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9 21:22:57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教育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新的教育思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提出,成绩斐然。如此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造力。

“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创新”,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基于此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造性能力,任何教育方法的应用都有两面性,我们发扬它的积极性,但同时还应在应用中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此种教学观念是极为滞后性的。中国古代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近代中国的创造发明少了,其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在学科教学中,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对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以至学生在考试中分数很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强,即所谓“高分低能”。探究式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情境中,用类似史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从而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第二,探究式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知识理顺,识记、理解,然后讲授给学生就行了,这样“外行也可以干内行”,这是接受性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就是目的。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教材只作为一个平台,作为一个支撑,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去整合教材,引申教材,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共同追求新知识与未知。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必须不断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转变教育理念。

第三,探究式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些专题研究课,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知识能全面理解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如:在讲解秦汉、隋唐、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相关的教材,让学生自己整合,而后得出阶段性的特征概要,即走向世界的秦汉,全面开放的隋唐,逐步闭关的明清,然后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几方面去分析,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归纳时提出“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点:(1)对外交往频频的原因是:政府对外政策开明;交通便利;国家统一,经济稳定且相对繁荣;文化先进。(2)对外交往的基本途径是:生产技术和文化交流;人员和贸易往来。(3)对外交往的基本内容是:睦邻友好;经济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文化交流取长补短。(4)对外交往的影响是:推动周边国家社会制度进步,促进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加强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联系和友谊;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最后对知识进行引伸,如联系汉、唐、明三朝对外友好往来的事实,说明对外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第四,探究式教学中应把握探究的起点。探究式教学应概括教学目标设计好中心议题,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发同学的询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并通过听讲、讨论,反思,最后推导出结论,即需经历寻疑——质疑——议疑——解疑等环节。探究式教学中设疑要有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质疑议疑、解疑要有法,也就是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否则,疑还是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五,探究式教学中应联系实践,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地寻疑、议疑和释疑。商鞅…“移本立信”的典故,目的是争取民众支持和信任,教师可以联系“诚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树立“诚信”意识,这样驱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在一种兴奋活跃的状态,学得主动,学得投入,认识才能步步深化,能力才能节节提高。

第六,探究式教学中,要注意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有的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史学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等。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2)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教育家施瓦布)这句话对于现今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基础教育任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及内容。现就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浅显的论述,以飨读者。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双边的,教师与学生都将以导师和主人双重的身份进入课堂。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要按照现代教学的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教学改革是符合实际的,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书本、教室的壁垒,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的,是遵行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空间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与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中中探究,既体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应用,又凝聚了学习群体的智慧力量,让学生能在体验中成长,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从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中,我们知道探究在于主题(问题)甄别设立、情境创设、解决合作梳理、交流体验感悟,在其探究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问题性。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问题质疑、解疑就成了一个载体。学生首先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再着手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在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体验了学习,发展了学生。

(2)开放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把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相联系,打破课堂教学书本与教室在空间上的束缚,拓宽了学习的范畴,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开放,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3)活动性与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题,选择研究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取直接应验和间接经验。

(4)整合性。探究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及学习方法,从而克服分科学习对人才培养的弊端,培养了综合能力,促使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当然,学科知识的整合探究也提出对教师知识结构构建与运用的要求。

当然,在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也要求在探究过程中的调查、采访对象的互动,这样多重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作为探究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又如何应用呢?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策略

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激发潜能的所在。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方式多样而不拘形式。在导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巧妙设疑,或表情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图文并茂等形象多方面地吸引学生,甚至穿插读、议、讲,在有疑惑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有感悟,感受作品中文字的喜怒哀乐,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于几个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深度的把握。给学生空间与时间,教其方式与方法,掌握时机这样才能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3)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探究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维情感的学科,缺乏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充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包含对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探究教学,是无法想象的,是机械的,被动动,是没有互动的教师独白的单向性教学,是不能让学生保持思维新鲜感,更不能促使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

2.指导学生实施好探究过程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颠簸,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学习实施的策略。

探究学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交流阶段。

问题阶段。其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主题。提出问题既包括教师设置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问题,又包括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主题。确定主题,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若干问题进行筛选,明确方向。

