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9 00:48:48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1)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17-0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静电的存在,由于磁场以及电场的作用,产生静电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对于电子、航空、通信等设备却是危害很大的,静电的干扰会导致设备出现信号丢失、运转异常等情况发生,对于设备能正常接发信号、传输信号,以及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都会造成不能忽略的干扰和

破坏。

1 静电和静电现象

1.1静电

静电,可以通过电场直接做功,它是通过静电荷不断积聚的方式,通过能量转化实现静电作用,这种能量可以是光,可以是声,也可以是热能。产生静电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电场感应造成的静电,或者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擦等,都会让这种物理现象发生。

1.2静电现象

1.2.1自然界中产生的静电现象

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静电现象,最普通的就是闪电现象,这是由于云层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放电现象,除此之外还有风沙带来的放电,冰雪的放电,烟尘摩擦的放电,甚至气流等,因此可以说,自然界中的静电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1.2.2电子工业中产生的静电现象

在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中,由于电子产品的零件都非常小,因此相互堆积摩擦就更加容易造成静电,而这种静电对于电子零件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而带来这种静电的途径可以是人体自身带电摩擦产生的,或者零件之间相互摩擦产生,或者电能感应等。

1.2.3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静电的世界里,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感受到静电现象,比如我们在梳头时,由于头发干燥,梳子好像吸着头发;或者我们在脱衣服时,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静电声,在夜晚甚至可以看到火花,或者某些材质的衣服在相互碰撞摩擦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火花,还有人体指尖带电的

现象。

2静电的危害

2.1产品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接触电视,而电视中的很多元器件都是非常敏感的,而这些元器件在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电荷,电荷之间摩擦就会产生强静电,这些静电就会对电视内的仪表器和集成器造成危害甚至是严重破坏,电视内的元器件有很多,比如薄膜电阻器、电容耦合器件、片式电阻器压、半导体材料等都是属于高分子物质的呆料,他们之间产生的静电电位有可能成千上万伏,这样高的静电会让空气中的灰尘吸附到这些元器件上,会让元器件产生数据传输错误、逻辑错误、数据丢失等问题,对电视广播内的仪表器造成破坏。

而对于值机的问题,由于我们人体自身携带近点,因此在接触元器件的时候,就会将静电带给元器件和电子设备,然后对设备产生间接的危害。还有一些线性电路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MOS管、TTL等,这些小元器件受到一点干扰就会出现细微的不容易察觉的变化,让他们的工作性能受到干扰甚至是破坏。

2.2安全危害

还有一些会给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对于广播电视的机房来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重视静电干扰问题,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对于做好广播电视机房的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在一定的条件下静电可能引起燃烧和爆炸。而静电是我们常常看不见摸不着的,一般的小静电我们人甚至都感受不到,而只有对于产生火花或者身体的轻微麻痛才能感受到,而这种静电可能会给机房设备带来严重的危害,轻则会干扰信号,影响数据传输,重则可能让设备停止运转甚至有损坏的危险。

3静电的防护

3.1防止静电的产生

3.1.1控制机房环境

在机房内,静电是对于设备信号干扰的主要因素,因为静电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磁场的摩擦导致的,而要想有效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就必须从湿度、温度、灰尘上注意控制。第一,注意控制湿度,对于一些不易生锈腐蚀的设备和元器件来说,要尽可能增加室内的湿度,最好在机房内放置加湿器,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元器件由于空气干燥产生静电的问题;第二,注意控制温度,很多广播电视机房内都放置了制冷设备,目的就在于保证机房内的温度,过高的温度就会导致静电发生的可能上升,因此通过制冷系统来降低室内的温梯度,让设备之间的接触温度降低;第三,注意控制灰尘,一定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清扫机房,保证室内的清洁和设备的干净,尽量不让设备上落有灰尘,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1.2对人体静电的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温度、湿度、灰尘会导致静电产生外,人是最主要的静电携带者,在电视广播机房内,对于进入机房的人一定要要求佩戴防静电的鞋袜、手套、腕带等服装,非工作人员不能随意入内,更不能在机房内做容易产生静电的事情,比如吃东西、梳头等,在查看设备时,要事先触摸一些接地系统进行放电,比如金属门窗,墙面等。

3.2运用物体本身电荷消除静电

静电电荷的消除主要看机房的接地。要增加机房内的湿度,这个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对于湿度的把握对于机房内静电的控制非常重要,要在设备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湿度。我们还可以从静电产生的原理中分析得出,静电的产生导致了大量的电荷积累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利用静电消除器或相关的器材中和物体本身的电荷消除静电。

3.3防静电管理

3.3.1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类人员(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静电安全防护管理职责,并备有检查制度,要责任到人,提高防静电的意识,不能盲从。

3.3.2培训教育

针对机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实施有关防静电意识、知识、技术和安全教育。工作的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同时开展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

