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2 04:52:06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1)

引言

随着银监分设、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加快等,基层人民银行在各项职能履行上,面临日益削弱和滞后的态势,特别是在货币政策传导、监管效能发挥上,其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就目前而言,在法律、法规的要求范围内,人民银行国库的服务方式和监管手段相对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基层人民银行在近几年来,进一步强化了国库队伍建设,较好地履行了国库职责。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其法定的作用和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根据辖内两级国库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国库部门对岗位设置的要求有非常具体而明确的刚性要求,辖内县市支库的国库岗位设置是按2005年武汉分行对支行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现有模式,中心支库根据制度要求和业务开展需要,设置相应岗位。因此在对人员的配备上相对要求严格。两级人行高度重视国库工作,在人员上对国库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但由于基层人民银行人员整体配备上的原因,仍存在着制约国库发展的因素。

(一)人员年龄结构:全辖两级国库配备有专职或兼职国库人员41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3人,30至40岁的有12人,40至50岁的有21人,50岁以上的有5人。国库系统人员配备以中年为主,特别集中在40至50岁区域间,占总人数的51.22%。因为中心支库人员配备相对年轻,如果剔除,支库在这一区间的人员老化更为明显,占比将近70%。

(二)人员文化结构:两级41名国库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人,大专文化程度的有18人,本科文化程度的有21人。国库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本科人数占比为51.22%,略高于辖内在职员工平均数近3个百分点。

(三)人员职称结构:无职称者5人,初级有16人,中级19人,其他的有1人。辖内国库人员的职称拥有数远远超过了在职员工的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

(四)人员专业工作年限:具有3年以下国库专业工作年限的有4人,3年至5年的有8人,5年至10年的有15人,10年以上的有14人。辖内两级国库人员队伍相对稳定。

二、深层解读

通过梳理辖内两级国库现有人员配置和业务开展情况,在国库现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基层国库建设所面临的形势、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明晰,如基层国库的发展方向如何?基层国库建设的立足点在哪?基层国库建设的难度有多大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层解读,无疑对加强基层国库建设和促进国库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解读一:基层国库的发展方向

198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金库管理条例》,首次确定我国的国库体制为“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国库”;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和1995年颁布的《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地方国库业务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经理;1995年颁布并于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都明确规定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因此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是我国中央银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国家金库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5年多来,各级人民银行依法履职,充分发挥执行、促进、监督和反映作用;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推动国库创新;严密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不断深化国库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国库对经济社会发展、财税金融改革、政府服务和国计民生问题的解决,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曾明确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国库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构建完善的国库法规体系、完整的国库组织机构体系、高效的国库服务体系、规范有效的国库监督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库业务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将国库建设成为资金安全、高效,服务手段先进、便捷,管理科学、精细,内外关系协调、和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国库。国库总局出台了《国库业务发展规划(2008――2012)》,对基层国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坚持安全、高效和服务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建立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监管有力、服务政府、受益于民的现代化、科学化新型国库。特别是在队伍建设上,要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干部队伍,为国库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解读二:基层国库建设的立足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健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国库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国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给国库带来了新的课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国库提供了的有效的技术支撑。因此,基层国库建设的立足点应为:以国库资金安全为主线,以国库三T系统和信息化建设为平台,着力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国库的执行、促进、监督和反映作用,确保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顺利完成。

解读三:基层国库建设的难点

改革发展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都使国库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而基层国库要完成或实现自己的使命,其自我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仍然任重道远。从调查样本所反映的情况看,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成了基层国库履职中两大制肘。

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①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的矛盾。依据《人民银行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人民银行依法经理国库,国库部门有六项职责和六大权限。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银行自身职能转换,国库已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事实上的“出纳”――“理(管理)而不经(经营)”、“管又无据”。特别是“乡财县管”、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省直管县”等改革的推进,国库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与管理手段缺位的矛盾日益凸现,除了对传统经收业务、商业银行业务的规范性监管相对较为健全外,对财政、税务和其他征收部门的监督管理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职能作用的发挥没有行政的、操作性强的现实手段。特别是在基层行,与财政、税务及其他征收部门的关系处理上,完全依赖于日常工作中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模式,个别地方政府领导甚至对国库工作的性质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同级国库的领导”。

②岗位设定与支库会计人员配置的矛盾

按照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规定:事后监督、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维护、会计主管(含其授权人员)岗位人员不得参与会计账户处理;综合核算、明细核算记账和资金清算记账岗位人员不得相互兼任,经办人员不得参与对自身业务的复核、检查及对账;非系统维护岗位人员不得参与国库会计业务系统维护;印、押、证必须严格实行“三分管”并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少岗位多,兼岗有矛盾的现象。辖内某支库国库会计发行股是三股合一,正式员工9人,临时工2人,要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明细岗兼统计分析系统(TMIS)的操作,清算记账岗兼发行会计,复核岗兼发行复核并保管、使用国库印章,国库事后监督兼会计事后监督、支票影像系统、对账系统的操作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清算记账岗使用国库同城票据交换资金划账凭证及其他国库重要空白凭证,从业务操作上讲“谁使用、谁保管”,但是由于他兼任了发行会计,保管现金付讫章、发行基金付讫章,从“大会计”角度看,“印、证”交叉,就违反了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只能将在用的该凭证交给另一人保管,这又违反了国库会计操作规程。另外如果遇到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顶班就更不可避免。

队伍现状亟等改善

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国库大都存在人员短缺、人员老化的问题。①支库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辖内四个支库专、兼职国库人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2岁,年长者为56岁。而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基于近十年来人民银行基层支行一直未吸纳新人,各基层行在国库人员配备上虽是全力倾斜,但仍是捉襟见肘。以某支行为例:全行员工25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9人,45岁至50岁的有7人,30岁以下的无一人。其中有8人完全不懂电脑操作,有2人未出过保卫股。②人员理论水平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两级国库中有本科学历的名义上有21人,但真正为全日制本科毕业的仅有2人,其他大部分为通过函授学习取得,真正的理论水平可想而知,与总局、省分库相比,理论水平差距太大,要按要求全面完成总库、省分库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国库的发展难以胜任。③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队伍的稳定,人员调整力度小,特别是在基层行,一般员工提拔、晋升难度大,加上经济待遇上一些区别,导致“得过且过”的思想较为普遍。今年总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职称待遇相对提高,而这些人又错过了获评职称的最佳时期,从某种程度上心态变化更大,思想更为波动。④工作任务相对繁重。在基层行,国库部门已经成为了任务最重、风险最大、最为繁琐的部门,比如国库会计核算处理,由于系统的问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加上系统不停的升级、新业务的开展等,数据、参数维护工作“苦不堪言”,在待遇一致的前提下,相比其他部门,国库员工自是有苦难言。

综上所述,目前基层国库的基本现状是:“保安全、保运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类似的想法和作法在相当一部分人包括管理层也普遍存在。

