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康复医疗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1 06:28:58

康复医疗论文

康复医疗论文篇(1)

部分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者还存在缺乏专业素质和档案管理能力的实际现象,造成康复医疗档案制作、利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隐患。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增加和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结构矛盾,一些康复医疗机构甚至出现缩短保存期限、擅自销毁康复医疗档案的问题,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基础性的影响。

1.2康复医疗档案质量不高

康复医疗档案的质量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密不可分,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康复医疗档案的书写质量不高,缺少必要的环节和部分,造成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严重的基础性影响。还有些康复医疗人员在制作档案过程中不能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工作,出现字迹潦草、语言使用不规范、专业名词错误,大大地影响了康复医疗档案的正规性,导致康复医疗档案的法律效力降低,难于确保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1.3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规范化不高

规范化是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各自为战的实际问题,部门分割和行业封闭现象明显,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失去规范化的引导,出现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交换不足、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目光狭小的问题,既不能全面发挥康复医疗档案的重要价值,也不能为康复医疗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2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对策

2.1提高对康复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视

康复医疗的领导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超前的意识,要敢于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给予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更多的指导,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迈进。

2.2加强康复医疗档案的专业建设

康复医疗组织应该成立康复医疗档案室和信息科,要重点组织康复医疗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学习,以适应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3提高康复医疗档案基础环节质量

要建立康复医疗档案质量奖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严格诊疗规程,材料形成过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符合规范,要常检查,常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康复医疗论文篇(2)

引言

中医康复疗法以其“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近年来在国内以及国际医学界备受所重视、挖掘、整理、研究、开发之后,已有迅速的进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更为提高,中西医结合式的康复疗法也备受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与中医康复疗法的内涵与外延

1.中医的精髓

中医以人体为整体,以气元论,天人合一、五运六气、脏象经络的形与神具及整体恒动的理论作为约定俗成的指导思想,以直观洞察为主要思维方式,以取类比象为演绎形式,以精、气、神为人体生命三宝,将人体内气系统如精、气、神和外气系统如自然、社会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辩正论治为临床诊疗技艺,以证侯为调治目标。

2.中医康复疗法的主旨

中医康复疗法是结合疾病后期机体处于正虚状态及器质、功能同步损伤的特点,从而确立顺应自然、调摄阴阳、益气养形、积精全神、谨慎起居、形神共养、动静适宜、精气流通、协调脏腑、通调经络、养正祛邪、综合调理的康复原则,以使病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或重建为着眼点,以病残者恢复正常、回归社会、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为实现目的。

3.中医康复疗法的精神

中医康复疗法将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原则融于一体,尤其强调医疗康复的作用,即以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医疗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主要康复手段。不仅具备现代康复医学所强调的多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而且充分体现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特点,不仅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延寿作为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方式,而且也把残废和残疾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作为自己的目的指向。

二、现代康复医学的内涵与外延

1.现代康复医学的简述

1947年,康复医学被美国医学界正式承认,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研究;1960年,康复医学成立了世界性的国际康复医学学会;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医学”命名为“康复医学是综合地、协调地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达到最好的工作能力与功能”;近年,对国内外对康复公认的提法为“康复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疾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中去。”

2.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思想

西方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是“康复医学是应用所有的措施,减轻残疾和残废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和残废者能够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医学的康复并非单纯的医疗,而是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

3.现代康复治疗的规程

康复治疗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根据其康复需要与客观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通常以康复医师为主导,康复专业治疗师和相关临床医学科研人员共同协作或组成一个康复治疗组来完成,并在治疗实施的过程中根据病、伤、残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小结、调整治疗方案,直到治疗结束时为止。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四大技术。

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联系

1.内容的异同

共同之处,康复医疗时针对病人的整体,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体育治疗、物理治疗等等,毋庸赘述。不同之处,是由两种“康复”方式的不同的义而引起,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有特定的涵义,它针对于一种经过治疗也不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范围较广,包括经治疗后也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而言,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康复”似乎可以理解为“恢复”。

2.康复措施的差别

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在内的全面康复;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侧重于医疗康复,而对功能评定、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方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在促使患者回归社会,重新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自食其力,创造物质财富,并同健康人平等地分享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的方面缺少具体措施。

