思想不够解放。在探索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主观思想上不够解放,有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情绪,工作思路缺少创新,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开创性、前瞻性、探索性的工作开展少;对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几个新区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失控,隐患较大这一难题,在寻求破解方法上不够积极主动。

3、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不牢。不能很好地将科学发展观理论贯穿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发展中。没有将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的贯彻执行下去,一些建设单位对建筑节能投入不够,没有充分重视,有消极情绪。今年以来,虽强力推进,但一年的时间很难完成三年的工作任务,造成工作的被动。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政府、社会对建筑业不够重视,思想上认为建筑老板、农民工素质低、社会地位低,各种收费项目多,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企业自身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机制不新、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问题。对如何改革机制、创新体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上探索不够、研究不透、办法不多。

4、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社会、企业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牢固树立,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热情、激情还不够强,服务水平还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的行动还不够主动彻底。服务窗口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被评为省级示范窗口,但服务范围、内容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广、不全、不高等问题。

5、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干部存在作风漂浮,敷衍塞责,遇事推诿扯皮,责任心不强、草率应付的现象。大局意识不够牢固,存在为小部门、小团体的利益,打算不顾大局乱用职权,放弃原则的现象,全委系统工作一盘棋,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氛围不十分浓厚。忙于应付会议,热衷于以文件传达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整改意见,进一步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按照市学实办的要求,委活动办将征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纳汇总,对于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积极采纳,并以此作为加强单位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难得机遇,进一步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抓好整改。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倡树永不满足求进步、锐意进取谋发展之风。

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十七大”及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思想观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加符合时代的新定位,倡导永不满足求进步、树立锐意进取谋发展之风。

针对开发区、管理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失控现象,相关部门、单位全力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力度,尽快把开发区、管理区管理体制理顺。

2、用创新精神解决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倡树敢干敢为、创新发展之风。

在实践中创新科学发展的理论、思路,去除思想观念中的守旧意识,面临建委系统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用创新的精神来解决发展、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树立高瞻远瞩,勇于探索的改革创新意识。使全系统干部职工都能够了解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在实践中解决理论指导问题,解决创新发展问题,倡树敢干敢为、创新发展之风。

在全市建筑节能推广上,虽在年初管理的基础上,有了较好的开端,仍需进一步加大闭合式管理力度,委相关单位要全力抓好,积极配合。在加快建筑业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上,探索发展新路子,出台扶持性政策,为企业发展建立宽松的经营环境,多想发展的新办法。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倡树苦干实干、争创一流之风。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建设。大力弘扬建委系统“负重奋进、敢于争先”的精神,增强“争先创优”的勇气和魄力;增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抓落实的责任感;增强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大局意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观念,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做到热情面对工作、热情面对生活、热情面对服务对象,在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力气,在全系统中倡树苦干实干,争创一流之风。

加大审批中心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在健全有形建筑市场上,针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业主方权力过大,部分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扰乱了建筑市场问题,尽快出台改革的相关文件、规定。

4、牢固树立全委一盘棋思想,倡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之风。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一盘棋思想,工作中形成合力。科室间、站办间、企业间形成携手并肩,密切配合氛围,对待工作不推诿扯皮,增强工作合力,树立和谐、信赖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单位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单位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努力形成全委系统工作的一盘棋,倡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之风。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5)

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建委系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探索符合建设工作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发展,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做大做强建筑业,促进了建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委上下团结协作,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

