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团队规章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5 11:39:01

团队规章制度

团队规章制度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91-02

围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国内各高校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和探索。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团队,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机制成为各高校教育共识[1]。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如何开展团队活动、发展怎样的团队模式等问题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2,3],而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的研究比较欠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所共有的科技创新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一种团队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是团队系统协同有序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环境激励[4],是团队发展的“灵魂”。本文以国内知名的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如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联创团队和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共同的优秀团队文化特征,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共同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联创团队、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等是目前国内知名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国家宣传和号召学习的优秀典型,这些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建设,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团队文化,并通过传承创新,不断促进着团队的发展。通过整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都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共同文化特征。

1.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宗旨。团队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宗旨是团队发展的方向,是团队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要素。如,Dian团队的宗旨是:“培养队员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能力。”联创团队的发展目标是:“为那些有潜力、肯努力,且富有激情的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快速成长,使每个联创人都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竞技机器人队团队宗旨和目标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致力于推动竞技机器人比赛在机器人设计、制造、场地快速测量和控制、调试界面、算法优化、综合传感器应用、机器人通信、机器视觉和机器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更迭与应用革新。”每个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不同,当学生在选择加入某个团队时,会考虑个人的发展和兴趣是否与团队发展目标宗旨相一致,只有与团队发展志同道合者才会更有积极性,更有动力去付诸行动。

2.良好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点,是团队成员的思想指引,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如Dian团队团训:“优秀是一种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好态度会带来更多机会。”联创团队的团队精神:“合作、积极主动、精英意识与创新”;竞技机器人队的团队精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除了这些团训、口号,如Dian团队有自己的队歌“咱团队的人”,竞技机器人队有自己的队颂“哈工大机器人队颂”。正是这些良好的团队精神指引着怀有共同信念的优秀大学生们向着同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共同前进。

3.健全的团队制度和规范。团队制度和规范是团队文化维系的保障,是团队成员的行为准则。这些知名团队针对招新、考勤、激励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如Dian团队有明确的团队章程、队员守则、财产管理和使用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规范[5];如联创团队有完善的新成员培训、出勤工作以及进度检查等制度;如竞技机器人队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招新培训制度等。这些团队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了团队成员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确保了团队长期健康有序的运行。

4.良好的知识共享和传承。良好的知识共享和传承是团队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前提,是团队成员和整个团队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如Dian团队实行的导师制、导生制、顾问制实现全方位指导与培养,有详细的预备队培养实施办法,更值得称赞的是,Dian团队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全国主要城市以及欧洲、北美等国家建立了Dian团队分站,已毕业的队员能持续关注和指导团队的发展[5]。联创团队、竞技机器人队等都有类似的导师制和导生制,由专业教师和老队员培养新队员,新队员通过学习成长变成老队员。团队通过知识共享和传承,形成牢固的根基,并不断发展壮大。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团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创造团队和谐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如Dian团队除了传统的“生日party”、年终茶话会,还有自己的游泳节、圣诞篮球赛等文化活动[5];又如联创团队有每年的年会、素质拓展等文化活动。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团队成员在竞赛、做项目之余充分放松,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在欢乐友爱的氛围中,不自觉地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启示

1.确定团队共同目标和宗旨。每一支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科方向不同,所面向的学生对象也具有特殊性,应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能力、团队以及团队成员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等,首先确定出获得团队成员普遍认可的最终共同目标和宗旨,进而分别设定团队发展的阶段目标,以及涉及到成员个人发展的子目标,最后通过团队成员执行实现而转化为具体团队成果。团队共同目标和宗旨的确定是团队文化建设的第一件大事,只有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合作才更顺畅,团队才能得以发展。

2.统一团队价值观共识,提炼团队精神。共同的价值观是解决团队矛盾、争论、冲突的关键,是团队文化的核心[6]。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主体是大学生,已形成了成熟的价值观,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观念、态度和看法不尽相同,应结合团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统一团队的价值观共识。只有所有成员认同团队的价值观、共同遵守团队的行为准则,才会有利于团队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有利于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有利于团队和谐发展。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灵魂,在统一团队价值观共识基础上,应提炼符合团队特质的团队精神,以口号、队歌等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学习,增强成员团队意识,提高团队的向心力,进而形成多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团结集体。

3.制定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是团队目标与宗旨、共同价值观、团队精神的具体物化。只有通过有效管理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成员按照团队的行为准则行事,才能保障团队高效运行。在制定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毕竟仍是学校的学生,所制定的管理和规章制度不应超越所在学校或学院、系、所的管理及规章制度。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团队成员参与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充分调研团队成员的意见,听取、讨论并采纳团队成员好的建议,这样所制定的团队管理及规章制度才能得到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可,才能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4.建立知识共享与传承机制。导师制、导生制以及顾问制是目前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普遍采取的知识共享与传承的制度,是经过实践证明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法。基于导师制、导生制以及顾问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新成员招录办法、新成员培训办法、学术例会及报告办法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形式开展,落实知识共享与传承。除此之外,考虑大学生的年轻个性,可以有效借助网络新事物,如论坛、QQ群、微信群等加强团队成员之间业余交流,不仅能保持在队成员的活跃性,还能保持与已毕业离队成员之间的联系。

5.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创造和谐团队氛围。开展团队活动是提高团队积极性和凝聚力的重要方式,是团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是一个年青的群体,比较有个性和爱玩的积极性。在团队活动设置上,除了开展春游、秋游、年终茶话会、素质拓展等传统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如校内或校外学生团队联谊活动、日租房一展厨艺等其他形式的团体活动,尽可能帮助团队成员抛开项目、竞赛等压力,放松心情,增进团队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熟悉,进而形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团队氛围。在和谐团队氛围影响下,团队成员会更愿意承担、能更抱团。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任务,不同的团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建设重点,知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共同优秀文化特征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借鉴,但不能复制。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仍需要结合本团队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适合本团队的独特团队文化,进而促进团队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敏.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95-97.

[2]高秋艳.工科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1):133-136.

[3]姚春燕,彭伟,潘柏松,等.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团队实践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342-345.

