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服务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8 19:36:15

服务工作计划

服务工作计划篇(1)

二、大力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对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

三、大力开展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主动拓宽服务领域,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中介服务。对个私商户和外来投资者,注重为他们提供经营上、生活上的便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大力开展面向辖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认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以辖区单位和居民为依托,组建了由社区党员、老年、青年、妇女社区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净化和美化社区环境、社区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医疗咨询义诊、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五、大力开展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风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同时,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计生服务

六、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加大文化、教育、体育服务质量

服务工作计划篇(2)

第一,建立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和教师服务的服务中心。 根据师生反映的后勤部门没有良好办公场所的情况,现后勤服务中心考虑在这一学年开办后期服务中心办公室,地址选于东区食堂西部楼底。

第二。完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方法。 继续健全制度,以严格的工作制度来规范管理,明确个人的责任,提升工作约束力,力求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监督有力,高效服务。

第三。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基于后期基层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我后勤服务中心在今年要开展两次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思想、技能,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服务工作计划篇(3)

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 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任务: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通过学习使全科护士掌握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确保取得实效。

3、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并制定相关职责。

方法及措施:

1、1-3月(筹备启动阶段)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达到思想认识。

2月组织科室护士结合本科特点,开展护理服务专题讨论。

2、4-10月(组织实施阶段)

a、4月科室组织高年资护士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学习工作经验。

b、5月试行分组排班,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c、6月-7月组织全科护士制定适合本科室的职责,工作流程,并运用实施。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每组责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夜班按工作量补贴。体现多劳多得。

d、8-10月结合我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工作职责,加强主观能动作用,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服务工作计划篇(4)

20XX年,XX市人才服务中心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按照局党组和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牢牢把握住新时期新阶段人才工作大局,树立确立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服务和智力保障的理念,抓住机遇,扎实工作,推进XX人才工作新发展。

一、工作思路(指导思想)

20XX年我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围绕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与省市人才协作联盟工作,进一步开发人才、服务人才、支持人才,达到为XX经济改革提供优质人才与智力支持的最终工作目的。

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机构为工作目标,以提高人才服务质量为工作核心,规范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推动软硬双环境建设,全面完成人才中心责任目标,高质、高效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使工作的完成真正做到领导放心、群众满意。

三、工作举措

在继续巩固发扬以往工作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日常工作并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档案管理工作

20XX年7月7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辽人社【20XX】264号《辽宁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试行)》,10月末省人才针对264号文件对全省县区级以上人才中心进行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统一培训学习。为了达到突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工作目的,我中心已经通过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树立服务、安全意识;加强档案室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发挥中心固有优势,消除漏洞、弥补不足等具体措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进一步在档案室硬件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后,争取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到库房、阅档室、办公室分设;库房、阅档室安装监控设备;固定柜式储存改为密集架式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流程、按人员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中办理了人事业务的这部分档案的管理力度,力争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人事工作

20XX年,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快人事工作的拓展步伐,充实人事的内容,继续坚持“四个不限制”措施,逐渐完善“保姆式”全程服务模式,健全人事功能,为被单位和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为了进一步规范我中心的人事工作,明年中心将对办理人事业务的人员实行分类登记和分类管理,具体划分为大学生人事、流动人员人事、辞职人员人事和集体人事四种类别。

2、为了加快人事工作步伐,我中心将利用人事人才网、报纸和现场解答等方式,大力宣传人事政策,规范完善人事工作制度、操作规程,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和项目,简化办理手续。重点发挥现代化办公优势,减少人事服务中手写的成分,将一些重要文本材料,如高校毕业生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调档函、工资关系介绍信等,均采用电脑打印,降低人为因素对档案材料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3、强化社会大众的人事意识,加强与辖内各企业协调沟通,加大人才派遣工作指导力度,及时为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办理档案接管、计算工龄、核定工资、转正定级等人事服务。

4、在吸纳人才到辖内企业工作的同时,为有意在XX工作又暂未找到合适岗位的各类人员建立人才储备库,主动为其提供形式更多样、方式更灵活的人事服务。

5、继续扩大我市人事服务对象的范围。20XX年我中心计划将XX办事处、XX镇(以下简称“两街一镇”)所辖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全部参加人事,对其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实行集中管理。根据上级政策要求,自20XX年各街道(乡镇)所辖居委会工资人员的人事关系、人员编制不再纳入正式事业单位管理,改为自治组织单位用人自主的社会化管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两街一镇”所辖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及人事档案至今仍由其所属的街道和乡镇自行管理(而新采用人员已由人才中心按社会化流动人员进行管理)。

实践证明,由它们自行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甚至出现档案材料缺失、任意更改的严重问题。为了给这些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的服务,根据流动人员和社会自治组织管理要求及相关政策规定,市人才中心计划将XX街道办事处和某镇政府所辖居委会在职及退休共余名工作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范畴,开展统一、集中管理服务。目前,我们已将计划报到局党组,待局党组研究同意后开展此项工作。

