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物流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5 05:09: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物流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业物流论文

篇(1)

目前苏州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花费时间长。缺乏大型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多以各种小型规模分散于城市各地。

1.2冷链企业规模小、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物流

苏州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大多数企业只是提供货物的简单位移,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导致冷链物流行业小而散,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3没有统一的冷链物流专业化标准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标准。行业内对操作规范、安全卫生、运营流程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1.4缺乏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人才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晚,忽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物流专业近期才在苏州高校逐步得到重视,但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日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呈现劳动力逐年减少、高龄化的特征。为改变此现状,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成立了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会),在农协会的协助下相继建立了多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为推动物流市场化、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社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日本肉禽类冷链流通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类冷链流通率也达到了95%以上。

2.1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涵义及范围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为保证产品品质,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保持处于低温状态的专有设备实施的物流网络。日本农业冷链物流服务对象主要涵盖果蔬类、禽蛋类、水产类、肉类等生鲜农产品。以冷藏保鲜车和冷库作为基础设施,农产品从产地采摘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商品所需要的温度环境下。

2.2日本冷链物流法律法规简介

日本冷链物流产业涉及多个部门,法律涉及面广,数量多。政府为保证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1950年制定的《农林物质标准化及质量标志管理法》对农林产品与食品的全过程流通环节进行管控。2003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规范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90年代以后,颁布了一系列如《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物流效率化法》、《物流据点整体状态的规划设计》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2.3日本冷链物流技术

日本冷链物流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为支撑,保障冷链物流顺利实施。①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化:日本冷链物流企业广泛采用RFID智能监测技术、车载GPS、电子数据交换(EDI)、条形码追溯系统。②冷链物流设备自动化:冷藏仓库采用自动冷藏设备、高速搬运台车、移动货架、高速自动分类装置等冷链物流系统。③冷链物流系统标准化:日本冷链物流采用严格的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④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体系认证:对农产品实行一系列全过程规范体系,识别农产品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防止危害发生。如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

2.4日本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在日本农协的指导下,主要农产品产地相继建立了很多农产品加工基地。由其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销售主要渠道。通过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给。

3日本冷链物流对苏州农业发展的启示

3.1日本冷链物流政策及法律法规借鉴

3.1.1推进产业标准化体系

通过日本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发挥行业协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作用,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3.1.2制定物流发展战略,推动冷链物流发展

日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法、物流法等都对该地区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扶持建设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给予政策扶持,为冷链物流提供发展机遇。加强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助力冷链物流发展。对冷链物流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3.1.3物流人才培养

据统计,日本的物流管理者大多具有专业知识,学士学位占到90%以上。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建设,一方面推进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快职业院校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将岗位培训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中,以订单班的形式实现学生零对接就业。

3.2运营模式借鉴

3.2.1选择合理的地址

冷链物流中心应选择在农业基地附近,同时具备便利的交通,能及时有效将农产品采摘、屠宰后送至冷链物流中心并在经过加工处理后根据订单需求运送至各目的地。

3.2.2公共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设备专用性强、市场需求不确定、投资回报期长。容易造成因投资金额高、设备专用性强以及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及沉淀成本,增加冷链物流运营费用。借鉴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全部或大部分资金由政府出面投资建设农产品流通基地,其基础设施大多属于国家公共财政资产,并对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的建设项目做出适当补贴。

3.3物流技术借鉴

3.3.1采集加工阶段:

学习先进的产地采集加工技术,适时采摘、正确预冷,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3.3.2冷藏储存阶段: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冷库技术有效延长保鲜期。

3.3.3运输配送阶段:

运输过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运输。运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计算出最为合理经济的路线,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3.3.4出库销售阶段:

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农产品的实际状态,有效对农产品的温度实施实时监控。

4建立苏州农业冷链物流模型

4.1建立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苏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多分布于周边市郊,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整合资源,逐步建立起围绕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中心。由政府联合苏州农业协会对苏州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中心进行规划,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保证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

4.2发挥农业协会对产业的指导作用

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的冷链物流公司,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冷链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使其由设备制造商转变为“冷链服务提供商”;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给农民使用,在农协的统一指导下,取得规模化的价格优势。

4.3改进冷链物流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对冷链产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使客户信息资源共享,达到运输线路的优化整合。采用先进设备及管理,减少能耗及碳排放。

4.4制定符合实情的标准

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立即执行国际标准可能会对现有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兼顾目前还处于落后的企业,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首先在照顾现有落后企业的情况下,将标准定为实际水平和国际应达水平的一半,同时提出每年需要提高的标准,力争在五年内达到国际标准。

