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生段考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5:35

小学生段考总结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1)

下面是我在教学一道题目时,抓住知识的生成点,急中生智,因势利导产生的三次精彩生成。

题目: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么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想想做做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重点考查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灵活运用。在备课时,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入新课;

(2)通过学生列举的答案,引导学生探索并归纳出满足题目条件的全部答案;

(3)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进行巩固练习。

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就是在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哪位同学能告诉我,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我认为,如果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说得很好。哪位同学再告诉老师,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老师,我认为,如果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条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就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你能举例说一下吗?

生:如3,2,6;3,3,6。(学生举例验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题目: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么剪?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题目就是告诉我们一条线段长14厘米,我们要把它剪成三段,这三段要能围成三角形,求这三段的长。

师:你说得真好,那么这三段要围成三角形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生: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师:为了方便,我们要求每段都是整厘米数,哪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答案?

生1:6厘米、5厘米、3厘米。

生2:5厘米、5厘米、4厘米。

生3:6厘米、4厘米、4厘米。

生4:6厘米、6厘米、2厘米。

生5:7厘米、4厘米、3厘米。

这时,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最后一个不可能,因为3+4=7,较短两条线段的和等于最长线段的长,不能围成三角形。”还有学生说:“最长的线段7厘米已经是14厘米的一半了,不行的。”

上面的四个答案是正确的,第五种答案学生指出了错误并说出了理由。这正是我预设中的,至此,教学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我只要引导学生对全部答案进行总结,再得出结论就行了。

但是,最后一个学生“最长的线段7厘米已经是14厘米的一半了,不行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在想:学生能从“最长的线段”思考,说明他们的思维是有方向的,如果从“最长的线段”入手,因势利导,让他们学会有序思考,探索出一般规律,那么这样的探索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巨大作用,于是我顺着学生的回答有了下面的第一次生成。

师:是呀,最长的线段7厘米是14厘米的一半,检验下来不行,那最长的线段应该是多少?我们能不能从最长的线段考虑,探索出规律呢?

生1:最长的线段必须小于14厘米的一半。这样再把大于14厘米一半的那条线段剪成两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那最长的线段应该是多少呢?

生2:最长线段应该比7小,那么最长就是6厘米。

生3: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把14厘米先分成两个数,6和8,6代表三角形的最长边,8代表另外两条边的和。

师:这真是个好办法。我们借用他的方法试一试。

生:(板演)

讨论第一个同学的答案时,大家都同意,讨论第二个同学的答案时,有同学对1和7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是1+6=7了。

师: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1:因为我们对14进行分成时,前面已经说了6是最长的边,所以后面的两条边不能比6大,因此7不可以。

生2:所以我们将8分成时,可以从6开始,我帮助修改一下。

师:只有有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一写出来。

生:老师,最长的边还可以是5,我来写一下。

至此,学生探索的结果让我兴奋,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了最长线段的值,同时学会了有序思考。这时,我想最大与最小能取多少呢,我感觉这很重要。于是,我因势利导有了第二次生成。

师:看来最长边可以有几个值,我们刚才已经找到最大的值了,那么最长边的最小值能小到多小呢?

这个问题的抛出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生:老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最大边可以是6、5,但4不行,因为如果是4的话,其他两条边最大也只能是4,它们的和只有12,不到14呀。最大边应该比4大。

生:老师,我也算了,最大边只能是6和5。我想,是不是不能比5小?这里是不是也有什么规律呀?

至此,学生得出的结论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在想,是就此收住,还是再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从特殊推向一般,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呢?显然,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也没有必要,更是超课标要求了。但我转念一想,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我激发得“兴奋”起来了,同时也掌握了探索的方法,我感到,得出什么结论并不重要,但是,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重要,于是,就有了第三次生成。

师:同学们刚才问的问题很好,那么,我们再想一下,最长线段的最大和最小究竟由什么决定的呢?

我和学生一起举例,进行列表:

师:同学们,我们上面已经知道,三角形的最长边必须小于线段的一半,我们再好好比较线段的总长和分成的最长线段可取的值,你发现最长线段中最小的值由什么决定的?