(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审核评审工作。同时,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继续对流动人员和民营企业开展职称申报工作,为符合申报条件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及流动人员开展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推荐评审工作。在推荐评审工作过程中,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工作,严格审核学历和专业工作年限,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发生。在高层次专家选拔培养工作方面,继续深入选拔人才,开展“某市级学术(后备学术)带头人”申报工作,凸显我市人才榜样价值。

(四)、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和人才交流引进工作

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和人才交流引进工作一直是我中心具体人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几年来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走在了全省县区前列。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以以下几种方式拓宽多种就业渠道,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纵深发展。

1、坚持“立足引导,围绕招考,促进就业”方针,结合XX市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联合各相关部门,通过定向招聘和面向社会招聘两种招聘方式开展招聘活动,为应往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2、继续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落实服务单位,继续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保证各项生活待遇及时兑现,鼓励、支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3、继续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直接促进就业工作。针对那些因受专业限制而难以就业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我中心将巩固与省内各培训院校的合作关系,对其实行全程免费转岗培训。

4、继续利用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各类用工信息。我中心十分重视与辖内各大中小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XX人事人才网站专门设立重点企业招聘专栏,定期为各大企业免费招聘信息。同时通过每年坚持对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我中心建立起以十几家重点骨干企业为中心,依托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就业网络,此项举措既为流动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同时,针对一些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我中心也能够及时利用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平台为其广招英才,解企业燃眉之急。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扩大完善就业网络的覆盖面,争取半年开展一次企业调研,同时召开两次以上专场招聘会。

(五)、流动党支部继续开展争先创优工作

20XX年我中心流动党支部将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围绕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及争当 “五个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三方面内容,结合流动党支部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继续开展流动党员创优争先教育工作。中心党支部共有在册流动党员110名,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针对支部党员鲜明的高学历层次,高素质水平,高地域流动等特点,坚持“服务优先、方式创新”, 紧紧围绕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宣传媒体化、学习数字化、沟通网络化等多种创新方式,大力提高流动党员党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争取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党员典型,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六)、人力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工作

1、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派遣、交流工作,坚持 “创新服务,多模式管理”,加大我市毕业生工作和人事人才工作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及时将我市人才开发、管理、服务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上报上级部门,并与同级各部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力争让我市的人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省人才12月对我市进行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县(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工作。此项工作是我中心对人才中介场所管理的薄弱环节。虽然县(市)一级人才中心还未具有对本地人才中介机构的审批权限,但20XX年我中心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辖内人才中介机构进行登记与监管,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七)、人员队伍自身建设

服务工作计划篇(5)

(二)不断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大力发展。继续把发展养老服务业做为重点工作进行推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积极协调,大力推动,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跃。一是要加大检查督促和协调的力度,狠抓养老服务有关政策落实,确保文件规定的优惠扶持措施全面兑现,扶持资金全部到位,使养老服务企业受益、老年人得实惠,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主导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立足我区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把握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大胆尝试和实践各种养老服务模式和服务项目,在基础较好的社区,试行引入养老服务专业公司,扩大服务面,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吸引更多的居家老年人主动接受养老服务。三是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探索建设老年公寓的路子。继续开展“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三)不断提升基层老龄工作的整体水平。巩固四年来示范村居创建活动的成果,充分发挥全区100家“基层老龄工作示范村(居)”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基层老龄工作整体上水平。深入开展“之家”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村居老年活动室建设,制定标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村居老年活动室建设的扶持。研究制定发展农村老龄服务、完善农村老年优待政策的制度措施,推动农村老龄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对基层老龄工作的指导,促进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服务工作计划篇(6)

1、引导农民调整好种植结构,重点要增加花生和水稻的播种面积,减少低产低收作物面积。

2、组织开展好农民所需要的各种培训。

(1)、邀请有关专家对农业生产进行两次科技培训,培训相关的农业科学知识。

(2)、对畜牧业生产进行两次集中培训,尤其是对牧业小区和畜牧业发展大户,培训学习牧业经济发展和相关疾病防治工作,使牧业经济在全乡要有广大的发展。

(3)、搞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为全乡剩余劳动力学到一定技术,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全面增加劳务经济收入。

二、以干部包保为载体,确保贫困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有保障。

全乡特殊贫困家庭,要有干部包保,使他们在生产上有安排,在生活上有保障。全乡副乡级以上领导每人包两户,乡直机关单位领导、站办所长和村支部书记、村全体干部要包100户特殊贫困户,在生产上要帮助安排,生活上要给予扶持,使这些贫困家庭尽快脱贫。一是在物资上给予帮助,二是在资金上给予帮助,这两项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

