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活中的数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0 18:26:01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5-00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真正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从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1.创设教学情境,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以往的数学在小学生眼里是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根据数学中蕴含的生活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的乐趣。

如教学三年级《平均数》一课时,利用课件出示学生跳绳的画面,学生熟悉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把男生、女生跳绳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第一幅图:男生4人跳了18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女生这组成绩好。第二幅图:男生3人跳了20个,女生4人跳了20个,男生、女生哪组成绩好?也很容易看出男生这组成绩好。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在教师是否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数学实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2.捕捉生活现象学习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是数学的舞台,离开了数学,生活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如在学过《圆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讨论:窨井盖、车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学生结合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半径相等这个特征。车轮胎如果做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话,轴心到轮胎各边的距离就不相等了,人坐在这样的车上就会有颠簸的感觉。窨井盖不做成圆形,中心到各边的距离不相等,有时窨井盖会掉下去的。课堂上教师如果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

二、联系实际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近,数学的神秘面纱就会被揭开,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深不可测。其实小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这就看教师如何挖掘。只要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孩子们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最终一定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圆柱表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几道练习:(1)加工一个圆柱形落水管,长4米,管口直径10厘米,需要多少铁皮?(2)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水桶,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3)加工一个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的油桶,需要多少铁皮?(4)想建造一个长6米,弓口半径80厘米的塑料大棚,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塑料薄膜?这些练习不仅巩固复习了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少不了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学校要购买60个足球,现在有甲、乙、丙三家商店可以选择。三家商店每个足球的价钱都是25元,但各家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商店:买五增一;乙商店:购物每满200元,返利现金30元;丙商店:每个足球优惠20%。到哪家商店买足球比较优惠?这样的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商业头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过有数学的生活。

三、应用数学创新生活

1.数学参与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2.数学创造生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过有数学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感受数学因生活而不同,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生活中的数学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6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数学却似乎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虽然每位学生都发有精心编辑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以一年级学生为例,在教学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是很多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樱桃、白菜、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扁豆、草莓等,让大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这些东西学生没有不熟悉的,他们的脑子就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似的,讨论起来你争我抢,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分两种,樱桃、苹果、桔子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扁豆是蔬菜。”有的说:“按颜色分,樱桃、苹果、西红柿和草莓都是红的,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两种,一个是我喜欢吃的,像樱桃和草莓,还有一类是我都不喜欢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

二、爱好:带着学生跑的“火车头”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好是入门的教师。有爱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聚精会神、积极思考,所学的知识把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能让学生产生爱好、带着他们跑40分钟的“火车头”。曾经听过一节有关《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人注目的是,讲课教师拿出的事先策划好的两个话题题目。话题一:2008北京奥运――根据申办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心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提供少量补贴外,4/5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实现。话题二:“奇妙”的人体――1. 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4/5;2. 成年女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2/5;3. 成年男性体内水分占体重的1/5。按照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自由编组,然后在讨论完题目发表见解。这两个话题一个是国家的大事,一个与人的健康有关,学生都十分感爱好,所以现场的学习讨论气氛就非常热烈,而且大家在学习内容之外还说了许多对这两个题目的更深的熟悉。有的说奥运会需要的钱很多,所以打算拿自己的压岁钱去赞助;有的说,对比一下,婴儿体内水含量比例最多,可见平时要注重及时补充水分等。原本一堂单一的数学课,结果被孩子们用一双双“生活的眼睛”变成了生动活泼的研讨会,自然大家也把有关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学在了自己的脑子中。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创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有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一个长方体物品的每个面上都捆扎十字包装绳,需用包装绳的长度至少有这个长方作物品棱长总和的长度?”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绝大多数认为包装绳的长度一定超过物品的棱长总和,因为每个面都捆扎成十字包装绳,即物品的棱长之和,再加上打结的,所以超过物品棱长总和。但是也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包装绳可能比棱长总和要短一些。究其理由,认为假如这个物品是一块海绵,因为海绵是膨松的,生活实践中都要扎紧,因此就不需要那么长的包装绳。这种不苟同于一般的解答从现实生活出发,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充分阐明理由,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赞扬。

