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格化管理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9 18:06:51

网格化管理总结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1)

按照网格化“七好三高”工作要求,明确我乡镇分指挥中心为网格化示范点,按照网格化标准,完善配套设施,落实网格工作人员,建设标准化网格。具体完成了以下内容:

1、踏实做好了网格化日常工作,强化了服务意识,网格服务人员要时时进入网格,履行了工作责任,做好民情日志、收集民情民意,履行了网格“十员”职责。

2、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网格工作宣传,逐个网格张贴宣传标语5张以上,镇分指挥中心设立了5个固定网格化工作宣传栏,宣传网格工作,根据网格划分,重新制作网格化标准地图。

3、完善了配备物防技防设施,投入足够资金,确保每个网格有完备的物防技防设施。

4、合理高效使用镇分指挥中心,设立了文化阅览长廊点,时时开放,提高学习氛围,建设文明乡村。

5、确立专职专员负责终端使用,并利用微信平台上报服务信息。

6、在道路交叉处设立了道路指示牌,保障安全出行。

7、完成门牌号的装订,配备摄像头3台。

8、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城区网格加强了文化休养设施建设,建设村民休闲活动场所,配备休闲器械,如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设施、广场舞设备等,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二、夯实基础,为网格化管理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把该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构建了以镇、社村、网格为单位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相关领导同志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网格化管理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各项工作。各村社区成立网格管理服务站,原则上由支部书记任站长,每个站点设立网格管理员。

2、建章立制。以网格化工作职责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镇、片区、村、基础网格长工作职责,网格管理员、协管员工作职责等,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确保网格化管理顺利施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镇里专门印制民情日志120本,印制信息采集表30000余份,信息采集率均达到95%以上。统一制作了工作证,印制了联系卡,制定对网格员绩效考核的制度。

3、摸清家底。按照州、县统一要求,7月10日,我镇召开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今年计划完成五里洲、红土溪、大溪村等3个村网格化建设任务;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与管理特点,大胆转变工作方式、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7月20日,我镇又召开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微信平台推广培训会议,对计生、民政、司法、学校等成员单位,18个村党总支书,村书记、主任、会计和指导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就信息采集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印发了相关文字宣传材料,对18个村基础信息进行采集上报。党政主要领导不定期督导检查过社区(村)网格化工作。

4、组建队伍。创新网格化管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综合协管员是关键因素,通过群众推荐、社区考察、岗前培训等方式成立了一支能胜任日常协管工作的高素质协管员队伍。

三、注重实效,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1、网格化管理的运转方式。形成全镇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力求做到:集中管理,条块结合,延伸服务,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最终形成由社区(村)、网格片区负责人、综合服务管理员组成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三级即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服务管理网格(分片管理)、村基础网格(居民自治小组,具体到户)。

      2、实行三定一包责任制。定人即确定综合服务管理员(村工作者及居民协管员),定责即明确、细化的网格工作人员职责,定岗即明确综合服务协管员所在的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信访员等岗位并明确职责。一包即包片,由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自己所在责任区的所有民情事务,能处则处,不能办理则逐级上报。

      3、创新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上下调节:在人民调解网格构建上,形成“中心、片、站”三级联动,有利于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将矛盾解决在院落中;(2)是“分流”调解,协管员入户调解社区(村)调解镇调解中心;(3)联动调解,法律工作者、民警明确专人,积极参与调解,形成社区(村)矛盾化解的多方支持、联动调解新格局。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培训。上岗培训的时候,网格工作相关人员可能对“网格化”管理只有抽象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对网格化管理有了一定的认知,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再次开展培训会,培训会上将强化培训业务能力,并鼓励各工作人员之间互相探讨交流工作经验。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2)

督察长: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实施村居管理区域网格化。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村居居民的认同度和村居工作人员的状况,XX共设置了XX个二级网格网格长由XXX担任,下设各村居XX个三级网格网格长由各村居支书担任,成立了XX个四级网格网格长由各村居居民小组组长或党员担任,形成以办事处为中心、各村居支书为主要负责人、各居民小组组长或党员为通讯员,积极调动全办居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2、实现了基础档案规范化。以“娄底平安E通”为载体,能过对居民基础信息的采集,三级网格管理员按“娄底平安E通”内的信息保证每家每户信息采集的完整,同时全部输入APP,便于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3、推进了管理人员责任化。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位网格管理工作人员都将巡查作为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对于网格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由该负责人第一时间接手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与网格长及其他网格负责人碰头,共同协商解决。

4、有效转变工作作风。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后,每位网格管理人员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促使他们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和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使社区工作重心下移,居务信息的来源更多,情况掌握更全面,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网格,延伸到一家一户,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盲区”和“真空”,实现了各村居管理服务全覆盖。

三、问题和不足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3)

何为城市网格化管理?岳池的做法是改变了“突击式”的传统工作模式,按照减少指挥员、增加战斗员的原则,对执法和环卫的力量重新进行了优化,将原执法大队“六队一室”调整为五个执法队,由县局直接管理,分别负责全县五个责任区域,精细划分41个执法网格区域和9个环卫网格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在执法网格区域实行两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内市容秩序的管理;在环卫网格区域实行一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内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虽然明确划分了各自的责任区域和具体责任,但如何将这些工作机制落到实处?”面对疑惑,岳池城管局副局长张洪友说,“每一个网格责任区,都确定了网格人员负责。各网格人员每天上班、下班、中途都要打指纹签到,确保网格人员坚守在责任区域开展巡查、处置等工作。通过严肃纪律,强化责任,倒逼出了一种问责机制,增强了网格人员管理城市的责任感。”

在这种责任感的背后,是岳池城市管理工作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新在城管人全心践行“把城市当家管”的理念,自觉担起管理城市重担,起早摸黑,错时工作,做到勤务跟着事务走,实现“无缝化”管理。这种创新,新在城管值班干部天天坚持上街开展巡查,天天不定时抽查指挥平台,并对巡查、抽查的情况进行处置问责。这种创新,新在城管局领导每周都要带领值班组利用中午、晚上、周末深入城区开展三次督查,现场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处置,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祥和美丽的家园。

