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9 02:22:49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1)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积极参加园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幼儿园我团结同事、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我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但我非常热爱幼儿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待幼儿公平,热爱每一位幼儿,不歧视幼儿,用爱心、耐心让幼儿喜欢我,愿意和我交往。在这一年里,我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始终把服务于家长和幼儿摆在工作的第一位。努力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政治觉悟。

作为新教师,教培研中心、幼教中心和幼儿园为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一方面在这一年中我们新教师在教培研中心获得了不少的东西,通过一次次的讲座,老师用一个个实例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如何当好班主任,怎样与家长沟通以及如何写论文、写随笔等等,缩短了我们的摸索时间,也更好的督促了我们向前。另外一方面,我们幼教中心对于新教师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视的。《雁鸣杯》活动、《雁翔杯》工作室,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叫我们如何课程审议、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在这段时间里有辛勤地汗水、有喜悦的收获、也会有失败的教训,但我庆幸我能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下成长。正如中心对我们的期望那样,我们这些雏雁在一次次的试飞过程中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另外我也要求自己不断进行高学历的进修,因此,我报考了学前教育的本科的课程,现在也在学习中。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教师不能简单的凭借年龄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实际经验,因为每一个判断,都应该从自己班上的儿童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注意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这样,我想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好与否也是可以从这里体现出来的。虽然,在这一年中,我进步,成长了许多,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如何更有效的组织管理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上,仍缺乏很多的经验与技巧。如何做到收、放自如,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在珍惜幼儿园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我也将努力汲取更多幼教新知,让自己永远处于一湾活水、碧水之中。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美好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幼儿园教师学期期末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二】 我喜欢幼儿园的工作,我现在是在冰心幼儿园当一名普通的教师,可是我很开心,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现在的我在冰心幼儿园工作已经工作快两年了。在这两年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回望过去,有开心也有难过。

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的工作很轻松,所以没有充实的感觉了。后来,幼儿园来了一位年轻的园长。在她的带领下现在我们整个幼儿园都变的与众不同,不管是教学、生活、安全工作、各个方面都很好。每当被别人问我你在哪里工作啊?我都很自信很光荣的说我在冰心幼儿园工作。

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能吃苦,有很好的亲和力,有耐性、爱心、细心;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喜欢舞蹈、喜欢钻研画画、喜欢音乐,喜欢充实的感觉,因为觉得这样的每一天都会很有意义。在学校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配合保育老师认真做好保教工作,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认真积极的配合年级组的各项工作。我现在带的是中班,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成长的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有时候也会偷偷的开心,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有时候说的话也会让我哭笑不得。前两天我们班的马宝午睡起来后,兴高采烈的问我:何老师,你喜不喜欢钟啊?我说:我啊!我喜欢可爱的钟。马宝说:那我就那一块大石头,放在你身上。我很疑惑不解的问:为什么啊?这时候马宝笑眯眯的说:何老师,你不说你喜欢重的吗?这时的我才恍然大悟,不禁的笑了起来。我真想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我非常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位幼儿,尊重每一个孩子,用爱心、耐心让幼儿喜欢我,愿意和我交朋友。两年的幼教工作,使我自身的素质和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有关书籍,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也需要经常反思和总结: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学无定法,面对如雪花分飞般的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做教师的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但是我觉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那就是童年的乐趣。

【幼儿园教师学期期末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三】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在幼教岗位上奋斗了五年,从走出学校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我在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 在园领导的信任和鼓励下,让我成长、进步、收获了不少。 五年里我与教师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送走又迎来了一批批可爱的孩子。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一、师德修养方面 :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幼儿教育,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五年,回顾自己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可以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对爱岗敬业有了具体内容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认真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工作中从不迟到和早退,坚持100%出勤,准时参加园长组织的各项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XX年毕业于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三年的师范生活炼就了我扎实的基本功,进入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幼教老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在教学中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与同事们交流、探索研究新方法,新方案;生活中,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有满意与不足,但无论怎样,都需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人。作为教学经验尚浅的我,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并观摩她们的教学活动来学以致用,取长补短。为做好教学工作,我认真制定教案,做好每次教师汇报课的工作,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法上,不断反思与总结,努力实践。 我每一次的汇报课,园长和各位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成为我对以后上课的渴望与成功。只有在不断的批评与好评中使我不断进步。在幼教的工作中,我非常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位幼儿,用爱心、耐心让幼儿喜欢我,愿意和我交朋友。五年的幼教工作,使我自身的素质和政治觉悟都提高了。在教学上,我结合《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三、自我完善与发展方面 :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阅读有关书籍,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四、反思和总结: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学无定法,面对如雪花分飞般的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做教师的难,做幼儿教师更难,但是我觉得在辛苦中,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那就是童年的乐趣。

1、工作效率:能迅速完成工作,突出表现在以很快的速度完成某些活动上。

2、人际关系:具有组织、应变、协调和交往的能力,和领导、同事的关系融洽,待人有技巧,善于交朋友,能广泛地争取社会各界对幼教工作的支持。

3、教育艺术:以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感受,准确的判断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灵活地运用教育的方法、技巧进行新颖、独特、有效的教育。

4、业务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能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较强的表达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的工作能力。

5、工作能力:能熟练地引导幼儿开展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条理。

6、责任感:热爱幼教事业,对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

7、首创性和独立性: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经常想出机智巧妙的办法解决问题,有很好的见解和较系统的计划,不依赖领导、同事,能自己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2)

《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中,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尝试将评价细则附在探究记录表上,教师进行及时评价的方法进行。针对我班部分幼儿坚持性较差、安静倾听习惯不够好等现状,我结合主题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了符合我班幼儿发展的评价细则。我们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照评价细则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同时结合幼儿的表述、作品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如:美术活动《设计未来的房子》,它的评价细则是:创新、独立性、坚持性、画面整洁、安静倾听、口语表达。活动过程中,我们就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幼儿的薄弱点,真实、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同时,家长也能从表格上一目了然地了解孩子的优缺点,有目的地配合教师进行教育。这样的评价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幼儿活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习惯、情绪情感、创造能力等发展状况。我们的评价尝试从结果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而这些恰恰是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二、结合非智力因素,变单一评价为全面评价

1.注重多领域的整合,进行全面评价

幼儿园的教育原则之一是:体、智、德、美诸当面的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幼儿发展应对幼儿体、智、德、美几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防止只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能力的倾向。因此,在考虑主题教育活动时,我们能注重合理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同时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价,其中包含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设计未来的房子》这个活动,我们先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我身边的房子”调查表,在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最后让幼儿用绘画方法设计未来的房子,互相交流各自的设计风格和用途,并通过视频展示仪进行讲述,教师及时帮助记录幼儿的设计思路。这个活动,包含了创新、绘画、交往、语言表达等教育内容,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征、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互相学习、交流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也设计了相应的评价细则,从创造性、独立性、坚持性、口语表达、画面整洁、安静倾听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