四、课堂作业: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经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W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系统性的体现。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篇(3)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生活中的数学篇(4)

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数字打交道,纷繁复杂的数是由非常简单的十个数字构成,即0到9这10个数字,构筑起一个无限真与美的王国。这简直太神奇了。数学,就是一个人造的宇宙。

二、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令人惊讶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有人测量过菱形的角度,两个钝角都是109°28′而两个锐角都是70°32′。令人叫绝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蜂房的结构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对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墙和一个孔底,非常节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边形,蜜蜂的身体基本上是圆柱形,蜂在房孔内既不会有多余的空间又不感到拥挤。

蜂窝的结构给航天器设计师们很大启示,他们在研制时,采用了蜂窝结构:先用金属制造成蜂窝,然后再用两块金属板把它夹起来就成了蜂窝结构。这种蜂窝结构强度很高,重量又很轻,还有益于隔音和隔热。因此,现在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在内部大量采用蜂窝结构,卫星的外壳也几乎全部是蜂窝结构。因此,这些航天器又统称为“蜂窝式航天器”。蜜蜂建造的蜂窝都是正六边形的。

另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的形状,也是正六角形。多美的结构啊,线条流畅、美丽大方而且牢固结实。晶体的平面对称极为精巧,并由此内含着深刻的物理性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实际中,小到衣物装饰、首饰、生活用品,大到房屋建筑(比如屋顶、窗格、地面、雕梁、画栋等),几乎到处都有美丽的对称图形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项光和藻井,都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

现在,我们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等。街道两旁门面房的门头、楼房外的亮化设施,全部都是统一的矩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矩形既简单又对称,所以很美观。

三、数学的曲线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拥有比较快捷的交通工具――电动车、摩托车、汽车,为什么当我们选择车型的时候都喜欢新款?这是因为新款车不仅性能好,而且大多都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看到它会使我们眼前一亮,会被它的美所吸引,心中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除此之外,我们的日用品、家居装饰等许多都是曲线型或曲面型的。物体的轮廓凡是由曲线构成的都非常优美。曲线不仅有柔和流畅的外形,还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它是圆的一部分,圆――完美无缺,普天公认。螺旋线蜿蜒伸展,暗示着某种人生真谛;渐近线欲达而不能,激起人们不懈地追求。我们所看到的河面上的“九曲桥”、“拱型桥”等,为什么不是既省时又省力地笔直地延伸到河对面?这主要为的是它不仅符合力学原理,而且具有观赏价值。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依据运动速度的不同而顺从地运行在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的轨道中。

四、比例美――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我们中国故宫的构图就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另外,无论是巴黎的圣母院还是埃及的金字塔,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的数据;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舞台上司仪的最佳位置并不是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一个人腿长与身高的比例接近0.618:1,看上去就会显得修长挺拔,身材最优美。可是大多数人的腿短了几公分,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女性朋友喜欢用穿高跟鞋来弥补这一缺陷,而芭蕾舞演员则在翩翩起舞时,不时地踮起脚尖。除此之外,黄金分割在医学、武器装备、战术布阵、优选法等方面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生活中的数学篇(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提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坏教育”的观点。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学习的素材大多取自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要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题材要尽量广泛,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愿意接触,愿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学习资源,根据他们的爱好创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又如教学《线段》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一天一只小猴正在家门口玩耍,忽然听见妈妈喊:“小猴贝贝,回来吃水果”。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吃到水果?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探究数学问题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造探索性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积极地探索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北京。生2:我去南京。生3:我去红碱淖公园了……师:就是我们榆林的红碱淖公园吗?榆林除了红碱淖公园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这么多好玩的景点,你们想不想去玩呀?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三、设计生活化练习,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七巧板是学生儿时的玩具,学生都玩过,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觉得有趣,在玩时,让学生从用两块拼到用三块拼再到用4~6块拼,最后用7块拼美丽的图案,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怎么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的创意得到更好的发挥,建议学生把书后的纸图形剪下来,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把你用七巧板创造的图形粘在一张16K的白纸上,在班级评出创意奖。从学生上交的作品看,有部分模仿书上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与众不同的一面。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空,但时间毕竟较短,空间也有一定限制,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学生对买东西有生活的基础,对重量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对台秤有认识的学生知道,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去菜市场,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总之,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让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享受数学中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丁浩清.用生活化理念打造精彩课堂――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12).