在这种责任感的背后,是城管网格人员日复一日、忘我工作的辛苦;是环卫保洁公司推行环卫清扫分片负责机制和环卫工人的精心扫护;是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每天对各网格段人员进行随机视频点名,并对工作履职情况按制定的《网格化人员管理十条措施》逗硬执行,每周通报、每月奖惩的结果;是岳池城管人的一种忘我工作的精神。

城市管控实现“数字化”

城市管理,与民生息息相关,与城市形象如影随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将公安“天网工程”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整合与利用,实现了数据共享、管理效能的最优化。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对县城区城市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城区街道、广场的城市管理乱点乱象,积极受理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发出整改指令,监督整改全程,验收整改效果。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指纹巡更考勤系统,在每个城管执法、环卫网格化责任段建设至少两个指纹巡更考勤点,安装指纹考勤机100台,制定《指纹考勤管理办法》,每天要求定时多次打卡签到,有效监督网格人员落实责任。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配备了即时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执法仪,每位网格人员配备对讲机,实现即时通讯,确保指令下达、情况报告更通畅便捷,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了有效监督执法和执勤管理过程,减少执法纠纷。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GPS车辆定位系统,每辆执勤车辆安装GPS定位模块,精确定位车辆行使位置,有效监控车辆行使时速与路径。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正是靠着管控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了以往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滞后、职责不明、相互推诿、处理缓慢、手段落后等弊端,城管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经营实现“市场化”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4)

1、建章立制。

我镇以社区职责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镇政府(每周)、社区(召集小组长)(每周)、协管员(每天)例会制,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民情收集和公示制度,居民议事代表制,社区对协管员的考核制度等,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确保网格化管理顺利施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摸清家底。网格化管理实际上就是精细化管理,要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的管理目的,人口信息不清是制约精细化管理的瓶颈。从 XX 年开始,我镇各社区全面开展辖区内人口信息摸底工作,建网格、建立人口信息册、人口定位图,最终实现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三项详实信息入库工作。以详实的基础信息,为网格化管理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3、组建队伍。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社区综合协管员是关键因素,通过群众推荐、社区考察、岗前培训等方式成立了一支能胜任日常协管工作的高素质协管员队伍。

二、注重实效,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1、网格化管理的运转方式。形成社区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力求做到:集中管理,条款结合,延伸服务,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最终形成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三级即(1)综合服务管理站(社区服务中心);

(2)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分片管理);

(3)院落居民自治小组(具体到院落)。要求综合服务协管员做到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门外一把抓,回来再分家。

2、实行三定一包责任制。定人即确定综合服务管理员,定责即明确,细化的社区工作职责,定岗即明确综合服务协管员所在的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员等 7 个岗位和应负的职责。一包即包片,由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自己所在责任区的所有民情事务,能处则处,不能办理则逐级上报。

3、创新社区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5)

关键词: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 system;management system;gri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92-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方面进行的各方投入,是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社区网格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必然结果。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它利用电子网格化地图绘制技术,按照不同地区属地治理、地理规划、现状管理、便利管理等原则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管理网格,依据城市部件管理和城市事件问题管理,将各个部件和问题都赋予一个代码,并标注在对应的利用电子网格化绘制的地图中[1]。这样就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手段对所管辖的范围实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

近几年来智能化,智慧化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些专家和学者从研究 “智慧城市”的内涵外延、应用技术、平台构架及运行模式,逐步拓展到我国 “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管理应用领域。蔡艳、蒋力群等剖析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发展,并针对重点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李逦、肖凌等剖析了在智慧社区中云技术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借助云平台打造智慧社区[2]。总的来说,在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流的还是将智慧社区划分为两个模块,三个系统,四个层次。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了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是各地试点城市的社区管理工作均处在探究阶段,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技术规范版本不兼容,业务流程复杂,致使资源分配不均匀、反复建设、没有办法连续经营等问题。而且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采集规范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有时甚至不同部门关于同一事项公示的信息还不统一,相互矛盾[3]。各个管理系统有各个管理部门单独辖管,中间并无有效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这给智慧化社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难题。要想在社区网格化的基础上构建智慧社区,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综合平台,方便汇总处理统一信息并分类发放到指定的部门进行解决。

1 网格化管理理念

1.1 网格化管理观点

目前网格化管理的观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比较侧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资源的协同利用,它着重运用3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完成市、区、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四级联动管理模式。二,比较侧重管理信息的优化,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实时采集传输数据,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管理体制。三,强调把信息化作为凭借,将各种管理服务资源集合汇总起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不断发展的管理需要的一种新模式。总之,网格化的管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建立的,把所辖管的地区进行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管理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的总称[4]。

1.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划分网格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它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将管辖的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避免推诿扯皮,出现问题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个工作人员应进行相关责任和任务的划分,共同负责处理网格内的相关事务。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划分上,每个网格可以分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为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他们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5]。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汇报,另外也负责网格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网格管理员作为网格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并录入系统,同时做好紧急信息的上报,矛盾纠纷的处理和工作的整治问题;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接受上级信息反馈,做好对网格工作的查看、指导和督促[6]。

2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系统建设

2.1 空间数据化引擎

空间数据化引擎作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主要是为了处理储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运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ArcSDE很好地解决了存放在在数据之间复杂的拓扑关系,并且能够构建一个网络几何空间,运用空间索引机制来提升信息查询的速度,运用长事务和版本机制来完成多用户同时操作同一类型数据,运用特殊的表结构来完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7]。这可以解决我们常见的社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与保证数据库技术统一存放,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要求相一致。ArcSDE的客户应用层将客户应用端分为直接客户端和间接客户端。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ArcSDE的应用服务器,间接客户端的客户直接访问的是SQL引擎。ArcSDE原理示意图如图1。

