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档案一体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2 09:31:33

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1)

一、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

(一)文件、档案一体化的概念。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主要是指实现文件、档案生成的一体化、管理的一体化和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一体化主要从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文件生成、办理以及档案归档的全过程的管理。实现文档一体化,从而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数据结构的一致性。

(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对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但是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间存在的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却显而易见,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相辅相成。一方面档案是由文件发展而来的,文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另一方面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延伸和发展,目前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管理工程;2.档案部门必须有专职文件管理人员的参与,这是保证文档一体化管理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外一些重要的机关部门,已经普遍实现档案人员参与文件管理,国内多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则都没有设置机关档案室等专职文件管理机构,现行的文件大多交由制作人员或者承办人员自行妥善保管,文件中心大多作为档案系统的分支机构,往往保管一些企业或机关的半现行的文件。档案部门应设置专门的文件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文件管理人员,为机关档案科学化管理的实现奠定基础。

(三)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密不可分,文件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国外大部分的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都会参与文件的管理工作,但是档案管理人员并不能完全取代文件管理人员,文件管理人员只有和档案管理人员相互沟通、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和文件管理的有效配置,保障文件管理的质量,更好的为档案管理服务。

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现状

80年代之前,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文件与档案分开管理的工作体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工作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思想逐渐被提出,然而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环境的局限性,这种科学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的时期内并未真正实现。

当前,在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沿用传统的卷为单位的管理,实行部门立卷制度,各部门在每年的6月把整理好的上一年度相关文件转移到档案室,再由档案室负责整理和编目保存。另一种则是实行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实施则是由各部门的档案负责人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文件案卷以及卷内文件的著录,通过插入附件的方式实现对档案全文的管理,使用这种方式对档案文件的著录使电子文件原文在档案管理系统中有了相应的目录,同时,还可以在服务器上为原文留有单独的空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的几率。

三、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目前,我国各个领域已经普遍推行办公自动化,并逐步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文档一体化管理可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树立更合理科学的文档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管理在文书处理的过程中科学利用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避免重复工作,使文件管理的收发、登记、运转等工作完整有序,从而使文件管理各项工作达到精细化,完成案卷达到系统化和查找利用的标准化。

四、加快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实现的措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文档管理一体化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文档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文件信息的面积较为广泛,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具体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立足档案管理现状,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在现有的档案管理机构组织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文档管理的组织体系,由于我国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较深,至今没有全面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文档管理一体化并没有真正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文档管理机构组织体系,降低文档管理一体化体系变革的风险。

(二)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理论。我国的档案管理一体化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档管理一体化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我国有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有“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有延伸到文书工作前沿的档案管理触角――档案室,有保存永久性档案的各级档案馆,并形成了严密的网络,这就是我国的“档情”。从理论上看,它符合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前端控制思想,从实践的角度看,它更有利于文件的全程控制,更有利于文档管理一体化。当我们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考察文书档案工作,对我们现存的档案室(或档案馆)应当积极保护并发展,它实际上已经承担了管理处于中间性、过渡性阶段的文件的任务,这是中国特色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五、结语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一体化是现代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只有不断增强对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认识,才能使档案管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潮流,只有将文档一体化的科学理念实践于当前文档管理工作中,才能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有效结合,实现前编控制和全程管理,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服务于现代化的信息建设。

参考文献:

[1]向立文: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4

[2]余然: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赵雪群:“微机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发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档案学通讯;1994年01期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2)

医疗行业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也在日益进步,在医疗的相关活动中,为了给病情提供准确性的保障,每个医院都已经引进多台大型的设备用于治疗,从而让这些设备在病情确诊、科研探究等方面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一、方便管理,让资料具备完整性

基建和设备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设备将基建作为依托的对象,基建是设备主要的承载体。通常情况下,医院中的大部分诊断类设备普遍都是有特殊需要的,例如:X射线等相关诊断设备。这些设备不论在场地方面还是环境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而且设备的资料也是有相关要求的。基建部门会依据厂家的技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在设备完成以后就可以投入使用。在定期的维护或者是改造环节中,不仅要对设备档案做好检查,同样还应当根据基建档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维护以及改造方案,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对基建档案按照类别的方式进行保存是较为方便的。在工程设计单位中,在对特殊医疗设备设计过程中,应当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设计,由于专业设计公司是依据不同设备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的,是单独完成的基本建设。

