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3 05:19:38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1)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12-02

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与层次是衡量企业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质量和保证项目申报成功率,是企业科研管理人员和参与这项工作的研发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目前各类项目申报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网上评审方式,项目申报材料成为评审专家了解该项目最重要的依据,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质量决定着一个科研项目能否申报成功。

1 科研项目申报材料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科研项目的申报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前奏,而科研项目是否能够被批准立项,关键在于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在确定好科研项目选题的基础上,我们如何来攻克这个项目课题,在开展该工作方面是否有创新工作思路,我们企业研发能力、研究基础如何,完成该项目后其经济社会效益如何等问题是评审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如何在项目申报材料中表达出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创新思路,是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因为项目申报材料是评审专家在不直接接触了解申请项目的情况下进行评审、论证的唯一依据,它不仅起到桥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规范化的说明文书,用最为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一项科研项目的申报意义。

一般来说,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

2 如何撰写申报材料提升申报质量

申报项目是科研实力的较量与竞争。完整、规范的申报材料是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的必要条件。通过日常的工作,我们发现项目申报失败存在的共性问题往往是对申报材料理解不深,没有严格地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编写,申报材料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在申报项目中的科研实力,使得评审专家无法正确地评估,从而造成项目申报失败。因此,完整、规范、高质量的申报材料是项目申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就针对提高项目申报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做系统的研究分析。

2.1 独特新颖的科研选题

项目申报能否获得成功,选题的确定、选题的新颖程度至关重要。所谓新颖的选题一般包括四类:一是尚无人涉足的研究领域或选题;二是学科前沿的理论探讨;三是老问题的新研究视角、新材料发掘或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四是海外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与推广。其中第一类最具创新性,属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创立新学科的研究项目,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申报这样的课题立项可能性最大。为此,在申报项目确立选题前必须认真做好选题的“查新”工作。所谓“查新”,就是通过查阅相关立项信息,确定申报选题或课题立项是否具有新颖性。在确立选题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和以往立项信息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从事重复性研究。同时,通过文献查新和信息查询,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这对于确定研究选题与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2 充分展现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

研究项目的必要性或意义,是该项目的灵魂部分,它反映了我们对项目研究所在领域的了解程度、知识结构和所研究目标的重要性,应突出重点。研究的必要性或意义要争取开门见山,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国家的发展战略角度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优先主题的要求;2从经济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项目是否可以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区的能源需求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3从对行业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是否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2.3 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申报前应通过文献查新、专利检索等方式对申报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有充分了解,在申报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并非简单的拼凑,应是完整说明立项依据的有力辅证,应尽可能是最新的、同行业内较权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必太多,参考文献要新,要有权威性、时效性,最好引用国内外同行最权威人士的资料。

该部分可归纳分析为谁在做、做什么、做得怎样、谁做得好或不足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即:1问题来源是自己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还是大家共知的问题;2与本项目相关的发展动态,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好,问题的来龙去脉要叙述清楚,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要有总体评价;3本人工作与他人工作的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人做过,做得如何,是否别人做过而没有解决等;4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要有恰当的评价,评价时言辞要委婉客观。

2.4 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部分是重点。研究目标是我们想要完成的研究立题,是指要解决什么学术性、技术性的问题。企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我们应当认识到该项研究能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和期望。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目标:一种是技术目标,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填补技术的空白,引导该行业内的技术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另一种是经济目标,科研项目的研究应该以能够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率,提高生产力等为导向。

研究内容指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切忌不要和题目脱节,一定要围绕题目去展开。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相对应。阐明研究内容的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用的方法、预期结果及简单讨论。表述上应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力求创新、科研必须是创新、不是创新就不是科研。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目标相呼应,阐述时说明关键问题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技术问题,要仔细分析,阐明该问题对整个科研项目研究中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是相对难以解决的,是真正的难题所在,需要经过艰苦地探索,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实力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2.5 详细分析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优势

研究基础包括前期工作基础、实验条件、已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申请者资历与学术水平、课题组人员专业、职称搭配等。在这里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优势,突出水平。因为有限的经费必是择优支持最有基础、最有实力的申请者。因此,申请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要尽可能详尽地在申请书中反映。

2.6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效益

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想达到的目标。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在编写的时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论述。要针对项目表述真正属于本项目的意义,着重论述项目技术成果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般可理解为直接效益,该项目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多少价值,增加企业多少收入、税收等方面;社会效益,则可理解为间接效益,项目的实施发展,实现的社会效益主要可包括:1)从技术层面来讲,可填补技术领域内某项技术的空白,促进技术和行业的发展;2)从技术应用地区经济发展层面来讲,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缓解地区的能源需求压力,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3)从产业发展链的角度来讲,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该文首先针对科研项目申报中项目申报材料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阐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项目申报材料的作用,并讨论了项目申报材料中应如何把握各个重点的撰写来提升申报材料的申报质量。

重大项目因研究层次高,其竞争激烈程度也远比一般项目要求高。要想取得申报成功,只靠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薄发。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应注重加强信息积累,掌握我们企业科研资源状况,重视申报材料的形式审查,充分依靠专家的力量。作为科研管理人员的我们,除了平时要多和开发部研发人员多联系、加强沟通外,还应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一方面,有助于领会文件精神,对项目申请提出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了解项目有关信息,必要时根据情况对申请材料作出调整和补充。项目申请环节虽然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但是提到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它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部分,我们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应该从整体入手,把握每一个细节,确保科研项目安全、高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2)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202-03

在科研院所的层面上,专利管理是利用专利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竞争力,谋求“又快又好”发展的措施和策略。但由于长期以来,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目前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专利数量少、专利管理和保护投入不足、专利成果转化难等问题,这与科研院所的实际科研实力和水平很不相符。该文从专利管理现状入手,对科研院所实施专利管理战略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1 科研院所专利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专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专利保护意识逐步加强,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专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科研院所的专利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1 专利产出增长显著,“十二五”以来的增长高于“十一五”

根据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2013年政府研究机构研发活动分析》报告,2013年,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量为3704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628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1.8%和22.3%;专利授权量为200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542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8.4%和14.7%。专利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2005年以来,专利形式的产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十二五”前3年间的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的增长速度。

1.1.2 科研项目与知识产权成果的联系日益紧密

无论是科技部下达的863计划、973计划等部级重大项目,还是省部级计划乃至科研院所自有计划项目,都越来越重视对专利成果的考查,并将其作为项目完成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例,就将国内外专利成果的取得作为立项基本条件列入课题合同书中。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论证过程中,除引进了“技术路线图”的论证、调研方法,还包含了对已有专利壁垒的分析过程。由此可见,专利已完全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关系着科研项目完成质量的评判。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加强了科技成果平台的建设,在进行成果登记(报备)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直属院所专利成果的考核。

1.1.3 专利威胁业已存在,专利预警与情报分析需求迫切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专利技术将逐渐打破地域限制,一方面受到来自海外同领域的专利攻击;另一方面在迈出国门后想要市场拓展就务必做好冲击所在国专利壁垒的准备。2007年,在欧洲电子大展CeBIT展会上,德国当地海关以涉嫌参展产品侵犯了意大利Sisvel公司的专利为由,扣押了我国爱国者、纽曼等中国厂商的部分产品,并要求其撤出相关产品。我所的二代证专有技术未出国门,却已受到了国外公司的专利威胁,安检产品在迈进欧美市场的道路上障碍重重。种种迹象都在提醒我们需要及早做好专利预警与情报分析工作,为制定专利申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2 专利管理中存在问题