1、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围绕市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双百”城市、实现由欠发达中等城市向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化作为加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途径,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采取搞活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发展后劲,拓宽投资渠道探索城镇建设新路,整合行政区域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等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达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人,城镇化率达33%,比200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3个百分点,已跨入世界公认的30%—70%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2、建筑业改革发展卓有成效,支柱产业作用日益突显。2002年以来,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目前达到60多亿元,利税总额年均增长40%,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0%。全市36家国有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90%完成了由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非公经济改制和过渡。目前,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220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60%、16%、24%;建筑装修装饰企业65家,勘察设计企业23家,工程监理企业12家,招标企业13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5家;在本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4万人增加到11万人,有注册建筑师82人,注册勘察设计师50余人,注册造价师126人,注册建造师900多人,注册监理师100余人,工程造价员937人。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支柱产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筑劳务基地得到巩固,建筑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建筑劳务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全市年均外出施工企业80个(次),建筑劳务输出人员50余万人,其中,成建制建筑劳务20万人左右,年创经济效益18亿元以上,输出地遍布省内外各地,甚至走出国门。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系数达1:17,能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对破解“就业”、“三农”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建筑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关工作部署,先后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建设工程执法监察、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二法三条例”执法检查等活动,依法加强了建筑市场管理,加大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力度,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和对工程造价、标准定额、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等的管理,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建筑市场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全市先后建成9个有形建筑市场,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秩序,实现了工程交易从无形到有形,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的根本性转变,报建工程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都达到100%。2002年以来,实施工程招标3000多项,造价近百亿元,开展工程质量监督3000项,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竣工工程合格率达100%,共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中州杯”奖60项、“中州平安杯”奖50项,创省级“文明工地”19个;评定市优质工程36项,市优质结构工程370项,市“文明工地”392个,没有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4、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筑节能工作难中求效。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虽晚,真正全面展开是的今年初,但按照起步即规范原则,扎实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和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宣传,强化监管,在设计、审图、施工、监理、墙改基金征收与返退、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在建设全过程实施闭合式管理。今年11月6日,我市建筑节能年度目标通过了省检查验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实施率分别达100%和90%以上,达到节能1.21万吨标准煤的工作目标。二是“禁实”和发展新型墙材取得成果,市区和潢川、罗山、息县、光山、新县县城区已通过“禁实”验收,其余县已完成目标任务待验收。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新型墙材企业达70余家,新型墙材年产量20多亿标砖。全市关闭砖瓦窑厂462个,复垦土地2.3万亩,墙改节地近万亩,节能40万吨标煤,利废200余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统筹各项建设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取得进展,实施“千村百镇”建设,开展了“中州名镇”“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加强建制镇、省重点镇的建设目标监控,积极推进以“三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治理试点,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村镇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村镇面貌显著变化,村镇基础设施投入达6亿元。目前,全市共有部级重点镇7个,省级重点镇8个,省“中州名镇”40个,省“中州新村”8个,省“小康示范村”22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54个,“明星镇”20个,“示范村”17个。二是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组织开展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申报工作,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名胜区成功申报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光山县王母观、县净居寺、商城汤泉池、固始九华山、淮滨东西湖、新县将军故里、金兰山森林公园、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积极开展创建市级文明景区活动,配合南湾、鸡公山、灵山风景名胜区成功评为部级“4a”旅游区和省级“文明旅游区”。三是发挥了城建档案作用。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依据和查考凭证,是研究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好城建档案,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着力加强了城建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全市建成5家城建档案馆(室),专兼职档案管理技术人员30人,库房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档案4万多卷,提供利用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清欠工作。从2003年年底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我市按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总的要求,由建设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等十多个部门参加,成立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联席会议,以政府投资项目清欠为重点,一手抓偿还旧欠,一手抓防范新欠,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发生新的拖欠。三年中,书面上报的总拖欠工程款29786.52万元,其中,政府类项目拖欠17070.37万元,拖欠工程款基本上都得到解决,清欠工作受到了省政府表彰。近年来,继续巩固几年来清欠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统筹协调,部门协作,重点解决了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旧拖欠案件,积极防范新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按期完成市委督查集中办理的实事案件100余件,共下发督办通知200余件,转办通知200余份,农民工工资督办单21份,涉及拖欠工程款近亿元,拖欠农民工工资近1000万元,拖欠的工程款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基本上全部得到解决,对维护我市社会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7、依法治建,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依法行政。近年来,我们对建委系统已有的各类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建设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了建设法制宣传力度,制定并实施建设系统普法规划,法制意识显著增强。加强建设系统执法正规建设,开展文明执法活动,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达标验收。查处了一大批城市建设违法违规案件,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的建设行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系统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市建委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及收收费项目全部进入审批中心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窗式”办理,窗口服务被命名为省优质服务示范窗口。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建设系统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反腐败抓源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促进了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市建委曾分别被省、市纪委和省建设厅评为先进单位。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制进一步深化,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肯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积极组织和参与了“争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热爱河南,增辉中原”、“迎茶节、创三优”、创文明景区、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以及学校、企业、铁路周边整治、城市建设“三件实事”等活动。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工地等活动。建设系统共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20多个,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9、紧抓中心工作,克难攻坚显成效,彰显风采塑形象。近年来,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承担了一系列的重点中心工作,建委党组统筹安排,全委上下一盘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又好又快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是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圆满完成对口援建活动板房任务。建委积极承担了对口援建××安县灾区群众活动板房的材料供应、施工安装队伍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任务,迅速制定了援建工作方案,成立了强有力的援建工作领导机构,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共援建过渡安置房1406套,并一次性通过验收、移交。我市援建房因房屋单套面积最大、质量最好、建设速度最快受到了省援建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成为其他市参观学习示范点。建委获得了建设部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称号,河南省援建××灾区活动板房先进单位称号,市质监站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有三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建委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踊跃捐赠抗震救灾款123.8万元,衣物500件,显示了极大的爱心。二是精心组织“百花之窗”建设,开创我市项目代建工作先河。“百花之窗”项目是2008年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之一,是撤地建市十周年献礼工程,也是我市第一个实行代建制的建设工程项目,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0万元,市委、市政府交由建委代建监管。建委强化项目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2007年12月26日奠基,2008年2月10日桩基施工,4月21日主体工程施工,7月30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体封顶,创造了××速度。11月中旬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楼成功实施了“双庆”布展,元旦前审批大厅即可投入使用,城市信用社建筑也将主体封顶。三是严防死守搞联创,人行道路整修质量监管、建筑工地、民权路整治难中求突破。“六城联创”开展以来,为确保市区人行道改造工程施工质量,落实王铁书记确保中心城区42条道路改造施工质量的指示,积极行动,采取进驻砖厂抓路面砖质量源头、派驻道路质监员跟踪路面砖施工管理等切实有效措施,累计开展施工现场监督和质量巡查2000余次,检测100余项(次),查处各类质量问题80余起,下达停工通知书7份,查处通知书19份,为保证人行道改造的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建委负责全市建筑工地“创卫”和民权路的牵头整治工作。自今年7月中旬起,建委组建了4个检查组、督导组,深入到市区全部170余个建筑工地现场不间断督促“创卫”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了工地“创卫”效果,为确保我市创卫通过省级验收作出了贡献。为做好建委牵头负责的民权路(含河南路)综治工作,及时成立机构,抽调骨干力量,全天候对沿路责任区域进行督导,共组织2000余人次参加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进行改造,确保了该路在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卫通过省级验收工作中不丢分。四是推进××路、工区路拆迁改造,积极走出城市建设新路子。2006年10月以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六城联创”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建委承担××路、工区路等拆迁改造任务。面对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建委积极探索走城市建设市场化路子,对沿道路区域统筹开发项目安排,将需要改造的地块做成项目进行招商,积极开展拆迁、整治和招商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路、工区路区域已成为中心城区的靓丽区域,达到了打造“样板路”、“示范路”目标。五是全面完成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基础装修及陈列布展任务。按市政府安排,2007年初,市建委成立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基础装修及陈列布展工程领导小组,提出了“发扬红军精神建设革命纪念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信心、科学组织、交叉施工、加班加点、抢天夺时,在安全、质量、进度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在不到60天的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市委、市政府既定的4月28日竣工开馆这一目标,受到了一致肯定和好评。

二、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科学发展方向。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在市委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集中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认真查找了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地征求了群众意见。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本着对委党组和委领导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加快××建设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良好愿望出发,提出了很多好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提高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建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四对照、四检查”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和深刻剖析。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

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持理解的还不透,对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本质、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把握得不够准,致使我们在指导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创新意识差,习惯于走老路,新招没有,陈招不断。特别是联系建设系统的实际,如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等都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没有取得较大进展。二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缺乏工作的超前意识,没能经常向市委、市政府提供超前的、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城乡建设改革措施。

2、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发展指导协调不力、不具体。

政府赋予市建委负责综合管理全市“三建”工作职能,即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职能。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市建设口职能部门多达六个,职能分割严重,客观上市建委“三建”职能受到部分弱化。多年来,市建委工作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筑,轻城乡建设,重点加强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一是受职能弱化的影响,认为城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用事业发展、工程建设等诸多方面,市建委只负责其中很少一部分职能,故此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工作,研究城乡建设工作,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思路与对策。二是对村镇建设工作指导少,且不具体。借口市里城建口职能部门多,每个口都有对县区负有工作指导职责,到县区进行工作调研与指导,会成为县区对口部门的工作负担,对村镇建设工作只停留在发发文件,收集情况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解决村镇建设发展问题少。三是依法治建,加强对开发区、管理区及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上力度不够。多看来,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及村镇公共建筑工程没有纳入统一管理,游离于全市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之外,给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隐患,也给建设领域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行业管理不到位,促进科学发展水平不高。

一是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存在围标、串标、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勘察设计与建设监理市场存在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市主体素质良莠不齐、严重扰乱了本市市场。

二是建筑业企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首先是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建筑业已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容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工作力度不够,没能引起市政府对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视,一些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没有提到建筑业发展问题。其次对企业发展的服务、扶持不够。我市一级建筑企业少,特级建筑企业为空白,专业人才培训、培养力度不够,发展状大受到局限,企业资质难以升级。其三,建筑业企业发展环境不宽松。建设行政执法上存在多头执法现象,执法中以罚代管,以罚代纠问题普遍,且执法相对人错位,本来是工程许可手续不齐,是建设单位的问题,往往罚款对象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的收费项目多,科目不合理,垃圾处理费、噪音污染费、散装水泥费等费用,有些不应由企业负担而强行向企业收取,有些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应该取消的收费现仍照样收取,有些为重复征收,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其四,产生的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03年以来,国务院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但至今已过去5年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问题,也未出台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前清后欠、政府拖欠、开发商拖欠仍是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形成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企业拖欠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的几级拖欠现象,不但阻碍企业发展,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每年年底,大批农民工集体上访讨要工资,作为市政府清欠办,发生农民工上访,首先要求建筑企业先垫付,而对建设单位没有强有力的制裁措施促其还建筑企业的欠款,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压力,企业无法完成的资本积累,阻碍发展壮大。