2.发挥集体评价作用,注重情感态度、良好习惯的评价

发挥集体评比角“亮星星”评比角的作用,变单一的评选内容为灵活性较强的评选,即:它是主题活动评价和一日活动中幼儿情感态度、良好习惯和帮助幼儿改变薄弱点等的总评价,各种评价结果最终在它上面得以体现。评比方法:每位幼儿的照片贴在自制的背景图上,周围有不同内容的评价图示,如果本周在某一方面有进步,就在相应的格子里贴上“亮星星”,看谁的到的“亮星星”最最多。一学期的坚持评价,效果不错。幼儿的上进心、集体荣誉感、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的促进,班级氛围积极和谐。这项有这么大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性、鼓励性强,连家长也很感兴趣,每周五都会来看看孩子的“亮星星”有没有增多。

关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标志着我们注重幼儿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幼儿独立性、适应性、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容忽视,情商、智商、社会性和个性化发展同等重要。

三、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转教师单方面评价为多方位的合作评价

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即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幼儿园、家庭、幼儿多方参与的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与幼儿自评相结合进行区域评价

每个区域都制定有相应的规则,这些都是由幼儿集体讨论共同制定的。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它们贴在各区域中,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根据自己的表现,在区域评价表上进行自评。教师再根据幼儿自评的情况在集体评比栏上进行评价。

2.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进行主题评价

主题评价是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阶段性评价,包括各领域及相应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内容的评价。同时,倾听家长对主题活动的看法及建议。教师再根据家长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主题建构,促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3.家园对话册是家长与教师交流、评价的桥梁

家园对话册是家园工作的桥梁,是教师、家长、幼儿吐露心声的园地,是心灵沟通的载体。通过对话册与家长直接沟通、交流,教师对幼儿在家表现、兴趣、特长、缺点等心中有数,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能及时给予满足。家长对幼儿在园表现一清二楚,能及时配合老师进行鼓励、帮助、教育。幼儿从对话册中可以知道老师、小伙伴、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与希望,增强幼儿的评价能力。

多方面的合作评价,便于教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方位地了解幼儿。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幼儿参与评价,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同伴互评,能引导幼儿多发现同伴的优点,向同伴学习,提高幼儿评价他人的能力。

四、成长记录册的建立,使评价从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3)

一个清楚的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策略应该包括:

(1)幼儿美术档案评价的目的,例如现阶段幼儿涂色方面的发展。

(2)教师、幼儿和家长合作找出档案项目。比如照片、美术作品、逸事趣闻等。

(3)三方共同提出评价项目的标准或准则。例如幼儿对造型活动的兴趣程度。

在这个环节中,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因为家长了解了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支持和配合评价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家长明确自身角色,家长必须注意观察和记录自己孩子的进步情况,并用文字或照片进行记录,及时加入到幼儿的美术档案中,便于家长和教师更清楚的了解幼儿在评价标准下的进步情况。

2搜集幼儿作品

幼儿美术档案评价中最典型的内容就是幼儿的作品,幼儿的原始图画和创作是幼儿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真实反映,持续收集的幼儿作品可以反映幼儿的进步情况,收集幼儿作品是档案评价的开始,它能让教师重新了解幼儿的要求和兴趣。

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他们绘画技巧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搜集作品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上,这样能反映出很多真实的思路、真实的创作、真实的情感,最好少放在教师要求下的作品。教师最好是根据评价策略与幼儿协商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并指导幼儿在作品上注名全名、创作日期和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针对幼儿的讲述写下简短的意见,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提问来帮助幼儿思考,例如你在创作作品前有什么想法?你喜欢这个作品的哪些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只有简单的“我喜欢”这样的评价,而说不出喜欢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越来越详细,持续的记录能真实反映幼儿的进步情况,教师尽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针对学前阶段的幼儿作品应该包括美术作品、口述内容。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作品和美工制作,口述内容主要是由教师来记录,描述幼儿的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创作前的思路等。口述记录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呈现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反映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和家长要持续的收集幼儿的口述记录,并记录背景资料,口述记录可以在作品旁边加注,可以是录音也可以是文字。

对于搜集到的幼儿作品,不仅仅是记录幼儿的进步情况,也可以运用作品增强幼儿之间的学习,可以定期的对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然后组织讨论会,也可以增加对作品进行完善的活动。还要运用幼儿作品扩大家庭参与,可以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分享作品,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制作成幻灯片,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幼儿的口述内容加以说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

3用照片进行记录

照片不仅可以记录幼儿的作品、记录他们的进步过程,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照片也是评价幼儿的有效方法。

对于幼儿的一些立体的作品不易在档案里存放,可以拍成照片。对于幼儿的活动过程可以拍成照片进行记录,教师也可以在照片上附加文字说明,能更清楚的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在下午玩活动区时候,有两个小朋友在美术活动区讨论了起来,老师没有打断他们,只是走近一点倾听他们的争论,他们在玩石头,一会用手摸,一会敲敲石头,一会观察花纹,后来他们被石头上的花纹吸引了,一个说有点象“波浪”、一个说象“蜗牛线”,然后就拿出纸画了起来。说明幼儿主动的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回忆。这个老师就把这个过程拍了照片并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

这些照片汇集起来可以跟家长一起分享,可以制作成幻灯片、录相带等让幼儿拿回家与家长分享。也邀请家长把家庭活动的照片拿到幼儿园,放进幼儿的美术档案里,在合适的时间与大家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家庭的经验延伸到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比如幼儿的家庭旅游可以让大家一起欣赏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达到教育的“整合”。

4做好美术学习记录

教师和家长很少有时间经常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美术学习记录的方式,增加幼儿、教师和家长三方沟通的机会。美术学习记录是一种持续的记录,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定期的、一对一对话的产物。学习记录主要是由教师和家长来完成,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效果等进行文字的记录,针对幼儿作品进行沟通,让孩子讲讲作品,然后根据作品、幼儿的叙述和表现等写下简要的评语,评语可以涵盖情感、态度、能力、兴趣等多方面。

美术学习记录能够保存幼儿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幼儿互相学习,鼓励幼儿谈论他们在家和幼儿园的美术学习活动。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尽量每天安排“美术学习记录时间”,一般都是由两个教师同时上班,可以由配班教师主要负责。通过向幼儿提问题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家的美术学习情况,寻找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延伸。及时总结信息,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集体的讨论情况。也可以原汁原味的把口述的比较好的学习记录分享给大家,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5做总结性报告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4)

关键词

游戏评价 发展性 真实化 多样化 多元化

游戏是儿童在某一特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1]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是以游戏为中心开展的,游戏是幼儿园组织、实施保教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时保教活动中的游戏还是幼儿身体活动与认知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是幼儿的工作和权力。基于游戏在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游戏评价成为了幼儿园评价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幼儿园教育评价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2]游戏评价就成为了幼儿园教育评价中了解幼儿教育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幼儿园工作的一种有效教育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对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活动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以游戏的方式作价值判断的过程,良好的游戏评价是一个具有发展性功效的过程,具有发展性功效的游戏评价是指能够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教育目标,能运用适宜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活动中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活动本身的发展进行发展性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发展性功效的游戏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智力、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通过游戏评价方式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活动本身的完善和改进。