4.5试行直销化模式

通过试行订单式农业,建立生产直采点,以网络订单的方式直接供货给超市、消费者,精简流通环节,控制物流成本。采取冷链宅配方式,定时定点将农产品直接送至消费者手中。

篇(2)

二、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强化政府调控职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应该针对中国农业物流当前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中介组织的协调、微观主体的自身建设、公众的积极参与相结合,从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失时机地加快中国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看,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无论是体制还是促成农业物流模式的转换,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一定程度的干预,既需要有政策的指导,也需要行政和法制的强制,以及必要的资源支持。

(二)完善农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政府信息导向和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信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农业物流的客观要求。如果对有关农业物流方面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和利用,就无法避免农资、农产品不合理流动现象的发生。目前,中国农业物流组织有很大一部分在产区的农村,客观上造成对铁路、公路交通及农资供给、农产品需求信息不能及时了解或了解不准确。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大信息宣传、沟通的力度。首先,农业主管部门和铁路、交通等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运输方面的信息,使各农业物流组织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和利用这些信息,有效地组织农业物流活动。其次,加强农业主管部门、铁路、交通部门及相关单位与农业物流组织的联系,相互沟通协调。最后,农业主管部门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手段广泛收集农资、农产品供求方面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并及时与有关部门和企业沟通、协商,为农业物流的合理组织创造条件。

(三)创建农业物流服务品牌

在逐步开放的农业物流市场上,企业取胜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单纯以服务产品本身来竞争,追求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诉求。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都忽视自身服务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的建设和运作,真正能够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本土”物流品牌屈指可数,而农业物流领域的品牌则更少。先进的农业物流管理及农业物流现代化的优势最终体现在农业物流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上,要加快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就必须创建农业物流服务品牌,通过品牌获得服务溢价。对农业物流企业来说,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正确的品牌理念是创建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应该符合时代和顾客心理的要求。其次,要确定准确且个性化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农业物流企业要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在认真细分市场,遵循消费者导向、差异化、个性化和动态调整原则的前提下,选择目标市场,做出具体定位。从目前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趋势看,农业物流企业应该定位在专业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再次,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调整员工结构、优化员工队伍,强化员工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服务技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品牌具有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质量系列认证,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和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作业规范,使农业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

篇(3)

Abstract:Inordertoresolvethethreeagriculturalproblemseffectively,itisnecessarytogowithagriculturallogisticsofhealthiness.Thepaperexpatiatesthatagriculturallogisticscouldresolvetheproblemofrightsandinterestswithpeasants,theproblemofruralintegrationdevelopmentandtheproblemofsupplyandcompeti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Thispaperbringsforwardsomeadviceonhowtodevelopagriculturallogisticsafterenumeratingthefactorsofrestrictionandtheconditionsofexistence.

Keywords:agriculturallogistics;agriculturalproduct;threeagriculturalproblems;logistics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篇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中的关键是要实现农村的小康,开辟专门章节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权益问题、农村综合发展问题、农产品供给及其国际竞争力问题。

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农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如何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为农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等,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发展农业物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改善和发展农业物流是促使“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1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民问题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把采购、制造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动的全过程,包括物资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除了具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我国农村有5亿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比如失地农民。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状况就需要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因为物流条件的限制,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农产品运销不畅,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物流在农资、农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需要改造或建立一批诸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为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专业仓储公司等物流主体企业,而这些环节都可建立在乡镇一级,对农资和农产品进行货物的疏散和汇集,便于更好地配送和大批量干线运输,可以吸纳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能够就地消化。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农民的收入问题;另一方面,减小了大量农民集中涌向大中城市带来的就业等负面影响。配合已经出台的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措施和农村子女上学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应该说,农业物流的良性有序发展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

2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村问题的促进作用

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开展种子、农机具、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供应销售连锁经营;建立由流通型龙头企业直接开办的连锁超市或连锁商店;发展加工型企业配合连锁经营,搞好农产品和农资的集中配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连锁经营的需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批量,统一向连锁经营企业直供直销农产品;帮助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为其他连锁经营企业搞好配送服务,或依托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农产品的拣选、分类、包装、保鲜、深加工等,形成农产品的包装和加工制造业;通过建立冷冻、冷藏和仓储保管以及农产品的货代、配送和运输建立农产品储运企业。

规范农产品集贸市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和运输人队伍,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收集和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产品的合理流通。

