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 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 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 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 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 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 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1]蒋艳,沈宁,闫瑞芹.我国护理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改进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4(2):19-21
[2]王晴,李刚.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分类简析.编辑学报,2006,18(4):270-272
[3]李青.医护合作在提高护理论文质量中的作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104-2105
[4]刘苏君.尽责于护理研究的健康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基层护士情况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83-84
[2]曹红梅,陈湘玉,谢玮伟.对我院11年护理科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7-9
[3]杨建南,汪学军等.成都铁路中心医院1989-2006年计量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2):122-123
[4]谷润皋,冯宝华等.我院护理科研及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20-21
参考文献:
[1]Haggan,M.Researchpapertitlesinliterature,linguisticsandscience:dimensionsofattraction[J].JournalofPragmatics,2004.36(2):293-317.
[2]Nwogu,K.N.Themedicalresearchpaper:structureandfunction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1997.16(2):119-138.
[3]Soler,V.ritingtitlesinscience:Anexploratorystudy[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7.26(1):90-102.
[4]Yang,R.&Allison,D.Researcharticlesinappliedlinguistics:Movingfromresultstoconclusion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2003.22:365-385.
[5]Wang,Y.&Bai,Y.Acorpus-basedsyntacticstudyofmedicalresearcharticletitles[J].System,2007.35(3):388-399.
[6]曹楊,赵硕.科技论文标题的结构和语言特征——以Science和Nature为例[J].外语教学,2014.35(2):35-39.
[7]梁茂成,李文中,徐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76-80.
[8]庞继贤,陈珺.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1):189-200.
[9]姚克勤,姜亚军.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标题的历时研究[J].外语研究,2010(3):36-39.
[10]张晓枚,陈宁,王曦,等.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药类论文英文标题高频介词探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4):90-92.
参考文献:
[1]许勤,张俊,顾则娟,等.在职本科护士科研知识℃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54-1956.
[2]刘晓华,成守珍,郑志惠.应用循证思维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论文撰写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11):60.
关键词: 医学文献 康复护理管理
1 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 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 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 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 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 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 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 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 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 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 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 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一、国外关怀课程设置
1.科罗拉多大学关怀课程
科罗拉多大学在20世纪80~90年代制订并实施早期的研究生关怀课程。课程的首选框架有以下几个部分:着重欣赏文化差异并内容广泛的文科课程;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评判性思维,还要有创造性思维;以生物科学、社会行为和组织系统理论等为核心知识基础,在关怀理论和关怀伦理理论的基础上,超越传统生物医学技术的道德理论的哲学和伦理决策能力;探索与人类关怀、自我照护、康复和整体性有关的内容价值关系。
2.韦伯州立大学关怀课程
美国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的大学本科关怀课程是由Kathleen Sitzman博士设置并实施。她于2007年在其著作中对Watson人类关怀理论为基础的课程进行了介绍。该课程要包括以下10个关怀过程:在有意识关怀时表现爱和友好;充分体验与了解深层信仰体系和我们生活的主观世界;在理解超越自我或个人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培养个人的精神修养;发展并维持建立真正的关怀关系;参与并支持表达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创造性地运用一切知道和现正在用的方法。把关怀作为护理计划的一部分:能从患者和家庭的内在意义中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创造并维持一个完整、舒适、和睦的康复环境,用有意的关怀意识管理人类关怀的重要内容;在关怀的各个方面将心理、身体、精神结合起来;以开放的态度参与有关人类康复的活动。
二、国内关怀课程设置
1.山东滨州医学院护理系关怀课程
山东滨州医学院护理系本科关怀课程的理论框架以Jean Watson教授的人文关怀理论为概念框架,以关怀理论的10个关怀因素为理论框架。关怀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如关怀概念、含义和实践活动,提供学生专业关怀护理机会。课程安排第1年开设关怀课程理论学习,并将关怀课程纳入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第2年安排学生关怀实践活动;第3年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学会运用关怀护理行为;第4年进一步学习专业关怀课程。理解和运用关怀理念;第5年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讨论和书写关怀护理行为个案。教学方法包括角色示范、师生互动、教学反馈信息、关怀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等。最后,采用关怀护理行为质量评价表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关怀课程进行评价。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关怀课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护理专业研究生中开展关怀课程的教学。该课程以Jean Watson教授的人文关怀理论为核心,主要介绍人文关怀理论的主要概念与定义,人文关怀理论发展过程、人性关怀护理假设,watson的10个关怀要素及人文关怀理论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在完成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后,指导研究生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科研的角度,开展关怀课题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背景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情况,并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提出个性化关怀能力培养策略。
3.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关怀课程
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开设课程名称《关怀理念》,护理本科必选课,16学时,1学分,二年级开设。由于《关怀理念》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目前国内外还有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主要参考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关怀理念”课程时的教学参考书及国内外“护理关怀”教育的相关文献,自编讲义。讲义主要介绍华生(Watson)的“人类科学与人类照护理论”和诺丁斯(Noddings)“关怀教育理论”,回顾国内外有关“关怀”护理研究的文献,介绍体现关怀的影片和故事展示关怀技巧,启发学生形成关怀理念并应用到护理工作和生活中。最后,采用关怀能力量表和学生对于课程及教学方法评价及建议对关怀课程进行评价。
三、小结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开设人文关怀课程教育对护生整体素质提高有明显的质量效应”。因此,将关怀课程纳入护理专业必修课,对于护理学科的发展也是迫切需要的。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Waschington,DC,1998.
