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5 17:56:44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1)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纪录片 价值

据全国妇联2014 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 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批真实记录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纪录片,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这些特殊选题和视角的纪录片有着怎样的社会价值?对留守儿童意味着什么?对社会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反映留守儿童真实生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英国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在评价弗拉哈迪的纪录片《摩阿拿》时指出:“打动人心的电影用在记录与诠释真相,是一种影响大众意见的新工具,可以足以增加经验,促进我们对于公民权益这个新领域的想象空间。纪录片赋予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戏剧、从困境中锻造诗歌的能力。”①真实最能打动人,纪录片就是在向世界提供真相。

纪录片呈现的是中国6100 多万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从留守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来记录他们生活,让我们能够近距离观察这些孩子的生存状态。独立纪录片人蒋能杰拍摄的纪录片《路》、《村小的孩子》等,将留守儿童的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也得到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帮助。在蒋能杰的纪录片中有一个7 岁的叫蒋云(化名)的女孩,从小由奶奶带大,也没出过自己的村子,纪录片播出之后,很多人给予她帮助,还有志愿者带她到长沙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理想也不再是出去打工,而是想做“服装设计师”。可以说,这些留守儿童的命运因为纪录片而改变。

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是比较直观地反映留守儿童的影像,是这一群体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社会价值就是可以沟通情况,提供真实的信息,让人们对自己原本不熟悉的群体有更多的认知。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无法想象留守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恶劣,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具有一定的提供“真相”的价值。

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征,使其更有力量,当真实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人们会被其直观的影像所震撼。其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更能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感。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属于关注社会现实的片子,接地气,有着很高的社会价值。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引发社会关爱这些孩子的成长,甚至可以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二、通过参与式传播,赋权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参与式传播是指留守儿童参与到相关纪录片的传播中,并通过参与为留守儿童“赋权”(Empowement)。这是从发展传播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参与式行动研究(PanicipatoryAction Research)出发,结合留守儿童的现实,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我们可以通过传播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方式,注重留守儿童的新媒介的体验,来促进留守儿童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从参与式行动视角来看,“参与”和“赋权”有助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少年儿童专属网络平台是留守儿童参与传播的重要渠道。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应在少年儿童网站重点宣传,留守儿童可以和城市里的儿童实时互动,同龄人的交流与沟通会让留守儿童的参与感更强。这不仅利于纪录片的传播,也可以解决我国的少年儿童网站存在网页呆板、内容空泛、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缺乏特色等问题。”②另外,有条件的情况下,成人也可以帮助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主人公们开通微博,让他们与粉丝互动。从受众角度,能更近距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客观上可使纪录片的传播更有效。

参与式传播还包括让留守儿童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中,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真实生活。比如张艺谋拍摄的《180 台DV的故事》,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这部纪录片在四川苍溪县拍摄,当地的老师带着留守儿童用6 个月的时间拍摄完成,90%取自留守儿童自己的拍摄。留守儿童拿起DV,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拍摄,拍的是自己所思所想,这本身就是纪录片所要传达的意图:呈现留守儿童最真实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新媒体赋权,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前苏联著名纪录片大师吉加·维尔托夫曾创立“电影眼睛”理论,他指出摄影机也是眼睛,是观察世界的窗口。但是,一旦有人拍摄,有人介入其中,就会对拍摄现场产生影响,因此,应尽量客观。而让拍摄对象本人拍摄自己的生活,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绝对的客观无法做到,但可以尽量的消减主观。在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拍摄中,留守儿童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会更加的客观和真实。

当然,留守儿童参与新媒体传播,也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努力。我们“应拓宽少年儿童新媒体社会参与渠道,扶持建设公益性未成年人新媒体产品导航平台,大力扶持少年儿童新媒体文化产品传播渠道建设,打造少年儿童新媒体文化产品和公益软件上传、应用、推广的集成平台,研发少年儿童专用的网络导航系统、绿色搜索引擎、移动社区等公益性新媒体文化产品推送平台,帮助和引导少年儿童发现和接触好的产品。”③

新媒体时代,留守儿童因为条件所限,更是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成为新媒体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可以一定程度地缩小数字鸿沟。同时,参与式传播也是以儿童为本理念的贯彻,是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三、关爱留守儿童,具有人文价值