(一)制定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制度。在进行设备采购过程中和不同的部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从科室的使用申请流程一直到上级的批准,在进行采购、招标等环节的实施,期间需要经历的环节较多,而且时间花费很长,手续也繁琐,尤其是在采购进口医疗设备时,手续不但复杂而且也存在时间长久等问题。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和有关的科室、设备采购方面制定恰当的方案,从而能够在短时间里面将设备采购所需要的资料都收集齐全。

(二)提前介入设计、施工过程,收集完整的基建设计和建设资料。对于医疗设备中的采购和基建工程的实施,两者是同时进行的,相关人员在对设备进行采购的前期阶段中,设备应当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人员是否具备使用资格,是相关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设备建设的准备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参与进来,制定恰当的档案资料内容,并且与相关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和档案资料是同步的。倘若在收集时出现资料不合理的现象,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二、方便利用,为利用者提供最便利的利用模式

医疗设备作为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一直为着这个原则不断地更新发展。在这个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查阅设备和基建的相关资料。而在医院管理中,一般基建部门和设备部门是分开的两个独立科室,即使单位有综合档案室,在建档时,两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要求,分类整理,单独排架管理。没有综合档案室的单位,都是各管各块,这就为利用者查询时带来了不便,有时既要调阅基建档案,又要查询设备档案,因两种档案的资料归档、保管期限的不同,有时还查询不到需要的资料。基建档案和设备档案一体化管理,保证资料的不流失,可以节省利用者的时间。原来在上级行政管理和质量监测部门检查时,每次都要两个科室的档案管理员抱着一大堆的档案备查,一体化管理还可以节省人力,利于政府部门的检查。对无法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单位,为了便于利用,可将与设备配套的工程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及竣工图复制一份蓝图存入设备档案,以供设备在维修维护、改造更新时使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三、基建和设备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方便后续形成的档案归档

因设备属固定资产,在有些非医疗单位,将设备档案作为基建档案的一部分组卷、归档。但在医疗单位,因其使用的特殊性,基建竣工后,设备安装完毕,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日常管理中,会有大量的维护、维修,更新、改造、检测工作,这些活动中,会形成大量档案资料,特别是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场所设计变动形成的资料进行归档,而这时设备与基本建设已经脱钩,想把基建变动的资料加入基建竣工的档案中已经不可能,这些资料单独存放容易丢失且不利查询。基建档案和医疗设备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设备档案一台一档,按件编号,变动的资料可以随时添加进档案,较好地保持了档案的完整性。因此,从使用需要上出发,实行一体化管理也是必要的。

四、从利用实际出发,在基建和医疗设备档案卷内目录中设置互见号

因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上不断变更,有的同类设备有多台,因工作需要有些医疗设备会在不同科室间调拨使用,有些科室也会搬迁。而在整理医疗设备档案编制案卷目录时,为便于分辨查找,会在分类号内加入科室代码,经过调拨的医疗设备无法重编分类号,给案卷的查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互见号设置在卷内备考表内,但有时一个基建案卷内保存几个项目的资料,互见号在备考表中查找不便,而在基建档案和设备档案卷内目录内分别设置互见号栏,把匹配的基建或设备案卷号填在栏目内,这样在查询时就可一目了然,便于分辨,缩短查找时间,提高查询的准确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基建和设备档案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对提高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帮助。与此同时,医院也应当做好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在对档案系统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守每一个管理流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情况,希望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为医疗行业做出贡献。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3)

基建和设备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设备将基建作为依托的对象,基建是设备主要的承载体。通常情况下,医院中的大部分诊断类设备普遍都是有特殊需要的,例如:X射线等相关诊断设备。这些设备不论在场地方面还是环境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而且设备的资料也是有相关要求的。基建部门会依据厂家的技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在设备完成以后就可以投入使用。在定期的维护或者是改造环节中,不仅要对设备档案做好检查,同样还应当根据基建档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维护以及改造方案,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对基建档案按照类别的方式进行保存是较为方便的。在工程设计单位中,在对特殊医疗设备设计过程中,应当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设计,由于专业设计公司是依据不同设备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的,是单独完成的基本建设。