[2]Watson J. Theory of Human Caring: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J].Nurs Sciquart,1997,10(1): 49-52.
[3]Watson J. Nursing: human science and human care[M].New York: 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1985.1-3.
[4]Jane Lee-hsieh.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ssure caring behaciors in nursing students in Taiwan [J].Int J Nurs Stud,2005,42(5):579-588.
[5]王庆华,冯红卫,方秀新等.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照护课程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8—30.
[6]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7.
[7] Watson J. Nursing: Human Science and Human care [M].New York: 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1985.1-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9689
国内刊号:11-5682/R
邮发代号:82-35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目前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面临复苏无法持续的危险。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内需重振乏力;欧洲受债务危机冲击,不得不提前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日本经济因日元持续走强受损;而复苏势头一直保持强劲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近来经济增长也已显著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于2010年9月10日发出警告,全球经济复苏下行风险正在加大。为应付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严重衰退的压力,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加剧。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和艰难,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渊源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同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都为各国政府实行市场干预和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相关理论主要有:一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学说,推行的政策是禁止货币输出、奖出限入、保护关税政策和发展本国工业,其实质是贸易保护理论。二是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为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汉密尔顿主张政府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该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内外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古典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用以对抗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理论工具。而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推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竞争性贸易保护,甚至是对高端产业的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加深远。
国外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和特征
我国一直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区域。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对华贸易保护手段更加频繁,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
(一)贸易摩擦案值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采取奖出限入的贸易手段保护国内经济,
我国很多出口产品遭到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贸易摩擦案值越来越大。
2006年我国贸易摩擦涉案金额为21亿美元;2007年为46亿美元;2008年增至61.4亿美元,2009年激增至127亿美元。2010年1至8月,国外对华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2010年9月16日,欧盟对原产于我国的数据卡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该案是欧盟首次对我国出口的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种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我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孙韶华、施智梁,2010)。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对我国外贸出口势必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贸易保护手段多样化和综合化
贸易保护中的主要手段。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遭到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仍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手段。
2009年国外对华发起116起贸易救济案件,比2008年增加9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是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手段,二者合计占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总数的88.8%。2010年1至8月,国外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共计79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16.2%(梅新育,2010)。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使我国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出口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
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化。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包括:
反倾销。2009年9月份,阿根廷连续对我国产品发起多项反倾销立案调查、复审立案调查和最低限价措施等。提高关税。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1日决定,对从我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购买本国货。美国国会于2009年2月13日通过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凡方案中涉及工程、建筑用钢和其他制成品全部由美国制造。出口补贴。2008年12月,美国的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获得了政府总额为174美元的救助款。
(三)贸易摩擦国家由发达国家扩展至发展中国家
贸易壁垒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频频使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企业。
2009年国外对华共启动116起贸易救济案件,发起国集中,阿根廷、美国和印度总计占58%,其中印度位居首位,为26起;美国次之,为23起;位居第三位的是阿根廷,为19起;欧盟位居第四位,为7起。2010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印度22起位居首位;美国次之,为14起,且涉案金额较高(梅新育,2010)。这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从少数发达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蔓延,对于复苏仍不强劲的我国外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四)产品范围由传统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扩展
经济危机后,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不仅涉及传统产品,部分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冶金产品开始成为调点。2010年上半年,国外对华3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电子、纺织、化工、建材、轻工、冶金、有色金属、造纸和金属制品9个行业。其中,涉及冶金的案件为8起,位居首位;其次是建材和化工,均为6起;位居第三的是轻工,为5起(见图3)。
