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9 08:20:56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1)

2、实训内容:

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实训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1、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 “繁琐”的实训步骤如下:

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

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根据实训的步骤,我们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况表、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业务约定书、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识别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以上表格统称为“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底稿”。

我的专业是审计实务,但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审计是做什么的。怀着一份新鲜和好奇感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之前有参加过会计模拟手工记账的实训,但这次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个工作氛围,几乎全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刚开始时,面对着一堆的委托单位的资料,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知如何开始,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有了一点头绪,一个上午4节课,就在分组,分配工作,和一堆疑问中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由于上午已经进行了分工,其他组员是没有理由帮你的,所以下午3节课,几乎都在看资料,眼睛看到生疼,非常枯燥,也很累,但是看到开始有点进步了,虽然只是填了一张基本情况表,但看到成果,感觉很充实!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第二天就比较容易上手了,一整天都是看资料,填表,讨论,研究,有一种工作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的精神就更加突出了,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的话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几乎都按照第二天的模式进行。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2)

作为通用经济语言,会计的计量深刻地影响着价值创造的结果与效果,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加依赖会计信息,来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活动,做出投资决策。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它又是连接政府、公众、投资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的纽带。没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合理保护,市场风险就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同时,会计信息是全行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的最终体现,会计信息问题,反映了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问题,仅凭会计部门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全行上下、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全行的角度,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标本兼治,才能为真正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才能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省分行在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依法治行为主线,狠抓认识的统一,自1999年以来,在全行深入持久地开展依法治行活动,对全行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彻底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依规经营、按章按制操作的观念深入人心,会计人员依法依规核算的意识更是得到加强,从根本上消除了假表假账现象生存的土壤。尤其是2003年以来,为凸显会计信息质量在全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省分行连续两年,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做为全行的基本工作目标,写入了分行年度发展规划。全行上下对会计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会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二、依托三级管理架构,严密实施会计信息动态监控

会计信息以原始交易为基础,会计核算必须真实地再现原始交易和事项,才能形成可靠的、有用的会计报告信息。近年来**省分行一直致力于从源头抓起,以省分行、二级分行、基层支行分级实施的三级管理架构为基础,加强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管理,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夯实会计报告工作基础。

(一)建立严密的总账监控制度,加强总账信息的动态监控

为了强化基层机构账务信息监控,对核算差错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省分行建立了总账监控制度和账务联系书制度。由省分行和二级分行指定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总账审查人员,一是按照总账审查要求,每日对总账信息中反映的会计科目使用准确性、科目匹配性、表内与表外科目的勾稽关系、期初与期末余额的衔接等,进行详细审核,加强日常对总账的动态监控。省分行将当日审核发现的错误以“账务联系书”的形式下传二级分行,要求其在日终前进行更正,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二是重新规范现金出纳业务统计月报表、外币现钞业务统计月报表的填报要求,强调报表信息中期初、期末、日均的库存现金、外汇现金余额与总账的一致性核对。三是加强对总账变化情况的动态分析,掌握、研究重点关注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变动趋势,实现对总账的动态趋势监控。

为便于对全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避免核算差错的重复发生,省分行会计结算部定期对全行会计核算质量进行统计,对核算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做为工作交流材料在分行网站上,供各级会计人员参考学习,对基层机构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2004年省分行会计部共审查本、外币总账数据300次,下发工作提示400次、审核二级分行整改反馈1000次、纠正核算差错500次。通过不间断的日常总账数据监控,**分行日常会计核算差错得到有效控制,会计核算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在管理中强化二级分行对会计信息的传承与监督

二级分行在会计信息的管理控制链条中,有着突出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日常信息管理中,**分行着重强化了二级分行的以下职能:一是在组织进行对辖内机构总账信息监控的同时,及时将省分行针对总账审核每日下发的“账务联系书”提示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加强对辖内机构WDD系统运行情况的即时监督,对于每日运行中发生的总分不平情况、省分行下发的异常情况错误清单列示内容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三是结合会计稽核中心稽核情况,加强对辖内机构、网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核算差错,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准确。四是强化扁平化管理下对总账信息的二级汇总管理,严密组织市区内扁平化管理网点总账数据的采集汇总,在此基础上加载辖内支行总账信息进行二次汇总,并着重加强对非自动统计信息的采集以及审核确认,包括表外补充资料的采集、审核,确保非自动统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以委派会计主管的组织与监督为基础加强基层控制,将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关口前移

**省分行自2003年起,在辖内全面实施了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通过制度的实施变更会计责任主体,明确会计主管相对独立地位,彻底改变了会计主管从属于基层机构负责人的局面,有效地避免了同级监督同级产生的规章制度虚设、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委派会计主管“监督、规范、指导、桥梁”作用,健全平衡制约与监督机制,从基层抓起,强化二级分行对基层机构的会计监督和对前台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组织、管理,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确保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严格把好会计信息入口关,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加强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管理,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做为会计主管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激励与约束并重,促使会计主管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管理。2004年,各行的委派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管理、新系统上线运行、消化历史包袱、重组建账分账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组织、带领基层会计人员,建立起了把守会计信息质量关的坚实的第一道屏障,从源头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以制度约束行为,不断加强建章建制

强化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规范化的标志,制度的缺失必然会造成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会计结算部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规范会计报告业务管理的切入点,通过不断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业务管理办法与内控管理办法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会计报告制度体系。近两年来,通过对总行有关会计报告方面规章制度的梳理,结合实际,细化、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重点对本外币主要会计报表的报表要素、填报口径、考评办法、报送程序以及总账审查等进行了规范,使全省会计报告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依。一是根据总行的《会计报告管理办法》制订下发了《**省分行会计报告管理实施细则》,做为统驭会计报告工作的核心制度,对会计报告工作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二是制定下发《关于规范报表填报口径的通知》、《关于规范外币报表填报要求的通知》、《会计总账审查要点》、《会计报表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并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及时对考评办法和总账审查要点进行修订,保证了制度的客观性、科学性、约束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会计报告工作质量