三是建筑节能任务繁重、困难多、压力大。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较全省其他市晚起步二年,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自今年该项工作开展以来,虽本着起步就规范的原则强力推进,完成了省定工作目标,少走了弯路,但还仍然存在着节能水平不高,开发区、管理区多数建设工程节能施工没有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对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尚待开展,“禁实”成果需要巩固,“免烧砖厂”需要进一步整治,新型材料质量需要提高,加强监管与检测,大力发展建筑节能专项企业,提高节能施工水平,确保节能工程质量等任务。

四是在行业管理中,规范性规章制度不健全,贯彻上级文件规定不彻底,管理措施不严,在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专家评委人员构成上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建设单位评标委员比例过大,有的工程评标结果有失公正。在工程管理上缺乏硬手腕,对不服管理的单位束手无策。

4、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公仆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问题。

多年来,委党组在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方面是重视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曾经多次进行过思想作风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意识不强,在对某些业务工作的指导上,主动上门服务少,满足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呆在上面的多,下去调查研究的少。不少时候是坐等基层和企业到机关反映、解决问题,工作被动、效率低。二是在管理上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导致一些下属单位和人员工作服务质量不高,方法简单粗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和违章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以人为本,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反映不敏锐,预测不够,所属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不稳定因素多,有些不稳定苗头未能及时发现,工作措施不够有力,以致造成企业干部、企业中小学教师、下岗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多次参与上访,围堵市委、市政府首脑机关大门,堵塞交通要道等,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四是干部的使用管理方面,轻教育、重使用,对干部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多年来对干部压任务多,以致造成干部队伍断层,活力不够,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深挖根源,剖析原因。

针对建委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深入调研、多层次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根源,深刻解剖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

1、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好。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更好地成功,也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政治才能坚定。一个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辨别大是大非。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没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致使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认识新情况、谋划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2、思想不够解放。在探索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主观思想上不够解放,有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情绪,工作思路缺少创新,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开创性、前瞻性、探索性的工作开展少;对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几个新区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失控,隐患较大这一难题,在寻求破解方法上不够积极主动。

3、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不牢。不能很好地将科学发展观理论贯穿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发展中。没有将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的贯彻执行下去,一些建设单位对建筑节能投入不够,没有充分重视,有消极情绪。今年以来,虽强力推进,但一年的时间很难完成三年的工作任务,造成工作的被动。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政府、社会对建筑业不够重视,思想上认为建筑老板、农民工素质低、社会地位低,各种收费项目多,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企业自身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机制不新、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问题。对如何改革机制、创新体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上探索不够、研究不透、办法不多。

4、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社会、企业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牢固树立,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热情、激情还不够强,服务水平还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的行动还不够主动彻底。服务窗口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被评为省级示范窗口,但服务范围、内容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广、不全、不高等问题。

5、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干部存在作风漂浮,敷衍塞责,遇事推诿扯皮,责任心不强、草率应付的现象。大局意识不够牢固,存在为小部门、小团体的利益,打算不顾大局乱用职权,放弃原则的现象,全委系统工作一盘棋,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氛围不十分浓厚。忙于应付会议,热衷于以文件传达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整改意见,进一步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按照市学实办的要求,委活动办将征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纳汇总,对于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积极采纳,并以此作为加强单位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难得机遇,进一步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抓好整改。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倡树永不满足求进步、锐意进取谋发展之风。

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十七大”及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思想观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加符合时代的新定位,倡导永不满足求进步、树立锐意进取谋发展之风。

针对开发区、管理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失控现象,相关部门、单位全力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力度,尽快把开发区、管理区管理体制理顺。

2、用创新精神解决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倡树敢干敢为、创新发展之风。

在实践中创新科学发展的理论、思路,去除思想观念中的守旧意识,面临建委系统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用创新的精神来解决发展、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树立高瞻远瞩,勇于探索的改革创新意识。使全系统干部职工都能够了解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在实践中解决理论指导问题,解决创新发展问题,倡树敢干敢为、创新发展之风。

在全市建筑节能推广上,虽在年初管理的基础上,有了较好的开端,仍需进一步加大闭合式管理力度,委相关单位要全力抓好,积极配合。在加快建筑业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上,探索发展新路子,出台扶持性政策,为企业发展建立宽松的经营环境,多想发展的新办法。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倡树苦干实干、争创一流之风。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建设。大力弘扬建委系统“负重奋进、敢于争先”的精神,增强“争先创优”的勇气和魄力;增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抓落实的责任感;增强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大局意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观念,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做到热情面对工作、热情面对生活、热情面对服务对象,在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力气,在全系统中倡树苦干实干,争创一流之风。

加大审批中心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在健全有形建筑市场上,针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业主方权力过大,部分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扰乱了建筑市场问题,尽快出台改革的相关文件、规定。

4、牢固树立全委一盘棋思想,倡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之风。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一盘棋思想,工作中形成合力。科室间、站办间、企业间形成携手并肩,密切配合氛围,对待工作不推诿扯皮,增强工作合力,树立和谐、信赖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单位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单位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努力形成全委系统工作的一盘棋,倡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之风。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6)

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建委系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探索符合建设工作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发展,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做大做强建筑业,促进了建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委上下团结协作,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

