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探讨3篇

时间:2023-02-21 10:19:4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探讨3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篇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工作、生活。与此同时,乡村人口每年都在减少,在某些地区,乡村生活条件甚至日益恶化,排泄物、生活污水等都没有得到妥善地处置,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对群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概述

1.1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的废水,其中包括冲厕、洗涤、厨房等产生的废水,污水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卫生间粪污(主要来源):有机物浓度高,氮磷浓度高,带有致病微生物和残留药物。

(2)厨房废水:主要是有机物如米糠和菜屑等,油脂较高。

(3)洗涤废水:含氮、磷等,可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4)洗浴废水:人体污垢,合成洗涤剂,大肠杆菌等。

1.2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水质特点:污染物浓度低、种类简单、重金属含量低、毒性物质少,但含有大量的洗涤剂、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水量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水量有所不同,具有间歇排放、瞬时变化大。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2.1治理工作未得到重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相对复杂,在没有明确处理原则下,所需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等资源配置难以跟上其处理需求[1]。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未得到重视。例如,缺乏有效的前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导致在节日期间,污水量急剧增加,污水量波动大,或针对固定出水量设计的很多污水处理装置严重不适用等。

2.2资金不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问题有:地方财力不足,融资困难,建设资金短缺。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保障机制。

2.3缺乏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足够的资金与污水处理管理机制来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但是,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目前还存在着农村污水处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2]。

2.4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较差

除了经费、管理机制上的问题外,还存在着污水处理技术问题。如,技术指标的优化还不够完善,技术工艺实施效果不佳等[3]。多个地区采用同一技术,一刀切,没有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或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完善污水处理技术。

3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情况及治理对策

3.1农村污水基本情况

3.1.1污水种类

(1)农民的生活用水

(2)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

(3)牲畜饲养所排放的废水

3.1.2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途径

(1)自建排水管排入统一的化粪池。

(2)将污水倒在外面的空地上。一般洗衣、做饭等污水均以这种方式进行排放。为此,针对农村地区的污染治理需求,需改变传统的治理方式,采取分散处理、分散利用,按照资源化和能源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3.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针对上述提及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应从源头开始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断强化基层部门的治理意识[4]。

(1)农村村落分布分散,农户分布较广,不宜像城市那样修建大规模的下水道进行集中治理,而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理。

(2)不同的农村,用水量各不相同,因此,需用分散源头治理的思路进行处理。

(3)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流向,决定了采用何种处理技术,排放的水量应符合何种标准,这些都有不同的技术需求。

(4)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应要求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力度,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进水浓度是否正常、出水水质是否达到规定标准、资源化利用效果如何、管护机制是否可行等问题提高重视力度。

(5)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提出“三改同步、三改统筹”、“改水、改厕、改污”的工作思路;实行统一规划,减少建设费用,尽量减少对村民的生活影响,真正实现“一次施工、三个项目同时进行”。

(6)当地有关部门需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合理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降低成本,使其达到处理标准,进而高质高效地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优异成绩达到乡村振兴战略举措。

3.3优化资金投入

基层部门需切实以增加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为目标,持续优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以创新优化资金投入模式,努力做好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PPP项目的全程监管,把为农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实。比如,当地可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PPP,并先后完成一期、二期、三期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并确保得到省财政厅的前期费用补贴,保障项目建成后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PPP模式是指政府在投资上从“补建设”到“补运营”,从“一次投资”到“按效益支付”。政府通过财政支持,促进了PPP模式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进而确保自然村农户分散式污水治理的实施效果。

3.4健全机构与机制

3.4.1政企合作模式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反映了各个利益相关方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作用,其中分工明确,规范管理机制,以及信任、合作分担风险等环节较为关键。所以,应建立合作机制,使各方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并结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有关特点和需求,通过完善考核、激励等手段,使各方能够各司其职,有效配合,进而为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与现实需要相适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4.2完善机制和制度

该模式以乡村为基础单位进行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在组织、规模等问题上的资金和管理上的难点;以乡镇为辐射点,依据城乡统筹的原则,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和长效管理体制,进而逐步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科学高效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运行维护制度[7]。

3.4.3因地制宜理念

因地制宜,制定地方行业标准。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实施,在村庄规划等基础上,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如规模、分类、环境敏感程度等,提出不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当健全机构与机制后,可真正达到高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效果,使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3.5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技术

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应尽可能做到资源化和能源化。

3.5.1技术要求

应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问题,并确保治理思路、理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到无害化处理。

3.5.2技术方案

在选择污水治理技术方案时,一定要以农村供水为重点。因为在农村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后,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行费用短缺的问题。因此,必须将经济问题放在首位。当然,也有许多地区,单从经济角度出发,选择了最廉价的解决办法,而忽略了资源利用,这种情况与实际需求也是不相适应的。

