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8:19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

目的: 探讨临床试验中设计驱动型自适应设计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方法: 通过对基于概率罐子(urn)模型的随机化胜者优先(RPW)规则的原理分析得出期望分配公式,并据此进行蒙特卡罗(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 结果: 假定总体成功率分别为pA, pB的两处理临床试验,当pA, pB不相等且pA+pB

【关键词】 临床试验;自适应设计;模型,统计学;RPW规则;Monte Carlo模拟

【Abstract】 AIM: To probe into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scope of designdriven adaptive design in clinical trials. METHODS: Expected allocation formula of randomized playthewinner(RPW) based on urn model in probability was deduced through principle analysis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wa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it. RESULTS: Suppose the success probabilities of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in clinical trials are pA and pB, pA is not equal to pB and pA+pB

【Keywords】 clinical trials; adaptive design; models, statistical; RPW rul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传统的临床试验常采用平行对照设计,此方法操作简单,便于控制,统计效率较高. 然而,无论从药物的研发成本、速度和伦理道德的观点出发,该方法都不令人满意. 在临床试验设计中,人们希望尽量缩短药物的研发时间并将治疗效果好的处理尽可能多地分配给新药临床试验的志愿者[1]. 近年来,自适应设计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基于RPW规则[2-3]的自适应设计是其中的一种. 本研究采用随机化胜者优先(randomizedplaythewinner, RPW)规则设计一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利用概率罐子(urn)模型,借助蒙特卡罗(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方法[4]对RPW规则不同参数设置情况下的随机化分配情况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分配比例及对临床试验稳定性的影响,为RPW规则在临床试验中的操作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方法

假定阳性药物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具有A,B两个处理组,分别接受治疗药物A和B,根据先前的试验,已估计出两种药物的总成功率分别为pA, pB. 采用自适应设计中的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RPW设计该临床试验,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将受试者分配到疗效好的处理组[5].

1.1试验的随机化分配试验开始时将urn中放入红、白两类球各α个,分别代表A处理和B处理,当某一受试者到来时,从urn中随机抽取一球,如果抽得红球,则将受试者分配给A处理;如果抽得白球,则将受试者分配给B处理,然后将球重新放回并观察受试者的治疗情况,如果受试者被分配到A处理组且治疗成功,则在urn中增加β个红球,如果受试者被分配到A处理组且治疗失败,则在urn中增加β个白球;如果受试者被分配到B处理组且治疗成功,则在urn中增加β个白球,如果受试者被分配到B处理组且治疗失败,则在urn中增加β个红球,然后再从urn中随机取球,决定下一位受试者的分配情况. 按照以上原则,如果两组的疗效有较大差异,则urn中代表较好疗效的一类球会比另一类多,下一次抽样时该类球被抽得的机率就会增大,受试者被分配到疗效较好的一组的概率就会大,这一设计规则可以表示为RPW(α,β). RPW规则允许受试者接受处理时有一定的响应延迟,是响应自适应随机化设计的重要方法,虽然从最优分配来看,它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它却将较多的受试者分配到了疗效较好的处理组[6-7].

1.2对试验中RPW的模拟为了探讨RPW规则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过程和结果,我们根据前面描述的两组阳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按照文献[8]的编程技巧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采用SAS软件对A,B两个处理组按RPW(α,β)进行了模拟. 由前面的假定已知A,B两组的总体成功率分别为pA, pB,现在假定两组总样本量为n;Y1,…,Yn为n个受试者的试验结果,如果其试验结果是成功的则Yi=1,是失败的则Yi=0, i=1,2,…n. T1,…,Tn代表n个受试者的处理分配结果,如果被分配到A处理则Tj=1,分到B处理则Tj=0, j=1,2,…n. 此时受试者被分配到A处理的概率可以用罐子中A类球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在n-1受试者入组后,罐子中球的总个数为2α+β(n-1),A类球的个数为起始数目α,加上因为A处理成功增加的球数β∑n-1〖〗i=1TjYj以及因为B处理失败增加的球数β∑n-1〖〗i=1(1-Tj)(1-Yj). 因此罐子中A类球所占的比例可以表示为[7]:

p(Tn|Fn-1)=α+β∑n-1〖〗i=1TjYj+β∑n-1〖〗i=1(1-Tj)(1-Yj)〖〗2α+β(n-1)(1)

p(Tn|Fn-1)即根据前面n-1个受试者的试验结果,获得的第n个受试者被分配到A处理的概率.

根据公式(1)对RPW(α,β)原则进行模拟,参数α,β将在特定范围内变化. 模拟过程如下:应用SAS随机数函数ranuni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函数,作为某个受试者接受某种处理的概率,记为pAB,然后将pAB与第n个受试者被分配到A处理组的概率p(Tn|Fn-1)相比较,以决定该受试者分配到哪一个处理组. 按此概率分配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各处理组的总体成功率pA,pB来确定此受试者的结果为成功还是失败,从而决定给相应的处理增加β个红球,还是给另一处理增加β个白球. 模拟实验采用程序循环的方式进行重复,循环执行上述操作,直至完成既定样本量的分配过程,最终计算出该样本的期望分配值以及期望组间分配比例. 在既定的参数设置下,程序每循环一次即对一个样本量为n的样本完成一次模拟分配并计算其分配比例. 此处将循环次数设置为1000次,以1000个分配比例的平均值来考查期望分配值以及分配比例的变化情况. 对于有两个分组的试验,由于对称性,两组分配比例变化情况完全相同,所以仅对A处理组所占的分配比例进行考查,即可依此类推得出B处理组的分配情况.

2结果

2.1RPW(1,1)的模拟结果对RPW(α,β)规则中α=1,β=1的情况进行模拟时,选择样本量n=50,对每一个样本做1000次模拟,计算A处理组的期望分配样本量和期望分配比例及其相应的标准差. 其中pA, pB为给定的A,B处理组的总体成功概率,A处理组期望样本量根据给定成功率pA, pB和条件概率p(Tn|Fn-1)通过模拟获得. 表1为模拟结果,其中E(NA)为所得到的A处理组期望样本量,std[E(NA)]为E(NA)的标准差,E[NA(n)/n]为A处理组的期望分配比例,std[E(NA(n)/n)]为与期望分配比例对应的标准差. 表1RPW(1,1)对应的A处理组分配的样本量、样本比例及相应标准差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分配总体上偏向于处理较好的一组,即pA, pB中取值较大的一组分得的样本量较多,如pA=0.1,pB=0.3时,A处理组的期望样本量为22,B处理组的为50-22=28,由于pB>pA,B处理组分配的样本量较多. 当pB, pA均较小时,“胜者优先”原则,即处理效果好的组分配较多处理的情况不明显,样本的标准差也较小,如当pA=0.1,pB=0.2时,50例样本中有24例分配到A处理组,标准差为2.873130502;pA, pB相差越大,“胜者优先”越明显,比如当pA=0.1, pB由0.3变化到0.4时,分配到A处理组的样本量减少,由pA=0.1, pB=0.2时的24例减少到pA=0.1, pB=0.4时的21例. 另一方面,随着pA, pB的增大,A处理组期望样本和期望分配比例的标准差也逐渐增大,当pA=0.1,pB=0.2时,期望样本的标准差仅为2.873130502,而当pA=0.7, pB=0.9时,期望样本的标准差增大到8.992052676;当pA=0.8, pB=0.9时,期望样本的标准差增大到10.12650201,可见,当pA, pB较大时,标准差会变得很大.