生活中的数学篇(6)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要是学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买东西,省下不少钱来呢!比如:当我们买火腿肠时,你是否想过买零售的呢,还是买成包的呢?其实,你如果算一算,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钱呢。假如买10根零售的话,每根4角,十根就是10×4=40(角),也就等于4元,而成包的十根只要3.7元,比零售的便宜了3角呢!这样算来,一年就是3×365=1095(角),也就是说一年就可能节省109.5元哩!再举个例子吧:一小时要滴3600滴水,那么一天下来就是3600×24=86400(滴),一年就是86400×365=3153600(滴),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地球上水资源逐渐缺乏,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特别是洗衣服的时候,花费的水最多了,同样多的水,有些人能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有些人却不能。为什么会不同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解答:假设一件脏衣服上的污垢是

10克重,有1桶清水为

10升,洗完衣服拧干后,湿衣服里面还有

1升水j将

10升水倒入盆中,这时污垢有

10克,清水有

10升,每升清水溶解1污垢。由于拧干后,衣服上仍有

1升水,这

1升水也含污垢

1克。这就是说洗后的衣服上含有污垢

1克;k将

10升水分成2盆,每盆就是:10÷2=5(升),先用第一盆水洗,污垢

10克,清水

5升,每升含有污垢

2克,再用第二盆冲洗,污垢

2克(第一次拧干后衣服上含有的),清水

5升,衣服上带

1升,共

6升清水,因此每升水含有污垢1/3克,再次拧干后,衣服上仍有

1升水,但是这时衣服上含有的污垢只有1/3克。从上面推断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种方法清洗出来的衣服更洁净一些,水也节约了不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全国能省下很多很多水,也就不会为没水而担忧了。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上也有“数学”,比如我们的手,“一??”是

10厘米,量一量裤子是6??,就是6×10=60(厘米)长了;我们的脚步是

生活中的数学篇(7)

比如说:商场打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数学。一件衣服打五折,现价250元,我们就可以求出原价,250除以10分之5得出500元。

装修房子的时候,要买地砖,我们也可以运用数学算出最省钱的选择。假如说这个房子70平方米,要铺满地砖。现在有两种选择,买5平方米的地砖, 每块20元;买10平方米的地砖,每块50元。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来解决。先求出第一种的价格:70除以5等于14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再用14乘以20等于280元算出总的价格;再求第二种的价格:70除以10等用于7块,再用7乘以50等于350元。很明显第一种便宜。

生活中的数学篇(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剖析具体的生活现象。从各种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教学内涵,感受数学对自然和社会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序数对时,通过确定电影院中座位的位置和教室里座位的位置,让学生明确有序数对的含义和注意到了有序数对中的两个数是有顺序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有序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补充大量生动的实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际的积极意义。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具有逻辑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r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充实到教材中去,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如在教学《同类项》时,我首先拿出了一小袋硬币,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共有多少钱?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期望帮我的忙。在数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选择按照分类的数法最好,南此引导学生总结出在数学中,对于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一同类项。学生被这样的问题情境激起好奇心,激发了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某项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着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中,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根本。

因此,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东西。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空间中解决问题,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让学生切实体验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收集生活常识,培养数学思维

中学生思维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但是,他们极少或不可能经常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生活中的想象。如果教师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将其恰当引进课堂,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例如,我在教学《基本平面图形——线段》时,先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在墙面上钉一个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人们为什么不惜破坏花草而不愿从花坛边沿走路?通过这些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问题,让学生展开调查,收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最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应通过游戏、引导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的数学篇(9)

到读小学时,我学了简单的乘法后,不假思索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该爬108级台阶才对呀,因为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根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疑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如果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楼层要爬的台阶数

1(1-1)×18

2(2-1)×18

生活中的数学篇(10)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紧密地把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1.1 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呈现文化用品超市内购物场景图,接着语言描述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情况中谁买文具用去的钱多?

