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2 04:39:42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1)

至今年九月末,全行人民币存款**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增幅**%,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长**亿元,余额达**亿元,增幅**%,对公及其它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放**亿元,增幅达**%。其中农业经济组织、农户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

9月末,国际业务外汇存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国际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其中出口结算量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进口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结售汇合计**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人民币打包贷款**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

九月末不良资产余额**亿元(包括抵贷资产**亿元),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资产占比**%,比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贷款综合收息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1-3季度我行实现帐面利润**万元。

今年三季度,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资金,稳步拓展市场份额。

存款始终是银行经营的根本;份额代表着地区竞争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我行存款总额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在同业竞争中,我行新增存款额较本地区其他行存在较大差距,总存款占全市的份额由年初22.4%下降到20.6%。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季度,我们一步不松抓组织存款,一着不让拓市场份额。

一是为帮助各支行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长久保持组织资金的高昂斗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好组织资金漂亮仗,力争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突破,向我行独立运行十周年献礼,8月18号,独立经营以来第一次在晚上召开了各支行行长会议,全面动员,紧密部署了“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竞赛将全市32家支行按市场份额水平和所处经济环境结成14组,分别下达各自目标任务,捆绑式竞赛考核,为我行存款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通过对市场份额较低支行的排队,分析我行组织资金工作存在的考核不力,激励不力等具体问题和不足,8月24日,再次召集市场份额在本镇低于他行,当年新增少于他行,考核力度不大的20位支行行长,在**支行举行现场会。再一次鼓劲增压,敲响了结对子、比贡献、争份额的战鼓。通过看**支行营业大厅的宣传氛围,和张榜公布的全体员工每月组资业绩和每季考核结果;听**支行组织资金实行公开、公正、透明考核的经验做法和强考核,扩份额,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的汇报;20位支行行长纷纷上台表示,一定坚定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发扬好领先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营造好宣传氛围、考核氛围、组资氛围,创造出新的业绩。

同时,为让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与兄弟支行的对照比较,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在整个农商行中的排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开办了每周一期《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简报》,每周公布存款情况,跟踪各支行组织资金竞赛动态,定期介绍组织资金做法,营造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浓烈气氛。9月末总存款比6月末增长了14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得到稳步拓展。

(二)投身先进性教育,支持地方力度再提高。

三季度,时值**商业银行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我们在行党委领导下,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求真务实,积极投身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做到以先进性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先进性体现支持地方发展的责任性,以先进性提升地方银行声誉。

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构建“三走进,三服务”长效机制。一方面继续强化“三农”意识,积极支持“三农”发展。大力培植农业支持典型,扩大农业支持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行党委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农业产业企业,即:**神龙蛇业,**九州果业,**华美生态园艺,**稷山养鸡场,**澄禾禽业,**未来园林,**唐兴才养牛场。在党委成员带领下,基层支行牢固树立“三农”服务意识,对当地农户、农业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9月末,我行农业贷款余额比6月末新增3100万元,占全市97%。继续保持了我行农业贷款在全市的绝对份额。

同时,党委领导“三走进,三服务”确定的7家中小企业联系点工作,为我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强化市场份额拓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全行上下结合市场份额拓展,瞄准国有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抵押企业,信誉好、发展有前景企业,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9月底,全行支持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共计**多家,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比6月末新增**亿元。其中抵押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首次突破30%,达到30.2%,比年初提高了2.4个百分点,有效地拓展了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升了我行地方银行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三)常抓基础管理,案件专项治理全面推进。

根据国务院领导加大案件专项治理力度,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批示,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我行自4月下旬开始,案件专项治理组织发动、专项检查和整改总结全部三个阶段工作深入进行。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我行以《会计升级达标实施办法》为依据,对基层支行在执行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规范操作方面结合案件专项治理,进行了本年度的会计出纳大检查和会计达标升级验收,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寻找了问题的症结,并对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作出了相应的规范,促进了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信贷管理和运作。我行结合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专项检查,着重对全市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情况、贷款抵押率规范情况、担保手续合法情况、企业关联交易情况以及本行内部多行贷款情况等进行了清理,有效地促进了信贷运作的规范管理。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找准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案件专项治理过程别是总部集中检查时,我行按照“查找案件苗头,整顿规范操作,促进业务发展,增强防险能力”的总要求,抽调全市50名业务骨干,分成8个检查组对全市32家支行进行了“地毯式”现场检查,找出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整改。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杜绝隐患、遏制案件到位。

(四)广泛开展演讲会,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金融业服务时代的来临,竞争将会日益激烈,而竞争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人才的优势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优势上。为打造服务优势,我行自下而上,从支行——各片——总部,在7月份广泛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客户”演讲比赛,对机关开展了“假如我在基层”演讲比赛活动。演讲从分析一个客户的基本要求出发,从分析基层员工需求出发,实行换位思考,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促进全行上下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水平提升,保持地方银行活力,促进**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发展。参加总部决赛的38名演讲者,通过紧张激烈的演讲比赛,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共9名优胜者。比赛中各位选手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才华,使演讲比赛内涵得到了提升,优质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另外,以**支行为试点的开放式服务在七月初正式亮相,运行初期就取得很好效果,深受广大客户地青睐和好评。开放式服务摈弃了营业大厅服务窗口上的铁栅栏,实行与客户面对面,心贴心的亲情化服务,从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走进银行犹如走进家一样感到亲近、舒适。目前,营业网点开放式服务正有序向全市推广。我们相信,通过设立开放式服务区来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一定能更好地诠释“离您最近,和你最亲”的服务宗旨,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形象作出贡献。

四季度工作打算

四季度,是第二届董事会第一年工作的冲刺阶段,针对前三个季度经营工作中存在的存款增长稳定性不够,资产质量优化进度不够,综合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等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将继续围绕半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份额”、“效益”、“风险”和“形象”八个字抓好工作,向独立经营10周年献礼。

1、突出重点增存款,份额再上新台阶。

组织资金始终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前阶段的结对子竞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款的稳定性不强,要继续突出存款增长,强化宣传攻关,强化竞赛考核,强化服务创新,持之以恒把“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争取存款市场份额再上新台阶。

2、紧抓拓展争效益,夯实资本充足率。

今年是我行享受所得税减半政策的最后一年,四季度要继续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紧盯我市临江开发、开发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瞄准有效资产抵押企业,紧抓传统业务拓展,加大支持力度,尽力拓展市场,争取效益最大化。同时,要继续强化各项管理,搞好年内各项财务核算,尽力控制不合理费用开支,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跑、冒、滴、漏,防范各类案件发生,争创最佳效益,扎扎实实地提足资本充足率和各项拨备率,向全体股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狠抓难点求突破,奋力提高资产质量。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2)

一、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前台的公司业务部,主要是做好贷款营销工作,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同时还要熟悉应知应会的知识,为此,根据总行统一安排,我部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经典政治理论,重点学习以来的重要思想,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内部规章、信贷制度、管理办法的学习,着重学习了《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实施细则》、《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公司部全体员工更加坚定了扎根三农、服务小微的信念,查摆了不足、补齐了短板、提振了精神、凝聚了合力,强化了担当意识、增强了工作信心。

二、全力以赴推动业务开展

(一)业务总体情况

截止9月24日,公司部各项贷款余额为48490万元,较年初下降1242万元。

(二)开展园区企业大走访,着力提升金融支小力度

针对我县中小企业客户市场狭窄,客户营销力度薄弱,中小企业贷款不足的情况,我部通过税收、环保等渠道搜集企业信息,对辖内企业尤其是化工园区企业进行拉网式摸排梳理,从而掌握市场营销第一手资料,制定走访计划,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拓展。自7月份至今,我部共计走访54户企业,其中存量客户42家,新客户12家 。

8月,我部新开办履约保函业务三笔,营销存款150万元。

(三)化解化工贷款风险,维护本行债权利益

三季度,公司部化工企业贷款到期共4户2820万元,另有一笔700万元为11月到期,此5户均不在复产名单之内。为防范出现风险,我部提高企业回访频率、拓宽贷后检查事项,强化对存量化工企业的贷后检查,重点关注企业账户资金流向、账款回笼、资产变动、关联企业生产、主要负责人动态等,同时加强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鼓励企业按期还款,建立良好信用评价。通过提前催收,以上5户共3520万元贷款全部提前归还,无一笔发生逾期欠息情况。

(四)不良贷款化解紧盯不懈

我部三季度不良贷款共四户,贷款合计2824万元。为催收利息,我部通过电话、登门,邀请其他部门共同约见企业负责人等方式进行催收,但效果并不理想。在催收过程中,我部发现欠息企业负责人对我行贷款催收心存侥幸,有企业反复提及已判决贷款案件,但执行不到位,也未对败诉方造成影响。我部建议相关部门在案件执行方面多作成效

四季度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园区的宣传走访

持之以恒的组织部门客户经理开展一对一的走访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纳税信息资源,针对纳税正常的企业,制定走访计划,下派走访任务,不仅要宣传对公信贷产品,也要宣传结算业务、中间有业务以及个人金融业务,做到整体一盘棋,达到对公、对私整体营销目的。

