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0 03:30:57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1)

作者简介 李亚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儿童发展与德育研究中心,博士

当前,学校德育模式各式各样,层出不穷,都在试图实现促进道德主体的道德学习与道德品质及公民素养的发展的目的。但从学校培养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需要结合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学校德育模式做整体生态性的思考,需要关注学校德育创新实践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德育模式,特别需要理性地思考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道德教育使命,在探索、改进和完善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积极寻找学校德育践行的可靠路径。因此,构建学校德育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基于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的德育模式探索。

应该明确的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小学德育创新的实践情境与发展前景,结合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纲要及精神,既要充分强调学校教师需要掌握并拥有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技术原理与操作方法,更要从学校如何培养人的人文与社会功能角度来思考整体提升学校德育课程品质的路径与策略。一方面,就学校德育课程功能而言,是学校结合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在德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规范地运用课程论、德育原理、德育课程文化资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量特征与精神性。另一方面,就学校德育课程内部结构而言,具体指学校德育课程整体规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质量与精神特点,主要从学校德育课程整体设计科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高质量、德育课程评价多元以及注重学校德育课程文化构建四个方面进行整体动态性分析与衡量。因此,总体来看,学校德育课程模式能够帮助学校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怀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怀儿童全面发展应该是所有中小学共同的价值观。从国际上公认的几种道德教育课程来看,譬如:威尔逊的“符号”课程模式、麦克费尔的“体谅”课程模式、纽曼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美国品德教育课程模式四中课程模式皆是关怀儿童的手、脑、心的综合、整体、全面的发展,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与精神,强调儿童主体成长生活与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实质性能力,强调儿童通过社会生活情境进行体验,理性地进行判断、推理、行动的能力。关怀儿童全面发展这一信念,将影响学校德育实践,将帮助学校进一步从整体上科学了解学生的需要、发展、能力、动机和兴趣,将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角色信念、以及如何促进儿童进行道德学习;将帮助学校思考德育课程的内容有哪些组成部分,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实施;将帮助学校思考德育课程的环境、学校的环境是什么;帮助学校思考学校德育课程的规划、开发、决策者应如何去选择;将帮助学校思考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进一步思考德育课程的价值,以及如何确定学校德育课程的价值;当然也会帮助学校教师解决在努力实施德育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思考学校德育课程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譬如,琅琊路小学在多年教育探索过程中,由儿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协商完成《儿童公约》,基于“快乐做主人”的理念,着眼于儿童的快乐全面发展,它是学校生活中的“宪法”“法典”和“心灵之约”,是琅小的学生、教师、家长为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而发出的尊重儿童的教育宣言,它赋予了成长中的儿童不可侵犯的权利,并将这种权利落实在教师,家长以及孩子的内在心灵世界,尝试通过公约将儿童所在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发展成一个教育共同体,让儿童在舒适、信任、尊重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从而也成为培育孩子公共精神的土壤。南京市雨花台小学以“教孩子学会生活”为办学理念,践行生活德育课程,让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叙述着自己的生活故事,增加生活阅历、本领与智慧。板桥小学的《启德》《立德》《冶德》课程、共青团路中学的《德育课程指南》、雨花台中学的欣赏型德育微课程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学校具有坚定的关怀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信念。

二、保证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高质量

课程开始于计划,只有当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对真实的学生实施课程的时候,课程才变成现实。仔细的规划和开发学校课程固然非常重要,但教师意识到它将会产生结果并且拥有在课堂中实施课程的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有理由谨慎地对待课程实施的过程,如中小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对于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进而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品质来说非常重要。

学校层面 首先,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前瞻性与反思性智慧。促进课程成功而有质量地实施,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其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能力与态度,动机与责任特别关键,只有教师的卓越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卓越发展,今天教师的质量往往决定明天学生的质量。因为教师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了解课堂,在这个根本前提下,有利于从课程的高度去理解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够在与学生共同经历的课堂上,客观分析总结出学生学习课程是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进而能够对学科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与教师一起合作完成课程实施的流程。因此,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富有前瞻性并务实地进行课程实施,非常重要。

第二,学校课程实施中的规范管理与智慧。如何让学校课程管理既具有科学性,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又富有人文性,发挥引导、激励的作用,这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领导智慧和管理艺术。学校德育课程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实施过程中校长承担协调和领导人角色,需要针对学校课程管理建立可操作性的制度,以此让学校课程的相关人员熟悉并理解学校课程的总体政策有明确的意识,譬如研制《学校课德育程计划的决定和实施条例》《学校德育课程管理制度》《教师德育工作要求》等涉及德育课程管理的制度,除此以外,为更好地进行德育课程实施,还需要校长具有道德目的(善待学生、教师和家长,试图改变学校生活);改善人际关系(与各种不同的人与团体建立关系,竭力激发和鼓励学校教师);知识创造与分享(校长作为学习的带头人并与他人分享);形成一致性(关注学生的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领导素养,具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管理智慧与艺术,为学校德育课程实施创造规范而又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帮助学校德育课程实施落到实处,而不是游离于学校教学之外。

第三,学校课程实施中积极的教师评价。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无论是德育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由于工作复杂性与特殊性,我们应该倡导赞美式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评价,而不是以一种导致教师自己消极并与其他教师关系恶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这都会很深刻地影响学校课程的实施的质量。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可以采用教学档案袋的方式,帮助教师构想对自己、对学生最有价值的教学理论方向,它既是教育教学的反思性汇编,也是教学资格和能力的表现。以积极的导向对教师进行档案袋式的评价,不仅利于教师课程实施,更有助于教师作为专业的个体的综合发展。

行政层面 学校课程的行政决策者除了学校校长以外,还有一些个人和群体,他们的决策往往决定学校的课程计划的实施程度。譬如各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地方政府、课程督导人员、课程专家以及教研员等,他们通常与学校校长及相关人员一起工作,他们以各种方式影响推动着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监督、评价机制。南京市玄武区、雨花区、建邺区、江宁区、栖霞区、六合区等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各方力量的充分支持下,充分支持学校德育的规划设计、德育课程实施、德育队伍培养,为德育工作者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与工作环境,引领德育工作者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打造一支既有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又有实践创新和育德能力的德育工作的领军队伍,构筑德育工作的人才高地,引领德育队伍走向专业发展。

三、实现学校德育课程评价多元化

通过对南京市学校德育课程的调查与了解,各级各类学校在尝试构建德育课程评价方面存在很多困惑与难题,但各学校仍然尝试探索德育课程的评价多元化。通过多元的评价过程,学校将明确现有德育课程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是否适应学生需求,并保证学校德育课程目标具有统一性、持续性。譬如,夫子庙小学的“星星论语课程”,通过建立“学生星星论语课程档案袋”进行课程评价,在这个档案袋里,既有报告书,将学生六年必修和选修的星星论语课程一一罗列,认真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报告书上会被盖上特制的印章。学生自己的体验收获、老师的激励话语、同伴的合作互助、家长的亲情参与,也都能在这本报告书上留下痕迹。而档案袋里最让学生激动的是六年来各式各样的作品:有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的证书;有12张图文并茂的游学手册;有在课程中留下的精彩照片;有“名人”或是手拉手小伙伴赠送的礼物、有金灿灿的孔子智慧奖章……星星论语课程档案袋,引导学生“自省自励”“见贤思齐”,使他们通过这种过程性的、多样化的、积极主动的评价走向成功。