3.发展阶段的不同

两者的康复对象和具体的康复医疗法也有一定的区别。如以康复疗法而言,现代康复医学的康复疗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与语言训练等方面;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则主要有针灸、按摩推拿、气功、体育锻炼、饮食、药物、心理治疗等疗法。

4.康复对象的异同

世界康复界认为康复医疗的对象主要有十一种疾病,即心脑血管病;慢性肺病;慢性疼痛;老年病,神经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包括意外事故);肿瘤;慢性胃肠道疾病;精神疾患;酒精、药物滥用成瘾;大量吸烟。后三种疾病尚未成为严重问题,康复医疗对象主要是前八种。

四、结束语

综前所述,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与现在康复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有效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在康复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医者仁心”的行医理念投入医护工作,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康复医疗论文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35-01

1 康复医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在医学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康复医学由于直接关系着患者接受治疗后身心健康的有效恢复,因此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康复医学国际普及发展的背景下,其理论知识的研究也日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中,美国与欧洲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康复医学的发展正成为医疗技术的发展主流方向。就我国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康复医学理念的日渐普及和康复医疗技术的推进,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空间。现代康复医学主要研究的理论内容是对伤残病患者病后机体的有效恢复方法,并通过将康复评测与训练融入到康复治疗中,从而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和心理的康复。由于康复治疗的开展是继临床治疗后的重要工作,因此,其理论研究的过程必须强调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并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督促患者锻炼并加以鼓励,从而使其机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保持。

2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效果检验

康复医学的开展必须要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在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就内外科医疗与妇幼医疗等康复医学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复查医学在临床中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及脑瘫,偏瘫和截瘫等患者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在慢性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患者病情的康复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医学临床成效进行分析,在对脑神经受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是肢体运动的训练。由于训练过程中施行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脑神经功能,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能够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在对周围神经组织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主要治疗方法是利用神经生长因子刺激交感神经与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进行融合,从而促进神经元体积的膨胀,增加神经元之间的递质传输,更为有效的提高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此外,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还采用了脉冲电刺激的方法,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脉冲刺激治疗,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再生轴突的生长与分裂,从而有效的加快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效率,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效率,提高康复治疗的医疗效率。为了更为全面的保障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康复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检验。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状,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可以结合运动功能评估,心理神经评估以及机体运动控制能力评估等评估内容,从而更为全面的得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此为参照对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调整,并更为有效的实现康复治疗的多层次检验。

3 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多元化发展的推广与完善,康复医学所接纳的患者类型将会进一步丰富,加之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临床医疗康复要求的逐渐提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更为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康复医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涉及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同,通过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康复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为其体制的增强和健康状态的保持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结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在带动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更为有效的促进康复医学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科学技术推动康复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医学领域也应在临床医学医疗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康复医学技术加以完善,从而使康复医疗手段能够进一步丰富,从而满足患者更为广泛的康复需求,通过提高康复治疗的人性化而实现医疗技术与患者间的互动,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参加到康复治疗过程中。为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康复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医护人员还要对康复医疗和临床医学技术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为护理医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25-36

康复医疗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36-02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基督教牧师劳海德在古城卫辉开办的教会医院。1922年加拿大传教士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是为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开端。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80余年的办学经历,学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为国家教育、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康复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卫生部的要求相差甚远,我院于1999年开始举办三年制康复专业新高职班。2002年开始开办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本科教育[1]。

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观点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从我院近几届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可看出[2]。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搜集资料,进行调研,反复论证,认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市场潜力巨大,我院开办本科层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1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育现状

美国的治疗师[3]必须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取得相关学历认可,而且其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进入一所注册认可的物理治疗学校学习开始,一直到退休不再从事物理治疗为止。所以美国康复医学教育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康复医学特别是PT已成为美国教育的热门专业。学历教育的层次: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康复机构中[4],往往只有几个康复医师。更多的是各种治疗师群体。例如全香港只有几名注册的康复医师。他们的治疗师培养主要来源于理工科大学的康复治疗本科专业学生,甚至开设有治疗师的硕、博士学位。目前我国内地还没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师,而在香港地区一半以上的康复治疗师有硕士以上学位。随着康复医学的深入发展,相信我国将来也会有自己培养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康复治疗人才。