3.3.3警示、标记

在机房里,可以持警示牌或作标记提高警惕,在机房及相关设备中的静电敏感部件、部位,应按照标准的要求将其做出标记或警示,必要时注明危害性。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2)

一、巧用教具,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科学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是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以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8课《正电和负电》的课后阅读部分教学为例:书中的阅读资料为“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利用静电发明了许多静电工艺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学生日常对于静电的了解多为负面,比如在干燥的季节,晚上整理衣物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早上梳头时,头发经常会飘起来,越梳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等。对于静电的科学利用却知之甚少。殊不知,科学家们正是把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这一小作用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明了如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漆等,静电纺丝在医药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多年来,由于静电实验教具的局限性,参观相关工厂的不现实性,我们总是回避这些相关知识。这次,静电实验装置,就解决了以前不好讲清楚的静电知识,尤其是静电应用的有关内容。借助这些教具,能够巩固并加深学生形成“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了解到静电不仅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也会为人类做出贡献(如静电除尘等)。教学时教师先用实验装置创设一个大量烟雾从烟囱中冒出的实验情境,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将较小的烟尘颗粒除去?在学生苦苦思索却不知如何解决的时候,教师提出:有位好朋友可以很轻松地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它就是“静电”。当教师打开电子起电机的开关,浓浓的烟尘很快被实验装置产生的静电吸附掉时,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没想到小小静电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此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随之而来在头脑中产生了疑问:静电究竟是怎样除尘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分组实验,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接通静电前后烟尘有什么变化,从而推断出:由于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烟尘很小,所以能将烟尘吸在电极板及烟囱壁上,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在此,静电实验装置演示的实验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形成了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开展探究,让学生明白了利用静电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除尘,为我们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洁做出贡献,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

二、活用教具,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自主探究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想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究氛围,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角色,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用微笑、赞许、热情、鼓励等与学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和双手,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自由活动空间。例如:本人在教学《正电和负电》的拓展内容――静电植绒一课时,先出示一幅静电植绒作品,当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禁引起学生的啧啧称赞。随后让学生猜想作品是如何制作的,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有些想法很不切实际,但教师并不随意指责评价。接下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制作植绒画并把作品与教师的进行比较,自己发现问题―所植的绒不够致密、均匀。然后出示静电实验装置,揭示问题: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因此可以用来植绒。最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静电植绒,当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植绒作品时,笑容洋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本课教学中,由于恰当合理地选择了教具,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仅获得了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同时也收获了探究后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也为他们今后的乐于探究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3)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可以以这部分课程为载体对教材的某些内容进行阐释,可以是补充,还可以替换,甚至是改写.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契机.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4)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相对来说,学生基础较差,自制力不足,但实习操作能力强。《安全用电》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大多数内容为理论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得根据这种情况,做好课前准备,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喜欢听,并且学有所得。

1 分析课题

静电是一种很常见的带电现象,静电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并且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质量,学习静电防护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所在的北方城市,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经常会出现静电现象。比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两个人握手,开车门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静电放电。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制定学习目标

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根据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静电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并牢记静电的危害,能在生活生产中做到相关的静电防护措施;(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静电,静电的危害有哪些,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做到相关的静电防护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甚至杜绝静电引起的安全事故及隐患。

3 确定教学方法

为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分组讨论法两种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是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组讨论法为针对设定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 确定学习方法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为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5 确定教学过程

5.1 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法国科学家C.-F.迪费用类似的方法对多种材料进行试验后提出:有两种而且只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玻璃棒经丝绸摩擦后所带的电可做为一种电的代表,迪费称为“玻璃电”,也就是后来的正电或阳电;树脂棒经毛皮摩擦后所带的电为另一种电的代表,迪费称为“树脂电”,现在我们通常叫负电或阴电。正负电荷的产生是初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再次学习不仅让学生温故,更能让学生知新,引出静电的产生条件:摩擦、接触后分离。

5.2 学生讨论,设置悬念

学生每六人一组,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过静电放电形式,并设置悬念如何才能消除冬季人体静电。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将提前准备的各种生活中的静电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补充总结讨论结果。这个环节看似简单易操作,主要是学生的参与,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提前找好各种静电情况的图片,才能实施好该环节。

5.3 实现教学任务1:理解并牢记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三个:爆炸和火灾;静电电击;妨碍生产。其中,爆炸和火灾是最严重的危害,教师要重点讲解。在这个重点的处理上,采取先讲概念,再举实例,最后放一个小视频的方法,对学生实行直接视觉冲击。具体操作如下:静电电量一般都不是很多,但是在放电瞬间电压很高。若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主要是爆炸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就可能因为静电放电的火花而引起爆炸或火灾,对人员和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在2012年11月20日10时40分许,深圳市信新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粉尘爆炸,致7名工人受伤。该公司主要生产五金制品(自行车配件),爆炸面积15平方米,经调查,是车间内空气中铝粉尘浓度过高遇静电而引发的爆炸。最后播放的视频是在优酷网上找到的一个美国自助加油站里加油因为静电而着火的短视频。

