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6 12:53:32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27-02

1 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中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专业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的过程。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指导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已有六年的历史,期间不断自我总结经验并向兄弟院校学习,及时改进不足之处,论文指导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每年论文选题都是令学生和指导教师异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只有选题得体适宜,后续的查找资料、论文撰写、答辩等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可以说,“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李正栓,2006:27)此外,浙江树人大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高校之一,一直着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知识面广,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宽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从事国际商务、翻译、涉外文秘、涉外管理等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鉴于以上办学理念,英语专业在开展论文选题过程中需全面体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精神。但事实上,通过仔细研究近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发现选题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2 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我校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于集中;选题不适宜,如缺乏创新性、题目范围过大、选题缺乏实际意义。

2.1选题过于集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首先应从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出发,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的题目应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所学的知识。鉴于此,我校每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为六个方向,分别是:翻译、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研究。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随机调取2008级英语专业四个班级共141名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和选题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纵观上表,我们发现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是热门的选题方向,而语言学方向只有七位学生选择。主要原因是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领域的参考资料较多,平时上课过程中任课教师经常在课上进行强调。而我校英语专业只开设了一门语言学课程,学生对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理论储备不足,不能从整个理论体系来探讨具体的语言问题,而且语言学方面的参考资料大多很专业,晦涩难懂,有的研究涉及较微观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实证研究来验证,需要投入很多的工作量,多数学生因而不愿意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方向的选题则容易出现几乎完全类似的题目,如2008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涉及电影名称翻译的论文就有7篇。

2.2选题不适宜

目前全国范围内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较大问题。(高钰,2010;刘庆元,2011;杨志康,2010)纵观我校近六年来学生的论文选题,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选题缺乏创新性,所选题目基本都是之前被反复研究过的,很难有新的成果。在2008级学生的论文选题中,有45%的选题是翻译方向,这些选题大多是围绕电影名称翻译、商标互译、习语俗语翻译及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而文学方向的选题则大多关于经典作者和作品。英语专业多数为女生,因此英美国家的女性作者如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尤其受到追捧,历年来涉及她们的著作的毕业论文多数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因而选题无新意。这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对毕业论文考核时既要考虑语言表达能力,还需重视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要求相去甚远。

其次,选题范围过大。选题过大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之一。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正式的科研论文写作。尽管多数本科院校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但难度系数颇高的毕业论文写作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项非常艰难的任务。有些学生不懂论文为何物,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宜的论文题目。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位学生选择了这个题目“An Analysis of English Listening Problems in College”。这个选题过大是因为这位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科研论文的内涵,简单地将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罗列和总结,问题总结不全面而且限于经验之谈,也没有在选题范围内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因而缺乏深度。

再次,选题缺乏实际意义。为积极推进毕业论文的改革工作,我校于2012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指出:“毕业论文应注重实践应用性与适应性导向。为全面落实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须突出实践应用性与适应性导向,要求与具体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围绕专业特色,适应专业特色培育需求。”为落实学校的要求,使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毕业论文的选题就需贴近真实生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高等教育学用结合的特色。而事实上,在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上,多数选题跳不出文科的传统思维模式,选题明显地局限在纯文学与语言的圈子里,鲜少深入涉及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论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纷繁复杂,学生和指导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如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避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适宜的选题能帮助学生和指导教师第一时间厘清思路、规划文章的切入点,从而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正栓.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

[3]高钰.浅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25(6):71-77.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实现,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产业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同时被誉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市场对于旅游从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跟繁荣发展的旅游业相比,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相对比较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整体就业情况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和当前社会对旅游产业的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深化改革,2006年在外语系增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在稳步提高,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共计人数为67人。本次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就业情况的调查对象是06级和07级的毕业生,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就业状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67名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良好:有17名毕业生从事旅游相关的工作,占总人数的25.4%,继续深造进修的学生人数为2名,占总人数的3%,其余均转行做教育培训、金融商贸以及业务等工作,共计占总调查人数的71.6%;薪酬方面,无论是实习期间还是目前岗位,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普遍集中在1500-2000元/月,此外,85%以上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表示不满意,并且有44.8%的有跳槽的经历,其中包括14.9%的毕业生对目前岗位不满意,有跳槽的打算。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就业质量及满意度

在整个调查的人数当中有55名同学认为就业质量一般,占总人数的82%;仅有10人表示就业质量较好,占总人数的15%;仅有3%的同学表示就业质量较差。大部分毕业生面对现实,结合社会实际,踏踏实实工作。仍有部分毕业生心态仍然没有摆正,对自己还没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工作的期望值不切实际。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的就业岗位并不是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其中教育培训占据的比例较大约占44.7%,其余的金融贸易及其他相关行业所占29.9%,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不到三成,仅有25.4%,并且这个比例在随着毕业年份的延长还会继续下降,最终停留在这个行业的人员的比例会更低。

2.工资待遇

整体而言,该图表体现的毕业生收入水平相对较好。其中大部分毕业生的收入在1500-2000的范围内,占总人数的67.16%,低于1000或者高于2500的人数分别为2名,分别占总人数的3%。目前毕业生的收入与当前社会上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现状基本吻合。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不再理想化,他们也开始结合实际,面对现实。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渐渐被毕业生所接受。在工作岗位中学到东西,积累实践经验是他们第一位考虑的问题。

3.跳槽率

44.8%的毕业生选择了“曾经跳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也说明了旅游行业人才流失比例较大。当毕业生遭遇工作辛苦、不顺心,薪水不高,对职位、领导或同事不满意时,很会意气用事,自命不凡,潇洒离职,很少考虑后果。不可否认,当今社会早已是打破铁饭碗的年代,跳槽不是大事,跳槽是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途径。但也应看到,毕业生的跳槽行为往往是他们不够成熟的表现,有些毕业生连自己能做什么都不清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积累不说,连后路都没有给自己留好,这样的离职无疑是不负责任,不诚信的。

从以上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不难看出,如此紧缺人才的旅游行业中,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作为职业的比例还不足三成,为什么毕业生不选择在此行业立足和发展,这就形成了令人困惑的矛盾现状。

二、影响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因素

目前,旅游行业缺乏旅游的专业人才,但是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又难以就业,即便就业之后也形成了高流失率,这种尴尬的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高职院校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是旅游行业的问题?根据当前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笔者将从院校的教育问题入手分析。

