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9 22:17:04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1)

康德艺术论理关于“天才”思想的论述较为详尽,艺术天才理论是康德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判断力批判》一文中,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康德提出了“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1],“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机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2],康德的“天才”思想对后代美学,浪漫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文学等影响极大。

一、“天才”概念的引入

早在古希腊时期,许多学者就把神助与天才联系在一起。大哲人苏格拉底说:“诗人作诗不是出于智慧,其作品成与天机之灵,如神巫和预言家之流常作机锋语而不自知其所云,我想诗人所感受亦复如此”[3]。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天才不过就是天赋或神助的结果。在他看来,文艺创作中没有诗人的理性思维,有的只是神的凭附驱遣,而诗人,也只是神的代言人。因此,即便是最平庸的诗人也能唱出最美妙的诗歌。

我们可以将康德对天才的定义概括为三层:第一,天才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学来的,是属于自然的,是一种自然禀赋;第二,天才是一种创造性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拥有;第三,天才能够给艺术提供规则。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在屈原之前,只有荀子等少数人写过一些小赋,屈原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新体裁――骚体赋。这个骚体赋就是屈原发挥自己的天才所创造的,他们创作之初并没有想到要为艺术制定某种法则,但他们的作品符合时代的需要,艺术的需要,成为后人纷纷效仿并遵从的范本。因此,这些天才创作的艺术作品变成了艺术典范,无意中也为艺术制定了法则。

二、天才的特征

康德在给“天才”下了定义之后,论述了“天才”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独创性,即天才的创作不是摹仿,也不是自然中生成的。康德认为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它不同于燕子筑窝,蜘蛛结网般的创造,而是艺术家主体先天禀赋的创造,必须是超乎现有的规则,不被常规条例所约束的创造。比如中国南唐的艺术家董源发明了披麻皴和点子皴,使中国的山体从隋唐以来空勾的形式有了新的改变,使山体产生了质感,在艺术的形式上表达的更加丰富了,这些都是天才的创作物。

第二,典范性。天才的作品必须在具有独创性的同时具备典范性,才能够成为别人追随的榜样,但天才创作的作品并不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无意义的。康德对莎士比亚就是持这种态度,一方面,他认为莎士比亚是天才,打破了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创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莎士比亚的天才是粗野的,有可能创作出粗俗的作品来,不具有典范性,不能正确的引导别人进行创作,因此,他的创作作品是无意义的。只有做到二者兼顾,自然才能通过天才为艺术立法。

第三,神秘性。神秘性体现在受之于天以及不受主体控制上,古罗马诗人就认为:“部分诗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纵情声色,嗜酒成性,以便在神智迷狂的时候写出天才的诗句”。诗人李白斗酒百篇,常常是在“迷醉”的状态下进行创作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作《人间喜剧》时,躲在小阁楼里进入到创作的“迷狂”境界,常常是泪流满面,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歌同泣。虽然康德的理论具有了完整性,但同时也给他的“天才”思想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主义面纱。

第四,天才限于美的艺术领域。“自然通过天才不是为科学,而是为艺术颁布规则;而且这也只是这种艺术应当是美的艺术而言的”[4],人为自然立法是康德的基本思想,理性为自然科学立法,实践理性为道德立法,天才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只能为艺术立法,而且只能为美的与艺术立法。

三、天才与鉴赏的辩证关系

康德在表述其“天才”思想的时候专门谈论了天才与鉴赏的关系,认为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天才和鉴赏的的对立性表现在鉴赏需要依靠审美趣味,而艺术创作需要依靠天才。康德说:“艺术美优越于自然美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把自然中本来是丑的或令人不快的事,加以美的描写。复仇女神,疾病,战争的灾难,这些丑恶的东西,都可以非常美丽地加以描写,甚至在绘画中再现出来”[5]。如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想必大家并认为她有什么美的地方,纵观整个《红楼梦》所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她有一种无法掩饰的艺术美。其次,天才和鉴赏的对立还表现在天才和鉴赏不可兼得时,应该舍弃天才而要鉴赏力。在艺术创作中,鉴赏力能够使想象力和知解力协调一致,它能使思想丰富并附有秩序,而且也能使思想具有持久性。

