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5 15:10:05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空载上行制动试验;制停距离;制动器工况

Key words: light upward brake test;stopping distance;working condition of the brake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124-02

0 引言

随着高层住房产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办公楼和居民住宅的不断增加,电梯也越来越普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使用周期长达甚至超过10年的老旧电梯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在2015年7月杭州新华坊电梯惨剧的发生震动了全国,一位正值花季的少女生命不幸戛然而止。经过电梯事故调查领导小组查实,该涉事电梯制动器闸瓦有明显的严重磨损,同时开展对辖区内电梯的隐患排查整治,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电梯检验员参与了本次电梯隐患的排查行动。在通江桥小区的一幢高层住宅电梯进行排查时发现,该住宅电梯上行制动试验无法有效制停,轿厢长时间处于“失控”状态,上行制动试验不合格,电梯制动器工作状况不符合要求。

制动器的工作状况是否良好体现在制动能力上,制动能力是保证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而垂直电梯的上行制动试验正是对于电梯制动器工作状况的检验。上行制动试验是电梯定期检验中对于制动器安全状态检查的直观体现,杜绝电梯出现溜梯、冲顶、剪切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1 上行制动试验的要求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中关于8.10项上行制动试验的规定: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当被可靠制停,并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

然而电梯检验检规中并没有对上行制动试验的判定结果给予直观准确的描述,造成了对于不同的检验工作者难以对试验结果作出准确判定的依据,导致试验结果偏差,甚至作出错误的报告。对此笔者希望在检规和标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实践检验中的经验,对上行制动试验的制停距离的测量提出方法和结论判定准则,有助于解决目前上行制动试验没有具体方法和具体合格判断标准的盲区。

2 制停距离的理解

对于垂直电梯的轿厢空载上行制动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期望在切断主开关电源,电动机停止转动的同时轿厢能够有效制停。

在实际检验操作中,轿厢空载上行制动试验时,轿厢会在主电源断开、电动机停转后,继续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后才会停止。这段轿厢从断电到完全停止的距离在理论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停距离,其运动过程包括了主电源开关动作后,信号传输到制动器接收信号的电气动作时间,以及制动器由接收信号到抱闸开始动作的机械动作时间,和制动器动作到轿厢完全停止的制动时间。由于电气和机械动作时间极快,可以认为在瞬间完成,这段运行误差在实际试验操作中忽略不计。因此这段轿厢从断电到完全停止的距离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即可认为空载上行制停距离。

3 制停距离的测量方法

现在要明确在实际电梯检验中上行制动试验中制停距离的测量方法:

①先将空载的轿厢在顶层平层若干次;

②将空载轿厢停靠在行程的上端站(一般取总行程的2/3),在电梯机房地面开口上选取适当位置的钢丝绳,在该段钢丝绳上标注明显清晰的记号;

③将空载轿厢由行程底部行驶至钢丝绳记号处出现在机房地面开口圈框的瞬间,切断主电源总开关;

④待轿厢完全制停后,再在机房地面开口圈框处的钢丝绳上作下明显标记,作为测量点,测量出该测量点至前面钢丝绳标记点的距离s(要考虑曳引比),即为轿厢的制停距离。

4 制停距离的减速度分析

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设计标准如图1所示,空载电梯在额定速度运行时,当制动器动作后,对重侧拉力T2大于轿厢侧拉力T1,则造成轿厢加速上行,可能造成轿厢冲顶。

因此要保证电梯轿厢从下端站至最顶层平层位置这段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内制动器紧急制动时,轿厢有足够的制动减速度,都能有效制停而不冲顶。

对电梯的基本构件建立模型,假设轿厢的净质量为m,对重的质量为M,则电梯模型需满足:

M=m+kQ

式中,k―平衡系数(一般取值0.4-0.5);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摘 要】电梯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保护装置有效可靠的保护,而做为电梯重要保护装置的制动器,能够防止电梯发生溜车事故,使电梯能够准确地制动停靠。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确保电梯制动器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梯溜车的发生。

关键词 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检验检测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业发展不断壮大,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垂直运输工具,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电梯已经超过压力容器而成为第一大特种设备。在电梯不断普及的同时,电梯事故也不断的发生,为了确保电梯不发生溜车和坠落事故,电梯必须设有制动系统,而且必须是一个摩擦型的机-电式制动器[1]。制动系统能否有效可靠的动作,关系到整个电梯、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保养人员的安全,是电梯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安全保护装置。

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工作原理

1.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

电梯最常用的制动器是电磁制动器,俗称抱闸。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各种各样,通常有机-电摩擦型常闭块式直流电磁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碟式电磁制动器[2]。但是不论哪一种结构型式,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电梯制动器一般由制动电磁机构、制动臂、带有制动衬瓦、盘车装置、弹簧等组成[3]。其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

制动器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构成:产生制动力的有导向的压缩弹簧、产生释放力的电磁铁装置、在制动轮上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瓦和制动带、传动和调整机构。

电梯制动器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电磁线圈的铁心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则不属于制动器的机械部件。

1.2 电梯制动器工作原理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将产生电磁吸力,该吸力使铁芯吸合,带动制动臂克服制动弹簧压力而绕支点旋转,带动制动瓦脱离制动轮,制动器实现松闸。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失电后,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制动瓦紧压制动轮,制动器落下抱闸从而实现制动。

2 电梯制动器的检验

因为电梯制动器的可靠性,密切关系到乘客等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电梯制动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对于电梯制动器的检验,其主要依据为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及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首先,参与制动的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

其次,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切断制动器的电流,当电梯制停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次启动运行。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最为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

再次,制动器应当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或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与制动轮或制动盘不发生摩擦;并且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以及制动轮或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油污[4]。

在检验制动器时,首先应当对照型式试验报告,查看制动器。然后查看电气原理图和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判断制动器是否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查看其触头是否串在制动器控制电路中。最后观察电梯运行停止时,是否有两个电气装置是否释放。

如果通过查看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不能判定制动器是否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控制,可通过模拟试验来进一步确认。模拟试验方法为:在电梯运行时按住制动器的一个接触器的主触头不放,在到站停梯后再令其反向运行,此时电梯应不能起动,如果此时出现溜车现象,则说明制动器不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

此外,电梯制动器的制动闸瓦与制动轮的工作面上一定不能有油污,否则将会造成制动失效,从而导致溜车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维护保养给制动销轴加油时,一定不能把油滴到闸瓦和制动轮工作面上。

3 总结

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总结了电梯制动器的检验方法,以及模拟实验的方法,从而可以判定电梯制动器是否有效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

[2]李洪.浅谈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检验检测[J].沈阳:电气开关,2012-06-15.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业发展不断壮大,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垂直运输工具,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电梯已经超过压力容器而成为第一大特种设备。在电梯不断普及的同时,电梯事故也不断的发生,为了确保电梯不发生溜车和坠落事故,电梯必须设有制动系统,而且必须是一个摩擦型的机-电式制动器[1]。制动系统能否有效可靠的动作,关系到整个电梯、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保养人员的安全,是电梯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安全保护装置。