(一)高职高职旅游教育定位不准确

在中国现行的旅游教育结构较为完整,从旅游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到高职高专旅游的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这五个层次的划分来看层次分明,体系完整,但实际上各个层次特点不突出,各层次之间的连结也并不完善,尤其体现在高职高专旅游专业。高职高专既不同于本科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层次上既不能等同于本科的理论研究型教育,但又要和中等职业教育相区别,这就造成了高职高专培养教育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的方向、结构、内容较为混乱,缺乏特点,令教师感到困惑,学习者也感到迷茫。

(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师资力量滞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人物,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和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以下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教师基本情况的一览表。

从以上调查表中不难看出,我院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主要是由英语专业和旅游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其中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的比例达到83%。大部分旅游英语教师为中青年教师,其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33%,教学经验相对不是很丰富,而且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还不足50%。初级、中级职称占大多数,高达83%,高级职称仅为17%。另外旅游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很弱,实践经验不足,只有17%的教师有旅游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挂职锻炼。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学历的层次偏低。英语专业的教师比重较高,虽然英语专业的教师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但是相对缺乏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这与旅游英语的专业性强的特点不相符合;而对于旅游专业出身的年轻教师尽管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但是英语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是大学本科,并且初、中级职称的教师也占大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实践的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师没有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或者挂职锻炼,因此“双师型”教师匮乏。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的总体规划。它把所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进度和实现方式等在总体规划中全部体现出来,为建立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交际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能胜任国际旅行团队的领队、导游翻译、旅行社管理以及其它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独立分析、妥善处理导游及旅行社相关业务的工作。

可从实际的毕业生的调查表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毕业之后在应用英语的频率方面实际并不高。笔者针对本专业的开设的相关课程对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发放60份回收50份。

在对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30%的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对工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56%的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重点不够突出,知识不够全面。在关于旅游英语课程是否满足工作中的需要时,只有8%的毕业生认为能够满足,48%的毕业生认为能够部分满足工作需要,将近半数的人认为完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有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希望能加重专业实践。从这些数据可以表明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导致社会上严重缺少应用型旅游从业人才,需要对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

三、改变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建议

(一)准确定位,创建特色专业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旅游专业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教育要顺应时展的要求,牢固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明确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构建的指导原则,针对市场需求并结合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我院的学科背景、所处的旅游业区位资源、所拥有的师资状况和就业市场、以及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等特征,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

(二)提高师资水平,更新教师知识结构

针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结构上来看,应采取英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英语化。对于英语专业出身的旅游英语教师,一定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旅游相关专业和岗位培训,鼓励教师考取导游证,定期的进行挂职锻炼。英语教师在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再进行旅游英语教学会更加的专业化,授课也会更加的准确和生动,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对于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则需要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专业出身的教师大多都是研究生毕业,英语基础很不错,多参加各种英语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培训能够促进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能力之后也能很好的进行教学。

(三)优化课程设置,重组课程结构

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坚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主体,优化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组课程结构。实现相关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和相关专业旅游课程的平衡,把证书课程如“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基础知识”纳入到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增设适当比例的与培养学生

职业后续发展能力相关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课程课时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旅游专业见习实习,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素质。

四、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有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的竞争。本文通过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06、07级的毕业生进行详细的调查回访以及分析,希望通过对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准确定位、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对师资的进一步提高等方法来尝试解决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问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贺雪娟,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设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3)

1调查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新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该充分适应人才市场化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新素质要求,新教学形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清华大学外语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世生教授在首届“华北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协作会”上指出:尽管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开设略有不同,但总体思路是按新《大纲》的要求设置的,即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英语专业技能课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是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是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1】。由此可见,21世纪的英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也应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健全知识架构,成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成立于1993年,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作为浙江省属高校中最早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于1999年成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批次)招生的专业,大学本科就业率近三年均达到95%以上。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能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及外经贸部门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和翻译工作,或担任相关专业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汉互译、英语语言与文化、英语报刊选读、口译、商务口译、国际商务英语、WTO文本英语、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第二外国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材及教学设施配备专业,学术科研成果卓越。

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应届毕业生、企业机构、专业教师三方面进行调查,以本科生就业情况为切入点,探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并给出调查结论及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2调查设计及结果

本项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浙江工商大学2012级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浙江省杭州市部分用人单位及部分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调查访问,统计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

2.1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

本方面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以2012级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问题涉及对应届毕业生专业能力、就业需求的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经过多次定稿讨论并请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确保问卷的效度及信度。英语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认知具体表现为:

根据图表1、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问题上,相比较于读写等语言输入技能和西方国家文化,以听说为主的语言输出能力是应届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并且也是自身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而对于需求方面,表3反映出,近9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的英语专业课程可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与对部分学生的访问结果相一致,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认为开设课程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能力。

从表4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对于专业方向知识的需求程度依次为:经贸、教育、翻译、旅游。结合近些年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以及财经类院校录取分数持续走高的趋势,该结果符合当前社会形势。

问卷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课程认可程度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5应届毕业生基于就业需求的英语专业课程认可程度调查

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对听力、口语课程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这与其对语言输出能力的认可度高相匹配。其次,学生对经贸英语方向课程也有较高的认可度。此外,如英美文学、欧洲文化入门等西方文化背景课程对毕业生有相对隐性的作用。从结果来看,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两门以输人为主的课程认可度较低。这反映出,单纯的阅读和写作课程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

综合上述调查数据,应届毕业生对大学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成认可态度,他们更在意语言的输出能力的锻炼。同时,他们比较渴望得到经贸类商务英语的知识。

2.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

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的十余家英语相关用人单位和企业的英语人才需求进行走访调查,在用人单位满意度、企业评价和企业建议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和综合分析得出,超过90%的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在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评价中,“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口语表达流利”、“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所占比例分别为:94.4%、83.3%、72.2%、61.1%、55.6%、38.9%。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在表示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可以加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商务活动的操作能力和增强创新能力等建设性意见。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用人单位涉及教育、经贸、旅游等不同领域,但对于英语专业应聘者的要求却相差无几。用人单位青睐于同时具备过硬的综合应用英语语言能力、涉猎商务知识并有熟练的商务实际操作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同时,在走访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在短期的接触面试中,专业考试和口译证书是考虑的硬件基础,而那些有良好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突出的应聘者更容易得到HR的青睐。

2.3对英语专业教师的调查

谈到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的意见不容忽视。作为专业课程的教授者,一线专业英语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于课程设置的看法和意见也颇具建设性。通过走访调查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部分英语专业任课教师对于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意见,分析总结为如下几点:

