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9 11:46:48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433-02

Curriculum Design of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YU Hai-hong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testing is the key to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which is throughout the software life cycle. At present,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whether quantity and quality. Based on this statu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ring up rapid induction talent of the software testing for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 vocational; curriculum design

1 课程设计背景

软件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小到生活中的家电、电子消费品,大到国防、航天、医疗领域的精密仪器,软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随着软件功能的增强和应用的扩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的质量和生产率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已经成为软件企业规范管理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1.1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规范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是生产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的保障。软件工程中提出了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将软件开发分阶段有序进行,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得以保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软件质量正确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完整的需求、正确的代码和最少的缺陷。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这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软件质量的安全副驾驶。通过必要测试,软件缺陷数可至少降低75%,而软件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350%。软件测试工作对软件项目的重要性,从今天诸如微软这样的软件巨擎的人员架构上就可见一斑。如今,在微软内部,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比率一般为1.5~2.5左右,即一个开发人员背后,有至少两位测试人员在工作,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1.2 软件测试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机构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性,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测试机构,如QA小组,并且配有专门的测试人员。软件测试的过程也由最初的后期调试上升到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测试的重要性和规范性也不断提高。

软件测试的方式也开始由手工向自动化测试方向转变,自动化测试工具在测试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诞生了很多自动化测试工具,诸如:QTP,Winrunner,Loadrunner等等。软件测试的蓬勃发展在促进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将软件产业带进发展的新时代。

1.3 软件测试人才供给不足

据前程无忧招聘网统计,目前,国内120万软件从业人员中,真正能担当软件测试职位的不超过5万人,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已超过20万并向30万大关急速挺进。在中华英才网近期的2010十大热门职业中,软件测试工程师也位居三甲之列。

2 课程设计目标和原则

高职教育的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再培养成本低,能够快速切入工作领域的蓝领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应用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高级测试工程师。高级测试工程师不但需要掌握测试与开发技术,而且要对所测试软件对口的行业非常了解,能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2)中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要能编写测试方案、测试文档,与项目组一起制定测试阶段的工作计划、能够在项目中合理利用测试工具来完成测试任务。3)初级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通常是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有缺陷。

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应该把高职学生定位在初级和准中级测试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设计方案的编写能力,能利用测试工具完成一定的测试任务,并能够执行功能测试。整个课程的重点是软件测试岗位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概念的建立;软件缺陷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测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用例设计;典型测试工具的应用;对于典型系统的测试方法。

3 课程设计

基于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开展软件测试方向课程,应分为三步走:第一,掌握一门软件开发语言和一种数据库应用技术,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开发语言的逻辑都是相通的,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门语言的学习来建立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概念。第二,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只有对软件开发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软件测试的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完整,更有效,更加节省成本。第三,掌握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测试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越来越规范,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方向学生的培养,单单靠课堂上有限的理论课程是很难建立对系统开发和测试的直观认识的,所以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实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有所保障。基于以上分析的这些特点,设计如下培养方案,以下设计每个环节都分几个方向,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

3.1 认识测试环境

学生首先应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当前比较流行的操作系统和简单的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测试环境这一环节的内容属于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如表1。

3.2 培养编程思想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软件测试,都必须掌握一门开发语言和数据库应用技术,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和对信息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编程语言基础众多,结合学院软件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本文仅提出了.Net方向和Java作为参考。如表2。

3.3 软件测试的巩固

要成为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首先要对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有所认识,因为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无论做软件开发还是做软件测试,在当前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所以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在软件行业显得非常重要。如表3。

3.4 通过实训项目提高测试能力

了解软件测试的管理组织模式与实施过程。能运用所学的软件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报告发现的缺陷,并给出测试结果和质量分析报告。这个模块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实际的信息系统之上进行,通过实际项目掌握实际工作中开发和测试的流程,使用相关工具,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软件工程师经验。如表4。

4 小结

软件测试工程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耐力和毅力,所设计的课程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尊重当前的市场需求,所以本文只是宏观上的设计,鉴于教学实践的积累,软件测试专业的课程设计会被不断的充盈和完善,反过来,这种宏观上的课程设计为具体的授课提供依据和指导。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8-02

1前言

《标准》的测试,有利于促进学校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全面改革,转变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和教师上好体育课,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1]。现阶段多数学校办学经费短缺,不能购买全智能测试仪,只能采用人工测试,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劣势,因此,探求一套适合办学条件一般的组织管理工作方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在实施《标准》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力求探讨出一套节约经费、可操作性强、适应范围广、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为用非完全智能化手段实施《标准》的高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资料及有关教材、专著,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2.2数据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对本课题调查的10所院校进行数据数理统计处理。

2.3研究对象: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10所院校:北京大学、华侨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福建农林大学、安阳工学院、泉州师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4研究内容: 通过收集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组织方法的具体措施,主要归纳针对如下:

1、组织测试的形式:有组织集中测试(集中测试)、有组织学生自主测试(自主测试)

2、测试时间:课内测试(课内)、课外测试(课外)

3、教师轮换制:教师跟班测试(跟班)、教师不跟班测试(不跟班)

4、测试负责人:教师负责测试(教师)、学生负责测试(学生)

5、测试方式:智能化测试(智能化)、传统测试(传统)

3现状分析

3.1各高校采用组织统计方法: 通过电话访谈在其他大学院校学生,结合上网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统计。

表1调查统计

3.2测试形式: 调查的10所高校中采用集中测试的学校占95%,采用学生自主测试的学校只有5%。

3.2.1集中测试:测试管理机构在组织测试之前就制定好计划,如什么时间段测,测那几个班级,每个测试点应该分配多所专业人员,以及如何处理测试过程中的应急事件等。教师只要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分批测试。

3.2.2学生自主测试:学校建立一专门体质健康测试机构,学生根据测试管理机构开放的时间,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状况参与测试。学生自主测试的特点是测试时间的自由选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另外《标准》测试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为学生自主选择测试时间提供了可能,但前提是要有一个固定的测试场所,并且要有一个测试人员。

综上对比可知,两种组织方法各有优点。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采用集中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前半学期对学生进行自主测试,后半学期集中测试。这样学生能够在自主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锻炼,在期末再进行集中测试。)

3.3测试时间: 调查的10所高校只有5%采用课内测试的,95%的学校采用课外测试。说明课外测试优势明显,这样能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接受技能,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3.1课内测试:教师把应该作为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时间,用来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收集各个测试项目的数据,进行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优点:组织方便,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缺点:影响学生的技能过程,导致舍本取末结果,不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3.2课外测试: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标准》项目测试,了解学生身体体质状况。优点:有利于学生课上技能的接受。缺点:教师工作量大,影响教师专业的形成。

除注意课内外测试外,还要根据各年级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尽量安排每学年上半学年对大二、大四学生进行测试,下半年对大一、大三进行测试;因为大一新生上半年必须对其先进行宣传教育,大四下半学期学生要去实习。

3.3教师轮换跟班制度: 调查10所高校只有15%学校由授课教师跟班测试的,85%的学校采用不跟班测试。那么跟班测试与不跟班测试的优缺点如何,具体分析如下:

3.3.1跟班测试:指体育教师与几个班级进行捆绑,负责体育技能传授同时兼负责那几个班级学生的体质测试,体育教师跟班测试一般为四年一个周期。优点:有利教师责任感的形成,有利教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与友谊,有利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因材施教。缺点:繁重的工作量使学生身心疲惫产生厌倦的消极情绪,不利于教师的专业的培养。学生长期面对着一个测试教师一种单一传授技能的方法,使学生对教师好奇感的消失,产生心理厌倦。

3.3.2不跟班测试:是指体育教师每个学期负责几个班进行测试,随着学生的升迁而进行轮换,这种测试周期一般为2学年。优点: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培养,使学生适应不同教师的组织方法。缺点:容易使教师形成不负责任,蒙混过关等不良的思想。

采用跟班测试与不跟班测试相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是大学四年前两年对学生进行跟班测试,便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测试的进行。后两年教师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巩固练习外,还要对学生对大一、大二补考成绩未过的同学进行必要辅导。

3.4测试负责人: 调查的10所高校采用只有95%学校测试由教师负责的,5%的学校负责人由学生负责。

3.4.1教师负责测试:经过培训的专职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处理测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学生受伤、名单错误等)。优点:真实性强、误差小、效率高 。缺点:教师工作量大、影响教师专业化、产生厌倦感、缺乏动力。

3.4.2学生负责测试:测评工作由体育专业学生或其他班委负责。优点:减少教师工作量,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 缺点:得出的数据可靠性差,真实性差,误差大。

3.5测试方式: 调查的10所高校采用只有40%的学校采用智能测试的,60%的学校采用传统方式测试。

采用智能化测试,能够准确、快捷、高效地获取测验数据与评价结果,达到测试的目的。

3.5.1智能化测试:利用专门的测试仪器,利用智能IC卡作为学生进行测试的准考证,将收集的数据通过特殊软件快速准确的进行分析,为教师今后课程设置提供依据[2]。优点:准确、快捷、高效地获取测验数据与评价结果。数字输入与导出无需人工,使整个过程都实现了教师、管理人员的“零工作量”。缺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需要专业的电脑人才。

3.5.2传统测试:总表式登记是在测试之前,测试机构就把要测试的学生进行登记,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登记,测试的时候学生按照测试表中安排的顺序进行测试,便于管理。卡片式是每位小组长拿一张卡,卡是由测试机构在测试前就分到每个小组长手上,每张卡可以登记几个学生成绩,小组长在安排的时间带着自己的成员进行测试。卡片式登记操作方法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通过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再进行数据分析。优点:节省大量资金[3]。缺点:教师工作量大,数据工程量大,极大地加重体育教师与学校的工作负担,容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单纯的手工录入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费时的工作。

4建议与结论

4.1 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标准》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一把手工程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机构,把测试工作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具体测试方案以文件形式下发到相关系和部门,取得它们的鼎立支持。

4.2加强宣传工作: 组织全校新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讲座,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为什么要测试,使学生了解测试的具体要求及项目,摆正心态,更好地测出成绩;除组织讲座以外,还可利用学校广播台、课堂、网络、宣传栏宣传《标准》的措施和意义。

4.3 加强与职能部门沟通: 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特别要与教务处的沟通,每年要配合教务处加强对新生各种基本情况的收集)[4]特别要做好学生的升、留、降级以及学生的休学、停学、复学、退学等情况的记录,,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数据库的准确性,防止出现错误。

4.4加强对测试数据的处理: 测试完毕后,要把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删除无效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要与各院系进行沟通,加强对那些测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及获得体育竞赛获得名次的同学进行加分,最后进行总结,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上报给相关部门[5]。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各高校的领导及职能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总结经验, 根据测试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张兵 《如何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J]湖北体育科技 2007.9 26 (5):538-539。

[2] 陈东岗 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7 ,37(4 ):100-102。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3)

分层级,齐上阵,抓好普通话水平测试综合管理

(一)构建校、院、班三级管理工作模式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4年成立,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和教务处处长担任副主任委员,校内各单位的分管领导兼任校语委委员,语委下设语委办公室,语委办公室主任兼任语委常务副主任,配备专职干部一人,具体负责语委日常工作,校学生会设语工部,各教学院(部)设有语工专职干事,各班级有语工委员,形成校、院、班的语言文字三级管理工作模式。校语委自成立以来,以切实认真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积极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员工语言文字水平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测试站机构健全,人员齐整,设备到位2003年,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授权我校成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测试站挂靠语委办。语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汇报,测试行政管理工作列入语委办主要工作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列入语委工作计划。普通话测试站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条件,经过多年有计划的培训,现有部级测试员4名,省级测试员26名,其中湖北省骨干测试员4名。测试机构在同级语委办领导下运转协调。去年我们向省语委办和测试中心申请成为机辅测试试点单位,已经获得批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我们已与教师技能自主训练中心开展合作,计划在该中心建机辅测试专用机房和候考室等,把普通话培训、测试与教师技能训练相结合,为“以测促训,以训保测”拓宽路径。(三)注重综合管理,提升管理效应1.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我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教学委员会和语委每年召开一次语言文字专门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学校每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要求,认真总结。在《咸宁学院文明单位(职能部门)考核细则(草案)》“环境建设”之“人文环境”中有明确规定:“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要求明确。在创建活动中,由党委宣传部和校语委办认真检查落实。2.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学校出台了《咸宁学院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咸学院发【2006】7号)文件,在《咸宁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咸学院教【2007】30号)、《咸宁学院教师行为规范》(咸学院教【2006】51号)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水平能力的要求;2010年版培养方案构建的教师教育师范技能全程培训体系中,教师口语、三笔字成为教师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对与语言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或口才训练课,课时、教材、师资等落实。在人文学院开设了《现代汉语》专业必修课,《演讲与口才》、《文字学》、《汉字与文化》、《应用写作》、《基础写作》、《硬笔书法》、《朗诵与演讲训练》等选修课;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了《教师口语》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朗诵与演讲》、《口才训练》等课程,学生学习普通话,锻炼口才能力的兴趣非常浓厚。与此同时,语言文字工作还被纳入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师生科研工作中。3.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师资管理学校人事处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资格申请人员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现场有学生的试讲)》等文件中明确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上岗条件。在《咸宁学院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咸学院教【2004】21号)、《咸宁学院校内试讲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咸学院教【2007】40号)、《咸宁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咸学院教【2004】10号)等文件中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列入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选先进的条件。同时我们还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发出了《关于开展教职工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通知》(咸学院办发【2009】24号)等文件。4.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学校将学习使用普通话列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咸宁学院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咸学院发【2006】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师范专业学生达不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没有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均缓发毕业证书。”我校师范专业学生100%参加普通话测试,非师范专业学生也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参加培训和测试也达到80%以上。

