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4 10:59:04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1)

——***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各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留守儿童的工作决非一蹴而就之事,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很多,现状不容乐观。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和外出打工农民的不断增加,我县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大量青壮年农民远离家乡,把幼小子女留在家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到2011上半年,我县有留守学生达18281名,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1.3%,其中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学生达2618名, 留守学生女生达9042名。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生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成为缺乏父母有效监护、家庭亲情温暖和良好家庭教育影响的“留守儿童”。这支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过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代为抚养的日子,这些代为抚养的人大多数关注的是孩子的基本生活,而对孩子的困惑、性格、兴趣、心理、需求过问得少,导致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情缺失。

例如实验小学男生贺长久。在他生下来不到3个月时,父母就外出打工,至今已历时11年,这11年里,奶奶成了他的主要依靠。在别的小孩看来,贺长久很少说话,胆子又小,也很少与小伙伴们玩耍,除了马马虎虎做作业,总是在院子里抱着家里的那条小狗。父母回来,贺长久从不亲近他们,他脑海里没有父母的印象。贺长久说自己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牵着手上街,有泡泡糖吃,有饮料喝,有玩具,有漂亮新衣,而他没有。平时他几乎没有父母的音讯,没有父母的确切地点,没有父母的电话号码。他不能写信,不能打电话……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缺失,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直接的问题。从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95%的孩子认为“能和父母在一起才算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父母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事”;80%以上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孤单;近52.6%的孩子认为父母在外打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90%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不常年在外打工,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父母的亲情对孩子的哺育,有如雨露对禾苗的滋养。

(二)心理健康受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了沐浴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父亲或母亲与孩子沟通少、交流少,而监护人对孩子在生活、物质上给予的多,在精神、道德上关怀的少,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倾向难以察觉和纠正,对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碍更无法了解。久而久之,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形成了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心理屏障,变得精神空虚、沉默寡言、内向孤僻,与同学少交往,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少数甚至暴躁、好斗、打架。

如***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唐杨,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由爷爷奶奶代管。进入五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同伴或家长每天都会向班主任状告他;几乎每周他都会有一次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老师多多教育帮助,但老师对他耐心教育和帮助似乎不起作用,他变得起来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班主任让他给他的父母打电话,不知道在通话中他的父母亲对他说了些什么,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两天他几乎能自律,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故意惹事了。当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班主任给他父母亲通电话告状!后来老师才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诉他,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父母的亲情感染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营养。

(三)行为偏差。

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少年,行为自律能力本身很差,多数监护人忽视了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大的过错,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为最大的安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走出家门,有的走进网吧,沉溺于上网和电子游戏;有点甚至交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朋友,于是学会抽烟、喝酒,甚而染上早恋、等不良行为。例如,实验小学学生刘含,现年十一岁,父母外出打工几年没有回来,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年越七旬,体弱多病的老爷爷。平时,爷孙俩仅靠经营马路边一个烟摊维系生活。刘含一边要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一边还要埋起头干家务活,又要兼顾学习,课余、双休日就去帮爷爷守烟摊。年少的他难堪重负,产生了想休学的念头,并开始混迹于游戏厅、网吧。后来,经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给他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信心,小刘含才免于失学。通过与老师的结队帮扶,刘含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三、我们对“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健全机构,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制度

我县高度重视全县留守儿童工作,首先从制度上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给予保障。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办发[2006]103号),建立健全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教育局按照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留守儿童群体的实际,完善了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二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责任制。即:留守学生所在学校与其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三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情况报告制。学校校长在工作汇报中,要专门报告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群策群力。四是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应急机制。即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当地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力求让留守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全面育人,为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1、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评价方式,培养留守学生的自尊、自信。

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学校改变了“以考试论英雄、以分数排座次”的评价方式,采取学习成绩和特长展示相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点滴进步的评价方式。将每学期的评优评先转变成每周、每季度开展,如:各班认真开展评选“每周之星”等活动(如:好学之星、文明之星、自强之星、智慧之星、友爱之星、奉献之星、进步之星等),力求让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同伴和师长的认可和肯定中自信成长。

2、家校共育,突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留守学生的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与学生间代沟较深这一客观实际,我县学校每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集中培训,对教师家访做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每期家访面不得低于70%;二是家访时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访” ,“访”要与“导”相结合,重在“导”,即,教师不但要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该监护人的实际,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

通过几年的努力,监护人在育人观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以往教师在与学生的监护人交谈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啊!请你给我管紧些。”现在多数监护人在与教师交换意见时,不但能充分向老师反映孩子的进步和亮点,而且在谈话结束时,还能说上一句“老师,拜托你再帮我多作鼓励。”也许这些监护人并不知道“赏识教育”这个专业术语,但他们已经在实践“赏识教育。”