3.5.3技术模式

应合理选择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并考虑到污水处理的最终取向,避免存在一刀切或盲目追求高标准。下述提出几种污水处理技术,以供参考。

(1)新型化粪池(流程:分离器-腐蚀器-酸化器-氧化-排出)。本工艺无需动力,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优良。但是,化粪池具有清掏困难、产生恶臭、堵塞管线等诸多问题。为此,可用格栅沉淀池取代化粪池,在污水进入城市管网前,可进行预处理,以排除大块杂物,预防堵塞,同时通过对村口附近的水坑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更好地达到生活污水处理目标[8]。

(2)厌氧生物滤池。该工艺属于一种封闭的、装有填料的封闭池,废水由池底部流入池顶部,具有能源消耗低,工艺简单、处理能力强、微生物含量高、不需要另外设置污泥和污水分离装置、出水中SS含量低等优点。但该工艺存在过滤成本高、填料易堵塞、生物膜厚度较大等缺点,必须严格控制进入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3)复合厌氧处理技术。该工艺将厌氧生物滤池与厌氧污泥床两种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处理效果好,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

(4)生物接触氧化池。该工艺属于新型的生物膜处理工艺。这一技术采用的是使污水浸泡住所有填料,使氧气、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触时,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来除去污染物的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槽的运行和管理简单,适于在农村地区应用。

(5)活性污泥技术。该工艺主要包括曝气池、二级沉淀池、曝气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从一级沉淀池排出的污水和从二级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流入曝气池,形成了混合液。利用曝气池中的曝气,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该工艺可对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进行吸附,通过微生物群的降解,达到污水的纯化效果。

(6)曝气生物滤池即BAF。是一种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相结合的第三代生物滤池。该工艺技术具有高效去除有机物、有害物质,脱氮和磷的功能,且占地少,基建投资少,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低。

(7)A/O工艺法,又称厌氧-好氧法。该方法不仅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而且能同时去除氮、磷,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与难降解废水具有较强的处理效果,在好氧段之前设置水解酸化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污水的生化性能。

(8)A2/O法,该工艺是将生物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反硝化、生物除磷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本工艺可实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但是,由于A2/O工艺的基础费用和运行费用比常规的活性污泥法要高,操作和管理要求也较高。由于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封闭或缓流段会造成富营养化,对供水水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一般不采用该技术。在使用上述污水处理技术时,还需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进行科学规划,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厕所革命、水系连通等工作相结合,不同地区应注意与当地气候、资源环境相适应,合理选用适宜的设计参数和工艺,科学、合理地选择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提高其治理效果,进而为改善农村的水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环节。在此,需明确机制、技术以及对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视,确保各环节紧扣相连,明确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处理质量、进度并对其监督,及时总结典型经验,落实好农村污水治理的主体责任,严格按规定的流程进行治理。通过有效的污水治理工程,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军 单位: 厦门市翔安市政集团水务管理有限公司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篇2

农村生活污水是村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主要有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厕所废水等,生活污水治理是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重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整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科学筹划,多措并举,综合整治,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1充分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污水治理,要提高思想认识,认清重大意义,科学统筹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和农业种植等,其中,生活污水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来源,既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治理任务。应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改善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村容整治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强化县域统筹,村庄治理为主,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聚焦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制定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分区分类治理生活污水,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2]。扭转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逐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

1.3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村生活污水是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涉及到家家户户的“民心工程”。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和改善,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重污染水体逐渐减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3]。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考虑老百姓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向往,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解决老百姓的所想、所盼、所急,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努力创建一个文明、绿色、整洁的生活环境。

2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力度,对污水治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但是,一些地方环境治理还存在思想认识不高、系统建设不够、监督管理不足、治理效率不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部分村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淡薄

加强村民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强化节水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有些地区对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活污水治理等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不到位,加上个别地区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知不高,导致一些村民认识不高、意识不强、行动不自觉,生活农村污水治理不力。在日常生活中垃圾随意堆置,或倾倒在河湖沟渠岸边,对河流造成污染;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小型工厂污水等面源污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隐患加剧;农村厕所基本没有防渗措施,生活污水直接渗入地下;爱水、惜水、节水、意识不强,平时生活用水随意,浪费现象严重等。这些现象使农村水环境污染呈现加剧趋势,进一步增加了防治和处置的难度。

