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3 00:44:32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银行经营稳健性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刺激了巴塞尔委员会加快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研究,2010年BaselⅢ和《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公布,为各国监管机构制定本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提供了借鉴。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对银行经营行为及发展规划具有重大影响,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实践经验

(一)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及工具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将宏观审慎监管目标概括为一个多层次概念,包括最终目标、直接目标和操作目标。最终目标指维护金融稳定。直接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金融周期波动,避免金融失衡。操作目标从截面维度分析,是处理金融机构间共有且相关的风险,防止风险在系统内的传播;从时间维度分析,即为克服顺周期性问题,提升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衰退以及其他负面冲击的恢复能力。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归纳为以下五项:一是逆周期资本要求,规定金融机构在经济扩张期增加资本,以弥补经济衰退期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二是动态损失拨备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在经济扩张期增加拨备计提,以弥补经济衰退期的损失。三是资本防护缓冲,要求银行需要计提除法定资本充足率外,额外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以减缓经济扩张期信贷的过度增长和吸收经济衰退期的不良资产。四是杠杆率控制,规定设置最低杠杆率,以防止在经济上行期银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五是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银行流动性资产比例。

(二)国外实践经验借鉴

一是设立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英国明确英格兰银行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欧盟由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由美联储担任。二是扩大宏观审慎监管范围。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机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及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提升信息透明度。三是提高金融监管标准。BaselⅢ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至6%,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计提1%的附加资本;针对顺周期性问题,要求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及2.5%以内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四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英国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署以及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成立,均是为了增强金融市场信心,避免恐慌事件的发生。

二、构建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宏观审慎监管体现为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熨平”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抑制银行顺周期行为;二是截面维度,指限制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本文主要研究时间维度上的宏观审慎监管,即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问题。

(一)必要性研究

1.实证检验。本文借鉴(冯科等,2012)对顺周期性检验采用的向量自回归和格兰杰检验方法,验证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统计数据使用1998-2015年各项贷款余额(DEB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数据,为避免异方差,对两个时间序列取其对数,数据来源于wind统计数据库。首先对两组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基于ADF单位根检验分析数据序列的平稳性,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序列(LGDP)和信贷规模对数序列(LDEBT)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后都是平稳序列,排除了存在“伪回归”的情况。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选择滞后阶数为5。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GDP与LDEBT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对国内生产总值和信贷规模对数两个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假设“不是LDEBT的Granger原因”和假设“LDEBT不是LGDP的Granger原因”都被拒绝,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因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故两个序列之间可以建立VAR模型。根据AR检验结果,所有单位根的模的倒数小于1,都位于单位圆内,模型是稳定的。在此情况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国内生产总值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给定GDP一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对信贷的长期趋势是正向的,具体来讲,第1期负向冲击,从第2期开始冲击向正向扭转,至第4期(即下一年度)起冲击转为正向。给定信贷投放一个正向标准差的冲击,对GDP的冲击一直为正向,这一冲击具有显著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实证结果证明1998-2015年期间,我国金融系统存在顺周期效应①,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具有必要性。

2.结果分析。1998年中央银行正式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对信贷规模由指令性计划转为指导性规划,实现了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向间接转变,银行信贷的自主性和市场化程度加强,顺周期行为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愈加明显。一方面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贷同样受经济影响,长期趋势看冲击为正向。经济繁荣时期,银行风险认知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减弱,倾向信贷扩张;经济衰退时期,银行资产负债表过度收缩,促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损失程度。基于这种典型的顺周期特征,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得到凸显。

(二)可行性研究

为缓解顺周期性,建立适当的逆周期调整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经济上行期降低信贷增长,在经济下行期刺激信贷增长,来解决顺周期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测算了我国现阶段银行业的资本缓冲缺口情况,并对代表性银行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验证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对缓解因银行顺周行为而发生金融动荡的可行性。

1.测算方法。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本文选取季度信贷规模(DEBT)与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测算我国不同时期应计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程度,测算方法如下:①计算比值时间序列(DG):DG=DEBT/GDP②对序列进行H-P滤波分析,生成H-P滤波趋势值(HP):即,求出min∑Tt=1|(DGt-DGTt)2+λ[c(L)DGTt]2|的解③计算偏离度(PL):PL=DG-HP④根据《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将偏离度转换为逆周期资本缓冲:当(PL)<2%时,不须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当2%≤(PL)<10%时,偏离度每上升1%,计提比例须上升0.3125%,不足1%的按照1%计算;当(PL)≥10%时,按2.5%计提。数据采用1997-2015年各项贷款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采用季度年化数据,即4个季度数据的移动加总,如2015年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以及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总额。

2.测算结果。信贷规模与GDP比值从1997年的89.60%上升至2015年的138.84%,增速较快,出现4个典型阶段。第一阶段(1998:3-2000:1):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自1998年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加快,信贷规模扩大,信贷规模与GDP比值超过其长期趋势。由于货币政策仍属稳健,该阶段整体偏离度不高,逆周期资本季度最高计提值为0.94%。第二阶段(2003:1-2005: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高,信贷投放量加大,加上外资流入,该阶段共8个季度需计提资本缓冲,2个季度偏离度接近10%,计提值达2.5%。第三阶段(2009:2-2010:4):为缓解2008年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项目投资,贷款增速较快。经测算,该阶段个别季度需计提1.88%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第四阶段(2015:2-2015:4):2015年以来,央行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补充,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M2增长较快。但受经济下行影响,银行信贷投放态度较为谨慎,风控能力加强,因此,此阶段偏离度并不高,逆周期资本最高需计提0.94%。

3.实践分析。使用信贷规模与GDP比值衡量系统性风险累积,通过对偏离期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以提升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可行性,这在我国金融实践中得到佐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②,2006年2季度至2015年4季度资本充足率从10.74%提高至14.75%,增势明显。以实际资本充足率与法定资本充足率间差额表示实际计提的资本缓冲程度,工商银行资本缓冲计提基本与我国银行业测算需提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长期趋势相符。2008年2季度至2010年4季度,工行提取资本缓冲超4%的共8个季度,最高提取值为2008年4季度的5.06%,与银行业总体趋势的第三阶段基本相符。2014年4季度至今,工行处于提取资本缓冲较高的阶段,资本缓冲值超过2.5%。

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

宏观审慎监管作为对传统货币政策的补充,能够弥补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不足。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价格稳定,而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是金融稳定。作为中央银行,需要同时履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宏观审慎监管两方面职能,二者若能有机结合,特别是货币政策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作用将金融稳定目标融入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银行作为宏观金融中的个体,其稳健经营是实现金融稳定的重要部分,本文构建了银行稳健性指标,并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的变化对银行稳健型经营的冲击。

(一)银行稳健性指标(BSA)构建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银行稳健性指标,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冲击。基于IMF推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项目,考虑我国银行业相关指标的可获取性,从资本充足性(Q1)、资产质量(Q2)、盈利能力(Q3)、流动性(Q4)四个方面③构建BSA(见表2)。使用SPSS软件,样本范围涵盖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年度数据,结果显示KMO=0.624,Bartlett检验Sig.=0.000<0.05,因此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降维和因子分析处理具有合理性。根据因子分析结果,计算14家上市银行④2006-2015年的BSA指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稳健性经营整体呈现缓释“倒U型”趋势,受我国经济宏观影响作用较强,2006-2012年BSA指标呈上升态势,但在2012年之后BSA略有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性整体趋势呈“缓慢上升-略有下降-趋于平稳”态势。2011年股份制商业银行BSA指标开始下降,后趋于平稳,2011年之后最低值仍高于30,比五大行略高,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阶段谨慎性更强。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稳健性趋势呈缓慢上升态势,因城商行的本质属性使其更重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形势,注重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因此,经营一直呈现较为稳健的状态。