(1)低年级(一、二年级)英语基础课程设置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与英语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能较为灵活地运用语言。在采访的教师中,所有教师均表示英语基础课的教学需继续得到保证,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2)高年级(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侧重于分模块教学,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主要以经贸类和教育类两模块英语专业为主。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继续加强英语语言能力的训练。有的教师表示,更具体专业的英语课程以及三年级二外的加入,让许多学生忽视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锻炼,尤其许多四年级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暴露出的英语语音语调问题,应引起重视。

(3)专业技能课过多而专业知识建构略显不足。部分教师指出,目前国内的英语教育相比较西方国家而言,偏重技能训练但却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校应重视英语专业导论课及基础学科的建设,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方向选择和就业方面的提前指导,让学生在了解英语专业的前提下更加清晰明了的学习。

(4)尝试引入实践教学模式。语言的学习是以可以熟练应用该语言为最终目的,而实践教学则是让学生有兴趣且能较好接受吸收知识的一种模式。对于低年级学生,英语情景模拟、英语戏剧表演等形式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题调研或在周末及寒暑假选择相关事业单位、企业进行实习则是应该加强的一环。

3调查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英语专业教师三方面的调查走访,配合以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符合当前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而用人单位对于语言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为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上,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通用英语)与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嫁接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2】。即在进行低年级教育时采用EGP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能力,开设课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课为主;在高级阶段采用ESP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专业运用能力,即开设课程以分方向的专业课为主。

在英语课程设置应用上,开设课程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更多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并于社会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根据社会就业趋势和热度,可适当加开经贸英语方向的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时间供学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口译能力,延长语音教室、同声传译室开放时间等。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其他非英语专业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应该特别重视自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自学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让学生成为21世纪优秀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实现“全人的教育”【4】。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馈中进行修改于完善。高校英语教育者应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及市场需求状况了解、分析和重新审视,以保证学生能够抓住市场需求的趋势,及时调整职业目标,也帮助企业找到适合其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英语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立,21世纪英语教育电子版,2005年第5期,无页码

[2]刘思阳,《考试周刊》,2009年第37期,P117-119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4)

(一)目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2008年初,国务院在新的长远规划中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决定将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其定位非常高,是建设成“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给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在自身经济实力尚且较弱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地吸收外来投资以及先进的技术,这是拉动广西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广西经济开放开发涉及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资金投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带动等。就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投入。随着广西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将迎来人才需求的高峰,对那些能够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和外来投资商搭建桥梁的媒介型人才的需求将成倍增加。因此,掌握一定外语知识同时又通晓外贸业务的外向型人才将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遗憾的是,广西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需求空间。

(二)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性的交流语言。一些具有高瞻远瞩之见的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迎合了国家和地方国际商务贸易的需要,专门为此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高职高专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所以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就应该定位为:其培养的人才应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运用能力,又能掌握一定的商贸知识。当然,他们在商务知识方面的要求不必太多,太高深,以够用为度,重点是在商务情景下商务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是这个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广西不少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定位与市场需求方面出现脱节现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很多学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看重理论,设置了较多的语言基础课程,而在技能方面的课程安排不足,致使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其知识结构未能适应所从事的职业需要。这与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很多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不清晰有关,他们对商务英语的界定只是简单地认为是英语加商务课程。就是商务英语的课程定位,也是沿袭学科本位的模式,忽略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因而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人才培养与当前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人才供给和需求出现了断裂的现象(李细平,2007年)。

二、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状况

如何解决毕业生走向社会适应不了实际工作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要做的事儿很多,但最需要的是调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培养职业性专业人才机制方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经济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大小,通过其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可看出。正因如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取消去向和就业统计,这是各高职高专院校甚至广西教育部门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经济人才市场上各大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近三年广西高校毕业生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的统计情况看,这几年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总人数呈下滑趋势。2011年的毕业生总人数是1680人,2012年毕业生总人数下滑了300多人,为1336人,2013年总人数进一步下滑至947人。与此相对应,就业人数在毕业生总人数下滑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下滑趋势。2011年就业人数达1534人,2012年是1241人,2013年却只有871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出现以上所统计的就业下滑趋势,是商务英语就业市场饱和了吗?是商务英语专业自身实力不能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吗?为此,笔者调查了2013年广西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的统计材料看,当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总的就业率在呈现出良好走向的同时还出现了各校就业率的不均衡性。其中,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率高达100%,而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广西经济职业学院的就业率不够理想,甚至低于当前广西各高校平均就业率30%到45%不等。部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够做到100%不是没有依据可循,同时另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就业率低迷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然而怎样面对这样一个就业形势?这需要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家学者们慎重思考,并根据市场行情作出相应的对策。为此,本文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提出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

三、广西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路径

(一)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专业体系

首先,采取校内商务交易模拟实操课堂和校外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实践培养方式。在校内成立外贸英语试验中心,教师与学生分别模拟商务及外贸活动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计算机模拟处理各种商务及外贸业务,熟悉外贸流程。其次,鼓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商务英语技能系列大赛,运用理论知识去模拟操作商务贸易上的交易和谈判技巧。使其更加牢固地掌握商务英语领域中应该具备的语言能力和商务场合中需要具备的技能。再次,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和外贸企业联合建立起专属的实习基地,使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这些基地进行专业的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最后,课堂教学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相结合。相关的资格证书是迈入外贸企业的敲门砖,例如: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证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考取证书所需要的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资格证的考试。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广西区内存在大量的对外贸易企业,他们的业务面向国外市场。同样的,各高职高专院校也在不断地扩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入校学习。但是就业市场上各对外企业欲招聘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位却依旧空缺较多,少人问津。而另一方面,广西的高职高专院校一些毕业生却为寻找对口的、甚至相关的工作而费尽心思。存在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主动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接轨。这就给当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就业设计上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对传统的课堂教育作出较大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基本的书本知识,因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招聘进企业的商务英语人才是训练有素的、有着过硬专业本领、不需要企业再耗费大量的成本去为本企业培养商务英语人才。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最佳的完美结合。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解决了当前广西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率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同时也改变了以往企业用工难以及用工不对口的不良局面。这是商务英语专业和企业在当前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下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模式。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内部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发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养的互促机制,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必须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广西几大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既给广西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任务,也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针对经济区建设的需要,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已成为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培养方向。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走出去办学,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是一条可行之路。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抓住机会,迎接挑战。调整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通过寒暑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实践认识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来适应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三)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定位应是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培养的人才着眼于为广西国际贸易交往活动提供服务,应培养商务职业人才。作为国际商务贸易交往中的桥梁角色,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方案中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因素以及传统教育模式上的革新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06-02

