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帮扶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33

帮扶工程论文

帮扶工程论文篇(1)

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范文一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上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使青年教师不仅能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使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一、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1、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形成校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特色。

2、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讲座、交流谈心等形式,解决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打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实行措施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每个月互相听一节:课前,做好精心的安排和认真的备;

在听课的过程中,适时点评,将课堂的亮点及时记录下来,并作认真好听课记录;课后,进行评课反思,并将优秀的方法运用于课堂。

2、从课堂教学入手,帮助新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再向课堂外下功夫,帮助新教师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

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针对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针对新教师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论指导,使新教师教学水平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对老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番整理,另一方面也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作用和效果是明显的,但如果长期只是校内的帮扶,则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味道,不利于新老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老教师建议学校支持新老教师参加一些校级性的培训活动、学术活动,听一些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开阔眼界,取经传经,使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整体的较大的提高。

说实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工作和自身的不断学习,新教师也逐渐成熟起来。已经初步掌握了备课上课的技巧,逐步从门外汉转变理手行家;老教师也会注入鲜活的血液,感受先进思想带来的冲击。

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范文二本学年我承担帮扶朱燕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人指导结对帮扶对象朱燕老师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使其投入到课改的实验热潮中。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这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挑战自我,勇挑重担,承担各级对外公开课;并通过电话、信息传送给她,让她早做好调课准备,前往学习。展示了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她受益匪浅。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面对面交流,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其次,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从事的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我们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将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将通过重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发展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范文三随着教学工作的结束,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总结阶段。在本学期的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本着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从课堂教学入手,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及中心小学的有关规定,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此次帮扶活动的重点,为年青教师、骨干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切实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能力。现我将本学期的教师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促进帮扶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采取“辅导教师上示范课—被帮扶教师上公开课—帮扶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的双向互动的方法,促进结对帮扶教师之间的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同时学校,积极为结对帮扶教师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学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将结对帮扶教师送上个人发展的快车道。学校通过开展教学教研讨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校本发展培训等策略,,加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真正使骨干教师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过程管理

1、抓好计划制定

我们召开了教师结对帮扶专题会议,把县教育局及中心学校结对帮扶的工作的培养设想与内容传达给了每一位教师。各位帮扶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个人长期发展规划、学期的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将教师的发展规划收录存档,并根据教师发展规划对各教师进行监督、帮扶,帮助帮扶教师快速成长。

2、抓好中期督查

根据学校的计划安排,教师在制定好个人的成长计划后,即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要留下体现自己工作的过程性材料。学校将在学期中对每位教师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抓好教学反思的撰写

学校督促教师写好每周反思,教学反思,写好教学随笔,并积极督促各教师做好学期末教学反思论文的撰写。切实让帮扶共组,有实效出成果。要求各教师自己做好教学反思,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实现提高,在反思中实现成长,让帮扶活动真正结出硕果。

三、抓好信息化教学的运用

我校充分借助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让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真正显示效果。学校要求各帮扶教师必须节节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电脑应用能力,让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简单的课件制做并能独立制作课件。我校还将教师的课件运用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促进各教师积极探索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四、成绩和不足

经过此次帮扶工作,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使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帮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1) 教师不同科导致帮扶工作存在困难,大大降低了帮扶工作的成效。

(2) 帮扶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有了一定起色,但整体质量不高。

帮扶工程论文篇(2)

在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方法,创新“六困生”工作理念,提高辅导员帮扶工作的技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做好“六困生”帮扶工作。

一、建立“六困生”档案,明确帮扶人,保护特殊困难群体个人隐私

科学界定“六困生”特殊困难群体是顺利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统计所带学生中的“六困生”总人数以及详细“六困生”名单,及时掌握当前“六困生”思想现状与生活学习情况。其次,做好每学期“六困生”建档工作。以“六困生”为主体,制定详细的帮扶记录,使帮扶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最后,保护“六困生”的个人隐私。如采取“一对一”单独交流,保证学生在座谈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和疑惑,毫无后顾之忧,在交谈中的涉及“六困生”个人隐私部分,即“六困生”不愿意公开公布的信息,辅导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六困生”保密工作。

二、完善帮扶工作,做好帮扶工作总结

第一,“六困生”帮扶工作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开导与正面教育,帮助特殊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人生充满自信。

如2011级空中乘务专业专科的某同学,他来自甘肃偏远的小山村,家庭人口多,经济负担重,该生表现为内向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该生经常利用上课时间兼职打工的行为,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业完成,迟到、旷课现象逐渐增多,针对此现象,我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首先肯定并鼓励该生依靠自己双手赚取生活费的行为,面对生活有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在取得该同学本人同意后,在班级内创建一个英语学习小组,由该同学担任组长,负责班级学生课后的英语单词、口语训练和做题技巧等英语方面的训练。现在,该同学不仅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兼职打工的时间以及辅导班级学生英语的时间,而且增强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并能够自信的良好心态取而代之之前因为家庭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情绪。

第二,在帮扶工作中要做到学校重视、辅导员落实、学生干部积极配合三管齐下。公共管理学院在“六困生”帮扶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特色帮扶措施,如在辅导员工作细则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每周与学生的深入对话交流不得少于两次,并做好辅导员帮扶工作小结;如在学期末进行公共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帮扶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各辅导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改变帮扶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帮扶工作的效率。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动。

最后,善于总结经验,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在“六困生”帮扶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保证帮扶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

三、提高帮扶工作效率,保证帮扶工作顺利进行。

1.加强学生干部、党员的组织能力。“六困生”帮扶工作要以辅导员为主,学生干部和党员帮扶为辅。辅导员首先通过沟通,了解“六困生”的具体情况,如学习压力、经济负担、思想动态等方面,在座谈的过程中帮助“六困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纠正“六困生”错误或偏差的思想,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建立“六困生”档案,保护“六困生”个人隐私。最后,安排学生干部和党员对“六困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和思想状况进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建立学生干部、党员与“六困生”之间“互信、互助”的纽带关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帮助“六困生”尽快走出困惑,保证“六困生”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

2.完善“六困生”帮扶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首先,积极参与我院组织的“六困生”帮扶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通过在交流会上新老辅导员陈述 “六困生”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分享“六困生”工作的心得体会,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借鉴效果显著地“六困生”的帮扶工作中的方法,完善“六困生”帮扶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效率。

其次,通过开展“六困生”帮扶工作,我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详细划分各类特别困难群体,并找出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一刀切”。针对各类学生,如处理“六困生”当中的心理困惑类型的学生,也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耐心讲解、循序善诱,进行沟通与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六困生”帮扶工作,提高“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效率。