尽管科研院所的专利管理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制约着专利的核心价值即经济效益的发挥,存在着专利“存量大,质量差”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专利管理制度仍处在初级阶段,专利评审的指导性较差

目前绝大部分院所的专利管理仍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如组织专利评审、专利维护、公司管理与专利信息查询与检索等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层面上,尚未形成并具备对各部门专利深度规划、运用策略的指导能力。在专利评审方面,由于缺乏熟悉专利事务的专业人才,技术专家欠缺充足的专利知识储备、专利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客观条件,使得对专利申请必要性的评价成效有限,难以形成高效、合理的评审评价机制。

1.2.2 专利构成臃肿、专利质量偏低

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往往在项目验收前才考虑申请专利,造成专利申请缺乏前瞻性,也违背了专利“时效性”的特质。另外,还有一部分事业部为确保项目顺利通过或提升项目本身的“价值”才考虑到进行专利申请,却没有考虑这些专利或专利的组合是否与事业部的业务目标相匹配,从而导致专利技术含量低,不具备“创造性”,申请后难以授权或是授权后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1.2.3 忽视专利文献检索

在国外,专利文献检索是进行技术开发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有助于避免重复性开发和低水平开发,使科研开发更具针对性、效益性。但是,我国目前一些科研院所在进行科研开发时,并不十分重视专利文献的检索,结果导致科研开发的盲目性。有些科研院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发出来的技术,是国外早已过期的专利,这种开发成为无效劳动。有些科研院所开发的技术,是国外早已开发并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若投入生产应用,将触犯外国人的专利,结果眼看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成果无法得到应用。

1.2.4 专利申请缺乏策略,发明专利技术含量不高

发明专利在进行实质性审查时,审查员会对新申请专利的“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俗称三性)进行重点审查。《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对三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不足是发明专利被驳回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发明专利的“致命伤”。

就我所目前的情况而言,创造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发明专利自身的技术含量有限。这其中包含了课题验收时为保证课题能够顺利通过验收而仓促提交的专利申请。按照《专利法》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二是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与已有发明专利交叠。

2 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前述问题,科研院所应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专利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其逐步适应研究所的科研发展步伐,并反过来促进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

2.1 深化专利制度建设,实现专利申请的统筹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优化专利申请结构与领域,实现研究所专利的统筹规划,除应继续保持原有的专利刺激措施,还应逐步深化研究所自身的专利制度建设。科研院所有必要尽快实现专利管理方式改进,并尽早进入专利管理的过渡阶段,最重要的是初步建立专利预警机制,重视专利知识的培训与普及。在专利评审方面,还需要重点研究专利评价指标的设置,使评审工作有据可依。在考虑引进专利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要加强现有专家队伍的建设,提高专利评审的指导作用。

2.2 强化专利教育与培训,提高专利申请质量,优化专利结构

专利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专利保护意识与促进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这也是专利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随着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科研人员大都已具备专利保护意识,但对专利的相关概念、申请流程以及必要的法律知识还有所欠缺,加强科研院所员工尤其是新入所员工的专利教育与培训成为专利管理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必然要求。另外,专利培训的内容还应包括对专利检索工具的熟练应用,以便科研人员在提出专利申请前能够对专利内容进行深入有效地检索,保证专利尤其发明专利的申报成功率。

2.3 进一步优化专利申请策略,在专利申请否决、类型决策以及申请时机决策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和实践探索

科研院所在科研工作中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采用何种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是需要仔细衡量的。因此,必须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

(1)申请与否决策。对于发明创造,有多种保护形式,包括申请专利进行保护、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还可以利用主动放弃保护的方式将其公之于众。因此,在发明创造成形时,首先需要决策是否申请专利。专利保护与其他形式的保护相比是一种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方式,具有排他性。但专利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其本质是通过公开,获得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的保护,用技术公开换取保护的同时促进整体的技术进步。因此,科研院所对于一项技术成果是否申请专利需慎重,除了考虑技术解析的难易程度、技术的生命周期等因素外,还需考虑该项技术是否涉及国家的机密或者重大利益等因素,慎重考虑选择何种方式保护发明创造。

(2)申请类型决策科研院所对于某项技术创新做出申请专利的决定后,第二步就是要考虑申请何种专利。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此外,我国法律还对于涉及国防利益的国防专利,以及涉及国防利益以外的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保密专利进行了专门的规定。科研院所经常承担各种国家重大课题和国防项目。因此,当某项发明创造确定申请专利后,需要慎重考虑申请专利的类型。一般而言,普通的技术创新可申请发明专利,如果形成产品则可以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对于涉及重大利益的技术创新适宜申请保密专利;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和国防安全的发明,须申请国防专利。

(3)申请时机决策在决定申请专利,并确定申请何种专利后,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何时申请专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先申请制,即同时的发明创造授予最先提出申请的人。从这点来看,一旦有发明创造,应当尽快提出申请,防止竞争者创造出同样的发明后抢先申请专利。但并非越早提出申请越好。过早提出,首先会使专利权提早到期。其次会使竞争者过早得知发明创造的内容,阻碍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实施。再次,仓促申请专利,如果申请文件撰写不当,会给竞争者留下攻击的漏洞。因此,科研院所在专利申请时机决策时,应根据技术成果的具体情况,结合竞争对手的情况、该项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产业化的前景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因技术不同、情况不同确定申请时机。

(4)向外申请策略专利的地域特性决定了只有在目标国家申请专利才能在该国获得保护。因此,向外申请专利是实施专利技术输出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科研院所如果决定向外申请专利时,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和必要性进行评估。在申请途径选择方面,若希望获得专利保护的国家或地区较少,可以根据《巴黎公约》的规定,直接向该国递交申请;若需要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则更适宜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等,向指定的受理局提交一次国际申请并指明多个要给予保护的国家,避免重复申请。

3 结语

知识产权之于科研院所首先应该是一种战略,是保护和创建自己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采取合作、并购、对创新投资、参与标准制定等创建知识产权的战略,专利战略亦是如此。通过实施专利战略,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通过专利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科技动态,行业动态和市场走向,新产品趋势,进而预测和制定本企业的近、中、远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发展哪些产品可以占据市场,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综上所述,科研院所应尽快构建具有科研院所特色的专利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研究所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借助专利的垄断优势,继续保持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优势,开辟新市场,拓展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玉波.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的保障[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7(4):37-40.

[2] 李华,毛亚斌,范玉强,等.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六人谈[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7(4):41-47.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3)

(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本人按照撰写提纲撰写,并注意在申请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及有关保密规定的内容。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三)根据所申请的项目类型,准确选择“资助类别”、“亚类说明"、“附注说明”等内容。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的内容,可以键入相应文字;有些项目“附注说明”需要严格按本《指南》相关要求填写。

(四)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按照本《指南》所附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准确选择申请代码,特别注意:

1.选择申请代码时,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6位或4位数字,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等特殊要求的除外)。

2.申请人选择的申请代码l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确定受理部门和遴选评审专家的依据,申请代码2作为补充。部分类型项目申请代码1或申请代码2需要选择指定的申请代码。

3.申请代码首位为字母“L”、“J”的,属于专用申请代码,仅在申请特殊类型项目时可以选择。如申请代码首位为“L”的,仅用于申请NSFC-广东联合基金和NSFC-云南联合基金项目;首位为“J”的,仅用于申请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局(室)委托任务等类型项目。如果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类型项目申请时选择了以上的申请代码将不予接收。

4.申请人如对申请代码有疑问,请向相关部门咨询。

(五)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应当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主要参与者中如有依