1、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围绕市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双百”城市、实现由欠发达中等城市向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化作为加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途径,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采取搞活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发展后劲,拓宽投资渠道探索城镇建设新路,整合行政区域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等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已达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人,城镇化率达33%,比200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93个百分点,已跨入世界公认的30%—70%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2、建筑业改革发展卓有成效,支柱产业作用日益突显。2002年以来,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目前达到60多亿元,利税总额年均增长40%,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0%。全市36家国有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90%完成了由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非公经济改制和过渡。目前,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220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60%、16%、24%;建筑装修装饰企业65家,勘察设计企业23家,工程监理企业12家,招标企业13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15家;在本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4万人增加到11万人,有注册建筑师82人,注册勘察设计师50余人,注册造价师126人,注册建造师900多人,注册监理师100余人,工程造价员937人。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支柱产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筑劳务基地得到巩固,建筑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建筑劳务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全市年均外出施工企业80个(次),建筑劳务输出人员50余万人,其中,成建制建筑劳务20万人左右,年创经济效益18亿元以上,输出地遍布省内外各地,甚至走出国门。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系数达1:17,能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对破解“就业”、“三农”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建筑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关工作部署,先后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建设工程执法监察、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二法三条例”执法检查等活动,依法加强了建筑市场管理,加大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力度,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为、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和对工程造价、标准定额、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等的管理,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规范建设市场主体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建筑市场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全市先后建成9个有形建筑市场,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秩序,实现了工程交易从无形到有形,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的根本性转变,报建工程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都达到100%。2002年以来,实施工程招标3000多项,造价近百亿元,开展工程质量监督3000项,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竣工工程合格率达100%,共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中州杯”奖60项、“中州平安杯”奖50项,创省级“文明工地”19个;评定市优质工程36项,市优质结构工程370项,市“文明工地”392个,没有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4、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筑节能工作难中求效。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虽晚,真正全面展开是的今年初,但按照起步即规范原则,扎实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和建筑节能工作,加强宣传,强化监管,在设计、审图、施工、监理、墙改基金征收与返退、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在建设全过程实施闭合式管理。今年11月6日,我市建筑节能年度目标通过了省检查验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实施率分别达100%和90%以上,达到节能1.21万吨标准煤的工作目标。二是“禁实”和发展新型墙材取得成果,市区和潢川、罗山、息县、光山、新县县城区已通过“禁实”验收,其余县已完成目标任务待验收。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新型墙材企业达70余家,新型墙材年产量20多亿标砖。全市关闭砖瓦窑厂462个,复垦土地2.3万亩,墙改节地近万亩,节能40万吨标煤,利废200余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5、统筹各项建设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取得进展,实施“千村百镇”建设,开展了“中州名镇”“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加强建制镇、省重点镇的建设目标监控,积极推进以“三清”、“四化”、“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治理试点,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村镇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村镇面貌显著变化,村镇基础设施投入达6亿元。目前,全市共有部级重点镇7个,省级重点镇8个,省“中州名镇”40个,省“中州新村”8个,省“小康示范村”22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54个,“明星镇”20个,“示范村”17个。二是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促进了旅游业发展。组织开展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命名申报工作,平桥区震雷山风景名胜区成功申报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光山县王母观、县净居寺、商城汤泉池、固始九华山、淮滨东西湖、新县将军故里、金兰山森林公园、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积极开展创建市级文明景区活动,配合南湾、鸡公山、灵山风景名胜区成功评为部级“4a”旅游区和省级“文明旅游区”。三是发挥了城建档案作用。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依据和查考凭证,是研究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好城建档案,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着力加强了城建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全市建成5家城建档案馆(室),专兼职档案管理技术人员30人,库房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档案4万多卷,提供利用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清欠工作。从2003年年底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我市按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总的要求,由建设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等十多个部门参加,成立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联席会议,以政府投资项目清欠为重点,一手抓偿还旧欠,一手抓防范新欠,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发生新的拖欠。三年中,书面上报的总拖欠工程款29786.52万元,其中,政府类项目拖欠17070.37万元,拖欠工程款基本上都得到解决,清欠工作受到了省政府表彰。近年来,继续巩固几年来清欠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统筹协调,部门协作,重点解决了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旧拖欠案件,积极防范新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按期完成市委督查集中办理的实事案件100余件,共下发督办通知200余件,转办通知200余份,农民工工资督办单21份,涉及拖欠工程款近亿元,拖欠农民工工资近1000万元,拖欠的工程款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基本上全部得到解决,对维护我市社会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7、依法治建,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依法行政。近年来,我们对建委系统已有的各类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建设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了建设法制宣传力度,制定并实施建设系统普法规划,法制意识显著增强。加强建设系统执法正规建设,开展文明执法活动,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达标验收。查处了一大批城市建设违法违规案件,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的建设行为。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系统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市建委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及收收费项目全部进入审批中心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窗式”办理,窗口服务被命名为省优质服务示范窗口。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建设系统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反腐败抓源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促进了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市建委曾分别被省、市纪委和省建设厅评为先进单位。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制进一步深化,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肯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积极组织和参与了“争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热爱河南,增辉中原”、“迎茶节、创三优”、创文明景区、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以及学校、企业、铁路周边整治、城市建设“三件实事”等活动。开展了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工地等活动。建设系统共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20多个,一大批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9、紧抓中心工作,克难攻坚显成效,彰显风采塑形象。近年来,市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承担了一系列的重点中心工作,建委党组统筹安排,全委上下一盘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又好又快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是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圆满完成对口援建活动板房任务。建委积极承担了对口援建××安县灾区群众活动板房的材料供应、施工安装队伍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任务,迅速制定了援建工作方案,成立了强有力的援建工作领导机构,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共援建过渡安置房1406套,并一次性通过验收、移交。我市援建房因房屋单套面积最大、质量最好、建设速度最快受到了省援建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并成为其他市参观学习示范点。建委获得了建设部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称号,河南省援建××灾区活动板房先进单位称号,市质监站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有三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建委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踊跃捐赠抗震救灾款123.8万元,衣物500件,显示了极大的爱心。二是精心组织“百花之窗”建设,开创我市项目代建工作先河。“百花之窗”项目是2008年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之一,是撤地建市十周年献礼工程,也是我市第一个实行代建制的建设工程项目,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0万元,市委、市政府交由建委代建监管。建委强化项目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2007年12月26日奠基,2008年2月10日桩基施工,4月21日主体工程施工,7月30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体封顶,创造了××速度。11月中旬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楼成功实施了“双庆”布展,元旦前审批大厅即可投入使用,城市信用社建筑也将主体封顶。三是严防死守搞联创,人行道路整修质量监管、建筑工地、民权路整治难中求突破。“六城联创”开展以来,为确保市区人行道改造工程施工质量,落实王铁书记确保中心城区42条道路改造施工质量的指示,积极行动,采取进驻砖厂抓路面砖质量源头、派驻道路质监员跟踪路面砖施工管理等切实有效措施,累计开展施工现场监督和质量巡查2000余次,检测100余项(次),查处各类质量问题80余起,下达停工通知书7份,查处通知书19份,为保证人行道改造的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建委负责全市建筑工地“创卫”和民权路的牵头整治工作。自今年7月中旬起,建委组建了4个检查组、督导组,深入到市区全部170余个建筑工地现场不间断督促“创卫”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了工地“创卫”效果,为确保我市创卫通过省级验收作出了贡献。为做好建委牵头负责的民权路(含河南路)综治工作,及时成立机构,抽调骨干力量,全天候对沿路责任区域进行督导,共组织2000余人次参加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进行改造,确保了该路在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卫通过省级验收工作中不丢分。四是推进××路、工区路拆迁改造,积极走出城市建设新路子。2006年10月以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六城联创”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建委承担××路、工区路等拆迁改造任务。面对城市建设资金短缺,建委积极探索走城市建设市场化路子,对沿道路区域统筹开发项目安排,将需要改造的地块做成项目进行招商,积极开展拆迁、整治和招商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建设,××路、工区路区域已成为中心城区的靓丽区域,达到了打造“样板路”、“示范路”目标。五是全面完成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基础装修及陈列布展任务。按市政府安排,2007年初,市建委成立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基础装修及陈列布展工程领导小组,提出了“发扬红军精神建设革命纪念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信心、科学组织、交叉施工、加班加点、抢天夺时,在安全、质量、进度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在不到60天的工期内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市委、市政府既定的4月28日竣工开馆这一目标,受到了一致肯定和好评。