(二)货币政策变化对银行稳健性的冲击

货币政策可分为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价格型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选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验证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冲击。1998-2015年,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计46次,其中2010-2015年多达19次。基于计算得出的14家上市银行的BSA指数,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的脉冲响应实证检验货币政策的频繁调整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影响,度量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的冲击。为防止变量间的虚假回归,先对自回归向量中各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LLC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结果显示,两个变量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可以判断各序列是平稳序列,满足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对PVAR模型的滞后阶数进行设定,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4阶。本文通过给予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使用蒙特卡洛模拟了100次得到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代表冲击反应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于冲击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给予存款准备金一个正向冲击,BSA在前3期呈向下的趋势波动,后逐渐上升趋于平缓,说明货币政策的调整影响银行稳健性经营,宽松的货币政策可提升银行稳健性指标,从紧的货币政策促使银行稳健性指数下降,但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性经营的刺激作用时间较短。

四、结论及建议

(一)合理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规模,准确把握缓冲时机

本文利用信贷规模与GDP的比值测算资本缓冲规模,用实证检验和代表性银行的实践证明了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具有一定滞后性,且资本缓冲规模的计算指标并不唯一,本文只是作为监管机构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参考。实际运用中,银行应基于这一指标,引入更多数据和方法,系统有效地进行整合;同时提高预判能力,当系统性潜在风险增多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逆周期宏观审慎工具,准确把握提取资本缓冲的时机。

(二)确立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基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核心地位及央行的职能作用,央行具备掌握系统性风险和管理流动性的优势,能够对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负责,应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核心,引导商业银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逐步提高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实现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优质客户群体,不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新型金融市场,加快盈利模式转型,扭转存贷差为主导的收入格局。

(三)加强与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提高宏观审慎监管前瞻性

一方面,基于前文研究结论,货币政策对银行稳健经营会起到冲击作用,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另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经济冲击吸收器,可以通过影响金融部门的稳健性来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有效性。因此,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相结合,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制定货币政策,提高政策前瞻性。

(四)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化和差别化,建立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监管体系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具有异质性特征,宏观审慎监管应实行动态化和差别化管理。考虑到杠杆率(自有资本率)能够作为除资本充足率以外的第二大风控指标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建议设立以杠杆率为核心、更加灵活可控的动态监管机制,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调整监管要求,以防范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确保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2)

3月16日,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在保险资产托管业务上又风光了一回。该行与天安保险、海康人寿、花旗人寿和中保康联等四家保险公司分别签订了保险资金全托管协议。

此次协议的签订,使得工行在资产托管领域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10家,托管的保险资产逾300亿元,占保险资金入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得益于一项标准认证”,周月秋告诉记者,经过近一年的差异分析、整改和穿行测试,该行资产托管部的SAS70国际认证已经获得一次性通过。工行从而成为国内首家拥有SAS70认证资格的商业银行。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资格认证,国内商业银行在QFII托管业务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自2003年取得托管QFII、BB股的资格之后,目前国内五家QFII托管银行工、农、中、建、交仅占不到30%的份额,而外资银行已占据了QFII托管份额的70%以上。而工行在获得认证后,无疑会为其托管QFII、保险资金、基金及新增的社保基金等业务增添“筹码”。“如果中资银行都有认证,那么外资银行肯定会处于相对劣势。”周月秋认为,中资银行QFII托管的“大反攻”马上就会上演,而且随着QFII额度的不断增加,外资的占比优势将会被改写。不过他也表示,短时间内,中资银行还很难扭转“乾坤”,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托管品种多、风险控制达到一定水准的银行才有资格去申请和获得认证。

用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谁制定标准,谁就是行业和主导者,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违背市场规则而落在市场后面,而且市场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周月秋说,“我来到托管部后对员工的要求不是不犯错误就表明你合格,而是要求他们参与研发,对流程要有详细的了解,我们的程序就是自己开发的。这样就带来一个直接结果:资产定价、权证估值与核管、开放式回购,基本上工行都会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包括财政部基金投资准则。传统业务相对成熟,弹性比较大,新业务弹性小,一种方式走不通很可能走入死胡同,甚至从此止步。2003年元月份时,我们就开始做货币市场基金的研究,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年底与我们合作的基金公司很快就设立了这只基金。”

这种提前参与对开展托管业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前期培育自己的客户,去年工行托管了南方、华安等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约400亿,规模最大。

“我们现在要苦练内功,以后最大竞争者是外资银行,工行要引领国内银行与外资竞争,力量还是很单薄”。

备战QDII

“总行给我下达2006年的任务是资产托管规模达2600亿元,我们认为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更好,便主动要求增加到2800亿元。”事实上,周月秋的信心来源于保险资产托管以外:首先,随着股改推进,股市健康快速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资产证券化发展速度加快;此外,QFII可能较以往发展更快,QDII也可能突破。

虽然周月秋只字不提保险资产托管,但他并未否认这项业务的发展潜力。

“去年11月,我们启动了国内第一单全过程全金额保险资产托管。”周月秋介绍,全过程全金额托管指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从保费收取开始到保险资金投资、保费支付结束,按照不同保险产品,分别开设账户,逐级归集资金,收支两条线,并将全部资产交由商业银行托管的保险资产托管方式。

“很明显,全过程全金额托管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系统支持。幸运的是,工行资产托管已在去年初步实现了直通式处理。即从数据接收开始,不停顿、不落地、无人为干预地处理数据。”周月秋说。

这一系统成为工行托管业务“QFII起步,QDII开道,实现全球化”目标的一大后盾。周月秋认为,QFII一役只能算是国内银行全球托管业务的“练兵”,真正的战役将在QDII后打响。

瞄准全球托管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3)

商业银行运用包括很多方面,所以需要采用综合指标对银行运营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刻画,进而加强经济周期战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而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密切的关系,也直接使银行可以更有力地应用这一策略。就国外来说,如今已经有很多学者在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有了相关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我国银行业的起步晚于国外,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成果,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更稳健地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商业银行运营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但对于银行盈利发展这一方向的研究和相关措施的实施却一直没有什么成绩。