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包括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在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合作研究单位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应当与公章一致。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单位注册公章;没有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须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1个申请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本人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主要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书的个人简历部分注明:

1.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2.与正在承担的各类基金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4)

国外的相关做法与经验

变革性创新项目的资助与管理是典型的政府主导行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志。为此,各国科研机构并未采用市场化手段,而是着重在项目资助计划和管理上进行调整和变革。

1.设立多元化的科研项目资助计划

为鼓励和宽容创新,这批计划不受具体学科限制,并努力做到详尽而多元。一是关注重大变革性创新研究。设立一批具备探索性和新奇性、可能导致重大突破或开创新的科学工程领域、并伴有较大风险的项目。如NSF的变革性研究计划(TRI)、NIH的探索/发展基金(R21)、NSERC的创新思维计划(IIP)等。二是关注早期研究。NSF设立了小额探索性研究项目(SGER),面向一批处于未检验的早期阶段、具有潜在变革性的研究,若产生较高价值则进行延续资助。三是关注交叉学科研究。围绕创新链各环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研究,设立专项计划和研究中心。如NSF设立了几十个学科交叉性质的资助计划,成立了科学技术中心、学习科学中心、纳米科技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等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四是关注新人培养。如NIH设立了主任领航基金(DP1)和主任新人创新计划(DP2),专门资助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学家。MRC研究新人项目(NIA)主要资助刚开始独立研究的临床和非临床的PI人员。DFG“博士园”项目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导师辅导机制,加强对科技后备力量的培育。

2.降低申请者的学科与经验门槛

一般科研项目的申请具有明确的学科限制,并需要申请者具备一定学术研究资质和相关学术积累,这些要求均不利于创新活力最强的青年科学家申报。为此,各机构在申请者门槛设置上都遵循了宽松原则。学科方面,有的机构完全去除限制或扩展到相关学科,如RCUK博士后奖学金计划对从事临床或非临床研究、健康研究以及具有社科或医学领域博士学位的所有研究者开放。经验方面,有的机构酌情降低对申请人研究经历的要求,如NIH甚至专门为缺乏经历的研究人员――从未担任过R01(NIH的主要计划之一)及类似项目的负责人,以及被其他机制拒绝资助的两类申请人设置了DP1和DP2计划。在降低学科与经验门槛的同时,提高了对申请人精力投入的要求。比如DP1申请人应证明有相关基础设施支持,并保证至少承担51%的研究任务;DP2申请人应承诺至少投入30%的研究时间和精力,项目只允许有一个负责人,不允许联合申请。

3.关注非共识类的变革性项目

同行评议是科研项目评审和成果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这种评议方式的本质仍然是共识性的,与非共识类变革性项目的特点存在冲突。对于进一步改进同行评议机制,各国相关机构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两级评议制。即在同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再加一级咨询委员会(或顾问理事会)评审,最终由决策层综合两级评审的意见作出选择。如NIH、RCUK等机构都采用两级评议制。二是实施计划官员制度。聘请一些领域资深人士担任计划官员,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例如,NSF的早期研究类项目遴选一般不经过外部同行评议,而主要采用内部评审,由计划官员决定。三是扩大同行专家领域。同行评议制度存在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适宜的评审专家(即小同行专家)不足。针对这类问题,NIH、RCUK、NSERC、DFG等机构不断拓展评审专家库,从各相关学科吸纳科学和工程专家,提高评审专家与评审项目匹配度的同时减少非共识类项目的产生。

与我国科研项目资助现状的比较

近年来,我国科技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变革性项目的研发,在管理理念和组织实施上作了相应调整,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对照各国科研机构科研项目资助和管理的做法,在计划设立的针对性、评议过程的系统性以及研究目标的清晰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1.计划设立的针对性

国外对于变革性创新项目的资助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NSF在SGER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早期概念探索性研究项目(EAGER)、快速响应研究项目(RAPID)以及创新延续项目和绩效追加项目,在指南中明确对高风险、高创新类项目的支持。我国虽然也对各类创新性项目高度重视并鼓励资助,但基本上是在原有传统计划项目基础上,适当扩展了少量、小额的早期研究计划和青年学者研究计划等资助方式。

对于变革性创新项目的资助和管理,最常见的是培养新人计划,如国家及省市级博士后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FSC)自2000年起,在面上项目中划出大约4%―5%的经费专门支持风险性较高的小额探索项目。针对非共识类项目,NFSC在每年面上项目的指南中都有针对性的资助表述,但是对于变革性创新项目的支持缺少细分需求的针对性计划,在实际项目评审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支持。

2.评议过程的系统性

国外有关机构在提升评议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上采取了“3+2”的系统化举措。

“3”是指管理、评审、复议三个环节。设立独立管理部门,如NSF专门设置了综合活动局(OIA)、多学科活动局(OMA)、新兴前沿研究科学处(EFD)。采取多种评审方式,通过书面评审、会议评审、实地考察、“思想实验”等多种方式,确保评议质量。建立复议制度,基于两级评议制的意见和结果都会反馈给申请人,申请人可以通过复议制度给予回应或解释,从而获得更多机会。

“2”是指评议指标体系、利益规避制度。引入评议指标体系,为专家评议提供详细而标准的评议指南和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评议行为。NSF的价值评议系统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遴选科学与工程学研究的黄金标准。强调利益冲突规避,在评议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检查是否有利益冲突存在,并适当引入独立机构。

我国科研项目评审基本上采取同行评议制度,对于非共识类项目的评议则进行非立项项目复议,还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具体资助模式安排。

3.研究目标的清晰度

国外各机构都十分注重科研目标的清晰程度,并针对各类创新性项目的特点在指南中纳入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要求申请人对变革性创新项目的“创新点”进行充分表述,需要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为什么该研究被看作是具有创新型和高风险?”“该工作对所涉及科学领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该类项目是对其资助的最佳途径?”等,既有利于申请人充分审视自我、准确理解计划意图,又帮助评议专家更好做出初始判断。有的机构还在指南里要求在递交完整的申请书之前,先递交一份简短的项目意向书进行初审,不合格即淘汰。通过清晰的要求,着力提升项目申报效率。

我国有关基金和机构在对非共识类项目资助时,采取专家联名提请复议的方式,要求评议专家填写《非共识项目推荐表》,其中专家要回答“同行评议综合意见和争议的焦点是什么”“作为非共识项目推荐的理由(包括创新性、风险性、探索性)”。但从申请者角度来讲,缺少对自己“非共识”研究项目的自我审视及变革性创新的实质判断。

相关启示与建议

为进一步降低变革性创新项目在同行评议中的“非共识”现象,鼓励和宽容科技创新,强化对高创新性项目的支持,提出如下建议:

1.设立多元化的科研项目资助模式

国际上包括变革性创新计划、早期研究创新计划、交叉学科研究计划以及青年学者研究计划等多元化的资助和管理模式已取得积极成效。建议借鉴成熟做法,设立更加多元化的科研项目资助模式,鼓励创新性研发,扩大对变革性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和范围,有效保护非共识类研究项目。重点支持重大创新性研究、学科交叉类研究及其早期研究,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资助力度。

2.提高现有指南编制的针对性

建议资助机构在支持创新性项目时,将更加明确的要求写入指南,更有针对性地设计申请书栏目,突出课题特色。如可载明“支持高创新、高风险的变革性项目”“鼓励创造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于学科交叉项目可要求申请人填写“如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或技术”“如何利用项目课题组成员的学科背景保证项目执行性”等;对于前沿变革项目可隐去申请者研究背景,重点要求申请者在“创新性方面”回答更多问题,比如详细阐述“该课题为何具有高创新性和高风险特点”“该课题对学科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以帮助申请者自我审视和评审专家有效判断。