我国各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毕业生就业技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来说,充满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河北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尽管对外贸易交流相对以往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而且京津冀区域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扩大,受访的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依然严峻,提高学生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就业能力的问题,已经摆在众多高校的面前,笔者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和河北省数所高校的走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和就业形势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和就业形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发展建立,河北省经济持续增长,尤其在2014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增幅约8%,高于全国各省的同期水平。其中在2013~2014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带动对外进出口额达到3600亿元,增长了大约7.9%。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4.1%,出口总值为2194.1亿元,进口总值为1484.8亿元。根据河北省商务厅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调查,2014年在京津冀一体化的促进下,进出口贸易显著提升,河北省劳动力市场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在对外贸易方面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缺口,在对东盟进出口方面需要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另外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外贸民营企业的增长,这些企业出口额在河北省出口总额中占六成,带动了外贸主体队伍的逐步壮大。到2014年4月底,外贸企业已经突破2万家。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觉得就业现状与经济的发展并不配套,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不适应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形势,根据课题组对河北省5所高校2013年和2014年商务英语专业10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仅有31%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对口率较低,52%的就业稳定率反映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不稳定。在67%的已就业学生中,行政文员占21%,营销人员占30%,客服人员占12%,而报关员、跟单员、进出口贸易翻译、国际商务文秘、单证,外销人员总共才占受访人员的4%。而在从事商务英语工作的毕业生中有48%的人因为能力和职业要求而离职。

二、河北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具体原因

通过课题组对河北省多所高校和外贸企业的调查走访发现,47%的用人单位表示所雇用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存在着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不足等问题,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经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河北省多数高校对于商务英语职业方向以及就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缺乏明确的认识。商务英语是结合英语与商务特点的特殊专业,英语和商务所占比例大概可以分为四成和六成,英语是基本的技能,另外还需要学习商务、法律法规、单证、会计、金融投资等方面知识,职业方向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管理和文秘以及进出口海关人员。而现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更多以事业单位和学校教学岗位为主要的就业方向,造成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重书本,轻能力,忽略商务方面的学习,将英语书面用语及日常用语的比重增加,造成毕业生工作能力不强。

2.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实训环节忽视,缺少实践教学。多数高校自1999年左右开办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时间较短造成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按照普通英语课程,偏重英语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偏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书本内容为主,缺少实训和实践环节,65%的受访高校缺乏实践实训基地,无法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只有35%的受访高校具有实训环节,但是大都集中在校内采用多媒体形式,没有与市场和就业机构结合,实训内容仍以书本或者观看多媒体资料为主,实际操作和情景教学仍然较少。

3. 57%的受访高校缺少具有实际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大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但是大都以英语语言学和翻译等教育专业为主。既了解英语专业知识,又具有商务从业经验的教师非常少,据调查只有13%的高校教师有过从业经验及资质。缺乏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影响了商务英语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例如,缺少商务英语听书能力的实训和函电等外贸单据的能力训练,学生没有接触过实际的外贸函电、谈判、合同,必然造成商务经验不足和能力较低。尽管部分高校也开设了进出口业务与单证等课程,但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训教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

三、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行情境化、仿真化的教学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必须以职业能力或者就业能力为核心,并辅以技能素质培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高校应该采用市场化的教学方式,并且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或者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来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面向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时,必须重视情景的设计和模拟,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商务环境中应用,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得专业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社交和商务英语能力。

(二)在高校中,应通过与外贸企业多形式的合作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现代市场人才培养重要手段就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安排学生适当走进企业,与企业经营接轨,增加与外贸专业人员的接触,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岗位和职业英语能力要求,并了解英语学习在商务环境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多维度的校企合作,高校英语教师也能了解企业需求,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满堂灌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增加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化的跨文化交际,但是在国际商务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阻碍商务沟通的主要障碍。所以,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通过对多文化的价值观了解和学习来实现对多区域经济和文化的接受和推动,旨在以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区域形象等方面的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了解国外文化和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素养和素质,也有利于接受国外企业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对贸易的开展和涉外工作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总之,在河北省这一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高校必须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在发展中重视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强调实训和实践课程的完善,提高跨文化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创造河北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商务英语专业,才能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和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化人才。当然对于商务英语这一特殊的,兼具英语与商务特点的,缺乏行业特色的特殊专业,仍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研究和探讨。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我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质量实证研究,课题编号 (JESHZ-2015-01051)

参考文献:

[1] 李春峰,李文娜.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研究[J]. 中国市场,2011,(32).

[2] 刘淑娟. 区域经济与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初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

[3] 中国区城经济发展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11.

[4] 张畅,李楠.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研究[J].科技信息,2014,(8).

[5] 薛金祥.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6] 张洁.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7]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徐国亮,顾保国.人格化企业演进的经济学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 2005,(2).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53-02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外贸企业的欢迎,全国重点高校及示范型高职高专院校,90%都设立了培养此类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但是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在就业率、月收入和专业对口率等方面呈现出逐渐趋后的倾向,成为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专业之一。前景如此看好的专业,为何遭遇如此尴尬局面?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调研了东莞市外贸家具企业10家,了解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几个问题:(1)就业方向;(2)就业优势与弊端所在;(3)企业主管的满意度评价;(4)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基于调查数据,对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市场疲软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构想。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招聘条件与其实际工作能力分析

经笔者调查,在这些外贸企业里,1/3员工为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及英语专业(非商务英语方向)毕业生,主要工作职责为:开发客户、落实客户订单、租船订舱等一揽子进出口业务。据东莞美国SCHNADIG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介绍,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类人才招聘,要求应聘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对国际进出口贸易流程熟悉,国际贸易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报关证、国际商务证者优先。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如何?据笔者与公司部门负责人访谈,总结如下:

1.关于英语语言能力的评价。此专业毕业生语言实践能力弱,口笔译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业务需要,往往需要较长时间锻炼,才能运用自如。

2.关于外贸进出口业务能力。对进出口实务存在皮毛式了解,知识泛而不精,很难深入到业务核心领域去。

3.关于职业道德。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不能主动去了解国际市场的经济变化趋势,在工作上很被动。