信息技术已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在会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会计业务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提高会计总账审核的工作效率与效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会计信息审核质量,近年来,**省分行先后开发了“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和“总账数据月度审核系统模版”。

1.重组改制以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会计部对总账审核、监控的密度在不断加大,单纯依靠人工审核的方式,审核质量和效率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全省会计报告工作发展的瓶颈。为提高会计报告工作科技含量,加强会计报告信息质量控制,会计结算部经过与技术部门沟通,根据总行下发的《会计报表编制和审查手册》,结合日常总账审核特点,开发了“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实现了对所辖27个并表单位一、二级会计科目的直接监控,并重点加强了会计科目间勾稽关系、科目余额匹配性、表外资料、禁用科目、外币专用科目等审核重点的监控。“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总账审核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原来人工需要一、两天的工作量,借助“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仅需一、两个小时,使总账监控人员从繁重的总账审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更高层次上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和深加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有用、真实的信息支撑。

2.利用月度总账审核对系统内往来资金和利息进行核对,对重要会计信息的时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监控,是防范会计风险、保护资金运行安全、检验会计核算信息的重要手段。月度总账审核的内容比日常总账审核更全面、技术要求也更高,提高月度总账审核的效率和质量是**分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总账数据审核的基础上,针对月度审核的要点,**省分行开发了“总账数据月度审核系统模版”,重点对所辖40个并表单位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进行一致性审核,及时发现所辖分行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核算问题及其他不符事项原因,确保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的安全。

五、狠抓会计技能培训,促进信息质量提升

会计报告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会计核算质量,而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高低,取决于会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能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加强会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履岗能力至关重要。2004年,**省分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对会计报表编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1.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这些业务骨干的辐射作用,引导全体会计人员树立重视知识的学习精神,逐步培育起健康向上、勤奋务实的学风。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座谈讨论等方式,对二级分行管理人员和报表审核、编制人员集中进行封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总账审核方法、报表编制要求和审核技能等。以这些人员为基本师资力量,组织二级分行进行业务转培训,引领全体会计人员提升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技能。

2.延伸培训触角,采取网上互动式培训。网上互动式培训是省分行对常规性培训的有益补充,在WDD上线、年终决算、建账分账、审计报表填报等重要的、阶段性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省分行依托会计结算部“会计经纬”网页和企业网邮箱对工作重点、难点进行答疑,以帖子或邮件的方式。并注重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了解所辖分行的疑问,进行一对一的解答。2004年WDD上线后,省分行针对性地收集各类问题集中进行答疑7次,有效解决了WDD上线后日常核算差错激增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年终决算过程中,针对二级分行提出的报表编制和决算软件使用的问题,省分行下发了6次决算答疑,确保了全行决算工作如期完成。

3.结合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年初针对集约化经营管理改革后会计人员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对2000名柜面人员进行城综网操作强化培训。组织业务技能考试三次,参考人员24,000人次。组织外汇核算业务操作技能跟岗培训9批,初步组建起全省外汇会计骨干队伍,稳定了外汇会计核算管理局面。举办建账分账及新制度培训班,指导各行建账分账及新制度转轨工作。组织部内员工集中进行业务学习20余次,促进员工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职业素养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员工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思维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力和执行力。

六、加强考核监督,夯实管理基础

(一)严格实施会计报表考评,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多年来,**省分行坚持不断完善会计报表考评机制,严格考评要求,认真组织考评工作的实施。对全行的会计报表编报情况进行按季度考评,对决算报表按年度考评,将各种报表按照信息批露的影响力大小确定不同权重,对考评进行加权汇总,以行发文的形式组织考评结果通报,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全年会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着重对每季度会计核算和报表编报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典型错误现象和成因进行剖析,对屡犯屡错的分行加大处罚力度,对报告质量高、进步快的分行进行通报表扬。在近年来省分行对各二级分行会计工作的考核中,会计报表考评结果所占权重逐年提高。各二级分行也根据省分行要求,全部制定了相应的报表考评办法,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检查督导力度,以查促改,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基础

将对会计报告质量的控制融入到日常会计检查中,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省分行会计部每次组织对下级机构的会计检查,会计核算、会计报表是必查的重点内容。组织检查过程中,注重会计检查人员与会计报表编制、总账审核人员的结合,将会计报表编制、总账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纠正的问题带到检查中,将检查中发现的需在日常会计信息审核管理中关注的问题及时反馈会计报告管理人员。去年,仅省分行会计结算部直接组织的会计检查50批、检查基层机构305个次,对被查单位逐一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要求各行将整改过程、整改结果、责任人处理情况逐级上报至省分行。对于各批次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等,及时汇总通报,要求各行举一反三、自查整改。

2004年WDD上线后一段时间内,**分行会计信息一度差错较多,出现会计报告质量下滑的情况。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省分行会计结算部组织四个专项检查小组深入基层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现场调研、专题研讨,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予以处理解决,指导各二级分行不断改进工作,在短时间内遏止了会计信息质量下滑的趋势。

正是这种督导检查工作和会计报告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良性循环,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警示谈话制度

警示谈话制度主要是对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会计部经理进行警示、告诫的一项制度,依据是会计报告信息审查、总账信息审核、会计检查中发现问题情况。在2004年建账分账期间,**省分行先后对个别严重影响全省工作进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会计部经理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警示谈话,极大地触动了二级分行领导,对各行会计报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发挥团队精神,集思广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会计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会计机构和全体会计人员共同努力。在工作中**分行注重激发各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倡导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和发挥组织效率,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一是在日常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注意发挥会计团队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广大会计人员的能动性,通过座谈讨论、实地调研、下发问卷等形式,征集、吸纳各级会计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合力。二是注重引导、培养各级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执业意识和职业理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取得了“一人对一岗,岗岗求实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效果。三是切实树立为下级、为基层服务的观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基层工作存在问题,真正体现上级为下级服务、下级对上级负责的管理要求,相互协调促进。四是注重发挥各级会计业务骨干的智慧和专长,通过骨干力量凝聚会计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八、积极探索推进会计报告问责制,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内控机制

