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音乐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4:18

音乐实训总结

音乐实训总结篇(1)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先辈和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一、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原则。 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

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理论联系实际,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就能构建起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音乐实训总结篇(2)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音乐实训总结篇(3)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音乐实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9-01

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应追求创新。“‘大而统一’的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完成校本培训的任务。校本培训是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如下:(1)个别学校还未把校本培训工作放到应有位置。(2)音乐教师“充电”意识不强,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欠缺。

(3)学校规模相对较小,音乐学科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相互交流、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校本培训应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名师“请进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典课例、常州市名师大课堂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揣摩大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大师学习。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也可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既可让音乐教师亲身感受名师的风采,又能解决学校资短缺的问题。

二、骨干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

三、音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进行研究,扬长避短,探索一些适用的组织管理方式、培训模式、反馈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期望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网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互反思。

四、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学校也要引导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积累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审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举办教育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反思论坛,展示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效果,汇编教师反思案例等方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逐渐将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育之链。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好校本培训必须加强领导,领导要重视校本培训。

2、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 在安排校本培训过程中,不能过重增加教师工作量。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给教师个人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更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会、理解和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广大教师中、甚至音乐教师中还存在着音乐课是“副课”思想。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进修机会少,兼课多;自身素质跟不上,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在教学中只能勉强对付上节音乐课。

音乐实训总结篇(5)

前言

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钢琴来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演奏表现力等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和良好的效果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首先工具。此外,优美的钢琴音乐还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钢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钢琴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具备相应的钢琴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Www.133229.cOm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式上一般是采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法。事实上,因为该项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校内的技术力量有限,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培训应以参加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校外培训为主,以师徒结对,校内汇报演出和观摩听课等校内培训方式为辅。在授课形式上宜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相结合的并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方式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由于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相对集中。教师对学员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清楚,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的特点,适于在解决演奏的技术性问题和复杂的特殊性问题时采用,对于音乐基本理论、伴奏讲解,教学法运用,视奏等项目则宜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它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此外,专题讲座和课题式教学也是常用的集体授课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参用数码钢琴,钢琴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注重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注重理解与艺术实践,想方设法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钢琴应用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普遍较差。故把此项内容列入音乐教师的培训计划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明确培训意义,夯实音乐理论基础,以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开展培训的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教育部1999年第7号令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8年第8号令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年颁布

[4]《钢琴演奏与教学艺术》童道锦、方明珠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论钢琴表演艺术》t·涅高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1月版

音乐实训总结篇(6)

前言

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钢琴来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演奏表现力等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和良好的效果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首先工具。此外,优美的钢琴音乐还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钢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钢琴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具备相应的钢琴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式上一般是采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法。事实上,因为该项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校内的技术力量有限,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培训应以参加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校外培训为主,以师徒结对,校内汇报演出和观摩听课等校内培训方式为辅。在授课形式上宜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相结合的并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方式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由于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相对集中。教师对学员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清楚,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的特点,适于在解决演奏的技术性问题和复杂的特殊性问题时采用,对于音乐基本理论、伴奏讲解,教学法运用,视奏等项目则宜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它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此外,专题讲座和课题式教学也是常用的集体授课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参用数码钢琴,钢琴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注重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注重理解与艺术实践,想方设法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钢琴应用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普遍较差。故把此项内容列入音乐教师的培训计划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明确培训意义,夯实音乐理论基础,以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开展培训的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教育部1999年第7号令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8年第8号令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年颁布

[4]《钢琴演奏与教学艺术》童道锦、方明珠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论钢琴表演艺术》t·涅高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1月版