2.2 节点建设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对划分后的网格节点进行节点强度分析。节点强度的分析可以在网格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进行节点强度分析需统计每个网格节点流通数据量的大小,请专家评估的每个节点的权重,然后将节点的流通数据量与该节点专家的评估权重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得出节点强度评价结论。在节点强度最大的地方设置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将节点强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绘制等强度线,在网格的基础上布置节点强度网。同时可以在节点处设置节点级数据布局感知机制,尽可能地将计算部署到存有要处理的数据节点,使得 Map/Reduce任务在本节点的数据读取比率提高,减少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的操作,以便大大节省网络开销,提高信息检索速率[8]。

2.3 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搜集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各种无线设备进行社区信息的收集,将搜集的信息上传到信息分类处理系统,按照信息所属管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分类处理后的信息,上传至客户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对于信息流量比较大的节点可以启动信息缓存系统,将社区重复、多次搜索的同一信息可以分类存储在信息缓存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查询效率,便于便客户快速查询。针对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离出的紧急信息,可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可以将分类判定好的紧急信息上传,重大紧急信息事件将直接传至决策层,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并及时地做出决策,以便迅速解决相关问题。非重大紧急信息将直接传至工作层中的相关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信息传达速度慢,容易失真的问题,而且所有汇总信息均在应用层的信息储存系统中,这样一个统一的信息储存平台就解决了信息领域碎片化严重,部门与部门之间采集信息规范不一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等问题。

“网格”起始于信息技术范畴,在网格化管理引进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构建的信息层,设立信息分类系统,将社区常住居民情况、人员流动情况和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各种商户情况等录入系统终端,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储存库。将电子数据储存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公共服务储存区,设立公共服务系统,一部分为社区便民服务储存区,设立便民服务系统[9]。公共服务系统和便民服务系统全汇总存储在客户应用层,常用信息存在客户应用层的信息缓存系统中,便于提升客户查询信息速度。信息层各种系统实行全天运转制,社区居民、工作层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应用层进行相应的事务办理等。同时还可以将居民每天所用的移动电子设备与构建的电子数据库相连接,居民可以随时自愿更新相关有效信息,并建立奖励机制,以便提高相关服务工作的质量。

2.4 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社区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将社区管理系统分为五个,即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是包括社区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安全部门(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部门组成的维护社区治安,对社区内的公共治安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系统。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是针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社区绿化,街道清扫等相关工作设立的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范围涵盖社区福利,社区公益,经济商业圈,智能物业等一系列便民活动及相关设施管理。社区卫生保健管理系统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居民就诊等与社区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各种事物。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包括教育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等。每个管理系统根据对应管理部门分类构建相应管理平台,这样每级服务管理平台有该级相关政府部门管辖,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监督机制,可以通过短息,网络,电话,上门等投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全员参与,监督机制纳入管理系统成员绩效考核。(如图2)

以网格化管理基本做法为基础,在社区内部也实行网格划分、分配专们人员[10]。社区服务范围涵盖社区所有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网格协管员作为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可以通过信息层,将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汇入信息分类系统,通过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自动上传至紧急信息上报系统,将信息报送至决策层,或者对应的管理系统,下达指派命令,指派事发区网格管理员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

此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信息网格化管理的结合。对社区每个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通过信息层进行分类整合处理,统一放入信息缓存系统,实现同一社区不同管理系统资源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由社区网格督导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全时段监控,社区网格协管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行信息资源的汇总,社区网格管理员对所分管的网格进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和反馈,同时明确社区总负责人,从而在横向上实现统一管理,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

最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工作层涵盖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除了事中,事后控制之外,还应建立事前控制机制,除了将社区系统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外另可加入传感设施,实行部分与整体总系统的挂接,同时加强管理监督中心的监督巡视工作,加强社区群众危险防护意识,及时应对一些可以避免的重大意外事件。

3 结语

将网格化管理与智慧社区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情况布置智慧社区网格,设置社区网格关键节点。在ArcSDE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壁垒问题,加强了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信息分类上报系统,减少了管理部门间不必要的决策,避免了信息下达过程中的失真。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为智慧社区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有效地整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分割的局面,为智慧社区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智慧社区系统的构建可以适用不同区域,便于在不同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道军.城市地下空间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

[2]张燕,余庆泽.我国智慧云社区公共信息平台构架与应用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

[3]王万华.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机制转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4]管婷婷.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预警机制[J].网友世界,2013.

[5]朱彦.网格化管理:智慧社区发展的黄金产业[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5.

[6]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

[7]袁荣建.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6)

0 引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行平台。电建管理系统的不断开发利用,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电力建设管理整体水平,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增加投资效益,

当前,电力建设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实现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必须在“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方针下,实现各个项目部之间数据调度、总公司对下级项目部的远程监控和数据检索;必须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使各部门通过网络快速地传送和交流基本建设信息。

但由于网络端口限制、数据安全、流量带宽不足等原因,现有系统很难满足集约化信息管理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引入网格技术来辅助总公司与项目部之间进行方便快捷的协同工作。

1 网格技术

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当然,网格并不一定非要这么大,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如某电力公司网格、某项目部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事实上,网格的根本特征是资源共享而不是它的规模。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个新的阶段,网格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动态的异构的虚拟组织中如何控制和协调资源的共享。

网格在使用上类似电力网一样可靠易用。我们在使用电力时,不需要知道它是从哪个发电站输送出来的,也不需要知道该电力是通过什么样的发电机产生的,不管是火力发电,还是水力发电,我们要做的是“即插即用”,将各种用电设备插头插入到电源插座上就可以使用统一形式的电能。类似地,最终用户可以将网格看作一台单一的自主管理的强大的虚拟计算机,使用时无需知道各种计算资源的细节。