5.4 实现教学任务2:在生活生产中做到相关的静电防护措施

由于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所以静电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静电防护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此方法主要是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例如,加油站一般都建立在空气流通较好的室外。(2)工艺控制。此方法是指从工艺上采取措施,限制避免静电的产生积累。例如,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工作人员可以穿着抗静电防护服,并且在进入工作场所前,先释放身体上的静电。(3)接地和屏蔽。接地和屏蔽是最常见的方法。接地可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例如,危险品车辆下面的金属链接地。屏蔽是用接地导体靠近带静电体放置,降低带电体静电电位,减轻静电放电危险,但却不能消除静电电荷。例如,在1967年7月29日,美国一艘航空母舰上,一架飞机带的导弹屏蔽接头不合格,因为静电而引起了自动点火发射,事故造成了134人死亡,7200万美元的损失。(4)增湿。在生产中,可以在生产车间增加空气湿度,这样产生的静电就能通过水这一良导体而消除。(5)抗静电添加剂。这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静电,但只能用于固体材料中,对于粉尘等来说,是不适用的。(6)静电中和器。此方法一般用于化纤、橡胶、造纸、纺织、化工等行业,与本专业的关系较少,不做重点讲解。在这几种方法里面,结合专业情况,重点需要讲解的防护措施为:接地和屏蔽、增湿。

5.5 知识拓展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知识拓展内容有两个:电气灭火安全知识和人体静电危害知识。其中,电气灭火安全知识,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在发生电气火灾时,该如何处理: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另外在灭火过程中,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最好使用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灭火器。人体静电危害知识:静电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人体的皮肤、心脏和大脑。在冬季有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是因为静电所产生的。在讲完该拓展知识后,回归到设置的悬念,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消除冬季人体静电。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

总而言之,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每一节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5)

多数人对雷电比较熟悉,但对雷电感应却只有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雷电感应指的就是在在雷电放电的时候,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以及电磁感应,两种感应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进而损害较大面积的设备。对于山区而言,一旦发生雷电感应,就会对大范围的设备构成很大的威胁。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山区雷电感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就此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静电感应现象、静电感应产生的“雷电感应”现象及危害

(一)静电、静电感应现象

在雷电感应发生的时候,静电、静电感应现象是主要的问题,现阶段人们对静电、静电感应现象的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处理方法上并不是特别的完善。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停留在物体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的电荷称为静电。而某一物体带上一定单位的静电后,另一不带电物体与它靠近时,不带电物体就会感应上与该带电物体等量的异种电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静电感应现象。对于静电而言,我们并不是特别的陌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衣服在脱下来以后,会发出滋滋的声音,就是静电的作用。另外,在人体互相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被电”感觉,也是静电感应现象的一种。

(二)静电感应作用产生“雷电感应”现象的危害

对于雷电感应而言,现阶段的多数人都知道在发生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但对于静电感应作用产生“雷电感应”想象的危害并不是特别了解,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在有雷云的情况下,通过静电感应的作用,从雷云形成到发生雷击,雷云下的地面以及建筑物,甚至是所有的相关建筑和设备都会带有大量的电荷,数量上的庞大和能量上的巨大根本没有办法估算出来。另一方面,当雷云发生雷击之后,雷云中所带有的电荷会通过闪击与地面的异种电荷迅速中和,如此一来便加剧了消极影响的范围和损害的建筑物、设备的程度。在雷云方面,会使其带有的电荷迅速减少,一直到消失不见。但是雷云下的众多建筑物与相关设施上感应的大量电荷,如果在电阻较大,并且没有办法在短时间消失的话,就会瞬间形成强大的高电压。造成客观上的安全威胁和极大的隐患。

二、防御雷电静电作用产生“雷电感应”现象危害的措施

(一)屏蔽

对于静电作用下产生的“雷电感应”而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否则一旦在山区发生雷电感应,会因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便,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扩大损失的范围以及增大安全威胁的程度。以目前的情况而言,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能够有效的解决一部分问题。本文认为,在实际的屏蔽工作中,需要有效的考虑到机房所在的建筑本身基本达到屏蔽要求,但进入机房的线缆基本未采取屏蔽措施,通过对进入机房的线缆作屏蔽处理,使经过改造的机房具有初步防“雷电感应”功能。在采用屏蔽的措施以后,就能够初步解决一些由于雷电感应所产生的问题,今后的预防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等电位联接

