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7 21:28:04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1)

一、利用游戏法培养中职生团队意识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中职中职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游戏的形式十分多样,能够让中职生在游戏当中获得锻炼,让中职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塑造[1]。利用游戏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意识能够引导中职生学会相互交流、互相帮助,一同解决问题。针对目前中职生团队意识较弱的现状,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置需要团队合作意识完成的游戏来进行团队意识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中职生开展“多人多足”“趣味接力跑”等游戏。中职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团结,在竞争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开展“瞎子走路”“人肉运输”等游戏,它们可以提高中职生的相互沟通与协调的能力。中职生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逐渐意识到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深切体会到团队合作带来的乐趣,这样能够显著提升中职生与他人开展交流、合作、沟通的能力,强化中职生的使用能力[2]。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中职生养成团队合作意识,让中职生能够在日后的就业工作中有所得益。

二、利用团队拓展训练培养中职生团队意识

团队拓展训练是一种能够优化中职生人际关系,让中职生更好地与同学相处,更佳地参与到群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团队拓展训练中中职生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如何与别人进行合作。团队拓展训练中的每一个项目犹如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游戏,因此中职教师将其应用于体育课堂是十分可行的。团队拓展训练的场地、器材都相对较为简单,训练方式灵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快速地吸引中职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中职生十分感兴趣地主动参与。例如,“信任背摔”就是其中的训练项目之一,是由一名中职生站在1.6m左右的高台上,双手环绕胸前往后倾倒,下面的同伴伸出手臂一同用力接住。这一项目考验的就是同学之间相互的信任。将中职体育教学与团队拓展训练相结合可以让中职生在训练过程中从陌生到默契,从杂乱无章到有序进行,从胆小懦弱到勇敢挑战。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中职生参与的热情,还在训练过程中让中职生深刻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利用竞赛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课堂中开展竞赛正好符合中职生求新的强烈的心态,能够激发起中职生的竞争求胜欲望,让他们具备挑战性,同时满足团队意识的培养。集体性质的运动竞赛十分注重团队意识,个人技术固然很重要,但是团队个人之间的协作更为关键。教师可以开展团队篮球赛、排球赛、接力跑比赛等,这些比赛都十分讲究团队之间队员的齐心协力,任何一位队员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整个团队的失败[3]。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位队员都齐心协力,合作团结,默契配合,才能够获得比赛的胜利。在团队竞赛中中职生可以亲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自己感受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体会到拼搏、团结、合作而来的成功得来不易。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材来开展团队竞赛,组织中职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团队竞赛,以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竞赛意识与协作能力。

培养中职中职生的团队意识对于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中职生来说,属于意识性的团队意识难以通过教材理论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也难以通过老师一味地讲授来实现。鉴于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多样化功能,其成为培养中职中职生团队意识的最佳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开展游戏、组织团队拓展训练以及团队竞赛来培养中职生的团队意识,让中职生在多元化的训练与竞赛中深刻领悟到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金星.论中职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J].读书文摘,2014,(22):174-175.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2)

创新团队是所有知识创新体系的微观组织单元,知识管理对创新团队的知识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km re—view2001年的调查,在知识管理面临的1o大挑战中,知识共享排在第二位。知识共享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建构、技术建构、人际建构。而以往关于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中:内容构建的研究多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辨识和如何相互转化为主;技术构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上;而人际构建在有关隐性知识共享的文献中还没有给以充分的重视。创新团队的知识创新工作是在全体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下完成的,研究创新团队的知识共享问题就不能回避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而研究组织成员之问的结构性互动关系正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专长。

1创新团队的内涵

drueker认为团队的本质在于:团队的重心是共同奉献;成功的团队将成员的共同目标映射为具体的工作要求;成员的具体目标与整体的团队目标是密切联系的。一些学者认为团队是指某些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他们承诺于共同的行为目标,并且保持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任何团队的核心是由其成员为他们共同绩效而分享的一种约定’本文认为创新团队有别于传统团队:团队的成员组织可能比较松散,但汇聚在一系列研发项目或任务之下,从事的主要是知识创新工作,有其鲜明的团队特征。结合上述学者的分析可以得出:所谓创新团队,就是以技术项目研发为主要工作内容,由具有共同任务目标的少数技能互补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组成的研究协作型群体。

创新团队的存在有其组织行为方面的基础。社会凝聚力理论认为,个人的集合是否能形成团队,在某种程度上要看他们在结合后的需求是否得到相互满足。个体的需求被满足,则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相互的人际吸引(凝聚力),这使得团队得以形成并维持下去。凝聚力是一个可以不断发育和增长的心理因素。团队内的凝聚力主要包括自愿互动合作、他人的接受、身份一致性、相似性与兼容性等。另一方面,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看,合适的心理契约将通过无形的约束来最大限度地协调团队和团队成员各方的利益冲突,将个人的发展充分整合到团队的发展之中,从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团队组织。

就创新团队而言,高效的知识创新绩效(研发任务的圆满完成)无疑是该类团队最重要的目标,而团队内部知识分享的力度和创新协作能力的完善无疑决定了创新团队的使命能否有效完成。从知识管理的层面来看:一个高效的研发团队其人际交往以技能协作为主要内容,以知识交流为内在本质,以团队任务完成后的货币报酬为现实收益,以个体研究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得以提升为心理收益,并最终达致成员和团队之间心理契约的可持续缔结;这使得以有价值的知识分享活动和以研发目标为导向的成员间信息互惠行为成为每个创新团队成员提升其内外价值的客观表现。所以,知识共享和团队内成员关系的特点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组织状况密不可分,有必要寻找一条人际建构的分析途径。

2创新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

早在1945年hayek就提出了两类组织知识:系统性知识和非系统性知识。前者可由成员培训和文档建立,后者则要经过成员之间长期形成的默契才能发掘出来。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是整个团队创新的源泉,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和协作关系规定了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特点:隐性知识(技能)附着于专业人员,如果隐性知识不能通过人际交流得以传承就会失去其部分乃至全部价值;隐性知识与个人的观念、洞察力和经验等蕴含交融,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传播,团队成员只能通过亲身参与或_任实际应用中通过“干中学”、“用中学”才能共享隐性知识;以灵感、观念和想法为代表的一类隐性知识貌似简单实际上内涵比较复杂,专业人员只有通过相互切磋,在不断明晰这些认知的过程中才可能产生某些不可预见的新知,从而达成隐性知识的升华和转化。可见,创新团队内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和发挥效能都离不开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结构上讲,这与团队成员间的互动模式、相互关系和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相对位置有关。

3隐性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把知识活动纳人到社会网络中进行观察的重要依据是经济主体行为嵌人在一个具体、实时的社会联系系统中。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小断成熟,研究者开始关注从组织关系结构的角度来考察知识管理问题。krackhardt(1993)指出人们对组织中的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认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际网络发挥着个人之间分享观点,互卡“影响、妥协以至达成共识的作用”。nahapiet和ghoshal(1998)认为组织的优势来源于组织生产分享知识的能力,社会网络状况会影响到组织知识的产生和分享。hansen(1999)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知识管理实践中两种不同的策略:编码化策略和个性化策略。前者将知识编撰到知识数据库中以便于员工使用;后者的重点是促进成员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来分享知识。roy(2000)则指出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的共享具有显著影响。