通过以上非农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农村县乡一级基本具备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进而可以整合农业物流主体,发展多元化流通渠道。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业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业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原有农资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配合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强农业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通过农业物流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问题的解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

3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业问题的促进作用

解决农业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为基础的分散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格局,导致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一类原料、二类加工、三类包装、四等价格”的低效益局面。农产品难以满足远距离大批量运输要求,造成生产和运输中极大的浪费,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农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矛盾,农业物流能够有效地协调农产品生产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的矛盾;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具有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季节性农产品,通过农业物流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通过农业物流,解决我国13亿人口农产品的供给问题。

农产品具有特有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化学特性。让分散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安全进入物流系统,经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农业物流起到关键的联接作用。通过农业物流能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和及时化的需求,赢得市场和客户。

要合理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业物流的效率和减少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中的货差、货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应积极开展农业物流的增值服务:第一,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增值服务;第二,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后的小包装增值服务;第三,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第四,特种农产品运输增值服务;第五,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增值服务等。农业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优势,对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没有高效的物流能力,我国农产品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4发展农业物流的约束因素和现有条件

现阶段发展农业物流,在体制方面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政策方面存在着政策体系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物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在人才方面,存在着物流管理和运作人才相对短缺,管理水平低、现有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现代物流主体企业不发达;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不足,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物流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产品的加工开发落后,保鲜技术和加工能力制约着农产品的物流质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物流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这些因素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物流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尽管发展我国农业物流有很多约束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

随着《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委联合《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物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工作的开展,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和培训、考试与认证的启动,政府对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等,从政策层面为农业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五”期间95%的行政村通电话的电话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县乡公路将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达120万公里,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都将基本实现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农业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发展农业物流的建议

(1)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为农业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发展智能交通保证物流的高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2)政府应重视软环境建设。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国情,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行业协调自律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业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自由竞争的外部环境,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提倡农资、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和涉农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

(4)发展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农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从系统角度出发,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无缝衔接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减少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农业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农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农业物流服务水平,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5)加强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物流规划和决策科学化,物流组织和管理民主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

6结论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现代物流的发展,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农业物流,对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2):19.

[2]丁俊发.解决“三农”问题物流大有可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2):8-9.

[3]何明珂,郑媛.农业物流促进农村经济[J].中国供销商情,2004(4):21-22.

[4]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9-21.

[5]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2-24.

篇(4)

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岳峰.“农超对接”欲全国推广“三农”问题或可破题[J].中国商贸,2009(14):34-36.

[2]张文汇.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J].华章,2011(15):34.

[3]崔运玲.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1(9):143.

[4]刘立仁.农产品入市先进超市[J].农产品加工,2003(5):4-5.

[5]王小丽.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探讨[J].中国市场,2006,47:37-43.

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镯.浅谈生鲜电商的发展与策略[J].价值工程,2015(24).

[2]易海燕,张峰.基于冷链物流的生鲜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

[3]王湲.冷链宅配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市场,214(2).

[4]刘欢欢,李彤.基于AHP的蔬菜物流运作模式选择[J].河北农业大学,2012(3).

[5]张炎.基于可靠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生鲜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胜;生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

[2].李子路;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邢江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同城配送网络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朱晓琳;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

[5].李小飞;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7

[6].王晓宁;农超对接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研究-基于碳减排视角[D].华东交通大学.2014

[7].李旭辉;电子商务销售方式下浙江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8].徐静;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以果蔬类生鲜农产品为例[D].江苏大学.2014

[9].乐冬;基于统筹城乡信息平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一以生鲜蔬菜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0].洪理平;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

[11].商浩鑫;服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运作模式与案例研究[D].东华大学.2012

[12].项春;JSY公司城区生鲜食品配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篇(5)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

[3]刘君德.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J].经济地理,2006(6):897-901.

[4]MarkPagell.Understandingthefactorsthatenableandinhibittheintegrationofoperations,purchasingandlogistic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4,12(5):459-487

[5]海峰、张丽立、安进:“怎样认识区域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6]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协同内涵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94-97.

[7]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1):151-154.

[8]周凌云,穆东,李佳成.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J].综合运输,2010(3):43-45

[9]理勇,王韵,徐广印.区域物流规划的综合评价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2)

[10]杨道田.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J].当代财政,2010(3):89-94.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郭洪.品牌营销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希扬企业战略联盟[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施李华物流战略[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王伟物流企业战略与模式[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晶莹,邓旭.《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p119.

[2]郭静.FOB出口合同卖方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3.51-54.

