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学中骨伤科病症用药规律初探

时间:2022-11-15 17:53:54

医学中骨伤科病症用药规律初探

《滇南本草》作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本草专著,是一部记述云贵高原地区民族药物的珍贵著作。该书中不仅记载了少数民族医药与汉族医药相互结合的许多实例,还记述了大量具有可靠疗效的药物的使用经验,是历史上云南人民抗争疾病所总结的经验智慧。中医骨伤科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运动系统损伤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学科。外力因素引起的损伤是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损伤有“伤筋”和“伤骨”的不同,伤筋可以出现局部肿痛、青紫、活动受限,伤骨则可以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疼痛是骨伤疾病最首要的症状。伤筋和伤骨相互影响,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筋骨损伤后常常累及气血,气血伤于内,出现气滞血瘀,故治疗损伤时,常须活血化瘀;若筋骨痛,则需舒筋止痛。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发现多种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草药,尤其是在骨伤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消除骨伤患者瘀血和肿胀症状,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更好的将《滇南本草》药物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现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来源

《滇南本草》从成书至今,历经明清时期医家增订、补注,以及有关志书收录和民间传抄,版本众多,使用不便。本文资料来源于2008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滇南本草》[1],共四卷,涉及348种药。该书是由兰茂所著,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增补,较为科学和完备。

2研究方法

选择《滇南本草》所记载的与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筋骨疼痛、痹、金疮等关键词有关的药物137种,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资料。将选取的137种与关键词有关的药物用Excel文档记录,输入SPSS22.0寻找其中所包含的骨伤科疾病相关功效及主治并记录、归类。然后应用频数统计方法对相关药物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滇南本草》中记载具有改善骨伤科疾病症状功效的药物统计分析

《滇南本草》中记载具有改善疼痛症状功效的药物85种,具有补血、活血、止血功效的药物68种。其中单纯治疗筋骨疼痛药物63种,即可补血、活血、止血又可改善疼痛症状的药物22种,单纯具有补血、活血、止血功效的药物46种,单纯补益肝肾强筋骨通经络的药物5种。可治疗痹症药物19种,跌打损伤药物18种,治疗金疮的药物12种。见表1。由表1可知,《滇南本草》记载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主治和功效中,具有改善疼痛作用的药物频数最高,占有效药物的46.0%,具有活血、止血、补血作用的药物占有效药物的33.6%,同时具有改善筋骨疼痛与活血、止血、补血功效的药物占有效药物的16.1%。单纯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的药物占有效药物的3.6%。这些药物中治疗痹症的药物占有效药物的13.9%,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占有效药物的13.1%,可治疗金疮的药物占有效药物的8.8%。

3.2《滇南本草》中记载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的药性统计分析

《滇南本草》中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的137种药物中,明确记载药性的有124种,其中性寒39种(包括寒18种,微寒19种,大寒2种),性热2种,性温59种(包括温38种,微温18种,大温1种、温、平2种),性凉2种,性平22种(包括平20种,平、寒1种,平、微温1种)。见表2。由表2可知,《滇南本草》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的药性中,频数最高的是温性药物,占有效药物的43.0%,其余依次为寒性(28.5%)、平性(16.0%)、热性(1.5%)、凉性(1.5%)。

3.3《滇南本草》中记载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的五味统计分析

《滇南本草》中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的137种药物中,明确记载药性的有134种,其中药性兼有五味的有1种,酸味药14种(包括酸味4种,酸辛2种,酸微辛2种,微酸1种,酸甘1种,酸苦1种,酸涩1种,酸甜1种,酸微甘1种),苦味药38种(其中苦味10种,苦辛10种,苦涩3种,苦甘2种,苦微涩2种,微苦1种,苦回甜1种,苦平1种,苦微甘1种,苦微酸1种,苦微辛1种,其余为苦涩平、苦甘平、苦辛甘、苦辛微涩、苦辛微甜等5种),甘味药45种(包括甘味17种,甘酸4种,甘苦4种,甘涩3种,甘平2种,甜味2种,甘寒1种,甘麻1种,甘咸1种,其余甘酸平、甘平涩、甘微苦、甘微苦涩、甘微涩、甘微酸、甘微辛等10种),辛味药34种(包括辛味10种,辛苦8种,辛咸3种,辛酸3种,辛微苦3种,辛微甘2种、微辛1种,微辛酸1种,辛凉1种,辛微咸1种,辛香辣1种),咸味药2种(包括咸味1种,咸涩1种)。见表3。由表3可知,《滇南本草》记载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的药味中,频数最高的是甘味药,占有效药物的32.8%,其余依次为苦味药(27.7%),辛味药(24.8%),酸味药(10.2%),咸味药(1.5%)。