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是主体获取信息、资源、社会支持以识别与利用机会的结构”,它由联结行动者(actor)或节点(node)的一系列社会关系(socialties)组成,其中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构成了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社会网络理论就是研究行动者彼此问的关系结构,以描述嵌入在网络中的行动者的行为和刻画网络整体特征,并以此为分析框架来解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方法则为社会网络研究提供了定量化可视化手段,通过对关系矩阵的运算,可以得到相关测量指标体系(见表1)。

sna一般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依研究者所设定的调查问题可以得到特定网络关系数据然后录入数据整理成关系矩阵r(如图1a),就可以通过sna技术得到网络图形(如图1b)和相关数量指标进一步研究分析之用。如在图1b中,经由sna可以很直观地发现该群体中存在两个小团体,并存在一个孤立点和两个桥接点(阴影小圆圈)。

创新团队是一类经由研发课题聚合在一起的自组织型组织,不能将团队知识看成是成员个人知识的简单输入,而应将整个团队的知识创新看成一种包含社会结构的过程。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与他人连带关系的强弱、整个团队关系网络的结构特点都会影响整个闭队的创新绩效。同时这种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知识传播过程也为人际关系的结构性变动而不断得到更新和演化。

3.1强弱关系——影响和触发隐性知识共享

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团队成员不可能有更多的能量去拓展和维系自己在团队中的交往关系,这在网络规模较大的情形下更为明显。知i只传播需要具有粘性的网络,但也不能过于稠密。网络黏性和网络成员中强弱关系的分布特点有关。强关系(strongties)是指主体问情感密切、互动频繁、双方互惠所形成的联系;弱关系(weakties)是指主体之间比较松散的联系。在认知的过程中,由于强关系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因此能传递高质量的、复杂的或隐性的知识。强关系的存在表明创新团队成员之问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并具备知识共享的意愿:(1)强关系可表现为成员之间对彼此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深入了解,这增加了感情认同;(2)成员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帮助和支持意愿,并在对方寻求帮助时能及时提供帮助;(3)强关系有利于成员之间深入了解对方的知识背景、研究兴趣和寻找知识互补领域;(4)强关系使得成员保持着频繁的交流与合作,能带来隐性知识的潜移默化;(5)一旦强关系建立起来就能得到不断地强化,这更加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持续交流。

强关系必定是一种对称性的交往关系,但是如果存在非对称关系或者其他障碍因素(较弱的团队凝聚力和不完善的团队心理契约)会阻碍强关系在整刨新团从中的发酵。过于封闭的强关系又会产生排他性形成小团体(clique),这将有意无意地抵触小团体的外部知识并使局限在小圈子中的成员产生知识同质化倾向。这样看来,弱关系在隐性知识共享中也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因为弱关系联结的是两个人际互动较弱的个体(绝非不联系),它们可能会拥有异质的信息源。弱联系有可能是创新信息的来源,而且可以作为思想及技术建议扩散的工具。创新团队中由于分工的不同,特别在一些较大的团队中,某些不同子课题成员间的联系就类似一种弱关系。弱关系的持点决定了其更有利于传递较简单的信息,促进事实知识的分享:一个在弱关系中生成的简单信息或知识有可能触发新的认知,这对组织隐性知识的进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3.2洞与桥——知识的垄断与流通

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和成员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有关。burt在1992年提出了结构洞的慨念:如果网络中的一个行动者所联结的另外两个行动者之问没有直接联系时,该行动者所处的位置就是结构洞,他可以据此位置控制资源的流动进而获利。结构洞标志着一种网络位置利益:当创新团队中某个成员在与其合作哲建立的人际关系上处于结构洞位置时,则意味着该成员有机会接触到两类异质的信息流,跨越结构洞所荻取的信息冗余度很低,从而形成信息优势。

结构洞和不同关系阿络的耦合会对创新团队内隐性知识的共享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该结构洞成员嵌入在一般的咨询网络中,那么由于这种网络缺乏信任互惠关系不足以抵消结构洞给该成员带来的信息优势,则该成员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其表现就是“我知道谁能帮助你,但我不告诉你”或“我知道你的知识能帮助淮.但我不会说”。则该类结构洞就会成为隐性知识在团体中共享的瓶颌。按照burr的观点,结构洞过多的人际关系网络当中一定会出现小团体。如果该成员嵌入的足互惠关系网络,那么该成员就会在没有强关系的其他两方之问传递信息,这样该成员的角色就转变成为“桥”:一个可以刺激知识流通、知识共享的位置。在大型创新团队中,桥这种位置不町或缺,比如大型创新团队中不同子课题的一些关继成员就扮演着桥的角色,通过侨可以使团队下属的一些课题组获得交叉性的知识,肯利于隐知识的分享而推动创新。

3.3网络集中性——权力影响知识共享

另一个重要的网络结构指标体系是集中性(也称中心性),依所关注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节点集中度(centrali—ty)、全网集中势(networkcentralization)。节点集中度可指示个体在网络中所占据的战略位置,全网集中趋势代表的是整体网络的集中程度。当某个成员的节点集中度很高时,标志着其必定拥有整个团队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比如重要的创新观点、核心技术等),这样团队内的其它成员就会对其产生较高的依赖性,因而该核心成员就会取得网络资源的配置权力。类似的,全网集中势过高则表明团队中的人际关系的分配状况是很不均匀的:几个关键人物的互动就囊括了整个团队的互动——调动信息资源的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团队过于依赖这些核心人物使得知识分享主要发生在少数个人的交流中,必然导致知识源的萎缩和低下的知识分享效率。但过低的全网集中势也不一定就能保证团队内隐性知识分享顺利进行:隐性知识分享网络的全网集中势太低,意味着团队过于分散——聚合并分发知识的人很少出现,并不利于团队的知识整合,会导致成员知识创造能力的下降,同样也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产生和分享。

3.4小团体的存在——知识共享的双刃剑

上文关于小团体出现的结构性原因已经介绍过:一是过于封闭的强关系,二是结构洞的存在。除了结构性因素,小团体的出现其实还与团队的组织文化和成员个人的知识背景有关,具有相近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的成员容易成为团队内的小团体。小团体的存在使得其共享隐性知识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小团体成员之间可以保持强关系从而强化隐性知识的共享,能激发小团体内部的知识创新。在一个大型创新团队中承担不同子课题的成员就极易形成小团体,这有利于集中有限力量、分头并进,提高创新团队的阶段性绩效。但如果一个小团体过于自闭,那么团体外的知识无法输入,团体内的知识不愿对外共享,这样,隐性知识在整个团队内的知识螺旋就无法完成,从长远看对整个团队是不利的。最差的一个情况就是:在一个缺少共同愿景的创新团队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在各自为战,仅仅是为了某个研发课题而聚集在一起,连分工和协作都不能完全实现,更无法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知识积累。