强队伍,重过程,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一)不断加强测试队伍建设测试站有测试员队伍建设培养规划,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普通话测试中心举办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学习,选派人员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学习,考核合格率达到100%。测试员数量能够满足本站测试工作的需要,推荐选拔的骨干测试员能够按时参加省测试中心举行的培训考核,并且每年考核都全部合格,能够胜任测试组长或复审员的工作。我校测试员积极承担测试任务,除少数因外派出国任教或外出进修学习的测试员,其他测试员每年的测试工作量不少于6个工作日。我们建立本站测试员业务档案和测试组长、复审员工作记录,定期对测试员进行后续培训与考核,有奖惩制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严格执行评聘分开制度,未聘测试员不得承担测试任务。测试组长或复审员认真履行《测试组长、复审员工作职责》,对本站测试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严把测试质量关,测试员严格按照《测试员工作规程》进行测试,无违纪事件发生。测试站有计划地组织测试员进行语言文字或测试工作研究,每年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有科研成果。近年来,我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颇有成效,就科研课题来说,涉及到现代汉语规范研究和方言调查的科研立项,有国家语委一项,有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两项,有校级重点及一般科研教研课题多项。(二)严格测试过程管理我校成立测试站之初,同时兼顾咸宁市相关人员的测试,后来咸宁市也成立测试站,地方人员需要测评普通话则通过咸宁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我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就由我校测试站统一组织,独立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站严格按照《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组织测试,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的措施主要是安排复审员到考场跟从测评和听取录音等办法。有完整、规范的测试档案,包括测试计划、测试录音、测试成绩、测试工作总结、测试员工作量记录等。测试站坚持“先培训后测试,不培训不测试”的原则,按照国家颁布的《测试大纲》,对应试人员进行测前培训,因地制宜,分校区、分时段,切实把测前培训抓落实,抓到位。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及《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每年制定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备案。按时向省测试中心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项目收取费用,没有超标准、超项目收费。按照《关于调整普通话水平测试费上交比例的通知》(鄂语测【2005】005号)的有关规定,及时上交测试费,测试经费独立核算,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并接受审计,无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工作效果好我校测试站根据上报省测试中心的测试计划,测试完成率达到100%,二级、三级测试成绩经省测试中心抽查,年度总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上报的一级乙等测试成绩,经省测试中心复审,年度总通过率达到100%,90%以上应试人员对培训测试过程和结果满意,测试的作用和效果得到绝大多数被测单位认可。

多途径,显亮色,开展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各项活动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4)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01

1 软件测试重要性及KPI考核体系构建意义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重要手段,其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IT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软件测试岗位迅速扩张。

基于软件测试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推进基于KPI的多元化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模式并在试点企业中试行和同步改进,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工程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效率。此外,高校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往往注重知识的提升、技术的锻炼,而易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据企业测试人才绩效考核体系的要求,映射到软件测试体系化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软件测试教学体系,改进教学知识与技能架构,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及实习就业质量,校企对接更加紧密。

2 软件测试KPI考核现状及应对策略

2.1 科学管理技能尚有不足

IT企业管理层往往为技术出身,具有技术背景和深厚技术功底做支撑,但对于企业管理、团队管理领域大多未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故在管理技能和技巧上较为欠缺。据了解,一些测试经理仅关注软件缺陷的发现与跟踪,在程序员提交完整系统后才开展测试工作,从而忽略了规范化的软件测试流程及需求评审、测试计划制订、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构建、测试实施、测试总结与评估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与人员技能的考核,与一线岗位工作内容严重脱节。

2.2 不同岗位同标准导致KPI指标雷同

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及考查点存在差异,应依据软件测试工程师、自动化测试工程师、性能测试工程师、测试组长、测试经理等分岗位、分级别制定不同层次的考核标准。否则无法高效引导,指导各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2.3 考核评价人的单一性与考核全面性欠缺

大多企业对于基层测试人员的KPI考核仅依靠直接领导的评价意见,此考核较片面,应全方位、多角度比较,同步综合直接领导、部门经理、同部门乃至同项目组员工等量化评分,并参考其他部门员工是否有负面意见等开展考核;亦应结合“员工自评”方式,给予自主辩解环节,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2.4 考核沟通机制与制度透明化不健全

就现状而言,多数测试工程师往往仅知被考核了,对具体考核指标及措施等全然不知,此状况不利于测试工程师改进和提升,也会降低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的信任性。

建议就制定出的KPI考核体系,开展基层交流讨论、修订与完善、公示及反馈等环节;推广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个人”考核结果实现系统可视化,实现透明化的同时又明确了工程师改进方向;并行“阶段考核”及“年终考核”,且融入年终述职环节,增设“绩效面谈”流程,进一步调动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考核的行为导向作用。

3 软件测试KPI考核体系构建

KPI考核体系的构建,重中之重在于KPI关键业绩指标的选定,合理的KPI指标是企业绩效管理和改进的关键,本文重点结合企业软件测试核心工作流程对KPI指标进行选取及考核方式规划。构建测试工程师KPI考核体系如表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测试执行”考核项:主要针对测试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细化为6项考核点:①提交有效BUG数量:基本考核指标,取被考评者所参与项目中当月或同一考核阶段中 所提交BUG数与当月总BUG数之比,本条计分方式为:10× (个人BUG数量/总BUG数量)。②提交BUG的质量:重要考核标准,无效BUG提交数量过多,说明员工测试基础欠扎实,本条计分方式为:10×(有效BUG数量/总BUG数量)。③提交BUG的严重等级比例:按公司质量规范中对BUG严重等级的分类,排序权重为A至E,权重越高、BUG比例越高,得分越高。④提交BUG的规范性:涉及BUG描述是否清晰且可否复现,BUG严重程度是否正确,BUG相关附件是否提交等。⑤回归BUG数量:考评期间回归BUG数之和。⑥执行用例数量:考评期间执行用例数之和。

二是“文档编写与用例设计”考核项:主要针对测试流程中关键文档的制定与测试用例设计质量进行考核,细化为4项考核点:①测试用例数量;②设计用例的质量;③外部文档制作规范性(用户手册、系统帮助等);④内部文档规范性(测试计划、评审报告、测试报告等)。

三是“专业技能”考核项:主要针对测试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及操作成熟度进行考核,体现为2项考核点:①测试工具掌握程度;②测试环境搭建能力。

四是“工作态度”考核项:非技术性考核指标,重点考核测试工程师职业素养与品质,细化为4项考核点。①工作积极性:工作的速度,完成工作的迅速性、时效性,有无浪费时间或拖拉现象。②沟通能力:与各方面关系协调,说服他人及人际交往的能力。③学习创新共享能力: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及效果,主动研究新技术,并积极与团队共享。④执行力:对公司及上线领导的战略、决策、计划的执行程度。

五是“其他”考核项:为上述各项考核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检验测试工程师日常基本工作规范,激励工程师具备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等,主要涉及出勤、奖励、惩罚3项考核点。

此外,对于软件测试管理层岗位,亦应对接日常测试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岗位职责,分层制定KPI考核指标。①工作完成情况。涵盖本部门当月实际工作完成情况、部门人员工作分配与考核、工作日志等考核指标。②测试技术改进情况。涵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培训等考核指标。③部门配合协调情况。涵盖沟通协调、意见收集及反馈等考核指标。