1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周期战略分析

为了研究银行总体的经营状况,主要通过资本充足率、净息差、总资产回报率ROA、成本收入比(取倒数,即收入/成本)、非利息收入占比、净资产回报率ROE、核心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这八个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对经济周期指标与综合经营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若分析结果得出,综合经营指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就可以断定该银行采用亲周期战略,相反,采用的则是弱周期战略。根据比率关系计算方式分别对中信、工行、兴业、中行、交行、农行、招行、广大、华夏、广发、浦发、深发、建行、民生进行计算,可从结果中看到银行经济周期战略的差异非常大,其中有八家银行采用了亲周期战略,剩下六家银行采用了弱周期战略。从深圳银行相关的计算数据可以判断出,该行采用了亲周期战略。而民生银行则是采用其中使用弱周期战略的一大主导银行。而采用的周期战略模式,也与是否是国有银行没有直接联系。通常来说,在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亲周期会在银行中体现出更多的优势,使得银行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也同时说明在经济下行阶段,银行的盈利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弱周期在银行盈利中的体现正好相反,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行周期,而在经济下行阶段收益通常也是相对稳定的,总体而言没有过大幅度的波动。而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对于相关战略的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2商业银行周期战略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分析,笔者将银行总资产的对数值、员工总数的对数值、机构总数的对数值这三个数值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就资产费用率而言,其总体的趋势是呈下降状的,其降幅较小,就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而言并无明显差异。而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银行营业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在提升,同时也就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经相关调查分析可知,最近几年银行的成本收入也呈下降趋势,同时我国银行业的运营能力有所提升,可以预测资产费用率对于整个银行的盈利而言具有反向影响。第二,总体上来看,我国的银行ROA(资产收益率)一直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包括在对ROE(净资产收益率)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其在我国银行业上的发展也是上升趋势。对相关数据ROA和ROE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近几年商业银行总体盈利能力逐渐上升。两项指标也存在一些差异和不同,ROA主要反映的是股东和债权人共同资金所产生的利润,而ROE则反映了由股东资金所产生的利润,因此,一般我们将指标分析的主要定位放在ROA值的变化上。银行在实际经营中,提高ROE水平可以采用财务杠杆的方法。而经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国有银行ROA高而ROE较低的一大因素就是财务杠杆率的差异。第三,银行权益资产率在整体上来说,走上升趋势。而能够影响权益资产率上升的主要方向,就是银行业监管者对资本充足率提高了要求。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通常会伴随着权益资产率的升高。那么,权益资产率面对银行盈利而言又有哪些影响呢?首先,权益资产率提高,银行负债率就会比较偏低,同时加强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总的盈利效果就会比较稳健。其次,权益资产率提高,也说明银行并没有通过对财务杠杆这一方式来获得收益,也会减弱银行的盈利率。而这两者究竟哪一种作用更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 究检验。第四,银行信贷率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如今从我国的银行业来看,大部分的收入依靠于贷款,所以银行信贷率下降的同时说明利息收入比例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渐上升,这也是我国整个银行真实的数据反映。如今分析之后发现,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率普遍低于股份制银行。其中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第一,作为规模比较大的国有银行,能够凭借这一优势易于建立混业经营平台,从而实现收益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国有银行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低成本存款,并且可以坐享上存资金利差,影响了放贷的积极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率。就信贷率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方向来说,一直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因为信贷率的升高在一方面体现了利息的收入较高,同时也说明银行持有较少的其他资产,也就是说非利息收入并不高,这就会影响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第五,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商业银行面对通货膨胀现象时,通常会采取提高发放信贷利率的方式,促进银行利息收入。而因为利息支出有限,所以最终表现为通货膨胀率与ROA之间呈正相关。但遇到经济滞胀现象,就会导致银行的总收益下降,也就表现为通货膨胀率与ROA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综合经营指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较小的银行,就可以采用弱周期经营战略。

3结语

在这里通过采取实际数据分析,将经济周期战略在银行中盈利的情况进行研究,最终找到针对性的战略。经过对银行相关经营数值的计算,分析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将弱周期战略的具体方案,进行实施运用。对银行的研究发现,各大银行更适合采用弱周期战略,弱周期战略是银行实施的长期战略,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的总体利益。而由于其周期战略对于银行的整体盈利有限,所以,我们在这里建议商业银行在盈利战略上考虑采用弱周期战略的稳健增长模式。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结合相应战略技术以及相关数据,切实采用经济周期战略,发挥经济周期的最大化价值。

作者:张久波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德州分行个人金融部

参考文献:

[1]陆静,阿拉腾苏道,尹宇明.收入结构和融资模式对商业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3(09).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4)

那时的周斌,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5年,离而立之年还差一岁,在宁夏银行工作过3年,有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两年的从业经历。

其实,在进银行工作之前,周斌在读书期间有过一段光辉的创业经历,他创办的武汉雅阁教育培训中心高峰时发展到3家连锁店,正式员工15人,兼职400人左右。曾与某高校合作,在东湖边上的400多亩民办大学校区,办起了独立的四年制成人教育学院。当年招收1500名左右的学生,当起了某高校东湖校区大学校长。独立招生、管理教

学、自负盈亏。 他被媒体誉为校园创业明星。毕业时,他获得了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经济学、中南民族大学法学的双学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将武汉的一切成绩归零,2004年7月进入宁夏银行工作。在宁夏银行举办的“金鸡报晓首季开门红百日存款竞赛活动”中,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他以“3个月、3万多张名片、新增3000多万元储蓄存款”的绝对优势,成为宁夏银行百日存款竞赛“揽储状元”。

凭借不断地努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在宁夏银行经历了由会计柜员到客户经理、法务科科长、风险管理部经理的升职之路。

带着在宁夏银行学到的“一身本领”,2007年6月,周斌回到武汉成为了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风险部的一员,负责组织落实分行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保全、核销、清收工作。

他曾在180天内3次往返于武汉与荆州,为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顺利收回1200万元资金。

后来,平安银行武汉分行招聘考试结果公布:周斌,第三名,他成功被录用。

管理致胜

进入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后,周斌表现出来的敬业、专业、执着等特质得到了该行上下的认可。2009年 10月 ,他被任命为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办公室主任。

他给自己树立了好员工的标准:做好份内的事,无可厚非;把事情做完美,那是称职;主动请缨,为领导分忧解难,那也只能算是好员工的表现;而只有具有全局、大局观念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员工。

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周斌总是身先士卒,几乎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工作,他始终坚持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提前安排好一天要做的工作,下班后独自留在办公室处理繁冗公务到深夜,周六周日更是加班加点,力图将办公室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办公室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上传下达的中转职能,关键时候绝不能出现信息不畅通的状况,所以他不仅自己做到二十四小时待命状态,也要求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努力做到这一点。

在周斌的努力下,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办公室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为该行其他条线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公室下辖合规室,内控合规是金融管理重要的一环,在合规工作上,周斌以身作则,集思广益。部门重大问题,他能做到认真分析,全盘考虑,准确决策。

在周斌的带领下,平安银行武汉分行案防合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该行业务平稳运行,无风险事件发生,实现了“零案件、零罚款、零处罚”目标。得到当地监管部门认可,监管评级由2B级上调至2A级,为武汉分行开业以来业务稳健发展,连续三年综合考评得分全行排名第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细节营销

开始负责行政事务之后,周斌并没有放松业务上的充电,银行平时关于业务的培训他都会尽量参加,“因为我始终有种危机感”,在他看来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周斌不仅在管理上游刃有余,在营销上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2011年周斌为分行提供了6个重大项目线索,其中一笔同业业务的达成为武汉分行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2011年4月,周斌路过洪山宾馆,发现电子屏上滚动着“热烈祝贺城市商业银行论坛在武汉召开”的标语,他灵光一闪,觉得“商机”来了――“老东家”宁夏银行的领导肯定来这里了。

周斌心想,一定要抓住拜访老领导的机会,促成两行同业业务的合作。

很快,周斌就联系上了原来的老领导李建华行长。在论坛期间,周斌热情地招待了李行长并表达了两行同业业务合作的愿望。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5)

一、工作方面:

(一)财务方面的工作

我认为财务工作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从小事做起,从细心做起,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1.记账:出纳工作从简单的审核票据,粘贴票据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已经付了的单据都要在其上面盖好“现金付讫”的章。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做好记账凭证,每笔已经发生的业务,及时记账,及时记录记账明细,已备查询。在以后的工作中个人报销的原始单据要有个人签字。记账过程中不断明确各业务走的具体科目,不明白的向赵姐请教,同时也查询以前的凭证。

2.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定期的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及时登录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刚开始登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如借方写成贷方,贷方写成借方,以及因为粗心的缘故把记账凭证漏写,在出现错误和问题的时候我及时改正,并做好工作心得。记账时一定不能分心,认真做好分析,在填写每一笔业务的时候都要认真、细心,在心情急躁和不平静的时候不能做记账方面的工作。对于记错账的情况下,怎样修改也从赵姐那学到一些经验。年初和月初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我也从XX年的账本上学到了不少经验。