4因应对策

4.1提升成员主动沟通的意识

创新团队的内部冲突往往是由于沟通不足或不当,而这又是由于相关人员缺乏正确的沟通理念和主动沟通意识所造成的。根据勒德洛和潘顿的沟通模型,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的主动意识和改善沟通方式方法。良好的沟通需要有几个基本要素:真诚、表里如一、彼此信任和相互理解。要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和不断的组织学习任团队内部培养这些沟通文化。

4.2健全团队知识分享的交流机制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3)

创新团队是所有知识创新体系的微观组织单元,知识管理对创新团队的知识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km re—view2001年的调查,在知识管理面临的1o大挑战中,知识共享排在第二位。知识共享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建构、技术建构、人际建构。而以往关于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中:内容构建的研究多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辨识和如何相互转化为主;技术构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上;而人际构建在有关隐性知识共享的文献中还没有给以充分的重视。创新团队的知识创新工作是在全体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下完成的,研究创新团队的知识共享问题就不能回避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而研究组织成员之问的结构性互动关系正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专长。

1创新团队的内涵

drueker认为团队的本质在于:团队的重心是共同奉献;成功的团队将成员的共同目标映射为具体的工作要求;成员的具体目标与整体的团队目标是密切联系的。一些学者认为团队是指某些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他们承诺于共同的行为目标,并且保持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任何团队的核心是由其成员为他们共同绩效而分享的一种约定’本文认为创新团队有别于传统团队:团队的成员组织可能比较松散,但汇聚在一系列研发项目或任务之下,从事的主要是知识创新工作,有其鲜明的团队特征。结合上述学者的分析可以得出:所谓创新团队,就是以技术项目研发为主要工作内容,由具有共同任务目标的少数技能互补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组成的研究协作型群体。

创新团队的存在有其组织行为方面的基础。社会凝聚力理论认为,个人的集合是否能形成团队,在某种程度上要看他们在结合后的需求是否得到相互满足。个体的需求被满足,则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相互的人际吸引(凝聚力),这使得团队得以形成并维持下去。凝聚力是一个可以不断发育和增长的心理因素。团队内的凝聚力主要包括自愿互动合作、他人的接受、身份一致性、相似性与兼容性等。另一方面,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看,合适的心理契约将通过无形的约束来最大限度地协调团队和团队成员各方的利益冲突,将个人的发展充分整合到团队的发展之中,从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团队组织。

就创新团队而言,高效的知识创新绩效(研发任务的圆满完成)无疑是该类团队最重要的目标,而团队内部知识分享的力度和创新协作能力的完善无疑决定了创新团队的使命能否有效完成。从知识管理的层面来看:一个高效的研发团队其人际交往以技能协作为主要内容,以知识交流为内在本质,以团队任务完成后的货币报酬为现实收益,以个体研究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得以提升为心理收益,并最终达致成员和团队之间心理契约的可持续缔结;这使得以有价值的知识分享活动和以研发目标为导向的成员间信息互惠行为成为每个创新团队成员提升其内外价值的客观表现。所以,知识共享和团队内成员关系的特点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组织状况密不可分,有必要寻找一条人际建构的分析途径。

2创新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

早在1945年hayek就提出了两类组织知识:系统性知识和非系统性知识。前者可由成员培训和文档建立,后者则要经过成员之间长期形成的默契才能发掘出来。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是整个团队创新的源泉,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和协作关系规定了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特点:隐性知识(技能)附着于专业人员,如果隐性知识不能通过人际交流得以传承就会失去其部分乃至全部价值;隐性知识与个人的观念、洞察力和经验等蕴含交融,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传播,团队成员只能通过亲身参与或_任实际应用中通过“干中学”、“用中学”才能共享隐性知识;以灵感、观念和想法为代表的一类隐性知识貌似简单实际上内涵比较复杂,专业人员只有通过相互切磋,在不断明晰这些认知的过程中才可能产生某些不可预见的新知,从而达成隐性知识的升华和转化。可见,创新团队内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和发挥效能都离不开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结构上讲,这与团队成员间的互动模式、相互关系和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相对位置有关。

3隐性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把知识活动纳人到社会网络中进行观察的重要依据是经济主体行为嵌人在一个具体、实时的社会联系系统中。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小断成熟,研究者开始关注从组织关系结构的角度来考察知识管理问题。krackhardt(1993)指出人们对组织中的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认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际网络发挥着个人之间分享观点,互卡“影响、妥协以至达成共识的作用”。nahapiet和ghoshal(1998)认为组织的优势来源于组织生产分享知识的能力,社会网络状况会影响到组织知识的产生和分享。hansen(1999)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知识管理实践中两种不同的策略:编码化策略和个性化策略。前者将知识编撰到知识数据库中以便于员工使用;后者的重点是促进成员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来分享知识。roy(2000)则指出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的共享具有显著影响。

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是主体获取信息、资源、社会支持以识别与利用机会的结构”,它由联结行动者(actor)或节点(node)的一系列社会关系(socialties)组成,其中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构成了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社会网络理论就是研究行动者彼此问的关系结构,以描述嵌入在网络中的行动者的行为和刻画网络整体特征,并以此为分析框架来解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sna)方法则为社会网络研究提供了定量化可视化手段,通过对关系矩阵的运算,可以得到相关测量指标体系(见表1)。

sna一般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依研究者所设定的调查问题可以得到特定网络关系数据然后录入数据整理成关系矩阵r(如图1a),就可以通过sna技术得到网络图形(如图1b)和相关数量指标进一步研究分析之用。如在图1b中,经由sna可以很直观地发现该群体中存在两个小团体,并存在一个孤立点和两个桥接点(阴影小圆圈)。

创新团队是一类经由研发课题聚合在一起的自组织型组织,不能将团队知识看成是成员个人知识的简单输入,而应将整个团队的知识创新看成一种包含社会结构的过程。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与他人连带关系的强弱、整个团队关系网络的结构特点都会影响整个闭队的创新绩效。同时这种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知识传播过程也为人际关系的结构性变动而不断得到更新和演化。

3.1强弱关系——影响和触发隐性知识共享

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团队成员不可能有更多的能量去拓展和维系自己在团队中的交往关系,这在网络规模较大的情形下更为明显。知i只传播需要具有粘性的网络,但也不能过于稠密。网络黏性和网络成员中强弱关系的分布特点有关。强关系(strongties)是指主体问情感密切、互动频繁、双方互惠所形成的联系;弱关系(weakties)是指主体之间比较松散的联系。在认知的过程中,由于强关系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因此能传递高质量的、复杂的或隐性的知识。强关系的存在表明创新团队成员之问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并具备知识共享的意愿:(1)强关系可表现为成员之间对彼此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深入了解,这增加了感情认同;(2)成员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帮助和支持意愿,并在对方寻求帮助时能及时提供帮助;(3)强关系有利于成员之间深入了解对方的知识背景、研究兴趣和寻找知识互补领域;(4)强关系使得成员保持着频繁的交流与合作,能带来隐性知识的潜移默化;(5)一旦强关系建立起来就能得到不断地强化,这更加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持续交流。