三、加快基层国库建设的思考

一是要结合修改后的《预算法》的出台,尽快对《国家金库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国库监督管理的方向、手段、罚则。在义务发展对等的同时,赋予国库适当的履行义务所需要的权力。

二是加快国库三T系统建设和推广,尽量减轻国库部门的劳动强度和人员压力。在系统推广过程中,要进行有步骤、有目的性的试点工作,避免因新系统不完善或不能正常运行等因素形成的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

三是在国库机构设置上,根据现行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的需要,在支行单设国库部门,为国库履职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随着国库风险点的增加,基层行要把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业务操作中每一环节,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严格岗位责任制和风险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的、全面的、上下联动的、财税库行协调配合的内控防范体系,各司其职,全方位实施积极有效的内控措施,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2)

2.额度对账形同虚设。额度是各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指标,由财政部门于每月25日前将次月增加的按银行划分的预算单位用款额度以《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清算额度汇总通知书》的方式,并附上《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明细单》,分别通知人行国库部门、预算单位和银行,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余额内,开具《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提交银行办理授权支付,当预算单位发生了授权支付业务时,额度就转换成了预算单位的可用资金,否则它仅是一个指标数字。财政、银行、预算单位、人行国库部门都没有执行额度对账工作,而银行在额度对账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即要与人行国库部门、财政部门核对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之间清算发生额,又要向预算单位核对上月财政授权支付发生额,月底工作量大,时间集中,各自系统工作时间受上级行的控制,银行在人员配置和业务管理上都没有达到要求。

3.拨款科目总分额度不相符。拨款过程中经常存在明细科目无额度,该科目有总额度的现象,预算单位、银行、地方财政之间相互联网,地方财政在《江西省财政综合业务系统》中给了预算单位额度指标后,预算单位、银行在自身的业务系统中就有了相应的额度指标,人行国库业务部门的tbs系统要操作人员手工录入相应的额度指标,在录入明细科目额度的过程中有时会与地方财政在《江西省财政综合业务系统》中给预算单位各明细额度指标不相符,但科目总额度是相符的,造成预算单位在拨款过程中明细科目无额度拨款现象,拨款凭证退来退去,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也增加了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额度通知未能及时到位。市财政局于每月25日前将次月增加的按银行划分的预算单位用款额度,以《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清算额度汇总通知书》的方式,并附上《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明细单》分别通知人行国库部门和银行。银行须将各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额度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其分支机构,分支机构须要一个工作日内将月度用款额度通知到相关的预算单位,银行的操作系统有数据,但打印不出《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预算内)》,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地知道本单位在银行的额度是否到位,单位经费的使用可能会滞后。

5.人行国库部门tbs系统未设置数据对接平台。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取消了中间环节,使财政资金在未支付到收款人之前一直保存在国库。人行国库部门国库业务tbs核算系统自成体系,未设置与地方财政、银行、预算单位的相关财政资金业务数据对接平台,授权支付额度,直接支付额度要国库操作人员手工输入到国库业务tbs操作系统。银行与地方财政有数据对接平台,不用手工录入额度指标,目前地方财政分别与银行、预算单位联网,而未与人行联网对接。

6.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预算单位的经办会计人员,有业务能力强弱之分,经调查发现,有的会计人员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师傅怎么教就怎么做,资金走向一但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应对,不能灵活地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处理相关会计业务。

建议:

1.国库会计业务tbs操作系统应建立数据对接平台。建议人行国库部门国库业务tbs操作系统一是增加与地方财政的数据对接模块,建立数据对接平台,即减少了国库人员录入额度指标的工作量,又减少了国库业务的差错率,拨款资金又能及时到位;二是增加与银行、地方财政额度对账模块,包括日对账、月度对账、年度对账,在系统中每月及时核对地方财政国库单一账户的库存余额,每月与银行核对市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之间清算的发生额。能及时地做好对账工作,切实落实对账责任。

2.建立银行与预算单位的数据对接平台。银行的会计业务操作系统一是增加《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模块,能及时地将额度通知预算单位;二是增加预算单位零余额对账模块,用于核对银行上月财政授权支付发生额,既减少了银行工作人员对账工作量,又解决了银行与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对账的问题。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3)

2.额度对账形同虚设。额度是各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指标,由财政部门于每月25日前将次月增加的按银行划分的预算单位用款额度以《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清算额度汇总通知书》的方式,并附上《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明细单》,分别通知人行国库部门、预算单位和银行,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余额内,开具《财政资金支付凭证》,提交银行办理授权支付,当预算单位发生了授权支付业务时,额度就转换成了预算单位的可用资金,否则它仅是一个指标数字。财政、银行、预算单位、人行国库部门都没有执行额度对账工作,而银行在额度对账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即要与人行国库部门、财政部门核对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之间清算发生额,又要向预算单位核对上月财政授权支付发生额,月底工作量大,时间集中,各自系统工作时间受上级行的控制,银行在人员配置和业务管理上都没有达到要求。

3.拨款科目总分额度不相符。拨款过程中经常存在明细科目无额度,该科目有总额度的现象,预算单位、银行、地方财政之间相互联网,地方财政在《江西省财政综合业务系统》中给了预算单位额度指标后,预算单位、银行在自身的业务系统中就有了相应的额度指标,人行国库业务部门的TBS系统要操作人员手工录入相应的额度指标,在录入明细科目额度的过程中有时会与地方财政在《江西省财政综合业务系统》中给预算单位各明细额度指标不相符,但科目总额度是相符的,造成预算单位在拨款过程中明细科目无额度拨款现象,拨款凭证退来退去,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也增加了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对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额度通知未能及时到位。市财政局于每月25日前将次月增加的按银行划分的预算单位用款额度,以《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清算额度汇总通知书》的方式,并附上《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明细单》分别通知人行国库部门和银行。银行须将各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额度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其分支机构,分支机构须要一个工作日内将月度用款额度通知到相关的预算单位,银行的操作系统有数据,但打印不出《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预算内)》,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地知道本单位在银行的额度是否到位,单位经费的使用可能会滞后。

5.人行国库部门TBS系统未设置数据对接平台。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化财政国库管理体制,取消了中间环节,使财政资金在未支付到收款人之前一直保存在国库。人行国库部门国库业务TBS核算系统自成体系,未设置与地方财政、银行、预算单位的相关财政资金业务数据对接平台,授权支付额度,直接支付额度要国库操作人员手工输入到国库业务TBS操作系统。银行与地方财政有数据对接平台,不用手工录入额度指标,目前地方财政分别与银行、预算单位联网,而未与人行联网对接。

6.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预算单位的经办会计人员,有业务能力强弱之分,经调查发现,有的会计人员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师傅怎么教就怎么做,资金走向一但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应对,不能灵活地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处理相关会计业务。

建议:

1.国库会计业务TBS操作系统应建立数据对接平台。建议人行国库部门国库业务TBS操作系统一是增加与地方财政的数据对接模块,建立数据对接平台,即减少了国库人员录入额度指标的工作量,又减少了国库业务的差错率,拨款资金又能及时到位;二是增加与银行、地方财政额度对账模块,包括日对账、月度对账、年度对账,在系统中每月及时核对地方财政国库单一账户的库存余额,每月与银行核对市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之间清算的发生额。能及时地做好对账工作,切实落实对账责任。