(一)积极探索、建立会计报告问责制,保证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报告信息以“决策有用性”为根本目标,而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关键要素。实施会计报告问责制,就是建立层层负责的制度,一层对一层、一级抓一级,保护和激励会计人员依法核算、规范操作,强化会计的监督作用,从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各个环节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实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目前**省分行制定了《**省分行会计信息责任认定办法(试行)》(又称《会计报告问责制》)。会计报告问责制,以制度的形式对会计信息报告的职责分工、责任追究的范围进行界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分类,从会计信息产生和编报、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采集和传输、历史数据返还系统维护等方面,对会计报告信息责任进行明确,对责任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哪一级出了问题,追究哪一级的责任。

《**省分行会计信息责任认定办法(试行)》下发执行以来,已收到明显效果,总账审核发现,各行上报总账信息差错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0%。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3)

作为通用经济语言,会计的计量深刻地影响着价值创造的结果与效果,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加依赖会计信息,来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活动,做出投资决策。对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它又是连接政府、公众、投资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的纽带。没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合理保护,市场风险就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同时,会计信息是全行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的最终体现,会计信息问题,反映了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绝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问题,仅凭会计部门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全行上下、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全行的角度,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标本兼治,才能为真正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才能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省分行在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依法治行为主线,狠抓认识的统一,自1999年以来,在全行深入持久地开展依法治行活动,对全行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彻底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依规经营、按章按制操作的观念深入人心,会计人员依法依规核算的意识更是得到加强,从根本上消除了假表假账现象生存的土壤。尤其是2003年以来,为凸显会计信息质量在全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省分行连续两年,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做为全行的基本工作目标,写入了分行年度发展规划。全行上下对会计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会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二、依托三级管理架构,严密实施会计信息动态监控

会计信息以原始交易为基础,会计核算必须真实地再现原始交易和事项,才能形成可靠的、有用的会计报告信息。近年来**省分行一直致力于从源头抓起,以省分行、二级分行、基层支行分级实施的三级管理架构为基础,加强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管理,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夯实会计报告工作基础。

(一)建立严密的总账监控制度,加强总账信息的动态监控

为了强化基层机构账务信息监控,对核算差错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省分行建立了总账监控制度和账务联系书制度。由省分行和二级分行指定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总账审查人员,一是按照总账审查要求,每日对总账信息中反映的会计科目使用准确性、科目匹配性、表内与表外科目的勾稽关系、期初与期末余额的衔接等,进行详细审核,加强日常对总账的动态监控。省分行将当日审核发现的错误以“账务联系书”的形式下传二级分行,要求其在日终前进行更正,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二是重新规范现金出纳业务统计月报表、外币现钞业务统计月报表的填报要求,强调报表信息中期初、期末、日均的库存现金、外汇现金余额与总账的一致性核对。三是加强对总账变化情况的动态分析,掌握、研究重点关注科目及其核算内容的变动趋势,实现对总账的动态趋势监控。

为便于对全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避免核算差错的重复发生,省分行会计结算部定期对全行会计核算质量进行统计,对核算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做为工作交流材料在分行网站上,供各级会计人员参考学习,对基层机构提升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2004年省分行会计部共审查本、外币总账数据300次,下发工作提示400次、审核二级分行整改反馈1000次、纠正核算差错500次。通过不间断的日常总账数据监控,**分行日常会计核算差错得到有效控制,会计核算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在管理中强化二级分行对会计信息的传承与监督

二级分行在会计信息的管理控制链条中,有着突出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日常信息管理中,**分行着重强化了二级分行的以下职能:一是在组织进行对辖内机构总账信息监控的同时,及时将省分行针对总账审核每日下发的“账务联系书”提示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加强对辖内机构WDD系统运行情况的即时监督,对于每日运行中发生的总分不平情况、省分行下发的异常情况错误清单列示内容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三是结合会计稽核中心稽核情况,加强对辖内机构、网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及时纠正核算差错,保证核算信息的真实、准确。四是强化扁平化管理下对总账信息的二级汇总管理,严密组织市区内扁平化管理网点总账数据的采集汇总,在此基础上加载辖内支行总账信息进行二次汇总,并着重加强对非自动统计信息的采集以及审核确认,包括表外补充资料的采集、审核,确保非自动统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以委派会计主管的组织与监督为基础加强基层控制,将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关口前移

**省分行自2003年起,在辖内全面实施了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通过制度的实施变更会计责任主体,明确会计主管相对独立地位,彻底改变了会计主管从属于基层机构负责人的局面,有效地避免了同级监督同级产生的规章制度虚设、管理职能弱化的问题,充分发挥委派会计主管“监督、规范、指导、桥梁”作用,健全平衡制约与监督机制,从基层抓起,强化二级分行对基层机构的会计监督和对前台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组织、管理,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确保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严格把好会计信息入口关,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加强对委派会计主管的考核管理,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做为会计主管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激励与约束并重,促使会计主管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管理。2004年,各行的委派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管理、新系统上线运行、消化历史包袱、重组建账分账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组织、带领基层会计人员,建立起了把守会计信息质量关的坚实的第一道屏障,从源头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三、以制度约束行为,不断加强建章建制

强化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规范化的标志,制度的缺失必然会造成管理的无序和混乱。会计结算部将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规范会计报告业务管理的切入点,通过不断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业务管理办法与内控管理办法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会计报告制度体系。近两年来,通过对总行有关会计报告方面规章制度的梳理,结合实际,细化、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重点对本外币主要会计报表的报表要素、填报口径、考评办法、报送程序以及总账审查等进行了规范,使全省会计报告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依。一是根据总行的《会计报告管理办法》制订下发了《**省分行会计报告管理实施细则》,做为统驭会计报告工作的核心制度,对会计报告工作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二是制定下发《关于规范报表填报口径的通知》、《关于规范外币报表填报要求的通知》、《会计总账审查要点》、《会计报表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并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及时对考评办法和总账审查要点进行修订,保证了制度的客观性、科学性、约束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会计报告工作质量

信息技术已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在会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会计业务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提高会计总账审核的工作效率与效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会计信息审核质量,近年来,**省分行先后开发了“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和“总账数据月度审核系统模版”。