二、深入推进与第三方的通力合作

一是推进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加强与省农担及县担保公司的交流和沟通,全面推广“农保贷”、“连易贷”产品,着力解决部分企业无担保融资难题,拓宽获客渠道。

二是有效利用中小企业金融平台。通过前期积极准备,近期我行将接入市中小企业金融平台,我部安排专人负责平台的对接和信息维护,积极通过平台搜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客户,主动联系客户,对符合本行授信条件的,限期办结业务。

三是推进与三大园区管委会的联系。经了解,各园区均有几名负责人直接分管辖内园区数家企业,主要负责解决企业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对企业状况了如指掌,通过他们可以快速了解企业大体状况,促成我行与企业的对接,大大降低我们的营销难度。

四是充分利用其它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税务资源,税务部门不仅可以提供企业真实的、连续的纳税信息,且其与企业财务负责人接触较多,甚至私交甚密,通过税务部门达到与企业财务人员建立联系,为企业营销打开突破口。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3)

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放**亿元,增幅达**%。其中农业经济组织、农户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

9月末,国际业务外汇存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国际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其中出口结算量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进口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结售汇合计**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人民币打包贷款**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

九月末不良资产余额**亿元(包括抵贷资产**亿元),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资产占比**%,比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贷款综合收息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1-3季度我行实现帐面利润**万元。

今年三季度,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资金,稳步拓展市场份额。

存款始终是银行经营的根本;份额代表着地区竞争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我行存款总额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在同业竞争中,我行新增存款额较本地区其他行存在较大差距,总存款占全市的份额由年初22.4下降到20.6。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季度,我们一步不松抓组织存款,一着不让拓市场份额。

一是为帮助各支行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长久保持组织资金的高昂斗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好组织资金漂亮仗,力争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突破,向我行独立运行十周年献礼,8月18号,独立经营以来第一次在晚上召开了各支行行长会议,全面动员,紧密部署了“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竞赛将全市32家支行按市场份额水平和所处经济环境结成14组,分别下达各自目标任务,捆绑式竞赛考核,为我行存款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通过对市场份额较低支行的排队,分析我行组织资金工作存在的考核不力,激励不力等具体问题和不足,8月24日,再次召集市场份额在本镇低于他行,当年新增少于他行,考核力度不大的20位支行行长,在**支行举行现场会。再一次鼓劲增压,敲响了结对子、比贡献、争份额的战鼓。通过看**支行营业大厅的宣传氛围,和张榜公布的全体员工每月组资业绩和每季考核结果;听**支行组织资金实行公开、公正、透明考核的经验做法和强考核,扩份额,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的汇报;20位支行行长纷纷上台表示,一定坚定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发扬好领先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营造好宣传氛围、考核氛围、组资氛围,创造出新的业绩。

同时,为让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与兄弟支行的对照比较,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在整个农商行中的排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开办了每周一期《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简报》,每周公布存款情况,跟踪各支行组织资金竞赛动态,定期介绍组织资金做法,营造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浓烈气氛。9月末总存款比6月末增长了14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得到稳步拓展。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4)

但分歧就在于此,单从业绩增速琮看,中信银行前三季度4.6%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在上市银行中垫底的成绩实在不能算是吸引市场的亮点,但却有机构强烈看好中信银行的未来表现,理由是造成中信银行业绩增速大幅放缓的原因是大力度的拨备计提而非盈利能力的恶化,它有望率先走出资产质量的周期,市场应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

资产质量问题彻底暴露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信银行21%的营业收入增速和24%的拨备前营业利润增速均居银行板块前列,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幅达121%,2014年前三季度信用成本(未年化)高达83BP(2013年前三季度仅为43BP),2014年第三季度信用成本(未年化)为28BP(2013年前三季度仅为16BP)。在如此大力度的拨备计提下,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拨贷比环比上升21BP至2.51%,已超过2.5%的监管要求,拨贷比缺口这一长期以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得以彻底消除。

当前银行股估值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业绩增长多少,而是资产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到底有多深,换个角度看,如果哪家银行能把资产质量问题暴露得最彻底,那么它有望最先走出资产质量周期。

中信银行三季报中披露的不良率为1.39%,环比二季度上升达20BP,是上市银行中增幅最大的,中信银行主动暴露真实不良资产状况的意图非常明显。据国金证券的测算,2014年第三季度中信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贷款约11亿元,仅相当于第二季度29亿元核销的40%,与其他银行在三季度普遍加大核销力度以压低不良增速的策略大相径庭。如果加回核销后,三季度不良率上升至1.44%,不良净生成率达到102BP,较二季度的87BP继续上升,预计四季度资产质量问题继续暴露之后,中信银行有望在2015年率先走出中国银行业这轮漫长的资产质量恶化周期。

201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环比下降6%,总负债环比下降7%,总贷款环比增长0.2%,总存款环比下降6%,同业资产环比下降27%(其中买入返售环比下降27%),债券投资环比下降5%(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环比下降9%),从资产负债(尤其是包含非标资产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期末余额压降程度来看,中信银行的降幅是居上市银行前列。

更为突出的是,中信银行三季度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亦下降1.2%,是上市银行中唯一出现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下降的银行。这表明中信银行此前大幅扩张非标的策略得以纠正,其降杠杆是贯穿于三季度周期之中的,而非仅是单纯的期末压降,单纯的期末压降可能会被更多归因于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的影响。

另外,与中信银行三季度业绩一同披露的还有其定向增发计划,面向中国烟草总公司的119亿元定增如果付诸实施,必将进一步夯实其资本基础。此次公布的4.84元的定增价格较10月29日4.66元的收盘价有4%的溢价。预计该定增计划最早将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提升中信银行2015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35BP。定增完成后,除了及时补充100多亿元的核心资本外,中信银行与财务状况良好的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存款方面的合作有望继续深化,对其负债端压力的缓解是一大利好。

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中信银行的基本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或与2014年5月新任行领导就任以来的清晰的战略转型及坚决有效的执行力度有关。过去两年,中信银行一直面临着管理层的变动,这种高层人事的不稳定确实对银行转型战略的贯彻实施是很大的掣肘。而一旦人事变动趋于稳定,中信银行主动作为的策略则显示出较大的优势,降杠杆工作的坚定推进,拨贷比缺口得以解决,资产质量问题彻底暴露等种种迹象表明,中信银行有望在银行业中率先走出本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在当前中国银行业被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高杠杆下的潜在风险问题持续困扰的大背景下,中信银行如能尽快甩掉历史包袱,将从资产质量恶化周期逐渐步入业绩改善周期,如果这种预期能够明确确立,则中信银行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是水到渠成之事。

不良高位企稳苗头渐显

中信银行降杠杆到底如何彻底,恐怕不能自说自话,还是要拿数据说话,而且要与同业进行比较才更有说服力。

从中信银行与上述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三季报的期末余额来看,四家银行均出现资产、负债及存款余额环比的下降,包含非标资产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项目亦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下降。按照以往惯例,银行期末存款余额环比下降更多是受存款偏离度考核的影响,尽管资产类业务难以在季末时点出现大幅压缩,但仅通过资产负债期末余额的变化,仍很难有效区分这种下降是源于银行主动降杠杆,还是由存款端期末收缩带来的资产端同步收缩。

但我们从三季度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环比增速及其与期末余额增速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加有效地揭示各家银行在周期之中的资产扩张节奏。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0.8%,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1.0%;交通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1.1%,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1.6%;招商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6.2%,平均生息资产余额环比上升6.2%。而只有中信银行期末资产余额环比下降6.2%,平均生息资产余额也同时环比下降1.2%,也就是说,只有中信银行一家银行的期末余额和平均生息资产余额是同向下降,因此,如果说中信银行在三季度已开始降杠杆的话,那么,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则在三季度才开始放慢了继续加杠杆的速度。

此外,招商银行还披露了其信贷类自营投资类非标和非信贷类自营投资类非标的数据,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自营投资类非标资产余额为3803亿元(即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非标资产),其中信贷类非标2085亿元,非信贷类非标1718亿。据此测算,招商银行总自营投资类非标资产余额环比6月下降13%,其中信贷类非标环比6月末增长6%,非信贷类非标则下降29%,信贷类非标环比继续小幅扩张,但“低收益、低风险、低资本占用”的非信贷类非标明显下降。

招商银行三季报披露,对信贷类自营非标比照自营贷款计提资本并以贷款补充风险准备形式计提拨备,这意味着9月末2085亿元信贷类非标已按100%风险权重计入加权风险资产,预计此类非标应当已实现0.5%-1%的拨备率水平。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买入返售类非标余额1415亿元,较6月末下降11%,符合“127号文”规定的压降买入返售类非标的行业大趋势。

除继续主动暴露不良资产的中信银行之外,部分银行资产质量也出现高位企稳的迹象。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三季度核销处置的金额分别为98亿元、32亿元和35亿元,分别较二季度的核销水平均有所提升。如果加回核销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三季度的不良净生成率分别为73BP(二季度为40BP)、61BP(二季度为58BP)、110BP(二季度为108BP),数据显示,除了工商银行三季度不良生成率有所提升外,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已出现高位企稳的迹象。