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主要就是指从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来关爱他们的成长。纪录片的重要特征就是将镜头对准人,落脚点也是人,主要反映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更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展示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思想价值。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被他者化,处于被动状态,需要进行主体性的建构。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从留守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自下而上的审视现实中面临的问题。这与追求宏大叙事不同,是微观层面的叙事,也是直抵人心的讲述模式。平民视角和底层视角的运用,尤其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的真实记录,表达的是一种深层的人文情怀,更能唤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格里尔逊曾说:“纪录片不仅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还是敲打现实的一把‘锤子’……在一个充满活力和迅速变化的世界上,举向自然的镜子不如打造自然的锤子那样重要……我对这种来到我的有些烦躁不安的手上的媒介的使用,是把它当作锤子而不是镜子。”④从这一角度来看,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也是一把“锤子”,敲击现实,提醒人们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因为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命运,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留守儿童题材的纪录片不仅是为了拍出好的片子,最重要的是改变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与其他题材的纪录片相区别。因此,借助纪录片的影响,我们在现实中与留守儿童互动也是在传达人文关怀。如向社会征集志愿者参与实地拍摄,这是让人们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还有与公益组织合作发起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活动,比如举办留守儿童见面会;还有主动走向观众的纪录片的全国公益展映,通过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传播会更有针对性,也会更有效。通过这种线下的活动,也会对留守儿童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不是为展示孩子的悲情,而是为了呈现他们的乐观。这些孩子生活虽很艰辛,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留守儿童纪录片中“应始终贯穿的是平等、博爱的立场,对于弱势儿童群体,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成长及其需求,而不是仅仅把镜头放在他们羸弱的表面和困窘的境遇。”⑤优秀的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正是传达出了孩子的心声,也传播了留守儿童克服困难,乐观、积极、上进的生活状态。

新媒体环境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媒体的社会推动作用显著。为了让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发挥其社会价值,我们可以采用众筹、跨屏传播、社交媒体助推和线上线下互动等模式,更广泛地传播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以引起社会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的现状,让更多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社会价值,通过影像赋权留守儿童,传达人文关怀,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 Arthur Rothstein 著,李文吉译:《纪实摄影》[M].远流出版公司,1993

②③孙宏艳:《媒介与新儿童:新媒体与少年儿童社会化研究报告》[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187

④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2)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多。他们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的身心出现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的策略与方式方法。

一、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详细资料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个人、家庭成员包括思想、学习、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利于教师适时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引导、指导、鼓励。有了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就能一目了然,不仅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点滴进步、获奖情况,还要记录他们的苦恼困惑、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帮助、转化他们的具体方案与措施。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就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我班一名男生本来学习上问题不大,表现也不错,但自从升入五年级以来成绩一直下滑,学习懒散,经常调皮捣蛋,打伤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特别不服教师的管教。经了解,原来该生的父母今年刚离异并均去外地务工,留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觉得孩子可怜,只知疼爱、不懂教育,对孩子心理及情感受到的伤害也不知如何排解,使得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迷茫、失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摸清了该生的症结所在,我便对症下药,帮助他很快走出低谷,不仅表现进步,而且学习成绩迅速提升。

二、让孩子感受亲情

许多留守儿童都误以为父母离家外出是不爱他、不在乎他、不喜欢他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脆弱,离不开家长的疼爱和关怀教育,长时间感受不到亲情关怀,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患和行为偏差,不仅学习跟不上,而且难以身心健康地成长。帮助留守儿童感悟亲情、沟通亲情,可以有效地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于是,我们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亲情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倾诉出对父母的思念、依赖;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和学生生日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与父母通过亲情电话或者微信感受亲情与关爱,消除心理、情感误解。这样的活动虽然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使孩子的心理得到了疏导,情感得到了交流,利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阳光向上的性情,教师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丰富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的相处,往往内心孤独,于是我们致力于改变学校过于单调、枯燥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和展现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以期淡化他们对家人的思念,燃起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如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队会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精品作文欣赏、健康游戏、看电影等活动。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置身于学校大家庭中,使他们体验到了生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3)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策略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他们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的身心出现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的策略与方式方法。