团队规章制度篇(2)

一、团队管理的问题现象

1、团队的共同愿景不明确

虽然泸州老窖公司有企业愿景,优选公司有未来5年发展规划,但是从大的企业、公司愿景未细化到团队晓组织的共同愿景,愿景不明确,导致团队的凝聚力不足。

2、团队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但未严格执行纪律规范

门店运营组团队的规章制度已经制定,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一直未严格要求执行,看似和谐的团队氛围,仍呈现有松散的状态。

3、团队分工与协作:

门店运营部虽有工作分工,各自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但是团队种信息需要共享,需要交叉,针对一个项目活动时,团队的协作能力不强,导致团队个性的发挥,但未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存在沟通障碍,协调起来较困难。

二、团队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1、打造团队文化。

发挥团队文化塑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双重作用,能够深入团队成员的内心。为及时消除团队内耗,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分为,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

(1)讨论理解公司企业愿景和优选公司规划:通过轻松愉悦的环境对企业愿景和公司规划进行沟通、讨论,研究公司这是愿景规划的目的和底层逻辑。

(2)确定团队文化:提炼门店运营组自己的团队文化,并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在办公室或微信群进行呈现,营造团队氛围。

2、建立团队成员归属感

协助团队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团队的成员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团队成员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3、重新梳理门店运营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对运营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重新梳理确认,并确认监督执行的进度和奖惩制度,并将相关的制度对整个事业部进行,让对内对外进行监督,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4、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

团队规章制度篇(3)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摩托车、汽车、手表、照相机、光学仪器等一个接一个地在世界工业技术领域里取得领先地位,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日本式的奇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日本专家也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根源不在于起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弥漫于其中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的含义

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其重要的特点是,团队的成员间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

一般来讲,一个团队需要具备几个要素:共同清晰的目标、成员之间相互信赖、成员具有团队归属感、具有责任心和高效的领导者。

二、在大学进行团队建设的理由之所以把团队建设引入校园并加以实施,原因主要有:

首先,现代管理如今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新经济的新变化要求企业组织普遍采用团队工作形式,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都必须改变过去对外界应变能力较差的传统管理模式,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灵活性,更好地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适应企业内部的改革、重组。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不仅在要在心理上作好准备,同时要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团队建设的过程和团队建设带来的积极效应。

其次,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同学们从走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就要重视自己的素质培养和提高,而团队建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团队活动与建设过程中,学生切身体会团队的含义、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所带来的团队力量以及通过团队建设学生本人所获得的提高,这种提高不仅体现在知识更新上、技能提高上,还包括了观念的转变。

我们在05级新生中新开设一门《职业化与团队建设》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把团队建设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塑造职业化人才的教育中,学生的态度、观念有明显的转变,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在第二学期该年级教学过程中,各位老师普遍感受到这门课带来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

三、进行团队建设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分组。

各专业班级班根据人员构成进行分组,每组5——8人,建立若干个团队。团队规模的大小是影响团队发展的重要因素。团队成员过多,就会产生交流的障碍,讨论问题时很难达成一致,团队很可能分裂成许多较小的集团,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减弱。同时由于团队成员过多,团队成员会认为其他人不尽责,他们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5——8人比较合适。

团队成员结构合理,是优秀团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团队成员的构成要做到性别搭配、性格搭配,由于在团队里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所以要充分利用每个人的力量。不同素质的成员,形成互补效应,通过在团队内部建立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团队内部产生知识的碰撞”,使每一个成员产生更多的新观点和新理念,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从而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团队优势,产生1+1>2的团队效应。

第二步,进行团队“基础设施”建设。

团队是由相关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就如同我们在进行工业建设时必须考虑的基础设施一样,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根基及环境的顺畅。因此,必须这些因素的建设往往成为团队是否优秀的一个关键衡量标准。

(1)确定团队名称、目标、口号和理念。

俗话说:“好命不如好名”!一个响当当且含义丰富的名字寄予我们希望与期盼。同时团队的名称必须要和团队的目标与理念相统一。

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团队目标是一个有意识地选择并能表达出来的方向,它运用团队成员的才能和能力,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团队成员有一种成就感。”因此,团队目标表明了团队存在的理由,能够为团队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提供参照物,同时能成为判断团队进步的可行标准,而且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合作和共担责任的焦点。

例如某团队取名为“蜂蚁之队”,取其寓意:蜜蜂是勤劳、勇敢的象征,它用它那不断煽动的翅膀,给人类创造了甜蜜,留给自己的却只是那微不足道的一小点;蚂蚁,生活在一个集体大家庭中,和大家可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我们要向它们那样,用自己团结的力量去奉献社会,服务人类。

转贴于

团队口号:面对挫折,永不放弃!

团队目标:走向社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团队理念:用蜂一样的精神,打造蚁一样的团队

另外,根据团队的建设情况,还可以设计符合团队目标和理念的队徽、队歌。

(2)制定规章制度。

每一个团队都要制定自身的规章制度,从而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团队需要规章来进行自我控制,规章对团队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团队规章一旦制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否则容易动摇“军心”,团队通常以其成员遵守规章的程度来评价他们,最遵守规章的团队的成员最受尊敬。愿意创立规章的团队也是一个愿意自律和愿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团队。团队领导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或监督者,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如果团队领导者自身都难以遵守,如何要求团队成员做到呢?团队中,对于团队成员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

(3)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岗位。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团队中设团队队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等职务。根据团队成员本身的特点,原则上做到每人在自己的团队中都有适当的岗位,都有对应的职责,并对团队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团队中的学习委员,就要负责团队有关学习方面的所有事情。协助任课教师搞好团队成员的学习,主动收集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学校及任课老师反映;及时指导同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差生的学习,督促完成各项作业任务;组织该团队专业实践活动等。

(4)目标分解。

每个团队都要确立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故每个成员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而奋斗。一个没有目标的团队,不可能是一个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团队。认定一个统一的远大的目标,需要有若干个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小目标组成,要让大家自觉地认同要担负的使命,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具体的目标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畅通,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所以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制定自己的目标,目标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来讲,通过团队建设,每个团队成员对自己本学期、本学年以及整个大学阶段在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和观念方面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每个团队成员的目标必须和团队总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使每个成员在今后的学习中方向明确,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新的学习。

第三步,开展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持奋斗到底的精神。团队精神可以凝聚团队成员的合力,使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感,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团队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教育中缺乏对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团队游戏来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相互配合,加强协作,提升凝聚力,培养归属感,在游戏中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游戏可以说是团队活动的重要项目,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动的模仿,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精神。比如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益,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挖掘和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整和团队成员的分工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创造性的完成各项任务,追求整体优势。比如参加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竞技项目;参加各种专业协会等。还可以通过完成各专业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技能训练项目来实现团队成员自身的目标与团队的目标。

最后,总结评价。考察通过一个学期的团队建设,团队成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在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和观念上的变化,是否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同时明确下一个阶段该做什么,在该阶段同学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适当调整,给自己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个性发展的自由,更多的是激烈的生活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只有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和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谋生的本领,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让每个同学都深切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学生今后在学术和工作中的发展将更有帮助。我们在大学中开展团队建设就是为同学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才干,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理清《塑造职业化人才》 第一版 新华出版社 2003年3月