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工作原理

1.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

电梯最常用的制动器是电磁制动器,俗称抱闸。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各种各样,通常有机-电摩擦型常闭块式直流电磁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碟式电磁制动器[2]。但是不论哪一种结构型式,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电梯制动器一般由制动电磁机构、制动臂、带有制动衬瓦、盘车装置、弹簧等组成[3]。其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

制动器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构成:产生制动力的有导向的压缩弹簧、产生释放力的电磁铁装置、在制动轮上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瓦和制动带、传动和调整机构。

电梯制动器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电磁线圈的铁心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则不属于制动器的机械部件。

1.2 电梯制动器工作原理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将产生电磁吸力,该吸力使铁芯吸合,带动制动臂克服制动弹簧压力而绕支点旋转,带动制动瓦脱离制动轮,制动器实现松闸。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失电后,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制动瓦紧压制动轮,制动器落下抱闸从而实现制动。

2 电梯制动器的检验

因为电梯制动器的可靠性,密切关系到乘客等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电梯制动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对于电梯制动器的检验,其主要依据为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及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首先,参与制动的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

其次,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切断制动器的电流,当电梯制停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次启动运行。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最为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

再次,制动器应当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或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与制动轮或制动盘不发生摩擦;并且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以及制动轮或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油污[4]。

在检验制动器时,首先应当对照型式试验报告,查看制动器。然后查看电气原理图和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判断制动器是否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查看其触头是否串在制动器控制电路中。最后观察电梯运行停止时,是否有两个电气装置是否释放。

如果通过查看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不能判定制动器是否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控制,可通过模拟试验来进一步确认。模拟试验方法为:在电梯运行时按住制动器的一个接触器的主触头不放,在到站停梯后再令其反向运行,此时电梯应不能起动,如果此时出现溜车现象,则说明制动器不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

此外,电梯制动器的制动闸瓦与制动轮的工作面上一定不能有油污,否则将会造成制动失效,从而导致溜车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维护保养给制动销轴加油时,一定不能把油滴到闸瓦和制动轮工作面上。

3 总结

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总结了电梯制动器的检验方法,以及模拟实验的方法,从而可以判定电梯制动器是否有效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1.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前曳引式电梯普遍采用机电式磁制动器,它由一组具有导向作用的弹簧,带有制动衬垫的闸瓦、制动臂及电磁铁组成。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制动器松闸;电磁线圈失电时,制动闸瓦靠弹簧压紧于制动轮而产生摩擦力,产生制动力矩。

2.制动器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检验方法的缺陷

《检规》自2002年3月1日实施以来,笔者通过对辖区范围内的数百台在用电梯进行了定期检验,在对制动器项目进行检验时除了严格按照《检规》规定的方法进行常规检验外,还附加进行了空载轿厢上行制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同时总结出制动器存在的一系列影响其工作可靠性的问题。

2.1 通过常规外观检测可以发现的问题

制动器零部件缺损(如安全销不全或缺损、并母螺丝缺损或松动),制动器松闸时,两侧闸瓦不能同步离开,且松闸平均间隙超标(大于+0.7mm);制动器检闸动作不灵活,存在明显滞后现象;电动机起动时带闸运行;制动器失电制动时,两侧闸瓦不能同步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上。

2.2 常规检验合格后通过动态制停试验发现的问题

制动器铁芯和铀套间有油污,积尘或锈蚀,导致铁芯动作不灵活,制动器工作失效,制动闸瓦工作表面有油污,降低制动力矩;制动弹簧压缩行程不符合出厂设计要求,偏小或偏大均会导致制动闸瓦压不足,以致降低动力矩;制动闸瓦表面因磨损导致摩擦表面出现炭化现象,硬度增大,摩擦系数降低,甚至导致制动性能完全失效。

综上所述按《检规》规定的检验方法对在用电梯制动器项目进行检验时,除了能有效排除前四种影响制动器工作可靠性的问题外,而对于后五种比较隐蔽且严重影响制动器工作可靠性的安全隐患,若不进行动态制停试验是无法通过检验来发现并排除的。

3.电梯制动器的检验要求及方法

(1)GB7588-2003 的12.4.2.1条款要求,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应理解为“所参与向制动轮或制动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的部件应是制动瓦及产生制动力的压缩簧或重锤。该规定并未规定设两个线圈,如设两个线圈就是两套制动器了。”因此,在外观检验时,上述所说的硬件应符合要求,功能试验时,人为使一组制动瓦打开,让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拉闸断电,互相判定另一组制动瓦是否让轿厢减速下行并制停。

(2)GB7588-2003 的12.4.2.3.1条款要求:“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不论这些装置与用来切断电梯驱动主机电流的电气装置是否为一体。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防止电梯再运行。”所谓独立,是两个电气装置无相互控制关系,两个电气装置除应采用串连连接外,还必须分别由两个独立的信号控制,因为受一个信号控制时,如这个信号失效,两个电气装置均不能使制动器抱闸。目的是使制动器可靠断电制动。这两电气装置可以由两个独立的接触器,也可采用一个能切断制动器线圈电流的接触器和一个用来阻断静态元件中电流的控制装置及每次停车时检验阻断情况的监控装置来共同组成。检验时,应根据电气原理图和实物状况,检查切断制动器电源的电气装置数量和独立性;并通过运行试验,人为使一个电气装置触点不打开,电梯应不能反向运行。

(3)GB7588-2003 的2.4.2.1条款要求:“当轿厢载有125%额定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操作制动器应能使曳引机停止运转。在上述情况下,轿厢的减速度不应超过安全钳动作或轿厢撞击缓冲器所产生的减速度。”检验时,轿厢均布125%额定载荷,使轿厢在较低层站,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拉下总电源开关,电梯应能可靠制停,同时用粉笔轻靠在钢丝绳上,测得的粉笔痕迹长度再除以曳引比即为轿厢制停距离。再根据 a=V2/(2S)计算减速度 a,则 a 应在(1.96~9.8)m/S2。

4.预防制动器出现问题的措施

(1)电梯的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使用电梯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建立电梯档案,建立并落实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电梯维修保养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有条件时,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早期电梯产品进行更换或改造。

定期对制动器上的制动弹簧、销钉(轴)进行无损探伤检验。

(2)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应加强对维修保养人员的能力培训,使其掌握电梯的技术要求和常见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维修保养质量。在做好日常维修保养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养计划,突出重点难点,保证安全。

(3)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电梯的技术标准,加强对制动器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及早发现和消除制动器事故的隐患。在定期检验时,应增加对制动器外观的检验内容,并以轿厢空载上行使制动器突然失电的方法,来间接评估制动器的制停效果。

(4)电梯生产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杜绝制动器在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当向制动轮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不起作用时,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质量、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建议增加试验次数,并在试验确认合格后对作用于制动弹簧的螺母进行漆封。应免费承担在用电梯修理、改造的技术服务及指导工作,并按技术规范要求负责调试,并对结果负责。