2.建立银行与预算单位的数据对接平台。银行的会计业务操作系统一是增加《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模块,能及时地将额度通知预算单位;二是增加预算单位零余额对账模块,用于核对银行上月财政授权支付发生额,既减少了银行工作人员对账工作量,又解决了银行与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对账的问题。

3.严格执行对账制度。国库要及时做好与财税部门、征收机关以及上级国库的对账工作,银行要及时做好与国库部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的额度和清算发生额的对账工作,财政部门、预算单位经办人员要积极地主动地与国库部门和银行进行对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落实对账责任。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4)

一、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履职成效愈益显现

(一)预算执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充分利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功能优势,加速国库资金运行,业务量和业务处理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县(市)支行国库核算业务量1358万笔,金额5746.30亿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34.86%和9.66%,并实现资金“零在途”、“零风险”。二是持续加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推广,预算收入缴库效率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各县(市)电子缴税业务占比大多超过90%,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便利了纳税人。

(二)国库监督管理实效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十二五”期间,全省县(市)支行开展商业银行国库业务执法检查324次,行政处罚58.30万元。二是有效发挥国库事中监督作用。2013年至2015年,全省县(市)支行加大对财税等征收机关拨款、退库、更正和商业银行资金汇划等业务审核力度,发现并纠正不合规业务3838笔,金额151.04亿元,确保了国库资金安全。

(三)库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以国库资金运行分析报告为载体,着力为地方政府决策发挥参谋作用。2015年,全省有12个县(市)支行国库资金运行分析报告受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批示。二是以广泛宣传《预算法》和《国家金库条例》为举措,使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理念和成效不断被强化与认同。2015年,全省县(市)支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央行经理国库30周年”宣传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央行经理国库 服务千家万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国库服务民生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是连续三年开展“送国债服务下乡”活动,繁荣了县乡地区国债市场。仅2016年上半年,全省县域及以下地区即销售储蓄国债75421.89万元,同比增长46.63%,占国债销售总量的23.02%。二是国库直接支付增量扩面,增强了国库服务民生效能。2015年,全省有15个县(区)支行办理国库直接支付业务15778笔,金额852.22万元,涉及社会补助资金等8类。

二、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加强国库人才队伍建设愈显重要

(一)新《预算法》实施提出新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简称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坚持和完善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不仅继续明确了央行经理国库的法律地位,而且在财政专户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国库现金管理等方面强化和丰富了制度安排。国库业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

(二)全面经理国库提出新要求

2016年初,人民银行国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经理国库的总要求,即完整履行《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国库的各项职责与权限,在全面提升国库服务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制衡作用,促进国家预算严格执行,促进预算资金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

(三)国库职能转型提出新标准

随着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内涵的不断丰富,国库工作逐步由单一的核算型向“核算+管理+研究”的综合型转变与发展,促使基层国库增强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监管能力。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县(市)支行国库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会核算、能监管、善研究的基层国库队伍,切实提升履职能力。

三、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人员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一是核算业务量增长快,日均业务负荷重。2015年,全省县(市)支行国库核算业务量1358万笔,较2013年增长34.86%。而全省县(市)支行国库从业人员(含聘用、劳务派遣等)384人,较2013年净增加3人,正式专职人员仅130人,工作日均业务量达400多笔。二是业务范围覆盖广,风险防范责任重。随着国库业务的发展,县(市)支行国库不仅涵盖会计核算、国债管理等基础业务,还涵盖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延伸业务。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库资金风险点增多,并呈多样化、隐蔽化趋势。因此,风险防范任务更加艰巨,人员紧缺问题也更加明显。

(二)知识结构脱节,难以适应业务转型的要求

一是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业务技能单一。2015年,全省县(市)支行国库人员46~55岁年龄段人员占比41%,持有大学本科学历(多为在职学历)的占比51%。且多为长期从事日常事务性工作,仅精通核算业务的操作型人员。二是职级较低,参训较少,专业素质不高。2015年,全省县(市)支行国库人员持有中级职称证书的占比30.47%,无高级职称证书持有者。且全年国库人员人均参训3.52天,在岗培训不足,知识更新较慢,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较为薄弱,尤其精于调研,善于监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三)内设机构整合,部分内控制度和职责较难有效落实

县(市)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后,经理国库职责整合在金融服务部门,而全省县(市)支行金融服务部门平均为7人,还需承担中央银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支付结算管理和反洗钱管理等多项工作任务。因此,一是部分内控制度执行难。为保障国库资金安全,TCBS要求最少5人操作,使得县(市)支行国库人员内部兼岗和内、外部兼岗现象极为普遍,导致不合理兼岗现象尤存和国库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较难有效落实。二是对商业银行监管难到位。县(市)支行目前的国库人力资源配置,使得其更多忙于日常核算、账平表对,保安全、畅运转,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尤其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尚存在覆盖面较窄和流于形式的现象。

(四)激励机制局限,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较难充分调动

一是职业成长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县(市)支行普遍没有从组织层面对国库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欠缺人才培养长远规划。使得部分高素质人员长期从事基础核算工作,工作能力和成果难以体现与转化,加之受基层行职数所限,职务(级)晋升通道不畅,影响工作积极性。二是激励机制偏重于反向约束管理。国库工作任务重、标准严、压力大,相较其他部门,业务特殊性使其处于资金风险防范最前沿。而目前县(市)支行普遍制定责任追究制度,但对国库人员的正向激励性措施较少,缺乏操作性强的奖励办法,一定程度上造成权、责、利不对等,使得部分国库人员心理失衡、思想波动。调查显示:全省县(市)支行国库人员49.47%表示个人岗位工作成果转化较少或没有转化,38%表示国库工作压力大,且激励不足。

四、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一)近期路径:立足当前,着眼于县(市)支行国库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1.制定职数标准,优化人力配置。一是细化县(市)支行国库工作职责,“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制定具体的县(市)支行库人员职数标准。同时,适当倾斜县(市)支行新录用行员和聘用制员工等进人指标。二是县(市)支行要结合国库履职要求,调整和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适当将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行员调整到国库岗位,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尝试建立国库人才储备制度,完善国库岗位选人、用人机制,畅通国库人才输入渠道。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搭建人民银行国库系统学习教育交流平台,以利于上级行针对县(市)支行国库工作重点和难点等经常性地开展远程培训,增强国库人员业务技能和风险防范能力。并有计划地吸纳县(市)支行国库人员参与上级行的国库业务检查和国库执法检查,提高国库人员纠错能力和监管水平。二是县(市)支行要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国库制度、业务操作等培训,提高国库人员制度执行力和业务处理规范性。并不定期邀请行外经济金融界专家授课,提高国库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研判能力。