(一)制定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制度。在进行设备采购过程中和不同的部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从科室的使用申请流程一直到上级的批准,在进行采购、招标等环节的实施,期间需要经历的环节较多,而且时间花费很长,手续也繁琐,尤其是在采购进口医疗设备时,手续不但复杂而且也存在时间长久等问题。因此,为了能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和有关的科室、设备采购方面制定恰当的方案,从而能够在短时间里面将设备采购所需要的资料都收集齐全。

(二)提前介入设计、施工过程,收集完整的基建设计和建设资料。对于医疗设备中的采购和基建工程的实施,两者是同时进行的,相关人员在对设备进行采购的前期阶段中,设备应当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人员是否具备使用资格,是相关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设备建设的准备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参与进来,制定恰当的档案资料内容,并且与相关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和档案资料是同步的。倘若在收集时出现资料不合理的现象,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二、方便利用,为利用者提供最便利的利用模式

医疗设备作为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一直为着这个原则不断地更新发展。在这个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更新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查阅设备和基建的相关资料。而在医院管理中,一般基建部门和设备部门是分开的两个独立科室,即使单位有综合档案室,在建档时,两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要求,分类整理,单独排架管理。没有综合档案室的单位,都是各管各块,这就为利用者查询时带来了不便,有时既要调阅基建档案,又要查询设备档案,因两种档案的资料归档、保管期限的不同,有时还查询不到需要的资料。基建档案和设备档案一体化管理,保证资料的不流失,可以节省利用者的时间。原来在上级行政管理和质量监测部门检查时,每次都要两个科室的档案管理员抱着一大堆的档案备查,一体化管理还可以节省人力,利于政府部门的检查。对无法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单位,为了便于利用,可将与设备配套的工程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及竣工图复制一份蓝图存入设备档案,以供设备在维修维护、改造更新时使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三、基建和设备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方便后续形成的档案归档

因设备属固定资产,在有些非医疗单位,将设备档案作为基建档案的一部分组卷、归档。但在医疗单位,因其使用的特殊性,基建竣工后,设备安装完毕,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日常管理中,会有大量的维护、维修,更新、改造、检测工作,这些活动中,会形成大量档案资料,特别是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场所设计变动形成的资料进行归档,而这时设备与基本建设已经脱钩,想把基建变动的资料加入基建竣工的档案中已经不可能,这些资料单独存放容易丢失且不利查询。基建档案和医疗设备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设备档案一台一档,按件编号,变动的资料可以随时添加进档案,较好地保持了档案的完整性。因此,从使用需要上出发,实行一体化管理也是必要的。

四、从利用实际出发,在基建和医疗设备档案卷内目录中设置互见号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4)

在对文件档案采用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应用了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以及电子文件等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档案管理形式,在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以及技术手段,所以是传统档案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所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了,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的方式,对档案信息加以进一步的加工,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十分重视电子文件的中心地位,因此本文重点对此展开了论述,希望对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1 档案一体化系统概述

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记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信息,在人类不断发展以及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作用是十分主要的,尤其是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中,档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各个工作岗位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对于档案的发展情况会带来一定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变革,应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就要保证档案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积极的采用计算机以及电子文件等相关技术。新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更加科学化,并且具有组织性的特点,所以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更好的完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2 档案一体化管理基础

在进行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理论基础方面,因为当前的档案管理正处在电子文件的发展时期,所以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前端控制思想等都是主要的理论。而在实践基础中,应该为档案的一体化实现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是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首要前提,只有将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档案一体化更好的发展。为今后的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3 文档一体化管理思路

3.1 文档应用系统设计思路

在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其主要的思路是应用网络服务器以及数据管理平台等方式对档案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在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以处理阶段为例,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文档的删减以及审批等工作,所以工作人员只具备对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或者增加等操作权限,档案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只具备查看以及浏览的权限,而在进入到档案归档以后,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以及进一步的筛选,选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保管。档案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加以必要的指导。在生成电子档案文件以后,档案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些档案加以进一步的保管,并且档案的使用者可以应用这些档案。整个过程中,档案具有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的特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错误的发生。