一、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详细资料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个人、家庭成员包括思想、学习、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利于教师适时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引导、指导、鼓励。有了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就能一目了然,不仅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点滴进步、获奖情况,还要记录他们的苦恼困惑、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帮助、转化他们的具体方案与措施。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就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我班一名男生本来学习上问题不大,表现也不错,但自从升入五年级以来成绩一直下滑,学习懒散,经常调皮捣蛋,打伤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特别不服教师的管教。经了解,原来该生的父母今年刚离异并均去外地务工,留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觉得孩子可怜,只知疼爱、不懂教育,对孩子心理及情感受到的伤害也不知如何排解,使得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迷茫、失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摸清了该生的症结所在,我便对症下药,帮助他很快走出低谷,不仅表现进步,而且学习成绩迅速提升。

二、让孩子感受亲情

许多留守儿童都误以为父母离家外出是不爱他、不在乎他、不喜欢他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脆弱,离不开家长的疼爱和关怀教育,长时间感受不到亲情关怀,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患和行为偏差,不仅学习跟不上,而且难以身心健康地成长。帮助留守儿童感悟亲情、沟通亲情,可以有效地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于是,我们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亲情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倾诉出对父母的思念、依赖;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和学生生日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与父母通过亲情电话或者微信感受亲情与关爱,消除心理、情感误解。这样的活动虽然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使孩子的心理得到了疏导,情感得到了交流,利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阳光向上的性情,教师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丰富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的相处,往往内心孤独,于是我们致力于改变学校过于单调、枯燥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和展现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以期淡化他们对家人的思念,燃起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如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队会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精品作文欣赏、健康游戏、看电影等活动。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置身于学校大家庭中,使他们体验到了生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4)

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我园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特

色,为给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关注留守

儿童的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

合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培养自信、得到进步,营造积极

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活动主题

快乐自强自立进步和谐

三、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1、习惯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课堂,习惯差。

2、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行

为失控等行为。

3、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

生活安全问题、煤气、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放学)。

5、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

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幼儿园联系活动

(1)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家访工作,填写留守儿童登记表。

(2)组织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况。

2、留守儿童资料整理

(1)落实教师、非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人员。

(2)帮扶人员做好谈心记录、家访记录。

3、留守儿童互助交流联谊活动

(1)协调安排爱心人士与我园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联谊。

(2)留守儿童作客本班儿童家庭“一日亲”活动。

(3)心理辅导老师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专题讲座。

4、留守儿童健身文娱活动

(1)开展“同伴互助我能行”拔河比赛。

(2)开展“快乐的六一”远足活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5、我能行成长教育活动

(1)通过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自理生活情况。

(2)开展幼儿园留守儿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赛。

6、爱心资助活动

(1)幼儿园提取部分资金为留守儿童购置图书、文体器材。

(2)幼儿园提取部分资金为留守儿童购买“爱心书包”一只。

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帮助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到逃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

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

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挂帮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

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

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

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

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

疽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

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

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班级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教师分管留守儿童帮助机制,每一位“留

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

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5、建立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详细填好关爱工作记录本,

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

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

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5)

留守孩子往往认为世界只有日记这么大,不愿意接触外面的世界。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面对“留守学生”,我们不能因其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差就歧视、放任不管,而应从生活、学习各方面施以真挚的爱与热情。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促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接受教育引导。“良言一句三冬暖”,校园的长廊、小道、曲桥等都成为我们老师与留守孩子促膝谈心的好场所。孩子的心是清纯的,老师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舞的手势,一句关心的话语,胜过千叮万嘱,从孩子泛着红晕的脸庞上分明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心与老师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二、真挚的互助

老师不管怎样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因此为了能使留守孩子真正达到与一般孩子一样的状态,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学校组织爱心队员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互助对子,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学习上的难题解决了;生活中,父母在家的孩子给了留守孩子细心的照顾,让他们品尝到了家的温暖、友情的珍贵。同学之间的友善、热情、鼓励,让这些留守儿童燃起了友爱的火花,他们从学习互助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从同学亲切的关怀中重新找到了亲情,享受到了同学间相处的欢乐……爽朗的笑声又回到了留守孩子的身边,他们脸上的笑容如九九艳阳天般灿烂,“自卑”、“自锁”的心态一扫而光。

三、“留守儿童之家”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引导“留守孩子”光靠少数人奋战,难免顾此失彼,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孩子们在这块他们的天地里可以尽情地倾诉、畅谈。