转贴于 2.2RPW(5,1)的模拟结果对RPW(α,β)规则中α=5,β=1的情况进行模拟,同样选择样本量(n=50),对每一个样本做1000次模拟,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A,B两处理组的总体成功率与A处理组期望样本量分配以及与标准差的关系与表1大致相同,同样在pA, pB相差越大时“胜者优先”越明显;随着pA, pB的增大,A处理组期望样本和期望分配比例对应的标准差均逐渐增大(表2). 表2RPW(5,1)对应的A处理分配的样本量、样本比例及相应标准差

2.3两种参数设置下的模拟比较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A, B两个处理组的总体成功率pA, pB相同时,表2中期望样本的标准差要比表1中相应的标准差小,这点在pA, pB均取较大值时尤为明显,比如在pA=0.7, pB=0.9的条件下,表1中期望样本的标准差为8.992052676,而表2的标准差仅为6.253144634. 这说明当RPW(α,β)规则的初始值α取较大值时,方差会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因此临床试验采用RPW规则设计时,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α初始值增加试验的稳定性. 由于本模拟中α代表urn模型初始状态下A, B两个处理组球的个数,提示我们增加初始状态球的个数可增加分配的稳定性,减小误差.

3讨论

通过对基于urn模型的RPW分析和模拟可知,RPW允许患者接受处理时有一定的响应延迟,因此通用性较强. 当临床试验中的两个处理组A,B的成功率之和pA+pB0.5, RPW规则中期望样本分布的方差也会较大. 因此,RPW规则随机性强,稳定性差.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初始值α增大RPW规则的稳定性,付出的代价是对“胜者优先”的抑制,即α较大时,分至疗效较好处理组的受试者相对减少. 另外,如果临床试验有三个或多个处理组时,RPW规则的适用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实际中,具体的临床试验千差万别,选择RPW规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周密的计划和分析. 一般来说,当一个临床试验只有两个处理组,受试者的处理结果能够立即得到或有一定延迟,且两组成功的总体概率之和不大于1.5时,可选择RPW规则进行设计. 确定了采用RPW规则作为设计方案,在临床试验的具体实施中,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α,β值达到优化试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Wassmer G. Multistage adaptive designs for clinical trials[J]. Drug Discov Today, 2004,9(12):514-521. [2] Gonzalez DE, Dorta GR, Ginebrab J, et al.Simulationbased designs for multiperiod control[J]. Comput Stat Data Anal, 2007,11:1-18.

[3] Pullman D, Wang X. Adaptive designs, informed consent, and the ethics of research[J].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001, 22:203-210.

[4] Lin Zh, Zhang L. Adaptive designs for sequential experiments[J]. J Zhejiang Un Sci, 2003, 4(2): 214-220.

[5] Brannath W, Bauer P, Posch M. On the efficiency of adaptive designs for flexible interim decisions in clinical trials[J]. J Stat Plan Inf, 2006,136:1956-1961.

[6] Zhu CH, Chen G. Some optimal adaptive designs in clinical trials[J]. Chin J Appl Probability Stat, 2005,21:67-75.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2)

结算担保金是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这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实现会员间的风险分担,激励会员参与风险管理,并可以在结算会员违约时使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保证存款(SecurityDeposits)、伦敦清算所(LCH.Clear-net)的违约基金(DefaultFund),香港交易所的违约交割基金(ReserveFund)及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的交割结算基金,尽管名称各不相同,但均是结算担保金的具体实现形式。结算担保金制度在近些年来发展较快,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刘德明、高曦慧等(2001)对结算担保金在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张昌邦、柳汉宗、张惟晴(2002)比较了国际资本市场跨市场结算的现状,并探索了跨市场结算下交割结算基金的收取和使用规则;科索·瑞普提(KirsiRipatti,2004)总结了目前欧洲各期货交易所或结算机构应用结算担保金的现状;陈威光、郭维欲(2004)以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各上市合约为研究对象,在建立期货市场持仓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结算担保金;菲利普·鲁索(FilippoRusso,2004)则从结算会员与交易所或结算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角度人手,指出结算担保金可以减少结算会员逆选择行为发生的概率。国际期货市场中简单法、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的担保金算法并存,且对同一个市场,使用这三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差之甚远。我国期货市场目前仅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建立了结算担保金制度,结算担保金算法的选择一直是广为关注的热点。对国内外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结算担保金制度,促进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

一、国内外期货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比较

结算担保金由基础结算担保金和变动结算担保金构成,基础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参与交易所结算交割业务必须缴纳的最低结算担保金数额。变动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结算担保金中超出基础结算担保金的部分,随结算会员业务量的变化而调整。

(一)基础担保金的比较。各国期货交易所或结算机构一般根据结算会员的类型、结算业务范围来制定基础担保金的收取标准。如,CME的安全存款是取50万美元和最近一个月须缴交易所保证金的85%加上最近三个月交易量的15%中的较大者,且无最高数额限制;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的交割结算基金根据结算会员的类型而定:个别结算会员根据实收资本额或专用营运资金的20%缴存,上限为4000万元;一般结算会员则需缴纳4000万元,且每增加一名委托期货商来办理结算业务,需再缴存300万元的交割结算基金。

(二)变动担保金的比较。一旦结算会员开始办理结算业务,结算机构需定期(日/月/季度)根据风险状况调整结算担保金的总额及各结算会员的分担比例。变动担保金的关键是担保金总额的计算,目前香港交易所和台湾期货交易所分别使用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中金所则是以简易法为基础,这三种算法代表了目前国际上担保金算法的主流:

1简易法。简易法是取过去一段时间日均保证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结算担保金总额。采用此法计算结算担保金总额的有美国选择权结算公司(OCC)、CME等。中金所担保金总额计算的方法最初公布的是简易法,并且每个季度计算一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章第三十八条做了如下规定:“交易所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后,根据市场总体情况测算出全市场的结算担保金总额,结算担保金总额为上一季度日均交易保证金的8%。”而每个结算会员应分担的结算担保金=结算担保金总额×(2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8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假设结算担保金额度为c,一段时间内日均保证金额度为M,结算担保金比例为R,则简易法计算而得的结算担保金:

C=M×R(1)