团队规章制度篇(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25-03

目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的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等院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各高校中开展了培养创新团队的工作。但创新团队如何建设、如何发展、如何评价还没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因此研究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和建设成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创新团队的概念

创新团队的概念与团队有关,那么什么是团队呢?美国的斯蒂芬・P・罗宾斯通过研究日本企业中的团队精神和氛围,经过提炼,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即“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曾仕强在《中国式团队管理》中分析说,要明确“团队”的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把握。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认为,团队就是不要让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失败。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综上所述,团队就是具有互补性、组织性和协调性,并为共同目标而奉献的少数人组成的群体。

创新团队的概念是在团队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和义认为高校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问题为纽带,立足科学前沿,围绕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的核心队伍,但这种说法更像是科研创新团队。河海大学的杨晨认为前人对高校创新团队的定义基本等同于科研团队的内涵,即高校科研团队是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为宗旨的团队形式。我们认为,创新团队强调团队的创新能力,除了高等院校强调的科研团队之外,还应包括培养教育师资、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以及专业发展等相关内容的专业创新团队,它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织起来为实现专业的创新工作而构成的一种团队,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定位特色。

二 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

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是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只有做好团队的组织建设,才能保证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也是团队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前提。我们认为,专业创新团队的组织建设可从遴选团队负责人、选拔团队成员、组建团队的组织和布置具体工作内容等方面考虑。

1.专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专业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优秀的创新团队负责人既能保障团队的良好运行,又能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和前进。优秀的团队负责人要有克服困难、共同进步的奉献精神,还要有让人佩服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

我校专业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教师团队管理经验,参加过国家“十五”“十二五”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具有开展CBE(计算机辅助教育)、订单培养、模块教学、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经历,拥有丰富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并多次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培训,具有很强的企业实践能力,并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生产管理等文化内涵有着较为深刻的领悟。在本创新团队中,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团队的资源整合与战略规划及阶段性控制,指导团队实现工作目标与准确定位,为团队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并直接参与培训与科研工作。

2.专业创新团队的成员组成

专业创新团队是少数人的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规模多大才合适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史烽等人认为创新团队规模应在5~7人,最好控制在12人以内;江西农业大学的陈明伟、侯英梅认为创新团队规模应控制在5~10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李红卫、张丽云认为创新团队规模应不超过15人。尽管学者们对创新团队的规模大小尚无统一的定论,但都说明创新团队规模的重要性。如果创新团队的规模过小则无法显现出“集团作战”的优越性,规模过大不但控制起来相对麻烦,还会产生“社会惰性”。所以,建立规模适中的创新团队才能保证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本创新团队由10名成员组成,规模基本符合学者们认为的最佳创新团队的规模。

创新团队应具有互补性,因此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梯队性,以保证创新团队的活力。本团队由10人组成。其中,校内教师8人,企业专家2人;年龄结构较合理,35岁以下的成员4人;50岁以下的成员9人;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高级工2人,中级工1人;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6名成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占全体成员的60%。本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具体组成结构见表1。

3.团队的组织结构及分工

美国学者戴维・布雷德福认为“有效的团队是取得卓越成效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本创新团队的工作效率,除负责人外,团队按工作要求分成了运行保障组、校企文化对接组、课程体系组、教学模式创新组、教材开发组、团队建设组和秘书组,并对各小组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各小组的主要工作见表2。

三 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评价

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评价是衡量和考核创新团队建设是否完善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应完全按照项目书的预期成果进行考核。笔者认为,创新团队建设的评价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规章制度、考核体系、资金使用情况等几个内容。

1.规章制度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保障创新团队的有序、高效运作,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成员就会成为毫无约束的一盘散沙,工作任务就不能按计划完成。因此,评价一个创新团队是否高效运行,就要看其是否有合理的规章制度。

本创新团队根据项目要求和创新团队高效建设的需要,制订了团队建设方案、任务书及分工、管理工作章程和规程、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

2.考核体系

创新团队的考核体系包括管理考核和成员工作绩效考核。对创新团队的管理考核,是考核团队负责人及管理小组对团队管理的实施情况,包括负责人的核心作用是否发挥,管理小组是否按规章制度执行了相应的管理和督促工作等。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可分为显性业绩和隐性业绩两大类。显性业绩包括承担项目课题的数量、和出版著作的数量、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情况、获奖情况、参加培训、调研和研讨的情况等。隐性业绩主要包括成果的质量、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学术梯队成员的成长情况等。

为了更好地衡量考核结果,本团队采用与学院考核相一致的量化考核方法,就是将团队成员的成绩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对量化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3.经费使用

专业创新团队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是创新团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合理是考核创新团队能否按项目资金预算要求进行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资金使用是否高效也是考核创新团队在创新过程中有无重点和亮点的一个反映。为此,本专业创新团队在按照团队建设项目经费预算要求下,合理调整资金的使用,将资金重点用在专业课程建设、和调研培训等方面,真正发挥了资金使用的高效合理性。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创新团队建设除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外,也对提高教师的“讲师+工程师”双师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创新团队成员需要团结一致,高效沟通,创造性地完成促进团队发展和培养成员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孙和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优秀创新团队[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2)

[2]杨晨、顾晓丹.创新团队内涵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6)

[3]史烽、蔡翔、李远远等.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特征与组织要素分析[J].价值工程,2012(8)

团队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精神要素;构建桥梁;团队素质;团队精神;团队合作

随着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广播电视事业团队的不断壮大,陕西广播电视台各频道、栏目、节目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你不知道的陕西》是陕西二套联手陕西卫视、西部网重点打造的2014年大型乡情文化探秘竞赛节目,笔者看到此电视节目画面和内容的第一眼就把人吸引住了,越看越有意思,是一档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的好节目,激发了观众了解陕西、认知陕西的热情;“丝绸之路万里行”是陕西卫视2014年推出的大型人文体验活动,沿途8个国家,历程约1.5万公里,可谓是大手笔、大创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娱乐我当家》是陕西四套推出的一档填补我台娱乐节目短缺现状的娱乐性节目,录制现场气氛浓烈,节目演出精彩,是一档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好节目。在这陕西广播电视台各部门、科室,都在紧锣密鼓从事团队创新的大好背景下,抓纪律和增强团队业务工作能力,为我台能够办出精品节目、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来打好基础。