1.“和老师相约”。

留守孩子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点拨迷津。我们在“留守儿童之家”里设立了“和老师相约”信箱,留守孩子们可把困惑、疑虑、想法等写成文字投到信箱内,学校安排老师定期解答,需要个别解决的单独谈心,共性话题采取师生对话交流会的形式解决,这样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劲头就更足了。

2.留守儿童“沙龙”。根据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老师将留守孩子组建成了若干小组,定期举行“沙龙”活动,孩子们定期根据他们喜欢的话题参加活动。有孩子生日时,大家和过生日的孩子一道开展“祝你生日快乐”活动,过生日的同学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阳光,信心倍增;有重大节日活动或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时,孩子们之间互相交流心得,畅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生活的质量。

四、“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学校教育开放日”

由于留守的孩子们多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们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为帮助这些爷爷、奶奶们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正确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学校创办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做到“四落实”,即学员对象落实、讲课教师落实、教学内容落实、各项制度落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爷爷、奶奶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学校就是好,教育好孩子我们有本钱了。”

每个学期学校会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开展一次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们来校听课、看活动、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学校教育学生的全过程。

五、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为促进留守学生的自主发展,真实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我们帮助每一个留守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记录留守学生自己、老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磁带、实验报告等。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留守学生在一个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6)

        留守孩子往往认为世界只有日记这么大,不愿意接触外面的世界。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面对“留守学生”,我们不能因其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差就歧视、放任不管,而应从生活、学习各方面施以真挚的爱与热情。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促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接受教育引导。“良言一句三冬暖”,校园的长廊、小道、曲桥等都成为我们老师与留守孩子促膝谈心的好场所。孩子的心是清纯的,老师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舞的手势,一句关心的话语,胜过千叮万嘱,从孩子泛着红晕的脸庞上分明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心与老师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二、真挚的互助

        老师不管怎样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因此为了能使留守孩子真正达到与一般孩子一样的状态,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学校组织爱心队员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互助对子,同学之间无话不说,学习上的难题解决了;生活中,父母在家的孩子给了留守孩子细心的照顾,让他们品尝到了家的温暖、友情的珍贵。同学之间的友善、热情、鼓励,让这些留守儿童燃起了友爱的火花,他们从学习互助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从同学亲切的关怀中重新找到了亲情,享受到了同学间相处的欢乐……爽朗的笑声又回到了留守孩子的身边,他们脸上的笑容如九九艳阳天般灿烂,“自卑”、“自锁”的心态一扫而光。

        三、“留守儿童之家”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引导“留守孩子”光靠少数人奋战,难免顾此失彼,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孩子们在这块他们的天地里可以尽情地倾诉、畅谈。

        1.“和老师相约”。

留守孩子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点拨迷津。我们在“留守儿童之家”里设立了“和老师相约”信箱,留守孩子们可把困惑、疑虑、想法等写成文字投到信箱内,学校安排老师定期解答,需要个别解决的单独谈心,共性话题采取师生对话交流会的形式解决,这样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劲头就更足了。

     2.留守儿童“沙龙”。根据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老师将留守孩子组建成了若干小组,定期举行“沙龙”活动,孩子们定期根据他们喜欢的话题参加活动。有孩子生日时,大家和过生日的孩子一道开展“祝你生日快乐”活动,过生日的同学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阳光,信心倍增;有重大节日活动或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时,孩子们之间互相交流心得,畅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生活的质量。

        四、“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学校教育开放日”

        由于留守的孩子们多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们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为帮助这些爷爷、奶奶们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正确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学校创办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做到“四落实”,即学员对象落实、讲课教师落实、教学内容落实、各项制度落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爷爷、奶奶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学校就是好,教育好孩子我们有本钱了。”

        每个学期学校会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开展一次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们来校听课、看活动、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学校教育学生的全过程。

        五、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为促进留守学生的自主发展,真实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我们帮助每一个留守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记录留守学生自己、老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如优秀作业、活动记录、发表作品、记录自己学习活动的照片、磁带、实验报告等。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留守学生在一个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面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园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幼儿园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我园对所有幼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了幼儿与幼儿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幼儿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与留守幼儿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幼儿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记录手册,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爱心父母”,让留守儿童在老师伙伴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幼儿园做到了定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幼儿园建立了留守儿童、幼儿园、家长(监护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的留守儿童,幼儿园开设了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幼儿园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幼儿园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4、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幼儿园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