当然不是所有的游戏评价都具有发展性的功效,具有发展性的游戏评价不仅要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及组织实施等做出反应,还要对幼儿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做出反应,这一双重性使得游戏评价具有了发展幼儿、教师、活动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游戏评价的发展性功效,注意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增加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也要注意活动中的不当之处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善,使活动更加完善,使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游戏评价的复杂性功效,让游戏评价成为幼儿、教师、活动发展的杠杆呢?以下是本文就更好发挥游戏评价的发展性功效进行的思考和理解:

一、要转变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在评价活动中,以往的教师常常把幼儿对活动技能的掌握、能不能及会不会活动作为游戏评价的重点取向,很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身心体验,容易做出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评价,教师在进行游戏评价时都只是集中幼儿的技能和能力,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和教师自身和活动本身的评价,要让游戏评价具有发展性,让幼儿、教师、活动在游戏评价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发展经验,就必须转变这一单一的价值取向,在游戏评价中既要重视幼儿的能力,也要重视幼儿的情绪情感和态度、体验,幼儿玩得开不开心或许比会不会玩更有发展价值,同时还要重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发展,从而改进和完善活动,使游戏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二、游戏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管理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4]幼儿园游戏评价也不例外,也应该让管理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参与进来,参与活动、参与游戏评价,这样才能从多个视角看到游戏评价的可发展性因素,充分的发展游戏评价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和教师。在游戏评价中还要注意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游戏活动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游戏评价也是其生活方式的环节,所以幼儿不仅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游戏评价的参与者,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游戏中的情绪情感,有益于幼儿在评价中进行自我纠错。教师及家长、管理员的参与能更好的改进游戏评价,让游戏评价获得完善、教师得到提升。

三、游戏评价情境要真实化

游戏是一种活动的展开方式,游戏评价要让幼儿、教师、活动本身获得发展,就要在游戏活动的真实情境中进行评价,不能把游戏活动和游戏评价分离开,而应该把游戏评价作为游戏活动本身的一个部分,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教师及活动进行评价,这时的幼儿和教师才是处于一种自然化的状态,而不是处于一种被评价或者评价的心理状态。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生活即学习,只能处于游戏情境中的幼儿才能进行游戏评价,也才能在游戏评价过程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处于游戏情境中的游戏评价才能具有真实性,情绪情感的体验才能具体,游戏评价才能具体进行,评价具体了发展性的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游戏评价手段要多样化

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帮助教师多方面积累原始的评价素材,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游戏活动的评价中,幼儿在讲述中回忆并整理经验,在交流和讨论中分享经验,在总结和分析中提升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讲述、讨论、分析和总结等评价手段与现场笔录、录音、录像、幼儿活动档案袋等新手段有机结合,让幼儿和教师能够回到活动的情景中重新体验活动过程,教师用这种再现活动情境的方式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活动的各环节,也可以更全面的对幼儿和活动做出评价,再现活动情境使已经消失的活动情境重现于幼儿和教师面前,多种手段的结合,使得游戏评价不再仅凭模糊记忆或单一方式进行,而是有据可依,在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下幼儿、教师、活动都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中,能把静态的评价活动动态化,同时还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让幼儿、教师、游戏获得发展的途径多样化,为幼儿和教师、活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总之,在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幼儿游戏评价本身即为幼儿活动的一部分,可以使幼儿和教师在游戏评价过程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客观有效、合理、发展性的游戏评价才能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才能推动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才能推动活动内容与情节的发展。因此游戏评价不仅仅在于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应该立足于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是为了服务发展、支持发展,促进发展而评价,是在评价中服务、支持和促进幼儿与教师、活动本身的发展具有发展性功效的评价。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5)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游戏评价的复杂性功效,让游戏评价成为幼儿、教师、活动发展的杠杆呢?以下是本文就更好发挥游戏评价的发展性功效进行的思考和理解:

一、要转变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在评价活动中,以往的教师常常把幼儿对活动技能的掌握、能不能及会不会活动作为游戏评价的重点取向,很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身心体验,容易做出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评价,教师在进行游戏评价时都只是集中幼儿的技能和能力,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和教师自身和活动本身的评价,要让游戏评价具有发展性,让幼儿、教师、活动在游戏评价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发展经验,就必须转变这一单一的价值取向,在游戏评价中既要重视幼儿的能力,也要重视幼儿的情绪情感和态度、体验,幼儿玩得开不开心或许比会不会玩更有发展价值,同时还要重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发展,从而改进和完善活动,使游戏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二、游戏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管理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4]幼儿园游戏评价也不例外,也应该让管理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参与进来,参与活动、参与游戏评价,这样才能从多个视角看到游戏评价的可发展性因素,充分的发展游戏评价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和教师。在游戏评价中还要注意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发挥,游戏活动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游戏评价也是其生活方式的环节,所以幼儿不仅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游戏评价的参与者,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游戏中的情绪情感,有益于幼儿在评价中进行自我纠错。教师及家长、管理员的参与能更好的改进游戏评价,让游戏评价获得完善、教师得到提升。

三、游戏评价情境要真实化

游戏是一种活动的展开方式,游戏评价要让幼儿、教师、活动本身获得发展,就要在游戏活动的真实情境中进行评价,不能把游戏活动和游戏评价分离开,而应该把游戏评价作为游戏活动本身的一个部分,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教师及活动进行评价,这时的幼儿和教师才是处于一种自然化的状态,而不是处于一种被评价或者评价的心理状态。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生活即学习,只能处于游戏情境中的幼儿才能进行游戏评价,也才能在游戏评价过程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处于游戏情境中的游戏评价才能具有真实性,情绪情感的体验才能具体,游戏评价才能具体进行,评价具体了发展性的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游戏评价手段要多样化

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帮助教师多方面积累原始的评价素材,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游戏活动的评价中,幼儿在讲述中回忆并整理经验,在交流和讨论中分享经验,在总结和分析中提升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讲述、讨论、分析和总结等评价手段与现场笔录、录音、录像、幼儿活动档案袋等新手段有机结合,让幼儿和教师能够回到活动的情景中重新体验活动过程,教师用这种再现活动情境的方式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活动的各环节,也可以更全面的对幼儿和活动做出评价,再现活动情境使已经消失的活动情境重现于幼儿和教师面前,多种手段的结合,使得游戏评价不再仅凭模糊记忆或单一方式进行,而是有据可依,在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下幼儿、教师、活动都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中,能把静态的评价活动动态化,同时还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让幼儿、教师、游戏获得发展的途径多样化,为幼儿和教师、活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总之,在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幼儿游戏评价本身即为幼儿活动的一部分,可以使幼儿和教师在游戏评价过程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客观有效、合理、发展性的游戏评价才能推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才能推动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才能推动活动内容与情节的发展。因此游戏评价不仅仅在于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应该立足于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是为了服务发展、支持发展,促进发展而评价,是 在评价中服务、支持和促进幼儿与教师、活动本身的发展具有发展性功效的评价。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6)