交通银行披露的明细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其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增长10%,关注类贷款率为2.36%,环比提升19BP,上升幅度远小于此前的市场与预期,这预示着未来将承受的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为不良贷款的压力相对较小。不良贷款/90天以上逾期贷款这一指标从6月末的99%下滑至86%,显示其在不良贷款认定标准上略有放松。

再来看三季度银行息差贡献因素的新变化,尽管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但流动性的宽松降低了负债成本的压力,交通银行三季度单季息差为2.42%,环比下降2BP。通过对季度息差环比变动的因素分析可知,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对银行息差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贷款定价,贡献高达-10BP,这不仅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整体定价水平下降有关,而且也是当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政策大方向的结果。

另一方面,存款和同业负债成本下行则分别贡献6BP和2BP,这与全行业流动性宽松的格局直接相关。基于此,在流动性宽松大格局仍然不变的前提下,若有效信贷需求得不到恢复,银行未来息差可能将呈现如交通银行三季度一般小幅收窄的走势;若“流动性格局维持宽松+有效信贷需求恢复”得以成立,银行贷款定价水平有所恢复,则有望实现稳中略升的息差走势。此外,在同业监管从严的大背景下,银行二季度来自债券投资收益提升的息差贡献在三季度基本消失并小幅转负,非标资产扩张脚步放慢应是大势所趋。

风险预期改善是关键

当然,一个季度的数据尚不能成为银行拐点已现的证据,其实,银行股能否上涨与银行业绩的好坏不是必然的联系,根据息差收窄、业绩下降就一味看空银行股的逻辑则比较牵强。

众所周知,目前压制银行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不良资产,尤其是真实的不良资产一直令市场纠结不已,甚至有一种说法,“银行真实的不良率远高于披露水平”,这一方面是经济下行趋势愈发严重,这对强周期性的银行股而言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贷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问题积重难返,也对银行股的估值提升设置了无形的天花板。

事实上,尽管银行披露的资产质量数据较真实的状况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A股银行板块当前估值水平所隐含的5%-6%的不良率,即便放在中长期的时间跨度来看也难以实现。对银行股的投资者而言,把握不良率的变化趋势更为重要。

而此次三季报最大的亮点即是在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不良生成速度出现企稳的苗头,尽管这种企稳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确认,但不良资产的稳定至少是比进一步扩大要好得多。如果未来不良贷款生成速度被证明“高位企稳”,这远好于市场此前对不良资产“加速上升”的担忧。已有机构预测,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可能仍将持续暴露,但其增速将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显著回落,本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的结束时点有望在2015年形成一致预期,而这种预期的形成比对银行股变化拐点的把握更为关键。

在向好预期尚未形成之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银行股的负面消息,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等,都对银行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担心在于会使存贷息差明显缩小,这是静态思维的典型代表。银行资产负债是动态匹配的,回顾过去几年,每次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带来的息差下降幅度都是不准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静态测算忽略了银行在资产端的调节能力。银行之所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是因为其可以在资产端进行合理的收益匹配,如果没有收益恰当的资产匹配,银行根本没有动力而且也不会发行成本更高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本来至少是一偏中性的消息,是有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的规范经营,但它却在市场上被演绎成“将导致大量中小银行倒闭”的潜台词。反问一句,如果换位站在监管层的角度来看,若出台一项政策之后的预期是大量金融机构倒闭,那监管机关出台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银行经营稳健性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刺激了巴塞尔委员会加快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研究,2010年BaselⅢ和《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公布,为各国监管机构制定本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提供了借鉴。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对银行经营行为及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影响,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实践经验

(一)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及工具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将宏观审慎监管目标概括为一个多层次概念,包括最终目标、直接目标和操作目标。最终目标指维护金融稳定。直接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金融周期波动,避免金融失衡。操作目标从截面维度分析,是处理金融机构间共有且相关的风险,防止风险在系统内的传播;从时间维度分析,即为克服顺周期性问题,提升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衰退以及其他负面冲击的恢复能力。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归纳为以下五项:一是逆周期资本要求,规定金融机构在经济扩张期增加资本,以弥补经济衰退期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二是动态损失拨备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在经济扩张期增加拨备计提,以弥补经济衰退期的损失。三是资本防护缓冲,要求银行需要计提除法定资本充足率外,额外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以减缓经济扩张期信贷的过度增长和吸收经济衰退期的不良资产。四是杠杆率控制,规定设置最低杠杆率,以防止在经济上行期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五是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银行流动性资产比例。

(二)国外实践经验借鉴

一是设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英国明确英格兰银行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欧盟由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由美联储担任。二是扩大宏观审慎监管范围。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机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及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提升信息透明度。三是提高金融监管标准。BaselⅢ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至6%,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计提1%的附加资本;针对顺周期性问题,要求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及2.5%以内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四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英国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署以及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成立,均是为了增强金融市场信心,避免恐慌事件的发生。

二、构建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宏观审慎监管体现为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熨平”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抑制银行顺周期行为;二是截面维度,指限制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本文主要研究时间维度上的宏观审慎监管,即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问题。

(一)必要性研究

1.实证检验。本文借鉴(冯科等,2012)对顺周期性检验采用的向量自回归和格兰杰检验方法,验证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统计数据使用1998-2015年各项贷款余额(DEB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数据,为避免异方差,对两个时间序列取其对数,数据来源于wind统计数据库。首先对两组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基于ADF单位根检验分析数据序列的平稳性,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序列(LGDP)和信贷规模对数序列(LDEBT)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后都是平稳序列,排除了存在“伪回归”的情况。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选择滞后阶数为5。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GDP与LDEBT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对国内生产总值和信贷规模对数两个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假设“不是LDEBT的Granger原因”和假设“LDEBT不是LGDP的Granger原因”都被拒绝,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因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故两个序列之间可以建立VAR模型。根据AR检验结果,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都位于单位圆内,模型是稳定的。在此情况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给定GDP一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对信贷的长期趋势是正向的,具体来讲,第1期负向冲击,从第2期开始冲击向正向扭转,至第4期(即下一年度)起冲击转为正向。给定信贷投放一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对GDP的冲击一直为正向,这一冲击具有显著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实证结果证明1998-2015年期间,我国金融系统存在顺周期效应①,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必要性。

2.结果分析。1998年中央银行正式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对信贷规模由指令性计划转为指导性规划,实现了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向间接转变,银行信贷的自主性和市场化程度加强,顺周期行为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愈加明显。一方面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贷同样受经济影响,长期趋势看冲击为正向。经济繁荣时期,银行风险认知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减弱,倾向信贷扩张;经济衰退时期,银行资产负债表过度收缩,促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损失程度。基于这种典型的顺周期特征,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得到凸显。

(二)可行性研究

为缓解顺周期性,建立适当的逆周期调整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经济上行期降低信贷增长,在经济下行期刺激信贷增长,来解决顺周期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测算了我国现阶段银行业的资本缓冲缺口情况,并对代表性银行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验证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对缓解因银行顺周行为而发生金融动荡的可行性。

1.测算方法。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本文选取季度信贷规模(DEBT)与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测算我国不同时期应计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程度,测算方法如下:①计算比值时间序列(DG):DG=DEBT/GDP②对序列进行H-P滤波分析,生成H-P滤波趋势值(HP):即,求出min∑Tt=1|(DGt-DGTt)2+λ[c(L)DGTt]2|的解③计算偏离度(PL):PL=DG-HP④根据《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将偏离度转换为逆周期资本缓冲:当(PL)<2%时,不须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当2%≤(PL)<10%时,偏离度每上升1%,计提比例须上升0.3125%,不足1%的按照1%计算;当(PL)≥10%时,按2.5%计提。数据采用1997-2015年各项贷款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采用季度年化数据,即4个季度数据的移动加总,如2015年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以及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总额。

2.测算结果。信贷规模与GDP比值从1997年的89.60%上升至2015年的138.84%,增速较快,出现4个典型阶段。第一阶段(1998:3-2000:1):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自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加快,信贷规模扩大,信贷规模与GDP比值超过其长期趋势。由于货币政策仍属稳健,该阶段整体偏离度不高,逆周期资本季度最高计提值为0.94%。第二阶段(2003:1-2005: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高,信贷投放量加大,加上外资流入,该阶段共8个季度需计提资本缓冲,2个季度偏离度接近10%,计提值达2.5%。第三阶段(2009:2-2010:4):为缓解2008年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项目投资,贷款增速较快。经测算,该阶段个别季度需计提1.88%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第四阶段(2015:2-2015:4):2015年以来,央行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补充,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M2增长较快。但受经济下行影响,银行信贷投放态度较为谨慎,风控能力加强,因此,此阶段偏离度并不高,逆周期资本最高需计提0.94%。

3.实践分析。使用信贷规模与GDP比值衡量系统性风险累积,通过对偏离期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以提升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可行性,这在我国金融实践中得到佐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②,2006年2季度至2015年4季度资本充足率从10.74%提高至14.75%,增势明显。以实际资本充足率与法定资本充足率间差额表示实际计提的资本缓冲程度,工商银行资本缓冲计提基本与我国银行业测算需提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长期趋势相符。2008年2季度至2010年4季度,工行提取资本缓冲超4%的共8个季度,最高提取值为2008年4季度的5.06%,与银行业总体趋势的第三阶段基本相符。2014年4季度至今,工行处于提取资本缓冲较高的阶段,资本缓冲值超过2.5%。