三、要以泥草房改造为重点,改善农民的居住生存环境。

在2009年,我们要本着政府引导、农民自筹、政府补贴的形式,全乡要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750户。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全乡要消灭泥草房。

四、改善交通环境,为经济发展铺路搭桥。

明年,全乡计划砖路50公里,水泥路20公里,建桥梁一座,通过交通网络建设,力争二年内使全乡村屯公路全部硬化,让农民出行有好的道路,同时也可加快商贸流通进程,确保农民增收。

五、加强村容屯貌整治工作。

以村屯规划和卫生整治为手段,大力加强村容屯貌的整治力度,全面清理屯内垃圾和柴草,确保达到村容整洁,乡村文明,使人民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之中。

六、加强社会治安安全治理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服务工作计划篇(7)

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真正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不少两次的计划生育工作专题研究会,每次会议解决不少于一件实事。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考核,切实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作用,明确各有关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积极建立新的工作举措,健全综合治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起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

二、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新型生育文化氛围

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论述,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规定》、优质服务理念、“三进五送八服务”、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健全人口学校和其它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阵地,开展“服务式”宣传,根据群众需要提供法律、法规、管理等信息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病艾滋病预防等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依法生育意识、避孕保护意识、优生优育意识和生殖保健意识,倡导男女平等和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在中、小学开设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程,积极稳妥地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

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普及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力争到年底,计划生育干部的优质服务理念和基本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知情选择知晓率达85%以上,对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预防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把工作的重心真正下移到基层,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方,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和方案,切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台账管理工作,为计生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四、依法行政,增强计生法律意识

针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长期拖欠问题,做到正确执法和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度、评议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手续,清理和废除限制群众合法权利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生殖健康权利,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五、“奖优免补”工作稳步发展

各级党政领导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文 秘 家 园。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通报情况,认真落实责任制。在工作中认真做好摸底调查,注重工作方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认真分析、研究,以点促面,全面推进。严格把好政策关,严审办证资格,简化办证程序。各乡(镇)工作人员积极深入到村、组一孩家庭户中,宣传“奖优免补”政策,使群众真正了解“奖优免补”知识,转变生育观念,自愿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完成市下达的办证任务,要注重巩固率的提高,不断总结经验,讲究工作方法,认真开展好“奖优免补”工作。

六、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模式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清理清查工作及规范管理和服务工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突出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积极探索适宜我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路子。

七、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

XX年,村民自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今年认真巩固成果,积极有效的推进未达标的21个村(居)委员会、社区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工作,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玉红计生字(XX)9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工作,一是建好信息网络,摸准服务脉搏,实行分工负责,全面采集信息。二是实行内外结合,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三是整合信息资源的分析应用,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从完善信息的分析和应用入手,使信息贯穿于服务工作全过程,促进了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实施信息引导服务,促进计生优质服务健康发展,把信息作为评估工作效果,实行科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依据,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工作提供了方向,为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让信息引导服务、促进服务、规范服务,为开展计划生育生育工作构筑了良好的信息支持平台,提高工作预见性和创新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九、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

坚持行政管理和群众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计生协会“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五大职能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作用,充分利用计生协会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社区计生协会的建立健全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

十、继续发展“三为主”,推广“三结合”

继续巩固发展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成果,深入开展“三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活动,实施以帮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幸福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救助机制和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好因子女病残、死亡而造成生活困难、养老缺乏保障的计划生育家庭的问题。推广“三结合”工作,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促进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服务工作计划篇(8)

自07年开始国内物价上涨,造成国家、各企业单位面临经济困难,尤其是生活开支上涨了几倍,各种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所以公司运营成本大大的增加。根据目前形势所迫,要想公司能够正常运转,稳定公司员工做好服务工作,员工待遇必须增加。

再有紫萝园小区已经入住6、7年,小区所有的设施设备等部分零件(尤其:电梯、水泵、楼顶防水等)已超过了质量使用年限都已经逐步影响正常运转,加大了维修维护频率,从而增加了成本。

根据我们公司现在的运营状况,加上以上的必然趋势,实际就已经降低了物业管理费,在按1.35元/平方米/月加上公共收益补充的情况下我公司作出以下物业管理服务计划和承诺:

1、首先在广大业主、业主委员会的支持下,不折不扣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我们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严抓内部管理,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整体素质、良好的形象和服务意识,尤其是对小区的安全、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在广大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下大胆管理,高标准服务,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认真接受业主监督和建议,真正做到更周到更细致的人性化服务,让您更加满意。

2、为了使小区电梯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电梯磨损和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业主的财产升值,我们承诺在三年的服务期限内根据物业公司实际情况做电梯联动。

3、根据小区目前绿化现状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添补和调整。

4、对小区花园排椅、铁栅栏及大门进行每年一次刷漆更新。

5、在合同期限内对楼道进行一次粉刷。

服务工作计划篇(9)

