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2:04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1)

2影视在人力资源管理情境教学中的运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情境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录像、视频、电影或电视节目等相关影音视频材料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精彩视频穿插课堂,形象、生动,在该情境中,学生听、看、想、评、讨论和教师引导、点评融于一体,有助于全方位刺激和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1围绕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影音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才测评》等,相关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如《绝对挑战》“中国年度雇主调查展播”适合在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和全面薪酬体系时播放;《绝对挑战》、《职来职往》、《上班这点事》等电视招聘类节目可以在讲授员工招聘与甄选时播放;《心理访谈》节目中的许多案例可以应用于个体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讲授中;音像教材《海尔真相》,可以让学生感悟海尔的绩效管理模式,体会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严谨性等。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料时要紧密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接受与理解能力,基于此,影视资料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2.1.1目标性原则影音资料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能盲目追求“好看”和课堂气氛的活跃,如果教师选择的影音资料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强,会扰乱学生正常思维,造成学生放松懈怠、注意力分散,难以掌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效率也会大幅下降。

2.1.2适切性原则影音资料内容要切合学生年龄、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影音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例如,笔者在为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出国班学生讲述《组织行为学》中“影响知觉形成的因素”内容时,设计就“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对知觉造成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结和该班学生英语优势和较强的国际化视野,笔者选取《刮痧》影片中法庭辩论片段,充分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以此为话题,热烈展开讨论,效果很好。

2.1.3诱发性原则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并在强烈的求知欲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解决困惑,获得知识。所以选择的影视资料一定要内含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问题,在教师导引下,能够将学生带入一种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3.1.4启迪性原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应仅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所以在影音资料的选择上,除了关注其中蕴含的知识技能外,影视材料最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启迪学生思考未来、思考人生;能够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指导意义。如笔者在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章节时,播放了《艺术人生》关于杨澜的访谈节目,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职业生涯阶段和职业锚相关理论,又以此为契机,用杨澜的个人经历鼓舞青年学生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给学生以深刻启发。

2.2选择恰当模式展现影音资料

授课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授课过程就像呈现给学生一件艺术作品,影音资料的展现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选择影音资料的播放时机就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感觉到此时的视频插入恰到好处,不生硬,授课过程流畅。在展现影音资料时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问题伴随”式,即在播放影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思考,边点评。如在讲授员工招聘面试、情景模拟这一部分时,笔者选取了《绝对挑战》“空中网招聘”这一期节目,该节目内容是对应聘空中网“首席手机游戏设计师”职位的三位求职者进行甄选,分为“实力作证”、“压力面试”、“职场九宫格”三个环节,最终一位求职者胜出,这三位求职者都非常优秀,个性特征鲜明,表现引人入胜,节目可视性很强。笔者首先让学生掌握空中网“首席手机游戏设计师”招聘条件,然后让学生边观看边对每位求职者的表现进行思考,每一个环节结束,笔者暂停播放,由学生进行点评并预测哪一位求职者会被淘汰,接下来和视频中招聘考官的评价进行对照,由此向招聘考官学习招聘甄选技术,这也就通过影音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员工招聘情境,学生可以在此逐渐领会和掌握人事测评甄选方法和技巧。第二种“例证总结”式,即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后,用影音资料中的事例情节作为例证,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授《组织行为学》中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时,笔者在讲授相关理论后,播放了《心理访谈》节目中的真实案例,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案例中人物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讲授《薪酬管理》时,笔者也节选了很多影视资料如《商道》、《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关于企业薪酬管理方面的案例,作为例证,很生动,很有代表性。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2)

2以低碳理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也更是一种环保责任,现在低碳也是环保的代名词,可以延伸到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的风气逐步形成,人们开始关注怎么做更节能环保。

1)转变资源携带方式。一种携带电子数据资料非常方便的U盘深受教师青睐,U盘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特点,与光盘相比,U盘可随意反复擦写,达到循环利用的理念。现在教师上课的教材、教案、课件等都用一个小小的U盘带着,内容随时更换修改,既方便携带,又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大大节约了复制光盘的使用量。本校资料室每逢教师要拿资料,都建议自带移动盘来取,倡导和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的自觉行为。

2)在“低碳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校园网推进了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教学音像资料管理系统等,都可以在校园网上运行。校园网的最大特点是便于传输,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查找资料并下载,教师及学生都觉得本系统开发运行后,对于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素材的查阅更加方便,也大大的激发了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料的兴趣,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3)教学声像资料管理系统能改变声像资料使用方式,系统可以实现视频的实时播放,通过多媒体教室的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教学声像资源。教师在办公室、家里就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学习。教师上课需要声像资料中的某一段,即可在目录中直接查找资料的内容介绍和视频播放,可以点击目录进入视频即能观看到,直接在线播放网络课件进行教学,课堂实效性强。这个系统浏览功能快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和个人电脑上网点播视频资料,学生也可点播视频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检索功能选择性地输入要查找的关键词(例如专业学科名称、题名、载体、出版社、作者等),然后点击查找,检索所需要的资料,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3校园网带来的节能效果