四、用行动研究方式构建学校德育课程

确定学校德育课程构建的总体方向,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首先需要实施发展诊断策略,在科学诊断基础上,确定德育特色品牌的教学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取向。具体的学校德育课程用行动研究方式构建学校德育课程特色的过程包括优势发展诊断、主题提炼与顶层设计、模式构建三个重要内容。

其一,自我诊断、集中优势发展

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学生及学校的优势是什么,学生、教师和学校如何注重自己的优势。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新学年开学讲演中说的,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擅长做精做细,发挥它的顶端优势,把它变成我们的品牌。

其二,主题提炼、顶层设计

仅仅思考并找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紫色奶牛”还不够,因为我们还需要继续思考,我们为何是与众不同,我们有什么资本能够持续地与众不同下去?当今社会最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德育课程必须要根据已经分析出来的特色与优势,进行精确地提炼,让所有成员了解学校的顶层设计的思想与过程。主题提炼、顶层设计即工程学概念,引申为旨在谋划发展战略的思维方法和先进理念。它是一种以核心理念为指导、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从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整体营造计划。譬如,南京市逸仙小学附属幼儿园的“逸乐童心”课程、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基于“汇”文化的初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的校本课程等,都是学校对实践多年的课程经验进行针对性、现实性、校本性主题提炼,并从课程文化的高度进行整体顶层设计。

其三,模式建构

学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以上两个环节之后,可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特色与模式。譬如,夫子庙小学学校以“星星论语”微型课程为主干,形成了“科学探究、社会交往、个性发展”为维度,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主题的德育课程体系。每一个“星星论语”微型课程都制定了《课程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相应的规定。从学校系统整合的角度,学校形成了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课程实施团队等分级、分层的管理模式,每个课程的开发都要首先经过教师讨论和专家论证,并由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二是必须要有课程目标、要求和课时安排,并试行一个阶段后,才可正式实施;三是要有比较可行的检测,反馈、调控和激励办法。科学有序地推进、整合环境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形成以“星星论语”为品牌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并科学对德育计划进行管理,以《星星论语》读本为主干,生发出“星星论语课程群”。每一个微型课程都有具体的内容,并通过“课程纲要”“课表”,对其课程时间、实施、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划,以求落实到位。学校在百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坚守着学校文化传统,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等方面践行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孔子文化”办学特色,并在德育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构建了小学素质教育的范式,成为传承孔子文化和教育改革实验的典型。

总之,学校德育课程构建的行动研究过程,是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实施行动、解决问题的系列过程。即学校德育现状特点诊断、学校德育特色建设定位、学校德育特色品牌规划、学校德育品牌规划实施、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总结、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推广,然后继续针对学校的校情(教师、学生、德育课程资源、共同体等)、国家课程的总体精神,进一步做循环研究分析,逐渐地与学校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这一宏观层面来整体思考学校德育课程构建。

五、力保学校德育课程与学校培养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2)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1、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2、重自学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遵循道德规范。

2、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学生、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

①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②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③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④底层:即学校中实施的“德育”。

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学校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达到德育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通过网络的环境达到德育的升华。

2、课题研究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是研究小学德育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德育活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形式多样,小学生乐于接受,是德育活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活动模式的挑战,是德育活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2001年以来,开明出版社和广州教育出版社相继分别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两本书。这些文章和书籍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和网络德育如何开展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我们课题组就是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从空洞的说教进入到儿童的实践体验活动,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在人格中得到熏陶。学会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学会在小环境和大环境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a、校园文化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展示学校学子的丰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文化节。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我校编印的校报《雏鹰》、校刊《学习·探索·创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眯。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利用资源共享,为校报、校刊提供更为便捷、更能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的窗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3209名学生中有2137名学生订阅了校刊。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能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b、学科活动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各类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决于基础教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任。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校六年级教师张艳华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在网络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感受到美,觉得祖国山水的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大自然。爱国主义热情在美中得到升华。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己组织、自己完成。在活动中成长,成为活动的主人。得到了学的知识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网络环境下,我校教师王惠在教授《小花猫找汗》一课,首先用投影机出示“一只小花猫四处寻找……(动画效果),”然后揭示课题后,同学们一起与小花猫过桥找生字,读正确就能过桥,在花园里找出生字读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时同学们不仅对知识感兴趣,同时对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兴趣盎然,觉得我们国家了不趣,更加勤奋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课件的运用上,我们的研究方向除了学到新知识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来,我们的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队会活动

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像爱自己母亲一样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召唤。在班队会上我校五年级老师召开主题班队会:“爱国主义”专题。我校举行的班队会中,“儿童读诗”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倡导的一项活动,其理念是利用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引导他们背诵古代经典诗文。“儿童读诗”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搜索古代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体验、感悟文学的功底。

d、特色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径乒乓球、微机、篮球、书法、绘画、小发明、无线电制作、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近两年学生有26人在市田径比赛中获奖,有135人在微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书法在市、区、校有67人获奖,小发明有72人获奖,无线电制作在市有6人获奖,手工制作在校有125人获奖,演讲有9人获奖,征文有27人获奖,兴趣小组的同学网络下尝到了甜头。他们的活动与网络密不可分,同时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

②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93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德育必须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家庭中的德育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小学德育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才能收到高效。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我校独生子女所占学生数的比例占(见表):

学生总数(人)3229

男(人)1837

独生子女(人)2906

占比例(%)约90

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其智力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识面要广一些,但行为习惯、合作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缺点则要多一些。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许多家长把时间花费在自我深造和事业上,无暇顾及孩子,家长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由于缺乏教子经验,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存在着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种教育不当的问题,班主任除了做好学生的老师,还要当好学生的家长,除了教学生,还要教给一部分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的连心桥,我校自开展研究以来,开通了“家校通”。学校对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进行了为期2月的信息技术培训(见附件1)。对家长学校的家长62人进行信息技术的轮训。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家长对学生通过网络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诱导。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先知先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开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家长建立了你的儿子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儿子或女儿的亲密关系。家长与孩子通过网络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与学徒的关系。心理学指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紧密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中教育应起主要作用。教育学中强调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重视家庭下教育作用。家庭作为学校德育的特殊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充往往要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学指出: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把家庭的德育活动列为孩子民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家长、学生把网络作为一个纽带紧紧地连在一起。我校原来评选的“五好”学生。3229人中有23人为“五好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家庭中的德育活动的研究开展后,省优秀大队部干部1名,市百名好少年3名,市优秀学生9名,区三好学生15名,校十佳少年10名,校新三好生67名(新“三好生”的标准:在校是名好学生,在家是名好孩子,在社区是名好公民)(见附件2)。具体的数据中,改善了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家校通”的开展,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的次数增多,实质性的问题沟通较多,解决问题也与日俱增,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国家正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对儿童青少年思想品质产生影响的因素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儿童青少年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组织形态的逐步变化,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组织功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指导青少年教育实践,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以学校为核心,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就是充分挖掘、融合和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社区是小学生接触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生活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社区内蕴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建立在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辅助,以社区和网络为纽带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落到千家万户,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我校开展活动以来,通过在网上学习有关《千手观音》剧组的报道,以及网上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的报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我校教师刘保群教授了《您好“千手观音”》一课,知道邵丽华、张海迪、桑兰等面对困境,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了解我国的残疾人,武汉市的残疾人的数量。然后组织同学们到社区慰问残疾人,并把他(她)们带到社区中,在网络中了解残疾人的事迹,鼓励他(她)们同病魔作斗争。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为了发挥社区德育教育资源,动员社区热心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单位和个人都来关心和支持新一代少年成长,我校以社区德育资源为依托,开展“我能行,我是社区小主人”德育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共建活动为德育活动载体,把德育特色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挖掘社区德育功能。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质上就是抓住社区这个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真正让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区是好公民。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家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一些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在社区开展了一些活动。