1.重组改制以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会计部对总账审核、监控的密度在不断加大,单纯依靠人工审核的方式,审核质量和效率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全省会计报告工作发展的瓶颈。为提高会计报告工作科技含量,加强会计报告信息质量控制,会计结算部经过与技术部门沟通,根据总行下发的《会计报表编制和审查手册》,结合日常总账审核特点,开发了“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实现了对所辖27个并表单位一、二级会计科目的直接监控,并重点加强了会计科目间勾稽关系、科目余额匹配性、表外资料、禁用科目、外币专用科目等审核重点的监控。“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日常总账审核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原来人工需要一、两天的工作量,借助“总账数据日常审核系统模版”仅需一、两个小时,使总账监控人员从繁重的总账审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更高层次上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和深加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有用、真实的信息支撑。

2.利用月度总账审核对系统内往来资金和利息进行核对,对重要会计信息的时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监控,是防范会计风险、保护资金运行安全、检验会计核算信息的重要手段。月度总账审核的内容比日常总账审核更全面、技术要求也更高,提高月度总账审核的效率和质量是**分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总账数据审核的基础上,针对月度审核的要点,**省分行开发了“总账数据月度审核系统模版”,重点对所辖40个并表单位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进行一致性审核,及时发现所辖分行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核算问题及其他不符事项原因,确保系统内往来资金、利息的安全。

五、狠抓会计技能培训,促进信息质量提升

会计报告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会计核算质量,而会计核算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高低,取决于会计人员履行岗位职能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加强会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履岗能力至关重要。2004年,**省分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对会计报表编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有力地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1.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这些业务骨干的辐射作用,引导全体会计人员树立重视知识的学习精神,逐步培育起健康向上、勤奋务实的学风。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座谈讨论等方式,对二级分行管理人员和报表审核、编制人员集中进行封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总账审核方法、报表编制要求和审核技能等。以这些人员为基本师资力量,组织二级分行进行业务转培训,引领全体会计人员提升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技能。

2.延伸培训触角,采取网上互动式培训。网上互动式培训是省分行对常规性培训的有益补充,在WDD上线、年终决算、建账分账、审计报表填报等重要的、阶段性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省分行依托会计结算部“会计经纬”网页和企业网邮箱对工作重点、难点进行答疑,以帖子或邮件的方式。并注重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了解所辖分行的疑问,进行一对一的解答。2004年WDD上线后,省分行针对性地收集各类问题集中进行答疑7次,有效解决了WDD上线后日常核算差错激增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年终决算过程中,针对二级分行提出的报表编制和决算软件使用的问题,省分行下发了6次决算答疑,确保了全行决算工作如期完成。

3.结合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年初针对集约化经营管理改革后会计人员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对2000名柜面人员进行城综网操作强化培训。组织业务技能考试三次,参考人员24,000人次。组织外汇核算业务操作技能跟岗培训9批,初步组建起全省外汇会计骨干队伍,稳定了外汇会计核算管理局面。举办建账分账及新制度培训班,指导各行建账分账及新制度转轨工作。组织部内员工集中进行业务学习20余次,促进员工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职业素养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员工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思维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力和执行力。

六、加强考核监督,夯实管理基础

(一)严格实施会计报表考评,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多年来,**省分行坚持不断完善会计报表考评机制,严格考评要求,认真组织考评工作的实施。对全行的会计报表编报情况进行按季度考评,对决算报表按年度考评,将各种报表按照信息批露的影响力大小确定不同权重,对考评进行加权汇总,以行发文的形式组织考评结果通报,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全年会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着重对每季度会计核算和报表编报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典型错误现象和成因进行剖析,对屡犯屡错的分行加大处罚力度,对报告质量高、进步快的分行进行通报表扬。在近年来省分行对各二级分行会计工作的考核中,会计报表考评结果所占权重逐年提高。各二级分行也根据省分行要求,全部制定了相应的报表考评办法,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检查督导力度,以查促改,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基础

将对会计报告质量的控制融入到日常会计检查中,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省分行会计部每次组织对下级机构的会计检查,会计核算、会计报表是必查的重点内容。组织检查过程中,注重会计检查人员与会计报表编制、总账审核人员的结合,将会计报表编制、总账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纠正的问题带到检查中,将检查中发现的需在日常会计信息审核管理中关注的问题及时反馈会计报告管理人员。去年,仅省分行会计结算部直接组织的会计检查50批、检查基层机构305个次,对被查单位逐一下发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要求各行将整改过程、整改结果、责任人处理情况逐级上报至省分行。对于各批次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等,及时汇总通报,要求各行举一反三、自查整改。

2004年WDD上线后一段时间内,**分行会计信息一度差错较多,出现会计报告质量下滑的情况。为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省分行会计结算部组织四个专项检查小组深入基层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现场调研、专题研讨,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及时予以处理解决,指导各二级分行不断改进工作,在短时间内遏止了会计信息质量下滑的趋势。

正是这种督导检查工作和会计报告工作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良性循环,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警示谈话制度

警示谈话制度主要是对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会计部经理进行警示、告诫的一项制度,依据是会计报告信息审查、总账信息审核、会计检查中发现问题情况。在2004年建账分账期间,**省分行先后对个别严重影响全省工作进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会计部经理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警示谈话,极大地触动了二级分行领导,对各行会计报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发挥团队精神,集思广益,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会计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会计机构和全体会计人员共同努力。在工作中**分行注重激发各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倡导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和发挥组织效率,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一是在日常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注意发挥会计团队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广大会计人员的能动性,通过座谈讨论、实地调研、下发问卷等形式,征集、吸纳各级会计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合力。二是注重引导、培养各级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执业意识和职业理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取得了“一人对一岗,岗岗求实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效果。三是切实树立为下级、为基层服务的观念,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基层工作存在问题,真正体现上级为下级服务、下级对上级负责的管理要求,相互协调促进。四是注重发挥各级会计业务骨干的智慧和专长,通过骨干力量凝聚会计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八、积极探索推进会计报告问责制,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内控机制