一、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基础

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励、导向功能,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教学理念建立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新课程教育评价理念又建立在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新课程理念指向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新教学理念指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由此,新课程教育评价也应指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基于这一理念,构筑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则是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介绍了该理论,他认为个体至少应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的智力。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教育理论与当前的教育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差异。

(一)评价理念: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力组合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幼儿都有各自的发展强项和弱项,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正如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尊重幼儿的世界,尊重幼儿的差异。

(二)评价目的:开发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和有特长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是为了把人分类,排名次,是为了发现学生的短处和弱点,这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和表现的热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评价则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潜能,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三)评价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顺应社会需求提出并强调智力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把能力培养作为评价的重点。

二、幼儿园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取向

1.教育评价要从单一的评价者评价转为多方参与的评价。

《纲要》中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参与者。”《纲要》运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建立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即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为主渠道,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总体评价框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幼儿的大一统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教育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能使家长、社区更好地了解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更加关心幼儿园教育,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一目标。

2.教育评价要从对幼儿的静态评价转变为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动态评价

《纲要》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在内容上具有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的特点。多元化,即从体、智、德、美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全面发展;综合化,即评价内容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化,即注重培养幼儿个性,鼓励发展特长,提倡幼儿自主发展。这些要求是我们评价幼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渗透了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即讲评价作为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将幼儿的现实发展评价和幼儿的未来发展潜力评价结合起来,即由静态评价转为动态评价。

3.将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整合应用,才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虽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规律,但是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本身鲜明的特点,存在个别差异。如果我们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就给幼儿贴上标签,进行优劣之分,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此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如评价内容必须涉及所有的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运动的,也要涉及到幼儿学习的情感和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评价指标还应涵盖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发展的主要方面,要全面反映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有所遗漏,评价要体现多元化。

三、幼儿园多元化发展评价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深化,我们也把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观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质性评价方式,可以说它是以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

案例一:涂色《快乐的小鸭子》

在美术活动涂色《快乐的小鸭子》中,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在涂色,忽然间听到一阵喊叫:“老师,老师,你快来看呀,文杰把小鸭子都弄哭了,难看死了!”老师忙走到文杰小朋友身边,原来他拿油画棒在小鸭子身上涂来涂去,完全没有按照方法来涂,把画纸弄得很脏。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说了一句:“希望你的小鸭子能够快乐起来,你该怎么办?”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满意的作品贴到展示板上进行展览,只有文杰站在那里。老师问:“怎么了,文杰?”他说:“我的小鸭子不高兴了,我没有让它变漂亮!”老师听到这里,忙问:“为什么你的小鸭子不高兴了呢?”文杰说:“我没有好好涂色,让它变漂亮!”“那你自己说这样做对吗?”教师又问。“不对!”文杰说。教师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涂得很好的!对吗?”文杰点了点头。就这样,整个过程教师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语,而是让文杰小朋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

评价分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总会对幼儿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评价,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并且带有强烈感彩的评价,使得幼儿没有任何自,只得乖乖接受。然而,成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幼儿也是可以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态度等进行评价的,他们也是评价行为的参与者。《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案例二:“多角度”看皓文皓文小朋友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很不爱说话。以前的期末评估测试,教师最害怕抽到他,因为这个孩子注意力分散,表达能力、数学概念、绘画技能都不好,认知水平不高,得到的测试分数总是班级里后面的。但通过日常的观察,教师发现了不一样的皓文,也对他有了新的评价。教师发现这个孩子几个特点:1.爱运动——几乎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带着他很宝贝的球,放学了,奶奶来接他,他一定要奶奶带他去篮球场玩一会儿球再回家。并且,皓文拍球的姿势既准确又帅气,感觉象个小篮球明星,和上课时比较就像两个人。抢着分发碗筷,耐心帮保育员晾挂毛巾,乐意帮同伴整理服装;2.爱劳动——皓文总是抢着分发勺子,积极耐心地帮保育老师晾挂毛巾,乐意帮同伴整理服装;3.善表现——在表演区的自由表演活动中,皓文的音色优美,能流畅地边唱边跳许多歌曲(集体活动中孩子从没那么自信,也不会举手表现自己);而在老师的认知里,皓文的能力是很差的。可见,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评价,就会发现幼儿的很多面。评价分析:通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教师应当重视全面、客观了解和评估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观察、思考、假设、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概括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能力程度。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比判别孩子的答案或行为结果是否正确更为重要,这样的评价可从一定程度上明确幼儿活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习惯、情绪情感、创造能力等发展状况。

案例三:《方和圆》

在科学活动《方和圆》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去找生活中方和圆在一起,不分开的物品。小朋友们都很快地找到了,并回到座位,只有李科润还站在那边没有找到任何物品。这时好几个小朋友都在说:“科科笨,什么也找不到!”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7)

[关键词]幼儿发展性评价;评价取向;评价方法

[正 文]

我园申报的课题“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是20__年经__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领导组批准立项规划的课题“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中的子课题。从立项开始,我园认真做好各项开题工作,确立了园长总负责、业务园长重点抓、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带班教师选择研究的链条式课研机构。整个实验过程采取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边提升的行动研究方法。本着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借助幼儿发展评价这一有力杠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幼儿实施有效的研究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发展更是日渐凸显。根据《指南》的精神,我们致力于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极大的挑战,转而开始关注幼儿个体发展的其他方向,即幼儿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协作能力、自主能力、环境意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幼儿教育评价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评价不再是为了检查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更为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指南》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评价结果是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评价有明显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的教育评价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尤其是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判断,得出评价结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及幼儿发展水平。同时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诊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因此,我园将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做为进一步落实《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契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研究总目标:

(1)体现发展的教育评观。实现三个转变:一要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二要变“单方评价”为“多方评价”;三要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2)在认真学习《指南》有关教育评价精神的基础上,确定开展幼儿发展性评价实践的根本目的,即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激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3)幼儿发展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新课程本身的发展。

2.具体内容:

(1)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及价值取向。

(2)探索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有效途径、方法。

(3) 探索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多元化内容。

1.实用性原则:方便操作,具有实效。

2.科学性原则:具有放行性、导向性,因此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学习相关理论,反复推敲,在语言的表述、内容的选择及指标的确定上力求科学。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评价标准不易常常变化,易导致教师无所适从,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因此评价标准在某些具体的内容方面也要随时展而有所发展,但是要注重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建立学习共同体

将学习与实验整合,问题与培训整合,研究与教研整合。由所有教师、实验者和负责人组成学习共同体。大家围绕着课题,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

2.搭建交流的平台

搭建课题研究交流的平台,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参与式培训、专题论坛、个案分析、观摩研讨等,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3.采取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的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辅以调查、文献等方法,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4.选取工作能力强、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员,有园长和教师,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评价标准。

5.将评价紧紧与教研工作结合起来,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有的放矢,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将研究落到实处。

1.行动研究法:针对实践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教育目标与策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2.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文献资料,使教师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观察法:运用科学的观察对幼儿进行研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评价。

1.前期阶段(20__年3月—20__年6月)

(1)选择和初步论证课题。

(2)进行理

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研究方案。(3)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进行实验的前测。