网格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网格的主要的目的是将一些地理上分布的超级计算中心连接起来,共享这些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资源。这个时期的网格计算也被称作元计算,代表的研究项目有FAFNER和I-WAY。第二代网格采用具有标准化接口的中间件来处理规模和异构带来的问题,可以支持需要进行大规模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的高性能应用程序,核心研究项目有Globus和Legion等。人们通常将侧重提供大规模计算能力的网格称作计算网格,而将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网格称作数据网格。进入本世纪以后,展开了对第三代网格的研究,这一代网格采用面向服务的方法,具有自主计算的特性。

当前网格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协同工作、协作计算、数据挖掘等领域。如果能将其引入到电建管理信息平台中,将可以在通讯协议、数据库集成、分布式查询处理、多线程数据交流、信息检索、数据汇总等多方面辅助管理系统,实现总公司与各项目部间的分布式管理。

2 网格技术在电建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电力建设总公司与下属各项目部间,需要进行数据查询、数据互通和多项目部的数据汇总。只有实现了对多项目部的数据统计,如:成本统计、进度统计、进度比较、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资源需求计划与实际资源的比较,总公司管理层或管理机构才能对各项目部的进度、成本、质量有一个统筹的了解,做到一目了然。

就施工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每个项目部的局域网结构是十分相似的,其信息系统都是一样的,都有本地的局域网服务器,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均十分相似,每个项目部都有信息管理系统、P3E/C工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但作为总公司,不必知道每个项目部的具体的硬件、软件配置,不必知道项目部MIS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只要有“电源接线板”就可直接从各个项目部得到总公司所需要的各个项目部的资源和数据、得到项目部与项目部间类比的统计图表。

网格技术在电力建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使用者只需向本地网格提交一个简单的数据命令包,就能实现对整个网格内所有服务器数据的查询,并取得数据汇总的结果。例如:建立整个电建公司网格,总公司制定物资调度计划,需要查看当前各个项目部的物资缺口时,总公司的MIS系统只需像访问本地数据库一样,将需求数据包提交给总公司本地的网格系统,网格系统就会自动地向全国各个项目部发出查询命令并将结果汇总返回。

下面以浙江天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天正电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网格技术在电建软件中的具体应用。

天正电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了办公自动化、工程应用、经理查询、代码管理、Web等多个子系统,动态实现了数据交互和信息交流。在新的集约化管理的要求下,该系统从公司多项目管理角度出发,使用网格技术实现分布式管理功能。用户以标准格式提交的对网格内的数据库的查询请求,网格都能进行处理并加以汇总返回。天正电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 数据的汇总与集成

该系统针对电建公司一个总部多个项目部(且项目部分布地域广泛)的组织机构特性,由网格自动解析用户所提出来的需求,对各个服务器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汇总,返回相应结果。该系统数据层包括三个信息库:项目信息库、项目文档库和数据索引库。其中,项目信息库包含项目的基本信息及项目的建设情况;项目文档库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电子文档;数据索引库则通过网格技术,实现对分布式数据的综合查询,并由广域网或局域网相连接的数据库进行集成。总公司通过索引库能随时查看到下级项目部的现有数据,并实现多项目部的数据汇总。

另外,要将各个局域网相连接的数据库进行集成,在网络中的数据库就必须拥有相同或类似的数据结构,需要有独立的数据库在线状态管理系统来实时控制网格的覆盖范围及有效数据面。天正电力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将各种数据存储系统形成一个抽象模型,为不同的数据存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掘访问接口。这主要是通过面向对象的持久化中间件来实现的。

2.2 多项目管理

网格技术在天正电力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就在于分布式查询和信息检索。该系统的网络主要分总公司局域网和其他项目部级访问端两部分。

2.2.1 总公司局域网

总公司局域网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总公司用户可通过2种方式访问系统:

CS客户端访问用户可通过C/S客户端方便高速地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数据查看、录入、文件流转、消息提醒、图表、报表打印、文件归档等等)。

Web客户端访问用户无需安装客户端,可使用IP等浏览器直接访问公司网站并通过相应的入口链接进入系统,可使用的功能较C/S客户端方式访问会相对精简(数据查看、常用数据录入、简易流程、简易图表)。

2.2.2 项目部级访问端

大中型项目部对于较大的项目部,其内部架设局域网,需要设置主数据库服务器。可使用的功能和总公司局域网内使用C/S客户端所具有的功能完全相同。数据更新在与互联网联通的情况下与总公司保持同步,平时操作的数据将被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上并在下一次与总公司同步时更新到总公司数据库服务器上。项目部内的终端只可对本项目部的信息进行编辑操作,对总公司或其他项目部的信息只可以进行查询,无法修改。项目部内共享数据并通过权限系统进行控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使用C/S客户端完成所有的日常工作。

中小型项目终端对于项目部内机器相对较少并且相互独立、无局域网环境的情况,用户使用单机版程序,在本机上完成所有的操作。可使用的功能和在总公司局域网内使用CS客户端所具有的功能相同(所有的业务流程只能在一台机器上完成)。数据更新、保存、编辑和修改功能上节(大中型项目)一致。系统使用时无须任何网络环境,方便易携带,推荐安装于移动PC上。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7)

一、充分认识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内涵。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组团式服务,是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整合,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二)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把握群众需求的多样性、群众利益的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管理服务理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的创新。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是我县坚持科学发展、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的现实需要,是坚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固本强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机制。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海岛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建立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开创我县社会综合管理服务新格局。

二、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三)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县委“打造富强**、构建和谐**”总战略为指导,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城乡并举,条块联动,分类指导,务求实效,打造数字化为民工程,建立长效为民服务机制,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风转变、党建加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和谐发展。

(四)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总体目标。依托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各级信息平台建设,以县、乡镇、社区(村)为脉络,以辖区内的居民和单位为对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组团服务,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所在单位的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努力使公共资源整合化,管理服务水平更有效率;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服务机制更加便民;管理时空预警化,管理服务方式更为主动;管理队伍务实化,管理服务作风更加深入,为我县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

