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绘画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8:05

绘画总结

绘画总结篇(1)

一、加强制度管理,增强学生信心。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我向学生简要总结了上学期活动开展的情况,表扬了一些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同时也指出了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强调了小组活动的制度和要求,如:要求组员务必守时守纪、遵守考勤制度,因故缺席者,须提前请假;未经教师允许,不得带领非组员进入画室;务必按辅导教师的要求如期准备好学具,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介绍了本学期兴趣活动的开展形式及活动内容,分析了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向学生描绘了学习美术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信心。

二、完成了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按照小组活动的学年计划,从校情和学情出发,我们第二阶段的美术专业技能培训分两组实施,活动目标为:高年级组: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能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空间,初步掌握线描设计的一般方法。低年级组;通过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乐于美术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卡通画技法和基本技能。

绘画总结篇(2)

2010年元月作品《莲年有鱼》入选《华西能源杯2010中国???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全国中国画大展》并获优秀奖

2010年3月31日作品《玉堂和风》入选《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作品集》获提名作品

2010年5月13日作品《玉堂和风》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大展作品集——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获创作奖

2010年7月8日作品《国色冠群芳》入选《全国牡丹梅花全国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获优秀作品

绘画总结篇(3)

2010年元月作品《莲年有鱼》入选《华西能源杯2010中国???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全国中国画大展》并获优秀奖

2010年3月31日作品《玉堂和风》入选《纪念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作品集》获提名作品

2010年5月13日作品《玉堂和风》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大展作品集——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获创作奖

2010年7月8日作品《国色冠群芳》入选《全国牡丹梅花全国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获优秀作品

绘画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82-01

一、绘画形式美的概念和原则

(一)绘画形式美的概念

形式指的是构成事物的结构以及展现的方式。而绘画的形式则是画家在作画之前就对作品的一种心灵的感觉,也是画家的审美观的体现方式和精神形式。形式美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形式美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包括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活动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一幅画作中最主要的就是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是形式的本质,形式是内容的展现,形式美总是透着某种意味和内容,离开这种内容,那么形式美也就不存在了。

(二)绘画形式美的原则

形式美的主要原则主要包括多样与统一原则、对比与和谐原则、对称与平衡原则和比例与尺度原则。多样与统一是绘画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所以,多样与统一相辅相成的原则才是最好的。对比与和谐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绘画中,包含的两大元素内容与形式,对比就是内容中的情感对比,以及形式中的色彩、结构等的对比。对比虽然可以达到突出的效果,但是如果整体上不够和谐就会失去了画作的本质。对称与平衡原则,一般在画家的作品中是没有绝对的对称的,但是在整体的形式上却是达到了一种平衡。比例与尺度原则就是画作中各种事物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比例是否相应与事物的尺度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绘画的形式美是离不开这四大原则的。

二、绘画形式美的本质

绘画形式美的本质就是绘画作品中包含的所有东西,形象的讲,绘画中的点、线、面等图形就是绘画形式美的基础。没有这些最基本的图形,根本构不成画作中的事物,没有事物、没有内容更加谈不上形式美的展现。也就是说要想展现出美的形式,必须要有它想要展现美的事物。正是由于点、线、面这些图形的组合,才构成了想要具体的事物进行表达感受和美。

然而只有结构还是远远不够的,形式美还包括了绘画中的另一重要因素――色彩。色彩也可以是表达绘画情感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色彩的冷色和暖色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同的,单一的色彩与五彩缤纷的色彩运用给观赏者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色彩的表达力甚至要强于图形的表达力。所以,色彩也是绘画形式美的本质之一。

总之,要想将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更好的表达,那么就不能忽视这两大本质――图形和色彩。经过画家的图形和色彩的处理和完美结合,完全能够表达出画家所要表达的形式美。突出画作的内在情感。

三、绘画形式美的表现

在现代绘画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传统绘画手法和方式,人们追求更高的绘画水平和绘画技巧,到了20世纪初期,绘画更加开始注重单纯的、平面的、装饰性的绘画方式,装饰画也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一种绘画方式。而这种绘画的形式美在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中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绘画中的对称和平衡、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和谐等等无不深深的融入其中。