3.2 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互动要求

在档案工作中,文书工作是最基础的环节,可以说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保障档案管理的质量提升。在档案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档案工作和业务系统有机的交叉在一起,这样可以对档案工作者带来重要的帮助,对社会积累财富执行力的强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对档案的认知程度,让档案变得更加具有价值。只有将有价值的文件完整归档并移交给档案部门进行保管才能算相应的工作真正结束,同时还要意识到,在开展现行业务系统的过程中,要责任明确、注意积累,记录电子文件活动全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 工作流程的集成性

在传统的文件管理过程中,文件的形式、归档和作为档案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关节,都将文件生命周期清除地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现行期、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并通过现行业务工作部门、机构档案室和档案馆三个物理位置不同的部门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而文档一体化则将文件、档案的管理流程实现了集成,要求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内,有统一的控制中心,统一的工作制度,统一的且各有特点的又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将档案著录、鉴定、保存和管理等工作贯穿于文件的形成、流转、移交、保存或销毁等各个环节,实现各个过程中工作流程的集成和信息的拱向,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件与处理要求定义特定的工作流程,实现流程的优化和个性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档案接收和保管的复杂性,避免了信息的多次录入和产生不一致信息的可能性。

3.4 业务处理的自动性

文档一体化是在充分信任的网络、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数字环境下开展工作,采用信息技术和基于工作流程管理理念实现的自动化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错误发生的几率。同时,在一些业务处理环节增加了系统自动处理技术,如电子文件版本信息的自动跟踪、电子文件处理过程中的责任链信息的记录、基于管理规则实现的电子档案的自动标引等,都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复杂程度。由于这些自动化的处理过程是通过系统进行身份认证之后自动生成并保存记载的,因而,大大提高了电子文件正生命周期活动中信息记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结束语

在实际工作中,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通常都是由一人或者多个人共同承担和工作的模式,对于工作量小,文档内容较少的单位通常都是由一人来负责文书与档案的管理工作,而在较大的企业单位,由于文书档案工作量大,信息繁杂,就需要分部门和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现阶段的工作中,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5)

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记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信息,在人类不断发展以及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作用是十分主要的,尤其是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中,档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各个工作岗位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对于档案的发展情况会带来一定的制约,因此必须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变革,应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就要保证档案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积极的采用计算机以及电子文件等相关技术。新的管理方式可以说更加科学化,并且具有组织性的特点,所以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更好的完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2 档案一体化管理基础

在进行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理论基础方面,因为当前的档案管理正处在电子文件的发展时期,所以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前端控制思想等都是主要的理论。而在实践基础中,应该为档案的一体化实现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是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首要前提,只有将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档案一体化更好的发展。为今后的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

3 文档一体化管理思路

3.1 文档应用系统设计思路

在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其主要的思路是应用网络服务器以及数据管理平台等方式对档案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在信息系统中,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以处理阶段为例,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文档的删减以及审批等工作,所以工作人员只具备对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或者增加等操作权限,档案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只具备查看以及浏览的权限,而在进入到档案归档以后,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以及进一步的筛选,选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保管。档案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加以必要的指导。在生成电子档案文件以后,档案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些档案加以进一步的保管,并且档案的使用者可以应用这些档案。整个过程中,档案具有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的特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错误的发生。

3.2 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互动要求

在档案工作中,文书工作是最基础的环节,可以说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使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保障档案管理的质量提升。在档案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档案工作和业务系统有机的交叉在一起,这样可以对档案工作者带来重要的帮助,对社会积累财富执行力的强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对档案的认知程度,让档案变得更加具有价值。只有将有价值的文件完整归档并移交给档案部门进行保管才能算相应的工作真正结束,同时还要意识到,在开展现行业务系统的过程中,要责任明确、注意积累,记录电子文件活动全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3 工作流程的集成性

在传统的文件管理过程中,文件的形式、归档和作为档案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关节,都将文件生命周期清除地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现行期、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并通过现行业务工作部门、机构档案室和档案馆三个物理位置不同的部门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而文档一体化则将文件、档案的管理流程实现了集成,要求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内,有统一的控制中心,统一的工作制度,统一的且各有特点的又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将档案著录、鉴定、保存和管理等工作贯穿于文件的形成、流转、移交、保存或销毁等各个环节,实现各个过程中工作流程的集成和信息的拱向,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件与处理要求定义特定的工作流程,实现流程的优化和个性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档案接收和保管的复杂性,避免了信息的多次录入和产生不一致信息的可能性。