2.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缺乏系统建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治理下,才能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跨越式转变。乡村发展应当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资源条件、生产基础等因素,科学统筹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但是有些地区污水治理工作缺乏长期统筹和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协作不够,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系统和管理责任不清。在制定乡村发展规划时没有与国土规划、林业规划、农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没有统筹乡村环境治理的统一布局,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科学性和生态效益,不仅导致建设项目盲目推进,而且还影响乡村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保护,没有达到预期的规划和治理效果,造成资源、资金、人力的浪费。个别地区环保治理规划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乡村环保规划的缺失,直接影响农村污水治理的道路定线、管网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再加上有些地区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出现方案的随意变更、降低标准、压缩或减少建设项目的现象,影响了建设工期及工程质量。还有些地区为了节约建设经费,随意降低生活污水治理门槛,在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时找一些建设资质较低或缺乏专业施工经验的队伍,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

2.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督管理不足

乡村污水治理实践表明“三分建七分管”,生活污水治理的监管是确保污水治理项目正常运行和使用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水量较小、排放分散、水质不稳定、收集点较多等特点,但有些地区对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出现诸如末端监管、无效监管、无序监管等现象,“轻管”或者“不管”的事时有发生,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及许多项目因监管不力、不够、不当而造成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报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监管内容不明确、监管部门不清晰、监管方式不统一、监管职责不分明,这导致监管过程混乱、监管机构扯皮、监管形式落后、监管权责越线等,致使污水治理监管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出现监管缺失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监管资金投入不够等,容易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无人管或管不好的现象,难以发挥应有的治污作用。

2.4污水治理技术不能完全适应治污要求

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到国家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使农村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相关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更新缓慢,导致污水处理的效率不高。相比城市污水治理技术和手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污水治理率低于30%[4]。当前,在农村污水处理设计中,一些地方由于缺少资金,使用工艺过于简易,技术含量不高,难以达到治污要求;有些地区设计贪大求新,没有考虑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建成大型城市污水厂的缩小版,技术过于复杂,超出农村的维修和管理水平,导致成本高、运维难;还有个别地区采取处于试验阶段或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后运行调试困难,不足以支撑项目的开展,导致治水设施难以正常运行或者处理污水效果较差,出水达不到水质标准,从而影响农村污水处理水平的提升。

3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措施对策

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坚持以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普惠性、系统性、民生性建设为重点,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坚持战略定力不动摇,集中力量加快补短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着力抓好“污水革命”,建管并重,多法并举,科学治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3.1培养村民节约用水习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参与水环境治理格局。加强宣传教育,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情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创新宣传内容和载体,宣讲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节约、节能、节俭的先进典型,表彰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中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农村基层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引导村民争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不断提升村民生态素养,大力拓展村民参与治理的领域范围,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营造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的舆论氛围,以实际行动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点滴之间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自觉守护好乡村的绿水青山和美好家园。

3.2系统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治理、风险管控的原则,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与循环农业结合、与乡村景观结合、与发展水平结合,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按照分区分级、宽严相济、回用优先、注重实效、便于监管的治理思路,统筹加强污水治理,合理确定治理目标,既做到尽力而为,又坚持量力而行。目前,我国乡村之间的差异较大,区位条件不同、人口组成不同、群体聚集度不同、污水成分规模不同、水环境承载力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发展需求不同等[6],要根据农村环境治理情况,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手段,科学统筹,综合施策,对不同地区农村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坚持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污水处理方式,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不断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全面改善环境治理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3.3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督管理和制度保障至关重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健全严格监管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制度,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涉及生态环境、水利建设、卫生健康、财政和住建等多个部门,要创新现行管理体制,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点多、面广、量大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强化水污染防治和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快县级监测站的常规监测能力建设,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评价标准和方法,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随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情况。强化政府监督,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污水管理系统。坚持村干部负责管理,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网畅通、达标排放,定期检查农户的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定期收集农户污水、定期检修污水设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污水管网平时有人管、定期有巡查、坏了及时修,真正使乡村污水处理系统管理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站、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贯穿常年、从始至终。同时,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全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平台,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站的智能化控制和监管,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3.4发挥科技在污水治理中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对运用和研发环境治理技术、方法和路径提出更高要求,也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要根据农村污水治理需要,充分考虑村庄发展规划、人口规模和聚集程度、经济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研制和推广污水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设施建设发展。在推广运用现有技术上,要大力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低成本、操作简便、治污高效的农村环保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加快污水处理新技术研发上,应根据规划区域,重点研究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畜禽和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增强技术的区域适应性,提高生活污水治理的效率。在污水治理技术联合攻关上,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在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打破传统单位、学科、专业界限,注重强强联合,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优势技术整合。同时,要善于借鉴国外节水、净水和污水治理技术,开拓研究思路,加快研制速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赋能我国农村环境及污水治理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彭蕾 董俊友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篇3

