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1 12:12:01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1)

1、每天汇总并上报生产车间当日产量及成本分析报表;

2、每天负责低值易耗品的发放工作;

3、每天负责记录生产部人员的考勤,更新生产车间的人员情况;

4、每周四上报本部门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5、每周日晚上汇总上一周的生产数据,周一开周例会时报部门经理;

6、每月15号前申报本部门的劳保计划,劳保用品到货后及时下发给员工;

8、每月25日将上月25日-本月24日的生产用酱及产量,能耗数据上报财务部;

9、每月进行一次盘点,包括原料、辅料、包材、成品、半成品,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数据上报财务及相关部门;

10、每月月底汇总各位员工的考勤、奖惩、异常打卡、请假等数据并上报人事行政部;

11、协助人事部门招聘、登记求职人员信息,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给其发放工作服、帽、鞋等劳保用品,并及时发放更衣柜钥匙;

12、定期整理认证所需的相关文件及资料;

13、配合人事行政部和修改各类制度、通知、考核等;

14、生产停机期间对工装库房、更衣室进行整理;

二、2016的工作计划

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学习更多有关财务、统计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专业学识;积极参加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培训,有效提高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数据的登记与分析。

三、总结经验与不足之处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2)

(一)仔细认真,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统计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统计工作最大地要求就是“仔细认真”,因此,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提高自己的耐心,增强自己的细心,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报表数据上报给各位领导。同时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己有所提高。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后勤处室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对办公室费用方面,继续发扬以必需品为前提,节省处室费用消耗,保证各种办公必需用品齐全,确保领导与同事对办公用品的需求。在这一年里,我积极配合做好后勤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仔细认真,克服浮躁心理。面对枯燥的数字统计工作,不怕繁琐,做到谨慎细心,不浮躁,积极适应各种数据变化,在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处室室的良好形象。

(三)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领导意图,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多为领导分忧解难。继续加强对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用公司的各项制度作为自己工作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3)

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同时根据单位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二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在节假日及其他重大活动期间,坚持全天候值班,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响应,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二、积极宣传,强化意识

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局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同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在干部例会上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文件法规,深入探讨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积极发言,为的安全生平工作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三、开展排查,整治隐患

一是安全生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县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全局各办公室和家属楼进行安全检查,并严格记录,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二是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元旦、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点前必查,全国、省、市两会期间由局负责人带队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办公室电源、电灯、空调、电脑等下班时间是否关闭。每次检查中发现隐患及时警示,及时通知办公室进行整改,以消除各类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一年来,由于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局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全局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4)

1、盈亏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盈亏分析就是根据项目收入、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项目的盈利亏损情况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盈亏分析查找问题、采取对策,保证项目成本的有序可控,避免过程中成本失控,造成项目最终亏损严重。

2、公路工程盈亏分析的流程

由于盈亏分析活动涵盖面较广,包含内容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这项工作要在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总工牵头,工程技术部、计划合同部、物资部、机械设备部、财务部等部门提供专项分析资料,最终行成盈亏分析报告。

2.1核算流程

第一步:召开盈亏分析布置会,由总工安排各部门工作内容,及各部门间需要配合的工作,确定核算截止时点。

第二步:由项目工程技术部根据现场形象进度,统计出各种工程量。具体内容为:a、按中标清单细目号统计截止核算时点的合同内已完工程量。b、提供变更索赔台账,包含已上报和已发生未上报两部分。c、提供已完工程量的各项材料需用量。d、统计各协作队伍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数量。

第三步:由计划合同部计算完工产值,提供协作队伍的已结算及未结算金额。具体工作为:a、根据工程技术部提供的合同内完成工程量计算项目合同内已完产值,与业主计量产值对比得出合同内的已完未验金额,查找已完未验的项目及原因分析。b、同工程部一起预计未计量的合同外的变更索赔产值。c、提供协作队伍的已结算汇总台账,与财务账面协作队伍结算进行核对。d、根据工程技术部提供的各协作队伍已完工未结算数量预提协作队伍已完工未结算产值(或超结算产值)。

第四步:由物资部预提未进账材料费和现场盘点库存材料费。具体工作为:a、提供材料费汇总台账,分已入账和未入账两部分,物资部提供的已入账材料费要和财务账面材料费进行核对。b、到现场盘点库存材料,计算库存材料费。c、根据工程部提供的各项材料需用量,进行材料的节超分析。