3.注重评议流程的精细程度

在评议专家方面,采取资助机构指定和申请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与申请书学科领域最匹配的小同行进行评审。提交专家评阅的申请书为匿名形式,促使专家更加关注评审项目的思想与价值。在评议标准方面,建议借鉴MRC专家评议锚定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项目设计适当的评议表,建立更合理的评审指标,增强“原创性”“创新性”和“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指标权重。在评议流程方面,可以引入二级评审制度,第一轮专家评审项目的科学性和社会价值,第二轮评审项目创新性,更好地甄别创新性项目。设立评审退回机制,避免专家评审学科领域不匹配的申请书,造成评审不公平。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5)

申报数量少大型综合医院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量普遍偏少。以某综合医院为例,2005~2010年该基金申报平均数仅为32项,与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要求的医院相关职称人数严重不符。究其主要原因:医务工作者科研意识不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认识度不高;医院缺乏相关申报管理政策,缺乏对申报数量及人员的要求,督促力不够;医院科研激励政策不到位,影响医务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多数大型综合医院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普遍采取自由申报的方式,在获得医院科研管理部门通知后,申报者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南自由申报项目,大多数科研人员更是初试申报未果便草草放弃。申报数量少,直接影响医院获资助项目数量。

申报书质量参差不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没有经验的申报者往往不关注评审要点,导致申 报书质量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基础研究部门科研人员申报书撰写相对规范,质量相对偏高;而从事临床工作的科研人员多数缺乏申报书撰写规范及技巧,申报书质量不高,多数未通过第一轮评审。如表2中显示某综合医院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予资助项目专家评审意见中,除第1、3、19顺位反馈意见,其他均为申报书书写质量问题,可见申报书质量是影响该基金成功申报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缺乏对申报人规范的辅导及经验介绍;科研人员缺乏对申报书质量的重视度。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虽组织申报动员及辅导讲座,但缺乏针对申报者个体化指导。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质量,逐渐成为提高该基金资助率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科研人员研究基础薄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重点之一就是申报人前期研究基础及资质,即以往应用与申请项目有关技术方法的经历、申请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等。具体表现在申报人是否曾获课题资助,相关研究论文,特别是SCI及其他高水平情况,获得成果及专利情况,有无实验室工作经验等。申报者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相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不够,没有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没有重要的相关研究成果,没有预试验结果,申请者缺乏课题相关的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的背景等。除了科研人员自身应注重研究基础积累,医院应为科研人员提供软硬件支持,把提高科研人员研究基础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项目管理政策有待改进申报者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后,仅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经费从事项目研究工作,医院一 般采取宣传的方式给予鼓励,既无奖励也无配套经费,科研人员积极性偏低;此外,科研经费财务政策相对严苛、繁杂,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具有管理自主性;项目进展中,缺乏科研管理考核制度;项目产出相关成果缺乏奖励政策,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青年科研人员的学术导向。

项目含金量有待提高自2005~2011年该综合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面上项目34项、青年基金项目12项、其他专项基金11项,近6年医院未获得国家自然中国医院.2012年9月第16卷第9期 •61•科学基金重点及杰青以上类型项目资助,多数为面上和青年项目,获资助项目类型水平偏低,而获得高水平项目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的科研实力。如何针对医院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和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学科交叉,集中力量申报重点及杰青等高水平项目成为工作重点。

科研管理的重要性需予以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政策不断调整,指南领域更加细化,形式审查的要求更加严格,科研管理部门的角色在基金申报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日趋重要。如何对项目运行的全过程采取有效的规划与管理,加强科研管理人员针对性培训,摒弃“重申报轻实施”的管理弊端,提高管理效能及水平是科研管理部门有待改进之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改革措施

扩大基金申报宣传工作申报基金前的宣传、指导与培育工作。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形成完备的申报构思有一定困难,故科研管理部门应在基金申报之前加强宣传工作,指导研究人员早准备,力争让各部门尽早提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关注度及重视度,针对性地培养科研骨干,为基金的申报创造条件。申报指南宣传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之日起,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各种途径通告,包括:利用网站及短信、报刊栏、单位例会申报通知。组建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构架,即各科室由科主任总负责,分别设立基金联系人,专门负责基金申报宣传与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在得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指南内容、申报类型及申报政策的同时,与科研管理部门形成有效沟通,有利于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实施。申报指南的研究和部署工作。申报指南是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部署申报工作的依据,因此指南的研究和部署尤为重要。获得申报通知和指南后,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政策、资助计划和资助重点等信息的学习和专题培训,在充分了解指南内容及政策走向的基础上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为提高形式审查的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开展基金申报的讲座与培训 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知名管理专家从宏观方面介绍国家自然基金相关策略和方针。通过辅导报告使研究人员了解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历史,科学基金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医学科学的发展战略,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研究系列项目、人才系列项目和环境条件系列项目的资助政策、资助内容、申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对申报人员从宏观方面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大量的理论知识。邀请具有评审经验的专家做专题讲座。如针对怎样写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组织专题讲座,通过培训申报人员从评审专家的角度了解选题、摘要、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特色与创新、年度计划与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实验条件及申请人与项目组成员资质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重要性。此外,专家还强调了国家自然基金一审中应注重的问题,利用讲者多年成功申报经验及项目评审经验,从多角度向申报者介绍申请书撰写要领,减少失误率.实施有效的申报流程规划与管理 注重获资助项目的管理工作根据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时间,制定基金申报时间计划 及完备的基金申报管理流程,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基金的申报进度,保证各环节组织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包括:动员阶段、申报阶段、指导阶段、专家初审、答辩、专家二审、科管部门形式审查、标书提交、总结申报经验及关注评审进程。以某综合医院2011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时间安排为例,详见表3。注重各科室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及类型 项目申报数量。申报项目数是保证中标项目数的基础。在扩大宣传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符合条件的研究人员针对性宣传、辅导工作,如对副高级职称(含)以上人员和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组织青年座谈会,讲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要性、申报要点等;组织各科室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组建互助小组,有效提高各科室应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数量,并对申报数量较多的科室予以鼓励。项目申报类型。医院应鼓励科室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以上类型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加强医院重点学科间的联合与创新,及早、重点培育有潜力项目,对这些项目予以院内科研资金支持,积极跟踪项目进展及结题情况,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课题申报创造条件。鼓励科室青年人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增强科研后备军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抓好质量关 提高基金项目含金量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申报质量。申报书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基金申请 者自身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体现了科研管理的作用。申请者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通知及指南要求,参考专家辅导讲座中注意问题及要点撰写申请书;科研管理部门在充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文件及指导精神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管理水平提升,把服务意识贯彻到科研管理工作的始末,同时注重与科研人员的沟通工作,了解科研人员基金申报意向,做到有的放矢的科研管理,减少由于形式审查原因导致的项目撤报数量。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咨询专家组,为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技术辅导和申报项目凝练工作奠定基础。咨询专家组组长由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具有丰富评审经验的知名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主要是由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各领域专家组成。此外,还包括统计专家和科研管理部门咨询负责人。申报咨询专家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申报工作的进程,协调各方力量,指导申报工作顺利实施。3.5.3 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学科交叉,提高项目科学性、合理性。医院应依靠学科优势,加强各学科领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和整合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共享提升研究实力和竞争水平,利用重点学科及基础研究部门的科研力量,实现多领域交叉整合,组织优势力量,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和研究队伍的整合,集中申报重点项目或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提高医院获资助项目类型整体水平。