3、建立亲情专线,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空间。

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专线,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培养健全人格。

针对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等心理驿站,并组织学生接受专题教育。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以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的质量。我县中小学初步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缓解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开展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明辨是非与社会交往能力;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活动,锻炼留守儿童自救保护的本领。让留守儿童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例如我县安邦小学积极开展“和、文、翰、行、仁、智”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举行“读、品、悟”快乐阅读、学生艺术节、“show我风采”主持人大赛、学生社团等活动,有意识地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并利用“阳光心语”广播站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鸡汤”和生日祝福,使他们生活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

开展“1+2扶贫扶志”活动。即:一名教师重点帮扶两名贫困生或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对家庭贫困的要在经济、物质(或致富信息、技术)上给予帮扶;对道德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要重点关爱,经常与其交心谈心,以爱心感化。教师在确定帮扶对象时,优先考虑留守学生。

开展“手拉手”结队活动。留守儿童回家后,往往是自由的,因为监护人对他们的管理较父母亲管理子女要宽松得多;但他们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因为对他们而言,“父爱”、“母爱”、“亲情”等词语只是一些缺乏情感体验的空洞的文字符号。学校让留守学生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手拉手”结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都有一个能讲心理话、能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地方;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

在团市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竹篙小学留守学生与成都棕北小学的学生“手拉手”结对;隆盛小学留守学生与成师附小的学生“手拉手” 结对;使农村的留守学生有机会与城市的学生通过书信交流思想、讨论学习。竹篙小学还与成都棕北小学组织了“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联谊活动,让城乡儿童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交流。2011年8月,我县教育局还与有关部门联合承办的成都市关爱留守学生•彩虹列车“爱的团聚”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了43名留守儿童到广东东莞与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团聚。这次“爱的团聚”活动实现了孩子们与父母团聚的梦想,使留守学生和外出务工的家庭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温暖。

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唱红歌、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演讲、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选好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联系大学生志愿者、蓝光集团团支部等,到学校开展“我们是朋友”主体班会。让学生感到学校和班级是个温暖、温馨、友爱的大家庭。

(三)群策群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式关爱网络

一是警校共育,培养守法公民法制意识。

警察到学校任兼职法制付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和安全教育。

二是与乡镇政府、妇联共同开展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

三是争取市团委、妇联等单位支持,建“留守儿童之家”。 团委、妇联为孩子们送来了书籍、电脑、电视等设备,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四是与县人口计生局共同开展“计生牵手母子情、家校互动万里行”活动。该项活动2008年先后在土桥、赵家、三溪试点以来,学校将留守学生教育与流动人口服务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信息互通由无到有和由少到多的转变,并于2009年在全县逐步推广。

五是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定期邀请老干部、知名人士到学校对留守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理想教育;邀请政法系统的同志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是推进学校寄宿制建设。我们配合相关部门,尽力创造条件,加大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力度,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尽量让留守儿童吃住集中在学校,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群体中成长。例如2010年起,三星镇港青学校,将来自本县9个乡镇和广元、简阳、广汉、青白江等市区的“留守”学生或特困生实行寄宿制,(取名为土房子——“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之家”的学生,每周1-5都在学校吃住、并在课余时间分别安排有生产实践(学校实验基地)、艺术、电脑、球类等培训活动,在校期间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他(她)们的生活、卫生、洗衣被、牙膏、牙刷、叠被子等生活管理,每晚还有三名男女老师分别住在学生宿舍负责安全,包括深夜起来给学生盖被子等。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行为习惯、健康状况、学习成绩85%以上的学生都有明显进步、提高。

(四)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为留守儿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组织留守学生参观当地的工厂和种植(养殖)大户,体验创业的艰辛与幸福。通过***职中、技师学院、川锅技校培养留守学生的劳动技能。目前,我县14——17周岁留守学生在培 816人,培训后已顶岗实习369人。专业分布主要在铆焊(川锅技校品牌专业,在成都市技能比赛中获冠亚军)、机械加工(***职中市级重点专业)、计算机、电工、服装设计等,就业主要分布在川锅厂,淮口工业园区,富士康,攀成钢、北京东坡酒楼等。

(五)不断探索,加强理性思考

留守学生是一个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在还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通过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科学的、形之有效的学校特色和文化。如:竹篙小学开展的“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交往自信”主题活动,深受省教育学会专家好评;撰写的论文《从“全国打工第一镇”看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慎防步入误区》等相继刊载于国家核心教育期刊《中小学管理》、《小学校长》杂志;该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在成都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交流,并受到团中央首肯。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在长期内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系统、有机地解决问题。

