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2:01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K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63-03

按照中共十二大关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将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站看的部署和中共十三大所规划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改革的重大措施,畜牧业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畜牧业经济的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鉴于牧区生产特点进行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

80年代后期,为改变全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状况,在全区开展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984年7月,自治区党委全区牧区工作会议确定,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呼伦贝尔盟的肉、奶基地,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肉牛基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的肉、羊毛基地,伊克昭盟的山羊绒基地和阿拉善盟的驼毛绒基地。据此,1986年,自治区农委、计委制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方案》。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旗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业生产优势,全区计划建设养羊基地旗县40个,其中细毛羊基地旗县18个,半细毛羊基地旗县6个,优质粗毛羊基地旗县5个,白绒山羊基地旗县9个,乌珠穆沁肉羊基地旗2个;养牛基地旗县21个,其中商品牛基地旗县13个,奶牛基地旗县8个。1987年,自治区畜牧局发出《关于作好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主要选择在当地领导重视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观念和经营管理水平,畜牧业务部门工作得力,技术力量雄厚,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相应条件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畜饲养量的地区。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措施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地旗县领导一定要把商品畜基地建设列入畜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和盟市畜牧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抓基地建设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草原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大力种草、种灌木,积极扶持发展饲草料加工、贮存,走建设养畜的道路;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中,要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为农牧民做好系列化服务工作。畜牧部门要将商品基地建设和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和集体统一制

深化牧区改革,必须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在牧区政策的基石。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要求,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凡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嘎查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努力去办,以使统一经营优越性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更好的结合起来。1988年9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嘎查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机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在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各地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首先是下大力量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主的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近十年间,乡镇企业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加强双层经营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后,采取由苏木、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把资金存入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单独立账,由苏木、乡镇政府监督使用,有偿投资的办法。又如草牧场承包使用费,基本上归集体所有,建立“育草基金”,滚动使用,增强了苏木、嘎查在资金使用上“统”的功能。

在推行草牧场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根据需要留出公用设施用地和一定的机动草牧场,作为集体统一组织林业、草业用地或防灾基地、备荒打草场。由国家、集体投资统一建设、围封的大面积草场及其设施包括机井、药浴池、配种站等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实行牧户或联户承包经营,有偿使用,所得收入作为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事业。

不断强化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例如苏木、嘎查通过对草牧场行使所有权、使用权的分离,实行有偿承包,不仅通过收取草场使用费加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而且进一步从宏观上搞好管理、协调,找到了新的契机,可以加强对草牧场的生态、产草量、载畜量及牧户经营牲畜等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

三、根据牧区地区特点全面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

1987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肯定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一抓粮;二抓畜;三抓乡镇企业,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会议认为,抓住这三个重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年12月26日至1988年1月3日,自治区党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农村的生产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要求在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粮食自给。这样,就在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农牧林结合,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方针。

由于农牧林结合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林结合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哲里木盟立足于产粮大盟的实际,大搞粮食秸秆转化,把养牛、养羊作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畜牧业规模优势。乌兰察布盟在农牧林结合上调整优化农区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战略,还林还草还牧。巴彦淖尔盟在河套地区广泛推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以草养畜、以牧羊地。呼和浩特和包头市郊区,建设肉、奶类大基地。在实施农牧结合战略中,12个盟市各有特色,出现了农、牧、林三个基础产业大上的新局面。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

农牧林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广大农村的农牧业相得益彰,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牧业的增长速度,1990年在牧业年度,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牲畜总头数达到3109.05万头,比1985年的2530.89万头增长22.84%,平均年增长4.2%。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7.30亿公斤,比1985年的120.8亿公斤增长61.08%,平均年增长10.0%,比“七五”计划的8.78%,平均增长速度增加了1.22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值达到39.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的29.92亿元增长33.2%,平均年增长5.9%,比“六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加0.9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肉类总产量达到41.47万吨,比1985年增长54.79%。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取得的新成果,主要的取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根据牧区民族特点理顺生产领域的各种关系

理顺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为了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畜牧业专业化的进程,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坚持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统一。

1985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坚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统一起来的原则。指出:领导工作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型改为服务指导型。还指出:把社会化服务工作跟上去,是牧区经济更加繁荣、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都要把社会化服务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以适应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的需要。

在实践当中,各地在积极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家庭牧场,鼓励牲畜和草场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分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在防疫、运销、科技服务专业户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之间开展有偿服务;健全嘎查(村)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集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苏木、乡镇和旗县市建立畜牧业综合服务站或综合服务中心,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开展有偿的社会化服务。

理顺生产与经营的关系。198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指出的:“坚持了一个思想,就是坚持用商品经济的观念来指导畜牧业生产,也就是说,要把我区的畜牧业生产同全国这样一个大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动畜牧业向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把生产与经营的结合,作为发展畜牧业商品经济的重要环节。市场和价格的进一步放开,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和价值背离的问题。这对于长期以来被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所严重束缚的畜牧业,必定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各级干部组织领导商品经济的能力,使畜牧业生产尽快沿着商品经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坚持处理好上述关系,进一步理顺了畜牧业生产领域诸多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经济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商品化畜牧业的发展。

五、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

1979年,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养畜的目标,要求大搞草原建设,解决好牲畜的吃、喝、住的问题,通过建设使每个畜群都有一个出可放牧、退可舍饲的“根据地”。进而又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市畜牧生产经营制度的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付诸实施是在这个时期。1985年8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牧区工作会议上,通过对牧区工作的再认识,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过度的决策。自治区党委《1986年全区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要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引导群众走建设养畜道路,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

防灾基地建设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分三批把占全区85%的草场、69%的牲畜纳入防灾基地建设项目的范畴,通过建设,逐步使畜牧业生产从被动抗灾走上主动防灾的轨道。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因靠天养畜所导致的牲畜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畜牧业开始走出被动抗灾的误区。

这个时期,38个防灾基地建设旗市总计投资2.01亿元,其中牧民自筹1.14亿元,占56.59%。基地建设累计围栏草库伦120.83万公顷,人工种草16.94万公顷,改良草场43.8万公顷,建立饲草料基地7313.33万公顷,打井1.75万眼,建立饲草饲料加工点2342处,购置打草贮草加工机械9918台套,建立青贮窖、氨化池7732座,新建棚圈1.92万座,扶持各类专业户1270户。

防灾基地建设,试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1990年,38个基地旗市打贮草41亿公斤,资产饲料1.4亿公斤,比建设前的1986年分别提高86%和60%;畜均贮草177公斤,备料6.1公斤,分别比建设前提高77%和44%新增饲草饲料加工能力4亿公斤,99%的饲料和20%的饲草得到科学加工利用;棚圈化程度由80%提高到90%,特别是棚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使300万头牲畜结束了爬冰卧雪的历史。38个旗市防灾基地建设的成功,也促使全区畜牧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起伏波动的局面,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1987~1990年,全区牲畜总头数连年增长,第一次实现从4000万到5000的跨越。

六、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对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今后开展牧区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牧区与农区有很大差别,畜牧经济与农业经济又不一样。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牧区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经济特点,任何忽视或无视牧区特点,照搬照套其它地区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乌兰夫之所能成功领导牧区工作,把牧区从极端落后的状况下逐渐恢复和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定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一点是决不能忽略的,只有从牧区实际出发,制定和采取符合牧区特点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我们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才能更好地建设牧区。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数民族牧业区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文化都比其他地区相对滞后。因此,领导牧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制定符合牧区实际的方针政策来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如乌兰夫所说,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忘记这一目的,忽视这一重要环节,一切工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有了发展,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各民族间的经济上的差距才能缩小,各种民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牧区社会稳定才能真正实现。目前,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新任务,并围绕“三农”、“三牧”问题制定出台了很多有益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建设实践中,需要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并围绕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广大牧区群众生活水平这一主题,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的力度,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领导牧区工作,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乌兰夫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乌兰夫成功领导牧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领导牧区工作,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且比领导其他地区复杂的多,即使今天我们有六十多年的建设经历,内蒙古牧区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如何做好牧区工作、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区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且,在新的实践中又在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呈现出发展阶段上的很多新特点。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吸收有益的经验,纠正失误的教训,是我们继续推进牧区各项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地发展。就畜牧生产而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高科技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畜牧生产要想与时俱进,也需要注入一定的科学技术,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生产效率。在现代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注入一定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进一步推动统计方法与制度的改革,畜牧业产销的形势也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掌握,从而为饲养场(户)经营决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符合畜牧业宏观调控的需要