实行预答辩和预审制度医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审核工作包括一审和二审两次评审过程,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申报类型对申报人进行分组,其中已获批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自由参加答辩。各组的专家主要由一名院外专家担任主审,1~2名院内专家担任副主审,申报人在答辩会上向专家组汇报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可行性分析及创新点等,专家组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由专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一审评估表》中“优、良、中、差”栏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价。科研管理部门针对专家评价对“优、良、中、差”采取对应的“100、80、60、40”等级分数进行打分,估计出本年度申报人员一审评分情况,对申报人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工作。按照规划要求申报人在一周后参加项目二审,在确保二审专家与一审相同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个体化指导的方式进行审核和指导,一方面查看一审修订意见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对一审中未解决或新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修订,对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6)

1. 前言

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中,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简称申请表)的填写是其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首要和必经程序。依照规定,该申请表由成果完成单位负责填写。

目前,国内科技成果鉴定用的“申请表”格式大同小异,所填内容基本一样。以2012年河南省成果鉴定的“申请表”为例,其标准格式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申请表”中,内容涉及:成果名称、完成单位、申请鉴定单位、任务来源及经费、内容简介、技术资料目录、主要完成人员、申请鉴定单位意见等等。其中,“内容简介”是其核心的内容,另外,由“申请表”后附的填表说明可知,其“内容简介”的撰写,包括:① 任务来源;②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③ 性能指标;④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⑤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⑥ 作用意义;⑦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近些年来,我单位在申报科技成果鉴定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内容简介”中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的撰写表述,是其难点之一,应给予重视。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在上述“申请表”后附的填表说明中未具体告知如何撰写,另一方面目前在市面上以及网路上还没有这方面的资料、范例可供参考和借鉴,故此,使得单位有不少科技员工在填写时,感觉疑难,不知该怎么办,不知该如何更好地表达项目所应属的应用领域及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因此,随着我单位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工作的持续推进,该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应用领域的撰写研究及应用

2.1 存在问题及撰写要求

就其“应用领域”撰写,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除了科技成果鉴定的申报者不知如何着手撰写外,还表现在:① 申报者易将其撰写成广义的应用领域,如将项目撰写成笼统泛指的机械或化学、物理领域等;② 申报者撰写形式虽可多种多样,但撰写的篇幅过大,不简明精炼,且层次不清,答非所需。

前已有述,在“申请表”的填表说明中,虽未明确规定“应用领域”如何撰写,但作为成果鉴定所需撰写的应用领域而言,应当是申报项目直接应用的具体领域,而不是上位广义或相邻相近的应用领域,另外,该部分内容撰写,还应简单明了、层次清晰。

2.2 撰写思路及撰写实例

撰写思路为:申报者应结合申报项目的内容,并参照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所属技术领域的撰写方法进行,即可按照“应用于(或属于)……,涉及……”的形式实施撰写。具体见如下的两个撰写实例。

实例1,《程控称量在线检控随流孕育装置及配套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应用领域的撰写,如下:

本项目应用于铸造领域,尤其涉及铸造浇注时的随流孕育及铸件孕育质量的提高。

实例说明:该项目系我单位2008年申报并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鉴定结论为: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实例2,《大型有芯工频加热保温电炉应用技术的深度开发》项目。该项目应用领域的撰写,如下:

本项目属于钢铁冶金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领域,涉及使用工频电源供电、额定容量在30吨以上、用于铸造用铁液保温的有芯电炉的应用技术的深度开发。

实例说明:该项目系我单位2012年申报并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鉴定结论为: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3. 技术原理的撰写研究及应用

3.1 存在问题及撰写要求

就其“技术原理”的撰写,目前存在的问题,除了同上科技成果鉴定的申报者不知如何撰写外,还表现在:① 申报者过多地介绍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立项必要性,忽略项目实施所采用技术原理的介绍,即出现重点不明的表述;② 申报者未充分利用该部分内容介绍,突显成果项目实施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存在的技术难点,即体现不出项目研究的范围和深度;③ 当项目应用多个技术原理解决存在的多个疑难问题时,申报者不注重分层、分段撰写,出现层次不清、表述混乱的情况。

同上,在“申请表”的填表说明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技术原理”如何撰写,但作为成果鉴定所需撰写的技术领域而言,除了应当简洁、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外,还应当撰写项目实施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或攻克的技术难点以及为达项目目的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包括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方法等。

3.2 撰写思路及撰写实例

撰写思路为:申报者应结合申报项目内容,按照“应用什么技术原理(或采用什么措施、方法) 研制什么器物(或确定什么参数) 解决什么问题 (或攻克什么难点) 达到什么目的(或起到什么效果)”的形式依序撰写;另外,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所应用的技术原理,申报者还可先期对项目背景进行简要说明以及对项目难点进行简要概括,随后依据前述的撰写思路实施撰写。具体见如下的两个撰写实例。

实例1,《轮式拖拉机总装线电控接车下线设备的研制》项目。该项目的技术原理撰写,包括以下几点:

① 应用螺旋升降组合、编码定位、起重制动等技术原理,且通过电控程序,可使其设备的接车台面可依据需要实施“平升平降”或“台面倾转”,满足不同机型的大、中、小型轮拖总装完成后的自动轻松随线上台及顺坡轻松下滑下线的需要;

② 设计升降辅助支撑装置,解决升降机在承受非轴向载荷情况下的升降,即,解决升降丝杠变形弯曲的技术难题,保证其直线升降运动和动力传递功能的实现;

③ 接车台板与4个升降顶杆连接,采用卡放式结构(非铰接合页式),可使其在满足升降功能前提下,解决3个电机驱动4个升降点所带来的同步性升降误差难题,有效避免因同步性升降误差、接车台面承受载荷不均所造成的台板扭曲变形问题;

④ 应用光电传感原理,且与轮拖总装线的板链运行实施联锁控制,可有效解决总装后轮拖与接车设备台面上的轮拖相撞以及与正在倾转的接车台板尾部相撞的难题;

实例说明:该项目系我单位2011年申报并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鉴定结论为: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实例2,《动力换挡传动系离合器毂与齿轮合件制造工艺研究》项目。该项目的技术原理撰写,如下:

近年来,本单位研制的大马力电控动力负载换档轮式拖拉机,是目前国内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大型轮式拖拉机,系采用电液控制的离合器总成结构,其中,该结构中的离合器毂与齿轮合件是其极为关键的核心零部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精度要求高,其制造工艺的难点,集中体现在四个“变形”上,即在其合件制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机加工变形、热处理后变形、压装后变形和焊接后变形,以保证合件能够满足其制造精度及承载性能指标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所应用的技术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① 针对薄壁桶状结构的离合器毂,采用粗车后二次正火工艺,释放锻压及车削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有效地改善晶粒组织,减少后续加工及热处理所产生的变形;

② 针对薄壁桶状结构的离合器毂,设计制作带弹性胀套的内胀式夹具,减少精车时的切削力以及夹紧时夹紧力引起的机加变形,借此提高装配时的定位精度;

③ 针对薄壁桶状结构的离合器毂,设计制作专用胎具 —— 淬火芯轴,并采用压入淬火芯轴、内撑离合器毂内花键小径的方法,有效控制离合器毂热处理后的变形;

④ 优化离合器毂、齿轮的热后精加工工艺,避免剩余磁力,防止在后续电子束焊接过程中,因剩磁引起束流偏移所造成的焊缝与压配面配合直径不同心的现象发生;