(一)加强统筹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建议强化留守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检查和考核,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留守学生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相关规划及管理,加强协调和监督;县教育部门要继续总结成功经验,深入研究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团县委要配合建设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长效服务机制;各级“关工委”要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个时期的重点,配合、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妇联要进一步完善“寸草心”等活动,引导建设社区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填补社会教育“空白”;计生部门要加大对“优生优育”的帮扶力度,加强对相关制度的研究;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建立相应的扶持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向政府各部门、村、组、社会延伸,形成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格局。各级政府要加强义务教育的执法力度,敦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二)加大扶助力度,切实提供生活保障

建议政府研究制定贫困留守学生救助政策,由教育或共青团等部门牵头,建立留守学生救助基金,统一筹集和管理社会的捐赠,使救助帮扶转为经常性的工作。。

(三)整合公共资源,加强配套工程建设

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整体规划中,有计划地配置寄宿制学校相应的设备设施。县政府要结合学校规划建设,成立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步伐,全面落实“校安”工程。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管理员)的编制,设立专项教育管理资金,加强对住校学生的管理,让更多的适龄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建议政府成立专项资金,协调各种力量,在重点乡镇、重点学校建设“留守学生之家”,提倡城镇社区和各村建立“留守学生之家”或活动中心。要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五老”作用,各基层“关工委”、学校“关工小组”要动员更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为留守学生服务;建立健全“妈妈”、“爸爸”等监管服务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管理执法力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净化育人环境。

(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留守问题”与“三农问题”相生相伴,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键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外出务工人数,让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因此,各极政府要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抓好资金的引进;要根据“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建设的要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更多的青壮年农民就近就业、在家创业;既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照顾管理好自己的老人和子女,也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解决好留守问题。

(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净化育人环境。严禁在中小学周围开设“三室一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室、歌舞厅)。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2)

1、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利用新修《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期间,县妇联、团县委通过各乡镇赶集期间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下组入户访谈、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引导他们共同关爱、教育和帮助“留守儿童”。

2、调查摸底,建立档案。今年,县妇联联合对全县十二个乡镇“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对全县18000多名“留守儿童”摸底造册,逐个建立成长档案和联系卡片,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等,以方便对全县“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同时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二、在“点”上着力,致力构建乡镇级关爱“留守儿童”网络。

以“家”为着力点,以低龄留守儿童为重点关爱对象,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儿童之家”,共同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弥补其庭教育、监护盲点。1、德育先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德育工作站”聘请老革命、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及素质高的老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行为,从而形成机构健全、网络完善的“留守儿童”村级教育新体系。“德育工作站”还采取举办家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科学育人、科学监护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2、健康为本,提高“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设立“健康管理站”,由指定的医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结合留守儿童各成长阶段的健康状况对监护人进行营养搭配指导。

三、以活动为主,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1、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湖南省黄花机场团工委、湖南经视团工委、潇湘晨报、长沙市新闻频道和**团县委来到**县高峰乡中心小学开展的关注留守儿童活动。湖南省黄花机场团工委、湖南卫视团工委代表,“小李飞到”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炜向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书籍和学习用品,并表示在该小学开展“1+1”救助活动,结对30名贫困留守儿童,帮助这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3)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星星家园”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妇联的支持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体统筹安排,工程全面实施。

冬,咸宁市妇联为我们双溪桥镇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创办资金。上半年,我们镇政府用这笔资金全面启动留守关爱工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设留守寄宿制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开展主题关爱活动等措施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政策,执行“两免一补”,杜绝乱收费,为特困家庭和留守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参与,三管齐下送温暖,建立助学体系,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入学,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纷纷捐资捐物。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咸宁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们留守中心捐赠了投影仪、体育器材等一万多元的教学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师、学生也为我们捐赠了4000余元的音响设备,任市长也曾向我们“星星家园”捐款3000元,我们镇的区人大代表也曾个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宁市妇联为我们送来了4000元慰问金,区妇联捐款1000元,咸安区教育局捐赠1000元,双溪教育总支捐赠500元。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学校逐步建立体制,管理服务不断完善。

我们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制订了对留守儿童实施管理的“制度与计划”,设立了留守处常务

主任,聘请了生活老师,并与常务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习指导老师等签订了责任状。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留守学生家庭档案”,并设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还跟留守儿童签订了“服务托管合同”。|确保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对留守儿童关爱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证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了“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亲情电话、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分别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四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结对帮扶,开展主题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得到了区委、政府和妇联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咸宁市政府、妇联、咸安区政府、妇联领导经常组织人马到我们留守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努力,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开展社会结对帮扶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到学校结对帮扶送温暖。妇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社会妈妈”和“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各界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三是深化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逐渐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工作模式开始建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为政府提出和执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帮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投入。留守儿童渴望爱,需要全社会人人去关爱,去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由于教室、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用房问题。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36-03