艺术的形式美是与时代想联系的,现代社会中绘画的形式美与现代社会的人文情怀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现代绘画大师塞尚,就是一位十分追求绘画形式美的画家。他对绘画的图形、色彩、空间结构等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使图形和色彩完美的结合。其作品《苹果和橘子》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将独特的形式美展现给了大家。整个作品在空间结构、画面结构上的水平都很高,使得作品中的事物具有活灵活现的生命力。现代社会中的绘画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形式美的融合。

三、总结

绘画总结篇(5)

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其实,学生的绘画水平不论高低,总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总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射,这些火花往往表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次的绘画内容要求是:每位同学画一幅环保内容的水彩画,表现的主题要鲜明,色彩调配准确。大部分学生表露了自己对目前环境的真实情感,画出了不少佳作。我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充分肯定。看着学生兴奋的议论着各自的评价结果,我突发奇想:何不针对这次绘画评价情况听听学生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呢?

李敏同学第一个发言:“我画的是树木被乱砍伐后的情景,以前森林茂密,绿叶葱葱,各种动物都在这里嬉戏,山清水秀,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块优美环境的阵地,而现在人们不顾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乱砍树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色渐渐地变没了,光秃秃的山坡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沙尘天气。”

刘晨同学说:“文物传承着凝重的历史文明,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所以我画了一幅保护文物的水彩画。”边说边展示给同学们看。

毕研璇同学说:“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没有了它们,我们将无法快乐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一起关爱我们最亲密的伙伴,用我们的双手为它们构建安宁舒适的家园!所以我画了一幅要善待动物的水彩画。”

发言在继续……

绘画总结篇(6)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枣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绘画总结篇(7)

二、传授科学的素描绘画步骤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科学的合理的素描绘画步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只有科学的素描绘画步骤,学生才能学得科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对象。认真地观察清楚所画的对象,是画素描的前提条件,素描基本的观察方式是整体观察。首先看对象的全貌,然后看主要部分,再看局部细节,并时刻注意大体。2.构图。学生观察清楚对象后,引导学生怎样选择横构图和竖构图,使绘画对象摆在画面上更加和谐,融洽。构图的好坏,决定着画面的整体美这一关键因素。3.起稿。确定如何构图后,开始起稿,用概括的线条勾出对象的大体特征,找准其“点、线、面”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对象的比例主要指对象本身的比例、不同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对象高与宽之比,对象与对象距离之比。除了比例还应注意对象的透视正确与否,透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对象的空间感,实际的对象与画到画面的对象会产生透视变化,如等大的对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透视有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形透视等。4.铺明暗。铺明暗是画好素描的关键,也是对所画对象的具体化,明暗是否正确,决定了素描作业是否生动感人。铺明暗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由浅入深,使画面有黑白灰三个层次。用明暗能够更形象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与质感。5.深入刻画,整理画面。深入刻画能够使画面生动形象,深入刻画阶段要有耐心,主要刻画的是受光部和画面的主要对象。深入刻画之后,整理画面是必不可少的。整理主要从整体艺术效果出发,做一些局部的调整和润笔,如加强对象的某些部分或减弱某些部分等等。从而使画出的效果更加完美。以上步骤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传授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改正不良的绘画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画对象时先画好一个物体再画另一个物体,或画好某一个部分再画另一部分。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改正这些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三、素描绘画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中职生刚接触素描,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素描绘画对象要从简单的一个物体到几个物体。由浅入深,学生学得轻松,绘画技能也会稳步提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绘画水平,科学地安排好素描绘画的内容,从临摹书本的作品到看实物写生,从基本形体(正方体、球体、柱体、锥体)到组合形体,从静物到人物等。这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绘画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70-01

一、水彩和彩铅二者的特点及视觉效果

要想研究水彩与彩铅相结合的绘制技法,务必要先了解这二者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接下来就总的来介绍一下水彩和彩铅二者的特点和二者相结合之后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一)水彩的特点