第五步:由机械部预提未进账机械费。具体工作为:提供机械设备使用台账费,分已结算和未结算两部分,机械部提供的已入账机械费要和财务账面机械费进行核对。

第六步:由财务部提供账面成本及相关费用的明细,并对未入账的各项管理费用进行预提。具体工作为:a、列出已入账的协作队伍结算、材料费和机械费,与计划合同部提供的协作队伍已结算、物资部提供的已入账材料费、机械部提供的已结算机械设备费进行对比检验,最终确定入账总成本。b、对截止时点前的未入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相关费用进行预提。

第七步:确定已完工程的总收入和总成本。

已完工程的总收入=业主计量产值+合同内已完未验产值+变更索赔预计

已完工程的总成本=入账总成本+协作队伍的已完工未结算产值(预提)+未入帐的材料费(预提)+未结算的机械费(预提)-库存材料费(盘点)+财务相关费用预提

第八步:根据总收入、总成本和税金,计算项目的总体盈亏额。

已完工程的总收入-已完工程的总成本-税金=盈亏额

第九步:对比分析查找盈亏原因,写出盈亏分析报告。

2.2具体工作的开展

2.2.1工程技术部具体工作为:

(1)工程量统计

①按清单细目号统计工程总量和已完工程量

已完工程量的确定是计算总收入的依据,也是相关部门进行预提(盘点)的基础,因此,各部门要做到三个一致“盘点量一致”、“时间点一致”、“统计口径一致”。另外,对工程质量不合格(或确定不能形成收入)的已完工程不计收入内。

②提供已完工程量的材料需用量

根据已完工程量,准确计算各单项工程材料需用量,并把自行施工需用量和协作队伍包工包料工程的需用量分开统计。清单细目名称为综合量的,应分解后提供各项材料用量,例如涵洞工程在细目中按米计量,在计算材料需用量时应分解为各标号的砼方量和钢筋用量,进一步计算出所需的水泥、碎石、砂子等的用量,还要统计盖板中各型号钢筋的用量。

③统计内部验工中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数量

含已完工程实体工程量和非协作队伍原因返工产生的工程量。采用验工单格式进行预提。

(2)对比分析

①已完工程量与总工程量相比,目的是确定剩余工程量,结合工期进行剩余工程安排。

②已发生对内部验工与已完工程量相比,目的是控制内部验工总量,确定超验工的工程量,分析超验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③提供已完工程材料需用量,为材料节超分析提供依据。材料消耗需用量含已完工程实体、临建工程和返工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另外对包工包料工程进行单列。

2.2.2验工计价部门的具体工作

(1)在项目进行成本分析中,项目验工计价部门主要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量,计算出项目总金额和已完工金额,统计内部验工总支出及对已完工未结算的相关费用进行预提。项目部应该慎重考虑未批复的变更产值,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有依据有把握的估计出合理的工程量及单价后计算得出。

(2)提供内部验工总产值及相关费用的预提。

已完工、已结算工程量及金额是指得到项目部批复的,已经签字齐全的,并入财务帐的对内验工总累计;已完工未结算工程量是由工程部提供,验工计价部门根据协作队伍的施工合同,计算相应金额。

2.2.3机械部门主要工作

机械部主要提供的是项目已结算的机械使用费、未结算的机械使用费、内租机械租费、外租机械租费、设备油脂、配件、机械人员费用、设备规费、施工生产用的电费、其他费、机械费用收入等。

(1)在统计机械使用费时应统一口径,明确各项的具体内容,需要统计的“已结算的机械使用费及未结算的机械使用费”为本项目开累费用。

(2)“内租机械租费及外租机械租费”项,指项目部自行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所发生的机械租费;对于协作队伍综合外包完成施工任务所发生的机械租费,应由协作队伍承担,不用统计在内。

(3)“设备油脂、配件、机械人员费用”项,指项目部根据《机械租赁合同》的约定所应当承担的燃油、油、机械配件、操作人员工资等相关费用。

(4)“设备规费”项,指由项目部支付并承担的养路费、年审、保险、车船使用税等规费。生产指挥车所支出的规费不用统计(纳入项目管理费中)。

(5)“施工生产用的电费”项,指只统计生产用电费,工地上生活用电所发生的费用(计入项目管理费中),不统计在内。

(6)、“其他”项,指部分项目自有设备所发生的基本费用。如:基本折旧等费用。

(7)“机械费用收入”项,指外包工程的协作队伍使用项目上的机械设备,应收取的机械使用费。

2.2.4物资部门的主要工作

项目部物资部门是材料成本控制的责任中心,要全面准确计列材料成本,为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提供准确经济信息,为此要进行下列统计核算

