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3 12:47:30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30-02

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转化后进生。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的指导下,一学期的转化工作,深深地启发了我,让我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我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我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没有处处对他们施予批评和处分,而是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我们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是“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没有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

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个人认为,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

四、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教师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当然这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我坚信: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一心”唤“四心”,顽石变成金。

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然而,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老师,是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的。因为后进生虽不多,但处理得不好的话,却对班级的建设消极影响极大。

总之,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对后进生,我们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要我们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一定能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转化记录

学生:陈某

情况简介:该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他,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老师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要求课外习题,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算成功得。

学生姓名:李某

情况简介:说假话、欺骗家长老师同学是家常便饭,张口即来;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写作业或乱抄作业胡应付;不遵守纪律,迟到说话看闲书;学习没兴趣,基础又不好,成绩太差跟不上;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和态度都不好;家长不抱有希望,混到毕业为止,根本不管不问。

转化措施:

1、在班中为他召开主题班会,为他寻找闪光点,激发他的自信心。

2、在他的本上写一写激励性的评语,鼓励督促他。

3、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树立他的威信。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2)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3)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一、 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4)

下面就差生转化工作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 真情化冰法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由于差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理相容,差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挚城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达到“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二、 优先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让优生“包场”,差生冷落一旁的现象常有发生。久而久之,差生听课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身在课堂、心在窗外。我认为教学过程中优先提问差生是使之得到转化的一***个很好途径。由于他们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做到差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生代劳。充分给予差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每年在每节课上都能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 优先批改作业法

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优生的作业书写规范,正确率高,批改起来心情舒畅,差生的作业往往被老师放到最后草草写个“阅”字完事。这样一来就导致老师不认真批阅、差生干脆不做作业的恶性循环。这极不利于差生的转化。我认为,差生的作业应该受到特殊的优待才对。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差生的作业实行专业设计。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简单的、模仿性的作业。(随着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加大难度)。其次是他们的作业尽量当堂批改,随到随改,优先批改。最后是作业的评价,在作业的评价中,只打“√”,不打“×”错误的地方怎么办呢?只画一条横线,提醒学***生红线上面有错误,必须改正。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湖,会做了,就将错误的擦掉,填上正确的,老师看到改对后,在红线的末尾填上一个较长的“/”了一个不太规范的“√”,如果修改后仍是错的,红线不动,直至改对为止。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养成了有错就改的好习惯,也便于老师监督学生对错题的修改。经过这样反复的时间过程,一个个错题的被改正过来的,成绩一步一步提高了,我门的目的也达到了。

四、 暗示提醒法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美,尤其那些正在转化过程中的差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杜绝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名道姓地揭发、批评,甚至恶语伤人,这样对于差生的转化只能适得其反、事半功倍。那么差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怎样的方式方法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安排一些环境和场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醒和暗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5)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由于后进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后进生,只有使后进生动情。我们只有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只有消除了后进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才能开展转化工作。日常生活中,我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在学习上热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地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在原班主任那里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后进生的情况:双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单差生是哪些,家庭教育如何,主要问题是什么?在新的学期开学前,做到心中有数。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三、对后进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后进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往往这一点就不利于调动后进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有时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上期,我班部分学生,不仅成绩差,纪律、习惯也差,时常扰乱课堂,科任老师意见也大,进行多次教育,常和家长联系,但效果不大。从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后进生受到了老师的爱护、信任,就会有一种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6)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好,不愁吃穿,娇生惯养,父母放任自流或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二是弱能力型的后进生,即接受能力不强,听不懂教师的讲课,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三是行为习惯不良,表现为惹是生非,搞恶作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经常拖欠作业,学习自觉性差;四是品德不良,有小偷小摸与破坏公物的行为,常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五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与学生的关系不和谐,导致部分后进生越来越差。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说的少、练的少。表现的机会更少。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产生一种不敢表现自己和不敢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有部分后进生还形成了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不作深层次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的从众心理和一切难题依靠教师的崇敬心理,长此以往,后进生更“后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又要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想、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积极自主参与、思考、探索,敢于表现自我。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对待后进生要与对待优等生一样,对他们不歧视、不疏远,要关怀他们、亲近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感情。针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清其主流和支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坚定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对他们的消极因素要掌握时机,因势利导,避免简单、粗暴的训斥。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待后进生要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要倍加关心,尊重、体贴他们。教师应以全面细致的爱护之情,一视同仁的尊重之感,有效地触动后进生的心灵。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7)