1、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园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每个学期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工作规划或年度计划有创新性工作举措或保障性工作举措。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

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1、幼儿园建立了专门的活动室。

2、门前挂有“留守儿童之家”标识牌。

3、室内领导小组网络图、工作制度等均已上墙。

4、配备了文体活动器材、图书学习资料,方便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种活动记录翔实。

5、幼儿园还悬挂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和活动展板,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

6、成立了由教师、社会人士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

7、亲情电话畅通,电话记录详细。

8、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9、实行园长负责制和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制。

10、制定了相关方案、制度、计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1、建立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2、多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幼儿园还主动邀请公安、交通、心理咨询等部门专业人士深入校园开展讲座,宣讲法律法规,开展心理疏导,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证。

3、组织动员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4、加强道德品格培育。

幼儿园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5、抓好健康文化熏陶。

6、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六、养护工作开展情况

1、设施设备管理规范。

2、财产登记保管制度健全。

3、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4、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建设。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8)

据调查,截止目前,化隆县外出务工总人数为69 037人(其中外地常住人口59 000人),现有“留守儿童”3170人,其中小学生2672人(其中女1091人)、初中生498人(其中女206人)。全县“留守儿童”在巴燕等六大集镇分布最多。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家的占7%,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占83%,托付给其它亲戚朋友暂时抚养的占10%。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关爱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范等原因,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从2005年开始,化隆县对家境贫困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都实行了“零收费”,因此,所有“留守儿童”基本上都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业。但由于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家, 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无力督促孩子学习,不能起到课后辅导的作用,所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类学生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6.3%左右。

2.个别“留守儿童”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在家帮爷爷、奶奶做繁重的家务活,这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影响。巴燕镇上加合村一位马老汉说:“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自己都需要照顾,别说去照顾这些孩子。可是孩子的父母不出去挣钱支撑这个家,孩子和我们的生活会更苦。我们这样也是为了孩子以后过上好日子。”

3.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据调查,化隆县33%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6~10岁时出去打工,18%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10~16岁时出去打工,这正是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的年龄。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通常只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思想感情和心理需要极少关注,导致个别“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表现出自卑、孤僻、内向、悲观、暴躁、冷漠等心理问题,对其以后的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4.个别“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越轨行为

由于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无约束环境中,致使他们的生活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孩子受坏人引诱,出现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有的孩子则沉溺于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年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愧疚,于是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使得孩子拥有足够的零花钱,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父母没读什么书却同样天南地北挣大钱,因此从小就把人生目标定位在打工挣钱,对学习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导致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可以让“留守儿童”随家长一同进城学习生活的相关政策,使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尽可能随父母进城就读。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使其学会与孩子正确、及时地沟通交流并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今后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优先将交通不便,家庭困难,监护人难以承担监护责任的“留守儿童”安排在校住宿,并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和生活。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加强关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有关问题。

2.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要求各学校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指的是班主任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这三个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以记录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多家访。“三沟通”指的是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同时,要求各学校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做好相关工作。

3.各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

要求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请家庭教育专家做报告等形式,帮助监护人掌握开展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纠正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偏失。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组织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在寒假、暑假、双休日期间,吸引“留守儿童”参加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活动,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远离网吧、游戏厅,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4.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帮助“留守儿童”

建议设立“留守儿童”救助基金会,对家庭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通过发放贫困学生救助金等方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建议由共青团、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牵头,通过聘请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等,帮助家庭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各学校通过师生之间一对多、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关怀帮助。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9)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务工,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远离打工的父母,其教育和成长便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衡水是个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在外务工人员达4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80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是外出打工父母的“心病”,是委托监护人的“头疼病”,是学校管护的“疑难病”。近年来,衡水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认真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校联系制度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班主任调查摸底,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把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临时监护人情况、联系电话等都记录在册。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中,定时或不定时地记录学生在校的健康情况、荣誉情况、成绩情况、评价情况等,便于学校及时与学生家庭、亲邻、朋友沟通,也便于家长、委托监护人、班主任、科任老师更加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以便对其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枣强县妇联以学校为单位为全县留守儿童建爱心档案,要求各校对排查出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卡,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生活现状、心理发展及父母务工状况等调研结果,进行分类梳理,实行归档管理;并建立沟通桥梁,从而夯实了留守儿童工作基础。