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安排好探究活动的计划,教师要注重其活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3)

一、案例式教学的选题要求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案例式教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符合人们的认识发展规律。主要采取教员引导与学员自主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组织学员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提出意见等,让学员“身临其境”,变学员“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式参与”,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阅读、感受案例,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对案例分析、判断,做出决定。同时学员在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充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充实完善理论知识。正是由于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主体性强的特点,案例式教学往往更适合于指挥类、战役类、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具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调在仿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常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且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选题时也应慎重,要根据适用的教学对象,把握好案例的层次。案例的情景应是学员以后任职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和面临的决策,是胜任工作不可回避的经验。

因此案例式教学在选题时应精心选择、合理编组。所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导学员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论证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分析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通过案例为学员提供的模拟情景,充分调动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和论证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思维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对象要求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能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可以动脑动口,质疑探索,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学员自觉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集思广益。

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互动性对于教学对象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即需要教学对象具备互动的基础,互动的条件。这种互动的条件就要求学员在教学过程前熟悉案例的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学员的知识准备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准备的过程可长可短,准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案例式教学内容的可互动深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对学员的知识储备要求通常会比较高,尤其适合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员。这些往往不满足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性掌握,而是希望通过在院校的系统学习,求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升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恰恰可以较好地满足这部分学员的需要,适合于干部进修、中高级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等班次的教学。

三、案例式教学的案例设计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所述矛盾的剖析中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选择案例的方法。一是知识点选例法。即所选案例包含理论学习的若干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起到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作用。二是矛盾点选例法。即针对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矛盾选择案例,以揭示理论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掌握运用理论的基本方法,提高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点选例法。即选取那些反映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的案例。

当前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方向选择正确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在亲身体验各种各样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中,产生感性认识。培养直接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选择不正确的案例不但不能明确表述所要说明的知识点,还有可能使学员产生误解,使此次的教学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明确的指向性。二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见案知意。三是案例的难度要适当。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难易适当,既不要太难,使分析问题无从入手;也不要过于容易,使学员无需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不能引发学员进行不同认知的争论,使学员学习热情受挫。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使学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案例式教学对教员的素质要求

案例教学不仅为培养学员的全面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比如,案例的编写如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选题;如何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属性,找出激发学员创新思维的矛盾碰撞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点;如何围绕问题调动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还比如,案例教学中,教员如何组织和引导学员进入情况,成为案例教学的主持人、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引路人;教员如何发挥思想碰撞“催化剂”和背景材料“信息库”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牵引,教员要寻找各种现实问题,形成有序的教学体系,这是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激发创新思维,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员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型向复合多元型转变,从单纯的理论学术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能够促使教员改进教学方法,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上转变。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4)

二、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课,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授课,即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知识虽然掌握了,却不能灵活运用。因为他们只是死板地记住了这些知识,并没有主动思考,从而就不能创造性的应用。因此,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实物栽培去发现探究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多媒体,交互式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还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比如在探究植物叶子形状时发现叶缘有锯齿联系到了鲁班造锯,这些古代的许多发明家的故事教师在活动中是不可能一一例举的,而学生却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那些发明家的优秀事迹;通过网络还可以查到智力开发类的趣味小知识。这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种协作与交流的实践与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每组都总结出一个结论,最后再让各组派出代表陈述自己的结论,并接受其他组的评价与建议。这样通过讨论,学生不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了解到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别人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学会分析别人的观点,发现别人的错误。

五、体验挫折与成功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与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例如,在“种子萌发条件探究”过程中,学生由于选种失误(不是人为的失误,而是种子本身有问题),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也会受益匪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原来科学探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听说过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可是对于探索需要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这一点,今天通过这次挫折与失败,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体验了。”“艰辛之后的成功更快乐、更迷人。”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地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的。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5)