办电视节目,要反映群众的心声,受众对我们电视媒体的要求就是我们办电视节目的宗旨,弘扬正气、提升正能量,也要做好,做好舆论导向,这是我们办电视节目的指南、是我们坚持党性原则的标志。

这样一来,身处陕西广播电视台制作部技术管理位置的我们,在管理工作方面才能够跟得上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我们在创新团队建设上,树立良好的合作气氛和创新精神,使团队有凝聚力和活力,以共同目标为纽带,以互相合作为基础。有句话说,团队合作、力量无穷,“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陕西广播电视台B段,是陕西广播电视台各频道制作节目的地方,其中包括制作部的各个科室和其它部门、化妆科及陕西广播电视台六套电视购物频道的节目工作人员,有600m2演播室的改造工程,有现在使用的400m2演播室、250m2演播室等大型活动场所,用来做陕西广播电视台、二套、三套、四套、五套、七套各频道的栏目制作和录制现场。也是陕西广播电视台特别节目和节假日大型节目的制作现场,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场所,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束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台里领导和部门及保卫部都有一定的措施,制定了所有人员进出B段和演播室的规章制度,大家能否按要求,模范遵守这个规章制度,就牵扯到一个规章制度的落实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监督管理环节,这个监督管理环节就需要工作人员随机各频道的节目、栏目制作演出而工作,要跟随台里的大型节目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之分,有时节假日反而更忙一些。只要我们的600m2和400m2演播室等演出场所,有大型节目和陕西广播电视台各个频道的栏目和节目在此录制演出,就有我们制作部的技术监督管理人员在工作,有了这个监督管理环节,对于促进团队建设的创新工作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就具体问题做一个探讨:第一,B段大门进出人员和物品之外,其它地方,如部门科室窗口传递东西,包括饭菜及其它物品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强管理和约束,大家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认识,外来人员的管理,一般说了,他们都听,不知不为过,知错就改。但我们自己的内部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就不一样了,首先,常年累月在这里工作,对于规章制度应该是了如指掌,每个工作人员,除了以身作则之外,还要提醒外来人员,也要遵守规章制度,因为各频道栏目制作节目,需要外来演出人员,工作人员及群众团体,这些人员的邀请,就需要我们的栏目及节目工作人员交待清楚演播室及B段的规章制度,以及制作部监督管理环节上的要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错误。

如能做到,我们的演出环境就会有一个大的改善,人员素质也能不断提高,演播室制作节目也就可以顺利进行,有了好的保障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谈何我们不能做出好的节目,我们常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意思就是大家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句口头禅:“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这个比喻也许严重了,问题并不是犯罪,而是在规章制度的主观意识上犯了一个小错误,但是,它比无意识的事实犯错应该是更严重的。我们这是一个文化单位,人员素质相对而言都比较高,对于部门科室及其它地方非门禁场所,进出物品和传递东西,需不需要管理,有没有必要和重要性,是否无关大局,还有待探讨,作为一个陕西广播电视台制作部技术管理科的管理人员来说,我们提及这个方面,因为它是关乎我们工作上的一个范畴,也是我们台里及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的一点要求。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成功。团队合作是大家精神上的支柱,领导则是一种团队素质,而不是个人素质,是和他的团队集体表现成正比关系的。知人善任,加强信任和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建立互帮互学的良好气氛,是我们团队成功的要点;在工作上有领导的支持,生活上有领导的关心,领导和大家齐心协力,互敬互爱,和谐共处,将是团队成功的基点。

从大局出发,以人为本,做你所说的。从关心同事的角度和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上讲,我们某些同事,从窗口传递东西和其它物品已影响到其它科室和部门人员,跟着从窗口传递,该不该管,应不应该抓,这个问题需要探讨。例如说,某个电视栏目在节假日400m2演播室里录制节目,中午管盒饭,有些同事就将盒饭从窗口和其它地方进入B段或办公室。如果有想法和要求,可以请示,允许在B段、办公室里吃饭,那是领导的事,有领导协同特勤门卫的领导商量,允许工作人员带饭进入B段。否则的话,大家从窗口传递饭菜或其它物品,这个习惯是极不雅观也不文明的。

为什么说,要探讨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们内部有些工作人员,对于我们管理从其它地方、窗口进出东西和物品的事情不以为然,有些人曾说,领导没有下令发话,上面不管,只是你个人意思。这听起来像句开玩笑的话,但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工作就是按领导的意图和要求及演播室、候播区规章制度去执行的,重要不重要,大家要想一想。对台里和部门、安全保卫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放在心上,把台里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当儿戏,这个问题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也就严重了。居安思危怎么讲,处在平安的环境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就是要我们每个同事绷紧思想上、纪律上这根弦。所以说,我们也只是按“规章制度”来管理、来要求、去工作的。特殊情况,我们会灵活掌握。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法则,否则无法成功。团队合作就是提高执行力的过程,连一点点小小的纪律约束都做不到,谈何工作创新。在我们陕西广播电视台2014年度公需科学习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技术演讲时,专家教授谈到,我们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二套团队,制定了禁止在卫生间吸烟的规定,大家则模范遵守、毫无怨言,规定就是规定、制度就是制度。体现了一个优秀团队的精神面貌,也增强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从小事情抓起,反映了一个好的大局面。我们说每做一件事没有差错就是做大事,心志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力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服务提升价值,合作成就事业,团结才能有力量。

另外就是B段特勤门卫,关于他们我要说,他们有他们的工作职责范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和听从,并且和门卫特勤达成共识,门卫特勤不让进出的东西物品,自然有一定原因,是他们的工作任务。应该在这方面要完善一些措施和规定。例如,有些节目频道的机器设备,有些节目部门的工作道具和私人物品等需要进出B段大门,就应该有手续,方便进出。以免造成从窗口进出和通过其它渠道进出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措施的防范。

团队规章制度篇(6)

首先,规章制度建立要合理,规章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如果目的达不到,要修改,而企业的发展则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与指导,如果建立的规章制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也要进行修改,也就是说,规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改变的,它适应生产、工作的要求,它为生产、工作提供了方向与方法,所以,它又是超前的。一旦发现现有的规章制度不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及时改进、更正,不断进行修改,要逐一推敲,不要让职工看不懂,不明白。

第二,职工必须了解、熟记、理解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规章。规章制度如果不为职工了解、熟记、理解,那规章制度就不能称之为规章制度了,因为它的目的是规范职工行为的,如果职工不知道,怎么规范职工行为。所以,新员工进厂首先要记住与自己工作要关的规章制度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在工作中逐渐运用到实际中去。