5.制动器动态试验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上述检验过程中,当发现曳引轮与钢丝绳相对滑移较大,特别是某些高速电梯,其滑移量都难以测量,此时我们所测量到的轿厢制停距离将不能反映出能制动器工作可靠性,有些甚至是由于制动力矩过大,制动轮抱死后,轿厢由于惯性作用导致曳引钢丝绳在绳槽中发生相对滑移。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一方面需检查制动臂压缩弹簧的压缩量是否在厂家设计范围内,如果这方面没有问题,且制动轮未出现瞬间抱死的现象,则此时我们应考虑另一方面的因素,因为对在用电梯定期检验时,进行上述实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曳引力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还需要按照国标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3规定:曳引式电梯应满足的三个条件中第a项规定,进行曳引能力试验,以排除是否存在曳引力不足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轿厢有125%的额定载荷,在井道中最不利的工作位置(一般是最低层站)此时电梯应能保持平层且不打滑;如果存在打滑现象,则说明电梯曳引力不足,需予以排除后重新进行制动器动态试验。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2阶梯电价实施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1居民电能计量装置状况

目前,广西电网居民单相电能表主要是电子式电能表和机械式电能表(包含机电式电能表),截止2011年底,机械式及机电式电能表的用户比重较大,约占总数的67.3%,电子式电能表占总数的32.7%。

2.2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

2.2.1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要求

由于不同用电量对应不同的电价,居民最先关注电能表计量是否准确、可靠,对单相电能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相电能表本身应具有月冻结功能及准确的时钟,即要求电能表在每月结算日零点准确冻结用户上个月的电量。由电能计量装置现状可知,占广西电网计量装置67.3%的机械式及机电式电能表只能计量用户当前电量且没有时钟,不具备任何时段冻结电量功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完全准确地计算阶梯电量。32.7%的电子式电能表有一部分已经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和预付费售电系统,但2008年前安装的电子式电能表不具备表计月电量冻结功能,另外预付费式电能表是预售电量,不能统计月用电量,更不能基于电量而执行不同的电价和电费结算。因此完全满足阶梯电价实施要求的电能表只占一户一表用户的27%。

2.2.2对抄表结算的影响

目前广西电网除已经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表外,其余电能表以人工抄录方式为主,大都按月或双月固定的抄表例日进行抄表。阶梯电价实施后,抄表日的提前或延后都有可能造成电量阶梯的跳变,存在较大电费差额和电费纠纷的风险,影响电网公司或用户的利益。对于具有冻结功能的电能表,计量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优先抄读电能表冻结电量,只能抄读集中器冻结的电能表当前电量。集中器冻结电量由于受通信环境、技术稳定性等影响,成功冻结电能表当前示度在时间上会有滞后,相比电能表自身冻结电量会有较大差别,影响了电费的精确计算,且未能充分利用电能表的冻结功能。目前抄表员到现场抄表均是抄录电能表当前电量,电费核算时采用的抄表时间是抄表员上装数据的时间,并以此计算计费周期。因抄表员抄表时间不统一造成电费计费周期不一致,影响阶梯电费结算。

2.3对策分析

针对阶梯电价实施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和要求,依据广西电网目前居民低压单相电能表种类、功能,从影响阶梯电价实施角度对各类单相表进行划分,并针对各类表计提出以下改进和应对措施。

2.3.1有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表计已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可实现月末零点电量的冻结,满足阶梯电价下用户对计量准确性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测试并确保电能表的广播校时功能。抄读电能表的月冻结电量,必须保证电能表时钟准确性,因此需对此类电能表进行广播对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部分单相表时间无法进行广播对时,存在时间准确性不可控的状况。a.对当前运行单相表按种类、批次以及数量统计是否具备广播校时功能,主站系统自动对时钟误差在±5min内的电能表进行校时;b.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两种对时模式:固定时刻对时和人工任意时刻对时;c.在计量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中约定对时时刻必须避开零点电量的冻结时刻,集中器对电能表默认对时时间设为每日02:00:00;d.对于现场时钟误差超出±5min的电能表,需现场核查并进行统计,以便统一调校或更换。

2)抄读电能表冻结电量。重点对月度冻结电量从电能表冻结生成、集中器采集和上传、主站接收及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技术跟踪和规则完善,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a.制定集中器优先抄读冻结电量的机制,即集中器首先执行抄读电表冻结电量的命令;若电表不支持电量冻结,则集中器转为执行抄读电表实时数据并在集中器内进行冻结;b.为最大限度消除电表与集中器之间的时钟误差对冻结电量的影响,确定集中器在自身时钟到达零点并过10min后才向电表发出抄读冻结电量命令;c.对通信规约中定义对应数据帧,区分电能表是否有冻结功能。

2.3.2未能接入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表计由于某些原因未能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如具备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条件,可优先接入系统,提高计量自动化覆盖率。

2)升级抄表手持终端(即抄表机)。对抄表机进行程序改造,使其具备可在现场抄读表计月度冻结电量功能;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具备月冻结功能的电能表增加标识,并将标识下发到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可根据标识自动切换抄表模式(抄读月冻结电量/抄读当前电量)。a.制定抄表机现场抄表机制。抄表机应按“月度冻结电量—日冻结电量—实时电量”的优先顺序进行现场抄表。b.改进抄表机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装模式,即对远程抄表缺漏的用户自动下装至手持终端,现场抄读后对上装数据扫描筛选,填补远程抄表遗漏的数据。

2.3.3已接入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单相表无冻结功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只能在结算时间点抄读电能表当前电量,并在系统后台进行标识。为保证准确、及时地抄读当前电量,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减少抄读时间。计量自动化主站和集中器在月末零点召测当前电量。集中器每完成300只单相表一次电量抄读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改善表计、集中器通讯及设备条件。

2)提高抄读成功率。如集中器一次抄读的成功率不高,需要补抄数据,补抄的次数越多,所需时间越长,召测电量与零点电量的误差越大,对用户电费结算影响很大。应加大运维力度,对计量自动化系统各节点以及节点间各环节可能影响数据采集的原因进行排查和解决,包括各类计量装置、集中器、采集器和通讯连接线相关故障点,以及台区设备和线路老化、通信信号等造成的采集故障。并对故障原因和出现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和成功率。

2.3.4其他电子式电能表和单相机械式电能表

对于无法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和单相机械式电能表,改进和应对措施有:

1)确保抄表周期的一致性。此类表无法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目前只能实行人工抄表。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率,可按供电企业抄表周期,科学合理地进行抄表日的分区域设定,但抄表周期误差尽量控制在一天以内,减少对用户电费结算的影响。

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加大此类表计轮换力度。地市及县级城镇区域的一户一表居民用户新装或到期轮换改造表计全部采用具备冻结功能和广播校时的电能表。对于县级农村区域客户,由于他们的电量绝大部分处于第1档电价,可配置长寿命的机械电能表。