3.4 业务处理的自动性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机制的改革与深化,医院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医院图书与档案的改革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首先对于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做出归纳与表述,其次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做出相应探讨,希望经过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可行性

1.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越性。以前图书、档案管理是两个单独的体系,各立门户,无往来以及通信,因此浪费掉不少资源与信息,且在提供的信息中存在重复与交叉现象。对于医院信息资料,要求医院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医疗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但是图书和档案的各自独立性使得实际工作难以满足以上要求。但是,如果对医院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便实现了两者的融合与交流,有效转变信息管理的单一模式,更使得工作人员对于全局观念的统一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医疗科研项目,从课题的申请、立项、开发到结尾的鉴定,都能够有图书和档案的信息提供利用。此外,在课题研究结束,科研材料归档之后,能够方便再次立项课题重新利用,有利于形成信息保管、开发的良性循环。

2.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基于社会广泛、迫切的需求,对于图书、档案的利用日益要求公开化。另外,由于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两大学科,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上几乎相同;甚有某些区域已将两者实现统一。由此可见,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必然走向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管理,能够使得其形成综合信息网络。

二、进一步做好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

1.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确保信息的充分利用。不管是图书还是档案,因为被利用,所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应当在信息的优化上下一番功夫。首先,经过网络以及计算机的技术,将馆藏结构的单一性、信息不全、提供速度缓慢等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使得图书、档案信息在其有效期内能够更大化地发挥出利用价值,及时为医院各项目提供服务,确保信息能够被充分地利用。

2.根据图书、档案各自特点促进一体化管理的健康发展。在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初期,势必无法得到多数人的接受。因此,若想要突出两者一体化的优势,就需要针对两者各自的特点整合资源,互帮互助,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由于馆藏档案所记录的大多是历史,越久越珍贵,而图书以及文献资料所提供的大部分是较新的信息资料,两者从时间上可以反映出其价值与取向。医院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后勤基建部门的维修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是档案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医疗、医护、研究、技术人员则是图书管理所服务的对象。因此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其自身特点,但对于一体化的管理来说并没有冲突,反而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图书、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在管理上需要整合与配置,进行信息深层次的加工,方能突出其共享优势。

3.图书档案馆成立之后,做好综合服务工作。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在通过利用之后产生的新信息更加具备价值,同样这也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管理本质。对于此方面,图书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做好其工作。例如:院内自办《医学快讯》,对于网上的新知识进行介绍,召开学科领域带头人、科主任进行座谈会等,对于图书馆档案与临床科室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主动地探讨与沟通,了解院内对于图书馆档案的利用需求,对学术论文进行讲评,使得实习医师撰写论文时能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文献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但是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及各自的理论体系,同样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象,但是作为客观的存在,两者之间不但有着相同、相似的载体,且管理手法以及服务方法也高度吻合。所以,图书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但是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以及政府、医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需要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医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7)

前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医院在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上进行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医院的档案与图书管理工作上。对图书档案的管理虽然已逐渐独立成医院管理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其管理上却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点,通过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研究,能够真正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发展。

一、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点与可操作性

(一)一体化管理的优点。经过传统医疗机构的改革变迁,使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区分开来,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进行管理,而其中缺乏良性互动,导致严重的资源和信息浪费,而在管理层面,又因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之经常出现管理交叉和重复管理的现象。在医院的图书档案信息,应服务于医院的各级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实时查阅,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但相对独立的管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满足对信息查阅的需求。因此,对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能真正增强两者之间的良性沟通,将医院的相关信息管理形成网状数据库,使其涵盖医院工作的全局内容,实现医院内部的实时资源共享。比如,在医院中进行的医疗科研项目中,申请课题、坚定立项、开发到结尾中的相关工作,都可依赖医院的图书档案信息进行。不仅如此,课题研究后对相关材料进行的整理归档工作,能为今后的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方便,形成科研材料于信息的良性循环利用与保管。