1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产能过剩概况

1.1产业结构调整概况

河北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统计,河北省2015年生产总值实现29806.1亿元,同期上涨了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9.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8.0亿元,同期增长了4.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978.7亿元,同期增长了11.2%。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9%,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5%,下降了0.5%;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3%,下降了5.2%;2011年第三产业占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6%,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2%,上升了5.6%。

1.2化解产能过剩状况

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是河北省结构调整四大重点行业。对此,河北省人民政府制订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方案》,到2017年压减钢铁6000万吨,水泥6000万吨,煤4000万吨和3000万吨重量箱玻璃。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方案,全部淘汰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范围内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近几年,河北省三大产业中,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较大,同时,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对各个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制订了一系列的化解方案。但是,在化解产能过剩中,受影响企业的职工转岗再就业的问题成为了当今时期就业工作的重点。

2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状况

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中受影响职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失业人员年龄大,再就业困难,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二是失业职工素质低,技能单一。产能过剩行业多为粗放产业,员工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再次,职工工龄长。产能过剩企业失业员工十年以上工龄者占全部职工的40%以上;三是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和创业意愿低。许多职工表示,完全靠自己到市场上再找一份工作很困难,且由于家庭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感觉自己没能力创业。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职工转岗的对策

3.1健全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促进职工转岗是关乎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做好职工转岗的动态监测工作。对职工转岗的监测是监测企业岗位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失业预警工作的重要范畴。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将涉及转岗再就业工作的各部门组织起来,统筹协调负责区域内的产能过剩企业职工的转岗再就业工作。最后要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建立政府部门与产能过剩淘汰企业负责人及职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现状及职工所反映的问题,确保产能过剩企业淘汰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产能过剩淘汰企业职工下岗人员剧增,因而国家在分配转移资金方面要向河北省倾斜。其次,建议国家增加财政奖励额度,并确定奖励资金用于安置职工的比例。最后河北省产能能过剩淘汰企业中涉及最多的行业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这些行业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政府应尽快完善职工失业的补偿机制。落实转岗培训补助、岗位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做好对破产企业的经济补偿和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确保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8)

1、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的分析和判断。

县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是国务院确定的部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县紧紧依靠国家一系列发展优惠政策,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在大力发展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大了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按照“适度调整、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玉米、马铃薯、西(甜)瓜、枸杞为主的特色种植区域格局;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建设羊绒工业园、太阳山()工业园区,培育民营骨干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可以说奠定了由前工业化向工业化转化的基础。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7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4亿元,同比增长41.2%;税收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15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00万元,同比增长26.1%;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同比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2元,同比增长13.1%。

认真分析的县情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看出,目前的经济发展型态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由此正在催生社会型态的三个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由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阶段转变。按照发展阶段划分,工业化主要由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构成,这是由一系列经济指标确定的。一是以人均gdp判断,县人均gdp为5127.1元人民币,约合美元772元,低于工业化初期人均1200美元的最低标准。二是以产业结构判断,县三次产业比例为28.9:35.5:35.6,第一产业比重28.9%,高于工业化时期低水平标准。三是以城市化水平判断,县城镇人口9.9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6%,低于城市化率30%的最低水平。因此,目前还处在前工业化的阶段,农业仍然一统天下。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没有大工厂、大工业。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现在正处在由前工业化时期向工业化转变这样一个阶段,而这个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如果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县就会成功实现由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转变的重大历史性突破。第二个转变,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生存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型社会是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社会温饱问题总体得到解决,发展的目标开始逐步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成员消费结构等方面均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生存型社会与发展型社会的结构特征

消费结构特征经济结构特征社会结构特征

生存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以温饱为特征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是整个消费需求的主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比较高,工业、服务业的比例较低,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低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社会贫困发生率较高,社会分化不明显