强关系必定是一种对称性的交往关系,但是如果存在非对称关系或者其他障碍因素(较弱的团队凝聚力和不完善的团队心理契约)会阻碍强关系在整刨新团从中的发酵。过于封闭的强关系又会产生排他性形成小团体(clique),这将有意无意地抵触小团体的外部知识并使局限在小圈子中的成员产生知识同质化倾向。这样看来,弱关系在隐性知识共享中也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因为弱关系联结的是两个人际互动较弱的个体(绝非不联系),它们可能会拥有异质的信息源。弱联系有可能是创新信息的来源,而且可以作为思想及技术建议扩散的工具。创新团队中由于分工的不同,特别在一些较大的团队中,某些不同子课题成员间的联系就类似一种弱关系。弱关系的持点决定了其更有利于传递较简单的信息,促进事实知识的分享:一个在弱关系中生成的简单信息或知识有可能触发新的认知,这对组织隐性知识的进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3.2洞与桥——知识的垄断与流通

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和成员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有关。burt在1992年提出了结构洞的慨念:如果网络中的一个行动者所联结的另外两个行动者之问没有直接联系时,该行动者所处的位置就是结构洞,他可以据此位置控制资源的流动进而获利。结构洞标志着一种网络位置利益:当创新团队中某个成员在与其合作哲建立的人际关系上处于结构洞位置时,则意味着该成员有机会接触到两类异质的信息流,跨越结构洞所荻取的信息冗余度很低,从而形成信息优势。

结构洞和不同关系阿络的耦合会对创新团队内隐性知识的共享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该结构洞成员嵌入在一般的咨询网络中,那么由于这种网络缺乏信任互惠关系不足以抵消结构洞给该成员带来的信息优势,则该成员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其表现就是“我知道谁能帮助你,但我不告诉你”或“我知道你的知识能帮助淮.但我不会说”。则该类结构洞就会成为隐性知识在团体中共享的瓶颌。按照burr的观点,结构洞过多的人际关系网络当中一定会出现小团体。如果该成员嵌入的足互惠关系网络,那么该成员就会在没有强关系的其他两方之问传递信息,这样该成员的角色就转变成为“桥”:一个可以刺激知识流通、知识共享的位置。在大型创新团队中,桥这种位置不町或缺,比如大型创新团队中不同子课题的一些关继成员就扮演着桥的角色,通过侨可以使团队下属的一些课题组获得交叉性的知识,肯利于隐知识的分享而推动创新。

3.3网络集中性——权力影响知识共享

另一个重要的网络结构指标体系是集中性(也称中心性),依所关注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节点集中度(centrali—ty)、全网集中势(networkcentralization)。节点集中度可指示个体在网络中所占据的战略位置,全网集中趋势代表的是整体网络的集中程度。当某个成员的节点集中度很高时,标志着其必定拥有整个团队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比如重要的创新观点、核心技术等),这样团队内的其它成员就会对其产生较高的依赖性,因而该核心成员就会取得网络资源的配置权力。类似的,全网集中势过高则表明团队中的人际关系的分配状况是很不均匀的:几个关键人物的互动就囊括了整个团队的互动——调动信息资源的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团队过于依赖这些核心人物使得知识分享主要发生在少数个人的交流中,必然导致知识源的萎缩和低下的知识分享效率。但过低的全网集中势也不一定就能保证团队内隐性知识分享顺利进行:隐性知识分享网络的全网集中势太低,意味着团队过于分散——聚合并分发知识的人很少出现,并不利于团队的知识整合,会导致成员知识创造能力的下降,同样也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产生和分享。

3.4小团体的存在——知识共享的双刃剑

上文关于小团体出现的结构性原因已经介绍过:一是过于封闭的强关系,二是结构洞的存在。除了结构性因素,小团体的出现其实还与团队的组织文化和成员个人的知识背景有关,具有相近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的成员容易成为团队内的小团体。小团体的存在使得其共享隐性知识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小团体成员之间可以保持强关系从而强化隐性知识的共享,能激发小团体内部的知识创新。在一个大型创新团队中承担不同子课题的成员就极易形成小团体,这有利于集中有限力量、分头并进,提高创新团队的阶段性绩效。但如果一个小团体过于自闭,那么团体外的知识无法输入,团体内的知识不愿对外共享,这样,隐性知识在整个团队内的知识螺旋就无法完成,从长远看对整个团队是不利的。最差的一个情况就是:在一个缺少共同愿景的创新团队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在各自为战,仅仅是为了某个研发课题而聚集在一起,连分工和协作都不能完全实现,更无法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从而促进整个团队的知识积累。

4因应对策

4.1提升成员主动沟通的意识

创新团队的内部冲突往往是由于沟通不足或不当,而这又是由于相关人员缺乏正确的沟通理念和主动沟通意识所造成的。根据勒德洛和潘顿的沟通模型,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沟通的主动意识和改善沟通方式方法。良好的沟通需要有几个基本要素:真诚、表里如一、彼此信任和相互理解。要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和不断的组织学习任团队内部培养这些沟通文化。

4.2健全团队知识分享的交流机制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4)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99-02

1 团队和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它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把团队视为“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其次,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每个成员都视为“一家人”,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相互宽容,见大义容小过,彼此信任;再次,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和全力行动;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物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充满活力热情。

2 培养团队精神始于学生时代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所以应该在学生时代就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待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学校是一个大的团队,一个班级,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社团里的协同合作,运动队中的勇猛拼搏,无一不需要具备这种团队精神。当每个同学付出汗水和智慧,共同为自己的集体赢得荣誉的时候,他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付出的快乐,还有从大家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中获得的感动。这种感动甚至会伴随他一生,有了这种共同的经历或考验,在学生时代结成的友谊也会更加坚固。

3 在竞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的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队精神相矛盾吗?不会,相反,强调竞争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只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管理,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灌输求同存异的思想。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珍宝。特别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好或有家庭问题的孩子,由于有优越感或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感,更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团结同学。竞争并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让集体更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集体中的成员自觉、有效率地合作解决问题,完成问题所带来的工作,这正是团队精神的实质所在。

4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几点做法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在可能的情况下,设计可行性方案,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管理中。

4.1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群体意识。社团多是学生们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因而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强化群体意识,是养成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5)

团队意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体育价值的实现举足轻重,但是近年来高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而忽视了对其团队意识的塑造,导致一些学生在团队意识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不足,影响其自我价值和团队价值的实现,这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团队意识对于高校学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团队能够为队员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其能够扔掉心理包袱,轻身上阵,表现出真正的实力。具体来说,团队意识对于高校学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促进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在体育项目过程中,任何队员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长处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无论是对于队员自身发展还是整个团队成绩的提升都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短板的克服或者弥补情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团队能否稳中趋升。长处和短板往往在团队之中更容易被发现和弥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无论是对于团队的发展还是个人特长的发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提升队员的协作意识。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个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个人的价值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团队和平台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和发挥出来。对于体育学生来说,塑造其优质的团队意识能够让他们对团队协作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真正做到团结一致。

2.提升高校学生体育团队意识的途径

团队意识无论是对于高校学生知识的培养还是将来社会工作的实践都非常重要,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够保证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合理应对,能够为学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平台支撑。那么既然团队意识对于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如此重要,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呢?