天才和鉴赏的统一性表现在,首先,鉴赏力是天才的基础,没有鉴赏力的天才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只有具有鉴赏力的天才才能进入自由的创作过程中,并创作出既有独创性又有典范性的艺术品来。其次,鉴赏里虽然是评判的能力,天才是创造的能力,但创造力并非完全只有天才所有,常人也有一定的创造力,只是量上的不同。最后,在审美的心意状态中,鉴赏心态和天才的创作心态是相通的,只是天才强调想象力的一面,而鉴赏强调知解力的一面。想象力和知解力的协调,能够使得天才和鉴赏统一起来,因此产生出既有鉴赏力又有天才的艺术家。

四、康德“天才”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康德的“天才”思想是对前人“天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反映。他的“天才”思想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非科学的一面,对后代的哲学、美学、浪漫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文学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康德“天才”思想中颂扬自由、天才和个性的一面,对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影响极大。他们极力颂扬天才,推崇想象力和独创性,强调创作自由,充分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等。

当然,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看,康德关于艺术天才的基本论断,是存在着唯心主义倾向的,将科学研究排除在天才活动之外,也是偏颇的。但他对艺术天才诸特点的论述,还是隐忍深思的。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的确存在着某些难以言传的规律,比如有的文艺爱好者尽管经年累月,长期钻研,刻苦用功,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有人虽初涉文坛,即显得才华横溢,与众不同,出手不凡。个中奥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49-150.

[2] 康德,邓晓芒译. 判断力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54.

[3] 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7:77.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2)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3)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4)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133229.cOm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5)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6)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7)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深入推进,美术鉴赏课在高中学段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它能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帮助其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陶冶情操。

一、认识自然的美

美术鉴赏课是高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师法自然”,发展感觉器官加强审美的美术教学,可适应社会和美术发展的需要,推进美术教学对创造性表现的探求。走出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体,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真正地达到从启蒙时就净化心灵的美育。

二、认识创造的美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三、认识人性的美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8)

规范伦理学是侧重于道德体系研究的科学,它把研究的重点指向现实生活,“强调通过探讨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间的界限与标准,论证道德的价值,制定道德的规范,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生活实践”。②规范伦理学通过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方式将人类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具体地表现出来,以规范人们道德行为和推动社会道德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规范传授给人们,使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制定合适的道德规范是前提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研究具体的道德规范。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为目标,研究符合时代要求的具体道德规范,并引导人们将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

1.2思想政治教育对应用理论学的借鉴

“应用伦理学是以规范伦理学的原理为依据,着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伦理学研究类型的方法。”③应用伦理学是在描述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基础上,结合道德生活的具体领域,有针对性地运用新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道德现象,它在不同的具体道德领域又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学科,比如经济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涉及人的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内容,这些社会领域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相应的道德规范的引导,对于社会思想道德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伦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开拓了更宽的视野和提供更多、更直接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借鉴其原理和内容,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将其转化为符合本学科需要的内容,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方法,对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与行为进行引导,促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伦理学理论成果的借鉴

道德是伦理学的专门研究对象,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伦理学的很多内容可以被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吸纳进来,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好地发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拓展中,需要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这就需要借鉴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例如借鉴道德功能理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理论、道德他律理论、道德评价理论、道德终极标准理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等。

2.1道德的功能理论

道德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但是,道德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作用于这个物质基础,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道德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道德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道德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辩护功能和调节功能,这些功能相互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认识、教育和辩护的功能是道德的基本功能,但是三者都不是道德的最终目的,道德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辩护都是为道德调节服务,最终达到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人的目标。在道德的这四个功能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尤其要重视道德的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手段,传授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内容,为我国的发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充分地认识到优良道德的功能,合理地利用这些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公民。