2.3.5预付费电能表

2.3.5.1卡式预付费电能表

目前,卡式预付费电能表只能实现本地预付费,且只能进行单一电价的设置,无法进行阶梯单价的设置和按用电量自动切换阶梯单价,对此类电能表主要有3种解决方案:

1)购电量以年为执行周期。按购电量以年为周期执行阶梯电价,对当前系统和表计改造最小。比如,若按照第1档基本电价标准为150kWh/月,居民可按基本电价一次购买1年的总基本用电量1800kWh。如继续购买电量,则超过1800kWh的电量将按第2档、第3档的电价进行支付。

2)预付费售电系统后台结算。对预付费售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阶梯电价管理功能,修改充值程序,增加电费电量的核对、退补功能。售电时按统一电价对用户所购电量预收电费,用户所购和装到表中的均是电量,表中不设电价;实际结算以每个月用户用电量的实际抄表数为准,由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每月抄表数据给预付费售电系统,与预售电量进行比对,对用户预交电费多退少补,多交的费用结算到下月,退补电量给用户。

3)预付费电能表技术升级改造。对此类预付费电能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满足阶梯电价的设置要求。根据不同的用电量,设定每个用电量段的不同电价,并按用电量自动切换阶梯电价,在本地实现阶梯电价预付费功能。

2.3.5.2远程预付费电能表

远程预付费电能表可通过远程控制预付费集中抄表系统在后台实现每月电量的抄读和阶梯电价电费的结算。阶梯电价实施对这类预付费表影响不大,主要工作是减少结算时间点抄读时间,提高抄读成功率,减少补抄次数。

3应用分析

3.1试点概况

针对阶梯电价实施后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课题研究在南宁供电局开展试点应用。试点区域共116个台区,约25000户居民用户。在试点区域开展全系统广播校时、抄读月度冻结电量功能以及相关系统主站功能升级的研究和测试工作。

3.2应用情况

1)经过实验室测试、现场升级改造等技术措施,对研发和升级效果进行验证,试点区域实现了计量自动化系统准确抄读电表的月冻结电量,并作为阶梯电价电费结算的依据,其中采集成功率达到94.74%,采集正确率100%。

2)开展计量自动化系统和集中器升级,实现系统时钟召测、广播校时、抄读冻结电量与营销管理信息交换冻结电量数据等功能。

3)完成抄表机的升级,可在现场抄读电能表月度冻结电量。升级后的抄表机可作为自动化抄读月度冻结电量不成功时的补充手段,同时为未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表月冻结电量的抄读和上装结算提供了技术保障。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全球化趋势下,自动检测电梯光幕的相关技术也日益成熟,电梯检测配备了更齐全的成套设备。在这之中,高层建筑保有的电梯总量在日益增加,大量运用了各类型的电梯。作为保护性装置,电梯光幕被看作必要的。从目前来看,光幕产品表现出较稳定的总体性能,然而仍不可缺失配套性的检测。对于光幕检测,常用方式包含了动态式的人工模拟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仍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入手来提升光幕检测流程的设计水准,优先采纳自动式的光幕检测设计。

1 自动化光幕检测的必要性

从现状来看,多数电梯门都设有光线式的特定结构,同时也配备了电梯光幕。电梯光幕设置为电梯必要的保护,这类装置包含了发射器、接收器、电源盒、电梯的电缆等。在各类装置中,两侧轿门设有红外式的接收及发射装置,电缆设置为柔性的。若有乘客进入,那么扫描时的红外光幕将会被遮挡。在这时,控制系统探测了遮挡的状态,轿厢将会接收明确的输出信号。电梯门关闭后即可反转并且开启,这样做就保障了电梯内的乘客是安全的[1]。电梯光幕应当符合设定的性能,唯有如此才能确认光幕是合格的。具体来看,检测项目包含了检出的最大距离、水平以及垂直的偏差、纵横向两类的角度偏差、检出的程度等。对于各类指标,分别设置为4000毫米、正负15毫米、3毫米、10°、5°、60毫米的检测指标。达到如上指标,才能确定合格。制作电梯光幕的制造商总数是较多的,在各个年度内可供应的总量也相对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电梯设置的安全防控构件并没能包含光幕,现今的标准仍没能把光幕归入检测范围。这就可以表明:光幕表现出来的优质性仍缺乏必备的重视。某些光幕在投运后,历经多年运转而仍没能符合拟定的指标。在这时,只好借助于人工方式予以检测。相比来看,手动检测可获得的实效是偏低的。即便检测获得了数值,也很难符合精确的光幕特性。在这种状态下,光幕产品日益呈现为多样的质量状态,运转的进程中也很易引发故障。由此可见,转变为自动式的电梯检测是必要的,亟待探析新式的自动检测设计。

2 设计总体的装置结构

从性能检测来看,电梯光幕设有终检性的步骤。检测装置的对象包含了遮挡性的光幕部分、滑台的部分、检测横向角度的部分。从综合布局来看,自动化检测设置了较合适的综合性布局。具体而言,光幕的骨架可用来支撑横向的光幕本体,这样更利于安放或者取出光幕。对于上下结构,分别配备了龙门式检测装置,这种配置将不会干扰到各流程的电梯运转[2]。

2.1 分配的检测流程。在自动化思路下,检测某一电梯光幕的要点即为上料以及下料的电梯机构。此外,还包含特殊设置的检测光幕机构。检测的对象设置为电梯滑台、光幕的横向角、光幕的遮挡状态等。检测横向的光幕角度时,更注重测量细微的角度偏差。在这个步骤中,光幕偏转性的运动可由步进电机来测定。因此,执行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滑台的角度代表了水平及垂直形态的光幕偏差,有必要测出纵向的整体性光幕偏差。对于执行机构,设置了额外的气缸用来辅助检测。从整体运动来看,伺服电机可用来调控滑台的运行。借助于遮挡机构,模拟得到遮挡光幕的状态,这个步骤检测也可交给步进电机。

2.2 设置自动性的滑台。在检测过程中不可缺少滑台,电梯滑台经常呈现为垂直的、水平的或者纵向的偏差角度。自动化检测中,合并了如上三类的检测指标,这种基础上设置了新式的滑台检测方式。详细来看,直线性的双列导轨安装了检测的滑台并且可用来驱动伺服电机。在4米的尺度内,可自由移动伺服电机。检测遮挡的过程中,设置了4米的最大遮挡。从滑台本身来看,设有三层的结构。移动光幕至夹紧的滑台以便于检测上下料的电梯结构。检测滑台包含了旋转、左右或者上下移动的自动化流程。滑台上侧配备了接收端,可以检测实时性的电梯光幕状态。传感器经过测量可以判定光幕已经到位,这种状态下即可夹紧光幕及气缸。上移3毫米的电梯光幕距离以便测定水平的偏差,而后左右移动检测垂直的光幕偏差。这个步骤内,接收端可用来设置水平或者垂直式的移动。此外,接收端还设有纵向可调整的15°偏差角度,可以环绕轴承的滚子圆锥形中心来移动。经过全面的布置,就完善了检测光幕偏差的步骤。确认检测完成以后,恢复上电气缸的运转,退回光幕接收端至原先的上下料角度。