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

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对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能够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价格稳定,而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是金融稳定。作为中央银行,需要同时履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审慎监管两方面职能,二者若能有机结合,特别是货币政策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作用将金融稳定目标融入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银行作为宏观金融中的个体,其稳健经营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部分,本文构建了银行稳健性指标,并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的变化对银行稳健型经营的冲击。

(一)银行稳健性指标(BSA)构建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银行稳健性指标,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冲击。基于IMF推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项目,考虑我国银行业相关指标的可获取性,从资本充足性(Q1)、资产质量(Q2)、盈利能力(Q3)、流动性(Q4)四个方面③构建BSA(见表2)。使用SPSS软件,样本范围涵盖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年度数据,结果显示KMO=0.624,Bartlett检验Sig.=0.000<0.05,因此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降维和因子分析处理具有合理性。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计算14家上市银行④2006-2015年的BSA指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整体呈现缓释“倒U型”趋势,受我国经济宏观影响作用较强,2006-2012年BSA指标呈上升态势,但在2012年之后BSA略有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性整体趋势呈“缓慢上升-略有下降-趋于平稳”态势。2011年股份制商业银行BSA指标开始下降,后趋于平稳,2011年之后最低值仍高于30,比五大行略高,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阶段谨慎性更强。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稳健性趋势呈缓慢上升态势,因城商行的本质属性使其更重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注重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因此,经营一直呈现较为稳健的状态。

(二)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稳健性的冲击

货币政策可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价格型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选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验证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冲击。1998-2015年,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计46次,其中2010-2015年多达19次。基于计算得出的14家上市银行的BSA指数,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的脉冲响应实证检验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影响,度量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的冲击。为防止变量间的虚假回归,先对自回归向量中各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LLC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结果显示,两个变量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可以判断各序列是平稳序列,满足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对PVAR模型的滞后阶数进行设定,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阶。本文通过给予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使用蒙特卡洛模拟了100次得到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代表冲击反应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于冲击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给予存款准备金一个正向冲击,BSA在前3期呈向下的趋势波动,后逐渐上升趋于平缓,说明货币政策的调整影响银行稳健性经营,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提升银行稳健性指标,从紧的货币政策促使银行稳健性指数下降,但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刺激作用时间较短。

四、结论及建议

(一)合理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规模,准确把握缓冲时机

本文利用信贷规模与GDP的比值测算资本缓冲规模,用实证检验和代表性银行的实践证明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滞后性,且资本缓冲规模的计算指标并不唯一,本文只是作为监管机构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参考。实际运用中,银行应基于这一指标,引入更多数据和方法,系统有效地进行整合;同时提高预判能力,当系统性潜在风险增多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逆周期宏观审慎工具,准确把握提取资本缓冲的时机。

(二)确立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基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核心地位及央行的职能作用,央行具备掌握系统性风险和管理流动性的优势,能够对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负责,应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核心,引导商业银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逐步提高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实现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优质客户群体,不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新型金融市场,加快盈利模式转型,扭转存贷差为主导的收入格局。

(三)加强与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提高宏观审慎监管前瞻性

一方面,基于前文研究结论,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会起到冲击作用,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另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经济冲击吸收器,可以通过影响金融部门的稳健性来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有效性。因此,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相结合,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制定货币政策,提高政策前瞻性。

(四)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化和差别化,建立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监管体系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具有异质性特征,宏观审慎监管应实行动态化和差别化管理。考虑到杠杆率(自有资本率)能够作为除资本充足率以外的第二大风控指标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建议设立以杠杆率为核心、更加灵活可控的动态监管机制,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调整监管要求,以防范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确保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6)

银监会日前的2016年二季度主要监管数据显示,2016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 7%;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0t.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今年二季度银行业资产和负债增速均超过15%,虽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但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92个和2.9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反映出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产规模增长动力充足

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季度末,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3.4万亿元,同比增长7.4%;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大型商业银行负债总额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今年二季度,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动力较为充足,体现在三个方面。”温彬分析称,“一是银行资本充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净额达到13.69万亿元,同比增加1.7万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11%,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二是资金供需两旺,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中小企业等贷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银行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是表外业务监管加强,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表外业务更加规范,部分资产和负债业务重回银行体系。”

2016年,大量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入落地阶段,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项目资源。无论是平台模式还是PW模式,基建类项目信贷对银行而言均为优质资产,配置比重将继续提升,尤其是大型银行的基建类信贷仍将占新增信贷显著份额。

除支持大型基建类项目外,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同时,工行通过产品创新、机制优化、资源倾斜、专项考核等多种措施,优先保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小微企业客户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申贷获得率及客户增长率均高于公司类客户平均水平。

在个人信贷业务方面,今年以来,银行逐步加大对个人客户的信贷投入,住房按揭贷款、消费类贷款以及财富管理成为银行个人业务新的发力点。

资产质量依然承压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899l亿元,同比增长3.17%。二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5.16%,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

“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资产增速放缓,=季度资产增速为15.66%,较上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二是净息差收窄,二季度净息差收窄至2.27%,创有数据以来新低;三是核销不良贷款,侵蚀利润。”温彬认为。

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作用下,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扩大,同时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平稳。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37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不良贷款率1.75%,与上季末持平。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80.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77.5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3万亿元。

“二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5%,与一季度持平;不良贷款余额为14373亿元,较一季度增加452亿元。不过,二季度关注类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以及关注类贷款占比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剪刀差较一季度还在上升,说明银行资产质量依然承压,需要在严控新增不良贷款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化解。”温彬表示。

从“扩规模”向“调结构”转变

业内专家预计,下一阶段,随着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基数效应影响,预计规模增速会逐步放缓,银行也将从“扩规模”向“调结构”转变。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7)

2014年,中国银行业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经营压力较往年有明显上升,利润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同时在较为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中间业务和同业业务的增长也出现减速。

盈利能力继续提升,盈利增速明显放缓

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6万亿元,继续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但盈利增速开始下降。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13年的12.9%下降至8.8%,与2010年的高位相比降幅更大(图1)。分析商业银行净利润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生息资产较快增长,推动盈利水平提升。在经历了2013年的回落后,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有所反弹,16家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至12.6%,其中贷款和债券投资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5.4%和13.4%。从不同类型的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发力,增速普遍提升,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增长优势逐渐缩小。

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有助于盈利水平的提升。2014年,得益于相对偏紧的贷款供求关系、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以及稳定的基准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逐季提升。前三季度净息差分别为2.58%、2.62%和2.68%,均高于2013年同期,虽然与2012年相比仍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对净利润的增长依然形成一定的支撑。

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对盈利有正面贡献。2014年,商业银行网点的扩张和系统升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的作用下,整体经营费用保持自然增长。由于商业银行同期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成本增速,使成本收入比继续保持近年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到2014年三季度末已经下降至28.87%的相对低位,对利润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拨备支出的增加是盈利增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14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资产质量波动,由此引起的拨备支出大幅增长,消耗了商业银行大量的拨备前利润。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共提取各类资产损失准备2870亿元,资产损失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同期的8.2%增长到11.5%。

各类业务发展状况出现新的变化

2014年,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运行相对稳定,但在存款、中间业务和同业业务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运行特征。

存贷款增速差距进一步扩大,存款竞争日益激烈。2014年,虽然市场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的格局依然延续,存款增速明显慢于贷款,贷款和存款的增速差距继续扩大(图2)。2013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增速为14.3%,至2014年10月末已逐步降至9.5%,而同期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相应为14.2%和13.2%,总体变化不大。考虑到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冲时点因素的影响,2014年存款市场供求关系比数据反映的更紧。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政策对平抑商业银行存款的大幅波动、稳定存款成本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存贷比监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存款拓展模式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和过渡。

中间业务增长出现减速。2014年,得益于经济总量扩大所带动的传统支付结算及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的上升,以及理财、托管等创新型业务收入的增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到减轻企业负担政策的影响,往年增长较快的财务顾问收入出现回落,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与2013年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从上市银行情况看,2014年前三季度,以手续费收入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平均增速为13%左右,较2013年同期回落超过10个百分点。

同业业务发展先扬后抑。2014年,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上半年同业业务延续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趋势,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超过20%(表1)。随着规范同业和表外业务发展的监管政策不断推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开始回归流动性管理的本源,各类通道业务的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尤其是三季度大多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出现下降。

不良贷款加速增长,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三季度GDP下降至7.3%的低点,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起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继续收窄。受此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延续近年来的下行态势,且幅度也有所扩大。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不良贷款率1.16%,拨备覆盖率247.15%。