3.完善管理机制,注重正向激励。一是县(市)支行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评机制和人才成长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促进作用,调动国库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青年国库骨干的培养,努力构建人才梯队,逐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对于长期从事基础工作、表现突出的国库人员在非领导职务选配和中级职称聘任上给予适当倾斜。二是县(市)支行可结合实际,探索薪岗挂钩绩效机制,上调国库重要风险岗位绩效薪级系数,“以岗定薪”,发挥绩效工资调节作用。也可借鉴纪检、内审岗位做法,对国库岗位人员设置适当的岗位津补贴。

(二)远期路径:立足发展,着眼于优化县(市)支行国库履职环境

1.建立设库标准,允许单设机构。一是以当地GDP规模、预算收支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常住居民收入、国库经收处数量、国库收支业务量和国债发行量等为主要选择指标,建立县域基础指标数据库。二是设定标准基数(如基年各指标全国平均数或赋予各指标权重,指定加权平均数基年),以3至5年为评定周期,各项指标均连续超过标准基数的县(市),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国库机构设立原则,允许当地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单设国库组织机构。经济欠发达,业务量较小,参照指标不能满足设库标准的县(市),维持机构职能整合现状。

2.突出履职重点,推进流程再造。一是适应全面经理国库要求,精简或整合县(市)支行国库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等政策实施效果的反映职责,着力发挥促进和制衡作用。二是加强国库会计核算扁平化管理,以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作为全辖国库核算主体,采取“一机多库”方式,处理“市县两级”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既整合人力资源,又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加快“国家金库工程”实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畅通国库资金运行通道,促进国库信息资源共享;强化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功能,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3.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一是以人为本,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央行国库文化。县(市)支行要立足自身,从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确立国库愿景、国库精神和国库理念,并使之入脑入心入行,渗透于国库人员的整体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准则,增强国库凝聚力、竞争力和认同感、归属感,并促进国库人员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思想作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县(市)支行要善于发现身边那些为国库事业甘于平凡、默默付出的国库人,深入挖掘事迹、大力宣传典型,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国库精神,引领青年行员热爱国库事业,忠于国库事业,投身国库事业,为国库事业培育新生力量,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蔡春兴.《基层央行国库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河北金融》,2010(9).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体制,为其业务管理和数据采集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部门的人民银行,其会计核算仍处于相对分散、条块分割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中央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现状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主要分散在会计财务部门、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呈现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格局。近年来,随着支付系统以及核算系统建设的快速推进,各部门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引发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业务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岗位设置情况

中心支行营业室一般设有10个岗位。其中ABS核算系统岗位为9个,分别为网点柜主管、录入(接柜)、复核;联行柜主管、记账、复核;综合柜主管、录入和复核。国库部门一般设有12个岗位,主要负责国库会计核算与管理、国库监管、国库统计与分析、国债管理、国库综合管理等。其中,核算岗位为6个,包括录入岗、复核岗、重要要素审核岗、系统管理岗、会计主管岗、国库部门负责人岗。货币发行部门一般设有记账、复核和主管3个会计岗位,主要负责对货币投放、回笼、发行基金调拨等业务进行核算与记载。

由以上岗位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各部门会计核算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性质相似、工作内容相通等特点,如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了主管、记账、复核等基本岗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过多、过细,造成岗位人员较多,人力资源浪费。

(二)业务量情况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建设,通过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办理的业务范围和种类都在不断地减少,营业部会计核算总业务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人均业务量偏小,营业室每日人均办理业务不超过20笔。伴随TCBS系统的推广、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和一票多费系统的使用、同城清算的取消以及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国库会计业务核算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手工操作(税票的手工录入、复核等操作)业务量在逐步减少,采用电子数据传输形式完成的核算业务量逐渐增加,对人员数量的需求逐年下降。发行会计业务量近几年来基本持平,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取款以及发行基金调拨的频率变动较小。

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人员岗位设置过多与业务量少的矛盾突出,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亟需优化会计核算岗位。目前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而各系统要求设置的岗位较多、分工极为明细,造成岗位设置与人均业务量之间矛盾突出。如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要求至少设置两个操作员岗和一个主管岗,但系统自上线至今发生的业务屈指可数。若按现行规定配足人员,就会形成人多事少的现象;若不按规定配备人员,兼岗现象严重,则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操作风险增加。

2.业务系统独立分散与会计核算资源共享需求的矛盾凸显,会计信息获取成本过高,亟需整合会计核算系统。会计、国库和发行等几个部门实行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各部门系统自成体系,兼容性比较差,多套业务数据各自流通,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形成直观简明的信息资源,且信息采集传输中存在风险。如: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报表,需要从ABS、TBS等导出数据,再通过会计报表管理系统进行汇总才能完成,不仅存在数据传输中的风险,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会计部门的并表成本,而且也只能提供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无法随时提供准确、翔实的会计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

3.会计管理“纵向集中”与“横向分散”的矛盾存在,“大会计”管理职能缺位,亟需构建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纵向集中”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主体已不完全对应于行政机构,各级机构层层核算的状况已改变,并更趋于集中。“横向分散”是指在同一级机构中,会计核算分散于会计营业、国库、发行等部门。会计核算“四集中”启动了会计核算“纵向集中”的步伐,而于2011年8月上线运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简称ACS)使“纵向集中”的程度愈加深入。相比之下,会计核算“横向分散”的状态显得不合时宜,虽然各级会计部门是本行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但随着会计财务部门职责的日益增多,其已经很难有精力开展对营业网点和后督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督指导,会计管理更多依赖于部门内部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职能重复,进而造成会计部门管理地位不明确、缺乏管理权威,难以真正行使“大会计”管理职能。

4.繁琐的业务流程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矛盾显现,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亟需改变现行会计制度。一是业务处理岗位设置过多,流程过长,人员分工太细,导致一笔业务要在部门内部流转数个环节才能办理完毕,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如:一笔业务从网点柜发起,经过录入、复核,再到联行录入复核,最后至综合柜轧账、登账,需经过7-8个岗位处理,业务流程繁琐、耗时耗力。二是各会计核算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导致有的业务要流转多个部门才能办结,严重影响了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如:货币发生现金提取,先由营业室网点柜录入员核实商业银行支票真伪和库存量,然后由货币发行会计记账出库,待货币发行会计5010科目当天业务完成后,再与营业室的6010科目和3200科目进行手工对账,待对账成功后方能进行当天日结。

(二)可行性

1.相同的工作性质、风险特征以及人员素质要求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奠定了基础。首先,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业务核算均是会计核算工作,除核算对象和内容有所区别外,在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方面具有较多共性,这使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核算能够整合到一个部门办理。其次,人民银行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具有相似的风险特征,主要是核算差错事故和资金安全,而将会计、国库、发行核算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有利于加强核算业务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和案件发生。最后,由于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业务的工作人员均是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工作能力,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均能够同时担任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的核算工作,这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国库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难以发挥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动力。随着财税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库自身业务的发展,国库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人员极为紧张,国库部门只能将有限的人员摆放在日常会计核算岗位上,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监管”现象,造成对商业银行经收处的国库业务和财税部门收纳支拨业务的国库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国库业务的核算与监督是性质不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将两者分离,分离后,国库部门专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对经收处和财税部门税款收纳报解的监督管理,又能够有效促进国库核算质量的提高。