最后,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与心理咨询方面有关的书籍,学习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方面的理论水平,学会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六困生”的帮扶工作,以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推动“六困生”帮扶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六困生”帮扶工作方法,使“六困生”帮扶工作稳定、有序、顺利进行。

帮扶工程论文篇(3)

贫困也是一个外延十分广的概念,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指标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公开贫困和隐蔽贫困以及过渡性贫困和持续性贫困等[1]。这么多的贫困分类不仅使我们的扶贫工作难度增加了,而且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及其含义

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6亿多人脱离贫困,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这一壮举值得我们庆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的看到,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仍有将近八千万人处于贫困状态,基本生活无法维持。

我国传统的扶贫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粗放型模式,而这种扶贫方式,具有方向不明确,内容不清晰,针对性不强的特点。一方面,导致了在具体的扶贫的过程中出现很多“误差”,往往贫困人群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反而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独享了这部分利益,结果不但没有起到扶贫的效果,反而拉大了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即使是贫困人群得到了帮助,但由于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式的发放,以致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像。此外,由于我国当前大经济环境的变化,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地区性的扶贫措施已经不再适用。而且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放缓,进一步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在此背景下,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来直接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精准扶贫便应运而生了。

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是在2013年11月,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首次提出的[2]。当时指出扶贫工作要做到“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3]。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各位中央领导人都在一些重要讲话和会议上对精准扶贫理念做了相应的阐述,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一直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精准扶贫上升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鹇运枷搿?

精准扶贫是与粗放扶贫相对的一种扶贫方式,是指针对贫困发生的地区、原因、特点及表现形式,运用科学精确的专业方法对贫困进行精确识别,进而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精确扶助,并对扶贫过程和结果进行精确管理的一种扶贫方法。它体现了因地适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理念,确保了贫困人群能正真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帮助。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

(一)精确识别

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这就要求通过采用合理的工作程序和调查方法把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把他们的贫困状况的表现、成因等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帮扶档案,这就是建档立卡工作。这样才能使后续扶贫工作顺利的开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精确识别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粗放型的扶贫方法,在确定贫困人员的方法上十分的简单,往往都是采取一个简单的 “收入线”来区分贫困与非贫困。这种方法十分的不科学,因为并没有考虑到家庭的成员人数、危机程度等等因素。此外农村在确定贫困人口时一般也会采取“民主评议”的方法,由村民代表选出贫困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往往人缘较好、家族势力大的人会获益,而正真的贫困人口被排斥在帮扶对象之外。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科学的职业,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十分强调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来深入问题对象,通过收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档,接着采用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在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中社会工作可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它可以采取专业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贫困程度测定的方法,不仅仅考虑收入单个因素,还要把其它因素加以考虑,按一定的比例将其数值化,从而通过直接的数字来体现一个人或家庭的贫困程度,不仅直观,而且科学。免去了以往在贫困人群的确定过程中夹杂过多的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该工作过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科学性,从而保证真正需要帮扶的人能得到帮助。

(二)精确帮扶

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人口在明确以后,就要根据贫困对象具体的贫困成因而采取具体的帮助措施,确保扶贫的效果。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专业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具体服务的助人过程[4]。这与扶贫工作的理念和目标有很大相似性。在当前精准扶贫提出的情况下,把社会工作的一些科学理论和理念运用于其中,不但能提高扶贫工作的科学性,而且更有利于扶贫目标的实现。

第一,精确帮扶到村。首先,目前我国仍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群绝大多数都位于偏远山区,由于受到自然地形的影响,当地的基础设施十分的落后,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都十分不方便。因此,我们在扶贫的初期就要解决这一问题,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我们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形地貌的特点,为他们搭桥修路,引水通电,在加强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基础上,满足他们水电的使用,而且也可以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清洁能源的使用价值。其次,为了真正实现村落的脱贫,我们还要还要从优势视角的理论出发,最大程度的挖掘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等,通过释放当地的优势,帮助村庄发展经济,不断富裕[5]。

第二,精确帮扶到户。家庭是一个村庄的组成单位,每一个家庭的实际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村庄的发展。因此,我们在采取精准扶贫时要注意家庭的发展。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和家庭发展任务理论,我们可以得知,每个家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会产生不同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正确处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向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因而,当前家庭面临的贫困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形成时期导致的“因婚致贫”,或是家庭扩展时期导致的“因学致贫”、“无业致贫”亦或是家庭收缩时期导致的“因病致贫”。所以我们在对家庭进行扶贫帮助时要准确把握家庭的致贫原因,做到缺啥?a啥,药到病除。

第三,精准帮扶到人。一个国家地区,一个村庄家庭的贫困归根到底还是个人的贫困,因此我们在扶贫时要帮扶到人,这也是“精准扶贫”这一概念的精髓所在。增权充能理论强调,我们要试着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权能,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能力的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摆脱自己弱势的困境。此外,社会工作也强调助人自助的理念,让弱势群体能够自己来帮助自己。所以,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们要使扶贫方式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强调发展贫困人群的能力,为他们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改变他们落后、不思进取的观念。并结合贫困人群的自身优势进行相应的投资,使他们能获得相应的能力,正真实现脱贫。

(三)精确管理

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这主要是指在具体的“精准扶贫”过程中处理好贫困户的信息管理、扶持资金的使用以及职权分配和工作管理等问题。而社会工作者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首先,贫困户信息的管理,社会工作者可以可以运用社会学统计方面的知识,把收集回的贫困户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行资料动态管理,也就是在扶贫工作一个阶段结束后,要对农户信息重新进行审核,及时的更改,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会更加合理有效。

其次,扶持资金的使用,为了使我们的扶贫更加有效科学,我们会采取资金使用公示的方法,这使我们一些农户信息也会被随之公布。根据社会工作的保密性原则,我们有必要对贫困人群的一些隐私信息进行保密,在最大程度不泄露扶贫对象信息的前提下,做好资金的分配使用。

最后,职权分配和工作管理的问题,因为扶贫毕竟是一个实践性的工作,需要确确实实投入人员去执行任务,去开展扶贫工作。这就会涉及职权分配的问题,这是可以借鉴社会工作行政的相关理论知识,把一项具体的扶贫工作做好规划,这样才能使工作进展下去。否则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不知道具体的职责,不能及时对工作进展进行监督调控,就会出现重复工作,这不光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没能真正帮到贫困,所以要杜绝该现象的发生。

帮扶工程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06-02

我国职业教育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为促进我国技术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为此,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扎实推进职业院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受援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对口帮扶工作的有效模式,形成了以提升受援学校发展能力和办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对口帮扶的内容和方式为途径,以建立有关机制和制度为保障的对口帮扶合作办学思路,扎实有效推进了对口帮扶合作办学工作,促进了支援院校和受援学校的“双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主要借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进行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工作模式探索。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对口帮扶合作办学工作机制