发展型社会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消费需求多样化,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农业比例较小,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较高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和分工的拓展,社会群体开始分化

按照以上理论分析县经济社会状况,目前,县整个扬黄灌区经过近二十多年到三十年的扬黄灌溉,群众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山区群众的生存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人均gdp仅为770美元,农业比重很大,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基本属于生存型社会发展阶段。但是,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个规划时期发展,在国家开发西部政策、资金的支撑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工业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城镇化率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下大力气解决山区群众的生存问题,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推进,8万多群众已经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生活的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由过去的保稳定、保吃粮、保饮水到现在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特色产业。因此可以判断,县正在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而这个转变关键也在于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个转变,由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社会管理模式转变。随着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必将会由单一的传统型社会管理向现代型社会管理转变。县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总体上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状态没有根本改变。考察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既要看到这一基本事实,更要注意潜在的已经出现的发展势头。这种势头集中体现在工业经济蓄势待发,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基础设施正在大力推进等方面。特别是从目前生态移民工程所建的惠安新村、韦州新村来看,卫生室、治安室、小超市、网络通讯等等都具备了,这是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的。由此有理由判断县社会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管理模式开始向现代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靠传统的发展方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跟不上人民群众建设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促进这一转变,也必须靠转变发展方式。第四个转变,由跨越式发展的准备阶段向跨越式发展转变。跨越式发展是自治区关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也 县委、政府目前工作的主轴。综合以上分析判断,县正在由跨越式发展的准备阶段向跨越式发展转变。

综上所述,县已经站在了这个新的起点上,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而支撑这四大转变的根本,或者说,这些转变的程度如何、综合效应如何,关键在于大的资金投入,关键在于大的建设项目的带动,关键在于工业、商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本上就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说,这些转变既是县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道坎”,冲得上、拿得下、撑得住,后面就顺利。否则,将错失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发展的困难将更大,的事业可能功亏一篑。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唯一的选择

第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县穷民贫”问题的选择。近几年县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速度,但县穷民贫依然是最大的县情。全县除羊绒产业外,工业几乎是空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业层次不高,自身发展能力十分有限。截止底,全县人口约39万,占宁夏全区的6.3%、吴忠市的29.81%;国土面积4662平方公里,占全区的7.02%、全市的23.1%,而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

县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对比情况

指标单位全区占全区

比重(%)全市占全市

比重(%)

人口万人39.34625.26.3130.829.81

面积平方

公里4662.16664007.02203.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171334.561.5185.8910.85

地方财政一般

预算收入亿元0.62111.50.612.35.04

农民人均

纯收入元2914.364048724390.766.4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9792.0__02569.81264977.4

在全区常规考核的山区八县区()中,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县处于中间状态。,gdp增速排名第二,财政收入增速排名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排名第六,增速排名第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排名第八,增速排名第一。

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与其他县(区)比较(单位:亿元、%)

地区地区生

产总值地方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

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绝对数

(亿元)增速绝对数

(亿元)增速绝对数(元)增速绝对数(元)增速

全区1334.5611.6111.5017.44048.0010.014025.008.5

盐池县19.6912.41.5323.33288.009.511366.0013.1

县20.1715.00.6226.12914.3611.99792.0013.1

原州区35.3614.70.6618.13005.0014.912900.009.1

西吉县20.9914.40.3318.42943.7013.610693.6410.0

隆德县9.4214.50.2420.12959.0013.610117.0010.8

泾源县6.0711.60.2213.42725.7012.410389.009.7

彭阳县16.0917.20.6064.23046.0014.410372.009.5

海原县17.0414.60.5288.62640.0012.310335.007.6

由于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两方面的原因,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建制县范围内不仅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与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很明显。人均gdp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农民人均收入占56.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57%。

县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区、全市平均水平比较(单位:元)

指标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平均水平全市平均水平

人均gdp5127.1251252134614212

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1.916845.718008.0612510.4

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3651534048439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2.01171751402512649