3.发行业务会计核算的独特个性为发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铺平了道路。不同于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功能。它实行双线核算,一方面,货币金银部门采用单式记账方法登记发行基金的收、发和结余情况,而发行基金的成本及其在运输、保管、投放、回笼以及销毁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在各级行会计部门列支,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涉及。因此,在现行发行会计核算体系下,发行会计实质上只是充当了会计出纳职能,主要负责现金管理,随时掌握现金收付的动态和发行库库存余额,保证发行基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发行会计核算的调拨、发行、回笼和销毁等业务均在会计营业部门的发行基金往来和表外科目上同步核算与记载,发行会计核算实质上已构成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思路及模式

总体思路: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整合系统,形成一个操作平台。

模式:建立由会计部门、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共同组成的大会计管理架构。会计部门的职能是检查和指导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工作;营业部负责全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负责全部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和会计档案保管。

(一)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

整合会计核算部门,变分散核算为集中核算。将营业、国库、发行原有岗位重新整合,归入会计营业部门。借鉴商业银行系统模式,实行综合柜员制。设置前台柜员、后台柜员、会计主管、综合人员若干人。前台柜员主要负责各自主机,实行随机接柜制,谁接柜谁办结的原则,综合处理三类核算柜面业务,形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后台柜员则负责对应复核前台业务并完成账务核算。各柜员按业务种类输入代码,进入不同的业务处理界面进行相关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会计岗位人员,将结余出来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其他部门,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统一人员的使用,提高核算效益。

(二)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6)

一、泰州市集中支付总体情况

自2003年1月1日,泰州市本级财政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以来,泰州市市区有市本级财政与海陵区财政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泰州市本级财政与海陵区财政采用商业银行集中支付模式,分别选择了工行、交行和建行为其银行。其中泰州市本级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单位310个,海陵区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123个。

二、泰州集中支付模式存在的弊端

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改变了分散支付制度下多层级的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有效的统一了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大大加快了资金支付效率和速度,解决了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先付后收、银行垫款”的做法与支付结算原则相悖

《支付结算办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银行不垫款”是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的原则。而从商业银行代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来看,先由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开出支付指令,再由银行无条件将资金直接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上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最后银行根据当日资金支付金额向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提出清算,使该账户余额最终为零。这种业务流程导致了银行先付后收,从而违背了“银行不垫款”原则。

(二)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监督职能弱化

《国家金库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合规性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成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门”。然而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财政资金拨付流程较原有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银行取代了人民银行国库的监督职责,由于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此难以对财政资金运行进行监督。而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只是在银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后,才对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额度进行审核,只要在额度以内就清算。这样一来,传统意义上的国库部门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

(三)对国库集中支付行缺乏有效监督

国库集中支付行一方面由于人员流动快,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易发生业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其逐利性,易与财政、预算单位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在日常对行的业务监督过程中,一是缺乏有关监管内容、方法、检查机制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对行的监管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是缺少监管手段,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主要是通过日常业务数据核对,月终对账等手段对行进行监管,所获取信息均为非现场的滞后信息,难以开展有效监督,导致对行缺乏有效监督。

(四)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在银行

在商业银行模式下,一是由于采用隔日清算模式,财政局在其银行专用账户上存入不低于当日清算金额的款项,用于与行清算,待次日人民银行国库与行清算后,再将此部分款项转回专用账户;二是在行开设各种财政存款专户,调动银行工作积极性。

(五)银行垫款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财政将资金分散存放在各财政专户,在工资发放和月末等特殊时点,财政部门因国库库款不足,拖欠银行款项的情况时有发生。

(六)业务环节仍较多,资金链较长

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一笔支付业务至少要经过预算单位、财政、行、收款人开户行、人民银行国库等五个部门,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该笔资金的正常拨付。

(七)各种投入大,运行成本高

泰州市目前有工行、交行、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商业银行开办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每家上线均需要改造系统,采购电子设备,配备人员,运行成本较高。

三、人民银行办理直接支付存在的难点

商业银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是在当时人民银行支付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采取的过渡措施。而随着业务不断的发展,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一是拥有了便利的资金汇划渠道,目前各级国库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现代化支付系统,资金汇划方便快捷;二是随着国库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核算系统不断运用,为国库办理集中支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人民银行国库已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内控制度体系,人员业务素质较高。人民银行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条件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以下难点:

(一)相关制度较为滞后

目前,各地开展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主要依据仍然是2001年制定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改革试点方案》中所提到的“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税收征管法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应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和《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内容均得到落实。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不彻底导致财政资金分散管理问题依然突出

大量的财政专户存在,使得财政资金未全部集中于国库单一账户,国库之外的众多财政专户存放着大量资金。

(三)人员少,网点少,柜面监督压力大

限于人民银行定员定编的现实情况,各级国库,特别是基层国库人员数量有限,直接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必然进一步加大人员压力。同时,由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原则,网点少也是制约人民银行直接办理直接支付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人员少,网点少,而预算单位和业务量却逐步增加,必然形成了较大的柜面监督压力和监督风险。

(四)预算单位现金提取不方便

根据规定,各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将会被设置为基本户,因此单位的一些零星支出也相应从该账户提取现金。然而,人民银行只受理商业银行集中提取备用金,不受理一般企业(含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提现。造成人民银行直接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却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支取现金服务。

四、对开展人民银行直接办理直接支付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业务制度

一是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早日出台正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按照《改革试点方案》的思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符合地方集中支付业务开展的规章制度。

(二)深化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实现真正的国库集中。所有财政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在商业银行开设办理国库收支的辅账户应为零余额账户,服务于国库单一账户。

(三)加快国库电子化水平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库核算系统,使之能满足人民银行直接办理集中支付的业务需要,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因业务量增加导致的工作人员压力;二是进一步完善跨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共享机制,做到数据一次录入,多次利用,减少各部门间的重复工作;三是推行电子印鉴制度,实现数据传输无纸化,方便财政与预算单位人员,解决人民银行直接办理集中支付所面临的网点少困难。

(四)加强国库队伍建设,加快国库人员培养

目前,国库人员不足,特别是基层国库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借用人员比重大是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而国库直接办理国库集中支付势必会增加国库部门业务量,进一步造成人员紧张的局面。为解决人员问题,一是要加强现有人员业务培训,使国库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加大人员投入力度,充实国库工作人员,满足国库业务发展需要。

(五)加快推行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

公务卡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范与银行卡结算方式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手段,具有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的特点。推行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将有效解决人民银行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预算单位提现不便的问题。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83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2-0062-02