4 高校软件测试教学体系优化与改进

以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为基准,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化软件测试课程体系,融入KPI考核中涉及的实战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培养要求。技术层面和职业素养层面,进一步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企业适应能力及职业素养。

5 结 论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74-03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iaolan, Guo Jiandong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China)

Abstract: Case teaching can not only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but also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software testing, the problems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the case design method in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 library is given.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software testing; cas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case library

0 引言

51testing公司的《2013年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1],2013年中国软件企业软件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基本保持在1:3,相比之前的1:7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与国外软件企业1:1的比例相差甚远,这表明国内软件测试人才市场需求仍会增长,其职业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相继开设软件测试专业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一般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介绍软件测试方法,但却缺乏较好的测试案例供学生测试,以验证所学的理论,故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利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学生虽然能按要求做练习,能设计出测试用例,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会疑惑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有何用、怎么用,学生缺乏实践环节的经验,当面对实际软件项目测试工作时,仍然无从下手。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软件测试”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系从2009年开始开设软件测试课程,通过近五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总结,提出从构建软件测试课程的案例入手探讨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

1 软件测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1 教材及教学资料缺乏

当前软件测试方面的教材很少,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更少。绝大部分教材只是阐述空洞的理论,附加简单而又陈旧的工具介绍,而这些理念和工具很多已经被业界淘汰或是被取代[2]。根据《2013年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业界现在普遍采用的功能测试软件是QTP,而绝大部分教材中还停留在介绍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WinRunner工具,同时对于业界中性能测试龙头软件LoadRunner,很多教材并未涉及。绝大多数教材上所提到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不多,而且讲解的也不是很详细,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补充。

1.2 案例缺乏

大多数软件测试教材都是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内容不足,甚至只有最后一章有测试案例。大多数高校软件测试课程的定位都是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实验教学只占很小一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势必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实践,而实践需要大量的测试案例。同时,理论教学也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理论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及教学资料的缺乏势必需要软件测试主讲教师有针对性地扩充理论教学案例。

2.1 扩充教材中的教学案例

在软件测试的众多教材中,讲述软件测试方法的经典案例有三角形问题、日期问题、闰年问题等,但这些案例通常都是文字表述,缺乏具体的程序供学生测试。因此,首先要扩充教材中的案例,采用面向测试的软件设计方法将这些案例做成一个个小的被测系统,设一些缺陷,让学生沿着“测试―理论―进一步测试”的主线来学习。首先对这些案例系统进行测试体验,再系统学习理论,最后利用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进一步测试,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抽象理论的理解,也让学生更加深知在编程过程怎样避免缺陷,做到规范化编程,提高编程能力。

2.2 引导学生编写软件开发文档作为教学案例

在软件测试的理论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几个概念,如:黑盒测试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测试,集成测试的测试依据是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单元测试的测试依据是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等。学生通常会觉得很困惑:用户的需求到底是怎样的,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中分别包括什么内容,有何区别,对这些文档始终没有直观的认识。事实上,在企业的开发与测试工作中,文档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软件开发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概要设计报告等等,但很少对外公布这些文档。就算能通过校企合作或项目合作的方式获得企业项目文档,缺乏项目业务背景的学生也很难弄清项目中的数据流程、工作流程等。所以通过与软件工程课程教师的沟通协调后,要求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按小组自选熟悉的项目系统,如:“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等,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编写相应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只有具备以上资料,才可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模式。在软件测试课程中,延续使用这些案例系统,将对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很有帮助。

3 实践教学案例设计

3.1 实践教学目标及工具选用

为了培养面向市场的合格测试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加强学生测试技能的培养。测试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获得的[3]。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熟练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51testing公司的《2013年第七届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中对软件测试从业人员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得出在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中QTP使用最广泛,如图1所示。在性能测试工具中LoadRunner仍然稳居第一,LoadRunner在性能测试工具中的大哥地位无可动摇,Jmeter测试工具在今年来有小幅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在单元测试工具中,软件测试从业人员最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是Junit,如图3所示。

图1 2013年调查中常用的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分布

图2 2013年调查中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分布

图3 2013年调查中常用的单元测试工具分布

注:以上图表数据均来自51testing公司的《2013年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

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中选用的单元测试工具是基于Java开发软件的测试选择Eclipse+Junit;基于C++开发软件的测试选择了CppUnit;基于.NET开发软件的测试选择Nunit。另外,性能测试选择了LoadRunner试用版本,功能测试选用QTP,实践教学环节工具基本与当前主流工具平台相符。

3.2 实践教学案例来源

在软件测试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扩充教学案例。

⑴ 课程设计成果

我院计算机系软件技术专业在程序设计方面,前期开设了Java和.NET程序设计两个方向。在Java程序语言设计,C#程序语言设计、数据库设计课程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两周的课程实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作品。将程序语言设计作品用作单元测试的案例,学生间交叉进行测试,互相充当对方的测试员,这样不仅有利于将程序开发与软件测试结合起来,综合解决软件开发中的问题,而且交叉测试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测试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⑵ 毕业设计成果

在大三第二个学期,我院会安排12周的毕业综合实践周,由指导老师跟学生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对以往选题汇总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Windows程序开发和网站开发两个方面。从毕业设计作品中可选择一部分优秀的作品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考虑到现有的网站如网易、搜狐前已经做足了测试,很难再发现其中的缺陷,所以在Web网站测试实践中,我们将学生的网站作品在机房的局域网内,学生在学生机进行测试,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Web网站测试、Cookies测试、安全测试、目录测试等方面,找到测试成就感与自信。

⑶ 科研项目成果

我院一直鼓励教师多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参与开发的项目也可以用于实践教学案例。只有任课教师对所选的项目非常熟悉,甚至是亲自参与开发,才能对项目开发整个流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和准确及时的指导,为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使项目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都能在任课教师的良好掌控之下[4]。

⑷ 校企合作项目

目前我院已与部分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软件测试课程的综合性生产实习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案例。邀请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行业专家将实际工作项目带入实训室,学生3~5人为一组,按行业实际给他们分配角色,在该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综合设计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掌握在实际项目应用中各种测试方法的使用,熟悉测试项目管理,感受大型测试项目工作流程。

4 案例教学的实施前提

4.1 跟前导课程的衔接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测试人员,就必须会编写程序,至少精通一门程序开发语言才能胜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的工作,软件开发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软件测试能力。在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教学实践中,案例主要来源于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设计作品,这要求该课程主讲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按小组保质保量完成小组作业,这些小组作品是软件测试课程中交叉测试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软件测试要用到一系列的文档,如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和安装使用说明等,这些也是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上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课程设计对这些内容的要求严格与否,会对软件测试课程带来很大影响。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文档不甚了解,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重技术轻理论,不愿意花时间去写文档。

4.2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为了顺利实施案例教学,主讲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软件测试工具较多,范围广,不易把握重点,大部分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WinRunner、JUnit、Jmeter等都是英文版[5],参考资料少,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走进企业来提高自身素养。高职院校提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到软件测试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自如地将企业实际的测试流程、方法、技术带入案例教学实践中。

5 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建立测试案例库,使理论和实践过程更具直观性、生动性、说服力、吸引力,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点,有助于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深对软件测试测试自动化工具的理解。同时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可针对当前的测试工具,设计新的教学案例,扩充至教学案例库中,不断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实效性、鲜活性。

参考文献:

[1] 2013年第七届中国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http://

,2013.