现金日记账要记录好每笔发生的业务,而银行存款日记账则要明确各个银行的业务,每笔业务要根据发生银行的不同而登录。目前公司的开户行是建行市中支行,也是主要业务的发生行。建行营业部主要发工资,农行和农信主要是税金方面的业务。每行每季度都会有银行利息单。

日清月结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特点与需求。

3.做报表:目前主要做的报表是每周的财务收付存报表、每月的流水账明细。

(1)财务收付存报表:每月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做好财务收付存报表。此报表周一交予赵姐审核,刘经理核准。一般情况下我都在前一周的周末做好,并根据审核无误记账凭证和现金、银行存款做好核对工作,次周的周一直接将表打印。刚开始因为对此项工作不是很熟悉,经常出现账目不准和不平衡,且备注中的数目不能随之相应的调整,主要是预付货款及存货余额要随着在外资金的变化而变动。经过一月的调整后,这项错误基本很少出现了。每周一,将报表传给王经理审阅。在此之前经常会漏写记账、审核、核准人的名字,不过如今发邮件之前我都会仔细的核对,漏写记账人员的名字情况如今也很少出现了。

(2)每月的流水账明细:流水账的登记和核对一般在做好财务收付存报表和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前提下,根据记账凭证仔细地入账,每月月初与现金和银行的账目都能一致。此项工作越来越熟悉,而且越做越快。

4.其它细节方面的工作

(1)票据:目前主要开的单据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入账单。这四种票据的要求非常高,无论是填写方面还是盖公章方面,若出现错误填写都要加盖“作废”章。

(2)支票方面:刚开始在票据填写和加盖公章时,经常出现错误,如日期没大写,单位名称和金额没顶格写,填写不规范等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规范此方面的工作。同时,根据需要到银行提取备用金和办理银行入货款账等业务。

(3)电汇:货款主要通过电汇付出,在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主要付款单位的各项明细,如单位名称、账号、汇入行名称、以及传真。填写名称要和其单位名称一致,一个字都不能漏写。

(4)入账单:主要的入账单有收到货款收入的转账支票和每月发放工资时的入账。

(5)税务:对于发票审核和交税金有了初步的认识。

(6)关于增值税发票的开据:此项工作有一点小小的了解。

(二)其它工作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6)

信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及时、准确的信息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益。银行是金融中介,是靠收集、处理和及时传递信息来生存的。金融中介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能使拥有投资资金的人和寻求可供借贷的投资资金的人能够以比较低的费用进行交易,或者使他们比直接交易更方便。银行不仅仅提供交易信息。它们从投资者那里吸收资金,给予投资者索偿的权利,然后以他们的名义间接投资那些资金。有投资就有风险,为了克服风险必须以较低廉的代价收集、占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判断信息的真伪、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整理出言简意赅的经营决策,然后在保持秘密的情况下迅速的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经营的就是信息,经营银行必须有效的克服信息的不对称程度。

合理的信息收集机构,应该使得各地形形的信息和各种不同人群丰富庞杂多元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及时的表达,并进行科学的甄别。而且甄别的过程也应该成为银行业处理的基础。其结果应该是,银行业在甄别信息中经营得以不断完善,以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套兼顾相关利益者的活的机制。 对于银行业来说,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都在于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否有效率。浙江兴业银行是在实践中形成调查信息的机构,并逐渐摸索出以低廉的成本广泛收集、处理和传送信息的制度。浙江兴业银行拥有收集、处理、传送工作的机构,在总行层次是调查处,分行层次是调查室。

二、处理信息的机构

通过逐步摸索和不断的积累和完善。 浙江兴业银行收集、处理信息的机构有总办事处,总行有设计处的调查股和研究股,一等分行有调查股,二等分行也有调查股。各调查机构随时注意并报告本地的经济、金融、商业状况等等。

作为核心的总办事处收集、处理、传送信息与各分支行、仓库、货栈发生联系。浙江兴业银行致各行的通函指出,调查处职掌如下:1、金融贸易运输状况之调查;2、工商各业状况之调查;3、工商界信用之调查;4、国内外经济大势之研究及商业之循环;5、主要商品之研究;6、上海地价之研究;7、各项公债、公司债之研究;8、各公司资产负债表之研究;9、国外汇兑变迁趋势之研究;10、本行业务发展方法之研究;11、汇业发达趋势之研究;12、本行之宣传方案与实践。可见总行和分行调查处调查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经济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了浙江兴业银行营销工作。

三、收集、处理、发送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同样通过摸索和完善,浙江兴业银行逐步建立在总行和分行之间,分行之间和分行内部各行员交流的工具和交流信息的严格程序,卓有成效的提高了浙江兴业银行的绩效。总行和分行之间,有《每周通讯》、《兴业邮乘》,二者虽然目标一致,但是分工有别。《每周通讯》专门搜集和交流比较紧急、比较秘密的国内外的商业、金融、政治以及社会状况。

《每周通讯》如何发挥作用。1934年3月23日,总行给各分支机构发函说为彼此易明了各地情形起见,打算举办《每周通讯》以互通信息,议定《每周通讯》简则一种,附第一次通讯寄发日期,除分函外,还随函寄上一份,请各分支机构查收照办。举办每周通讯简则如下:

(一)各分支行、分理处、办事处暨货栈应随时调查关于:1.本地金融状况;2.本地同业情形;3.本地各业消息;4.本行经历事实;5.其他一切直接或间接与金融商业或我行有关之本地或外埠处关。可供参考或研究者,编成每周报告,于每星期规定日期,用函直邮总行总经理。

(二)各行处每周发寄“每周报告”之日期规定如下:1.下列各行处应于每星期三发出。2.总行所属霞飞支行、西区支行、北支行、虹口支行、锡(无锡)支行,杭行及湖墅分处、湖州货栈,京行及京北处、关外。3.下列各行应于每星期二发出:蚌处4.下列各行处,应于每星期一发出,津行及青岛支行、河坝分处,平行,汉行及汉阳货栈,郑行及新处、驻马处、信处、陕处。

(三)各行处倘遇该期并无消息报告,仍需按时发函,说明并无消息报告。

(四)总行根据各行处每周报告之材料,并加上总行本身调查所得之材料,编成每周通讯,分寄各行处,于每星期六发出。

(五)每周通讯系专供本行各行处传送消息之用。每行处只寄一份,由分行经襄理、分处主任或专员亲拆,于拆阅后,需妥为保存,无论何时不得与行外人阅读。

(六)每周报告所用笺纸及信封,另由总行规定格式,印好后分寄各行处。

第一次各行处(每周报告)发出日期如下:1.汉行、汉栈、津行、青支行、河处、平行、郑处、新处、驻马处、信处、陕处于四月二日,星期一发出。2.蚌处,于四月三日,星期二发出。3.霞支行、西区支行、北支行、虹支行、锡支行、杭行、湖处、湖栈、京行、京北处、关处于四月四日,星期三发出。第一次总行每周通讯于四月七日,星期六分发各行处。通告详细规定了举办《每周通讯》的目的“敝处现为彼此易明了各地情形起见”,收集的内容,发送的格式、日期和阅读、保密、存放等等要求。

可见,浙江兴业银行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有专门的机构,而且收集信息机制的运行高效并制度化和程序化。浙江兴业充分利用了分支机构,接近市场的优势,详尽的收集经济信息,并有严格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要求有关人员传递,及时汇集,并由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对收集的信息予以整理,并给出总行对信息整理、归类、处理的意见,作为下一次信息收集的指导。