在建设新农村、调整农业与农村的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突破口就是畜牧业的发展。而要将畜牧业发展好,政府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尤其是要把统计信息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符合市场机制的需要

就市场经济的本质而言,其就是一种信息经济。在日益变化着经济关系中市场交换活动都是从信息形式中反馈出来的。要对市场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与判断,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量。在畜牧业中,在调查行业风险、畜产品价格以及市场前景时,必须以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从而做出较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三)符合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要想发展好现代畜牧业,那么所得的信息来源就必须要广泛,眼界也必须要开阔。搜集信息时,不能只粗浅地看国内信息,还要有意识地对国际信息给予足够的关注。只有这样,畜牧业发展才能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地促进畜牧业向现代化发展方向发展。

二、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

(一)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所需的基本功能

在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要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就必须根据畜牧生产统计工作的性质,满足其基本工作需求,也就是要提供出一些基本功能。首先要有数据查询功能。有了数据查询功能,用户便可以按照权限,在查询各个地区社会自然状况以及当地的畜牧业经济概况信息时便有了多种查询的方式。而且有了数据查询功能,生产兽药的企业、加工饲料的企业以及加工畜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分布情况,还有区域所、疫情指挥机构、省界示范区检查站以及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等基本信息都能查询。其次要有分布定位功能。有了基本的数据查询功能,查询到了各种信息的状况,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分布定位功能。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监测系统中的经纬度定位对饲料加工企业、规模化饲养场、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兽药生产企业、畜牧业生产小区以及定点屠宰场等进行准确地定位。比如某用户想要查询某地区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布状况,便可在地图上对该地区进行定位,地图上就会将该地区所有的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都显示出来,然后用户就可以点地图中任一企业的图表,对该企业的属性以及基本信息进行查看。最后还要有数据分析功能。有了数据分析功能,就可以比较录入进来的各种畜禽数据,还可以以数据直观图以及表格等形式,将各种抽象的数据变得直观,有利于领导决策。

(二)建立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所需的系统运行机制

要让现代智能化监测系统中具备数据查询功能、分布定位功能以及数据分析功能,便要有一定的运行机制。要想顺利地运行这一系统机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采集,要结合春防、秋防、购入卖出畜禽的产地检疫、每月的补针等工作,每个月都要对责任区内的规模饲养场畜禽数量以及农户进行统计,并在畜禽登记表中反映出来;其次要对数据进行录入,市县统计员应该根据村防疫员以及各乡镇区域所录入的畜禽饲养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定,录入到系统之中;再次要对数据进行传输,省级数据库接收到各区域、县、市录入的各项数据后,需要及时对数据进行传输,为了排除人为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因素,不需要征求其他同级政府的同意;最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汇总,当省级数据库接收到数据后,系统要能自动对所有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疫病防制分析与生产发展畜牧业中,统计工作是其指定计划、措施、政策的依据,统计数据上报的正确性、全面性等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生产效益以及政府与业务部门规划畜牧业的发展与制定动物防疫计划的准确性以及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因此,做好现代畜牧生产统计工作,在现代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中注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菊英.做好畜牧生产统计工作之我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

[2]常国庆,毕家闹.畜牧生产统计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从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落实引发对畜牧统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畜牧通讯,2008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F127;F326.3;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3-0026-11

[作者简介]王智鹏(1991― ),男,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孔凡斌(1967― ),男,江西九江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和农林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潘丹(1986― ),女,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和农业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大湖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形成机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71303099)、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规划项目“完善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研究”(14SKJD20)和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YJ50)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in Jiangxi’s Graziery Sector ― Base on Life Cycle Analysis(LCA)Method

By: Wang Zhipeng, Kong Fanbin & Pan Dan

Abstract: This study considers six important factors of graziery sector,including feed grain plan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eed grain, livestock enteric fermentation, manure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f livestock products with the Life Cycle Analysis(LCA)method to estimate and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of graziery sector during 1990 to 2013 in J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total amount of the CO2 emissions was on the rise from 1990 to 2013, especially for factors of feed grain plan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eed grain, energy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f livestock products;(2)feed grain plantation, livestock enteric fermentation and manure management system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where non-ruminant livestock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ratio is higher than ruminant livestock;(3)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CO2 emissions indicates that emissions from Yichun, Ji'an and Ganzhou outweigh all other regions in Jiangxi.

Key words: graziery sector; life cycl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greenhouse gases

一、引言

江西省是全国畜牧产业养殖的大省,畜牧业已成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然而,日趋严峻的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形势给江西省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巨大挑战。畜牧产业所排放的CO2、CH4、N2O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①。据统计,畜牧产业排放CO2、CH4、N2O气体已经占到人类活动所排放总量的9%、65%和37%,其温室气体排放当量总量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7%和18%②。加强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对于降低区域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引领江西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对空间格局变化的把握,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我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测算。徐兴英等人估算了江苏省2000―2009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表明,畜禽肠道发酵是重要甲烷排放来源,占畜禽甲烷排放总量的 61.06%;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畜禽温室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占甲烷排放总量的 38.94%;肠道发酵羊的甲烷排放量最大,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生猪排放贡献最大,前者主要是由排放系数决定,后者取决于饲养量③。范敏等人计算了江西省2004―2011年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对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④。刘月仙等运用IPCC分析了北京地区1978―2009年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牲畜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比重最大,年平均排放量为0.4TgCO2-eq,排放贡献最大的是牛,占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总量的54%;牲畜粪便排放的CH4平均值为0.2TgCO2-eq,牲畜粪便排放的N2O平均值为0.3TgCO2-eq,畜禽粪便管理排放的CH4和N2O主要来自猪的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73%和 46%⑤。孟祥海等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和分析1990―2011年中国及2011年国内各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反刍家畜的CO2当量排放量占55.25%,非反刍畜禽占44.75%。2011年西部地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并且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占63.88%,牧区占14.07%,但牧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最低⑥。程琼仪等运用LCA方法对江西省高安县某肉牛育肥场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估算,把化肥生产、农作物种植、饲料运输、肉牛生产和粪便处理作为系统边界⑦。

当前,我国对畜禽CH4气体排放和N2O气体排放研究较多,对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和省域、市域尺度的研究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多在全国尺度或畜牧产业的单个类别或畜牧产业某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测算。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评价,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体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为畜牧产业提供了一种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①。为此,本文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1990―2013年江西省畜禽养殖数据,采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指南,测算和分析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时空特征,为江西省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江西省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畜禽养殖数据主要来源于1991―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和江西省畜牧产业的特点,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框架《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建立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选取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和加工、畜禽肠道发酵、畜禽饲养环节耗能、粪便管理系统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六大环节为研究系统边界,如图1所示;采用1990―2013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面板数据测算历年江西省及各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量,进一步系统分析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变化、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主要借鉴胡向东、孟祥海等②的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过程中GHG排放系数的确定优先参照国内资料以及来自于IPCC准则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等资料,如表1所示。