2.中期阶段(20__年9月—2013年6月)

(1)教师进行学习、教学观摩、评价。

(2)搜集资料、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3)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4)整理和分析资料、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3.后期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1.评价取向多元化

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以什么样的评价观为指导,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评价结果。评价目标重在发展,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和教师,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重视促进每一位幼儿和教师都获得最佳的发展。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鉴别教师的优劣,而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评价决非用于筛选、排队,更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

《指南》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基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由于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屡屡遭受挫折体验,影响其学习情感与心理的发展;而基于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则从纵向比较出发,全面地赏识幼儿素质新的进展,使幼儿能较多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使幼儿更容易登上发展的新台阶。如对于绘画活动的评价,以往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幼儿绘画技能的掌握与否。现在,教师则更加重视挖掘绘画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更加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分析、思考绘画作品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等;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能力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为寻求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2.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1)通过评价促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发现幼儿的优势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选择教育目标与策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2)通过评价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教育教学。 在听课的过程中采用了“教师评课议课工具表”,这个量表从教师观察维度、观察视点引导教师评价。从目标的制定、实施过程及目标达成效果看教师的教学,幼儿的发展。最后加入教师的总评,有助于大家积极的反思。

其次进行交流反思:通过教研组反思交流、全体教师反思交流,及时全面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集体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或展开深入研究。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绕口令:“虎和兔”的教学中,填写“2+2课堂评价量表”,在反思如何更好的挖掘使用教材,促进幼儿发展上达成了共识。

再次进行共同探究反思:在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过程中,随堂听课,进行常态教学下的共同探究反思,对教学中显现的教师教育理念行为、幼儿的学习行为、师幼间的互动等问题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剖析。实验班教师任钰进行公开课:“小小投掷员”在研讨活动中借助 “体育活动的评价表”,引领教师学习怎样看课,评课。实验班教师崔老师进行了语言:快乐口袋教学,并作了详细的课堂实录,及评析,借助“观课议课工具表”听课的教师直抒己见,人人参与,畅所欲言,通过课例点评式、案例分析式、互动评析式、自主反思式、全面剖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写下听课反思和执教反思。

(3)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根据新《指南》评价目的的要求,幼儿园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幼儿成长的方向发展。新课改下的幼儿园教学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要求。因我园年轻教师增多,因此采用教师“一对一”帮教,效果非常好。活动首先让青年教师自己独立选材,独立备课,独立自制教具,独立上课,独立自评。

老教师“一对一”面对面进行听课观察活动,接着就对该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这种方法非常可取,受到新教师的肯定和好评。青年教师轮教活动后,请做课老师对活动进行自评,然后请听课的其他教师进行当场互评。接着我们再请园组织省市保教能手、老教师在青年教师原有上课的基础上,按照新老师上课的教材第二次公开示范帮教活动,让优秀教师现身说教,现场示范,现场评议,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对新教师手把手的“一对一”帮教活动,对新教师的专业化学习触动很大,提高非常快。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会敏锐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从中审视、发现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合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应该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依据建构的评价,都有利于适应不同的情况,只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价,都是可以尝试的。但是评价时应该注意其全面性,要全面、客观、辩证、科学地看待幼儿发展和教师的教育工作。为适应社会对幼儿综合发展与终身发展的要求,评价的功能不只是检查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评价内容也拓展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教师资格和受培训的情况、

教育活动组织的情况、幼儿的发展状况等都纳人评价范畴,进行综合评价。4.评价手段多样化

现在的评价较重视定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一段时期以来,幼儿园教育评价过分强调“量化”,由于人的发展的特殊性,完全“量化”来,对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幼儿园教育评价要注重评价中的人文因素的影响、注意量化评价的局限性,应该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结合起来。

(1)观察评价法

(A)自然情境观察法

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分析或评定等级。评价可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通过捕捉情境中的典型事件进行,也可以不定期在情境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活动过程中被评价,评价过程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B)设计情境测查法

情境测查的程序为:设定观察、评价项目一一选择自然情境,捕捉要观察的幼儿发展内容一一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一一设计相应课程、活动计划一一促进幼儿今后的发展。

(C)再现情境评价法

评价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在实践中,我们在评价手段的运用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做到与时俱进,将现场笔录、录音、录像、拍照、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评价手段有机结合。这些新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再现教育情境,使已消失的和已被幼儿部分忘记甚至基本忘记的教育情境重现于幼儿或家长面前,使评价不再是仅凭模糊记忆进行,而是有据可依。这是弥补时过境迁、而又必须开展教育评价时的被动景况的好办法。

(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用于描述幼儿发展的历程,并对幼儿发展水平与过程、趋势进行评估。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放进成长记录袋。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记录方式有原始作品呈现、照片记录、文字表述、录音录像等几种方式。应兼容、综合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等各种方法来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充实档案记录袋。在评价过程中,“成长记录袋”也是我们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手段。它包括幼儿的个人简介、作品回放、创编的儿歌和故事、学习单、活动照片、阶段回顾、活动观察记录、家长回馈……多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反应,同时也包括了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各种需要或要求的回应情况。幼儿“成长记录袋”成为幼儿浓缩的时、空,为教师在更长尺度上把握了幼儿发展质量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动态信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成长发展的各种资料,可以使教师掌握幼儿发展的状况,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也通过评价更全面地文秘站: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点,为教育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表现性评价法

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其发展水平,幼儿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评价的情境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能参与的、能理解其意义的,能够比较完全、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水平的。在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A)评价标准是什么应让幼儿心中有数。

(B)评价的表现性任务与设定的评价目标高度相关。

(c)给幼儿选择的评价情境中教师或评价者准备观察的幼儿能力,应与幼儿一日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中所表现的能力一致。

(d)评价过程应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e)评价中应调动幼儿的兴趣与主动性。

(4)等级量表评价法

通过设计评价表记录获取有关幼儿发展水平的数据信息,并区分幼儿发展程度与等级,注重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A)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分析应涉及五个领域。

(B)应通过记录、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幼儿的优势与不足。

(C)从评价表中,应能看到幼儿的发展趋势。

(D)评价应实事求是,记录幼儿的行为及数据信息应及时。

(E)幼儿行为的记录应能反映该目标的达成与幼儿发展情况。

(F)依据评价表应能清楚地界定幼儿今后的发展要点

5.评价主体多元化

(1)重视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的评价观念在强调全员(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和家长)参与评价的同时,注重了自我评价,其核心价值是促进人们客观地认识自我,不断地寻找新的生长点,获得在现有基础上的自我主动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社会性就会得到促进。”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幼儿和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的动因。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信度,不致于只依赖外部的评价来鉴定一个人的发展。还可以弘扬民主气氛,增强主人翁意识,密切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及幼儿园与教师的关系。建立了全新的多主体教育评价体系。

(2)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 促家长观念转变

灵活利用家长开放日、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本、调查表、成长记录袋等,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如家园联系册的建立,教师把幼儿一周或一月的表现进行评价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促进家长采取更优化的、更艺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家长的评价已不再是看幼儿是否会念几首儿歌、会唱几首歌,会讲几个故事,会做几道算术题,它更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经验积累,注重让幼儿快乐中学习,关注幼儿全面的发展。