[3]张鸣飞.出口贸易中应用FOB术语的风险及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41-44.

[4]王佳.出口合同中FOB条款下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6-21.

[5]王珩,侯锦昌.FOB合同下卖方出口风险及防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2.22-25.

[6]卢大钊.FOB条件下的风险规避问题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2-9.

[7]刘宇.出口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1.11-13.

篇(6)

关键词:农产品 物流成本控制 组织模式

农产品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对于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已经被正式提上日程并且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刘艳靖,2010)。

物流成本与组织模式

(一)物流成本的内涵

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比较大,而且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却经常忽视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而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准确的界定是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

物流成本的概念是1956年由美国的Lewis,Culhton以及Steel等3位学者在研究航空运输在物资配送中的作用时提出的。他们认为,物流成本可以被分解为固定物流成本和变动物流成本。三人提出物流总成本概念,把总成本定位于包括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需的全部支出。

(二)组织模式与物流成本的关系

企业物流控制的主体是企业物流管理的组织和机构,客体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物流成本。要从整体上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一个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组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以及物流信息系统是经过一系列的相互调整、彼此配合,通过从运输到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信息传递,通过在微观物流运作主体之间建立的联系,把以上各部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构成了农产品物流运作系统。在该运作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提高效率、发挥最大的潜能,需要一个主体起主导作用,否则将无法优化物流模式,不能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不能够较好地发挥其物流价值。

而在实际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成本决定着物流系统哪个主体将会起主导作用,决定着农产品物流的优化方向。这是因为物流成本和物流时间之间关系密切,物流成本的加大大部分是由于物流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的物流时间延长所造成的,而物流时间的长短有大部分由主导主体决定。因此,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绩效需要从缩短可控物流时间、减少物流中间环节着手来减少农产品由于运输、批发和配送所造成的损耗;同时,可控物流时间的降低也能缩短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使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时间,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而这点是由物流组织模式所决定的(朱鹂、张平,2004)。

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分析

(一)行业协会主导模式

行业协会主导模式与批发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行业协会代替面向生产领域的中间商的目的和发挥相应作用,并且能够参与到批发市场中交易市场的建设中来。因此,以行业协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模式可以形成农产品物流的的有机整体,环环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于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农贸市场的批发商来说,这种模式解决了原料来源不稳定等难题,使得公司可以拥有一部分稳定的原料来源,提高了公司的资源控制能力以及生产稳定性。同时,也为农户销售农产品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渠道,提高了下游相关企业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

(二)农产品物流园区主导模式

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是根据农产品物流活动集约化、一体化的构想提出并建立的。物流不但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四个基本环节,还包括物流加工、包装、仓储以及分销等诸多物流活动,更应该包括改善以及提高物流水平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基于此,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以及农产品中介组织的集约功能,建设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集约化、一体化和规模化是实现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郭丽华、张明玉,2006)。

农产品物流园区实际上是一个在农产品物流衔接地形成的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空间集聚体以及结点。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提供多种物流服务以及物流设施,具有这类服务的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集中于此发挥集聚效应。这些企业按照专业化的原则组织农产品的物流活动,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整体优势以及互补优势,具有一定的综合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实现了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集约化发展。可以看出,农产品物流园区实现的这种一体化和集约化还具有在产业集群上的规模化,在存储、运输、加工、装卸、信管以及中介等领域实现了有机结合和集成,从而在农业物流园区内形成了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率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王新利,2003)。

(三)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源自日本的市场外流通模式。市场外流通是指绕过批发市场,通过超级市场实行产、销一体化,减少了流通环节,从而形成了较低价格的一种交易方式。农产品超市的建立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借鉴其它省市的经验,建立由现在的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各个经营网点改造成的连锁小超市;第二,鼓励城镇中的大型超市到农村中去开设超市,建立新型农村农产品物流网络系统。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除在产地超市向农村居民出售各类农产品外,还要及时收购产地的各种农产品,然后通过超市建立的强大的配送网络把农产品配送到销地各超市。

(四)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实现了进一步分工,从而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以及流通加工的各类中间组织,这类中间组织不涉及直接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主要承担农产品物流的功能,即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运作状态,将是未来农产品物流运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张宇,2009)。第三方物流模式具有较大的行业竞争力,这是因为其组织结构清晰,能够将诸多物流计划以及运作的功能归类到同一个权力和责任下,实现了对所有的农产品运输以及储存的战略管理,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和利益。在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物流企业的横向支持部门以及纵向的运作部门被建设成矩阵形式,这种设计可以实现各相关部门在运作环节上的直接沟通交流,使得物流活动能够更加专业化地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实现客户以及数据库的共享,而物流服务网络的建立可以为地区之间物流提供各类综合服务。虽然目前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还不完善,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依然作为其运营主体,加工、配送以及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还不成熟完善,在管理水平、人才培养、信息共享以及专业化等服务上存在诸多问题。