2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法利用风险价值模型,以合约的极端价格波动为基础,计算担保金总额。我国台湾期货交易所在《结算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后缴存交割结算基金作业办法》第三条中对结算担保金的计算方式做了如下规定:“全体结算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后,应续缴之交割结算基金为交割结算基金总额大于交割结算基金定额之金额。”“前项所称交割结算基金总额,由本公司每年视市场规模至少计算检讨一次,并于订定后报请主管机关核备。其计算方式为取不同期间内本公司期货交易契约之估计风险价值,并在百分之九十九信赖水平下,估算百分之二十五之未冲销部位于一定期间内可能违约之损失金额。”假设一段时间之内基于某种算法的风险价值为VaR,结算担保金需要覆盖N天的风险,违约率为D,保证金假设为M,则风险价值方法计算而得的结算担保金为:

3压力测试法。压力测试法是参考每日市场波动状况和结算会员暴露风险的情况,估计能承受某一特定比例违约风险所需的金额。香港期货结算机构利用压力测试法计算恒生指数产品波动20%,且出现25%的持仓量违约所需的资金,来衡量储备基金的额度。香港结算所结算担保金总额的计算规则如下:“每一经纪参与者所须的供款将按月检讨。每个月初,每一经纪参与者将获通知该月应缴的供款额。”“有关保证基金的规定,结算机构可不时全权酌情决定,检讨保证基金总额及每一经纪参与者的供款额。这种由结算机构进行的检讨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就算有关供款额的每月检讨在其近期已做出或即将完成。结算机构最低限度会每年就当时市况,包括交易额水平,检讨保证基金总额一次,并可根据检讨结果,要求经纪参与者缴付额外供款。”假设一段时间内持仓金额为s,违约率为D,压力情景的收益假设为R,保证金仍假设为M,则压力测试法下结算担保金额度为:

C=(S×R—M)×D(3)

二、我国期货市场结算担保金制度的实证研究

成立于2006年9月的中金所是我国第一家引入结算担保金制度的期货交易所。由于在本文的写作阶段,股指期货合约仍处于仿真交易阶段,因此利用简易法、压力测试法和风险价值法对沪深300期货结算担保金的分析是基于2007年第四季度(10月8日至12月28日)的仿真交易数据。

(一)结算担保金的简易法。假定中金所需要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后基于简易法预测2008年第1季度的结算担保金总额,中金所2007年第四季度沪深300日均交易保证金为4141818万元,根据中金所现行规则,结算担保金总额是交易保证金总额的8%,即为33.1亿元。

(二)结算担保金的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的结算担保金算法主要涉及未来持仓金额和期货合约风险价值估算两部分:第一,未来持仓金额的估计。台湾期货交易所于2004年建立了期货市场持仓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期货合约总持仓量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时间趋势变量、非交易时段与交易时段的期货价格波动率和股价指数波动率、定价误差幅度及持仓量与总成交量自然对数的滞后期为自变量。由于中金所的仿真交易时间有限,数据量有限,无法通过模型来预估指数期货合约的每日持仓金额,本文基于谨慎性原则选取2007年第四季度最大持仓数据作为未来持仓金额的估计。第二,期货合约风险价值方法的选择。风险价值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很多,笔者在2007年基于方差——协方差和蒙特卡罗模拟的风险价值方法实证研究了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铜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的动态保证金,经检验,波动率模型假设为EGARCH,收益分布假设为T分布的风险计量模型可以准确的定量我国期货市场的风险状况。为此,本文采用EGARCH-T模型计算期货合约的风险价值,结算担保金需涵盖未来5天价格波动,25%持仓违约的情况,置信度为99%。假定中金所需要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后基于风险价值法预测2008年第1季度的结算担保金总额,预估的持仓金额是20604214万元,根据EGARCH—T模型计算而得一个交易日的风险价值是1032147万元,五个交易日的净风险价值为2095666万元,则结算担保金总额是五个交易日的净风险价值的25%,即52.4亿元。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3)

通过对账,可以保证各种账簿记录的真实与完整,有利于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为了总结某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活动情况,考核财务成果,编制会计报表,必须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终了时进行结账。此外,企业因撤销、合并、分立等原因而办理账务交接时,也需要办理结账。

一、对账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一项严密细致的工作,它有一套特有的核箅方式和体系,在核算资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验证的联系。这种内在的相互关系,就为对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账工作一般可分为内部对账和外部对账两个方面。

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免会发生各种差错和账实不符的情况,如在编制记账凭证时的差错,记账或过账时的差错,数量或金额计算时的差错,以及在财产清?中发生盘盈、盘亏等等。发生这些差错或发现的溢缺,都必然造成账证不符、账账不符和账实不符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的是由于手工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会计人员疏忽大意,有的却是某些人员的不良行为或某些财产物资的自然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企业在结账之前,就有必要核对各种账簿的记录有无差错。这种账前各种账簿记录的核对,就称为“对账”。对账是会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核对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如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才能提供符合实际的会计信窗。

二、对账的方法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的。月末如果发现账账不符,就应重新进行账证的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包括:总分类账各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核对相符。总分类账现金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分别与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应核对相符。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应核对相符。会计部门的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应核对相符。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主要内容有: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应每日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对。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的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的明细分类账的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相核对。

三、结账的作用

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的,为了总结某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活动情况,考核财务成果,编制会计报表,必须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终了时进行结账。此外,企业因撤销、合并、分立等原因而办理账务交接时,也需要办理结账。

四、结账前的试算平衡

结账之前,应做好账账核对工作。账账核对一般是编制试算表,根据试算表各栏合计数,验算借贷双方是否相等。试算是测试在一定会计时期内记账是否正确的方法。通常在月末结账前,把总分类账各账户按顺序排列,分别将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借、贷金额列成一表,以测试记账有无错误。这种测试方法在会计上称为试算平衡。试算结果,如果各科目期末借贷双方的余额总和相符,一般来说,记账基本不错,否则,必须及时查明更正。

试算平衡是借贷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因为对一切经济业务都要从借贷两个方面以相等的金额来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并规定"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借贷记账规律,因此,根据会计分录逐笔记入各有关账户后,全部账户借贷方的发生额合计、期末借贷方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所以,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借贷平衡原理,也可以用数学公理“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来验证。

五、结账的内容与程序

结账过程的内容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能为赶编会计报表而提前结账,把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期登账,也不能先编会计报表而后结账。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箅的单位,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编制有关账项调整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正确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对于需要在月末办理的其他有关转账的业务,例如本期已售商品成本的结转业务、营业税金的计算登记业务等,均应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在本期全部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出所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六、结账的方式

结账工作,通常按月进行,年度终了,还要进行年终结账。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划线结账的方法进行结账。办理月结,应在各账户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在红线下结算出本月发生额及月末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或“本月发生额及余额”字样,然后在下面再划一条通栏红线。办理年结数字下,结算填列全年12月的发生额及年末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或“年度发生额及余额”字样,再在合计数下划两条通栏红线,表示清账。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36-02