200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在南京医科大学设置本科康复医学(100307W)专业。开创了中国开办正规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先河。南京医科大学于2001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该专业的建立为康复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康复医学融入国际康复医学奠定了基础。此后申办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教育部备案或批准了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学院校44所,另外还有13所院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制多为四年,毕业生学位多授予理学士。2011年3月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已将《康复治疗学(授予理学学位)》列为正式专业目录,专业代码:101005可以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立,对于我国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治疗学专业[5]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以往医科院校的其他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4-7](PT师、OT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所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仅可以培养康复治疗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不是培养康复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康复医疗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38-01

康复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发展过程。物理治疗学是以力、热、光、电、磁等物理因子有效特性及临床应用的学科。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患者和伤残患者,重点在于功能上的恢复。本学科研究使患者在体格、精神、社会等方面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有效发掘残留功能,恢复生活、工作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1 国外康复医学专业发展简史

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1910年以前。康复医学的理念已在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服务。欧洲于 18世纪开始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光、海水等因素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年至1940年。将“Rehabilitation”(康复)一词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市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在这里对患者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以电疗分会为主成立物理医学分会。1936年美国人克鲁森创立物理医学专业教育机制,康复医学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年至1970年。康复医学进一步完善。美国人鲁斯克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康复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47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改称为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康复医学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医学的专门报告。1969年里切特创立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至今):大量康复医疗机构在陆续成立,康复医疗立法得到完善。

2 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中国北平市协和医院在国外专家的帮助下成立物理治疗室。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体疗医生通过将气功流派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一些气功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在此期间,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探测针灸穴位的专门仪器。20世纪60年代早期我国开始对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空气离子法疗等进行详尽研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开创针刺麻醉,通过动物实验对针刺刺激的部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医疗界明确康复医学概念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完成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

21世纪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确立。

3 物理学对康复医学的决定性促进作用

纵观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其每次进步、发展都与物理学的理论认识密不可分且交织在一起。现代物理学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物理疗法得以不断的完善,并充实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内容。

公元前,一位罗马帝国的公民在海滩偶然踩到一条“电鱼”,其所患的痛风随即痊愈。之后地中海各国,尤其是罗马,广泛采用电鱼以治疗痛风。17世纪,有人开创性的采用摩擦生成的静电来治病,从而产生了古老的静电疗法。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放电现象治疗瘫痪病人。18世纪末,莫斯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采用直流电疗法。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表了有关电磁波的论文,使日光疗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由于感应电现象的发现,还产生了感应电疗法、直流――感应电诊断(古典式电诊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局部共鸣火花电疗法,同时产生并迅速发展出了现代光疗中的红外线疗法和紫外线疗法。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物理因子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获得了全面、显著的发展。梅曼在1960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发生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手术,20世纪60年代,新型稀土材料制成的永磁体问世,极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自1942年杜西克应用超声监测颅内肿物开始,超声诊断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20世纪初,产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物理疗法。20世纪50年代,低、中频电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水疗法、磁疗法等进而颇受重视,并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进步性发展。20世纪60年代,激光已成为现代光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获得显著发展的射频治癌和光敏诊治癌症技术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4 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康复医学是物理学因子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典范。可以说,临床的康复治疗工作者就是普遍的物理原理的应用者。除了必要的医学知识,一定深度的物理学掌握也是康复医疗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直接影响到,康复医疗中所采用的物理干预手段是否恰当,操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恢复效果与效率。而且,在很多不具备普遍性的病例中,需要个性化的,甚至是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此时,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对物理因子的把我就变得极为重要。深入学习物理学知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诊疗的靶向性和效率。

另外,目前康复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急需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去探索、解决。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将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的康复问题,也将进行重点研究。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辅助手段、操作技巧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在史无前例的发展道路上,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一线的工作者具备创新、提高,甚至发明出新技术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322-324.