四、会计信息处理的启示

会计信息的基础是真信息,还要是有效信息和有用信息。会计处理不但要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更应树立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本位意识。会计报表不能简单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应是企业经营者与投资者、债务人以及相关利益受益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由董事、经理构成的公司高管并不仅仅以股东代表的身份作为的,而且还以公司资产信托人的身份作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中的股东着重是指广大中小股东,不能侧重大股东利益,忽视中小股东的利益。企业治理结构能否顺畅运行,取决于中小股东能否表达意见和利益及时、公平的维护上,也就是中小股东资本的期限结构是否合理和所有资本的期限结构能否协调。浙江兴业银行的营业报告上的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资金运用表是浙江兴业银行创立的,1907年开始就和当时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接轨,并且从创立的第五年起,也就是1911年,营业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资金运用表就采用了中英文二种文字版本,直到1950年公司合营结束。

制度和体制建设不单单是某些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更重要的是公司内部决策、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协商机制的形成。准确的讲,机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制度。它是各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通常一项制度执行,如果不执行严格的程序往往就会走样,因此浙江兴业银行制定了详细的会计规程,把各项财务制度程序化和制度化并贯穿到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中。稳健经营的目标不可动摇,但制度实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信息都是可以评判和质疑的。

对于会计工作在会计规程中提出具体的要求:涉及了银行、信托、房地产业务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方面都给出严格的造作流程和规定。浙江兴业银行会计规程汇编,房地产信托会计规程目录,信托会计规程汇编本身也在实践中检验,缺陷通过董事会及时而有效的修正,优点通过董事会保留下来,作为下一次修改规程的起点和参考物,缺点也通过董事会进行调整、修改、直至删除。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7)

由于银行规模、业务不同,其战略和行为方式亦不同。要求不同的银行执行相同的操作程序和是不适当的。因此,监管应该是目标导向的,即监管者规定明确的目标,但不规定具体做法,只要能够达到监管当局的监管标准,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管理选择。如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监管目标是银行掌握贷款的使用情况和还款可能性,但监管当局不必强求银行必须内设专门部门负责贷后管理。事实上,有些银行将贷后管理外包给市场中介,其成本比内设专门部门还低。再如风险管理,监管目标是银行掌握其资产的风险价值和风险收益,但监管当局不必要求银行必须自己度量风险。由于该项工作专业性很强,许多中小银行没有能力完成,而需要委托专业金融服务公司或咨询公司设计风险管理框架和模型,甚至直接为其资产风险价值和风险收益。

从我国监管实际看,相关法规对许多银行业务的操作程序和具体做法作出了详细规定,但这可能甚至束缚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同时,一些监管标准缺乏灵活性。如《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不得超过75%,这是对所有银行的统一要求,实际情况是不同银行资金来源不同,资金运用不同,很难遵守同一比率。

事实上,监管的目标导向和灵活性也是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所追求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最近一次对资本协议的修改中,允许大银行运用内部模型计算资本充足率,而不是执行8%的统一比率。

因此,我们要树立目标导向的监管理念,设置监管标准而不规定具体方法,设置标准时,要给出一个区间,而不是唯一值。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刀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确定监管周期,实现持续监管

银行监管业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我们应该根据资产规模、业务特性和风险管理等因素,确定银行监管周期(有的国家甚至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如美国)。每一周期结束时,监管人员根据本周期内实施的监管和发现的,对银行作出综合评级和风险评估,同时作出下一周期的监管计划和具体安排,并通知被监管银行。对于上一周期发现的问题,监管人员要在下一周期跟踪监管,检查其改进情况。

在周期性的监管安排中,监管人员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不断和改进监管工作,逐步提高监管质量;商业银行则可以按照既定要求配合监管,在监管目标的指引下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我国银行监管正在向持续监管转变,但重复监管、屡查屡犯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监管质量。看来,坚持固定的监管周期比较困难,但可以明确规划各阶段的监管工作,尽可能杜绝无效监管,要在持续监管中逐步提高监管质量。

强化统一法人监管制度

商业银行自身管理与控制对防范和化解风险最为及时,外部监管则相对滞后。因此,银行监管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与控制。

我们曾经提出了统一法人制度,但许多次检查都以商业银行分行为对象,并未真正加强对商业银行总行的监管。因此,需要将监管重点转向商业银行总行的业务政策和控制程序,以及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检查。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检查是为了评估其总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时,首先要督促商业银行总行提出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授权其负责对一些小银行(如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另外,要督促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时掌握分支机构信息,合理评估员绩,全面加强内部控制。

督促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框架

在市场中,银行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取利润,因此银行不可能没有风险,重要的是有效控制风险。如果一家银行的风险较小,但是管理者并不掌握真实的风险状况,没有相应的化解措施;另一家银行的风险较大,但是管理者掌握真实风险状况,并设计了相应的化解措施。那么,风险对前者造成的潜在损失比后者更大,监管人员对前者的监管应该比后者更为严格。

,我们正在逐渐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较大,监管资源过多地分配于摸清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而对其风险管理的和能力监管不够。我们需要摸清家底,但在市场条件下,在经济环境变化日益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变化,监管者实际上很难准确掌握其风险状况。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风险会不断增加。因此,银行监管不仅要关心银行风险大小,更要重视其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作为风险监管的一个重要部分。

增强与被监管者的沟通,形成互动式监管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如果相互沟通不充分,双方会产生一些摩擦,从而监管质量。因此,我们要重视与银行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与银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交流,监管人员可以对银行作出更实际的评价,也使得银行了解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另外,只有经过与商业银行的充分交流,监管当局提出的建议或处罚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日常监管中,一些监管人员对发现的确信无疑,往往不能接受银行的进一步解释或不同意见,惟恐动摇了央行威信。事实上,监管是互动的、双向的,沟通与交流是监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监管人员要正确理解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掌握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使得被监管者进一步了解央行的政策与标准。

重视监管质量控制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8)

截至目前,昆明中心支行机关共有467人,其中男254人,占比54.4%,女213人,占比45.6%。从年龄结构上看,机关人员平均年龄43.4岁,其中,35周岁及以下99人,36-45周岁164人,46-55周岁169人,56周岁及以上35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99人,大学本科275人,大专及以下89人;从职务结构上看,行领导6人,处级干部106人,科级及以下干部317人,工人38人。

2007至2011年昆明中心支行干部职工队伍基本稳定,五年来,共有9名干部流出,其中,男7人,女2人。从年龄上看,35周岁及以下干部3人,36-45周岁干部6人;从学历上看,硕士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生4人,大学专科生1人;从职务上看,处长1人,其余8人均为处级以下;从流出方式上看,有3人调出,6人辞职;9名流出干部在流出前,有7人从事业务管理工作,2人从事综合管理工作,流出后,有3人到国外工作、学习,1人在国内读博,3人流向市场机构,2人从事企业工作。

二、目前昆明中支干部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对流出再创业信心不足

从前面对昆明中支机关干部队伍情况分析来看,由于撤并分行和银监分设,导致目前人民银行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普遍老化,尽管近年来每年都在补充年轻行员,但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另外,自银监分设以来,人民银行的工作职能发生了改变,工作重心由原来的监管转移到了金融服务上,导致人民银行员工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务渐渐生疏,从知识结构上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员工。基于此,大多数人民银行员工对调离人民银行到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信心不足,不敢轻意“跳槽”。如去年,一家地方金融机构筹建,希望我行能推荐一名业务骨干前去任职,但征求了多人意见,均表示难以胜任,不愿意离开人民银行。

(二)职工的行业优越感很强,对流出的意愿不强

从问卷调查和与职工谈话了解的情况来看,人民银行的员工对自身从事人民银行工作有着较强的优越感,认为人民银行是管理行,其社会地位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有较大的优势,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某方面有求于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中有较强的话语权。尽管也有个别员工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收入心存羡慕,但权衡利弊,仍觉得人民银行的社会资源远多于其他金融机构,自觉流出的意愿不强。