——促进发展,以人为本。要坚持“发展方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要做到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打造成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数字化为民工程。最终检验这项工作的实效,要看是否促进科学发展,是否使群众得到实惠。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乡镇、单位(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既要善于借鉴运用试点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积极探索符合本乡镇、本单位(部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把管理节点抓得更紧、更实、更全面,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好、更周到,最终在全县城乡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

——整合资源,实用有效。各乡镇、单位(部门)要把本乡镇、本单位(部门)开展的服务基层的各项活动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统领,强化条块协同,整合公共管理服务资源,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要不求形式,务求实效,既全面服务群众,又不能越位、错位、失位服务,力争形成具有海岛特色、服务基层群众、运行实用有效的公共管理服务机制。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一项长效机制,贵在长期坚持。要建立规章制度,用机制来保证,不因领导变更而停止。要系统考虑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根据条块特点,着眼提高整体管理服务质量,深入细化研究,做到边摸索、边总结、边完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打造成为我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作品牌。

三、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六)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起县、乡镇、社区(村)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格。“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总的要求是,在原先“四百工程”联系对象保持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责任网格,按常住人口统计,渔农村一般以150户左右为一居民网格,城区可适当放大。各乡镇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设置。总的原则是,网格的划分要使党委、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社区(村),延伸到网格。要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负责,上门调查,面对面服务,从而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纵向到底的县、乡镇、社区(村)管理服务网格,提高我县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七)摸清群众所思所想,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坚持和规范“四百工程”中村(居)民小组、社区(村)、乡镇自下而上的三级“社情民意分析例会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要提高党委、政府掌握信息的敏感度,把基层的情况特别是社会不稳定情况及时化解或上报。运用不断获得的最新可靠信息,加以预测、预警,采取防范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要做到精细服务,关注每个家庭的细小环节,全面掌握辖区内住户的基本情况;要做到个,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着力增加群众收入,调动群众创业积极性;要做到全面服务,不断扩充服务内容种类,提高服务效果,建立为民服务体系。

(八)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要注重整合“四百工程”中的工作力量和资源,因地制宜配置每个网格内的服务团队,原则上每支团队由乡镇领导干部、乡镇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医护人员、教师和民警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配置服务团队要注重吸收渔农村联户党员和村(居)民小组长,下派到基层的“暖促”指导员、民情调查员、渔农科技人员等可以结合到网格化管理团队中去,充分发挥好网格团队人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社意调研员、富民强县服务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民主制度监督员“五个员”的作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与“暖促”指导员、民情调查员制度相结合,与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相结合,与社区群防群治和义工制度相结合,与发挥基层人民代表和居民骨干作用相结合,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彰显网格化管理的群众性、公益性和人文性,加强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九)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信息化建设。要在市信息中心完成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充实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从社区(村)、乡镇、县、市的情况采集、反馈机制,将基层需要市、县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职能部门。并根据密级要求,设置相应权限,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促进电子政务与社区信息化对接,推动中心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信息的共享性。

四、加强对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点多、面广、影响大。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十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县里成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张明、陈伟同志任组长,冯敏刚同志任常务副组长,虞国平、陈雅君、赵加平同志任副组长。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冯敏刚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陈海波、方海英同志担任。办公室下设综治平安组,由县委政法委负责;团队管理组,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城区工作组,由县民政局负责;渔农村工作组,由县渔农办负责;技术保障组,由县府办(信息科)负责。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积极当好党委和政府参谋。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同时要加强信息中心建设,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各社区(村)也要有一名信息管理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

(十二)精心组织,全面推开。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乡镇是关键,社区(村)是基础。各乡镇党委要精心组织,统一思想,制订方案,动员部署。只要涉及到基层的各类事务尽量纳入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具体工作中,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效能,力争在明年上半年初见工作成效。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确保我司供水水质符合GB5749-85标准之规定,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的水质监测和水质管理工作由总工办化验中心具体负责,水质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第三条公司水质合格率执行建设部对国家二级城市供水企业考核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8%以上,其中大肠杆菌群不得检出。

2.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6.6%以上。

其中(1)管网水细菌合格率98.5%;

(2)管网水大肠菌合格率98.5%;

(3)管网水余氯合格率98%;

(4)管网水浊度合格率96%;

(5)其余26项合格率92%。

第二章水质检测和水质报告制度

第四条严格水质检测制度。

公司内部实行三级水质检测体系:即班组自检、水厂化验员监测和化验中心抽检的三级检测体系。并实行公司检测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各水厂化验员在业务上接受总工办化验中心的指导和监督。

1.班组自检:制水值班人员对原水、沉淀水、滤后水和出厂水浑浊度,出厂水游离余氯以及加氯量每小时测一次,并将沉淀池出口水浊度控制在10NTU以内,滤后水和出厂水浊度控制在2NTU以内。出厂水游离余氯一般情况:夏季控制在0.4-0.6mg/L,冬季控制在0.3-0.5mg/L,特殊情况下接受化验中心的指令,调整加氯量。坚持生物(养鱼)法观察原水水质,正确填写值班原始记录。同时接受水厂化验员的监督监测和指导工作,确保出厂水水质符合要求,严禁不合格水出厂。

2.水厂化验员检测。监督检测生产班组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质监测情况,协助值班人员把好各净水构筑物单元的水质关。水厂化验员应按总工办化验中心要求的检测内容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真实而正确的填写化验员原始记录。

3.化验中心抽检。根据国家GB5749-85标准规定和行业要求的监测内容和检测频率,结合我司的水质特点进行水质监测。并不定期的对各水厂水质、管网水水质进行抽样化验。

4.接受市防疫站对我司水质的监督监测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严格水质报告制度

1.生产班组每日将余氯、浊度等检测结果报告厂化验员。

2.水厂化验员将原水、净化构筑物出厂、出厂水监测结果和药耗指标按月汇总报告厂领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解决。水厂内部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报告总工办。