2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学校环境下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经历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我们重点抓好了课前预习准备、课堂研讨交流、课后总结练习三个环节中探究方法的应用。每次课前都会提前告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实现对课程相关知识先自主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听课。同时,考虑到该课程涉及大量公式、定律推导,往往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写得粉尘飞扬,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昏睡一片,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公式、定律推导,让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讲解,例如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性质的证明、2PSK功率谱密度的推算,等等。学生接到任务,有压力就有动力,最终能够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需要私底下在课前做足功课,来不得一点马虎。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作用,为学生设置场景,介绍背景知识。通过介绍工程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通过给学生观看实际的信号形状,让学生发现实际系统中信号经过信道后会发生变形,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形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一些简单推倒,通过随机抽点的方式让学生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也进行引导性提问。而当学生讲解中出现一些错误观念时及时进行纠正。此外,还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采用分组辩论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后复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简单出习题的方式,提出一些开放性、前沿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跟踪最新的通信领域研究成果,撰写读书报告。每个学生的报告会被教师评分,计入课程最终成绩。同时,针对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设置了很多仿真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实现一些基本的通信模块。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仿真程序,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修改。通过抓好以上三个环节,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学生既能够从中学到基本的原理,又能够了解通信领域最新发展,既能够达到课程考试要求,又确实提高了能力素质。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6)

二、仓储与配送探究式教学模方法的基本步骤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量的查阅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资料设计问题,要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难易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合理分组,思考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合理分组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分组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中成绩有好有坏,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为了保证小组里的成员都能积极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通过考评把小组成员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3.讨论问题

先进行分组讨论,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参加到某一个小组中,与小组成员共同进行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后,可以由各小组的代表进行班级大讨论,把大家得到的答案进行分享。使每个小组都能在这样的氛围下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反馈与控制

由于探究式教学是开放性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进行控制。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出现课堂失控,做好控制。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勤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班级大讨论中,一定要进行各组问题的反馈与集中,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5.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看到学生的作业成果。而对于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的分析,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是无法了解的。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探究式教学方法能让教师看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更多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具体的课程设计示例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的活动:首先给同学展示事先准备好三段视频,某物流公司仓储部的运作情况、某粮食储备库的粮食储备的运作情况,某饮料公司配送中心饮料的保管运作情况,在播放视频之前不告诉同学们对应的概念。视频播放后,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思考各段视频分别对应的概念。各概念之间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的活动:观看教师播放的三段视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合理分组,思考问题

教师的活动:根据本班级人数的情况进行分组,一般5至6人为一个小组,组内同学们共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时间控制在大约5-8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参加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一下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情况。对该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学生的活动:分组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3.讨论问题

教师的活动:请每一个小组派出该组的代表来叙述一下他们组对视频的理解以及其看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言来对其他组进行的看法的补充与否定,在课堂中,同学们对每一段视频的概念一般不会出错,但是每一段视频所对应的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不一定能分析得很合理,这时就需要老师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师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将每一组的观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学生的活动:每一组的同学都要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4.反馈

教师的活动:把三个视频再播放一遍,讲述每一段视频所对应的概念。这三个概念相同点在于都有仓储过程,但是侧重点不同,仓储重点在于商品日常的保管与保养,分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与出库管理。储备的重点在于长时间的储存,粮食的储备主要是满足国家对粮食的需要,以备自然灾害其他问题引起的粮食短缺,保证粮食的供应。保管重点在于短时间的储存,一般是指配送中心的商品的储存过程,有的通过型配送中心要求商品储存的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主要是进行大包装分装成小包装,满足商品配载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之前教师对小组讨论结论和问题,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问题分析的比较合理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对问题分析的不是很准确的小组要给予鼓励。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7)

本课题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交通工程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1、前言

对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般高校来说,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知名度的必经阶段。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该教学方法在国外知名大学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方式,而在我国一般高校教学课题中,讨论探究式这种教学方法还没能推广开。通过初步试验可知,学生非常喜欢此教学方法,这对于下一步实施会很容易推进。

国内有关交通工程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实践课教学体系方面上,没有人提出针对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交通工程学课程中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其有关定性定量考核评定方法[1、2、3]。

国外大学在教学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体现的主要是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应该怎样教,如何教得更好,同时提供有效的方法[4]。

2、方法过程

主要研究内容:制定交通工程学课程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可行方案以及相应定性定量考核方式和方法;在交通工程学课程中实施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方案检验并不断完善。