(三)人民银行行员身份特殊,干部流动的渠道不畅通

目前,人民银行实行的是行员管理制,而行员的身份较为特殊,既不属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事业单位编制,更不属企业合同制员工,这一相对独立的编制体系,让人民银行员工在流入流出时常常会遇到尴尬。如昆明中支有一名员工,因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想调至某地政府公务员编制部门,但接收单位对人民银行的行员制难以做出判断,尤其在公务员系列中找不到人民银行这一单位,最终这名员工只能调入当地的一家企业单位工作。

(四)干部流入的门槛较高,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在人员的调入问题上遵循的是“凡进必考”的政策,干部的主要流入渠道是通过行员招录进入人民银行系统,另外还少量的军队转业干部流入,这样的门槛对于一些想调入人民银行工作的其他行业和部门的人员来说很难跨越,因此,近年来我行没有一例从其它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调入的人员。这一政策,虽然较好地把住了行员招录的关口,防止了一些低素质人员的进入,但同时由于缺少其它人员流入的配套政策,也将一些具有丰富的金融部门工作经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拒之了门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民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老化、对外履职能力弱化的问题。

三、促进干部流动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干部流出的信心

人民银行分支行干部之所以流出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外界接触交往较少,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自身素质不够过硬,无论是在业务知识还是在综合能力上,都难以适应其它金融机构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铁工作步调。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内因着手,提升人民银行干部的素质。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尤其要针对目前人民银行对外履职弱化的现状,重点加强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并坚持查训结合,让人民银行的员工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开展多渠道的干部交流。除人民银行系统内交流处,更应重视输送干部到其它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交流,借助其它金融机构的现有培训资源,达到岗位培训的目的。三是要积极开展金融业务调研。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深入到其它金融机构中了解其业务开展情况、金融产品创新情况,以及前沿知识和技术的运用情况等。让我们的干部在提升素质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二)加大组织推荐力度,为干部流动搭建更多平台

单位的态度和决心是决定干部交流力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坚决摒弃那种把人才当作“自留地”的思想,多从有利于干部个人成长的思路出发,舍得把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推荐出去。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在保持干部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努力发挥各级组织对干部流动的助推作用,加大向外推荐干部的力度,主动为干部流动搭建平台。如在新的金融机构成立时,要积极把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向金融机构举荐;在政府机关面向外界选拔干部时,要大力动员本单位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在干部自身有了更好的单位选择意向时,要敢于割舍,配合个人做好推荐工作。相信有了单位和组织作后盾,必将会对干部的流动起到助推作用,也一定会促进干部队伍活力的提高。

(三)促进行员与公务员身份的接轨,疏通干部流动渠道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0日

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凸显了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缺陷,同时也为改进金融监管提供了重要契机。巴塞尔委员会作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正逐步对银行监管制度进行全方位改进。我们应该通过这次新协议的出台,对中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和借鉴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经验和良好做法。这对于提升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银行体系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新协议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的内容:重新定义一级资本、最低资本金比率要求、过渡期安排。一级资本方面,修改后的一级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留存收益。规定纳入一级资本的非普通股资本工具应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具备足够的损失吸收能力,新标准中将鼓励赎回的创新型混合资本工具从一级资本中剔除,少数股权也不被允许包含在一级资本的普通股权收益中。另外,有效的权益资本必须占一级资本的大部分,股权溢价只有在其对应的股权列入一级资本时才能作为一级资本,优先股的股价溢价也作为一级资本。

在最低资本金比率方面,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最低要求将从目前的2%提升至4.5%,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另外还需要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此外,商业银行更宽泛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

过渡期安排方面,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协议对银行贷款供给能力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协议给出了从2013~2019年一个较长的过渡期。新协议规定,新的全球银行杠杆比率标准为3%,该比率标准将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接受测试。同时还规定,银行需要在2015年前,也就是5年内达到最低资本比率要求,即不包括资本缓冲在内的普通股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达到4.5%,一级资本比率达到6%;而对缓冲资本的落实则更为宽松一些,银行可以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分阶段实施。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首次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做出了不得低于8%的规定。2004年中国银监会公布并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强调了资本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并规定2007年1月1日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引入科学的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经过努力,各项资本管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仍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不足。

(一)资本充足率符合国际水平,风险抵御能力逐步增强。除了对外募集资金和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增加的资本金之外,我国商业银行以贝勒的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为指导积极提高资本金管理水平。同时开始逐渐从关注资产规模到注重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的转变。根据银监会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的数据,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底,290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达到100%。

(二)贷款质量和拨备覆盖率明显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在“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任明确”的新型授信管理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剥离、核销和注资等措施的实施使得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下降”。但根据目前实行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06),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高级法”实施水平有待提高,单纯依靠静态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难以真实完整地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

(三)流动性比率较高,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经受挑战。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下,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灵活的市场化价格体系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呈上升趋势的正缺口,加大了利率风险,但也对银行利润产生正面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负影响。另外,面对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人民不升值”压力,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四)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3月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就操作风险管理指出具体的要求,促使商业银行采取防范措施和控制操作风险。在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和监管机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设立了专司操作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委员会,逐步建立了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并制定了更加规范的政策制度,同时采取更客观的风险度量和评价。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且操作风险涉及操作环节较多,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银行仍需从多方面完善操作风险管理。

三、《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短期影响。从短期看,实施巴塞尔Ⅲ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直接冲击。从2004年开始,中国银监会引入了巴塞尔协议框架,并逐步进行了完善,建立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银行监管体系。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银监会逐步提高了对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资本充足率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截至2010年6月,我国上市银行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4%,整体资本充足率水平超过10%,均高于巴塞尔Ⅲ的最新要求,而且资本质量较高,一级核心资本总资本中的占比达到80%以上。因此,即便未来1~2年就开始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也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直接的冲击。

(二)逆周期影响。存货利差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总有放款冲动,在经济周期处于上行阶段时,银行所面对的整体风险较低,资本充足率状况也会趋于良好。一旦经济周期步入下行阶段,风险可能会集中爆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则可能会迅速恶化。自2004年引入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直处于上升期,以这一期间的现实风险所计算出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很可能会低估银行在完整经济周期中所面临的真实风险。中国银行业没有将逆周期资本准备考虑在内,因此如果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即使是维持《巴塞尔协议Ⅱ》的标准,中国银行业也有可能面临较大的达标压力。更不用说新协议所制定的更高的标准。

四、对策建议

在新协议出台后,我们应充分了解资本金要求对于中国银行业稳健运行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资本的监管,保证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能在长期内符合监管标准。因此,在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几条提升中国银行业资本要求的建议。

(一)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由原来的信用风险为主发展到以信用风险为核心,覆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有效改善总分行制管理模式下各项风险战略。

(二)建立长效的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有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开拓资本补充渠道,保证资本的持续充足。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筹集资本:一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二是在境内外上市募集资本,或通过增发股票进行再融资;三是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工具补充附属资本;四是控制利润分配,提高未分配利润补充资本。

(三)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经济周期转换时银行体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是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框架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信用风险产生于信贷快速扩张时期,但显现于经济衰退时期;但按照现行的资本监管方法,经济上行期资本要求下降,经济衰退期资本要求却上升,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为降低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这种正反馈效应,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过度周期性波动;二是建立前瞻性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三是通过扩大留存资本推动银行建立超额资本;四是建立与银行信贷过度扩张挂钩的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四)加快银行业转型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中间业务等不需动用银行自身资本的业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推动中间业务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手续费、佣金和非信贷资产收益比例,提高银行定价能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对包括资产证券化、表外风险敞口和交易账户活动提出资本要求。