[2] 钟久隆,路桂明.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30-131

[3] 丁智国,吕振洪.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3:

102-105

[4] 龚宇辉.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J].华章,2013.20: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6)

1、前言

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学生体质对教学的作用,强调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质测试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 ,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质测试的规范性、科学性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学生以及20所福建省高校的体育教师共30名,研究对象为探究大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渠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和大量文献资料,全面了解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学习为开展本研究所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丰富研究资料,开阔研究思路。

2.2.2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三明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参与体质测试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就影响体质测试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针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听取宝贵的意见,以此获得本论文撰写的可靠依据。

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影响因素的分析

3.1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对体质测试工作不够重视

学生体质测试在的高校是一项量大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还有测试场地、测试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体育工作中体制的不健全,目前国内高校在对待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上参差不齐, 招生、 就业与科研经费已成为众多高校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学校体育工作的

地位却在不断被弱化并逐渐走向边缘化。

经访谈得知,有些高校领导及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在对待体育工作上仍然坚持“ 谈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态度,特别是在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上、 体育经费的划拨与使用方面支持度不够,体育课教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薄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下,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也就无从谈起。

3.2测试器材问题

测试器材的规范性是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性的基本保障,它要求在体质测试前对测试器材的检查、校对以及测试过程中对器材的正确使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也对器材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作了重点强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高校在测试过程中都未能及时对器材进行反复检查和校对,例如在坐位体前屈的测试中, 在多个学生完成坐位体前屈的测试之后没有进行检查推板是否还在0刻度的位置,由于器材故障造成的测试结果存在偏差,这严重降低了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

3.3体育教师对体质测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目前仍有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课酬系数明显低于文化课教师。此外,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繁琐工作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地影响着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无形中对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都产生着消极影响。有的体育教师请体育部或者体育委员帮助测试,这使得测试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巨大的偏差。

3.4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不端正

因为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只是各学校关于学生体质数据的采集与上报,与学生本人的体育课成绩、综合测评无关, 造成大学生对体测工作的极其不重视, 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每年都要测,并且测试项目多、内容重复,学生在实际测试中态度消极,认为合格就好,从而造成测试成绩大打折扣,使得上报数据与学生真实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准确的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5测试流程安排不够科学性

充分的准备活动在体质测试之前能够起到很好的热身作用,使身体进入较好的状态,对学生的发挥和损伤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中并没有体现出对准备活动的重视和要求。因此有很多教师在测试之前并没有安排相应的准备活动而是直接开始测试,使得学生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造成测试存在误差。

另外,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较多,在测试过程中要注重对测试项目的合理设置,避免项目测试之间的干扰和交叉等,从而提高体质测试的准确率。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制定中也没有体现出对测试项目的顺序与时间安排,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测试流程主要是按照测试人的经验来开展。大多数教师安排较合理能够将容易受干扰的项目分开,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安排不合理。如在测试完1000/800米之后测试50米或者立定跳远,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测试结果从而导致测试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

4、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影响因素的发展对策

4.1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健康测试工作

学校领导应该重视体质测试重要性,加强对体质测试重要性的宣传的力度。学校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们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高校学生对体质测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另外,要增加体质测试工作中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对体质测试仪器的资金支持。

4.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应准备几套体质测试器材,这样能便于多数学生的使用,降低测试的周期。最起码要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要缩短仪器的检查和校对周期,使得测试数据的误差降到最低。

4.3合理安排测试流程

体质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测试基础上的,所以要对测试项目、周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研究。首先要保证准备工作与受试人员的准备相适应;保证测试项目流程的合理性,避免受测人 员体力过分透支,合理安排项目顺序与时间,确定学生能够自由且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4.4提高学生对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求学生的体测成绩在体育课成绩中占一定比重,并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强调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不及格将不能毕业,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参加评优与评奖,引导学生转变对体测工作的态度,并以积极心态投入到体育锻炼和体质测试中去。

参考文献

[1]杨德荣.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6):64―65,

[2]李晨.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l4(9):43- 44.

[3]张又匀.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l4(5):127-128.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7)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背景

1.1 软件测试人才需求分析。全球信息化极大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但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软件测试领域。国内软件测试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在软件业中处于弱势地位[1]。由于一直以来,国内许多软件企业存在着“重开发、轻测试”的倾向,造成软件产品质量问题日渐突出,同时也突显了中国软件测试人才的极度匮乏[2]。从国内招聘网站搜索软件测试相关的职位来看,软件产业需要大量懂得测试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软件测试工程师。

1.2 软件测试专业岗位分析。软件测试行业主要岗位为软件开发测试、网络开发测试、测试管理等6个就业方向以及初、中级软件测试工程师、Web测试员、文档测试员等23个岗位。综合来说,软件测试专业相关的岗位主要有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以及软件工程相关的岗位。1.3 国内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现状。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总体属于起步阶段,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院校不多,一些院校仅开设了软件测试的课程。当前,一些软件企业与行业的培训机构在积极开展测试人才的培训工作,但培训内容较单一且完全实用化,对软件开发能力要求不高。这种培训属于非专门化、专业性的培养和教育[3]。因此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丰明聪提出了高职软件测试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张丽景等提出了基于倒推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对软件开发能力要求不高,这可能导致软件测试人才欠缺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较难站在软件工程的高层次角度对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复合型”是指能力更全面的高级软件测试人才,兼具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以及相关的软件工程能力。这样就能够站在高层次的角度对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有了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软件缺陷的产生,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从而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

2.1 培养目标。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面向社会对各类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本学位获得者具有扎实的程序设计基础、深厚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和市场与国际意识,能够对软件产品的架构设计、测试和实施执行规范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及进行可靠的方案实施。2.2 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中重要的部分为课程体系的建设。W模型以及极限编程中的TDD(测试驱动开发)更能够体现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相辅相成的关系,复合型的软件测试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依托一条软件开发的主线,保证每一个学期中都有开发课程。同时,软件测试的主线也将依托软件开发的主线顺势开展,由于软件测试需要软件开发为基础,因此软件测试课程比软件开发滞后两个学期。

目前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为Java和.NET,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以Java平台的开发技术为主线,如图1所示,从第一学期依次学习的开发课程为:程序设计导论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JSP程序设计等,J2ME课程可以替换为Android或者IOS开发。在学习软件开发的课程的同时,另外还有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是数学英语、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课程,这些课程除了是考研相关的课程之外,也涵盖了很多基本的软件知识。另一个主线是软件工程相关的课程,例如数据库、UML等。最终达到的开发要求为:软件测试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胜任软件开发的工作。