1引言

在我国的城镇地区,90%左右的生活污水都得到了有效治理,但在农村的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比例仍然偏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还需要加大投入。农村可收集处理的污水大致分为3种:厨余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冲厕废水。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为:(1)分布广,难收集;(2)农村生活污水量呈上升趋势[1];(3)昼夜水量变化差距10倍以上;(4)污水分散,运行管理不方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3种:(1)单独处理;(2)以村为单位收集组合处理;(3)收集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盲目沿用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对农村流动人口数据掌握不准确等,导致在工艺选择及参数选择方面出现了偏差。配套资金不到位,后期管理不力,收集系统建设进度没跟上污水处理厂节奏等,极易造成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率偏低,出水水质欠佳。

2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各省市先后了农村污水处理标准,与早期标准相比,大部分省市的地方标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十分接近,总磷排放标准还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2]。我国南北差异较大,例如,东北片区和西南片区从地理、气候、经济及农民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造成各地农村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差异较大,导致采用当地排放标准的工程案例尚不足5%,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大部分工程仍未实施当地标准。出于节省建设成本,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选择最低标准,并将处理规模进一步分散,降低到20m3/d以下,以达到执行地标三级标准的目的。此外,还有非常多的工程在设计时直接借鉴城市污水处理的经验,设计了过高的污水处理能力,导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低,很难达到设计工况值。

3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近年来,已有较多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农村应用,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还有部分地区利用农村土地优势进行土地处理。通过对各污水处理工艺的吨水成本、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从污水处理技术看,生态处理技术的优点是因地制宜,缺点是占地多,出水波动大;生物处理技术优点是占地少,缺点是投资和运维费用高。除此之外,根据工程实际调查检测数据,对各种处理工艺的实际运行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还呈现出以下特征:(1)污染物浓度随季节波动。冬季用水量少于夏季用水量,污染物浓度高于夏季。(2)组合工艺比单一工艺有更好的氨氮去除性能。其中,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工艺的设施氨氮去除率>80%;而加药沉淀等物理技术有更好的除磷效果。(3)集成式一体化设备造价高,但处理效果更好。

4南方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特点

南方地区农村普遍受地势影响,农民以散居为主,生活污水收集难度大,大部分地区采用就地处理的方法。通过对南方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现状的统计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工艺类型如表1。在生物处理段中,应用最多的工艺为生物厌氧处理工艺。在生态处理段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为人工湿地,该工艺综合费用低,管理维护简便,生态效果佳,适用于南方地区用地充裕的农村污水处理,见表2。我国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多为0~800m3/d,且大部分为规模较小的分散式处理模式,20m3/d以下的污水站约有1/3。其中,四川省农村污水处理规模绝大多数处理规模为5~500m3/d,且以分散式为主。

5案例分析

四川省遂宁市某污水站,项目涉及常住人口约762人;旅游人口平时1500~2500人·次/d,高峰期3500~4000人·次/d,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200m3/d,总变化系数Kz=2.7。通过对当地的污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可知,原污水中营养物均衡,可生化性好,采用具有生物脱氮除磷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见表3。出水排放标准采用DB51/2626—20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即可保证出水水质要求,故未考虑深度处理。综上所述,本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各单元参数和指标:设计规模200m3/d,总变化系数为Kz=2.7。

5.1格栅渠及调节池

格栅渠与调节池合建,设置1座。格栅渠及调节池技术参数见表4。5.2一体化生物转盘(1)设计规模。分为2组,单组处理规模为100m3/d,共计200m3/d。(2)结构类型。结构形式为碳钢结构,防腐采用玻璃钢防腐。(3)主要设计工艺性能参数:总停留时间为T=5.75h,其中缺氧区1.5h,好氧区2.0h,絮凝段0.25h,斜管沉淀池2.0h;紫外消毒池为二沉池出水流入紫外消毒池,经过紫外消毒设备消毒后排入巴氏计量渠。控制系统为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设备运行数据可直接传输至运行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及主要负责领导的手机App中。(4)主要设备集成一体化生物转盘设备1套,包括絮凝沉淀及生物转盘装置、操控系统、加药消毒设备、仪表等。(5)土建基础尺寸是长×宽×高=8.0m×10.0m×0.4m,素混凝土基础。

5.3巴氏计量渠

设置巴氏计量渠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1)主要功能是出水计量。(2)土建尺寸是6.0m×0.6m×1.3m。6结语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污水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侧重。结合南方地区农村聚居方式及地理气候环境等特点发现,不论是组合工艺还是单独单元工艺,都能发挥比较好的处理效果,且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在南方农村地区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为厌氧-人工湿地式的生物法和生态法耦合组合工艺处理模式,都具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在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方案选择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本地地区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综合性能较优的工艺组合,提升污水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扬.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9):101-102.

[2]黄进,王俊安,赵雪莲,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技术标准研究[J].标准科学,2020(7):104-109.

作者:梁水明 吴悦菡 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