校园网运行的教学平台最大范围地集中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使优秀教育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潜力,有效利用和最充分共享。这样既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循环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资料室工作人员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采购相应的教学资料光盘上传至服务器供教学使用,师生可以按需进行下载或点播高质量的教学录像。在过去每学期使用教学资料复制光盘数在一千多张左右。我们自从有了音像资料管理系统,教师逐步体会到运用网络传输的便捷,光盘的使用率从2005年到2012年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全年只有十几张,今年到目前为止几乎为零。教师备课、上课使用资料很便捷,解决了过去光盘多次使用有不少划痕,读盘有马赛克的常见问题,甚至读不出的尴尬局面,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只能重新制作光盘,现在这种局面减少了。复制光盘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五千多元。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1-0076-01

1“资料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公民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也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5]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旧教材”)中,关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个知识点就沿用了以往的呈现方式。在旧教材中,直接说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DNA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新教材”)中,通过“资料分析”提供四组图文并茂的数据资料和讨论题,让学生阅读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归纳总结得出“DNA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在旧教材神经调节中,关于高级神经中枢起主导作用的描述是这样:外界刺激传入神经中枢后,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再由神经中枢对机体的各项活动进行调节;虽然各级神经中枢对机体的活动都有调节作用,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起着主导的左右。[7]这个知识点是直接说明的。然而在新教材中,通过“资料分析”提供四组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旧教材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教材直接写出来,学生主要靠老师讲解知识点,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理解,最后达到记住或者背诵知识点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能较好的掌握知识点,也不能将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而在新教材中,很多重要知识点主要以“资料分析”的方式呈现,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图片等资料,然后结合相应的讨论题分析资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一个已知的结论或者是一个已知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不但能够灵活运用这个结论,而且还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

3学生经历概念的构建过程

上述所举两个新旧教材中概念的呈现方式不同的例子中,均提及“资料分析”提供资料和讨论题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就是概念构建的过程,学生也参与其中。学生首先阅读和分析资料,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教师提问根据讨论题设置题目,学生思考、归纳题目的答案,最后整理总结得出“资料分析”的结论。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

4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课并做好相应的笔记,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然而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作为教师应该相应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新教材“资料分析”中,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体的观念,体现了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5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伴性遗传”的“资料分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提供了一张红绿色盲家系图和三段文字说明,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识别家系图,并在此基础对其进行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比较复杂,正常、携带者或者色盲症患者女性与正常或者色盲症患者男性之间存在多种婚配方式,并且结果不尽相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红绿色盲症属于伴性遗传,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学习以“资料分析”结束,“资料分析”提供了恩格尔曼的一个实验及其示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以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6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资料分析”有利于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结合起来,或者归纳、总结、对比相关知识点,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学习知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所学,但是教材在初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有所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与讨论,不仅可以有效地做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不仅如此,资料中提及的“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和“艾滋病”都在后续必修三模块中有所体现,为之学习打下了基础。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和完成讨论题,可以使学生将各种细胞器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这一生理过程联系起来,以至于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打下基础,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后续的知识。

7结论

充分利用好“资料分析”,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资料分析”,在生物教学中让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4)

网络上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如何搜集和处理,这应该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网络资源往往是宝藏与垃圾共存,要注意鉴别资料的优劣,在这方面教师要加强引导和培养。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定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主题,搜索到的资料根据学习目标也要分清主次,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必须的还是相关的;其次,对搜集到的资料要进行筛选和整理加工,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取舍、下载、分类、重新编辑、保存、打印等;再次,充分利用搜集所得的资料,把整理后所得的信息用于作业、交流、研究性学习、写作等。活动中,教师要把从网上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交流作为学习任务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且及时加强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峡》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就带领学生以“三峡”为主题上网搜集资料。从古至今,有关三峡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组搜集资料:或是搜集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的资料,或是古今诗文中有关三峡的描写,或是有关三峡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或是当今改造三峡的水利建设,等等。通过此次网络搜集资料的活动,学生了解了三峡奇秀、壮观的山水、迷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巴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各小组对搜集的网络资料又进行了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有关三峡的渔歌、诗词、故事,有的学生在读书笔记中积累了很多赞美三峡风光的优美句段。总之,此次网络搜集资料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空间

阅读和积累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途径,但就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来说,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情感。学校图书室、家庭藏书、购买书刊杂志等固然是语文积累的重要渠道,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方便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了网络条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轻松阅读网络版报刊、各类名著和最新的畅销读物。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网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指导,要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推荐优秀网站和高质量的网络读物,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阅读交流活动。结合网络阅读开展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网络教学的出现,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还要考虑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还是把网络作为面对面教学的辅助手段,语文教师都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精心设计,为学生上网创设良好的条件。

首先,教师的备课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和教材,还应该包括网络。要求学生查阅、搜集网上资料,教师应该先作尝试,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在一次以“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先上网尝试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才引导学生围绕着春节的起源、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古今诗文作品中对春节的描绘等方面来搜集资料。

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确定网络教学活动的形式。比如,在教学设计中提供网上阅读资料,链接需要访问的网站,提供必要的讨论空间,设计用于检测学习成效的试题,或设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可以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课件,等等。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5)