在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和N2O,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依据其相应的全球升温潜能值转化为CO2当量(CO2-eq)计算③。为便于分析畜牧产业生命周期的排放特征,按六大环节分类进行计算。畜禽统计数据包括年末头数和年出栏数两部分,畜禽在养殖中会有繁殖和屠宰过程,会引起一个年度内饲养数量的变化。为保证计算的严谨,故采用以下方式对畜禽年度内平均饲养量进行估算,再根据各类畜禽的平均饲养量估算其产生的温室气体量:(1)当畜禽生产周期大于或等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末头数计算;(2)当畜禽生产周期小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出栏数据计算得出。其公式为:

■(1)

式中:APP表示畜禽年平均饲养量,头(只);Nend表示畜禽年末头数,头(只);Dayalive表示畜禽平均饲养周期,天。

(一)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

畜禽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麦、豆粕、麸皮和矿物质等,粗饲料主要是泔水,青菜瓜果秸秆和剩菜剩饭等。在本文中,粗饲料属于废弃物,豆粕、麸皮是经过第一次处理后的副产品,矿物质所占分量过少,都不予计算畜牧业饲料粮种植温室气体排放。在饲料粮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农药、化肥、农业灌溉、土地翻耕以及机械耗能等活动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故归类为畜牧产业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其中。所以,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2)

式中:EGF表示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i表示畜禽产品,包括牛肉、牛奶、羊肉、猪肉、禽肉、禽蛋;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吨;ti表示i类畜禽单位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其中:牛的精饲料中玉米占37%,豆粕类占26%;羊的精饲料中玉米占62.61%,豆粕类占12.89%;猪精饲料中玉米占56.15%,小麦占18%;禽类精饲料中玉米占57%,豆粕类占17%,小麦占5%;EFjA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二)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在种植收获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后,经过晒干、筛选、运输、碾碎、配料、混合等加工制成饲料。在此过程过,所消耗的能源也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产生的CO2公式如下所示:

■(3)

式中: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ti表示单位畜禽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EFjB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三)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禽类肠道属于无氧条件,产生CH4气体。牛、羊属于反刍牧禽,其瘤胃是产生CH4的主要来源。猪和禽类属于非反刍畜禽,其中猪是单胃产生的CH4较少,而禽类肠道产生的CH4极微,本文不予考虑。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4)

式中: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i表示畜禽养殖类别,包括牛、羊、禽类、生猪;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D表示i类畜禽粪肠道发酵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四)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

在禽类粪便管理系统中,产生的CH4排放量取决于粪便的排放量以及粪便厌氧条件的降解比例。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CH4,在其管理和储存过程中都会释放CH4。当养殖场将大量粪便排放进化粪池、粪坑或沼气池等储存系统下,便会形成厌氧条件,从而产生大量CH4。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量如下所示:

■(5)

式中:EGC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F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五)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

在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中,当粪便在管理和储存时为有氧条件下产生N2O气体。粪便中所含的氮元素经过相关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粪便中的蛋白质所含的氮反应转化为N2O气体。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6)

式中:EGD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G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系数,kg/(头・a);GWPN2O表示N2O全球升温潜能值。

(六)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

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生产照明、栏舍防寒保暖、通风散热、设备运转等环节,所需要消耗的电能、煤等能源,也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畜禽饲养环节产生的CO2排放量如下所示:

■(7)

式中: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耗能产生的CO2排放量;NAPAi表示i类畜禽年生产总量;Cie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电支出,元/头;pricee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电单价,元/(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 CO2/(MW・h);Cic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煤支出,元/头;pricec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煤单价,元/t;EFc表示煤燃烧的CO2排放系数,t/t。

(七)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活的畜禽从养殖场经过运输到屠宰厂,然后经过屠宰、分类加工制成畜禽产品,如:肉制品、奶制品和蛋等。这些过程中所需的能耗也要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去,所以畜禽屠宰加工温室气体产生的CO2排放公式如下所示:

■(8)

式中: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年产量,其中包括猪肉、羊肉、禽肉、牛肉、牛奶、禽蛋;KJj表示单位畜牧产品屠宰加工耗能,KJ/kg;en表示每度电的热值,MJ/(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 CO2 /(MW・h)。

(八)排放总量计算

综上所计算,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公式如下所示:

(9)

式中:ETotal表示畜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EGF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CD表示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量;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

三、结果分析

(一)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间变化分析

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如表2、图2所示。从中可以发现: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CO2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期畜牧产业CO2当量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0―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8―2002年为第二阶段,2003―2013年为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0年974.12万吨增长到1997年1548.13万吨,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8年1464.18万吨下降到2002年1346.17万吨,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2003年1369.68万吨增长到2013年1782.41万吨,呈上升趋势。

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年均增长率为2.66%,饲料粮种植(EGF)、饲料粮运输加工(ESM)、畜禽肠道发酵(EMT)、粪便管理系统(ECD)、饲养环节能耗(EGE)和畜禽屠宰加工(ESF)各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5.53%、0.33%、2.6%、5.36%和5.07%,其中EMT和ECD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EGF、ESM、EGE和ESF的年均增长率。从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各环节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饲养环节耗能、畜禽产品屠宰加工的增速明显高于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速。反映出江西省畜牧产业由家庭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模式转变,由以农户废弃食物为主向高投入、高能量、高蛋白为特征的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模式转变。

(二)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特征分析

分别用EGF、ESM、EMT、ECD、EGE和ESF表示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六大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如表3所示,在1990―2013年的24年间,EGF、ESM、EGE和ESP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1%、2.66%、2.63%和2.35%。EMT和ECD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7%和-0.06%,但ESM和ESF所占比例分别低于1%和0.04%。在CO2当量排放总量所占比例中,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所占比例远高于饲料粮运输加工、畜禽饲养环节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三大环节,这表明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各畜禽类别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见表4)分析:24年间,江西省生猪、牛、羊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比例变化幅度相对平缓。生猪和禽类呈上升趋势,牛呈下降趋势,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牛、羊、生猪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量占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4.13%、1.03%、42.28%和12.56%,生猪和牛养殖占CO2当量排放总量主导地位。反刍畜禽(牛、羊)总排放量占45.16%,非反刍畜禽(生猪、禽类)总排放量占54.84%。

(三)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格局分析

1990―2013年共24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图形结果显示:江西省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空间聚集特征明显,主要年份CO2当量排放量高的排放区主要集中在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以1990年为例,江西省11个设区市CO2当量排放总量相对较少,CO2当量排放量前三位为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CO2当量排放总量均在150万吨以上。这与这三个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有关,生猪和牛的饲养数量占据全省的前三。低CO2当量排放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北部,包括6个设区市,分别为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和鹰潭市,其排放总量都低于80万吨。2000年,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进一步提升,达到200万―300万吨,南昌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提升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80万―15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排放总量变化不大,仍然低于80万吨。2010年,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继续呈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300万―350万吨。南昌市和抚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150万―20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依旧维持低排放水平。2013年,吉安市和宜春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赣州市一起达到300万―350万吨。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150万―200万吨。从1990―2013年的24年间,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且增量最大。南昌市、抚州市、上饶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4)

刚才大家观看了我市畜牧业先进典型经验介绍的专题片,*雏鹰养殖协会、巩义大东方生猪合作社和*养猪协会又介绍了典型经验,同时印发了*、*、*等县和二个乡(镇)的典型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有生命力。特别是*雏鹰养殖协会、巩义大东方生猪合作社和*养猪协会三家企业走“协会合作社+农户+基地”之路,带动1万多农户发展养猪、养鸡,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市农业局决定奖励三家协会(合作社)每家10万元,奖励值得,这三家协会(合作社)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远远高于10万元。大家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推而广之,从而推进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下面,根据我市畜牧业当前发展形势和今年的工作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畜牧业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畜牧业工作的紧迫感

20*年,我市的畜牧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经受住了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显著成绩。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在遭受禽流感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畜牧业仍然快速发展。据统计部门统计:20*年全市肉类总产达到24.85万吨,同比增长11.4%;禽蛋17.8万吨,同比增长9.19%;鲜奶15.36万吨,同比增长26%,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02%和99%。