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市场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综合起来主要有四类:(1)国际贸易实务方向,从事外贸业务操作、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口译等。(2)国际商务管理及秘书方向,从事日常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工作。(3)英语培训教育方向。(4)旅游业务、宾馆服务业方向。笔者与东莞SCHNADIG分公司小朱合作,统计了其所在的班级(2009级四年制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32人)的就业去向。具体为:外企3人,外贸公司10人,公务员2人,英语教师4人,前台招待2人,跟单员3人,其他行业就业8人。笔者又调查了这32人毕业时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所获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情况。具体为:外企3人(2人CET6)),外贸公司10人(1人CET6,6人CET4),公务员2人(2人CET6),英语教师4人(2人CET6,2人CET4),前台接待2人,跟单员3人(2人CET4),其他8人(3人CET4)。笔者又追踪统计了这32人毕业时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具体为:报关证1人,教师资格证3人,驾驶证7人,剑桥商务英语三级2人,剑桥商务英语二级2人,无证17人。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语言能力不存在突出的优势。相对比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因主修如商务办公、谈判、信函写作、外贸会话等课程,淡化了英语精读、听力、口语、发音等语言基本功。又因缺乏详实深厚的进出口实务知识积累,及无专业资格证书,竞争力逊色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专业不对口的尴尬局面。

三、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笔者调查了几个商务英语毕业生在校时的学习情况,总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弊端如下:

1.语言类课程设置比重偏大。笔者分析:很多院校对此专业的就业需求认识存在偏颇,认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比商务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商务实践能力是在工作中习得,而语言基础却必须在学校里培养;二者大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招生时并未对英语学科成绩做出硬性规定,导致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2.商务英语类教师偏重语言知识,缺乏外贸实践常识和能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往往是英语专业科班出生,对国际贸易知识来自于书本,缺乏外贸实践操作经验,而外贸行业操作性强,并非拘泥于课本的条条款款。

3.学生主动学习性差,对商务英语专业就业能力认识不清,专业敏感性差。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高校生就学习时间而言,以一周五天工作日来计算,有40%的学生日平均学习时间为0.5小时左右,1小时左右的学生占42%,只有18%的学生日平均学习时间大于或者等于2小时。就决定学习成败因素而言,60%的学生认为要靠自身努力,认为环境是决定因素的占18%,由教师及天赋决定的占2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较琐碎复杂,缺乏工作热忱,对总是加夜班(中美时差问题)抱怨。感觉学校里学习的商务英语知识不实用,脱离实际工作需要。

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构想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各方面亟需改革。笔者就调查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构想如下:

1.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设置应建立起以商务理论课常规教学、应用性课程实践教学、英语技能学习为中心环节,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平衡语言教育模块和商务知识教育模块的教学。同时,商务知识教育应平衡教材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比重,实践课比例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

2.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起一支既懂商务又精通英语的教师队伍。建议聘请知名外贸企业里的员工来校兼课,这些人才具备商务英语相关专业学历,又具有较强的企业工作经验,能将最新鲜的最实用的商务操作知识带给学生;专业教师应下企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开展商务英语的实用性教学。

3.商务英语实训课的设立。应强化商务英语实训课程,适时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业务锻炼和专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就业的刚性需求,提前适应工作岗位。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应对学生多灌输专业理念,培养他们对该专业的情感,同时加深他们对该专业的认识。另外,可搭建在校师生与校友问的交流平台,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聘请企业专家传授实践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为将来走人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商务英语专业是适时而设的,却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瓶颈。究其原因,与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团队建设与市场需求脱节而致。商务英语教学要服务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才能突破瓶颈,取得良性发展。希望笔者的建议,能够对目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起到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蓝组.中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J].教育研究与发展,2003,(3).

[2]郭亚卿.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就业调查;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

1 当前经济形势下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灵活就业率高与正式签约率低的现状日益突出。

灵活就业是相对于正规就业和全日制就业的一种就业形式,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率高和正式签约率相对较低说明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就业要求也比较低,同时也说明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我院2005级商务英语专业总体就业率达到了100%,但是到学生毕业为止,学生就业的灵活就业率达到了73%,而正式签约率仅仅占总签约率的20%。

(2)专套本学生的增长与3+2普通专升本学生的降低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就业单位对于就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的要求逐年增高也导致了专科毕业生对于本科学历的需求越发强烈,但是由于专科生培养目标决定了不会出现大批量专升本的名额,2008年教育部发出通知, “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许多学生面对普通“专升本”的难度增加再加上近几年来自考市场的活跃,许多专科学子加入到各种形式的自考本科段的学习中来,我院2005级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有45名参加本校的“专套本”学习,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7%,而考上普通专升本的学生仅有4名。

(3)师范类专科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的人数与往年层下降的趋势。

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师范毕业生,按照常理来说,毕业生应该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但调查后发现,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的比例和上一届比起来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因教师学历门槛的日益增高及学生求职意向的原因,我院261名师范类英语专科毕业生工作在教师岗位有47人只占毕业生人数的18%。

(4)毕业学生工作变动频率加快。

在对学生就业跟踪的过程中,发现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工作时间平均不到半年,英语专业专科261名学生在毕业后本年做了一次网上QQ调查,让毕业生在群邮件中跟帖,报告自己现在所在的工作单位,在和学生毕业前上交学校的就业协议和就业证明进行对比时发现,有62%的学生不在原来的单位,有24%的学生表示正在找寻新的单位,毕业生工作单位的流动性正在加快。

(5)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偏低。

专科生与其他层次学生比起来具有思想活跃,个性更强,目标明确的特点,应该来说,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以专科学生具有的闯劲,应该有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自主创业中来,但经过调查后发现,我院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到毕业为止仅有两名,究其原因可能有英语专业的限制,没有很好的创业切入点,英语专业女同学占绝大多数,女孩子的性格特点,个人创业市场不成熟等。

2 当前经济形势下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的障碍

(1)学历障碍。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就业单位纷纷提高了就业门槛,除了仅有的如市场推销员,保险行业等门槛较低的岗位需要专科生以外,其他岗位动辄需要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专科学历的毕业生一直是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英语专业虽然是属于应用型的专业,有着一定的市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这以学历作为就业门槛或敲门砖的今天,专科学历仍是专科生就业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2)政策障碍。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扶植和鼓励政策,这对于大学生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当前国家招考公务员岗位中,2009年需要专科生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就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报名中,本科也成为了最基本的条件,这无形的在政策层面给予专科生就业增加了一定的障碍。