音乐实训总结篇(7)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条线的技能性人才。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综合型人才。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的素质教育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合唱,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对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团队合作的培养,学生相互配合意识和集体凝聚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目前的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无心向学、集体意识薄弱、缺乏合作精神,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表现的形式,在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今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由于学历低 ,技能差,他实际上面临着很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现在的工作和用人单位,都很注重团队合作。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的训练,并不一定能让学生唱得多好,但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演唱一些高尚、健康的歌曲,可以唤起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并保持良好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一、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想要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合唱训练,首先就得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对合唱的认知情况和兴趣程度。经过了解,90%学生对音乐基本都是喜欢的,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层面上,70%的学生,在以前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很好的上过音乐课,音乐课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生活中,都被其他主科老师占用,就算有上音乐课,也只是简单的唱唱歌,对音乐知识基本不懂。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网络上获得,基本上是凭着兴趣爱好自学。他们喜欢唱歌,但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唱。对于合唱,更是不了解,普遍认为大家在一起唱就是合唱。说到合唱,在他们的中小学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在某些活动上由老师挑选些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演唱。可以说,学生对合唱这种形式是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他们知道合唱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唱,可是,这很多人在一起怎么唱,他们是陌生的。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从2012年开始设立音乐、舞蹈专业,招收音乐舞蹈专业学生,总共招了三届的学生,十个班级,将近三百人。这些学生,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仅仅是凭着对音乐的一点喜爱,或者是没有其他更合适选择的专业,所以报读这个专业。在教学中,老师们都发现了这些学生素质低、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惑。在技能教学上,相当吃力。合唱教学中,更是问题多多,音不准,节奏感很差,声音都是大白嗓,排练的出勤率也不高,组织纪律性差等等。这些学生,由于进校以后都有开设声乐、视唱练耳、乐理等专业课程,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对音乐及合唱的了解相对会好些。

二、合唱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从最基础的教学逐步进行。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发声训练。使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圆润流畅,融为一体。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难度要适宜。解决识谱、音准、节奏、节拍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视唱训练中的练习曲难度一定要适中,先是单声部视唱,慢慢过渡到二声部的视唱。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始有目的地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渗透。重视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对中职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最具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四)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但中职学生音准都是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上,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低音区两边扩展。

(五)用科学的方法组建和训练合唱团,多参加演出和比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训练

《合唱与指挥》作为一门课程,在音乐专业中,是必修的一门课程。笔者在去年开始担任《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以及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考虑到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兴趣小组的合唱团,是以女声合唱的形式进行。合唱艺术是歌唱的艺术,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要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为一体,就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使每个队员都能用一致的方法来演唱,以达到“融合”的境界。合唱的训练,应先从声音训练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等方面。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训练:

(一)发声方法的训练。训练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发声方法。培养学生“高位弱声”的发声状态和整齐、统一、集中、圆润、明亮的声音质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要高,咬字吐字要清晰,结合直声训练,力求做到声音统一、集中。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练声曲,从声部的中声区开始训练,打好基础后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用“u”、“mo”、“lu”等母音的训练,来达到找准共鸣位置,打开喉咙,扩大音量。

(二)音准节奏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在合唱中,如果个别学生的音不准,就会影响声部的音准,声部的音准不好,合唱中的和谐音响效果就很难保证了。因此,音准问题,是合唱训练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音不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歌唱的姿势,歌者的心理状态,合唱作品中的力度、速度、音域、节奏变化、咬字等,都会影响到歌唱者的音准。在音准的训练上,应多加强对自然音阶的训练。将自然音阶的全音和半音的关系搞清楚,用固定唱名将音阶唱熟,加强调性的感觉。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当薄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只能放慢进度,在钢琴上一个一个音的帮学生校对音准,强化学生对各个音高的概念,帮助学生体会音与音之间音高的差距和辨别。跟着钢琴,边听边唱,不断强化。通过音阶模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唱完音阶,接着进行二度,三度,四度……等不同度数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唱谱的习惯。而且,在唱谱的过程中,要边唱边打节拍,这同时也是在训练节奏。在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中,很多都是二拍子,或者是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歌,学生在唱谱的时候,就要用手轻轻的打着拍子,并且打出强弱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演唱时赶节奏或者拖节奏。在二声部合唱过程中,要加强声部之间的配合,注重声音的和谐。

(三)分声部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上课班级还是合唱团,笔者都只是分为两个声部,女高和女低。每个声部先把自己声部的旋律唱清楚、准确,才能够把两个声部结合在一起唱。现在经常碰到的情况是,单声部唱得挺好的,当另一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就开始“打架”了,高低声部就会混在一起,要么是音就唱不准了,要么是唱到另外的旋律,被“带跑”了。原因还是自己的旋律没有掌握好。在掌握好自己声部旋律的基础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唱自己的,听别人的”的观念。在合唱中,不是自己把耳朵捂起来,然后拼命唱就可以的,在唱好自己旋律的同时,要时刻聆听另外声部的旋律进行,注意体会和声的准确性和声音的融合性。在合唱教学中,分声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都以二声部的融合协调为最终目标,整个训练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

(四)小型歌曲的训练。多排练、演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加强学生对合唱中和谐统一的和声的体会。同时也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合唱作品。同时,通过多媒体、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优秀的合唱表演,加强学生对合唱之美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比如,给学生看了2010年笔者作为福建合唱团中的一员,参加中央电视台第14届青歌赛合唱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摩全国最高级别的合唱比赛,去体会和感受合唱中最美的声音。