第三,规章制度的执行问题,企业就是隆隆开动的火车,而规章制度就是铁轨,它限制企业的行进方向,又增快企业的行进速度,有制度不执行,企业要出轨,要翻车的,很多的企业,制度拿出来,很全面,很完善,但一谈到执行,则哑口无言了,规章制度的执行时,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如何消除特权,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是每一个做企业的人要考虑到的。考核严与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的速度,很多的企业为此设立了专门的考核部门,但考核部门作为一个特权单位存在,很容易产生腐败,所以,考核部门人员要经常换,甚至要用基层代表来做为考核人员,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实际中,考核时,人们常常对罚很看重,有领导说,只有罚狠了,罚疼了,才能真正杜绝违章、违纪事件的发生,而对于奖,则没有人关心,认为,你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缺陷,隐患都是你应该干的,你拿工资、奖金,你就应该做到这些,做不到,就要扣你的工资、奖金。

其实在每一位管理者手中,都应有两根指挥棒:一根是奖励指挥棒;一根是惩罚指挥棒。只奖不罚,则容易造成军心懈怠;只罚不奖,则容易引起军心不稳。因此,一流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要用活手中这两根指挥棒,奖罚分明,该奖的要奖,而该罚的一定要罚,绝不能因为人情而心慈手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读完《孙子兵法》后,就想见见孙武,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于是吴王就找来孙武,问他:“你的这些兵法,是否真像你写的那么管用?这样吧,我给你180个宫女,你去按照此法把她们训练成精良的战士。”孙武一口答应下来,立即着手训练。挑了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让她俩持着战戟,站在队前。孙武将操练的要领和纪律都讲完了以后,就喊口令让宫女们演练。可是他刚刚一喊口令,宫女们就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孙武说:“约束不明,令不熟,这次应由将帅负责。”于是重新作了说明。然后又击鼓,发出命令。宫女们又一次哄笑起来。孙武说:“纪律和动作要领,已讲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但仍旧不听从命令,这就是故意违反军纪。队长带头违反军纪,应按军法处置。”于是他令人把两个担任队长的妃子抓起来,砍头以示惩戒。吴王闻听大惊失色,急忙传令,让孙武不要杀他的爱妃。可是孙武说:“我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当即把两个妃子一同斩首。又指定另外两位妃子任队长,继续操练。当孙武再次发出口令时,所有的宫女都服从命令,而且严肃认真,举手投足都合乎要求。孙武对吴王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用众以威,责吏从严,只有三军遵纪守法,听从号令,才能克敌制胜。”这一番话,讲明了奖罚的重要性,说得吴王心服口服,不但怒气随之消失了,还诚心诚意地拜孙武为将军。后来,吴国军队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使吴国在当时威名远扬。这个年代久远的故事,一直到今天,都让我们深受启示。在训练前,孙武就讲明了纪律,这一点今天的大多数中层管理者很容易做到。但不容易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旦碰到人情,很多中层管理者就跨不过去,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草草了事。而孙武却严格地按照纪律执行,丝毫不讲情面,也正因为这样,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听令而行。不论是军队还是企业,要想健康、正常地运转,不但要有严格的奖罚制度,而且还要有能够严肃执行奖罚制度的管理者。

由此可见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对企业的重要性。我认为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并能够进行正确实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以下几处好处:

1、让下级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明确的规章制度起着红绿灯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约束团队。中层管理者让团队成员知道绿灯的地方可以行走、快走,出色的人可以得到奖励,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红灯的地方则不能走、不可碰,谁跨入了,谁就要受到惩罚。

2、树立管理者的威信

企业管理者要严格地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不仅让团队成员更快地成长,而且无形中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让大家心服口服。否则,对于该奖赏的团队成员视而不见,该惩罚的团队成员因为讲人情而放弃惩罚,那么即使墙上贴着明确的制度,也只是废纸一张,起不到任何作用。不仅如此,还会降低管理者在团队中的威信,出现团队成员不服从管理的情况。当然,作为团队领头羊的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为大家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如此,方能站在指挥台上,使所有的人团结一致,共同为组织的发展而奋斗。

3、生产得以安全顺利进行

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是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章制度正确实施保证了生产、安全制度的顺利完成,使生产更安全、流畅,规章制度的罚让生产职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而奖则让生产职工干劲十足、冲劲十足、斗志昂扬。

由此可见,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要经营好企业,使企业赢利,使企业长久发展,使企业人心所向,就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操作等,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实施、执行情况,只有规章制度完善了,企业才能逐步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企业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发展,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团队规章制度篇(7)

二、全面挖掘学生身上的长处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我们通常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优等生不需要管理者去管理,会自发的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习成绩优秀,中等生大多都是学习成绩平平,但工作能力较强,学生干部大多来源于这部分学生,因此中等生的管理不在此篇幅中赘述,差等生则一般是最让管理者头疼的一群人,学习成绩较差,组织纪律性也不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通常是这批人。通过这几类人的特点,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能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常较为忽视优等生的管理,因为这群学生在管理者的思想中属于自觉性较强,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政策规定的一类人,因此很少会有管理者对其投入较大的精力。其实,优等生通常只是个人优秀,属于自我管理型,很少有优等生会去主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这类学生较多抱有“只扫门前雪”的心态,作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中的员工发展理论,应该充分关注到这类学生的这一特点,给这些优等生布置一定量的工作,或要求他们和需要帮助的同学结对,以增强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帮助这些同学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不能因为优等生的优,就对他们放松要求,进行偏袒,和其他同学采用双重标准,这样不仅不利于优等生的自身发展,降低这类同学的抗压和受挫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发现差等生的闪光之处

既然有优等生,相应的也会有差等生,学生管理工作者一般会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差等生身上,抓纪律,抓考勤,抓宿舍,抓晚归等,主要管理的内容都涉及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上来说,每个员工都有闪光之处,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要让学生转变,根本上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化被动为主动,将“老师要我做”转变成“我自己想做”,这就需要管理者发现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肯定,并以该闪光点带动其他方面。比如某同学在行为规范上欠缺,但在人文艺术上十分出色,辅导员或其他学生工作者可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其长处进行表扬,而后提出要求,使学生在心态上发生改变。同时,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多思考,多挖掘差等生之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差等生本身习惯的问题,还是存在其他客观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帮助差等生进步。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团队建设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应用