*

学生体验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德育活动在社区这个大课堂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在校刊、校报上作全方位的报道。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以12个实验班(小班)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

1、课题研究的方法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行为研究法;学科活动是理论综合法;班队会活动是行为研究法;特色活动是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

2、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见附件3),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

课题研究组核心小组名单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工作单位

……

主要参加者

……

还聘请了武汉市教科院丁军、吕军等课题专家进行讲座,参加人是核心小组的成员及学校教师中的骨干成员,一行32人参加听讲。2005年11月派教科室主任程旭东到无锡参加总课题组的年会。组织数名老师分四期在本校进行了知识的培训。

第二阶段是研究阶段,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方案、理论培训,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网络德育活动和传统德育活动各自的利弊。各子课题负责人搜集整理撰写论文材料,并拟定论文的雏形,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聘请专家指导,整理集结论,打印成册。(见附件4)

第三阶段是校内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接受专家评审,完善总结。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我校全体人员参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并以此为依据,运用网络的优势,寓德育于学校的全部工作中。

1、夯实品德课,明理导行时,加强网络的建设

在开齐开足思想品德课的前提下,我校电教设备投入也加大了,固定资产逾72万元;电教配套用房、软硬件设备日趋完善,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正在启动。拥有投影仪、幻灯机57台,录音机2台,摄影机1台,液晶投影仪3台,视频展示台3台,彩电15台,586型计算机60台,并配备有多功能教室2间,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各一间,cai课件光盘35张。学校“校校通”为课题科研人员储备了丰富的理论资料,同时也为我校实验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保证了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参加人员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学会合作、与人交往、创造思维、敢于质疑、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网络上放手让学生去搜寻新知。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3)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1、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2、重自学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遵循道德规范。

2、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学生、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

①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②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③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④底层:即学校中实施的“德育”。

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学校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达到德育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是指通过网络的环境达到德育的升华。

2、课题研究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是研究小学德育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小学德育活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形式多样,小学生乐于接受,是德育活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活动模式的挑战,是德育活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20*年以来,开明出版社和广州教育出版社相继分别出版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德育》两本书。这些文章和书籍从不同侧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和网络德育如何开展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我们课题组就是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从空洞的说教进入到儿童的实践体验活动,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在人格中得到熏陶。学会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学会在小环境和大环境中与人合作与交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A、校园文化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同学们的文化视野,展示学校学子的丰富文化的生活,我校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文化节。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我校编印的校报《雏鹰》、校刊《学习·探索·创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眯。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利用资源共享,为校报、校刊提供更为便捷、更能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的窗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3209名学生中有2137名学生订阅了校刊。实践证明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能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B、学科活动

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各类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决于基础教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任。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校六年级教师张艳华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学生在网络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感受到美,觉得祖国山水的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大自然。爱国主义热情在美中得到升华。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己组织、自己完成。在活动中成长,成为活动的主人。得到了学的知识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网络环境下,我校教师王惠在教授《小花猫找汗》一课,首先用投影机出示“一只小花猫四处寻找……(动画效果),”然后揭示课题后,同学们一起与小花猫过桥找生字,读正确就能过桥,在花园里找出生字读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时同学们不仅对知识感兴趣,同时对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兴趣盎然,觉得我们国家了不趣,更加勤奋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在课件的运用上,我们的研究方向除了学到新知识外,另外真正地投入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来,我们的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班队会活动

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像爱自己母亲一样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昌盛、勇往直前的火炬。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召唤。在班队会上我校五年级老师召开主题班队会:“爱国主义”专题。我校举行的班队会中,“儿童读诗”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倡导的一项活动,其理念是利用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引导他们背诵古代经典诗文。“儿童读诗”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在网络环境下,我们搜索古代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体验、感悟文学的功底。

D、特色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径乒乓球、微机、篮球、书法、绘画、小发明、无线电制作、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近两年学生有26人在市田径比赛中获奖,有135人在微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书法在市、区、校有67人获奖,小发明有72人获奖,无线电制作在市有6人获奖,手工制作在校有125人获奖,演讲有9人获奖,征文有27人获奖,兴趣小组的同学网络下尝到了甜头。他们的活动与网络密不可分,同时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

②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93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德育必须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家庭中的德育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的一种形式。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小学德育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才能收到高效。

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其智力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知识面要广一些,但行为习惯、合作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缺点则要多一些。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许多家长把时间花费在自我深造和事业上,无暇顾及孩子,家长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由于缺乏教子经验,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存在着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种教育不当的问题,班主任除了做好学生的老师,还要当好学生的家长,除了教学生,还要教给一部分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的连心桥,我校自开展研究以来,开通了“家校通”。学校对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进行了为期2月的信息技术培训(见附件1)。对家长学校的家长62人进行信息技术的轮训。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知道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家长对学生通过网络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诱导。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先知先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开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与家长建立了你的儿子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儿子或女儿的亲密关系。家长与孩子通过网络形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与学徒的关系。心理学指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紧密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其中教育应起主要作用。教育学中强调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重视家庭下教育作用。家庭作为学校德育的特殊环境,对学校德育的补充往往要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学指出: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出现漏洞,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把家庭的德育活动列为孩子民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家长、学生把网络作为一个纽带紧紧地连在一起。我校原来评选的“五好”学生。3229人中有23人为“五好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家庭中的德育活动的研究开展后,省优秀大队部干部1名,市百名好少年3名,市优秀学生9名,区三好学生15名,校十佳少年10名,校新三好生67名(新“三好生”的标准:在校是名好学生,在家是名好孩子,在社区是名好公民)(见附件2)。具体的数据中,改善了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家校通”的开展,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的次数增多,实质性的问题沟通较多,解决问题也与日俱增,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

国家正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对儿童青少年思想品质产生影响的因素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儿童青少年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组织形态的逐步变化,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组织功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指导青少年教育实践,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以学校为核心,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就是充分挖掘、融合和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社区是小学生接触最直接、最能具体感知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社区生活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社区内蕴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建立在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基础上。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辅助,以社区和网络为纽带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落到千家万户,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我校开展活动以来,通过在网上学习有关《千手观音》剧组的报道,以及网上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的报道,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我校教师刘保群教授了《您好“千手观音”》一课,知道邵丽华、张海迪、桑兰等面对困境,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了解我国的残疾人,武汉市的残疾人的数量。然后组织同学们到社区慰问残疾人,并把他(她)们带到社区中,在网络中了解残疾人的事迹,鼓励他(她)们同病魔作斗争。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为了发挥社区德育教育资源,动员社区热心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单位和个人都来关心和支持新一代少年成长,我校以社区德育资源为依托,开展“我能行,我是社区小主人”德育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共建活动为德育活动载体,把德育特色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挖掘社区德育功能。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质上就是抓住社区这个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真正让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区是好公民。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师、家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一些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在社区开展了一些活动。