⑤ 通过试验,确定离合器毂与齿轮止口压配公差,满足微过盈配合要求,且采取分组压配方法,既保证二者的同心定位,防止因配合间隙过大所造成的同轴度超差,又防止因过盈量过大所造成的压装后离合器毂桶口变形的情况发生;

⑥ 针对离合器毂与齿轮合件,通过试验,选择高能密度电子束焊工艺方案,且结合压配环带面宽5mm的特征,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及相应工艺措施,既防止焊接变形,又保证其合件的精度及承载要求,其中,包括依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优化调整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

实例说明:该项目系我单位2011年申报并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的项目,鉴定结论为: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另告知,该项目技术原理的撰写,系先期对项目背景、项目难点进行了简要说明和概括,随后依据前述的撰写思路进行撰写。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7)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成果只有得到法律保护才能发挥它的竞争优势,因此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竞争的热点又集中到了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技术合作、产品贸易和外交往来的前提和基础。发达国家几百年专利制度的历史和我国实行专利制度十几年的实践证明,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有力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因而专利的拥有量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同时也是专利大国。如日本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达40多万件,美国20多万件,德国15万余件。再如IBM公司、杜邦公司、日立公司、飞利浦公司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目前拥有的专利有数万件,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就有数千件,有的高达1万多件。可见发达国家的企业是十分重视利用专利来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的。

1 我国施行〖专利法〗的现状

我国自1984年颁布施行〖专利法〗,经过15a的努力,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专利法律保护体系,专利申请与审批量大幅度增长,到1999年,年专利申请量已达13万余件,我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在专利立法、审查、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所走过的道路,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但是,我们的专利保护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当大。从专利申请量来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自1984年4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国内为131564件,国外为143501件,国外申请量占52%.据统计,19941998年我国受理的有关计算机、医药、生物、通讯和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中,国外申请分别占70%、60.5%、87.3%、92.4%和90%.另据统计,我国从1985年以来14a中,申请国外专利仅为2000项,而日立、索尼公司1a在国外就申请40005000件。这一组组数字表明我国专利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这并不说明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没有作为。近年来,我国每年取得的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达3万余项,其中大部分可以申请专利,而事实上每年受理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仅只1万多项。而那些具备申请专利条件而没有申请专利的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却以、学术交流、评奖等方式公开出去,而一旦公开就等于供别人无偿使用。那么,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的价值何在?形成这样一种局面的原因只能说明我们的专利保护意识过于淡薄。这也是源于我国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远离市场,承担科研项目任务的主体部门在科研课题任务完成后,往往只注重申报成果、、评奖,而忽视申请专利保护。这种重申报成果轻申报专利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应该迅速扭转,要知道再高级的成果也无法与国际接轨,法律只保护专利,不保护成果。如果某个人或某个企业对无偿获得的科研创新成果,经过一番改进分类后,申请了专利,那么我们成果的研制者就要再花钱买下该专利或买下该专利技术的实施许可,才能使用自己所研制的成果,否则就要处于侵犯专利权的被动地位。在当今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正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与我们争夺高技术领域的市场及潜在市场的形势下,这种使科研创新成果因未申请专利保护而流失的现象,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2 专利保护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2.1 用好专利文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新信息,90%以上首先都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中,应首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目的就是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对于已有专利在先的技术应当避开;根据检索出的对比文献,可以清楚地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在高起点上确定研究课题和产品开发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复研究,造成科研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实践证明,在创新研究、开发的过程中,用好专利文献,可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这是一条捷径。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建立起了收藏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0万份文献的专利文献馆,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等待着我们的科研人员去挖掘、去利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应当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技术领域或专业,建立起自己的专利文献数据库,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使科研人员能够随时检索到所需要的技术信息,抢占本领域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2.2 申请专利,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8)

中图分类号:TP311.52

0前言

本科研管理系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使得科研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校科研项目繁多,如果用手工管理存在许多不便之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1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通常是经过手工操作完成的。申请一个项目首先从可行性分析开始,接着填写项目申请书和进度报告等。得到上级的批准通知后,根据批准通知规定的研究年限和资助经费,签署《项目责任书》,按批准通知中的修改意见对原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如无修改意见,按原研究方案执行、检查),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按规定时间报送相关部门(一式一份)审查,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

研究计划执行中,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填写《项目年度进展报告》,报送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在检查考核基础上,对《进展报告》实事求是地签署意见。地区科学基金及联合资助项目,同时报送匹配经费的主管部门。

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简称《总结报告》),并由单位审查、验收并签署意见。各单位应将本单位全部结题项目的结题简表,按统一规定录入软盘,于次年受理面上项目申请期同时统一报送计划局。最后由相关部门审核。

如下图:

这样的操作效率大大的影响了科研项目的发展进程,一个项目从申请到审核到立项的,到结项周期过长,而且不方便项目管理。

2系统设计

本系统是典型的项目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c/s结构前台是客户机应用程序,后台是服务器数据库。本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功能:

(1)项目申请,包括项目申请书的录入、管理、查询,在项目申请书录入时还应该把一些项目相关的资料也一并录入,如项目小组成员的详细信息、项目计划等。在完成录入后,还可以对项目信息进行维护、查询等操作;

(2)科研成果管理,包括项目中产生的一些科研成果和论文著作的录入和一些教材资料信息的录入,同时还能对所录入的信息进行信息维护,包括新增,删除,查询,修改等;

(3)系统功能,它包括对用户信息的管理维护,可以新增用户、修改用户权限、修改密码;数据分析,对所有的项目数据和科研成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图表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从而进行分析预测,研究项目开发的发展趋势。

3项目申请书模块管理

项目在开始时要先经过项目申请,因此,要首先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填写完成后,用户还可以对其他项目申请的情况进行查看、查询,了解实际情况。在项目管理子系统中包括三个内容:

(1)项目申请书的填写。用户在此填写自己的项目申请的基本信息。此外在填写项目申请书的同时,应该把该项目的小组成员和项目进度计划也一并填写。

(2)项目申请书的查看。一般用户可以查看其他项目的情况,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3)项目申请书的查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查询条件,来寻找需要的项目资料。

功能:成立一个项目,就应该增加该项目的基本信息的记录,该窗口提供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性质、所属学科、申请金额、批准金额、申请时间、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联系电话和是否批准的信息录入,而且连接计划录入和小组成员录入这两个界面进一步增加详细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基温.信息网络技术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08.

[2]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9)

(一)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造假、剽窃、故意重复申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二)以任何形式探听未公开的项目评审信息、评审专家信息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干扰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

(三)组织或协助项目团队向评审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 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等;宴请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或向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提供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科学基金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四)包庇、纵容项目团队虚假申报项目,甚至骗取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五)包庇、纵容项目团队,甚至帮助项目团队采取“打招呼”等方式,影响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公正性;

(六)在申请书中以高指标通过评审,在计划书中故意篡改降低相应指标;

(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如违背上述承诺,本单位愿接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做出的各项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停拨或核减经费,追回项目经费,取消一定期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以及主要责任人接受相应党纪政纪处理等。

依托单位公章: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10)

1.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及其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科技人员都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预以支持,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在农业领域,国家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并设有专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农技推广专业。相对而言,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问题,尚未引起特别的重视。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十六字方针的核心,在科学意义上,旨在强调国家有能力持续不断地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上,旨在强调这些科技成果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并领先世界,这既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也是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的本质所在;但从法律意义上看,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有赖于这些科技成果的内容仅为我所掌控,或他人虽知晓但我有排他使用权,前者是技术秘密权的特征,后者是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特征。