国外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
面对经济复苏缓慢、强势美元衰退,国外为转移经济矛盾而对华贸易摩擦加剧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们要从实质上加以认识。
(一)贸易保护主义是对被保护国的一种财富掠夺
实行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保护国凭借所谓的国际惯例和金融规则,利用金融工具和汇率手段等合法形式来掠夺别国的财富。最近几十年世界上先后爆发的拉美经济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发达国家借国际收支不平衡或推动汇率巨幅波动进行的国家间巨额财富转移,而被迫接受汇率升值和国际收支调整的国家都承受了惊人的财富损失和巨大的经济发展衰退。因而以贸易摩擦加上汇率升值的要挟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掠夺,只是更为隐蔽,且持续时间更长,危害性更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珍惜文化遗产,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善待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一、珍惜文化遗产,树立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理念是基础。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文化遗产是我们认识历史文化、探索历史足迹的载体,是我们学习历史经验、赏析历史文明的教科书,是我们继往开来、指引未来的指南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要明确其需求,更要明确其价值尺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二、珍惜文化遗产,做好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宣传是保障。强化舆论,加大宣传,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一是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应灌输他们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光靠个别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三是通过媒体广告、QQ、微信微博等形式,宣传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博大精髓,让更多人参观学习,真正让优秀文化遗产走出去、引进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珍惜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根本。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传承好。我们要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与各地的文化交流,助推文化事业发展。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把发展势头好、生态环境优、文化底蕴深的资源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大力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精华,创建有文化、有品味、有道德的城市环境,以饱满的热情和优异的成绩为建国七十周年献礼。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5]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王爱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广平.鲍金艳.压疮的康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10(2).
[2]李香玉.褥疮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10(12).
[3]张翠芬.赵慧英.38例高龄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7).
[4]周金英.陈彦红.高媛.霍玉娥.王杏薇.神经科患者压疮易患因素分析与预防.[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
[5]胡向云.护理干预对神经科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8(8).
[6]魏忠梅.安聪娟.张林会.王秀丽.桑琳霞.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9).
[7]魏忠梅.安聪娟.王秀丽.桑琳霞.卢金菊.自制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与Braden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
[8]钱瑞莲.徐建珍.屠丽君.神经科病人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8(13).
[9]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2).
[10]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屠丽君.麻丽萍.徐国彬.成月花.王红.吴明琴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
摘 要:河南少林功夫作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现阶段在中国面临濒临局面。为了保护与发展少林功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以少林功夫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在通过对少林功夫的现代文化价值和面临的时代挑战研究,来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其展好这一笔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载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少林功夫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河南少林功夫;保护与发展;对策
少林功夫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中的一颗明珠,其用“禅”与“武”的高度统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然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武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一些老拳师的相继离世后一些珍贵的老拳种也相继永久性消失,为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传,许多武术理论研究者争相奋笔疾书,呼吁社会救救我们民族文化,并就当前武术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保护少林功夫,关键在维护其生存土壤,同时少林功夫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1]。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民族自尊自信的精神湿地[2]。但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的那样,当今的全球化趋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对少林功夫的现代文化价值和面临的时代挑战研究,来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好这一笔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载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增强少林功夫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
1.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哲学的本体论、古朴的周易学说、太极哲理以及五行学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理论的源泉,习练武术者的基本行为准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武术界形成了人们普遍尊崇的武德规范和标准。武术不仅要求外在的优美动作与形体美,而且还讲究有神韵,形神兼备,进而引申到崇高的思想境界,达到和谐统一。“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将传统医学理论与武术相结合,使武术理论体系更加充实,内外兼修正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一大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5]。
2.少林功夫的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2.1 政府对少林功夫的保护
社会对少林功夫的保护措施多是以宗教、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为出发点的。国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少林寺建筑和相关文物的保护,筹措资金来修复和重建一些重要文物建筑等就是对少林功夫存在的最好的保障。伴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少林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少林功夫的保护也被提上日程。相关部门也对少林寺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治,还对周边进行了新的规划,逐步形成了正规合理的文化与自然环境。随着郑州举办国际少林武术文化节,在扩大少林功夫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民间武术文化交流,一举两得。