研究目标:通过对交通工程学课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交通运输专业其他专业课程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蓝本,为我国其他一般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实施教改提供实践例证。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交通工程学课程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可行方案制定;在讨论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及时准确的记录相应定性定量化指标。

研究方法:在全面把握专业现有师资、试验仪器设备和交通工程学教学现状,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有关大学专业课教改文献资料,制定交通工程学课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可行方案,确定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定性定量考核指标,最后给出课程教改可实施方案,并在在交通工程学课程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检验并不断完善,及在交通运输专业中进行推广。

3、方案制定

3.1现状条件

交通工程方面师资的薄弱,仪器设备简单。交通工程学教学主要靠课堂讲授,方法单一。学生交通感性知识非常欠缺,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3.2方案制定

针对现状条件,制定课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可行方案,具体如表1所示。教材的选取是结合多年各个版本的交通工程学教材,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以培养学生技能、增加知识含量、拓宽知识面为主,自己开发教材。

表1 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方案表

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把交通工程学各个章节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案都放上面,只是节选几个章节。

4、考核指标确定

考核指标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考核指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组织配合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总结概述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图设计技能等。

定量考核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小文章数量、高质量地完成交通实验次数、准确翻译有关外文资料字数、根据所学交通工程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个数、正确高效地完成作业数量、数量、申请或参与科研项目数量等。

定量考核方面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试验成绩、作业、小论文成绩、卷面成绩,这些方面给出具体的分数比例和评定办法。

5、教学实施检验

交通运输专业的2010级、2011级两个班级《交通工程学》课程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及完成成果:校园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及应用研究;对校园停车场进行了设计;市区交通拥堵交叉通组织、实际调查交通数据资料、初步翻译了英文版的《交通工程学》教材。

6、结论

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2010级、2011级两个班级中的授课实践情况看,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成效。交通工程学课程中采用了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后,对于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检验学生实践环节中运用情况更加灵活多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面对面”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实践中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课堂讨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专业技术的前沿,让学生对对未来工作充满了极大的憧憬和动力。最重要一点是本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提供了巨大的专业实践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孙耀东等;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1期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explore knowledg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suitable for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urses which are required to constantly innov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paper, taking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制约,为了突破这一制约,我国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应用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最主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一门较为实用的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另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使学生获得主体发展。

1 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与教学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开展的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1]。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健全的个性[2]。

探究式教学分为四个过程:①创建问题情景,提出关键问题。根据讲授的内容,创设情景,并依次提出关键问题。②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共同探究解决途径。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成果,最后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④实践探究。将课堂探究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继续探究。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

2.1 教师的导演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导自演,一个人唱独角戏,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整个教学中充当的更多是导演的作用,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以及归纳,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角色扮演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从各自角度出发,通过讨论与沟通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导演作用发挥的好坏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自主发展。

2.2 学生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实际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非常直观的将结论与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活跃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低下,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及推理等途径获取知识和探究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全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从传统的单向性、机械性以及被动性的交流方式转变为双向性、灵活性以及主动性的互动方式。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提出问题、多向互动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首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探究解决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并不断进行修正,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3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如果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对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建构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关键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的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下面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为例,谈一谈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3.1 创设情景,提出关键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主要阐述的主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对进货、搬运、盘点、订单处理、拣选、补货、发货、配送各个作业流程有明确的认知,接下来运用探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物流配送的实战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景,某企业2004年开展电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商企业,并在多个城市里建立了自有仓储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其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一辆装有20吨货物的货车到达该电商企业在某市的配送中心仓库(附配送中心的库位情况图),该车上的货品有:洗涤用品、食品、化妆品、小家电等,且都不是标准包装,包装材料有纸箱、木箱、袋装,还有简单的透明薄膜。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是问题,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问题,如提出:根据货位情况图,本着节省库位的原则,规划出这批货物的合理储位;如卸货平台与仓库货架之间有200米距离,如何安排搬运设备并设计出高效的搬运路线;如何组织安排配送中心的盘点工作等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3.2 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二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进货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示;根据给出的信息制定一份搬运路线图与搬运设备安排,再分配任务进行作业;制定一份合理规划货位储位的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制作出拣货流程图,并进行模拟;根据库存和订单情况进行补货作业,并填写有关单据。