一、当前国库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账方式的不合理,执行力度不够

在对账时间方面。《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办法》中规定:各级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原则上按月、年进行对账,预算收入较多的地方,可按旬、月、年对账。此办法于1998年出台,是基于国库业务手工处理基础上制定的,随着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国库、财政、税务等部门业务操作已实现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按旬、月、年对账已明显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防范资金风险的需要。对账办法第九条、十五条要求国库在每月终了五日内编制报表与财税部门对账、财税部门于三日内核对完毕返回国库,对账期长达八天。当前国库业务处理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报表可在当天或次日到达征收机关,办法中所规定的八天对账期明显较长,不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和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在对账方式方面。按照《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办法》要求,国库部门按月编制月度对账单,由财政、征收机关进行核对,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这种单方面对账容易造成对账信息不对称,很难保证对账的真实性,缺乏对对账工作的监督。

在对账执行力度方面。一方面是财政、征收机关记账不及时。财政部门与国库对账经常出现余额核对不符的现象,经调查是由于财政部门记账不及时造成的,这为国库资金带来很大风险。另一方面是财政、征收机关对账态度不认真、不负责。比如出现对账不相符的情况时,不如实反映情况,仍然签署“核对相符”;有情况的征收机关,不认真履行业务的对账义务,对一些如财政监察部门的退库业务终年不对账,黑龙江通河案件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二)对账标准不同造成对账难的问题

1.财政、税务、国库三个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使得对账难度加大。如收入方面,财政和国库是按行业、系统分类,而税务是按企业性质分类;支出方面,财政执行预算支出通常只到项级,而国库是核算到目。国库预算收入报表的计量单位精确到角、分,而部分征收机关报表以万元为单位。同时征收机关当月开出的税票,不论是否已入库,其在途款项均纳入当月税收反映,而国库部门以正式入库日期和实际收纳数额为准。

2.记账时间不同步。国库部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实行序时记账,日清月结。财税机关则是按月记账,月中不按日记账,有时月末结账日提前于国库部门,有时推迟于国库部门,造成账务核对不相符。

3.由于内蒙古地区各支库地域广,国库资金入库时间长,影响了资金入库和对账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是入库环节多、交通不便,汇划渠道不畅,每笔国库资金上划少则三四天多则七八天。加之国库现在要求商业银行提入税款在九点前,造成当天税款只能于次日入库,无形中造成了税款延后入库,与征收机关当日对账较难。

(三)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对账工作缺乏制度依据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是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集中支付业务的对账工作是确保财、税、库、银账务数据一致的必要手段,也是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必须环节。而目前参与清算的银行更注重清算资金,不注重与国库对账。如果国库部门与银行对账不及时,加之安全防范检查力度不够,定会造成支付清算风险隐患。

(四)对账方式落后,存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的问题

目前,内蒙地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没有实现,基层国库工作面临着业务人员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核算效率低的矛盾,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银行的对账通过纸质报表进行核对,采取手工方式,方式落后、工作量大、准确性不高、效率较低。

二、加强国库对账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密切财税库的配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要尽快修改、完善《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对账办法》,明确对账成员单位的职责、义务及相应的罚则,达到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目的,保证对账工作的及时性,加强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力度。一是规定建立自上而下监督考核机制,督促国库与财政、征收机关、银行按日与国库进行对账,应做到每日业务终了的第二个工作日上午及时进行对账工作,并纳入制度化进行考核,确保国库与财、税、银收支数据准确无误;二是建立财、税、库、银部门负责人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议,沟通各部门的对账工作情况,交流对账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进一步规范对账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财、税、库对账内容及对账要求

一是要明确规定财政、税务、银行、国库部门对账内容,以财政部制定的预算收支科目为准,最大限度保证各征收机关科目名称、编码、统计口径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一致;财政、征收机关统计数字和入库日期,都以国库实际收纳数额和入库日期为准;对账数据一律计算到角分,确保国库与征收机关预算收入的准确无误;二是进一步规范国库与财税部门的归属标准,税务总局对国税、地税会计核算要求应作相应的统一,核算标准应以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核算到“目”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报表应单列统计,会计与统计报表应分开。

(三)改变现有对账方式,增加部分对账内容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8)

(二)国库基本职责国库的职责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是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1.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库职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库职责通常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对政府预算包括预算外资金进行广泛、严格的控制。二是处理货物和服务供应商的政府支付。三是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包括制定现金计划和发行政府债券。四是对政府资金和其他资产的运作进行账务核算,并负责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五是管理并核算政府债务。六是对政府(包括政府所有部门)的银行账户进行广泛而严格的控制。2.我国国库的职责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规定的国库基本职责有:一是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二是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三是向上级国库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四是协助财政、税务机关督促企业和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及时向国家缴纳应缴款项,对于屡催不缴的,应依照税法协助扣收入库。五是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下级国库的工作。六是办理国家交办的同国库有关的其他工作。主要权限有:一是督促2014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558期)时代Times检查各经收处和收入机关所收之款是否按规定全部缴入国库,发现违法不缴的,应及时查究处理。二是对擅自变更各级财政之间收入划分范围、分成留解比例,以及随意调整库款账户之间存款余额的,国库有权拒绝执行。三是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办理退库的,国库有权拒绝办理。四是监督财政存款的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五是任何单位或个人强令国库办理违反国家规定的事项,国库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六是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国库有权拒绝受理。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哪种类型的国库,国库的基本职责都是办理国库预算收入的收纳和预算支出的拨付。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均不同程度的赋予国库一定的监督权限,以确保国家收入及时、准确入库,支出真实有效。

二、我国国库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职责权限,但由于《预算法》中关于财政监督的约束性不强,使人大事前审查、审批监督流于形式,也影响到国库监督职责的有效履行。同时,随着目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有意避开国库监督,在《预算法》修改意见稿中提出取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国库监督职责逐渐削弱。

(一)国家预算执行计划落实不到位,削弱了国库的监督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各级财政、征收机关和国库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财政、征收机关应及时向国库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如: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等资料。然而,基层财政部门存在不及时向国库提供财政预算计划的现象,一般在当年的七、八月份才向国库提供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即使提供了计划也不能按照计划执行,存在随意调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收入,在上级补助未下达前,地方财政部门也不能确定全年的财政预算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使大部分的财政拨款依靠财政部门文件来办理,有时基本到了一笔拨款,一个文件的状况。许多拨款文件是为了专门应付国库部门监督而出的文件,而且有时文件的真实性也存在质疑,给国库有效履行监督权限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绕开了人民银行国库监督2001年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1〕18号),原则上同意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然而,在改革初期,针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具体国情,制定了有别于国际通行做法的试点过渡方案。主要区别是国际上要求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统一核算,而我国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分5个类别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核算。这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使众多财政专户被合法化,不仅在国库之外形成了“第二国库”的事实,而且通过商业银行零余额账户“先支付、后清算”的运行模式,基本完全绕开了人民银行国库对财政支出的监督。