水彩:充满了透气感和清新感。水彩颜料的水分比其他颜料的水分要多一些,所绘制出的画面看起来很通透,轻快,色彩很清淡,色调也很明快,给人一种身在瀑布中或者沐浴在春雨中的清爽的感觉。

(二)彩铅的特点

彩铅:具有厚重感和肌理感。彩铅,这种绘制工具的色彩很丰富而且画出来的效果很细腻,表现力十分丰富,所以这种画面风格的动画片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当然成年人也不会例外,彩铅通常作为辅助材料,但是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水彩和彩铅相结合的视觉效果

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动画短片的整体画面效果看起来比较独特。和传统二维动画片的上色手法相比来看,水彩与彩铅的结合看起来就会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就儿童动画短片的剧情和宗旨而言,这种绘制手法最合适不过了,既富有天真烂漫的童趣又使画面色彩鲜艳明快与亮丽。正是因为绘制的方法是规律中带着一丝随意性,再加上采用了两种颜料绘制之后,整体画面的视觉效果才看起来很自然,新颖,活泼,个性,丰富多彩,很具有美感。

二、水彩与彩铅相结合的视觉效果

在平时的创作中,我遇到了一些关于绘制上的技术问题,这些实施中的经验,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用水彩与彩铅来绘制动画片的技法与步骤:首先,选择好合适的画纸和画笔,调好水彩颜料的颜色,和适量的水融合之后画在打好的铅笔线稿的纸上面。接下来,趁着画面还没有全干加一些水在笔上韵一下,这个步骤一定要把握好时间,有几次都因为停的时间有点多,导致再加水过渡的时候,已经不自然了,所以刚好半干的时候再加水去画,自然的颜色过渡效果就完成了。“一位初学者使用被推荐的用具比职业画家来要显得重要得多。有经验的画家能用完美的速度来弥补因纸张和笔具的恶劣所造成的不便。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纸在落笔时应用多少量的水或颜色。”然后,把刚画好的纸张平放在桌子上,最后,差不多自然干了之后,再用需要加的颜色的彩铅涂在适当的地方,把握好手的力量,不能画的太过死板,这样,彩铅就能够很自然的融入水彩颜料上,达到我想要的活泼又不缺自然的效果。在用彩铅的时候,可以使用直接画法,多层画法,和揉擦法。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我总结出一套自己画画的规律。比如,面部绘制,先用了淡淡的水彩颜料涂了脸,头发,嘴巴,眼睛,在水彩绘制这一步就要用水的多少来控制明暗关系,之后再用彩铅涂在以上几个地方,暗处的可以涂得深一些比如头发可以用深褐色的彩铅涂,必要的时候可以用黑色彩铅加深最暗的地方比如嘴巴尖儿,亮的部分比如说脸,可以用橘黄色的彩铅进行涂画,来增强水彩颜料没有达到的明度,有了这些深色的添加,和亮色的提升,整体人物形象看起来就会明快,抢眼,对比度也会上升一些,角色在整个画面中也能凸显出来,就不会觉得没有空间感和层次感。

三、结论

以上几点的论证展开了对水彩与彩铅相结合的绘制技法,以及对这种手绘风格的动画短片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的研究。

(一)对绘制技法的总结

水彩与彩铅相结合的手绘技法需要绘制者有一定熟练的绘制经验,绘制时要注意把握好水彩颜色自然的过渡效果,用水,用笔都要恰到好处,另外使用彩铅工具时也需选择适合的颜色和笔法,二者的结合才会自然,活泼。

(二)对视觉感受的总结

水彩与彩铅的结合这一手法,能增强动画短片色彩明快,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层次感,能突出短片独特的风格,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清爽,和谐的视觉感受。

(三)发展的前景

绘画总结篇(9)

中国绘画是更注重于意象的艺术,意象造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由于儒家、道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画家们特别强调内心世界的表现。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里,形似是次要的,是为情感服务的,有时为了表达情感,对形象是要弱化的。因此,线条成了画家表达情感最好的工具,笔墨等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也在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舍弃了“线”的运用变化,忽视了“墨”的多种施用,等于否定了中国画。