学生体验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德育活动在社区这个大课堂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在校刊、校报上作全方位的报道。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以12个实验班(小班)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

1、课题研究的方法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行为研究法;学科活动是理论综合法;班队会活动是行为研究法;特色活动是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网络环境下社区中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行为研究法和调查法。

2、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见附件3),成立了课题研究核心小组

课题研究组核心小组名单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工作单位

……

主要参加者

……

还聘请了武汉市教科院丁军、吕军等课题专家进行讲座,参加人是核心小组的成员及学校教师中的骨干成员,一行32人参加听讲。2005年11月派教科室主任程旭东到无锡参加总课题组的年会。组织数名老师分四期在本校进行了知识的培训。

第二阶段是研究阶段,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方案、理论培训,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网络德育活动和传统德育活动各自的利弊。各子课题负责人搜集整理撰写论文材料,并拟定论文的雏形,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聘请专家指导,整理集结论,打印成册。(见附件4)

第三阶段是校内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接受专家评审,完善总结。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是我校全体人员参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并以此为依据,运用网络的优势,寓德育于学校的全部工作中。

1、夯实品德课,明理导行时,加强网络的建设

在开齐开足思想品德课的前提下,我校电教设备投入也加大了,固定资产逾72万元;电教配套用房、软硬件设备日趋完善,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正在启动。拥有投影仪、幻灯机57台,录音机2台,摄影机1台,液晶投影仪3台,视频展示台3台,彩电15台,586型计算机60台,并配备有多功能教室2间,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各一间,CAI课件光盘35张。学校“校校通”为课题科研人员储备了丰富的理论资料,同时也为我校实验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保证了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参加人员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学会合作、与人交往、创造思维、敢于质疑、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网络上放手让学生去搜寻新知。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4)

一、明确思路,认清形势,精心谋划学校德育科学发展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区域推进“真人德育”的研究和实践。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动摇,把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从区域层面着力推进“真人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吸收学校传统德育的精髓,拓宽德育工作视野,着眼时展需要,以培养真挚的道德情感,锤炼真诚的道德品行,形成真实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着力践行爱国、爱人、爱己为核心的“三爱”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孝敬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融入到“真人德育”的实践之中去,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德育工作的规划引领。在区域层面,构思全市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做好德育工作推进举措的区域设计,召开全市德育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我市德育工作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新形势下学校“真人德育”的实践和研究》为依托,统领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学校层面,要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深刻领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思考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机制。

3.加快德育特色项目的培育。组织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特色项目争创和评选,逐步形成“一校一品”德育工作特色,对优秀项目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推广。充分调动学校工作主动性,发挥区域、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形成鲜明的区本、校本德育特色。

二、拓宽思路,突出重点,着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4.深入开展德育专项调研。通过德育工作推进会、中小学校长论坛、师生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积极探索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解思想道德建设任务,实行德育目标逐级推进制,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逐步建立学校德育督导评估体系。

5.注重德育推进基础建设。一是强化德育工作的理论实践研究,树立深度思考、明确思路、逐步推进、做深做实的思想,采用课题引领的方式,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积极推广优秀德育成果。二是改革德育课程的内容。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爱国、爱人、爱己的“三爱”教育内容,整合各项德育内容,丰富德育课程教材。各学校要按规定开好中小学德育课程,同时要努力开发地方德育资源,丰富德育课程,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

6.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结合办学历史、文化传承、区位优势、育人目标、教育追求等方面的因素,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精准定位校园文化建设。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考量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追求。要重视校园文化的直观彰显,为“真人德育”的实施创造条件。要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要根据自身特点,统筹规划,使校园环境成为学校文化的显性标志,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要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师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三、落实载体,优化途径,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7.加强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生命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扬生命的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关爱关注特殊学生,预防在校学生轻生行为的发生。要加强禁毒教育,利用校园教育资源加强禁毒知识的宣传,开展禁毒示范学校的评选,严禁未成年人近毒涉毒吸毒。要加强遵纪守法教育,结合“六五”普法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深化“法律进学校”工作,加强对品行不良学生的教育,坚决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8.深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强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继续抓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感教育,积极推进人文德育、生活德育,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要重视新居民子女的行为规范养成,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矫正工作,切实提高新居民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

9.发挥本土文化育人的功能。要结合市实际,深入挖掘本地人文、历史、乡土、地理等资源,推进国学经典诵读、“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等活动,编印《责任感教育读本》等地方德育教材,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育人功能。定期举办市班主任德育论坛和校长德育论坛,提升德育管理水平,共享学校德育发展成果。

10.开展丰富多彩道德实践活动。要组织开展校园读书系列活动,深入推进“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具有学校特色的各类文体活动、艺术活动、科普活动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要组织师生积极利用节日、纪念日、重大仪式等,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四、以人为本,加大力度,着力推进学校德育队伍建设

11.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德育课程师资培训、从事团队工作的教师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德育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总结、研究、交流、部署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12.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局校两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提高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国家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研究;通过班主任论坛、优秀班主任评选、星级班主任评定等活动,推广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树立班主任先进典型。

13.加强德育力量的整合。各学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校德育工作的统筹管理。整合团队干部、法制副校长和心理辅导教师等德育力量,培育一支与学校德育工作匹配的校外德育队伍。聘请优秀家长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作用,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培育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进而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

五、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1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减负”各项规定,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研究“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自觉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保障孩子的休息时间;切实加强对学生课余活动的指导,多形式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开发“第二课堂”,寓教于乐。

15.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要建立新型的家校联系模式。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学校教育开放日、家校互联网络平台、短信传送等途径,主动跟家长进行沟通;继续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通过集体讲座、个别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家庭教育知识辅导,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的全方位、立体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体系。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5)

1、认识明确、思想转变,充分认识挂职学习的重要意义。

去年8月,当我参加挂职学习工作会议后,心情忐忑,当时我首先考虑到这样几个问题,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挂职我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适应新环境?到了新的岗位我该如何积极开展工作不负局领导众望?一年挂职学习后,我能为学校留下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一遍一遍闪过,当我来到xx镇第二小学徐玲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热情接待了我,向我介绍了学校情况,并在工作上委以重任,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我意识到局领导的安排是让我感受城乡学校工作的异同,学习并发扬沙二小这所农村示范学校的管理优势,发挥好这桥梁作用,为自己能被组织选派到沙二小挂职学习感动自豪和荣幸。