资产结构方面,须由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结构转变。为此,国内商业银行要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对投融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应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贷款比重;在行业信贷投向上,应逐步降低传统行业的信贷资产比重,不断提高对朝阳行业的贷款比重。

负债结构方面,要弱化以存款为主的被动型负债,大力发展主动型负债。为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允许商业银行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

(五)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金融监管。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文化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以通过政策、制度和培训等方式转变传统思维和经营方式,同时培养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量。我国的监管当局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

总之,《巴塞尔协议Ⅲ》代表了全球银行业监管强化的新趋向,对国际银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中国来讲,对该协议的实施应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应充分评估其在长期内对中国银行业以及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各行应根据本行情况,不要盲目引进和实施。建议在新协议的框架内,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及实施进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规划,在强化银行监管的同时,避免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以真正达到促进银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10)

周曦的结论是,借助摄像器材,基于人脸及语音识别技术,可具体分析各分店员工是否在按照规范做事,以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从客人的脸部表情,可判断出对方是否为回头客以及喜欢的菜式。这样每月做出数据报表,反馈给火锅店,可提高效率。

根据2月27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公示的2017年“互联网+”重大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人工智能领域仅有4家公司入围,分别是百度、腾讯、科大讯飞以及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4月。两年来,它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持续在金融及安防领域深耕,特别是在银行方面,目前已揽下包括建行、农行、交行、招行等50家客户,成为人脸识别在国内银行业务的第一位,2016年公司营收近1亿元。

走出中科院

云从科技安防行业部市场营销与解决方案总监兰天翼至今记得,第一天到云从科技工作,见到周曦时,他习惯性地喊了声“老板”,结果周曦很不喜欢。他对兰天翼说,不要把我当成商人,我是一名科学家。

周曦很早就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小学时,他看到当年日本研发的机器狗,觉得非常有意思。就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间,他选择的是模式识别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

2004年,在读研一的周曦,非常渴望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用他的话说,他很想知道,最好的地方是如何做研究的。苦于没有任何门路,他所能做的就是,在网上搜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邮箱,然后每周发一封邮件过去。

坚持是周曦对自己性格特质的重要评价。他十分喜欢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安迪为了筹建监狱图书馆,不断给国会写信。他决定如法炮制,但邮件发出后一度毫无动静。对方后来倒也回复了一次,说是可以给一个面试机会,但不知何故,又没了下文。他想了想,改为每周发两封邮件,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最终他成功得到了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识别组实习的机会。

在微软实习的那两年,周曦在北京和合肥两边跑,有时也会为科大讯飞做些兼职工作。后来他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由原来的语音识别转向了图像识别。

“我当时觉得,语音发展太慢了,搞了很多年,其实离实用层面还差得挺远,而图像识别会更宽广。”与《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谈及这一转变时,周曦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认为这是“错误的判断,正确的决定”。

2006~2010年留美期间,周曦曾多次在图像识别相关比赛中夺得冠军,这也促使他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研究的技术落地,实现产品化。他觉得,人家都说你技术牛,但你并没有帮助到别人,其实没有任何意义。2011年,因中科院领导多次赴美相邀,周曦接受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回国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工作。

转折发生在2015年。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开始就一起共事,之后跟随周曦创办云从科技,现任云从科技研究院副总监的周翔回忆,2015年前后,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公司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如果要创业,就应该赶紧出来,因为出来得越晚,成功的概率就越低。中科院毕竟是科研机构,产业化进展确实不够快。”周翔说。

此时的周曦也感到,只有成立一家公司,才能真正把技术大规模地产品化。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表示支持,并决定以其所拥有的与人脸识别系统有关的全部技术和知识产权出资。2015年4月,刚刚成立的云从科技获得佳都科技及杰翱资本战略投资共计6000万元。

资金虽已到位,但业务具体怎么做,仍需深思熟虑。

在周曦看来,做战略跟搞科研其实差别不大。公司成立伊始,他在总监会议上说,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正处于市场爆发的前夜:一方面,技术在高速发展,但还没有进入稳定阶段;另一方面,产品还不完美,远没有达到消费级水平。

周曦认为,公司必须做全链,核心技术、产品、行业解决方案、销售服务统统做起来。理由则在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场景定制化要求很高,技术上与标准化阶段相去甚远,如果公司只做技术这一环,把产品外包给下一环,对方不会用,没法玩,那么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垃圾。

卡位金融业B端

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视察由腾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并敲下回车键,发出了这家民营银行第一笔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实现的贷款。

2015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该文件对银行远程开立账户提出了框架性意见,除柜台方式外,银行账户开立有望在线上完成。

周曦已做好充分准备。

周曦发现,就B端市场来说,客户的核心要求是,产品性能、服务好,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但C端市场,因为目前产品需要定制化,所以谈不上方便,而且成本必然下不去,性价比不可能高。”周曦据此否掉了做C端市场的构想。

万事开头难。聚焦B端金融及安防业务的云从科技,第一个客户是海通证券,基于人脸识别技术为客户远程开户。实验室的技术效果难免与现实有冲突。周曦记得,当时团队驻扎在海通证券长达两周,但开户的人所使用的手机型号特别多,远程开户时出现了无法匹配的问题。

“实际上你在实验室不可能把所有型号的手机都拿来搞一遍,但是用户的手机就是千奇百怪的都有。”周曦说。海通证券一度对此并不满意,后来经过云从团队技术攻关,才把问题解决掉。

2015年整整一年,云从科技把业务精力投放在了银行业务上。团队迄今已为多家银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农行为例,农行曾推出过个人业务自助设备――“超级柜台”,但客户在该柜台办理业务时,系统后台坐满了客服人员,以人工方式进行识别。从农行角度看,这首先人力成本很高,其次,办理业务的人也需要费时等候。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业务自动化,这样农行省钱,用户体验也更好。

周曦介绍称,银行有一套2小时、4小时、8小时原则,即系统宕机2小时,该行就要到当地人民银行喝茶;4小时没解决,就得交报告;8小时还没解决,银行的评级就会下降,甚至关门。

出于金融安全与稳定的考虑,银行一般不会轻易把技术业务交给第三方公司,而一旦确认合作方,便不会轻易改变。所以,银行在选择第三方公司时,会让具备相关资质的公司聚集在一起竞标,以选取最佳合作者。

在云从科技拿下四大商业银行客户的竞标过程中,农行的拍板尤为谨慎。2015年,农行选择了数家供应商在各分行测试使用,但当时总行认为,还没有一家已达到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技术水平。

直到云从科技加入进来。试用一段时间后,农行总行J为,人脸识别技术确实可以帮助银行提高工作效率,这才决定立项,然后组织技术供应商进行识别率、速度等指标的PK并公开竞标。2016年下半年,在PK中名列首位的云从科技拿下了农行的业务。周曦称,云从科技在数十次的竞标中,胜率均在70%左右。

安防恶战即将打响

目前云从科技团队有近400人,以80后为主,技术研发占200多人,销售和服务人员100多人。公司在国内拥有上海、成都、重庆三个研发中心,中科院和上海交大两家联合实验室以及美国UIUC和硅谷两个前沿实验室。

云从科技能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做到国内金融领域第一,除了政策、技术等因素,还在于公司对商业推广的重视。

“光技术好还是不够的,商业推广太慢,只能替别人磨刀。”周曦说。云从科技初创期间便已开始编织自身的推广网络,目前在全国拥有销售服务中心10个,分别由相应销售总监管理,他们大多来自IBM、惠普、海康、信雅达等业界知名企业。一旦公司有新产品推出,各地销售服务中心便会同步做商业推广。

2016年下半年,云从科技开始全面进入安防领域,目前已在全国近20个省(区/市)、100余个公安局进行试点。云从科技研究院副总监周翔称,云从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已协助各地公安人员成功抓获不下两三百名犯罪嫌疑人。