3.化验中心每月将水质检测结果报告总公办和市防疫站,并按省建设厅的要求每季度将公司出厂水和管网水四项指标合格率情况按时报告省城镇供水协会公示于《四川日报》。

4.总工办化验中心负责按时将市防疫站每季度监测的管网水全分析结果报告公司办公室公告于《乐山日报》。

第三章水源水质管理

第六条水厂的源水水质应符合GB5749-85中生活饮用水源水水质的规定,不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

第七条水厂必须在水源地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卫生防护地带的范围和防护措施,按国家标准GB5749-85规定实施。

第八条卫生防护地带建立后要经常巡检,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当水源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时,应及时报告总工办,由公司报告政府及有关部门,并协助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并提出控制和清理污染的建议和对策,以保证源水水质。

第九条水厂对原水每日检测以下项目:水温、色度、浊度、PH值、总硬度、总碱度、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需氯量试验。化验中心每月对原水进行一次全分析,两次常规分析。(以现有设备情况决定检测项目)。

第四章净化厂水质管理

第十条水厂制水生产工艺中所选用的各种净水剂、消毒剂以及与水体接触的设备、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净水剂质量必须经过入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一条水厂要管好、用好、维护好水处理设备,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安全运行,保证各净水构筑物单元水质符合要求。

第十二条化验中心负责对水厂净水剂质量的分析检验工作。负责每月对出厂水进行一次全分析,两次常规分析。

第十三条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体检一次,如发现有传染病或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第五章管网水水质管理

第十四条按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采样点。

第十五条化验中心每月对管网水抽检作一次全分析,对所有管网监测点作两次卫生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的检测。

第十六条新敷设管道不得使用国家已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管材管件,管道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冲洗、消毒,经化验中心检测水质合格后方可通水。

第十七条管网所要定期对管网末梢水和盲端水进行排放,以保证管网水水质(排放时间每季度一次,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第十八条制定管网改造计划,对易老化并严重影响水质的城区供水管网,总工办要列出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更新改造工作。

第六章水质综合管理

第十九条总工办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水质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对水厂化验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及水厂水质技术指导工作;参与水厂技改和管网施工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及竣工验收工作。

第二十条总工办要协助、解决公司供水范围内的水质问题。对违反供水安全的水质事故,有权采取紧急措施,直至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水,事后逐级报告。

第二十一条总工办化验中心负责分析整理检验数据,正确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水质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化验中心的内部各项工作要达到国家计量局规定的JJG1021-9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参考规范》的各项要求,以取得认证资格。

第七章处罚

第二十三条由总工办化验中心或市卫生防疫站检测水质不合格者,作如下处罚:

1.当月水质一次不合格,扣发事故直接责任者当月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的50%,同时扣发水厂化验员40%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扣发厂长30%的绩效工资。

2.当月水质连续两次不合格,扣发事故直接责任者当月的全部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化验员扣发70%的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扣发厂长50%的绩效工资。

3.当月水质连续三次不合格,对事故直接责任者作待岗处理,同时扣发化验员当月的全部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扣发厂长当月的绩效工资。

4.全年累计三次以上(不含三次)水质不合格,除按前三款处理外,视其情节轻重,扣发全长10%-50%年终奖金。

第二十四条因水质不合格被市防疫部门罚款的,由责任单位承担全部费用。

第二十五条对,因水质事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除按公司规定作出严肃处理外,触犯法律的,还应承担法律责任。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9)

为加强对网格员队伍的管理,规范工作职责、考核办法以及保障激励机制,有效发挥网格员的作用,根据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刁镇“1+2+4+X”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网格员是指从事网格化管理、服务、协调和发现上报问题岗位的工作人员;承担信息采集、宣传政策、发现上报问题、提供重要线索、协调下沉部门、服务群众生活、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等内容。

第二条 网格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公开选拔聘任,村级网格设置一名网格员,社区网格由多名网格员组成。

第三条 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指挥中心具体负责对网格员的任务指派、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专职网格员配备和职责要求

第四条 在现行行政区划框架下,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要求,结合刁镇实际,将街道划分为66个村级网格和10个社区网格。

第五条 网格员实行“定片、定人、定责”,按照“一人一格、服务为先、管理履职”的要求,综合履行完善基础信息、参与城乡建设管理、了解社情民意、服务群众生活、化解矛盾纠纷、政策法规宣传、引导社会风尚、配合专项工作等方面的职责,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及时采录、更新各类基础信息,努力实现信息全掌握、诉求全收集、服务全覆盖、工作全到位。

第六条 网格员统一配备手机终端、交通工具、工作服等装备。对日常巡查发现问题或者服务群众等能体现工作的事项使用手机APP进行文字描述、拍照录像等方式,全程记录事项办理流程,并上传网格平台。

第七条 网格员应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工作制度和群众工作纪律,保守工作秘密。在网格内履职时,注重文明礼貌,主动、热情服务;应合理安排入户调查时间,实行错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工作制度。严禁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严禁违反规定泄露工作中所掌握的各项基础信息以及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

第八条 逐步完善网格员适时择优递补机制,淘汰不适应网格管理工作的网格员,适时择优调整,充实网格队伍,可安排相邻网格的网格员互为AB岗机制。

第九条 落实镇街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重点事项。

第三章 专职网格员的教育培训

第十条 网格员培训,采取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每周五固定为网格员培训日,内容包括有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培训根据街道重点工作适时进行。

第十一条 鼓励和引导网格员参加自主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学历水平,将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一定补助,不断提高网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四章 专职网格员的考核及奖惩

第十二条以规范、标准、公正为基本原则,坚持日常考核与月度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考核结果充分反映网格管理员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 考核办法

1、活跃度计分

网格管理员对所属网格进行覆盖式巡查,走访辖区群众,倾听社情民意,每日(工作日)巡查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巡查时间每日达到标准每月可得50分,每日(工作日)巡查时间低于2小时者此项不得分。