(五)形体训练。适当开展形体训练,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台风。在台上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落落大方。当需要进行适当的表演动作时,要求动作整齐,动作和表情,以及歌曲协调统一,不能因为做了动作,而影响了声音的发挥。

音乐实训总结篇(8)

音乐疗法具有悠久历史,我国利用音乐治疗疾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详细地记载宫、商、角、微、羽五种不同音阶调治疾病内容,提出“五音疗疾”的理论。“角、微、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微)、土(宫)、金(商)、水(羽)。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调和身体。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 3;,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属心的音阶:微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微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属脾的音阶:宫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属肺的音阶: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1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    

音乐治病虽然历史悠久,但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是一门完整的现代学科,于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音乐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从其作用的特点来看可以分为两种:音乐的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    

生理机制: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一大脑皮层右侧颗叶音乐活动中枢、边缘系统、下丘脑、脑干网状结;②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对副交感神经系统起影响;③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乙酞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肤;④对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心理机制:感知觉、运动知觉、情绪情感。2音乐疗法治疗卒中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音乐疗法目前在临床中主要应用:精神病及抑郁症的治疗、失眠的治疗、疼痛的治疗、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治疗、脑动脉硬化的治疗、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卒中、痴呆的治疗等方面。现将音乐疗法治疗卒中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综述如下。

2.1对卒中后失语的治疗作用通过单纯音乐治疗或者音乐治疗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取得了较好疗效。郑爽等川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针康法结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治疗运动型失语症,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失语症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费英俊等[2〕以失语商为观测指标,比较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和单纯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病人的治疗均有效,且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的疗效优于后者,音乐疗法能增强单纯言语训练的疗效,且音乐疗法无创,方法简单,参与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有重要意义。唐颖等网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应用音乐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所致运动性失语,结果应用音乐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2.2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作用王云等冈选取96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SPIECEL睡眠量表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影响优于治疗组,说明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有良好疗效,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起效快,同时具有促进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优点。杨玉秀等固观察音乐疗法联合SW脑反射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结果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采取音乐疗法结合SW反射治疗仪治疗,临床疗效较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3对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徐晓容} s}通过临床研究证实,早期应用音乐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丛壮等仁7〕将强制性运动疗法与音乐疗法结合,与常规康复方法和强制性运动方法比较,各组治疗后「ugl -Merger评分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治疗前(P G 0.01 >,说明3种康复方法对提高病人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面有积极的效果。

3组间两两比较,在「MA评分改善方面,强制组和结合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G 0.01 >,但强制组和结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虽然二者在改善上肢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组均数高于强制组,说明上肢功能恢复过程中,结合组临床效果优于强制组。在Barthel指数改善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60.01 >,结合组优于强制组,强制组优于常规组。刘艳萍等仁“〕使用被动感受音乐干预结合运动疗法研究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结果发现治疗1个月后被动感受音乐干预结合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

2.4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作用王鑫等网将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分为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和音乐治疗组,两组分别进行8周常规肢体康复治疗和常规肢体康复治疗合并音乐治疗,结果显示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病人总体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康复治疗合并音乐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显著改善,与同期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改善。证明音乐疗法可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的总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

2.5对卒中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张思忠等仁l0j选取50例中风神昏住院病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音乐疗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00% o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较前均有显著增加,但治疗组评分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神昏疗效明显。

2.6对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治疗作用曾秋萍[ll〕将4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iJl}练组给予吞咽训练配合音乐疗法,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训练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吞咽训练配合音乐疗法可增加病人训练的趣味性,使病人及家属更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音乐实训总结篇(9)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每位教师对于其声乐理论心得都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主要集中在对于发声部位与共鸣部位不断训练。由于目前为止缺少专门的理论性教材来研究与总结这一方面,所以对于声乐理论的掌握重点在于,不仅要明白发音与共鸣的原理,还要能应用到歌唱中去,为歌唱服务。

一、解读声乐理论的内涵

对于说话与歌唱,都可以做到。但是如何区别两者的差异,如何明白歌唱的原理,就要通过对于声乐的学习。来了解与掌握。人类的发音器官利用其生理性机能来作用于空气,从而产生声音。而声乐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训练与规律的总结。想要获得美妙的声音,就要明白发音部位的工作原理,扬长避短。