(一)积极探索、建立会计报告问责制,保证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报告信息以“决策有用性”为根本目标,而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关键要素。实施会计报告问责制,就是建立层层负责的制度,一层对一层、一级抓一级,保护和激励会计人员依法核算、规范操作,强化会计的监督作用,从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各个环节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实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目前**省分行制定了《**省分行会计信息责任认定办法(试行)》(又称《会计报告问责制》)。会计报告问责制,以制度的形式对会计信息报告的职责分工、责任追究的范围进行界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分类,从会计信息产生和编报、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信息采集和传输、历史数据返还系统维护等方面,对会计报告信息责任进行明确,对责任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哪一级出了问题,追究哪一级的责任。

《**省分行会计信息责任认定办法(试行)》下发执行以来,已收到明显效果,总账审核发现,各行上报总账信息差错率较去年同期下降80%。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4)

(二)提升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发现问题、披露风险、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审计评价是审计部门的职责,但对问题的处理或进一步落实整改,涉及许多人和事,则是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审计部门仅起监督和报告的作用,不能直接去处理,因此必须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业务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作用,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的全过程沟通机制。及时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经济成果,如通过开展其他费用专项调查和线损管理审计调查,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营销部、财务部、基建部等,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监督,业务部门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夯实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从源头进行治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经济成果转化率。

(三)扩大审计经济成果的影响和透明度,建立披露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供电企业可以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后,组织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见面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通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使错误观念和违规违纪行为得到纠正,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实行定期报告制度编制《审计综合分析报告》,就审计结果向公司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形成有数据证明、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的综合分析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提高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推进制度机制着眼,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主要业务流程中深入分析,查找根源,揭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更多的是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使审计工作效益最大化。

(五)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长期的业务积累和经验判断会影响到工作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加大内审人员专业培训力不断加强度。通过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如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审计人员写出培训心得,有助于培训效果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现有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扩展其知识结构,优化审计队伍结构,适应不断拓展的审计业务需要。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做到依据充分,取证适当,才能进一步提高确认程度,提高审计质量,做到客观公正,最终提高审计经济成果利用率。

(六)审计与纪检相结合,提高工作实效性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违规违纪行为时,可将线索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经进一步查实后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将较具体的举报线索交由审计部查证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与纪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也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人力、财力。审计与纪检同作为供电企业监督部门,可发挥协同监督的作用,以实现管理效益。

二、供电企业审计经济成果运用目标和方向的探讨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5)

财务决算工作既是对企业年度经营成果和资产运用效益的检查与总结,也是对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内部管理先进性、对社会创造贡献性的检验。当前全球经济错综复杂,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财务决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决算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加强组织、创新方式,更好地发挥决算管理的作用以提升企业效益水平。注重利用财务决算结果分析总结企业生产经营成效和资产负债增减变动因素,进一步分析查找需要改进的问题,夯实管理基础,积极推动管理提升,确保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

一、财务决算报表编制流程

(一)决算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贯彻上级对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要求。根据财政部、铁路总公司关于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要求,结合广铁集团公司情况,制定本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编制文件和填报说明细则。二是召开财务决算布置会议。传达铁路总公司对财务决算工作布置要求,结合年度财务预算安排,提出集团公司编制财务决算报表的目标、任务。三是清理各项目数据工作。全面核对债权债务往来、资产盘点、收入、支出是否真实等。四是完善报表软件系统。细化报表主表个别项目,满足经营管理重点数据分析及编制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等需要,对报表软件测试,修订完善报表格式和审核公式工作。

(二)决算过程的卡控

一是分级组织、逐级审验。要求控股子公司会审所属单位全套财务决算报表,以全级次法人数据接受集团公司决算会审,依据集团公司现场审验反馈结果,加紧纠正报表数据,形成最终上报集团总部数据。二是合并调整、整体复检。集团公司以会计制度、法规为准绳,合并抵销内部关联交易、债权债务等数据,借助计算机审核校验报表数据,人工检查工作量指标合理性,与业务处室核对全集团公司工资薪酬、人数指标是否一致,人工填报客货运输指标工作量。三是审计整改、修改完善。依据内、外部审计意见,纠正决算报表编制差错,校稿整理,完善财务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各指标数据分析,形成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审批上报、会审整改

一是内部审批上报。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经财务处长、总会计师、总经理、董事长逐级审批,形成正式对外财务会计报告。二是上级审核和修改。参加铁路总公司决算会审工作,依据铁路总公司财务部、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意见,细化、完善各个项目说明,解答各指标数据填报是否合理,修改不合理数据的填报,形成正式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分析考核、总结经验

一是充分利用财务决算资料,查找企业内部管理漏洞,从而完善制度建设。二是通过开展财务决算数据横向、纵向对比,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盈利结构和现金回报水平,关注重点项目增减情况及行业经营成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财务支持。三是加强决算工作总结与质量考核,将所属单位包括决算在内的各项财务工作都纳入考核范围,对各子公司进行考核,宣传好的工作经验,对不合格的单位,采取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等措施。举一反三,这既可以起到鞭策作用,又可以分析总结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决算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决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每次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差错,如报表数据审验表内试算不平、表间勾稽错误、工作量指标漏填错报、内部债权债务挂账不一致、审计问题未及时整改,导致报表编制中耗费人力、时间,合并报表数据合理性不符合实际、逻辑性错误,分析材料不透彻等,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不力、责任心不强

一是未认真学习当期决算文件要求,甚至连本单位报表上报时间都记错,未关注最新会计核算调整、填报说明,而是凭借以往历史经验做法来完成报表编制。二是未查收上级对决算工作的最新要求通知,导致报表会审时,错误较多,影响集团公司汇总进度。三是未完成材料上报,在会审现场匆忙补救,影响集团公司整体报表质量。

(二)经验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分析材料前后矛盾,数据解释不够充分,变动数据应重点分析而未分析。二是过分依赖决算软件效验功能,忽略人工审验,导致一些指标的合理性错得离谱,存在漏填错填。三是决算软件操作不熟练,缺乏各功能联动使用的整体意识,导致会审现场修改报表数据。