    2002年6月,教育部将本科教学工 作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 合并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 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正式 成立。此后,各高等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 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 会公布。实践证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 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线。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 都十分重视教学评估工作,加大教学基 本建设投入,建立建全教学管理制度,深 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为了 做好迎评工作,学校将工作重心下移,并 将责、权、利更多地下放到院系,为此,院 系要管理的教学资料将越来越多。从近 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情况看,各院 系在资料的准备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情 况,即需要的资料找不到,无关资料却不 少。如何收集和保存好日常教学资料,如 何让教学资料的管理更合理、更规范,让 教学工作评估在规范、齐全的教学档案 支持下井然有序?笔者从院系教学管理 特点入手,结合评估指标,引入了一套适 合院系教学档案收集整理的新方法,即 “过程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院系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管理理论中,过程方法是相对于 目标管理的方法而言的。目标管理的方 法只作宏观目标的制约,不求微观过程 的管理。而过程方法既要宏观目标的制 约(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又要微观过 程的管理[1]。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 工作重心的下移,根据学校和院系教学 工作特点,很多高校对院系采取了目标 管理的模式,而院系是教学的基层单位, 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当紧密,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系部的专业设计与教学过 程,所以院系的内部管理采用的往往是 过程方法的管理.

    二、院系教学工作资料收集 pdca方法 1.过程方法与“pdca” 在iso9001:2000的2.4中有这样的 定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 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之为‘过程方法’。”它是iso9001的精 髓之一,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 的活动,分清各过程的职责,找出过程的 输入和输出(不能重叠)管理质量。gb/t1 9001-2000中提出“‘pdca’的方法可适 用于所有过程”[2]。何为“pdca”方法?简 略说,“pdca”包含四个环节:p—策划: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 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 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 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 改进过程业绩[3]。pdca是一个循环,在不 断的循环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把 iso9000引入教育,目前存有争议[4],本 文避开iso9000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问 题,专对教学工作资料的收集、归类作进 一步的探讨.

    院系的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一个以教 学工作为中心,管理众多与教学相互关 联的活动的过程方法管理,其教学资料 的收集、整理工作便是一个寻找各过程间输入与输出的相关性问题,并对每个 过程产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的过程.

    借用过程方法来整理、归类零散的教学 资料,借用pdca方法对教学过程资料进 行分类收集,这就是笔者进行院系教学 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思路.

    2.院系教学工作过程划分 院系教学工作可视为一个大过程, 大过程中又包含着小过程,而每一个小 过程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过程划分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程太大了,资 料的查找困难;过程太小了,档案编码太 繁,难记、难归类。因此,找准“过程”,是 院系教学工作资料管理的关键。根据教 学工作的特点,院系教学工作可分为: (p—策划)学科、专业办学规划;(d—实 施)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生资源;(c— 检查)教学工作检查及结果;(a—处置) 表彰、处分及改进措施。策划,是质量目 标环节,是院系办学的指导性规划;实 施,分出三个子过程,涵盖了院系所有的 日常教学工作内容,是教学工作资料收 集的重点;检查,是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 一环,也是支撑教学质量的关键资料;处 置,是改进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环节;表 彰和处分是为了引导制定改进措施,持 续改善过程业绩。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四个环节,包揽了所有的与教学工作有 关的各过程.

    3.院系教学工作档案分类 由于评估,档案资料显得更为重要[5], 因为院系教学工作相关资料是学校教学 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支撑之一,更是专 业办学水平评估支撑,资料收集整理的 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评估结论。有关高校教学档案分类的文章不少[6],但笔者认为, 这些归类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以评 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 在建设”的思路。系部的建设过程,是一 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pdca循 环的过程,在院系档案的分类上也应该 能较好地体现这一个过程。按照pdca 环节来收集、整理教学工作档案,体现了 一种动态的循环,有利于资料的利用和 动态了解院系的教学工作状况。结合评 估指标对教学资料的要求,笔者用pdca 方法对院系教学工作资料进行归类、编 号,并说明档案立卷办法,以利院系教学 资料完整收集,合理归类.

    类目说明:一级类目:p策划、d实 施、c检查、a处置;二级类目:以1位阿 拉伯数标识(如1,2,3……);三级类目: 以2位阿拉伯数标识(如01,02,03……).

    具体如下: p:策划 1规划学科办学规划、专业培养 方案、系部发展规划等 2实施实现方案的各种教学管理 制度、措施和办法、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计 划、会议记录等 3检查各种检查、评价制度、措施 等 4处置各种奖励、处罚办法、修 订、完善各种方案、制度的记录、会议记 录等 立卷说明:所有的策划除修订、完善 方案记录、会议记录外,装订成册(册内 按四个环节排序),并保留一份不装订, 作为下面的“实施”过程中的“策划”.

    d:实施 1师资队伍 01资格年度培养计划、师资结构 (含实验教学队伍)、培训情况、年度总 结、学历学位复印件等.

    02科研年度科研(含教研、教改) 计划、各种项目批复及立项书、专业科研 进校经费、各种教学改革资料等.

    03授课教学任务及工作量统计、 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开出率、停课、调课 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课、评教 结果等.

    04师德履行岗位情况材料、教书 育人典型材料、教师的年终考核、社会、 学生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反映等。2办学条件 01专业与课程专业建设、课程建 设、教研室建设、课程教学大纲等,相关 会议记录.