中国画早期的发展,就是线条的发展。例如:早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即是运用了墨线勾勒的技法。两汉到魏晋,线条的表现形态已有了粗壮、细挺的变化。唐末至宋代“白描”这一纯线性表现形式的出现,加强了线条的情感表现力。在唐末五代之前,中国画线条有笔无墨,只讲究骨法用笔,少有墨的变化。五代、宋以后,画家们开始注重线条与墨色变化相结合的运用,笔墨在宣纸上的渗透与晕染也随之丰富了线条的美感。元以后文人画的兴起,使线条的自身审美语言愈加丰富,其线条结合浓、淡、干、湿、焦不同的墨色,形成了或长或短、或肥或瘦、或干或湿等不同效果。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对线条的基本审美要求,那就是要求线条要有起伏、圆厚、笔力三要素。

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及发展

西方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性,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西方绘画从观察的角度出发,自文艺复兴以来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只有各物的界,而界上并不描线,线是一种辅助于形体的表现手段。

但这不等于说西方绘画不注重线条的美感,西方的绘画作品中也存在着不少成功运用线条美的例子。如达・芬奇的素描《自画像》中,那准确轻松的线条就极富表现力。虽然如此,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与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在理论上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后印象派的出现开创了西方绘画新的纪元,标志着造型艺术真正的多元化时期的到来。有很多画家接受东方艺术的精华,结合用线造型使西方造型艺术发生了变化。梵高、高更、塞尚,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线造型写实的方法,更多地用主观的线、色、面表达感受。梵高对绘画异常认真而执着,他运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20世纪初西方现代美术的兴起使西方传统绘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现代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客观写实的方法,运用夸张、变形、装饰化和抽象化表现内心的主观感受,将线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毕加索作品中的线简洁有力,通过线对形的平面概括处理,传递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注重于线的构成和精神的表达,使线的本身意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创作了大量代表时代精神的抽象绘画。

中西方绘画中的线在运用上的异同

1.线的功能

中国画“线”的造型形式既不是对客观事物造型的真实写照,也不是对客观事物造型的凭空想象;既不是客体的派生物,也不是主体的附庸;既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线”的主要功能就体现在对画家情感的意象表达。

西方绘画的用线是通过互相间的穿插组合和自身的对比变化来表现物象及其空间位置。“线”的主要功能局限在了对形体、空间的概括方面,离开了形,线便失去意义。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最后完成的作品中,线条通常会被色彩、明暗体积构成的块、面所淹没。到了后印象派的出现,线才从传统的造型功能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表达。

2.用线的目的和侧重点

中国绘画中的“线”除具有勾勒形体的作用外,更注重线条对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绘画用“线”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造型,概括形体。也就是说以线造型,中国重意,西方重型。

绘画总结篇(10)

提及中国绘画,不难想到看似轻描淡写的绘画手法、忽近忽远的场景布局、或隐或现的情感表达等,这些都是写意绘画的特征。它以一种潇洒、随性的方式呈现出绘画之美。它并不是中国绘画的全部美学特征,但它展现了中国绘画最为精致的一面。事实上,写意美是与写意本身无法分割的,想要探寻绘画中写意美的特征,必须从写意本身展开探究。

一、中国绘画写意的解读

写意画是中国众多绘画形式的一种,它以简练的笔法、抽象的形态描绘景物,力求神态上相似,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绘画的至高境界。它常以一种自然、随性的手法,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将中国绘画的美呈现出来,因而受到中国写意画家的推崇。那么,应如何理解这种写意?单从字面上分析,“写”为形神,是对自然景物的具体表现手法,而“意”为境界,是超越物象之外的情感认知,综合考虑就是创作者运用审美对已有景观进行抽象、提取、塑造,表现出一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境界,进而实现由内而外、由我及他的情感交流。中国绘画中的写意不是单一的层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形神上的统一

书画前辈黄宾虹曾总结“画贵神似,不在形似,不似而似者,为得其神似”,恰到好处地诠释了绘画中形与神的关系,形是实现神的方法,而神是怎样表现对象的?绘画中写意实现的前提是实现形神统一,即实现内容与形式、具体与抽象、表象与心象上的统一,从而实现自然景物的再造,将画家的意志表现在绘画之中。