如前分析,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特别是“十五”和“十一五”两个规划期的发展,县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诸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资源的原因,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全区平均水平,可以说是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常规式发展很难改变这种落后状态。消除这些巨大的差距,不拖全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后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的需求,都必须依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是完成扩权县任务的选择。底,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在吴忠市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将确定为全区仅有的两个区直管县改革试点之一。《意见》明确提出,试点县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确保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主要指标高于全区同类县域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到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要比翻一番以上,为推进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按照自治区要求,最近,我们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初步测算和规划了县到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是:

——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180.1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增加值达到16.5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46.5:30.5,科技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0%,优势特色农业、新型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比重大幅提高。

——社会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文化体育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5000元,年均增长均达到10%以上,城镇失业率不断下降,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以内。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率继续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靠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既要依托传统优势,更要注重挖掘和发挥后发优势。而后发优势一般有五种类型,资源型后发优势、机遇型后发优势、科技型后发优势、传导型后发优势、干预型后发优势。县发展优势既有资源后发优势,又有机遇后发优势,但是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是“干预型后发优势”。县脱贫和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和 发挥政府“干预”的后发优势,只有这样,县本身具备的“资源型后发优势”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型后发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自治区把县确定为全区仅有的两个区直管县改革试点之一,在政策使用、行政权力、项目报批、资金支持等方面赋予县充分的权力。这一举措从理论上讲,正是属于政府干预型的后发优势。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完成区直管县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需要。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考虑

综上所述,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我们初步确定,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把握扩权强县试点的战略机遇,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关于在吴忠市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总书记来宁夏视察要求,将“发展产业、增强财力、恢复生态”作为第一要务,以强化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重点,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态体系;以西部特色城镇化为导向,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以统筹协调和多元化投入为手段,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实现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发展城乡社会事业;以“苦练内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构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政策支撑体系。当前,主要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农业增效为根本,重点加强对现有产业潜力的挖掘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绿色生态化生产和捆绑营销模式,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旱作农牧业。按照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商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旱作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清真牛羊肉产业和马铃薯、红葱等。

二是从地方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变。主要通过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为地方企业构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同时加强对外部龙头企业的引进,采取联合经营的合作方式,如羊(牛)绒、皮革、圆枣、清真食品用品制造等。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与外部企业建立订单式的采购合同,鼓励县域内企业联合,成立联合体,采取捆绑营销的发展模式。

三是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着力围绕红色革命圣地,浓郁回乡民族风情,从宁夏旅游的大框架内寻求突破口,重点加强红色景区建设、民族生态恢复、民族产品生产等几方面进行切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民俗旅游、西北生态体验旅游。结合回族风情和红色旅游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中国回乡”正宗回族(清真)饮食品牌。同时,推动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发挥阿语人才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阿语翻译服务产业。

四是从农业大县向新能源产业大县转变。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机组零部件制造、风电整机制造、风电场运营产业。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能源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是从城乡区别建设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在加快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同时,着力抓好河西、丁塘、王团、韦镇、下马关、预旺等中心集镇建设。特别是结合生态移民工程,全面启动下马关新区建设,切实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配合太阳山工业园区开发,大力推进韦州城镇建设,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态转移和产业转移,使县城镇化水平从现在的25.4%,到2014年达到50%以上。

三、抓好“两大任务”,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市委、政府做出招商引资和上争项目资金“两大任务”的战略部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目前,对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抓好上争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两大任务”。

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紧扣国家和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紧紧依托太阳山()工业园区,充分发挥风能和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同时,不断延长以风电机组零部件制造、风电整机制造、风电场运营为主的风能产业链条,争取使这一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求突破和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引擎。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并与中广核集团签约了总投资5.8亿元的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与浙江天洁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华电集团签约了总投资达147.5亿元17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中广核、天洁、大唐等公司已启动科研。

二是着力推动羊绒产业升级增效,使这一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山羊绒集散城”这一品牌优势,在羊绒工业园区和羊绒企业扩规模、提层次、深加工上下功夫,为做大做强羊绒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下大力气抓好羊绒产品深加工项目引进工作,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综合效益。