二是在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畜牧养殖业比较效益仍然有较大提高。20*年饲料原料及其产品大幅涨价,同期,主要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且上升幅度超过了饲料。尤其是占我市畜牧业经济比重40%的养猪业价格上升幅度最大,20*年9月份仔猪和活猪价格突破了历史新高,养猪业效益是近几年最好的时期。据市畜牧局对十个县(市)区28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和32个散养户的调查:全年规模场出栏生猪头均获利212元,散养户出栏生猪头均获利271元。去年二季度以来占我市畜牧业经济比重30%的养禽业快速复苏,价格上升,养禽业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三是在种粮直补、减免农业税、粮食涨价的情况下,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显著。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畜牧业实现产值45.2亿元(现行价),同比增长34.9%,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1.1%,较20*年增长了2.2个百分点;牧业增加值实现24.5亿元(现行价),同比增长36%,占农业增加值的38.9%,较20*年增长了2.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183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229元,在第一产业收入中畜牧业收入为361元,同比增长22.8%,占第一产业收入的29.3%。畜牧业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创10年新高。

四是奶业生产在连续五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1999-20*年的5年间,奶牛存栏及牛奶产量年递增率分别达到35.6%和33.4%,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20*年我市奶业依然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三高:首先,奶牛存栏、牛奶产量高速增长。奶牛存栏达到3.68万头,同比增长28.7%,牛奶产量达到12.1万吨,同比增长37.5%。其次是规模饲养高速发展。全市建成奶牛养殖小区81个,同比增长35%,配套大型挤奶机52套,入驻农户1196户,存栏奶牛1.96万头,占全市奶牛存栏总数的53%(户均17头),小规模的饲养已被规模化所取代。第三,乳品加工企业高速发展。河南三鹿花花牛实现产值2.5亿元,*光明山盟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43%,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畜牧业对*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力度不够。据不完全统计,20*年我市农发资金商业信贷和社会融资累计投入畜牧业1.173亿元,其中生产环节1.023亿元,占87%,加工环节0.15亿元,占13%,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投入比例偏小。目前,加工和流通环节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畜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20*年绝大部分县(市)区地方财政用于畜牧业投入占农业投入的比例维持在8.6%—9.2%之间,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41%以上的比例极不相称。中发[2005]1号文件对农业、畜牧业发展在资金支持上都有明确要求,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二是基层动检监督和动物疫病防治机构经费未得到落实,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目前,全市动检监督机构人员和办公经费全部未列入财政预算,依靠检疫收费维持。20*年全市从事检疫工作人员460人,年需经费1231万元,20*年全市年检疫收费真正用于检疫工作经费为490万元,经费缺口大;20*年全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乡站17个,仅占14.4%,财政供给经费153.8万元,占实际支出7*.6万元的21.8%,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是畜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据统计部门统计:20*年奶业产值3.1亿元,占畜牧总产值的7%,占农业总产值的2.8%。奶业在我市畜牧业和农业经济中比重仍然很低,而世界发达地区的奶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占农业产值的20%。与我国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也很大,据农业部20*年全国牛奶产量统计: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16位。在周边8个省会城市中,*市牛奶产量位于倒数第三,仅比武汉高0.7万吨、比太原高1.3万吨。

四是奶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其他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我市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纵向相比,进步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全国著名乳品加工企业和世界乳品加工企业相比,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带动力弱,无法与伊利、蒙牛这样的知名企业竞争。20*年三鹿花花牛实现产值是伊利、蒙牛产值的1/40,是世界十品公司第一名雀巢的1/870,是第十名菲士兰的1/280。我市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此,其他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差距更大,带动能力更弱。去年禽流感期间,由于我们没有大的禽产品加工企业,家禽只有宰杀后放进冷库里,而超市里都是大用的产品,*市存栏2600万只鸡,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加工企业。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正确把握形势,明确任务,实施“六个带动”,加快全市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优势产业,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首先,目前我市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我们正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很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现代农业不是以种植业为主,而是以养殖业为主。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餐桌上2/3甚至3/4都是肉蛋奶,其次就是水果蔬菜。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甚至80%以上,*目前41%。41%如果除去规模养殖,农户养殖的比例只有20%,而偏远地区就更低了。这说明我们畜牧业还很落后,占的比例还很小。所以说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跳出种植业的圈子,农业结构才能得到调整。其次,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巩义大东方生猪合作社带动的鲁庄镇念子庄村,2000年养猪收入人均只有2.5元,2001年就上升为150元,增长5900%,2002年上升为812元,增长441%,20*年上升为1885元,增长132%,20*年上升为2480元,增长32%,养猪户20*年仅养猪人均收入就达5850元。*养猪协会3年间生猪销售总收入达到34920万元,户均51.43万元,其中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69元的2.08倍;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900元,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的3.2倍;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200元,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875元的6.76倍。如果我们只靠种植业不发展养殖业是不可能达到的。像这样的企业一个可以带动6000户到7000户,将来可能带动1万户甚至更多,这才是农民致富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实现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畜牧业的重要地位,正确把握畜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及时捕捉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以积极的姿态适应新要求,以有力的举措应对新变化,努力开创全市畜牧业工作新局面。

(一)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1、发展思路。以中发[2005]1号文件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继续坚持“稳定发展猪禽,加快发展牛羊,突出发展奶业”的方针,以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良种、协会、养殖小区建设、饲草饲料、畜产品加工为重点,推动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38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任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全面展开,这些均为畜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畜牧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1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由过去在生产中占比重较小的副业变为如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泾源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粮食长期徘徊在400 kg以下,没有富余的粮食用作饲料。据测算,目前作为饲料用粮的比例不到5%,从长远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饼,大量的蛋白饲料依赖于外购。二是饲草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尽管拥有草原2.16万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作物种类结构的调整也随之减少,饲料作物面积比例更低;1.42万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术不规范,其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数据。据最新统计,目前泾源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2.5%,相对较低,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限制。因此,资源制约将是泾源县畜牧业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资源制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泾源县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泾源县“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2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泾源县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强调立足科学、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是泾源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所谓立足科学、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畜牧业与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甚至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1正确处理关系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处理好内外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业服务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条件,处理好畜牧业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等于改善了畜牧业的外部环境,拓展了生存空间。

(1)处理好与畜产品消费的关系。就目前的畜产品生产数量而言,仍然处在低水平,据最新数据表明,泾源县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1.72 kg。但必须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益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对整个畜产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动作用。从品种结构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更大。

(2)处理好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虽然已达到2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个水平还较低,同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主产区,这个比例已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农民收入方面,泾源县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点问题,畜牧业应发挥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间。

(3)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专家指出,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超过50%,有的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33.7%,泾源县仅为28.3%,就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畜牧业比重就必须有较大幅度提高,起码要达到40%以上。根据泾源县生产现状,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是较为合理的规划。可以看出,要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农业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应有更快的发展。

(4)处理好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产品在贸易经济中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畜产品,就应该积极参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可以拓宽市场,减轻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泰国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再出口畜产品。如果能开拓国外市场,泾源县也可以引进这一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5)处理好与畜牧业资源的关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如果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也不可能生产出充足的肉、蛋、奶,饲料粮缺口更大。如何处理好资源制约这一问题,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在饲料资源开发、节约、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当然,适量利用国内市场的资源也是可行的。畜牧业内部环境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生产结构、动物疫病控制等,对畜牧业影响很大,处理好内部各方面关系,有利于畜牧业自身“肌体”的健壮,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2]。