(二)意境上的统一

所谓意境,并不是单纯地情感再现,而是理性思考与真实情感有机结合后实现的精神境界的升华。这种艺术境界表现为情与景有机结合,是主观感受和客观场景的相互胶合,是超越物象之外的思想上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绘画者以自己的视角描绘物象、表达情感,从而营造一种无形之境,进而渴望引起与观赏者的共鸣。

二、中国绘画写意美的表现

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现象是不确定的,它受到创作者的思维和物象本身等因素的限制,而想要实现写意必须突破这些因素进行重构,实现虚实的平衡,以有形之画,塑无形之境,以真实之景,造无尽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审美心理去审视,这也将重塑审美观,相应地,必然伴随着写意美的转移、变换。事实上,绘画中的写意美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一)立意之美

绘画作品中总要有表达的主题、主张,这是绘画者创造的基点,只有明确想要表达的,绘画者创造起来才能做到从容不迫。而就绘画中写意美的表现,首先应谈论的是立意之美。想要实现绘画的立意,必须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能够有创新地进行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而所谓写意中的立意美,就需要创造者进行创新思考,考虑自身绘画优势,结合物象的原本特点,这个过程包含了对物象的认识、体验、感受、思考等,然后结合自己的审美思索,截取最能表现物象的画面进行重塑,它包含发现美、认识美、重构美的过程。因此,立意之美是写意美的起点。

(二)塑形之美

在写意画中总讲究“以形写实”“形神兼备”,事实上写意美也表现在塑形的过程(即塑形美)。绘画者在进行意象表达的时候,不可能受限于原本的物象,画家往往根据自己的感受、理解,进行艺术想象,进而塑造具备写意特性的物象。在这个过程,需要画家以一种艺术的视角进行创作,可能笔法的运用、线条的走向、色彩的搭配、物象的选择与结合等都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诠释了写意物象的形态之美。塑形过程是进行物象写意所不可或缺的,因而塑形之美是写意美的过程。

(三)造境之美

如美学家宗白华书中所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观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灵境。这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事实上,经过画家营造的意境本质上是画面与情感、思想的结合,情与境整合,它将描绘物象之外的、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意愿和思想情绪展露无遗。正是这种造境美,使得我们能够与画家的思维联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造境是写意的最高点,造境之美亦是写意美的核心。

三、中国绘画写意美的价值

中国画中的写意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写意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将创作者的内心感受与这些物相结合,产生独具特色的写意美。实际上,这种写意美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特点,使得写意美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一方面,写意美的价值表现在画作上。写意画往往以一种极为直白的方式,直抒胸臆地将绘画中的写意美展露。然而,这种美又不是能够轻易地辨析,需要在对画作仔细欣赏之后,结合创造者的心境、社会、环境因素等具体分析。由于人的理解不同,对美的感悟能力不一,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反复之间,这种写意美的不确定性又增添了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另一方面,写意美的价值还表现在对人产生的效应。一般,当欣赏写意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写意美的解读。解读写意美需要具体分析如何认识写意美、怎么欣赏写意美、怎样收获写意美等过程,这就是逐渐了解写意美的步骤。当逐渐深入的时候,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系列评判美的标准,而这些评判标准正是我们审美的体现。当评判美的标准增加的时候,我们的审美能力自然也有了很好的提升。

结语

总之,可以明确的是,写意画注重“写意”性,是中国画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它是中国绘画的魅力所在,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写意美是伴随着写意画而共生的,两者无法分割。探究写意画中的写意美,需要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不断进取。而不断探索的过程亦是我们接近写意美、了解写意美、认识写意美的过程。当然,也可能受一些条件的限制,我们认识中国绘画写意美的现象不全面,但最终会以一种正确的姿态审视写意美,这必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2009.