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增长创近年新高

虽然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的力度,但不良余额增长仍持续创近年来的新高。2014年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共增长1749亿元,其中三个季度不良贷款增幅分别为540亿元、483亿元和725亿元,增长态势明显;单季不良贷款率增长也由原先的平均每季3~4个基点上升至三季度的8个基点(图3)。在上市银行中,前三季度除宁波银行不良率持平外,其余各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在不良贷款较快增长的同时,2014年以来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三季度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达2.79%,且单季增长创1961亿元的近期新高。从上市银行的运行情况看,上半年逾期贷款增长2381亿元,而同期不良贷款增长为77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进一步扩大到3405亿元。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对逾期贷款的展期和重组趋于保守,同时,以往较严格的逾期贷款认定为不良贷款的政策有所转变,但如果未来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间差距持续扩大,则逾期贷款逐步认定为不良的压力巨大。

总体拨备水平小幅提高,拨备提取和使用较为平衡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保持同步较快增长的态势,余额增加2212亿元,至18952亿元;拨贷比指标提高5个基点,至2.88%,是银监会推出该项监管指标以来的最高位,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略有提升。从拨备覆盖率角度看,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对拨备覆盖率的下拉作用较为明显,前三季度拨备覆盖较2013年年末下降35个百分点,至247.15%,但与150%的监管要求相比仍相对较高,预计未来这一指标将会继续回落。

在加大拨备提取的同时,商业银行使用拨备进行损失核销的力度也同步提升。如前所述,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提取拨备力度,而结合贷款损失准备变化情况分析,商业银行使用贷款准备进行核销的规模与2013年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核销贷款总额达698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核销额增长1倍以上,也印证了行业核销力度加大的判断。

企业资产质量波动仍是不良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4年年初以来,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企业贷款风险所涉及的范围仍有一定程度的扩大,是造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主因。一是部分地区小微企业风险快速扩散。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关联群体或担保圈内企业的联保互保行为极易造成连锁反应,这是2014年以来江浙地区小微企业风险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也开始受到波及,以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上半年也发生了违约。三是贸易融资风险由钢贸扩展到其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在钢贸贷款风险继续发酵的同时,煤炭、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流通环节融资风险也时有暴露。

从2014年平台和房地产贷款的运行情况看,风险状况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总体表现较为稳定。其中,平台贷款得益于持续的总量控制和分类管理政策以及地方举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房地产贷款风险也以非一线城市中小型开发商的单发性不良贷款暴露为主,按揭贷款违约情况较少,整体风险可控。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并未出现趋势性变化,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状态。

调控和改革政策有助于缓解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2014年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对信用风险状况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正面的政策效应,有助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

一是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重点,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好转和对高成本的非信贷融资监管的加强,商业银行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企业提供较低价格的信贷资金,这将为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增加了房地产贷款的安全系数。到下半年,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政策效果,市场情况有所好转,虽然这些政策难以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但能为市场的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贷款总体质量的稳定。三是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将减轻未来资产质量下行的潜在风险。融资平台贷款的未来走势和还款来源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甄别工作的启动,对逐步化解融资平台潜在风险、维持平台贷款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未来即使有部分平台出现风险,其结果也是可预计和可控制的。

融资工具多元化,资本充足率略有提升

201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为业务增长提供了保障。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推广和应用,以及银监会核准部分银行使用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等改革措施,则促进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主动性的提高。

资本充足率小幅提升

2014年,商业银行在风险加权资产增长8.2%的基础上,资本充足率依然有小幅提升。三季度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2.93%,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分别较2013年年末提高74和52个基点,资本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前三季度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0%,且除个别银行外,大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图4)。不同类型的机构中,国有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型银行的贷款和总资产增速相对较慢,资本占用相对较低;二是大型银行面临较高的监管要求,业务策略上也较为谨慎;三是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当期资本充足率水平。

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和资本净额的增长,既有内源资本补充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资本补充渠道的拓宽。虽然近年来上市银行较为频繁的资本扩充计划导致资本市场对银行筹资行为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使全年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各种新型融资工具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增长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

内生资源仍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和核心资本的最主要来源。商业银行内生资本主要源于净利润分配后的内部留存和提取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从2014年的情况判断,这两项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的贡献度超过70%。其中,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12645亿元,如果按照40%的利润分配率计算,总计会形成超过7500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作为银行二级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2014年以来也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形成的二级资本超过2000亿元。

创新型的融资模式和资本工具有效补充了内生资源的不足。一是优先股发行全面启动。2014年银监会公布优先股指导意见以来,多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优先股发行计划,规模超过3000亿元。二是二级资本工具广泛使用。在巴塞尔Ⅲ的监管框架下,各类资本工具成为二级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对这些工具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相继完成了境内外二级资本债的发行,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表2)。三是某些商业银行推出了非公开发行模式的员工持股计划,进一步丰富了核心一级资本的融资模式。这些资本工具和融资模式的推出,不但拓宽了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也对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管理高级方法的实施改变传统资本管理模式

2014年4月,银监会核准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高级方法。从高级资本方法的实施效果看,六家被核准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扣除其他因素后,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资本节约功能较为显著。而更为重要的是高级方法的实施将对整个行业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资本管理和发展方式转型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是高级方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风险和监管资本计量管理工具,将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并促进风险管理的定量成果与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相结合,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实施高级方法的银行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通过指定合理的资本战略和管理要求,确保持有的资本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能够充分抵御风险。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形成内源资本积累为主的资本积累模式。利用高级方法这一有力工具,商业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对内源资本补充工作做出精确计划和全面的效率评估,逐渐形成以内源资本积累为主、外源资本补充为辅的资本积累新模式。

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推进改革进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和监管环境,传统向规模要效益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2014年改革和转型成为商业银行的运行主题,围绕业务发展重点和改革管理体制等两方面的内容,商业银行不断探索新的业务管理和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和转型推进的力度。

在经营上,商业银行积极推动经营观念的转变,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业务,加快推进业务经营模式转型。为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推出多项改革措施,调整经营重点,改变过分依赖信贷扩张为主的高资本占用型业务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消费等领域的投放,使业务经营模式不断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在调整传统业务结构的同时,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和财富管理等战略新兴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8)

省联社×××审计中心主任 ×××

(2019年×××月29日)

 

同志们:

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化市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总基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践行“坚守定位专注主业,严守底线管控风险,依法合规强化治理”的经营思路,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业务稳步增长,业务经营计划任务总体完成较好,实现了业务经营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一季度业务经营情况

(一)各项存款持续增长。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 亿元,较年初增加3 亿元、较同期多增2 亿元,增速 %、低于同期0.08个百分点,完成一季度存款净增计划的128.37%,完成年存款净增计划的53.49%。其中×××等8家行社均超额完成季度存款增长计划。×××完成计划较差,仅完成季度计划的0.62%;×××组织资金成效较差,存款余额较年初不增反降4512万元。

从全省农合系统来看,全市存款增长完成季度计划进度居全省第3位,位于×××、×××之后;一季度全省存款净增171.78亿元,×××农合机构净增额占比18.68%,低于安康农合机构(26.34%)7.66个百分点。从全市存款市场份额来看,全市农合机构市场份额31.53%,存款总量位居全市金融同业之首,增量排名第2(邮储银行一季度存款新增41.01亿元,高于农合机构8.91亿元),增速排名第5(位列农业银行、西安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之后)。

(二)各项贷款增幅较大。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1.69亿元,较年初增加19.22亿元,较同期多增4.55亿元,增速5.96%、高于同期1.1个百分点,完成一季度贷款投放计划的274.54%,完成全年计划的76.87%。其中:实体贷款余额262.76亿元,较年初增加16.41亿元,同比多增15.09亿元。实体贷款占比76.9%,高于上年同期3.09个百分点。3月末全市票据余额78.92亿元,较年初增加2.81亿元,存量票据占比23.1%,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全市农合机构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实体贷款增幅较大,票据规模增速放缓,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农合机构一季度信贷投放任务的完成进度位居全省第1位。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贷款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总量的38.7%,较年初上升0.63个百分点,贷款总量、当年增量均位居全市金融同业之首,增速排名全市第4位。×××两家行社的区位优势发挥较为明显,×××保持持续增长。一季度,×××等3家行社实体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了5.13亿元、3.37亿元和3.29亿元,3家行社实体贷款净增额共占全市实体贷款净增额的71.66%。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17.30亿元,较年初增加4.46亿元,同比多增5亿元,增速2.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86个百分点。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3.17亿元,较年初增加0.35亿元,增速0.66%、低于同期0.1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类贷款营销成效突出。至3月末,全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3.2亿元,较年初净增5.1亿元,增速18.15%。家福贷签约金额7.24亿元,较年初净增2亿元;家福贷余额4.23亿元,较年初净增9858万元。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至3月末,全市各类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余额81.68亿元(不含票据),较年初净增10.74亿元,增速15.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18个百分点。

(三)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表内不良贷款余额13.11亿元,较年初净降7829万元,完成一季度净降计划的156.58%。除城固联社表内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外,其余10家行社均较年初下降。×××等3家行社未完成一季度净降计划,其他8家行社均超额完成一季度清降计划。全市表内不良贷款占比为3.84%,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等3家行社表内不良贷款占比已提前实现年度控降目标。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累计新增不良贷款1.34亿元,同比减少5.14亿元;当年不良贷款生成率0.43%,同比下降1.82个百分点。至3月末,全市逾期90天(含)以上贷款余额16.64亿元,较年初增加1.02亿元,逾贷比为126.89%,较年初上升14.45个百分点。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表外不良贷款余额49.46亿元,较年初减少0.20亿元。累计收回表外不良贷款0.60亿元,完成一季度表外不良贷款清收计划的37.45%,完成全年清收计划的13.03%。