笔者所在单位与德国奥迪汽车公司于2010年3月开展了教育合作项目,联合培养奥迪售后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根据奥迪公司的统一要求制定实施。参照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的教学范式组织教学。该项目每年从本单位二年级学生中选拔40人,完成两年的奥迪汽车技术及售后服务知识学习。学生通过奥迪公司规定的中期和终期两次考试后,可以取得奥迪公司颁发的“奥迪汽车机械电子技师”证书。2011年10月,第一批40名奥迪学员在学习一年后完成了中期考试。

奥迪机械电子技师考试的组成

中期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占50%,实操考试,占50%。

1.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客户任务题两种,考试内容涉及汽车发动机、照明系统、起动系统、充电系统、电工电子技术、制动系统、行驶系统、数学计算、客户服务及工具使用等。理论考试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选择题50题,每题1分,总分50分;客户任务题3项,每项客户任务由8~12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围绕着一个客户任务,每个问题具有不同的权重(权重有0.5,1,2,3,4),问题的题型可以是多种形式,如简答题、选择题、排序题、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等。这3项客户任务占总分比重相同,每题50/3分,总分50分。理论考试时间为180分钟,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学生独立完成。

2.实操考试。包括车况检查准备(检车)和诊断电器系统故障并维修(诊断)两个项目。检车项目的具体检查内容以奥迪车辆保养的内容组成,诊断项目的故障设置范围为车辆电器系统。两个项目的对象均为奥迪汽车整车,每车一个工位,设置两个相关故障。每工位8~12项检查标准,这些标准围绕实践任务及整个工作流程(工作前准备、工作中操作、工作结束时事项),每项标准具有不同权重(权重有0.5,1,2,3,4,5)。实操考试以百分制计,检车项目占实操总分40%,诊断项目占实操总分60%。检车和诊断项目考核时间均为80分钟,学生一人一个工位,独立完成。

关于中期考试和终结考试的总成绩方面 学生的终结考试安排在完成两年的奥迪汽车技术及售后服务知识学习之后。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占50%,实操考试占50%。其中,理论考试包括诊断和维修类选择题和客户任务题,考试时间为200分钟;实操考试包括检车、维修和诊断三项,每项考试80分钟。学生的总成绩根据中期考试和终结考试的成绩综合确定。其中,中期考试占总成绩35%,终结考试占65%。考生总成绩超过60分即通过考试,并且终结考试理论部分与实际部分成绩均不得低于59分。未通过考试的考生有两次补考机会。但中期考试原则上不设补考,只给因生病而请假的学生补考机会。

考试组织及试题编审

关于考试的组织 奥迪公司多次组织参加奥迪教育项目的各学校代表就中期考试工作召开会议,会议内容包括考试委员会的成立、考试组织、考试要求、监考教师培训、建立考试试题库、确定统一考试时间及观摩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奥迪班中期考试等。各学校应奥迪公司要求成立了考试委员会,负责协调所有考试组织和评分工作,确定考试日,建立题库等。考试委员会设立考试委员会主席和成员,其中,考试委员会主席对整个考试流程负责,并对实操考试的工位及设备进行检验,通知并安排非学校考官(一般是奥迪经销商或技术人员),主持成绩评定会议,负责与奥迪公司及其他学校的联络等。考试委员会成员负责试题库的建立、考试的具体实施和成绩的评定等。奥迪公司对每个学校派出中国售后教育项目代表,对考试进行监督、对考试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支持,此位代表参与评分会议,与考试委员会成员共同对考卷评分。另外,各校在考试期间为奥迪组代表提供一名德语翻译(如无法提供,可由奥迪公司提供)。

关于试题的编审 奥迪公司先对各校的教师就中期考试试题的设计制定进行培训,然后根据奥迪公司的考试要求,建立中期考试的试题库。各学校根据考试范围分工,制定了理论考试选择题和客户任务题的草稿,经过集中讨论修改,最后交予奥迪公司审定。奥迪公司最后确定了150道选择题,9道客户任务题作为题库(三套试题的题量)。实操考试包括检车和诊断两个项目,其中,检车采用的检车单由奥迪公司提供,检车和诊断两个项目故障的设计范围由奥迪公司提出,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实操考试的评分项目由奥迪公司提供,由各学校讨论,统一确定了各评分项目的权重。奥迪公司在中期考试的前两天公布考试试题并告知各学校,各校自行印刷试题。

实操考试的评分标准

实操考试的评分标准见表1。评分项目包括:工作思路、资料运用、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工作报告、工作效果、工具、设备使用、安全环保、交车准备、专业谈话。各项目的权重不一样,侧重考核学生的工作思路、质量意识和基本工具及设备的使用;检车考试和诊断考试采用相同的评分项目,但是相同项目的权重也有所差别,检车稍微侧重基础操作,诊断侧重学生的工作思路。

试题的加权计分方法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计) 包括选择题(50分)和客户任务题(50分),其中,三道客户任务题分别采用加权计分方法,每项客户任务题由8~12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计分范围为0~10分,分别乘与不同权重(权重有0.5,1,2,3,4),满分控制一般在150~200分。学生每个问题的最后得分由实际计分乘以权重获得,将学生每个问题的最后得分累加,再除以总系数(总系数为:各问题权重之和/10,),就是该生此项客户任务题的总得分(折算成满分为100分标准的得分)。每项客户任务题占理论考试的比重相同,总分为50/3分即占16.67%。例1说明了加权计分方法的应用。之所以采用加权计分方法,是为了将每个问题的计分范围规定在0~10,这个范围往往为评分人员所熟悉,便于对问题做出合适的评判,然后,再折算回相应的分值。

实操考试实操考试(满分为100分计) 包括检车项目(40分)和诊断项目(60分),检车和诊断项目的计分也采用加权计分方法,具体计分方式与上例相同。

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奥迪中国售后教育项目组代表对此次中期考试的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技术能力表示非常满意,同时,也提出了在考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是部分考试车型陈旧,不能充分考核学生对车辆的检查诊断水平。因为奥迪汽车技术代表了汽车技术的前沿,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其车辆检查项目及要求也是这样。二是考场布置方面,考试相同的工位之间如果能彼此隔离更好,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考试环境。三是个别学生穿戴手表、手链、项链、牛仔裤等参加考试,给安全及效率带来隐患。四是监考人员应当有前瞻性地及时制止个别学生的错误操作,防止可能带来的安全方面的问题,如要着车检查车辆时,个别学生可能忽略了汽车的挡位,而带挡启动,这时监考人员应当及时制止。五是在评分表里,尤其是打分偏低的项目没有注明扣分原因,由此会带来事后学生询问扣分原因时无法解答的问题。