生:老师,我发现有的最小的值等于线段的总长除以3的商,如15、18、21等。

生:老师,我发现有的最小的值是比线段的总长除以3的商大一点的整数,如14、16、20等。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2)

二、考核方案

1.考核方案的制定

本考核采取学生小组合作(每组2-3名学生)完成一个规定主题网站项目的方式展开。总成绩由操作考核成绩、项目报告成绩两部分组成,权重分别为70%、30%,每一项按百分制评分后依权重比例计入总成绩,总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本课程并重新参加考试。因本校的现有学期总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组成,为了与学校的评分要求接轨,将本次考试所得的总成绩作为学校学期总评成绩的期末成绩部分。并在此说明平时成绩30%部分是由学生本学期的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出勤及上课表现综合评定。本考核方案中的操作考核、项目报告都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其中操作考核实施的具体要求以试卷形式展现,内容要求以表“操作考核内容”为中心,以考核学生综合网站制作能力为基本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主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具体要求在此省略。此外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不仅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份内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总结,每做一个项目都有所收获。项目报告实施的具体要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前期策划、资料搜集、网页制作。在前期策划阶段,要求小组共同确定网站名称、网站风格(列举网页采用主要色彩及网页色调定位)、网站栏目、站点目录结构的内容以形成完整的网站规划,在此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搜集、协作完成网页制作。其中网页制作中要求页面美工设计阶段介绍所用软件及提供至少首页效果图截图;静态页面制作阶段要求绘制网页布局的结构图及标注尺寸;程序开发阶段列举所用的开发工具、对数据库、表进行截图,以及绘制程序开发页面流程图。

(2)项目总结。

对本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及体会。在作品展示时要求各小组派出代表对作品进行介绍,总结,便于相互交流经验。

(3)项目组介绍。

对该项目组成员进行介绍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分工情况进行报告。体现小组合作开发项目的工作模式,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还要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者之间有效、和谐的沟通。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3)

高一政治“市场经济”知识点作为高考命题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等热点问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渗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本文笔者粗略地对市场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

一、知识点的总结

市场经济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有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这些内容都曾出现在高考命题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内容是市场调节的优点: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引导学生明白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即是:以道德为支撑点,以法律为保障。(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他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3)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推动小康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不全面的、不平衡的;而全面小康的特征即是:经济迅猛发展,健全的民主,更加进步的科教,更加繁荣的文化,更和谐的社会等等。趁势渗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并提出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发展经济。(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是其表现特征: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其载体,其主导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析经济全球化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国是从国家经济的实际发展利益考虑加入世贸组织的,对于对外开放有着很强的作用,缩短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有助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国际化。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借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让学生明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原则、战略。

二、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市场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的知识,其中不涉及计算,更多需要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2008年中,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点,笔者以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强化对知识点的运用,即,通过这个事件主要说明了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方法,即,将知识融入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中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结构。

三、考试答题的方法

市场经济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有涉及。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作为教师也应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答题方法、技巧。就市场经济的选择题而言,笔者主张学生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是选错,进而避免选择项内容中各点很相似,对学生视觉上造成的混淆。对于大题,简答类的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直接运用即可,而分析类的大题则开放性比较强,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就此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知识点的范畴;其次结合材料,找寻材料的中心点,深入了解内涵的知识点;最后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明确地分条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辩解类的大题,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一般是材料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评价,这样的题目,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综合力强,将资料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即可。

总之,市场经济知识点是高一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中常出现的考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只是单一地讲授知识,而应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事件来加强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奠定有效基础。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11-01

如何使考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实现其内在的教学目标,进而评出水平、评出成效、评出作用,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课改活动经验,对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探究进行阐述,以期待能够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课堂测验:重点呈现与双基落实

课堂测验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往往设置于较为完整的知识教学之后,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强化重点与查缺补漏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故而需要将讲评范围划定于当次课程之中,且应注重双基。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巡查的过程将教学测验完成较早并且完成较好的学生作为“讲评典范”,而后运用小组分工、自评自纠的方法,让这些“小老师”进行作业辅助批改,并且进行小组发言与总结。

其次,教学测验往往是对重点知识点的检测,故而要注重巡视与讲评,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于优秀生要重点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与扎实的基础;中等生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而“潜力生”要准确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也可以在课后让优秀生进行辅导与帮助。