(四)财务收入增长趋缓。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实现财务总收入8.82亿元,同比减少0.63亿元,降幅7.51%,完成一季度计划的94.88%,完成全年计划的25.43%。除×××两家行社外,其他9家行社一季度财务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减少。一季度,全市利息收入4.84亿元,同比减少0.03亿元、占总收入的54.88%;金融机构往来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0.9亿元、占比20.86%;投资收益2.04亿元,同比增加0.23亿元、占比23.1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共实现0.07亿元。

全市农合机构财务总支出7.23亿元,较同期减少0.05亿元,降幅0.69%。其中:存款利息支出3.79亿元,同比增加0.61亿元;金融机构往来支出0.11亿元,同比增加0.04亿元;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18亿元,同比增支0.0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1.11亿元,同比减少0.7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其他4项支出共计0.05亿元,同比增支0.02亿元。

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实现账面利润1.59亿元,同比减少0.67亿元,降幅29.5%;收入成本比45.22%,高于同期10.9个百分点,低于控制计划2.78个百分点。

    (五)电子银行拓展滞缓。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252.28万张,较年初增加3.25万张;发行公务卡6513张。非柜面交易占比62.19%,较年初增加6.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6%)3.81个百分点。全市共布放ATM(CRS)417台,累计交易211万笔,金额42亿元。拓展银行卡助农服务点1923个,安装助农E终端1917台,累计交易107万笔,交易金额8亿元,助农点设备日均开机率48.53%。互联网数字银行回迁用户44.08万户,较年初增加3.47万户。数字银行回迁激活用户7.35万户,激活率21.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61%)3.17个百分点。

(六)监管指标稳中向好。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资本充足率10.04%,较年初降低2.17个百分点。全市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9.48亿元,较年初增加1.26亿元,完成增提计划的50.59%,11家行社较年初均有增加。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148.58%,较年初提高17.47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49.71%,较年初提高7.46个百分点。贷款集中度超标涉及行社由年初的9家降至6家。

    二、业务经营及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以业务经营为中心,狠抓业务营销,各项业务稳步增长,好于上年同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各行社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一)组织资金同业竞争加剧,应对措施有待加强

一是存款市场份额下降。全市农合机构3月末存款市场份额为31.53%,较年初下降了0.4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0.4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净增133.58亿元,其中邮储银行一季度存款净增41.01亿元,高于农合机构8.91亿元,增量占全市市场份额的30.7%,增量占比高于农合机构(增量占比24.03%)6.67个百分点。此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发行、西安银行和村镇银行一季度存款增量均高于上年同期。年初以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以大额存单的优惠利率和靠档计息等产品优势迅速抢占市场,邮储银行以丰富灵活的营销活动争夺个人存款市场份额。而农合机构应对市场变化的反映速度慢、应对措施少、存款产品少,定价和管理机制不灵活,致使部分行社在县域存款竞争中处于劣势。从县域市场份额来看,一季度末,×××等5家行社存款市场份额较年初下滑。二是存款结构有待优化。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个人存款570.96亿元,较年初增加3.1亿元,余额占比达80.73%;对公存款余额135.06亿元,较年初增加0.97亿元,余额占比仅19.1%,占比较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对公存款仅完成季度增长计划的24.31%,完成全年计划的8.84%。全市低成本存款207.47亿元,较年初下降1.62亿元,低成本存款占比29.33%,占比较年初下降1.64个百分点。对公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占比持续走低,表明资金结构不优,组织资金成本进一步增加。三是存款稳定性差。存款“冲时点”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至4月上旬末,全市各项存款较月初下降6.17亿元。除南郑农商银行保持较月初上升外,其余10家行社存款余额均不同程度较一季度末下降,存款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二)信贷投放县域差距大,支农支小力度减弱

一是贷款市场份额较同期下降。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贷款市场份额38.7%,较年初上升0.63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减少0.6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持续发力,邮储银行、长安银行等继续对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展开争夺,聚利、汉南汇发、中银富登等村镇银行对城乡个人客户加速分流,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合机构贷款市场份额较往年呈下降态势。二是社团贷款增长额度较大,县域信贷投放差距明显。一季度末,全市实体贷款余额262.77亿元,较年初增加16.41亿元,而汉台两笔社团贷款就净增7.7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7.35%。×××贷款增长较好,区位优势和引擎作用凸显,3家行社一季度实体贷款净增额占全市实体贷款增量的71.66%。若剔除社团贷款因素,×××等4家行社实体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三是涉农、小额信贷增长趋缓。一季度虽然全市实体贷款较年初增加了16.41亿元,但其中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净增总额的近80%。涉农贷款余额217.3亿元,占实体贷款总量的81.7%,较上年同期下降6.9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2.07%,低于各项贷款增速3.89个百分点。3月末,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系统签约授信余额79.51亿元,较年初净增1.72亿元;用信53.17亿元,较年初仅增加0.35亿元,授信户数99362户,较年初减少1085户。全市授信签约率22.37%,较年初下降了8.41个百分点,×××家行社的预授信户数较年初下降。×××等5家行社授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等5家行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

(三)主动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效果有待提升

一是迎春行动效果不佳。一季度各行社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开展了“盈春行动”开门红营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营销氛围。但从“盈春行动”的效果来看,全市普遍存在注重形式,但营销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对公账户开户除×××外,其余10家行社开户比例均不足60%;业务占比除勉县联社外,其余行社均不足40%。二是精准营销落实不力。部分行社精准营销管理方式粗放,营销责任未层层压实;行社班子成员只包抓纳税100强客户,未包抓其他类型客户;未单独建立精准营销考核体系,营销考核与业务经营目标考核等同实施,且考核指标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各行社未建立营销系统,客户群体选择不准,产品和客群的匹配度不高,无法实现依托网络技术,按地址、年龄、收入等要素实现客群分类,营销精准度不高。三是“双基联动”质效发挥不够。在开展“双基联动”和“整村推进”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部分行社的思想重视不够,未建立“双基联动”绩效考核机制,未能将“一专两兼”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来,特别是部分工作站兼职联络员因忙于村务或年龄偏大,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工作站在提供信息、拓展业务、催收不良等工作上的效能发挥不足。农户建档评级“整村推进”工作仍流于形式,建档不用档、建档不授信、授信不敢用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户建档覆盖面高,但签约率、授信率、用信率很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乏力,在巩固市场基础、牢固客群关系、助推业务增长上成效差。

(四)乡村振兴试点效果不佳,工作质效有待提高

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上,各行社均制定了实施方案或细则,大部分行社开展了试点,但是从工作整体情况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仅停留在安排布置阶段,没有实质进展和效果。各行社对工作的谋划、梳理、总结不够,在工作的推动中缺乏系统性,缺乏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仅局限于传统业务,缺乏对新领域、新业态、新政策的探索实践,加之政府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房等管理上缺乏健全的机制,导致在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上主动跟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效果不佳。

(五)不良清降形势严峻,管控压力依然较大

一是表内不良贷款管控压力较大。一季度全市表内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7829万元,但从清降方式来看,一季度全市累计清降21215万元,其中:现金清收5011万元,占比23.58%;×××3家行社分账管理3996.7万元,占比18.84%;清欠息回调11522万元,占比54.31%。不良贷款清降以账务处理、风险缓释等方式为主,现金清收占比较低。且全市仍有35262万元逾期90天(含)以上贷款形态未真实反映,剔除分账管理和未调实贷款形态两个因素,全市表内不良贷款实际较年初不降反升24300.7万元。二是表外不良贷款占比高清降缓慢。全市表外不良贷款余额494635万元,占表内外各项贷款的12.65%,余额较年初减少1996万元;一季度累计收回表外不良贷款5992万元,仅完成一季度清收计划的37.45%,完成年清收计划的13.03%。除佛坪联社外,其他10家行社均未完成表外清收季度计划;×××等5家行社表外季度清收未达到季度任务的50%。全市表外不良贷款清收进度缓慢。三是双逾和关注类贷款占比高。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逾期90天(含)以上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2亿元,逾贷比为126.89%,较年初上升14.45个百分点。除×××联社逾贷占比95.26%外,其余10家行社逾贷比均超过100%。全市尚有35262万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真实反映,逾贷比风险化解难度仍然较大。至3月末,全市农合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39.89亿元,较年初增加1.05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1.68%,较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但高于年控制计划2.04个百分点,全市11家行社关注类贷款占比均高于年控制计划。

(六)财务收入同比减少,利润增长空间收窄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实现财务收入88239万元,同比减少6312万元,降幅7.5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传统业务利差空间进一步压缩,一季度全市贷款规模虽然较同期大幅增加,但利息收入却同比下降。受资金业务利率同比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减少,分别减少32.98%和19.25%。财务总支出中,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均较上年同期增加。全市一季度账面利润15907万元,同比减少6657万元,减少29.5%。   

