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档案文献资料管理中的数字缩微技术

时间:2022-06-28 06:30:29

档案文献资料管理中的数字缩微技术

一、缩微影像技术

缩微影像技术,是在感光材料(通常指胶片)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过程。制作、管理和使用缩微影像的相关技术统称为“缩微影像技术”。缩微影像技术是档案文献资料管理的一种传统手段,它是运用专业的设备、载体和工艺,把档案资料文献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拍摄在感光材料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长期保存和使用。这一传统技术的应用为保护档案文献资料原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缩微影像技术起源于欧洲,这项传统的技术已有180年的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和稳定的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8年成立了缩微摄影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会先后了几十项标准,为这一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统一标准,开展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我国缩微技术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于七八十年代,1980年中国缩微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和制定了多项缩微摄影技术国家标准,对档案和图书部门顺利开展缩微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缩微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国档案馆、图书馆及信息行业对该技术的应用一直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重视。进入数字网络时代后,虽然数字存储及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各个方面,但缩微技术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美国,超过20个州要求所有的重要信息都要求眼睛可读复制,这就必须是纸张或者缩微胶卷;政府机关如环境保护局、航天航空局、教育部以及所有的联邦刊物也都是以缩微胶片的形式进入图书馆保存和利用;美国还制定了以国会图书馆为主体的预计10年完成的报纸缩微拍摄计划,将对美国及其托管地出版的所有报纸进行缩微化。美国和英国大量人口普查的数据都储存在缩微胶片上。日本目前对其930个都、道、府、县的图书馆文献进行了大范围缩微化。新加坡政府明文规定,所有政府间重要的电子数据都要储存到缩微胶片上,虽然规模只相当于电子数据的5%,但政府对缩微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我国缩微技术大量应用于档案馆和图书馆,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并进行人才培养。由此,运用缩微技术对档案文献资料进行保存是国际公认的安全长期、科学有效和节约成本的利用和存储方式。缩微影像技术不仅是一种解决原件有效复制和安全存储问题的技术方法,它也是实现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缩微影像技术特点

1.存储密度大,技术成熟

缩微技术经历了180年的历史传承,其设备和拍摄载体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和稳定。缩微翻拍的缩小比率从1/7-1/48的中低倍率,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90-1/250的超高倍率。缩微胶片的存储密度目前已经接近光盘的信息存储密度,一个藏储几万卷档案文献资料的库房,缩微化后只要一至两节文件柜便可替代。

2.存储寿命长,记录效果好

人类发明胶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年前,最早的胶片已经证明了该载体可以保存上百年之久。而现在涤纶片基(聚酯片基),通过科学的老化试验,发现其预期寿命在500年以上,即使在使用过程中胶片上出现如划痕、断裂等现象,那也只是局部损伤画面,大部分信息不受影响,仍然可以阅读,具有现代数字产品无法替代的优势。

3.标准化程度高,便于交流

缩微影像技术在长期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从生产制作到安全存储已经形成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根据国际国内配套标准制作完成的缩微品,不仅保证了品质,也为其广泛交流和应用带来便利。不同规格形式的缩微品只要按照国际国内先后颁布的各种标准制作,便可以相互交流使用。

4.便于还原和多功能使用

记录在缩微胶片上的影像可以通过各种设备方便地进行放大阅读、复印打印、拷贝和数字化。利用阅读复印机放大复印一张纸印件只需几秒钟,拷贝一盘胶片只需十几分钟,也可将胶片经扫描加工成光盘,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用,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5.具备法律凭证作用

缩微影像的制作过程是一次性成像,其高保真度的技术特点,赋予了缩微品的无法篡改性。因此,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制订了有关允许缩微品在官方和商业性质的文件中使用的法律条文。我国于1990年11月,由国家档案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种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这就为我国档案原件的法律凭证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三、数字缩微技术产生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文献资料信息化技术被普遍运用,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和使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对传统缩微影像技术的应用前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怀疑。从国内行业发展形势来看,受数字信息时代的强烈冲击,人们对缩微影像技术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行业发展日趋萎缩,设备老化、资源利用率不高、人才流失加剧、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但业内人士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很突出,但短板也很明显,比如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电子文件远不如缩微品。所以,传统缩微技术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了顺应新时代、新技术、新情况的发展要求,传统缩微影像技术必须不断更新和发展,在保持这项传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实现缩微影像技术的转型升级才是传统缩微技术发展的趋势。文献资料、档案原件通过缩微拍摄的方式,将影像信息存储在胶片上,抑或将电子文件自动转换到缩微胶片,即计算机输出缩微品技术等方式,都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影像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传统缩微技术作为一种标准化程度高,安全稳定性好,经过上百年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档案文献资料抢救和保护方式,始终在档案和文献资料长期保存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缩微影像技术行业应该以促进和推广数字技术在传统缩微工作中的应用为契机,迎接数字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发展。

四、数字缩微技术

数字缩微技术是指将传统缩微技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以及应用该技术所开展的档案文献资料影像编辑处理工作。从技术层面讲,它包含数字技术又包括缩微技术,从工作对象层面讲,它包括数字影像信息又包含模拟影像信息,数字缩微技术既具备了传统缩微技术的稳定性好、安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又拥有数字技术便于读取、利用和传输等诸多优势。数字缩微技术具体形式:

1.数字影像转换模拟影像(数转模)

数字影像转换模拟影像技术,又称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技术、COM技术(ComputerOutputMicrofilm),是利用光学原理将数字信息转移到缩微胶片上,从而实现数字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的技术。它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数模转换设备将现存的数字信息转换为缩微胶片上模拟影像的形式来进行长期有效保存。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数字资源长期有效保存的最佳方式,我国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输出彩色缩微品技术。