再次,在测验讲评的后期,要将各个小组中优秀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张贴他们的试题以示表彰。而后,进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份测验错题变形题目,第二天进行检查。第二次课堂教学之时,教师要重点提问这一测验的知识,关注中等生、“潜力生”的掌握情况,并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前一天各小组的题目设计,进行竞答与演示。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与不断强化,教学双基就逐步得以落实。

二、阶段测试:查缺补漏与触类旁通

阶段性考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测验形式,其中以单元测试、月考、阶段考试为主。这一类型的考试往往是对学生某个知识模块的检测,在题型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时还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

一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考试,教师应尽可能地完成阅卷工作,而后尽快将试卷发给学生以免知识的遗忘而错过讲评最佳时机。在经过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订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作业,各小组完成测验评估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发言与测验丢分情况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各个小组进行小组点评的过程,仔细倾听、及时引导,为学生充分理解题型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做好讨论记录,进而为后续的题型变化与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此外,在教学测验讲评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题型的思考与讨论,认真填写测验情况反思,并将当天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转化为当天的作业,进行知识强化与能力拓展。这一过程中,因为阶段性考试也涉及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总结,一定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三、期中考试:注重总结与提升能力

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期中考试、模拟考试以及质量检测等类型的考试属于大型考试,这一类考试的试卷题型较难、形式较为灵活,因此教学讲评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与教学过程控制,只有如的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讲评之前,教师需要对考试涉及的类型、考试点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讲评之前进行氛围、情绪的酝酿;同时,试卷讲评还应选择好讲评时间。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7-01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归类总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各种教学思想的加入,数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并且应该具备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引导法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将引导方法融入备课环节,写出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引导教案。使学生在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当然,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起来,那么学习与巩固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阶段性复习的过程更应该结合生活展开,做好知识点的阶段性复习的归类总结,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整体学习。

同时复习课堂的开始与结束的延续同等重要,应是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和数学的学习的无限性。但是,往往理想的和现实总有一些差别。

1 插入知识点归类总结,引导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的内容,将知识在教案中转化成其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融入一种与知识相关问题的情景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概念的思考。同时,试着寻找适合的理解方式,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进行不断的总结,或者在教学的时候插入之前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更加全面和合理,让学生在复习式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提高知识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并不是问题琐碎,而是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不断总结,突出重点,启发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课堂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二年级“期末复习”复习课时,可设置如下提问“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平行四边形和数的加减以及多位数的认识,那么,对《万以内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认识图形》的应用与对比,针对性提出不同的解题步骤问题。首先是对加减法的学习,引入生活中集市上的数学计算。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达到了课前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预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数学与生活。

2 混合式复习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之前,应将所要讲的某章内容做一个条理性的总结提纲,或者说期中总结或者是1/4总结等,同时,做好几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的教案,注重课堂复习教学中的多元化引入环节。有的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方式等感兴趣,可通过某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导线,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获得局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另外,教师需按照复纲需求进行有序的讲解,不能随意教学,以避免误导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并应用这些小学数学知识体系。针对课堂或者下一节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设问,对于学生来讲,当做是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能够自主复习创造条件,也实现阶段性复习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负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时,对《小数的加减运算》等几节进行综合解析,混合教学,要将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工具,希望同学们通过观察的形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将数轴介绍给学生,这可能是初中学的内容,但是这种超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现在所学知识的巩固,更好的认识负数。

3 学生为主导,加强课堂讨论的开展

教材的研读需要达到把握课本基础知识,而知识点的阶段性总结则需要良好的教学解题思路的引入,教师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教学思想的培养当做是兴趣培养的前驱,阶段性复习的过程加入思路的讲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的发散,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解题思路与阶段性复习的结合,尤其是在教学的复习阶段中,解题思路的引入能大大提高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也为阶段性复习提升效率。

另外,小学生对与数学的理解,大部分都局限于数字的学习,其对学习过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而阶段性的复习则需要学生不断地讨论与思考,将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结合提纲式知识点挖掘教材,将教材与知识点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将提纲式复习作为阶段性复习教学中的主线,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应以倾听学生的想法为主,如:六年级课程中在讲“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想起生活中的规律变化事物,那么学生可能会对其具有的特点如正相关性和反相关性等做初步的猜测,授课教师对其评价总结。