绘画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1-0039-06

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Tuman通过对250份儿童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女孩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主义色彩,例如缤纷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等,而男孩的绘画作品则充满更多的攻击性和冒险性,例如单一的颜色和形状等。〔1〕最近的一项针对22名小学生绘画作品的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绘画作品在线条、形状、构思、空间安排上具有显著性差异。〔2〕除性别因素外,文化也是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和法国学者以“美术教育中的国际理解”为主题,对日本、法国和中国的儿童绘画展开了研究。三个国家的6岁儿童围绕“一只鸡在一棵树前走”这一主题进行绘画。他们发现,中国传统的国画教育对儿童绘画有重要影响,日本和法国的儿童在绘画中更加重视造型的自由发挥。〔3〕我国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绘画的影响。李艳苹、蔡迎旗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绘画作品分析后发现,父母回家探望次数、父母与孩子沟通频率、监护人与父母的沟通频率与幼儿的绘画能力高度相关,而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和回家照顾幼儿的累积时间与幼儿绘画能力发展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史瑾对96名幼儿的158幅画作进行分析后认为,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影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图片示范、实物示范、图片示范和现场局部掩饰相结合三种不同的绘画教学示范也会对幼儿的绘画带来不同的影响(穆彦青,2013)。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幼儿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然而,幼儿绘画包括造型、构思、设色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和各维度绘画能力的发展影响是否有所不同?基于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研究者收集了河南郑州、安阳、开封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331名幼儿的331幅绘画作品,从创作者的年龄、性别、绘画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绘画形式等方面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以及各维度绘画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改进幼儿园绘画教学提出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4~6岁幼儿,即中、大班幼儿。研究者在郑州、安阳、开封三地随机抽取了三所幼儿园,其中,两所为市示范园,一所为市一级园。郑州、安阳、开封分别代表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参与研究的幼儿共331名,收集到的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和自由绘画作品共331幅。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史瑾编制的《儿童美术作品评价测查赋分表》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分。该量表由绘画作品形式和绘画过程两部分组成,由于绘画过程难以量化,本研究只对绘画作品形式作赋分测查。绘画作品形式包括造型、构思、设色三个维度。该量表的克伦巴赫 a 系数为 0.8889,分半信度为 0.8718,内部一致性较高。在实测时,研究者为幼儿提供了相同的绘画材料,包括专业的绘画纸、24 色油画棒等。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及其绘画作品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收集到的331名幼儿的331幅绘画作品中,4~5岁幼儿的作品178幅,5~6岁幼儿的作品153幅;男孩的作品174幅,女孩的作品157幅;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153幅,自由绘画178幅。幼儿的绘画学习背景,主要有无绘画学习、在幼儿园内学习绘画、在园外学习绘画、园内园外都学习绘画四种。其中,在园外学习绘画的幼儿的作品有12幅,占总数的3.6%,园内园外都学习绘画的幼儿的作品有42幅,占总数的12.4%。为此,笔者将这两种情况合二为一,即将幼儿的绘画学习情况分为无学习、园内学习、园外学习三种,其作品数量分别为133、145、53。

(二)年龄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本研究涉及4~5岁和5~6岁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以年龄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示,年龄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以及造型、构思具有显著影响,但对设色没有显著影响(见表1)。

1.造型

造型是指幼儿用何种方式表现画面形象,包括形状组成、形状的组成方式、形象深度和形象特点四个方面(见表2)。

就形状组成而言,幼儿的绘画作品总体上由简单形状逐步向复杂形象发展,并出现造型的融合现象(史瑾、刘焱,2013)。研究发现,4~5岁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主要由简单的形状形成(96.1%),少数作品中有局部融合痕迹(3.9%),尚未出现完全融合现象。5~6岁幼儿绘画作品的形象也主要是由简单形状组成(85.0%),但是局部融合的痕迹有所增加(14.4%),少量作品中出现完全融合痕迹(0.7%)。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4~5岁和5~6岁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差异非常显著(T=-3.437,p=0.001)。

就形状组成方式而言,幼儿的绘画作品总体呈从放射关系到垂直角度关系再到倾斜角度关系发展。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状组成方式差异非常显著(T=-6.751,p=0.000)。绝大多数4~5岁幼儿(82.6%)采用垂直水平关系,5~6岁幼儿仍采用垂直水平关系的比例下降到52.3%,倾斜角度关系则从4~5岁的14.6%上升到47.1%。