    02实验与实践实验室建设、实验 项目建设、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实验设 备管理(申购、建账、使用、维修、报废等) 及设备资料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 设备情况等.

    03教材与使用选用教材情况及分 析,自编教材情况,专业文献资料统计 等.

   3学生资源 01生源学生来源及统计及分析 02成绩考试考核办法、课程成绩 相关资料(试卷审核、试卷分析、成绩册、 参考问案)、计算机过级、英语统考.

    03能力与素质各种竞赛、论文发 表、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等.

    04毕业与就业毕业论文、学位获 得、就业情况统计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 生的评价等,毕业生获得的荣誉.

    立卷说明:实施过程以事件为主线, 查找该事件的政策性文件,分年度(师 资、科研、设备)或学年(实验项目、实习 实训、学生成绩、毕业论文)收集实施过 程中的所有资料.

    c:检查 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评估的反馈 意见和结果、院系的各种检查、评价记录 及结果,相关会议记录.

    立卷

说明:检查,一般为综合检查, 检查的内容涵盖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 生资源三个内容,按事件立卷时,可将检 查资料中相关内容复印装入卷中.

    a:处置 各种表彰和处分记录,总结、改进材 料.

    1师资教师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 分情况,对年度师资培养计划的总结分 析及改进说明.

    2办学专业、课程、教研室、实验 室、实验项目、自编教材等的获奖统计及 证明材料。对年度各种计划的总结分析 及改进说明.

    3学生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 分情况,对年度学生工作计划的总结分 析及改进说明.

    立卷说明:表彰、获奖及处分原件资料采用分类装袋,不宜装订,留有一套复 印件,分别装入事件卷中。总结分析及改 进材料按事件分别立薄卷,便于对照查 阅.

    以上的分类一级类目四个,为pdca 四个环节;二级类目中只包含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学生资源三个内容;三级类目 在d环节中出现,每个二级类目中不多 于4个三级类目,三级类目的内容是二 级类目的细目,简洁,易记。立卷时应特 别注意事件的pdca环节,如发现事件缺 少环节,则应分析是工作中出现遗漏还 是事件归类太细,遵照这一原则,配合学 校的档案立卷办法,教学工作档案收集 整理将会完整而无遗漏.

    三、结语 教学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利用资料,院系教学资料收集 归档工作不管是否评估,都应该做实、做 好。引入pdca方法归类院系教学工作 档案,只要将教学工作中的pdca环节资 料收集完整,必定是科学、合理、规范的 档案材料。在日常教学中,院领导可以根 据环节查阅资料,及时了解院系建设状 态;在各种教学评估中,只需按照相应的 评估要求,归类装盒,方便快捷,评估完 成,资料归位。这样,院系的管理者会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院系教育教学改 革和发展问题,更好地制定各种激励机 制,实现院系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笔者相信,pdca方法引入高校院系 教学资料管理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明圣主编.教育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4.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理管理体系 标准[s].2000:13-29.

    [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s].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6)

2002年6月,教育部将本科教学工 作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 合并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 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正式 成立。此后,各高等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 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 会公布。实践证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 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线。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 都十分重视教学评估工作,加大教学基 本建设投入,建立建全教学管理制度,深 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为了 做好迎评工作,学校将工作重心下移,并 将责、权、利更多地下放到院系,为此,院 系要管理的教学资料将越来越多。从近 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自评情况看,各院 系在资料的准备上,经常发生这样的情 况,即需要的资料找不到,无关资料却不 少。如何收集和保存好日常教学资料,如 何让教学资料的管理更合理、更规范,让 教学工作评估在规范、齐全的教学档案 支持下井然有序?笔者从院系教学管理 特点入手,结合评估指标,引入了一套适 合院系教学档案收集整理的新方法,即 “过程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院系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管理理论中,过程方法是相对于 目标管理的方法而言的。目标管理的方 法只作宏观目标的制约,不求微观过程 的管理。而过程方法既要宏观目标的制 约(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又要微观过 程的管理[1]。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 工作重心的下移,根据学校和院系教学 工作特点,很多高校对院系采取了目标 管理的模式,而院系是教学的基层单位, 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当紧密,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系部的专业设计与教学过 程,所以院系的内部管理采用的往往是 过程方法的管理.

二、院系教学工作资料收集 PDCA方法 1.过程方法与“PDCA” 在ISO9001:2000的2.4中有这样的 定义:“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 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之为‘过程方法’。”它是ISO9001的精 髓之一,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 的活动,分清各过程的职责,找出过程的 输入和输出(不能重叠)管理质量。GB/T1 9001-2000中提出“‘PDCA’的方法可适 用于所有过程”[2]。何为“PDCA”方法?简 略说,“PDCA”包含四个环节:P—策划: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 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 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 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 改进过程业绩[3]。PDCA是一个循环,在不 断的循环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把 ISO9000引入教育,目前存有争议[4],本 文避开ISO9000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问 题,专对教学工作资料的收集、归类作进 一步的探讨.

院系的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一个以教 学工作为中心,管理众多与教学相互关 联的活动的过程方法管理,其教学资料 的收集、整理工作便是一个寻找各过程间输入与输出的相关性问题,并对每个 过程产生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的过程.