奥迪机械电子技师考试的启示

在此次奥迪汽车机械电子技师中期考试里,全体奥迪班学生均通过了考试。其实,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在学生准备考试及考试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已经是一个很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能力亦获得很大提高。通过此次奥迪机械电子技师考试,笔者获得了不少经验。同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不少的启示。

首先,合理的设计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可以很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是教学不可动摇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与企业教学方式密切相连的纽带。任务教学(或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奥迪的机械电子技师考试的试题设计也采用了任务题型。中期考试理论部分的每个客户任务题有8~10个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形式多样,但都是以完成这一客户任务为准绳而设计的,学生在答题时要查阅许多参考资料,并且结合已掌握的理论及技术知识完成答题。这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核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准备中期考试之前,已经组织了模拟考试,让学生了解考试的题型,要求学生在复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多查阅考核范围内的各种诊断维修及客户服务案例,以积累相关思路及经验。另外,实操考试的检车和诊断均采用实车考试,而且学生单独面对一辆车独立完成,可充分地考察学生独立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诊断考试时,有两名监考人员监考,这使考场的氛围更加紧张。这样的考试内容及方式激发了奥迪班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在考前每一位学生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多次训练。

其次,考试宣传和动员及考场布置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很关键的。在考前通过组织考前培训、组织模拟考(训练)、挂动员口号的横幅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即将到来的考试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地重视考试。此外,严肃规范的考场布置也会增加学生的备考压力。奥迪公司在考前已组织监考人员观摩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奥迪班中期考试,考试现场的照片已提供给学生。整齐完备的专用工具及设备,合理的工位布置,井然有序的考试组织,让学生体会此次考试的与众不同,因此,重视程度也会提高。

再次,此次考试当中暴露出的不少问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解决。如学生的穿着、实操的规范操作等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严格要求。

最后,德国奥迪人员做事的严谨值得我们学习。此次中期考试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从考试的筹备组织、题库的建立、考试的施行以及考试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中,反映出德国奥迪公司人员做事有计划,态度严谨及注重细节,这种品质和态度值得全体师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钟健.重新审视德国“双元制”,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5)

一、担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6)

1、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详细审计是指百分百地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而抽样审计是从审计对象总体根据统计原理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并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

3、抽样审计一般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等审计程序,也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审计师在进行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时则不宜运用审计抽样。

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抽样审计的特点

1、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详细审计是指百分百地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而抽样审计是从审计对象总体根据统计原理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并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

3、抽样审计一般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等审计程序,也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审计师在进行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时则不宜运用审计抽样。

审计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收集、调阅纳税人成立和开业的时间,合同、章程,行政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范围、期间;各有关部门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验资报告及相关的个人资料等,并编制纳税人行政结构图表。

2.收集、调阅纳税人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办法、人事福利制度、奖罚制度、董事会决议等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3.收集、调阅纳税人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为纳税人出具的审计报告、完税证(缴款书)、发货票领、用、存月报表等日常档案资料及各税种项目分析表和财务指标分析表。

4.收集、调阅纳税人以往年度税务审计工作底稿,了解纳税人以往年度的审计情况为本次审计提供借鉴。

5.收集、调阅统计、海关、工商、发改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公布的纳税人相关的财务信息资料。

6.收集国际互联网上纳税人相关信息资料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信息。在了解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分析性测试的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有用信息。

(二)审计项目分析与评价

针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分析性复核办法,对涉及各税种的审计项目进行趋势、比率及比较分析,寻找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为确认重点审计项目提供依据。

(三)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分析与评价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可以为收入确认的政策、特殊的会计政策与行业特定惯例等内容积累更多的信息。

(四)审计项目的确定

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拟定审计项目,考虑审计覆盖率和审计的重点。

确认审计重点项目是准备阶段至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审计人员选择重点项目,基本上依赖于对重要性、税法及征管风险、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评价、分析性复核、前次审计结论等各方面的客观分析,进行主观性经验判断。

(五)审计计划的编制

根据所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详细的审计程序;合理调配、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做好时间预算,同时考虑专家的工作。

(六)下发审计通知书

根据上述的计划与安排,填写《税务审计通知书》至少提前三天,将所要进行审计的内容、具体时间、地点、审计人员所需审计的有关纳税资料和要求纳税人配合事项等通知纳税人。但对被举报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或税务 机关有根据认为纳税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或预先通知有碍审计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对其实施突击审计,不预先告知。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1)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利提供给职工的,应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同时确认收入,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同正常的商品销售。

(2)将自有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3)公司将租赁住房等资产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同时,在计提折旧或缴纳租金时,冲销应付职工薪酬。

2.常见的舞弊

企业不计提或少计营业收入,或是违规进行折旧、租金的处理,多计或少记当期成本费用。从而调节当期利润和透漏税金。

3.执行程序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7)

    1、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详细审计是指百分百地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而抽样审计是从审计对象总体根据统计原理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并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

    3、抽样审计一般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等审计程序,也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审计师在进行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时则不宜运用审计抽样。

    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抽样审计的特点

    1、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详细审计是指百分百地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而抽样审计是从审计对象总体根据统计原理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并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

    3、抽样审计一般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等审计程序,也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审计师在进行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时则不宜运用审计抽样。

    审计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收集、调阅纳税人成立和开业的时间,合同、章程,行政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范围、期间;各有关部门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验资报告及相关的个人资料等,并编制纳税人行政结构图表。

    2.收集、调阅纳税人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办法、人事福利制度、奖罚制度、董事会决议等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3.收集、调阅纳税人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为纳税人出具的审计报告、完税证(缴款书)、发货票领、用、存月报表等日常档案资料及各税种项目分析表和财务指标分析表。

    4.收集、调阅纳税人以往年度税务审计工作底稿,了解纳税人以往年度的审计情况为本次审计提供借鉴。

    5.收集、调阅统计、海关、工商、发改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公布的纳税人相关的财务信息资料。

    6.收集国际互联网上纳税人相关信息资料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信息。在了解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分析性测试的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有用信息。

    (二)审计项目分析与评价

    针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分析性复核办法,对涉及各税种的审计项目进行趋势、比率及比较分析,寻找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为确认重点审计项目提供依据。

    (三)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分析与评价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可以为收入确认的政策、特殊的会计政策与行业特定惯例等内容积累更多的信息。

    (四)审计项目的确定

    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拟定审计项目,考虑审计覆盖率和审计的重点。

    确认审计重点项目是准备阶段至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审计人员选择重点项目,基本上依赖于对重要性、税法及征管风险、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的评价、分析性复核、前次审计结论等各方面的客观分析,进行主观性经验判断。

    (五)审计计划的编制

    根据所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详细的审计程序;合理调配、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做好时间预算,同时考虑专家的工作。

    (六)下发审计通知书

    根据上述的计划与安排,填写《税务审计通知书》至少提前三天,将所要进行审计的内容、具体时间、地点、审计人员所需审计的有关纳税资料和要求纳税人配合事项等通知纳税人。但对被举报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或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纳税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或预先通知有碍审计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对其实施突击审计,不预先告知。