(3)学校障碍。

因师范类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的主动权在于国家,而学校只是被动地执行。这种“整齐划一”的专业调整式扼杀了各高校的英语专业特色发展,不利于灵活设置、培养社会所需各色英语人才。经过统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这也是提高专科生素质培养的一大障碍。

(4)个人障碍。

毕业生个人的就业期望在求职过程中的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英语专科毕业生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则因其多方面的劣势形成英语人才的离散效应,最终导致人才相对过剩,人才浪费,这也是影响当前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就业的障碍。

3 当前经济形势下师范类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1)学生要切实加强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

这里所讲的专业素质不仅仅是指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指个人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是否具备了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取决于是否认真进行个人的人生策划,取决于是否和自身实际相结合,取决于是否成为复合型的人才。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只懂语言而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种种困难,甚至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学生们应该从以单纯的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成为英语复合型人才。可结合自身的爱好和特点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职业定位,然后选择偏社会性,或适当参加相关技能和职业性专业作为第二专业进行辅修的培训和资格考试,为将来的求职做充分准备。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背景、环境特点、结合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资源结构等实际状况,制定针对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培养过程,突出个性与特色,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针对师范英语专科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构建多元化英语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 (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学科专业资源)时,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学科壁垒,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可根据市场需求采取英语——计算机、英语——汽车等培养模式或采取英语——国际贸易、英语——新闻、英语——法律等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

(3)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切实为学生服务。

学生最终要毕业面对市场的选择,学校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素质以外,能够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扮演好“红娘”的角色尤为重要,学校应该主动深入到各县市教育局,各城市公司中去,主动了解单位的需求信息,主动推荐毕业生到各单位进行实习,和长期合作的单位建立长期共赢的关系,广泛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切实做到自己走出去,把各单位请到学校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4)政府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师范类英语专科就业的政策,如规定各教育局及招聘学校优先录用师范类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等。对于不进入教师队伍的毕业生,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增长,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英语专科的毕业生可走向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同时,政府要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政策,促进英语专科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也鼓励自主创业,以开拓就业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另外,政府也应该给予高校一定的实质性自治,增强高校英语师范类英语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在类别、层次、任务和目标上设立与众不同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术发展计划,提高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8)

1)在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方面,表现出对商务英语专业了解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79%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是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家长、老师的劝说;高中理科基础差,学英语可免学理科科目;高职院校以补录的形式将填写“服从分配”志愿的考生招入商务英语专业,等等.因其初衷并非学习商务英语专业,造成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了解,更谈不上兴趣与信心了.调查显示,仅有21%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是因为对该专业感兴趣,或是希望通过专业学习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有足够的信心.另外,在之后的访谈中问及“是否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大一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回答“不是很了解,也不知从什么渠道了解”;而大二与大三学生回答“不太了解”的比率相对要低一些.虽然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高于新生(可能得益于学校的专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从整体来看,正是由于学生学习商务英语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所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3年学习中始终对所学专业及其相关的职业发展状况不能主动认知,了解甚少[2].2)在就业倾向方面,反映出就业观念及态度有一定转变,但部分学生仍持有理想化的职业期望.主要表现为:

(1)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个人能力发展机会、薪酬福利、工作挑战性.而对单位性质、专业对口、工作强度等,高职生没有太多要求.这表明,大多数学生不再一味追求轻松的、与专业对口等自己十分满意的工作,而是从较更长远的目标面对就业,他们更看重个人成长的价值与发展机会.另外,在随后的访谈中,当问及“面临就业难,是否会为了就业而放弃自己的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回答最好是专业对口,但是不强求,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使做非本专业的工作也可以.可以看出,“先就业,再择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时的主流观念,他们在就业时,能够面对现实,保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就业观念总体上倾向于理性化.但是,从调查结果中也不难看出,有少数学生在择业时仍过多考虑地工作地域及经济因素,此种心理表明,他们的就业心态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过于强调自我而忽视了社会需要,这部分学生对于工作和职业的期望值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3].

(2)对首次就业月薪的期望.调查显示,在对首次就业月薪的要求上,有62%的学生心理价位在1000~2000元.对高职毕业生而言,目前大部分工作岗位均能达到上述要求,这说明大多学生的薪酬期望是比较合乎实际的.当然,也有15%的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是1000元以下,23%的学生月薪期望是2000元以上.虽然做出这样选择的学生人数不是太多,但也反映了部分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心理.另外,在访谈中问及“所期望的薪酬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会怎么做”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只要薪酬合理,会选择接受工作.这也说明,在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多数学生还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能力水平及就业环境有比较理性的定位,能将薪酬期望调整到合理区间.由表1可以看出,有60.4%的学生选择去苏南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其次是自己较为熟悉的就读地或家乡,愿意去苏北或西部地区的人数不多.这说明高职生就业更趋向于经济发达或自己熟悉的区域.在访谈中,当问及“为何会选择苏南沿海地区或就读地及家乡就业”时,他们的理由是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施展个人才能提供较大空间,有较多的就业机会与相对较高的薪酬福利;而选择就读地与家乡,则因为比较熟悉,就业较方便,就业成本会低一些.尽管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家乡与就读地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调查显示仅有11%的学生会考虑去苏北及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工作,这也反映出学生的艰苦意识及奉献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表1数据显示有44.3%的学生选择去国企和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这反映了毕业生的对于就业稳定性期望较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因而将工作的稳定性看作就业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有51%的学生选择民营企业及外资或合资企业,有4.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反映了就业选择呈多元化状态,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表现得更加现实.在访谈中,当问及“为何选择进入民营企业工作”时,学生的回答是民营企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同时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个人能力发展有很大帮助,可以边工作边为以后的创业与就业积累经验.

3)在就业压力方面,表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学生专业信心不足而产生“专业学习无用”的思想.调查统计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信心不足或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访谈中,当问及“专业学习的动机是什么”时,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出于家长的压力或形势所逼,仅仅为了学历和考证.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去关注专业与自己的兴趣或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专业学习的动机水平不高.同时,在访谈中发现,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存在着用人歧视,高职毕业生在目前就业市场所处的劣势造成了在读学生的专业自卑心理.到大二以后,除了准备升学的学生外,专业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同时,有些低年级学生由于已毕业就业的学长的“标杆”作用,对所学专业及未来发展产生了很多疑问,觉得所学专业在未来岗位用不上.具体行为表现则是对专业学习产生强烈的迷茫感,甚至有厌倦感,“对学什么都无所谓”的不良风气逐渐蔓延.