(1)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所谓的以人为本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培养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等情况出发,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加强团队意识的方法。要以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性格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如果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团队意识培养的话,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2)提升学生自身对于团队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人的行为都是受到一定动机影响的,而这个动机就是开展活动的动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提升学生体育团队意识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对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J识,真正认同团队意识对个人发展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在实际活动中充满动力,不畏艰难地前进。那么如何才能够使其认识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多样化的活动,比如各种比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胜利的获得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3)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其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切实遵守这一规则,只有团队整体素质扎实了,才能够打赢比赛。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身体素质的注重度也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到体育素质对于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团队意识不强、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学习来探索培养高校学生团队意识的路径,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一支能打硬“赛”的队伍。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04002

1团队精神的内涵

(1)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凝聚力是从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把这个团队当做自己的“家”,团队的光荣就是自己的光荣,团队的失败也是自己的失败。

(2)团队的协作意识。团队的协作意识是从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的角度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在一个团队中,协作对于员工来讲是一种责任,因为协作才能产生巨大的战斗力,使自己的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3)团队高昂的士气。这一点是从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态度来说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每个成员对于团队都保持绝对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

2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

2.1团队精神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1)团队精神能让人增加力量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危险,当一个人融入到一个团队的时候,就能获得对付某种威胁或者敌人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免除孤独的恐惧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团队精神能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个人在团队中与团队其他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了解,共同协作和发展,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社交能力。

(3)团队精神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团队精神的发挥,成员之间相互团结协作,可以取得个人难以取得的成就,更使那些强烈地希望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理想的人,通过为团队做出贡献得以实现。

2.2团队精神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1)使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团队精神将企业的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完美结合,可以说企业的目标就是员工个人努力的方向,这样企业的员工可以齐心合力,朝着一个方向奋斗。

(2)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团队精神注重培养人们的群体意识,在员工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对他们的习惯、信仰、兴趣等的熏陶,引导他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反过来强化企业的团队精神,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3)使企业高效率的发展。团队精神能有效的激励员工,促进员工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成绩,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和发展。

2.3团队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团队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贡献上。团队精神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团队精神虽然不同于集体主义,但是两者是有内在统一性的。首先,从目的上看,团队精神注重的是团结协作,反对只注重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而集体主义的教育最终目的也是为了造就一代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品质的社会新人,是为了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铲除个人主义的思想;从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来看,团队精神注重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为了团队的发展尽心尽力,这一点与集体主义的要求同样具有内在一致性,集体主义原则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和为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的实现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不仅不违背集体主义,而且对于集体主义是促进和推动。

3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3.1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1)树立共同的团队目标。团队目标是团队奋斗的方向,是团队成员的共同行为导向,团队的凝聚力要增强必须有一个吸引力、号召力强的团队目标。团队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团队本身、员工的实际情况,脱离实际情况的目标,不仅难以实现,反而会影响团队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目标的权威性就会受损,其功效就不会得到实现;团队目标的制定同时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高尔基的这段名言说明了一个道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高的目标,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团队的水平和员工的水平会不断的提高,这时目标的调整也显得更为重要,在不同的阶段要选择不同的团队奋斗重点,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目标制定和实现过程。

(2)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首先,团队领导对于团队很重要,拿破仑曾经说过:“狮子带绵羊,绵羊变狮子;绵羊带狮子,狮子变绵羊”。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团队风格。团队领导应该具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种神奇的事业推进剂,能够施展人格魅力对于领导的成功至关重要,一个领导要关心如何领导,要能激励人们追随你的理想,特别是把你的远景构想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达到提高团队的竞争力的目的;其次,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会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美国心理学家温勒等做过这方面的实验,结果表明开放、民主型领导方式下,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具有较高的凝聚力。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更要侧重物质奖励,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在人们的利益意识日益强烈的趋势面前,物质奖励更能刺激人们为了团队和自己的利益奋斗,在实施这个原则的时候要注重公平和公正性,人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的成绩后,能达到适当的报酬,公平不仅要注意团队中各个人的自身状况,还要特别注意团队内、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要兼顾精神奖励,以免员工形成只为薪水工作的想法,精神奖励的常见方式是员工参与管理和培训。员工参与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重大活动、参与团队决策,通过参与让员工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对团队发展得强烈责任感,从而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让员工得到更好的提升自我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3.2精诚协作是企业团队精神的生命

(1)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著名企业管理专家阿瑟•卡维特•罗伯特斯曾经指出:“企业所有优异的成绩都是通过一场相互配合的接力赛取得的。每个团队成员要善于借用其他成员的力量,而不是单枪匹马独自完成整场比赛”。要让员工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合作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事业成功的需要,也是个人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避免个人主义和嫉妒的心理;同时团队也要创设一个好的合作环境,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2)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沟通是精诚协作的基础,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团队的效率,一个团队如果沟通不好,不仅达不到默契,无法做到协调一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可能产生负效益。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自己都不知道要说什么,自然也不能让别人明白。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把握好沟通的时间。三是要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的很好,但是选错的对象的话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这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等,员工需要学习这些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3.3团队士气是团队精神的本质表现

士气的本义是指军队作战时的精神状态,其含义延伸到现代企业中表示团队的工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即团队成员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风气。高昂的团队士气是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要培养高昂的团队士气应做到如下方面:

(1)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利益奋斗就是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损坏企业的利益也必将损坏自己的利益,只有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员工的工作才有持续不断的动力,而不会工作仅仅看着是任务和苦差事。

(2)激发员工的责任心。首先要把信任作为最重要的一项管理投资,《第五代管理》的作者查尔斯认为,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它们不是生产成本,却会印象生产成本;它们不是科研成本,却会窒息科研的进步;它们不是营销成本,却会使市场开拓成本大大增加。 要做到信任员工,以使员工在心理上、感情上、行动上,与领导建立起交融与共的亲密关系。

(3)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激发团队士气、推进团队发展的重要途径,竞争也在经济生活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恩格斯曾指出,“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这会提高每个工人的个人生产效率”。竞争对团队士气的激发主要体现在:一是激发进取意识。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必然增强人们开拓进取、勇于竞争、争创一流的意识,促进人们学习先进,发展优势,克服不足,推动团队精神的不断发展。二是增强自强意识。竞争中的优胜劣汰过程不仅增强落后者的危机感,而且也必然增强优胜者的忧患感,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使优者更优,只有增强自强意识,提高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断创新,在发展得过程中不断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保持活力。竞争必然推进创新,而创新又会成为推动团队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表明竞争意识在团队精神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有效的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就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建立广泛参与、平等竞争、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的竞争机制。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精神的威力,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发展。

〖HS1*4/5〗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7)

团队精神是把个体置身于团队之中达到的忘我境界,与团队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共荣辱;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利益的获取与团队目标的实现,团队其他成员的利益相结合;忠诚于团队,负责于团队,服务于团队,奉献于团队的一种被团队成员所认知并被团队成员所践行的一种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团队精神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育团队精神有利于实现团队组织的共同目标,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任何企业的发展必须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组织目标并告之团队中的每一名员工。具备团队精神的团队,会围绕企业目标众志成诚,团结一心,协同作战,最终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效果,加快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