上述几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农产品物流模式会随着不同类型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市场条件的改变将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主导模式,一成不变的模式是不存在的,而只有最优和最适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其次,这几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有效运作依赖于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作业系统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想发挥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效率和作用,除了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大量投资,还要完善农产品物流制度和法规,以及需要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左娜,2009)。

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的组织模式机制设计

现代农产品物流是以市场为导向,为了满足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的要求并且同时与供应链管理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刘艳靖,2010)。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以农产品物流的综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现代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的组织模式机制进行设计和完善(谭涛,2004)。

(一)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机制是指企业(组织)及其成员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对企业(组织)外部环境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以及企业(组织)中不同成员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以及影响方式。在实现供应链中各个主体的利益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系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看出,利益机制首先是一个系统,其目标对象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从该角度讲,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就是指物流主体间的利益目标一致,利益分配合理,而且共同追求整个配送系统的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的约束机制

农产品供应链要真正发挥作用,就需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有一套良好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作为保障。根据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约束机制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市场约束机制、交易成本内部化以及合同约束机制(刘晓红,2005)。

市场约束机制。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进行农产品交易。根据市场的运行进行调节,农产品价格随行入市,交易双方没有利益纽带关系,仅是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这样一种结果,必然导致在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农户的利益损失比较严重,从而影响到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顺利运行。

交易成本的内部化。交易成本的内部化作为一种“组织安排”,实际上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根据这种组织安排可以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环节的减少,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增强各个合作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

合同的约束机制。合同约束机制作为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产业链运转的约束机制,可以保证加工企业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户之间合作关系的稳定,利用违约金,保护价格等多种条款对合同进行完善,稳定契约。

(三)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抵御机制

针对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还需要建立农户风险预警机构,借助专业人员分析某一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确定其风险等级并进行信息,化解农户有限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的困局,当然也要提高农户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视程度。虽然农户自身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有限,但是农户对风险预警信息的信任程度将影响到预警信息的利用效果从而及时处置风险。农产品供应链农户风险预警机构的构成应是多元的,其中,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主体,多元的机构构成能够提高农户风险预警信息的可获得性(贺峰,2006)。

当然,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的组织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农产品产销以及加工等情况而发生变化。因此,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兴建、农产品产销量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等,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的组织模式机制也将随之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艳靖.河北省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2.朱鹂,张平.降低物流成本的组织模式的选择[J].软科学,2004(4)

3.牛霞,安玉发.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职能、作用及制度基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1)

4.郭丽华,张明玉.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模型分析[J].经济问题,2006(6)

5.王新利.试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6.张宇.吉林省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7.左娜.基于“直采”的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篇(7)

中国农民收入低和农村的生产方式、观念是密切相关的,今天的农村生产经营仍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主,分散、跟风经营的高生产成本,销路不畅的瓶颈现象,堪忧的是,农村有资源却贫穷。解决“三农”问题亟待在中国农村形成生产规模化、深加工;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结构绿色生态链,从而走出一条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物流。

中国是农业大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人才何在?如何培养?如何发展、构建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教育教学体系并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目前由于物流业在我国正向着现代化迈进,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农业物流人才教育领域更是缺乏规范化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因此从教育体系的构建入手,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决心为契机,结合现代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围绕农业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四大方面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努力探求培养高素质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的途径已势在必行。

农业职业教育要真正培养出能够带动农业、农村、农民摆脱贫穷的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应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首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在职业教育中淡化专业间的界限,拓宽专业的口径,增强专业的弹性,加强专业间的交叉性和互联性。今天中国农村不仅需要农业技术人员,更需要既懂农业又懂市场运作、产业经营、销售、管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第二,加强实践环节,物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员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理论和实践真正得到良好的结合,物流业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高水平的物流教育培训体系,才能保证农业物流业专业人才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针对农村经济落后、复杂的现状,构建农业物流教育体系一定要实现对学生的创新、适应、分析、判断、经营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的基础;第三,广大的生源应该立志于农、取之于农,立足于农、服务于农。因为解决“三农问题”无论以人为本还是抓经济源头,聚焦点是要有农业规模、循环、生态、绿色经济的建设者。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者欲从教育教学领域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构建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教育教学体系,是一项富有时代使命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之处。具体应该体现在三个比较优势上:农业产品产业链规模经营比独立经营和单品经营农产品所具有的成本效益优势;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比独立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具有理性、前瞻性和适应性的优势;传统产业(农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相结合,具有古典精粹与现代潮流相结合的创新理念优势。

篇(8)

[1]海燕,李宗平.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8(6):311-314.