借用过程方法来整理、归类零散的教学 资料,借用PDCA方法对教学过程资料进 行分类收集,这就是笔者进行院系教学 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思路.

2.院系教学工作过程划分 院系教学工作可视为一个大过程, 大过程中又包含着小过程,而每一个小 过程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过程划分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过程太大了,资 料的查找困难;过程太小了,档案编码太 繁,难记、难归类。因此,找准“过程”,是 院系教学工作资料管理的关键。根据教 学工作的特点,院系教学工作可分为: (P—策划)学科、专业办学规划;(D—实 施)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生资源;(C— 检查)教学工作检查及结果;(A—处置) 表彰、处分及改进措施。策划,是质量目 标环节,是院系办学的指导性规划;实 施,分出三个子过程,涵盖了院系所有的 日常教学工作内容,是教学工作资料收 集的重点;检查,是质量监控机制的重要 一环,也是支撑教学质量的关键资料;处 置,是改进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环节;表 彰和处分是为了引导制定改进措施,持 续改善过程业绩。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四个环节,包揽了所有的与教学工作有 关的各过程.

3.院系教学工作档案分类 由于评估,档案资料显得更为重要[5], 因为院系教学工作相关资料是学校教学 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支撑之一,更是专 业办学水平评估支撑,资料收集整理的 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评估结论。有关高校教学档案分类的文章不少[6],但笔者认为, 这些归类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以评 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 在建设”的思路。系部的建设过程,是一 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PDCA循 环的过程,在院系档案的分类上也应该 能较好地体现这一个过程。按照PDCA 环节来收集、整理教学工作档案,体现了 一种动态的循环,有利于资料的利用和 动态了解院系的教学工作状况。结合评 估指标对教学资料的要求,笔者用PDCA 方法对院系教学工作资料进行归类、编 号,并说明档案立卷办法,以利院系教学 资料完整收集,合理归类.

类目说明:一级类目:P策划、D实 施、C检查、A处置;二级类目:以1位阿 拉伯数标识(如1,2,3……);三级类目: 以2位阿拉伯数标识(如01,02,03……).

具体如下: P:策划 1规划学科办学规划、专业培养 方案、系部发展规划等 2实施实现方案的各种教学管理 制度、措施和办法、院系教学工作年度计 划、会议记录等 3检查各种检查、评价制度、措施 等 4处置各种奖励、处罚办法、修 订、完善各种方案、制度的记录、会议记 录等 立卷说明:所有的策划除修订、完善 方案记录、会议记录外,装订成册(册内 按四个环节排序),并保留一份不装订, 作为下面的“实施”过程中的“策划”.

D:实施 1师资队伍 01资格年度培养计划、师资结构 (含实验教学队伍)、培训情况、年度总 结、学历学位复印件等.

02科研年度科研(含教研、教改) 计划、各种项目批复及立项书、专业科研 进校经费、各种教学改革资料等.

03授课教学任务及工作量统计、 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开出率、停课、调课 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课、评教 结果等.

04师德履行岗位情况材料、教书 育人典型材料、教师的年终考核、社会、 学生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反映等。2办学条件 01专业与课程专业建设、课程建 设、教研室建设、课程教学大纲等,相关 会议记录.

02实验与实践实验室建设、实验 项目建设、专业教学设备值统计,实验设 备管理(申购、建账、使用、维修、报废等) 及设备资料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 设备情况等.

03教材与使用选用教材情况及分 析,自编教材情况,专业文献资料统计 等. 3学生资源 01生源学生来源及统计及分析 02成绩考试考核办法、课程成绩 相关资料(试卷审核、试卷分析、成绩册、 参考问案)、计算机过级、英语统考.

03能力与素质各种竞赛、论文发 表、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等.

04毕业与就业毕业论文、学位获 得、就业情况统计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 生的评价等,毕业生获得的荣誉.

立卷说明:实施过程以事件为主线, 查找该事件的政策性文件,分年度(师 资、科研、设备)或学年(实验项目、实习 实训、学生成绩、毕业论文)收集实施过 程中的所有资料.

C:检查 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评估的反馈 意见和结果、院系的各种检查、评价记录 及结果,相关会议记录.

立卷

说明:检查,一般为综合检查, 检查的内容涵盖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学 生资源三个内容,按事件立卷时,可将检 查资料中相关内容复印装入卷中.

A:处置 各种表彰和处分记录,总结、改进材 料.

1师资教师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 分情况,对年度师资培养计划的总结分 析及改进说明.

2办学专业、课程、教研室、实验 室、实验项目、自编教材等的获奖统计及 证明材料。对年度各种计划的总结分析 及改进说明.

3学生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或处 分情况,对年度学生工作计划的总结分 析及改进说明.

立卷说明:表彰、获奖及处分原件资料采用分类装袋,不宜装订,留有一套复 印件,分别装入事件卷中。总结分析及改 进材料按事件分别立薄卷,便于对照查 阅.