其次,培育团队精神有利于营造团队内部和谐上进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氛围育人”,置身于一个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民主宽容、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志同道合,宛如一个大家庭的和谐工作环境里会使员工工作热情高涨,使其潜能得以最大发挥,工作体验更深。通过获得工作上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被认可的骄傲感,更进一步激发其锐意进取、奉献团队的动力,进而产生工作高效的状态。

如何培育团队精神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在培育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应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培育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文化

首先,要科学确立团队目标。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达成职工对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忠诚的重要方式。一个有想像力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石,而目标也使得团队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如进入世界五百强,成为世界一流的煤炭企业等等,使全体成员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团队,团结协作,不断为实现目标奋斗。

其次,要学会激励团队成员。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其内心渴求成功,朝着期望目标不断努力。激励员工的方法有很多,但必须要以工作业绩为主制定一整套内部提拔员工的标准,激励员工有更多贡献。比如设立竞争性的奖励制度,对团队成员设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鼓励彼此间的竞争。

第三,要学会赞赏团队成员。牢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的良训,真诚地告诉他们对他们的欣赏以及肯定他们为团队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大量事实证明,对于领导的赞美,能使领导心情愉悦,对你越发重视;对于同事的赞美,能够联络感情,增强团队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对于下属的赞美,能使你赢得下属的敬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

二、注重发挥团队领导的典范作用

一要身正垂范。身正垂范是制约领导典范作用发挥的有力保障,作为团队领导,是群羊中的领头羊,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牢牢把握着团队前进的方向,因而应具有高度的规则意识,规则一旦制定了就不折不扣的率先身正垂范,遵守规则才能赢得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尊敬,才能打消部分员工“特殊化”念头,使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形成团队良好的风气和氛围,进而增强对规则的执行力,使团队产生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就是领导典范作用的最好概括。

二要知人善任。这是团队领导关怀、爱心、耐心、善用、信任的体现,一方面可以体现其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另一方面可以显现其敏锐洞察力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使团队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可以使团队成员各安其岗,各扬其长,互补其短,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三、注重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首先,畅通渠道,信息共享。在团队成员间建立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可以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相互信任,不会有压抑的感觉,促进团队成员间“默契”的形成,增进理解,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可以避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存在,进而形成团队合力,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这是建立高效团队的前提。

其次,尊重个性,区别对待。团队成员间由于教育背景、成长历程、工作经验等不同导致每个成员间都有自己的个性差异,在团队管理中区别对待每一个成员,并精心设计与其个性特长相应的培训,会使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不断发展并发挥出来,会使其产生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协作意愿,个人业绩的上升必将带动团队业绩的整体进步,这同时也是团队尊重个人的表现,会以点带面,带来团队整体效应的提升。

四、注重“三种意识”培养

一要注重培养服从意识。团队的成员必须服从团队的组织目标及规章制度,毫无条件的执行团队决策者的命

令。美国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的服从准则,锻造了无数的优秀企业家,给予了服从最好的印证。只有团队成员绝对的服从,才能思想统一、行动统一,进而提升团队战斗力。

二要注重培养责任意识。团队成员必须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是构建团队精神的根本;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是团队成就卓越的必备条件,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所有的团队成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实现组织目标为职责,围绕组织目标去行动,才能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要注重培养主动意识。“机会总是垂青有所准备的人”,主动的工作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是百分百努力还是敷衍了事,只有视工作为快乐,端正态度,主动工作,锐意进取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才能把握一次又一次的机遇,才能分享团队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注重优秀团队制度建设

“不依规矩,难成方圆”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良好的制度为团队精神的树立提供了环境保证。只有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而无适合团队的优秀制度做保障,难免会使团队精神的长效性打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西游记》中孙悟空最终成为斗战圣佛与紧箍咒不无关系,紧箍咒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制度的化身。也正是由于紧箍咒的存在,孙悟空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在求取真经的道路上,团队成功取得真经,其个人价值才得以体现。我们团队成员间竞争、激励、奖惩等都要有相关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这会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8)

摘要“团队精神”的培养对高校学生的未来乃至对国家的未来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教育学的视角着力对一门选修健美操教学课对影响学生团队精神的相关因素:团队意识、团队目标、团队沟通、团队合作、团队评价进行相应问题的探讨,以求更好的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 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合作”二字,团队合作受到团队目标和团队所属环境的影响[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度的加快。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完善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合作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高素质人口成上升趋势,但具备较强团队精神的合作型人才还是处于下滑势头。由于现在很多都是“四二一”的6护1独生子女家庭,社会主义将来的接班人在众多家庭环境中团队理念严重缺失,21世纪的社会更加需求高素质合作型的人才,社会需要家庭缺失,大部分的重任都依在了学校教育层面。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团队的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现代人又采用“团队精神”这一时尚词来体现团队。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古还是今,人类都清楚的认识到“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现代的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他的团队“合作――团队精神”。在我国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大学生毕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得到企业或就业单位的认可,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就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必须作为各高校培养大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教育才能获得,需从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得到培养[2]。由古至今人类也非常清楚集体团队力量肯定是比个人力量大的多,但这需要“团队精神”作为一个支点,团队力量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二、健美操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合理化

教学模式是社会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要适合你所教学的课程;

(一)选取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9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和国人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体育教学特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呈现出来,如:快乐体育教学、成功体育教学、“小团体”教学等十几种。虽然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但具有特殊实践性的健美操选修课采用“小团体”教学模式比较理想。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健康观的要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小团体”教学模式分组的最优化

健美操选修课首先是学生自己以选课程、时间、老师“三自主”形式进行,意愿指数都比较高。可要在这门课中更好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不能以单一的某种形式来分组,例同质分组、兴趣分组、友情分组等,这样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进行优势互补,不能很好的发挥团队力量。要想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力量,合理编组非常重要:首先,考虑在团队间竞争性评价更加公平、合理,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团队的兴趣,意识到团队带来的魅力;其次,在分组前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初步多方面综合性的了解,第一:对学生的友情与兴趣进行印象分组;第二:对学生的协调运动能力与学习态度进行观察、评价后分组;第三:对男女性别搭配进行影响分组;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有必要的调整。最终形成6-8人/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有一个核心学生的“小团体”分组教学模式,这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个自特长,进行组内优势互补,形成带动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进步、有关心、有施长,培养社会需要的合作型人才。

三、团队精神的教学培养策略

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的基石,更是教学成功的基本因素。教学策略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即采用“团队合作,分组竞争”的形式来进行[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灌输团队理念

团队是一个拥有共同目标,所有成员能够用最理想的状态来面对和解决所有遇到的任何问题及困难的小团体。一个“小团体”必须有自己的团队目标、团队理念、合作精神,才能更好的激励出 “小团体”的团队精神。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理论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理念引导式教学至关重要。强调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通过团队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团队评价影响个体成绩;团队合作影响个体今后的发展。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需要合作,团队是人类集体力量的象征,个体能力需团队合作才能更好体现。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客观事实反映。