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对口帮扶工作问题。成立由学院牵头、受援学校参与的对口帮扶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以及各受援学校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设立对口帮扶合作办学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口帮扶合作办学方案的制订以及日常工作的推进和管理,组成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团委及各教学系等职能部门参与的与对口帮扶项目对接的对口帮扶合作办学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要求。制订相应的对口帮扶合作办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进程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建立帮扶合作项目调研论证机制、帮扶合作项目推进协调保障机制和学院―系部―专业“三层级”管理机制。做到“三有”,即对口帮扶合作总体工作有学院统筹协调,帮扶合作项目有具体对接的部门和负责人,项目落实完成情况有专门职能部门督促检查。

二、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帮扶合作的重点内容和任务

注重对口帮扶合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双向”调研,一方面派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到受援学校进行调研,了解受援学校的需求,帮助其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诊断;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受援学校的领导及专业团队带头人到学院参观调研,根据受援学校的自身需求,发现和选择支援院校的优势领域,形成帮扶援助项目。通过调研,明确和理清对口帮扶合作的重点内容和任务,即以提升受援学校的发展能力和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受援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等工作作为对口帮扶合作的主要内容。在明确“帮什么”和“扶什么”的基A上,通过论证,形成“怎么帮”和“怎么扶”的工作方案。

三、创新对口帮扶合作模式,促进彼此“双赢”发展

要增强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就必须在明确对口帮扶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内容S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对口帮扶的有效合作模式。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实践中探索了以下五种对口帮扶模式,值得借鉴。

(一)建立“四参与”专业建设帮扶合作模式,提升受援学校专业水平。为提高受援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以搭建中高职衔接的桥梁为纽带,与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田林县职业技术学校、桂林林业学校、宾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此外,还有28所中职学校(包括12所县级中专学校在内)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36个专业开展合作,共同修订并完善“2+3”五年制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派出有关专业带头人到受援学校参与行业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调研、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研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参与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的诊断与评估,有效提升了受援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极大地增强了这些专业的发展活力和招生的吸引力。

(二)在受援学校设立教学点,传导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在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宁明县职业技术学校、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宜州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设立6个教学点,并在宜州职业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分别设立“电力―中关村班”和“电力―电子班”冠名班,在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立“广西电力―互联网营销班”冠名班。通过派出有关专业骨干教师到教学点授课和开展“传、帮、带”,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示范,影响和转变了受援学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提升了受援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逐步增强了受援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建立“四共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形成立体化、模块化、形象化、混合化和互动化的教学资源平台。一是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建课程,完成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网店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电工技术、低压电气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拆装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11门课程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改造建设工作。二是合作开发教材,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拆装、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网络技术、网页制作等5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工作。三是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库,已落实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库有CAD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和低压电气控制等4个数字资源库。四是采用共建与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专业实训室的高效利用,一方面推动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共建移动互联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电子电器维修实训室等3个实训室建设工作,支援中职学校实训建设14.63万元,另一方面面向对口帮扶的中专学校,开放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中职学生强化技术技能训练提供条件支持。

(四)建立“培、导、研”的师资队伍建设帮扶模式,提高受援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积极探索受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帮扶模式,形成以“培(培训)”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以“导(指导引导对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的诊断与完善)”为着力点,使教师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以“研(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提升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帮扶思路和模式。一是先后选派出40多人次的优秀专业教师及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分别到都安职校、宜州职教中心和宁明职学校等中职学校指导当地教师组织教学,举办“电子技术操作技能训练途径、方法、过程与评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等多场专题培训讲座。同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如北京中航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培训中心等企业帮助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二是加强对受援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模式的指导,一方面接收电子类、计算机类、机电自动化控制类和汽车类中职学校教师到学院跟班学习100多人次,另一方面先后选派50人次的优秀专业教师到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宜州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担任课程内容教学或专题讲学指导,为合作学校带去新的教学方法。三是与中职学校联合申报教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五)建立“感、参、融”的文化帮扶模式,提升受援学校的文化品位。在注重对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进行帮扶的同时,充分依托自身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优势,注重对受援学校进行文化帮扶,初步形成“亲身感受感知校园文化的魅力价值自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自愿将校园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的文化帮扶模式,并渗透到学习和实践中。前后邀请南宁六职校等8所中职学校有关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文艺联欢会,并到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承办文艺联欢会,参加宜州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11次各类文艺联欢会,扩大了本校在中职学校的知名度与认同感,提升了受援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许多受援学校积极学习和借鉴学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和模式。

此外,紧密围绕“培育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主题,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了2016年职业技术教育活动周开放日暨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工作研讨会、学院技术技能展示和校园文化展演等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活动,邀请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师生近200人参加相应的活动,向中职学校师生展示本校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技术作品,引导中职学校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和工作室并鼓励其学生制作“创新创业”作品。

四、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帮扶合作成效考核机制

注重对口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明确帮扶合作的内容和目标,并结合学校有关部门的职能进行分解,落实职责。二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根据帮扶合作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对中高职合作办学工作的投入,并制定中高职合作办学工作经费管理规定等有关管理制度文件。三是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帮扶合作成效考核机制,按年度对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对口帮扶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激发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开展对口帮扶合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帮扶工程论文篇(5)

近年来,企业工会在开展扶贫帮困、落实“送温暖”工程等工作上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积极协助党政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问题,是工会组织落实四个全面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会组织大力加强维权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倘若仅仅依靠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帮助职工群众脱困上着力,由节日慰问型向长效机制型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有效化、制度化。从客观来看,困难职工是企业在改制、发展、转型升级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他们面临着就医、住房、养老、子女上学等各种生活上的困难,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收入不高,经济困难,但又不具备城市低保户申报条件的贫困临界线边缘户,生活保障出现了真空。对此,工会组织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完善帮扶体系。

一、工会扶贫帮困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一)工会进行扶贫帮困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我国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作为群众团体,是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纽带。同时,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心声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状况,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二)工会进行扶贫帮困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基金统筹层次较低、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保障基金严重不足、立法进程相对滞后、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等多方面缺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现有社会保障体制只能满足一些极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还不能兼顾到那些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上一点或因病致贫的家庭等其他生活困难人群。虽然工会的社会帮扶不是社会救济的重点部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会资助人群、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其作用也日益重要,对困难人群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工会组织进行扶贫帮困是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大职工群众也从中受益,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很多。但也不排除那些因病至贫、因学至贫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十分困难的群体,这是我们工会关注的重点。努力帮助生活中遇到困难的职工群众度过难关,也关系到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工会组织在党领导下,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也是在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建立工会扶贫帮困机制的建议