小学数学的复习主要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并结合混合式复习,在阶段性复习规划中掌握主要的知识纲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之间的交叉学习与复习。同时,必要的课堂教学实践也是重要的。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10-02

海南医学院教研室从去年开始对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生物化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在2013级临床专业的四个班级中进行了适用。该文将就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介绍并进行经验总结。

1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及实施必要性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评价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运用、知识构建的效果及能力的提升等。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对于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则可令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其学习的目的性并可激发其主动性。

2 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及专题篇。在开展过程性考核前我们首先对课程的授课方式做了改革,包括大堂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小班PBL教学、实验教学。而相对应的评价因素主要包括:大堂授课评价、自主学习考核、小班PBL学习考核、实验课考核、阶段性考试、面试、期末考试7个方面。在学生的成绩构成中,前5个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所占比例为6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据40%的比例,两部分成绩相加超过60分为及格,但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即使总评成绩大于60分,也依然不能及格。

3 过程性评价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性考核的第一步是按照以上思路将各个环节形成文件并与学生沟通。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按照知识内容和进度将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1)。

3.1 大堂授课评价

海南医学院大堂讲课针对的一般是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大约有130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相对较少,很难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所以本阶段的评价因素主要以考勤、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由于难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本阶段的考核不计入总评成绩中。

3.2 自主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对个体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未将自主学习评价纳入课程成绩中,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后,自主学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学掌握某些知识点;其二是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3.3 PBL评价

PBL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的PBL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布置、小组课外资料查询及整理、课堂讨论、作业反馈、小组成员间评价、师生互评六个环节。任务布置主要由教秘将PBL案例、学习流程、评价方式同时下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收到资料册后都要单独进行资料查询,成员间讨论并完成作业册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占PBL总成绩的50%。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观察各位同学的表现并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占PBL总评成绩的45%。每个PBL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评,互评结果以5%的比例计入成绩。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在评语中进行个性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PBL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4 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是过程性评价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测试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理论。三次考试均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利用已经在考易系统中建好的题库进行组卷,组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完成测试,提交时直接可以看到成绩。通过阶段性测试,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准确,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最终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5 面试

在生化学习的专题篇,也就是教学第15周过后,以面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面试以抽题回答的形式进行,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面试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6 实验课评价

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态度、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都是评价考虑因素。实验课评价结果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7 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依然采取考易系统命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答题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以4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但若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学生不能及格。期末考试后会对每个题目的难易度及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对学生的反馈主要利用教务部门提供的成绩登记系统――青果系统进行,学生可登陆该系统查看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并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质疑和查询。

4 过程性评价实践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轮过程性评价考核完成后,对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平时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进而使得总评成绩普遍达到及格水平。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施行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综合考虑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教研室层面甚至学校层面的各种因素,在探索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而又持续性改进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蔡望伟,周代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海南医学,2011(15):135-137.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7)

一、实施形成性评估的需求分析

教学的评估根据其目的不同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与“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估,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其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简单,在国内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仍然为总结性评估,不过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反拨作用: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到期末千方百计从老师口中套取考试范围;学生平时作业或者小组任务马虎应付,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重要;学生关注的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获取考点。而部分教师不明白平时成绩对学习过程反馈及学习动机促进上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把平时成绩作为调整总评成绩的手段,或者整体卷面成绩“比较难看”时,通过给所有学生平时成绩打高分的手段“美饰”总评成绩,达到成绩在各分段分布合理,呈现所谓“正态分布”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估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它使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也许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不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忽视教学阶段性总结和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的局面。

二、研究形成性评估实施方法的必要性

虽然形成性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引入我国英语教育界,但是实证研究和实施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实证研究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描述过于笼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指导性,部分学者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是探讨式的设想,其可行性未经实验证明。阎莉等指出“国内的文章理论综述偏多,实证研究较少。有些文章虽提到一些实验,但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吴昌提对本世纪前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基于个人的教学或理解而进行的摸索或探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及其可行性都有待商榷”。

三、评价实施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参考前人的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归纳以下评价手段进行可行性实验:

1. 学习档案袋

要求学生把该课程批改后的每次作业和小测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还收录课外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章及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和教师在各时期的评估意见。教师定期对学习档案袋进行抽查,学期末全面检查并给定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笔者在两个年级各实行了一个学期,总体效果不错。根据笔者要求,学生需要在作业和小测的批改处进行修改。在实施学习文件袋之前,笔者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督手段,在实行该方法后,学生不会随便处置返回的作业和测验纸。期末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错误改正。通过这个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大幅增加,因为其必须完成每周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完成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有效评价上存在一定难度:一个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都会有大量资料,教师不可能对作业和小测的改正进行一一确认,也不能逐一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这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是根据总体印象打分,因此对于存在的读书笔记抄袭和马虎应付无法有效核查,而且成绩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小组任务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常使用的任务型教学为小组PPT展示。学期初即设计和分配好每单元的小组任务,每小组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两次PPT展示,每次展示限时5-10分钟,同组成员共享该成绩。

3. 平时作业和小测验

书本习题和课外阅读的读书报告在课前进行抽查,该项成绩只根据完成与否,不对具体正确率和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完成一次记满分,没完成记作零分,事后补做并自觉前来登记的给60%的分数。笔者每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即进行小测验,每次测验成绩登记在册,如学生因缺课没参加当次测验可以其他形式如作文、课文内容概括等代替小测验成绩,否则当次测验成绩作零分处理。一个学期,笔者共进行了5次命题作文的布置并全部批改,3次小测验,加上前述的读书报告和习题抽查,每个学生共有10次有效成绩。笔者把这10次成绩以及考勤记录和课堂表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8)

【关键词】 改革 实验考核 互动教学 教学效果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的形态学科,在其教学活动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对医学生今后的临床课程及其它基础课程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等等,尤以实验教学为甚。如何使解剖学教学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是广大解剖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任。为探索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五年制医学本科班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作出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调整教学课时分布

解剖学教学活动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解剖学实验课又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系统解剖实验课,另一部分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

系统解剖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每批约120多人,每批分6组,每组约21人)。系统解剖学课传统的课时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120学时)。为适应解剖学教学新形式和新教材(全国统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系统解剖学最新版),学校将系统解剖学教学活动的课时调整为:理论课/实验课=56/66(总学时为126学时)。通过总课时的调整,加大实验课时的比例,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尸体解剖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局部解剖学课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其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批分组在解剖学小实验室完成(每批约110多人,每批分6组,每组约18人)。由于尸体来源紧张,理想的局解实验课教学模式(课堂尸体解剖)难以实施,参照兄弟院校,我校传统的局解教学活动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3:1(总学时为80学时),实验课以解剖操作录像、课堂游离标本及陈列标本观察为主。从历年局解考试成绩、课堂标本考查和学生教学反馈意见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高等医学教育对解剖学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寓于教授解剖学知识活动之中。为此,自2000年以来,我校对局解教学作出调整:增加实验课的比例,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54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开放性实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尸体解剖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科学的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据统计,医学临床课程的专业名词有80%源自解剖学。人体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因此,在学习解剖课程的过程中,须学习、掌握的新的医学专业名词较多,甚至多达每堂课(2学时)200多个,记忆的内容教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解剖学的教授非常依赖实验课的教学环节,而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先预习,熟悉实验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进入实验室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标本进行观察,以便更好的帮助及深化记忆理解,课后再复习回忆,以期巩固实习效果。然而,医学生学习负担重、科目多,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较少;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或心态浮躁,易受外界社会因素影响,难于静下心来学习,因此预习和复习便成为空谈,仅是考前突击复习一下,结果考核成绩及学习效果均不理想,而学生则反映解剖难学、难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形成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合理应用教师的主导性的"互动实验教学"方式。具体为前一次实验课教师提出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学生分组预先预习,确定实验重点观察内容,设计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课堂上学生分组(每小组4~5人)讲述标本,操作解剖尸体(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小组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师指导检查,结合临床应用知识或予知识点于解剖歌诀、故事进行小结。自2002年实施上述教学方式以来,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普遍提高,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