图示教学是指教师将精心提炼出的教学知识点科学合理地穿插于各式各样的图形中,充分利用图示化的工具将抽象的书本文字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课程教学。图示教学以图形呈现为主要表现方式,揭示相关概念隐含的内容或知识的本质特征,启迪学习者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辅助课堂教学。图示教学的实质是使科学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便于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新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将图示教学应用于留守儿童的英语听力教学中,符合新课改倡导的英语学科教学理念.符合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调动留守儿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听”是英语四大基本技能之首,是一项涉及预测、接收、理解和判断的信息解码过程。教师在开展听力教学之前,需认真研析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合理设计教法,要求教师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促进者和监控者等多重角色,并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计运用教学教法。

现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4 Don’t eat in class Section B 1a-1d为例阐述图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备学生

备学生是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定位。由于留守儿童这一受教群体的特殊性,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学情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抑制,性格较为封闭内敛。留守儿童身处偏远农村地区,语言学习条件与学习资源相对匮乏,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其现有的英语听力水平仅停留在获取信息的只言片语上。

二、备教材

根据Krashen(1985)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i+1理论,学习材料的内容应帮助学习者在原有的语言水平上有所拔高。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而Section B1a-1d听力部分呈现的新知内容便是对前段部分学习内容的有续承接。若通过此部分的听力训练,不仅有助于留守儿童对先前知识的理解消化,而且为其达到高层次的语言习得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备教法

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教学条件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综合分析,如图1所示,结合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设计五维一体的听力教学目标,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五个维度来培养留守儿童在听力学习模块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将整个听力教学过程划分为三大部分:听前活动,听中活动,听后活动。

1.听前活动

听前为语言准备阶段,为接下来的信息接收奠定基础。在该阶段,教师通过话题导人talk about your life rules引出听力主题,激活学生头脑中图式知识,学会预测文本内容辅助听力理解,激发对听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在Section A中已了解rules话题的若干词汇表达,听力前奏阶段则发放提前设计好的贴近生活实际的life rules调查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选择后,再鼓励其主动在黑板前汇报讨论结果,打破往常听力课堂中墨守成规只听不说的被动局面。在进行听前热身活动中,教师同时借助图示手段中的表格表1和相关短语卡片来帮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

2.听中活动

听中活动作为整个听力教学的核心,将听力材料整体内容作图示化设计,分成两部分:Things must/have to do和Things can’t do。在听力教学中,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第一遍的听为泛听活动,教师发放如图2、图3所示的图示卡片,其中虚线部分的内容此阶段未给出,旨在为基础略欠缺的学生提供听的导向,从宏观角度把握材料结构。待自然流畅地播放一段完整录音后,学生能在图示框架的辅助下大致了解材料主旨大意。第二遍的听力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拔高,培养学生的精听技能,使其能够学会准确定位以及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任务驱动下的学习能聚焦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去听,克服课堂学习中分心走神的消极影响,要求各生边听边作记录,听中需要首次完成的任务是对图2中虚线部分内容的填补,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细节理解。按由易及难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推进听力教学进程,通过最后一遍的听,学生填补图3虚线部分的内容。当材料内容相对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难度较大时,教师应暂停此听力片段,重复该部分听力内容。此外,提醒学生注意对after school/dinner,every morning/Saturday,on school nights/days这些易混淆的时间概念及对应细节信息的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xx万左右留守儿童,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日照市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 ,处在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级22个,学生1200多人,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本身没有接受较高、较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溺爱上;他们年迈体衰,行动比较缓慢,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大多也是无主题的沟通。当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助和解决;生活上有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受了委屈也藏在心理;老师有时联系不上儿童的父母,便会出现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私、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过分任性,淘气。在失去了日常的父爱母爱后,孩子的思维、行为,对社会现象的感知与响应,也就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导致厌学心理特别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是班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2、教育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厌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五、五、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及分工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

(2)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作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

(3)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

(3)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王孝英:课题组组长,总领课题组的工作。

魏忠安 杜纪飞 :调查留守儿童男女生人数、年龄大小父母外出情况、生活环境

相庆昌 张相伟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面对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对父母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