二、“链式救助”,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武邑县在对留守儿童调查时了解到: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县妇联提出了对留守儿童的“链式救助”的方法。“链式救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给予“经济救助”。该县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纳入“一对一”贫困儿童救助体制中,使全县89名较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全部得到救助。二是对那些文化基础课程薄弱的儿童,指定相关学校教师对其进行“知识救助”,对留守儿童学习上关心,吃偏饭,开小灶。三是对那些缺少关爱、性格孤僻的儿童实施“精神救助”,他们在与留守儿童关系较好的同学父母中,筛选出热爱孩子、家庭和睦的父母作为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他们定期请留守儿童到家中做客,定期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生活、学习上予以关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享受到亲情关怀和安全关怀。四是针对留守儿童因缺少监护,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该县妇联与公、检、法、司联合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和保护儿童安全教育的“安全救助”。通过四方面救助的结合,全方面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1.结对帮扶,关爱儿童。

故城县妇联要求各中小学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要求各校充分发挥当地学生的作用,采取就近就地、年龄相仿的原则,将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结成对子,建立班级互助互爱小组,在学习上对留守儿童给予帮助,安排校内帮扶老师,履行部分家庭教育职责。该县还成立以“家长”、“爱心妈妈”、“校外辅导员”为主要成员的社会帮扶队伍,通过多方面力量教育留守儿童。此外,各中小学还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思想沟通,开展了以“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远离不法场所、远离不轨人群)”为主题的留守儿童专项教育活动,均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的欢迎。

2.家长,温暖留守儿童心。

针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等系列问题,枣强县妇联、教文局、社区办开展了“伸出一只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各级妇联组织的积极协调,近800名留守儿童找到了家长。家长通过辅导留守儿童做功课,带他们逛街,陪他们做游戏,家访等多种方式为他们带来快乐,并与留守儿童结成长期的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安心学习和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增加收入走上外出的打工道路,而把自己正在上学的小孩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朋好友照管,使这些小孩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从学校回到家里的时候缺乏直接的监管会造成教育的缺失,无疑给学校增加了教育压力。作为学校方面,老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携手社会和他们的照管人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我从教十几年,在这十几年来,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潜心研究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获得了一些值得共同商讨的浅见:

一、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成为教育留守儿童的着手点

很多家长,为了改变自己家庭的经济,千里迢迢外出打工,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把小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上学,而是继续留在家中依托自己的父母或亲朋好友照管,成为一种牵挂式的家庭结构,这样明显就使小孩原有的家庭照管、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每个家庭有不同的情况,所以,作为老师就应该逐一去了解,并做好详细记录。例如:他们的父母在何地工作、联系电话、工种,现在由谁照管、照管人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照管能力、责任心等都要记在本子上。在了解这些具体情况之后,找每一个留守儿童单独谈心,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教育他们要热爱生活,学会适应,过上这种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曾经教过一个这样的班,因为是乡村小学,全班只有23个学生。新学期一开始,我就着手做学生的通讯录。通过记录,发现他们父母的电话都是外地的居多,有16个都是留守儿童。其中,有10个由爷爷照看,有4个由奶奶带着,有2个的是寄居在亲戚家中。由于这些引起我的高度注意,就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走访完这16个属于“牵挂型”的家庭,做了每个家庭的情况记录。回来后找每一个留守儿童谈心,让其说说自己的情况,接着顺藤摸瓜,在瓜藤上撒下自己的教育内容,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感受至深,深知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大胆相信自己的老师,让他们理解,这样的家庭是正常的家庭。

二、抓住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成为教育留守儿童的立足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留守儿童也不例外,特别是小学阶段,是性格的形成阶段。作为老师,应该对每个儿童的个性作认真的研究,然后根据性格的形成特征,对每个留守儿童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暴躁型的留守儿童,我就采取以柔制暴的方法:对于内向型的留守儿童,我就采取多开导、多启发,与他们一起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对于活跃型的儿童,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他们的活跃程度,作适当的调控。当然,在教育过程中要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潜移默化。