(一)积极为困难职工谋求自身发展提供帮助

将帮扶工作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坚持组织困难职工开展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困难职工掌握技能,促进困难职工的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其贫困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配合党政,利用摸底、走访机会,做好困难职工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鼓励并引导困难职工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困境,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彻底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贫困,实现企业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依靠、利用、整合社会资源

企业扶贫帮困工作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摆在企业发展、转型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关爱,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和谐与稳定。在企业开展困难帮扶工作,要充分依靠、利用、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地方政府就业中心、民政部门的惠民政策,结合企业及困难职工家庭的实际情况,逐步将企业困难帮扶工作与社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对困难职工群体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的作用,形成企业长效帮扶工作机制。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帮扶工作机制建立特困职工跟踪制度

针对特别困难的职工家庭进行帮扶跟踪,及时掌握其家庭情况、解困需求,在不同时期,对其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帮扶救助,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健全困难职工帮扶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帮扶系统对困难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困难职工信息档案,根据困难程度将困难职工进行分类,定期对帮扶系统困难职工档案进行清理,做到发现一户,归档一户,脱困一户,注销一户,并实行帮扶责任制,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

总之,“扶贫帮困机制”是各级工会组织实施“送温暖工程”,帮扶困难职工的有效载体。是由各级工会牵头向困难职工提供的救助、援助和服务的公益性事务。扶贫帮困机制做到职工困有所济,病有所医,学有所助,权有所维。促进工会职工之家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工作。用好扶贫帮困机制,为职工解难,为困难职工打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维权平台,让全社会来共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大家庭。

三、结语

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群众摆脱困境,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工会组织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条件。在企业困难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努力摆脱以往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在企业实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出具有科学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工作新局面。希望本文所探讨的内容能对工会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帮扶工程论文篇(6)

一、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联乡结村”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以乡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班子,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为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两级干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2、深入调研,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富裕阳光之城”大讨论活动,确定五大课题,积极开展湖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矛盾和对策措施的调查研究。围绕课题,采取召开读书的形式展开讨论,深入分析湖源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村级发展愿景、帮扶项目的调研。对全乡需帮扶项目进行梳理、归类,编制帮扶项目库,并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绩效分析。

3、制定方案,落实帮扶项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四年帮扶规划,有序地排出具体的帮扶项目。积极做好与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乡党委、政府多次到杭州各帮扶单位联系落实帮扶计划,杭州帮扶集团也两次到我乡开展帮扶调研、落实帮扶项目。制定“联乡结村”了帮扶工作意见,根据湖源实际提出了“项目帮扶、产业帮扶、信息帮扶、教育帮扶、特色帮扶、结对帮扶”六个帮扶重点的工作思路,并对今年的帮扶任务在各帮扶成员单位中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自的帮扶项目、联系村,现已落实了经济发展项目5个、基础设施项目5个、科教文卫项目1个、综合性项目2个、下山移民项目1个。乡中心小学、卫生院的配套设施落实帮扶资金40万元,19户下山移民项目已全部启动,300亩的高山蔬菜开发已完成山地开垦和道路修建,杭州大关小学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教学设备改善以及少先队活动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杭州远球金属制品公司计划投资900万元在窈口居里建立生产基地。8月20日副市长王小丁带领富阳市级帮扶单位负责人到湖源对接帮扶,开展了座谈和下村调研,明确了9个帮扶项目。

二、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体会

帮扶工程论文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正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理应履行这一社会职责。工会利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这个平台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通过生活帮扶、医疗帮扶、助学帮扶、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做到急困难职工之所急,帮困难职工之所需,解困难职工之所难。通过多年的努力,工会开展的困难帮扶工作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

一、困难职工档案在工会困难帮扶工作中的地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疾病、重大意外等诸多原因造成职工收入低或支出大,严重影响到这些职工的基本生活,由此产生了困难职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众。工会针对这些困难职工开展帮扶,而困难职工档案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档案建立的困难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致困原因、困难程度等信息为定期分析困难职工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先建档、后帮扶”的原则,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建档后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对帮扶后脱困的困难职工档案进行注销,对新增的困难职工进行建档……,由此不断循环。因此,困难职工档案是困难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做好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

(一)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困难职工档案

工会对困难职工采取何种形式的帮扶,很大程度取决于困难职工档案提供的信息。因此,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深入职工家庭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家庭基本情况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技术特长清和就业需求清等五个标准,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实效性。一是档案信息要完整,档案表的所有栏目都要填写完整,特别是致困原因、困难程度、技术特长和就业需求等对采取帮扶形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栏目,更应有详细的描述,确保档案提供的信息完整、全面,提高档案的分析利用价值。二是档案信息要真实,在建档过程中,个人申请、身份证复印件、收入证明等材料要收集齐全,认真核实特别是在审批环节,并做好公示公开工作,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确保入档的信息翔实、可靠。三是档案信息更新要及时,对困难职工采取帮扶跟踪服务,对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达到脱困的困难职工档案进行注销;未脱困困难职工的信息有变动时,在档案中及时更改;对新发现的困难职工进行核实,立即建档。对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一位困难职工都能纳入档案,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丢一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对困难职工的条件、困难程度、帮扶形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对困难职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利用制定相关制度,有效地规范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工会组织在实际帮扶工作过程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公示制度,做到整个帮扶工作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让真正困难的职工得到帮扶,进一步提升工会组织在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的效率和可操作水平。三是制定档案的保密制度、查阅制度,档案人员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困难帮扶工作的质量,因此,各级帮扶中心要按照队伍稳定、素质过硬件的要求,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一是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稳定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延续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条件。二是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工会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具备档案管理和帮扶工作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加强人员间的横向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建立完整、翔实和可靠档案的基础上,并做好统计分析,为下一步开展的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三、深入开展困难帮扶

困难职工档案的价值在于对它的利用,特别是档案中的致困原因、困难程度、就业需求等信息,对工会采取何种形式的帮扶起决定性作用。在对困难职工档案进行统计分析后,帮扶中心应制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最直接的帮扶形式就是对困难职工给予一定的经济帮扶,主要分为:生活帮扶、医疗帮扶和助学帮扶等,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给予经济帮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宽帮扶思路,针对那些有劳动能力但缺乏竞争力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困境。2014年,全市、县级13个帮扶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产业特色,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如:本中心与海都公众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三期育婴师培训班,培训了120名学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学员由海都公众服务中心免费推荐就业;沙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利用“沙县小吃”的品牌优势,举办小吃培训班,帮助50名学员实现创业等。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帮扶层次,帮助困难职工减轻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减轻思想负担,实现愉快工作、健康生活。本中心充分发挥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站的作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全年共举办讲座23场。同时,在全市工会建立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困难职工群体重点关注,通过总结推广三元桃源社区“企业用工互助”的经验,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社区职工服务工作站建立企业用工信息联动机制、就业信息机制、用工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市、县两级工会与省总就业信息平台的第一时间对接,为企业之间、企业与求职人员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困难职工群体的情况必然不断发生变化,困难帮扶工作也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困难职工档案的管理在困难帮扶工作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因此,必须提高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困难职工档案,充分发挥其在困难帮扶工作中的利用价值,使困难帮扶工作不断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为党和政府分忧、困难职工解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德章.工会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对策研究.工会论坛.2012(2)