康复医疗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302-02

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所以康复医学的英文表达以物理为词根,Physiatrics, physiatry(美国,加拿大),physical medicine(英国,南北美洲),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日本用rehabilitation.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1]。本文就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诊断、治疗方法,及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1 国外本专业学科领发展简史和现状

1.1 康复与康复医学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史前期(1910年以前):康复已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福利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工作,如欧美于 18世纪就开始了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电、光、海水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1940年):将“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成立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此乃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在这里同时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用理体疗法和作业疗法为大量伤员进行了功能恢复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兴起。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中电疗分会等合并成为物理医学专业。193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医学院 F.H.Krusen创立毕业后物理医学专业教育制。康复医学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 ~ 1970年):此期康复各领域的制度进一步完善,1960年改称康复国际,确定了康复概念,加强了康复医学领域内的国际性协作和交流。美国 H.A.Rusk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康复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64年Rusk将其领导的科学研究更名为康复医学科和研究所;1947年美国将物理医学会改称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制。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医学康复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的专家报告,1969年由 Licht创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以后):欧美及日本大量设立康复机构,健全康复立法。美国于1973年将职业康复法改成“康复法”,将康复对象扩大到难于恢复职业的重病者及老年人,1976年实行残疾儿童全部就学。日本康复学会于 1979年确立康复专科医生及专科康复医生的培养及考核制度。国际上尊重残疾者人权的认识逐步提高,1981年确定为“国际残疾年”,1983 ~ 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者 10 年”,提出了“完全参加与平等”的口号。

1.2 物理医学发展简史及现状

在国外,人们应用各种物理因子防治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积极提倡利用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疗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这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直流电、感应电已较广泛应用地用于治疗和诊断某些疾病。1892年,Arsonval开创了高频电疗法的先河,此后相继出现了能输出长波、短波、中波、超短波、微波的各种电疗器械,使电疗法的种类不断增加。利用人工光源防治疾病的历史稍晚于电疗法,虽然早在19世纪初,Herschel与Ritter分别发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但至19世纪末叶才逐渐出现各种用于医疗的人工光源。1960年,Maima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临床。此后,不少国家研制成多种医用激光器,开辟了光疗法中的一个新领域。应用磁石治病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天然磁石的磁性很弱,疗效并不显著。至20世纪60年代,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问世,大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超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9年,Pohlman首次报道应用超声治疗疾病。自1942年Dussik应用超声探查颅内肿物以来,超声诊断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2]。总之,现疗学正在迅速发展。

2 国内本专业学科发展简史和现状

2.1 本专业学科领域国内先进学科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起始于上一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物理治疗师来到中国北平协和医院建立物理治疗室,除了进行临床医疗工作外,也为我国培养人才。50年代我国学习体疗的医生们首先将气功流派分类,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太极拳、八段锦等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的正式体育项目。这一段时间国人还有许多创造,首先是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针灸穴位探测仪,它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科学意义。60年代早期我国对于理疗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对于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治疗、空气离子治疗等等都有详尽的研究。《理疗与疗养》杂志的创办,标志着学科的成熟和独立。70年代正是物理治疗百花齐放的年代。此时期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创立针刺麻醉,在动物实验上对针刺刺激的部位(穴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80年代以康复医学概念的引入为特征,促进了物理医学的发展。到90年代末,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经过了近20年的学习、摸索、奋斗,完成了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硕士博士培养制度、治疗师学校和治疗师资格考试制度等等。2000年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传艺、服务者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3]。目前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已经确立。

2.2 近年来学科技术最新进展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或影响因素

近年来康复学科技术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⑴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ural system:PNS)损伤,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再生和功能康复;⑵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⑶康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4]。①神经生理疗法,诸如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等,在长期康复临床实践中,临床应用疗效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确认。②目前康复医学研究重点,正在从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失认、失用,及认知康复方向发展。

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⑴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有待于康复医学。⑵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方面的变化都向康复医学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种老年病或慢性病。②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以后,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仍比以往增多。③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无论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⑶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之前,地震和战争都是难以避免的,对于这些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3目前所属学科领域技术的优越性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大大降低死亡率(36.8%)。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 %和 5%。在癌症患者中,据统计40%可治愈,其余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负担。癌症需要在手术、放化疗之后,诸如慢性疼痛、身体衰竭、放化疗反应等,给予心理、整形、作业和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在创伤方面,以截瘫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1950年后延长到5.9年。这些残疾者,非但不能给社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负担。后来,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到1976年有53%截瘫患者,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1980年这部分人达到83%。

3 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展望

3.1 目前国内外本专业学科领域技术的局限性

就目前国内外的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截瘫患者即使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许多仍落有严重残疾。脑瘫的治疗至今仍为世界性医学难题,现代医学对脑瘫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治疗上并无大的突破,目前仍以各种功能训练为主。