在山区中,雷电感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之所以会被扩大化,原因之一在于现阶段的很多措施都停留在基础阶段,并没有进行深化和加强。虽然屏蔽措施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如果是强雷电感应或者是受到某些自然条件的影响,雷电感应的范围和影响就会扩大,屏蔽措施就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今后的工作需要在等电位联接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我们可以把从建筑物外引入的所有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屏蔽层、电力系统的重复接地、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线、设备保护接地线及其它金属装置用电气联接的方法连接起来,并与接地体连接成良好的电气通路,使整个建筑物空间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如此一来,在外部的大环境上就具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在内部的处理中,也会更加便利。等电位联接是现阶段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满足部分山区的防雷要求。

(三)电涌抑制器

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进步较快,很多的地区都将设备进行了一定的深化与加强,提升了设备本身的防雷性能。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将目光投到了专业防雷设备方面。对于山区而言,在防雷的专业性要求方面是非常高的,而且需要这样的装备。比方说电涌抑制器,它通常在感应雷电波侵入电源传输线(信号线)时,能以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呈低阻抗状态,迅速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把雷电过电压限制在用电设备允许承受的绝缘耐压水平以下,以保障用电设备免受过电压侵入造成危害。这种设备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的山区由于应用了电涌抑制器,在发生雷电感应的时候,不仅降低了损失的范围,同时有效的保护了设备的其它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四)接地装置

山区雷电感应的预防工作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以外,还需要在接地装置上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工作,这样才能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充分的保证发生雷电感应的时候,更好的处理问题。本文认为,山区筑物、电器设备及电力设施等必须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接地装置承担着将雷电流泄入大地的重要任务,同时,在地面上起到均衡电位等多种作用,是防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装置的冲击按地电阻值是衡量一个防雷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应用不同的接地装置,能够处理不同程度的雷电感应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接地装置有效的改良。

(五)线路方面的预防工作

很多三面环山、四面环山的低洼地带易引起雷电感应,有条件的话,不要用架空线引入电源,而应采用套钢管埋地引入,这样就能够在客观上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应该采用三线(火线、零线、接地线)接电法安装电源线路,在山区,尤其是低洼地带,特别容易发生由雷电感应引起的电器烧坏现象,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程度的财产损失。

三、总结

本文对山区雷电感应及其预防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我国的幅员比较辽阔,山区广布,近几年对山区的开发力度又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证将来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山区雷电感应的预防工作,从多个角度出发,在整体的效果上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进步。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6)

科技意识的基础,就是学生不盲从旧有的理论知识,拥有探索事物原理的想法.如何让学生拥有探究的心理,是物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如果要让学生产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把物理事物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思考物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即物理教师要利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知识.例如,在讲“电场”时,有的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电场的定义是怎样产生的、电流形成的基本条件……然后指出: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结果自然是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学生连抽象的物理知识都没有学明白,又如何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又如何去思考应该探索哪些物理知识?又如何会有科技意识?如果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原理,就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探索物理知识的重点,得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用玻璃棒摩擦丝绸产生静电现象;用胶棒摩擦皮毛也产生静电现象.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识思考:静电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正负电荷产生位差的缘故.这两种现象产生的是正电差,还是负电差呢?教师的提问,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学生产生探究意识.

二、开展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学生了解了一个物理现象后,就会产生探索物理现象背后原理的欲望.如何让学生从了解一个物理现象,到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具备了科技意识以后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如果学生具备了物理知识基础,就能把知识转化为科技力量,应用科技力量进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物理实验.例如,在讲“电场”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了解该次探索物理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实验了解静电场现象是正电荷移动的现象,还是负电荷移动的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静电场实验.有一个学习小组设计的物理实验如下:步骤1:用玻璃棒摩擦丝绸;步骤2:用玻璃棒摩擦皮毛;步骤3:用胶棒摩擦丝绸;步骤4:用玻璃棒摩擦皮毛……将摩擦的结果送至正负电荷探头上检验,如果红灯亮了,代表产生的电荷为正电荷;如果绿灯亮了,代表产生的电荷为负电荷;如果探头没有亮,则意味着摩擦没有起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排除法”,就是在实验中,其他的因素是不变的,只有一个因素是变量,通过逐渐排除可变量,了解各种因素对物理现象带来的影响.经过排除实验,学生找到了静电电场产生的三个关键:并非摩擦就能起电,只有摩擦的事物能够产生电荷移动现象时,才能起电;不同的物质,电荷的性能不同,如玻璃棒比橡胶棒更易失去电荷;摩擦起电产生的静电现象,既可能是正电荷流失,也可能是负电荷流失.学生探究出的物理原理,是他们开展物理科技再创造的基础.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创新平台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做习题,却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展物理活动,带来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把学过的物理知识变为科技力量.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物理实践,让学生具有把物理知识转化为科技力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进行物理实践.例如,在讲“电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实践,要求学生学会修理简单的小家电、学会换灯泡.有一个学生发现生活中要用到试电笔,可是试电笔必须要接触到带电的事物才有反应,这一过程可能不安全.于是他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改造试电笔,该试电笔判断的不是物体是否带电,而是周围是否有电磁场.人们应用这种试电笔,即使不触碰带电的事物,也能了解该物体带不带电.这个学生的发明成果获得了当地青少年创新奖项.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7)