二、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科学发展方向。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在市委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集中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认真查找了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地征求了群众意见。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本着对委党组和委领导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加快××建设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良好愿望出发,提出了很多好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提高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建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回顾了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四对照、四检查”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和深刻剖析。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

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持理解的还不透,对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本质、基本要求、基本方法把握得不够准,致使我们在指导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创新意识差,习惯于走老路,新招没有,陈招不断。特别是联系建设系统的实际,如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等都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没有取得较大进展。二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由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缺乏工作的超前意识,没能经常向市委、市政府提供超前的、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城乡建设改革措施。

2、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发展指导协调不力、不具体。

政府赋予市建委负责综合管理全市“三建”工作职能,即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职能。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市建设口职能部门多达六个,职能分割严重,客观上市建委“三建”职能受到部分弱化。多年来,市建委工作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筑,轻城乡建设,重点加强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一是受职能弱化的影响,认为城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用事业发展、工程建设等诸多方面,市建委只负责其中很少一部分职能,故此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工作,研究城乡建设工作,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思路与对策。二是对村镇建设工作指导少,且不具体。借口市里城建口职能部门多,每个口都有对县区负有工作指导职责,到县区进行工作调研与指导,会成为县区对口部门的工作负担,对村镇建设工作只停留在发发文件,收集情况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解决村镇建设发展问题少。三是依法治建,加强对开发区、管理区及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上力度不够。多看来,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及村镇公共建筑工程没有纳入统一管理,游离于全市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之外,给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带来诸多隐患,也给建设领域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行业管理不到位,促进科学发展水平不高。

一是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筑市场存在围标、串标、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勘察设计与建设监理市场存在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市主体素质良莠不齐、严重扰乱了本市市场。

二是建筑业企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首先是对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建筑业已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对容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工作力度不够,没能引起市政府对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视,一些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没有提到建筑业发展问题。其次对企业发展的服务、扶持不够。我市一级建筑企业少,特级建筑企业为空白,专业人才培训、培养力度不够,发展状大受到局限,企业资质难以升级。其三,建筑业企业发展环境不宽松。建设行政执法上存在多头执法现象,执法中以罚代管,以罚代纠问题普遍,且执法相对人错位,本来是工程许可手续不齐,是建设单位的问题,往往罚款对象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的收费项目多,科目不合理,垃圾处理费、噪音污染费、散装水泥费等费用,有些不应由企业负担而强行向企业收取,有些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应该取消的收费现仍照样收取,有些为重复征收,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其四,产生的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03年以来,国务院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但至今已过去5年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拖欠问题,也未出台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前清后欠、政府拖欠、开发商拖欠仍是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形成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企业拖欠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的几级拖欠现象,不但阻碍企业发展,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每年年底,大批农民工集体上访讨要工资,作为市政府清欠办,发生农民工上访,首先要求建筑企业先垫付,而对建设单位没有强有力的制裁措施促其还建筑企业的欠款,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压力,企业无法完成的资本积累,阻碍发展壮大。

三是建筑节能任务繁重、困难多、压力大。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晚,较全省其他市晚起步二年,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自今年该项工作开展以来,虽本着起步就规范的原则强力推进,完成了省定工作目标,少走了弯路,但还仍然存在着节能水平不高,开发区、管理区多数建设工程节能施工没有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对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尚待开展,“禁实”成果需要巩固,“免烧砖厂”需要进一步整治,新型材料质量需要提高,加强监管与检测,大力发展建筑节能专项企业,提高节能施工水平,确保节能工程质量等任务。

四是在行业管理中,规范性规章制度不健全,贯彻上级文件规定不彻底,管理措施不严,在工程招标过程中,评标专家评委人员构成上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建设单位评标委员比例过大,有的工程评标结果有失公正。在工程管理上缺乏硬手腕,对不服管理的单位束手无策。

4、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公仆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问题。

多年来,委党组在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方面是重视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曾经多次进行过思想作风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意识不强,在对某些业务工作的指导上,主动上门服务少,满足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依然存在。呆在上面的多,下去调查研究的少。不少时候是坐等基层和企业到机关反映、解决问题,工作被动、效率低。二是在管理上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导致一些下属单位和人员工作服务质量不高,方法简单粗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和违章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以人为本,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反映不敏锐,预测不够,所属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不稳定因素多,有些不稳定苗头未能及时发现,工作措施不够有力,以致造成企业干部、企业中小学教师、下岗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多次参与上访,围堵市委、市政府首脑机关大门,堵塞交通要道等,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四是干部的使用管理方面,轻教育、重使用,对干部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多年来对干部压任务多,以致造成干部队伍断层,活力不够,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深挖根源,剖析原因。

针对建委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深入调研、多层次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根源,深刻解剖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

1、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不深入、不系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好。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更好地成功,也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政治才能坚定。一个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辨别大是大非。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没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致使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认识新情况、谋划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2、思想不够解放。在探索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主观思想上不够解放,有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情绪,工作思路缺少创新,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开创性、前瞻性、探索性的工作开展少;对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几个新区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失控,隐患较大这一难题,在寻求破解方法上不够积极主动。

3、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不牢。不能很好地将科学发展观理论贯穿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发展中。没有将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的贯彻执行下去,一些建设单位对建筑节能投入不够,没有充分重视,有消极情绪。今年以来,虽强力推进,但一年的时间很难完成三年的工作任务,造成工作的被动。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政府、社会对建筑业不够重视,思想上认为建筑老板、农民工素质低、社会地位低,各种收费项目多,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企业自身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机制不新、技术装备水平低等问题。对如何改革机制、创新体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上探索不够、研究不透、办法不多。

4、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社会、企业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牢固树立,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热情、激情还不够强,服务水平还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的行动还不够主动彻底。服务窗口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被评为省级示范窗口,但服务范围、内容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广、不全、不高等问题。

5、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些干部存在作风漂浮,敷衍塞责,遇事推诿扯皮,责任心不强、草率应付的现象。大局意识不够牢固,存在为小部门、小团体的利益,打算不顾大局乱用职权,放弃原则的现象,全委系统工作一盘棋,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氛围不十分浓厚。忙于应付会议,热衷于以文件传达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整改意见,进一步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按照市学实办的要求,委活动办将征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纳汇总,对于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积极采纳,并以此作为加强单位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难得机遇,进一步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抓好整改。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倡树永不满足求进步、锐意进取谋发展之风。

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十七大”及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思想观念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更加符合时代的新定位,倡导永不满足求进步、树立锐意进取谋发展之风。

针对开发区、管理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失控现象,相关部门、单位全力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力度,尽快把开发区、管理区管理体制理顺。

2、用创新精神解决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倡树敢干敢为、创新发展之风。

在实践中创新科学发展的理论、思路,去除思想观念中的守旧意识,面临建委系统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用创新的精神来解决发展、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树立高瞻远瞩,勇于探索的改革创新意识。使全系统干部职工都能够了解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在实践中解决理论指导问题,解决创新发展问题,倡树敢干敢为、创新发展之风。