许贞刚 朱利志: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建立留守儿童完备的信息档案 。

八、研究经费

学校将提供相关的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2017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二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③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交往误区,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恩情怀、合作意识。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以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研究的内容: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宁县五中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宁县五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初中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 、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政教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图书馆各类资料齐全,多媒体教室全天候开放,查找资料方便。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专任教师,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 便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七、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和赵书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理论指导专家:朱永良(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姜佐政(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马 颢( 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课题组组长:

郑文芳( 中学二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

赵书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天辉 杨娟(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杨 娟 王建国(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七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李旭英 朱丽娜 陈文佳(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八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文芳 赵书良(中学二级 /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九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6)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只能留守在家庭,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学生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部门调查研究,我国目前有20xx万左右留守儿童,其中近四份之一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日照市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 ,处在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级22个,学生1200多人,许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本身没有接受较高、较系统的教育;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溺爱上;他们年迈体衰,行动比较缓慢,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即使有,大多也是无主题的沟通。当孩子在学习上面临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助和解决;生活上有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受了委屈也藏在心理;老师有时联系不上儿童的父母,便会出现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自私、倔强,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甚至过分任性,淘气。在失去了日常的父爱母爱后,孩子的思维、行为,对社会现象的感知与响应,也就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导致厌学心理特别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是班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

我们思考如何针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怎样从学校教育入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尝试通过系列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和分层实施的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2、教育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儿童作为我们教师工作中特殊对象,他们既有一般学生心理特征中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研究教育方法,改进教学。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厌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五、五、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个个案研究﹐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六、实施步骤及分工

1、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参与人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

(2)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信息。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作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

(3)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课题组人员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研究会、成果汇报会等各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总结。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撰写研究综合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

(3)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七、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分工

王孝英:课题组组长,总领课题组的工作。

魏忠安 杜纪飞 :调查留守儿童男女生人数、年龄大小父母外出情况、生活环境

相庆昌 张相伟 :调查研究留守儿童面对学习及生活的态度、对父母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

许贞刚 朱利志: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因素、建立留守儿童完备的信息档案 。

八、研究经费

学校将提供相关的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2017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二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③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交往误区,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恩情怀、合作意识。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以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研究的内容: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宁县五中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宁县五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初中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 、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政教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图书馆各类资料齐全,多媒体教室全天候开放,查找资料方便。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专任教师,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 便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七、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和赵书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理论指导专家:朱永良(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姜佐政(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马 颢( 宁县五中副校长 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课题组组长:

郑文芳( 中学二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

赵书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天辉 杨娟(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杨 娟 王建国(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七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李旭英 朱丽娜 陈文佳(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八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文芳 赵书良(中学二级 /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九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7)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联动的原则,摸清底数,建立健全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围绕学习教育、就业创业、身心健康、困难救助、犯罪预防等领域,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各部门加强联动,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让其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困有所帮,使重点青少年群体数量明显减少,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闲散青少年群体

闲散青少年是指6周岁至25岁之间不在学、无职业的人。

1、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流失,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出现闲散青少年。发展职业教育,让初中、高中毕业未升学青少年能够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市教体局)

2、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提高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尝试将农村户口的闲散青少年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将城镇户口的闲散青少年纳入失业人员培训体系。促进社会闲散青少年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网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把闲散青少年的联系管理纳入基层综治工作平台体系。(市民政局、公安局、教体局)

(二)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

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是指从事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6—25岁的人。(参见《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第十四条、三十四条)

1、推动专、兼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并发挥他们的作用,研究和推广法院、检察、司法等部门帮教“问题青少年”的专业方法和工作经验。(市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

2、实施农村和社区警务战略,建立健全辖区不良行为青少年动态信息库,加强对辖区内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预防和制止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市公安局)

3、指导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开展工作,组织志愿者、“五老”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帮教和服务。(市公安局、司法局、团市委)

(三)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群体

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脱离监护人有效监护的未成年人。

1、推进各级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管理。(市民政局)

2、加强流浪乞讨青少年收容、救助和医疗救治,帮助其回归家庭。(市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

3、严厉打击操纵未成年人和盲聋哑青少年流浪乞讨、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市公安局)

(四)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

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在监狱接受劳动改造或在社区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劳教所接受劳动教养的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

1、对无监护人或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妥善做好家庭寄养、生活照料和帮扶等安置工作。(市民政局、司法局)

2、动员青年志愿者、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和各种社会组织开展普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市民政局、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团市委)

(五)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持续半年以上)在城市打工就业而被留在家乡的6至17岁的青少年。

1、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托管以及校内外文化体育活动等需求。(市教体局、妇联)

2、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家庭困难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市民政局)

3、组织社会力量和青年志愿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援助,对家庭困难或有情绪困扰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帮扶。(教体局、团市委)