(七)电子银行差距明显,效能发挥有待提高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拓展条码支付商户3617户,仅完成年任务的15.13%;当年新增数字银行客户3.47万户,仅完成年计划的17.8%。全市电子银行业务排名的下滑态势并未改观,大部分行社业务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和距全年任务差距较大。电子银行渠道业务整体质效不高,机构之间差距较大,新业务推广缓慢等问题较为突出,电子银行业务拓展、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二季度业务经营工作意见

一季度全市农合机构各项业务经营整体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各行社要认真分析总结一季度各项工作,找差距、补短板,认真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政策变化,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业务营销、不良贷款清降、基础管理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实现上半年各项业务经营计划目标。

(一)加大营销攻关,狠抓组织资金工作

    各行社要充分认识当前组织资金的严峻形势,增强主动负债能力,分层次营销,拓宽业务领域。领导班子成员作为首席客户经理,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对接,为组织存款创造良好环境,要认真学习和充分利用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性资金存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积极主动营销财政存款。各行社中层管理人员按照业务条线重点营销财政资金大户,以对公账户开立为重点,精准营销,加大对公存款归集力度。网点员工要守好前沿阵地,做好柜面营销、厅堂营销和上门营销等工作,组织好“小、零、散”客户存款。各行社要着力提升营业网点服务质量,以打造智能化网点为目标,以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客户,发挥好营业网点在稳定存款增长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存款业务宣传力度,积极推进沙龙营销、异业联盟等活动,营造浓厚营销氛围。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分类管理,加大对优质客户与重点客户的识别和跟踪维护,扩大中高端客户群体产品渗透率。对年轻客群、外出务工客群、小微商户要通过银行卡业务、聚合支付业务等产品组合营销,提高客户卡内资金留存率,促进个人存款稳步增长。各行社要加强对存款新产品的探索。具备条件的行社要加快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的资格申请和业务探索。各行社要加大对存款利率定价的调研,提升利率定价水平,以最小的成本博取最大的效益。同时,要准确研判组织资金市场形势,细化考核指标,充分激发全员揽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定期评比通报,夯实稳存增存责任,把压力层层传导到全体干部职工。要密切关注日均存款、存款偏离度等考核、监测指标,杜绝存款冲时点和虚增存款的行为。做到“存量份额不减少、增量份额有提升、存款偏离度不超标”,确保阵地不失,基础牢固。

    (二)坚守市场定位,加大实体贷款投放

各行社要深刻领会省、市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总要求和《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坚定“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支实,充分发挥支持“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一是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各行社要立足“三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要加强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主动探索和谋划,将“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要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梳理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清单,既做好规定动作,将传统业务做实、做优、见效益;又结合实际开展好自选动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效益支撑点。二是扎实做好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农合机构的基础客户群体在农业、农村、农民,农村市场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农户小额贷款是最贴近农户、最受欢迎的信贷产品,也是农合机构巩固农村阵地的优势产品。各行社务必要提高认识,将农户建档评级工作作为巩固发展根基的战略举措,做实基础、做精主业。务必要强化措施,持续推动“双基联动”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通过持续开展“双百佳”创建活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提升“双基联动”工作质效。要按照省联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明确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加大调研力度,深入查找预授信户数减少、授信签约率下降的具体原因。要制定2019年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工作推进计划,扎实推进,确保年度内完成系统内授信工作,切实提升授信签约率。在巩固建档覆盖面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农户档案信息,为线上信贷业务打好基础。跟踪已签约农户的用信情况,加大宣传,优化服务,合理引导农户资金使用习惯,不断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信率,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持续增长。三是大力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近一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行社务必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加大对民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要扎实落实《省联社办公室关于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十三条措施的意见》,单列信贷计划、强化考核激励。强化贷款专营管理,选优配强企贷中心人员力量,提升业务素质,切实发挥出专营效能。务必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大对辖内重点项目、民生类企业、纳税大户、涉农龙头企业、职业农民等客户群体的精准营销力度。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提升客户经理的主动营销意识,主动跑政府、跑市场、跑企业,善于抓住“战机”、主动寻求“商机”、并努力促成合作。全方位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建档评级授信,缩短工作流程、阳光办贷,创新信贷产品,优化管贷方式,着力加大信贷投放。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联系,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担机制,增强风险防控合力。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银保监分局,完善风险补偿、尽职免责机制,促成提高民营及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等配套政策机制的落地。确保年末实现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的目标。四是加大优势产品推广运用。各行社要加大对“家乐贷”、“家福贷”、“住房按揭贷款”等个贷产品推广力度,特别是“家福贷”作为主打产品和主推业务,要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利率优势,迅速抢占消费信贷市场。要持续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据客户需求加大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客户购房、购车、装修等消费需求,不断加强对教育、健康、旅游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寻找、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五是做好扶贫贷款管理和风险管控。今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和关键之年,各行社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做好金融扶贫,对“三有一良好”的贫困户,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在满足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的同时,全力做好存量小额扶贫贷款集中到期的风险化解。经摸底统计,今年将有8.66亿元扶贫小额贷款陆续到期,扶贫小额贷款逾期风险逐步显现。各行社要加强日常监测分析,一户一策,提前制定清收措施,着力化解逾期风险。加强与当地党政、扶贫和财政部门的汇报、沟通,凝聚镇(办)驻(联)村包扶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和信贷人员等“四支力量”合力,做好逾期贷款清收。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让贫困户增强信用观念、明确责任主体。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除纳入“黑名单”外,要依法起诉和公开曝光,避免个别违约行为形成“破窗效应”。对确已发生的贷款损失,积极协商相关部门按照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流程,严格审核审定后,按比例分担损失,使用风险补偿金偿还贷款。

(三)全力清降化解,抓好不良贷款管控

各行社要按照“见底、堵新、收旧”的总体思路,坚持“真实分类,夯实基础,防新收旧,严管严处”,“多措并举,全力清降,内外一致,注重实效”,以量比双降、真实反映、强力推进表外贷款清收管理,彻底清理内部职工不良贷款为目标,强化考核,全力以赴完成年度不良贷款清降任务。一是要严把贷款出口关,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各行社要按照省联社2019年信贷投向管理指导意见,对信贷的区域布局、行业布局有规划、善管理,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信息,提升对客户综合研判能力,避免非理性的信贷增长,避免信贷投放“先天不足”。要严格按照“十个严禁”的信贷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三查”制度,筑牢防线,夯实基础,严把贷款出口关。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坚持三做三不做,即“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坚持“姓农、姓小、姓土”。既要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争先进位,又要提高质量、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多措并举加强表内不良贷款清降。各行社高度关注表内不良管控的严峻形势,3月末,全市表内不良贷款虽然较年初下降,但是4月22日系统跑周期后,表内不良贷款反弹1.7亿元,余额较年初不降反升8496万元,全市表内不良贷款清降压力仍然较大。各行社要继续开展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活动,领导班子要带头包抓清收扛硬肩,开展全员清收攻坚,积极争创“十优清收团队”和“百佳清收能手”,形成良好的清收氛围。同时要采取借新还旧、转贷盘活、依法清收、以物抵债、资产转让、第三方协助清收等方式全力清收化解表内不良,确保清降任务完成。三是刀口向内强化清收内部员工不良贷款。各行社要加强内部员工自贷、担保、责任营销及重点关系人等不良贷款清收,按照省联社《内部职工不良贷款专项清理活动(2019年)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和清收任务。省联社对拒不认账、拒不配合、拒不清收、拒不代偿的责任人将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各行社要教育、警示相关人员不抱侥幸心理,不存观望心态,督促极力处置化解,打好内部员工不良贷款清收歼灭战。同时,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大力化解金融风险的良好机遇,加强与地方政府、纪委、监委、司法等机关的沟通对接,运用多种手段层层加压,全面开展涉政不良贷款清收。四是夯实责任加大表外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全市表外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一季度清收进度差。各行社要发挥特殊资产管理部(岗)的效能,加强表外不良贷款的管理、清收和处置。夯实表外不良贷款信贷档案资料、债权风险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责任,严防法律诉讼失效。五是加强“双逾”和关注类贷款管控。各行社要加强逾期90天以上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管理、监测、处置化解。通过催收、借新还旧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强力清降逾期90天以上贷款。对反映不实的不良贷款加速处置化解和调实入账,已调实的要加快处置进度。加强清息和到期时点的信贷监测,及早提醒客户按时结息和处置应对,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六是完善考核机制。各行社务必要认真研究《全省农合机构2019年不良贷款清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全面掌握考核标准、考核规则和奖惩措施。省联社对四大项计分指标进行了细化,分档计分,奖惩力度大,重奖重罚,与高管任职挂钩,既有经济奖罚,又有组织处理,并且采取月评比、季通报。各行社要好好学习,认真领会,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落实措施,争取都拿奖励,不受惩罚。并且要围绕“表内不良贷款量比双降”、“本息逾贷比不超过100%”、“表内外不良贷款总量下降”三条“红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考核细则,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岗位职责挂钩、与清降进度挂钩,加大奖惩力度,确保表内外不良贷款清收完成任务。七是扎实开展各项排查。各行社要按季开展信贷领域违规行为专项排查,督促全员对“十个严禁”做到应知应会、认识准确、领会深刻。要深查细查、查纠结合,要严明纪律,敢于碰硬,敢于向信贷违规行为亮剑。对查出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限时整改逐一销号,及时、有效解决信贷领域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和抵质押贷款专项排查与整治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开展、联动配合”的方式,明确排查与整治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排查重点,通过审查信贷资料、系统筛查、走访座谈、排查资金去向等方法,做好排查落实。逐社逐笔核对抵质押贷款抵质押物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规性,确保排查质量。省联社将专项排查和整治工作结果纳入2019年行社经营目标责任考核中,各行社务必按照省联社实施方案的时限要求,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对自查和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切实提升辖内信贷资产质量。涉及授信集中度超标行社要高度重视授信集中度的风险管控,建立贷款集中度监测台账和压降进度台账,动态掌握变化情况,逐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压降工作方案。通过与超标贷户协商压降信贷规模,或通过增加收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增资扩股等方式不断提高资本净额,尽早化解集中度超标风险。