在全市建筑节能推广上,虽在年初管理的基础上,有了较好的开端,仍需进一步加大闭合式管理力度,委相关单位要全力抓好,积极配合。在加快建筑业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上,探索发展新路子,出台扶持性政策,为企业发展建立宽松的经营环境,多想发展的新办法。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倡树苦干实干、争创一流之风。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建设。大力弘扬建委系统“负重奋进、敢于争先”的精神,增强“争先创优”的勇气和魄力;增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抓落实的责任感;增强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的大局意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观念,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做到热情面对工作、热情面对生活、热情面对服务对象,在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力气,在全系统中倡树苦干实干,争创一流之风。

加大审批中心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在健全有形建筑市场上,针对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业主方权力过大,部分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扰乱了建筑市场问题,尽快出台改革的相关文件、规定。

4、牢固树立全委一盘棋思想,倡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之风。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一盘棋思想,工作中形成合力。科室间、站办间、企业间形成携手并肩,密切配合氛围,对待工作不推诿扯皮,增强工作合力,树立和谐、信赖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单位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单位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努力形成全委系统工作的一盘棋,倡树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之风。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7)

【P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Keywords】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15-03

1 引言

市政工程的施工项目一般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论文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的研究,将从成本管理的意义入手,结合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相关概述,找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相关问题,论文将提出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对策。希望论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2 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管理,概念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行为。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市政工程也是一样。从战略角度讲,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还涉及整体价值链系统的预期及信息成本。正确的成本管理可以保障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竞争性、开放性及预防性的特点。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日常的管理活动,其战略选择与管理,决定着企业目标实现。另外,成本管理可全面考量企业战略,找出影响成本的条件与因素,保持企业活力,使成本结构最优化。因此,综合来看,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眼光的角度,将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成本管理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制定战略管理决策,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而全面科学的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促进企业增产,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供物质条件[1]。

3 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相关概述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城市的道路、桥梁、排水、供热、交通、环境维护等工程,与普通企业建设工程不同的是,市政工程项目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因此,工程种类的繁多和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市政工程成本管理的多元化。市政工程大部分施工地点在城市内部,施工现场的树木、住宅等障碍较多,影响因素较多,涉及主体较多。例如,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方面,既涉及与政府合作的建筑企业,也涉及政府多个部门职能的履行与监督。因此,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具有复杂性。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一般包含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前管理,是对工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审核,主要包括成本预算、决策、计划制定等,规划消耗成本数值后,建立成本数据档案。

第二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人工、材料、设备、管理等费用。

第三阶段事后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成本核算和分析,确认各环节的费用超标情况,从中汲取教训,明确日后的成本管理方向。

4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少成本控制思想认识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首要问题,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缺少成本控制思想认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形成成本观念,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大多只对施工过程和事后成本管理,对项目的成本预算等细节核算没有给予重视。而且,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将成本控制管理视为财务部门的专项工作,与自己并没有关系,忽视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成本问题。

第二,有不少建筑施工企业以自身经营利益为施工的唯一目的,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未从政府的公益性角度进行考虑[2]。技术人员负责部门只有工程质量问题,采购人员只关注于对材料的采购和验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为了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使建设成本大大提高的现象。各个部门若只负责做好自己的一分部,必定会失去对整体工程的考虑。市政工程项目繁多,却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工期成本和人工成本,还是质量成本,任何一项成本管理环节都离不开对整体宏观考虑。因此,要以综合的眼光,增强每个员工的成本控制思想认识。

4.2 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

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表现在决策体制不完善。部分的市政工程项目对前期的成本预算等准备工作不够,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以及成本核算报告内容没有说服力,数据不精准,以应付领导而存在。在成本预算不精准的条件下,施工中必定会出现成本管理失去控制的现象。针对奖惩机制,企业有关部门没有加以重视。缺乏奖惩机制,使员工在落实成本管理中缺少限制和动力,对成本管理的落实不利。

4.3 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不当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市政部门和企业相关部门并没有结合工程的基本特征,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手段。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具体措施, 但是没有在实施手段时给予重视,这就导致采取的措施过于表面化和单一化,起不了根本性作用。很多项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只是根据以往经验,借鉴其他企业管理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忽略了本身工程的根本性质,甚至是工程的现场进度、施工条件和工程功能要求。因此,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旦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当下的成本管理根本起不到挽回损失的作用,对后期的成本管理造成影响[3]。另外,针对成本控制及管理的具体内容,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真正明确。导致工程的工艺工序、进度质量、材料人工等方面造成浪费。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4]。

5 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对策

5.1 加强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认识

加强员工对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认识。首先,需要全面地宣传成本管理理念。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工程性质的优势,加大成本管理观念的宣传,使全员做到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保持以成本的思想进行管理和工作。施工建筑企业在确立成本目标后,对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从施工制图开始,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经济成本。企业应当在市政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面跟踪整个施工进程。根据工程进度与完成情况,实施改变施工方案,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审查。其次,施工工程要提升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预算,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将成本核算结果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动因分析,为日后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最后,强化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观念。树立成本意识,利用相应的奖惩机制实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其降低项目成本的责任心。建立责任机制,分配给管理者不同级别的内容,工作内容相互制约和加强。从管理层到具体实施层,形成整体项目成本管理格局。

5.2 完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

完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首先要确立责任制度。经济成本的责任制度是成本管理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成本管理的关键措施。完善成本责任体系,需要从细节中着手,例如,施工建筑企业内部考勤、采购支出记录、成本核算分析、目标分解、审核等各个环节,使各个流程责任到人,划分不同员工和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在项目成本控制制度中,同样要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的动员。细化到预算人员、规划人员、采购人员、设备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行政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等,再到各个部门下的员工,基于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然后,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市政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阶段的成本目标后,使各个部门提供降低成本的方案,对于优秀可行的方案,企业和市政部门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每个员工成本管理的潜能,而且为全体员工树立了成本意识,使员工全部参与成本管理活动中。

5.3 优化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

优化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首先要引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利用现代技术,加强成本管理各部门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畅通。市政部门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成本备案,对相关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建筑施工企业要加深对当前市政工程相关政策的了解,加强与政府监督人员的交流,及时汇报成本管理情况,以便协商接下来工程的成本管理规划。另外,优化成本控制管理,尤其要关注在工程支出方面,例如采购部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要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调查,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确立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

6 结论

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对发展区域经济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受其他企业影响而变得市场化,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将成本管理作为市政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论文针对浅谈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的研究,是从成本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出发,根据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相关概述,找出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缺少成本控制思想认识,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不当等。接着,论文根据以上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问题的几点宏观对策。第一,加强成本控制及管理的认识;第二,完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第三,优化成本控制及管理方式。希望论文的研究,能为降低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提供一份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胜江.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237.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市政路桥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发展规模持续提升的背景作用之下,各方对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但,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往年所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当中,频频出现普通混凝土裂缝、坍塌等在内的各种病害与缺陷,最终对市政路桥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而相关研究中认为:导致市政路桥工程频频出现各种病害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缺陷。针对该情况,研究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把握相关的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这对于提高相关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水平有重要价值。本文即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与探讨。