3.2 亟待突破的技术及其远期效应

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应加大基础方向的投入,首先强调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手段)、器械(工具)三方面的研究;其次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的康复问题,也将进入重点研究领域。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器材、工具辅助手段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

3.3 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及展望

我国康复医疗事业经过二十余年来的创业、发展,已具一定规模。但客观地说,不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⑴ 康复医疗机构多数不景气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设施较差、技术力量薄弱、康复特色及医疗效果不明显、社会知名度低等不利因素,目前大多不景气,举步维艰。⑵康复医学知识欠缺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已有十几年了,虽然我国的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但康复医学知识的普及更落后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多数临床医疗工作人员对康复医疗知识贫乏,多数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对康复医疗的作用不够重视,使康复医学知识更难以普及,使很多患者的病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康复医疗而恶化。⑶农村康复医疗事业任重而道远 发展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单靠城市为数不多的康复医疗机构是不足有效地解决越来越多的伤残者、老年人、慢性病人等各类康复问题,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康复医疗事业。而农村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等客观条件,使农村康复医疗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针对如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⑴切实加强康复医疗队伍建设,尽快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康复医疗队伍。⑵努力提高康复医疗质量,提高社会知名度。⑶认真整顿康复医疗机构,对不具备基本条件、较少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取消其康复医疗机构。⑷积极推广家庭康复病床,减轻病残者的经济负担,弥补康复医疗机构的病床不足、位置偏僻等不利条件。⑸大力发展农村康复医疗事业,充实、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使其成为农村康复医疗事业的主要形式,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1):322-324.

康复医疗论文篇(7)

1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

1.1现代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以残疾者为中心着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的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以及应用康复工程进行代偿和重建等方法,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1]。其特点如下:①以躯体残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与老年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②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重要原则指导康复工作;③重视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组织作业-职业-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⑤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以提高诊疗质量[4~6];⑥重视功能评估和分析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它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评估依据。目前国际康复医学界使用的功能评估方法正向专业化、规范化、定向化方向发展,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1.2中医康复学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适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7]。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也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4]: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④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⑤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⑥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9]。

1.3走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医康复学应引进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但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心脏康复方面,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脏超声波检查等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进而根据患者心功能、心脏能承受的负荷及心理应激制定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患者感兴趣且易于坚持的运动,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适为度。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药物(参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中,对冠心病人施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再配合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药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解决心脏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6000万残疾人,1.77亿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不少人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和防治,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就是养生学的热点问题。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变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综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10]。

中医康复专业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与临床医学一样,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和服务网络。然而,全世界6亿残疾人中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20%,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当前在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保健和健康消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国家甚至已经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疗法的合法性,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与支持[11]。

总之,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促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促进全民保健,促进残疾预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随枝.发展中的现代康复医学[J].宁夏医学杂志,1995,17(1):60-61.

2陈耀华.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18(2):30-32.

3岳旭东.略论中医康复学[J].国医论坛,2003,18(2):14-15.

4卓大宏.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146-148.

5母晓明,郭洪科,许学杰.康复医学在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412.

6卓大宏.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1-103.

7关骅.康复医学与治疗学关系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8张雅萍.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6):48-49.

康复医疗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302-02

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电、光、热、声、机械设备和主动活动)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所以康复医学的英文表达以物理为词根,Physiatrics,physiatry(美国,加拿大),physicalmedicine(英国,南北美洲),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日本用rehabilitation.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强调功能上的康复,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质,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1]。本文就康复医学与物理医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诊断、治疗方法,及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1国外本专业学科领发展简史和现状

1.1康复与康复医学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史前期(1910年以前):康复已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福利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工作,如欧美于18世纪就开始了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电、光、海水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1940年):将“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成立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此乃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在这里同时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用理体疗法和作业疗法为大量伤员进行了功能恢复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兴起。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中电疗分会等合并成为物理医学专业。193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医学院F.H.Krusen创立毕业后物理医学专业教育制。康复医学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1970年):此期康复各领域的制度进一步完善,1960年改称康复国际,确定了康复概念,加强了康复医学领域内的国际性协作和交流。美国H.A.Rusk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康复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64年Rusk将其领导的科学研究更名为康复医学科和研究所;1947年美国将物理医学会改称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制。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医学康复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的专家报告,1969年由Licht创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以后):欧美及日本大量设立康复机构,健全康复立法。美国于1973年将职业康复法改成“康复法”,将康复对象扩大到难于恢复职业的重病者及老年人,1976年实行残疾儿童全部就学。日本康复学会于1979年确立康复专科医生及专科康复医生的培养及考核制度。国际上尊重残疾者人权的认识逐步提高,1981年确定为“国际残疾年”,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者10年”,提出了“完全参加与平等”的口号。