2.3 设置横向检测台。电梯光幕设置的检测过程应当注重横向角度的测定。然而,若要测定精确的横向角度还是很难的,有必要设置多步骤的复杂流程。对此设置了整体式的检测布局,可以用来测量横向的光幕旋转偏差。具体在检测时,先要翻转并且抬升光幕,然后直线导轨以及气缸即可完成设置的检测。步进电机可以驱动光幕的翻转,顺利完成检测。自动化设计的流程中,借助于上下料的装置来运送光幕。达到给定的位置后,气缸将会投入运转。定位孔可用来插入随行的定位支架,在这其中的第一叉架衔接了电机轴,第二叉架用来固定光幕的定位。完成了初期的定位后,气缸投入运转因此推动了上下移动的支撑板[3]。在这时,可以抬升50毫米的光幕并且带动步进电机,旋转至5°的发射端。完成了检测后,复位步进电机然后退回气缸。

3 设计控制系统

自动化检测配备的装置应能力求简易,便于日常的操控。设计总体的控制系统时也应确保可靠并且简单,这种新式设计更符合了配套的自动操作。后期在具体设置时,还需要兼顾开发软件的简易程度以及消耗的总体成本。在新式设计中,设置了PLC调控下的自动式触摸屏用来提供交互式的人机界面。从机械角度来看,依照给出来的检测流程予以完成光幕检测。初期在选型时,选型的要点为I/O的通讯模块、CPU的电源以及主要框架。方案设计时的控制器包含了精确的I/O接口总数,这种基础上解析了稳定性及实效性。从PLC精确的模块分布来看,模块化包含了子程序以及总体性的主程序。检测光幕性能以及调控上下料的性能都可以交由子程序。

3.1 新式的装置性能。PLC框架下的工控机设有特定的网络体系,依照设置好的光幕检测流程予以执行。PLC调控的思路下,控制中心设置为工控机,同时配备了双层式的上下结构。在双层结构内,上层模块包含了数据管理和工控机,下层设有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在双层之间,配备了通信的OPC协议。相比于常见式的控制结构,数字仪表可以替换为新式工控机,机械键盘替换成软键盘的人机界面。经过全方位的改进,设置了更精确的灵活光幕控制进而也加快了解析数据的速度。工控机设有自动操控的界面,可以发出指令。PLC接纳了OPC传递过来的精确指令,驱动器可以调控执行机构。依照拟定的指令来调控运行,完成了自动式的机械光幕检测。具体在测试中,传感器可用来获得实时性信息,返回OPC的上位机。与此同时,数据库保留了人机界面传送过来的软件信息。经过自动计算可得解析的数据,进而获取了测试结果。完成了拟定的测试后,打印并且存储报告。

3.2 系统内的硬件。从PLC角度来看,光幕检测系统设有特定型号的硬件。具体设置时,还需衡量综合性的开发成本以及软件的特性。选型过程中可以优选CPU控制下的通讯模块,初期的选型还包含了电源以及I/O式的模块。CPU包含了实时性的功耗状态、主频处理性能、指定的内存容量。此外,也不可忽视初期开发进程中的简易程度。针对I/O的配套模块,选型的要点为输出功率、驱动的电压等级、模块通道的紧密程度。电源应能确保可调控的稳定性,维持于一致的输出输入。硬件检测光幕的系统可输入如下精确的数字量:紧急状态下的光幕启停、选择的计数器方向、步进电机调控的光幕状态、遮光物的状态。触摸屏设有实时的可调信号,包含了状态显示的光电开关及警示灯。在各个阶段内,输出的模拟量包含了双点的电源信号,控制信号都设置了可编程的信息。此外,初期设计也不可缺失交流伺服,设计了精度更优的光幕运转控制。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设置为精度更高的光幕检测定位。OPC设定了客户端及服务器的衔接方式,全程性的管理表现为无缝链接的特性。

3.3 系统内的软件。自动式的电梯检测配有模块性的PLC流程,软件包含了细化的子程序。从设计角度来看,自动测试光幕的项目可分成性能测验、错位的光幕测验、光幕功能的测试、适应度的测试。同时,自动测试覆盖于最小的光幕距离,可用来探测最高和最低的两类光束状态。在测试阶段内,先要按照纵轴方向来移动遮光物,稳定十分钟后再去观察测验的光束值。反复三次后,完成测试项目。

4 结束语

检测电梯光幕的过程应当表现为自动化的流程,这样才能吻合现今的检测需要。PLC设置的自动式光幕检测可用来模拟各类的电梯动作,设置了各步骤的自动工序。从根本上看,也提升了检测光幕获得信息的精准度。此外,自动化设置的电梯检测还配备了终检的流程,这个步骤包含了交叉式以及直线式两类的扫描。自动化设计后,减低了电梯运转消耗掉的综合性成本,自动化新式技术也更符合了先进性。提升电梯质量,获得更高层次的检测效益,这种思路下设计的自动化光幕检测表现出必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1、电梯群控系统结构总体结构

随着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梯行业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电梯控制技术已经发展从调频调压调速,PLC发展到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所谓的电梯群控就是两台电梯联在一起,现代都市高层的电梯都会设群控柜,群控的模式有四种,首先是上高峰模式,设置的时间内,全部电梯按基站层上呼优先权最大来提供呼梯服务;第二是下高峰模式,在设置的时间内,一台电梯优先提供上呼服务,其余电梯分区优先提供下呼梯服务,最大限度地使下呼梯得到及时响应;第三是均衡模式,对电梯呼梯进行寻优分配,按照呼梯最短时间原则,进行呼梯指令的响应;第四是空闲模式,在均衡模式下在3分钟内无外呼内选,电梯将均匀分布于各区域的首层待命,以便一旦有呼梯时能尽快响应。电梯处于故障、司机、检修、驻停、消防、专用状态时该台电梯将被排除群控控制。

2、群控电梯的功能模块与检测技术

现代电梯群控系统由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电梯控制系统;层站召唤系统;电梯群监视与指令系统;群控制器。

电梯群监视与指令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电梯内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查询,并且负责电梯的参数设置,对电梯进行后台管理等;群控制器则是整个是电梯群控制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每一个层站的召唤信号进行采集,并对此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规则调度各个电梯的工作,使得不同的电梯能够协调运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电梯的服务性能的优良基本上就取决于群控制器的控制策略。