与银行业务不同,安防在人脸识别技术上有更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公安调取的图像和视频,一般是闭路电视这种画面清晰度不高的器材监控拍摄的,而影响人脸识别正确率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行人戴墨镜、口罩,或者抽烟时被烟雾遮挡,光线较暗或光照过度等,另外,对人脸的年月变化识别最困难。

周翔介绍称,将一个人现在的外貌,与多年前拍的身份证照片做对比,难度很大。“身份证照片是5年前拍的还好,虽然有些人外貌变化也比较大,要对比10年、20年前的身份证照片就更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翔团队基于大数据,开发出“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这一针对性技术。经过大量的深度学习、总结与分析,云从科技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年月变化的人脸识别问题。这就好比教育小孩子辨认不同的猫,不断重复、分析、辨认,就能逐步提高辨识率。

周曦认为,安防领域的市场才刚起来,目前绝大部分公安机关实际上还没有参与采购,云从科技今年将重点投入该方向,不可避免地会与竞争对手展开恶战。“我们能够在银行领域做到第一,相信也能够把安防领域搞定。”周曦说。

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银行一周工作总结篇(11)

二、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测度其信贷行为是否存在亲周期性,以及相应的逆周期监管政策是否能达到对冲亲周期性的效果。为此,本文建立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银行信贷行为进行计量分析:Loangt=c0+c1CaRt+c2NPLt+c3LLPt+c4GDPGt+c5M2t+c6CPIt+εt(1)其中,Loangt表示银行在t期的贷款总额增速,CaRt为银行在t期的资本充足率,NPLt是银行在t期的不良贷款率,LLPt代表银行在t期的贷款损失拨备额,GDPGt描述的是GDP的年度增长率,考察了经济周期因素是否对贷款总额的变动产生影响。M2t则表征了广义的货币供应量,CPIt表示了t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0,…c6则为相应的系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0%以上,因而本文主要收集了5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2000年-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表2),涉及到贷款总额增速、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银行财务指标,并同时选取了GDP年度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

三、实证分析

关于商业银行亲周期性的实证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资本约束对于银行信贷以及经济运行的影响。如Ayusoetal(2004)通过实证模型,对资本充足率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进行研究。他们利用了西班牙涵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1986年-2000年)的数据(共1309个年样本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西班牙银行的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关系。Jolipii和Milne(2007)同样运用了面板数据模型,选取欧盟25个国家银行(总共486家银行)覆盖一个经济周期(1997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本文利用式(1)进行线性拟合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由于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存在非平稳性特征,因此在进行模型估计前,需对数据进行一阶对数差分运算。而数据处理的结果可通过ADF平稳性检验和PP平稳性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一)平稳性检验

为检验解释变量因子与被解释变量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需要对各时间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序列是否平稳的方法主要是单位根检验,即单整检验,而据协整检验的假设,具有协整关系的两变量须是同阶单整序列,而后才可以建立含常数项但不含时间趋势项的模型,由下表的检验结果可知,各时间序列的一阶对数差分均是平稳的,即服从I(1)过程。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和Philipsperron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如下表所示:

1.ADF平稳性检验

2.PhilipsPerron平稳性检验由以上两种平稳性检验可知,该回归模型的所有变量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后,都表征出平稳时间序列的数据特征。

(二)回归分析

利用五家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Loangt=c0+c1CaRt+c2NPLt+c3LLPt+c4GDPGt+c5M2t+c6CPIt+εt,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分析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其中Loang表示贷款总额,CaR表示资本充足率,NPL表示不良贷款率,LLP表示贷款损失拨备,GDP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M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CPI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估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使得我们对银行信贷影响因子与信贷总额的内在关系有了全景式的了解。同时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说明建立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可信度很高,能较大程度地说明问题,同时通过杜宾-沃森检验发现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现象。通过该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如下实证结论:

1.贷款总额增速与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亲周期性,即当经济形势向好时,贷款总额增速也随之相应增长,而当经济增长减速时,贷款总额增长率也会出现相应下滑。

2.贷款总额增速与资本充足率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即当上调资本充足率时,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被挤压,因而贷款总额的增长受到限制;相反的话,信贷规模则会加速扩张。

3.贷款总额增速与不良贷款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后,银行的呆坏账总值也会相应增加,而这些呆坏账需要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进行对冲核销,因而也就减少了相应的信贷规模,自然也就限制了贷款的增长速度。

4.贷款总额增速与贷款损失拨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当大幅计提贷款损失拨备时,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数目会相应增加,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信贷规模受到一定的掣肘,贷款增速放缓。

5.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贷款总额增速产生正效应,当银行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流通中的现金)都大幅增长时,也同样加剧了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提升了贷款总额的增速。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带动银行信贷的波动,在经济上行期,信贷扩张,而在经济衰退期,信贷紧缩,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2009年6月17日、2009年7月8日美国和英国先后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均提出了实施逆周期监管措施的建议。《巴塞尔资本协议II》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严重暴露其顺周期性特征,2009年9月12日了《巴塞尔资本协议III》,进一步加强对资本的监管,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以有效防范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放贷而产生大量隐性坏账风险。当前,全球金融监管当局为了抑制金融机构的亲周期行为,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已经成为其改革的主流趋势。

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通过运用逆周期的相关手段来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

(一)完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

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的是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框架,即为了减轻金融危机或经济波动对金融体系带来大的震荡,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体系整体而非单一机构实施的监管。由于微观审慎监管要求银行管理层在遇到问题时要积极自我管理、妥善防御,从而保持良好的信贷规模和期限,因而微观审慎是宏观审慎的基础。我国要建立具有前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的宏观监管体系需要保持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动态平衡,协调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性。

(二)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

资本作为银行经营的启动资金,它的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通常在经济上行时期,银行比较容易筹集资本,且成本也相对较低,此时银行可以增加资本要求,供其在经济下滑贷款损失增加时使用,同时还可以缓解经济下行阶段的信贷收缩,抑制经济上行阶段信贷的过度扩张。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下,建立资本缓冲是缓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从宏观审慎层面来看,金融机构的过度投机和高杠杆率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高杠杆率也会导致其信贷风险。因此,杠杆率限额也是一项重要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设置银行资本下限可以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防止其过度扩张和过度承担风险。

(三)提高计提拨备的前瞻性

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只能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不能以未发生的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以,银行只能对引致损失计提拨备,导致拨备计提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即在经济繁荣期,由于银行贷款违约率降低,银行的计提拨备也就减少,从而利润增加,这将进一步扩大信贷,推动宏观经济上涨。而在经济紧缩期则恰恰相反,随着银行贷款违约率上升,银行的计提拨备也会相应增加,利润就会减少,银行不得不紧缩信贷,并且将面临由前期信贷扩张所引发的信贷风险。银行管理信贷风险周期性波动中,缓解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就显得十分必要。银行可以通过跨周期的拨备计提方法,在经济上行期多提拨备,提高拨备的前瞻性,用来抵御预期和非预期损失。这样,在经济下行期,在不必大幅度增提拨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冲抵信贷损失。

(四)改进风险计量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银行采用风险计量模型管理和控制风险,然而,大部分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仍是时点估计,这种特征意味着银行信贷评级会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变化,即在经济上涨时期,银行信贷风险减小,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信贷风险增加,并没有对真实的潜在风险作出评价。银行监管者在使用内部评级法时,应改进风险估计模型,适时采用跨周期风险评级法,实行有差别的风险权重,并使用压力测试法检验资本水平是否满足经济下行时期银行对资本的需求,加强风险预期,平滑资本充足率的波动,减少银行信贷损失。

(五)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