三是突出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紧紧抓住自治区建设“三大示范区”、实施“三个百万亩”高效农业工程的机遇,着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大力推广春秋覆膜、节水补灌、枣薯间作、枣瓜间作等旱作节水农业模式,抓好全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工作,建成万亩全膜起垄玉米沟播种植及万亩枣薯枣瓜间作示范基地。引进宁夏伊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设伊品玉米筒仓中心。扩大灌区复种面积,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综合效益。加快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含量,突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方点,不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

四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争创全区养牛大县。充分发挥清真品牌和群众肉牛养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鼓励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养模式,突出发展黄牛 养殖业。大力推广农作物机播机收、适时收获和玉米秸杆青贮氨化处理,改进饲喂方式。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土地产权担保、农户联保等方式,构筑银行、政府、农户、合作社“四位一体”的农村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加大对养殖户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年内实现农村人均1头牛,牛饲养总量达到30万头,争创全区养牛大县。年初,研究出台了《关于创建全区肉牛产业大县的意见》。近期,又制定完成了《宁夏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准备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013-05

引言

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众多学者都曾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农民收入影响因素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对此作以综述,以期对土地流转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有更深入了解。李东(2013)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陈东俊(2013)分别分析了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各自的影响因素;冯楠(2014)利用C-D 生产函数模型及Solow余值法测算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程龙(2011)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土地流转前后农民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及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李中(2013)运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s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上述研究虽然各自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和大小,但是并没有将农村土地流转与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而本文创造性地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研究背景,研究这一背景下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研究背景,会使得结论更具有实用性、普遍性。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通过对预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重新设计信度和效度更优的正式调查问卷,并进行随机发放,主要发放对象为山东省商河县沙河乡邹马村、张铁匠村、大吕村、习家、郭家、北徐、周李、大胡、郭徐等村部分农户。正式问卷发放阶段共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其中参与流转的为57户,未参与流转的为131户。

(二)研究方法

样本的选择通过重点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采用文献法、文案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深层访谈法的调查方法进行调研。

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基于方差分析对参与流转者人均总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1.流转前后均显著的因素。分析可知,对于家庭人口情况、务农人数、务工人数、是否满意当前粮食价格等因素,在土地流转前后,人均总收入的F统计量的显著性均小于0.05,故认为以上因素在土地流转前后对人均总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人口是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农村更为突出。经过调研发现该地每人会分得一定土地,人口不但影响了劳动力,而且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多少,家庭劳动力的剩余给外出务工提供了可能。所以无论在流转前还是流转后,劳动力一直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显著因素,与人均收入基本呈正相关。

一个农户务农人口的增加,会引起务工人口的减少。当前中国农民务工收入远远高于务农收入,并且大多数务农人口在流转后依然在当地务农。所以务农人口无论对流转前还是流转后收入都具有显著性影响,与年人均收入基本呈负相关,这也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政府应将务农与务工收入比保持在合适的区间,避免发生“务工致富”“务农致贫”等状况。

过去,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土地的多少决定了收入的多少。但是在当代,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务工。经过土地流转,务工人员并不会因此返乡务农,而是继续务工。务工人数这一因素无论对流转前还是流转后都具有显著性影响,与人均总收入基本呈正相关。政府可以对务工人员进行无偿务工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粮价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粮价过高会影响人民生活,粮价过低会导致农民入不敷出。土地流转前农民是粮价的提供者,土地流转后农民成为了粮价的接受者。所以粮价对农民年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应借助“剪刀差”在保证粮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农民收入。

2.流转前后均不显著的因素。分析可知,对于户主婚姻状况、户主年龄、户主是否为村组干部、户主是否为共产党员、劳动力状况、人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等因素,在土地流转前后,人均总收入的F统计量的显著性均大于0.05,故认为以上因素在土地流转前后对人均总收入均无显著影响。

3.其他因素。分析可知,户主受教育程度在土地流转前对人均总收入有显著影响,流转后无显著影响;是否了解土地政策在土地流转前对人均总收入无显著影响,流转后有显著影响。