1. 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包括三种:口、鼻、肺、胸廓、横膈等,这些是肌肉构成的呼吸器官群,为呼吸器官。而与此相关的喉器、喉腔、声带等,这些属于喉部肌肉群,构成了人类的发声器官。口腔、咽腔、鼻腔、头腔、胸腔等等这些都为共鸣器官。而唇、齿、腭等即为人类的语言器官。

2. 呼吸模式

在声乐训练中,对于发声器官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呼吸与气息来作用。呼吸可以为声乐艺术带来歌唱的基础,而气息则是赋予歌唱艺术的灵魂。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够在学生还未清楚这些基本理论与训练模式时,就进行腔体打开方法,咬字重点,吐字的讲究之类。任何的教学都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循序渐进的训练。而这点上,通过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发音结构,了解呼吸与气息的区别,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学生的自我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清楚自身的声乐优势与缺点,从而为日后的教学找到合适学生的训练方法。

而目前为止,声乐界对于呼吸方式总的来说,前期教学会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各种呼吸方式的感受,比如,会让学生进行深呼吸,像闻到花香一般进行,这种深呼吸的训练对于歌唱时的力量控制是相当有利的,在人体呼吸器官上,主要是通过对于横隔膜的控制来达到深呼吸。在歌唱实践中,主要有胸式呼吸方式、腹式呼吸方式与胸腹式联合呼吸方式。而目前的应用范围上,第三种的呼吸方式对于歌唱的技术支撑力度是最大的,由于这种方式下对于声音的控制与呼吸的平衡性是最好的,所以在共鸣作用与歌唱技巧的应用上,这种方式下的呼吸与前两种方式,相比下也能起到更有力度的作用。

3.喉头的训练要点

喉头对于歌唱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沈湘教授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意大利人唱歌的重要特别就是共鸣特别强,甚至强到除了共鸣已经听不到其它了,纯粹的声音里,没有喉的存在。这里的喉就是指喉头,一般来说,最佳的喉头状态是发声的位置适度,且发声的过程里,稳定性要强。当歌唱时感到了喉头的存在,那么就还要够放松,一定要放松到足够自然的状态,才能感觉到像打呵欠一样,连着颈部的肌肉群一起,不仅要将气息控制到对于声带的冲击是侧面,且要对声门的闭合上自然有效,这样才能把发声调整到最放松自然的状态,所出来的声音也能是自身最为优美的。通过对于喉头的控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声乐中对于气息与呼吸的综合控制。

二、把准声乐训练的要点

1. 如何做好共鸣的训练

在所有人的发音条件中,对于“基音”的方面,都是很弱小微细的,而一个训练有素的歌者,他能达到的却是洪亮与厚重优美并存的效果,而其中的诀窍就是对于人体自身拥有的共鸣腔的不断训练,从小到大,逐渐从音量与共鸣是达到更好的状态。那么在声乐训练中,对于共鸣腔训练,主要是集中在对于口腔、咽腔、鼻腔、头腔与胸腔等的共同作用上。教师先应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共鸣腔的有效作用所发出的声音优美度,只有学生对于声音的穿透力有了直观感受后,才可以在自身条件作用下更快地找到训练共鸣腔的方法。

2.如何根据音色来训练

声乐训练与一般性的训练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训练的主体为自声条件不一样的学生,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进行不同学生的音色划分,从而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来说,音域与音色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低、中与高声区。而在其发音部位上,可以划分为胸声、混声与头声区。而对于每一种不同音色与条件不同的学生,其所要达到的声音训练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但在所有的条件中,对于中声区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中声区的稳定性与发音基本功扎实性同时达到以后,才能进行各种不同嗓音条件的训练。在前期的声乐训练中,三种条件下的声区都要进行统一性的训练,不仅要在呼吸技巧上,还要加上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的训练,同时使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达到最佳的共振效果,从而为每个声音条件不同的学生都找到最适合歌唱的声音。

3.如何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

说话讲究吐字清楚,发音准确。而在声乐教学中,对于歌唱训练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进行咬字技巧的训练。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的表达力度是通过音乐与语言的融合,通过感情的输入与充满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的。声乐艺术的语言是一门歌唱的语言,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要有对于语言的确切表达。如对于汉字来说,了解汉字字头、字腹与字尾的每一种吐字方法,对于字头发音要清楚明晰,对于字腹,要纯正准确,对于字尾收音要干净利落。这样的方法可以简练地概括为:“出声、引长、归韵”。只有掌握好这样的吐字要求,在声乐表演中,才能进一步做好咬字的准确,与转换的利落。