2.2 少林寺自身的保护
少林功夫的传承与保护与少林寺本身的功劳是离不开的。总的来说体现在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的品牌维护、资料搜集、科学研究、宣传等几个方面。少林寺武僧团自成立以来,多次到国外弘扬少林功夫,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赞许。少林寺对于少林功夫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仅靠少林寺在宣传、资料整理、科研等方面很难全方位涉及到,少林功夫在资料保护、传承、品牌维护及科研等方面的专业化还有待提高。
3.少林武术保护的对策
3.1 以传承为本
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保护的重点,是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是以形象、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身授为基本方式而得以延续的。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来讲,“人”就显得非常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强调的并不是这些物质层面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背后精湛的技艺等。
3.2 以民间力量推进武术保护
发动民间力量,借助政府部门作用,对少林武术进行梳理、整合是对少林功夫最有效的保护。第一,建立民间武术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流落在民间的少林武术拳种繁多,且分布在各地域,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建立分级保护体系,即从中央到地方,实行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保护体系,有利于有关部门有序管理和开发,有利于服务本地域,并逐步向周边辐射。第二,对民间武术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编目。第三,大力开展民间武术在学校中的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下,强调整体合一,注重道德修养的原则,它不仅能让习练者通过练习少林功夫、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整体特点和伦理特征,还能将这些有利于人类进步与和平的知识内化为锻炼者的行为准则,取得良好的教育作用。少林功夫进入学校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3.3 以健全的法律保障来推动少林功夫发展
正确认识少林功夫的性质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少林功夫具有体育性、技击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从体育性看,少林功夫的套路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从传统性看,少林功夫能够受到传统知识和商标的保护。从文化性看,少林功夫将文化内涵渗透在练功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受到未公开信息的保护。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还难以保护好传统武术,建议国家制定《中国武术保护条例》,明文规定国家对少林功夫予以保护和扶植义务。
4.结论
少林功夫是通过中华武术得以具体表现,成为中华武术文化最有力的象征。对于少林功夫的认识,过去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去考虑,通常称之为“少林武术”。随着社会认识的提高,人生阅历的积累和视野的扩大,少林功夫已经发展成多元文化交流为基点的文化融合体。少林功夫在面向世界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吸纳新的文化因素,不断获得生命之源,获得创新因素和内力,形成丰富多彩而富有魅力的少林文化,并保持自身以武弘法的特色,勇敢地接受世界体育文化一体化的挑战,创造了新的文化高点。少林功夫果敢的担当起弘扬中华武道大业的重任。少林走向世界,世界需要少林,让少林功夫在全世界闪耀光芒。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6-01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鼾症、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1-3]。除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还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由于耳鼻咽喉科的疾病种类繁多,对于耳鼻咽喉科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4]。我院对耳鼻喉科的患者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耳鼻喉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4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种、文化程度等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具体做法为护理人员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进行常规的检查,遵照医嘱对患者给予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模式,具体做法为: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医护人员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对于一些新上岗的护士和实习生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新人护士和实习生能够牢牢地掌握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而又规范,另外,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利用晨会等时间对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5]。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对于工作认真细致,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网络学习或者自学考试,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②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尽快的进入角色,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人生病后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过程,打消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6]。④对患者家属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患者的饮食营养、心理安慰等方面,使得患者能够保证饮食的营养以及心情平静,另外对于经济能力较低的家庭积极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医疗保险等各项手续,解决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7]。
1.3 各项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数据有两组患者在住院总天数比较、住院总费用比较以及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比较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为4.71±1.3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总天数为6.81±2.75天;研究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2361.2±548.3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为3376.3±683.2元;研究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9.6%。三组数据均有明显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8]。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9-10]。
我院耳鼻喉科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护理办法后,研究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89.6%,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以及总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数据均有明显的差距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办法,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办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01):1-3.
[2] 王秀君.临床护理路径让护理变得有计划[N].健康报,2010-10-25007.
[3] 王玉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09,(04):242-243.
[4] 潘筱玲,张红梅,邓婕.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29:2694-2695.
[5] 张月林,张冬梅,李海永.耳鼻喉科护理隐患及“四注”护理法的成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621.