1.2物理医学发展简史及现状

在国外,人们应用各种物理因子防治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积极提倡利用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疗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这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直流电、感应电已较广泛应用地用于治疗和诊断某些疾病。1892年,Arsonval开创了高频电疗法的先河,此后相继出现了能输出长波、短波、中波、超短波、微波的各种电疗器械,使电疗法的种类不断增加。利用人工光源防治疾病的历史稍晚于电疗法,虽然早在19世纪初,Herschel与Ritter分别发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但至19世纪末叶才逐渐出现各种用于医疗的人工光源。1960年,Maima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临床。此后,不少国家研制成多种医用激光器,开辟了光疗法中的一个新领域。应用磁石治病虽然由来已久,但由于天然磁石的磁性很弱,疗效并不显著。至20世纪60年代,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问世,大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超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9年,Pohlman首次报道应用超声治疗疾病。自1942年Dussik应用超声探查颅内肿物以来,超声诊断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2]。总之,现疗学正在迅速发展。

2国内本专业学科发展简史和现状

2.1本专业学科领域国内先进学科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起始于上一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物理治疗师来到中国北平协和医院建立物理治疗室,除了进行临床医疗工作外,也为我国培养人才。50年代我国学习体疗的医生们首先将气功流派分类,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太极拳、八段锦等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的正式体育项目。这一段时间国人还有许多创造,首先是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针灸穴位探测仪,它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科学意义。60年代早期我国对于理疗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对于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治疗、空气离子治疗等等都有详尽的研究。《理疗与疗养》杂志的创办,标志着学科的成熟和独立。70年代正是物理治疗百花齐放的年代。此时期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创立针刺麻醉,在动物实验上对针刺刺激的部位(穴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80年代以康复医学概念的引入为特征,促进了物理医学的发展。到90年代末,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经过了近20年的学习、摸索、奋斗,完成了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硕士博士培养制度、治疗师学校和治疗师资格考试制度等等。2000年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传艺、服务者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3]。目前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已经确立。

2.2近年来学科技术最新进展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或影响因素

近年来康复学科技术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⑴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neuralsystem:PNS)损伤,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再生和功能康复;⑵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NeuralSystem;CNS)改变;⑶康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4]。①神经生理疗法,诸如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PNF疗法等,在长期康复临床实践中,临床应用疗效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确认。②目前康复医学研究重点,正在从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失认、失用,及认知康复方向发展。

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⑴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但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者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有待于康复医学。⑵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下述各方面的变化都向康复医学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种老年病或慢性病。②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以后,尽管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仍比以往增多。③文体活动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无论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受伤致残的危险。⑶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在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根源之前,地震和战争都是难以避免的,对于这些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2.3目前所属学科领域技术的优越性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大大降低死亡率(36.8%)。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在癌症患者中,据统计40%可治愈,其余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负担。癌症需要在手术、放化疗之后,诸如慢性疼痛、身体衰竭、放化疗反应等,给予心理、整形、作业和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在创伤方面,以截瘫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1950年后延长到5.9年。这些残疾者,非但不能给社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和家庭负担。后来,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到1976年有53%截瘫患者,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1980年这部分人达到83%。

3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展望

3.1目前国内外本专业学科领域技术的局限性

就目前国内外的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截瘫患者即使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许多仍落有严重残疾。脑瘫的治疗至今仍为世界性医学难题,现代医学对脑瘫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治疗上并无大的突破,目前仍以各种功能训练为主。

3.2亟待突破的技术及其远期效应

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应加大基础方向的投入,首先强调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手段)、器械(工具)三方面的研究;其次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的康复问题,也将进入重点研究领域。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器材、工具辅助手段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

康复医疗论文篇(9)

Quality Gao Zhuan is restored to health analysis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raises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