所以首先对于群控电梯的群控制器进行检测是整个电梯群控系统设备检测发展的中心。群控制器的作用于功能主要是,第一是通过周期性的与整个系统内部的层站召唤系统的系统交换,分配层站召唤资源,更新电梯的调度规则,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第二是通过接收来自外部的用户指令,设置电梯运行的有关参数,并且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需要,向外部输出有关的信息,以方便工程师对其进行维护和查询。电梯的群监视与指令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监视电梯群中的所有电梯运行状态以及轿厢中的状态,是电梯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通过电梯的群监视与指令系统能够便于工程师掌握电梯的运行情况,及时的发现电梯的运行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乘客的乘梯安全。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而言,通信模块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的数据通信系统软件设计的目标是要能够在硬件的支持下实现实时通信,能够对生产进行控制和检测,能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由于本次的系统设计采用的是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因此,在对CAN总线的实时通信程序进行检测时要注意将节点初始化。

通过振弦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相关的应力数据,这样就可以及时采集到数据,并以信号的形式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出去。数据通信主要是通过PhotoTempM模块来实现的,TimerC模块负责向其提供进行数据采集所需要的Timer接口以及采样时钟信号,ADC数据采集接口以及StdControl控制接口是整个模块向外提供的。

在上述的程序中,main是程序的组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硬件的初始化,并对程序进行调度。TOSBaseM可以完成协议之间的互相转化,并且能够StdControl接口,实现串口和内网协议的初始化,或者对串口和内网协议进行启动和停止,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分别实现无线模块和串口的发送及接收功能,其中UART组件的上层加了FramerM组件起到字节流控制作用。

电梯运行模块是电梯群控制系统的基本单元,实现电梯载人服务的基本功能,其仿真离不开电梯的运行逻辑和特点。按照电梯运行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将其运行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一个状态,它们分别是:空闲(IDLE)状态、开门(OPEN)状态、下落客(UNLOAD)状态、上落客(LOAD)状态、关门(CLOSE)状态、启动加速(ACC)状态、平稳运行(MOVE)状态和停车减速(DEC)状态。这里为简化仿真,省缺了电梯停车减速后的平层爬行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且持续时间较短,对系统仿真结果的影响甚微。所以要对仿真过程进行一再的检测,才能保证模块在应用中达到精确。

当电路板的PCB完成之后,首先需要把PCB板和原理图进行对照,查看二者是否相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电源系统设置是否正常,极性是否接错、电源是否短路,重点查看SDRAM控制端的总线,是否存在短路现象。

电源是硬件电路板的最基本模块,只有电源正确才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上电之前,必须确定电源电压的幅值和极性。当上电之后,需要检查各芯片供电端、地之间的电压,确定是否正常。

当确定电路板正常后,可以上电。在上电之后,不管是芯片还是电阻、电容,如果被烧坏时,都会伴有“焦糊味”,对此我们可以查找出明显烧坏的芯片,根据芯片的响应型号进行替换。同时,我们可以对硬件系统进行划分,分为若干子模块。然后根据系统运行发生的状况,明确哪个模块发生错误。当明确了出错的子模块后,就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具体的出错位置。

在此需要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万用表主要被用于测试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芯片的性能。在本次电路板设计中,把I2C的时钟线通过上拉电阻与3.3V电源直接相连,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通过I2C总线配置图像传感器总是失败,导致图像传感器输出总是保持默认输出状态,通过万用表测量,发现SCL上拉的电阻错采用了0欧姆的电阻,导致SCL无法被控制,经过重新更换电阻后,功能正常。

联机故障检测必须借助各种测试装置,包括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示波器作为电子工程师使用最广泛的调试仪器,不仅可以查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行为,准确捕获信号,分析采集的波形,从根本上确定电路的根本原因,协助解决问题。随着低速串行总线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由于串行总线涉及到相应的协议,因此需要明确硬件工作是否正常、软件控制是否有漏洞,同时系统噪声是否会影响到该总线的传输。目前,对于I2C、SPI串行总线,示波器能够迅速捕获其协议,帮助检测和调试设计。

由于目前的嵌入式电路,速度越来越快,偶尔发生的异常事件(例如毛刺)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错误,目前示波器可以通过峰值检测功能,直接捕获到窄毛刺,协助硬件工程师进行电路板调试。

对于mV或uV范围的信号进行测试非常困难,不仅其信号的幅值低,而且噪声相对较高。可以采用示波器的10X无源探头,以直到100uV/div的垂直分辨率进行采集。在硬件电路板测试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际工作环境可靠,需要对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变化、过冲、上升事件、地跳动、串扰等影响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详细的测试,通过采用示波器的光标,方便进行上述测试。对于视频信号,不仅波形非常复杂,而且时序信号和图像信号混合在一起,因此很难进行测试。对于视频工程师来说,必须有一个分级的亮度显示模式,可以使用户观察到信号的微妙细节和变化情况,从而完成视频功能的测试。示波器可以对NTSC、PAL、SECAM制式的视频格式进行显示。

对于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需要查找非预计的电路噪声,但是在时域中很难分析噪声信号,示波器能够提供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把信号划分为构成频率,在示波器上显示信号的频域图。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8)

具有通用性。该方法是利用仪器使得扶梯由正常运行进入超速或者逆转状态,从而在危险状态中检验扶梯的保护装置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只要是扶梯的超速保护或者逆转保护功能有效,都会被检测出来。因此,从检测原理来看,该检测方法与目前的检测方法不一样,它不依赖于超速或逆转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该检测方法具有通用性,适合所有扶梯,无论是一般扶梯还是变频扶梯。

不仅能对保护装置进行定性检测,还可以定量检测。该仪器在检测时,使得扶梯由正常运行进入超速或者逆转状态,如果扶梯在速度到达名义速度120%前发生保护,仪器会显示该扶梯的超速保护有效,并且显示其动作速度。同理,在进行逆转保护试验时,在仪器的作用下,扶梯由正常往上运行开始进入减速至零速,然后向下加速运行,如果扶梯在反向运行前能自动保护,则仪器会显示该扶梯的逆转保护功能有效,同时记录下其动作速度,并打印出数据。

准确性高,不会误判。由于该方法所检测的结果是在是利用仪器使得扶梯进入模拟的危险工况下实际检测到的,因此,结果非常具有准确性和实际意义,它真实的反映了扶梯在发生危险时,其超速和逆转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结果。因此,“危险工况模拟检测法”不同于以往的检测方法,它不会发生误判现象,其检测结果直观、真实可信。

可以对机械式超速保护装置进行校验。很多自动扶梯(人行道)的超速保护装置是利用机械离心力原理的,跟垂直电梯的限速器原理类似。然而,垂直电梯的限速器有出厂调试和每两年的校验,然而扶梯的机械超速保护装置却没出厂调试证书,也没有定期的动作速度校验。该机械超速保护装置的调整螺钉位置会因为长期振动或人为因素的发生变化,一旦调整螺钉位置发生变化,其动作速度就可能不满足“速度在120%名义速度前动作”的要求,从而导致超速保护失效。本文所介绍的仪器具有定量分析功能,可以显示保护装置在动作时的动作速度值,利用该功能,可以对扶梯(人行道)的机械式超速保护装置进行动作速度的定期校验。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9)

引言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财产和人身安全,因此在检验人员依据检验规程对电梯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然而随着当前电梯存在的人机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完成到期电梯的检验,许多检验人员会忽视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项目,从而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1.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问题的分析