1.2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1)从总体情况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情况良好.调查统计显示,在财院2011—2012届商务英语专业所有毕业生中,已经就业或继续读本的达99%,仅有1%的学生处于待就业状态.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总体情况良好.2)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方面,表现出就业的地区结构矛盾明显,私营企业逐步成为主要工作去向.表2显示,财院2011—2012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选择去苏南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占总人数的65.1%,选择读本的占19.9%,选择去家乡或就读地以及留苏北地区工作的学生仅占13.7%,没有学生去西部地区工作.这样的趋势表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结构矛盾明显,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区域选择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达的苏南及沿海地区就业形势好,就业渠道顺畅,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苏北及西北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很少有人愿意去,即使有学生选择苏北地区也是出于回乡或在就读地就业的原因.另外,学生毕业去向主要为私营企业,占总人数的97.4%,有0.9%的毕业生进国企工作,仅有1人进乡镇府工作.行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由于用人政策的限制,有较多的硬性要求(如员工学历层次等),门槛较高;私营企业用人机制相对灵活得多,对学历层次不特别计较,更注重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招生面较宽.这些客观地反映了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的总体趋势:私营企业正逐步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去向.表3显示,财院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关联度为21%,2012届毕业生为19%,关联度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外贸类企业或其他企业的外贸岗位的实际就业率不高,远低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目标,其专业对口的就业状况令人担忧.在对用人单位的回访中发现,近80%的毕业生未进入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单位工作,只有20%的学生进入了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外贸企业工作.但是由于有近75%的外贸企业认为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岗位,学历不得低于本科,因此并未将这些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岗位提供给高职学生,只提供诸如行政办事员、前台接待员、秘书、后勤管理等与外贸业务关联度不大的岗位.这种状况造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高就业率”下的“低就业质量”.4)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方面表现了“高签约率”下的岗位“高流动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首次就业稳定性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2011届毕业生中选择“已离开首次签约工作单位”的占87%;2012届毕业生占6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在随后的回访中,当问及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离开已签约的工作单位时,毕业生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在单位遭遇到工作强度大、薪水不高或对岗位、领导或同事不满意时,自然会选择离职.在当今的社会,虽然“离职”“跳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为更容易实现自身价值),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毕业生高频次的“跳槽”行为则反映出其就业心理还不够成熟,也反映了在毕业时“高签约率”下的岗位“高流动率”,即毕业生对自己首次就业的满意度普遍不是很高,就业一段时间后,当薪酬、工作地域、职位期望过高而导致其受挫时就会选择离职.

2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及就业状况的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就业观念有一定转变,较切合实际,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有待进一步调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的专业信心普遍不足,专业学习动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地区结构性矛盾凸显,毕业生就业地点过于集中于东部沿海及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及苏北经济相对落后急需专业人才的地区却很少有人问津;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却难尽人意,具体表现为就业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关联度不大,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普遍不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以专业教育为起点,始终将专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增强学生对专业优势的认识与专业学习的信心,不断提高其专业学习动机水平,使之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更为持久,目的更加明确[4].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物流、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英语,通商务”的高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蓬勃发展。从2006年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商务英语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至今,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各类文科院校和综合类高校必开的一门专业。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大部分调研结果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升,对人才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现有的文献大多数是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人才。这一角度很有价值,但过于宽泛。因此,本文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之所以选取这个角度,是基于以下考虑: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各项就业机会,他们清楚高职高专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优势劣势;只有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才能将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表现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尽可能地缩小。

二、调研基本情况

针对“用人单位评价”制作了调查问卷,用人单位主要以中小型民营私企为主,包括进出口贸易公司、口岸物流企业以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于2015年5月通过网络E-mail将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南华工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12至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共发放了345份问卷,收回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29份。

2015年7月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以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2015年8月于人才交流中心及各大招聘会现场进行实地调研。

三、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一)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评价

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商英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如图1。但是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业绩、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却并不太满意,这表明毕业生缺乏工作激情、创新能力,对于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大部分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部分能力有待提高

如图2所示,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有待提高的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及加强竞争意识。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且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三)企业每年补充新员工的渠道

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每年补充新员工的渠道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占总数的74%,占总数的大部分;其次是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占总数的70.30%;反而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占总数的40.70%;所占比例最低的是中专,只占总数的14.80%。所以,对于民营企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及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相比其他而言更占有优势。

(四)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为网上招聘,其次是劳动力市场和熟人介绍,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和直接到高校招聘占少数,说明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网上招聘成了主流,而高校组织的招聘活动和直接到高校招聘却成了冷门。

(五)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愿提供的薪酬待遇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愿提供的薪酬待遇在2000―2500元之间,而3000元以上的比较少,说明企业在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时所提供的薪酬还算比较适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对毕业生录用的薪酬与学历成正比。

(六)企业在用人时对专业对口的强调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用人时对专业一定要对口没有那么强调,反而更重视专业综合能力,说明我们要重视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我们的综合专业能力,更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七)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看重程度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工作经验“一般看重”“不看重”“非常看重”占同样的比例,说明对工作经验的看重程度还算是比较高的。由此可知,企业对毕业生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毕业生找工作会遇到一定的门槛。

(八)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

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一般看重”的占67%,“不看重”的占19%,“非常看重”的占7%,“无所谓”的占7%。企业对毕业生是否考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中,“无所谓”与“非常看重”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是否需持证上岗,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上岗工作。

四、结论和建议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的人才相比,有其优势之处,就是他们愿意从低做起,他们的稳定性比较高,可以在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地工作下去。但是他们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在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综合素养等各方面,都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差。因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注重“专”而非“泛”。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各项专业的实操能力。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课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指导,纠正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以弥补学生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

第一,要在课堂内外通过张扬学生的创新能力来培养职业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素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对外交往等,及时了解和洞悉社会一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针对我们学生的弱项和强项,扬长避短,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以外语“专长”为主,以经济贸易为线,砍去一些与专业素养无关的课程,开设实操性强的外贸课程来贯穿整个知识结构。

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大致上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相符合,但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经历了锻炼,才能较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可采取校内模拟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发挥商务模拟实训室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处理各种商务及外贸业务,熟悉外贸流程。此外,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具体建议如下:

1.投入商务英语师资力量,加大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让这部分老师清楚意识到他们的课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从业,因而都能重视起来,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好这些商务英语课程,比如《外贸函电》《剑桥商务英语教程》等。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10)