4.如何做好声乐的艺术表达训练

声乐艺术是一门关于艺术表达与感情注入的艺术。在进行这样的声乐艺术训练中,教师在以上技巧与基本要求的训练下,还要做好对于学生艺术表达的训练。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声乐艺术的表达灵魂在于歌唱过程里,歌者对于歌曲的艺术理解上。那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歌曲作品的理解训练。任何教学歌曲的过程里,先要进行歌词的内涵分析,对于歌曲内的感情要有领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歌曲自身的旋律与节奏,来体会其中的意境,结合歌曲背后的故事,时代特征,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与情绪。在歌曲表达中,结合好各项歌唱技巧与气息呼吸的运用,来达到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形象地传达歌中的情感与艺术氛围。

三、声乐教学导向轨迹

1. 授课模式总说

目前在声乐上课方式中,要根据声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设置。由于声乐艺术是以情动人,那么在进行授课时,就无法按照其它学科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零距离感受教师在声乐上的细微差异示范是有很大作用的。而在小组性与集体课上,更能起到相互的学习与交流,也能在对唱与合唱形式上进行更好的配合与探索。声乐教育不仅仅在培养学生专业性上起作用,还在学生的情感心态上,理解与体会上是有着要求的。相对应的,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有变化。最终声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好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声乐表达。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声乐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性教学上,对于全民的素质熏陶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2. “一对一”的个别课

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授课,是很有利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不同,那么对于其歌唱训练所要侧重的个人音乐素质也要求不同。那么在这样的授课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音质与音色条件,通过更有目的性的教学目标设定,从而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这种性质的课中,也更能体会到教师亲自指导里的细微的处理手法与技巧细节。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声乐歌唱艺术上取得更好的进步,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团队之间的小组型授课

小组型授课,可以在教师将同类型声音条件的学生放在一个组进行同时授课,也可以将不同声音条件下的学生,进行组合与配合,来进行授课。前者对于同类型共同存在的学生歌唱技巧,可以进行统一性的训练。而后者,对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相当重要的。而在对唱与合唱中,两者都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与声乐的差异性有着直观性的体验与产生根本性的提高。而在这样的小组型授课中,还可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

4.人数众多的大型课

这种课型,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数的众多。一般来说,是以一个大班为一次授课基本人数。而授课内容里,对于声乐技巧与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所占的时间更多。这样的人数对于教授声乐的理论知识来说,有着更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通过提问与交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教师也在这样的授课中,得以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的基本情况,通过科学与合理的授课安排,教学形式可以进行多样化与丰富化,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相互间的理论试验与比赛,从而提高对于声乐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样也可以直观地对于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体会。而对于课堂的活跃也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相长,与整个声乐体系的系统性学习,是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更好地进行声乐理论知识的考核与检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更多音色与声音条件的洗礼,从而为以后的声乐实践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能够起到团队的凝结作用,在合唱与多人对唱中,更好地达到默契与和谐的声乐艺术表达效果。

四、综述

声乐教学是建立在个性化与共性化和谐统一基础上的教学,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个体间的不同声音条件与声乐素质,同时还要总结出对于声乐理论的基本要求与硬性标准。而同时,声乐艺术本身又是一项生理体力上与心理表达相结合的艺术,不仅要使学生完全理解声音的发声结构,而且要找到各个发声条件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做到对于每个部件发声的控制与调整,最终才能让声音达到最自然与优美。而在心理表达上,教师要让学生深入对于歌曲作品的理解,从情感与心理上达到共鸣,同时还要应用到音乐知识,明白不同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歌曲流派风格,在前人的歌唱风格经验的吸收下,有效转化成自身的优势,融入于自身的歌唱表达,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歌唱艺术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峥嵘.“比兹卡组合”原创歌曲演唱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

音乐实训总结篇(10)

语言本身包含了节奏、音调、音色、强弱等音乐元素,与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教学中应从声调的高低和语调的轻重缓急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既可以结合节奏,也可以结合动作来进行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孤立地,“为语言而语言”地单纯朗诵地来进行训练。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它在最初阶段总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其“风”、“雅”、“颂”就是当时黄河流域各国的民歌、民谣和祭祀歌曲,在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在《尚书》、《虞书》以及《吕氏春秋》的“古乐篇”中,也都生动地记录了诗、歌、舞同源和三位一体的情况,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了脱离音乐和歌唱的纯诗歌作品。但是,这些作品至少还是可以吟咏的,还保留着与音乐相近的某些韵律特征。我国的唐诗、宋词都是我国语言艺术的珍品,她因和谐之美、韵律之美、艺术之美而被人们广为传颂。我们应当把她当作音乐教学中的使用语言来广加采用,以充分发挥它对促进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让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在音乐表现中感受和鉴赏音乐