(二)强化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不能以自我意识为中心,要有团队配合意识。团队意识是构建和谐团队重要的内在基石。没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就谈不上团队精神。曾在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做了客观性的评价,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差,今后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可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存在“四二一”的家庭关系,6人护1人。再加上现在的很多高校都采用选课制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十分少,搞班集体活动就更少,导致学生在高校班级里的团队意识严重缺乏。这就要求高校的各项课程一定要把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学习、合作能力等的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中。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又属体育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从准备部分、教学学习过程、评价过程中大部分以团队形式进行共同思考、共同学习,与他人团结合作、与团队共努力、与团队共奋斗,强调团队的重要性,通过健美操不断的强化团队意识。

(三)明确团队目标

没有目标的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团队目标是一个团队的共同目标,各团队成员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第一,学期开始教师要给班级一个明确的纵向教学目标即今后组成“小团体”要完成的纵向教学任务。第二,就是各“小团体”都要确定本团队阶段性想要达到的横向目标;第三,就是每个“小团体”的个体成员对自己要有明确的个人目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个人要自觉、主动,并意愿为团队目标服务,同样个人理想目标可以通过团队来实现它的最佳化。

(四)重视团队沟通

沟通是团队合作的桥梁,顺畅的沟通是一个“小团体”的重要资本。缺乏沟通的团队就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创新的浪花。团队沟通需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建立平台的方式有很多种。第一,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可采用课堂教学意见交流、网络QQ交流、电话交流、教师答疑时间的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第二,搭建团队组员间的交流平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式讨论学习、课后建立团内QQ群进行网络讨论共同完成团队任务、课后组织讨论式的实践学习;第三,搭建各小团队之间的交流平台,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各“小团体”间的竞赛评比法和优秀与较差学生表演展示法进行集中式的讨论学习、课后各组长之间或各组员间可进行流动式的讨论学习。

(五)注重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源泉,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就不能很好的迎战困难,团队内部就很难营造一种和谐气氛。曾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中,赛前人们非常的看好具有天皇级、强大进攻阵容的巴西队,无论是哪位球员个人能力都具有明星风范,球迷对这支球队取胜的呼声也是最高,可最后巴西队却以失败告终。问题出在哪?就是队员个个都想在绿茵场上施展个人才华,缺失团队合作――“团队精神”。截然相反的是,法国队依靠团队合作――“团队精神”最终获胜。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团内讨论式合作学习、强弱互帮合作学习、纠正错误合作学习,各团队间采用团队整体竞赛对比合作学习、个体竞赛对比合作学习,课后作业也以集体形式完成。学会与他人及团队合作的人,会更加认识到团队的作用,增进对团队活动的参与意识、责任心,会改善他的人际关系,今后会更能融洽的与团队合作[4]。

(六)正效团队评价

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一项重要工程,评价结果的好坏对学生今后学习行为、社会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选修健美操课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的这项任务要尤为重视。

1.处理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教师首先要抛弃以强调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传统评价办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小团体”合作学习的结果评价,也要注重“小团体”平时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对于结果性评价教师要以多次阶段性结果评价方式来取代一次性的结果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程度、学习能力、团队参与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互助合作能力等对“小团体”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平时学习情况评价。采用这两种评价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改变学生对“小团体”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让学生更加意识到个人的学习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学习。

2.处理好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

“小团体”分组教学模式在很多情况下体现的是一种学生协作学习的新式教学模式,例如可通过以“小团体”形式按周期计划对学生个体与团队进行阶段性的作业检查。在这个评价环节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即个体学习成绩不能完全以团队成绩替代,但团队学习效果影响并很大程度决定“小团体”中每个个体的学习成绩。如果本“小团体”整体学习效果比其他“小团体”高的情况下,本“小团体”中优秀个体的学习成绩才比会其他“小团体”中的优秀个体的学习成绩高。对于阶段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也是如此,“小团体”合作学习的最终学习效果影响个体学习成绩的高低。让学生非常清楚个体的任何利益都与“小团体”的合作有着密切联系,但也让学生认识到不是一味的吃大锅饭。优秀的个体如合作能力强、付出多、学习态度好等在“小团体”合作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可相应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这是对个体能力的认可。这有助于培养一种意识:将来在社会工作中个体不能没有团队合作,合作是必需的、个体能力的认可也是必然的。

四、结语

对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对学生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娄钟.对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思考[J].教育论坛.2006(2).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9)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教室的卫生要保持干净,就得每一个学生都要养成不乱扔废纸的习惯,同时还要互相监督,告诉学生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生不齐心合力,那我们班的卫生有得被点名批评了,难道我们甘愿在全校挨批评吗?听了我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室的卫生一直保持干干净净。在这件事的带动下,教师的桌椅也比以前摆放整齐了,窗台上的盆花再也不用心了。再比如,升旗、上课间操时,由于极少数同学忘穿校服,忘戴红领巾,而影响了班级成绩,辜负了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极少数同学为自己的疏忽深感自责,这样,他们也懂得了集体的成绩要靠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应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团队的合作成功。一次,我在操场发现了一群蚂蚁搬运粮食,我就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甚至几十只蚂蚁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动了,这是蚂蚁团队的胜利。通过生活中这些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团队意识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的。

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好多游戏都属于集体活动,我用这类游戏作为纽带,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记得去年“六一”节,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从选拔选手到训练的过程,我一直强调孩子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所在位置的作用,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竟赢了比他们年级高的一个班,这完全的团队的力量在影响着他们。再比如,课余时间的跳大绳,要先分好小组,然后明确谁是抡大绳的,谁是要到里面跳绳的,最后还要告诉学生,抡和跳要互相配合,不要只为完成自己的任务,抡绳的要看谁要进而把握节奏,跳绳的要看抡绳的何时让你进。孩子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游戏中,慢慢体验什么是团队意识,什么是合作精神。

三、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教师还要注意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或者运动,或者游戏,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已经列入学生的课程标准中。因此,教师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不断了解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所担当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展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多关心、鼓励、表扬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另外,通过让学生参加夏令营等活动,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不同学班级的不同性格的学生相聚在一起,都要求学生在一个新的团队中进行。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中逐步获得了锻炼,团队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培养起来。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10)

一、团队精神的基本概述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并不要求团队成员有自我牺牲精神,相反,在一个团队中,成员才能真正发挥自我特长,实现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双丰收。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不容忽视的人才,要想他们能为社会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必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目前大学生团队精神普遍缺失的原因

1.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80后”或“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祖辈较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无法体会同伴之间的合作、谦让与包容,自我意识心理较强,缺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磨合,更缺乏人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另外,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多为老师心中的“好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深受家长、老师、同学的关注,导致自我膨胀。

2.学校教育对团队精神的力度不够。

尽管目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部分素质教育的目标被大大弱化,团队精神的培养便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之列。学生自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对团队精神的了解和学习都很少,部分学生对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认为培养团队精神便是牺牲个人利益。上了大学之后,由于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历练学生的合作精神。而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使学生在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忽视团结合作的力量。

3.受市场经济下竞争压力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与合作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的普遍现象,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竞争与挑战,在学校,面临高考的竞争,评优、评奖的竞争,当选学生干部的竞争等;走入社会,面临就业的竞争,升职、加薪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合作的重要性。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