(二)一体化管理的可操作性。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选择,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信息化管理能真正满足社会工作中对信息的及时性、广泛性需求,医院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亦是如此。作为信息管理中两个重要组成学科,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不论是基础知识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同,甚至一些研究领域已逐渐实现了认知上的统一。因此,在医院的管理中,将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能帮助医院形成涵盖更加全面信息网络,从而为医院各项医疗和科研提供服务。

二、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展开

(一)提升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率。图书和档案,其真正价值在于被使用,为医院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由此可见,在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中,信息数据的优化尤为重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接入能改变医院馆藏结构上的单一、弥补数据信息上的缺失、提升整个信息处理和调取速度。一体化管理能确保数据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服务于医院的相关医疗活动与项目。

(二)在图书档案管理的各自体系中获取改革灵感。在传统管理办法的影响下,一体化管理在开展之初难免受到非议。要想将一体化管理的优点进行传播,让更多人理解,就要对图书和档案管理体系的特点进行不断整合,进而推动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医院的档案来说,大多数的馆藏档案内容相对时间较为久远,其珍贵程度也相对较高,而相对来讲,图书与资料的信息数据则相对较为新颖,在实践层面,两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档案管理主要为医院的各级部门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财务人员服务,而图书管理则针对医疗、研究、医护、技术人员。由此可见,两者都具备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在一体化管理下并无实际冲突,反而因其管理范围涵盖面较广,成为一体化管理的改革基础。在一体化改革中,图书和档案是数据信息的主要来源,需要进行整体上的分类、整合与管理,才能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运用,真正发挥图书和档案的使用价值。

(三)提升配套服务工作质量。对数据信息进行利用的过程,就是根据图书或档案资料的帮助,进行相关研究产生新数据信息的过程,在医院的研究和建设中,这种新数据具备更高的使用价值,这种本质也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数据信息管理特点。在医院简称图书档案馆后,工作人员应注重配套服务工作的完善与优化。比如,创办医院内部的《医学快讯》,介绍医疗上相关方面的最新指示,带领医院各个科室主任参加座谈会或交流会等,针对医院图书档案馆的管理与临床医疗运用之间联系的加强进行了解与沟通,帮助院方实习医生更加便捷的获取馆藏资源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论文的撰写和创作。

(四)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医院的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改革中,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打造十分必要,它不仅是对档案、图书管理专业化的保障,也是对管理工作的现代技术人才支撑。具体可通过在医院内部培养和从外部引进两种方式进行队伍的构建。在医院内部,定期组织相关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在医院内部进行临床与实践知识的再教育,同时,从现代管理知识方面、现代化设备运用方面和外语方面引进专业化人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培养既了解图书管理又能胜任档案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整理和优化运用,真正实现医院档案图书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结束语

因此,虽然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来源和类型不同,理论研究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但两者在管理上的高度类似,为医院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可能。虽然当前医院中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为医院的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能真正实现以医院为范围的数据网络的构建,真正实现实时信息互通,真正促进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迎秋.基于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03):237.

[2]项滨.医院图书、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初探[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3,01(01):36-38.

[3]罗莹.医院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分析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03):112-113.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8)

进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单纯将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分开,不仅给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带来压力,而且也使得读者的查找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文章以山西省宁武县社会救助管理站的图书管理为例,对于推进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进程进行分析,通过对于国内目前的管理情况的总结和归纳,提出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解决措施。

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顺应时展

在如今社会中,信息极度膨胀,知识数量急速增加并且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图书馆、档案馆不可能将所有的文献资源都进行收集整理,因此需要实现图书档案发展的一体化,也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所有的文献资源,这也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的发展的总趋势,实现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同时,要注意将图书馆、档案馆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完整的文献资源布局,形成共同的发展,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2.实现优势互补

图书馆、档案馆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管理特点和管理优势。对图书馆、档案馆进行一体化的整合管理,主要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对图书馆与档案馆进行分开的管理不能实现目前对于社会资源的全面需求,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严重拖慢了管理速度,也无法实现与网络科技之间的对接,进行管理速度的更新。因此,长此以往,如果还将图书馆与档案馆进行分开管理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更新速度减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会造成查询的工作不断重复,不仅给资源馆的人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也浪费了查询者的大量时间,给双方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3.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管理过程存在其自身的特色以及优势之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二者进行馆藏的图书各有偏重,不利于读者进行综合利用。因此,为了顺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图书馆、档案馆的一体化管理,是最好的选择措施。只有利用其在管理上的一体化,加强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共享,才能达到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于图书馆、档案馆管理的基本要求,实现不同学科、不同信息之间的整合发展,实现平台的最优化。