二、工作措施:“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开展四项活动”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全面提升服务业对我区经济贡献度”这一中心,充分把握好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形势,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坚持两条主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实现有效招商,力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1、汇总梳理全区资源载体,对全区各服务业重点项目进行摸底,建立、完善全区服务业定向招商项目储备库;及时掌握全区各招商部门项目进展情况并定期上报;定期编写定向招商简报。

2、大力宣传推介区招商资源,定期举办定向招商项目推介会。积极筹备各类定向招商推介活动,对外宣传推介区闲置资源载体,召开区定向招商项目会,加强与知名企业的联系,提高全区招商载体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中介服务业招商推介会,重点围绕中介服务业载体项目,吸引高端服务业入驻区。

3、抓住“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全力引进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行业企业,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吸引都市科技型、总部经济、城市金融、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的高端企业入驻。

4、结合市服务业定向招商产业指导目录,有针对性的筛选,确定重点产业,力争项目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围绕我区现有资源优势,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优质项目;根据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进度,对香港台湾等地有针对性地召开定向招商会,提高引资水平,带动全区经济更好发展。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对接项目落实。

1、调海关、大港海关等部门,督促企业尽快完成项目规划,做好项目备案,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启动中国国际商品(保税)交易中心项目,确定保税仓库经营模式,配合企业做好交易中心的招商引资工作。

2、配合企业打造1919设计之都,吸引文化创意类、都市科技类企业知名商家进驻园区,结合建设情况,广泛联系国内甲等资质设计院、大中型设计院和工业设计公司,收集相关信息,确定意向客户并紧密跟踪联系,引导1919创意产业园进行升级换代。

(三)、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研究国家、省、市各级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结合区情,制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意见。

2、拜访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专业高校,了解要素市场概念,掌握发展动向,制定扶持政策,确定投资主体和经营场所,探索建立要素市场。

二是加快社区商业和家政服务业发展。

1、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办事处和社区摸清现有业态和发展空间。主要摸清我区社区商业,商业网点、连锁便利店、家政服务、餐饮业企业基本情况,制定《区社区商业发展意见或家政服务发展意见》。

2、协助成立区餐饮协会,制定《区餐饮业发展意见》。

三是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

1、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区现代中介服务业发展意见及实施方案》。积极参与市经信委、商务局、服务业发展局等相关经济部门组织的各类中介服务业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介已确定的招商对象,走出去,上门招商,吸引各地知名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2、积极与市经信委等部门对接,拜访行业协会和企业单位,细化中介分类,寻找行业发展突破点。摸清全区高端写字楼现状,确定一处载体,打造中介产业集聚园区。

(四)、抓好四项活动

1、全力打造区服务业发展局“暖心工程”品牌活动,利用周末时间联合岛城知名企业深入区“偏、远、散”的社区,积极开展以配送及宣传为一体的放心菜、放心面和放心肉制品为主要内容的“三放心”进社区活动。

2、在全区开展创建绿色消费示范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农贸市场、商场和便民店,以社区课堂和户外文体广场为平台,大力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社区课堂教、行家讲、网上谈、台上演、家中送和实地看,做到绿色消费知识随时讲、人人知,对创建活动中获市示范社区的给予一定奖励。

服务工作计划篇(10)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突破3100亿元。

----新发展村镇连锁超市、便利店600个以上。力争全市远郊区县连锁超市、便利店累计达到1800个以上,基本覆盖乡镇和千人以上大村。

----升级改造社区菜市场50家,新发展便民配送菜店100家。

20*年全市商业服务业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全面落实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为成功举办奥运做好准备

全面落实迎奥运培训工作,强化奥运服务的人力保障。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补充修订培训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启动员工技能、英语和手语培训工作,力争300名左右师资取得手语证书并持证上岗,6万名左右一线员工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3万名左右员工接受英语培训,5000名左右员工取得初、中级商业服务业英语考核证书。对已取得英语等级证书的5000名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对大中型连锁超市采购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严把进货关,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上述培训任务将主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由市区两级行业协会组织完成。

推进商业服务业"四无障碍工程",提高消费便利程度。在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推进刷卡消费无障碍、英语和手语交流无障碍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商业服务业设施无障碍工程建设。到年底,全市2001年底以后建成的大中型商场、超市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力争达到100%;2001年底以前建成的大中型商场、超市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力争达到50%。同时,抓紧启动实施都市消费指南信息平台建设,编辑出版《*餐饮指南》、《*西餐指南》等刊物,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餐饮消费信息服务。

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以购物环境、诚信促销、服务质量、商品质量、投诉及处理、附加服务为重点,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将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商业服务业顾客满意程度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企业要及时加以改进,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本市重点商业街区和重点企业的顾客满意率调查结果均达"满意"以上水平。