(6)处理好与动物疫病控制的关系。当今,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85年WHO评价畜禽染病而致人发病的达90余种,病源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除传统的疫病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疯牛病、禽流感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巨大损失。英国疯牛病波及10个国家,给肉牛业造成沉重打击。1997年我国台湾暴发家畜口蹄疫,造成1 000亿台币损失。我国既受到外来病的威胁,也受传统疫病的影响。据专家统计,近20年从国外引种带入的疫病达15种,传统的结核病、猪瘟、鸡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 000亿元,在民间还在流传着“不怕养、怕病、怕死”的说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是在浪费畜牧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的正常运行。可以说,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7)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影响,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割裂开来,谈畜牧业生产专指畜产品初级生产,计算畜牧业产值也是初级产品产值,将畜牧业生产链条中的各环节人为地分开,出现了加工业滞后的现象。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品产值均大于初级产品产值,有的国家高出几倍,而我国目前加工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的比例不到50%,泾源县就更低,不到5%,加工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回顾牛奶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加工业对生产的巨大带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倒奶现象,就是因为加工业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兴起,结果出现了到处争奶源的局面,拉动了牛奶生产,近几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东三省之所以成为我国畜产品新的生产基地,由粮仓变为肉仓,与加工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吉林省2005年出栏生猪1 500多万头,大型加工企业就能消化1 000多万头,黑龙江、辽宁2省同样发展很快。双汇集团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一家建厂,八方受益。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畜产品加工业可以通过开发品种,拓展消费范围,增加消费,还可以延长产品保存期,缓解初级产品销售压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增值,企业产生了效益,反过来稳定了与初级产品生产者的购销关系,这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中体现的最充分。通过延长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盘活了整个畜牧业生产,总体效益增加,农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过养殖得到实惠,也可以通过在加工环节就业得到收益,还可以亲自投资办厂,从事加工业,这就是现代畜牧业的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畜产品加工业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必须重视和支持加工业的发展[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抓住重要环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整体推进。

(1)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内容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结构方面,泾源县坚持发展草食畜产业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但要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内将加工业产值增加到与畜牧业产值同等水平,畜牧业的整体效益、现代化水平将上一个台阶,对农民、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的带动力大大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经济支柱。当前泾源县的畜产品中大宗产品居多,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产品的不足,今后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这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方向。

(2)推进产业化经营。畜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有许多障碍,往往造成产品实现不了价值,收益不稳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再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4]。

(3)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国内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泾源县2007年的畜禽饲养量计算约60万个羊单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6 000多只羊或者1 200头牛,多生产牛肉至少240 t,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816万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损失和节约的资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传统的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现有的耕地,进行“三元”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出饲草料用地,并实施与种粮农民同等的政策优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第三是继续开发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可利用资源量。

2.3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诚信是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务必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畜牧业经济运行秩序。要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完善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和税收上予以倾斜。原有的优惠政策要稳定,有的还要不断完善,如良种补贴,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要加强草原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草原管理服务体系等畜牧业支撑体系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科技推广,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到30%,低于国内的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对于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科技水平低下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更多的浪费。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着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应该重点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泾源县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是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3)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几种途径,主要有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目前在泾源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初步得到认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现在缺的是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但形式和内容上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协会有很大差别,协会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协会分工很细,一般以生产的产品来划分,像欧共体国家仅猪就有若干个协会,每个代次均有协会,还有专门的仔猪协会。专业协会进行专业服务,包括技术、产品购销、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等。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特殊产品如牛奶实行国家配额,而其他产品如猪肉、仔猪,协会给会员配额,配额范围内协会保销、保收益。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并规定要有明确的章程,要以服务生产者为己任,架起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

3参考文献

[1] 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9):35-36.

[2] 宋老六.加快河北省保定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建议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97-98.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6)

一、总结经验,肯定成果。现代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市强力实施“552现代畜牧业发展计划,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增长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发展迅猛。2009年,全市新建畜禽养殖密集区118个,累计达到414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77个,累计达到294个。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开工建设畜禽养殖密集区32个,新扩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97个,发展势头良好。二是规模养殖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4856个,年出栏在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2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404个,万头以上猪场66个,其中10万头以上猪场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总量达到4498个,带动规模养殖户达到16万户;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规模养殖水平及规模质量处于全省前列。三是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02个,吸纳社员3500多户,年交易额3亿多元。今年已新发展71个。四是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市共投入畜牧业资金112亿元,各级政府投资1278万元。今年已投入资金48亿元,逾越去年同期。

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业现场推进会,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年来。对全市畜牧工作进行安排安排。各县(市、区)结合外地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养殖企业。县2005年制定了畜牧业以奖代补文件,对畜牧业发展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各项奖补资金和配套资金约700万元,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不只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22个,而且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10家,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了48项优惠政策,其中18项为奖补政策,奖补资金高达1000万元,其中畜牧业奖补资金300万元。市镇、县任固镇都设立了乡村干部奖和乡村排队督导目标管理,每个镇投入畜牧业发展的奖励资金达20余万元,使畜牧业得到大跨度发展。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全市共落实扶持发展资金2900万元。滑县在上级补贴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和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使惠农政策得到及时落实。三是民间融资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各方用于畜禽养殖密集区、规模饲养场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达12个。市2009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75亿元,招商引资273亿元,使该市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饲养场有了新的发展。四是协调用地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多次对《河南省畜牧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行执法检查,养殖用地的紧张局面得到初步解决。市政协非常关注畜牧业发展,经常调查、研究和督导畜牧业工作。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使临时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县土地流转办公室,对符合土地流转政策,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每流转土地500亩,奖补1万元,切实有效解决养殖用地问题。五是服务及时到位。市畜牧局实行了县级干部联系县(市、区)制度,畜牧系统还开展了百名专家进百场”活动。县专门派技术人员采取包场区、定责任、传技术的方式,对养殖场(户)开展跟踪服务。由于措施到位,全市畜牧业在经济危机冲击和畜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效果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此,代表市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肯定成果的同时。与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相比,全市畜牧业的潜能远未得到发挥,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市除市达到60%外,别的县区只有30%左右。同时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单薄,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畜牧业规范化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平安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市范围内虽然没有发生规模性动物疫病,但疫情也时有发生,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平安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规范化程度低,名优畜产品数量少。三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大龙头较少,知名品牌不多,畜牧优势品种区域布局未形成,畜牧饲养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没有形成产业对接机制。

二、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经济框架,严格要求、明确目标。

也是实现“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和提高“两大主题”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规范化规模水平)以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畜牧科技进步,不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为构筑我市现代农村经济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全市畜牧业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50个,2010年。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50个,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达到100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累计17万户,使畜牧业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覆盖面最广,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三、狠抓落实,强化措施。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市畜牧业发展到今天。重点是加快推进由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要按照《河南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抓好区域化发展;要按照我市“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突出抓好规范化规模发展;要依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安排安排,突出抓好“十大亮点”工程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地制宜。坚持区域化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需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依照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县、内黄县、滑县要以大用集团、永达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肉鸡、蛋鸡生产,同时要兼顾猪、牛、羊的养殖,县、市要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本钱,大力发展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明品牌,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文峰区、龙安区、北关区、殷都区要围绕城区做文章,干精品、出亮点,建成区以外打造畜禽养殖密集区,抓好肉蛋奶等菜篮子工程。

(二)落实政策。坚持规范化规模发展。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蛋鸡、奶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省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制订了省蛋鸡规范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进入全省畜牧业综合排序前20名的县(市)区,奖补20万元,进入全省前40名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对全省综合排序提高10个名次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提高5个名次的奖补5万元。各县(市、区)每年新建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畜禽生产、加工以及饲料加工项目达8个以上的市政府奖补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达到市级规范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奖励5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耐久有力的政策支撑。各县(市、区)要在用足用活上级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处置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规范化规模发展步伐,努力打造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新亮点,重点扶持德源、滑县嘉禾、新兴、内黄宋村肉鸡、县昌繁、顺德、县大荣、文峰区健贞、滑县威盛、宏旺十大亮点工程建设,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创新科技。坚持科学化发展。现代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激进畜牧业相比,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为此,必需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坚持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路子。一要大力组织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协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要实施规范化生产,严格依照养殖设施建设、优良品种、饮水质量、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规范,逐步使畜牧生产形成规范化的格局。二要开展产业化经营,其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畜禽规模养殖、沼气建设、沼气发电、生态环保零排放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养殖达到粪便处置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两年内,30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必需建设沼气池,要有三分之一的规模场实行沼气发电,决不能形成二次污染。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内部循环、畜牧业与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循环、畜牧业与绿色蔬菜生产的循环,促进畜牧业朝着优质、平安方向发展。