2、上报工单数量计分

网格管理员巡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通过手持终端上报街道网格指挥中心中心,由网格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并统计上报工单数量。网格员每月上报合格工单数量不得低于50件,上报合格工单一个2分,每多报1件增加2分(上报数量不封顶),每少报一件在当月考评分值中倒扣2分。

3、网格件月办结率绩效考核。

上报问题件被确认为有效件的,凡属区直部门、非街道内部职责办理的和属办事处部门办理、非管区社区办理的,无论办结与否,直接计入考核数。属管区、村级职责范围或协调办理的,必须办结完成后方可计入考核。办结率:即网格员每月上报的有效件中,办结件数与总有效件数的比值。

第十四条 结果运用

1、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按照考核办法每周对网格管理员上报工单进行汇总,将得分情况进行阶段性统计并公示;对网格员进行考核和计算得分,采取每日一审(审核工单数量、质量)、每周一评(评选出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网格员)、每月一奖(对网格员兑现绩效现金奖励),每周评选出“最美网格员”1名、“优秀网格员”数名,额外奖励100元、50元;对每周无故上报问题工单不足5件的网格员,每少上报一件,扣除网格员奖金20元。

2、对于网格员上报特殊类别紧急事项实行额外奖励。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上报的工单中,为排除重大安全隐患、信访隐患、群体性事件,解决突发性事件、处理安全环保、违规生产等情况提供信息的,经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同相关部门落实查证属实的,每单根据信息贡献程度不同额外奖励200元。

3、以12345热线工单为主要线索和服务对象,网格员与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解释好相关政策,处理好一件12345热线工单,按照热线工单回复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对一个月内12345热线工单数量持续减少的或连续三个月所包网格内没有12345热线工单的网格员,进行绩效奖励200元。

4、对于连续三周考核排名在后5名的网格员,由分管领导、督查室对其进行约谈。对于约谈后仍然工作不力、工作时违反相关管理规定、失职失责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况的,由纪委监察委按规定予以处理,由指挥中心收回网格员手持终端(配发的手机),调整出网格员队伍。

5、网格长绩效考核,每月对网格总支上报工单的数量和办结率进行汇总,排出名次,按照每月300元、200元、100元奖励前三名网格长。

第五章网格员的调整

第十五条 网格员因自身原因不能承担工作任务或不愿继续从事网格员工作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街道指挥中心提出离职书面申请;因不胜任工作或敬业意识较差、造成工作失误的,或平时考核结果连续三个月为不合格的,可随时解聘。

第十六条 网格员离职或解聘,离职前应当办理退还配备物品等手续,并做好交接工作。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10)

引言

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2012年,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此后,各地消防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均积极展开了关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现阶段,国内针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开展的较为有限。汪大光(2013)探索了“一格多员”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陈雪刚(2012)探析了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朱芳和冯伟明(2012)探索了高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陈秀勇(2012)探讨了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冯发勇(2013)研究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李卓等(2013)分析了“网格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和对策;张勇(2012)探索了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刘孝君(2013)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廖奇(2013)思考了如何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韩涛(2013)研究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卢恒洋(2013)论述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的优化。

不难看出,国内大部分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距离实际应用,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缺乏长效工作体系的支撑。

为了推进安徽省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稳步开展、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新机制、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网格化管理长效运行,安徽省消防总队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共同开发了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探索出了一套基于任务驱动和信息流转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

1 六个级别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共设计了六个级别,可分为两个层面,包括工作层面的三个级别和管理层面的三个级别。其中,工作层面的三个级别与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相似,即街道/乡镇为大网格,社区/行政村为中网格,责任片区为小网格。工作层面各级别的主要定位是实现责任分解、承载任务流转。在工作层面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加了管理层面的三个级别,其结构为从总队到支队再到大队的垂直管理体系。管理层面各级别的主要定位是进行工作监督、落实任务考核。

2 八类角色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共提供八类角色,分别为消防总队用户、消防支队用户、消防大队用户、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民警、大网格员、中网格员、小网格员。其中消防总队用户、消防支队用户、消防大队用户属于管理层面体系角色,派出所民警、大网格员、中网格员、小网格员属于工作层面体系角色,而消防监督员即可归于管理层面体系,也可归于工作层面体系,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级别与各个角色的实名对应,建立了实名制大、中、小三级网格及相关辅助监管级别,明确了各级别负责人的工作、监管责任,落实了“人员定岗、监管定位、责任定格”的管理要求。

3 任务驱动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其工作体系的亮点之一为任务驱动模式。为了促使工作体系常态化运转,平台为体系中的各个角色设计了任务驱动的工作模式,使得体系的每个层面、每个级别、每个环节、每个角色都能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推动体系运转。其中,消防总队、支队、大队主要为工作监管,包括年考核、月考核、周考核、日考核等不同形式;消防监督员主要为每季度1次的消防指导任务;派出所民警主要为每季度1次的消防指导任务和按需进行的隐患处理任务;大网格员主要为每季度1次的消防例会任务和消防宣传任务;中网格员主要为每月1次的消防例会任务、消防宣传任务和按需进行的隐患复查任务;小网格员主要为每周2次的消防检查任务、每周1次的消防宣传任务和按需进行的信息采集任务。

4 信息流转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其工作体系的另一个亮点为信息流转模式。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中,以小网格员的消防检查、中网格员的消防复查、派出所民警的隐患处理为主线,以小网格员、中网格员、大网格员的消防宣传,中网格员、大网格员的消防例会,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民警的消防指导,以及各级督办任务为辅助。信息流转由平台自主发起,主线任务通过小网格员主动检查,中网格员事后复查,派出所民警最终处理的流程实现闭环,保证了消防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辅助任务同样由平台自主发起,不同角色的不同类型任务,经平台的智能分类、自动流转,流程相关人员按需有序进行处理,既保证了任务流转的高效性、实时性,也保证了各类任务的闭环。