以上的分类一级类目四个,为PDCA 四个环节;二级类目中只包含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学生资源三个内容;三级类目 在D环节中出现,每个二级类目中不多 于4个三级类目,三级类目的内容是二 级类目的细目,简洁,易记。立卷时应特 别注意事件的PDCA环节,如发现事件缺 少环节,则应分析是工作中出现遗漏还 是事件归类太细,遵照这一原则,配合学 校的档案立卷办法,教学工作档案收集 整理将会完整而无遗漏.

三、结语 教学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的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利用资料,院系教学资料收集 归档工作不管是否评估,都应该做实、做 好。引入PDCA方法归类院系教学工作 档案,只要将教学工作中的PDCA环节资 料收集完整,必定是科学、合理、规范的 档案材料。在日常教学中,院领导可以根 据环节查阅资料,及时了解院系建设状 态;在各种教学评估中,只需按照相应的 评估要求,归类装盒,方便快捷,评估完 成,资料归位。这样,院系的管理者会有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院系教育教学改 革和发展问题,更好地制定各种激励机 制,实现院系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笔者相信,PDCA方法引入高校院系 教学资料管理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周明圣主编.教育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4.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理管理体系 标准[S].2000:13-29.

[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S].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7)

一节课只有短短45分钟,教师要讲大量的知识点,还要利用有效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线索清晰、观点明确、深入浅出、简单快乐的学习过程,但是要做到这些并不简单。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师要对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哪些知识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及时了解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与时俱进是思想品德学科最大的特点,作为思想品德老师,我们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细心观察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国家形势。在复习课上,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社会热点、时政热点,找到它们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的习惯。

二、构建高效复习课堂要正确处理下面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在复习时,难免会用到复习资料,但是如何选取复习资料以及如何使用复习资料却让许多教师很是头疼。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构建高效思想品德复习课堂首先要解决的。

在我校的复习研讨课上,有位年轻教师上了一节第一轮的考点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基本路线、基本制度”。在这节课上,这位教师按照我们选用的复习资料开展教学,详细地解读了考点。但因为知识点较多,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在课后交流的时候,有的教师说:“是这本书的编排有问题,罗列的知识点太多、太嗦,才导致这位教师讲课效率低。”我不同意他的这种看法,我认为,不管使用哪种教材,选用哪种复习资料,在复习时都要做到“依标靠本”。也就是说,在选用复习资料以及处理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时,课标要求和学生需求是教师最可靠的参照物。

2.正确处理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高效的复习课必须从学生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复习课中的讲解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取代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在复习“科教兴国和创新”时,我结合实际提出问题:①我国在教育、科技、创新方面的国情怎样?②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各有什么重要作用?③怎样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这样一来,教师的讲解很精练,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地复习该考点。

3.正确处理讲评与练习的关系。一节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必须讲练结合。复习课毕竟与新授课不同,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师要注意做到精讲、精练,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适度练习。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8)

“消防燃烧学”是一门研究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以下简称“武警学院”)消防各专业的基础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的教学形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缺失。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武警学院开设“消防燃烧学”以来,不少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不能顺应消防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而言的,是在某些章节中,给出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能锻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偏离主题。教师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牵引,就要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和引导。

一、“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路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无限延伸。在教学中应从教和学两方面来设计。

(1)教的设计[1]。教的设计就是教师如何来导学,重点体现在探究式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导学过程的实现两个方面。资源整合是指整合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教学录像、教案、习题等基本学习资源和提供探究材料等探究性学习资源。导学过程是指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情境和问题,设计导学内容方法。

(2)学的设计[1]。学的设计既包括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设计,也要包括设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是在适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章节,根据各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包括需要查阅的资料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协作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与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协作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二、“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的实现过程

“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是教师整合学习资源,建立章节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消防燃烧学”章节探究材料的建立[2]。“消防燃烧学”与消防工作实际十分贴近,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资源,教师选用探究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第一,真实性。真实的材料能使学生感受到课程与消防工作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激情。“消防燃烧学”有着大量的真实火灾案例材料供教学使用,如可以利用黄岛油库大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沸溢和喷溅问题进行探究;哈尔滨天鹅饭店的火灾案例为学生探究阴燃的发生条件和发展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为研究粉尘爆炸的条件、过程特点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

第二,针对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对问题情境进行假设与验证,最终得出一定的知识结论。为了让探究有效进行,教师在选用材料时应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探究的主题收集材料,尽可能减少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材料。

第三,探究性。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就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具有探究性。材料的内容本身应蕴含火灾发生、发展熄灭的特征、原理与规律,也应存在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

(2)“消防燃烧学”章节探究情境的创设。武警学院消防专业分为消防工程、消防指挥、防火管理等,教师应按学生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启发性大的问题,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习惯,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

(3)组织学习小组,探求新知。这一环节是情境创设的发展和延伸,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完成发现、总结、归纳等过程,从而走完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协助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探究性学习要求强化学生自主探索,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就非常重要。自主学习环境需要创造有效的课程资源。而仅仅将海量资源开放至网络上,学生无从选择,也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与进程。因此,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消防燃烧学”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一种“课程化”的学习社区,包括专题学习区,各种教学辅助材料区,答疑讨论区,在线测试区,研究型教学区等。