(四)完善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要本着完善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空虚村一级的原则,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设立区域性动物防检中心站,人员、业务和经费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检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动物防检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防检队伍,建立动物防检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检人员劳务报酬问题,保证动物防检工作顺利开展。

四、求真务实,加强领导。保证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对加快现代畜牧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上来,统一到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证措施。各县(市、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年度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特别是被列入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中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县(市)党委和政府,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科学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关键措施,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重任,促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7)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文秘站:)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8)

“九五”时期,广西区党委、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水产畜牧业工作,采取了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了对水产畜牧业投人的力度:

“九五”时期,自治区本级财政和中央财政累计投人水产畜牧业资金37538万元,比“八五”时期的15806.50万元增加21731.50万元,年均增长28%。此外,在农业部的支持下,“九五”时期,广西还争取欧盟援助广西水牛奶业项目76.20万欧元(折成人民币832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较好地实现了广西水产畜牧业“九五”规划的目标。在实施“九五”发展规划过程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广西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水产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在自治区财政逐年增加预算资金的支持下,广西水产畜牧局得以较好地履行自治区党委、政府賦予的宏观调控等各项职能,全面实现了“九五”规划的任务目标。

2.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农民收人。“九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髙,以畜禽和水产品为主的动物性食品消费逐渐增加,水产畜牧经济总量在大农业中的份额逐年增大。据统计,2000年底,全自治区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2756.91万头、108.92万头、164.98万只和3.8亿羽,比1995年增长45%、49%、221%和64%;2000年全自治区水产品产量239.86万吨、畜禽肉类产量287.26万吨,比1995年增长132%和47%。2000年底,全自治区猪、牛、羊和家禽存栏数分别为2415.56万头、775.27万头、241.80万只和2.14亿羽,比1995年增长17%、5%、84%和38%。2000年全自治区渔牧业总产值达371.40亿元(现行价)。比1995年41%增加3.8个百分点。在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渔)民的收人。据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2000年全自治区农民人均第一产业收人1085元,其中畜牧业人均收人326元,水产业人均收人3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19.40%,为农(渔)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九五”时期的努力,至2000年底,全自治区建成亩产万元以上的水产养殖25万亩;银鱼移植120万亩,形成年生产规模400吨。“九五”时期新建8个部级优质商品猪基地县,到2000年底已建成20个,还扩建了9个畜禽肉食基地;新建11个部级和27个自治区级秸秆养牛示范县,至2000年底已建成12个部级示范县。

4.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九五”时期,由于贯彻了集中资金和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指导思想,全自治区水产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是继续实施畜牧种子工程。“九五”时期,新建1个自治区级祖代种猪场,扩建9个种猪场,启动自治区本级1个种公猪鉴定站(在建),扩建1个部级种公牛站,新建3个种鸡场。全自治区建立家畜配种点174个,配备人工授精174套、液氮罐100个。在水产种苗生产方面,至2000年底,全自治区建成对虾育苗场(点)42个,育苗水体36170m3,育苗量14.81亿尾;二是继续健全疫病防疫体系建设。“九五”时期,在全自治区布设了47个鱼病测报点,在沿海的13个市(县、区)和内陆地(市)建立水产病害防治实验室,总共配套检疫仪器设备269台(套)。

5.科技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的支持下,广西水产畜牧科技推广经费有较快增长,有效地促进品种改良、疫病控制和科学饲养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据统计,“九五”时期,全自治区水产畜牧系统共取得科技成果奖187项,其中获自治区政府重奖4项,获省部级一、二等奖62项,获三等奖125个。获奖科技成果中,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此外,“九五”时期,通过举办渔政管理、兽医执法、牛人工授精技术和乡镇畜牧兽医经营管理等67个培训班,累计培训4675人(次),还开展兽医检疫员等职业技能培训,总共培训9800人。

二、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

1.把握部门工作重点,争取增加投人。在编制年度预算过程中,水产畜牧局财务部门认真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熟悉了解本部门各项业务,按照财政部门有关编制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试编2001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财务部门与各业务处室和二层单位的沟通、协调,准确把握业务重点及其资金需求,较好地完成了2001年部门预算编制,为争取财政支持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经费使用管理。一是从经费分配环节着手,按轻重缓急、相对集中的原则,做好经费分配方案,经局领导集体研究后上报自治区财政核定下达;二是按项目管理形式,与项目单位签定项目管理协议书,明确经费用途、完成指标,制定实施方案,做到有检査和验收总结。

3.履行管理职能。“九五”时期,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的要求,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一是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开展资产产权和办理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登记工作;二是有成效地开展预算外资金清査工作,认真落实行政事业性收人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时纠正部分单位存在的财务问题;三是组织直属单位认真学习领会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文件,开展整顿会计秩序工作,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设置账簿、登账和结账等环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大部分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有所提髙;四是制定《区水产畜牧局会计工作交接办法》,搞好机构改革中会计交接工作,保障各项资金财产的安全,使局机关和有关单位的财务工作得以正常运转。

经过“九五”时期的建设,广西水产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从长远看,广西水产畜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与制约因素。一是水产畜牧生产结构还不够合理,优质产品比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全自治区水产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供种规模小,良种率低;三是与快速发展的水产畜牧生产相比,水产畜牧业的防疫检疫、产品标准与卫生安全以及加工流通工作相对滞后;四是部门科研业务管理与科委财务管理体制不顺,核心技术不足,基层实用技术推广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科技对水产畜牧生产的贡献率不够高。此外,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人员培训、会计基础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企业改制等项工作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因此,在实施“十五”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提髙认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定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广西必须“着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稳定其在农业中的比重,力争实现“十五”期末水产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要求,推动广西水产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三、研究新问题,确立新思路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合理规划“十五”时期资金投人。

1.明确预算编制依据,建立规范的备选项目库。在今后几年中,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及水产畜牧局的主要职能,编制部门预算备选项目库。一是注意体现新形势下公共需求。二是兼顾面上生产和部门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既要体现解决制约广西水产畜牧生产的障碍性因素,克服瓶颈问题,及时控制疫病,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帮助、引导农(渔)民发展产业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主导产业区域化,加速优质商品基地建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要素优化组合,积极推行贸工渔(牧),产加销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渔)民组织化程度,促进水产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编制备选项目及年度预算,有计划地集中资金,分期分批地解决广西水产畜牧系统特别是自治区本级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加强薄弱环节,改善工作手段,健全全自治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2.合理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及预算重点。着眼于“十五”时期内广西水产畜牧业的发展,以适应WTO规则,逐步调整专项经费预算结构。“十五”时期资金使用方向和部门预算重点是:畜禽和水生动物疫病控制、水产畜牧种子工程,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示范、渔业执法(渔政、港监和船检)、饲料安全与兽药残留监控、产品技术标准、干部与青年农民技术培训、协调产业化经营以及相关项目配套等,以期通过资金使用方向和部门预算重点的确立,加强水产畜牧科技示范推广、结构调整、防灾减灾和管理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等项工作。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提髙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及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学习掌握编制部门预算,准确理解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基本内容、表格体系和编制方法,掌握部门预算软件操作技术,对二级预算单位实行计算机管理。努力做好部门预算的基础情况调查和数据测算、审核汇总工作;二是组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深人学习《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举办直属企业单位财会人员培训班,重点学习《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新的财务准则,讲解企业改组、改制、兼并、清算、破产和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养老保险等会计处理方法;四是加快会计基础工作,提髙规范化管理。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考核验收实施办法》规定的工作程序、标准、范围、内容等要求,加快直属单位会计规范工作的考核验收步伐。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9)