(六)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群体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是指艾滋病致孤儿童、父母一方感染艾滋病或因艾滋病死亡的儿童、携带艾滋病病毒或感染艾滋病的儿童。

1、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与其他儿童一样便利的基本医疗条件、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市卫生局、教体局)

2、对未能升入高等学校就读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慈善爱心人士关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市民政局、卫生局、团市委、市妇联)

三、推进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2011年6月—7月中旬)

继续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建立动态数据库,健全基础数据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原则上,以乡镇街道综治办(中心)统筹推进,以社区(村)和学校为基础统计单位填写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调查表(见附件1),各乡镇街道填写汇总表(见附件2),上报县市区综治办及预青办(设在各县市区团委)各一份,再由县市区综治办及预青办最后汇总(附件3)上报市综治办及预青办,各级调查表均需留存一份用于建档备查,其他逐级上报至市预防办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数据汇总分析阶段(2011年7月中旬—8月)

2011年7月中旬,县市区逐级汇总、审核、上报统计报表,市综治委预防办汇总全市统计报表,并形成数据分析材料,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上报省综治委预防办;

(三)工作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镇(街道)、社区(村)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基础台帐资料,每年更新一次,及时上报。各县市区预防办统筹安排,根据数据分析材料,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不同群体的分类帮教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预防和减少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活动中,要认真总结,深入分析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预防工作长效机制。

(四)效果评估总结阶段(2012年7月—8月)

在工作全面推开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有效的工作模式和理论成果,注重挖掘基层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创建表彰重点青少年群体管理示范社区(村)、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等先进典型。

(五)建立长效机制阶段(2012年9月—长期)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格局,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强化经费保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8)

【正文】

2020年乡镇妇联工作总结

螺岗镇妇联是一个富有战斗力和团结的集体。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认真为全镇妇女儿童办实事,好事,成为妇女的知心人、代言人。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同时,成功创建省“东方红儿童之家和省妇女之家”。评选出县“最美家庭”1名,“巾帼致富女能手”1名,三八红旗手1名,在2016年3月获得团队知识法律竞赛三等奖,镇妇联更被评为“2015年县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和“2018、2019、2020年被县评为“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妇女创业就业持续突破。以“妇女小额贷款”为重点,大力开展“巾帼创业就业”行动,引领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引导妇女“妇女小贷”发展壮大事业,利用扶贫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近百名妇女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瓶颈,实现创业致富。

二、给妇女儿童一个温暖的家。突出民生关爱、实事先行,助困关怀措施扎实有效。拓展“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主题,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对农村“三留守”及贫困人群进行关爱行动。一是完成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为9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免费检查;二是开展“送温暖”、 “六一”慰问活动。走进学校和全镇各留守儿童家中,开展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牵手互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节日慰问和关爱。让广大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别样的节日,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同时东方红村成立儿童之家;三是争取助学金为贫困生提供助学支持。四是给困难单亲母亲提供安居房建设资金。通过“爱心安居房”、“危房改造” 、扶贫等项目为困难妇女成功获取建房奖金并顺利帮助困难家庭建造温暖的家。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9)

一、选材

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首先必须充满童趣。(童趣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儿童舞蹈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种:(1)题材:这类题材指的是直接反映当代儿童精神面貌的题材,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守纪律、助人为乐等,更主要的是放映当代儿童的现实意识。(2)寓言题材:这类题材最大特点是借儿童非常感兴趣的自然景物或动物外形特点,性格来寄寓某种思想或说明某种道理,常用夸张、拟人、幻想的手法塑造人物,将自然植物和动物人物化。(3)历史题材:这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特点的题材,它可以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集中概括和适当的虚构。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展示历史发展趋势,儿童从舞蹈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如《司马光砸缸》、《花木兰》等等。儿童舞蹈题材可以说包罗万象,只要我们处处留神孩子们的天地,仔细观察他们的爱和情,儿童舞蹈的题材就会像漫天繁星向你眨眼,他们好似一首儿歌、一副童画、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和一种稚气盎然的游戏。当你捕捉到这些耀眼夺目,充满童趣的创编题材后,则要确定其舞蹈形式和结构。

二、儿童舞蹈的形式和结构

表演舞蹈一般有三种形式:舞剧、情景剧、情绪舞。由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做到主题鲜明,准确,表现的内容简练不复杂,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舞蹈形式应多采用科学幻想、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在考虑儿童舞蹈的教育性的同时,还强调它的自娱性。另外,在舞蹈构思中,要利用内容短小、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故事性强、动作性强等特点去创编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创编儿童舞蹈必须熟悉怎样去结构舞蹈。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即编导根据对生活的人事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的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其首尾相通,虚实相生,均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合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例如,《小蚂蚁》属情节舞,一群小蚂蚁到处找粮食准备过冬,有二只小蚂蚁在寻找的路上发现了粮食“一颗糖”,可是糖太重了小蚂蚁搬不动,只有叫来所有的小蚂蚁,大家齐心协力把粮食搬回家。舞蹈《小蚂蚁》的情节虽简单,但体现了团结力量大的主题,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布局合理,有儿童特点,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所以在表演时能与台下的小朋友产生共鸣,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