1.评价促幼儿的发展

我们注意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并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如幼儿通过在汽车车厢上粘贴贴纸,评价自己一周以来各方面的进步;幼儿用花和星星的图案评价自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人的先天禀赋不同,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影响也不同,因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素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因此,幼儿发展评价应始终注意幼儿个体的发展,对幼儿个体的发展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突出其发展的意义。其评价尺度是个别化的,以便促使每个幼儿尽可能得到自己的最优发展。应从这一观点出发,教师既考察幼儿的综合素质,更要评价幼儿的个性特征,努力“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充分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幼儿认识自我,以求“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在每个幼儿都得到最优发展的同时,幼儿集体也就得到最好的发展。

2.评价促教师成长

《指南》指出: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不但其评价理念的正确与否、评价方法手段的恰当运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评价效能的发挥,而且教师的内在专业素养(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都决定着教师能否很好地贯彻其评价理念。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会敏锐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这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而

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从中审视、发现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合幼儿,这有利于教师在反思中获得专业成长。所以,教师一方面以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来支撑自己的教育评价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评价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择取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不断“充电”,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在研究进程中,教师认真学习了解新纲要的幼儿发展目标,领悟新纲要中关于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掌握有关教育评价的方法,领会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内涵,并自觉进行教育实践,学习审视、反思幼儿发展评价的实际状况,拓掘并形成幼儿发展评价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1. 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园本化的幼儿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系。

2. 我园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掌握有关教育评价的方法,领会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内涵,并自觉进行教育实践,如何指导教师学习审视、反思幼儿发展评价的实际状况,拓掘并形成幼儿发展评价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8)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因为遇到个别孩子说些难以理解的话,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或因幼儿间发生意见分歧,争执不下,而一时语塞、不知所措。

案例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教师给小朋友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下是师幼对话的情景: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的身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幼:长出了两条腿。)

师:对,在大脑袋和长尾巴之间长出了两条会扑水的后腿,小蝌蚪能游得更快了。

师: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的妈妈,它游哇游,这时它看见了谁?(幼:鲤鱼妈妈。)

师:小蝌蚪是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是怎么说的?我请几对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表演完毕)

师:通过表演,大家知道青蛙的外形特点了吗?(幼: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幼:要是鲤鱼把小蝌蚪给吃了怎么办?

师:……(愣了一下,然后假装没听见)

案例2:老师在让幼儿初步理解“2”和“3”的含义后举例说:“君君有2个苹果,方方有3个苹果,你们说君君和方方谁的苹果多?”小朋友争着回答说方方比君君多。老师接着说:“小朋友说得对,3个比2个多。”这时,兰兰忽然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家三叔叫二叔哥哥,那不明明2比3大吗。”“对呀,2比3大。”“不对,3就是比2大。”“不,哥哥比弟弟大。”大家各不相让,争了起来,教师一时慌了手脚,班上顿时乱作一团。

二、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评价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教育行为的复杂性,很难找出像儿童发展水平这样的常模,因此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多依赖于幼儿园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或其他教师的主观经验。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但事实上,幼儿园的教育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上,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不够,评价体系中也普遍地只含有对教学效能核定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而教学过程中的“小插曲”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又往往不是全体幼儿完全一致的行为,并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常常被教师所忽略。

2、现有评价指标不全面。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现有评价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幼儿年龄特点;(2)活动形式是否游戏化,有趣味性:(3)环境创设、教具、学具是否适当;(4)活动过程是否层次清楚,重、难点是否突出,(5)幼儿思维是否活跃,等等。笔者查阅了不少关于幼儿园教师工作评估的资料,却没能找到关于课堂教学应变力的评价表。只有极少数评价表的二、三级指标中有“灵活应变”一项但也仅仅指教育时机的把握而已,不仅评价指标没有细化,而且缺乏操作。比如,《班级教养质量综合评价表》二级指标中的“一日活动的组织”的评价标准――教师能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善于组织幼儿注意力,使活动顺利进行;注意发挥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幼儿能较充分地自我表现和发表意见。又如《教师技能考核表》二级指标“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的评价标准――接纳每一位幼儿,视他们为有价值的人,并以非言辞的方式向他们示意;帮助幼儿彼此接纳与相互肯定。这样的评价指标,不仅不利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完整的评价概念,更不清楚在实际教学中面临交流困难时的行为规范,使得一些教师平时忽视了对这种教育困境的省思,因而当教师面临上述情景时,难免缺乏应变性,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3、教师考核机制不完善。我们将中、美、英三国对教师考核的程序做如下对比(见表1)。由此可见,我国倾向于只做总结性考核,英、美则相当重视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的结合;在进行教师成绩考核时,我国仅运用书面资料作为考绩判断的主要依据,英、美除收集书面资料外,亦相当重视教师自我考核及教室观察,这是因为对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评价应该是以教师自评和教室观察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考核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幼儿园在实际评价教师时产生了偏差,忽视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的评价。既然教师应对课堂交流困难时的行为不会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客观上就缺失了使教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外部动力。

三、建议

近年来,美国各主要教师或教学专业组织纷纷就教师教育问题展开研究,1999年美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颁布了《教师教育的现场经验标准》。通过其认可标准的实施,不仅对美国的教师教育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

为了有效地评价幼儿园教师在应对教学交流困难时的行为,笔者在参考《教学机智》和深入分析幼儿园的几个教学实例的基础上,设计出以下评价指标: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9)

一、平等尊重、标准合理

在组织幼儿评价活动时,我总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不把自己的见解强加在幼儿之上,因为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因此,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不同是很显然的。但有些教师在评价标准上过于单一,即:与自己见解一致的就对,不相一致的就不对,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只求与老师一致,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这是很令人痛心的。只有教师抱着欣赏幼儿的痛心、接受幼儿的天真、爱护幼儿的稚嫩时,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幼儿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情感。

二、认识作品、正确评价

要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我们首先要认识幼儿的美术作品,了解“幼儿画画为了什么”,可以这样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没有任何功力性,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信手涂来便是画,画出来看看像什么就说是什么,高兴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更谈不上构图之类,而儿童画的魅力也往往在不经意间的偶得。可以追求的所谓“画面效果”往往显得做作和趋向成人化。虽然许多教师经常要求幼儿“想好了再画”。可又有多少孩子真的是先立意后动笔、考虑构图色彩的呢?因此,儿童画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作品,那么,在评价时也不应该用评价艺术作平的方式去进行。许多教师一谈到评价幼儿美术作平,就用构图如何、色彩如何、线条如何、形象如何来分析,这样是否要求太高了。当然,既然是美术作品,就离不开色彩、线条、形象、构图等等,但儿童画更主要的时看有无童趣,看小作者表达了何种情感,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例如:活动《做操》结束后,幼儿开始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远远小朋友把她的画展现了出来:傍晚的时候,小朋友出来边散步边做操。洋洋说:“画的不好,她的鞋怎么歪来歪去的。”我一看,还真的不好看,“远远,这里?”我显出一副遗憾的表情!“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她没穿鞋啊,我在江边散步时看到过别人不穿鞋锻炼的。哦!原来是这样,远远画出的是别出心裁的黄昏人们赤脚散步锻炼的画。此画谈不上有好的构图,形象简单,色彩也不怎么样,但他表达了小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有着幼儿特有的想象,故不失为一幅好画。