2.2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理论

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是道德实践的两个基本的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道德实践的主要内容。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价值准则、善恶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抉择。”④道德选择直接反映了选择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层次,一个人进行怎样的道德选择直接由自身的思想意识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行为则是在道德选择之后,将一定的道德要求、道德观点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在这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的,可以用善恶来评价的行为。道德选择影响甚至决定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经过他人和社会的评价之后又反作用于道德选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们正确的观念,最终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需要从观念、意识入手,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并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引导人们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最终以行动表现在自己的实践活动当中。

2.3道德他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价值既不是来自于神,也不是来自于社会权威,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⑤道德他律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道德主体受制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另一方面,道德主体受制于其他人和社会,不是完全由自己个人的想法所决定。道德他律的目的是通过外在的道德规范指引道德主体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道德自律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用一定的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产生他律作用,以期形成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道德的他律性正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它首先需要的是制定良好的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走向,同时要在社会中大力宣传,加强道德的他律,让社会成员逐渐将这种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而实现道德的自律,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

2.4道德评价理论

道德评价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伦理学大辞典》对道德评价的解释是:“道德评价是指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直接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道德评价侧重于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因此道德评价具有社会调节的功能。道德评价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行为,也就是对社会的某一主体的行为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类的某种一般的社会现象进行评价。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在一定的社会历史中进行,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性,但是道德评价又是一个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总是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服务。他还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评价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的。在当前,评价道德是善还是恶,必须要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

2.5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终极道德判断标准是指能够推导出一切道德规范的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一切行为善恶和道德标准优劣的终极标准。这个标准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总标准和两个分标准。总标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的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分标准1,是在人们利益不发生冲突而可以两全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所谓的帕累托标准: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分标准2,是在人们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它在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表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而在自我利益与他人或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为‘无私利他、自我牺牲’标准。”⑥道德终极标准理论强调的任何道德都要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使社会及其成员获得最多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要把道德终极标准作为制定教育内容的标准,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地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在特定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当前,我国的统治阶级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我们应该集中人民群众的力量,“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高中课程增设了美术鉴赏课,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一些教师,对美术课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他们只看重语、数、外这些高考的主要课程,而对美术课,采取排斥和放弃的态度。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提高语、数、外课程的成绩,反而会影响这些课程成绩的提高。所以这里有必要对美术课在高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予以强调。

一、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学习美术作品就是学习和掌握人类重要的文化知识。

美术又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特别是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它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现实的重要的形象依据。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移,人们通过美术作品可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例如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从一定的侧面可以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人们通过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可以认识宋代社会风貌、人们的服饰特点、风俗习惯以及建筑技术、市场情况等。

二、进行语言表达教育

美术作品直接反映的是视觉形象。美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即对话,只是这种对话不同于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它是美术家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例如顾闳中的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梁楷的中国画《泼墨仙人》和克利福德・斯蒂尔的《1954》,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件作品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绘画形式上都有很大差异,显然是艺术家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意图。《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环境和道具令人感到真实具体,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客观世界相似;《泼墨仙人》就大为不同,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人,但又是迅疾、简洁的几大笔;而《1954》却连一点现实的影子也没有,只剩下几块颜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三件作品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和三种不同的美术语言。具有写实特点的具象艺术其作品采用的是线条和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具有主观色彩的意象艺术作品作者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手段;抽象艺术则利用美术语言中的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表现。

学生认识了这些美术语言,就知道除了运用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表达感情,还可以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感情。

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我国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成健全的人格,”他还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士和平,此为艺术最大的作用。”美术教育就是利用美的形象,以提高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内心共鸣,使学生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绪和庸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如鉴赏《长江万里图》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鉴赏拉斐尔的《圣母像》使人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鉴赏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就会被作品人物那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以及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所感染。因此,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能唤起人们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受到一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世界。从而使学生向积极、健康、正确的方面发展。

四、进行审美鉴赏教育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更多通过后天学习培养和训练逐步获得和增强的,因此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的美术鉴赏活动中理解诸如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等,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审美品位得以提升,进而增强其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

其次,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要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才可以感悟。

另外,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其感人效果,它要人们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五、进行创新创造教育

美术课是培养创新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所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思维创造的过程。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10)

【大学生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

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默然回首,这一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

从xxxx年入校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中,虽然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竟争的社会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仍然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方面

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党有了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在学校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时刻鞭策自己。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

学习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我很积极,够乐观,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生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

回首大三这一年来的大学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执着探求,百般锻炼,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我相信:用心就一定能赢得精彩!