班级作为高校这个组织中的最基本构成单元,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中的班级不同于高中、初中、小学,高校学生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班级运行规律,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当前,“90后”的人群已是高校学生的主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状态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决策,另一方面又往往对各种问题缺乏必要的处理能力。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社会背景、素质差异,但由于主流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集体生活的意识,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甚至存在着自私、冷漠等心理方面的问题。1.班级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方法等的总称。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管理应用到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就是富有每个班自身特色的班级规章制度。虽然学校层面、学院层面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大多较为宽泛,缺乏细节性、具体性的内容。班级的规章制度则应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特色,建立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在全班表决通过,以增加其神圣性及民主性,这样的制定方式对于日后的班级管理具有良性作用,为符合当代学生特质,班级规章制度也可用例如“班级公约”、“集体守则”或其他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的名称代替。在班级中,规章制度一旦订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及时反馈。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闭环,从计划到组织到领导到控制,然后根据新的反馈内容制定新一轮的计划,继而进入一个新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前文提到的学生干部队伍就承担着管理职能,他们在班级规章制度订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同学,照章处理,他们是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同时他们也需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带领班级同学及时修正,以保证整个班级秩序的正常维持。2.以目标管理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这一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恰好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妥善运用大学时间。目标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员工参与,这与前文制度化管理中全员参与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目标管理的第二大特点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这与目前高校提倡自我管理模式异曲同工,通过目标的自我制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学生作为目标管理的实施者,不断修正自己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但目标管理也存在缺陷,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它更适用于自律性较强的同学,而自律性一般及较差同学则需要来自学生干部以及老师的帮助和监督。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的体系结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每门学科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就业形势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带领学生开展自我规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学期制定相应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管理者每学期根据个人目标进行激励和参照,另一方面,若目标制定者发现目标有不完善处,可及时在下一学期进行修订。班级中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目标后,班级目标也可制定,目标可以有多种导向,如学习成绩、班级氛围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应用

在高校中,学生在第一课堂(即班级)之外最多的就是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之中,如何在各类活动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将这些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充分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发挥活动中个体的潜能,达到人尽其能,物尽其力,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最终实现各项活动的目标。在第二课堂中,直接将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措施进行运用,如企业文化建设转变成社团文化建设、企业组织设计简化为课外活动项目小组成员设计、各活动中人员的配置与培训、个人潜能开发、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奖惩标准等。1.第二课堂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每年,学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志愿者团队、社团、科学创新活动小组等等。这些团队每年都会针对新生组织招新,为组织补充增加活力。目前学生活动团队招新的主要流程为一问一答,考官个人的想法往往主导了面试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受到个人能力或者首映效应的影响,面试者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应试者的突出才能和潜质。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将面试量化,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面试评价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以减少各种偏误造成的影响,选出适合的成员,这样就能在团队的招新阶段避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笔者通过自身从事的工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中并没有如自己预想的一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充分说明高校中的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发和培训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以社团为例,很多时候社团成员只是简单的执行者,而不是活动的组织者,大多数社团成员实际上并没有机会参与活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而社团的负责人们往往凭借自己过往的经验,仅仅注重追求社团活动的效果,而很少有意识地对干事进行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换言之,现在的第二课堂中的种种团队只关注了活动本身,而忽略了活动中的主体,人。大多数时候学生活动团队在大量的重复过去的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也因为他们对人的开发和培训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团队停滞不前。笔者认为,在学生团队中应当大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培训体制,在新成员加入时,可以对其就团队宗旨和内部文化进行宣讲,以使其了解团队的历史、目标和工作模式。应充分调动新进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责任,每一个成员都应共同参与团队的建设,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管理者,成员之间应当平等相处。此外,应在内部提倡平等协作与自由竞争,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刺激成员的上进,为每个成员发挥与提升能力提供同等机会,个人在团队中的发展完全由其发挥的作用决定,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仅能增强成员工作的动力,更使成员有归属感和成就感。2.第二课堂中的组织内部建设第二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团队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人员流动较大。学生在初入团队时往往较有激情,但在经过一年以后,热情退却,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离开,仅剩一小部分同学会继续留在团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些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中的人力资源能量,就要革新学生活动团队的机制,组织和人员的配置方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可引入项目化管理的思想,主动精简人员,将边缘化人物剥离,或通过轮岗的方式来吸引团队成员兴趣并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团队发展的目的。

团队规章制度篇(8)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33-01

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也有一种看法,认为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但无论是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还是在组织中有限的范围内或以完成某项任务为目的而组建的团队,都要经历经历五个发展阶段: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力资源配合组织战略目标及团队的任务,其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

一、组建期

组建期的团队处于形成阶段,主要应完成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形成团队的内部结构框架,包括团队的任务、目标、角色、规模、领导、规范等;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团队与外部环境的初步联系,例如确立团队权限、团队与组织的联系、建立团队与组织外部的联系与协调等。在团队组建之初,团队成员比较关注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了解团队的使命、愿景及目标,成员之间试探性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交往。了解团队对自身的期望值,思考如何才能融入团队。

在这个阶段,团队成员极度缺乏安全感,环境、人员、规章制度、工作重点、工作流程等方方面面均不熟悉,很容易产生不适应,影响正常工作

HR需根据组织愿景及团队目标给团队制定用人标准。并选配合适的成员。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员到岗时间表,并按计划严格执行,要知道,人员按期到位永远比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更重要。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把握好每个岗位不同的几个关键考察点,在招聘面谈、分析评价中加以侧重。除了对知识技能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并在个性特点方面做到互补搭配。

HR可以通过组织见面会让新进人员快速融入团队,开会前下发自我介绍模板,包含基本信息、个人爱好等内容,让新人按模板逐一做自我介绍,使成员之间有初步了解,然后主持人介绍部门职责、人员情况拉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

岗前培训是使团队成员快速全面了解组织及团队情况的有效方法,包含对组织及团队人员、层级的简介。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分解,还可以根据人员基本情况增加沟通技巧、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二、激荡期

团队经过组建阶段后,隐藏的问题逐渐明朗化,团队成员开始对团队的约束加以抵制。成员之间由于立场、观念、方法、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陷入紧张,一些人可能暂时回顾避,一些人酝酿反抗,而一些人准备退出。团队成员有可能因为对团队采用的信息技术系统或新的技术不熟悉,经常出差错。同时,组织会在团队内部建立与团队运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引发团队成员的不适应。另外,团队成员与此同时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有待磨合。总之,团队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激荡与改变。

这时HR需要运用一系列手段来促进团队的成长。

HR可以通过组织类似拓展培训的团队活动,并广开多种沟通渠道,协助团队成员相互了解,促使团队快速进人状态,并逐步建立共同愿景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营造出相互协作的工作氛围。