一、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

市政路桥施工中,首先需要进行模板设计,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会对整个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的刚度水平、强度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模板设计期间要求对其规格尺寸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周边拼缝密封性能的可靠与良好,同时还需要方便施工人员对模板进行合理的组装与支拆工作。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在模板现场预拼作业完成后方可进行模板表面的脱模剂涂刷工作。同时应当安排专人对设计制作模板的截面尺寸参数、毛边情况、肥边情况、以及平整度情况进行核对,以确保模板组合效果的安全可靠。建议在涂刷脱模剂后,通过对模板进行编号整理的方式,方便后期的拼装工作。安装期间,应当将模板拼接接缝的质量控制作为施工重点。并且要求对模板的拆卸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拆卸时间过早、过晚而可能出现的构造物表面起皮以及掉角问题。

二、混凝土拌合施工技术

混凝土拌合施工时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操作环节之一。本环节施工技术的落实于应用会直接影响后期施工过程中所使用混凝土原材的质量与性能表现,同时也可能影响市政路桥工程的外观质量。结合相关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在市政路桥施工中,对混凝土原材进行拌合的过程当中,要求重点关注对拌合温度、拌合时间的控制,同时结合市政路桥工程设计标准中的混凝土配合比参数要求,根据现场施工勘察资料,对配合比各项参数进行一定的调整与优化。同时要求对混凝土原材的初凝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在后期浇筑过程当中产生冷缝问题,并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混凝土入模作业时,要求安排专人,根据进场混凝土原材的水灰比参数控制坍落度水平,确保混凝土原材所对应粘聚性以及保水性能够符合市政路桥工程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三、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技术

为了方便市政路桥工程对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浇筑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搭建专门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平台,并预先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清扫待浇筑模板内部的垃圾与杂物,适当洒水,对模板表面进行湿润处理。在混凝土入模浇筑的过程当中,要求负责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的工人能够充分掌握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振捣区域内的预埋件以及钢筋分布情况。特别是对于浇筑区域内的结构物而言,混凝土流向的控制标准为:以构筑物角部作为起点,与对应的根部位置完成1.0~2.0cm厚度水泥砂浆的浇筑工作。与此同时,浇筑作业期间应当避免使用吊斗一次性将砂浆倾泻至模板内部,避免因此种操作而导致的入模厚度不均匀问题。

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在混凝土入模浇筑振捣作业期间,建议将浇筑点与水泥砂浆投放点对应的直线距离控制在3.0m左右,现场应用标尺干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遵循分层下料与振捣的基本操作原则,控制各层混凝土浇筑厚度≤30.0cm。分层振捣操作期间,需要缓慢拔出振捣棒,然后快速插入振捣棒,通过振捣棒的上下往复式抽动操作,确保混凝土受振的均匀性,缩短振捣混凝土内部气泡的上浮时间。

四、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一般来说,拆模前需要通过表面洒水的方式,确保所浇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充足,确保所铺洒水分能够经由浇筑混凝土与模板的间隙区域渗透并达到混凝土内部。拆模完成后,需要在表面洒水的基础之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处理。路桥工程当中,所浇筑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长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性能以及性能做出相应的规定,期间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外露钢筋不见而言,同样需要通过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避免养护期间出现表面锈蚀影响使用性能的问题。

五、结语

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建设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城市交通当中,市政路桥施工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混凝土作为市政路桥施工过程当中最为核心的施工材料之一,其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密切关系着整个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的好坏。文章着眼于这一具体情况,分别从混凝土入模施工技术、混凝土拌合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对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对市政路桥工程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俊良.市政公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9)

 

0前言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建筑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要扩大在国内建筑市场的占有率,或进军国际市场,与世界跨国建筑企业同台竞技,就必须强化建筑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立足建筑行业发展历史和生产特点,建立和培育适合建筑行业特色的、优秀而强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内强素质,外树品牌,凝聚人心,拓宽产业价值链,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建筑行业与其它工业相比,具有投资大、项目周期长、生产场地流动性强、非技术劳动力密集、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管理繁杂等不同特点。而且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相对而言,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较底,这给施工企业文化的推广深入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亦增加了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鉴于施工企业自身的工作特点,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施工企业就会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形象,战斗力、竞争力无从谈起。一个没有文化底蕴施工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没有吸引力,也就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施工行业的这些交易特性、生产方式、行业竞争趋势才能得以实施。必须以质量文化、施工安全文化、经营诚信文化、开拓创新文化和资源节约文化为核心理念,以刚性管理、感情交流、盖楼育人、创优竞赛为外部表象,表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

1企业文化在市政施工企业建设的措施

1.1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观

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力构成人的因素比重大,劳动者的个人素质、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施工产品质量,。。而市政工人大多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采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方式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比如:通过在员工中树立典型,采用激励机制来激励他们学习先进,尽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企业一线的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正确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严格的职业纪律。

1.2 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文化管理制度

要强化自律和防范机制,建立一套旨在激励诚信、鞭挞不正当竞争、奖优罚劣的信用管理制度。例如拖欠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方拖欠工程款以及垫资施工等原因。施工企业要努力做到信用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实践证明:这种规范和制度,不但使企业树立自身信用形象,赢得更高的市场美誉度和顾客信任度,而且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1.3 强化企业信用风险意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建筑业已成了高风险行业。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走向了弄虚作假的邪路,以致陷入恶性循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等信用防范体机制,把风险集中度控制在目标内,把信用风险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同时要建立一种理念:企业凭声誉揽业务,靠实力闯市场。

1.4 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诚信经营,应作为一项根本性原则,长期坚持,抓出成效。要作为长期的任务,教育员工牢固树立诚信守法意识,重视社会、企业对自身的信用评价,增强对各类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兑现承诺、失信必惩、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关键是拥有一支既有先进科学技术又有良好文化道德素养的人才队伍。

1.5 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既是现实急需,又是历史课题,它与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建筑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以信用现状调查、信用评价、信用监督和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公开等信用信息系统。

1.6 以多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

市政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推行和创建企业文化。通过标语、广播、板报、内部刊物为广大职工提供传播和扩散企业文化的阵地。。企业标语要有言简意赅、有特色、有震撼力,例如:企业价值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干工作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企业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企业道德:遵纪守法,与人为善;企业、个人利益统一,善待工作;诚实守信,责任到人;公平竞争,互惠互利;重视人的价值,关心爱护员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以企业为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企业环境:内部环境: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中互相学习。这样的标语对于培养、建设、传播企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1.7 建设企业品牌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前进的动力,只有升华到品牌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如果说施工技术工艺、质量、服务等硬件是品牌的肢体,那它们的文化内容则构成了品牌的“头脑”。建筑企业应通过开展树立优秀企业形象的活动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形象进行构筑,主要包括工程信誉、服务质量、职工队伍风貌、企业环境以及企业在社会公德、同行业方面的形象。其中最关键的是工程信誉、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勤学苦练,不甘人后,质量一流、服务一流、人品一流的形象。