1.团队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弘扬人的个性、提倡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将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大学生作为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前的“准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竞争与团结。在许多课程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团队协作就可以冲破个人力量来解决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会踏入竞争残酷、步履艰难的社会大家庭中,所以现在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素质教育是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类学生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在团结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为社会这个大团体作出最大的贡献。

四、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1.灌输团队理论,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是出生后才归属于社会中大大小小的集体的,因此,团队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团队意识。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处于集体或是团队中,从一个国家、社会、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小组到寝室,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团队中,要时刻想到自己的努力或许将是自己团队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自己的成绩也将是这个团队的荣誉。那么,更应该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获得个人与集体的最大利益。

没有团队,就没有团队精神,更没有团队凝聚力,反之亦然。因此,要充分协调好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集体归属感,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达到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

2.选好团队领导,营造和谐环境。

调查显示,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班长的性格决定一个班的性格。因此,团队的领导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选用和培养团队领导,激励团队领导充分发挥核心的潜能,带动全体团队成员从整体上去考虑问题,结成牢固的共同体,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精神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努力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展创新性的学习、工作,运用团队的智慧,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及检验自身理论知识应用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单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即理论与实践脱节,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检验成员间能否进行良好合作及培养团队精神的良好契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和了解,在无形中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场所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够促使他们在有形的实践中提升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无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高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同时还要加入家庭教育与合作,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环境中体验、领会、理解“团队精神”的真实内涵,进而培养专业素质高、团结协作强、人格健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4]李海峰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团队意识心得体会篇(11)

一、团队和团队意识

(一)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由不同个体组合而成,通过合理利用不同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组建的组织。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1.团队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2.群体是可能有着共同目标,但没有凝聚力、没有协作性的人群。

3.虽然“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但“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团队的要素:

1.目标(Purpose):这是团队存在的价值。

2.定位(Place):包含团队与个人定位。

3.权限(Power):明确组织对团队的授权。

4.计划(Plan):确保团队目标的达成。

5.人员(People):团队目标需要靠人去实现。

(二)什么是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

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员的组合,他们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处事方法,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战术小组达到共同目的,每个人的相互关系,都要对他人起到重要作用。

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意识,要将自己融入整个团体对问题进行思考,想团队之所需,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仅仅是服从命令只是被动的,消极的。前者可以促进团队的发展,而后者只是简单的拼凑。

(三)怎样培养团队意识

1.培养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不论你做出了多么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行胜于言”,主要是强调做人应该多做少说。但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好想法、好建议要尽快让别人了解、让领导采纳,为团队作贡献。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2.培养主动做事的品格。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3.培养敬业的品格。有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在一起的。要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并且想方设法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不论学习还是干什么事都认真对待的好习惯。

4.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得到体现,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拥有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意识尤其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不仅是培养团队意识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

5、培养全局意识、大局观。团队意识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团队协作和团队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指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的核心精神是团队精神。

团队协作的要素:

1.大局意识:个人要看的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从而得到最长远最广最多的利益。整体发展优秀,个人才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2.协作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即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3.服务精神:每个成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会越来越默契。团队越默契,行事效率越高。

团队协作的原则:

1.平等友善。心存自大或心存自卑都是同事相处的大忌。同事之间相处具有相近性、长期性、固定性,彼此都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要特别注意的是真诚相待,才可以赢得同事的信任。

2.善于交流。我们与同事之间会存在某些差异,知识、能力、经历造成大家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协调的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对方的想法。

3.谦虚谨慎。当我们真心赞美同事的成绩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被肯定的感觉。当我们经常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所以,要学会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

4.化解矛盾。一般而言,与同事有点小想法、小摩擦、小隔阂,是很正常的事。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小不快”演变成“大对立”,甚至成为敌对关系。对别人的行动和成就表示真正的关心,是一种表达尊重与欣赏的方式,也是化敌为友的纽带。

5.接受批评。从批评中寻找积极成分。如果同事对你的错误大加抨击,即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不要与之争论不休,而是从积极方面来理解他的抨击。这样,不但对你改正错误有帮助,也避免了语言敌对场面的出现。

6.创造能力。不要安于现状,试着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有不凡表现的人,除了能保持与人合作以外,还需要所有人乐意与你合作。

(二)什么是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包括团队的向心力和协作力。

编队结伴飞行的大雁,比消耗同样能量单飞的大雁多飞70%的路程,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远。由此可见:一盘散沙难成大业,握紧拳头出击才有力量。任何一支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战无不胜。“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多少是由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决定的。团队也是一样,团队效率的高低,绝不是取决于团队中最优秀的某个人,而是取决于团队中走得最慢的那个人。

(三)高凝聚力团队的特征:

1.团队成员有着高度的归属感,愿意参加团队活动并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维护团队的利益和荣誉。

2.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快,相互了解比较深刻,关系和谐,并具有融洽的气氛。

团队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像一盘散沙,这个团队就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低效率的工作状态。而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其成员工作热情高,做事严谨,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有了这样的团队,企业才能更好发展。

作为新员工,要主动培养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和其他团队成员彼此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的团队智慧,随时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团队绩效。

三、融入团队让自己更完美

跨入企业是人生的重要转折,对新员工来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角色转换。一切都是新的,团队是新的,合作的同事是新的,要求的企业文化是新的,所需的工作技能是新的,必须快速融入团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一)实现角色转换

1.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总和,是整个公司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纲领,理解了公司企业文化,我们才知道公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知道了公司价值导向什么,才知道在公司如何行事。

2.详细了解公司所在的行业。了解行业的市场竞争态势,了解行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发展的动力和发展趋势。

3.全面了解所在的公司。要对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的各业务领域,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全面了解,快速熟悉公司。

4.认真了解所在岗位的要求。新员工进入岗位时,要研究本岗位的职责,岗位要做什么事情,需要什么任职资格和能力,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目的性。

5.尽快要融入所在的团队。在团队中要扮演初学者和倾听者的身份,虚心向团队的其他成员学习,多请教,多倾听。在团队中展现阳光、积极、合作的心态。

(二)克服浮躁心态

1.不要给自己一个太高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过高,遇到问题或者没有实现目标,就会产生浮躁的心态。

2.做好承受磨练的思想准备。要将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当成对自己的锻炼,将丰富的经历作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可以让自己面对任何的困难。

3.学会独立处理问题。除了物质上不再依赖家庭、依赖父母以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独立,思维上的独立,情感上的独立,学会独立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4.调整心态,寻求支持。当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候,不抱怨、不埋怨、不计较、少比较。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只有不断将小事情做好,才能累积成就大事业,累积个人的成就感,累积人的自信心。

(三)融洽人际关系

1.体现相互尊重,创造和谐环境。一是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到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以德聚合人心。二是正确对待同事之间的交往,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三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纯洁,更加长久。

2.平等竞争,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团结,相互尊重,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创造和奉献体现社会认同,实现人生价值。

(四)提升专业技能

1.提高个人能力。能力是支撑个人发展的核心。进入岗位以后,每名新员工都会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在该领域内,要有成为专家的志向和目标。

什么是专家?简单地说,就是在该领域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能在工作中提供专业的意见,并能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