因为每组学生水平不同,效果不同,教师应该对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思路及意识应予以表扬。

3.3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就自己所处的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分析调研结果,对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研讨也可以是全班范围的大辩论。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自主探究应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3.4 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对课堂探究的深化,也是对课堂探究的进一步巩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内化知识达到深化拓展的目的,并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4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但不可避免的,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耗时多、课堂纪律不好控制以及难以实施,结果难以控制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探究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4.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法作为引导者,在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翔实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景,其次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引导与修正。

4.2 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探究的过程往往要经历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分析思考、总结报告、讨论交流等环节,这需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4.3 确保教学效果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正如一部影视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一样,教学效果最终也取决于教师的导演作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既要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又要保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畅所欲言,围绕课程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而能确保教学效果。

4.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管理过程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机械地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每个知识模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 结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索,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对该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重心展开积极的探索,并将此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课程当中,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妍. 试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147-150.

[2] 崔友兴,蔡林,陈瑞君. 问题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比较分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8):1-3.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9)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和LexisNexisAcademic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结果发现:国内既有对探究式教法的研究,也有对探究式教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国外只有部分对探究式教法的研究,没有对探究式教法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因此,只选择了部分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论文进行了阅读研究。我们从中发现:在我国,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初始状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现象,对探究教学的研究可以说仅仅是来源于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选择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高尔夫2个教学班的本科生共计60人,分为(1)班30人为实验班、(2)班30人为对比班。

二、研究内容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课程中,针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采用探究式教法和传统教法进行授课。通过比较以确定探究式教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笔者自执教以来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同行们用的教学模式均为: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上机练习这样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有一种“被学习”的感觉。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习新知识前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对教材的内容提前预习、分析、提炼知识点、完成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对应的任务,学生从“被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本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随机分班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两班的差异很小。通过一学期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授课后继续对两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和测试,以确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模式教学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和Lexis Nexis Academic数据库等网站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并对所获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3.实验法

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究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4.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分析实验得出的结果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善,并对数据和结果进行比较,以期使本研究效果更客观、更可靠。

四、结论与分析

1.学生方面

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考核,从考核结果来看,实验班对本教材各知识点的掌握都要优于对比班。尤其是上机操作部分,实验班的正确率较对比班要高很多。鉴于此,笔者认为,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计算机教学中是可行且效果非常显著的方法。

2.教师方面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就要在问题的设置、学生兴趣的培养等问题上多下工夫,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1)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相当关键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看,探究式教法中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式教学法中问题的设置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课题。

(2)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在探究式教学法中,要想体现其核心――探究,就得解决学生愿意“探究”与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能“探究”多少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问题的设置中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参与进来后,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德有,吴敏丽.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与网络,2010(1).

[2]丁小文.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技能类课程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3).

[3]李莉.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基本原则[J].教育革新,2010(2).

[4]杨小艳,张海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09(6).

课题来源:河北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J

YZIC08

作者简介: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7-02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发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还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若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思考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合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实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如在讲授经典戏剧《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则体现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十分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思考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实施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在现场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或总结的能力,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加以肯定,并提示其他同学予以记录;对于错误的、有分歧观点,则应组织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在此环节中,如果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发言,教师一定要对之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沿着正确的思路由浅入深地予以探讨,不能四面出击,否则会劳而无功。比如在讲授《锻炼锻炼》时,我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杨小四?”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杨小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吃不饱时的狡猾、小腿疼时的蛮横和支书的“和事佬”作风等都只能作为论证杨小四性格的佐证材料,不能突出加以强调。

4.教师答疑

教师答疑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释疑过程中的错误加以纠正或解释,其中也包括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也包括教师对问题的必要的画龙点睛。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可能产生的看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经过这种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才能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学生一般不能从一开始就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会认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海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此时,教师若提示学生再看一看海子的生平,再进一步了解他仅25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说明此诗的创作时间是海子自杀前的两个月,那么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受到触动,就会对该诗中的一些字眼再进行玩味,比如进一步玩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之后,再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性的结论,即本诗是海子自杀前的宣言,是海子伤心的绝笔。如此之后,就会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深思省疑