3 更新教学手段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的人体解剖学,其研究对象是人体,而人体结构复杂、形态独特而非简单的几何形状。实验教学在解剖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各器官、结构及组织的位置、毗邻、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身体各部由浅入深的层次。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模型、录像加标本",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已由电动模型发展到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甚至是人体断层计算机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的解剖学的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但丰富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解陈列标本(装在密封的有机玻璃缸中)时,不能直观指示标本的有效部位,往往出现教师拿着标本缸示教一通,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我们给教师配备了激光教鞭后,利用激光的穿透性和有颜色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激光教鞭直观的指示标本的结构和有效部位,学生一眼就明白。在学习脑干内部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时,学生普遍反映难懂。由于脑干标本小、结构成份特殊,很难做成显示内部结构的实物标本;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比较特殊,不可能做成实物标本;我们购进脑干内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的电动模型,使用后,学生乐于接受,反馈的效果较好。

4 改革考核方式,客观平定学生素质

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科,传统的单靠一张考卷已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①增加解剖学考核中实验考核分的比值(系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30%;局解实验考核分占总评的40%);②增加实物标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实物标本考核,各占实验考核总分的30%);③开设课堂讨论、提问及操作的考核(占实验考核总分的4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兴促学,以趣促思(思考问题),以思促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效率。

通过对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我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验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小贞.解剖教学改革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75~376.

2 袁玉林.临床医学五年制解剖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73~174.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9)

教师首先讲解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问题、疑难问题、热点的经济时事、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案例,作为研讨的主题。例如:在讲解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构成与凯恩斯消费理论这部分内容时,先讲解两大理论,然后以我国为例,列出我国近两年的GDP数据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国GDP中四部门所占比重各为多少,通过最近10年的数据评价四部门经济对GDP各自的贡献如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主题的确定,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一步,它为整个研讨指明了方向。

2.独立探索。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独立搜索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最终以发言稿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在此阶段,针对学生缺乏查阅资料经验和研究经验的情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前期文献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观点的提炼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调研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数据相关的实证资料;第二是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独立探索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3.小组讨论。

讨论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人数的多少取决于在时间上能保证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选出发言人。

4.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后派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尽量让有话说的学生都能上台发言,观点不同的小组或个人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支持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5.点评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补充,对于好的观点予以提升,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二、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在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下面我们将一一进行分析。

1.确定主题阶段---出题者。

确定主题是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结合教材和现实经济,选择重点问题、疑难问题、热点的经济时事、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案例,作为研讨的主题。主题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主题不仅要能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论结合实际,并且要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研讨的主题是由教师确定,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的角色是出题者。

2.独立探索阶段---提供帮助者。

独立探索阶段的主角是学生,要求由学生独立完成,但并不是说这个阶段就不需要教师。学生对于调研和做研究是缺乏经验的,因此在开始独立探索之前,学生肯定是很茫然的,在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教师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就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是提供帮助者。

3.小组讨论阶段和全班交流阶段---平等讨论者。

小组讨论阶段和全班交流阶段,教师应放手将时间交给学生,但也并不是说这个阶段不需要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以平等的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担任对于错误观点的质疑者、对于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的支持者、对于胆小学生的鼓励者,以及把握整个讨论节奏、调解讨论气氛的协调者。

4.点评总结阶段---裁判。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是一位裁判,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补充,指出正确的观点,并对正确的观点予以提升,引起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综上所述,总结整个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的过程,学生在其中是主角,而教师的角色是“导师”。在确定主题阶段,“导”明研讨的方向;在独立探索阶段,是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在讨论阶段,控制整个讨论方向,将讨论掌控引“导”到主题方向;在点评总结阶段,总结归纳、指出正确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

三、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本文认为,研讨式教学的主角是学生,然而研讨式教学能否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是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研讨式教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给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包括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一定的研究成果,以及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上。首先体现在选题上,研讨的问题要难易适当、有研讨的价值、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最好能体现当时经济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其次对研讨过程的实施,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多方面的讨论,使研讨教学有深度和广度。教师对于错误的观点要提出质疑,对于正确的观点要予以支持,并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入的思考。

2.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研讨式教学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研讨式教学的课堂讨论阶段,可能会出现冷场,讨论也可能会很激烈,会出现偏离主题、节外生枝,也可能会因一些问题占据了较多时间使后面的问题没时间讨论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掌控好,将学生的思维和兴奋点引导到主题上,并能对整个讨论收放自如、掌控有度,使参与讨论的学生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10)