4讨论

骨伤科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伤科疾病的损伤治疗临床常采用三期辨证[2],即在伤后1-2周为损伤初期,此期存在“瘀”,临证常选用行气活血,攻下逐瘀,清热凉血等法;在损伤后3-6周为损伤中期,此期肿胀基本消退,仍有疼痛,临证常选和营止痛、续筋接骨、舒筋活络等法;在损伤7周以后为损伤晚期,此期正气必虚,临证常选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温经通络等法。由此可以看出,气血的调整贯穿着伤科治疗的始终。《滇南本草》中有五分之二的药物可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其中有80余种药物具有改善筋骨疼痛症状的功效,可辨证用于治疗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骨伤科疾患。有60余种药具有活血、止血、补血的功效,可辨证用于有肿胀瘀血为主的骨伤科疾患。涉及的许多药物性温善行散,味甘能和能缓,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在治疗腰痛病时喜用温类药和甘味药,并认为,温类药有补火助阳,温肾益精的作用[3],甘味药可补虚,和中缓急而止痛[4]。《滇南本草》蕴藏大量可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对骨伤科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上使用《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治疗骨伤科疾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如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经典方剂独活寄生汤中重用独活作为君药,《滇南本草》曰:“独活,味辛、苦,性温……疗诸风……除风寒湿痹,止周身筋骨疼痛。又治两胁面寒疼痛。”程晓平等[5]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发现独活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基因有20种。这些靶点基因涉及到脂肪分解、钙离子运输、T细胞稳定、胚胎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独活能通过钙信号、肿瘤坏死因子、催产素、环磷酸腺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凋亡等信号通路参与骨关节炎的调控。药理研究表明,独活乙醇提取物对环氧化酶-1(COX-1)的抑制程度大于对环氧化酶-2(COX-2)的抑制程度,独活袪风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介导而实现的[6]。独活香豆素类提取物可以通过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下调受损DRG神经元中TRPV1和pERK的表达而发挥镇痛作用[7]。又如《滇南本草》记载:“续断,一名鼓槌草,又名和尚头。味苦、微酸,性温。入肝补肝,强筋骨,走经络……生新血,破瘀血……治赤白便浊。昔一人两腿筋骨酸疼,服药不效,用续断五钱,醋半杯,炒干。水煨点水酒服。”药理研究表明,川续断发挥强筋骨作用的关键是川续断皂苷Ⅵ,这种成分是从川续断的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研究表明川续断皂苷Ⅵ可以显著增加MC3T3-E1和小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8]。并且,有研究表明,川续断皂苷Ⅵ具有镇痛作用[9]。刘柏龄教授喜用淫羊藿治疗腰痛[10]。原书记载:“淫羊藿,味微辛,性微温。入肝肾二经,兴阳治痿,强筋骨。用剪剪去边上刺,羊油拌炒。”淫羊藿苷作为淫羊藿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11-14]。现代临床常应用淫羊藿治疗骨伤科疾病[15]、心脑血管疾病[15]、生殖系统疾病[15]等,均取得较好疗效。古代先贤的骨伤理论和临证经验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这些理论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得到传承。对于先贤留下的学术著作,要分类、加工、整理,研究总结以吸取其中的骨伤知识,从而达到从书本经验到理论再到临床实践的目的。《滇南本草》对祖国中医药的发展,尤其是民族医药的发展仍具有潜在的重大意义。因此对《滇南本草》进行数据挖掘非常必要,仍需对书中记载的治疗骨伤科药物的进一步深入挖掘,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临床应用及基础机制的研究和探讨,这不仅可以开拓治疗骨伤科疾患的新思路,而且可以进一步将民族特色药物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凌莎莎 宋威 郭奎廷 田雨 贾松松 郭宝宝 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临汾市骨科医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