(三)国库工作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不高,给国库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国库工作在社会的认知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家学者关于国库理论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二是虽然政府部门的所有运行经费全部出自国库,但大家只知道财政,很少有人知道财政资金出自国库,或者不清楚国库是什么。一提到国库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国库里有很多“真金白银”。殊不知,国库是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专门机构,在确保国家机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库工作在社会上认知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由于国库工作的特殊性,使国库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主要服务于地方政府财政、税务等机关,导致外界国库工作不甚了解,给国库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8)如:目前,虽然各级国库已经实现国库资金直接划转至最终收款人账户,但是自国库直接支付业务开展以来,进展较慢,只有少数政府补助资金实现了从国库直接支付到最终收款人账户的业务。其次,虽然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但由于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因此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不高,给人民银行国库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造成一定的障碍。

三、进一步加强国库监督的建议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发达经济体接连发生财政危机,从欧债危机到美国“财政悬崖”,再到日本债务危机,各国财政运行状况引起广泛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份的《财政监测报告》中提出:由于增收速度滞后于开支的迅速增长,财政空间正在萎缩。为了确保公共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要削减社会开支和政府工资总额,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增效型结构改革。此外,设计良好的财政分权框架会促进开支改革的有效实施,同时确保公共服务的充分提供。为此建议:

(一)确定人民银行继续经理国库的主体地位不变人民银行国库监督与人大、审计对财政的外部性监督不同,国库监督的对象是进入国库和国库经收处的财政资金,而非财政机构和财政人员。在监督的业务环节上,国库不参加税政管理,在纳税人完税后开始执行对预算收入收缴的监督;国库不参加预算支出计划的制定和分配,在财政签发支付指令后开始实施对预算支出执行的监督。国库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不合规业务的拒绝办理权,如:对于财税机关擅自调整分成比例、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缴款方式、随意调整库款账户之间存款余额等情况,国库有权拒绝执行;对于财税机关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退库范围、项目和审批程序办理退库的,国库有权拒绝执行;对于商业银行和征收机关拖延、违法不缴预算收入等情况,国库有权督促检查;对于违反财政制度规定的财政存款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国库有权拒绝执行等等。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不但能够降低财政监督运行成本,而且能够确保人大审批的年度财政预算计划顺利执行。

(二)理清财政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但在上层制定规划时应明确财政、人民银行、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人大的事前审查、审批和审计部门的后续跟踪问责,才能确保国库事中监督落到实处。同时认真总结十多年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这一制度造成的,财政专户乱象丛生,财政授权支付避开国库监督,财政直接支付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因此应由财政国库管理的上一级部门牵头,理清相关部门的职责,才能确保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9)

(一)基层国库人员素质不高和配备不足,使监管力度不够

1 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各级国库人员的编制数,即中心支库一般配备3-9人,支库一般配备2-5人。2003年推行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对人员又有增加的要求。基层国库人员的配备较少,满足不了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国库人员整日忙于日常核算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县支库处在国库工作的第一线,同时又担负着乡镇国库和辖区国库经收处检查、监管的任务。保证正常的业务核算已经很难,因此不可能再有精力和时间去履行国库的监管职能,导致监管工作力度不够。

2 国库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满足国库工作发展的需要。国库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国库业务工作经验,而且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仅需要掌握金融政策法规,还需要熟悉财政、税务政策法规。但是,基层人民银行在国库人员的配备上,基本属于核算型人员,善分析、能管理的人才缺乏,而且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承担强化国库监管的任务。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水平低;二是政策水平低;三是国库人员运用现代化工具能力弱;四是写作和分析水平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形势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矛盾,给国库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已成为加强国库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库管理水平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库资金支拨不够规范

国库资金支拔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库资金安全。尽管国库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拨款凭证虽然是财政支拔的专用凭证,但它不是重要空白凭证,也无凭证编码和防伪标识,因而存在被伪造的可能:二是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提供拨款单位清单和拨款计划,国库难以掌握国库资金流向,所以在办理拨款时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三)预算收入退库,监管被动

预算收入退库是指将已经入库的预算收入退还给原纳税人的一种行政手段。预算收入退库是国库资金支付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国库在把握退库政策,杜绝不规范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退库种类繁多,且没有相关的法规制度作为政策依据,只能根据一些部门性、地方性的文件来审核,造成国库部门对退库的审核与监管流于形式,只能看看其手续是否齐全,并无监督管理的权力。因此,国库在退库内容的真实性和退库范围的审核上难以把握,对退库的监督往往显得被动。

(四)国库经收处税款延解问题屡禁不止

造成国库经收处延压税款的因素:一是国库经收处业务经办人员政策观念不强,视税收为从属业务,所以在处理业务时总是先办理资金汇划、现金收付等,待闲暇时才来处理代收税款业务,如遇业务高峰时错过票据交换时间,往往导致税款延解;二是商业银行人员少,一个经办人员要兼顾两三个岗位的业务,在税收高峰时易导致税款延解等。商业银行是在义务办理代收税款业务,这与其以营利目的的经营宗旨相悖,无法刺激商业银行税收业务的积极性。

(五)国库数据反映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宏观决策的需要

国库是国家预算执行部门之一,其收支数据是国家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的反映,中央银行利用国库提供的数据研究国家财政政策,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目前国库数据反映方式单一,仅能反映财政资金收支存的情况,主要是和财税部门对账。而没有形成完整的反映收支情况的指标体系,反映的信息内容少,缺乏相关业务的有关数据,不利于财政金融的综合分析。

二、解决基层国库监管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综合业务培训,提高国库人员监管素质,根据国库业务变化发展的需要,要尽快充实国库人员

解决国库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基层国库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管理与操作的规定和[2001]第1号中国人民银行令的要求,择优配备国库人员,确保国库岗位实现记账、复核、检查三分离。同时,需要补充新生力量,把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国库部门,以加强国库监管及检查工作。

(二)基层国库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并以各种形式促进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各项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努力提高国库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尽快满足国库工作岗位设置的需要

国库人员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一要勤奋学习,善于钻研,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尽量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中央银行国库职能相适应。二要重视培养国库人员的操作能力。国库人员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国库专业技能素质。三要有开拓意识,针对自身业务特点和辖区实际情况,以崭新的思路分析、研究和解决国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创造性的工作目标和建议。四要塑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既能搞会计核算、又能开展监管、调研、分析的复合型队伍。最后,要努力提高国库人员思想素质,转变国库人员思想观念,树立监督意识,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国库监管工作,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

(三)建立科学的监督手段,有效行使监督

国库监督的目的是使财政预算收支的执行规范化,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单靠经办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监督手段。应尽快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将需要监督的一些计划指标、比例以及政策纳入其中,实现科学、准确、有效联网系统,核算时程序自动识别有无超预算,并提出警示报告: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

(四)对退库重新修订,完善退库方面政策、规章

一是对已出台的退库政策进行一次系统、彻底的清理,凡不合时宜的、互有矛盾的或不便操作的文件,及时废止或重新修订:二是再出台新的退库政策均须由财政、征收机关、国库部门联合发文,并明确规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凡不是联合下文件一律不予执行,退库业务也不予办理:三是改变退库文件的发放渠道。凡退库方面的文件规定除要求发送财政、税务等执行机关外,还要一并发送到各级国库监督部门,以保证退库政策执行上的一致性、连贯性,从而提升了退库监管水平。