在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科学上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量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积累在物体上,即为静电现象,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也会产生不少危害,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哪些广泛的应用。

1,静电除尘,是指用静电的方法去除气体中浮游的微小尘埃,如图2所示,除尘器圆筒的外壁连到高压电源的正极,中间的金属丝连到负极,圆筒中气体分子的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由于受到方向相反的强大的静电而分离(这个现象叫作“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净化废气,而且便于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

2,静电喷涂,利用电气集尘的原理,使涂料微粒化,并使其带上负电荷,在输送气力和静电力的作用下,涂料粒子飞向被涂物,粒子所带电荷与被涂物上的感应电荷之间的吸附力使涂料牢固地附在被涂物上,一般经2~3秒,涂层即可达40~50微米厚,静电喷涂由于有可利用传送带进行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以及电动机等的喷涂,如图3所示。

3,静电摄影,静电摄影是用静电记录图像,也称为电子摄影,被广泛用于复印机中,如图4所示。

4,静电选别,利用静电力,把导电率不同的粒子从其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如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静电选种,工业中应用静电选别矿石,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静电除去异物等。

静电在高技术领域也得到一些应用,主要有:(1)静电火箭发动机,其特点是可以启动上万次,累计工作上万小时,但推力很小,适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位置保持和星际航行等,(2)静电轴承,利用电场力使轴悬浮的滑动轴承,它只在少数特殊仪表中使用,(3)静电陀螺仪,又称电浮陀螺,是陀螺传感器的一种,(4)静电透镜,电子透镜中的一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静电除了上面的应用外,还有很多危害,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放电,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油气罐内摩擦起电,可能发生爆炸;棉纺织车间内,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电子设备中如有摩擦放电,则会产生干扰,甚至损坏电子元件;衣服上过多的静电积累,对人体也有危害。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汽、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静电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8)

中图分类号:X924 文献标识码:A

各省市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检测覆盖率都相当高,检测中发现不合格的地方有3方面,分别是直击雷、感应雷及一部分静电不合格。众所周知,静电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大隐患,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在生产生活中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险,尤其是在易燃易爆场所,它的威力更是不可藐视的,很有可能会引起爆炸或着火,危险时刻存在我们的身边。

1 静电的形成

静电在宏观范围内看是相对静止的,只是短暂性失去平衡的一系列的正电荷或负电荷。静电也是我们偶尔可以感觉得到的,据一系列调查报告表明,在所有发生的静电现象里面,我们可以感知得到的静电含量大约为33.9%;因为静电引起的火花使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等和常见的静电引起的爆炸现象占总静电量的20.2%;所产生的静电火花使可燃性的粉末状物体爆炸的现象占总的静电现象的5.6%;产生的静电火花往往会给生产带来不便的影响,这些事件占总发生量的28.8%;静电引起火花但未造成任何爆炸的占总量的11.5%。

2 静电防护的基本方法

静电防护的基本方法大致有2条:避免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静电引起的火灾或爆炸往往都是因为静电的积聚,所以我们要避免静电的积聚或想办法中和掉所产生的静电。

2.1 各种油类储运的系统中常常会采用以下的方法

2.1.1要防止人体所产生的静电

在储运过程中往往都是人为的穿戴了有关化纤类的衣物所导致的,因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或避免使用化纤类的衣物,以免造成严重的火灾或爆炸。并且要禁止在危险区域脱掉身上的衣物,禁止使用化纤布料的抹布去擦试机泵或油罐容器。而且要规定所有登上油罐的工作人员禁止穿化纤的衣物,最好是规定工作人员穿上经检测过的防静电的服装。规定要上罐的工作人员在上罐之前要用手扶着未涂有油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消除人本身带有的静电。

2.1.2应在石油类的产品中适当的加入一些防止静电的添加剂

这样既保证了石油的导电性又增强了石油的润湿性。加入添加剂以后,会使静电的泄露加快,而且还可以避免静电的积聚,阻止静电产生危害。

2.1.3要先做好设备的接地准备,消除导体本身的静电

使设备很好的接地可以消除静电危害,这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所有用于储存的油罐和输转油类的油罐、装卸设备的管线,都必须要求有好的接地装置,这样可以把静电快速的接于地下。工作人员应该常常检查设备的接地装置,监测接地状况和接地电阻的工作情况。正常情况下油库中的油罐消除静电接地的电阻不应该超过10Ω,这是静电安全接地的范围。立式的油罐接地极按照油罐本身的周长去计算,每18m分为一组,卧式油罐的接地极应不少于2组。