1.1电梯光幕控制问题

在对主开关进行检验时,笔者发现断开主关后,电梯的光幕仍然能够正常工作,这是不符合主开关设置要求的,也是在检验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项目之一。

电梯必须要设置主开关,该主开关能够切断电梯的动力电路电源和控制电路电源,设置主开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方便的切断电梯的电源,避免电梯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但是主开关不能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轿顶电源插座、机房和滑轮间照明、机房、滑轮间和底坑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电源。

由《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规定可明确的得出:电梯主开关必须能够切断光幕的电源。

1.2电梯速度的检测问题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当电源为额定频率,电动机施以额定电压时,电梯轿厢在半载,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段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亦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1]。这些要求和规定表明每台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必须在一个合理、严格的范围之内,它同时也表明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很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如电源的额定频率、电动机的电压、电梯轿厢载重量,以及电梯的上行、下行运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目前电梯的调速系统已经相当先进,大大降低了各因素对电梯运行速度的影响,但还是应当肯定地说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与电梯的标称额定速度是有误差的。

电梯速度是一个主要的参数,还是电梯的一个重要整机性能指标,因此在检验中必须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速度。笔者强调检测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才能准确有效地判定电梯配置的限速器是否与整机匹配的问题。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9.1条的内容是: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不应小于下列各值:

(1)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0.8m/s。

(2)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1.0m/s。

(3)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0m/s的渐近式安全钳装置为1.5m/s。

(4)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0m/s的渐近式安全钳为1.25v+0.25/v m/s。

从上述内容和要求来看,限速器动作的速度值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其下限是电梯实际运行速度的115%;其上限须参照限速器类型,并根据上述四条确定唯一值。

1.3反绳装置的检验检查问题

反绳轮的设置目的主要是减小电动机功率或减少曳引钢丝绳的受力,许多电梯都使用了反绳装置,有的甚至在轿厢侧和对重侧同时使用了反绳轮。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维护保养还是检验,几乎都忽略了对反绳装置通道的检查[2]。

如果反绳装置的通道被堵塞,致使对重侧反绳装置的轴与轴瓦之间长期干摩咬合,于是轮与轴一起摆动、窜轴,剪断了锁紧销,导致了对重与轿厢的坠落。轿厢在自由坠落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发生应该动作,如果联动装置不能有效动作,其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在山东东营某企业就发生过一起因反绳装置长期得到保养而发生轿厢蹲底致人死亡的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反绳装置的检验检查,督促反绳保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遗憾的是目前在电梯安全检验中对此还没有一个成文的条款。

对反绳装置进行保养是非常保养的在电梯检验中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装置试验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求:限速器调节部位应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限速器应每两年进行一次校正试验;安全钳楔块间隙应均匀,动作灵活可靠。以上措施都是必要的,但它无法代替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联动试验的效果。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几乎可以视为一个模拟实际工作状态的检测手段。

1.4超载报警装置设定值存在的问题

超载报警装置是防止电梯超载的重要安全装置,它的设定值必须基本合理。如果其设定值远远超过额定载重量,从安全角度讲是不合适的;相反设定值如果远远小于额定载重量也会明显地降低电梯的运输效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使用机械式的还是使用光电式的,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这个设定值是随着电梯的使用逐渐降低的,国内某电视塔,在实际中发现超载报警设定值随着电梯的使用降低非常明显,为此他们在电梯的维护保养制度中有一个条款规定:每3个月校核一次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3]。

因此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的安全检验条款不仅仅是针对新安装电梯的检验,对于电梯定期检验也应当是适用的。

2.总结

本文中笔者对电梯检验中存在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做了分析,总结了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危险事故,并对这些问题的检验方法做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0)

一、独立双轿厢电梯的特点

独立双轿厢电梯的基本原理

传统电梯在一个井道内只能运行一台电梯,而TWIN双子乘客电梯可以使两台电梯的轿厢在一个井道中相互独立的运行。采用TWIN技术,两个轿厢被重叠安置,并使用同一轨道。同时采用了目标选择控制系统DSC(Destination Selection Control),实现了电梯组的协调运作,避免了轿厢的相互干扰。

由于两部轿厢在同一井道内并且在同一组轨道上运行,因此,与普通电梯相比,TWIN电梯具有下列风险:

a)上部轿厢与下部轿厢发生碰撞;

b)共用层门或层门故障而可能产生的坠落或剪切;

c)人为误操作产生的风险,如检修运行时按错运行方向按钮。

为了降低上述风险,TWIN双子乘客电梯设置了防碰撞装置CPD(Collision Prevention Device)、下部轿厢上行安全钳、层门关闭和层门锁的检测装置。

该装置由防碰撞装置控制柜、条码位置检测系统、磁感应绝对长度测量系统、限速器绳夹绳器构成。防碰撞装置(CPD)还替代了下列安全装置:上部电梯的下极限开关、上部电梯的轿厢缓冲器、下部轿厢的上极限开关。另外还具有上部电梯检修运行下限位开关、下部电梯检修运行上限位开关的功能。

二、独立双轿厢电梯的检验方法

在TWIN双子乘客电梯的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由于TWIN双子乘客电梯与普通电梯存在差异,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并不完全适用于TWIN双子乘客电梯的检验工作。在遵照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前提下,根据TWIN双子乘客电梯的技术特点,我单位对TWIN双子乘客电梯的检验方法采取了适当的变更,并增加了相关的检验内容。这一部分将重点描述对TWIN双子乘客电梯的层门装置和防碰撞装置这两个部分的检验工作。

1.对TWIN双子乘客电梯层门装置的检验

TWIN双子乘客电梯的层门开闭与门锁状态由与门系统相关的可编程电子系统进行监控,当上(下)部轿厢正常平层停止并打开对应的层门时,不会影响到下(上)部轿厢的正常运行。在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除非轿厢在该层门的开锁区域内停止或停站。如果一个层门或多扇层门中的任何一扇们开着,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不能启动电梯或电梯继续运行。

具体检测层门装置时我们采取了下列几种方式:

a)将上部轿厢与下部轿厢分别停靠井道任意层站,同时打开两部电梯轿厢所在层层门,观察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同时关闭所有层门,观察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

b)将下部轿厢停靠在井道最底层,上部轿厢保持正常运行状态,打开下部轿厢所在层层门,观察上部轿厢运行状态与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

c)将上部轿厢停靠在井道最顶层,下部轿厢保持正常运行状态,打开上部轿厢所在层层门,观察下部轿厢运行状态与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

d)将上下两部轿厢同时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打开井道中任意一扇层门,观察上下轿厢运行状态与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

e)将上部轿厢停靠顶层,下部轿厢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关闭并锁紧所有层门。下部轿厢向上或下方运行进入任意一个下部轿厢可停靠的层站内正常开关层门。观察整个过程中上下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将下部轿厢停靠底层,上部轿厢重复上述试验。