在教学生涯中,我曾教过一名这样的男生,他父母在香港打工,而这位男生寄居在亲戚家里,我那年正是他五年级的班主任。这位学生性格暴躁、易怒、厌恶学习,不接受任何教师的批评教育,在班上爱惹事,爱打班上的同学,甚至是批评他的老师。对于这种性格的学生,我还是头一回遇到。我于是深挖根源,经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他的性格特征属于暴躁好动型。我先是跟他香港的父母通电话,通过了解,他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父母也没办法,加上父母又不在身边,亲戚更是束手无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喜欢打篮球,我就故意安排时间,隔三差五和他一起打篮球,结果我发现他逐渐喜欢和老师玩,和老师说话,说话的语气也比以前好多了;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就采用柔和的语气和他说理,发现他值日时任务完成得好,或其他任务完成较出色时给予他及时充分的肯定。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他的性格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班上的同学也比较喜欢他了,老师也不再因他经常闹事而发愁了。

三、使留守儿童懂得珍惜现在,面向未来,成为教育留守儿童的方向点

现在很多家长虽说是外出做工,但有的通过几年的打工现在已腰缠万贯了,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有些留守儿童就以此条件,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因此这些瞧不起同学,瞧不起同龄的孩子,甚至是亲朋好友,到处夸夸其谈,妨碍学习。若是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教育他们,不要拿父母的成绩来做挡箭牌,父母的成绩是靠勤劳得来的,我们要学习父母们的这种精神。只有读好书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是这样来克制留守儿童的骄傲情绪的。当然,要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具体方法。

四、教育留守儿童要自我照顾,自强自立,成为教育留守儿童的自信点

“可怜天下父母心”,出门在外的父母总是牵挂着家中的小孩,而在家中的爷爷、奶奶更是把自己的孙子、孙女看作掌上明珠,这并非好事。有的留守儿童就因为如此,而过分依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一个娇生惯养的“小皇帝”。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主动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不要让他们养成这种不良习惯,要求他们在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老师举一些生活实例,说明他们父母在外的艰辛,爷爷,奶奶在家的劳苦。特别是那些寄居亲戚家的儿童,教育他们更应该学会自理,不要令照管人厌烦,教育他们不要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教导。

五、教育留守儿童要学以致用,回报社会,成为教育留守儿童的归根点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篇(11)

一是亲情交流的缺失。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远离自己的父母,与父母直接沟通的机会极少,缺乏亲情的交流,他们往往思想焦虑、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二是心理健康的缺失。由于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情感和心理关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有的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甚至走上了极端的道路。三是人格品质的缺失。儿童留守时期正是他们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恰因他们的父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造成了家庭教育上的真空。范方、桑标在《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中认为“‘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人格发展的变化,‘留守儿童’的人格出现了不良特质,而‘留守儿童’组除了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环境变化之外,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学校教育、社区环境、遗传资质等等)是同质的,所以‘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缺失导致了其家庭环境的恶化,家庭环境的恶化是形成其不良人格特点的重要原因[1]。”四是学习生活的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祖辈年龄比较大,有的身体不好,文化水平又不高,他们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思想观念交流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

部分留守儿童采用亲友托养的形式。这些孩子只有吃住的保障,而在督促学习教育上存在着盲区。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

(一)政府协调健全管理机制

1、政府做好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各职能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要各负基责,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教育局要把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个部分;妇联要办好各级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素质;法院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公安局要及时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文体局要提供孩子健康的读物。

2、健全管理机制。一是要健全学校监管机制。建立留守儿童问题档案管理制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强化家庭教育监护机制。村镇妇联要充分发挥优势,帮助家长实现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三是要形成社会关爱帮扶机制。社会各界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感情上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净化环境构建关护网络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做好社会环境的净化工作,构建关护网络。

净化环境。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村镇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监管网络。这五大关护网络既要各负其责,又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2]。

(三)家庭教育负起重要责任

1、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不是把孩子放在学校就万无一失了,父母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2、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爱留守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想方设法地当好孩子的知心好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3、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把精神鼓励和亲情关怀相结合,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电子档案,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互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2、推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留守儿童每天24小时在学校老师的监护下,学习质量有保证,生活有规律,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能极大地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多种方式如“家校通”,将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开设家长联系热线,视频通话等,尽量要求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掌握实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

4、培训留守儿童第二家长监护队伍。在区域内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活动。同时,开设爷爷奶奶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