2.1.4应该安装静电中和器

静电中和器又名为静电综合器,此装置可以安全消除或减少静电。

2.2 减少静电产生的方法

2.2.1往油罐、汽车油罐、铁路槽车装油时

输油管线必须要插到油的液面以下或插到底部。这样做可以减少油类的冲击,避免和空气接触产生摩擦进而产生静电。

2.2.2往往一些自然因素是我们不可避免的

例如空气的干燥程度和天气的炎热程度都是引起静电的因素,应该勤检查接地消除静电设备或采用放慢放油的速度,也可以在作业场地或引起静电的地方浇水,来避免静电的产生。

3 关于雷电的基本常识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放电现象,并且会伴有电闪雷鸣,其放电威力也令人们叹服。产生雷电的基本条件是雷雨云中累积、聚集并形成相应的极性。雷电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4种。雷电是大自然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放电的现象,雷云是构成雷电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的条件,雷云是水蒸汽和强烈气流在一定的条件下组合形成的。

4 在储运设备时会产生雷击事故的原因

4.1设计上有一些缺陷不符合具体的施工要求

非金属罐的水泥罐壁、罐顶的内撑以及各部分的钢筋之间达不到相互可靠连接的程度,致使接地的设施不够好 。

4.2地下罐顶部的复土尺寸还不到50mm

呼吸阀、量油孔、透光孔等地方的接地效果不是很好。

4.3避雷针的设计不符合所需的需求

避雷针的高度不够、接地不良都会达不到防雷的效果。

4.4运输罐内的存油量太少

罐内空气中所含的可燃气体浓度过大,罐顶的设施敞口不够严密,致使油气泄露,使其到处蔓延。

4.5避雷针本身因为年久失修

锈迹斑斑或因为损坏而造成失效。

4.6输油罐的呼吸阀不太好使

阻火器因为腐蚀而失效。

防雷装置的原理主要是要高出被保护的物体一段距离,然后利用金属的导电性,把雷电引入避雷针本身,然后通过线引入地下引入装置,从而使雷电导入到地下,以这种转换的方法来保护人身和建筑物以免受雷电的袭击。最常见的防雷装置是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以及避雷器。基本上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3部分组成。

5 结语

通过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静电防护和雷电防护的分析来看,雷电确实是需要我们防护的一种防止火灾和爆炸的一种自然灾害,同时静电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是隐形的杀手,平时不会被我们注意,看似很简单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所以一定要在规定的标准上和技术上做到完全的统一。如果不注重这些小小的细节则容易造成大祸。严格加强防雷防静电工作管理,做好静电防护措施和定期防雷安全检测,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和雷电对易燃易爆场所造成的危害,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可以保护好国家和公共财产,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9)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无不渗透着物理学的规律和原理. 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物理情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对物理情境就有一定的接触和感知,这是学生开展物理学习的第一手资料,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和理解.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从现有条件出发,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现象和事物,让学生自主讨论和研究,教师适时引出物理定律和原理,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例如,在讲光的折射定律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在清澈见底的溪边行走,各色鹅卵石静卧在水底,但是伸手去拿时,却发现想拿的石子仍静静地躺在水底; 渔民在水里叉鱼也有类似经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 因此,创设物理情境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情境教学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验证并对照课本中的结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除了让学生分组演示课本实验以外,还可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重难点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例如,在讲静摩擦力时,学生容易理解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但是对静摩擦力也可以是动力这一点很难理解. 由此,教师可以创新课堂设计,为学生创造如下实验步骤: 将一个粉笔盒放在课本上,然后用手缓慢推动课本,发现不仅课本前进了,粉笔盒也前进了. 通过对粉笔盒的受力分析,可以发现此时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动力.

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设物理情境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的主要手段是口头表述,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问题较为抽象,教师单薄的语言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概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自身素养,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优势,设计出有别于传统的物理模拟情境,并将其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无法具体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伽利略的具体推理过程; 实验演示无法客观还原静电屏蔽中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和电子在外电场中的运动,教师可以将电荷的分布和电子的运动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静电平衡和静电感应的理解. 此外,两球碰撞时先压缩、后恢复再反弹过程中两球速度、加速度的变化,布朗运动,光电效应,电源内部电子和离子的移动以及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等都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二维三维的立体动态效果,让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到物理情境,消除学生认知上的误区和障碍,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10)