在学习软件开发课程的同时,学生从本科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可以学习软件测试相关的课程,第二学年可以学习软件测试基础,第三学年可以学习软件质量保证、自动化软件测试、性能测试和软件工程等课程。这样,就业的选择有软件测试工程师、SQA、系统分析师等。2.3 软件测试平台的建立。软件测试平台包括软件测试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面,可以为学生建立统一的学习、实习平台。针对软件测试实验室,可以和Parasoft、IBM等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者安装开源的软件测试和软件工程相关工具。其中除了开发工具外,安装的测试工具包括JTest、.Test、C++Test、JUnit、NUnit、LoadRunner、QTP、Bugzilla等。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可以采用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两种方式。校外实训可以和实训机构进行合作;校内实训可以校方提供场地和机器,而实训公司提供工程师,以达到良好效果。2.4 人才模式的实施。郑州大学软件学院从2007开设软件测试专业以来,应用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两届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创建了软件测试和软件工程实验室,建立了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软件测试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软件测试、软件开发、继续深造、技术支持等,就业状况良好,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软件测试、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综合运用能力给予了肯定。2.5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例如:(1)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或者实训公司的资源尽早的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课程可以直接由企业或者实训公司的工程师来进行教授。(2)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部分的试点班供实训公司或者企业进行重点培养,使学习的方向更具有针对性。(3)软件测试平台的进一步创新,及时引入更先进的测试工具、方法、测试案例,加强CMMI、ISO质量管理知识的应用,建立更全面的软件工程思想。

3 结束语

虽然软件测试人才的市场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目前计算机学院或软件学院对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模式仍需完善。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具有扎实的软件开发知识以及更全面的软件工程相关知识,这对于掌握更高级、更全面的软件测试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爱明.国内软件测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2):42-46.

[2]兰景英.应用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71-73.

[3]杨鹏,贺平.高职软件测试专业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63-66.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8)

关键词:软件技术;工厂模式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以培养能够进行软件代码编写、界面设计、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和软件维护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要能够根据软件产品的设计说明书,通过编码实现产品功能,使之能够在指定平台运行;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根据产品的设计目标,对开发的产品进行测试,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而软件维护工程师是在产品投入运行后,发现产品问题或预防产品问题及修正产品问题,保障软件产品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技术专业工厂模式设计

什么是工厂模式?从宏观来讲工厂模式是指产品从研发、生产、检测和投入市场的一系列过程,从微观来讲是指产品在工厂中的生产和质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测试的技能型人才;软件产品有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运维等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其中软件的实现和测试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重点培养技术指标,也是工厂模式中重点应用环节,如何根据工厂模式设计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呢?图1进行了详细图解:

图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厂模式教学设计

在图1中,软件产品分产品分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产品测试和产品运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且形成了顺序不可颠倒的流水线工厂模式,且都有对应的岗位;在分析阶段设有产品分析师或项目经理岗位;产品设计阶段设有软件设计师或项目经理岗位;开发生产阶段设置有软件工程师、美工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等岗位;产品测试阶段设有测试工程师岗位;产品运维阶段设有维护工程师岗位。在这五个阶段中,始终设有QA质量监督员岗位来全程监控软件产品的质量。每个岗位必须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和工作岗位要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放在了第3和第4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软件的开发能力和测试能力,其中第3阶段由界面设计、功能开发、数据库开发和产品集成等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设有对应的工作岗位。图1清楚的展示了软件产品生产的整个工厂模式的流水线结构,在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时,按照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作岗位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就可以实现工厂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三、分析与设计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目标是能够培养出进行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及运维工程师。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对于高职的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难度太大,学生没有建立对软件整体认识的概念和软件产品开发经验,且这两个阶段是软件产品的起始阶段和重要阶段,后期的开发及测试工作都围绕这两个阶段,这些工作都需要很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在这两个阶段应该建立以具有丰富的软件经验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让学生理解软件产品的分析与设计成果,并且将设计的成果通过报告的形式展示,形成唯一的可以操作的说明书。教学可以灵活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法等;建议采用的项目案例真实,规模适中。

四、开发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开发阶段是在产品的设计完成后,学生根据产品的设计说明书进行产品的开发,实现设计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这个阶段是培养技能型的软件工程师,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动手得到全面的锻炼。在工厂模式中该阶段分为了界面设计、功能开发、数据库开发和产品集成等,其中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及数据库开发可以并行工作;然后将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结果进行产品集成。在这四个阶段设有对应的四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应设置详细的技术标准和岗位操作规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按照这四个岗位进行轮岗学习及实践,使学生掌握每个岗位技术要点以便形成对应的工作能力。开发阶段是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的重要环节,程序的编码能力、界面设计、数据库开发能力及模块之间控制,甚至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本阶段都有体现。

五、产品测试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产品测试阶段用来检测开发的软件产品是否符合客户对软件产品定义的需求,也是用来检测软件产品中存在的错误,处于流水线工厂模式的第四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产品的测试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如: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及自动化测试工具对已经开发的模块及集成的软件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负载测试等。产品的测试工作必须围绕该岗位的技术标准及岗位操作规程进行,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将每次测试的结果形成测试报告,以便发现软件问题及学生对测试技术掌握情况。

六、运维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运维阶段是在工厂模式中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离开工厂生产环节,进入客户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阶段非常重要,是检测软件产品好坏和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产品上线运行后,产品维护工程师能够根据产品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客户反映的问题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对一般性问题进行处理,对较大难度问题需要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找到解决方案,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工厂模式教学改革,关键是如何将培养软件产品开发教学过程转化为工厂模式,设置流水线工厂模式中各个岗位技术指标和岗位职责,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或其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每个岗位的技术指标和岗位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9)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20-01

一、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试验检测是进行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该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某个公路工程项目的检测,根据其检测的结果来判定工程质量或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也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评定验收的一个主要环节。因此,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试验检测,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材料的应用。及时有效地对某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以鉴别其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从而为可以积累工程施工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如:建设地点的砂石、填料等,可以借助于试验检测手段来确定上述材料是否能满足施工技术规定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

3、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对路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进行科学的评定。有了这套有效科学的测试手段,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来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此外,于合理地应用材料,对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通过试验检测,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竣工后的评定验收。试验检测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二、试验检测工作涉及的主要内容

1、材料检测

各种原材料的质量不均匀,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材料试验检测来判断这种材料能否用在工程中,对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料(货)源的检测、试验,应由承包商取得试验资料或产品技术资料,报监理审批。若发现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合同段监理试验室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并通知承包商,由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为了能降低工程造价,加工公路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就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科学选择,只有经过检测的材料才可以进入场地。未经验收准许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或进行后继工程施工,全部后果应由承包商自负。

2、抽检取样

试样的采集、运送及保管,是完成试验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检验下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复合材料还有工程质量,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力学、物理、以及化学指标,路面施工的密实度,沥青及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等。要规定出采样的方法、数量及取样记录。并对包装、运送与管理给出具体规定。对于无条件做的试验项目,或有争议的试验项目,必须由合同段试验监理工程师汇同承包商试验员正确取样后,共同负责送交上级主管的试验部门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送总监或总监代表处。批文送承包商,合同段试验监理工程师签署后,转发给驻地监理工程师,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3、标准试验