这时最紧迫的是进行基础性的技能培训,使成员迅速掌握团队采用的技术。另外,由于一系列的人事制定是在组织范围内制定和实施的,相对于小范围的团队来说,针对性较差,所以制定适应团队发展的人事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行为规范也势在必行。

三、规范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团队将逐渐走向规范。团队成员之间经过相互了解而逐步熟悉,相互信任,违规事件逐步减少,团队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团队成员产生对团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并重新专注于团队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关注彼此的合作和团队的发展。团队成员对新的技术、制度也逐步熟悉和适应,并在新旧制度之间寻求某种均衡。团队与环境的关系也逐渐地理顺。新的行为规范得到确立并为大家所认可。

在这段期间,团队领导者需要挑选核心成员并培养其能力,以建立更好的授权和更清晰的权责划分。HR适时地组织相应的业务及管理培训,不仅使团队成员更好更快地了解流程规范,达到组织要求,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个人技能及管理知识,而且通过一些活动行为使团队形成知识分享、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四、执行期

上面三个阶段过后,团队会迎来收获期。在这个阶段,团队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团队成员完全接受。团队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充满自信地完成手头的任务,也学会了如何建设性地提出不同意见。成员之间互信尊重,能够主动学习,不断激发自身创新能力,能经受住一定程度的风险,并且能运用各种技术技巧迎接挑战。团队会爆发前所未有的潜能,创造巨大成果。

而要想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绩效并保持旺盛的团队士气,HR将必须为团队量身定做一套以团队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奖励机制。这套绩效管理体系和奖励机制中,除了考核团队本身的绩效外,还需要通过增加部门间和岗位问的评价指标,强化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支持和协作,并把团队的整体绩效和个人绩效结合起来。

五、休整期

团队规章制度篇(9)

一、团队效能的界定

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织在一起,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在组织管理中,团队是组织的重要资源,高效的团队则是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咨询和管理专家Harold J. Leavitt认为高效团队能够在危机中生存和竞争,其创造力和革新力产生了额外的回报。可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动员团队发挥最大功效是组织发展的必要环节。因此,在组织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团队效能的建设。所谓团队效能是指一个团队完成团队目标、满足成员的需要和维持自身存在的程度。它具有三层含义:首先,大部分团队的存在和运转都是为了实现某些组织目标;其次,团队效能依赖于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个体需要和目标的实现;最后,团队效能还表现在团本身的生存能力上。简言之,团队效能是指团队成员围绕团队目标而努力实现的一种理想结果。

二、组织管理中影响团队效能发挥的因素分析

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坎皮恩等(M. A. Campion,1993)通过团队的特性来预测团队效能,他整理出了影响团队效能的五大主题,包括19个特性。哈克曼等(Hackman,1984)则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来探讨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陈旭(2006)在总结团队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基础上,以交易型领导、变革性领导和家长型领导为对象,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团队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还有学者从实证角度出发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应研究。周志成和朱月龙(2005)通过对团队领导行为对团队效能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的动机激励、领导魅力和个性化关怀维度对团队效能影响显著。赵嵩正、肖伟(2006)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五个维度,即目标一致性、信息技术能力、成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骆豫蜀等(2008)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四个维度(即团队特征、团队领导风格、沟通程度、决策一致性)与团队效能都积极相关。可以看出,影响团队效能的因素很多,如团队结构、团队组成、团队领导、成员特性、环境因素、团队互动过程等。

影响团队效能的各种因素也是一个团队运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将影响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一是内在因素,包括团队领导因素和成员个人因素。人是组织中最关键的要素。把人组织好、配置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营价值,才能确保组织有效的生存和发展。团队领导是团队发展的领跑人。在团队互动过程中,团队目标的达成、任务的安排、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领导的辅助和支持。此外,团队效能的发挥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团队是若干成员的集合,在这集合中包括了每个成员的能力构成、人格特征、多样性、灵活性及工作偏好,这些要素会直接或间接通过团队互动过程影响团队效能。二是外在因素,主要体现在组织和团队环境方面。团队处于组织环境之中,团队效能的最佳发挥依赖于组织提供的各种资源支持及和谐的文化氛围,这种资源支持包括完善的薪酬系统、畅通的沟通机制、健全的组织结构、充足的人员及设备等。此外,和谐的文化氛围是组织发展的保护伞,它能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增加合作,培养彼此间的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三、提升团队效能的有效策略

如前文所述,影响团队效能的诸多因素中,概括起来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人,其次是组织和团队环境。团队处于组织环境之中,为保证团队效能的最佳发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目标关系要有内聚力,决策认同具有领导力,建章立制要有约束力,共识氛围具有一致力。

(一)目标关系:增强团队成员的内聚力

在一个组织中,目标影响个人、团队和组织的效能,团队存在于组织之中,个人和组织的目标会影响团队目标的确定和实现。Hermann(1991)认为,明确的目的与目标是群体协作的前提条件。在团队中必须明确界定团队的目标,做到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保持一致,这是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在处理好个人、团队和组织目标关系基础上,增强团队成员的内聚力。一是要努力培养团队相互信任的精神,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可以增加合作,从而有效促进团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团队效能。二是要建立开放而坦诚的支持性沟通机制,团队沟通是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团队目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团队中,上下级、成员间及时有效的沟通,能增强团队成员间的默契感,减少工作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团队薪酬系统,团队是有若干个体组成的集合,需要是个体行动的源泉和动力基础,它是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激发成员团结向上、努力实现团队目标的物质保障。

(二)决策认同:提升团队决策的领导力

优秀的团队绝不会将自己仅限于一种决策方式的制定,而是根据具体情景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即权变决策。团队领导在团队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运用领导力,帮助和支持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方法,使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达成决策认同。这首先要求团队领导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中调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凝聚力作用。其次,团队领导还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在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善于倾听成员的不同声音,充分利用团队决策的优势,平衡个体贡献和团队运作。最后,团队领导要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决策原理和方法,在遵循全局性、可行性、规范性、预测性和择优性原则的基础上掌握决策中的信息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取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支持,达成决策认同。

(三)建章立制:加强团队规范的约束力

Madjar (2005)的研究表明,团队规范的建立、团队支持与帮助的提供等能给予员工积极的情绪和一定的认知刺激,促进员工创新绩效的提高。在一个组织中有明确的行政制度和行为规范,团队作为组织中的一部分,也应有自己的团队规范。规范对团队成员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它所表达的是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因此,团队可以借助规范使团队定位明确化,最终达到目标。这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是一个组织内部“硬性”和“软性”的行为准则,也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团队领导者要以身示范,认真遵守规范。但不可否认的是,团队的规范和规则同样也会被打破,面对违反规范的成员,领导者应耐心说服他使其改变做法,而非直接将其排除在外。最后,要因地制宜。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团队将是混乱无序的,工作任务也难以完成。但是,规范和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过度或盲目地遵循可能使团队缺乏生机活力,甚至威胁到团队成员的个性表现和团队发展,这就要求团队规范的制定做到与时俱进,稳中有变。