2、坚持学习、业精于勤,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俗话说:“刀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人不学习要落后”,只要不断学习,用正确的理论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一年中我除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培训、学习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新时期我国的教育发展目标和重点有着更深刻认识,对如何在现工作平台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更深入思考。只有使自己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坚持党的领导,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步发展,才能以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引领工作方向。在挂职的一年中,我参加了教育局第八期青干班学习,并担任小学二组组长。学习期间,各位专家讲座对我的管理工作有着深刻启迪,我积极大胆地在工作中融合实践,以优秀的理念与方法指导具体工作。所以,这一年是学习发展的一年,是自己在新环境和新平台中大胆开拓,发展迅速,逐步成熟的一年。

3、德育求实,教学求真,二小精神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沙二小的德育工作之所以优于其它农村学校,在于学校能牢固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在学校工作中认真贯彻德育为首,教育为重的准则,在实践中进行德育体验,在学科中渗透德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实实在在的抓德育,成为农村学校中的德育强校。沙二小的教学质量多年来居于xx农村学校前列,这与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真抓实干密不可分。学校制订了《六认真检查制度》等制度,做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沙二小课堂教学不变的宗旨,全体师生严格执行规定,落实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求实求真的二小精神使我感受到农村学校对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也让我看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校管理者,在沙二小一年锻炼学习中我深深地被这种教育最质朴的精神所感染,这为我今后教育道路树立下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在哪个岗位中沙二小精神都将不断激励我前行。

二、工作成果篇

两个学期我共听课60节,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全员德育指导》等多次专题讲座,编撰德育月报八期,整理汇编了《金点子案例集》和《好习惯德育校本教材》。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以“星”为载体的特色激励文化,组织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求真德育论坛、德育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推动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每月推出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典型。在学生德育方面积极贯彻教育局《迎世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等文件精神,开展丰富的校园节日和竞赛活动,在每月主题教育中评比表现优异的星星娃,活跃校园文化。辅导的严晓芳老师荣获苏州市主题队会十佳教案,并获全国铜课堂奖,杨琴老师荣获xx市主题班会评比二等奖。个人积极撰写了《四个好习惯,愉快适应一年级》《老师从桌上摔下后——谈德育时机的生成》《六项德育管理优化策略,提高德育工作执行力》等近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共有五篇论文获省级奖,五篇省级刊物。

1、惟真惟实、活跃文化,用一个理念培育浓厚德育氛围

初到二小,我就对学校原有德育工作的扎实规范感到钦佩。沙二小德育工作能切实遵循少年儿童道德的客观发展规律,贯彻局里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开展教育,成效显著。但是作为农村教育成功办学的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在辐射与带头上还略显不足,德育理念与特色并不鲜明。为推出沙二小德育工作亮点,我厘清德育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主旨,以“惟真惟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学校人本发展的德育理念:第一,德育处室认真学习和领悟局里各文件精神,将上级精神指导学校工作方向。同时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勤下基层,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第二,加强学生的智育与德育有机融合,通过班主任、学科教师渗透道德教育,让德育无处不在,向全方位德育方向积极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从上至下注重实干,抓对象,抓反复,抓方法,抓反思。德育质量有所提升,德育管理文化氛围的营造逐渐浓厚。

2、梯队建设,活动育人,两支队伍发展迅速。

班主任队伍是校德育工作的中流砥柱,班主任队伍的水平高低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一年中我重点抓好了班主任三级梯队建设:

一级梯队:骨干班主任。结合xx市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能手的评选契机,激发骨干教师树立更高的目标,向市级骨干班主任靠拢。骨干班主任参与到班主任竞赛、班主任培训活动中,起到传帮带教的辐射作用。二级梯队:普通班主任。以班主任例会、学习培训沙龙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论文写作活动,加强理论和方法指导,提升班主任业务水平。三级梯队:30周岁以内青年教师。开展了好习惯主题班会和晨会评比、反思征集、情境应答等活动,在实践中促使青年教师提高与发展。

每月我定期开展《小领袖成长营》培训活动,指导学生志愿者开展学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发展低年级学生参与护绿志愿者。组织班(队)干部学习班务队务工作学习,开展星星娃寻访活动,自主办好星星娃广播,在实践中提高了小干部的工作能力,树立优秀的学生榜样,带动班集体建设。下半年组建了一支60人队伍的中型鼓乐队,以嘹亮的锣鼓军号展现队员风采,丰富少先队阵地活动。

全校学生在“星星娃”影响教育下,形成人人争当星星娃的良好氛围。德育处集合大队部规划的争星要求和目标,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在晨会、班队会上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评选活动。一年来共评选了240多名校级星星娃,十名年度“荣誉之星”,多名学生在市级及市级以上活动中获奖。培养出一大批文明礼貌,全面发展的沙二小星星娃。

3、重点突出、常规有序、特色鲜明,三项工作成效显著。

1)重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

衡量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主要还是要看学校的德育重点工作十分突出,常规工作十分扎实。为体现狠抓“质量”,走“求实”德育道路。这一年来,我狠抓德育队伍建设,深化主题教育活动,作好普法安全教育三项重点工作。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上一学期开展了系列化的讲座培训、德育论坛研讨,提升教师德育理论素养,下半学期通过主题班会、情境应答等基本功竞赛活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展示风采。

在主题教育方面,我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市教育局各文件精神,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次次有反馈的系列化德育活动,实施德育教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园安全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德育处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星星娃广播、联合晨会、防灾专题片等宣传途径,教育学生关注人身安全,在校内校外都要具有安全意识,掌握防护自救的技能。在普法教育工作上通过法制副校长张文静警官和校外城管大队马正明书记,开展普法知识讲座,法制知识竞答赛,模拟小法庭,法制黑板报等活动,达到普及法制知识的教育目的。

2)常规工作有抓手、有创新、有活力。

一年来我通过班级名片、学习园地、班级板报布置与评比推动班级环境文化创建。并以班级文化规划和发展一班一品的班集体建设目标,促进班级体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增进我校优秀班集体群体的发展与壮大。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中,我继续挖掘三八节、学雷锋日等节日德育价值,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活动开展精、细、小,并注重整合与创新,深化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用。学校在上学期通过了三星级家长学校评定,家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学校举办家校教育主题周,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和亲子教育活动,并表彰优秀家长。这一系列工作促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发挥了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我以培养阳光星星娃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组建心理工作室,每日定时开放阳光小屋咨询辅导,举办心理教育主题周活动,通过校园橱窗和黑板报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检测。活动受到师生的欢迎,也切实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特色工作有改进、有深化、有影响力。

德育月报从xx年9月创刊每月一期,获得全校老师关注,月报宣传了德育理念,总结德育工作,交流工作方法,指导重点工作。德育金点子活动,则征集班主任工作优秀经验,并通过金点子交流、金点子案例集、十佳金点子颁奖典礼等,指引班主任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星星娃特色德育正在这一年中起步与发展。一是星星娃德育体系分化到每月的教育中,形成上下两个学年的基础德育规划。星星娃的评比,除建立了每月评比表彰制度外,还建立了年度荣誉之星评比表彰制度,形成从班级到校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育体系,增进星星娃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育作用。结合好习惯主题班会与晨会竞赛,德育处将好习惯班会和主题晨会形成校本《好习惯星星娃德育教材》系列,指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主题班会和晨会中获得系统化的教育,为校本德育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三、建议展望篇