1、完善和落实生猪等扶持政策。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总结生猪调出大县发展经验,宣传各地典型。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奖代补扶持政策落实,稳定蛋鸡生产。

2、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部省共建工作,生猪主产省份全面启动本省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蛋鸡生产特别是种鸡生产信息监测,试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的奶业生产月度监测,调整完善470个农贸市场价格监测体系。

3、搞好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坚持“月会商、季沙龙”的形势分析机制,认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6月份和11月份分别召开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加强与国家统计局的合作,每季度末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对吉林、河南等重点省份的联合调研。根据主要畜产品的价格变化,及时研判生产形势。

4、强化监测数据采集。严格考评制度,定期汇集监测县数据报送情况,集中安排2次监测点数据核查,通报考核结果。表彰畜牧业监测预警工作先进省份和优秀人员。

5、指导和规范养蜂业发展。制定《全国养蜂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出台关于加强蜜蜂授粉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技术规范。

6、加强畜牧业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组织制定畜牧业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预案,明确工作程序、省级联络员和责任分工,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7、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组织制定和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启动实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8、总结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模式。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推介标准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9、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力度。依托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生猪、蛋鸡、肉鸡等产业技术体系的力量,推广适用先进技术,加快标准化生产发展,推进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10、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指导与培训。继续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和生鲜乳收购站挤奶机械设备购置补贴项目,开展奶牛场良好生产规范培训。

11、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会同环保部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出台工作,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准备。

三、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2、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组织召开畜牧良种补贴工作会议,落实生猪、奶牛、肉牛和绵羊良种补贴政策。

13、组织实施全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确定联合育种核心种猪场,大力开展生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推进生猪和奶牛年度改良工作。

14、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编制畜禽良种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增强制种供种能力。

15、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制定“十二五”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写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16、强化畜牧业执法能力建设。出台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和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实施种畜禽质量监测计划,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

四、继续强化奶业的扶持引导和规范整顿

17、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督促指导未完成清理整顿的省(区)加快对个体收购站主体合法化改造,坚决取缔流动收奶点。组织召开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总结会议,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18、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开展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对举报和抽检中发现问题的重点地区开展飞行抽检,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开展《生鲜乳》国家标准的宣贯和执行工作。

19、加强奶业发展的行业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并组织贯彻落实。组织开展中澳自贸区谈判对奶业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20、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协调并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开展《生鲜乳收购合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五、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1、加强饲料行业法制建设。推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案)》尽快颁布实施。制(修)定《条例》的配套规章、规范、标准,及时开展《条例》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22、规范饲料生产企业行为。修改完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条件,继续组织开展100家蛋白质原料获证生产企业、100家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对基层饲料管理部门监督执法的培训和指导。 (1)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23、加大饲料监测和执法力度。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饲料原料、商品饲料和养殖场户为重点,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例行监测和拉网式监测。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和潜在非法添加行为打击力度。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24、开展饲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组织饲料中潜在安全风险因素和重要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研究、安全评价试验和风险预警。

六、切实做好草原保护建设这篇大文章

25、扩大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试点范围。依托退牧还草工程,在30个重点牧区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示范,建立健全草原承包与流转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26、总结和推进草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指导西藏深入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保证顺利推进,及时总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扩大试点范围。

27、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试点示范。修改细化《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大纲》,研究完善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政策措施。依托工程项目和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推进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的实施,建立种草养畜、鼠虫害防治等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典型示范点。

28、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制定草原防火条例配套制度和技术规程,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物资储备。表彰XX年-2011年全国草原防火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召开全国草原防火工作暨应急队伍建设现场会。制定雪灾应急预案,加强人工种草,建设防灾救灾基地(草原处牵头,草原监理中心承办)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争取增加投入,扩大生物防治比例。

29、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组织起草《农业部关于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强化监测,积极做好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期监测。依托工程项目,加强草原监理监测设施建设,加强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建立完善草原执法联动机制,坚决打击破坏草原的各种违法行为,并跟踪查处、曝光大案要案。编制草原资源保护名录

30、营造支持草原保护建设良好氛围。参与全国人大开展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和政协委员视察活动,促进出台支持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草原承包经营进程。

七、大力推进科技兴牧工作

31、加快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交流会,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研,研究提出加强“十二五”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建议,积极推动畜牧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

32、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项目。做好“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个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中期检查和课题验收工作,组织完成各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和验收;组织实施3个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及“948”项目,强化过程跟踪和监督;组织好2011年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948”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

33、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召开畜牧、饲料、草原相关标准审定会,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70项;《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34、开展畜牧科技推广。组织做好畜牧业科技入户服务工作,开展畜禽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服务。

八、加强规划调研等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35、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编制“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秸秆养畜项目规划、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与防治规划、草原监理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草原防火规划。

36、开展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开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畜禽种业科技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羊毛绒产业发展、饲草饲料资源供给状况、饲料安全保障工程等战略课题调研,研究提出相关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37、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组织举办全国畜牧系统计划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重点项目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督促各有关单位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和加强过程监管。

(2)

『相关阅读

社会科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教育局德育科工作计划

纪检监察工作计划

2011年计生办计划生育工作计划2篇

人口社会科统计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0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0)

1绪论

农业是中国传统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而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实施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40年来,畜牧业逐步从原来的农户圈养发展演变为小型作坊式养殖场和大规模化科学养殖。现代畜牧业是以企业发展为导向,尚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经验和模式尚未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养殖过程中的成本需要更加准确和有效,因为对于畜牧业而言,成本因素与企业的利润甚至生存直接相关。然而,我国畜牧业成本管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企业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摆脱组织框架的制约,从战略的层次了解成本的动因、形成和发展趋势,对外界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使公司不断获得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动力,获得长久的成本优势。国际上主要有四种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库珀模式,克兰菲尔德模式,成本企划模式和桑克模式。其中,桑克模式模型被学术界视为实施全球战略成本管理的最完整,最有效和最具操作性的工具。因此,本文将采用桑克模式对畜牧行业的战略成本进行探究分析。

2战略成本管理的桑克模式

桑克模式由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建立。桑克模式的本质是使用三种分析工具: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为公司提供全面彻底的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改进计划。桑克模式的三个分析工具密切相关且符合逻辑,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成本框架模型,有效地支持了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构建和调整。桑克模式是当前战略成本控制模式中最完善的理论体系,其分析框架和管理流程最为清晰,最具可操作性,是目前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主流模式。

3桑克模式下我国畜牧行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

3.1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竞争战略选择

企业应当在成立时明确其使命和愿景。为了实现其使命和愿景,企业需要在各个层面制定战略,包括总体发展战略,竞争层面战略和职能层面战略等。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找到符合内外部环境的战略。战略分析时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从畜牧行业的宏观政治环境来看,我国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之前提出的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党的工作总要求,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显著积极的影响。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对畜牧行业的稳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总体上还是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畜牧行业正在逐渐适应经济增速“换挡”新常态。从社会环境和技术水平方面来看,畜牧行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很大,因此畜牧行业有很大的环保压力,畜牧企业正在逐步推出环保养殖的技术理念,绿色畜牧养殖技术逐步兴起,同时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产品生产和销售上帮助和支持。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行业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非常有利于畜牧行业的蓬勃发展。从行业自身来看,现代畜牧业具有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特点,生产模式已经不再是传统农民的自由放养模式。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畜牧业开始对内改革,畜牧业经历了自由放养到集约化再到规范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但发展不协调,一方面表现在企业规模上的差距,从10万以上的大型集约化养殖场到不到50头的小型养殖户。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地区监管标准不同,许多养殖场并未仔细考虑会计准则的会计要求,其会计核算方法存在显著差异,这对后续的成本核算标准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畜牧行业,近年来牲畜与家禽传染病对其影响严重的,导致供需平衡不稳定,禽流感和猪高热病等灾难性疾病对畜牧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畜牧业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包括生产能力过剩,饲料成本上升,牲畜消费增长放缓,畜禽养殖环境压力大,环保成本高,企业外部环境复杂等。行业现状总体看来,发展空间大,发展不平衡,竞争激烈。畜牧行业在做出竞争战略选择时可选择差异化战略,发挥品牌优势,践行品牌强牧战略。也可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加强成本控制,实现标准化生产及规模经济控制成本。小规模或特色畜牧企业可选择利基市场,实施集中差异化战略或集中成本领先战略。