与此同时,以餐饮、物流、设备租赁、生活服务为重点,积极配合奥组委做好奥运服务筹备工作。按照《*2008年奥运会与残奥会餐饮、购物服务运行纲要》的要求,做好奥运餐饮服务筹备工作。会同奥组委和租赁协会举办奥运租赁服务主题招商论坛会,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租赁企业积极参与奥运服务,为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全面做好准备。

(二)积极推进远郊区县和重点新城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继续大力推进远郊区县连锁超市、便利店发展。今年要首先填补"空白",即首先在尚未设立连锁超市、便利店的村镇发展店铺,提高覆盖率。在此基础上,支持区县连锁企业租用公共信息平台技术资源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提升郊区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巩固已建成的连锁网络;加快郊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完善配送功能。统一配送规模力争达到15亿元以上,占郊区连锁企业经营总量50%左右;加快郊区中心站点建设,发挥区域配送中心的作用,在全市远郊区县重点扶持中心站点30个左右,提高对偏远乡村及山区网点的商品配送和幅射能力,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各区县要鼓励城乡现代流通企业在郊区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收购当地优质农副产品通过连锁流通网络进城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要引导生产加工和批发(分销)企业针对郊区消费特点,开发和组织适于农民消费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充分挖掘郊区消费潜力,为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服务。

加强新城商业规划建设。根据城市功能区定位的要求,配合新城的总体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重点新城商业中心。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向新城延伸发展,完善商业服务体系,积极优化商业消费服务环境,为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的转移创造条件。

(三)深入推进社区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消费便利程度

继续大力解决市民买菜不便问题。各区县要全面贯彻*市地方标准《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启动新一轮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确保完成50家升级改造。继续推进社区便民配送菜店网点建设,新发展100家便民配送菜店,力争到年底使全市社区便民配送菜店数量达到350家以上。西城、海淀、石景山等区县政府已经明确了20*年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目标,开展了《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学习培训,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其它区县也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市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圆满完成。

继续推进社区商业发展,规范发展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300家。积极推广部级和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带动本市社区商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采取相应措施,督促政府扶持的97家便民浴池加强卫生和安全管理,巩固提高服务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新开连锁洗衣店100家以上,加快推进洗衣园区建设,力争使正东百合洗衣园年内投入运行。

(四)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充分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多层次消费需求

创新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业态形式。加强培训及交流,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创新盈利模式,提高主业经营能力。鼓励企业改变传统结帐方式,建立网上对帐系统。引导企业进行业态创新,鼓励超市加强生鲜商品经营,推进专业店、专卖店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邮购等无店铺业态形式的发展,优化业态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大中型连锁企业要从过分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企业信誉,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转变。积极鼓励连锁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探索农资连锁化经营,推进连锁经营在不同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优秀特许连锁品牌。

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实施《*市物流发展规划(20*-2020年)》,研究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和相应的指标核算体系,研究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发展。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快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空港物流基地"大通关基地"建设,完成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

(五)下大力量开展重点商业街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特色商业体系

大力推进商业街改造升级。20*年各区县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条要改造提升的重点商业街。参照国内外现代化繁华商业街的成功模式,研究制定重点商业街整体改造提升方案,市里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东城区去年结合城市环境整治,改造了鼓楼东大街,效果非常好,值得各区县借鉴。在改造升级过程中,要突出街区特色,提升商业橱窗、广告灯箱、店铺标识等视觉系统设计水平,完善停车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聚集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增加休闲娱乐服务设施配置,调整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商业街的经营档次和综合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研究制定促进老字号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提升老字号发展。筹备举办迎奥运"*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加强企业咨询和人才培训,扩大开放与交流,加大老字号企业宣传推广力度。开展老字号创新评比活动和特色商店评选活动,再评选30-40家特色商店。

努力打造"美食之都",进一步扩大首都餐饮消费。积极培育京味特色餐饮品牌,向中外宾客展示首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创造条件满足*2008年奥运会的餐饮服务需求。开展餐饮企业等级评定工作,促进餐饮企业达标升级,力争20*年底国家二级以上酒家酒店达到700家以上。依托协会开展厨师竞赛评比活动,力争获得烹饪大师、名师以上荣誉称号的人数达到300名以上。开展特色风味餐厅、民族清真餐厅推介评选活动,推出特色风味餐厅、民族清真餐厅各50家。依托京港洽谈会等平台,开展餐饮业交流合作,推介和引进餐饮品牌,促进本市餐饮业加快发展。

(六)健全商业服务业法律、规则体系,整顿提升行业秩序

加强商业服务业法制建设。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争取在商品交易市场管理、零售企业促销和进货交易行为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以及大型商业设施设置等方面实现立法的突破。贯彻落实国家规范流通秩序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开放、竞争、有序、诚信的市场体系。

开展专业培训,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形式多样的贯彻实施标准宣传推广工作,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开展达标活动。制定洗染服务质量标准和家政服务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小商品市场标准,推动全市小商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制定或修订美发美容、修理、洗染、照相、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以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等*市地方标准,提高生活服务业和特殊流通行业的规范服务水平。各相关行业协会要提早做好必要的准备。