1、传承创新,以武育德,对沙二小今后德育工作的建议。

沙二小有着良好的德育基础,这一年来已形成较活跃浓厚的德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建议能继续深化发展这种德育氛围,关注德育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完善。能进一步提升与拓展德育空间,加强学科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与协作,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德育管理人员配备,亦可通过培养德育骨干教师,明确责任与义务,参与德育研究与管理工作,缓解人员不足之困,提升班主任主体发展意识。

建议学校能继续发展武术特色,将德育与武术特色相结合,深度开发武术德育资源,弘扬道德,磨砺品质,使武术不仅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品牌,也成为推动德育再发展的新平台,使学校特色工作上下一致,协调发展,实现办学目标。

2、加强交流,合作强校,对我市小学德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本次挂职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城乡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城区学校的优秀管理经验值得在农村学校学习与运用,但农村学校也有着优秀的管理模式,值得城区学校学习借鉴。原城区学校德育优势在于教育平台高,教育活动丰富活跃,但缺点是注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德育工作浮于表面与形式,班主任感觉压力过大积极性不高。现沙二小德育优势是班主任发展潜力大,学生可塑性强,德育工作精简,注实效。缺点在于创新意识较弱,总结经验,提升工作,促进发展的力度不大。所以希望局领导能通过多开展校际间的挂职交流、托管工作、德育协作组等活动方式,创造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机会,以合作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强校策略,缩短我市城乡小学德育差距,实现德育均衡发展的积极目标。

3、目标明确,身先士卒,对个人今后管理工作的再认识。

教育管理工作的宗旨在于引领与服务。通过挂职锻炼,我对两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问题一:我要拿什么去引领?

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学习管理,学习新知识,向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提升管理智慧的源泉,现代领导学也告诉我们,领导者的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作为管理者学习和提高自身素养就像给光源充电,只有自身明亮了,才能把自己的光洁撒在周围,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除了以自身素质和良好形象去引领工作开展外,还需营造文化氛围来潜移默化感染全体师生,让文化环境成为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建构学校德育文化,发展德育内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的过程,在德育管理中必须用心,有意地去思考和行动,以文化引领教师的主动发展。

问题二:我为谁服务?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64-0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将道德作为做人的根本,十分看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他一生都将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却过多的看重知识教育,而没有特别重视德育教育。如何改变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现状,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可以给我们良好的启示。

一、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对小学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国度,积极的道德思想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世纪的中国,国内外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发展小学教育事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较高的道德素质、健康的人格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当前,一些小学生在道德方面还不够成熟,这也表明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缺失。而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恰好符合了当前小学生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品德教育的实情。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于小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创新德育自治模式,构建行规培育平台

1.继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和精华。传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就要形成具有生活特色的小学德育教育。具体来说,小学应该提出有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营造和谐校园,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天地,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勤奋好学、乐学善思的良好品质。另外,创新德育教育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减负增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保障。学校要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教师培养成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小学德育教育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将陶行知的德育教育理论作为小学教育的发展主线,就是要求小学生要“学陶师陶”,并将陶行知的德育教育理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纲领。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代人,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影响也十分深刻。我们必须不断的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将学校建设成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阵地,深刻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内涵,用爱心教育学生,让学生用心做人。努力把学校建成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天地。时代在不断发展,学校也要不断进步。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历史的传承和教育的变革,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师德建设、学生行为规范建设,不断思考、创新学校德育自治模式,不断的开展文明礼仪和品行规范教育,构建行规培育平台。

2.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行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点,我们要依托德育大平台,努力强化学校德育功效,坚持创新实践的办学理念,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行规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行规培养,要创新德育管理,构建自上而下的德育管理网络。具体来说,就是要成立以校长(书记)为中心,分管副校长、德育教导、辅导员、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共同分析学校德育工作和行规教育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查找,努力探讨解决方法,制定解决方案,确定德育教育阶段目标。在德育工作中,小组成员必须要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德育小组、年级组要将学校的德育中心工作思想积极转换成行规教育,主动做好行规教育的各项工作,在全校营造德育氛围,让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导学生要“求真、求实、自主、自立”。要想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就需要健全学校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建设行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工作职责机制,规定德育工作小组的育德育人职责,完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通过行为规范评比制度、教职工德育考核条例来保障行规教育健康有序的执行。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来说,必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管理工作:一是要明确德育室的职责,德育室要认真督促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认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训的执行情况。二是要重点抓课堂主渠道的实践和渗透,认真落实行规教育。三是要对学生的日常行规进行督查考评。通过分层、自主的管理方式落实学校的总体部署工作要求,推动行规养成教育。

3.建设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优质教师队伍。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认真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教育,建立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从根源上加强行规教育。学校应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讨论班级行规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强班主任的育人育德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效应和“传帮带”作用,以人性化、制度化的措施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校德育工作和行规教育的理念,联合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可以通过问卷反馈的形式,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意见,并积极反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以德育自治模式构建行规培育平台。学校要努力吸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陶学思想精华,并灵活运用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学校要把“德智体美劳”作为发展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行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德育教育。将“构筑和谐校园、创建温馨班级、培育自主真人”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线,一方面建设高尚的师德师风,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学校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课堂教育,通过德育教育来促使他们养成文明行规礼仪。但是,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分年级设立德育实践目标:一、二年级注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三、四年级注重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五年级注重实践自立能力锻炼。学校要通过常规教育、四节二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学习、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让学生在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形成完善的层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德育及行规教育的能够有序开展。

学校要在德育和行规教育工作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全新的行规培养平台,联动学校、家庭、社会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通过这一载体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传承和创新小学德育工作实践中,学校不断深化德育工作格局,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成长环境,重点培育具有学陶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87.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7)

基于德育目标和时代的需要

长期以来,只要提及学校德育,人们就会想到各种仪式、各类活动、各场报告……尽管这些德育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来看,仍存在主题随意、方法简单等弊端,这些都可能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面对这一问题,我校尝试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因为课程体系既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具体的实施途径,又要有相应的教材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所以它可以将零散、随意、应景的德育活动整合成“目标明确、内容有序、评估多元”的德育课程。

学校开设了以《星星论语》读本为主干的德育课程。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星星论语》是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的德育读本。学校以“星星论语”微型课程为主干,形成了以“科学探究、社会交往、个性发展”为维度,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主题的德育课程体系。每一个“星星论语”微型课程都制定了《课程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相应的规定。

“尚礼”主题着眼于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人,学会与他人交往。其微型课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礼仪课程,如一年级的“开笔礼”、三年级的“成童礼”、六年级的“状元礼”等;另一类是礼仪实践活动课程,如“文明小天使”、“秦淮小导游”等。

在传统礼仪课程中,“开笔礼”通过点朱砂、读《论语》、学写“人”字、赠“开笔礼”证书、在金桂树上挂许愿卡、撞启蒙钟的仪式,让新生明白“学习”将从此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成童礼”通过诵《成童歌》、向长辈躬身行礼、拥抱大树、梳头别花、赠红蛋、吃“启十面”的仪式,启迪学生崇尚自然、敬畏生命、学会感恩。

“状元礼”通过校长宣读毕业生名单、学生逐一登上状元台、授毕业证书及状元红丝带、毕业生宣誓、唱校歌、向师长行礼、同学深情拥抱的仪式,让学生体验“今天我最好,明天我更好”,激励他们带着喜悦,心怀感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谁来开发――