2)是一切科技投资获得回报的基本保障。科技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基础研究在战略上属于引领未来,但在科学上仅服务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只能是后两类研究的成果。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一切科技投资,获得回报的最终源泉,都是后两类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垄断应用所产生的高额利润。也正如此,受利益驱动我国每年全社会投入的R&D经费,后两类研究占绝大部分,比如2004年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20.4%和73.4%,而基础研究仅占6.0%,这也是历年来达到的最高比例。但应该看到,科技成果的垄断应用须以这些成果已取得知识产权为基本保障。我们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万燕VCD事件和近几年DVD专利费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科技投资欲取到经济上的回报,最终成果必须知识产权化。

3)是提高科技投资效益和科技成果创新高度的有力措施。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资效益及其成果的创新高度,以发明专利授予量及其比例最有指标意义。

据国家公布的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720项(基础理论成果2839项,应用技术成果27363项,(基础理论成果2839项,应用技术成果27363项,软科学成果151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865项,仅占登记成果总数的9.0%,占应用技术成果也不到10.5%。由于为这些登记成果计投入累计投入资金达11253.4亿元,相当于平均投入3.93亿元才能产生一件发明专利。加之我国R&D经费历年来94.0%以上被用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可见我国科技投资的效益不高,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程度低。

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年授予的专利为190238件,国内和国外的授予量分别为151382件和38910件,所占比例程度高的发明专利只有18241件,不到12.1%,而在国外的专利中发明件,比例高达80.0%。从全年总的发明专利授予量看,国内也只占37.0%,国外高达63.0%。而且国内与国外的这种差距,多年来一直如此。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科技成果创新程度不高。

识产权的取得均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不同种类的知识产权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比如专利均以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为实质要件。实用性意味着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不能是一种纯理论的方案,它必须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并能生产积极的效果,而这正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创造性上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专利要求更高,须“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新颖性要求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与已有技术中的内容一模一样,它以技术是否已经公开为判断标准,但又以技术完全公开为获得专利的前提。因此,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的立项之初,将科研成果是否采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采用何种知识产权等,作为评判是否给与立项、资助科研经费数额的参考标准之一,并可以通过强行专利检索制度,排除内容雷同项目的立项,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浪费;课题完成后,可直接借用成果实际采用的知识产权形式,作为成果创新高度的衡量标准之一。促使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无疑有助于科技投资效益和科技成果创新高度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促使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并对此进行研究,不意味任何科研项目的成果,包括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成果,都必须有知识产权化的结果,其目的旨在通过促使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过程,提高科技投资的效益和科技成果的创新高度,辨别科技意义上的成果与法律意义上成果的区别,为科技投资获得回报,自主创新发挥积极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2.造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程度低的原因

造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程度低的原因有很多,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

1)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未成为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立项、验收、评价的强制标准。

不将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科研立项的强制评审标准,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从2003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及所附的《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就没有将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化列为教育部立项的评审标准,自然它也不会成为项目验收、评价的强制标准。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验收)报告》标准格式,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及评估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研究取得的成果(受资助项目数、被引用次数、收录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多少、专利申报和获奖情况);②成果转化情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附证明材料);③该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将“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项目验收的评价标准,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教育界,“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比“成果转化情况”相对容易得分,实务中最核心的标准还是“研究取得的成果”,但其中“受资助项目数、被引用次数、收录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最为重要。这就是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的原因之一。

尽管国家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国科发政字[2003]94号)第四条明确规定:“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项目建议书中写明项目拟达到的知识产权目标,包括通过研究开发所能获取的知识产权的类型、数量及其获得的阶段,并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依据。”但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申请书》、很难看出成果知识产权化已作为立项的强制评审标准,因为该《课题申请书》中的“成果提供形式”列举了9种:发明专利、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装置、新材料、新工艺(或新方法、新模式)、计算机软件、技术标准、论文论著和其它,将“发明专利”与“新产品、新装置、新材料、新工艺”并列在一起,是否意味着后者的创造性不高,不准备申请专利或当作技术秘密处理,还是无需明确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其实质是混淆了科学意义上的成果和法律意义上成果的区别,“成果提供形式”中的成果仍是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另外,也看不出采用不同的知识产权成果形式在立项、获得经费等方面有何不同。更重要的是,倘若申请人在申请书中也明确了将采取某种知识产权化的成果形式,比如发明的形式,但科技部制定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任务合同书〉,并未规定预期成果目标不能实现时项目负责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从法律上讲,合同以约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但缺乏违约责任作保障的合同义务是无意义的。

863计划项目的验收及评价标准,从〈863计划课题验收专家评议表〉可以看出:“技术指标”和“成果水平”是核心,其中前者又以是否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为衡量标准,由于863计划“课题申请书”中的“成果提供形式”混淆了科学技术意义上的成果形式和法律意义上的成果形式,因此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也没有成为863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及评价的标准。

2)在有关个人利益的制度设计上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几乎没有作用。

以现行的〈安徽省高等学校教授任取资格考评标准〉为例,教授资格评审的三角标准为“学历”“科研”、“论文论著”三方面。

“科研”条款设计了8项,与科技领域有关的有6项,须具备其中的一项:“①获省、部级四等奖以上的技术负责人或获厅、局级二等奖的课题第一二完成人。②作为主要骨干参加1项以上省级科研项目,或获科研经费每人年均0.5万元以上。③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或是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设计人,并且该项目经有关专家鉴定已产生较好社会经济效益;或科研成果经省主管部门组织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④在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服务方面解决了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经省主管部门组织鉴定认为有较高水平,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⑤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⑥创建新的学科领域,填补省内空白。”在该6项中有1项要求成果获奖励,有4项要求成果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省内空白,还有1项仅要求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省级科研项目,是否完成或成果如何无关紧要,此为最低要求。在这6项中有1项涉及到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问题,但它又以“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必要条件

“论文论著”条款设计了10项,须具备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两项是①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在部级重点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代表作经同等专家鉴定达到教授学术水平。②公开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1部,如系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10万字,且在部级重点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2篇以上,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教授学术水平。另外,有3项涉及到:成果获奖可以降低论文的要求,但无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化问题。

显然,在安徽省教授资格评审中,获得省级科研项目或成果获奖,并最为重要,为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这就是现实中人们为何积极申报项目或热衷于申报奖励、重视,忽视知识产权化问题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企业出于抢占市场考虑,其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程度肯定比高校、独立科研机构高。如前文提到的2004年全国取得的3172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中,其有发明专利授权量2865项,其中企业(含科研转型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占49.7%(1424件);大专院校次之,占24.4%(699件);独立科研机构占19.9%(570件)。如果同它们完成的科技成果总数比较,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为13.8%,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分别为10.2%、8.3%,但这还不包括企业有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

3)过高的申请和维持知识产权的费用也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一大障碍。

在科技成果为客体的知识产权,从取得的程序看,可以分为4类,一是由特定国家行政机关审批而取得,如发明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二是向特定军事家行政机关申请登记(非审批)而取得,如实用新型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三是由权利人自己采取保密措施而取得并维持,如技术秘密权,四是自成果完成之日自动取得,如计算机软件版权。在这些知识产权中又以发明专利权最为常态。

以发明专利权为例,有关发明专利申请的费用共有17种,其中绝大部分由申请人承担。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专利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0]2441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该17种费用具体为:申请费(900元)、文件印刷费((50元)、说明书附加费(从第31页起50元,从第301页起100元)、权利要求附加费(从第11项起150元)、优先权要求费(每项80元)、审查费(2500元)、维持费(每年300元)、复审费(1000元)、著录事项变更手续费(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变更200元,专利机构、人委托关系变更50元)、恢复权利请求费(1000元)、无效宣告请示费(3000元)、强制许可请求费(300元)、强制许可使用裁决请求费(300元)、延长费(第一次长期请求费300元,再次延长期请求费2000元)、中止程序请求费(600元)、登记印刷费(250元)、印花费(5元)。在这17种费用中,任何一个申请案都不可少的有6种,高达5000元。