(5)协助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开发。多媒体作为一种“硬”环境,为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支持。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消防燃烧学”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使学习者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得到多种学习资料,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查询、检索、探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检验效果

“消防燃烧学”探究式教学构建了一种开放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经过两个学年在消防工程、消防指挥各专业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把本应属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权重新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给出的探究材料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了大量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分析问题并给出答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9)

新形势下“形势与攻策”课面临的困难

从各高校目前具体情况来看,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利用信息网络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却显得相当薄弱。第二,“形势与政策”课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优良师资短缺的问题,第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资源的短缺,使得很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第四,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形式还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第五,较为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手段的丰富和运用,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手段基本上局限于一份教学资料,一只粉笔、一张嘴,缺少互动、参与和体验性的教学渠道和平台。

网络信息化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培养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网络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无时间限制性;广泛的传播面,信息的多媒体化(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及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突破线形限制的超链接方式:不断增强的互动性;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等。“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信息化就是要将网络和网络信息的特点与“形势与政策”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建立一个能满足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服务。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信息化的前提设计

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网络信息化的重要前提,是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专栏),实行“环节必修,模块选修,记录完成”控制,实现学生成绩点式动态化管理。

教育教学环节与模块设计。整个教育教学环节共由教师教育、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环节组成。其中,教师教育环节包含五个教育模块,即校内专家专题讲座教育,专家形势政策报告会教育,各系部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三个代表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的专题学习,师生网上在线对话与留言教育,影视音像专题教育;自我教育环节包含四个教育模块,即学生通过学校下发的当期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料学习,学生通过党报党刊、电视与网络等大众传媒学习,学生通过团组织生活学习,学生通过班会课学习;实践教育环节包含四个教育模块,即校、系、班级形势与政策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教育,红色之旅实践教育,革命之旅实践教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之旅实践教育,暑期“三下乡”实践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实践教育。

学生成绩合格的条件设计。学生每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档次。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教育专网(专栏)成绩管理系统自动判定成绩合格:第一,学生教育记录必须有教师教育环节、自我教育环节和实践教育环节三个环节的教育记录记载,缺一不可:第二,必须要有教师教育环节三次教育记录记载,可以是同一模块的教育记录,也可以是不同模块的教育记录;第三,必须要有自我教育环节一次教育记录记载,学生可以任选某一模块学习;第四,必须要有实践教育环节二次教育记录记载,可以是同一模块的教育记录,也可以是不同模块的教育记录。如果没有满足以上的任何一个条件,教育专网(专栏)自动判定成绩不合格。

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专栏)的关键模块设计

建立教育教学影视资料学习区。影视资料具有表现直观、承载内容丰富、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把影视资料的这些特点和网络的无时间限制性结合起来,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又能突破传统教学固定时间的限制,扩张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对影视资料学习区的教育教学资料分专题独立挂出,学生每完成一个专题或一定时间的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系统自动生成该生教育记录,储存在系统成绩管理模块中。

建立师生讨论学习区。讨论学习区按教师划分区域,教师根据当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在讨论区内提出讨论专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学生发帖达到一定数量,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系统自动生成该生教育记录。学生参与讨论区的发贴能否具有成绩记载资格必须经该教师的确认。师生讨论学习区的建立,可以拓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时间与空间,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讨论学习的形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单独交流空间,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建立文字资料学习区。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文字资料学习区,可以及时下载教育教学资料。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及时下载相关专题学习资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成绩管理专区。成绩管理专区设计实现如下功能:三个教育环节的六个教育记录都能够实现按学生学号输入、管理,并能够实现按学生行政班级呈现学生成绩,能够实现由系统自动合成成绩;能够实现学生适时查看教育记载和最终成绩情况,以便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相关模块的学习。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成绩管理平台,可以节约和优化成绩管理形式,节约管理成本。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信息化的良好效果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是年轻人比较喜欢接触的形式,网络对教育教学资料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还可以是影视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易于被青年学生接受,特别是师生之间的网络在线对话教育,改变以往教师单方说教的形式,给学生说出自己心理话的权利和自由,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也容易接受教师的说理和指导。

扩大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人员和素质,是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但是,教师队伍的人员和素质存在不足,却是每个大学都面临的问题。网络的无界性、便捷性和无时限性,给挖掘本校的教师资源和利用校外教师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10)

一、优化教学设计,把握多媒体运用时机

高中历史教学对多媒体技术、资源的运用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入手,通过确定各项教学环节,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切入时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另外,只有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将多媒体资源与书本原有素材有机结合,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课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教师首先应该整理出整个章节的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实现各节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可以将本章节的第一课“开辟新航路”的教学目标总结为:促进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史实;认识这次地理新发现对世界市场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之上,教师再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上的关键点与细节应用多媒体技术与资源。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展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照片、通过插入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当前世界在经济、文化、政治联系上的紧密,从而引出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主题。然后在新航路开辟与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示意图,组织学生扮演导游,通过图片讲解,带领学生重走新航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史实的印象,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后,在整个章节学习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集有关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讲述,使得学生能够从系统角度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二、发挥微课作用,活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微课是指将历史课程中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学习的重难点及各类题型通过详细、集中的方式进行讲解,微课的时间一般维持在五到十分钟以内。这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新兴方式,有利于完成新课标对高中历史的要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弥补在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上的缺陷。而教师应该通过灵活运用“微课”,发挥其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教师在章节开始之前,就本章课程中学习的重难点部分进行整合:百家争鸣的含义与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流派与具体主张、意义;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背景与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具体措施;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与主张等。并通过精心的设计与录制,制作成微课向学生展示。在微课设计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所讲的重难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章节课程结束以后回答问题;或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以这些问题为教学的入手点,从而提高教学总体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既要把握微课在录制上的时间,更应该对微课用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微课上的自学兴趣。