(1)材料费统计核算

主要目的通过现场库存材料的盘点与未进账物资(指对实物已到而账单未到,并且还没有根据实物自点验收进帐的物资金额)的核对,如果出现账面库存原材料金额与实际库存金额不符,而进行对财务账面材料费进行成本调增(盘亏)或调减(盘盈),达到真实反映物资实际消耗成本的目的。

(2)项目完成工程量主要物资消耗对比分析

主要目的是通过专项的物资分析,反映出项目主要物资消耗对项目总成本的影响,其中进行专项三个层次的分析。

①通过项目投标时材料价格与项目材料采购的加权平均价格的对比分析,反映物资价格的节超因素对项目成本影响的比重。

②通过项目已完的实物工程量的材料需用量与实际物资消耗量的对比分析,分析总体物资消耗的节超因素对项目成本的影响比重。

③根据项目工程的分包形式,对物资数量节超进行细化分析,对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进行细分为综合(大包)承包工程和自行完成(清包)工程的材料需用量与相应领用材料的数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材料消耗节超配比性与真实性。

(3)砼生产、消耗及原材料对比分析

主要目的是通过项目砼的需用量、拌和站的生产量以及相应材料需用量和消耗数量的对比分析,反映项目砼的过程控制的节超分析。

(4)项目临建工程材料消耗统计分析

主要目的是统计分析项目临建工程的材料消耗分析,进一步核算清楚工程主体与临建工程两者在不同预算章节的成本分析。

通过成本分析工作,要分析节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只有树立市场经济成本观念,调动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成本管理工作做好。

2.2.5财务部主要工作

财务部在经济活动分析中应起到总体汇总计算的作用,以此最终计量出项目的盈亏情况。

主要任务包括:

(1)根据各部门所提供的已入账工程成本,与财务账面进行复核对比,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2)预提(或冲减)财务未入账工程成本;

(3)计算项目已发生的工程总成本支出=账面总成本+各部门预提成本;

(4)将验工计价部门确认的工程总收入与总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项目的总体盈亏情况;项目总体盈亏=项目已完工程总收入-项目工程总成本-税金。

综合以上各部门的共同合作,便可顺利完项目的总体盈亏分析。在总体盈亏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项、分部门、分类别等的专项盈亏分析。以此来将项目总体盈亏情况进行细化,从而查找到真正的亏损原因。

3、公路工程盈亏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变更索赔的预计缺乏依据,导致收入确认不准确。业主计量产值直接按照最新一期验工数确认即可,合同内的已完未验产值是根据现场统计的实际完成产值减去计量产值,一般不会出问题,但变更索赔预计却容易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最好是对每份变更列出详细的明细,对其预计批复单价和预计批复数量分别预计,再计算出预计批复产值。预计批复单价优先按照合同单价或相似项目的单价,实在没有的本着保守的原则,按照企业施工的成本单价确认;预计批复数量按照我们实际施工的数量确认。

3.2预提成本不足将导致总成本不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材料发票开具不及时,导致材料费进账不足,预提材料费时遗漏;协作队伍未结算预提不足;计量收入中存在超前验工,预提成本时未进行相应成本的预提。

3.3未详细进行现场材料盘点,或现场盘点未包括半成品材料,导致库存材料费计算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项目成本情况。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5)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6)

一、所做的工作

半年来,紧紧围绕本职工作的要求。以有序的工作机制,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其次,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侧重于工作中的三抓:抓重统计基础、抓重统计测算、抓重统计调查,促使统计工作得到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抓重统计基础、力求质量提高

抓重统计基础,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首要之举。也是体现了统计业务技术得到有序进行,更是为数据质量提供正确依据,急需奠定统计基础。就工作要求,力求抓重村级统计员的业务技术和工作基础。在工作基础的要求上:一是抓住统计网点(即:分散型产业户、规模型产业户);二是抓重产业播种量的构成;三是抓重产业样本定量基础。尤其是针对分散型和规模型的统计测算规则,急需确定产业户的调查基础。就工作要求,着重从这样几方面做好工作。

1.抓重经济产业统计网点。就全镇的经济产业统计,则需按照统计规则的要求,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①搞好分散型样本产业户落实(指非规模型产业测算)。据全镇十三个村,采取等距抽样的办法,已搞好560户的样本测算落实。②搞好规模型测算户的落实。随统计规模的要求,据调查核实为225户,其中生猪规模为216户,则表示为统计测算点。