也许有人会问,人体上的静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讲,人体内的电解质由于具有连通性,加上体内的血液每时每刻在不停地循环,体内的电能可自行实现某种平衡,电荷不致在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聚集并表现出来;但是,当人体做某种活动时,由于皮肤与衣物或衣物与衣物相互摩擦之后,就会“摩擦生电”而产生正、负电荷。要是所产生的静电荷能够顺利地释放和导出,通常是不会出现积聚情况的,但当静电荷不能及时顺畅地释放出去而聚集到一定的电荷量,加之具备某些条件时,就必然发生放电现象。于是,人们便可见到蓝色的闪光并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了。这种现象尤其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以及空气湿度为30%~40%的环境下,由于皮肤十分干燥(尤以内分泌失调的中老年人为甚)更易发生。因为这些情况可使人体电阻加大,形成机体局部大量电荷聚积,如果穿衣不当(化纤衣物),其具有绝缘性,电荷难以导出和释放,若遇适宜条件(脱衣裤等),放电现象就成必然。

知道了静电的危害,也明白了它的由来,那就该引起重视与警惕,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避免和防止它所造成的危害。专家指出,要达到此目的,关键是从怎样避免静电的产生和如何将其尽快释放出去两个方面入手。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最好购买和穿着纯棉或防静电服装(特别是内衣、内裤、被褥、枕头),而尽量不穿或使用化纤织物。

(2)室内不使用化纤材料编织的地毯等。

(3)平时应多接触一些金属或其他导电性能好的物体,以便体内静电能及时释放出去。

(4)每天梳头应选用木质、角质等梳子,尽量不用塑料制成的梳子。

(5)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电视机、电脑、复印机等家用电器均应连接好地线使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篇(11)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以“纯爱”为主题的文艺片,自上映以来,在票房上就取得了好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有票房统计数据以来的第一部过亿的文艺片。是唯美、纯洁、质朴的感情沁人心脾,更是清淡悠远、绵丽温婉的语言令人回味。电影作为受众面极广的大众化视听艺术,其产生的造型感染力与冲击力远比静态的绘画或文字强烈、直接;但电影如果注重修辞艺术在实现电影创作意象中的特殊作用,则会创造出更多“象”外之“意”,“意”外之“境”,从而强化电影的视觉效果,深化电影的叙事和表现意味,也会给观众带来更多重的审美体验。本文通过分析电影《山楂树之恋》采用的修辞手法,探讨电影内在的艺术特征。

一、采用隐喻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主题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抽象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1]黑格尔认为:“隐喻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起于想象力的恣肆奔放,不按惯常形状去描绘事物或不用形象而只简单地直陈其意,于是到处搜寻一种相关联的可供观照的具体形象。因此,隐喻也可以起于任意配搭的巧智,为着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联的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料地结合在一起。”[2]在电影中采用隐喻的手法,用山楂树映射苦涩艰辛却又美丽的爱情,看似山楂树和爱情没有任何关系,正是因为富有意味的歌曲《山楂树》以及开红花的山楂树传说,使得这份爱情更浪漫、更带有传奇色彩,这样就更能突出唯美、纯洁的爱情主题。

山楂树贯穿电影始终,山楂树成为联系他们感情的一根红线,山楂树令静秋对美好爱情充满向往,静秋和老三是在山楂树下表达爱意,老三通过送静秋山楂果传达爱意,静秋把老三送的印有山楂树的脸盆作为圣洁的爱情信物。片尾那一树白色山楂花淡雅恬静,没有传说中的红花,映射出在为老三和静秋的爱默哀:经典爱情的自然规律是戛然而止,停留在传说中,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最终老三要求葬在山楂树下也是为了映射他要永远陪伴在静秋身边,“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二、运用层递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

层递是一种说写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依某种意义或逻辑上的顺序进行排列而构成的修辞文本模式。[3]159运用层递的修辞模式,在表达上步步深入、层次分明,有强化语势的作用;在语意上环环相扣,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被其所表达的感情征服。

(一)纯爱对纯爱的承诺

“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会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宁可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这是老三在不知道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对静秋爱的表达。当你没有爱过,就不会相信永远的真爱;当你爱了,才知道世界上有这种永恒的爱。在表达上步步深入、层次分明,凸显了老三对静秋永远的爱。纯爱永远不会改变,纯爱的双方不会“出尔反尔”,静秋对他而言比生命更重要,也希望静秋对他的爱永远不变。

(二)对爱人的深深祝福

“你会有孩子,你会做妈妈,然后做奶奶,你会有子子孙孙的。”老三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并不久于人世时,在和静秋亲密的接触时,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深的祝福。通过步步深入“你会有孩子,会做妈妈”到“做奶奶,你会有子子孙孙的”的表达,强化自己对静秋的祝愿;在语意上环环相扣的生命礼赞,层层递进的感情渲染征服所有观众。

(三)生命对挚爱的承诺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在电影结束时用字幕的方式,通过层层否定的方式达到高度肯定的意境,老三得了白血病,生命之中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老三对静秋妈妈的承诺在静秋25岁前不再见她,他对爱的承诺绝不会出尔反尔(“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老三可以用一生的爱去爱静秋(“但我会等你一辈子”)。这里在时间上是层层递进,语意上更是环环相扣,凸显了老三宁愿孤独死去,也不会违背自己对爱的承诺,以及对静秋的那一份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老三去见静秋,可能影响静秋的工作和生活)。