就形象深度方面而言,幼儿的绘画作品没有表现出年龄差异(T=0.836,p=0.404)。4~5岁和5~6岁幼儿主要采用单一面造型。

就形象特点而言,4~5岁幼儿和5~6岁幼儿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T=-5.584,p=0.000)。4~5岁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特点主要表现为功能型(25.3%)和细节与装饰型(57.3%),5~6岁幼儿借物表现动作和自然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简略形象已经消失,出现了独立表现动作的形象。

2.构图

年龄对幼儿构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象数量、形象分布、形象主次关系和主要形象相互关系四个方面(见表3)。

从形象数量上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数量也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T=-3.748,p=0.000),5~6岁幼儿的画面中出现 5 种以上形象的比例高于4~5岁幼儿。

从形象分布上看,年龄的影响极其显著(T=-4.522,p=0.000)。4~5岁幼儿作品中的形象分布主要是平行式(38.8%)和并列式(36.0%)。5岁之后,画面中出现并列式的比例增加至52.9%,遮挡式构图从4~5岁的9.6%增长到23.5%。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级的构图方式。

从形象主次关系上看,年龄的影响也非常显著(T=-2.988,p=0.003)。5岁以后,幼儿画作中简单罗列形象的情况比例从48.9%减少到24.8%,从空间关系认知出发安排形象的比例从29.8%上升到47.7%。

从主要形象相互关系上看,5~6岁幼儿画面上出现主要形象独立活动和共同活动的比例都有所增加。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年龄对主要形象相互关系具有显著影响(T=-2.174,p=0.030)。

3.设色

研究表明,年龄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设色影响不显著(T=-1.090,p=0.277)。无论4~5岁幼儿还是5~6岁幼儿,他们绘画作品中的设色都处于中间水平,设色水平极高或极低的作品非常少。

(三)性别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研究者以性别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及构图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造型和设色的影响显著(见表4)。

1.造型

性别对形象组成方式(T=-2.359,p=0.019)和形象特点(T=-2.535,p=0.012)具有显著影响。在形象组成方式上,女孩(34.4%)采用倾斜角度关系的比例大于男孩(25.3%),且女孩的绘画作品中没有放射关系的造型。这表明,在形象组成方式上,女孩的绘画水平要高于男孩。在形象特点上,女孩更多表现为自然型,较少有功能型和简略型。

2.构图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性别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没有显著影响。

3.设色

性别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设色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T=-3.811,p=0.000)。女孩的设色水平明显高于男孩,女孩在设色上更为干净整洁、饱满丰富。

(四)不同绘画形式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本研究中,绘画形式主要包括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和自由画。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的绘画形式对幼儿绘画总体水平和构图均有显著影响,但对造型和设色的影响不显著(见表5)。

1.造型

绘画形式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组成方式有显著影响(T=-2.448,p=0.015),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不显著。在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中,出现倾斜角度关系的比例为20.9%,但在自由绘画中,有37.1%的绘画作品出现了倾斜角度关系。这表明,自由画能够让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倾斜角度关系。

2.构图

绘画形式对形象数量(T=-4.779,p=0.000)和形象主次关系(T=-3.496,p=0.001)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但对形象的分布方式和主要形象相互关系的影响不显著。自由画能够让幼儿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更多的形象。在主要形象相互关系上,幼儿在命题画中罗列形象的比例高达47.1%,而在自由画中这一比例则降到了29.8%。此外,自由画比命题画更利于幼儿表现特定的环境。

3.设色

绘画形式对幼儿绘画作品中设色没有显著影响。

(五)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造型、构图影响显著,但对设色没有显著影响(见表6)。

1.造型

研究表明,不同的绘画学习背景仅在形象组成方式(F=4.772,p=0.009)和形象特点(F=4.231,p=0.015)上存在差异。多重比较后发现,在形象组成方式上,在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p=0.016)。在形象特点上,在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p=0.004)和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p=0.031),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和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没有显著差异。