对于英语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获取学士学位证书,其毕业论文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特色,展现其专业水平。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体现出毕业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当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时,不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考虑,这也主要表现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没有创新性。因此,研究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十分有必要。

一、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缺乏创造性的原因

根据调查表明,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论文的题目和英语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得体的礼貌”、“日本的茶文化”等。第二,选题的题材过于单一和传统。大多数的学生多是选择文学类的题材作为自身选题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分析,在毕业论文中更是十分普遍。例如,关于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只是简单地将题目设计为《呼啸山庄人物分析》或是《呼啸山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借用别人的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局部修改,再次套用,缺乏自身的思想和观点。第三,题目设计没有立足于实际,过于空、大。

二、提升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作为一个大的专业方向,不仅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有英语技能的掌握,有着非常多的英语语言学习方向。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英语文学专业、英语翻译学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等。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之前,要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方向,并运用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写作材料进行收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要有创新意识,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地收集,不可只局限于文学方面。当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没有创新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将文学方面的题材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方向。除了一些学生偏爱文学题材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文学资料相较于其它的资料,方便查找和理解,可供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所以,许多学生认为选择文学类选题更好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针对这种情况,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立足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同时,还要勤于观察和思考,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可以将落脚点放在语言方面,针对我国公民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论文创作。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将旅游和英语有机结合,针对旅游和英语的关系进行论文创作,而不必要将选题局限于文学方面。

(二)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有许多的素材。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英语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商务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都可以作为论文题目。当然,理论来自于实践,应当为实践服务。因此,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必须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实用性,方可谈创新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要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认识价值,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是否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认识。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过分咬文嚼字、追求时髦没有意义的题目,要果断摒弃。除了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以外,还可以将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社会热点问题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上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进行这方面的论文创作,其好处在于,第一,在一定的时间里,各种媒体都会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导,资料便于收集。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这类问题有着自身的切身感受,更加容易找到切入点。第三,由于许多人都关注这类问题,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通过把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锻炼。例如,有一段时间里,美国枪击平民案件经常见诸报纸,引起了我国公民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些问题。结合这种现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把“美国枪支文化”当做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相关的论文创作,以此,做到题目上的创新,独具一格,吸引老师的眼球。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其创造性还有待加强。本文简单地对一些方法进行了介绍。但是,对于强化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性还有许多方法,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出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

作者:王连双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英语专业毕业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97-02

关于商务英语的研究,国外学者Munby和Boswood等从ESP角度进行了论证,他们围绕交流需求分析做了详尽的论证,提出了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国内学者阮绩智也从ESP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商务英语课程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而曹德春在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实证调查。严明从跨文化商务沟通角度阐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包括三个模块。

国内外专家多从思辨性角度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提出了理论框架和构想,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因此,进行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研究意义非凡。

河南省目前共有73所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我省高校总数的65%,能够为外贸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现实是这些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外贸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Munby和Boswood的交流需求分析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与个入访谈相结合。通过电子邮件、QQ、邮寄等渠道发送调查问卷,分别发送给了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省内15家进出口企业。

在问卷回收之后,通过SPSS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根据问卷反馈信息,选择5位外企业负责人和10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对学生的调查。课题组抽取了河南省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外贸型企业,高达7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是翻译及国际贸易。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太合理,超过60%的学生对所学教材及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学校中所学的内容。

在随后的访谈中,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提出了实训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认为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商务实践活动,多提供校外企业实习机会,强化商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二)对企业的调查。课题组对河南省15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已经有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占70%,另有61%的企业打算招聘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6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最受欢迎的毕业生类型是“专业知识扎实和语言能力强”,另有61%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至少“英语口语好要好”,52%的企业则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对于“要求学生具有什么资格证书”这一问题,多数企业建议在校学生可以考商务英语翻译证书、BEC证书、以及外销员和报关员等证书。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企业认为高校应开设下列课程,如:《国际贸易贸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经贸英语阅读》《国际营销》《商务写作》等,但这类课程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却很少看到。

(三)结果分析。中原经济的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给我省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河南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他们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商务英语发展前景乐观,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这些涉外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存在许多问题,与市场需求产生了脱节。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人才的蜕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达到有效的对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省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调查发现,我省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不清晰。首先,关于专业归属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在多数高校中属于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有一部分学校把它归属到经贸学院,还有的归为国际学院。归属到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英语专业+部分商务课程,即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这样培养的学生语言基础较扎实,但商务知识不够系统、商务实践能力不足;归属到经贸学院或国际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商务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部分英语语言基础课,如听说等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受总课时的限制,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薄弱。

(二)教学与市场脱节。首先,许多高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太慢,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不主动引进真正的原版商务教材,国内的教材理论性又太强,实用性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偏重英语语言训练、单词记忆和传统的句子翻译,忽视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如:报关、保单、提单、支票、汇票等。学生即使把这些词汇和术语倒背如流,却不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如何使用它们。

由于专业定位不清,各个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比较乱,不能处理好商务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比例。有的学校以英语为主,在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有的学校以商务为主,开设系统的商务课程及少量的英语听说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既精通商务知识,又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高校的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交际能力很强,但是这些教师因为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缺乏相应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商务英语或商务相关的专业,甚至具备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英语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堪忧。

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师师资薄弱,“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针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有待加强。

四、我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然后要调查社会的需求,根据相应的岗位制定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英语在国际物流、电子商务、涉外接待、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及商务洽谈等方面的使用日益频繁,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软件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也必须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合理分配语言基础课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时,强化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强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还应当突出技能训练,重视商务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需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我省各高校当前急需建立一支英语水平高、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各高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按计划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商务人员到学校给老师们培训或办讲座。

(四)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和订单培养模式。我省高校应该抓住中原经济迅速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与涉外企业和郑州航空港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结合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

1.校企结合式

校企结合式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融理论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达到教室与工作地点一体化、课堂学习与职业训练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一致。可以建立固定的学生实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到涉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商品的进出口流程,进行情景教学,或派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商务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2.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人单位根据所需人才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和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并在办学条件、师资、技术方面与学校达成一致,可以与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订单”,企业可以从各高校相关专业获取较为稳定的人才来源,毕业生可以获得一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高级人才,这既是契机,更是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我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受企业欢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解析多层次交流需求构建商务英语核心优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

[2]阮绩智.论中国高校商务专业英语课程设计[A].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周聪贤.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