三、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在电影中通过银幕画面,把不同的事物或形象,用鲜明对比的方式加以比照,目的是突出一方或双方的明显的特征,着力揭示出蕴藏在当中的思想内涵。通过不同形象、不同场景尖锐的对立和强烈的对比,使形象更鲜明,彼此特征更加突出。

(一)喜怨转变的比对

静秋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老三,少女情怀的依恋让她对老三非常期待,总是心不在焉,当听到老三来了,就偷偷地面带微笑地望着他。但当她听说老三有未婚妻了,心里特别难过,老三趴在窗户口看她,她只是冷漠地把窗帘拉上。前后对老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描绘了静秋喜而不狂、怨而不怒的纯真、质朴、文静、内秀的性格特征。

(二)爱屋及乌的比对

老三深夜为静秋买印有山楂树的脸盆,用置换的方式让静秋对脸盆爱不释手,作为对老三圣洁爱情的象征。但突然之间找不到老三,以为他背叛了自己,也背叛爱情的时候,气愤地用浆糊涂盖山楂树,并置于床下。当她知晓老三消失真相的时候,又转气为喜,让山楂树脸盆重新回到圣洁爱情信物的地位。静秋这种爱屋及乌,通过对爱人赠送脸盆的态度反映对老三的情感变化,可以看出静秋单纯、可爱、善良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刻画的比对

魏红怀孕了,要静秋陪她去打胎,说要去“做了”,静秋问:“做什么?”魏红回应:“人流呗。连这个都不知道。”同龄女生,静秋的清纯由此显现出来。魏红对于“得手”非常清楚,也没有什么顾忌地说着自己的事情,而静秋却很茫然,以为自己也被“得手”了,表现出很害羞的样子。等到了医院,看到魏红人流后身体虚弱,但言辞上仍不甘示弱,静秋心里很难受,也很害怕,就问魏红自己是不是也要这样受罪,魏红再一次问她是不是真的被“得手”了,她悄悄地说出当时的情况,才明白自己并没有被“得手”。静秋和魏红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静秋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

四、利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彰显主题

双关是一种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叙说对象在特定语境中语义的多解性来营构一语而有表里双层语义的修辞文本模式。[3]30这种修辞模式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语义,可以取得婉转蕴藉、秘响旁通的独特效果,更耐人寻味。

“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这是静秋去医院看望老三,两人不得不在外过夜,第一次同床共枕时老三说的一句话。这里的“活”,一方面指人的生命的存在,只要静秋活着,老三就感觉自己存在,老三可以通过静秋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静秋的心感受这个世界,生命就这样延续下去;另一方面指彼此的爱的存在,只要静秋活着,就能感受到老三对她的爱。这里的“死”,一方面指人的真正的死,老三不怕自己死去,却害怕静秋会做傻事;另一方面指人的爱的逝去,老三自己会死,但对静秋的爱永远都不会逝去,永远都珍藏着。通过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将老三对静秋的那种生死长相依恋的感情婉转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回味不已。

五、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来反映主题

衬托是用描绘相类或相反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的辞格。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述,使所要描写的主体更加鲜明突出。在电影中,在画面的主体构图之外,再浅墨淡彩地把它的外部轮廓加以渲染和烘托,以使其主体构图的丰富思想内涵更加鲜明、突出。这种烘托性的画面,可以收到绘画艺术的审美效果,从而把观众带入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

电影中老三出场时的前苏联歌曲《山楂树》,“两个青年等我在山楂树两旁,哦!那茂密的山楂树白花开满枝头。哦!你可爱的山楂树为何要发愁?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轻风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吹乱了青年钳工和锻工的头发。哦!那茂密的山楂树白花开满枝头。哦!你可爱的山楂树为何要发愁?”这首弥漫于田园乡野的烂漫纯真之歌,营造出富有听觉意味的艺术氛围,静秋沉浸在歌声中,为之着迷,带有绘画艺术的审美效果,也把观众带入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这既为后面电影情节的发展做了一个铺垫,也使反映的这一爱情主题更鲜明突出。

张艺谋在创作中,不断地探寻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形式,修辞艺术是成就他在不同时期里实现创作意图的重要艺术手段,他大胆地进行艺术创新,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量。画面、色彩、音乐、对白等电影语言因素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个性化地传达了张艺谋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4]电影《山楂树之恋》凭借精巧的修辞形式,“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5],直接服务于唯美、纯洁、质朴的感情主题,为《山楂树之恋》创造出了更多“象”外之“意”,“意”外之“境”,可以让观众充分地感受意味深长的内涵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3).

[2] 黑格尔.美学(第2卷) [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11.

[3] 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