    1.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1)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同时确认收入,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同正常的商品销售。

    (2)将自有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3)公司将租赁住房等资产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同时,在计提折旧或缴纳租金时,冲销应付职工薪酬。

    2.常见的舞弊

    企业不计提或少计营业收入,或是违规进行折旧、租金的处理,多计或少记当期成本费用。从而调节当期利润和透漏税金。

    3.执行程序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8)

作者简介:汤卉(1960-),女,辽宁沈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继华(1974-),女,黑龙江安达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试点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105)、黑龙江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96-02

本科生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形式的主要表现,也是实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途径,因此,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1-4]如何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考试方式与标准是现代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一样,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5-7]

一、理论依据与总体思路

“光纤光缆测试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以美国教育评价界泰斗斯克里文的教师基本专业职责为指导,雷德芬教师活动评价模式为依据,泰勒创建的目标参照性测验为标准,深入探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本科生学习评价模式,重视从设计评价方案到成绩评定结果的全过程操作,从组织和机制上保证考试方式改革的开展。

改革总体思路是依据教育评价学观点,科学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行为变化,主要分六个步骤深入进行: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把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转化为作业测试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获得学生反馈的有效途径;决定评定考核的方式;取得成绩并纪录;成绩结果评析。前四个步骤是评价方案设计阶段,第五个步骤是评价实施阶段,第六个步骤是评价结果分析阶段。评价方案设计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南,而且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不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有一个目标设计的技术问题,以保证目标明确,具体可行,权重分布合理,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二、改革目标及特色

1.改革目标

本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目标,不但要通过考试判断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审核教学方案或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考试应是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并针对现行考试的弊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考试目的、内容、形式、结果评定等方面提出种种设想,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本课程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确定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目标为:调整考试目的,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考试结果评鉴,改革考试记分制度。考试目的变知识考核为能力培养测试;考试方式具体改革措施为:考试的形式多样化,增加开放性、实用性考核题目,剔除传统闭卷笔试方式,采用开卷、半开卷(指学生可带一张自己预先写好要点的纸片进考场)、测试设备操作、撰写小论文,还可采用设计类题目和学生自己创造的题目,甚至小组集体完成的全开放性题目的考核,考试的次数适当增多,期末考试的比重降低,加强平时的考核比例。

本课程学生成绩拟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作业构成,占总成绩的20%;一学期有三次随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一次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仅占30%。四部分考核的重点有所不同:小测验侧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期末考试侧重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操作技能考核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测试,平时成绩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和课后复习。采用此种考试方式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每次考试的压力,同时可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学风和考风的好转。如平时不努力,仅靠期末突击或一次投机取巧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尤其针对大四学生第七学期的特殊情况,可督促学生到课并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试题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效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光纤光缆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光纤光缆测试工程计算与操作能力。同时,对考试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减少单纯应试比重,逐渐增大测试能力比重。对平时善于思索、钻研并写出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或自创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的同学,采取加分办法。对于特别优秀者,经专业教授委员会集体面试并综合评定,允许10%左右的学生期末免试。这一导向可改变大四学生为了考研找工作应付课程学习和考试的局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进行考试结果评鉴,不单从分数上评定学生;考试记分制度由百分制向优秀、良好、中等、通过、没通过五级评价转变。

2.改革特色

第一,考核模式具创新性。采用出勤、作业、随堂测试、实验操作、期末测试、小论文、开放题目等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形成科学、多元立体考核体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四项改革目标明确。调整考试目的,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考试结果评鉴,改革考试记分制度。第三,改革思路与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三、考核方式制订与计划

1.基本思路

考试命题形式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试,还包括对教师、学校乃至对相关制度效应等的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一的纸笔考试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将结合测试设备操作、撰写小论文,还可采用设计类题目和学生自己创造的题目,甚至小组集体完成的全开放性题目的考核形式一起完成,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一套科学、多元的立体考核体系。第一,将闭卷考试改为半开卷考试。第二,根据课程特点,着重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按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的表现,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情况。第四,附带解决一个问题:能否通过命题方式遏制学生舞弊?

2.具体措施

课程过程考核具体措施(见表1):作业3次,在第3、7、9周各留一次,隔周批改(每次满分5分);随堂测试 3次,第2、4、8周各一次,每次课预留10分钟进行(每次满分10分);操作技能考核:第9或11周在课程实验(8学时)中进行考核(满分20分);小论文撰写:写出本课程有创意的小论文者期末免试;开展自创题目或开放题目设计者总成绩加分10%~20%;期末考试。

将期末试题分为基本题(60分)和能力题(40分)。基本题中,只要听了课,做笔记,看过讲义,即可答出的占40分;可在笔记或讲义上直接找出答案的10分;只要做过实验且用心观察思考就能答出的10分。基本题是最低要求,60分。能力题40分中,不转弯、运用基本概念稍加分析即可解答的12分;要求概念清晰,且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才可解答的10分;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出的8分。即能力题体现学习程度的层次性,要求较高,对应的成绩段是75~78 分、85~88分左右以及90分以上。适度考虑采用“题小分少量多”的出题方式。此外,为防止学生舞弊,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试卷上写清楚:凡只写出最后答案,没有分析、计算过程的以0分计。

表1 课程过程考核计划

3.总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作业(三次)构成,占总成绩的20%;三次随堂小测验,占总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30%(半开卷);写出独到见解的小论文或自创题目和开放性题目的同学,采取加分办法(占总成绩10%~20%);特别优秀者,经专业教授委员会集体面试并综合评定,允许10%左右学生期末免试。前四部分为主要的。

四、实施效果

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参加本课程学习与考核的学生总数为30人。通过上课发现,由于增加了平时成绩及随堂测试,学生的到课率较往年有很大的好转,一直保持在26~29人/次,有4人经常不出勤。学生学习光纤专业方向课的热情也很高,期未综合测评结果:优秀7人,良好8人,中等7人,及格8人。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班级平均成绩在79.2分,处于良好下限,最高分98,最低分61,无不及格的学生。具体深入分析各环节发现:作业成绩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同学们的耐心不够,不细致,分析问题不具体;随堂测试成绩一般,没有预期的效果好,期间有两名同学到工厂实习,2次随堂测试没有成绩,一名同学因复习考研有一次没出勤,没能参加测试,也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实际操作成绩良好,但实验报告有雷同现象;期末考试方式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将一张A4纸带入考场,但问题还是很多,有的同学没有按要求准备A4纸,有的同学纸内所书写内容与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出入等等,没有紧扣重点内容复习,卷面成绩不理想;另有多人在考试的当天要与企业签约,答题时,时间紧张,没能答完全部试题,也影响到总成绩。

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评定是一种综合性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在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但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还要清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要了解学生从知识中收获的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状态,通过表现性评价掌握各阶段课堂教学效果,判断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获取程度;通过过程性评价考查学生对每个特定单元内容的学习状况。总之,将教与学统一,用辩证的方法科学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61-65.