三、精选课程资源,展开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目前教师对多媒体运用的水平看,绝大多数教师只是对书本内容进行整合,结合少量多媒体资料展开教学。但教师未认识到书本所展示的历史只有一部分,通过课程资源内容的扩充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从真实资料中产生自己的感悟,从而加深对历史的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态度。因此,对课程资源的精选与扩充成为高中历史教学开展的关键。教师应该通过引入纪录片、照片、历史文献等资料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7课“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抗战八年》、《一寸山河一寸血》等历史纪录片,通过历史影像独有的震撼力与魅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感官与内心受到强烈的感染与冲击,从而萌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学习本节课时能够正确看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但是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纪录片资源的精选,既要与教材内容相吻合,又应该播放一些具有创新观念的纪录片,不能过于照本宣科,但也应该尊重历史的严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针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分析与概括,教师就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或其他相关视频资料,让易中天等学者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孔孟之道、了解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脉络,从而在课程讲述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但教师需要注意:虽然视频、图片资料的引入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与相关资料后心理与思想的发展情况,并作出正确引导,以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

四、注重课后拓展,促进多媒体优势延伸

高中历史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将其功能、作用延伸到课下,打破知识由教师传输给学生的单向渠道,通过组织、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性网络资源搜集与整合,并举办相应活动让学生展示其成果所得,使得高中历史课堂能够实现双主体的全面互动。这同样是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肯定,能够提高学生对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水平,通过知识的查阅与整合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的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教师可以在章节课程开始前,就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组成小组搜集有关物质生活、系数、交通通讯工具与大众传媒变迁的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作为主体,自己自主完成PPT制作,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展示。同时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对成果进行提问、打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动性,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学生过于沉迷、依赖于网络,还是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以避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产生消极负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总体质量,教师必须提高对多媒体技术、资源的重视程度,基于全局角度提升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拓展及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篇(11)

下面从两节课的对比来看背景资料的引入。

第一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

上课伊始,先进行了朗读,之后是译读,接着是品读,三个环节过后。执教教师问学生:此时苏轼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心情如何。

学生纷纷回答:快乐、兴奋、欣喜……

教师听后不满意,他说:“请看大屏幕上的资料”。教师在屏幕上投出了PPT背景资料。大致内容是——其一,苏轼二十一岁高中进士;其二,苏轼四十三岁遭遇“乌台诗案”;其三,苏轼出狱后身居闲职;其四,苏轼四十五岁时被贬黄州。

在背景文本资料的引导下,学生的表达都变了,由刚刚的快乐兴奋变为有愁、有悲、有忧,这与上一环节的感受大相径庭,而教师却深表同意,大加赞赏。于是教师导出——苏轼没有沉溺于失意之中,而是寻求解脱,苏轼的确是一位旷达之人。

第二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香菱学诗》一课。

执教教师整节课围绕香菱怎样学诗和为何学诗二个目标来执教,第一个目标很快过去,第二个目标是重点,在谈论香菱为何学诗时,学生们找到了文中的句子——“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执教教师抓住时机,在大屏幕上投影了背景资料——香菱的“红颜薄命身世”介绍。用文本资料介绍了香菱的身世,简单又清晰。紧接着,执教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填空。该教师结合课文文本和背景资料——香菱身世执教,学生准确地揣摩了香菱此时的内心活动,知道了香菱学诗的原因在于精神寄托。最后执教教师引入背景资料——对《红楼梦》的评价,大意是该古典名著是一部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歌。

对比一下两节课的背景资料的引入,第一节课,背景资料的引入,似乎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学生后来“悟到”苏轼旷达并不是从文中的感悟,而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结果,是教师变相地告诉。第二节课背景资料的引入则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也使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化。对比来谈,第二节课背景资料的引入是成功的,它适当、适量,增强了学生对香菱形象和文本主题的把握。

从上述两二节课的背景资料引入来看,要把握好时机,要根据内容的差异选择不一样的引入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背景资料引入的策略:

1、上课伊始引入。一些文章,时代背景离学生已久远,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一开始就引入背景资料,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当中,比如学习《新闻两则》一课,背景是1949年,突破长江天崭,渡江作战成功,写的两篇新华社稿子。这篇课文的时代与学生相比较远了,就有必要一开始介绍给他们,有了这个背景资料的介绍,学习文本才非但不会觉得突兀,还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回到那个革命年代,对了解文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循序渐进引入。很多情况下,是让学生初读文本之后,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引入背景资料,比如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的特点,学生理解得差不多了,再引入背景,让学生理解安徒生写作背后的大社会背景。学生才会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荒诞的情节却令人感觉无比的真实。