4.知识经济发展

进行图书馆、档案馆的一体化管理的重要动力是指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资源、知识共享占主要发展趋势的当今社会,知识是创造创富与实现自身增长的重要依靠。进行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将知识进行更好的管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知识自身的整合以及整体化、系统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实际上不仅满足了读者日益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了读者用户提高了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源。

三、实现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体制

就目前各大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现状而言,各级相关负责人应该加强对于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认识的重要性与迫切程度。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管理人员需要把握住发展趋势,认识到进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部门整合,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统筹。在战略指导层面上,只有管理层在对于进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全面、科学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图书档案管理才能在战术、战策上有所偏倚,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2.加强人才培养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9)

高职院校中,图书和档案是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单一地从图书或档案中获取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而是需要无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多元化的个性信息服务,需要来源广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内容。因此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必须打破图书、档案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对图书、档案进行有效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使信息部门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图书、档案一体化的涵义

图书、档案都是以文献信息为基础而形成的产物,作为重要的信息源泉,虽然管理信息的形式、内容有异: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以纵向的原始信息为主,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以横向的再生信息为主,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开发、利用信息,实现信息的价值。所谓图书、档案一体化是指将图书、档案各自独立的系统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即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不断地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打破图书、档案之间的层层壁垒,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远程存取等手段,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匹配与磨合,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二、高职院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改变高职院校图书、档案管理现状的客观需要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和档案管理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分散管理,这种单一的纵向管理模式使得档案、图书管理出现了各自为政、互不相联的局面,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旧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图书、档案管理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建立横向管理模式,即实现图书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可以整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图书、档案资源,配合高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合理利用人力和财力,集中力量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本来教育经费就比较紧张的高职院校来说,实行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约经费投入,还可以加速现代化管理进程,从而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和集中利用。

2.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性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基地。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也日益频繁。在教学和科研中,师生不仅需要利用原始的档案资料,还需要利用馆藏图书、电子图书以及文献检索工具等获取动态信息及科研资料。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档案、图书分散管理方式,不利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只有将图书和档案信息相互融合,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高职院校内部资源的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推动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职院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标准、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图书、档案管理制度是图书、档案一体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首先,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格局,根据图书、档案的共性和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其次,要依据图书、档案的差异,制定特殊的管理办法,组织人员编制和采用对图书和档案管理都适用的分类、著录、标引和检索的分类法、著录法、主题法及文献标引法等,以求同存异,统一规范管理,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2.构建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

图书、档案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整合,要实现高效、统一的管理,就必须借助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图书和档案的宏观调配和检索。为此,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增强图书、档案部门的信息集散能力、快速反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其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要以网络为基础,加强图书、档案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建设,实现信息数字化;三是将分布于不同地点的数字化图书、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互相链接,实时公布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实现网络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培养综合型人才

培养综合型人才是实现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关键。因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专业性强、实践型强、技术难度大,涉及到信息、技术、语言等众多知识领域,因此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图书、档案的业务工作,又精通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现有的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并逐步提高他们在管理队伍中的比例,为高职院校的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图书、档案一体化的飞速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图书、档案服务层次的需要,是信息社会下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一体化的真正实施还有许多细节问题尚需解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10)

1.前言

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国外的优秀学者提出,并于70年代传入我国,迅速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涉及到多层面的管理,例如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一体化等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步伐的快速发展,新型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创造了优越的外界背景,信息化为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实现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契机。

2.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2.1三者一体化管理的必然性

知识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标志着新时代的进步,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用户对使用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在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使用用户对繁琐、复杂、单一的信息应用能力较反感,因此追求系统、完整、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竞争的主体力量。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结束了多重单一管理的复杂问题。三者一体化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动态的、便捷的服务信息;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推进,打破了传统的信息查收弊端,为用户创造了时间自由、信息量广的搜集平台,可见,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2.2三者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就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调查来看,一般将图书、情报和档案分开进行管理,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较弱,三者各自为营,互不干预,自行购买管理设备和信息资源,这种现象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散乱,不易被用户搜索和查找,另一方面,在不必要的经费投入中消耗过高,无法实现经费的最优化使用;其次,图书、情报和档案具有想通的本质意义,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将三者协调结合,共同管理,形成系统、科学、综合化的管理系统,便于对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服务,保证信息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动态地服务用户;最后,三者的一体化式管理可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提出优化的使用结构,避免分散管理所造成的一些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基础。

