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3-12 03:50:40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0前言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部门,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重视,高校仪器数量大大增加,仪器管理人员学历和素质也大幅度提高,整合全校仪器资源的分析测试中心孕育而生。面对新的挑战,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一些短板也不断暴露出来,既有仪器因素,比如:与相关二级学院交流沟通不畅,仪器重复购置;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站只停留在样品预约登记层面;仪器宣传不到位,很多本校的老师同学甚至不知道有相关仪器;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周期过长等。也有主观原因,如:仪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配比不足,一人多机,工作量超负荷;没有相应的绩效激励政策,人员积极性不高。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良性运转,靠的是高效且人性化的管理。机器是“死”的,需要去统筹配置,将其盘“活”而人是“活”的,需要用更完善的制度规范以及激励措施限制“死”,按章办事,提高效率。在满足校内教学与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相关企业,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仪器设备的高运行成本,同时为企业间技术进步以及科技创新提供了设备以及技术支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1仪器的管理

1.1充分调研,整合学院已有大型仪器,避免重复购置,提高使用率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尤其是材料、化工、生物、医药等相关学院中,往往很多大的教研室或者课题组会配套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这时分析测试中心需要提前做好统计和排查工作,避免重复购置。学院里面哪些仪器使用率不高也可以罗列出来,将之争取到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托管,在不影响学院使用的前提下向全校开放,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

1.2建立和完善大型仪器的信息化工作

现在很多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都建立起了网上预约与费用结算系统,但是网站的便捷性和完整性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分析测试中心信息化系统不应该成为一个仅仅是样品登记的系统,它可以进一步优化,从用户管理、仪器预约、短信提醒、仪器实时监控和手机端移动办公等多个方面着手,提高仪器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分析测试中心信息化管理水平。

1.3开展讲座进行科普宣传与专业培训

虽然分析测试中心的网站都会有相应的仪器简介以及相关收费标准,但是前来测试的师生总会提出一些已经重复回答多次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分析测试中心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仪器科普讲座,一是可以扩大宣传范围,面对面的交流比网络上刻板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二是可以集中回答一些反复提及的问题,再者还可以利用讲座的机会宣传一些冷门仪器,为广大师生的实验表征拓展思路。此外,对于一些学生容易上手,安全可靠,后期维护比较简单的仪器设备,可以定期开展仪器操作的专业培训。从基本原理,到仪器操作,最后的数据分析,系统地进行相应的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能激发其科研积极性,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后续实验的修正与改进。

1.4仪器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精准管理

现在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拥有的仪器种类多,仪器应用范围广,将相似用途,或者原理相近的仪器进行分类,每一大类分为一个测试小组或者称为测试科室。例如将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统一归类为电镜组;将单晶X射线衍射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归类于X射线组;其他的仪器如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元素分析仪以及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可以归类于光谱组;像核磁这一类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仪器可以单独列为一组,以仪器命名,如核磁组;其他一些不太好分类的仪器可以划在一起,归类于综合组。采取“分散—集中—再分组”的管理模式,能极大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分组的好处在于,组员可以有一定的流动性,为今后轮班打下现实基础,组员有特殊情况时其他人完全可以顶替起来,仪器需要长时间停机维修时,空闲下来的组员可以支援其他测试任务比较重的仪器。

1.5设立仪器维护基金,简化维修流程

现如今高校采购的大型仪器设备往往是进口设备,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保修期短。仪器设备在保修期内维修相对比较及时,一旦超过保修期,维修之路将会比较艰难。进口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上被国外公司垄断,在国内同一个品牌往往有多家的公司进行销售,然而售后维修部分往往由仪器生产厂家垄断,等待仪器厂家派遣工程师上门造成的时间浪费不可小觑。另外,保修期内的仪器更换部件与工程师维修是免费的,保外维修不仅仪器工程师上门费用价格高昂,更换部件也基本上只能由仪器公司定价,根本没有议价的空间。然而高校里的设备维修程序多,周期长,如果涉及更换部件,价格超过一定金额还必须进行招标,多个环节耽误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如果能够设立维修基金,联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用于直接支付由设备维修而产生的款项,可以大大缩短设备维修时间,极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维修基金,培养一批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维修团队,从源头上扭转维修只能靠仪器工程师的被动局面。

2人才的建设

2.1完善仪器管理人员的人数和层次配置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点多面广,一些复杂的仪器需要两人甚至两人以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如生物样品的电镜观察,前期取样、固定、染色、切片等步骤非常繁复,而正真上机观察样品的时间很短,这时如果只有一位仪器管理员,将会出现人在忙,而仪器在闲置着的尴尬局面。为此,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培养一些动手能力、责任心比较强的研究生,经过系统培训、考核,最后独立操作仪器或者参与样品制备过程,增加人手,提高效率。培训研究生作为仪器管理人员助手的过程不仅仅是分担繁杂工作量的一个过程,更加是提高研究生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过程,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另外分析测试中心人员层次方面也应当做到比例合理。像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仪器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仪器,以及一些新问世的需要不断开发新测试方法的仪器,这时硕士及其以上学历背景的仪器管理员更能胜任此类工作;其他一些业务方面,行政事务,往往本科学历的人员也可以胜任。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仪器以及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

2.2设立针对仪器的测试创新基金,提高分析测试中心的创新能力

新的大型仪器设备虽说在面世之时相当先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理论建立以及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仪器设计的局限性,将不能满足前沿科学的研究需求,仪器固然需要不断更新,测试方法以及样品制备技术的创新也同样重要。分析测试中心内部可以设置针对仪器测试方法创新的基金,在做好测试服务和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本中心的仪器管理人员运用手中的仪器,深入挖掘仪器应用前景。一线的仪器管理员对于自己所管理的仪器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哪些设计上的改进最清楚不过,这时如果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自制一些小工具或者对仪器硬件、软件进行一些改进,一方面能够弥补仪器更新滞后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仪器的检测能力最大程度的提升。

2.3明确绩效奖励方案,多劳多得,奖惩分明,提高人员积极性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岗位特殊,一方面它是面向全校乃至全社会的服务型窗口单位,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高校其他行政服务单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本身构造与操作复杂,分析测试中心对于内部人员专业性要求也相应更高,学历以及科学理论水平不低于教学科研岗的教师队伍,其并不是他人眼中负责仪器室“开门、关门”的仪器看管人;另一方面,由于科学实验以及仪器的特殊性,有些检测需要连续进行,加班加点时有发生,同样的薪酬水平,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时间。有效地激发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从政策上给予保证,年初讨论通过并相关绩效分配方案,满足多劳多得的原则,不保底不封顶。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果对于校内的服务采取无偿测试的形式,可以通过测试的样品个数以及开机的时间长短进行综合评价;如果是有偿测试,直接通过测试收入进行相应的排序,分为不同档次进行绩效分配。当然超过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乃至周末加班的情况也必须给与相应的补偿。所有人能够有章可循,合理安排自己的测试服务工作,间接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

3结语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是一个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支撑,是培养高水平人才,尤其是研究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推动社会科学进步的有机组成。如何协调好分析中心的人和物,充分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将分析测试中心高效健康运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仪器设备、仪器管理员两个部分阐述了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现存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只有妥善解决相关问题才能使得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健康有序发展,使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贡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