通过制定和落实规范,进一步优化商业服务消费环境。从总服务台、商品陈列、灯光照明、室内温度、噪音污染、背景音乐、语言文字和导向标识等细节问题入手,制定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提高消费者购物消费的便利程度,创造安静舒适的购物环境。制定商业零售企业售货员基本行为、服务礼仪等规范,解决员工仪表、着装、语言等服务细节不规范问题,提升商业零售企业服务水平。

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商业欺诈行为等专项行动。规范经营行为,加强监管和防范。贯彻落实《直销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范直销行业和特许经营发展,与有关部门配合,尽快建立健全直销业审批、监管工作机制。鼓励零售企业采取措施善待供货商。组织实施超市经营预警工作方案,对超市与供货商之间的结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坚决杜绝连锁企业挪用供货商资金进行开店投资。

进一步加强市区两级商业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商业执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商业执法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中的作用。继续整合本市生猪屠宰资源,年内将不符合规划、工艺不达标的屠宰厂整合到位,对符合规划的屠宰厂进一步升级改造。

(七)加快有形市场的布局调整和功能提升,大力改善消费环境

要抓紧制定建材家居、电子产品、汽车汽配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细化标准。鼓励各类市场进行业态升级和创新。鼓励建材家居市场、数码电子市场向商场化管理转化,服装市场和百货市场向社区购物中心、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转变。

继续加快中心城区小商品市场调整工作。相关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城市中心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影响交通、环境的小商品市场、地下空间市场进行外迁和撤除。督促保留的市场进行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调整,使其向超市、购物中心、百货店方向转变。

清理整顿汽配市场。按照修订后的汽车配件市场规划,引导汽配市场有序规范发展。对现有的汽配市场进行分类处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实现汽配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继续贯彻《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加快新发地、石门、大洋路、锦绣大地、八里桥等重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大力推进绿色市场建设,制定鼓励政策,力争创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市场20家。加强郊区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建设,提高市场的辐射集散能力,拓宽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将京郊优质农产品向城区、外埠辐射,促进农民增收。

(八)继续完善市场监测和调控体系,确保首都市场平稳运行

继续完善市场监测网络,拓展社会信息渠道,搜集政府部门、中介组织、新闻媒体、专业网络等各方面的市场信息,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增强对市场波动的预测判断能力。加强市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及区县分中心建设,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对本市大型流通企业信息跟踪,为促进商业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进一步完善本市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办法,使应急调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掌握生活必需品重点生产企业、批发市场、连锁集团生产、库存、周转、销售能力,建立台帐和日常联络制度。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的日常联络制度,保证应急状态下联络渠道畅通、商品供应充足。

修改完善政府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储备商品管理,保证储备商品"储得住、调得出、用得上"。与承储企业重新签订协议,合理约束政府、企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继续扩大储备商品的检测范围,保证储备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调整部分商品储备结构,提高政府调控市场能力。

建立市储备粮代储单位粮情管理系统,直接掌握代储库储备粮的存储情况。加快储备粮库建设,建立储备粮吞吐机制,实现粮食储备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粮食流通立法和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由于粮食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市里还将专门召开粮食工作会议。

(九)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解决废旧物品收购不规范问题

采取"政府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化运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再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通过"规范前端、现代物流、集约分拣、厂商直挂"的运作模式,规范现有回收站点,做到回收废旧物资便民不扰民;培育专业回收物流企业,建设现代化的分拣加工中心,替代现有粗放式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为有效推进工作,初步确定以崇文区、朝阳区为试点,以废旧报纸、纸制品包装物和废旧塑料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废旧物品的再回收、再利用。同时争取将试点企业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政府制定政策予以扶持。

服务工作计划篇(11)

坚持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大局中找坐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人社工作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吻合。

二、实现两个目标

本着点面结合、内外兼顾的原则开展工作,既注重横向拓展,也注重纵向延伸,确保事业发展与队伍建设同步推进,服务质量与人员素质同步提升。

(一)对外预期目标

精心打造以“崇人敬事”为核心理念的服务品牌,加快实现由常规服务、满意服务向感动服务的转变和跨越,力求让市的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人社部门最优质的服务。

(二)对内预期目标

继续落实靠文化引领行为、靠创新推动发展、靠实干历练作风、靠团结凝聚合力、靠学习提升素质、靠机制激发活力等六项措施,力求让人社局的每一名同志,都能赢得人民群众最真诚的尊敬。

三、突出三个重点

适应统筹兼顾各方公共利益和关注民生的要求,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性和公益性为前提,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在人社领域中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一)完善两个体系