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就要是做好并切实抓好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复习,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是学生实施数学进行运算和推理的基础,是学生小考备考和总复习的基石 ,更是建立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源泉。复习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准备小考,主要应该注意按照以下要求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必须紧扣数学教材进行复习,依据数学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老师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上采用的方法:突出数学复习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教师还要根据双基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新意,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双基复习的效率。

第三 ,从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步骤上看,系统复习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复习的依赖,教师要引导在学生弄清系统复习中的知识结构,从数学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性质,由其性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而由熟练运用复习方法进化成掌握数学能力。在针对数学每章每节的系统复习当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期清楚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教师一定要首先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寻找自己数学知识点的缺陷,针对这些影响成绩的缺陷展开系统复习。学生在查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复习的重点放在弄清数学的要领和定义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上面。系统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复习情况加以辅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复习心得,及时了解并反馈复习信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弄清各章节之间的数学结构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结论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适当练习,不要往深和难上引导学生 ,否则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压力进而怠学。系统、基础复习要依据知识的纵横关系把各章节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楚掌握其中的共同和不同,归类总结 。

二、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知识系统的进行的第一阶段部复习,而综合题的训练也是数学第二阶段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纵深展开数学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方法,灵活综合成试题,用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入剖析数学技能,进而督促学生集中训练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从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上总结解答综合题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1、选好综合题专题,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综合题复习首先要按照确定好专题。六年级数学备考的综合题训练可按照以下专题题型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小考新题型。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综合题的知识,总结综合题的规律,概括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在综合题的复习教学里引导学生解答、分析综合题之后,总结、归纳本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和知识重点,梳理出学生对综合题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均是常见的数学思想。

2、精选例题,培养数学思想

解答纯数学的综合题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时要注意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挖掘综合题训练的功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又是使之成为学生应对数学考试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挖掘综合题的解答与演变过程,在解答时训练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的转换,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训练综合知识技能并纵横联系。这方面选用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题目,比较吸引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避免题海战术,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和选用合理的综合题题量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综合题,提高数学复习和训练效率。对可变性强的综合题,变式训练学生练,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感知数学综合题的思维和思路、方法。教师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问题反馈。

4、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和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自己的训练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各种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以收集训练资料,精制题目和批改学生的习题,巩固训练成效为主。教师精选综合题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针对性强、典型性突出,规律性明显的综合习题;第二,综合习题的难易度要有层次,使学生由浅到深训练;第三,综合习题要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答试题。

总之教师根据训练选择有典型的综合题,根据综合题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举一反三,以精取胜 。

三、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段考总结篇(11)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也是一种说服的手段与艺术,聪明的应试者会以教师考录的要求与测试重点而组织自我介绍的内容,你不仅仅要告诉考官们你是多么优秀的人,你更要告诉考官,你如何地适合这个工作岗位。而与面试无关的内容,既使是你引以为荣的优点和长处,你也要忍痛舍弃,以突出重点。

二、什么是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三、片段教学技巧

当招聘公告上说明面试时间为5分钟,考试形式为试讲或者片段教学的时候,很多考生都会觉得这样的考试形式好难,根本讲不完,但是还想要课堂结构完整,大家就会觉得根本做不到,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对于如何能够在5-10分钟讲完一堂完整的课并且拿下高分成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堂完整的课要按照课堂教学四部曲来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其实看似四部曲,实则为五部曲,最后一步小结作业是两个部分,小结和作业,这里面希望考生们能够注意一下。那要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四部曲呢,其实一节课最重要地方无非就是其中的两部曲,1、新课导入,这点很重要,这是你吸引考官老师的第一关,所以这方面可以下足功夫。2、新课教学,这点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我们要尽快切入重点。详讲重点(也就是能出彩地方),导入不宜太长,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会冲淡重点。课堂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的,其它的不讲或略讲,决不可面面俱到

所以总结来说,比如说5分钟的片段教学,五部曲其中的三部是可以一句话带过的,只有前面两部要花点时间和心思处理好,总之,言简意赅,抓重点。

一次优秀的片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从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并联系选题的特点来确定片段教学的目标,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具体明确。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富有新意,表现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收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套课堂教学效率。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