体现“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

“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学校的老师、学生都参与了“星星论语”课程的开发。

“星星论语”课程的四个主题分别来自不同的教师团队,包括“亲仁”课程团队、“尚礼”课程团队、“志学”课程团队和“善艺”课程团队。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开发、实施“星星论语”课程。

同时,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了开发和实践“星星论语”课程的机会。“小小孔子研究院”、“我能行俱乐部”等学生自主参与建设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充分调动社区、家长的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夫子庙大成殿、江南贡院等一批文化场馆成为实施“星星论语”课程的实践基地。

三、怎样实施――

落实对课程计划的实效管理

学校形成了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课程实施团队等分级、分层的管理模式,每个课程的开发都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经过“星星论语”课程委员会的批准;二是必须要有课程目标、要求和课时安排,并试行一段时间后才可正式实施;三是要有比较可行的检测、反馈、调控和激励机制。这样的步骤有利于“星星论语”课程的有序推进。特别要强调的是,学校为加强对课程计划的管理,以课表的形式保障了“星星论语”课程的落实(见附表)。

四、如何评价――

建立“星星论语”课程档案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8)

1.学校德育脱离实际。在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学校的德育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和地位,它不仅要把握教育事业中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式,而且在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上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学校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而在实际的学校德育中,学校从法纪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开展,扩大了学校德育的范围,造成了德育覆盖面广、德育成果却不明显的现象,偏移了小学德育的目标,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量,因此,要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同时,学校德育的知识化教育使学生只会背些大道理,却没有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造成了知行分离。学校德育的广泛化和理论化,导致德育脱离了实际。

2.家长对家庭德育意识的淡薄。受到应试教育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家长把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排在首要位置,只注重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对小学生的德育影响关注度较低,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力,除了学校、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大,父母的点滴行为塑造了孩子个人的品德和性情,可以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但是许多家长以为只要定期跟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里自己的行为表现带给孩子的影响力。家长平时如何对待亲人和陌生人,当面和背地里对他人的评价,如何与人交往,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论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甚至于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分看重和家长间对学习成绩的攀比,也会让小学生以为学习成绩好就高人一等,导致家长和学生都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3.社会负面信息给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除了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影响环境,社会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渗入到对小学生的思想影响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手机、平板等现代技术更加普及,小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社会信息,其中负载的负面信息以其极富吸引力的标题、图片进入小学生的视野。小学生的好奇心在社会提供的这些渠道上得到满足,并反过来刺激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小学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成长阶段,这些负面信息很容易扭曲学生脆弱的道德价值取向,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而且,小学生在网络上得到的信息和观点,可能与老师在学校传授的德育内容不相符,造成学生内心矛盾,找不到较明确的德育标准,学生因此丧失了对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无法形成坚定的道德底线。

二、如何应对三方德育问题

1.要实现学校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握德育重点。学校德育要抛开多种思想教育的混杂,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改善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为主要目标,培养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为主的公德教育以及其他的社会道德常识教育,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结合热点话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将这些理论知识化为内在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信仰。此外,学校可以与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馆等单位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9)

我们认为,开展学校德育体系的科学研究,掌握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规律,对于迎接时代挑战,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是推动教育转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经之路。而且,通过科学研究,探索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思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索性教育实验,必将提高我国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必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德育理论。基于以上考虑,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组织了这组专栏文章,尝试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和不同视角来探索学校德育体系。

拙作《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论纲》一文,指出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以公民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二是实现学校德育的要素融合与整体提升;三是强化大中小学校德育的有机衔接;四是建构家庭—社会—学校的高效德育场;五是实现国家德育制度创新和学校制度生活变革。

卢旭博士的《学校德育的三大深层矛盾》认为,当前学校德育研究,亟待突破“问题—对策”的简单思路,运用矛盾分析来提示德育体系建设的路径。学校德育存在着三大深层矛盾,一是学校教育“知识授受”的功能限定与“品德培养”的功能期望的矛盾;二是“价值多元”的社会趋势与“价值一元”的教育导引的矛盾;三是学校教育的局部性、短期性与道德效应的全局性、长期性的矛盾。

喻学林博士在《论学校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不道德现象之间的冲突》中,直面“学校的道德努力与社会的不道德现实”之间的冲突。他论证了学校教育的道德性质,分析了强权取代道德、富有驱逐道德、自私漠视道德三种社会不道德现象,指出了这些不道德遭遇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强调只能用道德的方式才能培养真正道德的国民。

师德建设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中占有特殊地位,我国历来注重师德建设。不过,正如傅淳华博士在《师德建设的行动逻辑》中指出的,师德建设存在三大误区,即工作化、个体化和知识化,新时期师德建设必须回返师德建设的行动逻辑,那就是师德建设的人本属性、关系建构和积极倾向。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10)

网络时代给教育界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手段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青少年对网络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毫无约束地挥洒自己的个性、体验各种人生角色的酸甜苦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对新型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

2004年4月,泉州德育网的开通有效填补了课堂“八小时”以外的空缺,对泉州德育工作的物质平台搭建、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家校协作以及拓展和丰富学校德育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泉州德育网站通过建立百个子网、迅速更新平台信息、设立法纪专栏和展播爱国主义影片等多种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文化中“刮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学习和践行之风,在无形之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网站开通至今,已有100多所学校在泉州德育网建立子网,及时上传各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泉州德育新闻栏目共报道新闻信息4439条,通过开设“国内德育”新闻栏目,采集、各地先进德育理论与事例共2000条,使全市德育工作者及时感受国内各地德育工作动态,与时俱进促进泉州德育工作的飞跃发展。

从小到大,实施全程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应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在创建网络德育平台的过程中,泉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网络的多元化属性,将视频、电子刊物等融入其中。同时,利用网络的动感化和形象化,在网站开设特色版块,丰富德育文化,不定期举办“网上素质拓展夏令营”和“网络读书节”,在寒暑假期间,利用泉州德育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而开通的“青少年学生网上读书”平台、“好书推荐”版块,让同学们在家就可以参加丰富的、活跃的德育活动,并通过举办“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万祥”杯读书征文活动,在网上发表学生的读书心得、读后感,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网上展览馆是泉州德育网站的一大重头戏,目前已开设“人民防空宣传资料”“地震知识展览馆”“科普之窗”“闽南文化”等专版,通过与市地震局、文化局、科协等单位联合办展等形式,提供了生动的网络课堂,丰富中小学生科普知识内涵。“德育成果展示”和“网上德育文化活动”,展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增强网络德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开设“网上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栏目是该网站的一大核心,通过持久开展,家长在家即可大面积的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吸取更多的单位协助、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使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三结合,在网上凝成一个有效的德育整体。

源头入手,形成长效机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师才能出高徒。因此,德育网络从教育者入手,从源头起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形成全程全面育人长效机制。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大家谈”“民办学校德育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等各种网上专题论坛,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学生、教师、家长根据主题在网上进行交流,让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广大的家长和师生都非常喜欢这种交流的形式,乐意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得到加强,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健全学生人格,泉州德育网站还聘请22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设立专题网页,让家长、学生了解心育知识,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辅导,报道心理活动新闻,交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经验,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的《3G德育手机报》,是全国首创面向广大的家长的德育专项手机报,刊登教育大视野、一句话新闻、教养心得、名人家教、成长驿站、心理导航、专家互动、快乐实践、生活小常识等多个可读性强、家教知识丰富的栏目,向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讯,让家长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小学校长德育论文篇(11)

(一)当中央8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市工委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相继出台后,我县教委及时将文件全文通过网络平台发往县域内各类学校,要求学校及时下载后,认真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以此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学习贯彻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颁发以后,我县教委对贯彻落实8号文件,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

一是将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纳入到教委党委和相关科室的工作计划之中,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二是对学习讨论的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各校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的实际,针对教育特别是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查摆班级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拟定对策.