帮扶工程论文篇(8)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党内帮扶,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需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日益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几个共产主义小组、数十名共产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7300多万名党员,且党员队伍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就从组织建设层面对开展党内帮扶提出了迫切要求。十个手指,尚有长短。何况一个规模如此之大、人数如此之多的政党,其成员之间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以有效对党员的行为进行激励、关怀和帮扶。与*报告相对应,新第三十一条第三款,把“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虽然只加了“服务”两个字,却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新任务”,广大党员的一项“新权利”。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广大党员,尤其是少数生活困难、部分思想困惑,以及一些受问题困扰党员的心声。党内帮扶、服务党员工作做好了,既有利于保障党员权利,又有利于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

2、党内帮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需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80多年艰难曲折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正是通过不断巩固和发展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扩展民主、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需要,党的*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时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新时期党内民主深入发展的具体内容。而要想使这些内容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就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撑。实践证明,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成员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没有持之以恒地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实质性的帮扶活动,这些区别就很难缩小和消除,就没有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困难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后进党员的集体荣誉感、问题党员的履职责任感就难以增强,发挥党员作用,也就缺乏动力;发展党内民主,必将大打折扣。

3、党内帮扶,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需要。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然而,人上一百,形形。党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追求。加上家庭、环境、教育、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差别,如,在经济上,不论城乡、不分政企,党内都还有一定数量的困难党员;在工作上,一些党员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混同普通群众,甚至落在群众后面;在思想上,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各级基层党组织应当正视这些困难党员、后进党员、问题党员的存在,认内帮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关心关爱关怀、帮智帮困帮助的理念,真正把党内帮扶当作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帮扶,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使后进党员奋力争先,让问题党员轻装上阵,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促进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生活的进程中当先锋、走前头。

总之,积极主动、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既是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团结全党同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实现民族振兴伟大历史使命的必要举措和力量支持,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内容。因而,对各级基层组织而言,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应尽职责。

二、党内帮扶,不能“单打一”而要“多层面”

单从帮扶这个角度讲,不论是生活贫困、思想贫瘠,还是本领贫乏的党员,都希望得到组织的激励和关怀,都需要组织上帮一帮、扶一扶。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单位,党内帮扶应当统筹兼顾,不能“单打一”,而要“多层面”。

一要注重物质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三十来,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包括少数党员,由于年大体弱、疾病缠身、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这部分党员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只有采取多种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帮扶,才能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振作精神、充满信心,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比如,福建省*市现有党员15.87万人,其中,困难党员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6.3%。为了建立党内帮扶长效机制,20*年6月,*市委组织部按照法定程序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设区市级的党员帮扶基金——“*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迄今为止基金总量已达到850多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将以超过70万元的数量增长。基金会成立以来,针对不同类型困难党员的实际需求,积极实施分类帮扶,同时制定了“153帮扶计划”。一年多来,已为4500余名困难党员提供了不同需求的帮助,帮扶资金达205.4万元,受到困难党员的由衷欢迎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如,近年来*市直机关党工委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挤出十多万元,用于对少数困难党员的慰问和帮扶。为使帮扶工作常态化,工委还号召机关各级党组织对个别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开展“结对帮扶”。福建省*铝业有限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分别建立了各自困难党员的信息档案,并要求每个支部每年与一户以上困难党员家庭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使困难党员真真切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积极性、主动性,光荣感、责任感得到增强,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二要加强思想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要点”。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加之我国全面开放、深化改革,一方面,多数党员思想比较活跃,难免产生一些困惑或者波动;另一方面,少数党员由于不注意学习、不善于学习,观念陈旧、思想贫瘠,难免出现“落伍”或“掉队”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思想帮扶。通过思想帮扶,使一些党员及时解开思想疙瘩,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科学观念、增强奉献理念。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总支部、中国联通公司*分公司党委、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分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针对党员的活思想,分别制定了“五必谈”、“五必访”等制度。通过有针对性、重时效性的“访”“谈”,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引导与帮扶,使党员在理顺思想的同时,对党组织产生强烈的“依靠”和“依恋”,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从原来国有“一股独揽”的格局,变成由民营控股、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不仅部分党外职工存在“雇佣”思想,就连一些党员也存有“为资本家打工”的错误认识。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公司党委从多方面积极开展思想帮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每个党员认识到,企业发展了,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员工都为满足社会需求间接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念转变后,绝大多数党员一如既往、身体力行,做到在纪律上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奋力争先,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着力才智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亮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那些困难党员而言,物质帮扶固然重要,而对一些知识陈旧、技能落后、本领贫乏的党员来说,则更需要才智帮扶。与“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一个道理,物质帮扶可以解决一时困难,才智帮扶则可以使党员终身受益。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况且,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尽管许多党员注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组织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长计划、短安排,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充实知识、提升能力,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资本”。

因此,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应当把教育培训、进修深造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激励举措,着力开展才智帮扶。近年来,*交警支队党委先后从优秀党员民警中选送20多位同志到“人民公安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作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使他们从普通民警成为“土专家”、好骨干;中电(福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通过诸如远程教育、电化教育,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党委,为了提高党员素质,除给160多名在职党员,按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的标准,拨给学习活动经费外,还加强对党员和车间班组长的培训,不定期邀请各类专家来厂授课。从而使多数党员成为“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使公司跻身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现在,公司产品远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党内帮扶,有“付出”就有“回报”

无论是对哪些党员进行帮扶,无论开展哪类帮扶,基层党组织都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方面面多一些付出。乍看起来,增加了压力、增添了麻烦。但是,有播种必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而党内帮扶工作抓实做好了,回报是多方面的。

——对组织的回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念,从激活党员个体的先进性入手,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又有利于党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达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道理很简单,当党员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同志的尊重,感觉到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权利,前进的动力就会更加旺盛、拼搏的斗志就会更加饱满,就能更好地保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党员个体先进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就会得到巩固和增强。以*市交警支队为例。近些年来,支队党委十分关心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一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努力创条件、搭平台。如,2006年,将两位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基层领导吸收进支队党委班子。从而,使他们有资格参加20*年福建省交警总队组织的高速支队领导竞选,并以较好成绩成功入选,走上支队领导岗位。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支队党委坚持对全体党员进行鼓励激励,明确提出“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领导是标杆”的口号,广大党员民警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本着“有第一就要去争取,有红旗就要去高举”的团队精神、全新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并驾齐驱、争先创优你追我赶,使该支队各类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五块部级荣誉牌匾,并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今年“七一”前夕,支队党委再次被福建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市直机关唯一一个连续五届获得这一殊荣的基层党组织。