[2]孙焰.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模理论及算法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孙文霞,魏连雨.区域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的综合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报,2008,6(10):73-75.

[4]彭秀兰,毛磊等.物流运筹方法与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封燕子,梁志富等.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10,10(6):27.

[6]孙会君,高自友.一类有竞争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8(4):54~57.

[7]丁浩,李电生.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4(21):50~52.

[8]吴桂芳.物流配送中心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J].物流科技2009,10(5):16.

[9]孙焰,李云峰.物流中心选址的两阶段法研究[J].物流科技,2006,7(29):41~44.

[10]丁立群,李永周.基于模糊评价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以武汉中铁一通物流公司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2):4-9.

[11]肖孜,马林.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以国美为例[J].物流技术,2008,8(9):21-23.

[12]臧红.基于定性定量方法的企业区域性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9,3(5):5-8.

[13]杨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物流采购与研究,2006,9(7):31-33

[14]吴巧云,王家全,王耀军等.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问题[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8(23):19-20.

[15]林强.物流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丽.需求量预测的企业分销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9,5(4):23-25.

[17]丁小东,姚志刚,程高.LINGO语言与0-1混合整数规划选址模型的再结合[J].物流技术,2009,8(10):72-75.

[18]林立千.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鲁晓春,詹和生.关于配送中心重心法选址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24(10):108-110.

[20]覃运梅.物流配送中心动态选址问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2):24-26.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霞,霍震.配送中心选址的模糊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2,3(3):20-22.

[2]黄斌.Hopfidd人工神经网络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中的应川[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技术,2003,12(3):24-29.

[3]胡刚,王淑琴,李铁柱,朱中.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报,2002,12(6):172-176.

[4]孙会君,高自友.考虑路线安排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及求解筧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3,6(2):115-119.

[5]蒋忠中,汪定伟.B2C屯子商务中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的模型与算法[J].控制与决策,2005,20(10):125-128.

[11]徐杰,田源等.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18(10):16-18.

[6]王燕,蒋笑梅.配送中心全程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王转,程国全.配送中心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周凌云,赵钢.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许恒勤,成晓钧.物流系统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董维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1]高举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2]杜文.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3]赵小柠.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14]谢金星,薛毅.优化建模UNDO/LINGO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黄林山.基于本土化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整合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157-158+142.

[15]胡迪.基于整合决策模型的第四方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优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44-46.

[16]李勇.跨境电子商务对广州发展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2:301.

[17]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03:24-28.

[18]徐岚清.建立村镇物流服务网点的可行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130-131.

[19]赵萍.阿里巴巴开启农村电商“大战”[J].决策,2014,12:68-69.

[20]焦瑞,余晓琼.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202-13204.

[21]胡建波.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2]吕建志.互联网金融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3]吕永攀,刘开军.基于4PL整合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71-73+27.

[24]黄昌数.邮政电子商务速递对接阿里巴巴[J].中国邮政,2008,03:36-37.

[25]孟丹丹.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评价与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26]王同聚.基于电子商务的邮政快递物流资源整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27]李弘.农资邮政物流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8]钱文强.山东邮政农村物流业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1):11-12;

[2]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2):22-23;

[3]汪丽.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J];甘肃科技,2007年01期;

[4]陈伟,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系统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2):13-15;

[5]余竑,蒋晓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因、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1):21-23;

[6]于伟,李红涛.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3):14-17;

[7]陈雅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3;

[8]严瑜筱,杨云.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12;

[9]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09(2);

篇(9)

【摘要】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关键词】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 称为“社会间接资本”