(1)小刚用去15.67元,小丽用去15.19元。

(2)小刚用去15.22元,小丽用去15.84元。

(3)小刚用去15.27元,小丽用去15.25元。

上述问题依次呈现,学生凭借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都比较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我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观察五组小数,组织讨论: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小结得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尽管语言表述与课本中不同,但简洁的十个字,却揭示出了比较小数大小方法的关键点。学生对于他们自己发现的“成果”格外珍视,特别兴奋。

再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有一个题目要列出这样的方程:

200×〖SX(〗x〖〗100〖SX)〗+15x+2000=200×〖SX(〗x〖〗80〖SX)〗+20x+900-1100

可从学生家庭或者身边的事例来命题:养鱼专业户老王的一批商品鱼运往成都销售,有火车和汽车两种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鱼会死亡一小部份,造成的损耗均为200元/小时,其它主要参考数据如下:

如果选择汽车的总费用比选择火车费用多1100元,你知道老王家与成都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吗?请你列方程解答。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无论选取怎样的运输方式,总费用为:损耗+运费+装卸费。从而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对上述问题还可以做如下延伸:“如果老王家与成都之间的距离为S千米,且知道火车与汽车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分别为2小时和3.1小时,请你帮老王选择一种运输方式”。通过解答发现,跟据不同的路程,选择不同交通工具,可以为老王省下一笔不少的费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实效性。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样教学,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发挥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支持作用,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教师教得简约而活泼,又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这点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感觉,让学生有学而有用的感觉。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1.2 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刚: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学生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学生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家长、老师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教材中有这样一题:“一台收割机,作业宽度1.9米。按每小时5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收割多少平方千米?”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看着题目发呆,原来他们不理解什么是“作业宽度”?我灵机一动,想出了这样一个点子:我先在黑板上迅速用粉笔涂上一大片,学生纳闷:老师这是要干嘛?然后我拿着黑板擦:“这好比收割机。”学生先是惊讶,继而一个个哈哈大笑起来。我继续往下说:“黑板上涂的这一大片就好比金黄的麦子。”随即将黑板擦按在黑板上。“开始收割!”黑板擦慢慢地前进,黑板上渐渐地出现了长方形空白。我指着空白:“黑板擦的长相当于空白部分的宽度,也就是收割机的‘作业宽度’。”我再布置学生课后观察收割机收割,加深印象。以后学生再次遇到“作业宽度”时,已经不需要我帮忙了。

再如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时,我用学生现在最感兴趣的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拍球个数的多少让孩子们比较,孩子们是争先恐后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因为这些“别出心裁”的情境创设,使得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效果立竿见影。我们数学教师,是否可以做一做“数学教学点子公司”的“老板”,开发出更多的对数学教学有益的“点子”来呢?

2.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卖西丽柿……,一元钱三斤。”这一句简单的叫卖,就有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现象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让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盘的数量,爬楼梯时数一数层数,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再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再如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把洗衣机打开,把米饭先做上,再去写作业,这样比先写作业再去洗衣服、做饭来得快。“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同样能找到答案……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3.让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动起来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苗佳娜.《让数学走进生活》,新世纪的足迹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2001年版134页.

[2] 谭德礼.《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德育思想》,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生活中的数学篇(11)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就举例谈谈生活中的高中数学。

一、函数在生活中应用举例

(1)一商人购进某种商品400个,进货原价为每个80元,若按90元一个售出时,可全部卖出.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数就减少20个,问他的售价应为多少时所获得的利润最大?

二、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要求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①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者两边位置;②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③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男生必须排在一起;④全体排成一行,男、女各不相邻;⑤全体排成一行,男生不能排在一起;⑥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丙三人从左至右的顺序不变;⑦排成前后二排,前排3人,后排4人;⑧全体排成一行,甲、乙两人中间必须有3人。

三、三角函数在生活中应用举例

三角函数以其自身的特点和良好的函数性质,在物理、数学、几何图形、航海、天文、测量、工农业生产、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