大学的授课不再像高中那样填鸭式授课,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还须自己课后钻研巩固学习。日积月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学三年我不止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我的心智也有了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什么情况,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认识到了乐于助人能铸造高尚的品德。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个人思想品德鉴定篇(11)

影视鉴赏对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

生动形象 寓教于乐

一部优秀影片可以教育几代人,影片可以重复放映,具有重复教育功能。影视可以分为、战争片、喜剧片、科幻片、爱情片、功夫片、动画片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影片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影片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或人物表现,将背后隐含的深刻道理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中学生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年龄阶段分别为初一和高一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笔者挑选不同类型的影片引导学生鉴赏。例如,在初一的课堂上,笔者挑选《怪物史莱克》等动画电影,生动形象的动画人物更切合此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观看完整影片后,再着重赏析影片中人物或事件的经典片段,在轻松的状态下对影片的主题及其所传达出的人物特性有了更深刻、直观的印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外来文化大量融入的时代中,中学生应该在影视文化中尤其是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中得到心灵净化,在审美中追求积极向上,从而构建健康、完整的人格。

潜移默化 无形渗透

影视文化通过蒙太奇的叙述方式,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经典音乐和完美画面把抽象、枯燥及不易被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在对高一学生开设的视听语言分析课上,笔者挑选影片《辛德勒名单》中的经典片段向学生渗透一些视听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诸如景别构成、场面调度、电影声音的作用、蒙太奇的概念与分类等,并通过这些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体会影片是通过哪种方式去表达和叙事的,让学生较为深刻地去体会影片所呈现出的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影视文化这种渗透性决定了它能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影视鉴赏的教育功能

丰富校园文化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美有所追求。而影视传媒就是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校拥有一支校园电视台的学生队伍,他们是校园中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进行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工作。教师除了利用课上时间带领学生鉴赏优秀的影片文化,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将优秀影片推荐给大家,建立优秀影视资源库,并分设不同类别,如励志、亲情、友情等。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甄别素养,又丰富了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电视闭路系统将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使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提高中学生的视听语言技能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影视传媒几乎可以即时地将影像、声音传到任何地方和任何受众,成为人们广泛促进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影视作为以活动画面组成的影像语言系统,其光影构图、场面调度、镜头运动、色彩构成及景别、机位等表现手法和组合形式,像文字语言一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

在影视视听语言鉴赏与应用选修课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优秀影视的鉴赏与分析,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其使用DV等辅助影像器材,制作通过亲身去策划、导演、拍摄的短片作品,在此过程中感受影像叙事的魅力,综合运用所学到的视听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

塑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影视鉴赏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意义在于使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是培养中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对于开阔中学生的生活视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作用。在初一学生的影视鉴赏与运用课程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鉴赏了《阿甘正传》的部分经典片段,并着重赏析了阿甘这个人物所具有的特质,在课上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影视所带来的魅力。考虑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先选择图像叙事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成小组进行图像的拍摄,表达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在小组汇报时,虽然学生拍摄的技巧还很稚嫩,但“坚持努力不放弃”、“文明就差一点点”等丰富的选题和内容,都源自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影视鉴赏教育通过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般来说,中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来实现的,但是影视鉴赏教育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对中学生来说,影视是他们一个重要的文化接受窗口。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中学生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我校有固定的优秀影视资源展播时间,通过与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配合,挑选社会中的优秀影视资源渗透于所有学生中,如《感动中国》,学生在影视中实现对孝顺与坚强的解读。

影视艺术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借助影像的视听直觉,扬善弃恶,或启迪智慧,或升华思想,或陶冶性情,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良好品质。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建设能力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影视鉴赏教育由于从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入手,有助于人的心理结构向完整性、平衡性与和谐性发展。进行影视鉴赏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声音色彩画面中徜徉,尽情领略美好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