(三)硬软件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是财务软件各个子系统相互穿透抓取数据不准确,各子系统数据各自独立,导致个别账务处理、个别报表编制需要人工填报。二是子系统开发不完善,如未开发内部关联债权债务核对子系统,造成各子公司相互提报往来数据差异较大,事后逐一核对,工作量非常大,造成抵销不充分。三是个别单位无法连接内部网络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为单机版操作,上级无法查询其数据,异地无法登录财务信息系统。

三、提高财务决算工作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一是整理汇编文件。收集预算、资金、会计核算管理及薪酬、社保管理等的制度、办法,整合印刷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手册,以便学习查阅。二是制定文件,明确编制要求。根据财政部和铁路总公司文件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编报财务会计报告有关问题的文件,明确会计核算变化项目、审计整改、税务问题、报表报送时间等。

(二)加强决算组织

加强决算工作的组织的领导,是提高决算效率的重要保障。一是提高财务关联数据对账。针对年度决算对账难题,建立预对账制度,提前一个月组织内部债权债务、关联交易的核对,提早了解和解决子企业间存在争议的关联事项。二是搭建沟通平台。借助内部网页、微信,搭建财务问题交流平台,方便对决算工作要求及时传达布置,并进行沟通解答,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培训面要到位。在每年召开全集团公司决算布置会议上,对集团公司决算工作进行部署培训,要覆盖到所有基层单位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决算岗位会计。二是培训内容要活。决算涉及的内容很多,受培训人员情况不同,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制作课件,既要考虑到刚接触决算工作的新手,也要让从业多年的老决算人员感到学有所用,尽量做到培训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特别是强调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新要求以及决算报表的调整变动说明。三是挑选案例、现场答疑。培训既有新内容、新要求,也对往年出现的问题及容易填错的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说明,组织现场答疑,提升培训效果。

(四)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程度高,能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能提高财务决算报表质量。建立一个数据集中、应用集成、业务协同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该平台集成基础应用、会计核算、集团查询、预算管理、物资管理等模块。会计核算应包含分线核算、决算辅助审核、财务处理、固定资产、工资核算、应收应付、会计报表、债权债务管理、关联交易核对等子系统功能,形成基础数据与业务规范的统一,实现集中核算和管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五)优化决算报表体系

为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决策需要,在财政部、铁路总公司报表基础上,不断研究财务信息需求,规范决算报表体系。一是关注非运输企业收支利各个项目收支情况,将非运输企业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细化到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装卸、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具体业务,深入掌握每个非运输企业项目的规模和效益变动情况。二是为满足日常经营管理需要,增设重点项目动态附表,如三公经费实际支出表、教育经费提取使用表。为了优化报表体系。三是满足各方需要,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各科室,对决算报表征集修改意见,对报表进行梳理、优化和调整,剔除不符合现状,通过不断修改完善,确保决算报表体系可以满足各方的信息需要。

(六)加强决算审核,严把决算工作数据质量关

一是做好审核报表前准备工作。明确重点关注科目,统一审核标准和方法,制定审核流程。如重点审核资产负债表数据前后两年数据、客货运输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等。为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审核效率,结合往年报表数据的出错和铁总考核通报情况,增设必要的审核公式。积极与工资薪酬管理处室核对职工薪酬、人数指标,确保财务、业务数据一致。二是组织会审小组人员对接会。明确会审人员职责,制定审核流程及特殊情况下沟通机制,统一审核标准,讲解近年工作审核重点项目。三是严格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数据公式效验、纸质报表与审计报告一致性审核、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解释审核等审核。在报表审核期间,针对大家提出的审核公式纠正建议,及时付诸实施。四是把好报送关。随着铁路基建投资增加,高铁线路陆续开通运营,社会越来越重视铁路企业经营效率情况,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所属子公司上报的数据资料要进行认真复查,做到无差错且符合合理性,统一口径数据一致性,所有数字与财务分析报告保持一致,重大差异变化应有解释说明,力求将分析报告写全、写深、写透。

(七)加强决算分析利用,服务企业决策

财务信息结果的价值在于运用,充分利用财务月报和季度决算的数据,加强数据整理分析,为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一是严把数据关、文字分析关,注重企业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二是对近几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企业信息库,在部门内部实现数据共享,为开展企业产权登记、经营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八)总结经验、落实责任

月、季、年度财务决算编制上报完成后,应及时总结本次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经验,查找差错原因,落实责任,依据决算考评制度,量化评分,综合评比,将评审结果以电报形式逐条反馈给各子公司,以便于改进工作,不断营造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切实加强决算编制工作,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高质量的财务决算报表数据是企业经营结果的真实反映,利用财务报表相关数值揭示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运用报表数据,捕捉有价值、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充分的决策依据,同时满足外部社会监管数据披露需要,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财务报告编制指南(2013版).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6)

2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学习培训,推进信息化技术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7)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8)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9)

    1.政府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且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率、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审计实践中,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真实性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其他诸如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离任审计.缺乏事中、事前监督,政府采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的开展时间很短。审计技术方法方面,还停留在详细审计阶段,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领域广泛、审计内容复杂且多变、审计方法灵活多样、审计工作量大,详细审计几乎不能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现有政府审计经验的积累不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2.政府审计主要是采用手工审计,“电子化”程度低或电子计算机利用程度低。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财政管理,即启动“金财工程”,这是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与之相适应,政府也在积极进行“金审工程’,实现审计工作.‘电子化”。但是据笔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电子化”程度低;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能否得到加强,虽然受制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但关键取决于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广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队伍,就无法承担新时期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艰巨任务。

    4.审计结果传递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审计机构具有判决权和制裁权,因此其审计结果具有极强的法律约束力。美国会计总署虽然没有上述权力.但其审计报告要提交给国会,其作用通过国会间接实现,主要由两条途径:一是对不接受审计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停止拨款。这与经济利益挂钩,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二是召开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公开存在严重浪费或管理不善单位的审计报告,而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将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民众关注,对推动审计建议的实施和强化审计报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提交国会的同时还要公开发表。澳大利亚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后续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根据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审计报告的建议,针对本单位缺点提出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继续向国会报告以前报告过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直至审计长公署有理由认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实。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审计一报告,并由政府向国家立法机构—人大常委会提交年度审计报告,然而内容却仅限于财政审计,其他审计均不出具对外报告。在审计结果使用上常常与设立该项审计的最初目的脱节。政府审计报告需要经过有关领导“审批”。这样的审计结果传递与利用方式是政府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响。