公路工程施工之前,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公路系统的试验室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对工程的品质进行数据采集,也就是标准试验,并将标准试验的结果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标准和样板。标准试验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制定统一的试验标准,按照规范的程序对此进行取样和试验,使所有的试验及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4、验证试验

所谓的验证试验就是鉴定材料,重点是看在工程中是否适用,尤其是比较大型的原材料,如:水泥、钢材、钢绞线等,他们通过对后期的验证试验进行全面的审查、对比标准试验的原始记录以及实验报告,检测材料的取样是不是合理,试验的参数是否恰当,操作步骤是不是完整,以及所处的环境是不是规范和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然后对不合理的进行调整,最后经过批准的数据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技术指标。

三、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采取的相关措施

1、严格控制路用材料的质量

公路施工材料是工程的基础,对公路用料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测,可以预防豆腐渣工程的开展,如:对工程中所需的半成品、成品材料、原材料,沙、石、水泥等预制构件的试验检测,可以检测出哪里原材料用品是不合格的,哪些材料是严禁使用的,从而更好的预防施工单位采用劣质材料来充当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在样品取样时,必须有监督机构的人员在场并签字认可,并按照规范来规定出取样的数量。对于非常规的材料进行一些必要的检验,主要是为了确定该材料是否能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

2、健全法制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立法 ――《公路法》及有关行业标准,这对于提高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有重要意义。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质检机构严格把关,并做到严格考核,定期检查,应坚决整顿或取缔不合理的质检单位。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最关键的一项工作,因为很多施工单位的老板多为个体户,他们很少会花费时间去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方案,也很少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因此,施工中就会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有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方面。施工方应建立一套试验检测制度,同时配备试验检测人员进行质检,从而把好施工质量关。

4、处理好交工验收阶段的检验工作

在公路工程竣工后,必须要按照施工手册和预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定段、定点的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和结果报告给公路主管部门,发现有质量及安全隐患必须要如实反映,不能有任何隐瞒。在全线测定中,要全方位的检测公路的整度、宽度、纵断高程、横坡度进行,绘制出竣工图。对于公路施工成品的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和级配经主管部门同意,可将施工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应用其中。

5、试验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

通过技术培训,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撑握了每道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做到技术上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公路迅猛发展,以及基础规模的不断加大,对公路工程的质量也要求的越来越高。因此,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试验检测工作也更加繁重。每一个工作者都要充分重视期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加大试验检测工作力度,真正做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0)

本专业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按照实际工作中典型的工程师团队所需的各种技能知识为导向,按照复杂度渐增、螺旋递进的原则设置卓越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与内容,把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为导向的横向课程体系改造为以个人职业角色发现和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适应团队教育培养的新型纵向课程体系。软件测试课程是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总体跟随整体培养课程体系的大方向,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

1复杂度渐增式开设课程

在传统的以面向开发为主的培养模式下,测试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针对性连贯性不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专业课程开设过程中将软件测试课程课程拆分,穿插到整个培养过程中,紧密联系软件工程其他阶段的课程,并且使用案例贯穿所有阶段,复杂度逐渐递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第5学期分成两个阶段分别开设《单元测试与软件质量》和《软件验证与确认》。在第一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小规模程序测试的能力不涉及复杂系统,以提高个人开发测试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学生可以运用测试课程中学习的方法在开发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强。第二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系统整体测试的能力,此时学生以完成基本开发能力的训练,其他相关课程的培养中也进入了系统级别。在该阶段以上一阶段培养的能力为基础,提高复杂度,跟软件开发其他阶段紧密结合。完成第5学期的测试基础课程开设之后,在第6学期还开设了《web软件测试》、《测试案例分析》、《数据库测试》等专业选修课,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2基础与实践并重,充分利用虚拟实践平台课程

的开设充分考虑到测试重实践,并且与软件开发其他阶段联系紧密等特点;同时也考虑到了此时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学习阶段充分利用了校内软件实训基地,创建网上“虚拟企业”,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在这种虚拟平台下,针对基础的知识点开设虚拟项目[3],模拟软件测试的真实工程环境。学生在自己组合团队中有各自的工程任务,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学生能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感性的认识测试岗位工作,体会到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将单项知识技能之间关联在一起,系统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63-04

1专业构建背景

1.1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

软件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了对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内,仅在2007年2月的网上招聘信息搜索中,广州、深圳两地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的IT企业数量就超过了60多家,企业的规模涵盖了大、中、小各种类型,人数超过了六七百人,这在近几年的IT人才招聘广告中是不多见的,反映出软件企业测试人才的严重短缺。高级的软件测试人才更是“一将难求”。这种趋势引发了专业性的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的迅速产生和发展,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软件测试技术培训正成为IT技术培训的新热点,其驱动力正是来自软件产业对测试人才的强劲需求和不断提升的人才价值。根据对软件业未来的发展预测,测试人才的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的态势,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其实,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现代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关联关系,软件产品追求工程质量的趋势。

1.2软件测试人才的供需矛盾

国内软件业普遍存在软件测试人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有大量需求,但又苦于招聘不到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开发人员有志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却因为没有测试经验而被拒之门外。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软件业长期“重开发、轻测试”,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测试部门和组成专业队伍,这导致软件技术人才不具有测试的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缺乏相关的培养机制,一旦需求(如软件外包、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专业化),即造成业内的软件测试人才严重短缺。

与此同时,国内高校计算机教育(本、专科)也忽视了这一领域,截至目前,甚至大多数高校的软件与计算机类专业中都未曾设置专门的软件测试课程,所以应届毕业生自然无法适应和胜任软件测试的岗位工作,也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1.3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总体属于起步阶段,根据近几年的专业教学调研与交流表明,已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的院校大约只占计算机类或软件专业院校总数的6~8%,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院校更是“凤毛麟角”。这一方面表明了高校办学自觉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促进技术发挥和进步的意识依然不够强烈,积极培养软件职业技术人才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针对软件测试领域,对其学科与技术的研究、教学的投入不足,人才培养的缺失,最显现的现象是这方面的师资严重缺乏,在软件产业大发展和软件测试技术发展迅速的形势下,不能为社会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人才、适用人才。

当前,针对软件测试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一些软件企业与行业的培训机构在积极开展测试人才培训工作,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且完全实用化,基础建立不足,呈现了社会培训“接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及毕业生的过程,经过短期培训而“应急”企业需求。从培训系列化、职业化的测试人才角度考察,这种培训属于非专门化、专业性的培养和教育。