(四)共识氛围:营造团队氛围的一致力

在一个组织中,良好的团队氛围主要依赖于组织文化对成员无形的熏陶、感染和诱导。团队文化的核心是组织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团队成员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在组织系统中,团队成员凝聚起来的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而团队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组织内部人们的思想,使组织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产生对组织目标、行为准则、经营观念等的“认同感”和作为组织成员的“使命感”。同时在组织氛围的作用下,组织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产生对于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具体而言,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需要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其核心是协同合作意识,最高境界是达到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成员的行为,同时,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合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营造团队氛围一致力时要与团队成员保持真诚的态度,取得成员的信任,关键在于攻心,即治人治心,攻心为上。管子在《心术篇》中就指出:“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安也者心也,治也者心也。”赢得团队成员的向心力,这对营造和谐有序的团队氛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团队效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君辰,吴小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团队规章制度篇(10)

一、沟通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在日趋精细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个人的利益与发展空间与团队发展密不可分。现代管理愈来愈重视团队,团队的良性、高效发展与团队管理息息相关。团队管理(team management)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据成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共同参与组织的各项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并实现组织目标。小组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个小组成员若具有互补性,其团队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谈论问题,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式。在团队管理中,有效沟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关系着团队的工作效率、工作氛围及个人情绪状态等。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每个社会组织的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因此,有效沟通在团队管理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团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沟通氛围不佳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团队在工作的合作及沟通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分歧,若放任不顾这种现象而任其发展,会造成团队里的更大隔阂,甚至某些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团队的长久和谐发展。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必须意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否则,团队之间因缺乏和谐沟通氛围,进而影响团队之间的及时、高效沟通,必然会大大影响团队未来的发展进步。

2.沟通效率低下

首先沟通目标包含两方面,一是发送者要做到清晰表达信息内容;二是发送者根据接受者反应做及时修正。因此,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必须明确信息内容和沟通目标,免除不必要的误解。其次,团队沟通方式不规范或方式较落后,会造成团队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大大增加了团队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例如指示、面谈、口头会议等沟通方式,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较大弊端,主要表现为造成重要信息的遗忘和遗漏传递,从而大大影响了团队工作效率和工作进程。

3.缺乏相应规范制度

团队沟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可以说是规章制度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没有规范制度的团队其发展空间必定会受限。团队缺乏约束规范,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问题,主要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听取他人意见,盲目决策,甚至工作时介入个人情绪,更有甚者随意制定制度,又随意更改制度;另一方面是个人问题,缺乏明确的规范制度,会造成个人职责不清晰,出现问题时踢皮球现象严重。

三、如何促进团队的有效沟通

1.建设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道德风尚等内容,是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及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对团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团队文化可以规范个人行为,凝聚团队力量,实现团队的和谐快速发展。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聚餐和郊游等方式提高团队互动性,不断培养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以营造和谐蓬勃发展的团队。

2.完善沟通方式

一方面,管理者及团队成员要明确自身的沟通目标,避免模糊地带;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应建立规范化的正式沟通方式,主要是建立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达,各种管理工具及沟通软件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将流行的电子沟通软件加入团队,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有条件情况下,团队可以根据团队特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来开发适合的工作软件,并建立自己的沟通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团队沟通效率。

3.明确规章制度

团队管理的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企业广泛采纳,但是其管理效果却不尽相同,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有着严格的规范制度。管理者应结合团队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人员背景、人员性格特点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避免沟通的不当和随意化;另一方面团队中领导者也应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而搞特殊化。

四、总结

有效沟通是团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团队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团队管理中存在的沟通问题,需要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个人要遵守团队的相关规则规范,发挥自身能动性;另一方面,团队管理者应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交流,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业务沟通。为避免团队之间的职责混乱,要明确团队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工作方向,做到各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研发创造个性化的团队沟通平台,以提高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团队规章制度篇(11)

2.发现差等生的闪光之处既然有优等生,相应的也会有差等生,学生管理工作者一般会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差等生身上,抓纪律,抓考勤,抓宿舍,抓晚归等,主要管理的内容都涉及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上来说,每个员工都有闪光之处,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要让学生转变,根本上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化被动为主动,将“老师要我做”转变成“我自己想做”,这就需要管理者发现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肯定,并以该闪光点带动其他方面。比如某同学在行为规范上欠缺,但在人文艺术上十分出色,辅导员或其他学生工作者可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其长处进行表扬,而后提出要求,使学生在心态上发生改变。同时,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多思考,多挖掘差等生之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差等生本身习惯的问题,还是存在其他客观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帮助差等生进步。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团队建设

1.班级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方法等的总称。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管理应用到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就是富有每个班自身特色的班级规章制度。虽然学校层面、学院层面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大多较为宽泛,缺乏细节性、具体性的内容。班级的规章制度则应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特色,建立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在全班表决通过,以增加其神圣性及民主性,这样的制定方式对于日后的班级管理具有良性作用,为符合当代学生特质,班级规章制度也可用例如“班级公约”、“集体守则”或其他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的名称代替。在班级中,规章制度一旦订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及时反馈。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闭环,从计划到组织到领导到控制,然后根据新的反馈内容制定新一轮的计划,继而进入一个新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前文提到的学生干部队伍就承担着管理职能,他们在班级规章制度订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同学,照章处理,他们是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同时他们也需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带领班级同学及时修正,以保证整个班级秩序的正常维持。

2.以目标管理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这一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恰好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妥善运用大学时间。目标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员工参与,这与前文制度化管理中全员参与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目标管理的第二大特点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这与目前高校提倡自我管理模式异曲同工,通过目标的自我制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学生作为目标管理的实施者,不断修正自己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但目标管理也存在缺陷,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它更适用于自律性较强的同学,而自律性一般及较差同学则需要来自学生干部以及老师的帮助和监督。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的体系结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每门学科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就业形势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带领学生开展自我规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学期制定相应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管理者每学期根据个人目标进行激励和参照,另一方面,若目标制定者发现目标有不完善处,可及时在下一学期进行修订。班级中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目标后,班级目标也可制定,目标可以有多种导向,如学习成绩、班级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