——对单位的回报。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做好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其产生的推动力、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福建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电机厂党委等基层组织,为了对党员进行激励帮扶,在全厂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通过这些“平台”,有效激发了全厂共产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外资控股企业——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党委在党员中普遍开展“学知识、长才干,争当岗位技术能手、月度明星、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为党员员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一些党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就是要把身份亮出来,使形象树起来,让称号响起来,用实际行动带动全厂职工,促进各项工作,推动企业发展。”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下,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使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电业局党委近年来在开展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的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宣誓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力争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各项工作中走前头当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出力、为社会进步献光明。从而,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帮扶工程论文篇(9)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党内帮扶,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需要。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日益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几个共产主义小组、数十名共产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7300多万名党员,且党员队伍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就从组织建设层面对开展党内帮扶提出了迫切要求。十个手指,尚有长短。何况一个规模如此之大、人数如此之多的政党,其成员之间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以有效对党员的行为进行激励、关怀和帮扶。与*报告相对应,新第三十一条第三款,把“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虽然只加了“服务”两个字,却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新任务”,广大党员的一项“新权利”。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广大党员,尤其是少数生活困难、部分思想困惑,以及一些受问题困扰党员的心声。党内帮扶、服务党员工作做好了,既有利于保障党员权利,又有利于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

2、党内帮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需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80多年艰难曲折的光辉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正是通过不断巩固和发展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扩展民主、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需要,党的*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时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新时期党内民主深入发展的具体内容。而要想使这些内容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就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撑。实践证明,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成员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没有持之以恒地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实质性的帮扶活动,这些区别就很难缩小和消除,就没有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困难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后进党员的集体荣誉感、问题党员的履职责任感就难以增强,发挥党员作用,也就缺乏动力;发展党内民主,必将大打折扣。

3、党内帮扶,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需要。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然而,人上一百,形形。党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追求。加上家庭、环境、教育、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差别,如,在经济上,不论城乡、不分政企,党内都还有一定数量的困难党员;在工作上,一些党员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混同普通群众,甚至落在群众后面;在思想上,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宗旨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各级基层党组织应当正视这些困难党员、后进党员、问题党员的存在,认内帮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关心关爱关怀、帮智帮困帮助的理念,真正把党内帮扶当作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帮扶,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使后进党员奋力争先,让问题党员轻装上阵,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促进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生活的进程中当先锋、走前头。

总之,积极主动、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既是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团结全党同志、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实现民族振兴伟大历史使命的必要举措和力量支持,也是实现党内和谐、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内容。因而,对各级基层组织而言,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应尽职责。

二、党内帮扶,不能“单打一”而要“多层面”

单从帮扶这个角度讲,不论是生活贫困、思想贫瘠,还是本领贫乏的党员,都希望得到组织的激励和关怀,都需要组织上帮一帮、扶一扶。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单位,党内帮扶应当统筹兼顾,不能“单打一”,而要“多层面”。

一要注重物质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三十来,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包括少数党员,由于年大体弱、疾病缠身、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这部分党员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只有采取多种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帮扶,才能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振作精神、充满信心,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比如,福建省*市现有党员15.87万人,其中,困难党员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6.3%。为了建立党内帮扶长效机制,20*年6月,*市委组织部按照法定程序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设区市级的党员帮扶基金——“*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迄今为止基金总量已达到850多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将以超过70万元的数量增长。基金会成立以来,针对不同类型困难党员的实际需求,积极实施分类帮扶,同时制定了“153帮扶计划”。一年多来,已为4500余名困难党员提供了不同需求的帮助,帮扶资金达205.4万元,受到困难党员的由衷欢迎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如,近年来*市直机关党工委每年从留存党费中挤出十多万元,用于对少数困难党员的慰问和帮扶。为使帮扶工作常态化,工委还号召机关各级党组织对个别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开展“结对帮扶”。福建省*铝业有限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分别建立了各自困难党员的信息档案,并要求每个支部每年与一户以上困难党员家庭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使困难党员真真切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积极性、主动性,光荣感、责任感得到增强,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

二要加强思想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要点”。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加之我国全面开放、深化改革,一方面,多数党员思想比较活跃,难免产生一些困惑或者波动;另一方面,少数党员由于不注意学习、不善于学习,观念陈旧、思想贫瘠,难免出现“落伍”或“掉队”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思想帮扶。通过思想帮扶,使一些党员及时解开思想疙瘩,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科学观念、增强奉献理念。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总支部、中国联通公司*分公司党委、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分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针对党员的活思想,分别制定了“五必谈”、“五必访”等制度。通过有针对性、重时效性的“访”“谈”,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引导与帮扶,使党员在理顺思想的同时,对党组织产生强烈的“依靠”和“依恋”,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从原来国有“一股独揽”的格局,变成由民营控股、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不仅部分党外职工存在“雇佣”思想,就连一些党员也存有“为资本家打工”的错误认识。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公司党委从多方面积极开展思想帮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每个党员认识到,企业发展了,不管是姓“公”还是姓“私”,员工都为满足社会需求间接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念转变后,绝大多数党员一如既往、身体力行,做到在纪律上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奋力争先,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着力才智帮扶,这是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的“亮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那些困难党员而言,物质帮扶固然重要,而对一些知识陈旧、技能落后、本领贫乏的党员来说,则更需要才智帮扶。与“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一个道理,物质帮扶可以解决一时困难,才智帮扶则可以使党员终身受益。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况且,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尽管许多党员注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组织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长计划、短安排,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充实知识、提升能力,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资本”。

因此,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应当把教育培训、进修深造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激励举措,着力开展才智帮扶。近年来,*交警支队党委先后从优秀党员民警中选送20多位同志到“人民公安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作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使他们从普通民警成为“土专家”、好骨干;中电(福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通过诸如远程教育、电化教育,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实践者、先进文化的倡导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党委,为了提高党员素质,除给160多名在职党员,按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的标准,拨给学习活动经费外,还加强对党员和车间班组长的培训,不定期邀请各类专家来厂授课。从而使多数党员成为“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使公司跻身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现在,公司产品远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党内帮扶,有“付出”就有“回报”