动作是一切动物本性的体现,一切物质都离不开运动。所以,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最自然的本能体现,动作、舞蹈结合音乐、游戏,应当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得到系统、全面地训练,使之成为体现并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其仪表和情操,促进人际交流、集体协调以提高情商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动作结合,是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应有的形式,舞蹈教育从来未曾脱离过音乐,学校音乐的教育和教学,理应至少相当一部分地结合动作去进行,而不应当纯音乐地进行,使学生完全游离于综合的整体(尤为语言――动作――音乐这三位一体)之外,成为孤立、抽象、片面的教与学的对象。

节奏本身便是包罗万象的学问,节奏学在西方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呼吸”和生命线,而节奏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和动作,所以,节奏(尤其开始的阶段)最好结合语言和动作来进行训练,这样更生动,也更有吸引力,然后才可以单独去进行。

歌唱的基础是发声,不仅唱歌,说话也存在发声、运气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科学地、从基本点起加以训练、学习和培养。

三、让学生学会演奏音乐,掌握学习与发展的 “主动权”

音乐实训总结篇(11)

关键词:打击乐教学 情感教学 训练方法

前言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在音乐这个领域之中,各种门类如歌唱、器乐表演等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都是相通的。对于打击乐而言,许多人都冠以“无音高”,“无旋律”,甚至于“伴奏乐器”之称。其实不然,打击乐的情感世界虽没有其他音乐门类那么容易表现出来,但其情感仍是相当丰富而富有内涵的。那么,在当今的打击乐教学中,怎样让打击乐表达出情感是打击乐教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探究打击乐教学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几个因素,从技巧练习以及后期教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学生在打击乐演奏中表达出情感,从而真正体味到音乐的内涵。

在打击乐艺术中,甚至在所有的艺术表演中,除了高超的演奏技术外,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感悟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把对音乐本体的感知与技巧的训练相结合,才能在最高层次上把握音乐。当然,此时打击乐中的情感表达也就应运而生了,那么在打击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去实现这两点便成了当今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文中,笔者就基于打击乐教学,来探究怎样更好地实施打击乐训练让学生充分达到以上既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又能很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藉以升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技巧练习

(一)节奏训练

高超的技术离不开基础的训练,这是一个相当基础的问题,而节奏训练更是基础训练的基础。

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可以这么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节奏训练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而对于刚开始接触打击乐学习的群体来说,从节奏入手进行打击乐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笔者在近几年来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对国外几大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关打击乐训练的归纳,总结出几种有助于各年龄阶层进行节奏训练的方法。

1.语言节奏练习

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作为人声,与歌唱有很多共同的东西,从呼吸上又与节奏的律动产生微妙的连接。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语言在节奏教学中起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不同年龄阶层的打击乐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有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幼儿及青少年的节奏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与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训练方式进行开展,这种训练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节奏基石”有很大的效果。①所谓“节奏基石”,是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也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将许多这样的小节奏型合在一起训练朗诵,再由学生进行改编创造,不仅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念唱也是训练学生节奏的好方法,其中包括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语气的游戏、嗓音的声响游戏等,这几种练习与游戏的方法不仅能够起到节奏训练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自己的控制与把握能力,学会与别人的合作精神。是有较高教学效益,能够整体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方式。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对儿童的节奏训练是采用节奏时值读法的方法,它把象声词的音响加入到节奏中,通过这种节奏读法引入并发展为复杂的节奏练习,这种节奏名称体系最早是由法国人契夫所发明的。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教学,初步总结出了一种节奏教学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借鉴了一位美国打击乐博士教授我打击乐时所用的方法,我称之为“微分节奏”的训练方法,在教学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比较复杂的节奏型时,我将大拍子微分,即是将一个全音符分为两个八分音符,每个八分音符再分为两个十六分音符,每个十六分音符再往下分为两个三十二分音符,以此往下分,具体我用图示来表示:

而给学生讲解这个之后,那些复杂的节奏类型就可以这样解释了:

如附点节奏型:学生们往往会对附点后的拍子产生疑问,采用微分教学法后,附点的位置就是十六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这样的音符时值学生一下就能明白,在训练中也比较不会出现打附点节奏有“瘸了腿”的现象了。而其它节奏型也一样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