发明专利权取得后,缴纳年费是权利人的一项法律义务,《通知》所确定的年费标准是:第1-3年900元,第4-6年1200元,第7-9年2000元,第10-12年4000元,第13-15年6000元,第16-20年8000元。

3.提高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程度的措施

1)应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纳入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立项、验收的强制评估标准。

首先,应当树立科研成果有科学技术意义上的成果与法律意义上成果的区别意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法律意义上的成果就是已知识产权化的成果。因此,应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一项有别于科学意义上的独立指标,纳入科研项目立项、验收的评审标准。

其次,应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一项强制的标准纳入基础研究之外的科研项目立项,验收的评审过程中。这意味着应用研究或实验发展项目,都不能回避知识产权化问题。当然,强调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作为一项强制标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应用研究或实验发展项目的成果都必须确保知识产权化。它旨在强调成果能知识产权化的项目要明确采用何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项目成果不能知识产权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另外,由于不同的知识产权形式对成果的创造性要求不同,投资者应当将其作为确定科研经费的标准之一。

再次,应采用法律的形式确保成为强制评审标准。这不仅要求项目的“申请书”、“验收报告”有明确的成果知识产权化要求,而且要将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承诺作为项目完成人的法律义务,并在合同书或任务书中明确违反该项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最后,应当吸纳知识产权法专家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验收的评审工作。《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国科发基字[2003]308号)第18条规定:“建立健全评价专家库。评价专家库应包括来自研究与发展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的科学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等。并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更新。”本文认为,吸纳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参与项目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但将法律专家排除在外不恰当。

2)有关个人利益的制度应当充分肯定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作用和地位。

如何申请科研项目篇(11)

Q:美国是不承认国内的硕士学历吗?

 

A:谈不上承认也谈不上不承认,国内硕士阶段的学习一般可抵部分学分。

 

美国的教育体系跟大陆不同,大陆常见的是硕士研究生2.5-3年毕业,博士研究生3年毕业,通常不允许本科生直接念博士,顶多硕博连读五年毕业,也就是说你基本上必须按本科-硕士-博士这条线按部就班的读下来,硕士是博士的必经之路。

 

美国最常见的是硕士2年毕业,PhD博士5年毕业,两者相对独立。有非常多的PhD项目并不要求你有硕士学位,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学校你可以跳过硕士直接走本科-博士的路线,硕士并非必须的,当然如果你有硕士学位对你申请这个PhD可能会有帮助。在这个基础上,无论你有没有硕士学位,无论你的硕士学位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在美国拿一个PhD都需要平均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一个美国硕士毕业的学生申请PhD也要再花5年才能毕业。

 

部分美国项目还要求申请者必须拥有硕士学位方才可以申请,此时,国内的硕士学历便必然被承认。对这类项目来说,博士学位一般只需要3-4年来完成。

 

Q:本科毕业可以直接申请去美国读博士吗?

 

A:可以。事实上,在部分顶尖私立学校,本科生直接申博更受欢迎。

 

Q:本科直接申博和直接申硕在申请方面有何优劣势?

 

A:博士:奖学金机会多,难度大,就业及移民前景好;

 

硕士:奖学金机会少,难度小,就业及移民前景差。

 

Q:本科直申PhD和等研究生再申PhD有何优劣势?

 

A:这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部分顶尖学校(比如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等),倾向于从一开始就以自己的模式培养PhD学生,注重学生的可塑性。这里学校喜欢通过一个五到六年完整的科研训练(前期投入后期产出的模式),来培养出有着自己学校研究风格的PhD,来培养出未来科研界的明星。所以他们希望录取的是最最有天赋的学生,所以同样是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第一名和研究生第一名,前者申请MIT更加有利。对这类学校,本科直申就要比读研究生再申PhD有优势。

 

对于并非最顶尖的美国学校,是喜欢给有经验的研究生发博士全奖。因为第一,他们会担心学生半途跳槽去更好的学校,所以不能前期投入后期产出,所以希望学生一来就能出力;第二,他们培养TOP SCIENTIST的期望值不比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等,培养模式也与顶尖学校不同。所以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有经验的工作者,所以同样是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中等生和研究生中等生,后者申请50名左右学校更有利。

 

另外,还有的学校的部分专业的PhD本科是不可以直接申请的,需要有硕士学位方才可以申请。本科生只能先申请学校的硕士或硕博连读项目。此时,一般而言,这所学校就会承认国内的硕士学历,而国内的本科生则只能先申硕士或硕博连读项目。这里的硕博连读项目实质和其它学校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的PhD项目相同,因为后者实质同样是需要从硕士阶段读起的。

 

总的来说,如果申请者本科阶段是中国最顶尖学校最优秀的学生,请以本科生身份直接申请美国博士,国内读硕只会浪费时间而不能提升背景。如果申请者本科阶段不是中国最顶尖学校毕业的,或者不是学业最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在国内好一点的学校读硕,为自己成功申请美国博士全奖增加筹码。

 

Q:本科英文挂名文章对申PhD有没有帮助?

 

A:有帮助,是文章就有帮助。

 

Q:美国有博士留学生入学考试吗?

 

A:没有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但部分学校会在内部举办,针对是本校的硕士生——尤其是硕博连读(MS/PhD或MA/PhD)项目的学生。美国的硕博连读项目通常以“MS/PhD或MA/PhD”来表示,其实就是将PhD分成了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这样博士阶段便可以直接招生硕士毕业生了,增加了招生的灵活性。

 

Q:读完美国硕士再申美国PhD,需要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吗?

 

A:读完美国硕士再申美国PhD,同样是凭GRE成绩申请。但如果申的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话,学校有可能会组织博士生入学考试。向教授申请,并通过该考试便可以获得博士入学资格。申同一所学校,一般不再需要GRE成绩,也无需再次申请,主要看导师要不要你。

Q:美国博士可以春季入学吗, 但如果是春季入学的话,国内硕士毕业证还没拿到,而且也还没有进行毕业答辩,会有什么问题吗?

 

A:第一个问题:虽然部分美国大学提供春季学期入读,但大部分都是面向美国本土在读的国际学生申请的;国内学生更多的是申请秋季学期,一方面秋季学期申请获得奖学金的几率要比春季学期大;另一方面,春季学期开设的课程没有秋季学期多。所以, PhD还是以申秋季学期最好。如果一定要申请春季学期,最好多做套磁功夫,比秋季学期更要多做。

 

第二个问题:只要本科学位背景即可申请美国博士,硕士学历可以不用提供。美国大部分学校是不承认国内硕士学历的,拿了硕士文凭也无用武之地,但仍然可以在硕士阶段申请,可以转部分学分——同样可以缩短博士就读的年限。

 

Q:PhD申奖学金难吗?

 

A:理工类PhD一般都不难,但全奖还是普遍有难度的。一般性的RA多会有的,要注意和教授套磁。人文类专业的PhD,一般要看学校。人文社科类专业PhD的奖学金一般由系里提供,而非由导师提供,因为申请的学生少,奖学金反而更有保障。

 

Q:美国博士一般需要修多少学分?

 

A:最常见的是72和96两种。学制4-7年不等,主要视论文完成情况。我们一般说PhD是5年,头两年授课,相当于硕士水准,后三年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