三是在学习的形式上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聘请专家做报告,提升认识.在五月和十月份,我县教委聘请了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和中央教科所德育访问学者米裕庆老师就如何理解文件精神,如何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对全县所有学校德育队伍的代表进行了讲座,事后教委将讲座的光盘下发到各校,以便各校组织全体干部和教师学习.

四是将学习讨论文件精神与师德建设和先进集体,教师之星,人们满意教师的评选紧密结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我们认为学生们的文明素养与教师素质的文明程度和师德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师德建设作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了师德建设.县教委开展了"第三届密云县中小学''''十佳班主任''''的评选表彰","''''十校''''''''百星''''的评选";县委,县政府还开展了"人民满意教师"的评选活动.为大力宣传先进教师的事迹,我县教委成立了师德报告团,深入学校做报告,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五是将12部与未成年人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网络平台发往各校,要求学校下载后人手一份,供老师们结合8号文学习使用,其中有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中学教育科在12月8号,组织全县各中学的德育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代表参加的"密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能力测试"活动.

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方面使学校德育干部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机遇意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广大基层德育工作者对加强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了德育为首的观念,为他们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上的指导.

二,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措施

(一)结合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与《密云县中小学落实和实施细则》相结合,开展了"迎奥运,做首都文明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从而树立首都青少年的文明形象.在各校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我县教委中小教科围绕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是组织全县小学3----6年级学生开展了"讲文明,懂礼貌"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前,各校利用广播,板报,橱窗,专栏,手抄报,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北京市小学生守则》,努力营造一种倡导文明行为习惯的氛围.各校均制定出了主题征文活动方案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了中学生礼仪风采展示活动,来自全县中学的一百多名中学生通过演讲,朗诵,相声,情景剧,快板,三句半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礼仪教育的可喜成果.

三是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为中心内容,组织开展了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

(二)加强实践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我县教委认真落实"四个一"实践活动,要求学校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一年来,全县中小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因地制宜的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张思德》等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开展了美化县城面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尊老敬老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艺术团的文艺演出,参观北京市天文馆,军事博物馆等教育场馆.有的学校还将实践活动与迎奥教育和我县"优化发展环境"紧密结合,成立"水源区环保"等各种小组,深入社区,村队,集市,通过展板,发放材料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奥运知识,教居民学英语等.有的学校还将实践活动安排在了田间地头,带领学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学生每人写出观察日记或科技小论文.

在学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我县教委中教科组织开展了"密云县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评比"活动,共收到各校推荐上来的优秀调查报告120篇.此次调查活动范围广,全县25所中学全员参与;调查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了农村家庭教育,新交通法规颁布后居民的交通意识,中学生上网情况,村队垃圾的处理问题,家庭赡养老人的情况等五十多个方面.学生们用自己的视野,通过走访,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发现了许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也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受到孩子冷落的老人们生活的悲凉和孤独;体会到了家乡巨变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人们社会公德的缺失,环保意识的淡薄等等.由此他们发出了"齐心协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老人,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呼声.活动还使同学们掌握了许多课堂上,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他们通过对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调查,开拓了视野,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9月份为契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今年9月份,是全国第一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县教委以此为契机,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教师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迎接国庆等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各中小学围绕这一主题,认真筹划,精心设计:有的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的召开了我最崇敬的道德楷模(或英雄人物)的故事会;有的学校以"祖国在我心中","学奥运精神,促学习进步"等为主题,组织了书法,绘画,征文,演讲,中华传统诗歌文章诵读,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英勇抗争的历史,特别是通过《足迹》系列丛书,了解在檀州大地上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为家乡经济的发展流血,流汗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各校活动的基础上,教委在9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密云县中小学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征文总结表彰暨汇报演讲"活动.活动引发了同学们深深的思考,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育目的.有的同学在征文中写道:"《足迹》让我更加了解了密云的光辉革命史,更加了解了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和这片土地养育出的勤劳,善良,勇敢,诚实的革命前辈",还有的同学说"是《足迹》点燃了我的民族气节,激发了我对密云,对祖国的深切热爱."

(四)抓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我县中小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县教委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坚持对个体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管理,主要采取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是将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纳入法制教育工作之中,明确写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达成共识,齐抓共管,许多学校建立了党员干部和教师联系不良行为学生的制度.

二是对不良行为学生做到建档备案,在坚持三级管理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二帮一","三帮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派出所民警(或法制副校长)的帮教作用,同时坚持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的制度,不良行为学生定期向帮教人和政教处汇报思想的制度.

三是要求各校开展评选进步生活动,及时肯定不良行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在一定场合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表现好的不良行为学生及时撤销处分.

四是吸纳不良行为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对他们提出遵守规则,服从裁判,遵时守纪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的能量得以释放,从而减少违纪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五是举办专题讲座,看法制教育光盘,案例讨论,以案说法等多样的活动,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教育.

六是加强工作交流.为了加强各校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今年上半年,中教科召开了德育主任,班主任代表参加的"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三所学校和一位班主任老师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

(五)开展德育调研,加强课题研究

一是了解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帮助学校完善德育工作,开展了德育调研活动.在对部分学校进行走访,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于9月下旬和10月中旬分别对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与学校交换了意见.

二是加强部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德育途径方法的深化研究",作为全国最大的实验区,我县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2004年6月在大城子中心小学成功召开了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受到了詹万生教授,李书华教授等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11月上旬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德育整体构建"课题年会,我县报送的122件课题研究实验成果,118件分别获得了全国一,二,三等奖;13所实验校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一所学校获得"百所德育科研名校提名奖"称号;13名教师获得"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获得了"百位德育科研名师"提名奖;我县主编的小学四年级《成长册》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五次获得"全国先进实验区"称号.课题研究实验直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初步设想,拟采取的措施

一是多种形式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下发的所有文件,光盘,统一思想,提升认识.

二是准备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德育队伍进行培训,提高我县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是不同层次的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征求意见稿),领会精神实质,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落实学科教学德育目标,积极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全面成长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平台,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平台.

四是启动我县"四讲四做到文明教育工程".

结合《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结合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我们准备实施"密云县中小学生文明教育工程",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交往生活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四讲四做到",即:在家庭生活中讲孝敬父母,做到勤问候,多沟通,做家务,关系融;在学校生活中讲明礼勤奋,做到尊师长,讲礼貌,助同学,习惯好;在社会生活中讲公共道德,做到惜资源,护环境,守法纪,不乱行;在交往生活中讲诚实信用,做到明事理,重友善,守时间,会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