2.抓重农作物播种量的统计测算。就农业经济的播种格局,作出了专题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针对全镇13个村级统计员的工作要求,力求推进面积统计的正确性、责任性。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统计与否,直接关系到收获面积与单位产量的测算计量。所以在工作中,着重要求村级统计员做好三项工作:①抓重样本面积测算的正确性。对样本面积的统计,已作出了逐户上门统计。在工作中,均无出现样本面积的差错,体现了总量面积的正确性;②抓重多种经济作物面积测算。已做到了分门别类的统计上报。③抓重全镇总量面积的推算。根据各样本面积测算的真实性,取得了有序的总量推算。即如上半年夏播面积的统计测算,体现了经济作物播种格局,赋予经济结构的效率之举,就蔬菜面积均有增加,并作出了数出有据的统计规则,及时搞好上报。

(二)抓重统计总量、勤于经济测算。

半年来,为加强统计测算,亟需作出了统计工作步伐。在工作中,紧扣着统计数值反映的时效性、责任性。及时搞好统计总量上报。就工作的要求,搞好本镇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分析。就上半年的经济总量,工农业总产值已完成134093万元,增长率11.7%、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093万元,增长率已达15%、农业GDP生产总值为5360万元,增长11.5%、人均收入高达3860元,增速高达16%。

(三)抓重统计调查、提供信息返馈

抓住产业调查,提供发展信息。自从今年以来,专题数次下村搞好统计调查,特别是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查,例如:畜牧规模型的发展趋势调查、农业经济的高效产业调查(蔬菜作物)、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收集,同时搞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四)服从中心工作、接受领导安排

根据本意服从组织安排和领导的分配。在工作中,力求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以及搞好一个联系村工作。就上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已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略)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按照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多不足有待改进。①、由于个别村的统计员,在业务技术和工作的信心尚有不足,还需加强辅导做好工作。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分析尚有欠缺,亟需加强。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7)

[Keyword]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duction statistics; index;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2

一 前言

建筑业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前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掌握建筑业的宏观发展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步伐的调控,就需要建筑业在产值统计数据质量方面把工作做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受到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企业考核监督政策的影响,产值统计数据质量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谎报、瞒报等现象还很普遍,数据统计的随意性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提高建筑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指导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帮助企业健康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统计主要指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值统计主要指标包括:

1.建筑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其他产值是指建筑业总产值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值。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总包企业向分包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以及不能明确划分的施工活动所完成的产值。

2.竣工产值

竣工产值指建筑企业生产所形成的成品的货币价值。是建筑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后,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工程的全部自行完成的价值。是检查合同执行情况、产值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反映了施工企业完成的最终建筑产品为社会提供的效益。

3.建筑业增加值

建筑业增加值是指建筑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价值。增加值核算较总值核算在对企业管理影响方面有更准确的反应性。

三 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统计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1.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建议删除,)存在问题主要有:

1)产值数据统计机构设置不完善,基础工作薄弱。有些企业不重视产值统计工作,统计人员兼职人员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对统计业务不熟悉,不能深入施工现场,统计数据随意性很大,使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2)统计制度管理不够完善,统计资料收集渠道不规范,造成统计不准确。产值统计由于在统计方法、数据上报流程等方面不严格,使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现状。

3)产值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统计数据的手段相对落后,手工、半手工操作,再加上统计人员不熟悉工程进度和合同要求,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工作效率低,可靠性差。

4)统计业务管理松散。缺乏对统计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认识,对待产值统计数据不严肃,瞒报、漏报、虚报现象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5)外部对统计工作的检查监督不利。企业内部管理和主管部门的监管,缺乏足够的执法力度,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

2.产值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企业异地施工,统计数据与登记造册地脱节,加上企业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统计数据不及时和不全面。

2)统计人员技术素质决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同资质的企业内部的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达不到资质要求,统计数据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3)建筑业的流动性和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资料收集和上报的管理难度大,加上统计方法的落后,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4)市场监管不规范,招投标工作存在不正当行为,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逃避税费,人为造成统计的虚报、瞒报,使得统计数据不准确。

5)施工企业人员管理的流动性与项目转包、分包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产值统计数据的不准确。

6)建筑市场的竣工结算滞后现象,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不正常,造成在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差别较大。