2.档案文献资料缩微品数字化

档案文献资料缩微品数字化是指对载有档案文献资料模拟信息的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的过程。即利用光学原理,通过专业缩微胶片扫描仪,将缩微胶片上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影像信息,再通过计算机等数字设备进行应用,从而实现信息的方便快捷利用和高效传输。传统缩微技术拍摄的缩微胶片大多为黑白胶片,所以目前档案文献资料缩微品数字化后的影像大多为黑白影像。

3.数模(数字缩微)一体化

数模一体化是数字缩微一体化工作站的简称,该技术是将缩微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合二为一,一次拍摄,完成两份影像采集,一次性生成缩微影像和数字影像,两种影像一一对应,互为印证。缩微影像是原件的异质备份,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永久保存,数字影像可方便查阅、网络。

4.彩色缩微技术

彩色缩微技术是将纸质档案文献资料信息存储在彩色缩微胶片上,并进行长期安全保存的一项新型缩微技术。彩色缩微技术是传统黑白缩微技术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彩色纸质档案文献资料和彩色数字信息所有色彩细节更加完整和真实地记录在长期保存的彩色缩微胶片上,该技术是今后缩微技术创新发展的又一趋势。现阶段,彩色缩微技术主要可分为彩色缩微技术和彩色数字存档技术,即彩色COM技术。

5.便携式数码缩微阅读器开发

传统缩微胶片的阅读主要借助于缩微胶片阅读器。阅读器是利用光学原理,将缩微胶片上影像按比例放大,即原件按比例缩小拍摄,再按相近比例还原放大在阅读器进行阅读。便携式数码缩微阅读器是在传统缩微胶片阅读器的基础上,植入数码投影仪的功能,从而实现缩微胶片影像投影播放的功能,拓展了缩微胶片的使用方式。

五、数字缩微技术应用

在当前数字时代的大潮中,如何在档案文献资料信息的长期安全保管和高效便捷利用上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目标。比如如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统缩微技术、数字缩微技术等相结合,来实现档案文献资料信息的长期安全存储和高效快捷利用。缩微技术在标准化、法律作用、稳定性、长期保存、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数字技术在检索速度、处理效率、存储容量、远程传输等方面具备极强能力,将二者进行融合,优势互补才是大势所趋。数字缩微技术将传统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一方面对各种规格的纸质档案文献资料、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扫描,即将模拟影像转换为数字影像;另一方面将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批量处理、运用数模转换技术将数字影像记录在缩微胶片上,形成可以长期安全保存的缩微品,即数字影像转换为模拟影像,通过数模和模数转换技术从而实现光学扫描和缩微拍摄同步应用,进而实现了信息在各种载体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各种技术优势互补、兼容并存的局面,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快速处理利用和长期安全保存的目标。

六、数字缩微技术应用案例

1.上海浦东新区档案馆数模整合项目

数模整合项目是对各种纸质档案(不同种类、不同幅面、不同格式)运用多种扫描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对影像进行批量整合,最终将电子影像储存到缩微胶片上;并通过相关软件开发实现电子影像文件级的浏览、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共享电子文档资源,可进行光盘刻录利用,也可进行远程Web。该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2.江苏省档案馆异地异质备份项目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政策的要求,档案馆要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根据档案备份的基本原则,我馆选择湖南省档案馆作为异地备份基地,备份介质为移动硬盘和缩微胶片,将档案原件的复制件存放在异地,一旦本地档案信息发生意外,即可启用异地存放的档案备份件。我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亮点之一就是使用缩微胶片作为异质备份重要载体,确保档案文献资料信息长期安全保存。为安全、高效、有序开展全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根据我馆工作思路,同时应市、县档案馆的请求,2013年,我们制订印发了《江苏省档案异地备份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省、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开展档案异地备份工作规程》,各市、县(市、区)档案馆与我馆捆绑,共同将湖南省档案馆作为档案备份基地,实行集中管理(补充协议)。目前,与我馆捆绑集中开展档案异地备份的市、县(市、区)档案馆共70家,全省覆盖率为68%。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馆还完成了档案异地备份课题(国家局立项项目)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全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我馆正在酝酿新的思路,准备在省馆建立一个服务示范中心,即数模转换中心,将市、县(市、区)档案馆珍贵档案电子数据,按统一标准进行数模转换,将电子数据记录在缩微胶片上进行异地保存,实现档案资源的长期安全存储。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档案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获得我省市、县(市、区)档案馆的大力拥护。

3.湖南省长沙市档案馆数模一体化技术应用

长沙市档案馆在2013年档案数字化项目中,运用数模(缩微和数字化)一体化技术,完成了400万页缩微数字化项目,一次拍摄完成两种影像,即缩微影像和数字影像,两份完全相同的影像互相印证。这是行业系统首次运用数模一体化技术进行档案文献资料的保护开发,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档案缩微摄影技术实用手册》编委会.档案缩微摄影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

[2]张阳.彩色缩微技术——缩微品源文献领域的开拓者[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4(1).

[3]魏大威.应用数字技术推进文献缩微事业转型发展[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4(2).

[4]祝云飞.模拟缩微技术与数字影像技术在档案异质备份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3(2).

[5]钱娟,张向东.电子及缩微影像整合系统在档案信息安全保存和快速利用中的研究与应用实践[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8(3).

[6]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4).

[7]樊兵.档案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应用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4(4).

作者:栾宁丽 单位:江苏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