三、儿童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

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极为重要。它是正确反映儿童心理、感情、情绪的特征,表现作品意图、风格、使作品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重要一环。我认为,儿童舞蹈语汇可以从古典舞、名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动作(劳动、游戏及反映他们童心的习惯动作)中去抉择和提炼。但这些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带有童趣的和儿童能接受,能表现的,经过改变。夸张的儿童舞蹈语汇。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演信息。而决不能把大人一套搬给孩子,使儿童丧失个性而暗淡无光。一个舞蹈作品主要语汇不宜多,二三个就可以。如《小蚂蚁》的主要语汇只有三个:双手上举加小跑步,跑步时左右出胯;摇摆头部、臀部;四肢着地快速爬行。这三个夸张,拟人化的动作,富有儿童特点,并在舞蹈转折时反复出现,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此塑造了一群团结合作,活泼可爱的小蚂蚁形象。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真诚地走入孩子们的生活,感应童心、寻找童趣、才能捕捉到有生活气息的、纯真的、童心的灵性,寻到创作的契机,巧妙构思,获得艺术的升华。同时要创编儿童舞蹈必须多看一些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把握儿童舞蹈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不断收集、整理儿童舞蹈的信息和资料,在充实自我、更新自我的同时,不断加强认识生活的创作能力,充分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编出既富有生动的儿童趣味特点,又能体现清新,亮丽、富有时代感的优秀舞蹈作品。

参 考 文 献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10)

[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选出了《盘州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课题。

二、课题立项情况

本课题在2017年3月底选题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设计论证,先后报层层主管部门审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

三、课题组成员详细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承担任务

手机

胡鹏鹏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二级

协助负责人完成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负责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研究报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收集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研究报告

13708588996

胡玮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高级

负责审查、编辑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报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编辑、装订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研究报告

15329184370

支成贤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中学一级

负责制定调查问卷、负责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研究报告

13984605706

四、课题研究时间表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准备阶段

(2017年3月—7月)

1、申报表的填写;2、制定出具体研究计划,实施方案;3、开题报告

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2

实施阶段(一)(2017年9月--12月)

1、准备阶段工作总结;2、各子课题调查分析报告;3、各调查报告论证

领导和专家评估

3

实施阶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课题专题研究报告;2、总课题研究推广报告;3、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周边乡镇学校推广结论

4

 结题阶段(2019年1月---4月)

1、课题研究成果实践运用总结;2、讨论结题报告的形成;3、结题阶段工作总结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 同时,留守儿童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酗酒等不良习气;致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体贴照顾,出现害羞、内向、孤独的心理倾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害怕与人合作交流等。 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盘州市一些中小学选取留守学生近400余名,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交往、偏执、逆反、虚荣、羞怯等心理问题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乐成长。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先后编写了盘州市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编印成书作教育系统内部资料赠送盘州市境内学校使用。也写出了各种心理特点的研究报告如:《对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交际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训使用,同时也被一些相关学校引用。

【关键词】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里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同时,通过关心爱护,使其留守儿童能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好转,表现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心里素质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强,身心健康不断发展,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 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

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留守孩子”令人担忧》探究了留守儿童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黄应圣、刘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迟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极端的性格。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盘州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学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盘州市“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分析

a、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现象

b、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现象

c、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交际心理现象

d、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现象

e、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现象

f、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现象

g、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现象

h、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常见异常行为

2、对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主要心里现象。

2、行动研究法:结合盘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 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 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3、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4、 根据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转变策略。

5、 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盘州市八个中小学约400余人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详见各种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报告),主要数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占89%,没有的占11%,其中:

(1)认为交际心理有困难的占20%,一般的占65%,没有困难的占15%;

(2)认为学习心理有困难的占30%,一般的占70%,没有困难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没有的占10%;

(4)有偏执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没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没有的占15%;

(7)有虚荣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没有的占20%;

(8)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没有的占35%;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在交际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数,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学习心理困难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很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以减少出现的逆反心理。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偏执心理还是较多,很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羞怯心理人数不算少,很需要我们采取引导措施;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虚荣心理还是挺严重的,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胡兴担任主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编写了盘县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在课题实施学校推广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为我们课题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组长胡兴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架起友谊桥-----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3、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长胡兴为盘州市英武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培训了五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英武乡中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级培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男女生交往》。