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在当地农村中并未得到广泛推广,现代型耕作方式尚未完全渗入到农村基层,现代农业还需大力普及。并且,土地政策的及时了解可以帮助农民在土地流转后积极与企业交涉以维护自身权益,进而利用土地政策获得更高收益。

(二)未参与流转者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正式调查对未参与土地流转者调查了15项影响因素,并利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这些因素是否对农民人均总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分析可知,其中户主年龄、户主是否为共产党员、劳动力情况、务农人数、务工人数、是否了解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对粮食价格满意与否、人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灌溉条件对人均总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户主性别、户主婚姻状况、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是否为村组干部、家庭人口情况对人均总收入影响并不显著。

三、农民收入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基于SEM对参与流转者人均总收入构成因素的分析

模型构建结果(见图1)。

据此可知:

1.流转前人均种植收入对流转前因素路径正向相关。农村土地流转之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因此家庭主要劳动力将致力于种植农作物以赚取收入。

2.流转前人均养殖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本地务工收入、补贴收入对流转因素反向相关。其中尤以流转前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对流转前因素的反向影响最为显著,流转前人均养殖收入对流转前因素的反向影响最不显著。

3.流转前人均外出务工收入误差变量最大,因此其分布最不均匀,随机性较大;流转前人均养殖收入方差最小,因此分布最均匀,随机性较小。

4.流转前因素对流转前人均总收入路径反向相关,因此其影响程度很显著。

5.流转前人均总收入对流转后人均总收入路径正向相关,因此其影响程度较显著。流转后人均总收入的组成因素虽然发生一定变化,但是家庭劳动力状况与社会发展状况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流转后人均总收入必然受流转前人均总收入较大影响。

6.流转后人均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本地务工收入、补贴收入、流转收入对流转后因素路径正向相关。其中流转后人均流转收入回归系数最大,对流转后因素影响最大;流转后人均养殖收入回归系数最小,对流转后因素影响最小。其中流转后人均流转收入作为农民一项新的收入来源,其他收入作为传统收入方式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其变动并不会太大。

7.流转后人均流转收入误差变量对其影响方差最大,最不均衡,随机性较大;流转后人均养殖收入方差最小,最均衡,随机性较小。

8.流转后因素对流转后人均总收入具有正向显著性。流转后人均总收入受流转后因素中的流转后人均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外出务工收入、本地务工收入、补贴收入、流转收入影响,因此其必然受到这六项收入的影响。

(二)基于SEM对未参与流转者人均总收入构成因素的分析

模型构建结果(见图2)。

据此可知:

1.人均种植收入、养殖收入、补贴收入对务农收入路径正向相关。其中人均养殖收入系数值最大,影响最显著。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其务农收入仍来源于原始的种植、养殖与补贴,而其中养殖的收入较高,因此对其务农收入影响较大。

2.人均外出务工收入、人均本地务工收入对务工收入路径正向相关,人均外出务工收入系数值较大,影响显著。务工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本地务工,而其中尤以外出务工挣钱最多,因此其对务工收入影响最大。

3.务农收入对务工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农户而言,青壮年大多进程务工,老人留守在家务农,若家里务农收入较好,外出务工人员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中,从而提高收入。由于务工人员多惦记家中情况,如果家中务农情况良好,可以促进其务工积极性。

4.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与人均总收入正向相关,其中务工收入系数值较大,影响显著。因为务工收入比在家务农的收入多,因此务工收入对人均总收入的影响加大。由调查可知,农民务工收入远远高于务农收入,所以务工收入对人均总收入的影响比务农收入更大。

政策建议

通过对于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国家最新颁布的如《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从分析可以知道农村劳动力人口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大力宣传优生优育政策,坚持让农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生育、抚养孩子;大力鼓励青壮年进城务工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增加家庭收入;保障在外务工民工家庭老人、妻子、子女生活质量与基本权利,让其无后顾之忧。