(四)努力增收节支,持续提升财管能力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9)

一、“定向降准”政策背景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己经难以为继,各方面环境及条件均己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呈现“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与升级”、“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模式逐渐过渡到创新驱动模式”的特征,整体经济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内外部环境中步入“新的常态”。与此同时,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提振市场信心并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政府均推出了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亦出台了大量的刺激性政策。伴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不计成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暴露出如“流动性陷阱”和“零利率下限”等多项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此前推出的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已经逐渐下降。市场对于能够消耗更少成本的同时发挥更加精准作用的新型货币政策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

在2013年年中“钱荒事件”发生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开始从以往倚重基准利率和信贷数量控制的调控方式,开始向倚重资产负债表调控方式变革,以定向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下简称“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补充抵押贷款为主体的系列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与降息、降准等传统工具的组合逐渐明确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框架的改革方向。央行不再继续实施统一口径式的调控方式,而是开始尝试通过“精细化、滴灌式”的调控方式有效缩短货币政策传导链条、合理引导资金流向、重点扶持经济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和保障房等基建项目,最终进一步缓解金融不能够很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向平衡。目前,在己经推向市场的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工具当中,以“定向降准”的使用最为频繁、最具代表性。

二、“定向降准”政策执行情况

截至2016年6月,央行前后共实施8次“定向降准”货币政策,如下表1所示:

按照存款准备金管理原则,曲靖市将1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机构数量占近全市银行金融机构三分之二)纳入定向降准管理。截至2016年6月末,全市地方法人机构总资产达925.97亿元,各项存款823.45亿元,比年初增加6.59亿元,增速0.81%,同比增长1%;各项贷款528.45亿元,比年初增加42.08亿元,增速8.65%,同比增长17.07%。以最近两次“定向降准”为例,2015年10月24日实施“定向降准”后,按照“定向降准”政策规定:曲靖市商业银行、辖内9家农村信用社和4家村镇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总共释放资金约7.62亿元万元。2016年2月16日实施“定向降准”后,曲靖市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资金约0.10亿元。两轮“定向降准”过后,总共释放资金总量约7.72亿元。

三、“定向降准”产生总量、结构效应分析

(一)“定向降准”产生总量、结构效应的机理分析

1.“定向降准”的基本情况。“定向降准”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引导信贷资金进入特定领域、行业或地区,从而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其存款准备金,增强其信贷能力的政策。目前我国实施“定向降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把更高比例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在不大幅增加贷款总量的同时,使小微企业和“三农”获得更多信贷支持。

2.“定向降准”产生总量效应的机理分析。从单个机构看,操作工具降低目标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使其可贷资金增加,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从整体银行体系看,操作工具降低部分机构存款准备金的同时,整体体系中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相当于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投放了基础货币,这笔资金从目标金融机构以贷款形式流出后将在银行体系中流转并产生派生货币。

3.“定向降准”产生结构效应的机理分析。政策宣示信贷支持的目标领域,并降低满足条件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一方面使得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增加,信贷能力增强;另一方面通过正向激励重构其信贷投放机制,提高目标领域信贷占比。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10)

以下以ABC公司各经营业务情况来分析资金预算及融资规划。ABC公司是一家经营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材料生产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工程业务单元、综合管理等模块。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和工程业务单元,采购、财务、人力等职能由公司各职能机构统一负责。

一、生产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生产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的编制以销售预测为基础,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经营受季节影响,公司为加强业务管理按照季度对经营的各项数据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编制常用的方式有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法、计算机预测的方法。以下简要说明如何编制生产企业资金预算。

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主要生产高速公路施工需要的材料,该业务单元生产受到季节影响明显,按照季度对编制预算如表1。

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二季度完成销售收入30%,三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0%,四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

一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二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三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80%,四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90%;

上季度应收账款在本季全部收回;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人工属于工资、社保支出全部是付现成本;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二、工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工程类资金预算应该以每个项目为预算单元,分别项目计算投入资金,根据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及项目回款计划来制定资金预算,在编制时可以借助工程项目预算来进行测算。ABC公司的工程单元整体预计明年将施工5个项目,项目情况如表2。

ABC公司项目预付款10-20%,进度款65%-80%,质保金5-10%,质保一年。

ABC公司实行统一采购,材料约占项目成本76%,劳务约占21%,项目管理费用约占3%,项目管理费用包括项目现场人员工资,零星物资采购及项目现场支出费用。为控制现金支出,公司项目材料全部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材料预付30%,到货支付30%,验收支付10%,质保10%一年。按照预算全年现金收支汇总如表3。

三、整体资金预算

公司的市场开发等职能由各个业务单元单独负责,公司整体销售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5%,但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由公司统一调度,职能部门的预算由各个部门单独编制报送公司审核后执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以内。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固定资产贷款利息按季度收息及日常业务费用,全部付现。

在计算出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后,对公司公司三项费用按照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预算,今年开具的银票约有1600万元在明年解付,1000万贷款需要在明年二季度支付,根据以上数据明年现金流量汇总表如表4。

根据预测可知ABC公司明年二季度将出现现金缺口预计700万元,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借入贷款800万元,同时可以看到在三季度公司出现大额现金盈余,从降低整体财务费用率角度对现金盈余可以通过投资短期债券、货币掉期业务,或者选择风险低的定期存单等形式进行理财获得收益。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篇(11)

现针对2021年开门红工作情况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各项经营情况总结

1、业务经营情况

截止2021年3月31日,**支行各项存款余额41077万元,较年初上升1655万元,其中个人存款较年初上升911万元,完成开门红任务的130.18%,对公存款较年初上升744万元,完成开门红任务的50%;信用卡完成19张,完成全年任务的67%;贵金属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0.04万元,完成开门红任务的6.9%;收单支付完成新增有效户数8户,完成开门红任务的100%;掌上银行及个人手机银行净增户数222,完成开门任务的96%。

2、明确任务,制定目标

针对支行制定的目标任务,**支行进行了详细的目标计划安排,并将任务进行细分,逐个落实到每一位员工中,并在每周对员工的业绩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在鼓舞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3、业务营销中取得可喜成绩

在年初七里河支行开展的“开门红”业务营销竞赛活动中,我行的各项业绩虽有不足之处,但也形成了比学超赶的工作氛围。开门红各项任务情况务完成的较为良好。

4、创新营销,效果明显

在进行客户营销时,我支行摒弃了传统的营销模式,改变了一线网点人员单打独斗式的营销,实行全员联动的轰炸式营销,通过各种途径巩固老用户,吸纳新客户。在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开门红”期间,我支行成功营销对公存款5000万元,营销对公贷款150万元。

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存款占比较少

在我行的日常业务中,单位存款余额仅为3700万元,仅占支行存款的9%,占比较少,留存率较低,并且缺少了优质企业客户,严重制约了我行的发展。

2、业务操作差错时有发生

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部分员工因工作不够细致,仍存在一些差错,业务操作规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行将严格执行分级授权制度,加强监督,确保业务准确率。

三、后三季度重点工作安排

针对我行2021年开门红经营情况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重点工作,期待在后三季度有更好的业绩展现:

1、在后三季度的工作中,我会把重点工作放在存款、贷款推荐、和电子银行业务上。带领全行员工积极做好低成本存款营销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走访企业客户及周边社区、居民区,积极开拓新的存款来源,并使之持稳定态势发展,对待优质贷款客户要尽量做到推荐一户,成功一户。

2、电子银行业务也是影响我行一季度业绩的一大绊脚石,因此,在后三季度的工作中,我们会在掌上银行、信用卡等方面积极做好营销方案,利用走街串坊,联系身边亲朋好友为其上门办理业务从而提升我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

3、目前,我行中间业务拓展缓慢,因此,在后三季度的工作部署中,我们应竭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存款、收入与发卡、布放智能POS机相结合,积极开展代收代付业务,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

4、在后三季度的工作中,我行将加强优质文明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好各项党建工作,学习党史教育,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从而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