从另一方面说,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要用文字语言(对幼儿来说是口头语言)来表达,有的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喜欢就是喜欢,非要说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喜欢”有时连成人也讲不清楚,更何况小小的幼儿。由此看来,幼儿园教师的儿童画欣赏水平更待提高,也就是说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新《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作为一次美术活动后的评价,当然不能那么笼统,必须经过目标分解,结合具体目标来进行评价和分析。如果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够:大目标心中无数,小目标不够明确,评价时只好一概用“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来提问,这样幼儿的回答也就不可避免地说不到点子上,有时就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在每次美术活动时,我总提出2-3个具体明确的目标,而讲评时也就组织幼儿围绕着这几个目标来进行,不必面面俱到,避免空洞无物。例如大班绘画活动“小小建筑设计师”,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和几何形组合来表现想象中的房屋、街道等,提供给幼儿的作画材料仅是白纸一张、黑色水彩笔一支,讲评时我就引导幼儿看看谁画的跟别人都不一样,谁画的房子好看(线条较平直、有疏密变化,集合形组合较丰富),而撇开了色彩方面的讨论。又如大班纸工“有趣的变形”。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何形小纸片作简单分割后重新组合再粘贴到背景纸上,目标是:1、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资源);2、画面简洁、形象美观;3、又快又多但又与众不同(创造性、敏捷性)。我提供给幼儿64K大小的背景纸和利用边角料剪的各种蜡光纸几何形,要求一个图形用一张背景纸。讲评时请幼儿看看自己和同桌是不是把剪下来的部分全部都用起来了,是不是又简单又好看,比一比谁做得多、每一张都不一样。

四、时间合理,形式多样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教师喜欢把评价活动时间安排在美术活动的结束部分,或全体集中听少数几个幼儿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或把教师认为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讲评,形式较单一;其次,能发表意见的幼儿人数较少,大部分孩子被要求安静地听,使许多急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孩子处于较长时间的等待状态,甚至由于时间关系得不到表达的机会;再次,评价时教师往往请幼儿讲讲“你最喜欢哪一幅”,所以讨论常常集中在少数美术能力较强孩子的作品上,很难发挥“面向全体”,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时间上分析,那时候有的孩子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孩子还没完成任务埋头工作,此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评价,教师要花力气才能让孩子们集中起来,且持续的时间很短,故效果一般、效率较低。因此我一般此时总对幼儿进行个别评价,结合本次活动目标、简单扼要,而且面要广。集体评价则安排在餐前安静活动时(也可安排在晨间谈话、下次美术活动的“导入”部分等),花三、五分钟时间,讲讲总体情况及表现特别出色或进步显著的孩子,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分组或自由组合),找找自己及同伴的优点和不足;当然,最后我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10)

一、以新型评价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与活动能力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活动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除了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之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幼儿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首要对象,将其音乐活动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价,对今后智力和能力的有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儿学习、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会给评价工作造成影响,本人将就以下问题进行阐述。

教学的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降低遗忘的速度和数量,改善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因此任何概念的教学过程都必须承认教学和评价的不可分性,下列图表概括了这种不可分性。

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评价。教师采用测试幼儿学习效果的方式是布置家庭作业或将幼儿的情况向家长反馈。无疑,这些方式造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脱轨,对于真实而全面反映幼儿思想和行为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加德纳在其多元评价理论中对传统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他认为:1.教育评估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是被割裂开来做为独立部分来实施的。2.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即以个体发展为中心,实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评估方案。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要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强项并取得成就及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下面是根据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认知水平及活动能力所做的个性化评价表。

以上评价方式没有等级优劣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和内容,并做详细的过程跟进及状态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做好幼儿音乐教学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由教师的权威性转为师生平等对话。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易受此影响从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幼儿因为羞于在教师面前唱歌、跳舞或展示自己,而更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因此,我们应当放下教师纯粹的主体权威性,培养幼儿自主评价能力。一方面,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从学习中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自我完善和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自我反思的思维能力,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2.修正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传统模式,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的作用。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传统评价过分重视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的“一锤定音”模式,忽视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功能。而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表现评价应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②表现评价应考察幼儿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表现性评价含幼儿音乐学习的感受、喜爱程度、参与能力的评价及反思;参与音乐活动及获得奖励的记载;幼儿对自身特长的了解及不足之处的分析;同伴的评论;教师的综合评价;家长对幼儿课后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

3.幼儿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定与家长参与相结合,共同构建教学评价新模式。多方参与评价,能够防止评价的片面性、主观性,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的直接作用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长处和优点加以鼓励和强化。同伴互评往往能够反映幼儿的真实状况。由于他们朝夕相处,对同伴非常了解,因此互评会很苛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多发现伙伴的休点和长处,从而建立和谐互助的评价关系。家长可以在课后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如听赏、乐器弹奏、舞蹈创编等进行很好的辅导。家长评价应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找出差异性和巫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将评价工作做好。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总结篇(11)

(一)非正式制度的潜在影响

1.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度不高

由于幼儿自理能力差需要照顾,幼儿教师的劳动比较琐碎辛苦,在“学高为师”、“体脑分工”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不少人将幼儿教师视为高级保姆,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孩子,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这种偏见降低了幼儿教师的本职认同感,消损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容易滋生职业倦怠。

2.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社会评价走低

专业化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终身化”,意味着从业年限越长、经验越丰富,价值就越高。现实中,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难以吸引、留住高素质人才,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大量改行,幼儿园只好频繁招收刚毕业的学生,弥补教师流失造成的师资不足。另外,劳动法要求为从业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购买保险,一些民营幼儿园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规避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常短期雇用年轻的幼儿教师,加剧了幼儿教师的流失。基于以上原因,幼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呈现出过分年轻化的特点,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占比很低。这容易留给社会一种印象:幼儿教师是吃青春饭的职业,不需要经验,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幼儿教师低评。评价的偏低又反过来会影响教师专业学习的热情。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认同的职业地位与工作待遇,造成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归属感的缺失,难以将幼儿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同时,教师自学、重构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自我反思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正式制度的显在制约

1.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不严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幼儿教师持证上岗,但各种违规人事安排仍然存在:通过多种途径随意摊派幼儿代课老师;随意抽调合格幼儿教师到小学代课;为降低教育成本,幼儿园往往不愿录用高学历或正规幼师毕业生,而雇用一些低学历的教师。现在,农村幼儿园主要由镇(乡)、村小学开办,实质上是小学的附属机构。小学管理者对幼教不熟悉,往往对幼儿园不闻不问或无暇顾及。农村幼儿教师部分从小学抽调,部分由学校自主招聘。前者往往是工作不胜任的教师,势必也不能带来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因此,农村幼儿教师中真正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少之又少。