    5.我国未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成果作指导,政府审计准则体系也还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适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尽快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向社会审计学习。我国的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相比,发展比较完善,政府审计向社会审计学习:第一,可以向社会审计机构借调具有丰富经验、掌握最新审计技犬和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派遣政府审计人员到社会审计机构学习,使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术;第三,借鉴社会审计准则,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和有关的法律体规,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2.派遣审计队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或组织考察学习。例如,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osai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及美国会计总署、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英国等的最高审计机关。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保障措施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training base;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00-02

0 引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通市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承担了南通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重任。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比较高,在参观国内众多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和加强了实训条件建设,建成了一批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训基地,现拥有实训室31个。能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等工作的需要。保证了“做中教、做中学”高职教学模式[1]的顺利实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等工作的需要。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按照“集约建设、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工业园、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职教园等为载体,按照“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2],创新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区域内高、中职院校、行业企业共享的开放型实训基地。成立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审计监察小组,建设办公室下设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我们在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建设领导小组

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聘任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落实建设的配套经费与自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院(系),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专业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指导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2 建设办公室

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起草相关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等;开展调研、业务咨询和专题研究工作;开展年度绩效考评工作;组织完成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负责基地建设有关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等。

基地建设所在的相关系(院)是基地建设项目组,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编制并执行建设方案,完成建设计划规定的任务;确定年度资金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保证项目进度和建设质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按学院要求编报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验收总结报告;接受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监察和审计;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基地综合优势对其它专业和兄弟院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提高建设效益;开发和维护实训基地建设专题网站,及时展示建设成效并不断更新建设情况。

3 审计监察小组

项目审计监察小组由学院监察审计、国资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基地建设的审计监察;审计项目资金论证报告、年度财务预决算及执行情况;按学院要求编报项目建设审计报告;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审计监察;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购置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实行二级项目管理

遵循“项目管理”的思想,按照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确定立项基地建设为一级项目,明确负责人,并将一级项目细分为若干二级子项目,实行子项目负责人制度。学院将所有子项目列为院级教学改革建设项目,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学院奖励相应的教科研积分。在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增强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性、可实施性和可监控性。

5 加强过程监控

建立“双月汇报、定期研讨、阶段检查”的项目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采取自我检查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院考核与督查相结合、中期检查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定期调研和定期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建设简报,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测和跟进式指导,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针对性分析和研究,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绩效。

6 资金保障

建设经费由学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建设经费按照要求70%用于“硬件”建设、30%用于软件建设,使用专项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及时计入国有资产账,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同时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广泛合作、接受捐赠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并加强对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

7 结果质量评价

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对立项基地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以帮助发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进而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并制定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达到基地建设质量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和学生满意。

总体来说,我们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保障措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初步实现了实训基地的预定的目标,保证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为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训基地在实践运作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基地办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审计实训总结报告篇(11)

一、今年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开展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行业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本次检查工作由协会领导总体布置,监管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借鉴以往开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06年度的检查工作从计划、组织、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

(一)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注协检查工作布置会后,我们修订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计划,确定了2006年检查对象、范围、检查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召开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布置会,部署了今年业务质量检查工作。

举办了检查人员培训班,对40名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前的培训;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简化了小规模企业的检查工作底稿。

(二)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按照中注协要求,结合我会与财政局监督处不重复检查的原则,对50家事务所进行检查,其中2004年后新设立的45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2家、5年内未接受过协会自律性检查的事务所3家,同时对上年度被强制培训的13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复查。

检查范围:2006年1—4月出具的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2005年度审计报告。被检查事务所共出具年度审计报告共2451份,检查组抽查226份(其中上市公司报告4份),抽查比例为9.2%。

为便于检查人员工作,同时不影响被检查事务所正常业务,与往年不同,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实地检查和报送资料集中检查两种方式。

在抽取审计业务项目时,选择能全面反映事务所执业水平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项目,使抽取的检查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不同审计部门或审计小组的业务项目;选择不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完成的审计报告。

这次检查工作给注册会计师们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接受检查的事务所非常重视与检查人员交流执业经验和体会,不少事务所把检查组与事务所的交换意见会,看作是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好机会。通过检查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讨论交流,达到了提高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目的。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对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检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询问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检查来进行。

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事务所建立了一整套以项目承接、项目风险管理、各级业务人员的职责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审核规定、内部控制评价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业务项目风险控制规程,在制度上为业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但少数事务所缺乏具体可行的制度,如有的事务所未建立执业规程或审计手册,有的从形式上履行了三级复核程序,但未签署意见,对复核的程序和内容亦无记录,各级复核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致使三级复核流于形式。

被检查的新所和小所由于更多的关注市场开发,制度建设和执行处于薄弱环节,项目质量控制依赖具体的执业人员。因此,不同的项目组由于人员组成的不同,使项目之间执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风险控制标准不统一。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现场与相关审计人员询问方式,未发现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恶意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

但我们发现事务所业务收费大多偏低,有的业务收费仅为标准收费的20-30%;注册会计师普遍未就新承接业务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受执业环境、执业队伍素质、不正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事务所自身存在重收益、轻质量的状况,尤其放开批所以来,部分事务所出现内部分化、业务流失的趋势,这种状况势必加剧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

三、具体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责任问题

1、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重视不够。如收集的财务报告未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或没有单位的公章;将事务所的名称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页眉或页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会计报表附注未将主要报表项目内容予以列示;未披露财务报表的批准报出日期;管理当局声明书不签日期或签署日期与审计报告日期不一致等问题普遍存在。

2、底稿中存档的审计报告没有严格执行签字并盖章制度。如注册会计师只盖章没有签字或只签字没有盖章;将不应作为审计报告附件的内容作为附件。如在报告正文有附送会计报表的情况。