     4、课题组成员何梅所做的课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化分析》、教研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盘州市红果片区小学得到了推广。

    5、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写出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1)课题组组长胡兴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交际心理”和“常见异常行为”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胡玮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胡鹏鹏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支成贤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

(5)课题组成员何梅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

(6)课题组成员向克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实践成效分析】

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策略。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研究体会】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实践后的几点总结与建议: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部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他们要倍加关注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有计划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父爱和母爱,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责无旁贷,责任重大。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实践,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要调查摸底,分类管理。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定儿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③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针对这四种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家庭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二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热线交流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关爱工程”实施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推动关爱工程长效、持久深入地开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课题组成员则组织本校部分留守儿童与浙江大学“1+1爱心工程”结对子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有苦无人诉”的状况。爱心工程以大学生牵手留守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组织留守儿童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以书信进行交流,因为对于老师,孩子们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说出心里的真心话,但对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顾虑,更加愿意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让社会人士参与到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机制或模式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此类活动得到推广,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安排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生活等问题,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教师及同龄儿童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沟通。

五要关注特殊群体,进行个别辅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个别特殊的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六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但是,家长因为工作问题常常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让留守儿童每周打1~2次电话给家长,同时让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汇报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

七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除了在教学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尽量充实。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

八要学校和班级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家长绝对不可以因为留守儿童成绩落后而一味指责其不用功学习,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利用假期及时地弥补空缺、跟上进度。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敲醒警钟!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以上这些爱心人士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研究收获】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也比较摸清了盘州市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对于个别留守儿童的教育,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加上学校各种条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更不会因为课题的结束而停止研究。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 .

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篇(11)

今年,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虽然地处西部偏远山区,但鱼坝村“留守儿童”的心却与奥运紧紧相连。在悠扬的《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歌声中,一场主题为“牵手奥运冠军,放飞奥运梦想”的活动拉开了序幕。

尽管是周六,镇党委书记程光辉、镇长何杰、镇党委副书记石玉全、副镇长颜伟等领导放弃休息,特意赶来助阵。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协助维持现场秩序。

作为特邀嘉宾,唐琳推迟了去北京的行程,从百忙之中来到了鱼坝村“留守儿童”中间。奥运冠军的到来,着实让鱼坝村“留守学生之家”的孩子们欣喜不已,偏僻的小山村顿时沸腾了起来。礼花标语、冠军海报、福娃风筝、欢歌笑语把鱼坝村“留守学生之家”装点得格外热闹。活动内容丰富,高潮迭起,笑声不断。

唐琳从小在农村长大,13岁开始练习柔道,15岁进入国家队,很早就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她的经历是“留守儿童”很好的教材。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高兴地簇拥在唐琳周围,要求与她签名、合影。山里娃追星的劲头一点也不亚于城里的孩子,这欢喜雀跃的场面乐得大家合不拢嘴。

“希望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多拿金牌”、“我长大也要当奥运冠军”……孩子们在设计精美的巨幅布标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自己对奥运的祝福。

鱼坝村地处成都市西南山区,距离邛崃37公里。全村720户,2443人。近年来,鱼坝村所在的夹关镇加快了“南茶北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种养殖业不再依赖强劳力。大量青壮年远离家乡外出打工,2007年就有689名,占人口总数28%。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鱼坝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往往忙于农活、没有文化,对孙辈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调查发现,鱼坝村“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孤僻、冷漠、厌学等心理和行为偏差。

2007年春节前,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到鱼坝村调研,村上“留守儿童”的情况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她特别强调:“留守儿童”不仅是外出务工人员的牵挂,从长远来看,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及农村的未来。她指示要尽快在鱼坝村建成“留守学生之家”,并结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开展寓教于乐的关爱活动。

夹关镇和鱼坝村的干部立即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团省委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4月25日,四川省第一个标准化“留守学生之家”在鱼坝村挂牌。在成都市和邛崃市党政工团的全力支持下,实现了“八个有”的建设目标,即有活动场所、有联网的电脑、有亲情可视电话、有电视机、有DVD、有体育器材、有图书室、有志愿者。

2008年2月,省总工会又出资6万余元,兴建了“鱼坝村留守儿童图书室”,汇集了7个著名出版社数千册少儿书籍的精华。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儿童精品藏书,极大地满足了“留守儿童”的求知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留守学生之家”成立后,镇村干部和志愿者们依托这个平台,每逢星期天就为孩子们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守学生缺失的父爱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