2.对防碰撞装置的检验

(1)轿厢位置、距离监测精度验证

TWIN双子乘客电梯防碰撞装置(CPD)对同一井道内两部电梯轿厢位置、距离的检测应准确,条码系统运行参数值与磁感应系统运行参数值偏差≤60mm,且条码系统运行参数值与磁感应系统运行参数值与实际测量值偏差

将TWIN双子乘客电梯两部轿厢保持空载状态,两部轿厢在井道内不同位置时(如两部轿厢能停靠的最近两个层站),分别记录两部轿厢当前运行参数,同时利用长度测量工具实际测量两部轿厢位置(即两个层门地看的距离)并计算两部轿厢间距,同时与运行参数进行比较,可进行多次测量。

(2)井道位置传感器测试

TWIN双子乘客电梯防碰撞装置(CPD)条码位置系统、磁感应绝对长度测量系统信号故障时,同一井道内两部电梯应同时进入紧急制停状态,待开关恢复后方能正常运行。此项测试应分别检验条码位置系统与磁感应系统的可靠性,方法如下:

将上部轿厢停靠井道顶层层站。在井道中间位置将条码位置系统的条码遮挡住一部分,由井道最底层向井道上部以检修速度运行下部轿厢,观察下部轿厢状态,观察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或者在下部轿厢检修向上运行过程中遮挡条码位置传感器激光发射装置,观察下部轿厢状态,观察两部电梯安全回路状态。

(3)防碰撞装置(CPD)第三级安全保护模拟测试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U26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53-01

电梯限速器作为电梯重要的安全装置,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已将其列为电梯安全检验的重要项目。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要求,每两年要对电梯限速器进行校验一次。目前,开展限速器校验单位使用较多的是XC系列的电梯限速器测试仪。现就使用该型号测试仪遇到的一些情况分析如下,供进行限速器

校验的人员参考,以提高限速器校验的质量。特别是在用电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将会因磨损、锈蚀、疲劳等情况引起参数改变或功能减弱、丧失等。因此,电梯限速器的检测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1 电梯限速器检验常见问题

现场校验中,由于电梯和现场条件的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问题主要有(1)轴承损坏、轴磨损、烧死、缺油导致限速器轮转动阻力加大,原因往往是由于使用年久,缺乏保养,轴承缺油、磨损造成此种情况只有在拆除限速器钢丝绳子后才能发现;(2)动作机构锈蚀、不灵活。限速器电器、机械动作均有,但是棘瓜卡不住棘齿,主要原因是由于棘爪上弹簧及轴上的油污、尘土致使弹簧力不足所造成; (3)随意拆卸、调整、封记损坏,原因是限速器上不允拆动的封记的部位被维修人员调整; (4)限速器动作速度超标,主要原因是限速器锈蚀造成摩擦力减小致使限速器机械动作速度超标; (5)限速器调整弹簧被人为调整致使限速器机械动作速度超标;(6)限速器上轮与下轮不匹配,主要原因有:

限速器轮与底坑张紧轮不匹配,有的单位不懂或为节省费用,只更换限速成器上轮而未考虑上下轮的匹配等; (7)限速器绳径与结构与限速器绳轮不符,原因是限速器钢丝绳直径与要求不符,易导致钢丝绳与夹绳块之间隙过小,易出现限速器误动作现象; (8)安全钳的连杆拉臂传动部分缺油、锈蚀,致使提升力大大超过300N; (9)主动杠杆末端与安全钳联动开关距离过大,拉臂提起时,开关不能同时动作; (1O)楔块与导轨侧工作面间隙过大,在连杆提起进,楔块卡不住导轨; (11)楔块内油污过多,松开拉臂后楔块不能复位,造成导轨受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该系统成了摆设,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麻痹,潜在危害更大。

2 电梯限速器检测问题解决措施

限速器、安全钳的维护保养,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十分必要。具体地说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2.1 限速器要勤检查。旋转轴销,张紧装置轮轴与轴套每周应挤加钙基油一次。张紧装置的张力应一致,旋转轴销部分每周注油一次,每年清洗一次,铅封处不得拆卸,离心甩动装置应定期清理上油,保持动作灵活。限速器的绳索伸长超出规定范围时,应截短绳索。每2年要经有关部门校验1次限速器动作速度,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2 安全钳、连杆机构每月应加机油1次,同时紧固,保证提拉力迅速传递到安全钳拉杆上,且不超过300N。调整松动的弹簧、螺钉、销轴等零件。楔块、钳座每月涂少量凡士林1次。定期清洗调整安全钳楔块,清除里面沉积的油污,保证钳块的动作灵活。

2.3 限速器的调整必须由厂方维修人员进行,调整合适后应做铅封,其他人员不得任意调整检修。

限速器校验合格后,对限速器的复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由有资质的维修人员对限速器及相关电气开关进行恢复。尽量不要让安全钳在受力的时候打开,以免造成限速器绳迅速下坠导致张绳轮开关误动作和限速器绳挂碰其它装置。在检查无误后,应由上至下及由下至上分别以检修速度和额定速度单层和多层试运行,无异常后,再以额定速度全程试运行数次,确定无异常声响现象后,方可恢复电梯的正常运行。

3 修正数据误差

电梯限速器动作速度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中均有明确规定。根据GB 10058―1 997中3.6.2“对于额定速度超过1 m/s的电梯,建议选用3.6.1所示上限值的动作速度”的要求,一些生产厂家在调整限速器动作速度时采用的是GB7588―2003规定的上限值。当对这些限速器进行动作速度校验时,可能其动作速度实测值刚刚超过GB7588―2003规定的上限值而被判为不合格。此时笔者认为应考虑XC系列仪器的速度测量误差,如额定速度1.75 m/S的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上限值为2.330 m/S,考虑XC系列测试仪的测量误差为1%,其动作速度实测上限值可为2.353 m/s。所以对限速器动作速度实测值进行修正才可避免误判,并避免使用单位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GB7588―2003中F4.2.2.2注3的要求,在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时,应以尽可能低的加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以便消除惯性的影响。在使用XC系列测试仪对限速器校验时,测试电机以0.01 m/S 加速度对限速器加速。如果测试开始时电机橡胶轮在的凹槽内,而在速度接近限速器动作速度时将电机橡胶轮移至的外边缘上,这时会产生一个附加加速度而使限速器提前动作,造成测试数据失真。所以应避免在限速器校验中,速度接近限速器动作速度时将电机橡胶轮摩擦位置移至的外边缘上,或做不相关的移动而造成测试数据的不准确。

4 结语

限速器安全钳作为电梯最重要的保护装置,要想在最危机的时候起作用,只有安装单位、维修保养单位、检验部门都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使电梯成为安全的垂直交通工具。

总之,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装置,其动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电梯本身的运行安全,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因此,电梯使用单位加强对该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十分必要。同时,电梯监督与检验机构也必须加强对电梯的安全管理,特别要加强对电梯安全装置的检验与试验,从而保证电梯安全,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