【本页关键词】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 本科论文写作

【正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长沙外商投资环境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快跨省市区的交通干线建设,尤其要重点打造连接粤、港、澳和出海快速通道,提高与粤、港、澳和出海港口之间的人流、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为商品进出口和粤、港、澳地区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着力加强长株潭路网建设,建成长株高速、黄萍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形成长株潭高速外环。三是完善骨架干线,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区到县(市) 、县(市) 到辖区乡镇“一小时交通圈”。四是在水路方面,长沙市要大力提升航道等级,完善港口设施和码头功能及吨级结构。重点建设好霞凝新港工程, ,将其建成中国内陆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航运港口;配套建设好霞凝物流园区,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内河水上通道;加强与上海、中部口岸的“大通关”合作,积极探索区域通关改革,缩短长沙出海航程;五是着力加快市、县(市) 、乡(镇) 三级客货运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各县(市) 、乡(镇) 为连接点的客货运输网络;六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火、电比例结构,加快推进地区性电网与省网相连促进区域间电力互补,使电力供应充足。

三、利用外资,促进长沙加工贸易的发展那么长沙如何利用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列政策措施:在贸易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置于一个战略的高度,重视和鼓励其发展。在吸引加工贸易转移方面制定较进取的策略,提供比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优惠的引资条件,在政策、交通设施、电力和劳工等方面发挥长沙的吸引力,同时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招商,实施外资带动,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大跨越和大突破。将产业招商与加工贸易招商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我市的农业资源和天然资源丰富,出口以粮食和其他原料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如果能利用外资,大力发展配套的加工工业,会有助于提升长沙的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发挥长沙在资源、人才、技术、交通等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建设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更大范围地聚集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加工制造商,形成大规模产业群。重点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强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大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加工贸易。各区县可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结合本地的特色经济,培育潜力大、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加工贸易龙头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逐步建立起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积极利用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将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口岸功能和退税功能、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集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基地、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我市加工贸易企业可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将深加工结转产品直接出口到保税物流中心,然后由下游企业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节约物流成本。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074-02

一、湖南省内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一)湖南省地区农业发展近况

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的建设,湖南省畜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最佳时机。2007年,湖南省猪、牛等禽畜类总出栏(笼)量跃入全国十强,全省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仅生猪产业产值就超过600亿元,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41.8%。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在持续。据养殖业报告显示,截止至2009年1月至6月,全省出栏生猪3626万头、牛134万头、羊495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5%、9%、9.7%;出笼禽类2.78亿,比2008年同期增长一成。

湖南省养殖业产值逐年递增的,且发展速度几年来一直比较稳定。如何加快农产品流通是实现湖南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多,农产品产业链短,专业化组织竞争力弱。(1)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要经过多级的经销商和多次运输,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很大,且销售无法形成规模效应;(2)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低;(3)农业产业化程度非常低,没有形成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经营主体间存在明显断层。

2.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农村经济信息体系急待进一步完善。(1)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质量低;(2)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信息不集中;(3)网络信息系统利用率低;

3.落后的物流基础设施,难以承担起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1)运输设施落后:农村公路是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总交通运力不足。(2)农产品加工处理水平低、储存条件不足、物流技术落后。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一)构建湖南省各地区现代农产品物流经营实施方案的基本思路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完善当地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下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其实施步骤主要包括:(1)政府统筹规划,逐步构建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2)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主体齐参与,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物流信息平台,搭建地区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3)合理选择适合的农产品物流交易模式;(4)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建设;(5)完善批发市场制度,为龙头企业的“销售关”铺平道路;(6)培养销售主体,大力发展以商贸企业连锁为主体的销售形式;(7)逐步完善配送体系,大力推行共同配送制度。

(二)选择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产品物流模式

依据现代农产品物流经营实施方案基本思路,选择“农产品生者――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专卖店、消费者)”销售模式比较适合。这种销售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加工企业。

初步构想是依靠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物流信息平台,选择当地规模较大、商业信誉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将农业物流供应链中上游(农业产资料供应商)、中游(农产品生产者)、下游(农产品销售商)有机联结起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营管理。这种销售模式对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从微观上说,它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相应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及物流信息技术,能对初级农产品得以进行加工、保鲜、包装,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从宏观上说,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大,能获得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更多的技术信息,可以对农户的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农业生产者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大有帮助。

(三)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各类物流信息支撑)

如图1可知,农产品流通模式运作流程如下:(1)企业依靠企业信息网络获取市场销售信息;(2)根据互联网获得的信息(需求量、质量要求、期限要求等),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3)按照生产计划组织基地生产;(4)企业从生产物资的采购到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均按标准适时跟踪监控生产;(5)企业依据农产品品牌标准,在收购季节对农产品进行相关检验;(6)龙头企业依据客户订单的要求,由专业人员到田间收集农产品,选择性提供预冷、分类、分级、分拣、包装、冷藏、冷冻处理。随后根据产品需要提供一般运输或特殊运输服务。