1、城乡就业体系。坚持困难群体与重点领域并重,全面扩大就业规模和改善就业结构,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比去年增长10%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去年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结合启用新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公共就业服务阵地,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发挥大学生农业、文化产业、影视创业基地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尽快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网点下沉到镇(街、区)和重点村居,切实抓好基层人社所建设,确保人员、机构、制度、经费、场所、工作“六到位”,打造“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的新型社区就业服务平台,确保基层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人社部门的优质服务。

二是扩大就业规模。充分发挥我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以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定期举办春季、夏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帮助各类就业人群实现就业再就业。继续开展创业“1+3”行动,通过落实减免相关税费、兑现各类补贴等激励政策,促进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三是提升就业技能。面向全市广大城乡劳动者,通过确定定点就业培训机构、发放免费培训卡等多种方式,扩大就业培训覆盖面,大力开展新增城镇劳动力、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切实解决用人单位需求与求职者技能水平不匹配,导致劳动用工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立足市情拉长“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优势,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2、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围绕确保退休金发放和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依托电视、报纸等媒体设施阵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知识覆盖面。在继续办好电视宣传专栏、报纸信息展台的基础上,尝试采取编排文艺节目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侧重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业务、新生儿落地参保制度等社保政策,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留“空档”。

二是抓好扩面征缴。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报请市政府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将任务指标纳入对相关部门、各镇(街、区)工作考核,定期在有关媒体公布参保情况,接受社会各界和全体职工监督,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同时,报请市政府尽快出台我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妥善处理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制度及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准确甄别政策覆盖对象,积极争取上级新农保试点市,尽快建好三级经办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集中梳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切实完善经办流程等相关制度建设,适时开展试点工作。点上经验成熟后,及时在全市面上推开。

三是突出基金监管。严格执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覆盖社会保险所有业务、经办机构所有人员。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的支付工作,确保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及时兑现。落实网上实时监控措施,确保各项社保基金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项目内征收和支付,半年一次向社会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采取居住地出具健康证明、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助采集指纹比对、网上视频等方法,对异地居住的7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大医疗保险审核稽查监督力度,医疗保险与定点医院结算医疗费用,尝试采取总量控制、项目结算为主,单病种结算为辅的办法进行。规范社保基金银行帐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存储制度,执行优惠利率,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二)健全两个机制

1、人才开发机制。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要务相统一,年内新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400人,吸纳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帮助企业引进外地劳动力5000人以上。

一是积极引进人才。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硕士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举行孚日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及现有3名在职博士进站仪式,促成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孚日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着手筹划豪迈科技、银鹰化纤、康地恩生物酶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结合我市纺织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半岛()纺织人力资源市场”,争取建成乃至全省最大的专业化市场,集聚全国各地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巩固与重庆、河南等地劳务输出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网上对接成效。将云南、贵州等地部分在高务工人员确定为省外招工联络人,变季节性输入为根据企业实际随时输入。

二是集中选拔人才。进一步突出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办好第二届“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更多技术工人脱颖而出。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比武活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有计划地在市内重点产业和行业,选拔一批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引领作用显著的高层次人才,确定为行业领军人才,逐步形成以高层次行业领军人才为带动、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发展格局。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优秀创新创业大学毕业生表彰”等活动,表彰创新创业典型,弘扬创新创业新风,交流创新创业经验,进一步激发全市工作在各行各业上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热情,激励籍在校大学生心系凤城发展、回乡建功立业,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坚定创业信心。

三是精心培育人才。以技师学院分院为阵地,争取市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支持,加快建设我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技师学院分院作为省“金蓝领”项目培训基地的作用,组织好车工、钳工、电工、焊工四个工种的“金蓝领”培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青年技师。认真组织技师、高级技师考评,扩大工种人员覆盖范围,试点设立企业技师工作站。继续组织城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活动,精心实施“名师带徒”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缩小城乡专业技术力量之间的差距。着力打造“凤城大讲堂”培训品牌,聘请国内资深培训专家,结合发展需求选择前瞻性课题,举办“管理类”、“成功类”等系列专题讲座。举办文秘写作、会计电算化、SYB创办你的企业及社保知识培训等培训班。会同民政部门开展退伍军人培训,联合芙蓉家政公司开展家政保洁技能培训。组建宣讲团到重点企业和部分镇街,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知识等内容培训。加强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合作,选择一批30岁以下就业转失业人员进高校学习。完善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拓宽技工学校办学空间,进一步加强与青海海东地区和重庆石柱县的联系合作,突出技能特色,扩大办学规模。

2、安置机制。立足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干部工作的新规律,积极探索符合县域实情的安置新路子,务求军队、地方和干部“三满意”。