无论是对哪些党员进行帮扶,无论开展哪类帮扶,基层党组织都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方面面多一些付出。乍看起来,增加了压力、增添了麻烦。但是,有播种必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而党内帮扶工作抓实做好了,回报是多方面的。

——对组织的回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实践活动的主体,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因此,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念,从激活党员个体的先进性入手,抓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又有利于党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达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的。道理很简单,当党员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同志的尊重,感觉到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权利,前进的动力就会更加旺盛、拼搏的斗志就会更加饱满,就能更好地保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党员个体先进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就会得到巩固和增强。以*市交警支队为例。近些年来,支队党委十分关心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一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努力创条件、搭平台。如,2006年,将两位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基层领导吸收进支队党委班子。从而,使他们有资格参加20*年福建省交警总队组织的高速支队领导竞选,并以较好成绩成功入选,走上支队领导岗位。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支队党委坚持对全体党员进行鼓励激励,明确提出“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领导是标杆”的口号,广大党员民警积极响应党委号召,本着“有第一就要去争取,有红旗就要去高举”的团队精神、全新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并驾齐驱、争先创优你追我赶,使该支队各类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五块部级荣誉牌匾,并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今年“七一”前夕,支队党委再次被福建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市直机关唯一一个连续五届获得这一殊荣的基层党组织。

——对单位的回报。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做好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其产生的推动力、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福建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电机厂党委等基层组织,为了对党员进行激励帮扶,在全厂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通过这些“平台”,有效激发了全厂共产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外资控股企业——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党委在党员中普遍开展“学知识、长才干,争当岗位技术能手、月度明星、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为党员员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一些党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就是要把身份亮出来,使形象树起来,让称号响起来,用实际行动带动全厂职工,促进各项工作,推动企业发展。”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下,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使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电业局党委近年来在开展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的同时,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宣誓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力争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各项工作中走前头当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职工为企业发展多出力、为社会进步献光明。从而,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帮扶工程论文篇(10)

全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行管理“科学性”、资源“整合式”、内容“综合性”、方式“一体化”模式和机制。一是改革整村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完善了“省负总责、地区统揽、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保障体制。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审批权提升到州、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执行,改变了过去工程项目的筛选、论证、审批、实施均由县级执行的做法,达到了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目的。二是加强整村推进项目工程的论证指导工作。省扶贫开发局要派专家深入各州、地、市为整村推进工作论证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使各地整村推进工程既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又符合贫困村的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高效性。三是提前培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为了拓宽发展思路,选好扶贫项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省扶贫开发局于今年初举办了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村干部培训班5期,共培训492人,培训面为100%,达到了预期目的。四是全方位监督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实施。省扶贫开发局于今年5月28日在《日报》上对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公示,进一步筑牢了群众监督、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五道”防线。

二、创建扶贫开发项目整合和经营运行机制

帮扶工程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17-03

当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很多地方公办幼儿园太少,幼儿“入园难”问题一直由各种民办幼儿园分担解决,一些地方民办园数量已占幼儿园总数的90%以上。但由于民办幼儿园教育基础差、起步迟,且大部分民办园的资金不足、收费偏低,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水平、保教质量落后,已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2014年,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多元普惠幼儿园”这一新名词,指出多元普惠幼儿园是我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师资扶持机制,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实行辖区内公办幼儿园派驻师资对多元普惠幼儿园进行帮扶,帮助普惠幼儿园规范管理,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近年来,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开始探索在区域内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并于2016年10月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TA”即“two aspect”(两个层面),第一层“3+1”即大专院校专家、县区教育局、优质幼儿园3级机构,根据每所受援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诊断,给予精准的培训和结对帮扶;第二层“3+1”即优质园和受援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通过这两个层面全方位的帮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提升民办多元普惠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促进城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建立师资扶持机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扶持,真正促进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城区教育局的幼教教研员,笔者于2015年正式申请立项了课题“示范园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引导城区公办园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对民办普惠幼儿园进行师资扶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内涵解读

要开展结对帮扶,首先必须对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内涵进行解读,才能做好顶层设计,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从字面来看,结对帮扶可以分解为“结对”和“帮扶”两个词。“结对”指将两个或更多的单位或个体联系起来。结对时要考虑如下问题:谁与谁结对?结对的动机是什么?怎样结对更适当?谁来确定结对的对象?“帮扶”就是“帮”与“扶”。“帮”在字典中的含义是辅助、支援,“帮”首先建立在有问题或需要的基础上,“帮”的前提是对帮的对象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实施相对应的辅助和支援。“扶”在字典中指搀或支撑着,使人或物不倒,或指援助,“扶”应给予需要扶的对象以支撑、支持,帮助对方站起来,推动他们更好地前行。幼儿园结对帮扶就是让优质园(帮扶园)与薄弱园(受援园)结对,帮扶园根据受援园的实际需要,给予辅助、支援、支持和推动,最终促进双方的整体提升。

通过对结对帮扶内涵的解读以及对政策的研读和对区域现状的分析,我们确立了研究方向:由城区教研室作为依托和桥梁,让辖区内的示范园与民办普惠幼儿园进行结对,在以自愿为主的前提下,每所示范园与1―3所多元普惠幼儿园结对,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园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结对双方的共同提升。具体包括“传”“帮”“带”“做”等方面。“传”是指帮扶园向受援园充分展示和传播自身在园本课程、园所文化、管理理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帮”是指通过“园与园”“园长与园长”“中层与中层”“师与师”之间最直接的接触、交流,“手把手”地帮助受援园全体人员得到最快、最好的提升;“带”指采用跟岗、置换或各种集中、分组的学习交流、园际研讨等形式,使受援园逐渐融入其中,带着他们一起做的同时加以启发、引导;“做”指受援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本园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规划,将所学内容在本园进行改革实践,最终实现全面改善结对双方的办园条件和管理机制、提高双方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提升办园内涵和品质的目的。

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三大特点

(一)差异性

1.结对园双方的差异。首先,从认识上,虽然结对双方在办园水平、保教质量、师资条件等各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这是由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结对的目的就是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拉近差距,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帮扶园不能存在“你很差”“我是在施舍你、帮助你”的思想,受援园也不能有“我很差”“抬不起头”“你们是来看我们的笑话的”“我们只需要努力追赶你们的脚步就好”的想法,双方只是起点不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更需要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其次,从行动上,虽然结对双方存在诸多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受援园要全盘模仿、复制帮扶园来拉近差距,应尊重受援园的自身特点,让受援园找到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办园理念,在帮扶园的帮助下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