四 提高建筑企业产值数据准确性的对策

1. 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对建筑企业的统计基础业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制度上严格统计工作流程。

2. 完善统计考核检查制度,促使统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比对产值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3. 强化统计的科学手段,利用电脑和软件系统对产值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实行系统化管理,从统计的原始记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的全过程,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口径,包括范围、指标的取得渠道着手,保证原始信息数据采集中的真实性、准确性。

4.能加大检查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企业内部和统计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对不如实填报、弄虚作假的要加大检查执法的力度,用法律的手段,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5. 要想解决建筑业总产值统计不准的问题,必须要改变税费征收制度,不以统计资料为税费征收依据,使企业放下思想包袱,自觉的提供真实的统计信息。

6. 企业完成产值的统计与财务结算收入要分开,合理的协调两者的关系,避免数据上报的人为因素,也避免了因结算拖延,单位不能上报竣工产值的无奈局面。

7. 装饰装修企业的统计信息要与票据管理结合起来,按照所开具的发票统计产值,消除了企业的顾虑,保证了数据的质量。

8. 对建筑监理人员的制度化管理,是提高产值统计数据质量的外部保障,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杜绝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施工单位钻空子,实行严肃的工程监理制度,才能保障产值统计质量。

9. 对施工企业人员工资福利报酬的统计按一定比例测算用工人数和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来推算工资总额,从而比较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分包企业也要进行全面的所有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数据统计。(这是劳动工资统计,建议删除)

五 结语

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的实现。由于建筑企业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因此,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对于提高国家财政的收入和社会协调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提高建筑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必须在产值统计工作中重视数据的采集质量、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并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将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浅析施工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工程管理,2010.60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8)

半年来,紧紧围绕本职工作的要求。以有序的工作机制,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其次,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侧重于工作中的三抓:抓重统计基础、抓重统计测算、抓重统计调查,促使统计工作得到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抓重统计基础、力求质量提高

抓重统计基础,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首要之举。也是体现了统计业务技术得到有序进行,更是为数据质量提供正确依据,急需奠定统计基础。就工作要求,力求抓重村级统计员的业务技术和工作基础。在工作基础的要求上:一是抓住统计网点(即:分散型产业户、规模型产业户);二是抓重产业播种量的构成;三是抓重产业样本定量基础。尤其是针对分散型和规模型的统计测算规则,急需确定产业户的调查基础。就工作要求,着重从这样几方面做好工作。

1.抓重经济产业统计网点。就全镇的经济产业统计,则需按照统计规则的要求,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①搞好分散型样本产业户落实(指非规模型产业测算)。据全镇十三个村,采取等距抽样的办法,已搞好560户的样本测算落实。②搞好规模型测算户的落实。随统计规模的要求,据调查核实为225户,其中生猪规模为216户,则表示为统计测算点。

2.抓重农作物播种量的统计测算。就农业经济的播种格局,作出了专题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针对全镇13个村级统计员的工作要求,力求推进面积统计的正确性、责任性。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统计与否,直接关系到收获面积与单位产量的测算计量。所以在工作中,着重要求村级统计员做好三项工作:①抓重样本面积测算的正确性。对样本面积的统计,已作出了逐户上门统计。在工作中,均无出现样本面积的差错,体现了总量面积的正确性;②抓重多种经济作物面积测算。已做到了分门别类的统计上报。③抓重全镇总量面积的推算。根据各样本面积测算的真实性,取得了有序的总量推算。即如上半年夏播面积的统计测算,体现了经济作物播种格局,赋予经济结构的效率之举,就蔬菜面积均有增加,并作出了数出有据的统计规则,及时搞好上报。

(二)抓重统计总量、勤于经济测算。

半年来,为加强统计测算,亟需作出了统计工作步伐。在工作中,紧扣着统计数值反映的时效性、责任性。及时搞好统计总量上报。就工作的要求,搞好本镇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分析。就上半年的经济总量,工农业总产值已完成134093万元,增长率11.7%、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093万元,增长率已达15%、农业GDP生产总值为5360万元,增长11.5%、人均收入高达3860元,增速高达16%。

(三)抓重统计调查、提供信息返馈

抓住产业调查,提供发展信息。自从今年以来,专题数次下村搞好统计调查,特别是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查,例如:畜牧规模型的发展趋势调查、农业经济的高效产业调查(蔬菜作物)、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收集,同时搞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四)服从中心工作、接受领导安排