[2]董云川,沈云都.两种课堂时间教育行为与知识发生的时间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6):17-22.

[3]李希平.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系统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26-29.

[4]汤卉.光纤光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09,(4).

[5]汤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9)

该四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设定,由于其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截然不同,所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着重点不同,所以设定形成性考核内容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在整个学生成绩管理体系中所占比重也各不相同。民事诉讼法的形成性考核得分在学生学期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为20%,考核内容包括4次记分作业、2次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电算化会计的形成性考核得分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80%,考核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报表格式和定义、设置资产类别、资产增加和减少等网上软件模拟操作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会计软件和会计凭证的操作能力。网络技术的形成性考核得分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由计分作业、实验和实习构成,其中计分作业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20%,计分作业布置4次。实验和实习成绩占本课程学期总成绩的20%,没有完成实验的学生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市场营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60%,包括4次记分作业(占总成绩的10%),1次市场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30%)、1次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10%)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

课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课程形成性考核平均分数、终结性考试平均分与课程学期总成绩之间的对比分析。按照课程设计的分值比率来计算,必须要符合如下标准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总成绩。每个学生的课程学期总成绩分数(Y)用数学公式表达应当为如下:y=ax+bz,其中x、z分别代表形成性考核分数和终结性考试分数,a、b分别代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在学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率。按照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设定初衷,用所有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分数平均分和终结性考试平均分x1和z1,则应当得出课程学期总成绩平均分(y1)的公式应当也是y1=ax1+bz1。但是,从实际情况的分析来看,y1=ax1+bz1并不成立,说明在考核过程中仍然有其他因素存在。

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重分析。

按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初衷来看,应当是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与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从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并不相同,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出现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中间分数人数较少。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和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则两极人数较少,中间分数人数较多。这也说明在日常考核中,有些老师对于形成性考核重视度不够,对形成性考核的计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任意性较大。按照设计标准来说,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能够得到较高分值,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分值较低。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等都能够影响终结性考试分数,因此,会出现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也能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高,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较低。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

远程教育考核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形成性考核在形式上大大简化。老师通过网络等形式交代学生作业,至于作业是否应当切中教材内容、是否能提高学生掌握的知识则可能未予考虑。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不去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学习,没有对所应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理解,最终可能形成性考核分数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终结性考试的题目也有些随意的现象发生,比如脱离大纲和教材、考试内容与形成性考核中作业内容重叠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形成性考核分数脱离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成绩也会脱离学生最终学习结果,学期课程总成绩也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况。学生成绩管理不严格。远程教育的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但是远程教育的学生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要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腾出时间来学习和做作业,可能根本就没有完成形成性考核所规定的内容。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如果全部按照规定的要求去进行考核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远程教育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和最终的毕业率,也会影响到招生等直接关系到学校利益的问题。所以,学校和老师都自觉的放宽了标准,比如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只要上交了作业的就全部计满分,甚至有些老师为了课程学成绩的需要,在终结性考试之后才把形成性考核进行综合打分,人为的为那些终结性考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把分数加上去,让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网络应用障碍。远程教育的学习和考核,大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而目前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大都是年纪相对较大的中年人为主体,很多人没有自己的邮箱,没有网络应用能力,所接触的网络知识大都用于聊天和浏览网页,对于网络上提交作业和下载文件等知识还存在着一些障碍,这些也影响着考核结果的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学习思维上还是以传统的纸质书本上,无法接受新兴的网络学习这种模式。考核内容设定有待完善。虽然各个课程有各个课程自身的特点,我们无法要求所有课程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也无法要求所有的课程中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所占比重固定。但是,对于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当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进行设定。比如,民事诉讼法的形成性考核就是量化为完成4次作业,没有其他的规定了,所以无法反映出平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并且还可以影响最终的成绩是否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0)

全书共七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较多,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涉及到六大会计要素;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和编制方法,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新增内容,主要介绍了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和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章总论

(1)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3)按新准则阐述了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4)删除了会计科目的意义,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5)删除了原教材作为一节的借贷记账法,删除了试算平衡的局限性;把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和内容以及试算平衡的方法放在新教材的会计账户中阐述;(6)删除了原教材的财产清查和会计档案的内容;(7)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要求更加具体了,新增了替代手工记账应注意的问题和实现替代手工记账后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资产

l、删除了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和银行结算方式的内容。

2、删除了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的分类。

3、将坏账损失的核算改为应收款项减值,包括应收款项减值的确认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科目改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投资变化较大:(1)将原短期投资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2)在原长期投资中删除了长期债权投资。(3)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内容注意三点。其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贷方。其二,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其三,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4)新增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5、存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存货成本的确定比原来具体,新增了实务中对购入存货成本、自制存货成本、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等具体确定的原则。(2)新增了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的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及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3)新增了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这部分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4)删除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5)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并人周转材料,并通过“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6)新增了存货减值。

6、固定资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2)新增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3)在固定资产概述中删除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4)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删除了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5)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6)影响折旧的因素中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新增了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8)新增了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9)将原固定资产修理改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0)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7、无形资产变化的内容表现为:(1)新教材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具有可辨认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在无形资产的内容中:其一,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专利权,应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确定的金额作为成本。其二,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将取得时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其三,企业的非专利技术,有些是自己开发研究的,有些是根据合同规定从外部购入的。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的,应将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于从外部购入的非专利技术,应将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其四,商誉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的内容。(3)无形资产的核算:其一,新增了“累计摊销”、“研发支出”科目。其二,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贷方,转人“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其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4)新增了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三章 负债

(1)新增了负债的基本特征。(2)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3)删除了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内容。(4)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并人应付职工薪酬。这部分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确认和计量以

及相应的会计处理。(5)将“应交税金”科目改为“应交税费”科目,并且在该科目下不再设置“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只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不再设置“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三级科目。(6)将原其他应交税金改为其他应交税费。增加了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不再设置“其他应交款”科目,而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7)增加了应付利息的核算内容。(8)将长期负债改为非流动负债。(9)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10)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l、删除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在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中新增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实收资本核算的变化:(1)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中删除了接受外币资本投资;(2)新增了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的变动。需要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

3、资本公积核算变化较大:(1)资本公积定义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2)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4)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4、留存收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的变化:(1)收入的概念为:收人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在收入的特点中新增了“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这一点。(3)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中将原“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变成“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和“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点。(4)归纳了在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时,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方法,原教材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在应收账款中阐述的。(5)新增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核算。(6)删除了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7)删除了委托代销业务的视同买断方式的处理。(8)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中新增了“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9)细化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新增了其会计处理举例。