5 结束语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所承载的工作体系,以两个层面六个级别为主要架构,以八类角色为工作主体,以任务驱动和信息流转为体系引擎,通过平台的任务自动派发,提醒实时推送,信息分类流转,记录合理闭环,最终形成了“层级明细、权责清晰、制度完备、责任可溯”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

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已在安徽省全面推广使用。通过平台管理了全省大网格1583个、中网格12551个、小网格21137个。到目前为止,平台共完成火灾隐患整改逾40万处,各类基础信息录入近30万条。平台应用以来,大量火灾隐患的查处整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水平,降低了社会单位发生火灾的概率及火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为社会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创造了更为安全的环境条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消防检查及宣传、会议、指导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营造了更为浓厚的平安城市建设氛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汪大光. “一格多员”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3,13.

[2]陈雪刚.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10).

[3]朱芳,冯伟明.高校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8).

[4]陈秀勇.浅谈如何落实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J].法制与社会,2012,7.

[5]冯发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3,2.

[6]李卓,汤华丽,刘晓.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7]张勇.探索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8.

[8]刘孝君.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J].科技创业家,2013,3.

网格化管理总结篇(11)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省、晋中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文件精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城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在加强人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创新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人口信息无遗漏、计生管理无盲点、优质服务无缝隙,为介休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使城区居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责任细化、重心下移。

推行“一岗多责”、“一人多岗”、“分片包干”等管理制度,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增强社区人口管理、服务能力;

3、整合力量、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成员、物业管理企业等各种力量的协同、协作作用,有效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人口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的强大合力;

4、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紧密联系各街道办事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使城市人口管理服务始终体现科学性、富于创造性。

(三)主要目标

4月起全面启动全市城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到年底前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通过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行,实现“六化”目标。具体为:

一是管理理念人性化。真正把城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二是管理对象一体化。将城区内常住人口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提供统一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三是管理队伍多元化。按照共驻共建、整合资源的思路,以社区专职社工队伍为主,楼院长、居民小组长、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责任人队伍。四是管理职责明晰化。明确网格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同格同责、同奖同罚。五是管理手段数字化。依托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介休市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以信息化指导管理服务。六是管理方式流程化。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口计生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人口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

二、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区划、设置网格。

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以200户左右为标准,在社区内合理设置管理网格。要将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面覆盖。网格划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

(二)健全队伍、明确职责。

各街道办事处为一级网格。要成立由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各社区主任和计生专干为成员的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各社区为二级网格。社区主任为二级网格的网格长,负责本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本社区网格管理员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社区分管副主任和各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为网格化管理服务督导员,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参与网格巡查,并通过实地检查、协调处置等方式,确保网格管理服务作用有效发挥。

每个社区通过区划形成三级网格。每个社区应配备不少于两人的人口计生专职人员(其中一名必须为社区领导),其余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参与三级网格的管理服务工作,每人均要担任一个三级网格的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为三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网格内人口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等工作,同时负责做好网格内计划生育宣传、证件办理、技术指导、证明出具、计生审查、药具发放等管理服务工作。每个网格的工作人员原则上由社区专职社工、社区民警、小区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楼院长及社区志愿者等组成。可实行“两人双格”和“专管一格”相结合的办法运行。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各办事处、社区要根据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优化操作流程,形成社区其他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互为促进,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网格管理人员每月要对流动人口、怀孕妇女等重点户登门访视,对巡查中发现的婚、孕、生、迁、死等人口变动信息要及时收集、核实、变更相应台帐,同时要报回社区进行信息登记和微机录入;二是建立民情日志制度。通过上门服务以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即及时、准确收集人口计生方面的社情民意、人口信息变动情况,同时也记录网格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状况;三是实施周报告单制度。网格管理员每周要将民情日记上的人口变更信息汇总,填写周报告单报送社区,社区每月汇总形成月报告单,报送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四是建立民情回应制度。对婚育证明加注意见、代办生育服务证件、开具免费技术服务证明等能即时处理的事项,要立即办理,对生育(再生育)审批、独生子女证件办理等需有关部门、办事处、社区审查办理的事项,要向居民做出承诺,全程负责代办,并限时办理。办理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收集居民反馈意见;五是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每周要定时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对网格管理人员周报告单上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并录入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先检索,后确认,做到不重不漏。社区每月要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对社区人口的流动、增减、变更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人口信息的变更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分析要形成书面报告。涉及的变更信息要在社区内分类分部门登记,分口上报。街道办事处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议,对辖区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向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要注重网格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求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要推行“错时工作制”,网格管理员必须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1次,在网格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要坚持新婚、孕期、产后、术后、流入“五登门”,坚持送政策、送避孕节育技术、送生殖健康、送证件证书、送奖励扶助“五上门”。

(四)建立考核机制。要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按绩效落实待遇。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公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计生办要设置辖区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张贴相关政策和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五)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档案资料。按照每个网格管理人员“一本民情日记”、“一本周报告单”,每个社区“一套工作手册”的要求,精简社区人口计生表薄账册,减少重复劳动。完善三级网格日收集、周汇总、二级网格(社区)月总结、一级网格(办事处)月汇总、季分析等制度,确保人口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统计、及时录入、定时汇总。给社区配备人口计生专用电脑,增加社区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库人口信息的浏览、录入、变更、交流权限,增加人口计生综治单位对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的浏览功能,提高人口信息的录入和使用效率。加强人口信息在社会管理部门间的使用,不断凸显人口计生系统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各街道办事处和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将实行城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切实抓紧抓好。各街道办事处要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共同抓好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要包片联系社区。公安、卫生、工商、城建、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协同配合,积极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要全面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职责,落实《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做好本单位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做好职工家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二)各街道办事处要深入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统筹安排、排出日程、全面启动,着重在人口管理和重点对象服务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