根据本意服从组织安排和领导的分配。在工作中,力求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以及搞好一个联系村工作。就上半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已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略)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按照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多不足有待改进。①、由于个别村的统计员,在业务技术和工作的信心尚有不足,还需加强辅导做好工作。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分析尚有欠缺,亟需加强。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9)

(一)干馏厂工艺过程实践

1、矿石干馏工艺,从认知到了解

       了解工艺,绘制工艺流程图。

l  系统地学习了全厂的工艺过程及各单元主要设备。结合为期一个月的矿石干馏厂生产实习,弄清楚了全循环干馏工艺的理论基础、工艺优势。

l  在此基础上,应用CAD绘制了全厂带主要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及各单元工艺流程图。

2、矿石干馏工艺,从了解到掌握

       掌握工艺,熟记工艺、设备参数。在矿石干馏厂工作实践中,工作的侧重点从工艺过程学习转变到生产调试情况学习。

l  汇总主要设备表、工艺参数表。加深了全循环干馏工艺的学习与理解,对全循环工艺的工艺参数、主要设备参数进行了统计及熟记。

l  提交生产日汇报表,汇总生产准备情况。了解了设备冷态试运条件,期间工艺过程调试阶段的流程,对调试阶段工作进行详细汇总。

3、干馏厂生产运营状况分析与总结

建立目标管理思维。参加生产经营计划会期间,明确了总部对分公司关于生产经营情况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l  编制生产经营计划汇总表。统计油品计划生产指标,汇总油品产量及吨油成本。

l  建立了目标管理及成本控制的理念。学习了油品生产的目标管理体系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页岩含油率,以降低吨油成本。

l  加深了矿山、干馏厂技术改造内容的学习。着重学习页岩贫化率、矿山采掘的设计优化等技术改造。

(二)工艺设计

       工艺生产实习均是为工艺设计、工艺优化做的前提工作。工艺设计的内容包含工艺路线选择、设计标准确定、总图布置、各单元匹配确认等内容。近半年的工作主要对矿石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设计变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及修改,明确了工艺设计、设备选择对矿石干馏的重要性。

1、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内容及组织模式

       了解矿石干馏工艺后,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细致地总结归纳,明确了可行性报告的设计深度、结构内容及组织模式。

l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期)。添加油品成本分析、安全生产等内容,为初步设计项目书的学习与编写提供了可靠依据。

l  制作全循环工艺、抚顺炉工艺参数计算表、物料衡算表及热量衡算表。完成两种工艺的主要工艺参数设定及计算,并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能算,明确一些经验值得出的依据及计算方法。

2、全循环干馏工艺与抚顺炉工艺比较

l  定性分析。结合实习,编制干馏工艺对比表,具体分析两种工艺的优缺点。

l  定量分析。通过编制工艺设计参数表,明确各工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差别,定量表征各工艺参数,对工艺了解更为深入。

3、“三查四定”设计变更归类与总结

l  归纳汇总设计变更资料,编制设计变更统计表。对提供的设计变更资料进行汇总,按照各单元的设计变更进行归类整理。

l  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原因包含设计漏项、设计错误、其他专业要求、现场要求等,其中总设计错误、设计漏项是可以避免的,提出解决方法,在今后设计过程中着重注意,提升设计准确度。

通过以上工作内容,逐步清晰自己未来工作目标,即通过设计完善工艺流程、换热网络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形成经济合理的工艺路线。

二、工作不足及改善措施

在半年的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暴露出工作上的不足。

1、缺乏系统学习,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在工作中的学习是遇到问题学习问题,而不是从头到尾融会贯通地学习,在工作中很难突破自我。

2、实践与理论结合不紧密。工作实践与专业理论还没有完全融合,工作实践中运用的理论知识应进行系统归类。

3、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由于工作中掌握内容不全面,处理问题经验不足,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不够到位。

       针对以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善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1、清晰目标,做好工作计划。在工作中做好规划,明确在何阶段完成何任务,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目的的学习,可避免增加无用的工作量,并高效工作。

2、系统总结,做好工作记录。目前处于边工作边学习的阶段,在此阶段理论知识掌握要足够扎实,包括工艺参数、设备参数等数据,做好复习与总结,在工作实践中,反复应用。

3、以学代练,做好工作总结。工作经验是依靠不断总结和思考获得的,经验不足时,多听多看多问多练是必不可少的。

三、今后工作思路及工作计划

1、明确工作目标,清晰职业规划。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系统布置设计 工厂布置 评价