3、新所和小所对业务约定书重视不够。没有业务约定书、约定书要素不完整或内容不恰当的情况,被审计企业未盖章,未明确出具报告日期或无签约日期或有效日期,签约日期晚于报告日期,不恰当限定年度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等。

法律意识不强是今年业务检查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认为,事务所审计业务如果涉及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会导致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二)综合类项目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有的事务所未编制审计计划。或者具体审计计划固定化,没有根据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以适应项目的需要。对审计程序表执行情况的说明一般不予重视,减少审计程序未经有关责任人批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审计计划中没有对企业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没有过程及依据,没有审计目标的描述,对以前年度审计的描述简单,没有费用预算,对重要的审计领域与科目的审计程序没有说明。

2、事务所普遍对期初余额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获取可以信赖的期初余额的有利证据,也没有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影响本期的大额结转项目没有进行追查,未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没有审计总结。未编制符合性测试记录、审计差异汇总表、试算平衡表。

4、符合性测试目的不明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与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体现不出制度基础审计的特点。对符合性测试样本量确定的依据没有充分的说明。

5、未单独建立永久性档案,对首次接受委托项目的,收集长期档案资料不齐。

(三)实质性测试存在问题

1、对往来款项的函证情况普遍执行不到位。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的审计程序有的只有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缺少必要的账龄分析和函证程序;有的虽然发函但在回函很少的情况下,没有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如某事务所对某物资公司的审计,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为7225万元,占资产总额34.74%,未实施函证的审计程序,也未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

2、存货监盘程序普遍实施不到位。对实物资产的审计,一般只取得了客户提供的明细表或者盘点表,没有事务所的监盘或抽盘记录,有的虽然有盘点或抽盘记录,但没有将盘点日的数据倒扎至报告日进行核对,使执行的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监盘或抽盘的实物资产,没有执行相关的替代程序;底稿中缺乏审计人员对大额资产产权的关注,如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发票、进口设备的报关文件、在建工程的施工许可证、房屋与土地使用权证及其有关的抵押事项等。

如某事务所审计的某装饰工程存货金额为1234万元,占总资产38.77%。其中工程施工1230万元,注册会计师未按工程项目编制明细表,未关注工程进度情况,也未进行实物监盘的审计程序。

3、长期投资底稿未标明投资比例及核算方法。对于合同约定所占比例较大的投资,没有检查长期投资是否采用权益法核算,没有对当期损益的调整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应编制合并报表进行判断。

4、收入确认不符合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某施工企业当期会计报表确认收入15.3亿元。注册会计师没有取得工程结算收入的确认依据,没有结合工程合同、工程进度等进行收入确认的判断,没有考虑收入确认方法队会计报表的影响。

5、被检查的多数事务所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工作底稿不充分问题。

6、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不恰当,不足以对审计结论形成有力的支持。审计人员大量地复印企业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盲目地搜集无效的审计证据,没有对证据的分析与职业判断轨迹与记录;有的出现审计证据不支持审计结论或二者不一致的情况;有的搜集审计证据不充分且目的性不强,凭证抽查比例过低,不能成为支持审计结论的依据;部分审计项目,对于重要事项没有取得审计证据,检查人员无法进一步判断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如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6.30%,但主营业务成本只增长了20.41%,2005年度收入增长主要为销售给单一客户,销售额为2,389万元,其中应收账款为1,437万元,该销售无主营业务成本。该交易为临近资产负债日进行的重大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关注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销售规模、偿债能力等;审计人员未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认真检查,未关注其销售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未关注公司是否已实际发货,未查阅到交货手续,未取得相关验收合格的证明。

7、审计意见类型不恰当。

(1)部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保留意见不在正文中披露,而是采用审计事项说明方式叙述。

(2)审计报告中审计范围的界定不正确。某公司是合并会计报表,该所审计的是其母公司会计报表,仅对母公司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非合并会计报表,但是在审计报告范围段中的表述是“我们审计了后附某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2005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无形中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方式替代审计报告意见,以此“规避”审计风险,造成审计意见不当。如某企业无形资产-专利2005年期初140万元,本年6月增加6000万元,期末无形资产余额6140万元,全年应摊销364万元而未摊销(受益期10年)。上述事项影响利润减少366万元(报表利润-85万元),仅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未在报告中披露,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无保留意见不恰当。

(4)强调事项段所强调的事项不属于修订后《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的内容。如某公司根据与另一公司签订的协议,提取资产占用费324.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34.54%)计入“其他应付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就此事项向B公司进行函证, B公司未予确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将此事项作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5)企业会计制度运用错误,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如某审计报告意见段中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采取的会计政策是《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审计底稿的管理当局声明书中企业声明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6)没有充分考虑重大事项不符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某事务所出具的一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底稿记录长期借款函证与报表差额较大, 注册会计师没有进一步检查差异原因;某企业1995年成立,2005年未编制利润表而将损益项目在递延资产核算、没有合并持股56%的子公司, 2004年度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本年度仍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7)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保留、对企业已接受并进行了调整的事项报,仍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盲目回避审计责任。

(8)对资不抵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关注不够,审计程序不到位。某事务所对资产总额为7365.89万元,净资产为-4549.29万元的某饭店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未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注册会计师只索取饭店的科目余额表,在工作底稿中填列报表数字,极少地执行了审计程序,便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四、对此次检查的处理意见

针对上述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对审计过程中违规情节较严重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行业惩戒:

(一)对两家事务所予以通报批评:北京泳泓胜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宏大兴会计师事务所

(二)对三家事务所予以限期整改:北京同道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润诚会计师事务所、北京慧运会计师事务所

(三)对六家事务所予以谈话提醒:中诚恒平会计师事务所、中汉德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国信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联首会计师事务所、先峰荣达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今日升会计师事务所。

对以上事务所因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签字注册会计师予以谈话提醒。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1、本着帮助教育与并罚并重的原则,我们对以上11家事务所发书面通知书,要求事务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从告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协会,我们将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落实。并根据整改情况确定是否列入下一年的复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