1.8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只有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浸染,职工才能保持高度的警觉,始终遵章守纪。企业应通过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来预防,每个职工都要熟悉本工种、本岗位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懂得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怎样最安全,什么样的操作最危险,要掌握操作要领,过去某岗位上发生过什么事故,原因是什么,遇到什么状态,怎样处理等问题。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尤其在作业复杂、混乱的施工现场,操作人员更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减少因缺乏安全知识而产生的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2结语

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信用文化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入世界大舞台,就理应对它加以更多的关注。市政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通过上下团结、脚踏实地、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制定特殊的精神,物质,制度文化,建设优良的市政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从而提高市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齐渊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现实意义[J].准确营销,2007(11)

2、王锦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7(8)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10)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建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全面推动建筑安全各责任主体,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与建筑安全生产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系列宣传教育。

1、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通过举办以安全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论坛、演讲会,研究探讨实现建筑安全发展的思路、途径、方法和措施。

2、强化建筑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五五”普法,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实施周年日等时段和节点,做好以《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宣传活动。要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施工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法律意识。

3、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要求,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的有利契机,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活动和建筑安全生产集中采访报道活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4、认真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通过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安全生产取得的各项成就,突出宣传10年来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

5、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出建筑安全监管一线的先进典型,为建筑安全监管系统树立标杆;推动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安全监管工作者良好形象。对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的集体、项目和个人进行宣传表扬,发挥这些企业和项目的示范作用,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二)努力推进“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市建管处可选取一到两个有实力、有影响的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试点,总结典型,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新模式。

2、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一是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向社会和政府做出公开承诺,保障安全生产,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建立完善建筑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安全诚信缺失、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较大责任事故的施工企业,在媒体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建筑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评选活动的意义和办法。

(三)大力开展分级分类安全教育培训。

1、6月份,举办施工企业农民工全员培训。

2、7月份,举办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培训班。

3、8月—12月,举办劳务企业农民工“平安卡”培训班。

4、8月份,举办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再教育培训班。

5、9月份,举办建筑施工特种工培训班。

6、11月份,举办建筑施工管理内业资料和施工监理内业资料培训班。

(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规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各级建委网站信息栏目的建设,及时“三项行动信息,引导舆论。

2、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营造主流舆论强势。各级监管部门要通过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网站的联系沟通,采取集体采访、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网站做客等方式,营造主流舆论。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建筑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曝光,营造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建筑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

四、工作要求

市政建筑施工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3-02

建筑节能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建筑节能制度的研究,涉及许多理论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已成为不同学科理论关注的焦点,现主要探讨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建筑节能制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制度变迁理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率更低的制度的过程称为制度变迁,其含义包含制度创新和新旧制度转换。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交易费用,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诺斯将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1]。

制度变迁的主体只要能从变迁预期中获益或避免损失,就会去尝试变革制度。通过制度的再安排,实现在现有制度结构中无法实现的潜在的利润。制度变迁的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受利益驱使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只是在现存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作出制度创新,它是现有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具有渐进性、自发性、自主性的特征。另一种是由法律和政府命令引入和实行,由国家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突发性、强制性、被动性,诺斯认为多数情况下,制度变迁应采取渐进的组织演进方式[2]。

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在信息成本、现存技术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约束下,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成本最小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指出:取得潜在利润是国家给社会提供制度并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机,即获取一种在已有的制度结构安排中可以观察到,但只有通过制度再安排或制度创新才可以得到的好处。其结论在著作《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提出。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家中是独特的,诺思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

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分析

将制度变迁理论、科斯定理引入到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导向研究中。“科斯定理”认为:要使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达到内部化,必须要把外部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产权明确下来,且交易费用为零。在保障资源的产权为前提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是明晰的,无论谁拥有产权,其自然趋势都是向社会最优点移动。诺思认为,在影响经济绩效、资源配置、人的行为决定等诸多因素中,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难以克服“外在性”等问题,必须把制度因素列入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2.1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兴起。1987年9月25日,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印发“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同年,《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文件出台。1988年1月,对污水处理、城市热能供应、给水工程、热力、城市道路照明等领域规定节能政策,颁布了《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1992年,国家计委和国家税务局规定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北方节能住宅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零,并颁布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条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局于1993年3月印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节能项目等3个税目注释》的通知。

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住房建设部于2001年7月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2住房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组织建筑节能相关调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2006年财政部了《可再生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务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国家住房建设部《住房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财政部《关于的通知》,住房和城乡住房建设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程验收办法》,国家发改委《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0年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与此同时,各个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制度,北京、安徽、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陕西、湖北、湖南、河北、青岛等地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出台了相关政府令和资源节约及墙体材料革新等相关法规的省(区、市)数目分别为22个和15个,各地方初步建立了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经过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3-4]。

2.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建筑节能制度

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对旧制度的改良、变革或创新的过程。技术和社会条件约束着制度变迁过程。行为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而由于制度变迁还涉及到成本问题,仅存在潜在利润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制度变迁,除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外,制度变迁主体实施制度变迁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制度均衡能否被打破。

建筑节能行为主体对建筑节能这一行动的成本收益之比的判断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行为主体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的前提是,其认为通过制度变迁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促成或推迟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而建筑节能成本又取决于利益变迁主体能否形成有效的组织,这与建筑节能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即所谓制度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的产生与否,我国建筑业制度必须随着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就成为必然,我国《节能法》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和鼓励节能技术进步做了规定,它的实施为中国的节能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经典理论带给人们的启示在于,建筑节能制度再发展属于制度变迁的范畴,是节能制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外部环境变革所作出回应。制度变迁是一个缓慢、反复“试错”的过程,我国建筑业制度创新要经过长期“博弈”,才能确认最适合的制度,建筑业制度的“试错”和“博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和很大的风险,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把国家的强制性和当地建筑企业的能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为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而努力。

3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制定新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已经出现,但还需在范围和广度上有所加强。目前国家对新型建筑材料与新能源都出台了经济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但经济政策的覆盖面还比较窄,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国家和地方专项节能基金、建筑节能补贴、建筑节能税收优惠、建筑节能贷款优惠等多项经济政策的力度。可以对建筑产品达到一定节能标准的房地产开发商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对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机构应给予贷款贴息,以鼓励和培育节能服务市场的形成[5-6]。

3.2 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基于建筑市场的节能新机制

建筑节能领域需要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在推动节能工作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政府应对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部分市场作用失效的情况进行适当干预和调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则和监督协调2个方面。建筑节能的主体是投资商和建筑业主,国家还应该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鼓励主体主动进行节能,增加全民节能意识,引进和采用国外节能新机制,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监督。同时,完善我国建筑市场激励机制,遵循有效性原则设计建筑市场激励机制,保证开发商按政策规章执行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政府通过以规范制度,激励建筑节能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孙萍,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8-12.

[2] 伍进,章林伟.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探讨[J].建设科技,2005(13):62-63.

[3] 陈甲斌.我国现行节能政策述评[J].中国能源,2003(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