2、费用的变化:(1)费用的特点中新增了“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2)新教材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3)将“其他业务支出”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时将原教材生产成本的有关内容放在新增的第七章成本核算中。

3、新增了第三节政府补助的内容,删除了原补贴收入的内容。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变化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营业外收支的概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将营业外收入定义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6、原教材所得税的核算现改为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其会计处理变化较大。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第六章 财务报表

(1)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标,突出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组成。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3)财务报表的分类由将原来的四个合并为以下两种:一是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二是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4)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列示,负债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列示,其列示的项目有变化。(5)利润表的变化表现为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步骤以及项目的填列方法。(6)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包括: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现金流量及其分类;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删除了补充资料的列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强调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本章是2007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新增一章。

二、近三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l、题目类型及分值

从2004~2006年的试题看,试卷试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注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判断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主观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和综合题(本类题共2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2、近三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的定义,资产的特征,借贷记账法、原始凭证要素、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和结账工作、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业务处理。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题,但也出现过主观题(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15~20分左右。

第二章 资产

本章涵盖了整个资产的全部内容,历来也是考试中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目的地方,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的考题类型全面覆盖,即单选(包括计算)、多选、判断、计算分析和综合。本章考题分数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2006年高达35分。本章的内容与近三年大纲及教材相比有较大变化,考生应特别关注。本章是重要的一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现金清查、备用金制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内容;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坏账准备的计算及相关账务处理;发出材料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及其应用,库存商品的毛利率法;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包括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包装物的核算,存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影响折旧的因素、四种折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处置的核算等。除此之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金、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

第三章 负债

本章试题类型全面,考试分数为8分左右。近三年的考点主要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计人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应付账款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账款的转销、应交税金科目的核算(包括“应交税金――直交增值税”科目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处理,企业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到期无力支付的会计处理,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内容;计算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按面值发行债券以及利息的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金、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但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只有1分。本章试题类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其中本章考试单项选择题主要有计算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金额;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内容及其用途的掌握程度。此外主观题目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问题,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出综合题。2007年教材本章变化较大,考生需予以关注。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增加资本公积的项目、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盈余公积的核算、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留存收益的计算及构成、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及判定等。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的内容在试题中占较大比重,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逐年递增,而且递增幅度较大。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本章与前面资产一章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占有绝对分量,属于非常重要的章节。本章的考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先征后返增值税的处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

第六章 财务报表

本章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近三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分值占到15分左右,除以客观性试题出现以外,特别是在综合性题目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复习时应引起注意。2007年本章新增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本章在考试试题中出综合题的可能性较大。本章考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除此之外,今年考生在复习时还应按考试大纲要求熟悉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熟悉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

本章在原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中的费用一节曾讲述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2007年教材在此基础上扩展并单设成新的一章。在近三年的试题中曾考过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除此之外,考生在复习中还要充分准备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3、命题规律总结

(1)试题涉及面广。通过对2004、2005和2006年的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近三年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也都是60分,这些题目的分值占总分值的60%,这意味着只要把这些客观题掌握了,就可通过本乖斗目考试。不过,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因此,考生学习时不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把各章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做到举一反三。(2)试题综合性强。近三年的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具体说来,计算题主要考核考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综合题则主要考核考生运用会计理论或方法综合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应在理解、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大量做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重点突出。这是近三年的考题的显著特点。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等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卷面分值较高,因此应该重点复习和掌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注意。除此之外2007年命题原则还会坚持“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重点突出”三个原则。本科目考试题量仍将较大,题型不便。

三、2007年命题趋势预测殛出题点分布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1)会计要素,特别要注意新教材收入

要素中新增了利得与损失;(2)常用的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煮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3)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启用账簿、登记账簿的规则;(7)对账的内容;(8)错账查找的方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IO)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是重要考点。包括:(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的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3)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4)存货的考点:企业取得存货计价、发出存货计价及期末结存存货计价;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的会计处理。(5)长期股权投资的考点: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般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6)固定资产的考点: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折旧的范围,折旧计算的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减值。(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考点: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的范围、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摊销期和摊销方法);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

第三章“负债”。(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村职工薪酬是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其考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威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等)。(5)应交税费的考点包括: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处理。(6)非流动负债的考点包括: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债券、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右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的考点包括:收入的概念和特征,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包括一般销售商品业务,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处理,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以及销售退回的处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等);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考点包括:费用的概念和特征,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考点包括: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注意区分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4)利润的考点包括: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这部分考点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项目及其编制方法的运用;对教材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应明确表内各项目的内容,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及填列方法。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篇(11)

在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使用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统计抽样的样本必须具有这两个特征,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地获取审计证据。

二、审计抽样与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关系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使用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

实施细节测试时,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存在特别风险的项目主要包括:管理层高度参与的或错报可能性较大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非常规的交易事项或账户余额(特别是与关联方有关的交易或余额),长期不变的账户余额,可疑的或非正常的项目,或明显不规范的项目,以前发生过错误的项目,期末人为调整的项目。(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注册会计师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二)选取特定项目

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测试总体的特征等,注册会计师可以确定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1)大额或关键项目;(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选取特定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覆盖率或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或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构成审计抽样。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

(三)审计抽样

在选取了特定项目之后,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总体剩余部分的重大性,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抽样。对被选取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百分之百测试。对于剩余的项目,注册会计师则考虑是否需要针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认为剩余项目总体不重要,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测试,因而不对其实施任何审计程未否则,注册会计师通常对剩余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包括实施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

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其原因是,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需要对总体取得结论性证据。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程序实施的范围较为广泛,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涉及审计抽样。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四、审计抽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1)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误受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2)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导致没有发现误差;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5)其他原因。(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例如,在控制测试中,当总体实际偏差率非常高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由于实施了不适当的审计程序而未能发现样本中的错误,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适当的审计程序而在样本中未发现偏差或仅发现少量偏差,并作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则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又如,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不适当的分析程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非抽样风险的影响;如果当总体实际错报高于可容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的样本中只发现了很小的错报,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检查风险水平就会受到抽样风险的影响。

五、审计抽样的主要步骤

(一)样本设计

在设计审计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标和抽样总体的属性。在实施抽样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仔细定义总体,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注册会计师所定义的总体应具备下列两个特征:(1)适当性。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测试的方向。(2)完整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分层。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界定子总体,以使每一抽样单元只能属于一个层。

(二)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在确定样本规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能否将抽样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有所不同。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样本规模受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水平的影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抽样风险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

2.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容忍的最大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偏差率。在确定可容忍偏差率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通常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小。在细节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的确定是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某账户的可容忍错报实际上就是该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它是该账户的错报与其他账户的错报汇总起来不会引起财务报表整体重大错报的最大金额。对特定的账户而言,当抽样风险一定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错报降低,所需的样本规模就增加。

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即注册会计师预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误差。在控制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预计总体偏差率。在细节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预计总体错报额。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

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如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确定适当的样本规模时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