深思省疑就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再作进一步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昙花一现,要想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必须有课下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或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一步进行研究。如果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就要及时形成论文,以供大家共同赏阅;如果是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更要及时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进一步探讨。这个“省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每一次思考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他的下一次思考的开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环节。“省疑”过程是学生论文形成的过程。有了这个收束的过程,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才真正能以“讨论”达到“探究”的目的。

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的长处

首先,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符合人本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也是契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真正的“人的文学”,它实践着“五四”精神,即“人本思想”。“‘五四’文学革命是一次地地道道的革命,它不仅画出了旧文学与新文学的明确分界,还初步确立了作为新文学主体的‘新人’的本体精神。换句话说,现代意义上的‘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构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2]。因此,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自然要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要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作为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探索人生的真谛。只有将这种“五四”精神体现在中国现当文学的讲授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本学科的学科内涵。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能给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这种展示,他们会亲手绘制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地图。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尊重学生的意愿,首先重视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让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这种环境里,学生不会产生危机感,不会惧怕受到批评。其次,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使他们敢于探索,乐于找到论据来充实自己的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效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不懈地采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独自阅读和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得表达出来,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讨论法通过引发问题激荡人的思维,把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的才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人都视为是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创造者,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开发自我,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的思想,主动地发展自己”[3]。

第三,学生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看法形成论文,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写出论文也就是“收口”。没有最后这个”收口”的过程,他们以前的思考和所得很快就会被遗忘的;相反,如果收好了这个“口”,则会获益无穷。实践证明,写作过专业论文的学生,他们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就会知道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围绕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在答考研试卷时会让导师另眼相看。就因为有这一条,所以我院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三、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会使得课堂的涵盖量变得较小,一般只能讨论一个到两个问题。但这个缺憾比较容易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教师可将探究与讨论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结合起来。

其二,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善于表达、基础较好的学生会从中尝到甜头;不愿认真准备的学生,则往往会在课堂上被边缘化。这是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三,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有效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就导致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容易流于表面。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是需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的,但目前文学院学生每周都要上30多个学时的课。披星戴月地上课使学生甚感疲劳,经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所以课堂讨论就往往没有深度,没有内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便有些进退两难:终止讨论,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由没有实质内容的讨论讨论下去,又怕耽误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法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156-02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教学成熟的基本标准。探究式教学是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以确定探究目标。在课堂教学法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这样能调动学生和积极性,为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自主是前提,没有学生的自主,就谈不上探究。合作,以体验探究过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生既有互帮互助,又有自主选择,在自主合作中讨论问题的答案,交流各自的经验,探究知识的真谛,体验探究的过程。合作,是探究式教学的组织过程和有力保障。自主合作为探究式教学铺路,而探究式教学渗透在自主合作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最佳诠释就是:充分自主,有效膈作,适度探究。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教学法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这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法形式。探究式教学直击素质教育,重视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探究式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在“导师”或“幕后策划者”的宏观指导下,明确探险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归纳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互动的活动,这正是探究式教学与“填鸭”式教学的本质不同。

2 教师在“教”中探究

每个教师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别人的教法怎么先进,都是别

人从实践探究中得来的,自己怎么“教”,就永远得不到提高,所以合适的教法应由教师自己人来探究。教师的“探究”和学生的“探究”是不同的,是具有宏观指导和启发意义的。教师探究教法探的好,学生“学”的探究就可以敞开大门,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局面。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着重探究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活动式等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卓有成效的方法,而且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多媒体,网络和远程教育等手段也应是教师加以利用的;还要探究怎样处理和加工教材更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千万不能让教材框住学习者的手脚,而要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让它能被学习者消化吸收。

3 学生在“学”中探究

初中的学生是比较天真的,其想法和观点也是常常会富有新意的。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自由空间,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探究;有时在学生质疑问难中探究;有时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总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和角度不同,都会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