2专业构建思路

2.1软件测试职业岗位分析

要落实好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与策略,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前提的。软件测试职业是软件行业新兴的职业门类,目前规范的软件企业都在开始建立软件测试职业体系,逐步形成软件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项目经理、测试部门经理等级的职业系列岗位。这其中,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软件工作的“主力军”,应理解软件测试基本理论,熟悉软件测试标准,掌握实际测试技能,承担和完成具体测试任务。而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则要求担任较复杂的软件分析、测试策略制定等任务,进行测试规划、测试用例设计和管理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测试项目经理和测试部门经理则更偏重于管理,要求具备深厚、宽广的软件测试理论和质量管理知识与能力,承担对整个测试流程的管理和监督任务,具有能够使得整个测试团队或部门高效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这说明软件测试职业岗位的分布已具有层次性,对报考和学习软件测试专业的人来说,可以设计职业生涯的规划。

仔细分析任何一个成熟的软件企业,为完成软件产品的开发都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程序员,即“软件蓝领”。类似地,软件测试行业的人才同样也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高级软件测试人才的测试项目经理和测试部门经理,可称为“测试金领”;第二类是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可称为“测试白领”;第三类是承担基础测试工作的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可称为“测试蓝领”。一个成熟的软件产业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应该呈金字塔形状,不仅需要处于顶端的、决定产业方向和边缘领域开拓的人,也需要从事产业日常具体工作的人员,因此,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测试蓝领”与“软件蓝领”都是软件企业中最能直接体现产品价值和创造利润的主力,也是需求数量最大的一类人才。

2.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测试行业大量需求的是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由于历史原因,测试人才的培养、培训属初级阶段,要建立一只庞大的“测试蓝领”队伍的任重而道远。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就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作为高技能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高职院校,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软件测试专业将是其办学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设置上,更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地更新专业设置,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州,面向软件产业发达的广州地区和‘珠三角’办学。广州市政府已将软件与动漫作为新时期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区域性的软件产业园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软件测试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以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为发展广州软件业服务。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高职和本科)相关专业办学情况的调研,针对软件企业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做出分析,确定了软件测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软件企业或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以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需求为导向,掌握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业界主流的通用测试技术,能够承担并完成实际测试工作任务,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软件测试人才。

3专业构建策略

3.1课程体系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倡导“能力本位”,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具备职业化特征”的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这一鲜明特征,决定了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坚持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软件测试的职业特色,适应软件企业测试岗位的工作需要,培养针对软件测试技术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针对软件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先导,采用“逆向制定法”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即先根据测试职业工作内涵,分析对应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构造专业课程体系及层次,并建立课程标准,确立每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进行内容的甄选与整合。建立以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架构,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合一”特征。

软件测试职业特征决定了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覆盖面要求较广、并且较深。软件测试是一门动态的、交叉性学科,跨越软件工程的整个领域,进行测试工作的人员必须对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有相当的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工作主要针对的是由开发者编写的程序(这里的程序是广义概念,实际上涵盖所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且在测试过程中也需要编写、修改测试脚本等等,因此测试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程序阅读与编制能力;其次,任何一个被测软件都是运行在特定的系统环境下,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环境,测试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网络系统的理论与知识,系统平台的知识与环境等等,内容十分丰富,要求对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该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设置那些“看得见”的职业能力课程,如软件测试基础、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软件测试管理等大类,以及分为面向对象的测试、基于WEB的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嵌入式系统测试等几个类别,具体的黑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等等,还需要开设那些“看不见”但会对专业能力培养产生决定作用的课程,如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如,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关系数据库、软件工程等等,以及十分重要的程序设计类课程(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技术等)。其次,课程体系还包含为从事职业工作必需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态度训练的课程。

总之,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当中,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的涵盖原则是“必须的不缺”,对技术原理(方法)的分析原则是“举一反三”,对实践技能训练的原则是“项目运作”,使得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能具备软件测试的必备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基本承担起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为日后从事软件测试职业和专业持续发展奠定必须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基础。

3.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教学的保障条件,在这方面的建设从四个方面着手,主要进行专门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测试工程运用平台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

软件测试是伴随软件工程过程的活动,是一项复杂、系统和综合性较高的工作。要真正认识领会软件测试的知识和掌握其技能,能够担负起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学中干、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实现工学结合。因此,在软件测试专业构建中,需要搭建一个适合实践教学需要和体现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践教学环境,配备相应的软件测试工具与测试平台,呈现真实的软件企业环境与岗位工作氛围。

为此,我们在2004年底就建成了集教学、培训、开发、研究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软件技术与工程中心,拥有250多个工作席位,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席位30个,技术工位220多个(学生席位),配备高性能服务器群,包括Linux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sphere中间件服务器等,实现了中等软件企业规模的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该中心引入软件企业的构建模式和运作机制,系统功能完善,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购置和配备了IBM Rational Suite组件、MI WinRunner、JUnit等与业界主流运用同步的测试工具及平台,可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充分获取与信息数据的共享,使教学环境与氛围完全接近企业工程环境及运行条件,为测试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提供了优良环境和条件,提供完全“实战型”、“工程化”的教学环境。

3.3专业师资队伍培育

软件测试专业作为一个新型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问题首先要解决。截至目前,高校内的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较少系统的开展软件测试理论研究和测试工程的实践,因此,软件测试专业知识不多,教学经验几乎没有。基于这种情况,建设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和工程需要的师资队伍,成为了软件测试专业构建的迫切任务。针对这个普遍问题,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途径实现,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师资引进上,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软件测试高级人才,加强校内自身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则通过聘请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如IBM 广州分公司、广东省软件评测中心、广东省Linux公关服务技术支持中心等企业与机构)业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开设讲座、直接授课、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培训指导师资,使教师能够加深对软件测试理论的认识,感受测试技术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的运用和技术的新发展。

对内的师资培养培育,主要采取系统地测试理论知识学习和有针对性的专项业务培训,学习和研究国外高校软件测试课程,学习和研究软件测试技术与理论,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承担起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2004年以来,多批次的选派教师参加由业内知名企业或行业组织举办的软件测试中、短期培训进修,组织教师参加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专业学术会议及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与知名软件企业的产学积极互动,与国内多所高校进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与测试实践的交流,同时,鼓励和督促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到软件企业参加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软件测试课程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中设置和开展教学已达4年,已有4届(6个教学班)的教学历程和经验,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实战”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使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4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在软件测试专业构建初期就比较重视对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缘于学科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诸多不适应。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策略,推行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实施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是软件测试专业新的教学模式体现。

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践课的分割模式,将实训场所设计成既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的布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任务、讲解要领、操作示范演练、训练与逐个指导等环节,把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单元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穿插安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一体化,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对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合引入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规划教学项目,确定内容和流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引入这种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项目教学过程,达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围绕其确定的任务的解决策略和过程展开,即学生需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规定的动作与步骤,以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时间等作为考核基本依据。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为“教练”身份,通过进行引导型的讲解、案例分析、测试“动作”过程示范、组织讨论等一系列互动交流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建构知识体系。

4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软件测试专业是源自对专业测试人才的供给远不能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做出的一项办学创新。截至目前,广东省乃至全国已开办了软件测试专业的学校为数还不多,对于开办软件测试专业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 杨鹏. 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 贺平. 软件测试课程构建[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贺平. 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4] 贺平. 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 计算机教育,2006,(12).

[5] 贺平. 软件测试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