三、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具体运作

在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物流运作模式中,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作为一体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营运中心,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供全程服务的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带动者。在一般情况下,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运作由图2所示:

如图2可知,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为了推动供应链有效运作,其具体运作如下:

(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物流服务形式的选择

1.选择适当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农业生产资料的配备,因此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与之结合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完善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有利。

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主要考查供应商的五个基本条件,即技术、质量、价格、交货及供应商的系统。具体做法:首先,粗略地对现有的供应商和准备发展的供应商进行大致的选择,把显然不符合标准的供应商排除在外;其次,考察供应商本身体系运行的情况、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商财务管理能力;最后依据绩效评估、潜力评估,选择最佳的供应商。

2.物流服务采用外包形式。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物流活动可采用共同配送形式完成,可选择一个专门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为其完成所有物流服务,双方以利益为中心形成物流联盟,结为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农业生产的运作

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农业生产,即采用“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户”模式,具体的做法是:(1)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地方政府向农民有偿租赁土地建设农业基地;(2)通过合同的形式雇用农民为基地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作为农业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业生产基地联结着农业生产者,农民在基地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农产品生产,获得劳动报酬,而农产品生产物资的供给和农产品的销售全交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中缺少资金、技术、信息的困难,避免了分散的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风险、生产上的技术风险和利益机制不协调的问题。

(三)龙头企业的“销售关”的解决方法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已由市场调控,“龙头企业”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处主导地位,如何将“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图1所示,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销售关”不外乎三条途径:产地批发市场;自建农产品零售商;连锁超市。

参考文献

[1]赵勤.中国现代农业物流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篇(11)

[1]刘丰乐。气流辅助式喷杆弥雾机的研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0.

[2]宋坚利,何雄奎,张京,等。TT型循环喷雾机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4):31-36.

[3]杨学军,严荷荣,徐赛章,刘仲。植保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m.农业机械学报,2002,33(6):129-131,137.

[4]邱白晶,李会芳,吴春笃,史春建,周宁。变量喷雾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97-101.

[5]武丼田。喷杆式喷雾机的喷头高度和喷头间距的实验探讨[J].农业机械学报。1987,2:90-92.

[6]陈树人,韩红阳,陈刚等。喷杆喷雾机机架动态特性分析与减振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⑷:50-53,20.

[7]魏新华,蒋杉,张进敏,等。脉宽调制间歇喷雾变量喷施系统施药量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2):87-92,86.

[8]王万章,洪添胜,李提,等。果树农药精确喷雾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98~101.

[9]何雄奎,严苛荣,储金宇,等。果园自动对靶静电喷雾机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78-80.71

[10]宋坚利,何雄奎,曾爱军,等。罩盖喷杆喷雾机的设计与防飘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7,28(8):74-76.

[11]王熙,史万苹,王新忠。变量喷药机MSNC控制系统应用研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1):52-55.

[12]张京,李伟,宋坚利,等。挡板导流式喷雾机的防飘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140-142.

[13]翟长远,王秀,密雅荣,等。PWM变量喷雾喷头流量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4):40-44.

[14]王波,宋坚利,曽爱军,等。剂型及表面活性剂对农药药液在植物叶片上铺展行为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2,14(3):334-340.

[15]张俊雄,曹峥勇,耿长兴,等。温室精准对靶喷雾机器人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增刊2):70~73.

[16]Oerke,E.C,Croplossestopests[J].AgriculturalSciences,2006.144(2):31-43.

参考文献

[1]冯哲志,沈月新。食品冷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94-400.

[2]周惠明。影响速冻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食品工业,1998(6):42-43.

[3]王欣,刘宝林。速冻羊肉冷藏链中断后的品质变化模拟实验及保藏期预测[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2):154~157.

[4]肖琳琳,张凤英,杨宪时,等。预报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货架期预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渔业学报,2005,27(1):68-73.

[5]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6]李子雨,潘治利,艾志录,等。动力学模型预测速冻饺子贮藏品质[J].食品与机械,2010,26(2):50-53.

[8]王欣,刘宝林,谷雪莲,等。冷藏链中温度波动对速冻水饺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R].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与食品冷冻研究所,2007.

[9]华泽钊,李云飞,刘宝林。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6-118.

[9]曹平,于燕波,李培荣。应用WeibullHazardAnalysis方法预测食品货架期[J].食品科学,2007,28(08):487-491.

参考文献

[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7

[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

[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

[4]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5]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

[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7]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

[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