2.构图

研究表明,不同的绘画学习背景对形象数量、形象的分布方式、形象主次关系和主要形象相互关系四个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见表7)。

在形象数量上,多重比较后发现,在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在园内学习绘画(p=0.000)和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背景(p=0.006)幼儿的作品,而在园内学习绘画和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没有显著差异。

在形象的分布方式上,在园内学习绘画(p=0.003)和在园外学习绘画(p=0.003)的幼儿的作品与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具有显著差异,他们更倾向于采用高级的形象分布方式。而在园内学习绘画和在园外学习绘画的幼儿的作品在形象分布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形象主次关系上,在园内学习绘画(p=0.000)和在园外学习绘画(p=0.000)幼儿的作品与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园内或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则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更多的只是在画面中罗列形象(57.9%),而具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中罗列形象的比例大大减少,且能够采用更为高级的造型方式。

在主要形象相关关系上,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作品的得分(p=0.005)。

3.设色

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设色没有显著影响。

三、启示

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绘画形式及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和各维度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据此,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把握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

在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年龄。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密切相关的,是按照一定规律向前推进的。〔5〕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规律,认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揠苗助长”和“听之任之”都是不可取的。

(二)关注幼儿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性别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组成方式、形象特点、设色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在收集到的幼儿绘画作品中,女孩更多表现的是花、草、公主、妈妈等形象,与她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关;而男孩的作品中则更多出现了汽车、火箭、恐龙、太空等形象,且充满了想象力。这与Feinbury的研究结果一致。Feinbury让男孩和女孩分别画一幅画表示“Fighting”和“Helping”。研究发现,女孩更倾向于通过与朋友或家人情感上的冲突来表示“Fighting”,而“Helping”则通常是照料他们所熟知的人。男孩所呈现的“Fighting”则是一种和暴力武装对抗的直接冲突,“Helping”则表现为一种任务,如建造房屋、大桥等。〔6〕研究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的绘画路径是不同的,女孩用“Personal”的方式进行绘画,男孩则通过“De-personal”的方式来呈现。据此,可以认为,女孩和男孩由于性别差异,对事物的理解与表达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也不同。因此,教师应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适当加以引导,如鼓励女孩在绘画中多一些想象和创造。切不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女孩和男孩的绘画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由绘画

自由画比命题画更能让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倾斜角度关系,描绘出更丰富的形象。要促进幼儿在绘画的形象组成方式、形象主次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可以鼓励幼儿自由绘画。此外,自由绘画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且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研究过程中,有一位幼儿的作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这位幼儿兴奋地向研究者解释说,他画的是一个监狱,上面有铁窗,防止犯人逃跑,铁窗上还装有报警器。一层住的是杀人犯,另外一层住的是。整幅画构图完整、严谨,然而,为什么该幼儿会在自由绘画中选择画监狱,且想象力如此丰富?带班老师只是说这个孩子特别调皮,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然而,其中真正的原因,研究者并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绘画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幼儿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并加以适当引导。

(四)培养幼儿基本构图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绘画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构图上。成熟是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基础,但在自然成熟的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决定了成熟的速度和水平。对幼儿实施正确的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构图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构图时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还应考虑幼儿绘画作品中形象的分布和形象的主次关系发展的特点。

参考文献:

〔1〕TUMAN D M.Gender styles as form and content:An examint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in the subject preference of children’s drawing〔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999,(13):569-563.

〔2〕OLUREMI, AWOGADE MABEL. Gender and preferred content in children’s drawing among selecte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Zaria Metropolis,Kaduna State〔J〕.Gender & Behaviour,2010,(3):3168-3198.

〔3〕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8.

〔4〕李艳苹,蔡迎旗.留守儿童绘画能力调查及提高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47/448(7/8):76-79.

〔5〕屠美如.一岁半至六岁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36-40.

〔6〕FEINBURY S. Conceptual content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boys and girls drawing fighting and helping〔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977,36(2):114-122.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4-6 Year-old Children’s Draw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Wang Qiaoying, Yue Ya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