2.不同结对组之间的差异。在课题研究之初,本城区内有3所示范园、4所广西多元普惠幼儿园,我们按照每个示范园结对帮扶1―3所普惠园的原则,组成了3个结对组:解放西路幼儿园与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贝贝佳幼儿园结对,机关第二幼儿园与芦笛幼儿园结对,76140部队幼儿园与西岭3Q贝贝幼儿园结对。结对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同,采用的帮扶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解放西路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以园际教研、分岗位结对、跟岗跟班、专题研讨等形式帮扶;机关第二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以问题诊断、区域活动专题指导、讲座交流、“请进来,走出去”联合教研等形式帮扶;76140部队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从规范幼儿园管理、卫生保健指导、带课到园、分岗位个别指导等方式帮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我们鼓励并认可各结对组之间的差异,使其根各自的实际水平、真实需求而确定自己独特的研修主题和研修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和提升。在这过程中,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作为结对帮扶的管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充分了解不同结对组特点的同时,对各组结对帮扶的目标、形式和内容进行及时的检查、指导,并定期组织3个小组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主题研讨活动,使各小组在独立研讨、开展特色教研的同时,能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开放性

1.资源的开放性。过去一些幼儿园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都害怕别的幼儿园办好了便抢了自己的生源,因此常常把自己园内的优势和资源保密隐藏起来,仅在接受上级检查时才展现出来。而结对帮扶需秉持开放、分享、共同提高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以推动区域甚至全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展示和推广,在大家的学习和建议中进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在帮扶别人的同时,让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2.开放性地容纳不同意见。结对帮扶不是一言堂,不是听从和模仿,而应营造开放、平等、合作的氛围,鼓励每一个参与者保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坦诚、畅所欲言地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小小的意见,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资源。

(三)互动性

结对帮扶强调结对双方的互动。可以由受援园邀请帮扶园来现场诊断、解答疑问、指导工作,也可以由帮扶园邀请受援园参与教研活动、观摩环境、学习教学管理和档案整理;可以由受援园提出跟班、师徒结对、主题研讨的需求,帮扶园根据自己园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应答和处理;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跟进式的指导,也可以聚焦突发的主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受援园要做的不仅是接受,还要及时向帮扶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下一步的帮扶工作。

三、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结对帮扶的小组均为开放性的研训组织,以教研室、帮扶园的引领和指导为支撑,以帮扶园和受援园的互动为途径,以帮扶双方的参与式研训、互助为活动方式,引领受援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办园理念,自主开放地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对帮扶还实行责任制。帮扶园对受援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与受援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分别结对,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学习、指导。同时,受援园有主动提出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向帮扶园及时进行反馈的责任,园内人员也有明确分工。所有人按照分工负责不同的任务,根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结对帮扶首先是建立“带徒研修”机制。即帮扶园与受援园的园长、中层、教师之间均可以开展“师徒结对”,“师父”根据“徒弟”的优势、不足,采取相对应的指导策略(如有的教研室已牵头建立了“结对帮扶QQ群”,“师徒”之间也互相加了QQ和微信好友,平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各种方式沟通、互动,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园进行现场学习),引领“徒弟”开展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其次是形成“带题研究”模式。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活动,都要结合受援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某个研究主题而开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系统性。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结对帮扶中帮扶园主要进行引领和示范,受援园更多要靠自主研修为主。因此,在帮扶园的引领下,受援园平时应该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研修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努力提升本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每学期每人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或教学随笔、读书心得两篇。与此同时,帮扶双方要协商好定期集中交流的时间,可采取专家讲座、读书交流、观摩研讨、专题学习、专题论坛、案例分析、成果展演、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并提交教学案例与反思,观摩者需提交观摩体会等。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幼儿园工作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研修,因此,网络研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由教研员牵头成立“区域结对帮扶QQ群”、结对双方也可以成立研修QQ群,每一次研修活动信息、团队成员的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等可以及时到QQ群和网站上,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同时,还可以通过工作坊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上平台,广泛推介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

四、成效凸显

经过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实践,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园长和教师

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区域内的教研员、优秀的园长、中层、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成立了“区域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会根据近期区域学前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焦点问题、薄弱之处制定讲座主题,平均1―2个月开展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除了专题讲座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邀请讲师对本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师团工作的开展,无形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专家型园长和教师,其中1名园长获评为“广西名园长”,3名教师成为桂林市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次,搭建了研究型教师成长平台。两年多来,在我们组织的送教和园际教研活动中,各幼儿园均轮流现场执教、即兴反思,观摩人员分组研讨,帮扶者及时点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设计与组织教学的能力,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引导教师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风格,学会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建立了一种新的研修机制

从2014年起,我区教研员牵头成立了“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并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成立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美术、音乐6个研究小组。中心组的职责有:每月管理、监督和指导6个小组的日常研究工作,每学期制定总的研究计划和选定A段研究主题,每学期组织1次以上的中心组展示、研讨、交流活动,每年根据各小组的需要对人员进行统筹调整。6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本领域的内容,组内设组长、副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管理人员,每学期由管理人员制定组内研修计划,每月组织1次以上全体组员参与的组内研讨、交流活动,每次某一组员的公开课均按照所有组员共同备课、执教、评课、研讨的程序进行,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例如,在社会领域研究小组中,组员们在这一学期主要探讨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首先由组长牵头带领组员来到解放西路幼儿园进行角色区域跨班游戏观摩、倾听园长介绍角色游戏开展思路和经验,组员们对观摩情况和自己开展角色区域游戏时的困惑做了现场互动交流和研讨,然后回到自己的幼儿园进行实践,并及时把自己实践中的长处、不足和困惑在小组QQ群中进行讨论,随后由组长带头到个别幼儿园对教师进行角色区域设置和组织的指导。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园际研修,组长和组员们对这一研究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效显著,组长周吉莉申报立项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跨班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于2016年11月顺利结题并获评优秀等级。

“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实行三级教研管理网络:城区课程研究中心组、各领域课程研究小组、园内课程研究小组。课程研究组作为一种新的研修机制,旨在打造学习共同体,把《指南》作为学习的工具书、培训的宝典,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的质量,良好的区域研修机制初步建立起来。

(三)推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实践,使每个参与者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教师们的《个人专业成长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从2014年开始,笔者首先组织了“秀峰区‘学指南、用指南’教师教学竞赛”,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每个小组均由公办园带着民办园共同参赛,受援园的教师从零参赛、零获奖,到本次比赛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从不会组织教学、教学水平低、不敢上公开课,转变为教学水平迅速提升、愿意主动上公开课,自信心大大提升;在“带徒弟”和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帮扶园的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1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受援园教师在2013年及以前,对所有教学、论文比赛都是零参与,有了教学竞赛这个好的开端,他们逐步开始参加各种教学、论文比赛,三年来受援园和帮扶园教师在教学水平和论文撰写方面均有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结对双方教师的自信心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推动了结对园双方办园品质和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