第二,当地政府应积极开办农村培训班。由分析可知,当今学历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时《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因此,应当加大开办农村培训班力度。培训班一方面应保障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新一代青年发展农村现代化经济;另一方面应当组织对种粮大户、流转大户、流转中介机构管理者、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的种粮专业培训,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业产出,解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政府应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分析可知,国家现阶段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能够大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创新土地的流转形式,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以及入股的方式承包土地,从而使土地流转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户收入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第四,据结构方程分析可知,农民将土地(下转82页)(上接16页)流转后,其养殖、务工等经营活动将不再对其收入产生负面作用,而种植经营仍对其收入产生正面作用。因此,对于未参与流转的农户,应大力鼓励其参与土地流转,从而解放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无论进行何种经营,都能产生正面的效果,而不再参与多种经营,却徒劳无功。对于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应当引导农民正确选择经营内容,以期获得更大收入。

参考文献:

[1] 李东.五常市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陈东俊.广西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10)

职工的薪酬,一方面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又是激励职工劳动积极性主要的手段之一。从本质上讲,薪酬是劳资双方博弈的焦点,一个时期的薪酬水平是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因此,合理、科学与迅捷的薪酬核算,不管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薪酬核算研究的必要性

关于薪酬核算的研究,目前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缺少系统、全面和完整介绍薪酬核算的文献,有关薪酬核算的资料零散的分布在会计教科书、论文和各种文件中。

第二,对于薪酬核算的方法上,缺少了整体描述,不仅不能详细说明各个工资项目的计算方法,而且对于薪酬核算的各种后续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没有完整的说明,例如:各种费用的计提方法、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各类职工薪酬的结转方法,特殊工资项目(如物价补贴等)的结转方法等,都缺少确切的阐释。

归结起来,上述两个问题反映出在薪酬的会计核算上,没有做出过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因而在描述薪酬核算时缺乏条理性和规律性,没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在介绍编制薪酬核算会计分录的方法时缺少决策的逻辑性,导致可操作性差,我们应研讨解决。

文后所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在提出关于会计核算智能化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同时,寻找到了编制会计分录的一定规律。仿此,本文分析编制薪酬核算分录中的规律,总结薪酬核算的方法。

二、薪酬核算的总体过程

薪酬核算的总体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五个方面:

㈠工资项目构成和计算方法

工资项目参照不同标准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薪酬核算导航图所示。职工工资包括应加项目和应扣项目,汇总各工资项目得到实发工资,以此向职工发放。

㈡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费用作为产品成本之一,应按照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品种法、分批法等),最后合理分摊到各个产品。

㈢非生产职工薪酬的分类结转

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在建工程人员,研发人员等的薪酬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参与产品成本计算,也不存在分配问题。月末,根据归集的费用,将其进行分类结转。

㈣费用计提(企业应负担的职工福利、工会经费、五险一金等)

该部分费用是从企业利润中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工资总额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如职工福利费是企业利润中按工资总额的14%来计提的,工会经费的比例为2%等。

㈤结转来源于国家的工资补贴项目

国家的工资补贴项目包括独生子女费、物价补贴、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企业将其作为一项专项负债,计入“专项应付款”,最后结转至应付职工薪酬。

三、薪酬核算分录表

在薪酬核算导航图的基础上,我们做出了相应的会计分录汇总表(如右图所示):

㈠工资发放—分录1

汇总工资项目总额,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并发放工资。发放时可根据支付的方式不同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㈡成本核算—分录2

归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并分配于各产品中,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㈢非生产职工薪酬的分类结转--分录3

发生时,按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在建工程人员、研发人员分别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贷记“应付职工薪酬”,月末,将期间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

㈣费用计提—分录4-6

从企业利润中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福利费、工会经费、五险一金等,计提时(企业应负担的部分),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㈤结转来源于国家的工资补贴项目—分录7

按照补贴的来源,结转国家补贴的工资项目,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项应付款”,结转时,借记“专项应付款”,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四、结束语

本文从计算工资项目到计算总额、结转分配等,简明的叙述了薪酬计算的公式、相关分录、薪酬来源与结转,使得流程清晰易见,条理性强,总结出一个立体的、结构性的薪酬核算整体分析框架,学习会计时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在编制工资薪酬核算分录时,思维更加清晰,,更容易进行职业判断。

本论文得到王文莲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月第11卷第1期

[2]《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新西部》2008年第22期

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篇(11)

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