引言

工厂总平面布置是工厂设计的重要部分,其实质是对生产元素:人、机具和物料,在时间上适当连接、空间上密切组合、减少自制零部件、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和外购件的损坏,节省费用[1]。本文介绍了系统布置设计在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中的应用,并如何应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来进行钢铁厂总平面布置[4];论述了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体系原则[5]。

1.系统布置设计理论

1.1系统布置设计模式

系统布置设计是有条理的布置设计方法。其内容包括:一个由若干阶段构成的结构,一个设计程序的模式,以及在布置中用来进行评价、鉴别及使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区形象化的一整套图例符号[6]。

任何重新调整的工厂中真正的“布置设计”的阶段都包括创建一个总体区划(阶段Ⅱ),然后是总体区划每个部分的详细布置(阶段Ⅲ)。

每一个布置都以下列三个基础为依据:

1.相互关系—所布置的各种对象之间所需要的相对密切程度。

2.面积—所布置的各对象的量、种类或轮廓。

3.调整—所布置的对象排列到合乎要求的最佳地步。

这三项永远是布置设计项目的中心,布置设计程序的模式以这三项为基础。

1.2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始资料

工厂布局是设施设计与规划的核心。工厂布置设计需要的主要原始资料是产品及其生产纲要和生产工艺过程。次要资料包括两种,即支持生产的辅助服务部门和时间的安排。

(1)产品和产量。产品及其产量指工厂要生产的产品型号、规格、产量和年生产量。

(2)工艺过程。本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工艺过程表、装配工艺卡等工艺文件。

(3)辅助服务部门。是指支持生产运行的工厂各辅助部门。

(4)时间安排。是指产品生产周期、投产批量与批次等。

有了以上五方面的原始资料,就能进行系统布置设计,再加上环境条件,能源和运输等方面的资料,就能完成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设计。

1.3工厂设置的工作步骤

工厂布置设计的典型顺序和步骤如图1所示。

工厂布置设计从研究该厂需要生产的产品和产量开始,拟采用工艺至关重要,只有决定了产品的工艺过程,才能建立起对设备的需求。工厂特定面积要求的各种类型设备的数量是操作时间、每班时间长度、操作工人技术等级等因素的函数。所以产品和生产模式决定工艺,工艺又决定设备和要求的操作工人。

2. SLP与SHA相结合在总平面布置中应用

2.1 SHA概述

物料搬运就是产品、物料、元件或物品的移动、运输或重新安放,简称SHA。正如每一项搬运项目所经历过程一样,从最初的申请任务到最终安装实施,SHA包括四个阶段:(1)外部阶段,(2)总体搬运方案,(3)详细搬运方案,(4)实施。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依次排列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各阶段应该交叉,在每一阶段完成时应取得批准。

2.2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与系统布置设计(SLA)相结合

SHA重点在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化,即根据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速度频度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定适当的搬运路线,尽可能降低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返现象,选定合适搬运设备和搬运方式,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到最好,并起到调整与修正布置的作用。

SHA与SLP具体结合程序步骤如下:

(1)确定输入数据和活动区项目。

(2)根据物料特征表进行物料的分类。

(3)根据产品(零件、材料)的编制工艺流程图和搬运路线表(物流进出表),编制搬运活动一览表。

(4)通过搬运活动分析,整理各活动区组成部门物流关系。

(5)根据各组成部门的密切程度,相互干扰程度,编制非物流关系表。

(6)把各部门所需用面积和实际面积,放入调整好的作业相互关系简图中,绘制面积的相关图。

(7)根据厂址、总图各种规范及建筑模数等条件的限制,调整各个部门和车间的轮廓,绘制初步平面布置图方案,把这些方案反馈到搬运活动分析上。

(8)搬运活动分析中的搬运活动表上的数据,表示到初步平面布置图方案上。

(9)经过评价,选定出最佳平面布置和物料搬运规划方案,供施工设计、安装和施工。

以上是一般的程序,怎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组成的项目去做,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与经验,去完成整个设计,甚至可以省略中间某个步骤,或增加一些内容。

3.总平面布置评价研究

3.1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的必要性

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建立在对各方案综合评价基础上。所以,如何对方案作出科学的、综合的、公证的评价,是方案评价的基础,如何对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作出科学的决策,是方案评价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工业企业的总图布置是在地区规划和企业总体布置的基础上,根据工艺流程运输、卫生、安全、施工、管理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要求进行规划。它关系到如何将工厂复杂生产过程,通过科学总图布置方法,处理好物流、人流和能源流,把生产车间安排得协调、均衡进行连续生产,把工厂尽量达到建设和经营费用最小。为达到上述目的,对总图布置方案,需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与决策方法。