3.2我国畜牧行业的价值链分析

我国畜牧行业一般行业价值链包括:饲料—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储藏)—经销/零售/出口。我国畜牧行业价值链上游的价格波动较大,饲料原料价格浮动很大,难以控制成本。行业中有很多畜牧企业跨多个价值链活动经营,实现行业价值链的纵向一体化。也有部分大型畜牧企业吞并竞争对手企业实现横向一体化,从而进行规模化养殖。但我国畜牧行业目前普遍加工深度不足,加工水平有限,畜牧产品较为单一。同时行业价值链下游市场稳定,需求量大,但销售环节渠道过于传统和单一,产能过剩,销量乏力。

3.3我国畜牧行业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包括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方面,我国畜牧行业的企业规模差距较大,部分大型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获得成本优势,有利于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整合程度方面,部分畜牧企业实现了纵向一体化,可以保证产品供应或销售的稳定性,有更强的上下游的控制力,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等。学习效应方面,中国还有很多畜牧从业者是家庭牧场的形式,生产效率较差。技术方面,我国的畜牧行业技术水平还是显著落后于德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生产效率低,抗瘟疫自然灾害等风险能力差。环保方面,是畜牧行业尤为重要的成本动因,环境保护是畜牧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立足点,而我国畜牧业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环保成本不容小觑。

4构建我国畜牧行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建议

4.1控制畜牧行业的成本动因

提升畜牧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将家庭牧场逐步升级为规模化牧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畜牧产品的单位成本。促进畜牧行业的生态化运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畜牧业,高度注重环保,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速科学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加强防范瘟疫、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采用多产业合作模式,注重产业模式的总结和推广,更好地应对日益增加的环保压力,提高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促进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大力管理环保成本。

4.2优化畜牧行业的价值链活动

可尝试实现价值链上游的一体化,更好地控制上游饲料等的成本。同时,积极开拓畜牧行业价值链下游市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信息化水平高速发展,互联网深入百姓家庭的时代,畜牧行业应积极拓宽价值链下游的发展,改变单一销售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渠道,如,加强与全国冷链运营联席会议以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促进新鲜动物产品制造商和超市的对接,将运输与电子商务结合。引导畜禽养殖企业会员与人保财险、海尔产业金融、中国国家品牌网络和农信互联等金融单位的战略合作,打通畜牧行业与金融、品牌及“互联网+”的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互联网+畜牧业+金融服务”的战略协同发展。同时,可深度加工畜牧产品,拓展农资、加工、物流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业务,积极探索和建设农业产业化综合体和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创新增加价值链的附加值。切实践行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3畜牧行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其他保障措施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篇(11)

畜牧业在铜梁县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7年以来,铜梁县推广了科技含量较高的PIC、洋三元、DLY、DYL等生猪品种,占总量的50%以上,推广了波尔山羊和简阳大耳山羊。承担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20多个项目,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和国家的检查验收。土桥奶牛养殖小区获得全国“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奖”。2009年生猪出栏62.4万头,比2006年增长7.5%,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出栏40万头,比2006年增长33.3%;肉兔出栏157万只,比2006年增长15.9%;土桥奶牛饲养量达到了458头。畜牧业产值达14.91亿元,比2006年的10.39亿元增长43.5%,农业人平均增收645元[3]。2012年,铜梁县生猪出栏预计70.3万头,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出栏预计65万头,分别比去年的63.5万头和45万头增长12%和44%。家禽出栏预计2800万羽,其中:水禽出栏预计1850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20%和3%。在草食牲畜发展中,肉兔出栏预计210万只,山羊出栏预计3.5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8%和6%,分别占年初目标任务105%和110%。鹌鹑存栏预计400万只,比去年增长14%,鹌鹑蛋产量预计7300t。截止2012年末,该县畜禽产量稳步增加,畜牧业经济收入为18亿元。近年来,铜梁县畜牧业发展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抓好水禽、草食牲畜、生猪‘三大’产业,积极建设畜产品加工和无公害畜产品供应‘两大’基地,稳定畜禽产量,提高畜禽品质,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工作思路,加快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积极增加畜禽产量,努力提高畜牧业收入,畜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2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铜梁县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欣喜,但据本人在铜梁县服务实践期间了解到,铜梁县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专门针对畜牧业的信息化发展还没完全成型。基本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话网“三网”的建设在政府和企业已基本完成。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共享方面,目前基本仅仅依靠于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传统式人工采集,畜牧业服务体系也还是传统的政府部门各级机构相关人员来组成。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各环节中应用也只是个别企业自行引进和学习,并未形成很系统的服务体系。同时政府在财政、政策支持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也希望当地企业和人民给予足够的重视。

2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由于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有待发展的地方。参考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目前建设情况,铜梁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进行。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电视网和电话网“三网”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政府和企业上,要力争打造县镇村三级畜牧业信息化网站群建设。按照本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四有要求”即有房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四个一标准”即配置1台信息机、1条宽带线、1个专家远程诊断视频服务终端和1个兼职信息员,布局建设镇(街)、行政村的畜牧业息服务站(点)及时解决养殖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力鼓励养殖户个体信息化硬件建设,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2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覆盖县、乡(镇)及龙头企业、畜产品批发市场、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养殖大户等的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各级畜牧网站、畜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畜牧业信息化收集、整理、分析、传递、体系。同时强化农民信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强化传统的农民信箱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的辅助手段从而使养殖户等更快适应、接受信息化。相应的电话、手机和移动智能设备等其他相应平台也应开通相应热线或服务,更加方便养殖户门获得最新信息和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业内信息的收集分析,准确了解和把握畜牧业发展动态,及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可靠、及时、准确的情报。

2.3积极开发应用畜牧业信息化专业系统

根据畜牧业生产、防疫、运输、购销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特点,县政府部门要逐步开发和应用畜牧业数据分析系统、畜牧电子政务系统、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系统、畜牧专家咨询系统、畜牧地理信息系统、重大疫(病)情预警监测和畜牧应急情况指挥系统、畜牧电子商务系统七个畜牧业信息化的专业系统,并将采集来的畜牧业信息加工处理,实现各专业系统之间的信息互享、数据互通,从而使各类信息和数据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更好地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畜牧业从业人员、养殖户等服务。

2.4加强畜牧业相关数据库的建设

畜牧业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同时基础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录入、信息归类、合计自动生成、数据汇总等功能也是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本地畜牧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所需要的。目前我国已建成饲料信息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行情数据库等畜牧业相关数据库。针对铜梁县的情况,还需要加强数据库的本地化建设,建立铜梁县自然生态资源数据库、畜牧业资源数据库、饲料信息数据库、畜牧业生产技术资料库(包括养殖、牧草生产、草地改良与保护、疫病防治等)、畜产品价格行情数据库等,并实现与国内相关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2.5加强畜牧业从业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畜牧业从业人员,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在提高畜牧业体制内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政府应还应加强对畜牧业养殖户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其现代的信息意识,使养殖户充分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科学技术和市场动态的重要性,让养殖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从而提升整个畜牧业人员系统的信息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