[6] 杜芳.护理记录模板在耳鼻喉科护理记录中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7] 戚敏,蔡克文,黎志成,曾祥丽,岑锦添.耳鼻咽喉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听力学水平评估[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3.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活实际入手,有利于开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窗户,开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探究学习的欲望。
金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古迹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市区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天宁寺大殿、铁店窑遗址和法隆寺经幢;东阳市的卢宅、土墩墓群;义乌市的古月桥、黄山八面厅;兰溪市的诸葛长乐明清古建筑群、芝堰村古建筑群;武义县的延福寺、俞源村古建筑群;浦江县的郑义门古建筑群、上山遗址;磐安县的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即市区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3处,即通济桥等。武义县的俞源和郭洞是2003年国家建设部公布的首批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这丰富的古迹资源为载体,可以开展探究学习。
一、围绕古迹,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方向,如:“金华文物古迹众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金华的文物古迹情况。”确定研究方向,让学生设计问题或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金华文物古迹的某方面情况,然后让学生讨论投票确定共同的探究主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除了各省、县、部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
根据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这样的问题太浅显,没有探究的趣味性;“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这问题太专业,难度太大,容易打击同学探究的积极性;“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和“你认为除了各省、县、部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这两个问题范围很广,适合探究,但需要大量的实地考查,研究成本对初中生来说可能太高,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和“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有共同性,是针对古迹保护过程当中的某一方面展开的,可以看作是前两个大问题的子问题,相对可行,所以最终大多数学生把票投给了这两个问题。因此,最终确定探究主题是: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二、分析主题,确定探究方法
学生认为对“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的探究,发现问题只是任务的一部分,解决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金华的文物古迹能妥善完好地长期保存,让后代子孙瞻仰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探究内容选择探究方法,学生提出了一些想法。有的认为可以访问文物古迹的管理人员,有的说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有的说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迹实地考查,也有的说可以进行问卷调查。
当说到问卷调查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学生认为,探究主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问卷对象该如何选择是个大问题:如果随意抽取学生或普通市民可能收集到的知识一些猜测并不能如实反映现实问题;如果针对专业人员如古迹管理人员,直接访问可能获取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不必浪费问卷的精力和资金。
最终,学生们决定采用访问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在确定探究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方法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访问时,要有礼貌,提问要言简意赅,可事前准备好问题;实地调查时要观察仔细,从整体和局部来看问题……
三、分组实践,形成探究成果
根据地域的远近,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各个组根据组员的能力情况进行简单的分工,如采访人、网络资料收集人、资料汇总人、报告展示人等。最后,展示各组调查情况,由各组代表介绍各自的成果。
“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和实地参观,了解到金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像天宁寺大殿、兰溪诸葛八卦村、义乌吴晗故居、东阳卢宅、磐安明建昌文塔……
就以卢宅为例,它坐落在东阳市区东门外1公里的卢宅村。当地卢姓居民,八百年来在此聚族而居,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祠内有工字形平面的肃雍堂,建于明景泰七年,至天顺六年,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
可是,如此杰出的木雕建筑,在历史的洗涤、风雨吹打下,还能风采依旧吗?所以当下该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遗迹。
我认为,古老的文明是一定要妥善保护的,人类要从自身做起,杜绝私欲,尽己所能,保护文物;其次,政府也要出钱出力,以现代化手段加以保护,不要让它成为‘世纪遗憾’。朋友们,行动起来。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历史留给我们的‘佳作’。”
“金晗小组的报告发人深思,他们的倡议感人肺腑,可见他们是用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文物,下面哪个小组再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我们调查的是金华市区的八咏楼,该楼造型典雅,风格古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古风流的八咏楼,如今因为游人过多,八咏公园内的一些设施被人为破坏,地上还有游人乱扔的垃圾。我们认为应该禁止游人乱摸文物,设立相关保护条约。在道路上多设垃圾箱并竖路牌,提示游人注意保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调查后,我们感受很多。中华民族的古文明就像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然而,由于保护不力,总有些文明渐渐离我们远去。身为华夏儿女,我们真应该为它们做些什么。”
还有吴迪组发现兰溪诸葛八卦村地面有很多口香糖残渣;一些老房子因为改装,原有的一些牛腿装饰已经残缺……
从探究成果展示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那强烈的使命感,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保护文物古迹成为了学生自觉的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组与探究主题联系不紧密,有的组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参与;有的组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等。虽然在利用古迹资源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教师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努力尝试,广泛参与,积极探究,就应该给予肯定评价。当然,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做出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教师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