一是落实安置任务。科学应对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民营化进程逐步加快等趋势,充分考虑安置渠道变窄、安置难度增大等问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凡上级下达的安置计划,不管任务多重、困难多大,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同时,积极探索与服役期间德才表现、贡献挂钩和考核选调、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既照顾在部队职务高、军龄长、资格老的同志,也为职务低、军龄短的年轻同志提供显示能力、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是改进服务方式。将自主择业干部的实际困难,作为开展服务的切入点和优化服务的着力点。以建设“干部之家”为己任,开展自主择业干部专题调研活动,加快完善档案管理、年终登记、定向联系等多项管理服务制度,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重点从接收、落户入手,跟踪做好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岗位选择、本人自主创业、医疗保险缴纳、住房补贴发放等工作,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三是扩大稳控成效。会同各主管部门、企业单位,坚持不懈地抓好教育转化工作,进一步建立包括思想开导、生活帮扶、政策解释、小组包靠、亲属劝导等在内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抓好政策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标准明确、运转协调、执行到位的工作机制。用心用力地抓好稳控包靠工作,进一步完善责任明确、反应迅速、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市企业干部面上不发生大的问题。

(三)推进两个建设

1、劳动关系建设。以两网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构筑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及用人单位自我规范相结合的劳动者维权保障格局,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及非法用工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包括房地产和餐饮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检查活动。认真落实24小时投诉举报值班制度,确保信箱、网络、来电来访等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无阻,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全面实行案件调查、审核、处理三分离制度,行政处罚一律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实现监察方式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执法形式由单纯维权向维权与服务并举转变、监管范围由城市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监管内容由劳动标准向劳动关系运行全过程转变、监察进程由依法处理为主向柔性行政指导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监管,在三、四级网格的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全部安装使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两网化运行标准,年内案件处结率确保达到100%,全市性专项检查不少于3次,社会保险实地稽核不少于100户,年审企业不少于1200户。

二是落实防范措施。扎实开展“阳光仲裁”、“一步到庭”、“仲裁导诉”和“仲裁建议”等便民服务,建立健全案件合议、疑难案件会审、案件评查和内部监督纠错制度,切实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实现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人社部门主导,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应对突发性、群体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将调解作为一个独立结案程序,加快推行“调审分离”的模式,着力构建立案前调解、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庭后调解“四位一体”的调解体系,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修订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制度,提高用人单位自主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能力,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调解组织建成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强化用工管理。加快完善劳动用工备案数据库,实现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环节的动态化管理。对规模以上企业,组织力量进行指导,通过开展劳动合同集中签约行动,推动企业全员签订劳动合同,着力提高劳动合同的履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合同文本审查等工作,帮助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年内,企业新增人员劳动合同签定率要达到99%以上。

2、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效能型政府的要求,以教育培训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大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

一是规范干部行为。全面落实《公务员考核规定》,总结市直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经验,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习锻炼公务员的管理考核,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实现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好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探索公务员横向纵向交流制度,继续落实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镇街公务员到市直部门挂职措施,确保下得去、呆得住、上得来。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出台《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暂行办法》,引领全市公务员积极作为、奋勇争先。结合学习《市公务员行为规范》,印发公务员礼仪手册,扎实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新形势下公务员群体良好社会形象。

二是增强干部素质。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分别设计安排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途径和培训要求,构建相应的学习教育框架。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全市干部在职培训中长期规划,以提高干部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尝试引进能力拓展、心理训练、室内团体体验等科目,争取用五年时间,将全市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人员、干部等轮训一遍。

三是严格干部配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落实中层干部轮岗制度,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控制中层干部配备,规范任免备案程序。探索开发“市干部调配系统”,建立干部调配信息数据库和增人计划卡,调动时实行一次性告知,实现工资介绍信、社保关系、住房公积金等同步转移。

四、强化四个关键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机关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人社事业发展需求和干部自身成长需要,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机关氛围,努力打造求实进取、务实高效的干事团队。

(一)坚持文化引领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市场意识改进工作、用法制精神规范行为的学习思路,努力将团队中每一名成员,锻造成为清醒的管理者、坚定的改革者和优秀的执行者。从实着眼、从细入手、从严要求,切实抓好已有学习制度的贯彻落实,继续保持每周集体学习、每月集中交流、领导带头讲课、全员参与研讨的良好习惯,通过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研究会”,出版职工及其子女作品集,用好局内自动化办公平台等载体,发挥好“每月亮点工作展示栏”作用等,推动由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

(二)优化服务锻造

倡树服务为先、服务为责、服务为本精神,请人民评判、对人民负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把人民群众当作享受部门服务的“顾客”,切实将“顾客”的需要作为运行发展的“轴心”,时时刻刻以“顾客”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用“顾客”满意度来评估检验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对象“背后说好、心里说好”为追求,引领全员说“是”有依据,说“不”讲艺术,既要做对的事情、又要把事情做对。全方位提高服务效率,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如对事实清楚的工伤案件,要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医疗、生育保险审核及拨付,10个工作日内完成;就业困难群体只要不挑不拣,保证48小时内上岗等。

(三)持续创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