3.高校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3.1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树立一体化观念

实现三者的一体化管理首先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到图书、情报和档案统计管理的优势和价值,转变自身的传统管理思想,正确认识到在长期工作中所养成的不良习惯、消极怠工和安于现状的不良现象。积极探索和转变管理思维,在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工作中树立远瞩性、主动性和科学性的观念,认识到三者一体化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将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制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性战略目标,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和贯彻信息全方位开放与资源文献的共享措施,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和沟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落实到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实践工作中。

3.2加快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信息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中,高校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入网络、通信、计算机操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手段,从而为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坚持的设备基础,提高三者管理系统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信息含量大,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要将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后台支撑,从而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据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初具规模,但是在设施建设的水平上还存在较多滞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进程。针对此现象,高校还应不断地为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精力,积极开拓多渠道的发展机会,为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物质保障。

3.3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

随着网络数据、信息资源平台的载入,在高校的图书、情报和档案信息中,也大量地引入了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情报与电子档案等资源,这些电子与网络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限制和空间局限性,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子与网络图书、情报和档案信息资源,针对传统文献资源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文献信息的配置和使用效能。

3.4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只要求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随着高校图书建设和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对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是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基础保障,扎实的专业能力,敏锐的信息搜集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外语能力是复合型图书工作者的重点要求,此外,对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专业管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也是实现符合型人才的必需技能要求。

总之,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发展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应高瞻远瞩,制定科学、系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有条理、有计划地推进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进程,在借鉴优秀单位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开放的一体化管理。(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参考文献:

[1] 陈洁.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版),2012,(2):96-97.

档案一体化管理篇(11)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和数字技术化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渗透各行各业。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档案、图书、情报的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概念,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应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档案、图书、情报的综合效能,让知识信息更好地位高校的教育事业服务。高校实行档案、图书、情报资料一体化管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施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高校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图书、情报、档案有三个共同的特性,即信息性、知识性、服务性,且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也都属于为大众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这也是图书、情报、档案的共同理论基础。图书馆学是研究和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掌握图书资料与情报信息的收集、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三者之间也是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

(二)信息数字化时代为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可以是网络环境下的融合即虚拟图书馆、虚拟情报所和虚拟档案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图书、情报、档案都是用来承载知识信息的,具有同源性,而如今信息化时代使之相互独立,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低。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信息从传统的载体中解放出来,让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获得自由,利用数字技术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数字化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互相连接。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所带来的便利。

二、实施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档案和情报一体化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而我们都知道图书、情报、档案是具有很大的同源性的,这种分散且重复率高的管理是存在很大弊端的。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对高校的建设成本也有很大的要求。因此,为了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减轻高校压力,图书、情报、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建立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机制,对图书、情报、档案进行统一的分类和检索,有利于开发更多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还能适当降低管理成本;对馆内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学术交流,培养一批精通图书、情报、档案处理技巧,熟悉信息检索技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的“一体化”管理人才,实现工作人员的最大化利用,降低管理成本;改进技术装备,协调计算机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校园信息网络的统一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降低管理成本。

(二)高校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有利于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可以做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减少闲置资源甚至浪费,还可以促进资源流通发展,提高流通率加速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相互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提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现如今无论哪个单独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都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一矛盾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组织聚拢分散独立的信息资源,形成综合优势,发挥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资源共享。而在我们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虚拟图书馆、虚拟情报所和虚拟档案馆同样适用,而且会应用地更好。计算机可代替人力实现更多更高技能的操作,实现知识信息存储与快速检索,满足更多用户的更多要求。图书、档案和情报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全面实现资源共享,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必然趋势。

三、结语

由此可见,高校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切实可行的,它对用户、高校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高校应积极主动探索与学习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探索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方法,尝试并创造出极具特色的管理模式,降低高校自身发展成本,推动信息网络化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