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探究

时间:2022-01-03 09:49:10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探究

一、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规范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03年初步建立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框架,既丰富了传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也完善了管理体系的制度条例,进一步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预算绩效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预算资金的来源及所能达到的预计结果的统称。而预算绩效管理就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当中,将科学发展观念与执政为民理念进行具体化的一种发展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的高效性、廉洁性、执政性。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中存在如执行力度不高、制度体系不健全、产品供给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制约着社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的是政府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支出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规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绩效管理涵盖着政府的整体公共管理范围,能够完善绩效管理模式,规范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与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绩效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分配与资源的优化,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规范了政府预算部门的资金申请条件,增强了预算部门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社会效果,强调了“群众”的基础作用与需求的重要程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能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规范公众资金的使用过程,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强化公共服务的政府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三)增加政府透明度,规范管理方式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下的一项管理内容,在长达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的指标体系和绩效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公众的监督热情,加强了财政预算方面各项指标与任务的监督管理,为社会和公众监督政府行为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政府部门在各管理体系中的执行方式,提高了决策管理水平。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从其发展过程来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时间还比较短,在经验、技术、体系等方面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处于全面开展的阶段,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预算绩效评价缺乏全面性

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评级体系只能针对某一部门或者某一项目进行局面性的评价,对于部门与部门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法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从而无法预估和评价整个公共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影响政府财政的合理性。

(二)缺乏规范的审核标准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审核标准,会导致对于财政目标的结果未能进行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分析,进而对于政府部门所需求财政资金的数量以及绩效目标很难进行统筹判断,因此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绩效评价未能与绩效考评相关联

政府的绩效考评的评判标准主要是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体系评价数据来制定与实施的,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绩效评价的数据因为未能受到长期的关注,导致其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受到影响,政府机构绩效考评的执行未能从战略层次对项目选择、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正当性进行分析评价。

(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发展处于劣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突破的成就。但是在政府机构的相关管理体系中,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仍不高,这也就导致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滞后性,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推广与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的完善。

(五)财政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的财务预算活动中,财政预算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监督机制没有有效形成,这样就造成财政预算难以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作用,进而影响政府在财政预算方面的完善和财政效率的提高。而政府由于在财政预算上的效率比较低下,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影响重大,容易形成较大的财政预算风险,对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不可预测的影响。

三、完善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对预算管理各阶段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从而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状况。因此,应尽快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掌握资金使用及资源配置情况。

(二)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审核标准

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可以根据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安排,确定审核的范围和口径。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从省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内选择专家,由专家通过“省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对项目进行预审核,并网上提交《绩效目标审核意见书》;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依据专家提交的审核意见的情况,确定参与现场审核的专家,受托专家应遵守《专家工作规则》。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征询参与审核的专家意见,确定项目是否需要开展实地调研。对确需实地调研的项目,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在现场审核前,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必要时将邀请观察员参与。

(三)统筹预算绩效与政府绩效考评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针对的主体是项目层面,而政府绩效考评管理主要针对的主体是部门层面,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具有相同的管理目标:将建立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平公正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体系,提高机构的部门职能与公共服务水平。为此,政府机构应该做到:一是定位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化表述方式,力求清理交叉的权利;二是对各级的政府机构设置准确、科学、适宜的战略目标;三是根据战略目标,对现有的所有项目进行清理、归并。

(四)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政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将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高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求信息系统能够集成各种信息,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预算编制和分析系统一般采用专业预算软件,专业预算软件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有效的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计划的对接。依托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并实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模块,实现省直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信息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信息化。

(五)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

为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应进一步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监督的,而人大代表在地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进而提高预算的执行效果。首先,人大常委会应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督审批机构,通过逐步完善监督机构来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其次,新闻媒体等机构作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监督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将所有的财政支出明细向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披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进而有效避免地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改变资金用途、资金范围以及资金浪费的问题,有效避免贪污腐败、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出现,为地方政府部门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由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为避免绩效管理问题的出现,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及有效的措施,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保障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全面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