2.缺乏相对独立的职称晋升体系

职称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认定和评判的标尺,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利益,幼儿教师晋升职称走的是小学职称系列。在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是唯一没有独立职称晋升系列的教育体系。“幼儿教师职称晋升及其独立性的丧失,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专业资质的丧失,更是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属性的丧失。”伴随机关与事业单位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公办园的公办性质也在不断弱化,有些还被完全“改制”(公有转为私有),幼儿教师的事业编制也基本不再增加甚至不断压缩。幼儿园以合同工形式招聘教师,幼儿教师成为流水般的“打工者”,根本没有职称评聘的资格。职称晋升通道不畅,自然会挫伤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可以说,职称晋升体系的缺失,带来的是幼儿教师专业自的丧失。

3.幼儿教师评价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评价制度主要还是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存在着以下弊端:其一,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依据,教师不能坦白解剖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其二,这种制度的动力来自行政自上而下的推动,教师内在动力不足,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三,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通常会采用他人评价的方式,自我评价缺失或流于形式,缺少自我反馈,不利于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调整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角色内化;其四,缺少信息反馈和双向交流,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未能实现。

4. 教师培训制度建设滞后

培训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总体来说,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幼儿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层次相对偏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民办园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但他们又是亟须专业提升的群体,因为民办园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较低。同时,由于规模小、教师配置少,幼儿园根本没有搭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平台。教师只能在没有专业分工的“看孩子”层面上辛劳地忙碌,很少有与主流教育者交流学习的机会,逐步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性。所幸,近三年来在国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同度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2)培训课程设置单一,存在着“城市化”倾向。很多地方把培训等同于高质量讲座,争先恐后地邀请学前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开展讲座,讲座的质量不可谓不高,参训者听着激动,回去之后却实效性不强。在当前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城市幼儿教师和农村幼儿教师“混培”现象非常突出,课程设置是以城市优秀教师为参照对象而设计的,不符合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针对性较差。

5. 幼儿教育科研制度缺失

教育科研的自觉与否,是区别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良好的教育科研制度,有利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升他们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探索和研究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前幼儿园教育科研制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科研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目前很多幼儿园“缺失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② 很多幼儿园教育科研缺少规划,随意性较强,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课题来源主要靠上级下放,幼儿园自身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不强。在科研组织上,大部分幼儿园都缺少科研机构和组织,由教研室充当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长期“重教研轻科研”使科研工作边缘化,属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部分,教育科研成了装点门面的“装饰品”。

(2)幼儿教师科研意识及能力不强。许多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更多依靠经验,很少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与提升,也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这容易导致幼儿教师对教育问题失去敏感和兴趣,宝贵的实践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使幼儿教师错失各种专业发展契机,使教师的自我提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3)科研存在“虚假繁荣”。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科研课题的数量,热衷于申报课题,却不能认真展开课题研究,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课题申报和结题上,研究过程缺失。很多科研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课题很多,但这种虚假的研究是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贬低与亵渎,对目前与未来的幼教实践有害无利。

建立健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有效和规范地进行。

(一)理念先行,推动非正式制度建设

非正式制度更多地表现为理念、价值观等,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引导社会对幼教专业化的认识,提高幼儿教师待遇,营造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强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化意味着不可取代,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展示了幼儿教师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后,社会才能予以认同。要搭建幼儿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产生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统筹兼顾,构建科学的正式制度

1.建立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

建立规范的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幼儿教师准入的基本依据,对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的人员进行资格认定,严禁未经认定的人员进入幼教队伍。针对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各地可允许中小学教师或者其他岗位的教职工进入队伍,但必须经过系统的转岗培训和严格的准入考试,以保证幼教队伍的专业性。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度,推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注册制度。在终身制背景下,一旦获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缺乏对教师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为不断推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教师资格证届满时,由本人提出申请,除特殊承认的教师外,申请教师需要接受一定学时的教师资格证更新课程培训,课程修满后可予以注册,未完成培训任务、教育教学能力不达标的教师不予注册。

2.确立独立的职称评聘制度

在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探索设置独立的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的专业标准体系,确立并制定符合事业发展需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渠道;二是参照其他行业,将民办幼儿园教师也纳入职称晋升通道,发挥职称的专业约束和激励功能。

3.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就目的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前者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制度,根据对教师表现的评价结果,作出绩效奖励、职称评聘等决定。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立足点是教师的未来发展,将评价视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③ 因此,应实施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制度。

实施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应注意:一是评价与奖惩脱钩,否则会使绝大多数教师对之怀疑和惧怕甚至抵制,可能影响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团结。二是全员参与、全面评价,评价应面向全体教职工,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也不能游离在外,否则,教师易产生被监督和驱使的感觉,影响他们对评价的接受。三是要全体参与、民主公开,鼓励领导、教师同行、幼儿家长、教师自己参与评价。四是要保密,确保教师评价材料及结果的保密,只有评价者、评价对象、明文规定的负责人才有权接触这些材料,未经教师本人同意,不能泄露教师的评价信息。五是要注重信息的反馈,需要向幼儿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总之,要秉持“平等关系”“过程参与”“结果质询”等理念,去实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4.优化现有的教师培训制度

(1)确立培训的经费保障制度。增加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在确定期限内实现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研究和制定幼儿教师编制标准。为每个片区幼儿园预留一定的编制指标专门用于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以保证幼儿教师有时间、有能力参与培训。教师培训期间,工资不低于所在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水平,培训费予以报销,差旅费给予补助。

(3)实施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建立教师培训的全程监测机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评价,确保评估的公正性。政府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建立培训效果的跟踪问效制度,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大力推行“园本培训”制度。“园本培训”应立足幼儿园工作实践,针对性强,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实现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统一。“园本培训”的有效性依赖于组织者对幼儿园情况的全面诊断和对幼儿教师的发动,否则,培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5.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制度

教育科研是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互结合推进的一种行为,“是上有所呼下有所应,同时也是下有行动上有所行的。”④ 这种特殊性为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便利,因为它是学校肌体内部的需求。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制度,用制度引导科研,用制度管好科研。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随着问题研究的深入,学习、反思成为必然,教师的知识被拓宽,经验得以丰富,教育智慧得以启迪。在制定教育科研制度时,要注意与教学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联系,使各项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既受外在因素的制约,也有内在机制的作用。外在因素作用强大,但过度强调外在制度则会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内在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因此还要探寻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制度框架内,隐含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直接对话,而且是一种‘在场’的、活生生的‘相遇’。”⑤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文化,实现制度框架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直接对话,让幼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验民主、自由、平等,学校制度的功用发挥和学校决策的执行力度就会随之增大。通过对话,强化幼儿教师内心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其专业发展的信心,实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幼儿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融合,才是解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总之,一方面要搭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平台,另一方面也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沟通和对话中达成共识,幼儿园的价值追求才能内化为幼儿教师的价值追求,学校制度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激发,幼儿教师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① 贾建国.关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分析——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教育探索〔J〕,2011(10):120

② 刘岩.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探析.当代教育科学〔J〕,20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