Huang Yi Yu Jinglong

Abstract: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s the medicine important branch,is promotes sickness,the wound,the remnants recovery medicine discipline,with the health care,the prevention,clinical and calls four big medicine.The recovery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the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clinical demand important supplement,its raise cycle is short,may fill our country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quickly treats personnels vacancy,the development is rapid,the potential is huge.The quality high specialist only then raises the pattern the characteristic mainly to manifest in take ability as the standard,take the application as the master line,take serves as the objective,take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While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specialized technology ability raise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these idea infiltrometer curriculum,the plan of instruction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really teach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 quality Gao Zhuan to raise the characteristic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Keywords:Recovery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75-01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1]。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进行分析探讨。

1 建立“三横两纵”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思维方法

以康复基础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临床医学为三条横线,以传统康复医学、现代康复医学为两条纵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技术为要点,建立起“三横两纵”的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技术核心课程,[2]包括:康复评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康复心理学等。依据核心课程搭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接近1∶1。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等应掌握的内容。

2 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

凸显深度“工学结合”,利用教学模拟医院实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即“院校结合”;推行“实训-见习-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技术实习、实训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阶段,我们给学生选择了全部有康复科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实习单位。为学生的课间及毕业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另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带教教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我们说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及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整合当地各医院的医疗优势,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全面地实践[3]。同时专业实训中心建设要切合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基础上,构建模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以外,业余时间开放实训中心,学生通过康复技能的模拟实训、专业临床见习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专业技能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 形成“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医学的临床治疗技能,掌握一定的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知识,接受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和现代康复治疗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常见疾病和残疾的康复治疗、评价及预防工作的基本能力,懂得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综合康复手段,在校期间取得“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成为康复领域内的技能型人才。与国外康复专业人员相比较,我国康复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配备有中国传统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康复治疗;二是提倡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士)[4]。

4 毕业考核模式与康复治疗师考试模式接轨

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应附合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顺利地通过康复治疗师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附合社会需求。为了能使“以服务为宗旨,与就业为导向”这一特色在高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中结合专业资格考试――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所涉及的考核内容,修订中应该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5]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康复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康复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等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

5 构建“可持续性”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网络和毕业后培训,延伸学生教育时限,进行毕业后技术技能培训,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实现一次入学,终生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6 结语

康复医学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与实践。[6]高职高专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临床需求的重要补充,其培养周期短,可以较快填补我国康复治疗人员的空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7]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8]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国内各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都在摸索之中,本专业的特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把这些理念渗透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实训中。

参考文献

[1] 马金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06.24(11) 11-12

[2] 蓝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2005.23(15)109-110

[3] 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Sept22

[4] 金安平.强刚.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2):24-25

[5] 尹宪明.吕俊峰等.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1036-1037

康复医疗论文篇(10)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康复医疗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康复治疗特色专业目标定位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康复治疗一般是指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医学最早是从国外引进,以至于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西医化的康复治疗教学。

据《管子・入国》记载,我国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曾在国都设立“养病院”收养残疾病患者。书中说: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辟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这样把残疾病患者和心理伤残者收容起来,集中进行调养,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创举。管仲设立的这种养病院,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康复中心。当时的康复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依然达到了康复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康复治疗更需要突出中国的传统治疗特色。

放眼康复治疗的未来趋势,康复治疗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与健全可以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实用型大学的竞争力。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效方法,这便是应用型高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目标定位与特色所在。

2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生存期延长,残疾的患病率相对增高,各种疾病的恢复期、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等均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要求亦不再限于生命的延长,更重视功能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综合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均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尤其是较成熟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康复治疗人才。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康复治疗几乎涉及了医院的所有科室,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康复治疗,所以康复治疗应用极为广泛,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康复治疗特色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且目前临床工作对康复治疗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与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技术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达到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中医传统治疗也有西医现代康复治疗。下面笔者以高职高专三年学制逐年课程设置情况作介绍:

一年级: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导入课程为主,同时专业特色课程要有中医基础类理课程。列如:

二年级:主要以治疗性课程为主(包括中医传统疗法和西医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想保证康复治疗学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有教学计划、教材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基地,同时还要有能胜任PT、OT专业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如果既无教学基地又缺乏师资,同时又没有康复教育的教学经验,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设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传统治疗的具体方法,如:针灸、拔罐、雷公火疗、放血疗法、水针等传统治疗技术。根据要求设置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民族传统疗法。当然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各高校的学时安排、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而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