3.2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任何评价和决策过程,都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和决策工作的基础,而建立总图运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原则。这是由总图运输设计的专业性质决定的,总图运输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而每一影响因素都可成为评价指标。

层次性原则。因为评价指标众多,把它们放在一个层次上,不利于处理。因此,指标层需要有一定层次结构,但层次亦不宜过多,否则亦会给处理带来不便。

公正性原则。对于评价与决策者来说,公正性原则应作为起码的工作原则。

4.结论

(1)系统布置设计是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设计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在布置设计领域获得极其广泛的应用。

(2)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与系统布置设计(SLA)相结合是常用的总平面布置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生产统计工作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59-02

一、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的范围

1.生产的统计范围。生产是企业经济运行的首要阶段,通过生产,一方面形成新的产品,另一方面创造出价值。如果没有生产,就不会有商品流通,也不会有收入分配。生产的目的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获取企业经济效益。对一定时期的生产过程,生产成果及其使用进行统计。说明经济过程中生产了什么,生产了多少,创造了多少价值,说明新增价值是如何分配的等等。

2.生产就是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煤炭企业统计中的生产是市场化生产,即产品要通过市场交易提供给生产者以外的其他单位使用,产品是生产活动的成果。煤炭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形产品,通过市场交易从一个单位转移给另一个单位,其生产和交换是可以分离的,生产和使用也是可以分离的,不仅在时间上可以分离,在空间上也是可以分离的。并且有两个明显的特性:第一,可以储存;第二,可以运输。

3.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它常常在生产过程中充当原材料。例如,洗煤厂的入洗原煤等。最终产品指的是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的产品。例如,原煤经过选洗的中煤、精煤、副产品等。

二、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的要点

1.首先制定统计表。统计表的主要优点是:能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系统化,能清晰地表达统计资料的内容,且简明易懂,节省篇幅,便于对表中资料进行对比,并易于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统计数据所组成。统计表的种类。按用途可分为调查表、生产统计的要点、整理表、分析表。

3.煤炭企业经济技术指标体系。通过统计调查收集到大量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汇总,计算,就得到反映煤炭企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一般为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按其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总量指标:是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绝对数,也称绝对指标。如企业的精煤总产量、企业职工人数等。

4.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生产经营总量。如企业3月份的精煤产量,职工工资总额,精煤销售量,投资总额等都是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的数据进行连续登记并累计加总得到的。

时点指标:表明事物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状态。如企业的原煤库存量,生产车间的设备台数,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是时点指标。

5.为了充分体现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需要,煤炭企业的指标体系还包括以下统计指标:精煤产量,精煤回收率,稳定率,高低灰份,硫份,水份,核算精煤仓灰,介质消耗、磁铁粉的消耗量,硫分,高低灰分等等。指标体系能客观有效地反映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主要业务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统计指标以定期报表的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以报表的主要指标为企业领导提供分析对象,分析增长或降低的原因,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指标体系全面真实地、系统地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化,因此生产统计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其描述,判断,控制,管理和预测等特点,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统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1.统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统计工作者要熟悉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业务知识及其有关生产指标的技术知识,要熟悉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对工作有责任心,而且要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观念,增加新知识。统计的数据要符合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的原则。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还要灵活运用,如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方差)的运用等等。对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统计调查表,台账进行归口管理,定期向主管领导报送统计信息资料,要具有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正确客观地把握形势。

2.坚持统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统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懂得如何联系企业实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多学习新技能,多增长新知识,深刻领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统计工作提升水平,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3.对基层生产统计工作者的要求。生产车间统计工作者作为企业统计工作的第一线,能快速掌握第一手资料,提供的原始数据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一环。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要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以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统计工作者对基层生产指标要有详细的记录。生产车间统计员,每天要做详细的记录,要以数据,文字形势记录生产经营过程,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的,做好每月的旬报,月报和台账报表。这些不仅要准确反映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且能够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增长或降低的原因,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四、结束语

生产统计能够起到指导生产,监督生产,促进生产的作用,生产指标要以统计核算为基础,以提高数据质量为目的,以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还能就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变化,适应新形式,促进企业发展,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我厂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军.统计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