(五)要树立银行有偿服务的观念,银行(经收处)办理业务不应成为“免费的午餐”

另外,中间业务正在逐渐改变银行的传统收入结构,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此。财政、税务机关要树立有偿服务的观念,改善银行业务收费的外部环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协商,尽快制定经办国库业务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供基层部门参考。

(六)完善国库监管数据分析反映体系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10)

回首人民银行石嘴山中支建行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古老的算盘、传统的手工复写纸、手工记账的账簿、储蓄利息“查算表”等在金融沿革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不小的功效,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手工记账情景还历历在目。

1985年是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第一年,恰巧同年我从财校毕业分配到石嘴山市人民银行营业室从事会计、国库、联行、综合等工作,那时全部手工操作,每逢季末月20日是银行计息日,这天业务人员是必须加班的,各柜核算人员各自拿着自己的账本要用算盘迅速打出计息积数:只见大家左手翻账页、握着笔的右手在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直至分户账与总账积数相符,才能开始计算利息,有时总分账为差一分钱不平有可能找到半夜。利息计算完经复核员复核后,还要连夜手工制作一式三联的复写式记账传票,每套凭证要一张一张做好会计记账分录、编好号,以备次日一早入账用。而今这些活全部由电脑替代,尤其是计息原来几个人需要忙碌一晚上的工作,计算机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

记得在干国库业务时,每逢每月10日左右缴税高峰期,各商业银行(那时叫专业银行)通过同城票据交换把税票提到人民银行,国库人员面对这一摞摞的税票先是像摆摊儿似的按款、项手工分开,再一张张用算盘核打总额,由于当时税票全部手工填制(一式七联),最后几联很难看清,因此很容易打错,一沓税票往往需两三遍核打,总分核对正确后,还要按不同级次、不同的上划、留成比例手工计算分成,再按“编制记账凭证记款项分户账编制科目日结单汇总平衡记总账编制日报表”等程序处理,流程长,既费时又费力。一天下来到了营业终了看看办公桌,那真是钢笔、铅笔、圆珠笔、红蓝复写纸、算盘,一应俱全,手也被复写纸染得红一块紫一块,有时连手都顾不上洗便匆匆奔往汽车站赶班车,那时像石嘴山这样的小城市一天没有市区公交车,只有各大中型国营企业单位班车,7点左右的末班车赶不上就回不了家了,哪像如今拥有私家车和遍地都是的“的士”这么方便。说实话有时在赶往车站的路上看到骑自行车的人时,真想说声:同志,能否带我一截儿路。

在干联行业务时,至今还难以忘怀的除了比较绕人的联行账务外,每天清早第一件事就是“划报单”,不仅要熟记上百个经常有汇划往来业务行的“联行行号”,还要按照资金汇入地的不同手工书写联行信封,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手臂写的又酸又麻(不过地理知识在那个阶段倒是增长了不少,全国的大部分市县地址基本上都在笔下掠过),最后是粘信封、贴邮票、登记发信登记簿、再骑自行车到邮局发信……而今这一系列的人工程序均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电脑键盘一按,瞬间到账。

2014年是我们伟大祖国65华诞,祖国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各条战线60年多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银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变革,分工更加细致、职责更加明确,业务水平、电子化程度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原来的三层小楼不足2000平方米基础上建起了9层近万平米的办公大楼;原来低矮拥挤的地下发行库如今变得宽敞明亮,设施现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电脑还只是听说过的新鲜玩艺如今全辖近200名职工基本人手一台,办公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Notes系统平台给全国人行系统职工搭建起一座互相交流沟通的桥梁,使人顿觉距离再也不是妨碍人们交流的障碍;

――由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已在石嘴山地区各金融机构安全运行多年,以前异地汇划款项靠邮寄信件(一般一周时间)、电汇也得三天到账,而今几秒钟即可完成,手工联行报单、联行信封这些资金汇划工具像算盘一样成了历史的产物。

――经过几代国库人的努力,“财、税、库、行横向联网”这个牵扯点多、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终于在全国全面铺开,十几年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纳税人足不出户便可全程办完纳税手续如今成了现实;TCBS(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已于2010年8月在宁夏全区各地市县全面上线,这标志着宁夏所有最基层的国库部门都成为了人民银行总行国库局的一个营业网点,当天收缴的中央级税款瞬时即可集中到中央国库,再不需要国库人整天埋在税票堆里分呀打呀,最终以信件形式逐级通过联行划至中央国库;如今已基本实现税票截留,人行国库不见实物税票便可完成库款入库;财政每月向公务员发放工资款再也不需一笔一笔用划拨凭证人工穿梭于财政、国库、商业银行之间,取而代之的是“键盘一点”工资即可从国库到了每个人的工资卡(折)上,各预算单位的划拨款项直接由国库通过支付系统瞬间便到经销商账上。

银行国库人员工作总结篇(11)

为提高企业征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的基础上,2005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与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比,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建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由各自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除包括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与借款人相关的各项业务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账户信息、外债信息及其与借款人相关的非银行信息等内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升级系统除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查询服务、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外,也为将来依法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蚌埠市来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已于去开底通过各自总行接入了全国统一数据库,徽商银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银行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做信贷核心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迁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统上线,6月份将以徽商银行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三县一郊联社也在人行的指导下进行存量数据的录入工作,5月15日实现向省联社报送存量数据,省联社也将于6月份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届时,我市金融机构接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征信市场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人民银行总行在征信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就如何履行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保持征信市场稳定发展,提出了以市场方式管理市场行为、以业务管理规范机构行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国内五家评级机构从事银行问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同时,针对我国借款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结合培育评级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八个省份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在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在包括省在内的九个省份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

蚌埠市做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城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牵头组织,推动评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向市政府报告,取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人民银行、市发改委、市经济委、各金融机构组成的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行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

在人行合肥中文征信处的指导和市评级试点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召开了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动员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有分管市领导、市发改委、市区县经济委、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54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邀请了人民银行合肥中文征信处领导、以及大公国际、中诚信以及联合资信等三家全国性评级公司的评级专家参加。会后,由我行和市经济委分别收集了参会企业的评级意向。同时,为抓好信用评级结果的落实,我行调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情况,具体掌握各单位的投信审批权限、利率定价权限等,为下一步切实做好各行的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合、评级结果与授信挂钩做好准备。近期将重点做好具备较成熟评级条件企业的再动员工作,启动企业和评级公司的评级签约。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仍需各部门支持配合

非银行信息采集对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中征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影响到企业对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功能的发挥。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文持,有关部门也与我行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如蚌埠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将全市个人交纳个人住房公积金以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数据提供给总行数据库,蚌埠市也成为全国65个向总行数据库报送公积金数据的城市之一。下阶段,我行将借助蚌埠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共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